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冠心病护理措施

冠心病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9: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冠心病护理措施

篇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糖尿病的护理与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临床护理干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运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机率,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抵抗,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与痊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2例,女性90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入院的时候302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处于6.6mmol/L至21.2mmol/L范围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302例患者均并发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时的收缩压处于143mmHg至180mmHg范围内,舒张压处于90mmHg至120mmHg范围内,血浆总胆固醇处于240mg/dL至260mg/dL范围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多食、胸闷、多尿、多食、心悸以及多饮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耐心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识,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信心,尽量满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医疗与生活上的需求。

1.2.2 药物护理

1.2.2.1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每一种降糖药物对于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例如:优降糖,会增加患者的心肌缺血,而格列美脲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影响较小,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

1.2.2.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a通道阻滞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导致患者的血脂、血糖絮乱;Ca通道阻滞剂治疗心率过快症状的效果良好,但是无法有效的降低血脂、血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够提高葡萄糖在患者体内的利用率,在治疗中应当推广使用。

1.2.3 生活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状况,定时的进行沐浴,自我调节身体机能。

1.2.4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运动方式,老年患者应当以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等运动事项为主,饮食1h之后才能够进行运动,每次运动15-30min,不得超过1h。

1.2.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应当坚持高钙、低盐、低糖、高纤维素以及低脂饮食原则。

1.3 统计方法

对患者入院与出院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利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综上所述,对比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生化指标,发现患者出院时的血胆固醇、病理了解程度、血压以及血糖要比入院时的效果好,出院与入院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絮乱产生的一种疾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2],两者都会加重彼此的疾病危害程度。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冠心病的机率,还要合理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脂的上升,防止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恶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不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指导、病理知识讲解以及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8-02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巨大进步使公众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飞跃,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加之生活节奏的增快及人口渐步入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占有较高的发病比例,一旦发作很容易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1]。进行中医护理不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使冠状动脉得到扩张,还能改善心脏的射血功能,从而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住院患者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3.65±5.25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5.25±1.85年,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②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湿冷、胸部胀闷、呼吸短促等症状;③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实质性病变和电解质失衡;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等情况;⑤排除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过敏;⑥患者自愿参与该实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痛、扩血管、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率等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起居护理――早晚用温水泡脚、注意保暖、适当运动等;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症候选择不同的饮食,如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者:忌食寒凉及油腻,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和温热食物等;情志护理――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发现并教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精神内守,不受疾病的困扰,善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坦然的情绪;针灸推拿)。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增加运动量后无心绞痛发作;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增加运动量后会有心绞痛发作,但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6人,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2人,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患者结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所谓心绞痛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以发作性心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证”、“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且与肝、脾、肾等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脏腑气血衰弱,加之饮食、七情内伤,使肝失条达,气滞心胸,与气虚合并,致瘀血内生,瘀血日久化火,灼津成痰,且因瘀血与痰浊皆系阴邪,日久易上袭阳位,损伤阳气,致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行,而致心血瘀阻[3]。本病发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证候特点,对患者给予食疗、情志、阴阳气机调和等整体辨证护理,才能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起居护理――早晚用温水泡脚,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对于寒凝心脉,心肾阳虚者,注意保暖和保持病室温度,多晒阳光,可以防止寒冷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等。饮食护理――运用食物的四气五性理论,从该病的虚实、阴阳、脏腑功能、正邪盛衰入手,谨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根据不同证候选择不同的饮食,如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者:忌食寒凉及油腻(生冷、瓜果等),宜食行气活血之品(桃仁粥、花生、瓜子、木耳汤等)和温热食物(辣椒、茴香、砂仁、桂枝、葱白、生姜等)等,从而改善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协调,疏通心脉,改善心肌供血。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七情所伤,情志郁结,必伤脏腑之气,导致气血郁滞,精血暗耗,诸病由生,故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发现并教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精神内守,不受疾病的困扰,善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坦然的情绪,从而达到防止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针灸推拿――通过针刺与推拿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作用,从而激发机体抗病能力;灸法借助温热和药物作用,达到温经通络、祛寒止痛的功效。由表1可知,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西医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本人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52例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219例,女133例;年龄43~92岁;

2?实施方法

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口头讲解,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3?实施效果

通过对我科352例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有350例好转出院?

4?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冠心病患者病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均明显高,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负性生活事件,最常见为家庭事件?工作事件?尤其是反复发作同时伴有性格障碍的患者,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产生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易导致疾病复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 .

4.1 焦虑的心理状态 老年病人的适应能力差,患病后住进陌生的医院,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难以适应,病人性格变得脆弱,心情不定,情绪低落?由于病人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受疾病限制,需要他人照顾,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而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加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

4.2 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由于年老多病,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性质不了解,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严重性和受死亡的成胁,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

4.3 抑郁的心理状态 冠心病在其发生发展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其抑郁的发生率最高,抑郁往往会加重躯体症状,甚至影响疾病过程及转归?[3]多见于缓解?恢复期及老年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

4.4 否认的心理状态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4.5 角色紊乱的心理状态 患者住院后,要承担患者角色,原有的健康人角色可能暂时或长久的丧失,有的老年患者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4.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患者对冠心病病因?治疗及用药,病情预后?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疾病发展认识不足,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5?护理措施

5.1 焦虑的护理措施 针对这样的患者,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及病情后,根据其病情及身体状态为其安排简单?轻松?有趣味性的活动,为病人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帮助病人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使病人能接受活动无耐力的症状.并告诉病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5.2 紧张恐惧的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之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告诫病人不良情绪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帮助病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接受自己的现况,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疾病的有关知识,是患者认识到冠心病是可防可治的,并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方法来调节心理平衡,控制疾病发生的因素,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5.3 抑郁的护理措施 加强护士自身的素质修养,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工作中心境平稳,有效地影响患者,并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出院前向患者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让病人有信任感及安全感,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5.4 否认的护理措施 经常陪伴在患者身旁,尽量满足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与病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顺着病人的思路和语言,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并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5.5 角色紊乱的护理措施 我们要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急性期应重点加强生活护理,处处要体贴入微;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同情?关心?尊重的态度为患者服务?紧密跟踪患者身心健康的动态变化,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每一个护理过程中去?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提倡病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排除“孤独”?“被遗弃”等灰暗心理,鼓励患者自尊?自强,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逐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重建健康的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的护理措施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介绍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以及不适症状的原因和缓解的方法,并给予详细的饮食?排便指导;主动向病人讲解治疗冠心病各阶段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也应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不懂医学知识,更不了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通过宣教使他们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出院前期,从药物?心理?生活?活动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的出院指导,使病人出院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护理?自我调控,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6? 体会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50

用药护理

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①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在执行医嘱前,要了解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判断所用药物与病人所需是否相符。要熟悉药品,特别是剧毒药品的剂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给予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在合适范围内;②加强药物通用名的学习:许多护士对于药品的商品名较为熟悉,但对通用名则较为陌生。对于心血管护士而言,不了解心血管药物的通用名是很危险的。

根据药品的本身特点合理给药:①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片(0.6mg),一般可在1~5分钟内止痛,维持作用约半小时。首次含化后需躺平10分钟,以防头晕;②硝酸甘油贴膜:贴敷于左前胸皮肤,每次1张(2.5mg),临用前,揭去保护层,也能起到止痛作用;③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异舒吉):先将气雾剂摇匀,病人深呼气后,用气雾剂对准口腔,吸气初,按揿一下,吸气持续直至最大限度,拿出喷雾剂,然后屏气10秒,一般3分钟起效;④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舌下含化1片(5mg),止痛起效很快;⑤对含钾盐的药物不宜静脉推注,以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骤停。

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和途径,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①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时,应补钾禁钙,以降低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②对口服地高辛的病人,嘱少食粗纤维食物,以免影响地高辛在肠道的吸收;③一些病人误以为空腹给药会引起胃肠不适,其实对大多数药物来讲,饭前服药吸收好且发挥作用快,所以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定时、定量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

疗效观察

随时巡视,严格控制用药的速度,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同。输液中要随时巡视病房,严防输液中因为各种原因使输液速度发生变化。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①应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时,要观察输液速度及胸闷心痛缓解情况;②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烦躁等精神症状,停药后精神症状很快消失;③溶栓治疗的病人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及出血等变态反应。溶栓成功血管再通时,病人用药2小时内可出现胸闷突然缓解,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短暂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即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升高的峰值前移;④对服用强心苷药物的病人,护理观察中发现病人心率

饮食措施

篇6

结果:63例患者出现了腰部酸痛症状;2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症状;10例患者出现了血肿症状;8例患者出现了拔管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了造影剂反应,经过及时的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24-02

年龄是对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其并发症与高危性病变发生率越高[1]。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较重,加之其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给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增加了难度,有效地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文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17例,将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17例,其中:男79例,女38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年龄为72.8±6.4岁。疾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合并疾病有:合并有高血压42例;合并有糖尿病39例;合并其他疾病37例。

1.2方法。患者局麻下行冠状动脉的造影后,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程度、性质选择手术方法,术中对其肝素化,手术结束后继续进行抗凝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的变化情况。

2结果

117例患者术后,63例患者出现了腰部酸痛症状;2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症状;10例患者出现了血肿症状;8例患者出现了拔管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了造影剂反应,经过及时的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3护理

3.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患病,反复住院,其心理负担比较严重,再加之术后腰背酸痛,肢体制动等,均会引起老年患者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爱护与关心,让其更多的了解冠脉介入治疗带来的益处,消除其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腰部酸痛的患者,告知造成不适症状原因,在鞘管拔除6小时后,指导其床上翻身,患者活动后,症状会逐渐减轻;给予热敷或适当按摩;遵医嘱,在必要时给予镇痛、镇静药物。

3.2尿潴留护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要卧床24小时,因术侧的下肢不可弯曲,加之患者的习惯、术后特殊的卧位、男性患者原有的前列腺肥大等因素,易引发患者排尿困难。术前应给予患者床上排尿的指导,并对其进行训练[2]。术后若有尿潴留症状发生,可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导尿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间隔3小时一次,合适的放出量为500ml,不可过多,避免发生迷走反射现象[3],两次中间,要对导尿管进行夹闭,以训练膀胱的功能。

3.3血肿形成护理:血肿产生的原因有:穿刺时血管受到损伤,造成局部渗血;拔管后对其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不足,或按压部位错位;术后患者手术的侧肢活动过早;老年患者血管的脆性,再加之自身凝血障碍等。护理措施:详细地记录患者鞘管拔除的时间与手术部位是否有渗血、包块、肿胀、苍白、发绀、术侧的肢体温度、动脉搏动情况等;术后5小时内,间隔30分钟记录一次,以后间隔1小时记录一次,至止血装置拆除止,若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应用约束带来固定患者的术侧肢体,不过在使用时,要争得患者同意;患者在用力动作时,指导其自行压紧穿刺的部位;对血肿的部位,使用硫酸镁进行湿敷和理疗,若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3.4拔管综合征护理:主要产生的原因为:对穿刺点重压或刺激而出现了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高[4]。护理措施:拔管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散注意力,防止因过度紧张,而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拔管时要在心电的监护下进行,将多巴胺与阿托品准备好备用;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与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拔管时医生动作应轻柔,采用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不要过猛用力,以局部没有出血,并且能够触摸到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为宜,避免迷走神经的张力过高,而引发反射性低血压症[5]。

3.5造影剂肾病护理:冠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较大剂量的造影剂,若不能及时的排出,将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老年患者因为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加之可能存在有肾血管疾病,易发生造影剂肾病。在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对不愿饮水又大量出汗的患者要给予静脉补液,加强术后患者出入量的护理,特别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注意观察。

4小结

临床冠脉介入治疗时,会存在并发症,手术的风险性有所增加,其手术的成功与否,除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外,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本组病例117例患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一套完整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丽钦,吴瑞珍,周小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19):1182―1183

[2]郜竟宏.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06):448―449

篇7

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病高发人群,其患者中多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瓣膜性心脏病等,由于其本身较为虚弱,因此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感染,其中尤以肺部感染居多,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1]。有研究指出[2],依据高龄心血管病患者自身的病情与身体情况,结合其肺部感染原因,为其采取相应针对新措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其疾病治疗以及身体恢复有极大帮助。此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对象,通过实施分组护理,来分析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9±5.3)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3±4.9)岁。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护理项目,具体如下。

1.2.2.1呼吸护理 当老年住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换气功能以及通气功能所受到的影响,尽可能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以减少由此所产生的低氧血症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除此以外,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进行痰液清除,以确保其呼吸通道畅通,还应当告知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尽量以舒适来确保呼吸通道的畅通。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当多鼓励其将痰液排出。若患者痰液较多并且伴有咳嗽无力的现象时,则应当协助患者翻身,并以拍背的方式帮助其将痰液予以排出。若患者痰液粘稠且咳嗽困难,则应当以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痰液排出。对于急症、重症或者是昏迷的患者,则应当依据实际情况,以呼吸机或是气管插管来帮助患者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观察患者吸痰情r,以防止出现窒息。

1.2.2.2病情观察 由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当对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当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尤其需要注意的便是缺氧问题,当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或者是紫绀加重等情况,并伴有心跳加快以及三凹症呈阳性时,则应当考虑患者是否出现痰堵窒息,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协助行痰液排出以及紧急抢救处理。

1.2.2.3吸氧护理 在为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合理吸氧时间以及氧流量,以免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过大影响。当患者症状较轻时,可以给予其低流量供氧;而当患者症状加重,并伴有氧分压低以及急性呼吸衰竭时,则应当在短时间内为其实施高流量给氧。不可在患者症状较轻时给予其过高的供氧量,以免导致患者出现氧中毒。在为患者供氧前应当预先检查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并依此对供氧流量予以调整。

1.2.2.4健康教育 当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应立即劝告患者,告知其戒烟戒酒、并为其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以免患者过度劳累,同时告知其注意天气与时节,以免着凉。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加强营养摄入,以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并告知其注意情绪的稳定,从而使其机体免疫有所增强,进而加快病体康复。

1.3指标观察 以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59×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以P

2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部感染作为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其出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偏差、抵抗能力偏弱所致[3-4]。为有效确保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需对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进行,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5]。由研究结果可知,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为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进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老年心血管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05-1406.

[2]张艳霞.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104-105.

[3]吕科琼,杨利君,孙红华,等.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干预措施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17-2319.

[4]牛晓英,张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29-231.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53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为58.29±5.3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1例。

1.2 方法 针对此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并在护理中注意要点加强护理。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氧疗 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可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1]。氧疗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控制或缩小梗死的面积[2]。因此氧疗是急救心肌梗死的首要措施。

2.2 建立静脉通路 对于急性心血管患者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此项技术操作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抢救药品迅速输注体内,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建立两组以上的静脉通路以供抢救治疗。随时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情况,并遵医嘱迅速正确的给药。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将应指导正确的咳嗽咳痰的方法,尽量将痰液排出。咳嗽无力的昏迷患者采取负压吸引器吸痰,吸痰时注意和清醒的患者解释清,取得配合,操作者的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口腔及呼吸道粘膜、吸痰前要给与患者高流量氧的吸入,以免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3]。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患者氧疗。

3 护理中的重点

3.1 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浓度在25%-29%,氧流量在1-2L/min。特别注意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时进行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延长呼气,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如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在必要时可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保证氧疗的效果。若患者在吸氧后呼吸节律正常,频率放缓、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皮肤转暖、尿量增长等情况证明氧疗起到理想效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应用氧疗时应加以注意:在心绞痛发作疼痛时应加大给氧流量,疼痛缓解后应该将氧流量减低,同时密切观察病情患者意识情况,防止出现二氧化碳潴留。

3.2 对症处理 患者胸部剧烈疼痛可以遵医嘱选取以下药物进行治疗:①哌替啶50mg-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mg-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在注射一次,以后每4-6h可以反复使用,注意观察给吗啡时患者的呼吸情况,因吗啡可以抑制呼吸中枢。②患者疼痛较轻者可以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g-0.06g肌内注射或者口服。③使用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患者疼痛。增加心肌血流量。

3.3 休息和活动 老年患者要适当的休息和活动,但是以不劳累、不引起冠心病的症状为原则,病情发作是要严格卧床休息、针对不同的发病性质采取适当的卧床时间,如心绞痛卧床时间至发作停止延续一日即可;心肌梗死的患者卧床时间相对较长,12小时制动24小时无并发症可以活动肢体,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后3日可在室内活动,但活动量小,4-5日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注意饮食的调节,饮食原则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有水肿的患者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取,并控制老年患者的总热量,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要给予流食一日,次日给予普通饮食。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较为特殊,易食软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每餐的色香味俱全。保持患者大便通畅,老年患者的肠生理功能相对减退加之卧床休息,肠蠕动更为缓慢,可以为患者按摩腹部,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嘱患者大便干燥时误屏气用力,避免加重病情。

3.4 用药护理 患者发病时应该对其基本的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在给予医嘱用药,并将除颤器以及相关抢救药品准备完好。①碘胺酮的刺激较强,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用胺碘酮后严密观察用药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反应;②用地高辛之前必须测量患者的脉搏,如患者的脉搏低于60次/分时禁止使用此药,而且此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对较为接近,易在体产生中毒,因此用药后严格观察有无地高辛中毒症状如出现视物模糊、视绿,胃肠道反应并心电图出现ST断鱼钩样改变时提示地高辛中毒[4];③使用利尿剂后主要观察患者会出现口干、皮肤弹性消失、皮肤干燥、全身疲乏无力等低血钾症状。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要仔细地观察患者的尿量及颜色,并及时补钾预防和改善缺钾症状。

3.5 心理护理 患者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发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尤其心室颤动的患者有濒死感,患者会根据不同的病情产生恐惧、焦虑、担心的不良心理,在此时,医护人员便应该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工作,鼓励患者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4 小 结

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注意护理重点,能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玲.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9(8):3759.

篇9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多,因此导致死亡率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一大杀手。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1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

1.1因饮食特点,南北差异大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北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南方人吃得清淡一些,北方人高糖、高盐或麻辣,这是导致北方人心脑血管疾病比南方高发的一个原因。多数人饮食喜欢“人造化”,天然的东西很难找到,饮食中的添加剂: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催熟剂、化学药物的应用随处可见。

1.2生活习惯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基因易感性容易得病,是遗传的,无法改变的。但是对人的疾病也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一般来说,生活习惯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但是心脑血管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普及健康知识,注意养生护理习惯来实现降低发病的几率。

1.3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显著增长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是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现在随着社会节奏增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生活与就业的压力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一般猝死主要源于心脑血管疾病。可见,精神压力是一个主要原因。

2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

对于来医院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突然发病会感到恐慌,需要护理人员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在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树立起自我保健康复的意识。

2.1心理诱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的变化。对于由于疾病困扰而产生绝望和伤悲的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不能康复的患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生理和心理的关怀,并在适当时间给患者做耐心讲解。让患者多了解关于心脑血管的医学常识和保健措施,回顾一些本院的成功康复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让患者产生心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于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上的疑问,护理人员要在解答的过程中诚恳、语言通俗,帮助患者与家属解除疑团。每天在查房的过程中,不要吝啬对患者的赞许,如“你恢复的不错嘛,从今天的气色就能看出的!”“你绝对没问题,因为你身体素质棒,肯定比其他患者恢复得快!”在生活上多给以人文关怀,稳定患者的情绪,患者才能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时刻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情绪变化,尽量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被痛苦、忧虑、担心情绪控制,当出现患者有不良情绪变化时,要给病人及家属讲解过激情绪和情绪波动过大会刺激患者疾病恶化。家属不要刺激患者,要保证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在院期间的针对性的治疗,增加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2.2鼓励患者生活中能自理的尽量自理。(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经过在院期间的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的病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给患者讲述病情的现状,建议患者在生活上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适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是患肢的功能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需要适度给予健康指导和帮助。

3改进措施

3.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创造医院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认识医院在我国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精心绿化的环境,舒适的病房。护理人员亲切的微笑,让病人感觉到亲人一般的温暖,努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解决阻碍医院发展的体制障碍,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让患者感受生活气息,激发患者渴望健康的情愫。

3.2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常规护理要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尊重患者,视患者为亲人,同情患者的痛苦。对患者以适合的称呼,给患者以亲切感。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不同个性,及时了解患者的不同需求,护理人员尽量给患者满意的回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自己力量不能解决时,及时将患者的需求向主治医生报告。

3.3家属协同配合监测血压,保证有计划的治疗经常测量血压,尤其高血压患者。不要刻求血压过低,高血压病人降压原则是缓慢下降,不要突然降得过低。血压突然降得过低,可能会引起脑缺血加重,这比低血压还更危险,容易导致急性心血管病。日常生活中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缓慢,以免发生改变性低血压,或出现突然的晕厥、摔倒。提醒患者家属,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当限制蛋白量,尤其是豆制品包括干豆类。护理人员要协同病人家属对心脑血管肌体后遗症患者,有计划地进行肌体被动训练,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患肢按摩,促进患侧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康复。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身体信息变化及时获悉,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俞捷,罗果,龚磊,胡斌丽,许洁.遵义市心脑血管疾病现况调查 [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04期.

[2]丽群.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护理调查研究.现代护理,2001(21):54.

[3]德海.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医药与保健,2009年17卷.

[4]春茂.居吃穿行――谈老年人安全过冬[J].药物与人,2010年01期.

[5]福平.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1年第25期.

篇10

本科2007年1~10月共治冠心病患者42例,占7.6%,女15例占35.7%,干部29例占69%,农民3例占7.1%,居民10例占23.8%,心绞痛6例占14.2%,心肌梗死7例占16.6%,死亡2例占4.7%(心脏骤停,心肌梗死1例)。

2指导思想

2.1了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与不健康行为,护理人员从入院接诊、入院介绍、发药、打针、基础护理、随时都可与患者交谈,在每次交谈时间不宜过长,采用引导、拉家常等各种方式询问患者①生活习惯饮食常吃什么饮食,吸烟否,饮食品种与数量;②是否每天运动,体力活动量;③职业、工作方式、工作时间;④个人爱好;⑤是否参加文体活动、时间;⑥家族中有无高血脂、冠心病;⑦有无过敏史;⑧何时诊断为冠心病,当时发病就诊时有何症状,经了解男性中有吸烟史18例,喜吃肥肉或动物内脏22例,喜吃甜食,还应了解到目前用何药物治疗,血脂、血糖、血压情况,患者情绪波动情况,收集更多资料,针对不健康行为给予指导,每次只能进行1~2个问题,以保良好效果,如戒烟,有的患者需要反复多次说服,才能消除这种不健康行为。

2.2让患者了解不健康行为与疾病,笔者通过宣传栏、工休座谈会、阅读《健康报》、《健康指南》、交谈查房等讲解吸烟的危害性,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总热过多,某种成分摄入过多易致肥胖,偏食动物脂肪内脏易使胆固醇浓度增加,偏爱甜食易形成甘油三脂血症和血糖增加,偏爱咸食易患高血压,摄入总热量过高,体力活动量过少,易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中风是一组相关密切,互为因果的疾病。高体重、高血压、饮食中的高胆固醇、吸烟、紧张情绪等是促发和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长期忧郁、沉闷和悲哀,可明显消弱机体的免疫力,长期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可促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长时间血管痉挛可促使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生和发展。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要合理防治冠心病,若不改不良习惯方式和不健康行为,是难以见效的。

篇11

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质量效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25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Ding Wenjuan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s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CVD.

Methods:Nursing key-point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CVD were put forward.

Result:Curative rate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CVD was improved and nurs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Conclusion:Specific Nursing measures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CVD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effect, so it is worth of being popularized clinically.

Keywords: Senile CVD Nursing Measures Nurs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0-01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中多发且常见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如治疗或护理不及时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该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命健康,引起了世界各地医疗人员的重视 [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群体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适当的医疗护理措施能有效使该病的病死率降低,并能够延长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1 护理重点

充分的休息,是所有医护人员对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反复强调的问题,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不但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因此,一切可对患者休息造成的影响因素,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并尽力避免。本文就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汇报如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都存在着绝望、焦躁、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拒绝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当态度热情地对待老年患者,将医院环境、治疗措施、用药方法、注意事项详细地介绍给老年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患者的苦恼表示理解,并帮助其进行排解。耐心讲解患者不理解的问题;态度和蔼地与其沟通,语言委婉;并做到举止得体,穿着大方。

2.2 生活护理:注意饮食护理,老年患者容易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大大减弱,同时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血管硬化导致肠壁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因此在饮食上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同时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可适当采用缓泻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由护士协助完成饮食、洗脸、洗脚、大小便等,同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及口腔粘膜的变化,如可用1/5000洗必泰溶液漱口;用赛肤润按摩局部皮肤,每2-3h一次;

2.3 用药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注意测量患者脉率、心率、血压和呼吸。对于一些异常心电图变化,如房室传导受阻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医护人员要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等。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给药前护理评估,对药物的禁忌症、适用范围、用药目的进行详细的了解。

2.4 休息护理: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将患者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解除患者的疲劳并恢复其体力 [2]。同时医护人员应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探视,准备好患者夜间处置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失眠的患者可适量应用药物改善睡眠。

2.5 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今天,各大医院都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护士的工作除了常规执行医生的医嘱外,还应当对本科室患者的性格特点、生活多了解,不仅要体现出自己护士的角色,还要体现出自己晚辈的角色,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利于对患者疾病预防宣传,对疾病治疗产生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医疗工作得到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对患者的基本性格特点、喜好等方面进行了解,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特点营造温馨、良好的气氛;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心中留下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恐惧感。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了解,针对病情对患者将不良生活习惯改正做好指导,使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降低 [3]。在季节交替气温转换的时节,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是最常见的急救患者,患者由于在温差大时不注意保暖,容易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因此,保暖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此外,害怕孤独的心理被发现存在于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其大多数原因在于子女忙于工作,老人不敢多言,怕增加子女负担,此时医护人员不仅对患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更是对患者家属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进行善意沟通、引导和提醒,减缓其心理负担,使其辅助患者积极进行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