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9: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篇1

素养

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仅仅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寻找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寻找、收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亲身经历这种数学信息的原始积累过程,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在认识了“小数”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小调查”: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小数?学生调查后汇报:

生1:我在乐家百货发现了许多的小数,饼干每袋2.80元、虾条每袋1.50元……

生2:爸爸的身高是1.78米,妈妈的身高是1.62米,我的身高是1.15米。

……

学生从活动中认识了小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同时还深切地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试想,如果没有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如果孩子们丝毫不具备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他们怎么会捕捉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呢?

二、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体验

课外实践体验学习,避免了书面作业的枯燥性,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们能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其次,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体验活动:“我是小小购货员。”并要求把购物的经过及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下面便是一个学生所写的日记: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水果。卖水果的阿姨笑眯眯地告诉我,苹果一斤1元5角,香蕉一斤1元4角,我各买了两斤。付钱时,阿姨想考我,让我算一算。我想,两斤苹果是3元,两斤香蕉是2元8角,不就是5元8角吗。给了阿姨10元钱,奶奶想再考考我,问:“你说要找回多少钱?”哼!这可难不倒我!“4元2角!”她们都笑了,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呢!今天真高兴!我想以后还要认真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在生活中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啦!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结合教材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则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如,前不久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爱教影片,出发前,我便布置了以下实践作业:在今天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到第二天汇报时,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说在路上发现了许多交通标志,并说出了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几何图形;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进电影院后,我发现一排有40个座位,一共有30排,有1200个座位,看电影的学生数大约是850人,如果今天全校学生都来看,座位可就不够啦!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暗自庆幸活动前所布置的实践作业,想想这次活动,收获还真不少!

四、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开辟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天地

学生们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颇感兴趣,他们能发现多种数学问题,而且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创新的自由天地。如:在四年级学完行程问题后,我设计了“我家离学校有多远”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得出了自己的活动方案。他们有的用尺子量出自己一步有多长,然后记下从家到学校大约走多少步,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有人先用卷尺测量出自己1分钟所走的路程,然后记录回家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孩子们的方法多种多样,显示着孩子们独特的思维,绽放出一朵朵创新的火花。

篇2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

既然是关于数学观念的调查,就得先明白数学的含义是什么。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式抽象,并且是具有真实背景的、遵循科学规律的一种抽象。

在幼儿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但是家长是否也有这样的观念呢?

在华南师范大学的胡丽园的硕士学位论文《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她综合众多教育学家对父母教育观的界定,提出了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具体是指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期望以及对儿童数学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1)她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数学教育观念对于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对于父母怎么样看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调查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看法,并能一窥家长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看法。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将来小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家长若能更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习得更多的数学经验,配合教师在幼儿园中有意识的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发展的更全面。

(2)所谓“入学准备状态”,吉尔伯特.格瑞尔德曾将之定义为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作为监督机构,负责的“入学准备资源小组”提出了入学准备研究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入学准备包括三个方面: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支持。

(3)5-6岁正是入学准备的阶段,家长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所以,收集家长们的多种看法,对于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全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家长数学观念的讨论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方面的了解较少。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阶段数学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把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两个阶段都应体现“五化”数学课程衔接理念:课程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很多家长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学学怎么加减乘除,会数数,就可以了,反正以后在生活也用不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其实不然,学数学,并不只是为了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首先,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所谓的“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化归为一个数学的问题。

其次,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实际上,幼儿园对于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一般都是从小班下半学期开始的,这也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来决定的。4-5岁的幼儿,好奇心增加,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在5-6岁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也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涉及到了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那到底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是怎么样呢?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应侧重在哪里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林嘉绥在《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一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1、重新审议我国现行幼儿数学教育纲要,删除或降低与小学重复以及不适应幼儿思维特点的内容和要求。2、幼儿数学教育入学准备,应强调在学习初步的简单数学知识同时,重在发展幼儿思维。3、提高农村及边远地区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文化背景儿童的教育工作。4、改善幼儿数学的入学准备状况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在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入学社会性适应的同时,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及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更应该清楚该如何给孩子选择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提出相关建议

(一)给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建议

1、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内容。

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幼儿能接受的,有兴趣的数学内容。

2、尽量让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阶段应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枯燥,所以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数学变得有趣,让幼儿能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经验。

3、提供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帮助,使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数学教育观。

在家园联系方面可以多一点数学方面的意见,并利用接送时间和家长更多的交流幼儿在园数学方面学习的情况,主动提供建议。

(二)给家庭数学教育的建议

1、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期间的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尽量配合。

2、家长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幼儿共同成长。

3、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幼儿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

4、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好数学,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胡丽园.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

[2]暴占光.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16页

篇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要力量,若脱离学生,教育则缺乏根本。可见,学生不但是教育对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即课内与课外所展现的、能被教学者开发与利用的、有助于教学的同学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等。换而言之,需要由学生主客观,学生个体及周边资源等方面加以探究,及时捕捉,善于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发掘与利用学生个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资源。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巧妙开发与利用学生课程资源。

第一、捕捉学生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也是学生个体的一种有效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对于同一主题,兴趣不同,那么学生的聚焦点则不同。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兴趣,抓住学习聚焦点,从而正确组织与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方面信息来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感知,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情操陶冶。而这些有效作用又是其他课程资源难以替代的。如教学《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时,教师利用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课后进行不同调查活动,通过不同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如调查报告、演示稿等,从而发挥学生的不同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抓住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不但是一种教学资源,还是学生普遍现象。而这一现象通常会产生不同效果:共享与冲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由于个体差异而产生冲突,若能够有效引导,那么学生则能够共享差异,并相互启发,拓展自我。其次,注意学生思维方法。这也是学生课程资源的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每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法,并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课程资源。

第三、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实际上,学习经验也是学生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通常包括学生的社会阅历结构以及知识水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切入点,让学生将新知与已有经验相联系,形象认知冲突,内化知识。反之,若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活动,那么课堂教学则无法持续性进行。

如学习《余弦函数的图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而作出余弦函数的图像。这样,让学生不但温习了已学知识,也联系旧知而获得新知。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开发与利用学生个体资源,如学生自身资源,群体差异资源等。同时,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并依据学生学习需求来及时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探究出教学新生长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个体与群体均变为有效的数学课程资源。

二、提炼与利用学生生活资源

知识源于生活,由生活实际中可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环境中开发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学会以数学角度思考生活问题。

第一、关注家庭生活资源。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则不同,因而学生生活经验则不同,实际生活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由学生家庭生活中发掘出一定的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由于年龄与认知等因素限制,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家庭资源,对学生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开发家庭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科学利用家庭资源,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而数学对家庭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篇4

中图分类号:G63.5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重要环节。其中作业设计是开发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深化了知识,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技能。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每位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出更适应现代学生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空间里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得到能力上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道难关。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课辅,确立选题,精心设计作业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实现上面我们提到的作业的作用,就必须从给学生减负,即科学地设计作业进行研究,让每一门学科的作业都具有各自的学科特色,使每一项作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数学学科独特的逻辑性要求我们要“精讲精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设计每项作业之前,都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立足课标中要求的“双基”,做到讲练结合,以“双基”为载体,逐步加大思维量并提升思维强度训练,在参考大量的教辅资料之后,针对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应的作业。设计完成后,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研究讨论,看看选题是否恰当,选择这道题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能巩固哪些基础知识,还有没有更适合的题目。经过集体研究后,选定最优的作业设计,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这一精心设计的作业,及时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基本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指标。

二、以“双基”为基础,重视体现基础知识的作业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教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根据各个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并不断地进行强化,打牢他们的“双基”,倘若失去“双基”,就好像是空中楼阁一样,其他的思维方法就无从谈起。另外,基础性作业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独立完成作业的70%~80%,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由于个体发展的不同,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不丢下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分层对待,保证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备课外,首先要备学生,即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水平等,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的要求,细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最后设计出不同难度的的作业设计,努力达到每位学生都能至少独立完成70%~80%,使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有所提高。 (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种方式提问,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数学语言,深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功,从根本上看清问题的本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对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在设问时可以多分几步。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逐步提升思维难度,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作业设计。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拔高题”。这种设计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过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不仅抵消了后进生的为难情绪,增强了信心,同时也兼顾了优等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四、将开放性作业融入到设计中

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一份礼物。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去探究,丰富他们的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写数学短文或每日感悟,可以记录当天通过自己努力掌握的一道习题,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自己记忆、理解公式、定理的技巧方法。这个作业设计是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②同一问题,多种方式解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有些题既可以用向量的方法求解,也可以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解。③同一问题,适当进行变化,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如可以把颠倒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也可以给出条件,先让学生猜结论,再进行证明;也可以给出多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筛选之后再进行求解或证明。

篇5

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被动学习和“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引发积极性为切入点,以活动、探究等为主要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宗旨,让活动和创新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主旋律的做法,和同仁们探讨.

一、情境法,凸显数学的生活性

情境法被广大教师所使用,通过真实生活的再现,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易于学生接受的熟悉环境里,轻松愉快地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法教学,更能凸显数学学科的生活性.

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证明方法中有反证法,教师不妨借助情境法来趣谈“反证法”:一天早上,你起床后,发现屋顶、地面都是湿的,那么你会作出“昨晚下过雨”的判断,假如昨晚没下雨,那么屋顶和地面应是干的,但这与事实不符合,因此,“昨晚没下雨”的假设是错误的,“昨晚下过雨”的判断是对的. 随即指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推理往往不严谨,而在数学中,运用反证法,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的过程必然合乎逻辑、步步有据.

二、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法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观察问题的能力. 因此,观察法用于数学学科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如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时,如果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一节课苦口婆心地讲解什么是统计表、何谓统计图、统计图的分类等,学生会感到味如嚼蜡,毫无兴趣可言. 如果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三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条形统计图是以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是用圆中各扇形的面积描述各个统计项目所占的百分比,而折线统计图用折线描述数据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的异同,可以看出统计图的方法不止一个,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尝试求新求异.

三、游戏法,突出数学的趣味性

初中学生大都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活动,而游戏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活动能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参与、积极参与,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学中不妨多使用游戏法,使数学课堂溢满笑声和生机,焕发灵动的魅力.

“摸球游戏”是学习概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一只不透明的布袋里,放进3个红球、2个白球和1个黄球,(1)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球,球的颜色可能有几种情况?(2)将6个球标上1,2,3,4,5,6,其中1,2,3是红球,4,5是白球,6是黄球,探究摸到1~6号球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通过学生反复摸球的游戏,在玩中探求概率的意义,在游戏中构建知识,在游戏中培养参与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四、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的每一章节的教材体例都相同:以生活实际或身边的人或事抑或常见的现象作为讨论的话题,引起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是交流,交流所讨论的话题的相关内容和讨论的体会心得以及交流所探究出的结论、经验等;最后练习巩固,强化知识的运用和拓展.

如“分式的加减”一节,教学由 + = 引入学生讨论“ + =? - = ? + = ? - = ?”的运算法则. 这样,对于分式的加减,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公式、学生死记、计算运用等“三部曲”的教学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找出计算的方法和法则,讨论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法,把知识的探究留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是学生开放学习的方式之一,也给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实践法,体现数学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强调在做中学,通过实践、体验等构建知识或巩固知识,同时数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实践法,也能体现数学学科的实践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图形的旋转”时,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的定理,让学生思考并动手做一做而得出结论:先后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找到对角线的交点,用剪刀沿着对角线剪开,然后以交点为固定点沿着对角线方向旋转,直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待重合后,旋转了多少度、对角线是否平分、是否垂直,由此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等,那么对于矩形也可同样启发学生动手实践.

生活中,可以参与实践的内容很多,如动手做风筝、做风车、调查报告、调查学生扔垃圾袋情况、用圆内接正六边形计算圆周率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应有法.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方法,以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培养实践能力等为主要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让活动和创新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双翼,让活动和创新溢满初中数学课堂.

篇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改革,传统只注重应试能力的做法显然适应不了目前对学生拥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学方式也应相应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向师生良性互动式的教育转变。高中数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具备着很高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知识系统的连贯性和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得大部分学生的知识习得进程较为缓慢、困难。若数学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照本宣科、采用题海战术巩固知识的话,往往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和恐惧心理。如何将数学学习变得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用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设置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角色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和心态,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考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设计时,最注重的就是设计出的情境应当具备探究空间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自主地思考问题,从而自觉地进入到课程学习的核心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情景教学中,学生一直都是情境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只是充当辅助的角色,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改变其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驱动自主学习的最佳燃料,也是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使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并且转变学生处于客体的传统局面,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使用教学情景,将枯燥的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提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当兴趣被激发时,自然就产生自主参与研究的渴望,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以获得满意的答案。可见,情境教学法不仅树立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营造了有助于他们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

2.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多数同学都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实际上数学是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帮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乐趣,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的最大功能就在于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利用情境教学发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拓展实际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富有情感色彩又具备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而学生则是情景当中的测量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并根据资料整理制作调查报告。通过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将得到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后,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与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数学知识得到增长,其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都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改变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内进行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塑造。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还有有利于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能力,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现象。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抛出了问题的疑惑之处,吸引学生主动对其发现与解释,整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然后自行分析与判断,通过实验证明和探讨交流等活动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充当配角,负责在合适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到达问题的核心之处。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1.利用现实问题进行情景教学

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且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前进的一门学科。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源于生活的实例,将现实生活问题引入问题情景的创设中。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生命力回归的必然趋势。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让所创设的问题情景更贴近生活实际以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将现实问题引入情景教学环节当中,首先需要将相关数学问题还原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熟悉;然后,结合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特征,引导其对这个情境进行探索研究,多角度思考得到合理答案从而理解知识;最后,帮助学生积累所学的数学知识经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利用新知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在刚举行完篮球比赛后,就可以拿篮球比赛为例子讲解数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找到排场出场的多种办法,通过身边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他们体验数学的乐趣。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症结;解决

本文试图从初中教师如何变换已有的教学思想出发,提出我们的初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现有观念的必要性,真正发现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有乐学的体验,从而创设一种愉快的心理情感体验,尽量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症结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在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始终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教师一直以来都认为帮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疑难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恰恰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当我们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应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和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我们更应该在给予他们一定提示和启发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顺利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所以已有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我们所应该摒弃的。结合本题来说,我们在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初中老师往往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充当的主体性角色,而一直是配合老师的角色,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积极情感得不到身临其境的体验,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得不到应该有的体现。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一点点组织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消极参与的角色。虽然,我们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已被列入素质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渐渐成为新课标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的去领悟、去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素质都非常不错,讲课也有自己的风格、套路,责任心也比较强,除了上课时间还会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加课,讲课非常之认真,课堂组织能力也非常之出色,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理想。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去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虽然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仍旧是情感教育,举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来说,现在社会的许多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情感教育本身就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农民工的孩子,还是现代高级白领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不管是为了生存生活,还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常常忙于工作,根本照顾不到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孩子的关心是非常之有限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呵护少之又少,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就非常少了,所以,学校对于孩子来说是出了家之外的第二个“港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身兼数职。然而,谈到数学教学,就更是如此,新课程中有很多的假设性生活情境,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特有的生活情境当中,就是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数额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这是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素养。

二、情感教育问题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解决

本人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能走入学生内心的教师应该首先要以情育人,从情感这一突破口来打入学生的内心,进入学生心中那个最柔软的部分,情感是细腻的。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细节,这就要从一个得体且具备亲和力的言辞举止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近感,才能激起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走心”,只是单纯的认为把课上好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于学生的生活、内心一概不管不问,连最起码的关心和爱护都没有做到,从未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轻视而且不耐烦,这所有的行为都会招致学生的排斥和与生俱来的反感,进而,也会引起学生对本科教师以及所学科目的厌恶和排斥。

篇8

                     钱中海

(滨海县五汛中学,江苏  盐城  224500)

摘  要: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纳入作业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作业有效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产生“负担轻收获大”的作业效应,使作业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农村中学数学作业,让其起到提高数学质量的作用呢?我在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中,主要有如下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减负

    一、分层次设置作业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样性的作业选择。要难易适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学习了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尽力而为。     1.已知函数f(x)=x3-4x2+4x,求①求f(x)的单调区间;②求f(x)的极值。     2.已知函数f(x)=x3-4x2+ax在(1,2)上为减函数,在(2,+∞)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f(x)=x(x-c)2在x=2处有极小值,求c的值。 如,在讲解“数列求和”专题后的作业设置中,第一层次习题为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练习,以及利用公式求解数列基本量;第二层次习题是常见的求和方法运用,如,分析通项、错位相减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第三层次习题则是渗透字母讨论、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通过布置分层作业,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设置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如布置 学生(1) 调查电、煤气、煤的价格,使用电和煤气、煤,到底哪个合算?(2)正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小河对岸两点间长度,楼房、电视塔等高度的测量问题(3)调查报亭的卖报情况(进价、售价及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报纸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为报亭主人决策,使之收益最大。(4)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怎样存款获利最多?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

三、设计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不少教师认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比较难开展,原因在于选题较难、持续时间长难以监控、评价标准多样无法全面量化等。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操作性强的研究性作业。通过“变式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方面的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作业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篇9

关键词 关注课外、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要及时发现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主要目的是各国协作监控教育成果,测试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方面应用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级教师沈大安指出: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它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那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呢?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已的一点体会。

一、关注课外、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各种媒体中数学内容也非常丰富,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除了各种即时新闻报道,有广告类的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有各种理财类图表,如标注电费、水费、电话费的存折、表格、单据等,还有各种调查表、各种调查问卷、各种调查报告等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常常指导学生关注并搜集,广泛收集适合于学生的数学资料、信息,一方面要求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如出租车中数学问题、包装袋中的数学问题、粮食交换中的数学问题、校园环境设计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购买门票的数学问题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研究收集到的数学问题和信息,这样既拓展了教材内容,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整合学校内的各种资源

作为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我每次备课时都在思考着如何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让学校的资源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在新课改的今天,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达到课程标准里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首先是加强与其它学科中的合作与渗透,如科学、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等,也会遇到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数学教学中,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重点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汲取有价值的信息。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如我在准备教学二年级的“一千米有多长”时,抽课外活动的时间,带学生到学校门口的柏油马路上去实地走了一千米,让学生亲自体验了一千米的长度和走一千米需要的时间,在第二课时上这内容时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特活跃,双边活动开展的十分完美,教学效果非常好。

农村小学中,数学老师也常常兼任其他学科教学,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坚持渗透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学科资源转化为学习数学的材料或情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首先出示一些京剧脸谱,让学生感受其对称美;其次通过合作交流、折纸、讨论、比较、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进一步认识这种对称美;再次通过仔细观察电脑播放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对称事物,如建筑物、昆虫、自然景观等,来欣赏对称美;最后通过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让数学学习与美术学科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三、要及时发现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只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而且还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新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者。因此,教师要即时抓住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从而丰富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结束时,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或心理感受,有的说这节课上的很愉快,有的则感觉很紧张,还有的则觉得有些遗憾。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几种心态,我及时让学生进行统计,了解愉快的、紧张的、遗憾的以及其他的各有几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这样,我及时收集信息,不仅让学生获得较为宽泛的数学经验,而且让学生学会去审视自己的学习情绪,反思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阅读方法指导上,要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鼓励学生多使用工具书学习。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要勤查字典、词典,同时,读书中遇到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有了课题,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辞海》等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与理据。重视非连续文本教学,还要关注检索能力的培育。未来生活与今后工作的常要面对海量的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知识,读什么,怎么读,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需要学习筛选,需要根据问题、需求去作有方向的“访问”、有目的的“检索”。

总之,我们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精神,重视非连续文本教学,并积极付诸于数学实践,创设诗意的数学课堂文化,带领孩子们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星.文本阅读中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5年29期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39-02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并不快乐。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们教学本身。当笔者翻开《普通高中课程标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时,主编寄语中谈到:"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本来天生丽质,美丽动人,可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却将它丑化,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源泉和发展都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喜欢数学。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人文教育,将新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否则仍旧会"穿新鞋走旧路"。

新的课程理念凸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回顾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一方面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应用能力低下;"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教学生活化,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及应用过程,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1]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忽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和追求,把数学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解题",学习数学仅仅为了"升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深层次的数学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对社会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更高层次来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更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实行新教材后,高考的要求和高考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做好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学生学习目的也不在是简单的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知识问题,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主式也不是在是"接受,模仿与记忆"而是"主动、探究、合作。"从而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动的教育。

新教材里增添了不少数学吏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吏知识,它的引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底蕴,而且能让他们更加懂得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实践应用的需要、知识本身发展的需要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理更加生动有趣。但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常遇见的困难就是如何对材料适当地剪裁,使其与课程主题融合,以达到数学史的利用能自然、协调,不至于过分突兀,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数学史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切实发挥以史激情、以史引趣、以史启真、以史明志的功能。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特别对高三一线教师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因为高中数学复习要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3]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引导小结,促进交流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初步巩固、引导探究、指导作业等功效,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

可以考虑让一部分课堂,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通过交流,可以梳理知识、掌握主线、强化重难点、反省得失、展示自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补"的优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未来的社会,对交流能力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交流是未来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因此,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五、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这个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例如在此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了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另外,开放思维,留给创新空间。创新首先必须以坚持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而不能是凭空随意想象。在基础理论的扎实准备之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思维发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想象材料,鼓励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避免思维定势和思维死角,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省新课改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11

在进行课题学习的设计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该课题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设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材料,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探讨,发现并总结出课题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探索,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提出猜想,根据个人特长对分解出来的小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人员分配。对问题进行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形成数学化的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清晰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先组内讨论再组间探讨。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堂的结束不代表课题学习的结束,教师可以适时将课题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课题学习之外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学习。

除此以外,研究报告模式、调查报告模式、论文研讨模式以及课外活动中的“四部模式”也都是比较适合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一种或几种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

二、数学课题学习环节设计

数学课题活动与平时的教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题学习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类比平时的教学步骤,注意到数学课题学习本身的特征,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整个课题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

1.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平均分组。在组内,教师需要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课题学习的计划,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此次课题学习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2.收集和分析资料

初中生对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还不能做到主动收集,对于一个课题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渠道来收集资料,如上网、查阅书刊杂志、讨论等;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甄别真假信息,淘汰垃圾信息,选取对该课题学习有意义的信息,从高层面上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终总结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或实施方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不应将自己或大众的理解强加到学生的头上。

3.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组内,组织学生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集体探讨中思考如何完成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对学生不明确或认识错误的地方要给予说明。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个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策略,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验证解决方案是否合理,逐一解决课题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实施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指导,并对实施方案的有关步骤进行调整,但不可代替学生自己动脑,要尽量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各小组合作的步骤、结论都大同小异,也就失去了课题学习的意义。

4.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