时间:2023-03-08 15:38: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保健品营销策划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男性产品大多偏重于补肾为主的保健品,据全国卫生组织统计,80%以上的男性均有健康受损的信号或事实。目前市场上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产品达60种之多,以保健品居多。以温补和快速治疗两种为多,前者多以保健品出现,而后者多以药品出现。所以性质上和功能上定位于:一是适用于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等症的治疗性药品;二是在功效上是保健强身的保健品。
3、武汉各类产品市场领先者已基本形成,少女调经养颜类以田田珍珠为主,妇女调经养颜类产品以太太口服液为主,产后调经类以益母草膏为主;男性性保健品以汇仁肾宝、欢快虫草占据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
4、存在的问题:两类产品在市场上区隔难度大,确定和传播核心产品难,进而给消费者识别、选择产品造成困难,这一点以男性药品的特征为主。
点评:分析还比较详细,主要是竞争产品的功能定位统计。不足的是没有分析哪一类功能的需求更大,是否存在市场空隙,因此在对本产品的定位上看似明确,其实模糊。
二、市场占有率分析
女性药品消费市场潜力:
据统计,武汉市女性人口约340万,其中约30%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期问题。消费群体为340万×30%=102万,其中约10%具有快速治疗、保健的趋向,故比较固定的女性消费者约为102万×10%=10.2万。 潜在消费金额为10.2万×68元×12月=8323.2万元。
男性药品消费市场潜力:
据统计35岁以上的男性患有性功能障碍的比率高达10%。武汉市男性人口约400万,35岁以上男性约200万,其中性功能障碍患者为200万×10%=20万人,其中又有20%的人愿意接受内服外贴的治疗方法,所以比较固定的消费者约有20万×20%=4万人,潜在消费金额为4万×50元×12月=2400万元。
点评:
定量的市场潜力分析非常重要,但必须准确,否则还不如不作。本案例的市场潜力分析有一定的逻辑问题,例如,10.2万的女性消费者是否都能支付68元×12月的费用,显然不是。再结合后文,本产品针对15—35岁的女性,则该部分消费者是否仍占女性总数的30%呢?不能为定量而定量,必须真正结合产品的特点来分析市场潜力!
三、消费者心理
1、没病不吃药,服用保健品心理负担较小 ;
2、有病心太急,想立竿见影;
3、“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观念较深;
4、男性功能性药品主要由专科医师推荐,市场上保健品居多。
点评:该部分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分男女消费者进行分析;只分析消费心理是不够的,还要分析消费行为和消费过程。
四、优劣势分析
优势:
1、服用简单,携带方便;
2、独特的治疗方法,纯中药制剂;
3、功效突出,治疗、保健为一体;
4、产品附加价值潜力巨大。
劣势:
1、同类保健品包装精美,外观时尚;
2、同类保健品广告张显个性,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强;
3、同类保健品营销网络健全,通路顺畅。
点评:没有针对更具体的多个竞争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未能突出独特利益点;附加价值到底在何处不清楚。
五、产品定位
1、产品功能定位:治疗为主,调理为辅,内服外贴,标本兼治。
2、消费群定位:
女性药品:根据文献资料和市场调查结果,15-35岁之间有相关症状的女性,80%的人每月能拿出收入的5%作保健治疗,结合产品价格,主要消费群应定位在月收入为800-2000元之间的女性。
男性药品:以文献资料和市场调查为基准,30岁以上有相关症状的男性50%的人每月拿出收入的10%作保健治疗,结合产品价格,主要消费群应定位在月收入800-2000元之间的男性。
点评:产品功能定位应更明确体现对消费者的价值所在,是否应该“男女有别”?是否应该充分体现产品的优势,如“纯中药”?而且,还要考虑产品在这一市场上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定位。
六、营销指导思想
1、深层推销产品新型治疗方法,宣传与销售紧密结合;
2、明确产品主打功效,始终不偏离中心;
3、重点于终端建设,辅以其它营销形式;
4、扬长避短,趋利弊害。
点评:有一些话是多余的,如“扬长避短,趋利弊害”。
七、风险点与关键点
风险点:
在引入新药时,市场份额占有不是很明显,应引导消费者以治疗为主,导入期有一个过程。男性药品同类产品过多,竞争力大。
关键点:
1、以“新产品、新价格、新的治疗方法必有新的价值”使消费者信服,根据现在的消费者立竿见影、纯中药无副作用的心态,宣传自己的商品;
2、要将产品在目标人群中做深做透。首先在一个区域市场做透,力争在某一个区域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3、重点突破,树立形象;
除功效与其它产品产生差异外,更长、更有效的应塑造一个独具个性的品牌形象。故此建立一套统一风格的形象识别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4、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在宣传、售后服务、资金、人力资源应相互配合。
点评:该部分分析并未与前面的内容统一起来。例如,此处提到了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对该类市场的作用机制前面只字未提。
八、销售渠道(略)
九、媒体宣传(广告创意)
入市初期以理性诉求为主强调功能及治疗优势;发展期以感性诉求为主,主要以产品的整体形象、亲和力、社会关系作为产品及企业的宣传;后期主要是推产品新的功能、创新理念来引导顾客的认识提升,重新导入新产品。主题以关怀男(女)性健康为主,注重产品对男(女)性的关爱和引导。可选择各品牌形象代言人,男、女各一名,应具有城市职业时尚的外观及气质,能代表都市新男(女)性形象。
广告语:
轻盈自在 轻松假期 轻盈美丽
调经养血 健康盈美
让美在生活中荡漾
天然御龙丸 健康动力源
御龙丸 生命源
点评:对广告运作的阶段性有考虑。但为什么不同阶段的诉求不同?前面没有进行分析。品牌形象到底应该具备什么特性?是否真的需要品牌代言人?广告语似乎与产品的功能定位也不完全一致,“男女有别”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总之,“矛”、“盾”很多。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营销策划案的内容与格式大体上由前言——正文——结尾——附录四个部分组成。
1、前言
又可称为导言,是策划案的开头部分。其内容包括:策划专题(介绍专题的由来、背景及其意义)、指导思想(明确策划的理论依据、行为动力、基本要求和最终目标)和重点、难点与关键(重点是指策划操作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难点是指策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障碍;关键是指对策划最为紧要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总的要求是:突出重点,明确难点,抓准关键。)
2、正文
正文是策划案的主体,其内容主要有:
①起止时间。说明本方案计划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开始实施,到何年何月何日止结束。时间安排要经过科学推算,既能留有余地,又能讲究工作效率。
②地点环境。阐明本方案操作地域、范围及内外环境。并予以分析说明。
③内容对象。指明本专题开发项目、具体任务、主要创意及操作要点,并提出有关要求。
④方法手段。明确本专题运行的方式方法,选择操作的科学手段,落实实施的具体措施。方法手段的选择要依据策划的内容、对象而定,要因事制宜,力求科学有效。
⑤程序步骤。安排本专题策划进程,划分运作阶段,并指明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具体任务和主要目标,以保证策划案得以井然有序地贯彻执行。
⑥统计分析。分析策划实施过程中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的基本状况,统计其标准用量,尽可能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充分利用,少投高效。
⑦人员责任安排。将本专题策划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参与者、责任人等具体安排,明确责权利,落实到人头。 程序步骤、统计分析和人员安排可以列表展示。
3、结尾
结尾是对策划案的总结、预测和建议。其内容主要有:
①对策划案全文作出简要总结;
②对策划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最终效果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③对策划案的有关事宜及其操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附录
附录是随策划案附带说明的问题和展示的资料,是方案的附件。其内容主要有:注明本专题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列出方案实施中所需参考书目和经验材料;指出其他注意事项;展示策划操作日程表及组织机构等。最后还需注明策划案设计单位和 执笔人的姓名,以及最终定案的时间。
营销策划书(一)
一、市场环境分析
进行市场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产品的潜在市场和销售量,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只有对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失误,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凉茶为例,凉茶一直以来为南方人所热衷,这其中有气候、饮食上的差异,因此应该将主要的营销力量集中在南方城市,如果将进行错误的定位,将力量转移到北方,无论投入多大的人力财力,都不会取得好的营销效果。
二、消费心理分析
只有在掌握了消费者会因为什么原因、什么目的去购买产品,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营销创意。当前的营销大多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产品,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对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的分析才能使整个营销活动获得成功。脑白金能够畅销数十年,从它间断的广告和广告语中就能看出端倪:过节不收礼正是利用了国人在过节时爱送礼的特性,而作为保健品,两个活泼老人的形象在无形中驱使晚辈在过节时选择脑白金,相信如果换成两个年轻人在说广告语,影响力就下降很多。
三、产品优势分析
这里的产品优势分析包括本品分析和竞品分析。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战无不胜。在营销活动中,本品难免会被拿来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如果无法了解本品和竞品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就无法打动消费者。在涛涛国际某次营销类课程中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课程中的实作模拟中,两位学员进行销售情境模拟,其中一位扮演销售人员的学员在整个过程中对本品和竞品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另一位学员只能通过直观的感觉来交接产品特性,最终导致整个销售过程以失败告终。营销的目的也是如此,通过营销手段,让消费者了解到本品的优势,进而产生购买欲望是营销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四、营销方式和平台的选择
营销方式和平台的选择既要企业自身情况和战略,同时还要兼顾目标群体的喜好来进行。例如针对全国儿童的产品,就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央视的儿童频道以动画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符合企业战略,将产品传达给全国儿童,同时能够吸引儿童的目光。对于一些快消品,则可以选择和产品切合度较高的方式,例如当前SNS平台中十分流行的争车位、开心农场等游戏,就吸引了很多汽车企业和饮料企业的加入,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正文。这里以一般整体策划书为例简单介绍。
1)营销策划的目的:如,企业开张尹始,尚无一套系统营销方略,因而需要根据市场特点策划出一套行销计划。
2)企业背景状况分析。
3)营销环境分析:
①当前市场状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A、产品的市场性、现实市场及潜在市场状况。
B、市场成长状况,产品当前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上。对于不同市场阶段上的产品公司营销侧重点如何,相应营销策略效果怎样,需求变化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C、消费者的接受性,这一内容需要策划者凭借已掌握的资料分析产品市场发展前景。
如台湾一品牌的漱口水《“德恩耐”行销与广告策划案》中策划者对德恩耐进入市场风险的分析,产品市场的判断颇为精彩。如对产品市场成长性分析中指出:以同类产品“李施德林”的良好业绩说明“德”进入市场风险小;另一同类产品“速可净”上市受普遍接受说明“李施德林”有缺陷;漱口水属家庭成员使用品,市场大;生活水平提高,中、上阶层增多,显示其将来市场成长。
②对产品市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是对影响产品的不可控因素进行分析:如宏观环境、政治环境、居民经济条件,如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心理等,对一些受科技发展影响较大的产品如:计算机、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营销策划中还需要考虑技术发展趋势方向的影响。
4)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营销方案,是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策略的运用,因此分析市场机会,就成了营销策划的关键。只是找准了市场机会,策划就成功了一半。
①针对产品当前营销现状进行问题分析。一般营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为多方面:
企业知名度不高,形象不佳影响产品销售;产品质量不过关,功能不全,被消费者冷落;
产品包装太差,提不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产品价格定位不当;销售渠道不畅,或渠道选择有误,使销售受阻;促销方式不务,消费者不了解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太差,令消费者不满;
售后保证缺乏,消费者购后顾虑多等都可以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②针对产品特点分析优、劣势。从问题中找劣势予以克服,从优势中找机会,发掘其市场潜力。分析各目标市场或消费群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尽量予以满足,抓住主要消费群作为营销重点,找出与竞争对手差距,把握利用好市场机会。
5)营销目标
营销目标是在前面目的任务基础上公司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即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期间,经济效益目标达到:总销售量为xxx万件,预计毛利xxx万元,市场占有率实现xx。
6)营销战略(具体行销方案)
①营销宗旨,一般企业可以注重这样几方面:
以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攻势顺利拓展市场,为产品准确定位,突出产品特色,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以产品主要消费群体为产品的营销重点; 建立起点广面宽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销售区域等。
②产品策略:通过前面产品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产品策略建议,形成有效的4P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产品定位。产品市场定位的关键主要在顾客心目中寻找一个空位,使产品迅速启动市场;
产品质量功能方案。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企业对产品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产品品牌。要形成一定知名度,、美誉度,树立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必须有强烈的创牌意识;
产品包装。包装作为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需要能迎合消费者使其满意的包装策略;
产品服务。策划中要注意产品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③价格策略。这里只强调几个普遍性原则:
拉大批零差价,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积极性; 给予适当数量折扣,鼓励多购;以成本为基础,以同类产品价格为参考。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若企业以产品价格为营销优势的则更应注重价格策略的制订。
④销售渠道。产品当前销售渠道状况如何对销售渠道的拓展有何计划,采取一些实惠政策鼓励中间商、商的销售积极性或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
⑤广告宣传。
A、原则:服从公司整体营销宣传策略,树立产品形象,同时注重树立公司形象;长期化:广告宣传商品个性不宜变来变去,变多功能了,消费者会不认识商品,反而使老主顾也觉得陌生,所以,在一定时段上应推出一致的广告宣传;广泛化:选择广告宣传媒体多样式化的同时,注重抓宣传效果好的方式;不定期的配合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掌握适当时机,及时、灵活的进行,如重大节假日,公司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
B、实施步骤可按以下方式进行:策划期内前期推出产品形象广告;销后适时推出诚征商广告;节假日、重大活动前推出促销广告;把握时机进行公关活动,接触消费者;积极利用新闻媒介,善于创造利用新闻事件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
⑥具体行动方案。
根据策划期内各时间段特点,推出各项具体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又不乏灵活性。还要考虑费用支出,一切量力而行,尽量以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原则。尤其应该注意季节性产品淡、旺季营销侧重点,抓住旺季营销优势。
7)策划方案各项费用预算。这一部分记载的是整个营销方案推进过程中的费用投入,包括营销过程中的总费用、阶段费用、项目费用等,其原则是以较少投入获得最优效果。费用预算方法在此不再详谈,企业可凭借经验,具体分析制定。
8)方案调整。
这一部分是作为策划方案的补充部分。在方案执行中都可能出现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方案贯彻必须随时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营销策划书的编制一般由以上几项内容构成。企业产品不同,营销目标不同则所侧重的各项内容在编制上也可有详略取舍
6、结束语。
选择直销公司的关键:一、 公司 二、 产品: 三、 制度 四、 切 入时机五、 团队、系统,工具。
7、附录。
营销策划书(二)
一、活动目的:中秋节的活动已经结束,由于人们在节日期间走亲串友,家中的礼品类商品比较充足,因此在国庆节期间,我商场的销售思路应在日常消费品上,因此我们在十一期间,可以再次组织,“超低商品、重拳出击”,推出十一超低商品的抢购大潮,再次吸引人气,带动商场的人流及销售高峰。
二、活动主题:精彩华诞,举国同庆
三、活动时间:9月30日—10月7日(据报纸消息,可能黄金周放假有所变动,因此,活动时间根据情况可能随时调整)
四、活动内容:
1、国庆节里乐无边,精彩大戏随您看
9.30-10.7日活动期间,在惠万家西门口,惠万家为您在南阳邀请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高雅的演出风格,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让您在国 庆节里大饱眼福!
2、我是中国人,国旗大派送:
国庆节当天,凡在我超市二楼一次性购物满38元,即可凭小票到一楼服务台领取小国旗一面。(限500面,送完为止)
3、秋装上市,名品服饰展示会
10月1日起,惠万家三楼时尚服饰馆,名品秋装隆重上市,休闲装、商务装、职业套装等新款名装靓丽登场,上百款服饰总有一款适合您的品位,敬请光临锦上花200*秋装展示会。
4、名品夏装、换季打折,超低特价、最后清仓
活动时间:10月1日——7日(7天)
10月1日起,在惠万家广场举办三楼名品男女夏装,换季打折活动,超低的价位,让您心动到家,带上您的家人,到锦上花西门名品服饰特卖场来淘宝吧!
由百货部安排三四楼各专柜,有出外卖的,统一安排处理。
5、国庆七天乐 欢乐实惠颂:
国庆7天假,每天推出一款超惊爆价。让顾客能感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除了菜价外,出惊爆价的部门依次为:二楼食品、酒饮、洗化、百货、针织、食品,酒饮。选择商品时,根据惠万家的近期活动,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商品,原则上为平毛利。情况特殊可作负毛利。一定要在活动 期间作出清早买菜老太太满场飞奔的情况
6、购物有奖刮刮乐,惊喜大奖乐翻天:
在10.1-5日,凡在我商场二楼次性购物满38元,或是在一三四楼一次性购物满58元,即可凭购物小票参加国庆刮刮乐活动,获得刮奖卡一张,刮开涂层,便可获得对应奖品:
一等奖:29英寸康佳纯平彩电一台;
二等奖:澳柯玛洗衣机一台
三等奖:电饭锅一台;
参与奖:洗衣粉一袋或是醋一瓶。
100%中奖!
国庆节,逛商场,顺便还能拿大奖!
7、黄金周,结婚季、浪漫而甜蜜!
曾经,因为那次的怦然心动,如今,我要对你实现我的承诺,那就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一生一世对你好!亲爱的,我们结婚吧!让锦上花和紫梦为我们共同见证,天长地久,此情不渝!
凡是在黄金周期间结婚的新人,且在我商场一次性购物满500元以上,即可获赠X县紫梦婚纱摄影名店提供的20寸免费艺术照一张。
8、您来购物我送礼:
・北京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掌舵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1997年中国最佳营销策划案例策划金奖获得者,中国十大策划人之一;
・1998年中国十大营销经典案例策划奖获得者;
・2000年中国企业十大著名策划案例奖获得者,
中国企业十大策划家之一;
・在策划界素有“鬼才”之称,擅长企业的营销策划和品牌整合设计,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动作体系,为上百家企业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以新、奇、特的定位手段和表现手法屡屡为企业创造佳绩,专著有《广告人手记》、《转身看策划》、《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等,主编《三木营销、广告丛书》。
策划、广告实战精华案例:
・1996年,为春兰空调创意《台球篇》电视广告,以一杆打进6个台球为广告片记忆点,打响春兰空调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为东宝空调设计“小金刚”品牌现象;1997年为“小雨点”饮料做的“寻找小雨点”悬念广告,被《中国经营报》评为当年度中国最佳市场推广策划案;1998年“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大连人”使大连珍奥核酸这一保健品在淡季上市一举成功;1999年为湖南红豆食品公司策划的“劲王野战饮料”一上市,便在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大获成功;2000年夏季的“悄悄豆”冰激凌策划、广告,使“悄悄豆”冰激凌单品销售额达两亿元人民市,成为全国当年冰激凌单品销售冠军;2000年9月播放的“北极绒保暖内衣”广告策划“外星人劫持赵本山”,引起轰动,是叶茂中引以自豪的一记“怪招”。
・ 大红鹰、白沙、金六福酒、柒牌男装、海王金樽、雅客、蚁力神、长城油、真功夫快餐等等广告都出自他的创意。
素有广告鬼才之称的叶茂中,在目前的中国广告界,应属当之无愧的大佬。通过早期的《广告人手记》、《三木丛书》,彼时的叶茂中就已经成为许多大专院校广告专业学生心中的广告“教父”。风雨十载,如今的叶茂中无论从策划的案例积累还是自己企业的发展上,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策划给他带来了名声与口碑,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一些心境的变化。8月26日,北京财富中心顶层,在叶充满艺术气息的办公室里,记者走近了这位传播奇人。
“传播让客户主动找你”
记者:您认为,广告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是什么?
叶茂中:做广告,也是一种方式的传播。我1989年拍了第一个广告片,到1993年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不能去找客户,因为不知道客户究竟在哪里,而应该让客户来找你。从那时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推广,致力于“写成名”,从最初的《广告人手记》到《三木丛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到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就投入更多来进行自我形象的传播。几乎是一手赚了钱,一手就拿去给自己打广告了。我是国内第一个在航空杂志上做广告的人,把自己的头像放在杂志上。那时候《中国民航》一期就是十几万,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广告人为什么还给自己打广告?其实,这是必要的投入,因为你必须以此把对手甩在后面。
我的想法是,说过“乞丐不要和龙王比宝”,要找到自身的优势。我的公司论规模,论名气都比不上那些大公司,但是,我可以比人。我富有激情,而有激情才能产生好的创意。我就用我个人的传播来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成功了。我充分享受到了传播带来的好处,很多客户都慕名前来,有一部分甚至是对我闻名已久,带着感情来与我合作。传播的到位,让客户知道我在哪里,主动来寻求合作,让我的公司超越了一般的竞争。在中国出名是最划得来的事,因为人多,传播产生的影响大,获得的收益自然就大。所以我个人认为广告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其实就是传播力,一个广告公司既能传播自己又能传播客户的品牌,就抓住了竞争的根本。
“传播让人获得更多机会”
记者:您当年成名的时候正是中国广告业的飞跃期,您认为这个时机是您成功的关键吗?
叶茂中: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能获得成功,只不过我做得早,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而已。机会能磨练人,让人向成功不断靠近。而机会又是从哪里来呢?我认为是靠传播获得的。传播拥有惊人的力量,能弥补时间和空间的缺憾,让你的信息更快地到达客户。缺乏传播造成的状况就是,你和你的客户实际离得很近,却彼此互不知晓,咫尺天涯,令人叹惜。
“有效传播的力量是颠覆性的”
记者:是否当初传播的途径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
叶茂中:的确如此,当初媒体的数量比较少,因而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现在媒体数量剧增,产生了海量的信息,其中有很多冗余,干扰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接受。传播产生最佳效果的关键就是,不能等所有人都明白了再去做,而要比别人做得更快,这样才能产生颠覆性的成果,否则就不是成功的传播。如何让传播产生颠覆性的成果?这就需要依靠敏锐而准确的判断。
记者:那您认为广告公司的传播力是如何形成的?
叶茂中:这是一个立体传播的时代,传播的方式复杂多样,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可以拼时间,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慢慢累积实力,这是一种方式。但是,生命是有限的,成功的速度甚至直接决定了成功的意义。而好的传播途径会大大节省你成功的时间,从某种意义而言,相当于延长了你的生命。
处在综合竞争时期,大家的基础基本一致,那么传播内容的价值就决定了传播的效果。而有价值的内容取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是需要积累的。我每年都要写一本书,将全年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目的就是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致力于提供更富价值,更具创意的传播内容,沉淀下来才能产生智慧。
与第二届金鼎奖杰出销售总经理奖项的酒业得主吴向东(金六福酒业公司总经理)被普遍认同的情况不同,华的荣膺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金鼎奖执委会以“突出的白酒创新能力”阐释其获奖原由,而华的获奖感言更显得标新立异:
“顾客不是上帝,而是丈母娘!” 华红兵其人
华红兵,1968年生人,籍贯河北,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
华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他那足有1.80米的个头外,其它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一开口,便显得不同了,无疑,他说话的语速快了些。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但由于他口若悬河不停地说,再加上他那偏瘦的体型和配合他表达的手势,不由得就给了人一种夸夸其谈的感觉。听久了,进而让人觉得他竟有些油滑了。很显然,这种油滑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就像送给人们的一副有色眼镜一样,人们总情不自禁地戴上它,并通过它格外严格地审视着眼前的演讲者。
华红兵是属于那种表现欲望较强的人,他好象从来不懂得掩饰自己,潜藏自己,于是他便过早的“暴露”在了你眼前。
在论坛的间隙里,他很坦率的告诉笔者,说他找过组委会,既然是金鼎奖,颁奖的时间就要长些,这么多的奖项要颁出,起码要有一上午的时间,并且起码要留给获奖者15分钟的演讲,短短3分钟的获奖感言,能表达出什么意思,怎么够呢?
我问他,结果怎样?
他平淡地说,组委会没有采纳。
当笔者让他谈谈自己获奖的感受和对金鼎奖的认识时,他说,获得金鼎奖是对他十几年营销工作的肯定。谈到对金鼎奖的认识时,他说,金鼎奖不是对你取得多大成绩的一种肯定,而是对那些在营销领域从事研究和致力于探索的一种鼓励和肯定。
不知道华说这话时是否有自我宣扬和自我辩解的意思,他琢磨不定的眼神总让人想到那些透过字面的意思:
“不要怀疑我,不要质疑金鼎奖的公正性!”
想到这些的时候,就像想到他那副因为油滑而给予人的有色眼镜一样。
笔者再次就刚才中山大学博导卢泰宏教授题目为《中国市场能改变国际规则吗?》的演讲询问他的看法时,他说,他可以把卢泰宏教授的所讲用三句话概括,那就是,国际营销本土化,本土营销国际化,所有营销实战化。
笔者不得不承认,他的概括还是抓住了卢教授演讲的主旨,但他的语气显得很狂妄,深情间也充满了对权威的无比不屑。
笔者还注意到,在金鼎奖现场有不少的电视媒体采访他,他在每一个镜头前,都能够旁若无人,滔滔不绝。 华红兵其事
在这本由华红兵著、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书名叫《强势品牌与强势赢销》的书中,被称为中国当红策划人的华红兵这样记录了他的策划经历:北京汇源食品集团公司营销企划及执行、天津天士力集团、天津摩托罗拉公司公关广告企划案、石药集团欧意营销策划、山东扳倒井集团酒类营销企划、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公司营销企划、完达山奶粉天津市场调查及营销企划方案……
不能不提,业界开始注意“华红兵”这个名字,是源于赤水河和邓建国,也正是因为赤水河和邓建国,华的名字才被媒体所广泛关注。有人说,华红兵依靠赤水河和邓建国完成了其“造名运动”。如今赤水河和邓建国虽然沉寂了,但华却声名鹊起,虽然有争议。
华红兵自我评价说自己属于一种企划型的职业经理人,他说,在任职汇源果汁总裁特别助理和山西中远威药业执行总经理期间,最辛苦。他认为,汇源果汁从北京的一个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品牌,功劳薄上应该有他的名字。
还是引用《强势品牌与强势赢销》这本书中的原话:“华红兵先生的策划集中在企业营销方面,他的实践风格的策划案例曾获首届中国国际营销节策划案例金奖”,“华红兵先生的演讲改变了很多职业经理人和职业企划人的观念,同时改变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笔者看来,在今天仍然浮躁的整个营销界,这多少有些言过其实,有自我吹嘘和自我标榜的嫌疑。 华红兵其思
华红兵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和三个方面,而不是两面。他特别强调,这里的“和”不是中庸。体现在营销上,他把这一认识,叫做“第三角度创新思维营销模式”。他举例说,就拿现在的金士力来说,它既非药,也非保健品,而是一种现代白酒,一反常态。
谈到现代白酒,还是引用他在《强势品牌与强势赢销》这本书中的论述,“现代白酒是金士力酒业公司赋予其创新开发的现代高科技产品——金士力酒的独特白酒,它的核心概念是‘健康’,是‘100%的健康’”,“现代白酒是在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白酒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创新,是对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段解释,先不说实质究竟如何,单从字面而言,就充满了逻辑混乱和矛盾,既然是一种创新,那么对现代白酒的概念解释就必然要求十分严密。运用逻辑学的方法,概念=种差(逻辑学术语,可以通俗的理解成不同或差别)+所属的种(类别)来分析,上文显然没有解释清楚现代白酒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把“现代白酒是金士力酒业公司赋予其创新开发的现代高科技产品——金士力酒的独特白酒”这段话的修饰成分抽掉,仅能勉强地得出“现代白酒是独特白酒”的主干,究竟怎样独特,就是“健康”,而且是“100%的健康”(牛皮吹得大了些,烟酒作为一种嗜好消费品从一诞生起几乎就与健康无缘,而且过量了还是健康的大敌,这不仅是一个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问题,还是一个基本常识)。再来看“现代白酒是在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白酒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创新,是对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段补充更是驴唇不对马嘴,作者显然首先想说的是现代白酒是在中国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而非传统文化)一种改造和创新,其次才是对酒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酒文化需要附着在实体上,先抛开不说,单从产品的生产工艺而言,记者早在2001年冬天就在茅台镇参观过金士力酒的生产基地,记者并未发现其在生产工艺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印象较深的只是在其酒中填加了天士力的诸如丹参滴丸的药品)。你说你健康了,就健康了?你说你独特,你就真的独特吗?健康需要权威检测报告和信服力的证据,独特需要国家有关质检和专利部门的认定。
而是哈慈系列“集体主义的胜利”。但是,哈慈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短命,产品短命,企业短命,这是我国保健品行业宿命般的流行病,业内人士不无解嘲的称保健品是“各领三五年”。
但,郭立文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热情、执着、勤奋和智慧,用了足足15年的时间将哈慈一手带大,不仅连创哈慈杯、五行针、V26、驱虫消食片等产品的销售佳绩,在资本市场上也更是风光一时,1996年9月,哈慈集团控股的哈慈股份成为国内医疗保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和当时极少数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此后连续三年,哈慈股份以每股收益0.60元、0.45元和0.47元,成为当时上市公司中少有的绩优股。郭立文本人也在2001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29位,拥有资产14. 5亿元。
从1987年到2002年,郭立文率领下的哈慈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上拼搏了15年,使其成为这个行业中罕见的长寿者。这个神话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11月,郭立文和他的家族将持有的哈慈集团的全部股权转让他人,由于哈慈集团以48%的股权拥有对哈慈股份的绝对控股地位,此举意味着郭彻底退出哈慈。郭的退出是无奈的,因为那时的哈慈虽然依旧有一副庞大的身躯,但躯体已然空荡。
产品接力:跑出来的哈慈帝国
回顾哈慈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哈慈的发展是靠磁化杯、五行针、V26、驱虫消食片等几个拳头产品,靠其独具特色的营销方式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而串联和支撑起来的。但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哈慈的这几个拳头产品各自都没有摆脱保健品产品短命的怪圈,其生命周期都不长,循环上演着暴发暴跌的悲喜剧。当哈慈再也没有能力上演暴发喜剧时,整个公司就不可遏止地滑向企业短命的宿命。
哈慈杯的贡献:品牌和队伍
1987年,郭立文借来两万元,哈慈在一所中学的地下室里诞生了。初期,哈慈出了不少小产品,其中以郭立文的专利产品吊瓶式女性冲洗器最为重要。这个时期,郭立文带着几个人一直靠直销,艰苦地谋求生存和发展。
直到1994年哈慈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那年,哈慈推出了以磁疗保健概念为支撑的哈慈杯,并一举风靡全国。哈慈杯不仅为公司带来数千万的利润,更重要的贡献是初步创建了哈慈品牌,奠定了哈慈销售队伍的基础,哈慈后来的28家分公司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建的。
在这个时期,哈慈还没有办法用巨量广告轰炸来拉动销售额的实力和能力,而郭立文戏称“发报反过来念就是暴发”。
不过,在1996年上市前夕哈慈的日子并不好过。哈慈杯毕竟是非理性市场和非理性消费年代的产物,加之其进入门槛太低,当模仿产品大量以低价充斥市场的时候,它的销售业绩迅速下滑并引发了哈慈的第一次比较严重的生存危机。
五行针的热销:哈慈走向品牌营销
1996年9月哈慈股份成功上市无疑给公司注入了强心针,接着就是1997年五行针的成功将哈慈推上了事业的新高台阶。
一个好的保健品应该具备功能确切、功效持久和使用方法简单等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五行针身上都能得到体现。
五行针的产品力非常强,产品内涵和形态很好,内涵上将磁疗概念与消费者耳熟能详和深信不疑的中国传统针灸文化有机结合,形态上简单易行的使用方法,使高深且必须专业人士操作的针灸疗法走入寻常百姓家。
五行针的前期营销可圈可点:首先是定位准确,目标人群定位在老年人,产品定位在缓解老年人因各种病因造成的痛症。哈慈还非常巧妙地将传统针灸的“阿是穴”原理导入产品传播,以“哪儿痛就针哪儿”一句话就轻易打消了消费者对不能准确认穴的顾虑。
五行针上市初期,哈慈依然采用了深入社区所和干休所办讲座、组织老年俱乐部、召集健康报告会多种地面推广的方式。在促销方面以现场针疗示范、先试后买等可以直接表现产品功能和功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销售业持续上升且形成了消费者的口碑传播。
但这种营销方法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当时的哈慈需要像哈慈杯哪样的突出的业绩来支撑绩优股的形象,因此走上了以广告拉动销售的道路。
五行针初期的广告运作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在形式上率先采用在全国卫视非黄金时段播放长片专题广告;在广告内容上涵盖品牌形象、保健机理、产品功能和使用方法,10~30分钟的广告长度将比较复杂的产品机理和相关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消费者。
创造性的媒体策略和新颖的广告形式很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哈慈品牌和五行针的产品知名度短时间内就提高到95%以上,五行针的销售也出现井喷。1998年上半年五行针曾经创下了日销售回款1180万元的惊人成绩,年回款突破3亿元。从1995年到1998年,仅哈慈五行针的累计销售额就超过10亿元。
五行针的成功使哈慈品牌不仅具有了知名度,而且开始拥有了消费者的信任,为哈慈奠定了走向品牌营销的基 础。
但哈慈在五行针的后期营销上走错了路,将五行针的保健功能向重大疾病的治疗功能方面转移。郭立文亲自编撰了五行针《38个治病良方》,教导消费者自己动手用五行针治疗疾病,并推出了五行针治疗糖尿病的专题广告,并配合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推广。五行针的功能延展实在是过头了,给人的感觉是包治百病,哈慈甚至宣称正在进行用五行针治疗爱滋病的试验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但过分的功能延展,不仅未能带来销量的增长,反而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动机和产品核心功能产生了高度怀疑,五行针销售业绩开始迅速滑落:1999年五行针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2000年滑坡已经不可遏止,2001年销售回款降到8100万,2002年降到4000万的低点。
V26:拔得国内减肥品牌头筹
在五行针下滑的同时,V26顶上来了。
V26减肥沙淇晶是哈慈系统内唯一没有采用哈慈品牌的大产品,是哈慈的两个国际著名产品之一。V26在美国的原型产品并不是功能性的减肥产品,而是一种补充和均衡综合营养元素的代餐食品,具有限制热量摄入并达到控制和减轻体重的作用。哈慈直接从美国引进原粉,在国内设厂分装和销售,引进这个产品后将其定位为功能性减肥食品,以此切入国内火热的减肥品市场。
当时国内的减肥品主要是减肥茶,推广方法上基本上都采用快速减重的功效承诺,灌输所谓比别人更先进的功能原理,以及散布使用者减肥效果显著等信息进行诱导的套路。实际上,单靠减肥产品的作用,使用者在短期内无法达到显著的减肥效果,因而消费者对减肥产品的抛弃性很强。
针对这种情况,为V26策划了一个“梯形减肥计划”概念:告诉消费者正确和健康减肥实际上就是一个“体重下降身体适应变化体重下降适应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延长消费者使用V26的耐性。同时策划了由“健康食谱+有氧运动指导+周期性食用V26梯形减肥”构成的“三位一体”减肥法。这样形成了V26“洋品牌+功效承诺+三位一体减肥法”的推广套路。
在分销方面,V26也有创举,采用拍卖省级经销权的方式迅速建立了全国分销网络,迅速回收了大量现金,因此获得了《中国经营报》首届年度十佳策划案。
1998年底,V26以卫视网黄金时段品牌广告和主流报纸平面的巨量广告开始轰炸市场并一炮而红,上市第一年就成为国内减肥品第一品牌并贡献了4亿元的销售收入。哈慈对V26一度给予很高的期望,期望将产品做成年销售收入稳定在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个期望值的依据是同样的产品在美国已经销售30年了,至今仍保持着年销售收入5亿美金的水平。但正是哈慈高层的几个决策性失误葬送了V26在中国市场的光明前景。
2000年3月,V26在全国推出国产装低价位产品,引起了消费者对其品质的极大怀疑,这种怀疑蔓延到了V26 进口装身上,进口装受国产装之累,迅速退出了市场终端。而国产装、青少装本身的销售成绩也乏善可陈。进 入秋季后,V26销售全面下滑。这一年,哈慈为V26投入了1亿元广告费,但收入仅为1亿多一点,V26正式宣告失 败......
经过2000年的大举广告攻势后,V26在2001年开始全面衰退,到2002年初几乎退出市场。这个畅销美国市场20多年的洋品牌在中国只火了不到3年。
驱虫消食片的昙花一现:把哈慈带进制药50强
V26在挣扎中,哈慈又推出了驱虫消食片。
驱虫消食片是哈慈进入药业的标志,它的历史使命是要将哈慈品牌迅速导入药业领域,为哈慈大规模进入药业铺路奠基。
驱虫消食片只是一种胃药,当时消化类药品市场上已有成熟的江中健胃消食片等大品种当道,启动这个市场相对比较困难。
但哈慈的策划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市场机会,即国内OTC市场正在兴起并逐步壮大,用自己已经十分娴熟的保健品大市场营销模式同样可以在OTC市场上有所作为。
同时,哈慈发现当道的大品种并没有在市场细分上下工夫,留下了一个儿童消化药市场的庞大空间,同时“驱虫消食”是非常好的概念,尽管孩子们肚里的虫子并不多了,但其父母们对自己儿时吃宝塔糖驱虫的印象无不深刻,而他们才是产品的真正顾客。
策划并没有到此止步,在进一步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哈慈人有了重大发现,就是父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吃饭不香与消化不良有着自然的联系。于是哈慈将这个场景引入产品推广,制作出了哈慈历史上最优秀的广告作品,即蒋雯丽主演的驱虫消食片30秒电视广告片。“你吃,你吃不吃”,蒋纹丽声嘶力竭的话音一下子获得消费者共鸣。这版广告后来被媒体评选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广告。
于是,在2000年哈慈的全国招商中,同样以大量广告开路推出驱虫消食片,又一次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业绩。驱 虫消食片上市初期创造了月回款逾亿元人民币的业绩,上市当年销售回款1.7亿人民币,使哈慈一举进入我国制 药行业前50强。
可是,驱虫消食片又是昙花一现,2001年其销售收入就降到7000万,2002年则只有区区数百万。驱虫消食片成为哈慈营销奇迹的终结者。
2000年后,哈慈还陆续上市了几个产品和项目,但都是黄昏落日光芒不再:
在药业方面,哈慈先推出了补充儿童钙铁锌的健儿三宝口服液,实现了4000万回款,但已无法承担延续哈慈业绩的重任。继而上马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百药上市”计划,结果轰轰烈烈上马惨惨淡淡收场。
在保健食品方面推出了康复快系列产品,同样是全国招商,同样是广告开路,同样招商成功一个月内回款近 6000万,结果败的最惨,短短六个月就因为销售无法启动而草草收兵,货款全数退还。
在医保器械方面推出健脑降压梳,这个产品的营销倒是改变了既往的路数,先选择在青岛、郑州、成都等地试点,计划在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国复制。可是试点的内容依旧是广告,结果是失败,结局是不了了之。
多元化思路:从纵向接力到横向扩张的失败
哈慈高管层普遍认为保健品就是一个暴利行业,来得快去得快是不可打破的行业规律,经营保健品只能作为 资本积累的手段,不能作为企业长期成长的支柱。他们在思想和潜意识中接受了保健品短命的宿命观。
制药、农业、旅游,哈慈三面突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郭立文实际上已经从同行的遭遇和哈慈自身的几起几落看到了保健品经营的诸多弊端 ,体味到了经营保健品的艰辛,他始终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一再告诫哈慈高层管理人员要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 的头脑,看到前途的困难并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但在探索突出重围的途径时,哈慈并没有从总结自身营销和管理的经验教训出发,没有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和完善与提高营销力等角度去考虑和行动,而是选择了多元化的道路。因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 很危险的。
在寻求进入相对稳定的行业以获得长期持续成长的平台上,哈慈看好和决定进入的是制药业、农业和旅游业 ,并为此投下了巨资。
在药业方面,哈慈先后收购了黑龙江双鸭山制药厂、望奎儿童药厂、合肥制药厂、内蒙古扎兰屯制药厂等数 家制药企业,构成了哈慈药业的制造平台,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上海哈慈一医医药公司、哈慈望奎医药 公司等,构成了哈慈药业的下游通路平台。
在农业方面,哈慈先后总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绿色猪肉项目、大米和相关食品项目、绿色蔬菜项目和茶叶项目 等。
郭立文还出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黑龙江金国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旅游项目和商品的开发销售,目标是 在他的旗下再缔造一个上市公司。
这时郭立文信心爆棚,2000年春节,在哈慈例行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他非常自信地宣称哈慈必将打破宿命 ,定能持续高速成长并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成为进入世界医药保健产业500强的巨龙。其信心的来源是哈慈形成了 以药业这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为龙头,以医保器械和绿色食品为两翼的大产业布局。
粗放经营,投资遭遇全线失败
作为拥有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哈慈, 奉行多元化战略和产业重点转移本身无可厚非,但哈慈在多元化的实 施策略和执行层面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盲目上马,过度铺张;二是盲目自信,采取了低成本收购劣势资源、高成本 自行扩张的苯办法;三是妄自高大,用做保健品的原班人马和运作模式通吃新行业。
有个笑话讲国内企业无理性的粗放经营特征,说“拍胸脯上项目、拍脑瓜定计划、拍大腿做砸了、拍屁股走 人了”。哈慈就是这样无理性的进行产业扩张,几乎同时向医药产业、农业领域、食品行业和旅游业大举进军 ,而且上马的项目都没有经过认真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看着好就上,觉的行就干,罔故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不管公司资源是否适应和配套,不论新行业自身的特征和要求。
前期成功的光环使哈慈人拥有“我必行”那样少见的勇气和自信,认为靠着自己的“好策划和好队伍”可以在任何领域大放异彩。因此,哈慈不惧怕走低成本收购劣势资源,高成本自行化劣为优的扩张之路。
哈慈药业是典型的例子,其收购的几家药厂都是濒临倒闭的小厂,缺乏拳头和特色品种、没有渠道和网络资源、缺乏医药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收购的过程很快且价格低廉,但哈慈为此却付出了异常高昂的代价。操盘新项目的班子都是哈慈“老人”,这是一群为哈慈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但同时也是经验主义严重和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干部,他们无不将哈慈运作保健品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惯性地带入新行业。
哈慈进入新行业后,面对新问题、新事物,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人才结构和思想观念等丝毫没有与时俱进,凭着经营保健品的三板斧在新行业中包打天下,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项目本身的缺陷和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哈慈上马的非保健品项目除了七河源大米因经理个人的能力和东北大米固有的市场号召力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售和微薄的利润外,其它的产品或根本就没有上市(如茶叶项目),或上市即死亡(如绿色蔬菜项目),或收回投资遥遥无期(如绿色猪肉项目),或惨败市场导致巨额亏损(如药业、旅游和旅游产品项目)。
哈慈在这些项目上沉淀了大量资金并造成严重亏损。过长的产业线和经营失败使多元化成为哈慈的承重负担,哈慈部分高管人员曾几次提出收缩战线、集中优势资源和资金回归保健品主业的建议,但没有被采纳。郭立文始终认为哈慈有能力搞好这些产业的营销, 同时担心战线收缩会严重影响哈慈在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面前的形象,造成资金来源不畅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就这样,哈慈在产品营销失败和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从产品短命到企业短命的“宿命”之中。
哈慈营销:自食结构失衡的恶果
哈慈的营销不是一个完整和周全的体系。哈慈最擅长的三个环节是产品上市的前期策划、招商和广告投放,这是其创造业绩的三板大斧;哈慈不擅长的是产品研发和营销管理,这是阻碍其产品持续稳定成长的软肋。这种产品研发和营销管理两头轻、广告推广策划中间重的失衡的营销结构,正是导致哈慈产品暴发暴跌的重要原因。
哈慈的营销模式可以概括为:开发出产品发掘出产品卖点制定出超高价格制造出传播概念创意出表现手法制作出广告作品制定出足以诱惑经销商的销售政策全国招商并铺货、同时狂打广告拉动首批销售产品功能延伸和传播以扩大目标人群品牌信息传播拉动广泛人群。
郭立文在总结哈慈成功的经验时总是津津乐道一句话:哈慈靠的是“好产品、好策划、好队伍”。但是,哈慈恰恰在这三个环节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哈慈的营销并不是一个完整和周全的体系,而只是在营销的部分环节上出彩,在其它环节上却非常薄弱。哈慈最擅长的三个环节是产品上市的前期策划、招商和广告投放,这是其创造业绩的三板大斧。哈慈不擅长的是依据市场需求研制和开发产品,产品的延伸开发和品牌建设、渠道策略和规划、市场管理、网络建设和管理、客户服务,以及企业综合管理等,这是阻碍其产品持续稳定成长的软肋。这种产品研发和营销管理两头轻、广告推广策划中间重的失衡的营销结构,正是导致哈慈产品暴发暴跌的重要原因。
新产品开发:一个人的战争
哈慈是非常重视产品开发的,有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 头号发明家是郭立文,他在哈慈期间先后获得了许多发明专利,开发了许多产品。但是,哈慈研发产品并不是遵循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公司战略方向和资源特征来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没有形成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发产品的有效机制。
哈慈开发新产品的模式是郭凭自己的能力发明出产品,或者凭自己的眼光收购专利技术和产品后,研发机构给予这些产品理论上的支持,并交由策划部门找出卖点和形成推广方案。在这个情况下,哈慈产品研发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尴尬的,它只起到了为老板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被动作用。因此,哈慈的产品研发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无法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和持续的保障。
必须承认郭在产品开发和收购等方面有他非常独到的地方,自己发明的磁化杯,以及收购或的五行针、V26和驱虫消食片等都堪称得意之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哈慈数以百计的产品线中,也只有这四个产品创造了成规模的效益,其它的都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在驱虫消食片后,哈慈的“好产品”断档直接导致其再也无法用单一产品的成功营销来延续公司寿命。
营销策划:唯我主义者的“胜利”
哈慈有半个好策划,这半个好策划就是在挖掘产品卖点、创造传播概念和广告表现手法上做足文章。哈慈在策划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在策划的前期花很大工夫研究产品。郭立文堪称表率,他总是狂热地学习、思考和工作。他出差到任何地方都随身携带书箱,大量阅读与产品和营销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他总是教导手下一句话:“做好一个产品必须首先成为这个产品的专家”。郭的工作精神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在策划上更是不厌其烦,如琢如磨、仔细斟酌,往往一个简单的作品都要亲自反复推敲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学习和认真的精神影响了哈慈许多人,哈慈经常在策划方面有所创新和建树是和这种精神有直接关系。
但是,哈慈的营销策划不是以人本主义,而是以唯我主义为出发点,不是首先考虑产品是否能或者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制造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和腰包的概念并通过广告的强力灌输来拉动销售。
哈慈在策划方面很少与专业公司和广告公司合作,少有的几次合作尝试也都以不愉快告终。郭本人在策划上也不相信市场调查、不依赖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不看中策划和广告公司的专业素质,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因此,哈慈在策划上过于依赖个人的能力和主观经验,造成营销思路的局限和既往经验的惯性蔓延,同时也缺乏营销的全局观和整体性。
品牌深化:产品核心功能的迷失
哈慈往往能够为产品找到鲜明的导入市场的卖点和传播手段,并以此迅速打动一小群并非理智的消费先锋, 由于中国市场的人口基数巨大,即便只是启动这一小部分人群也足以产生巨大的销售业绩,哈慈产品营销的暴 发式奇迹概源于此。但是,消费先锋在目标消费人群中毕竟只占少数,更大的人群属于观望并在实际看到产品 的真实功效后才会产生购买。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广告不是影响和启动其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形成对产品 的正面口碑传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稳固品牌的影响力才是决定性的。
哈慈在启动后续消费人群的策略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误:首先是在传播手段上依然一味采取广告轰炸的形式, 结果造成高产品知名度和低实际购买率的巨大反差,造成营销成本急剧上升和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其次哈慈 不是从加强顾客服务将现实顾客转化为口碑传播的途径,也不是从深度挖掘产品核心功能的角度进行产品力延 伸,而是企图从功能延展的方向上强化产品力,同时扩大目标消费人群。
五行针的衰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功能延伸在销售上并不成功,道理其实简单,五行针打动消费者的地方 主要就是哪痛针就到哪的阿是穴疗法,既能缓解疼痛等不适,又方便操作。但当哈慈宣传要用五行针来治疗糖 尿病和爱滋病时,那么复杂的穴位不是谁都能找准的,况且又有多少人敢不找医生而自己动手治疗诸如糖尿病 之类的重症?推广方向与消费者行为方式的重大差异必然导致营销行动的失败。而过分的功能延展还导致了消 费者对企业动机和产品核心功能产生怀疑。有消费者针对五行针治疗糖尿病的说法就这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糖尿病都能治好,中国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该落户哈慈了吧”。这种疑虑无疑极大损害了哈慈形象。
哈慈一直寄希望于通过五行针等好产品建立和巩固哈慈品牌,并在品牌的旗帜下低成本地丰富产品线。但哈慈 并没有领会到品牌的精髓,也没有意识到建立和巩固品牌远没有只是通过大量广告向消费者强行灌输那么简单 ,更没有意识到过度的产品功能延伸实际上时时刻刻在损害自己。所以,哈慈难说达到了品牌的高度,因为哈 慈在消费者心目中是知名但难说可信、知道但有点遥远。
营销渠道:圈钱游戏种下的隐患
渠道建设是哈慈营销的软肋。哈慈是招商的高手,上市一个新产品往往能一下子就收回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货 款,这在全国医药保健品招商只有5%成功率的数字面前简直就是奇迹。
经销商在营销链条中的核心作用是快速和饱和式的分销产品,企业招商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健全和健康的销售 终端网络,因此衡量经销商实力的首先是其网络资源和针对网络的服务能力,其次才是资金。但是保健品企业 多数都将经销商的作用倒置了,把经销商是否有钱放在首位,希望用一个能够吸引人的产品和天花乱坠的策划 书把经销商的钱先圈到手,再把圈来的钱投入广告启动销售,哈慈也基本上是这个路子,这种招商模式往往也 为产品销售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同时哈慈所有产品无不是超高价格,哈慈定价从来不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产品的实际价值,考虑的只是 要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来投入广告推广和吸引经销商的腰包。高价格一直也是阻碍哈慈产品扩大销售规模和持 续成长的障碍,哈慈应对价格障碍的方法还是制造概念,将产品包装为物有所值的样子,这只不过是唯我主义 的一厢情愿,结果是被实际的和日益理性的消费者击得粉碎。
不过相当长的时间里,哈慈有历史上成功的光环罩着,招商策划也高人一筹。但这种招商方法的结果是产品 的销售网络经常因为经销商分销能力的不足而不健全,甚至经销商根本不分销而坐等终端和消费者在企业广告 的拉动下上门进货或购买,更惶论其配合企业进行终端服务和促销了。由此造成的渠道缺陷直接导致营销成本 和市场机会的浪费,企业也始终无法建成稳固和高效率的销售网络。
销售管理:脱离市场一线的乌托邦
销售管理和销售作业是哈慈营销的硬伤,这个硬伤不仅使哈慈营销的根基不牢,也使哈慈的营销行为建立在 主观意识的空中楼阁上,缺乏对市场的实际把握和科学依据。俗话说成功营销三分靠广告七分靠销售,道理在 于销售是基础。
哈慈前期采取项目公司的运作机制,几乎每上马一个大项产品就成立一个项目公司,各公司自行建立和管理 销售渠道,各自拥有销售队伍。其中最大的销售队伍是哈慈集团所属的全国28家分公司,专门负责五行针等保 健器械的销售,是哈慈老牌和支柱性的销售机构。28家分公司是哈慈杯和五行针销售的主力军,哈慈其它项目 公司在各地的招商和销售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分公司的支持与协助,它们为哈慈事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而 且初期也是能吃苦耐劳和非常勤奋的团队。举个简单的例子,所有老分公司经理都能熟练的演示五行针针灸保 健治疗,能非常准确和熟练的介绍产品和针灸知识,能准确认穴,作到了成为产品的专家。在哈慈大市场营销 的环境下,分公司经理又承担了在各地联络媒体和制定广告计划的任务,个个锻炼成了广告“高手”。
但是作为销售分公司,他们却疏于市场管理和终端建设,疏于一线销售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疏于渠道建设和 管理。也许你不相信,哈慈分公司的许多经理只认识大经销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卖给了谁,不知道产品 销售趋势和市场状况的真实情况,因为他们后期已经不去走访市场了。也许你更不相信,分公司的很多业务员 甚至找不到当地销售哈慈产品的药店和商场。郭却认为哈慈的销售队伍是全国最优秀的,因为他们个个都是卖 货的能人巧匠。郭经常不相信专业市场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却非常相信前线经理提供的情报和信息,他也许始 终没有认识到,在缺乏基本营销知识和缺乏对市场切实把握的情况下,前线经理给了他多少误导。
在这种情况下,哈慈根本谈不上市场的精细耕作,谈不上掌握市场和控制市场,销售上两眼一摸黑,跟着感 觉走。其实,哈慈各主营产品的通路相似形非常明显,药店是多数产品主销售终端,项目公司实际上造成了渠 道资源和公司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2000年中,哈慈看到了这个缺陷并进行了营销渠道整合,将哈慈股份各主 营业务产品的渠道和管理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哈慈营销总公司,营销总公司实际上成为哈慈的策划中心和营销 管理中心。销售上则以28家分公司为基础,由分公司承担哈慈各主营产品的管理、分销和经销商支持与督导。
这次整合是由哈慈一帮少壮派策划和实施的,他们原本想借此机会整顿哈慈的销售管理,提高销售管理和作业 水平,并建立一套以终端销售信息为基础的销售信息网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还分别举办了分公司总 经理和销售经理的集中培训,向他们灌输业务员定期拜访客户、终端陈列理货、销售动态调查、销售报表等常 规销售作业和管理的知识及其操作要求。
这件事情最后也流于形式,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效,原因有二:其一是分公司经理们从思想上就认为这些东 西是没用的,其普遍的看法是没有好的新产品和不打广告就不可能搞好销售;其二是这些销售基本功在郭看来 也是皮毛的东西,根本不值得投资去建设,因此他断然否决了少壮派提出的渠道建设和建立销售信息网络的计 划。就这样,哈慈的销售作业始终停留在“卖货”的低水平上,有人因此形容哈慈是瘸子巨人。
现今,一切已成过眼烟云。2002年11月,郭立文和他的家族将持有的哈慈集团的全部股权转让他人,由于哈慈 集团以48%的股权拥有对哈慈股份的绝对控股地位,此举意味着郭彻底退出哈慈。他退出得如此彻底,甚至连新 东家希望授予他名誉董事长和首席专家的身份也没有接受。郭的退出是无奈的,因为那时的哈慈虽然依旧有一 副庞大的身躯,但躯体已然空荡,哈慈股份的每股收益已经低落到2002年中期的0.008元,并且哈慈已回天无力 。当时,郭声称出售哈慈是为了对股民负责,是为了让哈慈的大旗不倒,是要让哈慈在新东家的领导下再创辉 煌。新东家入主后,哈慈集团和股份的原有主营业务走上了自谋生路之途,公司向环保等新产业转型,因此可 以说那个曾经在保健品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哈慈大旗已然倒下,它也令人遗憾地陷入宿命。
在市场营销组合观念中, 4P 分别是产品( product) , 价格( price) , 渠道( place) , 促销( promotion) 。
产品的组合, 主要包括产品的实体、服务、品牌、包装。它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的货物、服务的集合, 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 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
定价的组合, 主要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付款时间、借贷条件等。它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所追求的经济回报。
地点通常称为分销的组合, 它主要包括分销渠道、储存设施、运输设施、存货控制, 它代表企业为使其产品进入和达到目标市场所组织, 实施的各种活动, 包括途径、环节、场所、仓储和运输等。
促销组合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 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等等。
以上4P (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 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 对它们的具体运用, 形成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这几年,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整合行销传播(IMC)的开始,意味着4P已成明日黄花,新的营销世界,已经转向4C了。4C必将取代4P”。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们指出,把产品先搁到一边,赶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某人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快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应当思考购买的“方便性”。最后请忘掉促销,正确表达是“沟通”。
专家们还指出4P的时代已经过时,转而将被4C取代,认为4P更多的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其理论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市场状况,企业必须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导向的4C理论进行市场运作和经营。那么4C真的可以取代4P么?让我们自己仔细分析下4C与4P的真正含义。
4P是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 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传播促销推广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而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产品必须满足顾客需求,同时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产品和服务在研发时就要充分考虑客户的购买力,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产品、价格、渠道、沟通策略”4大营销组合策略被概括成4P,有很多牵强的因素在里面。其实老外也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为了把某个信息体系传播给大家,便于大家记忆和交流,也会努力地发展出类似于“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五讲四美”等概念。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用product和price是非常对的,有了这两个p打头的单词,理论的原创者麦卡锡为了增强理论体系的可传播性,就搜肠刮肚地要凑出另外两个P,最后用place来概括渠道分销策略,用promotion来概括包括了广告、公关、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在内的所有沟通策略。其实渠道分销策略最合适的单词应该是distribution和channel。
place是消费者购买地点的意思,即渠道分销的最终成果终端的意思,用place来代替“distribution ”和“channel”,虽然不很恰当但也能自圆其说;沟通策略最合适的单词应该是communication,promotion的本义“促销推广”,promotion只能涵盖沟通策略中的销售促进(SALES PROMOTION)和人员推销(personal sells)而无法涵盖广告、公关策略,用promotion代替“communication”是勉强够格。可见, 4P营销组合理论中的最后一个策略虽然用了promotion这个词,直译成中文是促销,但此促销与目前中国企业界实践中常用的促销这个词汇所代表的意思(这里的促销主要指的是降价、抽奖、买二送一、导购等)压根就不是同一回事,实际上4P 中的pomotion(促销)包括了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促销)等所有沟通策略的方式,即4P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强调沟通的,认为4P强调的是促销,那是没有真正了解4P的精髓而产生的误解。
而且4P组合策略本来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的,笔者作为中国第一批读营销学专业的学子在上世纪的1989年读《市场学》的时候,书上写的和老师教的都是先研究顾客的心理与行为,规划STP营销战略,在细分市场(segment)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target)和市场定位(positon),再根据目标顾客的特点和顾客价值这些营销战略要素来策划4P。
可见,4P 中的promotion也非常强调互动沟通和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沟通。有必要提醒的是,其实4P只是营销的战术,而很多著名的业内专家居然也把4P当作营销战略到各个大学和企业去讲课。
同时,有基本的概念辨识能力的人都可以看出,4P是营销的策略和手段,而4C则属于营销理念和标准。4C所提出的“满足顾客需求,降低顾客购买成本,购买便利性,营销沟通”是一种营销理念和理想的营销标准,而4P“产品、价格、渠道、沟通与促销”则是一种营销策略和手段。4C所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最终还是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比如要提升顾客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就要通过渠道策略(Place策略)来完成,要满足消费者需求(Consumer),要通过产品策略、广告公关等促销策略才能达成,如路易威登的包要满足消费者追求奢华的需求,以非常考究的用材和经典的设计形成产品策略、以顶尖的甚至超五星的终端装修和巨星云集的公关活动来传播品牌的档次和品位。可见,4P与4C是不是矛盾和对立的,4C只是特别强调了顾客需求和双向互动沟通的重要性。
4C是营销理念和标准,4P是营销的策略和手段,属于不同的概念和范畴。4C所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最终还是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4C取代4P,意味着理念和标准可以替代策略与手段,意味着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也能相互替代,比关公战秦琼还可笑。这种缺乏基本逻辑推断常识的观点也被很多专家拿来到处鼓吹,并且应者云集,说明中国营销界缺乏独立的思辨能力,浅薄和浮躁之风已经相当严重。 第二节 营销传播策划的概念和特征
营销传播策划的概念
策划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隗器传》中“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之句。其中“画”与“划”相通互代,“策画”即“策划”,意思是计划、打算。策最主要的意识是指计谋,如:决策、献策、下策、束手无策。划指设计,工作计划、筹划、谋划,指“划”,意思为处置、安排。
日本策划家和田创认为: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效果的智慧,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认为: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更多人说策划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为做决定的准备过程,是一种构思或理性思维程序。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就用到了“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就是艰苦奋斗,“奇”就是锐意创新。你看这“奇”字是怎么写的?上面一个“大”字,底下一个“可”字。“大”就是要超出常人的想象,“可”就是要在常人的情理之中。什么是策划?策划就是想到常人所不能想的地方,说出来的道理又能让常人理解。
本书作者认为:所谓营销传播策划,就是以企业经营和盈利为最终目的,针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以企业客户为宣传告知和说服目标的主题设计和设定程序。
营销传播策划的特征
从本书给出的营销传播策划的定义看,其有以下特征:
1. 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是为了企业效益。
2. 明确的范围性。限定在企业经营范围。
3. 明确的对象性。是针对企业的客户进行的。
4. 明确的目标性。目标是告知给客户和说服客户。
5. 明确的程序性。策划是一种企业内部的理性流程为载体的程序。 第三节 营销传播策划的内容
营销传播主题的策划
营销传播的主题策划,就是要告诉阅听者,你主要目的是想表达什么。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程序
营销传播的主题设定程序 包括三个步骤:
1. 策划者要强调那些卖点?强调的程度有多大?
2. 阅听人的兴趣如何?
3. 易得性如何?
其研究的流程图如下: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程序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
从上述图的流程看,有三个关键因素,影响者主题设定:
a) 策划者的卖点设计和强调程度;
b) 阅听人的兴趣或知识程度;
c) 媒介和渠道的传达畅通程度;
如何涉及大众媒体传播,则可能要经受“守门人 ”的控制。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涵义与作用
1. 就社会学来说,企业对产品或服务设定主题是一种社会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些社会学习,阅听人每天会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咨讯。
2. 就心理学来说,主题之所以能对企业的目标客户发生作用,核心是阅听人具有“需要引导的需求”。当主题咨讯对阅听人的相关性很高,阅听人有兴趣,但自身知识不足,处在不确定状态时,策划的主题的效果就越明显。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效果模式
从策划预期要达到的效果角度分析,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模式可以大体分三类:
1. 知晓模式 (Only Know Model)。这种模式的目标,是让目标客户知道主题内容,讨论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范畴。这个可以叫0/1模式。目的是告知。在知晓的层面上和层次上,可以分为仅仅知道主要内容、知道主要和主要具体细节内容、知晓全部内容等三个等级。
2. 强调模式(Salience Model)。也叫0/1/2模式。主要讨论的不是目标客户知道和不知道的问题,讨论的知道之后的影响力问题。是否足以影响到说服阅听者等。
3. 优先模式(first Model)。叫0/1/2/3/…./n模式。讨论的是影响力的层次。 第四节 营销传播策划的方法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方法矩阵
对一个企业来说,存在多个产品和多个产品线的问题;对某一产品来说,存在强调其单一卖点和强调其多个卖点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矩阵:
在具体企业的行销策划中,则可以归类为四类:
1. 针对单一产品的单一卖点的传播主题策划;
2. 针对单一产品的多个卖点的传播主题策划,要设立优先顺序;
3. 针对多个产品的单一卖点的传播主题策划,要设立优先顺序;
4. 针对多个产品的多个卖点的传播主题策划,要设立优先顺序;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方法矩阵的应用重点
1. 针对单一产品的单一卖点的传播主题策划。需要仔细分析和研究目标客户个体的教育程度,职业,年龄,性别,人格特征,对应年龄和职业及教育程度的人群的话题关注度、话题讨论频率、个人需求被引导的可能性,等等,主要是微观细节方面的要素。
2. 针对多个产品或多个卖点的传播主题策划。一般用大众媒体,分为品牌告知类和促销类。要结合产品特点,市场情况等分析。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方法矩阵效果变量影响因素
1. 主题性质。对听阅人来说,主题咨讯是强制性的或是非强制性的 。
2. 媒体报道时间长短和频率。
3. 主题的地理或行业属性。
4. 媒体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5. 媒体本身的影响力。
6. 听阅人使用媒介工具的频率。
7. 人际讨论。
8. 听阅人需要引导的需求。
9. 人口特征和个体人格特征等。
10. 其他。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的时间周期
投放的时间长短(比如报纸,电视等)直接和运营成本联系,因此,时间周期也是在运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营销传播主题策划应用案例
情理交融型案例。
情理交融型主题文案是将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融为一体的文体,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双管齐下,说服消费者的传播主题。
情理型的文案写作能避开情感型与理性型的不足;情感型存在着信息软弱、说服性不足等缺点,理性型存在着平淡、乏味、生硬等缺点。情理交融型主题文案能将两者优势相结合,既能采用理性诉求传达客观信息,同消费者讲道理,又能使用感性诉求在消费者情感上大做文章,从而打动消费者、感动消费者、影响消费者。这种方式能强化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文案在广告实际运作中更为常用。
此类文体多运用于电视机、音响、摩托车、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和贵重商品。
例如:罗素瑞夫斯为总督牌过滤嘴香烟策划构思的主题传播就是独特的心智造就的情理型的典范之作:
总督牌给你而别的滤嘴不能给你的是什么?
只有总督牌在每一支滤嘴中给你两万颗过滤凝气瓣。当芬芳的烟气通过时,它就过滤、过滤、再过滤。
男人:有两万颗过滤凝气瓣,实在比我过去所吸的没有过滤嘴的香烟味道要好。
女人:对,有过滤嘴的总督牌吸起要好得多……而且也不会在我嘴里留下任何烟丝渣。
只比没滤嘴香烟贵一两分钱而已。
还在研究考虑阶段的商品。
世界上最畅销的滤嘴香烟。
点评:这则文案,开门见山地让目标受众从道理上明白“总督牌”香烟区别于其他香烟的特征在于香烟头有一个“凝气瓣”,并说明这种凝气瓣的作用。接着从情感上打动消费者,设计一对中年男女吸烟者,亲切交谈的独特的生活画面,这一画面,把男女吸烟者对总督牌香烟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完全生活化,完全没有广告味,最能击中消费者的心灵,让目标对象心驰神往。
再如:科龙空调的一则报纸传播主题。
如果你只想要一部普通空调,就不必往下看。科龙空调现已上市!
制冷杰出的科龙空调:能效比超群的“智能高手”。卓越的性能,令科龙空调在1992年全国空调质量检测中获得能效比CCOP值,最高达3.34的殊荣。
宁静和谐的科龙空调:超静音设计,令科龙空调室外机的噪音比一般空调的室内机还要低,在1992年全国空调质量检测中,以噪音最低获得第一名。
赏心悦目的科龙空调:流线型机身与圆弧面相结合的轻型设计,配合恬静幽雅的色调,使之宛如一件艺术品。
勤俭持家的科龙空调:高效节能,除了翩翩的风度,恬静的性格和制冷身手不凡之外,还懂得细水常流,确是个持家好手。
点评:此广告既用客观、准确的理性语言介绍了产品的具体技术和质量标准,又有生动、丰富的感性语言描述了产品的风格和时髦程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五节 补充材料
中国古代策划案例分析
买椟还珠:包装的力量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流传至今,常用来教育人们不要被华而不实的东西迷惑了眼睛而忽视了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其实,从商业角度解读,这个故事有两层含义,一是站在买方角度,应该理性消费;二是站在卖方角度,产品要讲究包装,但切忌过度包装,以免喧宾夺主,甚至影响品牌形象与一线对市场的研判。
抛开故事升华层面的道理,单就楚人的这一销售行为,在当时商业氛围下,亦称得上是出彩的策划。第一,楚人深谙产品需要包装之道理,不惜成本为珍珠包装,目的还是希望能够将珍珠卖个好价钱;第二、楚人的买赠促销思维,买珍珠送盒子,楚人希望通过这样的销售方式,吸引顾客购买;第三,楚人销售行为巧妙地运用了AIDA原则,通过华丽的包装吸引顾客的注意(Advert)、引起顾客的兴趣(Interest)、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Desire)并最终促成顾客行动(Action),尽管最终郑人买的是包装的木匣而非珍珠。
这个故事,至少还流露出另外两个信息:一是当时的郑人很诚实,引至今天,可见构建和谐诚信商业环境,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努力;二是商机就在不经意间出现,珍珠不好卖,也许楚人应该尝试转行做木匣生意。
洛阳纸贵:名人效应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三都赋》在京城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传抄,以至于洛阳每倒千文的纸涨到2千文、甚至三千文,但还是销售一空。后世常用此典故寓意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然而形成“洛阳纸贵”局面的直接催化力并不是左思的文章,而是当时首先对此文推崇有加的大文学家们。尤其是当时的大家陆机,此人最初自己也在构思准备写三都赋,当他听说有个叫左思(彼时左思尚不出名)的人先他写了一《三都赋》,很不以为然,认为他的文章只配拿来封酒坛,后来陆机真的读到《三都赋》时,却大加赞赏,甚至放弃了自己创作《三都赋》的机会,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超不过左思了。
尽管,左思无意借名人推广自己的作品,但这个故事确实让我们看见,名人效应的影响力。尤其是通过正面的、权威的、积极的名人代言,能够迅速推广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好比雪茄之于邱吉尔一个道理。
不过,现今的企业与名人,倒应该好好学习下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第一,你的产品应该要经得起推敲,而非自吹自擂;第二、代言人应该使用并对产品有真实的体验,否则没有发言权,更切莫擅为代言人。
文案,是个很考究的活儿。尤其是广告语,一句话,寥寥数字,承载着产品、品牌等信息,可谓浓缩的都是精华。比之现代各类文案、广告语参考之类的书,个人以为,古代诗词赋中是一个丰厚的宝藏。
琅琅上口、有内涵、有意境、传播广、经典等等,如今这些用来形容广告语出彩的词汇,诗词赋可以照单全收。
产品概念提炼和策划的基本方法
通常情况下,对产品概念的提炼、整合和策划是产品整体策划最重要的环节 。可以说,策划之初所作的很多工作,如:市场调研、目标群体分析、医学医理研究等全部都是为提炼概念所准备的。所以也说,前期的准备工作充足与否,直接决定后面策划是否顺利。
这么多年从事策划工作,虽然我也一样不可避免的把策划工作代入了流程作业化,使一些环节可以分别由流程的不同职能来完成,但惟独产品前期的分析这一项工作我从不假手于人,从来都是亲力亲为。同时也在这一块工作上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产品策划前的分析,越详细越充分,越好!
再来说概念提炼。
有了充足的产品前期准备工作,对所有资料都进行了深刻地、科学的分析之后,概念的提炼工作就可以开始了。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概念提炼是一个逻辑推理为主、市场经验为辅,将消费需求、产品本质、市场竞争情况等诸多信息充分糅合,寻找并提炼出符合产品的、符合消费需求的一组利益点,用以打动消费者,刺激购买。所以,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对产品、对市场、对消费者的理解与产品节后的产物。
其次,概念提炼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策略。我将这些年产品策划的经验进行梳理后,总结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提炼规律,其模型如下: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概念的提炼过程中要时刻警惕概念与医学医理的脱节,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中国的药品保健品市场上,从来就不缺少概念,关键是很多概念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这才是致命的。很多产品的概念要么过分玄幻深奥,比如“极限康复、超临界康复(某糖尿病产品)”;要么根本与患者的经验常识不符,比如“侧肢循环理论(某心脑血管产品)”。所以说,概念必须要与医学医理充分的结合,一手紧紧的抓住医学书,另一手紧紧的抓住消费需求,两手一起抓一起硬!
结合这么多年从事策划工作的经验,我个人总结出在产品概念策划中必须紧扣的五大问题,只有充分、圆满的解决了这五个问题,那么概念的策划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这五大问题为:
目标群体需要什么?
别人给的为什么不好?
我们的为什么好?
选择我们可以带来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可替代?
紧扣这五大问题,其实就是将概念策划的范围和内涵进行了必要的确定,使概念的提炼和推导更具备导向性和目标性。
目标群体需要什么?
以需求为中心进行策划是产品策划整体过程的唯一核心,任何一个概念、利益点的设置和推导都必须紧紧围绕目标群体的需求来开展。脱离需求的策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而检验一个产品概念或策划是否符合市场实际,从满足需求的角度来看是最佳、最直接的方法。
别人给的为什么不好?
这一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常规治疗的利弊分析”。产品在比较中才能显示其优势,这一手段经常被策划界的同仁们运用,且屡试不爽。但是,到底要对比什么、如何对比,这就成了仁者见仁了。
事实上,有时候产品在客观是无法进行有效对比尔寻找出差异化的。比如常用药,在成分、规格、包装、价格等可以对比的客观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产品如何进行对比呢?有一种方法是主观差异化,比如当初我在策划厚德蜂胶时提出的“糖尿病专用蜂胶”,这是个主观差异化的对比结果。还有一种,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对比就是“横向、纵向的常规治疗利弊分析”对比。
比如,中成药要横向对比同类竞争产品,纵向对比西药治疗、临床治疗、食疗保健等,从范围上寻找产品差异化的突破口,而不局限在一个点上。这一点知蜂堂蜂胶做的就非常好。
我们的为什么好?
国内某策划公司曾经提出一种方法叫“差异八部寻求法”。这种方法是把产品从里到外的筛一遍,然后找到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到底哪里好。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我不知道,但这种“广撒网重点培养”的思路值得考虑。
产品为什么好,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产品同质化如此严重的今天,很多产品基本没有特别好的地方,今天我把这种现象叫做“群体无个性”。产品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问题因为站位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是可以考虑的范围差不多能归纳为: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剂型、成分、突出效果、概念空白点这几个方面来寻找产品为什么好。
选择我们可以带来什么?
今年六月份,我应邀来到北京与多位业内同仁共同为日本野口英世医药研究所的几个进口保健品做营销策划的咨询。会上,一位业内友人说道:“卖保健品其实卖的是个希望”
我不反对这个观点,但我同样不认同。
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消费者都太理性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康复希望根本打动不了他们。今天的消费者不仅要知道“吃了你的会如何”,还要知道“为什么吃了你的会这样”,这其实是从“知其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的高度上。只可惜,有时候我们的很多策划界同仁没有快速的跟上消费者的这一步伐,把产品策划还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上。
我们为什么不可替代?
对比的结果是要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与众不同的东西并非是不可替代的东西。不可替代的是可以帮助产品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这个不可替代的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技术,或者是产品的优势。
如何确定不可替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不可替代是否真正能达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才是策划人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的。
总体来说,概念策划是把消费者的需求与产品结合后,相对完美的展现在产品上的一个过程。这种展现,可以是理念上的,也可以是产品实物上的,或者可以体现在对比中、方法上。没有谁规定过概念必须出自某一个范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概念必须依附在某一个固定的介质上,这个介质可选的范围不多,我个人以为除产品、消费者观念之外,再无其他。
如果把我这些年从事策划,尤其是概念提炼工作的经验总结下来的话,八个字可以概括:
逻辑推理、步步为营!
促销策划有原则更从容
促销策划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通常企业营销中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企业促销策划普遍有以下目的:
1、过整合、集中企业各类优势信息,刺激消费者,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树立并展示企业品牌形象;
2、唤起消费者自身或潜在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有吸引力的产品信息和活动,吸引顾客进店关注乃至消费;
3、促成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达成业绩销售目标;
4、应对市场,狙击竞品。
一般常见的促销策划分为产品组合策划、广告策划、品牌策划、公关策划、活动策划等。一项促销策划案中,内容则涉及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消费者分析、产品及渠道策略、价格与媒介传播策略等等。每一个步骤都关系都方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实际促销策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企业自身市场地位、竞争形势和消费者有明确的认识。
然而,在实际促销策划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活动“华而不实”,过于追求噱头及眼球效应等等。事实上,一份好的促销策划,应该有其遵循的原则,只有在良好的原则体系下,好的促销策划案才能变成成功的促销策划案。
一般促销策划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创新原则。促销策划是件对创意要求极高的工作。再好的甜品重复吃也会发腻。促销策划的创造力关系到方案对顾客的吸引力。比如,选择什么的促销产品组合方式才能真正吸引顾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更具有表现力?如何营造现场销售氛围,以使得顾客在愉悦的环境中参与促销活动?等等。而创新是建立在对自身资源、顾客行为、市场情况等三方面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整合、优化、方式”等富有创意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2、真实性原则。真实比噱头更重要。过分、空虚的噱头除了起到一时的“眼球效应”之外,更可能因为给顾客造成虚假宣传、落差太大等心理受骗感,除了遭遇投诉之外,更糟糕的是把促销变成品牌信任危机。而一些企业往往“迷恋”噱头,久而久之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了“狼来了”的不信任感,企业也陷入了“促而不能销”的被动。
因此,促销策划过程中,不存在的东西不要凭空捏造,不能兑现的承诺不要轻许。“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告诫消费者理性面对促销的同时,也在警告企业欺骗消费者这里有免费的午餐一样会受到惩戒。
3、目标性原则。促销策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促销策划的根本目标是促进销售,完成业绩目标。很多时候,促销策划是企业开拓市场、提升销售的终极武器,因此,促销策划不能光是“看上去很美”,更应该能够切实促进促销目标的达成。设立明确的促销目标,也是后续检验促销策划是否成功的最直接反映。自由涣散的促销策划,对企业资源将造成严重的浪费,也极可能导致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失控。
4、可执行原则。不能执行,再好的促销策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促销策划应充分考虑可执行性。从产品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合的可能性、促销赠品的选择、包装方式到店面终端执行的细节等等,应该全方位考虑其操作性。
5、调查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促销策划。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企业过往的销售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筛选消费者最喜爱和最敏感的产品作为促销;同时,根据过往的消费者特征,区分重点顾客,以达到促销策划积极发挥其对重点顾客的效力;而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则可以掌握对手促销策略与力度,适时调整自己的促销策划方案,做到促销策划入市就能起到聚集顾客的反应。
6、统一原则。尤其是对品牌企业而言,促销策划应该有计划性。年度促销计划、旺季节假日促销计划、淡季促销计划、成熟市场与新进市场促销计划等等,需要有统一的制定与调度。在终端表现上,企业更应该严格把握CIS策略,从促销海报、DM、店堂布置到各类媒体广告,都要考虑CI规范,表现品牌的一致性。
7、遵守法规原则。促销策划尽量避免“打擦边球”的危险动作。不要陷入法律危机,这种危险对企业更为不利。因此,促销策划人员需要对相关法律和地方法规有了解,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零促行为管理办法》等等。现在,不少企业在促销中仍然喜欢备注一句“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XXX所有”,这句话不过是企业自我安慰而已,没有法律效力的。还有类似有奖促销,奖品价值不能超过5000元等等,这样的约束条款,都是需要了解的。
8、总结原则。每一次促销策划结束后,都应该及时总结促销策划成果、评价与回馈,为后续促销策划积累经验。通过总结,我们还能够梳理清楚促销增加的业绩与促销费用支出之间的关系,以量化的检查促销的成功与否。
对于大部分品牌企业而言,在促销策划的成功,还来自第三方的支持。如上游供应商、下游渠道经销商的支持,广告公司广告创意表现及媒介资源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等等。因此,在实际过程中,有效组织并协调各资源方关系,是取得促销策划执行顺利的关键保障 。 第六节 参考资料和注释
1. 翁秀琪:《大众传播理论与实证》,三民书局,1992。
2. 李金铨:《大众传播理论》,三民书局,1983。
3、这一主张一定要强有力打动千百万人,也就是能够吸引新的顾客使用你的产品。
这三点,总结起来就是独特的销售主张,英文为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简称U.S.P。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卖点”。当达彼思广告公司的董事长罗斯·雷斯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来这个概念的时候,它立刻惊艳全球的广告界乃至营销界。当你翻开国内几乎所有比较成功的营销策划案,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它的影子,有很多策划甚至是围绕USP来做的。可以说,USP成了广告与产品概念传播的灵魂,是营销策划的锋尖。
当把USP理论运用于中成药营销策划中,你却会发现这个百战不殆的利器,却是老革命面临新问题,经常是难以找到合适而独特的卖点。因为,这个市场存在着它自身的独特点,也有着普遍存在的通病。认识中成药的特点,克服营销通病,寻找符合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销售主张,是打造成功的中成药营销策划的关键所在。
中成药的营销通病扫描
1、 只有品类,没有品牌
翻开中成药的营销与销售记录,你经常会发现一些常用词,诸如“恶性竞争”、“市场同质化严重”之类,当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与处于专利期的很多西药不同,由于中成药的组方多来自古方,没有专利,再结合历史原因,导致了一个药品通常都是有数家甚至数十家、上百家企业都在生产。而由此也造成了一个中成药现象: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够让人们提及某类中成药就自然想起它,这就是“只有品类,没有品牌”。让我们随便翻开指头就可以随便数一数这些有多个企业生产,但却没有太强势品牌的中成药种类:新雪颗粒、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小儿七星茶、维C银翘片、清开灵注射液(片、滴丸)、双黄连口服液(片剂)等等,这个名单还可以很长很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样一个恶性竞争的市场里面,很多企业哀叹,机会在哪里?其实对于很多“犹是春闺梦中人”的中成药企业而言,一个尚未有强者出现的市场正是最大的机会!很容易理解,因为当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你强一点那就能鹤立鸡群。而强手如林的行业,想出头则势比登天。而且,这很可能是最后的机会。等到有一天,一个强势的品牌一统江湖,则将大势已去,妙手也难以回天。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古老而经典的组方中成药,以前也是面临只有品类,没有品牌的尴尬局面,但当同仁堂和仲景两大品牌脱颖而出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其他企业的六味地黄丸则如昨日黄花,轻易地失去了江湖地位。藿香正气类产品前几年也是同质化严重,没有强势品牌,彼此相安无事。但当神威药业的藿香正气软胶囊总结出核心卖点“中暑、肠胃不适、夏季感冒”,并把“选藿香,认准神威,认准软胶囊”作为神威藿香正气软胶囊的传播诉求后,一切都轻易地改变了,整个藿香正气类市场就面临着大洗牌,而神威就这么简单地成了该品类的老大。
药品不同于食品,消费者高度关注安全和可靠,厌恶无绪和盲目的挑选。而品牌则相当于一种承诺,一种放心,更重要的是,它让消费者能够快速地做出相对理性的和较放心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品牌对于药品来说,重要性甚至要远远超过食品。中成药的未来必定属于品牌,属于那种一贯有责任感、有内涵、值得信赖的中成药乃至企业的品牌。
2、 诉求利益点太多,独特点不够
中成药面临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诉求点太多。某筋骨贴居然有十几个诉求,从骨质增生到关节炎到跌打扭伤再到舒筋活血等等,而且用的词全是中医专业名词,普通人听到一头雾水。且不谈这样多的广告诉求点能让消费者记住几个,广告的效率与效率如何,就说消费者听到或者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我想大脑里首先产生一个疑问:可能吗?肯定是骗人!即使不被工商局查封广告,也会被消费者抛弃。其实道理很简单,消费者在认知中,存在着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记忆。消费者每天要接触到大量的广告信息,他在信息包围中,只能注意其中对自己有用的极少数信息,这就是选择性注意。而消费者大脑中存在一定的固有观念,哪怕是偏见,他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偏见去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选择性扭曲。而消费者只能对极少数的信息能保持有长久的记忆力,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居第一位或者极有特点的东西。明白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记忆,你很容易明白USP的关键词:一个。而不是多个!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记不住,也不想记。
我们把江中健胃消食片和保济丸来进行对比。江中健胃消食片只有两个诉求点:健胃、消食,结果一年的销售额近10个亿。而某企业的保济丸则强调诉求,结果一年销售额最多一千多万,还算好的。而从历史、文化甚至组方,保济丸都要胜过江中健胃消食片。但打市场不能靠这个,要靠是否能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能否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你可以发现很多中成药的诉求很多,但份额极少。凡是好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做的好的都是诉求点很集中。我们看康泰克的诉求:当你打第一个喷嚏的时候。白加黑的诉求: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就这么简单,这两个感冒药就位居感冒药市场的前列。
其实造成中成药一药多诉求的原因也在于中成药自身的特性,中药材本身的一药治多病的情况,其利益点可能就会有很多。这就需要营销人员能够浓缩卖点,而不是全部尽可能地罗列。但笔者发现,很多医药营销经理的观念却认为应该全面撒网,混水才能摸鱼,这样收获会更多一点。其实这和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是背道而驰的,散弹式营销早已没有市场了。要记住,没有目标,就没有市场。
3、诉求模糊、晦涩,缺少技术含量
西药对于功效的传达,都有着较正规和严格的药理、病理、毒理等实验,特别是对于功效方面有着比较准确的说明,尽管西药历史上曾经造成了广大的灾难,有着多种多样的无法预知的副作用,但西药的表达方式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可,因为它有自己一套而中成药则由于其配方的多样性,成份的复杂性,加上中医自有其独特有效的哲学见解与辨证施治,其中自然就有相当多的中医专业用语。而这些用语对于一般的中医医生当然明白,但对与西医医生乃至广大消费者而言却着实有点费解和难懂。所以,中成药行业中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在遵循现代循症医学的原理上,制定包括药理、病理、毒理与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的标准。当然,这个规则应该根据中成药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而不是完全按照西药的标准。但作为中成药企业,要认识到,没有学术推广,没有技术含量,则前景暗淡。
另一方面,中成药的传播方面则一定要改进。我们在中成药的广告和说明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一些词语:养血润燥、血虚湿蕴、阴虚火旺、脾虚湿滞、虚劳骨蒸等等。对于专业的中医医生而言,当然不难明白。但对于很多西医医生乃至消费者而言,理解这些东西实在是困难,在把握对症下药方面难以入手和考虑。中成药在传播诉求的时候,一定不能假设顾客是和你一样懂中医中药的,相反,你要假设他们什么都不懂,你才能知道如何说让普通人能听懂的话,才能合理地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中成药的精准化营销
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现代营销理论的四大支柱是:目标市场、顾客需要、整合营销、盈利能力。其中目标市场是目前营销的主流思想,排在四大支柱的第一位。任何行业都一样,成功的产品都是瞄准目标市场进行的,要瞄得准,还要打得深,打得透。中成药当然不例外。那么,面对上述三大通病,我们不禁要问:中成药的营销出路在哪里?答案是精准化营销。
中成药当然有自己的优势,主要有三点:天然、副作用小(至少在大部分消费者心目中)、开发与使用成本较低。但是,这三点还不够。中成药营销成功的关键是取得消费者和医生的信任和认可。而由于药品自身的专业性,营销必须要结合技术,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化营销,否则难以真正说服专业的医生和关注自我和安全的消费者。
首先,疾病本身是精细的,多样的,可以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重症和轻症,等等。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状态和治疗模式,这些复杂的过程和模式都给医生的用药模式产生影响,也就给病程细分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就拿急性病和慢性病来说,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起病初期、发作期、后期及预后期等,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
第二,疾病的治疗过程也同样是精细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在疾病的治疗中都是要考虑“辨症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只是二者的观念和方法不同而已。在不同的时期,患者和医生的用药选择和用药观念都有所不同,相应采取得治疗模式也会有所变化。这里隐含三个关键原则:一是不同的药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疾病的治疗大多需要多种药品组合治疗,很少有一种药品能解决整个疾病过程,可以称之为药品配伍或组合治疗;三是疾病治疗可以分为消除或压制症状,也可以是试图治愈疾病,即治标和治本。
第三,药品的疗效是适用性本身也是精细的。对于大部分药品而言,很难奢想其能适合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或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起着主要作用,也很难奢想其能根除疾病的同时也能消除所有的症状。有些药品更适用于发病初期,预防效果很好;有些药品则适用于发作期,疗效较好;而有些药品则更适用于疾病治疗后期或者后遗症治疗,还有些药品更适合消除不适或并发症状。当然,这些都需要有严密的病理学、药理学证据进行学术支持,而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噱头和炒作。当然,中成药的学术研究路线可以有自己合理科学的游戏规则,并不一定要按照西药的规则进行。但严谨、认真,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是必需的,它不仅是药品入市的前提,甚至也贯穿于药品的整个营销过程。常见的病程发展周期及对应的常规治疗原则如图1所示:
图1:典型的病程周期和常规的治疗原则
上述“三个精细”决定了药品和企业必须要进行精准化营销,它也是药品营销的潮流和大趋势。对于西药是这样,中成药亦然,甚至未来的保健品也是如此。否则,任何药品都将是昙花一现,甚至波澜不生。
运用病程细分新工具,寻找中成药的优势差异
想找到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不仅要克服中成药的营销通病,还必须要从竞争战略和定位战略入手,找到自身的优势差异点,这是策划USP的基础,也是策划USP的第一步。优势差异点可以是细微差别,但不能仅仅是一般的差异,或者是无关轻重的差异。否则,USP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要想明晰自身的竞争战略和定位战略,必须要进行严谨认真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研究,以及 SWOT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等。这些都是基础性和常规工作,这里不作深入探讨。
寻找优势差异点,必用的工具就是市场细分,以寻找市场空档。成功的市场细分是目标营销和市场定位的基础。市场细分常用的四大变量分别是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但在医药营销界,越来越多的营销策划人发现,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对药品的市场细分,上述四大变量经常像隔靴挠痒,很多时候作用不大,精度也不高。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针对疾病发展过程和治疗过程的新细分工具——病程细分变量,它能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视野去发现药品的优势差异点。
笔者认为,从药品专业的角度看,对药品细分时需要着重了解和分析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该药品是属于消除某类(某几类)症状还是根除疾病?该药品更适合疾病治疗的哪个阶段?该药品在治疗中起着主药还是辅药、预防药还是预后药的地位?根据这三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病程细分变量可以包括三个子变量:症状、疗程和用药地位。关于病程细分变量详细说明,笔者已经在《药品市场细分的新纬度——病程细分变量初探》一文中论证过,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只简单描述一下如何运用这三大子变量来找到中成药的独特优势点。
1、症状细分
对于某个疾病,如果会呈现多种症状,医生在治疗疾病中,一方面可能考虑是否彻底治愈该疾病,一方面可能要考虑消除不适症状。当某类疾病治疗中,症状治疗与治愈疾病同等重要或更重要,或者某药品在治愈疾病上的优势不大,而在症状消除上有较好的效果,则在细分时可以选择症状细分变量,根据药品自身的治疗优势领域,重点瞄准一个或几个症状作为市场。
2、疗程细分
疾病的治疗过程,因疾病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轻症和重症、急性病和慢性病等。而治疗模式可以是彻底治疗,或者是先维持不发展,再考虑治愈,或者是控制并发症及生命特征等等。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进行细分,并运用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把该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药品本身的治疗优势和有关药理指标,找准该药品在整个疗程中的哪一段有着较大的优势,或者选择最具吸引力的疗程阶段,或者改变既有疗程治疗模式,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和诉求。这种细分工具特别适合处方药营销策划,对于OTC也有很大的适用空间。
3、用药地位细分
对于医生的用药而言,他基本上都是用多种药(二种以上)进行组合来治疗某类疾病,那么里面就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从药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用药目的,可以把药物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即治本;而对症治疗的目的在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即治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对因治疗的药物称为主药,把对症治疗的药物称为辅药。在使用用药地位的细分变量时,就可以根据药品在治疗过程中所处的作用及功效特点,进行差异化选择。
提炼和传播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
当找到中成药的优势差异后,独特销售主张(USP)就几乎可以呼之欲出。USP理论的精髓就是,一、诉求点要集中,不能多,要有价值;二、诉求点要独特,不落俗套;三、诉求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三者缺一不可,可以称为“铁三角”。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也一定要满足这三点。笔者在医药营销策划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广告诉求定理:当某个产品(品牌)的诉求超过两个时,随着诉求的增加,广告效果和市场份额将呈现加速度下滑。结合多个中成药的策划案例,笔者认为中成药的卖点最多不能超过三个,这是个极限。
对于中成药而言, USP的思考方向应该首先瞄准主治功能,而不能像传统思维那样停留在症状表面。因为中成药是按照中医原理而配方的药物,它要遵循中医的原则。按照中医的观点,应该辨症给药,而这个“症”不是症状,而是病情。症状是表面,而病因才是主要。仅仅根据表面症状开药的医生是庸医,而仅仅根据症状选择卖点的中成药则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足取的。
另外,USP的提出要建立在中成药的优势差异之上。很多营销策划人员认为USP是灵感偶发,是独立操作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属于艺术的。其实USP可以看作营销之剑的锋尖,有既定的准星,不是随意可以加上的。USP是在商战中用来杀敌的工具,它是一种科学思维,要在规律的指导下思考。只有明确自身的定位与优势差异后,USP才能被提出。没有优势差异点做基础,任何看上去很美的USP都是缘木求鱼,很容易被消费者否决。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级开始,实施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以下简称交替制),即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交替制的制度设计
(一)第1、2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1学期,学生应完成综合素质能力模块的学习,并须达到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为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训练课、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经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第2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具体业务能力模块的学习,并达到精推销、善谈判的要求。为此,开设推销学、商务谈判、商务能力拓展以及推销和商务谈判方面的模拟实训课程。
(二)第3学期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
1.顶岗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让学生认知企业,认知市场,认知营销。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市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交谈、沟通、观察,来判断顾客类型及其购买心理、购买习惯,并制定推销策略和促销方案。三是为学生提供锻练推销能力和谈判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不同顾客和推销情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推销技能和商务谈判能力。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吃苦,不惧压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养成认真、负责、守时、诚信的习惯。
2.严格限定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为了更好地实现顶岗实习的功能,学院规定,所有学生只能选择生产加工企业或贸易企业的销售促销岗位,即只能做有形产品的销售,不能做无形产品的推广。具体而言,学院将可以选择的单位和岗位分为三类。一是消费品零售企业的促销岗位,主要从事导购推销、广告传单散发、卖场布置、市场调研、促销方案设计等工作。二是消费品生产、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寻找、约见中间商,与中间商谈判、签合同,为中间商供货,帮助中间商开发拓展市场,维护与中间商的良好关系等工作。三是生产资料生产、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面向企业客户或生产资料经销商的推销工作,包括寻找客户、约见、面谈、处理异议、谈判、成交、供货、收回货款等工作。建议能力弱的同学选择第一类岗位,能力强的同学选择第二、三类岗位。
在顶岗实习阶段,学院不允许学生在服务性公司,如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美容院、旅行社、婚庆公司等机构从事推销、客服类工作,反对学生参与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带有夸大欺骗性质的医药保健品促销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实习单位必须保证让学生有工作可干,有收获,有收入,有安全保障。为了避免盲目性,寻找实习单位采用学院推荐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最晚在六月底前必须确定,并通过学院审批。不符合限定要求的实习单位和岗位,必须重新联系、更换,直至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找不到合适单位的学生,由学院推荐实习单位。
3.顶岗实习考核制度的设计。为了保证实习的有效性,学院强化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工作。考核制度标准要高,内容要全面,组织要严谨(见表1)。考核工作安排在第4学期开学后的两周内进行。每位学生所得的分数,与其他学期所开课程的分数一样,要记入学生成绩系统,装入档案,并记入奖学金评选的总分。如果得分低于60%(即300分),视同实习不及格,需推迟毕业半年。毕业半年后,重新提交工作日志周志、工作报告和案例资料,并经过汇报、答辩后,符合要求方准予毕业。
主要考核在实习中是否遵守法律和学院以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诚信经营,诚信实习;是否服从学院和实习单位的管理,与辅导员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注重安全;是否受到实习单位的表扬、嘉奖等。
(三)第4、5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4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策划能力模块的学习,须达到能分析、会策划的要求。为此开设企业竞争战略、广告策划、渠道建设、客户管理、促销策划、营销管理沙盘实战模拟课程。第5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执行管理模块的学习,须达到懂管理、知创业的要求。开设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创业实务、全面运营沙盘实战模拟、创业沙盘实训等课程。
(四)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设计
1.毕业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锻练和提高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制定营销计划的能力、人员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三是为毕业论文收集实践数据和素材,有利于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四是为毕业择业服务,以便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培养营销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2.毕业实习的岗位限定。学院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企业从事营销类岗位,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营销工作,如在生产或批发企业从事推销业务、促销策划等工作;鼓励能力强的学生竞聘营销策划及基层、中层营销管理岗位,如区域市场经理、广告经理、促销经理、公关经理等;鼓励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积极创业。
3.毕业实习考核制度的设计。与顶岗实习的考核制度基本相同,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将销售案例改为营销案例,二是将实习汇报答辩调整为毕业论文答辩。如此一来,学生创作的案例范围变得更为宽广,既可以是销售案例,也可以是营销策划案例、市场开发案例等,这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实习答辩的调整,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融会贯通,进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交替制的实证分析
J学院营销专业2010级学生于2011年7月开始进行第三学期顶岗实习,这标志着该年级实施交替制进入关键阶段。与此同时,J学院营销专业2009级学生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实习。该年级当时正处于第五学期,他们实行的是常规的单次实习制,即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第五、六学期实习。2009级和2010级学生尽管分属不同年级,但对比口径一致,可为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对比观察机会。通过对这两个年级的实证性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交替制的实习效果明显优于单次实习制。
1.实习状态与实习满意度调查数据的采集与对比分析。学生实习结束后,辅导员组织学生填写“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状态调查表”和“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前者属质性调查,意在了解学生实习期间是否更换实习单位,在单位实习的时长,实习企业的名称、性质、规模、岗位以及实习工作机会的来源等。后者属量度调查,每个选项都分为四个量度,意在调查学生实习收获大小、在实习中感受到的在校所学理论的重要程度、实习期间的平均月收入、通过实习对做好营销工作的信心、通过实习把营销工作作为自己将来职业选择意向的强烈程度等。
两年来共收集到两类调查表各311份,其中,2009级共104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01份;2010级顶岗实习结束时,共110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10份;2010级毕业实习结束时,有108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00份。通过对2009级、2010级学生的调查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得出这两个年级的实习状态调查对比数据(见表2)和实习满意度调查对比数据(见表3)。
(1)2010级在大中型企业实习的人数,在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生产、批发企业从事销售业务的人数,以及依靠自身力量寻找实习单位的人数明显多于2009级。相对照的是,2009级学生大多选择在小微企业实习,且在零售环节从事导购工作的人数较2010级多。这种对比,反映了2010级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比2009级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究其原因在于2010级经过了顶岗实习的锻练,到毕业实习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加有能力,更加自信,敢于并能够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2)2010级学生经过两次实习,不仅实习满意度呈上升态势,而且,2010级学生毕业实习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09级。
2. 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满意度调查数据的采集与对比分析。2009级、2010级即将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分别组织学生填写“就业状况与就业满意度调查表”。该表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于大中型企业的比例、就业岗位、就业单位的来源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
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时共有103名学生,收到91份调查表。2010级毕业时共有108名学生,收到88份调查表。通过对收集到的这两个年级的调查表进行统计、整理,制成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比数据(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在大中型企业和在生产、批发企业从事销售业务岗位的人数比例、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找到就业单位的人数比例均高于2009级,而2010级学生的就业率也明显高于2009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10级学生的就业状况好于2009级。另外,在就业满意度调查中,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2010级为75%,比2009级的69%高出了6个百分点。
3. 实习考核结果的对比分析。根据考核制度的设计,对2010级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情况在第四学期初进行考核。2010级共110名学生,收到实习日志周志110册,实结110份,销售案例306篇。从实习汇报答辩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汇报时自然大方,语速适中,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表现出了较强的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写出了大量的销售案例。通过评选,我们评出了优秀销售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已充实到学院的市场营销案例库中,并成为教师教学和下一届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资料。2010级学生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的实习考核及其结果,与顶岗实习的情况大致相同,学生们在许多方面还表现出比顶岗实习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与2010级相比,2009级的实习成果则逊色很多。每位学生仅有一份2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和有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鉴定表。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2009级所实行的是单位实习制。
三、结语
(一)J学院实行交替制的几点经验
1.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符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提升的学习理念,符合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它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具有相同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契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科学的实习时间设计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交替制将实习分别放在第3、第6学期的制度安排,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将理论学深学透,并确保教学进度节奏合理,紧凑有效。更为重要的是,每次实习一个学期的时长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实习的时间效益,确保学生实习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相比较而言,单次实习制一次实习两个学期,其时间过长,易造成学生对实习的厌倦情绪,甚至导致个别学生提前终止实习,无所事事,浪费了实习时间。另外,对学生而言,严格、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会促使学生认真、自觉地实习。否则,考核不严或没有考核无异于放任自流,难以保证学生实习的效果。
3.顶岗实习岗位界定是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许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不规定岗位,学生找到什么岗位就在什么岗位实习。不少岗位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到与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流水线上做普工。显然,不界定实习岗位的做法,不仅会造成实习岗位混乱无序,难于管理的弊端,而且会严重削弱顶岗实习的效果,甚至使顶岗实习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4.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求证顶岗实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我们曾对2010级顶岗实习后第4、5学期在校学习的情况,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和调查。根据辅导员和各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情况的统计,学生平均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无提前参加工作或因实习而不愿上课的情况。而且专业课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该年级学生实习返校后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往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良好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经过顶岗实习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们对企业、市场及营销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他们知道所学的某一理论知识是用在什么地方的、有什么用以及怎样用,从而更善于学习,能够更自觉地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推行交替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市场变化加快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对待品牌推广?如何保持旺盛的活力?如何优化营销方法和工具?如何处理好内脑和外脑的关系?如何管理营销企划团队?如何进行市场推广方法创新?笔者结合自己在大型企业企划部和专业策划公司的管理经验,现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业界人士探讨。
一、没有合理利润的品牌推广等于零
无论是联想集团倡导的“品牌=标志+信誉”,还是国内或国外人士提出的有关品牌管理的理论。实践总结也好,哗众取宠、纸上谈兵也罢,都有它的时效性、局限性和行业差异性。
没有人否定品牌的重要性,关键是,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品牌的需求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品牌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品牌,品牌并非无所不能。
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投资8000万美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将在未来4年内为2006年冬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联想集团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必将显著地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极大地拓展市场份额,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开拓世界市场创造新的经验。联想此举,体现了一个国际化企业走向世界的胸怀和气度,它创造了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一项新记录。这种大手笔的前提是,联想品牌国际化已经成熟,品牌的主人有足够的实力,已经具备了在全球操控这个品牌的能力,包括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反的是,四川某白酒品牌在本省省会市场还没有做透,尚未进入前3名的情况下,在广告公司的催动下,“酒后”盲目在央视巨资投放广告,试图靠广告建立全国性品牌,结果广告到位,渠道没到位,形成无效传播,劳而无功。事后,管理层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次错误的品牌推广行动,无可奈何的是买单的企业,偷着乐的是大讲“全国媒体打造全国品牌”的某广告商,如果把某位权威人士的观点反过来解释则是:地方媒体才能塑造地方强势品牌,行业媒体才能塑造行业强势品牌。没有一城一地的领先,哪能走向全国。欲速则不达。
更有甚者,中国市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中,最大的受害者恰恰是其发起者。“价格战”让信奉规则的外资企业感到不可思议,但外资企业并不是最大的输家。成本增加、平均利润下降、信任度下降、过度促销等,“价格战”岂能不亏。一时间,倒下多少豪杰。回头看看,“活力不再,旭日落山”,5年前风光无限大谈特谈国际化的饮料品牌、家电品牌、日化品牌,还剩几个?出局的出局,没落的没落,留下的是没有喝多、一直保持头脑清醒的品牌,这体现了企业对待品牌的一种态度。
我认为,品牌推广的前提是销量的对称和合理的利润空间,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不赚钱,品牌就是纸老虎,是纸老虎就不会长久。那么,小企业就不做品牌了?当然不是。要先做销量,再做品牌。可以拿出推广费用的合理比率,比如3%或者%5用于品牌推广。在销量的对称和合理的利润空间、市场占有率没有占优势之前,不要进行过度的品牌推广。
二、只有使命般的激情才能创造奇迹
被别人认为是疯子的人不一定是真疯。“疯”能麻痹同行,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别人把你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时候,你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让对手张口结舌。如果能够同时制造一点新闻,吸引大批媒体的目光,你更能省下上千万元的广告费。多少年创业艰辛,名成一瞬间。
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体会到创业精神超越能力、跨越国界的重要性。顺弛集团是天津的一家民营企业,在2003年年中之前,他在外地还是鲜为人知。而到了下半年,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突然加快马力,临门一脚,很顺利的把顺驰这个已有10年的品牌之球一脚踢到了北京、香港乃至全国。十年面壁图破壁,一举成名天下知,顺弛完成了惊人的一跃。这一跃,来之不易,却有惊无险。
在外界特别是房地产业界对顺驰做出种种猜测之时,顺驰人只顾一路前行,继续耕耘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功来之不易,是高度的聚焦战略和使命般的激情激发着每一个顺驰人向前冲;是远离大企业病、始终如影随形的创业精神成就了早已是天津民营企业纳税和业绩均属001的顺驰。成功,没有捷径。作为顺驰的老朋友和旁观者,我是这样理解顺驰的全国化发展:它可能不是内部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策划做得最好的企业,但顺弛人所具有的高度凝聚的火一般的激情是罕见和可贵的。这里有20多岁就身居要职的副总裁,这里有年轻人快速成长的土壤,却没有一些企业特有的功成名就后的优越感和学位证书、论资排辈之类的狗屁规则。
当你自以为自己的企业是行业老大且沾沾自喜,今天训张三、后天封李四的时候,你已经不是老大了,因为你已经不是你。过早过多的模式、制度封杀了员工的激情,阻碍了更多的创业精神。你的员工的激情在减退,平等、自觉的工作氛围已荡然无存,你丧失了在感性的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创业精神。在中国市场,海龟也好,EMBA也罢,一味强调不切实际、纸上论兵的管理模式,只会越走越远。
雅虎在巨资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依然不能摆脱沦为二流门户网的背景下,先是巨资收购3721,接着是将雅虎中国高层全部免职,和3721合署办公,任命3721CEO周鸿祎为雅虎中国新任总裁,全面掌控雅虎中国。雅虎总部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市场需要创业者而不是管理者来领导,要培养一种创业、奋进的文化,要非常熟悉本土化的游戏规则和商业运作,才能把雅虎变成一个本土化飞速发展的创业公司,这是雅虎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次机会。
雅虎作为世界互联网市场的三甲之一,整体实力不能说不强大,管理模式不能说不先进,但它在中国市场还不是强者,最终还是选择了周鸿祎来完成业务模式和工作风格的转型。
这种玄妙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哈佛没有,剑桥也没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而宝洁、安利这些国际化和本土化都很高的企业已经做到了,在他们的高层中充斥着更多的中国人。
三、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方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购买能力差异很大,这导致任何一种在别的地方证明有效的营销方法和工具在中国市场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山东市场相当于两个韩国市场、六个新加坡市场,而广东一个发达小镇的购买能力要超过西部一个地级市。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市场就是国际市场、世界市场,中国市场已经是事实上的国际市场。把中国市场搞透了,国际市场迎刃而解。
中国市场的巨大差异化,带来一个问题:在当前的中国市场用什么样的营销方法和工具才管用?金庸小说里有一种叫九阴真经的功夫,在功力不到家的时候,使出这种功夫,稀松平常,但是一旦炼到炉火纯青的忘我境界,其功力势不可当、天下无敌。什么是忘我的境界?我的理解是,把自己能够掌握的一种或几种带有原创性的营销方法发挥到极至,搞透用精,就不会受外来流行方法的影响,从而建立对手很难复制的营销竞争力。
珠海天年是中国功能纺织品行业的开创者。天年品牌诞生时,保健品行业已经是天下大乱,迷茫的天年人没有重复别人,而是探索新的营销方法。金锐董事长在一次走访市场时,在一家茶楼喝茶休息,受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因为缺乏社交机会而通过喝早茶认识朋友的启发,他创立了尚不成熟的科普营销。天年通过在酒店、公园等场所举办科普活动,现场安排保健讲座、有奖问答、交友联谊、文艺表演、抽奖、免费测试微循环、产品热卖等小活动,进行情感式的市场推广,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消费者的目光。后来,同行纷纷仿效,天年又深度挖掘出了以科普活动为基础的旅游营销、演讲营销、技术营销等,把科普营销做得很深很透,始终成为行业的一面旗帜。
大北农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由北京农学院的两名教师用借来的两万元钱于1993年在海淀万泉庄的两间小平房创业,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自创的贴近市场的科普服务营销方法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单一企业产销量最大的预混合饲料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0多个亿,成为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博士务农”、“大北农的事业是我们大家的事业” 传为美谈。其创始人邵根伙博士当选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被中关村科技园区评为“中关村优秀企业家”。
贪多嚼不烂。单纯一点,未必不好。没有最好的营销方法和工具,最适合的营销方法和工具就是最好的。
四、内脑比外脑更重要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策划大师”,“中国十大策划人”多得让你数不清,缺的是快速行动能力强的事业型企划人。策划人本应退居幕后,在客户的成功中寻找自己的成功。但是,中国本土策划公司却是频繁登上前台,未经客户书面授权许可的案例、擅自披露版权和所有权属于客户的商业机密,甚至以牺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代价扮演跳梁小丑的角色,严重侵犯了客户的权益,给客户的品牌形象和内部管理带来了负面效应。
笔者曾长期担任大型企业的企划总监,深知企业创业、守业的艰辛和不易,每一分钱的广告费、策划费、招待费、红包都来之不易,那是每个业务员“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后获得的,而不是策划人或者一两次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创造出来的。品牌是百年基业,自己的企业自己最清楚,此种心情,非局外人所能体会。
在理论上也许是优秀的策划案,在市场推广中不一定是成功的,因为无论什么人对一个方案的评价如何,都是片面的,拿到市场上实施以后才能说明一切。实达集团、今日集团等企业耗资千万向外脑购买的咨询方案形同废纸,给企业的改革带来了巨大损失,主政人也被迫出局。这样的结局,等于为老外提供了一次免费的培训机会,同时还搭上了一大笔冤枉钱。还有不少所谓成功的事件行销活动,事前哗众取宠,事中众说纷纭,事后烟消云散,品牌被人淡忘,只有“策划大师”在角落里把钞票数得指头疼。
我曾和一位著名企业家探讨过这样几个问题:是以内脑为主,建设企业自己的企划部门重要,还是今天找策划公司、明天找公关公司重要?是花钱请“策划大师”来企业学习再去教别人有必要,还是培养自己的企划人才更有必要?是仅仅花钱让别人代劳炒新闻、做广告、搞活动,还是立即建立自己的核心方法、企划队伍和企业内刊?是系统策划,还是“一锤子”策划,大师拍屁股走人了你靠谁收拾残局?还不是自己企划部的弟兄。
海尔、联想、华为、万通等成功企业背后都有自己的核心方法和企划团队、企业媒体,甚至是策略调整好了让专业公司把活操作一下,品牌推广、产品促销靠的是自己操刀和自己的内部刊物深度互动。
那个大企业的企划部每天不能收到一两卷传真纸的形形的免费策划方案?这些大部分进了废纸篓的方案有多少是可行的?在市场变化加快的新形势下,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纸上谈兵和中国本土策划公司的“三斧子半”已不能完成企业交付的咨询、策划目标。
企业支付策划费购买的不是方案本身,而是基于方案执行的系统培训和协同作战。方案实施后,策划目标没有完成,策划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内脑比外脑更重要,培训比策划更重要。要以内脑为主、外脑为辅。只有把管理者的能力复制给部下,让每个业务员都具有做营销经理的信心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营销执行力。
五、营销企划分六步
很多企业都设有企划部,但由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企划从业者并没有真正领会企划的核心,思路不清晰,企划部门定位模糊,用人不够专业,工作流程不完整,导致企划部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或者成为事实上的公关部、广告部,没有起到品牌管控、营销企划、活动管理、对外宣传的应有作用。
根据传统的由调查、策划、实施、执行组成的营销企划四步工作法,我认为企业企划部的大部分工作可以分六步进行:
1、资源调配
我认为,资源调配的最高境界是制造资源、借力打力,而不是整合资源。整合不对称的资源难度大、成本高,弱势资源又没有使用价值。每做一件事情之前,不管是品牌推广、促销活动,还是参加展会、广告投放、新闻、内刊选题,一定要把企业内外有价值的、可以动用的资源进行分析并列表,根据对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项目的取舍和规模。而不是在项目进行了一半,做不下去的时候,突然刹车。
2、市场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科学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技术同样适用于部门间的沟通和事务性的工作。企划部是企业量化数据、市场信息、重大活动、非官方消息的集散地和发源地,用好这些柔性资源,通过信息相互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完全可以分析出企业内部新的营销、管理方法和工具及行业发展规律、竞争对手的相关策略。
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注意到乃至使用好企划部这些得天独厚、不为人关注的财富。通过深挖,不难发现能取得突破性的营销创意。好主意不是讨论出来的,也不是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出来的,它来自对企业细节的把握和对行业点点滴滴的关注。
3、策略整合
策划环节是一项高难度动作,品牌管控、营销企划、活动管理、对外宣传都需要策略整合。品牌管控侧重于对品牌形象的整体把握和对VI的正确使用;营销企划侧重于销售目标和促销创意;活动策划侧重于策划的周全和组织的严密;对外宣传的侧重点在于四两搏千斤和制造美誉度较高的新闻事件。
企划部是整个集团或整个公司的企划部,是具体企划事务的归口管理和执行部门,但企划部单个人的水平并不代表公司企划的最高水平。各部门的员工都具有与生俱来的企划细胞和企划潜力,只是工作分工不同和企划效果因人而异。目前,营销企划正朝着系统化、原创化的方向发展,取得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企划部才更具有生命力。我提倡树立全员企划意识,建立大企划机制,建立虚拟化的多级多层企划体系。
在对区域市场的把握方面,区域经理、业务员、经销商要远胜于企划部的人员,企划部如果发挥熟悉企业在全国市场的优势,把全国市场区域经理、业务员、经销商的营销工作建议汇总后,去除谎报军情、讨价还价的部分,再经过加工,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份可操作性强的营销企划案的雏形。
4、快速实施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但营销企划却是越快越好,快速反应能力是成为合格企划经理的首要条件。专业的企划经理,能以不同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拟定多套营销企划案,让高层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一名合格的企划经理,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感觉,然后迅速行动。时间拖得越久,方案的可操作性越差、原创度越低、被模仿性越强,被束之高阁或否定掉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动作要快。对工作繁忙的人来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已不够使用,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调整工作重点,是企划经理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5、全面评估
一些企业在对营销工作进行评估时,评估不够全面,往往是侧重于评估销售与宣传效果。如能在评估结果外,全面评估营销目标设定是否科学、营销策略是否得当、营销工具是否先进、媒体组合是否到位、推广费用是否合理、投入与利润是否对称、客户服务是否全面、客户关系的巩固程度、品牌美誉度的提高比例等,则营销工作的整体效果才能体现出来。这种全方位量化评估有利于绩效考核、目标与责任到人,更能减少误差和无效费用的产生。
6、有效延伸
营销企划工作仅仅做到资源调配、市场研究、策略整合、快速实施、全面评估是不够的,还要形成习惯,储存好当前项目的全部资源、资料,作为下个项目的备用资源、资料,并把当前项目未尽的工作内容转移到下个项目。其实,我们寻找的大部分资源、资料,已经分散储存在企业每个岗位的职能中,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资源储存、资源共享、项目延伸的机制,实现系统化的资源与策略延伸。
六、新产品上市四步曲
我通过对多家企业及策划公司、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操作的新产品上市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得出一个相似的结果,大家采用的多是“新闻+广告+活动”的打法,实质上是营销公关,也可以叫事件营销,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以市场研究和数据管理为基础的整体营销策划。
新产品上市中,单一的新闻炒作、广告轰炸被经销商、大客户关注的程度很低,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如过采取“新闻+广告+活动+内刊”的操作模式,把新闻造势定位为说服和引导消费者,把广告投放定位为招聘经销商,把专项活动定位为影响行业,把企业内刊定位为和大客户深度沟通,则能把营销的系统效能发挥到更大。
1、新闻造势
通过糖衣炮弹开路,和记者联合制造不牺牲美誉度和行业关联度的新闻事件,通过快速提高知名度的做法来达到建立品牌的目的,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是要记住,牺牲美誉度的投机取巧只会助长品牌虚热之风,与销售无益,和品牌无关。品牌依赖于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畅通的渠道、独特的创意、深度的沟通,通过量的积累、质的飞跃才能成功。而不是新闻造势的朝夕之功。当然,要做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对称是要下功夫的,张大旗先生策划的“白沙飞机送学子”、笔者策划的天年“老板托盘,顾客剪彩”等事件,就是两者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案例。
2、广告招商
经销商的区域市场运作水平在提高,营销企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招商效果。现在,靠传统的价格让利、政策吸引、广告煽情已经打动不了经销商冷酷的心,经销商更关心企业的品牌强弱、营销策略、营销工具、培训机会、样板市场、广告投放、促销力度。所以,要在招商广告的创意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打破一切常规,出奇出新,才能确保招商效果。最近,在高人的指点下,北京仕奇职业装进行的“结婚证广告”+新闻炒作,就取得了较好的招商效果。据说,几部电话被打爆了。
3、活动发力
以往配合招商举办的品推、公关活动,由于缺少新闻价值、档次低、高度不够,媒体不感兴趣,即使发了也是半块豆腐。要提高活动的档次和质量,提升活动的概念,把企业利益点和行业发展点接合起来作为主题,通过行业论坛等形式,把目标经销商及形象代言人、业界有影响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媒体领导等一起请来,占领高端,借力打力,把招商会办成一次有行业影响的社会活动,靠企业的实力和美誉度吸引媒体主动报道。
4、内刊引导
企业内刊是免费提供给客户及员工阅读的企业自办媒体,是重要的宣传品、促销品,是企业品牌建设、客户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大客户营销、会员营销的必修课,也是品牌营销的另一个战场。
情感沟通永不过时,网络取代不了印刷品的传世功能。新产品上市前后,通过企业内刊进行招商说明、品牌与产品推介、销售技巧培训、客户服务、文化宣贯,高密度、大容量、低成本的全面传播本企业和客户互动的各种信息,能补充性提高招商效果。企业内刊,已成为大客户开发的“播种机、敲门砖、铺路石”。
七、重新定位和传媒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媒体除传统的舆论监督、潮流导向、新闻传播、信息等功能外,还扮演了品牌推进、服务督导等新的角色。当今中国,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无视《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等主流媒体及新浪、搜狐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存在,以往单纯的媒体围着企业转的时代已经结束。主流传媒对中国市场影响力加强的这一新变化,使企业应当比以往更加注重媒体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并重新定位和媒体的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和媒体合作机制。
1、建立企媒互动关系
大部分企业只有在有重大活动或遇到负面报道时才主动出面和媒体沟通,一些比较大的企业,甚至于平时拒绝媒体正常和正面的采访,无形中,增加了彼此的误会。前些时,中关村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停牌事件,因为企业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沟通不力,引发了大规模的负面甚至是虚假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导致股价大迭。在危机时刻,该企业却束手无策。媒体关系危机已成为一些大企业的多发病。
其实,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企业如果和媒体建立了稳固的互动关系,大多数负面报道是可以避免的,起码报道的角度能更客观些。
危机管理的最佳策略是从源头上预防危机的发生,而不是救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还是要积极主动,早日和相关媒体建立信息交换、合作互补式的新型互动关系,从根上杜绝负面报道,增加正面报道,巩固媒体关系。另外,根据笔者的经验,通过向媒体有效赠阅企业内刊作为切入点,也能显著改善媒体关系。
2、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