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业风格论文

工业风格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9: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业风格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业风格论文

篇1

1.墙绘的实际意义

墙绘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文化进入人们的居住空间并且流行有着其独特的意义。远离冰冷坚硬的水泥墙,摆脱了浮躁喧嚣的闹市。墙绘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在我国室内装饰行业的兴起是我们对自然缺失的积极回应。所以是社会个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现实的主动思考。对设计文化而言,室内墙绘艺术除了唤起我们对传统居室文化记忆和延续的思考,以区别于欧美设计文化,它还暗示了现代设计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亮点的可能。如图所示的室内墙绘设计,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表现的要素,将国画形式引入寻常百姓家,这既增加了现代居室的文化气息,也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

对人居环境的思考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室内墙绘的引入仅是从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一种方式,作为一种室内装饰文化,怎样延续一个民族的精神、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还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对于设计文化,我们一直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自居,但传统文化不是一幢空空的摩天大楼,正如我国传统木构建筑一样,它有着美妙而独特的外观,但暗含于里的精神实质才是这一形式的精华所在,所以它才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室内墙绘中,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辅助设计的魅力,但如果抓不住民族文化的精神而简单使用诸如传统图案等外在元素,那么它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充满智慧和创意、定格于流动风景的室内墙绘让禁锢于城市狭小空间的人们寻找到人文的惬意。虽然它最初是从欧美流行开来的,但“中华文化历来不可比拟的包容性”使之自进入我国家庭开始就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它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继续成为反映我国传统居室文化、反思工业文明的图式。

2. 墙绘对室内装修的具体价值体现

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今天,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的设计已经不满足于相似的形式,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在室内设计的选择上也强调个性化。注重审美要求、注重生活方式,室内设计也因此在时代的影响下趋于多元化、绿色装饰、注重文化等方面发展。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作为墙绘的载体,墙绘与其发展趋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将墙绘艺术运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根据特定空间的设计需求,通过人们的巧妙构思,以手绘的形式画出家居中独具匠心的装饰来,为人们营构独特的个性空间。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品味时尚走进人们的现代生活,墙绘艺术一定将会成为家装行业的主流产业,引领室内未来的设计流行潮流。

(1)人性化

现代室内设计是以环境为源,以人为本的,在室内设计进一步专业化与规范化的同时,大众对室内设计的积极参与趋势有所加强。21世纪是丰富多彩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多了一份忧患意识,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追求更加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已成为大众的共识。

“艺术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的反映"。脱离时代的艺术是不存在的,任何艺术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崇拜也风行起来。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品质逐渐陷入庸俗颓废的人性化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也直接促使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性化的精神的无比渴望。墙绘艺术对室内环境艺术的介入就是这种人类对精神的渴望的直接结果。人们试图通过利用墙绘艺术的精神功能来改善提升他们周围的空间环境的状况。借此来鞭策和促进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而不是纯物质的。换个角度说就是,只有让室内环境空间的物质性和墙绘艺术的精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同时又有了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说未来的室内环境艺术和墙绘艺术的发展与融合关系也是人类如何让自身生活环境充满人性化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墙绘艺术和室内环境艺术的精神化趋势的同时,也是人类人性化地改造自身生存空间的一个探索过程。

(2)多元化

墙绘艺术起源于公元前9000年的非洲岩画,结合了国外的墙壁涂鸦元素。当年许多艺术家或画家喜欢在建筑墙体或公共空间的墙壁上手绘或雕刻抽象的艺术作品用来渲染建筑或空间的艺术氛围。后来墙绘艺术又被运用到了空间范围比较小的艺术酒吧或较有生活情调的白领一族的居室内,具体表现在客厅、卧室、书房等墙体上嵌入艺术绘画或挂上抽象的壁画等形式上。从巴黎家饰展中的趋势到如今在装修中的逐渐升温,充满个性、智慧和创意的手绘墙面开始逐渐流行,这种通过手~人类最灵巧的工具,画出来的装饰开始出现在讲究个性的时尚人士家里,即使是落笔在最平凡、简陋的墙面上,由于创造者的心境和灵感不同,也会在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风情,用手绘出的家居世界,比想象中更美。有时候,一面彰显个性和创意的墙,比许多功能复杂的家具和空间设计更能传达奔放感觉。

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于墙绘艺术创作中的各种表现手法、材料工艺等的形式语言的面也会越来越广,“多元化”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仅仅是在家居设计上,墙绘艺术在各种场合的墙面上都绽放开来。在各种工装空间的设计上有了新的运用,如:体育馆、餐饮场所、购物中心、酒吧、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幼儿园、文化步行街、时尚店铺等也都采用了极具创意和视觉冲击的墙绘元素,成为一道道独特的商业风景。在各种日用产品上也很风靡,例如汽车彩绘、玻璃彩绘等。

(3)整体化

国内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来曾祥教授说过: “整体性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第一性”。当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都需要从室内的整体化出发。为人们营造简约、统一、舒适的居住空间。从而解决人与空间的各种“矛盾”,使人们与空间环境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和谐统一。现代室内墙绘艺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装饰行业,同时又依附于室内环境的整体设计。墙绘从业者精神指向的体现、个人创新的追求、个人风格的突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墙绘艺术的审美性和装饰性相融合,将创意构思的独特性和室内环境的风格相融合。这也是当代室内设计整体性原则的根本出发点。

墙绘艺术在现当代室内设计的运用发展趋势不仅仅是走向多元化与人性化的,在整个室内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下,墙绘艺术的整体化发展也是必然的,人们将不再局限于一面墙,一个角落,而是将这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作为室内设计的主流,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构造进一步考究,从空间的整体化出发,将空间的设计完全融入墙绘艺术之中,包括对于家具、陈设以及室内纺织品的选择上,都与其构图、风格和色调上保持统一,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墙绘艺术的整体化设计为人们营造各种空间氛围,塑造各种样式风格,人们置身于小小的空间内就能领略大自然的田野风情,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含蓄,欣赏卡通动漫的古怪传奇,在有限的空间里,墙绘艺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1]夏景,杜丙旭.墙画艺术[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王喜臣.艺术院校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

篇2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8年春天,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与一家教育机构联手,搞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心理调查。结果不乐观: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据南海网报道,广州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和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教师职业枯竭调研,问卷抽样涉及广州9所高校的教师,结果显示,由于社会压力大,教师编制使用不当及福利待遇不落实等原因,导致教师普遍产生职业倦怠感。①

1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校规划、国民教育中处于中流砥柱地位,他们的职业状态,直接关涉到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四个维度:知识枯竭,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

(1)知识枯竭。近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发展,教师队伍需急剧扩大,因而高校特别是许多内地高校大量聘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虽然这些青年教师多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是其知识构成距离高校老师的要求,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激增,部分高校教师缺编严重,不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所以很多青年教师到了单位后,单位分派的教学任务量很大,天天忙于备课、教学,他们只是“放电”而很少充电,不能及时补充知识能量和加速知识的更新,造成知识透支严重,知识的贮备显著不足。久而久之,不少教师感到自己江郎才尽,教学底气不足,思维滞后。②

(2)情绪枯竭。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要面临职称、职务晋升压力,另一方面许多老师到校后,上的课程、章节和内容就变化不大,周而复始,有些老师甚至感觉到时机械式的重复。体验到枯竭的教师会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职业枯竭不但会直接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的工作士气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使教师厌教,最终会对教师自己、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

(3)低成就感。由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师工作的单调和枯燥,同时在当今物欲充斥的社会,收入多少、权利大小和物质享受被多数人用来衡量一个人成就高低的杠杆,而高校青年教师整体收入相对于其他行业偏低,收益与教育投入比更低,与其他企业员工的晋升发展相比,很多教师觉得没有前途,于是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自我评价的价值倾向降低,并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离职倾向。③

(4)去人性化。主要表现在对待社会交往、师生交流和同事关系上面的缺失与回避。教师本身就是相对比较封闭的群体,许多青年教师基本是教室-单身公寓两点,和社会交往不多,也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和学生交流,上课结束就蜗居在家,和同事交流也很少,逐渐就可能出现人格上的解体,逃避交往,漠视社会,学生也就无法从老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甚至还会被老师以恶劣态度和行为对待,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心理枯竭会使教师虐待自己、配偶和孩子,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

2 职业枯竭的成因

高校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造成了教师该职业的过大压力,从而引发职业枯竭。环境因素既有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过高要求,也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同时包括教师工作的一些特性;个体因素主要是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学习能力。

(1)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过高。从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来看,教师必须具备博大精深的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具有高尚人格和公民道德,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忽视了教师人性与物资方面的需求;承担家长角色,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具备保姆式的服务,对学生的衣食住行有时也需对学生关心。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被放大,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职业选择及教育理想产生动摇、怀疑并引发失落感。同时当今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加倍用心于教学,而获得的心理补偿却又相对渐少,这也容易导致心理枯竭感的产生。④

(2)学校及教育机构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在教育机构中同样盛行,高校教师评估体系和激励体制的不健全严重挫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的管理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上,考核体系落后,一些学校搞后勤服务和行政的人员不仅待遇高于科任教师,而且在职权地位上远比科任教师为高;对青年教师的晋升发展也缺乏明确的规划,老师在指导学生人生道路的同时,自己却一片茫然。⑤

(3)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会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要实现社会的变化就必须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师不仅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熟悉国家的教育规和方针政策,还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相当的教育学、心理学、外语等知识;教师既要有较强的学研究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还要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此看来,教师的专业质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因为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干的都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工作成绩又不易被人所看到,导致一些教师产生失落感。⑥ 转贴于

(4)职业风格与兴趣的不匹配。很多学生在选专业、择职业的时候,由于对自我兴趣、能力把握得不是很清楚,而社会、学校也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故在择业方面存在盲目性。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师队伍,都是从非常优秀且兴趣所在的人才中层层选拔(包括职业风格、兴趣爱好、职业心理等测试)才能进入,而我国由于收入、地位、竞争、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没有如此严格,于是一些青年教师出现职业情绪,进而流失。

3 职业枯竭的应对

面对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和个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需重视其职业开发与规划,采取可行的激励机制,让他们不仅“安教”,而且“乐教”。

(1) 社会应采取包容态度看待青年教师,同时需重视教师物资需求。社会应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大环境,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我们不应对其持”圣人”式的苛刻要求。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待遇相对于其付出严重偏低,而鉴于教师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就必须让他们安心于教育事业,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大幅提高待遇,在收入上成为大家向往的职业,从而在社会上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2)学校领导层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其管理观念,打破”官本位”的概念。作为行政职能部门,主要是给直线部门的教师提供方面的生活、福利条件,为他们创设愉快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科学研究氛围,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创设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同时尽量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职业目标,激发成就动机,使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3)主管机关及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与时俱进。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技能的更新特别重要,教育部门、学校应针对新教材和新的知识内容对青年教师的需求做出具体分析,课程设置和内容要适应现代教师的要求,为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赵玉芳、毕重增(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教龄 :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还需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为青年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和调适方法,有条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开辟教师心理保健热线等,缓减教师的心理压力,为他们搭起心理宣泄的平台。

(4)国家重视师资的质量,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比如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爱好兴趣测试。对于那些优秀且喜欢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进入师资队伍,同时需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职业吸引力,从而减少因职业枯竭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和人员流失。

注释

① 尹来.任务重压力大工作时间长 穗九成教师职业倦怠[EB/OL]. hinews.cn/news/system/2010/10/14/011275135.shtml

② 李元卿.别让高校教师走向“职业枯竭”[N].中国教育报,2007-07-25.

篇3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8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5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位居华东地区的浙江省以纺织大省名扬海内外。英语作为国际贸易中通用的语言,其交流沟通工具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这对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故,2001)。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翻译实践,与纺织商贸的从业人员一道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发现并剖析了纺织商贸英语翻译中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适宜于纺织商贸英语的翻译策略。

1 .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中现存的问题

1 . 1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缺乏准确性

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专业风格上的准确性和语言结构上的准确性。为了表达的明确,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各种套语。这也是外贸英语有别于其他各语体的一个明显特点,翻译时应尽量用套语,使语言规范、准确。

例1:Our prices of the cloth already make full allowance for large orders and, as I am sure you know, we operate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in which we have been forced to cut our prices to the minimum.

译文1:我们布匹的价格已经是大量批发的价格,我确信贵方知晓,我们所处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已被迫将价格压至最低。

译文2:我方布匹报价已考虑到大批量订货的因素,相信贵公司了解我们是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上经营销售业务,因而已经不得不把利润减到最低限度。

分析:例1属于商务公函,译文1口语色彩较浓,相比之下,译文2的表达则较为正式,使用了汉语商务公函中的礼貌套语,翻译较为得体、准确。

1 . 2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缺乏专业性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纺织商贸英语不仅有许多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还有纷繁复杂的复合词、缩略词、古体词。其句法更充斥着大量的条件句、被动句等。不具专业知识和英语底蕴的人是无法很好翻译商务英语的。

例2:The count-strength product of wool includes quality number, fineness, length, curliness, clean content, shade, etc.

译文1:羊毛产品的支数强度包括:质量数量、纯度、卷曲度、净度、光泽度等。

译文2:羊毛产品的品质指标有:品质支数、细度、长度、卷曲度、净毛率、色泽等。

分析:译文1明显存在误译情况,如:count-strength, quality number, fineness, clean content, shade等,而译文2就相对准确且富有专业性。

1 . 3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缺乏忠实性

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忠实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与文学翻译的忠实标准相比,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相当宽松。它不涉及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结构、寓意、正反与反正表达、词语的轻重程度,只要求译文须正确传递原文信息,原文读者获得的信息与译文读者获得的信息等值。商贸英语翻译缺乏忠实就会曲解原义,误导读者,最终造成双方误解,引发商务纠纷。

例3:Owing to the floods, the production of cotton is three times less than that of last year.

译文:由于水灾,棉花产量只是去年的1/3;

或 由于水灾,棉花产量比去年减少了2/3。

分析:如果译文译成了“由于水灾,棉花产量减少了1/3。”就会产生误解。

1 . 4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忽视了语言表达习惯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直译是翻译最常用的方法。商务英语中尽可能直译,其好处是简单明了。如:海运费Ocean Freight,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销售合同Sales Contract,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汉语直译过来有悖于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不能译成“mother company and son/ daughter company”,而是parent company and subsidiaries;“上市公司”不能译成“company goes to the market”而应为“listed company”/company that goes to the public(张培基,1980)。忽视语言表达习惯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嗦、重复,从而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2 . 纺织商贸英语的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快捷、高效地传递信息,方便进行业务往来是衡量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讲,商务英语翻译过程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2 . 1 把握翻译原则

2.1.1 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指译者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确切,数字与单位要精确。对外贸易常涉及诸如价格条件、付款方式、包装之类问题,其中包括大量专业词汇,也包含一些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复合词等。因此,在翻译时要讲究的是精确、简洁和实效性(赵立无,2009)。如: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条款常用F.O.B、C.I.F等专业术语来表示,这些国际通行的术语规定了交货及付款的方式,交易双方各自的义务等等,简单准确,一目了然。

2.1.2 专业性原则

熟悉纺织专业知识,准确翻译专业术语。外贸英语是一种正式程度颇高的文体,这首先表现在它使用众多的、有特定含义的专业术语。如:invoice, sole agency等等。由于长期使用或相关的规定,这些术语的内涵特定,因而贸易相关各方都不会发生歧义或误解。

例4:Fineness Indexes of Yarn

译文1:纱线的纯度指数

译文2:纱线的细度指标

分析:译文1明显是取义错误,而译文2才是专业术语翻译。

2.1.3 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首先指忠实地将源语言传达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述出来,实现信息等值。商务翻译涉及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商务体裁的文章、资料无论从措辞、结构及行文方式上都格外严谨和正式。对于这种情况,译者更应忠实于原文的语言规范和行文规范。

例5:Chinese tablecloths are very popular in Europe. We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you to market them in Canada.

译为:中国的桌布在欧洲很受欢迎,我们愿同你方合作在加拿大销售。

分析:以上例中,market表示营销、出售。具体如何翻译,应根据上下文决定,这样才能忠实准确地译出原文。

2.1.4 遵循语言表达习惯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贸易实践,外贸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习惯的表达和固定的词汇与短语,已经得到业界的公认。作为这个领域的翻译者,必须要遵守这些习惯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译文才能准确传递原文要旨,也才能保证读者正确理解。即使少数翻译不正确或不够完美,但仍然能够被外贸领域的商家们所接受。因此不要也不应试图去改变它们,因为这样做是徒劳的,也是不符合行业惯例的,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与分歧,导致贸易纠纷(韩荣,2004)。

2 . 2 选择翻译方法

在把握以上四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译者就可以进入实际的纺织商贸英语翻译工作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作为一门技巧性学科,其具有多种方法,翻译方法的选用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所处的不同语境来灵活运用某一种翻译方法,或者将几种方法叠加(徐华等,2007)。下文选荐四种常用翻译方法,但是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和方法,始终是以实现商务英语的文体功能为本位的。

2.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尽量使译语的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与源语的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一致或相似(丁树德,2005)。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适用于句法结构简单,意思表示清晰的商务材料翻译,当此类材料被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译文能够很好地传递源语言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义。因此,当直译法能够解决翻译问题、实现翻译目的时,就应首选直译法。

2.2.2 意译法

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性,直译引起误解、不能成功传达信息时,就可以采用意译法。意译法不拘泥于源语言的句法结构,而是注重源语言信息的传递,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手段非常灵活,从词汇层面的词类转译法、加词法、减词法到句法层面的倒装法、插入法、分译法、合译法,再到特殊商务的音译法、创造性译法等等,这些都属于意译的范畴(刘志伟,2005)。意译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

例6:The goods we received contrary to our instructions are packed in wooden cases without iron hoops.

误译: 收到的货物与我们的指示不符,货物是包装在没有铁箍的木箱里。

正确:收到的货物是包装在没有铁箍的木箱里,而这种包装与我们的指示不符。

此句中“contrary to our instructions”根据上下文看是修饰包装的,并非修饰货物的。这是由于“contrary to our instructions”的位置提前造成误解。

2.2.3 词性转换法

外贸英语中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性,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词性转换通常把名词转换为动词,介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动词转换为名词,名词转换为形容词,名词转换为副词。

例7:But make sure that there’ll be no delay in shipment. 不过,务必要准时装运(卓乃坚,2007)。(名词shipment转译为动词)

2.2.4 词类翻译法

词类翻译法包括:增词法,减词法,正反、反正译法;翻译外贸词汇,要做到“忠实、准确、通顺”,就必须要根据语篇、语境对表达者所使用的词根据翻译的需要而进行灵活地转换。

如:在翻译时,按意义和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更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例8:The export is not permitted to exceed its limitation. 出口物资不得超出限制范围。

分析:这个句子的翻译,既运用了增词法,又注意到了词义的转换;同时,还兼顾了被动句的主动译法;使得原文意思完整,句意清晰。

综上所述,纺织商贸英语有其独特的文体、词汇及句法特点,翻译时应体现这些特点,同时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时注意存在的问题,注重把握翻译原则,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翻译的标准,实现翻译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韩荣.外贸英语的特点与翻译模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1.

黄故.纺织商贸英语[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

刘志伟.国际商务函电与沟通[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徐华、包振华、李华田、夏丹.纺织品外贸实务英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篇4

市场越来越丰富,商业建筑渐渐成为城市的发展中心。它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的中心。我国商业建筑的发展史主要从90年代开始,从俄国人在哈尔滨建设的第一家百货商店,到现在大型超市的大规模发展,形式不断的变化,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商业建筑的多元设计类型

我国商业建筑的发展,既继承了国际上商业建筑发展的类型,又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建筑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功能多元化的商业综合体。现代的商业建筑越来越向综合化发展,不但有多功能写字楼、商务中心、还有酒店式商务公寓、购物、餐饮等功能,真正成为了多动能现代化商业大厦。人们在这些商业中心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服务。这些设计真正的做到了为人服务的理念。

大体量、竖向发展的复合型商业中心。由于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可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大多数的商业建筑都依循了竖向发展的原则。一方面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的矛盾,可以形成多个商业中心;另一方面形成了商业聚集,使商业发展有了规模效应,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商业风格。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建筑设计。现代商业追求的是时尚的外观,醒目的标识,用来吸引顾客。中国的商业建筑将两者兼顾,不仅有现代元素的靓丽还有古典文化的深沉,让人们在购物娱乐的过程中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意境。

商业建筑的设计倾向

纵观中国近代的商业设计,都有着一些相同的设计倾向,这些设计倾向是是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典,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中庭的广泛应用。从人们心理的接受程度和感官的感知度出发,现代商业建筑中中庭得到广泛使用,为这些建筑留下了久盛不衰的空间组织。走廊的引导主用,内景的布置,不知不觉中引人入胜,让人们忘记走路的烦恼,体会到逛街的乐趣。由于喷泉、天桥、自动扶梯、阳台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人们的心情得到了很大的愉悦。

(二)和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商业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多情况下会成为一个城市新的地理坐标。依附它而产生的相关城市布局,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势必成为繁荣的商业区,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之中。

(三)完善的交通设施和附属配置。由于商业中心的出现,使得相关的交通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地铁,公交的完善,也促进了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齐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而对于停车场、厕所、儿童游乐场等都有了不同的改善,可谓是形成了商业一条龙。

(四)娱乐休闲于一体。商业建筑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人们购物的需要,更加注重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提高的要求。在满足人们日常活动的条件下,寻求更多元化的服务。让人们在购物的时候,体验娱乐休闲的美好,拉动商业区经济的发展,为价值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构思和便利的条件。

(五)注重人的理念,设计以人为中心。现代商业建筑不再是以商家为主的模式,而是注重消费者的想法。顾客是上帝在现代商业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如果一个商业建筑不能体现人性化,那么可以想象这个商业区的发展前景,将会是黑暗的。如果很好的适应了人们的需要,那么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只是时间的问题。

三、商业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商业建筑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设计过程有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有些商业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有资源浪费的现象,不能将所有的功能区域都合理的利用。我国城市本身就比较拥挤,庞大的人流量是商场建筑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它给商场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利益的流入,还有相关设备的压力。因此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的工程中,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多思考,这就需要设计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实地考察,讨论模拟,争取将所有的资源都合理利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商业建筑和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不一致。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久规划,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商业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融合,力求把商业建筑的设计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让商业建筑和城市共同发展,找到商业建筑的归属感。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商业建筑本身,而忽略了城市发展,那么到最后商业建筑的设计也是徒劳。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对城市发展要切实了解,读懂政府的意图和目的,在和政府沟通的情况下,找出适合自己的设计理念。

(三)无法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很多城市的商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的时候,照搬照抄经典的设计模式,以为经典的就是最好的。其实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每个城市有它不同的城市性格,有它不同的发展道路,如果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的时候不按实际出发,那么再经典的设计也是败笔。另外,很多设计者在设计时是抱着以人为本的想法,但是在相关实施的过程中就背离了这个想法。只是一味的按照常规或者自己喜好来设计建筑,这样商业建筑建成以后就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方便之处。因此商业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抓住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特点,使得设计出来的商业建筑和城市性格相符,和谐共处。同时时刻谨记商业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本质,商业建筑的最终接受者和使用者是人,只有以人为本,才是最终原则。

(四)无法将古典文化引入到建筑设计中。中国的古典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合古典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很多设计品灵性不足,没有文化底蕴,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设计者要充分的认识到,一个流芳百世的建筑必须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或者说是有文化底蕴的建筑。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巧妙构思,合理融合,并且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深层次理解建筑设计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商业建筑多元化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地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地的文化特点,要想设计出优秀的建筑,就必须要下功夫,学习国外商业建筑的特点,同时结合自己的国家特色,将商业建筑设计推到一个更高的地方,为后代留下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大为,唐国安,王蔚.北京当代大型商业建筑及其发展趋势思考.116―119.

篇5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专业成立于1962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化学工程专业之一。1999年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原多个化工类专业(含电化学工程)统一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但各大学中的该专业侧重方向与特色不同。我校保留了原来的“电化学工程”方向与特色,并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面对宽口径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既要开设核心化工课程又要保持电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2008年修订培养方案时,我们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为“化学工艺”与“电化学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对“化学工艺”专业方向的学生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要求构建化工课程体系进行培养;而对于“电化学工程”方向,探索以满足专业规范中核心知识要求为前提,依据专业特色的需要,通过以知识点为标准(不拘泥于课程名称)协调专业规范要求与专业方向的关系,构建彰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2012年修订培养方案时,我们在系统地分析总结前期实践效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培养方案。本文重点介绍了我们构建与“电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对应的课程体系的一些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面向国家需求的专业特色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特色是特色专业的灵魂,特色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成败。首先,专业特色的定位要以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累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电化学工程”方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深厚积累,培养了大批我国电化学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20世纪80年代,本专业王纪三教授的“发泡镍电极”技术,带动了我国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胡信国教授的“一步法无氰电镀铜”工艺引领了电镀行业降低污染的技术革命,因此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当前,传统石化类资源的日趋紧张及环境污染压力,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研发新型能源与电镀清洁生产新工艺,是国家能源、环境的重大战略需求,特色专业责无旁贷要担当起此方面人才培养的重任。我们认为,特色定位不能脱离化工领域及化工学科,要根据国家对人才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己已经积累的特色基础和教学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进行定位。基于此,哈工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方向确定为化学电源和电化学表面处理,与电池及电镀行业对应。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较高的科学素养;(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最新的发展动态;(4)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6)熟悉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基于专业特色的内涵和建设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的原则

专业特色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经过长期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优于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独特、稳定和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开展专业特色建设,旨在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型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对国内同类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是专业特色建设的核心内容,而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是完成特色型人才培养的保证。课程体系构建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明确其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进而设置相应课程,形成结构合理能满足专业特色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满足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上要处理好宽基础与专业特色的关系,注重理学基础教育,既要满足特色的要求,又要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知识和视野,使学生在科学基础、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同步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坚持在满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要求前提下彰显专业特色的原则。依据专业特色的需要,以知识点为标准,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应以学生为本,不但要有与专业特色要求知识结构对应的课程体系,还要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方式,构建与专业规范完全对应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本专业方向学生的自主选修。同时注意设置反映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的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单独设置与实践教学及创新意识培养对应的课程,注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与相互补充。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及时将教师的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我校的强势科研力量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设置产学结合与创新类课程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4.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的原则。保证学生四年外语不断线。在通识教育阶段基础上,参照国外同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建设系列化专业教育双语课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三、以满足专业规范基本要求为前提,构建彰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多样化,但多样化不是随意化,不能没有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规范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与规定,我们不能背离专业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去追求所谓的专业特色,遵循专业规范而不拘泥于规范的专业特色才能日益彰显。专业特色总体上呈现多样性特征,而专业规范体现了统一性的特征,专业规范中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核心知识领域等质量要求标准是统一的,这是专业本身具有的特征。要协调好专业规范的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多样性的关系,以满足专业规范基本要求为前提来彰显专业特色。我们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中要求的知识点为标准,围绕“电化学工程”知识结构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基本做法如下:

1.在通识教育方面,强化数理基础,数学类课程278学时、物理课程177学时,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课177学时,公共外语课200学时(前两学年完成公共外语课后,大三开设双语课有“化工热力学”、“电化学测量”等,大四开设“表面工程”、“新型化学电源”、“电动车能源系统”双语课,保证四年外语不断线),还设有文化素质讲座、全校任选课等;针对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点不重复介绍来压缩相应课程的学时,设置与电化学工程知识结构对应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为拓宽专业基础,将“工程制图基础”、“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工综合实验”、“专业导论课”、“化工安全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概论”、“无机材料制备方法”等定为学科基础课。按教学目标重组突出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体系,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电化学原理”、“电化学测量”、“化学电源工艺学”、“电镀工艺学”10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

2.以知识点为标准,通过必修与限选课来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电镀车间设计”、“化学电源设计”为实践类必修课,同时设有“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选修课,以此涵盖化工设计的知识点;“化学反应工程”与“电化学反应工程”2门课限定为至少二选一,另外在10门专业主干课程中,包含了电极过程动力学、催化、反应器等内容,满足了反应工程知识点的要求。我们增加了选修课门数,并以知识点不重复介绍为原则压缩每门课程的学时,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设置了“结构化学”、“化工设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分离工程”等化学、化工类课程及“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规范要求的化工知识体系,为有志于在化工行业就业及出国、考取外校研究生的学生打好基础;第二类是设置了“新型化学电源”、“固体电化学基础”、“电动车能源系统”、“绿色能源”、“电极材料结构表征”等课程,供希望从事电池行业的学生选修;第三类是设置了“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电化学加工技术”、“涂装技术”等课程,供准备从事电镀行业的学生选修。从知识点看,既满足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的要求,又构建了适合专业特色的电化学工程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就业要求,还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发挥学科优势,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

本专业依托的哈工大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12年哈工大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进入全国评估前八名。多年来面向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形成了本学科的优势特色。在应用电化学方向上,产学研特色突出,多项原创性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效益。与本专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教学合作关系的企业有十几家,为产学结合的学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化工学科在“211工程”、“985工程”的支持下,形成了科研、教学硬件大平台,为学生的科研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在软硬件方面,对电化学工程的专业特色方向建设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另外,本专业正在逐步加大科研设备和科研实验室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较早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在专业实验内容上,鼓励教师将适合于实验教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更新为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将最新的学科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在实践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对于基本技能、方法类实验,与四大化学相关的实验课为132学时、与化工基础相关实验72学时,与专业方向对应的实验课100学时。特色专业是面向行业培养人才,在产学结合上,设置“国内外专家讲学”学科基础课,还要求讲授专业课的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科研思路。专业定期从合作企业中邀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或讲座,聘请具有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本科教学活动;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设置了“大一年度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实验课”、“创新研修课”,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完成2个学分,可通过选修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参加大一年度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知识竞赛、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方式获得。

自1999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我们围绕协调专业规范的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多样性的关系上,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与探索,构建了面向国家需求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我们今后要为实现培养具有前瞻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人才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祖平. 以专业特色建设促专业发展——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12(3):104-106.

[2] 周嘉,蒋玉龙,任俊彦等.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特色的挖掘与拓展[J]. 中国大学教学,2012(4):35-36,60.

[3] 张灵,禹奇才,张俊平. 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 中国大学教学,2012(9):28-30.

[4] 徐定华,关勤,楼盛华. 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8):57-58.

篇6

至2004年12月11日,我国政府严格履行加入WTO的承诺,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快速增长态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2005年和2006年,我国批发零售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分别为2606个、4664个,分别增长53.1%、79.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0.4亿美元、17.9亿美元,分别增长40.5%、72.1%。至2006年底,沃尔玛、家乐福等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共开设了389家零售大店。由于大卖场等大型零售业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外资零售大店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一些内资零售企业也加快了零售大店的发展速度。由于我国对零售大店的开设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外资零售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造成零售大店发展速度过快。

一、收购简介

2007年2月,沃尔玛以2.64亿美元的价格从台湾BCL(Bounteous Co.)公司收购了好又多35%的股份,同时向其他股东提供3.76亿美元的贷款,以换取另外30%的投票权,沃尔玛虽然只持有好又多35%的股权,却拥有65%的投票权,从而全面掌控好又多的经营。收购协议中规定如果2010年2月沃尔玛完成“好又多”门店外资性质的改造,将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好又多的剩余股份。在企业收购合并中,一般选择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份支付和综合支付,几种支付手段各有优劣。现金支付指企业兼并收购交易活动中由并购企业支付一定量的现金,取得被并购企业的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一旦目标企业的产权所有者得到了现金支付,就失去了所有权。现金支付的优点是手续简便,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性,目标企业的原所有者可获取流动资金,不必承担证券所带来的风险,深受因举债过多而被迫出售企业业主的欢迎,但当期所负担的税负较高。

另外,由于现金支付对并购企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很可能需承担高息债务,资金压力较大。沃尔玛在2001年《财富》排名的世界五百强公司中荣登榜首,2001年以来一直排列在第一、第二位,是世界著名的零售业大鳄(附:财富排名的世界五百强是按照营业收入进行)。其本身资产巨大,重点布局中国市场是沃尔玛进军亚洲的一项战略目标,对沃尔玛而言,资金不是大的问题,重点在于拥有全面的控制权、财务管理权、控制销售权、品牌使用权等决策权。

二、沃尔玛收购台湾好又多的原因

1.谋求管理协同效应。一般被收购企业是指市场潜力大的新办企业,起步较晚,管理不到位,收购合并后用自身先进的管理制度协调支撑其发展,将良好的制度移植到被并购企业。

2.谋求经营协同效应。由于经济的互补性及规模经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可提高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经营协同效应。谋求经营协同效应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产业中的确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3.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企业合并能提高整体的财务能力,或者是通过盈亏相抵或获得使用优惠税率的资格等手段合理避税,实现财务价值。

4.获得特殊资产。特殊资产通常是指非常稀缺的资产,通过市场交易往往难以得到或得到该资产需要耗费的代价太大。特殊资产可能是一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专门资产。

5.其他。如降低成本、谋求市场份额效应、管理层利益驱动、获取买卖利益等原因。

2006年沃尔玛进行了全球战略调整,宣布退出韩国和德国,并将其在韩国和德国的连锁店全部转让,调整战略布局,把中国作为亚洲区的重点战略对象。零售业大鳄沃尔玛收购现有零售业企业,属于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兼并,横向兼并的优点是对行业比较熟悉,收购风险小,通过收购把竞争对手转为同盟者,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横向兼并的缺点是行业内的集中,行业风险不能分散,容易形成垄断。具体来看,沃尔玛选择收购台湾好又多的原因主要是:

1.谋求经营协同效应。由于经济的互补性及规模经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可提高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沃尔玛和好又多的联合,是同行业的优加优组合,零售行业的市场潜力较大,强强联手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使优势更突出。

2.获得特殊资产。土地资源的稀缺有限,致使近几年各大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的紧俏行市,城市商业区的地域限制,核心商业区店铺的有限性和市场容量导致了零售大店门店资源的紧缺。好又多在中国的店铺众多,超过百家,收购非常有利于沃尔玛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沃尔玛一直未能进入的广州市场,好又多重点经营。好又多已有的门店有利于沃尔玛迅速补充完善中国地区的布局,扩大可控制的门店总数,便于发挥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效实施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策略。

3.其他优势。选择收购好又多的其他优势有:(1)供应商优势,好又多的供应商规模是发展沃尔玛采购的一个可使用平台;(2)物流、信息系统优势,沃尔玛拥有先进的物流和信息优势,门店数量大幅增多,易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3)市场运作优势,好又多是台湾企业,在大陆的运作左右逢源,门店数量比较多,经营规模也比较大,市场运作在大陆比较成功。

沃尔玛通过收购好又多可以获取特殊资产――门店资源,设备和人员都可以直接使用,节约从零开始需投入的巨大时间、人员和财务资源,减少投资风险和成本,可以快速发展,缩短投入产出时间。沃尔玛需要完善中国地区的全面布局、发展其品牌影响力和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沃尔玛有明确的控制要求。2007年2月沃尔玛初步收购好又多35%的股权后,用三年的时间进行整合,如果实现了全面沃尔玛化,就会继续第二步的收购计划。

三、并购整合

并购整合,就是并购双方在并购战略目标的驱动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手段和方法,对企业要素进行系统性融合和重构,并以此来创造和增加企业价值的过程。企业合并和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并购后的整合面临着资源整合和重组很多问题,为达到并购时所期许的经济效果,整合成功至关重要。根据调查研究,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收购价过高,并购规模过大,兼并收购公司后主营业务不强,高估协调效应,拙劣的并购整合和对市场潜力的预估过于乐观。

整合的重点有六个方面:经营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资产债务整合,财务整合和文化整合。企业并购后通过对企业战略、组织与制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务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才能达到企业并购的最佳绩效。并购整合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整合和有形资产整合。以准确的战略定位,理性的并购选择为前提,并购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财务体系运作良好,并购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效贯彻,并购企业需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财务上的集权和分权制度需要统一规划,以确定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和决策权限。沃尔玛的盈利策略是扩大市场份额,薄利多销,在供应商进货成本的基础上加价销售,上游压低供应商的价格,下游从消费者处获利,好又多的盈利策略是主要是向上游供货商索取利润,两者在盈利模式上有差异。

在组织与制度、人力资源方面,并购企业一般情况下选择将自己良好的制度移植到被并购企业中去,对于那些组织完善、业绩优良、产业链完善,财务状况良好的被并购企业,可维持其原有制度,以保证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沃尔玛在中国的领导层频繁变化,没有坚持植根同种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不同,衡量人才的价值标准也不同,不同企业各取所需,人力资源上的结合需要时间,知人善用也需要时间,频繁更换高层领导在整合中并不合适,特别是在重视人情味的中国。沃尔玛没有坚持一种有效的战略和人力资源标准推行实施,很可能导致员工的不稳定情绪,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不利。文化整合是并购后整合中最难的部分,据统计,二十几年中全球有65%的并购以失败告终,其中85%的CEO承认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差异是造成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沃尔玛崇尚工业流水线式的企业文化,注重标准化的流程,好又多是台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相对灵活,怎样融合两者的优秀基因,形成统一高效的企业文化是并购整合过程的一大挑战。沃尔玛取得好又多控制权之后,一直独立运作好又多品牌和沃尔玛品牌,外加人动,整合不力,文化理念推行难度大,前两年一直没有对好又多进行大幅度整合,2009年下半年沃尔玛加快对好又多门店的外资改造和“沃尔玛化”,耗费大量资金整顿后,因受多种因素影响销售表现不佳,随之叫停整改。

除盈利模式、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差异、人动过于频繁外,还存在一些硬性问题。好又多的门店数量虽然较多,有利于沃尔玛发挥规模优势,但这些门店良莠不齐,其中有70多家是内资门店性质,转型为外资门店需要经过政府审批,门店的规模大小差距很大,不符合沃尔玛零售大店的标准,整合难度较大。全球很多跨国公司都是通过并购发展起来,许多公司在完成并购和重组协议后,发现企业面对着高昂的重组费用、疲于适应的员工与大量流失的隐性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并购主体往往看重被收购方的现有资产,却容易忽略整合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隐患。

四、分析与结论

沃尔玛在收购台湾好又多的过程中,看重其已有的市场规模,希望通过收购可以快速扩充在中国的市场布局和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其零售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充足的尽职调查非常重要,不仅是财务数据的审核,还包括对企业文化的评估――收购方需要了解对方企业的管理制度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决策风格、沟通风格、团队合作方式,并分析本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差异,预估整合过程的难度,预警突出的并购整合风险。收购前的尽职调查应当同时关注财务资产的硬件实力和软文化的差异,关注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管理制度、组织结构、文化等软方面的整合跨度和难度。整合是并购的延续,并购整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并购预期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目标能否实现。尽职调查从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品牌价值,所处的行业周期,国家扶持力度和政策导向等外部环境和自身硬件因素,到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等潜在实力和软件方面,在重点关注并购可实现的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效益时,还需要分析是否容易建立一种新的综合制度协调企业之间的差异,扬长避短,发挥正向协同效应,实现顺利接轨运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董事长特征 两职合一 内部控制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公司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将内部控制置于愈发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弥补管理漏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在发展过程中,科学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合理地应用相关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日益增多,然而多数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侧重于硬性因素,对于诸如高管人员风险意识、经营理念等软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少。其实,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地位、影响最大,面临复杂情况时,其往往会在个人特征的驱动下根据经验作出决策,因此,内部控制的失效与董事长特征密切相关。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最主要是为了缓解问题,董事会的领导结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质量也存在着关系。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日常运作规范不同于一般中小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会计信息质量披露等方面也更为严格。从人为因素出发,公司董事长的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又会发生何种变化?基于此,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3年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董事长特征、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二、文献综述

自美国颁布SOX法案以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学术上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从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展开,其中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经营特征。Doyle(2007)研究发现存在规模小、出现业务繁杂、财务状况差等特征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一般具有缺陷。郑石桥(2009)将企业发展阶段分为投资建设期、稳定发展期、过渡时期和逐渐衰落期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企业由于工作重点、经营方式不同,其经营风险也会不同,因此,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不同的内部控制要素有可能产生不同的需求,并进一步影响内部控制结构。张颖、郑洪涛(2010)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规模、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是影响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研究主要从规范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规范研究方面:程新生(2004)、李连华(2005)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影响,它们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设置适当的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治理和控制目标。李维安等(2013)从战略管理观的关系框架和理论分析出发,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治理结构控制、管理层控制和作业层控制三个维度,并以董事会为控制主体,对公司治理风险进行管控,实现整体的目标和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关于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是从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展开。Forbes(2005)发现,管理者决策判断的偏差会随着年龄在不断的减少 。李维安、孙文(2007)证结果表明优化董事会内部结构、增加董事会人员持股比例或薪酬,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张继德等(2013)采用李克特量表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影响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组织结构、资金、信息技术等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董事长特征的研究,基于高阶管理理论,集中分析年龄、教育、任期等影响因素。Roberts、Rosenberg(2006)研究表明,由于管理者年龄所带来的经营决策风格亦会强化董事长对内部风险的控制。陈传明、孙俊华(2008),Bhagat、Bolton、Subramanian (2010)从企业高管人员的学历、教育背景、职务背景出发,探讨高管人员的背景特征与企业多元化的关系。张兆国等(2011)研究发现,管理者包括财务总监在内,其任期都会对会计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关于高管薪酬水平的研究,陈晓红(2007)发现中小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

综上发现,目前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大体以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多数学者侧重于内部控制的硬性因素研究,缺乏对于高管人员特征、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考虑。且对于董事长特征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企业绩效、成长性的影响,鲜少探讨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研究。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高阶管理理论是由Hambrick在1984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认为高管的个人特征包括价值观、个性和阅历等规定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分析倾向,同时也决定企业战略的选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董事会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实施负责,董事长在公司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年龄对于高管人员的观念和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的高管人员,其管理能力以及战略选择都会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年长的高管人员由于社会阅历等方面相对较丰富,因此经营管理能力也会增强,这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同时,不同年龄的高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年轻的管理者思维活跃,创新意识较强,更愿意进行风险投资,而年长的高管人员考虑问题更加全面,风险意识更强,因此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更容易选择较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最终促进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因此,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的年龄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公司高层决策机构――董事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工作态度、决策方式方面,相对男性董事,女性表现出更高的优越性,态度勤勉负责且决策谨慎理智。在风险规避方面,女性董事长不易于过度自信,愿意选择保守的建议和想法,促使其重视风险管理,该风险偏好亦促使公司人员风险管理方面更加重视,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因此,提出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女性董事长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理论上,政府的“过度介入”应逐渐退出,但Cull和xu(2005)指出,在我国转轨的大前提下,政府对非国有企业侵害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寻求政府“援助之手”成为合理逻辑。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高管人员了解政府的政策动向,熟悉政府运作,与政府官员沟通较为有效,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企业更愿意进行投资,有可能忽视风险管理,最终导致内部控制质量下降。因此,提出假设3:

H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长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

要想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必然要给予有效的激励方式,方式越有效,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越强,其内部控制效果可能越好。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用年薪和股权激励作为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度,针对董事长薪酬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侧重于CEO薪酬的研究。张川、沈红波(2009)研究发现,高的薪酬水平可提高董事长对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促进公司业绩上升,从而产生相应的薪酬激励。因此,提出假设4:

H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薪酬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核心成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Hoitsh(2009)、雷辉(2014)等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紧密相关,而从董事会独立性这一特征来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不利于董事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不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提出假设5:

H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区间为2011―2013年,并依据以下标准对本文的原始样本进行了筛选:(1)删除ST类公司;(2)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研究区间样本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样本数据901个。另外,我们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和巨潮网等途径手工收集董事长个人特征的数据。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数据采用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其他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模型选取与变量定义

1.变量定义。

(1)因变量。在模型中,关于因变量内部控制(contr),本文主要采用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并将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取对数。

(2)自变量。本文的董事长特征以年龄、性别和是否具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以及薪酬来衡量。①年龄(age):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长的年龄。②性别(sex)。董事长的性别作为虚拟变量,其中,男性取1,女性取0。③董事长政府背景(govern)。若董事长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则govern取1,反之,govern取0。④对于董事长薪酬(pay)。采用的是董事长在报告期内获取的薪酬总额,并对薪酬总额取自然对数。⑤两职合一(IP)。若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则IP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有关控制变量,本文在参考Doyle(2007)、张先益(2010)、池国华(2014)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选取控制变量,包括成长机会、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涉及到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我们发现:contr平均值是4.98,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不高,contr的标准差是2.994,说明在内部控制信息质量方面,各个公司的差距较大。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在49.624岁,其中最大值77岁,最小值31岁,说明新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在董事长性别方面,发现上市公司董事长仍以男性为主,女性董事长所占比例甚少。 在董事长是否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方面,平均数仅为0.032。董事长的薪酬(pay)平均数为12.945,最大值16.784.最小值10.900,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相差相对较小,该结论由标准差也可看出,标准差值仅为0.607。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IP)的平均数为0.127,标准差为0.333。

(二)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对各个变量进行了皮尔逊(pearson)双尾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我们发现,各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5,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实证结果分析

假设1―5,我们分别以董事长年龄(age)、性别(sex)、政府背景(govern)、薪酬(pay)、两职合一(IP)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具体结果见下页表4。根据假设1的回归结果发现,董事长年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年龄的特殊性,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年龄的平方项,结果表明董事长年龄及其平方项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分别在5%水平下显著,且平方项的系数为负数,这表明董事长年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呈现一个倒U型,即随着董事长年龄的增长,有助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但超过阈值之后,内部控制质量的水而在下降。可能原因是董事长年龄在增长,经验等各方面不断丰富,有助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提高,但当董事长接近快x职时,有可能更倾向于风险投资,导致内控质量水平降低,假设1没有得到支持。假设2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性别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假设2没有得到支持。假设3的回归结果表明,董事长政府背景(govern)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长和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假设3得到支持。假设4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薪酬(pay)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董事长薪酬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即董事长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好,回归结果支持了假设4。假设5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原假设5没有得到支持。

(四)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确保结果的稳定性,本文对回归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取值在1.02―1.26,远小于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五)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论文的可靠性,本了如下稳健性检验:变换回归方法,以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中位数为界,将内部控制分为两组,当内部控制评价指数高于其中位时,则取1,否则取0;采用probit进行回归。以上的稳健性检测得到的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六、结论

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行为,本文以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深证迪博风险公司提供的内控评价指数作为因变量,深入探讨董事长的年龄、性别、是否拥有政府背景、薪酬水平以及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董事长年龄与内部控质量呈倒U型结构,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长与内部控制显著负相关,而董事长的薪酬水平与内部控制显著正相关。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董事长的性别与是否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质量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证明了企业高管人员的经营理念、风险意识以及价值观等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发挥软因素的作用,着眼于高管人员自身特点,为内部控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这也为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选聘树立了新的标准。X

参考文献:

[1]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2]郑石桥,徐国强,邓柯,王建军.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9,(01):81-86.

[3]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01):75-81.

[4]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04):14-18.

[5]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02):64-69.

[6]李维安,孙文.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累计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77-84.

[7]Forbes D P.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others? [J].Journal of Business Wntuang,2005,20(5):623-640.

[8]张继德,纪佃波,孙永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179-180.

[9]Roberts S B,RoseabeI g I.Nutrition and aging:chan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with aging[J].Physiological reviews,2006,86(02):651-667.

[10]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5):124-133.

[11]Bhagat S,Bolton BJ,Subramanian A.CEO education,CEO turnover and firm performance[M].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

[12]张兆国,刘永丽,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1,(07):11-18.

[13]陈晓红,佘坚,邹湘娟.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6,(01):145-151.

[14]Cull,xu.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Optimism and Uncertainty[J].Economica,2005,73(290):169-192.

[15]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09,(06):79-86.

[16]Hoitash U,R Hoitash,J Bedar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 84(3):839-867.

[17]雷x,刘婵妮.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J]. 系统工程,2014,(09):11-18.

篇8

这两年 , 关注人民生计 , 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 "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 , 从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到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 , 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因此 , 本文的写作 , 试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出发 , 来解读这热闹的“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在现代化社会里 , 新闻信息也正像食物一样日益成为人们必需的特殊消费品 , 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资料”。但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 新闻具有不同的意义 , 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在消费社会中 , “随着文化的高雅目标与价值屈从于生产过程与市场逻辑 , 交换价值开始主宰人们对文化的接受精英文化所奋力追求的境界 , 让位于受人操纵的大众 , 而正是这样的大众 , 参与着具有最低共同点的可替代性的大众商品文化消费。”这就意味着在消费文化结构里 , 受众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为新闻信息的消费在于受众 ( 消费者 ) 透过消费行为去裁定 , 而受众为何会产生消费的欲望 , 从现象上来看 , 或许是受到信息刺激 ( 如传媒广告宣传和看过该节目受众的口头传播 ) 、因特定类型叙事或是信息满足了受众的、梦想、欲望 , 然而从本质看 , 或许是受到了当代文化与社会的渗透或影响 , 而产生了某种消费意识 , 引起了消费行为 " 受众的消费行为主要通过节目观看来完成。费斯克指出 , 电视节目首先在演播室被生产出来 , 然后作为商品被卖给经销商 ; 此后 , 在电视节目被播出时 , 它又由商品转变为生产者 , 生产出受众 , 并把受众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商。这二者共同构成了电视的金融经济。但我们不要认为这种消费过程当中的权力完全操纵在新闻制作者或发行商手里 , 受众其实也负担着莫大的权力 , 那就是受众的“消费欲望”或“消费趋向” , 往往决定了电视新闻在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与未来。因为在电视的文化经济中 , 受众则从商品转变为生产者 , 透过节目制作商的广告宣传及信息本身 , 形成他们某种符号性的消费意识 ( 如品味、阶层偏好等 ), 再加上受众在生活过程所培养的文化意识 , 使得受众对新闻产生是否消费的判断 , 或为自己生产出属于自己社会经验的意义和。而受众个人的消费意识又会受到群体的影响 , 产生所谓的群体消费意识 , 这种消费意识会形成群体消费行为 , 而正是这种群体消费行为 , 在消费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之间达成一个共识 , 也就是“新闻制作者与受众群体之间形成一种双方均可接受的“社会契约” , 去鼓励新闻制作者再次复制或大量生产同类型的作品 , 去影响新的受众群落。”因而受众的消费欲望主宰新闻采集、制作与表达成为常规。

但是新闻制作者为何甘心围绕着消费者的要求来运作新闻呢 ? 这是与其在市场逻辑的影响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之目的分不开的。对于商业化电视而言 , 广告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广告收入的多少又由收视率所决定 , 收视率“百分比的一位小数点就可能意味着一年内的利润额相差三千万美元”。因此 , 收视率就成为了衡量栏目价值的唯一尺度。受“大数原则”的支配 , 媒介也就会宿命般地会走上追求受众数量最大化的道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制作者 , 必须考虑文本在任何特定环境中遭遇到什么样的话语以及这种遭遇如何重组文本的意义及其遭遇的话语。也就是要将新闻选择与制作中新闻价值的评判权交给受众 , 文本的意义根据受众赋予文本不同话语 ( 知识、偏见、抵制等 ) 而分别建构出来。这正如费斯克所言 , “我们应当要求我们的电视新闻符合大众口味 , 并努力使它们融入大众化的社会意识。若想鼓励各种各样的人收看电视新闻 , 并让他们记住和思考它所提供的事件 , 电视新闻必须符合大众趣味 ! 相关性和令人满意的生产力的关键标准。” [1] 。

什么样的媒介制品才能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呢。那就是能满足受众消费欲望和兴趣的媒介产品。在我国 , 由于长期以来对“工具”和“喉舌”性质的片面理解 , 媒体将自以为重要的严肃新闻灌输给受众 , 固守在僵硬的政治关怀模式之中。这种“我播你看”的媒介本位思想使媒体较少关注受众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 , 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伴随文化需求的增长也不断增长 , 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新闻信息的告知 , 而是更希望新闻能够体现社会对受众个人主体意识的重视 , 以人性化的报道实现与自己心灵的契合。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认为 , 如果受众感到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 , 就会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 , 从而消费其话语。如果新闻报道能够从普通民众的立场着眼 , 或者在新闻报道中以普通民众为基点进行报道 , 就会激起受众的心理感应进而产生消费行为。因而电视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 , 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 , “完全褪去说教色彩 , 从报道内容、角度、方式上都以受众利益、喜好为出发点 , 分析满足其需求。”通过逗引消费的 , 达到虚拟的满足;通过提供“生活投诉、家长里短、实用讯息” , 营造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的时空――存在落差、相对处于弱势的百姓被夸张成世界的全部 , 现实生活的落差与缺憾被新闻里“冷暖有人管、疾苦人共知”的虚妄的媒体景象缝合 , 消费者被关注被承认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补偿与满足。因而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蓬勃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以需求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以收视率为衡量标准的电视民生新闻为获得最大消费群体 , 走上了“受众本位之路。从而使其新闻报道呈现出新态势来。

1 、传受界限模糊 , 受众渐趋主体化

为适应需求提高收视率 , 电视民生新闻制作者积极为受众拓展更为开放的传播空间 , 变单向传播为受众的双向参与 , 使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 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空前高涨 , 传统的“传者――受者“模式被打破。受众站在自己立场维护其所代表的群体利益 , 通过现场热线、手机短信、网站以及市民的记录等多种方式 , 主动参与到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讨论和传播过程中。在民生新闻中 , 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次要位置 , 市民成为主角 , 其出镜率超过了 50%, 有的甚至高达 80% 以上。同期声被大量地运用 , 生动的画面 ! 鲜活的市井语言使媒体与市民实现了心理的契合。并催生了一批为媒体提供素材、稿件、照片、录像或的业余记者群。如《南京零距离》约七成的新闻线索来自于受众 , 部分新闻的摄制甚至由受众自己完成 , 在其开播之初就聘请了百多名市民摄影师 , 组建一支市民大军 , 让市民成为特约记者 ; 并且每期节目中都有一个社会热门话题 , 观众可以短信或热线电话表达看法 , 并以选择结果决定下一次故事的“续篇”主题。再如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曾推出“到你家”活动 , 首创双向互动讲述都市人们的家庭故事等。这些节目通过对不可预知的日常生活事件的日常化直播 , 把受众的日常生活变成电视内容 , 电视就成了生活本身 , 尽管电视里面的生活经过了选择 , 这实际也是新闻的真人秀 , 人人都可以参加 , 人人都在被观看 , 人人都在体验别人的生活。同一时间中 , 人们出入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新闻与生活的界限开始模糊 , 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也不再清晰 , 人们从角色的不断转变中体会到消费的 , 并逐步主体化。

2 、叙事方式主观化、故事化

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 : “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会在受众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 , 因此讲述直接决定着这种效果能否得到表现。在电视民生新闻中 , 采取了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叙述方式。

首先是叙事视角主观化。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以客观化的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 " 而电视民生新闻却大多采用参与主观型视角。它以记者作为电视自身的代表 , 由记者带领电视机前的受众来经历事件的发生过程。在这里 , 记者不再代表全景式的客观世界本身 , 而是身处其中直接以所体验角色的个人化角度参与 ! 了解和体验现场 , 去捕捉更细腻 ! 更真实 ! 更深刻的信息 ; 而受众在其带领下 , 像目击者一样一步步地观察和体验 , 凭借对现场声音 ! 图象的完整捕捉和传递 , 去感受强烈的感官冲击。在这样视角中 , 叙事由宏观转为微观 , 使自己摆脱传统的叙述角度带来的宏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矛盾与尴尬 , 通过平等式的与受众的对话形式完成了自身向符号真实而非客观真实立场的回归。

其次民生新闻多采用故事化、骟情化和悬念化的新闻叙述。它的导语常常并非清楚地交待五个的问题 , 而是如讲故事一样地设置出一种悬念。如杭州电视台的《阿六说新闻》 , 主持人阿六常以抖包袱、卖关子等手法设置种种悬念 , 令观众感到新奇。再如江苏卫视的《 1860 新闻眼》 2004 年 10 月 23 日播的一则《骑马能不能进闹市》的新闻 , 开头叙述到 : 一位男子正午时分骑着枣红大马 , 在闹市区的人行道上信步闲逛。在他身体一侧的铁栏杆外 , 是滚滚车流。警察拦住他 …… 新颖别致的开篇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 这是在叙述一位中世纪唐吉诃德式滑稽、悲剧人物 , 还是 ……? 在离奇的故事情节叙述完后 , 主持人还设置了一道选择题作为悬念 : 马究竟能不能上马路让观众参与选择 , 结果要到一小时的节目结束时才公布。观众就在心怀新奇、期待和激动的悬念中自始至终守候节目。 [2] 尽管新闻的具体报道形式多样 , 但大都采用戏剧性结构 , 有情节、有铺垫、有 , 来展现新闻的故事性 ! 戏剧性和新奇性从而赢得受众的青睐。 转贴于

3 、文本的模式化、复制化

正如法兰克福批判学派所指责的那样 , 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工业” , 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 这种可复制性对民生新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栏目风格的雷同和栏目设置的跟风上。

一是民生新闻栏目风格的模式化。电视频道以栏目为支柱 , 而栏目节目的生产总是在叙事上不断地复制整块栏目策划时设计的叙事蓝本。越是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 , 其个体电视文本对叙事蓝本的总体复制就越强。当然 , 这样的复制能鲜明地显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标识――即报道均瞄准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及衣食住行等切身问题 , 将老百姓作为新闻的主角 , 让老百姓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叙事蓝本的识别性特征。使其成为一种“约会式节目” ( 国际总编辑语 ), 便于对其感兴趣的受众能够“如期赴约”。而在其具体的叙事流程上 , 叙事模式化也更显突出 , 每一个节目的开头 ! 中间 ! 结局 , 都是在准确无误地复制栏目的叙事蓝本 , 从而生产出质量水平相当的标准件来。

二是栏目叙事蓝本的相互复制。中国媒体发展区域化分割明显 , 每一个台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资源 , 在内部发展欲念涌动 , 外部领跑媒体不断刺激的情况下 , 模仿成为媒体跟进改革的主要形式。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发韧于《南京零距离》 , 该节目的很快走红和成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使得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 : 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等都红红火火办了起来 ; 这般繁荣景象又导致制作者们“扩大再生产” , 实行台内各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复制以期进一步提高利润点和扩大影响 , 如成都电视台就有公共频道的《成都全接触》 , 经济服务频道的《第一现场》 , 都市生活频道的《直播 60 分》 , 新闻综合频道的《绝对贴近》等。从积极方面看 , 将别人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的叙事模式直接复制过来 , 既节省脑力又减少节目的商业风险 ; 但从消极方面来看 , 每一种文化产品的模型不可避免地潜蕴着它的文化无意识和政治无意识 " 而且国内栏目之间相互克隆导致节目的高度同质化 , 这不仅对电视节目的丰富性 ! 多样性造成损害 , 同时也是一种内耗 , 造成人 ! 财 ! 物和频道资源的浪费 , 还会带来相互间的恶性竞争 , 导致新闻内容报道走猎奇、媚俗的路线。

4 、新闻语言的能指化 [3]

符号学将符号分为能指与所指。电视符号的能指即为图像、声音 , 所指为音像传达的“义”。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全球渗透的时代 , 人们消费的是电视符号的能指而非所指 , 因此精心制造能指的视听幻觉王国是当下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 , 克隆现象的增多 , 原创新闻逐步减少 , 大量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充斥其中 , 内容 ( 义 ) 的匮乏导致制作者追求形式的表现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因而在人们对影像文化贪图能指化的胁迫下 , 电视民生新闻渐趋呈现出语言能指化倾向 , 即大量制作以奇观、为目的的能指化作品 , 注重制造视听 , 消解意义深度。具体表现为 : 强调节目包装 , 注重片头的视听冲击 , 精心制造出后期的特技效果 , 如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加进的音响效果 , 以及每隔几秒出现的特技、字幕等视频效果 ; 通过颠覆传统新闻主持人观念的手法唤起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 如主持人形象的变化 , 《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的光头、歪嘴形象 ; “另类”语言 ; 怪异动作如主持人的边打快板边评论等 ; 都是在疯狂制造一种能指的诱惑。总之 , 电视民生新闻语言的能指化倾向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电视文化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 通过能指的精心制造 , 达到一种制幻效果 , 让受众在欺骗性的幻觉中得到本能满足。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 一味以收视率为衡量标准的电视民生新闻在构筑新的新闻样式的同时 , 也消解着传统新闻的一些基本立场。以受众为上帝的作法弱化了传播者对社会的话语引导功能 ; 追求新闻节目的短平快效果 , 使节目内容琐碎 , 节目形式流俗 ; 而内容的肤浅和包装的矫饰使得民生新闻走上形式化和庸俗化的道路。这不仅破坏了民生新闻的形象 , 更亵渎了民本思想 , 必将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 同时也断了民生新闻自己的前途 " 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应把握好“俗度” , 强化信息服务意识 , 注重新闻的深度开掘 ; 同时坚持差异化策略 , 不断创新 , 以创新去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 , 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 , 努力提高自己的“公信力、美誉度、引导力”。才能在“不进则退”的竞争中不断开拓未来 , 更新自我 , 独领。

注释 :

目前对民生新闻的讨论很多 , 有的将其叫公共新闻 , 有的将其归属于社会新闻 , 但它们都具有共性 , 即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 因而笔者仍采用较普通的称呼――民生新闻。

参考文献 :

篇9

一、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上面,同时也会受用在生产经营,以及产品开发等工作当中。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基础核心。其中,因为合理地分析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找出,所以,很多投资者也会通过对会计信息的了解来了解企业。而现阶段,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于资金周转和资金使用两点。其中,当企业的需求开始膨胀的时候,管理者可以结合对会计信息的合理分析对资金流动、融资,以及有效利用等给予良好的控制,从而达到以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发展空间的目的。通过上述论点不难发现,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极为主要的作用。

其中,财务分析的主要源头为会计信息,而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只要利用完善的科技技术,那么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不论是信息传递、还是记录,都会变得无处不在。所以,在我们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时候,首先可以从财务信息着手。其中,财务分析不仅具备着传统的报表形式,也具备着一事一议的形式,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所选择的方式可以说并不固定。当前,在谈及一事一议这一分析方式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针对某个固定时期的特殊情况的分析,分析这个时间当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外界影响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等。所以,可以说这种分析方式具备多样化,不拘一格。另一点,典型的财务分析其实就是一种考核评分模式,其中的每一项评分都会与财务分析相连接,这便充分说明财务分析对企业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以及营销的时候,合理准确的会计信息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比如映射出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在进行经营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信息的记录来进行前期判断,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市场的需求。而且,开发人员在对新型产品进行研发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会计信息中所涉及的走向进行选比,从而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记录

首先,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记录时,首先需要记录人员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以及良好的判断能力。其中,比如记录的时候,记录人员可以事先进行判断,分析该采用何种记录方式才可以达到最终效果,并不会对日后的分析工作带来影响。同时,良好的记录可以有效地降低分析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而科学的记录则可以有效提分析的准确性。

其次,在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都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这便要求记录工作满足完整性要求。其中,记录者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信息删减,因为这种漏记得情况会严重影响日后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常常会出现变化,并非是单一固定的,而会计信息的记录量又非常的庞大,这便要求记录者必须认真对待记录工作。

最后,当记录完信息之后,记录者必须反复的核对,这样才可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性。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还要严格安排流程,确保流程的合理性,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信息传递

1总的来说,传递工作是对信息的第二次核对,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因为该类信息往往具备着非常庞大的数据量,因此在对其进行传递的时候,也会伴随着一定的信息简单汇总分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对信息的第二次核对。同时,当会计在对信息进行核对的时候,必须对每一笔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一旦一个地方出错,那么将会对整体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经济的损失。所以,在传递的过程中严谨地核查信息,这是确保信息可靠准确的重要保障。

2传递是及时找出信息中隐含问题的关键,也是及时制定出解决方式的重要依据。其中,在日常信息传递的时候,会计可以及时在查核的过程中发现相应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将其改正,而这个过程也是提醒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大问题都是因为小问题而形成的,所以及时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避免大问题出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传递工作需要人员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给予实现。其中,首先需要会计人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熟知彼此的工作方式,互相学习,这个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因为这将会对信息的传递造成影响。同时,在对会计信息进行传递的时候,也不可以完全地依靠科技能力,人为的传递也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通过人为传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以,将科技与人为动力相结合,可以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准确有效。

四、信息保存

在进行保存的时候,因为该类信息的种类较多,而且数量非常庞大,这便使得会计必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合理性和清晰性。其中,通过合理的保存,企业人员可以有效地对前期工作给予了解,这样,便可以避免工作中的重复问题出现。同时,通过对保存的资料的再次查阅,会计人员还可以及时明确前期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这样便于后续工作的衔接,从而确保工作的完整性。(上转第50页)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李晓变摘要: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在我国已经被列入了法定要求条例之中,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企业的重视和参与。对此,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完善,是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基本手段,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笔者主要就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职责;审计管理由我国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审计部门在08年6月28日所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09年7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主要的施行对象为国内的上市公司。这一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已经逐步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中不可替代不部分,对企业的治理和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环境逐渐激烈化的发展,企业必须在改革施行的冲击下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通过内部控制等治理方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一、当下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当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没有达到科学、合理及有效的几项基本标准,主要表现例如:内部控制施行的范围没有深入到位,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点和空白点;相关控制的规章制度实施贯彻不够彻底,管理效果得不到体现;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及运作风险的预测,使得管理工作上对内部控制有所忽略。其主要表现有:

1.1控制环境设置的不严谨

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是建立在控制环境的设置上的,控制环境设置的严谨程度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并决定了其实施效果。就当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坏境而言,在设置上还存在有很多问题。首先,公司的治理结构构建方面不够完善,针对于内部人员和控股股东的失控现象很常见,对于必要的约束控制没有落实到位;其次,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分配设置不合理,企业的控制制度也不健全;再次,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并不重视,不具备内部控制认知和概念。

1.2风险意识的缺乏

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中,因为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颁布,所以有很多企业的发展进程都是依靠国家行政的扶持而发展业务的。直观点说,当企业有新业务、新项目以及新机构需要构建时,国家承担了其开拓发展的全部风险,因此,这些企业并没有对拓展项目进行风险考察和风险估测。而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分析时,多数也是参考前期的盈亏状况和财务统计情况,并没有对日后企业运行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进行风险估测的手段和技术还是处于落后阶段,评价中带有太多的主观判断而不是以科学合理的角度来进行评估的,所以在客观程度和真实程度方面,对企业风险评估不够恰当。

现代企业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遭到淘汰。WTO的加入,使得我国的经济环境背景更为雄厚,同时也说明了国内企业必须要在风险评估和自我保护机制管理上加以重视,预防出现危机时能够留有余地。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则是对企业扩展和持续经营的有效保障。

1.3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企业内部审计是对经济监督进行审核监督的主要手段,它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起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但是从近几十年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尽到其应有的职能义务,存在有非资源性组建、独立性不完全以及轻服务建设而重监督建设等问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的基本建议

2.1企业控制环境的优化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管理活动的进行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都要保障其处于适宜的控制环境之中。对构建、增强或是削弱某规定政策、规范及相关影响的各个重要因素被定义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贯彻目标实现和持续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实现,必须先要对控制环境做严格的审视和完善。从经营管理的方法、风格和观念到相关部门组织构建再到授权和责任分配制度,都是控制环境所要考虑周到的几个方面。具体落实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2.1.1要求经营者以职业化、市场化为标准

现代企业经营制度要求企业经营者要以职业化、市场化为引导目标,摆脱去过依靠资本拥有者的身份,而以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姿态出现于经济市场当中。之所以以职业化、市场化为要求标准,是因为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富有风险评估意识、竞争奋斗观念和责任承担意识的经营企业队伍。为了此目标的达成,聘任接任制度、资格级别制度以及年薪股权制度的制定就变得十分必要,这也是规范经营市场的基础和保证。

2.1.2操作性具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

包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出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管理的规范,所以,针对员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格外重视。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建立时,也要结合职员阶层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从这两个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企业道德建设的完善和经营项目的持续发展。

2.1.3审计的独立构建

大部分的企业构建制度中,都应该由注册会计师来独立执行企业审计业务,并在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进行了解、测试及评估,在发现其内部控制的重大漏失时应该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告知。也就是说,审计的独立构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2.2保障风险评估施行的全面性

企业内控系统的有效性,要求企业必须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对重大风险有清楚认识,并且才行进的过程中保持对其的持续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不仅包含上述情况中的新项目或业务的开发,更是要对每一项基本业务、子公司以及集团整体的全面持续评测,评测内容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象信用风险以及签订合同内容风险等。只有做好了全面的风险评测,企业的发展才能在知己知彼的过程中勇往前进。

2.3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实施的执行效果何如,就要对内部控制的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这一过程中,主要监督对象为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其中,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中对其他控制环节进行审查监督的重要实施手段。

内部审计除了审计职能的履行、(上转第50页)`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对策分析朱家兵1冯明亮2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化程度的深入,新疆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疆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可借鉴的竞争战略,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中小企业;现状;对策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新疆全区的15个地州市、85个县(市)中,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是以中小企业为经济支柱的,中小企业在推动新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应继续加强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新疆中小企业应将自身内外部优势与《纲要》精神相结合,与时俱进,突出竞争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企业概述

1.1中小企业的规模界定

学术界对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划分。一般来说,广义上是指除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而狭义上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

现在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有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主要是通过数量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划分,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销售收入等等。而定性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试图从本质上判断其在竞争中是否具有先天的弱势地位。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前后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首先是在建国初期,主要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在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然后在1978年,主要按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划分。到了1988年,主要依据实物产量来反映其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进行划分。紧接着在1999年再次修改,主要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考察指标。最后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又制定了新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1.2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疆来说,中小企业在全疆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

1.中小企业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载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比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用较少的投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由于其经营方式灵活,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2.中小企业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在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中小企业创造的财政收入比例较高。尤其是在我国的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对新疆这个比较特殊的地域更为重要。

3.中小企业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市场提供的产品应该非同质化,多层次化。中小企业利用其机制灵活,富于创新的优势,活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同时介入大企业不愿涉及的行业,从而使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二、新疆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2.1新疆中小企业现状

新疆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质和量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私营的企业为例,用2010年的数据与2009年相比,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增长了42.50%,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增长了85.5%、制造业增长了35.5%、采矿业增长了58.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了48.60%,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同比的增加,信息传输增长了132.4%,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了143%。

新疆的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这与全国其他各省的情况基本。其次是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邮政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行业。从全区来看,在经济发达的北疆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而广大的南疆地区中小企业相对较少。在中小企业中,乌鲁木齐市是拥有中小企业最多的地区,这也与乌鲁木齐是省会城市,各种资源比较丰富有关。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比例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有所上升,尤其是私营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然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疆的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2.2新疆中小企业的优劣势分析

由于新疆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新疆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劣势,分析这些优劣势,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利用优势,规避劣势,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2.2.1新疆有着丰蕴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其矿产种类多,配备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矿产,远景潜力很大。农业资源也是新疆的一大优势。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积温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而且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境内地势起伏,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景观殊异,有许多的奇异景观,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新疆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依托这些有利资源,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竞争力。

新疆人文优势也相当丰富。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区内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与中亚五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形成了新疆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也是新疆做对外贸易的巨大优势。新疆的中小企业可以在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上大做文章,而且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也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

2.2.2交通不便和缺乏中高级人才是制约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交通运输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影响。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就会提高,这对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非常不利的。新疆地缘辽阔,其经济主要是绿洲经济。绿洲之间运距长是新疆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缺点。同时,缺乏中高级人才也是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劣势。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人力的竞争。对新疆的中小企业来说,缺乏中高级的人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制定政策鼓励人才为西部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大部分人才还是去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这就造成了西部人才稀缺。企业只有引进中高级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目前,新疆中小企业的比例达到99%。其中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中以个体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居多。经营范围囊括了各行各业,包括传统的加工工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而且,中小企业为产业转移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其在协调社会经济平衡发展、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来看,积极培育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群体,不仅符合新疆地区的经济特点,也是新疆发展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疆中小企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现状,树立长远思想,把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新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战略及对策与建议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需要利用自身优势条件规避不足之处,其次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各种竞争战略提高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新疆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的竞争优势,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做出战略选择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

3.1新疆中小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在竞争发展过程中主要竞争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这种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竞争战略。多样化战略,新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突出产品个性化,满足不同客户的市场需要。同时跟进市场潮流,积极研发新产品领导市场主流。集中型战略,采用这种战略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扩大规模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竞争战略,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下去,必定要有明确的战略愿景做指导。

3.2提升新疆中小企业竞争的对策与建议

新疆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面临各种复杂处境的情况下应结合当地资源,利用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综合运用多种竞争战略,同时应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策略。新疆中小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要逐渐转变为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工艺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应用技术创新策略,能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极大提高。

以信息化为动力策略。新疆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企业文化为后盾策略。新疆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来,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玲娣、周潇:《对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新疆财经,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