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3: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殡葬服务礼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职业殡仪师,
让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殡仪师又称入殓师,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人,最早出现在日本。在中国,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2012年1月,浙江省殡葬业从台湾引进入殓服务机构的技术,此时,大陆出现了首批职业殡仪师。其职责主要包括遗体的修复、整形和美容,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
如今,“告别礼厅中间摆放遗体,房间的四角站着护灵人”的护灵仪式、模仿古代三跪九叩的家奠礼、给予有名望人祭祀的宫奠礼……这些规范的殡葬仪式程序已在我国出现,一改过去因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殡葬行业就业人员大多师傅徒弟“传帮带”,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系统教育的局面。年轻的大学生的加入,让殡葬行业更加专业化。他们将一些传统的殡葬习俗重新拾起,同时掌握了更多关于殡葬礼仪文化的细则。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北京、长沙、重庆、武汉等地的一些院校开设了殡仪相关专业。从2008年开始,民政部也开始通过举办成人教育性质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培训班来培养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涌入这一从前的“冷门”行业,大力推广人文关怀、绿色殡葬的理念,推动殡葬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办殡葬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自1995年开设殡仪专业以来,目前已有殡仪服务、殡仪设备、殡仪防腐整容、陵园设计与管理四个专业。从殡葬策划到挽联写作,从遗体美容到陵园设计,这些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和校外实践正逐渐成为殡葬行业的专业性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除了学习殡仪服务、殡葬文化、人体解剖等专业课之外,他们还要学习社会心理学、防腐整容、书法、会计学等课程。在最后的实习阶段,还要接触逝者的遗体。
学院自开设殡仪专业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近1,200多家殡仪馆每年人才缺口为8,000人左右。学院每届毕业生都会提前被“预订”一空。一些毕业生在大型殡仪馆当上主管,月薪过万。
殡仪师的工作内容其实很多。除掌握基本的殡葬行业知识外,他们还需熟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殡葬习俗。另外,还需掌握洽谈技巧、沟通技巧、相关礼仪以及辨别丧殡用品是否伪劣的方法。另外,在家属们伤心、手忙脚乱的时候,殡仪师要能够为其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并协助家属办理火化事宜等。
他们能给悲痛的人以安慰,给逝者送去一个完美的人生告别。
守护生命的最后时刻,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自古以来,殡仪师称死者为“往生者”,也不会把“死亡”“死了”挂在嘴边。死亡在他们那里,仿佛不是终止,而是开始。
守护生命的终点,这是令人尊敬的职业选择。在过去,受制于观念,做这一行的人几乎都是家族式、师徒式一脉相承,虽绵延几千年,但殡葬行业却一直没有“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为逝者送别。
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能够坦然面对殡葬职业。工作稳定、职业前景理想,是大多数应聘毕业生追捧殡葬职位的原因。在上海,一场由殡葬业联合举办的招聘会被5,000名应聘者“挤爆”现场;在北京,殡仪师职位很火,有近百人争抢一个岗位;在广州,一位民政部门负责人感慨:“今年考殡葬礼仪师,难度不亚于考公务员。”
其实,除了这个工作本身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让与之相关的行业都热火起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殡葬行业也随之由“冷”而“热”。我国首部殡葬绿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职工总数7万多人。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防腐冷冻设备、化妆整形技巧和更注重人文关怀的殡葬仪式需求不断出现,传统的殡葬从业人员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面对巨大的行业缺口,国内开设殡葬类专业的高校和中专却屈指可数,每年毕业生源也极为有限。现在殡葬行业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它正在变成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值得去不断创新的文化艺术。
殡仪师,这个从前在一些中国人眼中有些“晦气”的职业正变得“抢手”起来,成为时下中国的热门职业之一。
链 接
英国兴起哭丧服务
一小时45英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最近兴起哭丧租赁服务,逝者家属们雇用“专业哭丧员”泪洒葬礼,以此制造出悲伤的场景。此服务的价格为每小时45英镑。
伊恩·罗伯逊去年一月在英国艾塞克斯郡布莱恩特里小镇创办了一家哭丧租赁公司。“我们其实是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启发。”罗伯逊说,“我们会事先安排员工与客户会面,并核对好‘故事情节’,我们的员工会被告知逝者的背景、成就及失败经历等。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在葬礼上信心十足地与其他悼念者顺利交谈。”
罗伯逊公司现有20名正式员工。据他介绍,公司自营业以来已接到了52笔订单。其中,前半年的订单量就达15笔。“英国的市场在发展——我们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50%。”这家公司准备扩大规模,因为之前迫于无奈回绝了60多场葬礼,原因是葬礼所在地太远,员工们无法赶去。
日本电影《入殓师》讲述的温情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一特殊行业。
在生命的终点,她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手中的工具,让逝者有尊严地走进另一个世界,也给生者以慰藉。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她们更加懂得快乐和珍惜。她们最需要的,并不是优厚的待遇,而是世人的理解。
另类的服务方式
端庄的形象、得体的语言、亲切的沟通,甘肃兰州市殡仪馆女子礼仪班成立一年多来,马邵秀、唐荣、李颖、安晓燕、王芳芳等10位姑娘,以出色的丧俗礼仪知识、亲和的礼仪主持风格、温暖的服务,得到办丧市民的肯定。
凌晨2点多,李颖在路边等车,因为天刚刚亮时有个追悼会要开。等了好长时间,还是见不到一辆出租车,正在她急得不知所措时,一辆红色出租车朝她驶来,她急忙招手示意。
出租车见有人打车,就缓缓将车滑行到了她跟前,并把头伸出来问道:“小姑娘,你去哪儿?”
“华林山殡仪馆。”
出租车司机见到身着素黑、身体单薄的小女孩要上华林山,就连连摇头,说了声“我要去交班”后便绝尘而去。
情急之下,李颖只得先打车到二马路下,然后中途再告诉司机怎么走。到终点时,司机吃惊地问:“一个小姑娘到这里做什么?”“值班呀。”李颖如实回答。谁知,司机听后面带惊恐,调转车头惶恐离去。
远离闹市的喧闹,每天与遗体、哭声、白花打交道,殡葬行业的职工在常人眼里多了些神秘色彩。
4月12日上午10时许,笔者走近了这群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兰州殡仪馆的礼仪班,一个由10个女孩组成的小团队。
有6个姑娘接受了采访。
2007年,经过筛选,兰州市殡仪馆挑选了5位女性工作人员,派到银川学习殡仪礼仪服务,当她们回来时,带来了殡仪服务的新理念和新形式。
然后,他们被派到北京取经。这一次的洗礼加上她们的“精细进化”,她们的礼仪服务升华到一个完美的境界――阳光殡葬。
这10名女子毕业于各类不同的专业学校,或主攻法律,或爱好外语,或精通舞蹈……
进入殡仪馆工作后,她们克服了对遗体的恐惧,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多愁善感是女子的天性,但工作时她们不可以哭泣,无论在多么悲伤的场景下,她们都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理智而又温情的服务为丧属化解伤心悲痛、做好礼仪引导、做好追悼主持。代表自己给逝者的鞠躬,要虔诚;代表家属向逝者说的每一句话,要贴心;代表来宾介绍逝者的每一个事迹,要准确……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6岁,最小的才23岁。
“社会上都讲微笑服务,但我们不能笑,更不能拉长脸,我们叫温馨服务。”笔者采访时,这些女孩抢着说。“我们必须用普通话,比如说,‘请问’、‘谢谢’、‘请节哀’等是我们常用的服务用语。但也有些禁语,比如,初次见面时不能说‘欢迎’;追悼结束后,不能说‘再见’。还有诸如‘往这里走’、‘死人’、‘尸体’等词汇也是不能用的。否则,遇到脾气不好的人,会揪着你讨说法。此外,和家属沟通过程也很重要,有时还要‘哄’死者家属,尤其是在主持追悼会的时候,要非常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感同身受’。”安晓燕说。
“科班”出身
人类的祭奠仪式,虽绵延几千年,然而殡葬礼仪人却鲜有“科班出身”的。兰州殡仪馆,却有10位“8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就成了专业殡葬礼仪员。
昨日上午8点,殡仪馆某悼念厅。李颖站在花圈下,她的身边,躺着一位准备火化的老人。之前的告别仪式上,李颖的任务是当一名礼仪,引导前来悼念的亲朋送别逝者。
在李颖看来,她的工作和别的服务岗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她们是专门为逝者服务的。“既然死亡是无法逃避的归宿,那么就得有人做好这份工作。”李颖说,2008年她毕业于重庆民政学院(现为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学的是殡葬管理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殡仪馆工作。“我是青海西宁人,在兰州只有一个亲戚,再没什么亲人,我吃住在殡仪馆。”当记者问及是否害怕时,这位脸上还显得稚嫩的姑娘笑着说:“不怕,已经习惯了,这是我的工作。”
“这个职业,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做这行会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李颖说,大学期间,她们系统学习了殡葬专业课,当逝者家属手忙脚乱的时候,她们作为礼仪人员,能提供一整套殡葬服务,不仅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还协助办理火化事宜。丧属们伤心之余,就不必再为繁琐的后事操心了。
采访中,李颖很健谈,笑时还露出一颗小虎牙,很可爱。“其实,我们平常生活中都是非常爱笑的,但从事这个行业,一旦进入工作状态,自然就严肃起来。”
李颖说,殡葬这一行和别的行业还是有区别的,“别的行业,提倡微笑服务,而我们这里不能笑,这是对逝者及其亲朋的尊重。从事这一行,说话要特别注意分寸,因为失去亲人的家属,心情都很低落,如果说话不注意,会让他们特别堵心。”
此外,她们从不主动跟别人握手,也很少对人说“你好”,更不能说“再见”,当被人问到职业时,也是用“民政部门”、“服务行业”来模糊回应……“社会偏见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并不是贬低自己,或故意欺瞒,而是不想引起误解,弄得彼此尴尬。”李颖说。
在跟班的两个多小时里,李颖在不同的悼念厅里奔波,指导丧葬流程,回答丧属的提问,只有等逝者出殡了,才聊上几句。李颖说,这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职业,因为对逝者来说,殡葬服务只有一次,要力求完美。她说,一次一位长沙丧属提出要把花圈、桌椅围着逝者摆成心形状,李颖照办了,也因此而累得够呛,可那位丧属却不满意,责骂她摆的形状不好看,李颖只好返工。
“虽然累,但我能理解丧家的心情,毕竟是亲人离开了。”说完她又笑着安慰自己,“能让逝者走得美丽,走得完整,让逝者家属得以慰藉,何尝不是神圣的呢?”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女孩子拥有丰富的情感,初来殡仪馆,他们都会跟家属一起流泪。唐荣说,有一次她在小厅帮忙,听见一个小男孩哭着喊:“爸爸,爸爸,爸爸你回来啊!”声音里夹杂着一颗幼小心灵失去爸爸的痛楚,旁边站着的妈妈也头发凌乱,伤心欲绝:“你怎么就这样丢下我们走了,我怎么照顾孩子啊!”
面对此景,唐荣感觉好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为这对母子感到心痛。
每位女孩都要经历这个以泪洗面的过程,在同伴的相互支持和劝解下,他们都适应了。现在礼仪班的女孩们不再哭泣,因为有的丧属容易情绪激动或慌乱,在办理丧葬事宜中不知所措,还需要这些女孩引导。他们的职责就是,在这种氛围当中用温情服务抚慰受伤的心灵,更细致、更贴心地去安抚丧属,而过于激动的情绪是会影响工作的。
每天早上6点左右,当其他女性正在梳妆打扮时,马邵秀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因为要在丧属定下的告别时间内提前20分钟到单位,马邵秀无法乘坐单位的班车。
很多时候,她出家门的时间正是一天最黑最冷的时候。空荡荡的大街上只有她一个人,泛黄的路灯发出暗暗的光,呼啸的寒风阵阵袭来。马邵秀的丈夫发现后,也跟着起床,将她送到出租车上并记下车号。
当马邵秀表示不需要天天如此时,她丈夫打着哈哈说,起早全为赶吃第一锅牛肉面,其实马邵秀心里明白:那时的牛肉面馆还没开门。
丈夫出差的时候,婆婆便承担起了照料她的义务。每天早上,婆婆便打开阳台的灯,在阳台上看着马邵秀走出院子,坐上出租车才放心。回家后,疲惫的马邵秀倒头便睡,婆婆就会细心地给马邵秀盖好被子,关好房门,直到晚饭做好,才喊她起床。
送遗体最后一程的引路人
唐荣说,有一次,一位母亲要求为其儿子举行一个只有她和她爱人参加的告别仪式。这场告别仪式很特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唐荣她们知道,告别仪式是逝者家属走出丧亲阴影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她们决定,不管多难,都要给这位母亲安排一个完美的告别仪式。第二天,这位母亲走进殡仪馆告别厅,看到自己可爱的儿子如同熟睡般躺在雏中,儿童读物陪伴左右,点缀着蔷薇花、郁金香,花圈被彩色气球所代替。一段特殊的、温暖的主持词让这位母亲在伤感中得到宽慰。
唐荣说,一句简单的“谢谢”,一个欣慰的表情,就是对她们最大的褒奖。
每个逝者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个亲属都有不同的要求。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她们就查阅资料,请教礼俗专家,设计不同的主持词;看到失去亲人的家属过度悲痛,她们就自学心理学、哀伤辅导的知识,在正常的主持之余,陪同家属,对其进行心理的疏导。
笔者了解到,这样的专业女子殡仪礼仪队伍在全国也不多见,在甘肃省内尚属首例,因为女子从事殡仪行业要面临更多的困难。
谈及工作感受,几位姑娘不约而同地谈到“压力”。每天一上班就要整理当天的告别主持词。由于逝者的身份、性别、履历等情况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她们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情况。按照习俗,所有的仪式要在3天内做完,这是对她们的巨大挑战。为了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礼仪班的姑娘们每天都提前到单位,集体跑步十分钟,锻炼身体,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压力还来自于社会舆论的不理解、情感的过度消耗等等,尽管这样,她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从事这项工作一年多,10位姑娘走过了由最初的恐惧到了解、热爱礼仪工作的心路历程。王芳芳说:“其实,和医务工作者一样,我们也是天使,送亡者最后一程。”
谁说不是呢?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以女性的细心、缜密和温情,为上千个家庭送去安慰,让逝者安息、令生者坚强。她们是人间最美的天使。
殡仪馆里的阳光女孩
两个月前的早上6点,任小娟起床准备上班。她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地说,头发太长了,早上洗漱太费时间。第二天,她便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短发。
春天来了,女孩们都会把自己打扮得靓靓的,留着长发,穿着漂亮的衣服。但礼仪班的女孩们却不能这样。“我现在都习惯了……其实,我也很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衣服。但我的工作不允许这样打扮。否则,你穿得花里胡哨,跟模特似的,死者家属看了,是什么心情?”任小娟这样说。
服务无大小,关键在于用心。满意100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目标,她们要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她们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爱,感受到她们对中国几千年来优秀殡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别人最脆弱的时候,我能帮到他们,我就觉得这个职业很神圣……”
“告别会来了很多群众,我们就得控制好现场,如果秩序混乱的话,告别厅就会非常危险。”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去到那里,有我们带着,他们就不会无措了……”兰州市殡仪馆的引导员们在说起自己时,总是这样介绍着自己这个令世俗敬而远之的工作。
多年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她们的存在价值,感受到了她们的温情服务,也肯定了她们的工作成绩。2011年3月初礼仪引导班获得了市级“巾帼文明岗”的荣誉。
“破茧成蝶”化为美丽蝴蝶的她们,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完美服务的“蝴蝶效应”持续着……
一、问题的起源与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很高的国家,全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以上,而在西部城市化率低的地方,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1],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的殡葬改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行殡葬改革,解决逝者与生者争地、逝者拖累生者、殡葬过程中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等问题,最顽固的壁垒在农村地区。
从1997年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全国各地的殡葬改革就在有序地进行,虽然条例考虑到了农村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2]但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平原地区大部分农村的殡葬改革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及不完善的政策法规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执行的火葬政策与政府所倡导的也已经大相径庭,其实质退变为“火化+土葬”,本质上依然没有摆脱土葬制度的主要缺陷,甚至还使殡葬的成本大幅提高,为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更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有悖于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并且符合民族传统的殡葬改革,将与进入21世纪的农村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
二、问题探讨的目的与意义
(一)探讨目的
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对我国平原地区农村殡葬方式及相关殡葬活动进行了探究,针对农村实际情况设计了诸如对国家殡葬政策的了解情况,对传统土葬的态度,对现行火葬的态度等相关调查项目,旨在调查我国平原农村地区殡葬活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把握问题的主要因素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目前现行的殡葬方式提出改进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与与完善提供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平原地区农村殡葬方式的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提出适合平原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新殡葬理念,为我国的殡葬改革提供理论资源和现实参照,这对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可以为完善我国当前的殡葬管理与实施体系提供合理的依据。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的现状,问题及特点,提出较完善的优化方法和现实依据;
2.有助于使我国殡葬方式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并引入环保理念,有利于我国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3.有助于改善我国现行殡葬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现状,利于革除丧葬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三、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对我国殡葬政策认知情况的统计数据与结果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我国殡葬政策比较了解的被调查者占4.8%,一般了解者占39.6%,不了解者占55.6%。反映出我国殡葬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或者宣传效果不够理想。
(二)被调查者对土葬、火葬所持态度的统计与结果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希望土葬者占56.8%,希望火葬者占24.8%,无所谓者占18.4%。反映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依然根深蒂固,对于现行火葬政策精神上不接受并且会长期存在,同时也反映出了过去我们对我国殡葬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和效果不好的问题。
(三)农村殡葬活动中主要存在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农村殡葬活动中主要问题来源于传统葬礼、火化、建墓或骨灰存放等丧葬过程的费用居高不下,给人们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直接导致了铺张浪费的严重后果。
四、当前农村地区殡葬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殡葬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地区土葬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耗用大量可耕农田,并且封建迷信致使墓地往往选在肥沃的农田中,致使很多大块农田处处是坟墓,使现代化的机器耕作无法进行,给农耕带来很大不便。近几年我国年均死亡人口近920万土葬率约为50%左右,即年均进行传统土葬的人类遗体有460万具左右之多,按每座坟头一平方米计算,每年将占用近70万亩土地,仅此危害已不能小视。同时土葬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十分严重。建造墓地使用大量砖石和混凝土,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将会长期存在于土壤中,破坏土壤的自然组成结构,影响土壤的使用和耕作性能。同时,因土葬坟墓旁大多杂草植被丛生,每年因祭扫坟墓燃烧祭品所导致的火灾焚毁大量林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二)农村推行的火葬依然问题重重
其一,骨灰的处理是一大难题,不少被调查的农村地区都存在“装棺二次葬”现象,即火葬+土葬。这种畸形的殡葬方式无疑造成了更大的资源浪费;其二,火葬费用居高不下,使逝者家属经济负担加重。2005年,媒体盘点暴利行业,殡葬业以最高1000%~2000%的利润率位列前三名。一个成本仅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为逝者在公墓寻找一块墓地更是以万元计。愈演愈烈的程度使外国媒体称“在这个号称逝者应该像生者一样得到尊敬的国家,大多数人越来越难以负担死亡的奢华了”;其三,过度推行火葬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现行殡葬政策的初衷是要保护生存环境,但在思考解决土葬占用耕地的问题时,考虑火葬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不足;其四,强制推行火葬违背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风俗和群众意愿,激化了干群矛盾。
(三)殡仪服务大多停留在粗放水平上
丧葬服务用品市场混乱,管理不规范,价格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殡葬用品提供及殡仪服务收费上,管理不规范,缺乏工作透明性,虽然各地民政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时却时常大打折扣,存在大量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价格偏高的殡葬用品,同时强制购买,强加附加服务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使殡葬行为演变为纯粹的经济行为,失去了其人文关怀的意义。
(四)农村地区丧葬过程繁琐,时常大操大办或者盲目攀比
铺展浪费现象严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封建迷信思想也有所抬头,使传统的殡葬陋俗广泛延续,使消极的殡葬文化和殡葬市场得到普遍性的发展,使各种扭曲的或不良的殡葬心理得以滋生和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精神污染。
(五)殡葬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严重偏低
相当部分殡葬职工缺乏职业意识和专业知识,对殡葬服务礼仪知之甚少,办事粗略,态度生硬,使服务缺乏人性化,更不能是逝者家属得到心灵的慰藉。
五、殡葬改革方式探讨
通过对问题的仔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殡葬市场规范化
目前,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价格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甚至非法经营现象严重,影响了这一行业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了殡葬改革的深入实施。因此,笔者提出了市场规范化的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与其相配套的执法机制,使殡葬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对社会上现有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和监管,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和无序经营;从而使市场得到有效的规范,价格更加合理化;同时还要做好现代殡葬观念的宣传工作,积极推进现代殡葬礼仪,使得殡葬方式既人性化又节约化。
(二)殡葬程序节约化
受传统习俗和思想的影响,农村地区丧葬程序繁琐,容易大操大办,铺展浪费现象严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因此笔者提出了要逐步精简传统丧葬程序,取缔与丧葬有关的迷信活动,推行现代丧葬礼仪,既要保留悼念逝者的功能,又要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在遗体处置环节上,要积极加强对绿色生态葬的可行性研究,尽量平衡各种殡葬方式,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节约和充分的利用。
(三)殡葬行业职业化
目前我国殡葬服务行业的职能划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服务观念等仍然比较落后。行业整体的职业化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不足,职工队伍欠佳(职工人数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不利于殡葬行业职业化经营的实施。因此,笔者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职业化的建议,首先要吸收现有从业人员并对其进行的统一管理和再培训,使其具有基本的服务水平和观念;同时还要加大对这一市场行业的投资和监管,逐步设立各级殡仪馆、殡仪服务公司或殡仪服务点,增强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建设;此外更要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对这一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进行深入科学的宣传,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它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遗体处置生态化
传统土葬和火葬弊端众多,污染浪费现象严重,而近年来提出的绿色生态葬具有较大的可发展空间。绿色生态葬是将死者遗体用可降解的环保棺材装殓后深埋地下,地面植树以为纪念,遗体及棺材进入自然界物质流动良性循环的一种殡葬方式。其是一种较为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新葬法,虽然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深入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刚刚起步,但它的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殡葬管理理论研究内容,完善殡葬改革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推行绿色生态葬,逐步降低火葬的比例(遗传病或有可能会危害公共健康的遗体除外),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我国未来殡葬制度的选择。
而我正是一名殡葬服务人员,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这个特殊的行业,不要小看殡葬业,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调查:在中国,殡葬从业人员有4万多,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殡葬经营单位4000多家。在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名榜中,殡葬行业名列第三,号称实际利润率高于房地产业。数据表明这个行业是个虽然特殊但是具备相当规模和存在价值的行业。
过去殡葬行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而随着大学的扩招,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殡葬系统岗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和我一起拼搏在殡仪服务的一线的就有很多象我这样的大学生。随着金融风暴的影响,可以预见该行业将会出现更多高学历的工作人员。这对于殡葬从业人员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因为大家逐渐不再惧怕和瞧不起这个行业。
说句不好听的话,过去外行人对这个行业的人态度是:很少接触,基本上不会想起;如果你硬要想起,也不是很愿意想起。因为中国人大多数有着忌讳的传统思想。认为这个行业和死人打交道是不吉利的。业内人士也觉得:一般不愿意出去参加外交活动,最害怕和陌生人交往时,人家询问“在哪里高就”;最内疚的是告诉人家自己的职业时,对方的尴尬表情,好像是我做了什么对不起对方的事情。
一名步入殡葬行业几年的大学生曾坦言:“带着周围怀疑的目光,我开始在殡葬行业的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热爱这份工作。而对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崇敬之情也在慢慢增加,在他们身上总能感受到平和与宽容。”
我们冲破世俗的观念和人们鄙夷的目光,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是殡仪引导员,我们的工作就是带领丧属办理火化手续,一条龙服务,对单位来讲既增加了服务又可以在我们的销售下创收,也是非常有利的。
干这行是很辛苦的,365天没有节假日,每天都要很早上班,下班也晚,很疲惫,但是遇到重要客户,无论是寒风还是酷暑说集合就得到单位。有时候碰见非正常死亡的还要参加整容,很不容易.我们经常培训,不止是业务知道,更主要的是做人的道理为的是提高我们殡葬职工的素质,虽然通俗来讲,这行业是个积德行善的行业,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也不打算做一辈子。但是看着人们在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啊!
礼仪落葬服务仪式上,在屏幕上通过图文和录像再现逝者一生的精彩瞬间与精华片段,在庄重而感人的氛围中追忆逝者的音容笑貌,默默点燃希望的烛光,写下祝福,装到心愿瓶里陪伴亲人远行。逝者安详的相貌是对失去亲人的家属最好的安慰。
守护生命的终点,这是令人尊敬的职业选择。丧葬礼仪是中华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之一,也是古今中外各民族都相当重视的礼仪。对于主人来说,宠物就如同家人一样每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当家人离去时心痛和惋惜自是不必多言。以前。人们大都选择将死去的宠物埋葬,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土葬已经无法满足主人的需求,因此催生了宠物殡葬这一新业务。
他们能为宠物做什么
“死亡”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生命的离去都会对其他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生充满着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来自于心底对于往事的留恋和对生命的尊重。在陪伴我们多年的宠物离开人世之际。主人们想着还能最后为它们多做些什么。在这个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刻,专业的宠物殡葬师能为宠物做些什么呢?
临终关怀
“ospice”一词原意为朝圣者或旅游者中途休息以重新补充体力的地方。现译为“临终关怀”,也就是一种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方式。临终关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整套医护方案,指对死亡前病人提供帮助,着重于病人病痛的控制和情绪的支持,以及对病人家属的心理辅导。目的是希望帮助末期病人了解并接受死亡,同时给家属以精神支持。在伴随主人多年的宠物离开之际,主人往往因为过度的悲伤情绪而忽略掉很多问题,这时宠物殡葬师在保证宠物安心离去之外应更多地帮助主人来料理它们的身后之事。
还原美丽
在国内,很少有主人知道在动物死去之后还需要为它做一次美容,也很少有专业的宠物美容师为死去的动物提供服务。而在国外,一些专业的宠物美容师可以为已经死亡的动物提供这种美容服务,让宠物以它最美好的姿态离开人世。许多狗狗饱受长期的病痛折磨而离世,更有一些因为车祸或是误食毒药等意外状况而无法继续陪伴在主人身边,此时需要美容师为它们进行毛发的整理,伤口的处理等等,另外最基本的清理工作自是不必多说。宠物美容的技能对于这项工作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做为一个宠物殡葬师更应该表现出机智、谨慎,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宠物主人的关怀。
动物火化
目前。对于动物尸体的最终处理。一般采取三种方法:一是火化,即统一到无害处理厂进行焚毁;二是化学处理;三是要深埋。土葬必须保证深埋2米以上,并且不能埋在居民区附近。相对来说,火葬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火化工具等都需经过必要的检查,无害的焚烧完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人还可以保留宠物的骨灰,当生命终结,一切感情与纠结都会随着眼泪而化为灰烬。殡葬师可以根据主人的情况来为宠物进行合理的安排。
永恒的纪念
不要以为在宠物经过火化后殡葬师的工作就完成了,有些主人怕宠物孤单,在它们离世后选择把骨灰存放在家中,而有些则愿意为宠物选择一处景色秀丽的地方安葬。其实,很多专业的宠物陵园都可以作为主人的首选。那里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环境进行维护。主人还可以为宠物领养一棵常青藤来作为宠物们生命的延续。
正牌宠物殡葬师
宠物殡葬业作为宠物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行业,在我国还是刚刚兴起,许多项目还都没有完善。也没有业内相应的规定,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宠物殡葬行业已经发展成一定规模。在美国,一个专业的宠物殡葬师的年收入虽然没有人的殡葬师待遇高,但是一般也能达到九万美元左右。
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定南,按照惩防体系的要求,坚持服务发展,标本兼治,把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联系起来,抓住重点,攻破难点,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治理,出重拳,下猛药,严明纪律,严格监管,严肃查处,坚决纠正收取红包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服务规范的殡葬环境,以优质服务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打造全新殡仪馆形象,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在殡葬过程中,收取、索要红包,向丧属“吃、拿、卡、要”等问题。
(二)在殡葬过程中,不按标准收费,强制消费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分四个阶段进行,采取有力措施,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宣传发动阶段。殡仪馆要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自查和拒收红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自查自纠阶段。殡仪馆工作人员要切实查找有无收取红包和乱收费问题,并针对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措施,迅速落实整改,对存在收取红包和乱收费问题,必须按规定进行清缴和报告。同时,与民政局签订责任状。
(三)问题处置阶段。对自查自纠阶段清理出来的问题,甄别情况,分别落实处理。对主动上交红包如实报告的,从轻处理。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自查自纠主动上交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处理。
(四)总结提高阶段。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做法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完善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管用的专项防控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服务。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奖惩制度。在殡仪馆一些显眼的地方,张贴拒收红包的告示牌,并公布举报电话。
(二)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殡仪馆服务人员签订守法自律公约,拒收财物。对收取、索取红包、财物和“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要坚决给予严惩。建立丧属反馈调查制,工作人员在接送遗体和火化遗体前,要先告知丧属收费项目和标准,同时向丧属说明按规定不准收取红包,并将服务态度意见反馈表交与丧属签收,由丧属向民政部门如实反映情况。从根本上杜绝“红包”现象。
(三)通过大力开展政策法规、礼仪知识和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使文明服务成为每个殡葬职工的自觉行动。通过规范、文明、诚信、优质服务,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增加社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五、工作要求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是由殡仪馆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殡仪馆隶属民政系统,是国家设置的公民办理丧事,处理和火化遗体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它的服务对象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全体公民,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另外由于殡仪馆的特殊性,其服务水平的高低还被视为对生命的尊重程度。这就要求殡仪馆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服务好公众,但事实上当前公众对殡仪馆相对信任不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化社会的时代要求下,各地民政部门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民政工作理念。顺义区民政局提出的“亲民、为民、利民”(三民)工作理念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亲民、在工作部署上为民、在措施保障上利民”,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了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代要求。顺义区殡仪馆把落实“三民”理念作为展现殡仪馆形象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各项工作群众的满意度连年高达99%以上。因为对殡仪馆的信任,政府推进的殡葬改革也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
其次,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是殡仪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新《殡葬管理条例》的即将出台,遗体运输、冷藏、火化等殡仪服务以外的殡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已是必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局面迫使殡仪馆从战略的高度观察与思考自己的未来。殡仪馆想在市场中立足,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逝者,尊重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并满足人们的真实殡葬需求,关注一切细节,在服务质量和价格上达到最佳平衡。顺义区殡仪馆近两年来以“诚信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指引,在服务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服务质量更是不断提高,获得公众的认可,这得益于“三民”理念在殡仪馆思想观念上、工作部署上、制度保障上都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落实。
最后,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是促进殡葬市场良性竞争的客观要求。当前,各地殡葬市场的竞争较前几年主体丰富了许多,数量上也飞速增长,这带来了从业者对服务、质量最大化和价格、成本最小化的持续追求和创新,为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部分殡葬从业者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家属对死亡的禁忌,在价格或质量上对消费者进行欺骗,甚至还通过销售封建迷信品、恶意抵毁殡仪馆名声等非可持续发展方式来获取不正当利益,增加了公众对殡葬行业的不信任。殡仪馆作为公众殡葬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重要工具,有义务以自己优良的经营行为给整个行业带来示范效应,用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绿色经营来赢取消费者的信任、促进良性循环。诚信经营是让殡仪馆透明化自己,从服务项目到服务标准,从服务价格到服务过程均应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文明经营和绿色经营要求殡仪馆不仅在服务过程用语文明,还应站在公众长远利益的角度,倡导文明殡葬,绿色殡葬,自觉抵制不文明、不科学的丧葬习俗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拒绝不利于殡葬市场有序发展的一切不良因素。民政理念的真正落实能够让殡仪馆能更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目前顺义辖区内抛撒纸钱、向殡仪馆送红包等现象已基本绝迹,非法参与遗体运输市场的车辆也比其他地区要少得多,这都与区殡仪馆长期认真贯彻落实“三民”理念,把“诚信至上,服务第一”作为自己的宗旨是分不开的。
二.殡仪馆在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时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民政工作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甚至个别殡仪馆的许多行动仅停留在口号或文件上,并没有真正地往下执行。这与殡仪馆落实民政理念的意志及殡仪馆员工的素质有着很大关系。“殡仪无小事”,殡仪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它与对生命的尊重紧紧相连,公众容忍度明显小于其他行业,一个细小的动作可能会掩盖殡仪馆其他所有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殡仪馆已经对细节开始重视,但由于历史因素,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未能更深刻站在逝者家属角度考虑问题,某些细节的重要意义被忽视或者被视而不见,让服务对象感到形似但神非的尴尬局面,服务质量到一定水平后停滞不前。比如说非直接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给逝者、服务人员的着装、打扮、语气、语速、语调、眼神等等都可能引起逝者家属的误解或反感,不和谐因素在无意中被增加。
其次,不少殡仪馆目前只能被动适应或者根本适应不了殡葬市场的变化,不能主动满足、引导公众的殡葬需求。殡仪馆信息的灵敏度和研发能力不够是导致殡仪服务相对被动于殡葬需求尤其是非常规出现的殡葬需求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传播的加速、科技的日新月异,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形式化的殡葬需求特性越来越明显,殡仪馆只要在思想观念、工作部署上,或是在制度保障上落后一步,便存在落后、被动的可能,需求得不到,区域丧葬习俗更谈不上被有效引导。当前,随着各地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或扩建,迁坟、遗骨二次火化等特殊殡葬需求越来越大,虽总体数量依旧不大,但如果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社会矛盾会被引发激化。
再次,只重眼前经营,而忽视了群众长远利益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殡葬改革初期提倡的花圈、简单遗体告别等寄托哀思的载体或形式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新载体研发力度或文化引导力度不够,更在部分丧葬用品店的故意推动下,部分地区的封建迷信习俗大量存在。作为殡葬改革重要工具的殡仪馆迫于生存或发展的压力,出于眼前利益,默许封建迷信活动及其载体的存在,甚至为迷信活动、迷信品的焚烧提供场所,甚至违背法律或参与销售封建迷信品,或与非法参与遗体运输市场的车辆、违规经营的丧葬用品店结成利益同盟,这不利于公众的长远利益,不利于文明社会的构建。
三.对殡仪馆在贯彻落实民政工作理念时的几点建议
(一)对外在立足满足大多数公众殡葬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对处于殡葬消费能力两端或有迁坟、遗骨二次火化需求的特殊殡葬需求投入更多关注,从工作部署上保证民政理念在殡仪馆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殡仪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对火化半径内所有公民的遗体处置或火化要求没有接收与否的选择权,它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所有公众的殡葬需求。我们知道,社会殡葬需求构成是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即一般的殡葬需求占60%,高低两种水平的殡葬需求各占20%。如果两端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一般公众的殡葬需求殡仪馆也能够满足。为此,殡仪馆必须:
一方面,在保证低价位殡葬服务项目长期足量供应的基础上,坚持民政部门的优惠减免政策,必要时相对滞后的优惠制度进行更新,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照顾。目前,全国绝大数地区都已建成对消费能力较低群体的优惠减免政策和保障机制,但少部分地区未被很好地执行,或者优惠减免措施没能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例如北京地区要求每个殡仪馆必须保证400元价位以下骨灰盒品种不低于五个,但并不是每个殡仪馆都能做到这样,甚至有的馆最低价位骨灰盒近600多元。有条件的殡仪馆还应主动和优抚、社救等部门联合对享受优惠减免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人员、孤老、五保户、敬老院等生活困难群众制定与当地消费水平相适应、具有更大减免额的优惠制度。
另一方面,在对本地殡仪服务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殡仪服务项目,满足日渐多样化、个性化的殡葬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殡葬需求也较以前有了发展,传统的丧葬用品销售等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遗体化妆、整容、鲜花、礼仪等现代殡葬服务为更多人所需要,临终关怀等人性化需求也开始在部分发达地区出现,这对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共服务单位不仅要想公众现在之所想,还要想公众未来之所想,适时提供文明的、更具技术含量的殡仪服务会促进公众满意度的增高。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迁坟、遗骨二次火化殡葬需求的妥善处置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殡仪馆应在需求集中地及时推出相关服务项目,并明示相关服务标准和价格。
(二)对内把加强管理和加强培训纳入殡仪馆目标战略管理,增进员工服务素质和单位管理效能,把民政工作理念真正地落实到细节中来,从而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从思想观念和制度保障上真正做到亲民、利民。随着殡仪馆研发新服务项目力度的加大,对殡仪馆市场信息的灵敏度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也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开放性的信息收集整理系统、全员持续培训体系迫切需要建立并有效运行。
一方面,向管理要效益,促进服务的不断创新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内部管理制度的非最佳模式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序的管理带来低成本的服务更加规范化、人性化,行业理念被更好的执行与贯彻。各岗位的职责规范、诸服务的程序和标准、各种突况或事件的应急预案、各项后勤保障制度,殡仪馆都应形成文字,并被很好执行,促进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向培训要效益,促进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殡仪馆的服务水平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与提供服务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人性化、温情化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推广。培训内容要包含服务理念、服务技巧、服务能力、实践标杆等多项内容,它的五个基本环节(分析、计划、培训、实践、总结)在时间上要具有继起性,在空间上还要具有并存性。培训时殡仪馆还应注意创新载体,突出细节,确保效能,重在持续,培训结果则应被记录,并与相关绩效考核程序挂钩。
(三)从公众长远利益入手,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品和不良竞争行为,并积极寻求封建迷信品的替代品。众所周知,封建迷信习俗及其载体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殡仪馆作为社会公众殡葬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提供者、殡葬改革的重要工具,应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品和不良竞争行为,为市场的良性竞争做出贡献。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是由殡仪馆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殡仪馆隶属民政系统,是国家设置的公民办理丧事,处理和火化遗体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它的服务对象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全体公民,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另外由于殡仪馆的特殊性,其服务水平的高低还被视为对生命的尊重程度。这就要求殡仪馆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服务好公众,但事实上当前公众对殡仪馆相对信任不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化社会的时代要求下,各地民政部门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民政工作理念。顺义区民政局提出的“亲民、为民、利民”(三民)工作理念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亲民、在工作部署上为民、在措施保障上利民”,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了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代要求。顺义区殡仪馆把落实“三民”理念作为展现殡仪馆形象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各项工作群众的满意度连年高达99%以上。因为对殡仪馆的信任,政府推进的殡葬改革也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
其次,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是殡仪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新《殡葬管理条例》的即将出台,遗体运输、冷藏、火化等殡仪服务以外的殡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已是必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局面迫使殡仪馆从战略的高度观察与思考自己的未来。殡仪馆想在市场中立足,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逝者,尊重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并满足人们的真实殡葬需求,关注一切细节,在服务质量和价格上达到最佳平衡。顺义区殡仪馆近两年来以“诚信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指引,在服务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服务质量更是不断提高,获得公众的认可,这得益于“三民”理念在殡仪馆思想观念上、工作部署上、制度保障上都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落实。
最后,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是促进殡葬市场良性竞争的客观要求。当前,各地殡葬市场的竞争较前几年主体丰富了许多,数量上也飞速增长,这带来了从业者对服务、质量最大化和价格、成本最小化的持续追求和创新,为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部分殡葬从业者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家属对死亡的禁忌,在价格或质量上对消费者进行欺骗,甚至还通过销售封建迷信品、恶意抵毁殡仪馆名声等非可持续发展方式来获取不正当利益,增加了公众对殡葬行业的不信任。殡仪馆作为公众殡葬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重要工具,有义务以自己优良的经营行为给整个行业带来示范效应,用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绿色经营来赢取消费者的信任、促进良性循环。诚信经营是让殡仪馆透明化自己,从服务项目到服务标准,从服务价格到服务过程均应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文明经营和绿色经营要求殡仪馆不仅在服务过程用语文明,还应站在公众长远利益的角度,倡导文明殡葬,绿色殡葬,自觉抵制不文明、不科学的丧葬习俗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拒绝不利于殡葬市场有序发展的一切不良因素。民政理念的真正落实能够让殡仪馆能更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目前顺义辖区内抛撒纸钱、向殡仪馆送红包等现象已基本绝迹,非法参与遗体运输市场的车辆也比其他地区要少得多,这都与区殡仪馆长期认真贯彻落实“三民”理念,把“诚信至上,服务第一”作为自己的宗旨是分不开的。
二.殡仪馆在贯彻落实民政理念时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民政工作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甚至个别殡仪馆的许多行动仅停留在口号或文件上,并没有真正地往下执行。这与殡仪馆落实民政理念的意志及殡仪馆员工的素质有着很大关系。“殡仪无小事”,殡仪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它与对生命的尊重紧紧相连,公众容忍度明显小于其他行业,一个细小的动作可能会掩盖殡仪馆其他所有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殡仪馆已经对细节开始重视,但由于历史因素,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未能更深刻站在逝者家属角度考虑问题,某些细节的重要意义被忽视或者被视而不见,让服务对象感到形似但神非的尴尬局面,服务质量到一定水平后停滞不前。比如说非直接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给逝者、服务人员的着装、打扮、语气、语速、语调、眼神等等都可能引起逝者家属的误解或反感,不和谐因素在无意中被增加。
其次,不少殡仪馆目前只能被动适应或者根本适应不了殡葬市场的变化,不能主动满足、引导公众的殡葬需求。殡仪馆信息的灵敏度和研发能力不够是导致殡仪服务相对被动于殡葬需求尤其是非常规出现的殡葬需求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传播的加速、科技的日新月异,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形式化的殡葬需求特性越来越明显,殡仪馆只要在思想观念、工作部署上,或是在制度保障上落后一步,便存在落后、被动的可能,需求得不到,区域丧葬习俗更谈不上被有效引导。当前,随着各地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或扩建,迁坟、遗骨二次火化等特殊殡葬需求越来越大,虽总体数量依旧不大,但如果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社会矛盾会被引发激化。
再次,只重眼前经营,而忽视了群众长远利益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殡葬改革初期提倡的花圈、简单遗体告别等寄托哀思的载体或形式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新载体研发力度或文化引导力度不够,更在部分丧葬用品店的故意推动下,部分地区的封建迷信习俗大量存在。作为殡葬改革重要工具的殡仪馆迫于生存或发展的压力,出于眼前利益,默许封建迷信活动及其载体的存在,甚至为迷信活动、迷信品的焚烧提供场所,甚至违背法律或参与销售封建迷信品,或与非法参与遗体运输市场的车辆、违规经营的丧葬用品店结成利益同盟,这不利于公众的长远利益,不利于文明社会的构建。
三.对殡仪馆在贯彻落实民政工作理念时的几点建议
(一)对外在立足满足大多数公众殡葬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对处于殡葬消费能力两端或有迁坟、遗骨二次火化需求的特殊殡葬需求投入更多关注,从工作部署上保证民政理念在殡仪馆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殡仪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对火化半径内所有公民的遗体处置或火化要求没有接收与否的选择权,它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所有公众的殡葬需求。我们知道,社会殡葬需求构成是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即一般的殡葬需求占60%,高低两种水平的殡葬需求各占20%。如果两端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一般公众的殡葬需求殡仪馆也能够满足。为此,殡仪馆必须:
一方面,在保证低价位殡葬服务项目长期足量供应的基础上,坚持民政部门的优惠减免政策,必要时相对滞后的优惠制度进行更新,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照顾。目前,全国绝大数地区都已建成对消费能力较低群体的优惠减免政策和保障机制,但少部分地区未被很好地执行,或者优惠减免措施没能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例如北京地区要求每个殡仪馆必须保证400元价位以下骨灰盒品种不低于五个,但并不是每个殡仪馆都能做到这样,甚至有的馆最低价位骨灰盒近600多元。有条件的殡仪馆还应主动和优抚、社救等部门联合对享受优惠减免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人员、孤老、五保户、敬老院等生活困难群众制定与当地消费水平相适应、具有更大减免额的优惠制度。
另一方面,在对本地殡仪服务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殡仪服务项目,满足日渐多样化、个性化的殡葬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殡葬需求也较以前有了发展,传统的丧葬用品销售等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遗体化妆、整容、鲜花、礼仪等现代殡葬服务为更多人所需要,临终关怀等人性化需求也开始在部分发达地区出现,这对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共服务单位不仅要想公众现在之所想,还要想公众未来之所想,适时提供文明的、更具技术含量的殡仪服务会促进公众满意度的增高。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迁坟、遗骨二次火化殡葬需求的妥善处置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殡仪馆应在需求集中地及时推出相关服务项目,并明示相关服务标准和价格。
(二)对内把加强管理和加强培训纳入殡仪馆目标战略管理,增进员工服务素质和单位管理效能,把民政工作理念真正地落实到细节中来,从而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从思想观念和制度保障上真正做到亲民、利民。随着殡仪馆研发新服务项目力度的加大,对殡仪馆市场信息的灵敏度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也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开放性的信息收集整理系统、全员持续培训体系迫切需要建立并有效运行。
一方面,向管理要效益,促进服务的不断创新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内部管理制度的非最佳模式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序的管理带来低成本的服务更加规范化、人性化,行业理念被更好的执行与贯彻。各岗位的职责规范、诸服务的程序和标准、各种突况或事件的应急预案、各项后勤保障制度,殡仪馆都应形成文字,并被很好执行,促进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向培训要效益,促进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殡仪馆的服务水平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与提供服务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人性化、温情化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推广。培训内容要包含服务理念、服务技巧、服务能力、实践标杆等多项内容,它的五个基本环节(分析、计划、培训、实践、总结)在时间上要具有继起性,在空间上还要具有并存性。培训时殡仪馆还应注意创新载体,突出细节,确保效能,重在持续,培训结果则应被记录,并与相关绩效考核程序挂钩。
(三)从公众长远利益入手,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品和不良竞争行为,并积极寻求封建迷信品的替代品。众所周知,封建迷信习俗及其载体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殡仪馆作为社会公众殡葬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提供者、殡葬改革的重要工具,应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品和不良竞争行为,为市场的良性竞争做出贡献。
一、农村殡葬改革的问题与现状
(一)土葬以不合法但合理、合俗的形式存在
中国古代的丧葬以土葬最为普遍,并已经相沿成习。以河南省某县为例,殡葬改革虽早已开始,但该县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停滞,近年才开始落实。据当地居民透漏,当地村民在进行土葬时一般是趁着夜色偷埋,有的民政机关止步于伦理道德的阻碍,只会对其进行罚款,罚款不交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管制。全县96万人,共有19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按千分之六的火化率预算,每年应火化遗体5760具,但实际每年仅火化1300具左右。2012年全县已规划并落实土地的村及公墓287个,已建成37个,在建131个。从这些数据来看,此县的土葬率没有降低,公益墓地的数量少且建设滞后,使得该县的殡葬改革处于初步阶段,这几年行政机关掘坟现象在河南也多发起来。所以,在该县的殡葬改革基本上还是管制型的。
(二)火葬污染大,骨灰二次葬普遍
该县目前有火化机2台,均是80年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耗能高,已严重老化,且火化遗体时,大量浓烟、灰尘滚滚从烟囱里冒出,骨灰四处纷飞,污染严重。并且该地明显存在骨灰二次葬现象,在祖坟里埋葬(可能祖坟已经成了别人家的承包田),一般用砖块砌坟,然后用一种水泥材质的棺材装骨灰盒下葬,堆砌坟头。2010年12月2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强调,要不断深化殡葬改革,集中精力着重解决骨灰“装棺二次葬”①,时至今日,根本还是各干各的。
(三)殡葬产品价格混乱,殡葬服务质量低
1.等级分明、服务质量不高
在许多地方,普通炉、豪华炉等级分明,价格不等。在某县土葬改为火葬后反而增加了不少费用,主要是火化费。殡仪馆有的烧不完,夹带着骨头,有的可能跟别的死者的骨头混杂。遗体家属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是忍气吞声。
2.殡葬产品的价格相当混乱。
虽然不像城市的殡葬业一样,出现所谓“天价”。但因为对于殡葬行业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所以农村殡葬业从业人数少,而形成了小范围的垄断,但这种小范围的垄断使得农民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越来越低,即使有反垄断法恐怕在这个方面也是难以触及。如所调查的该县某村的情况是这样的,所谓“殡葬服务商”就是一家人私人办的,且没有任何营业执照,甚至连殡葬车都没有牌照,交通部门也不管(殡葬车无人检查)。他们提供的殡葬产品质量差价格高,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一件寿衣的成本只有50块钱,转手就卖400元,火化费在2011年11月份只有400元,2012年上半年就涨到700元,2012年8月份就涨到了800元,抬尸费400元。当地民政局曾经在2005年时收到过对于这家农村私人殡葬服务商的投诉,但是只是给予口头训诫。
(四)农村殡仪馆出现亏损
殡葬行业暴利人皆知,但不知在农村,尤其是土葬大行其道的地方,殡仪馆往往亏损严重。殡仪馆的干部职工从事的是特殊行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这种职业都有着某种偏见,认为这种职业“不详”。在大城市殡葬行业是牟利行业,可是在该县,该县的殡仪馆在很长时间内严重亏损。据该县殡仪馆调查报告指出:其每个职工只能住一间小瓦房,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建的简易棚。工人工资除5名同志是财政全供的,其余24名系自收自支人员,每人每月工资仅600元,虽然火化工是特殊工种,应该有特岗津贴,但是因馆内效益不好,还得负债更新设备。
二、农村殡葬改革阻力
(一)传统丧葬作为一种民俗由来已久,百姓固守
“丧”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并且原意为“采桑”,它包含了四种说法,失去,死去,尸体和哀葬死者的礼仪,而“葬”字是掩埋死者的象形文字。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或者用井字型的棺木装殓起来埋葬。② “葬”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和意义,体现了从弃尸之俗到土葬的演变。
“婚嫁固然张扬,但尚不及丧葬”“丧葬之中,葬又看得清淡一点,因为坟茔都在乡间,葬的时候没人瞧见,丧之中尤以殡最为铺排,因为这是从街坊经过的,看见的人最多。”③ 可见,丧葬应该包含了丧,殡,葬三个过程。其中,殡作为最铺张浪费的环节也已成俗久矣。在农村又讲究孝道,加上丧葬是小辈为长辈办的,因此有时候铺排甚于婚礼。
(二)传统思想的流变
土葬就是最能体现死者生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料想,虽然人已经不在,但他的尸骸却穿越了几千年重新回到世界的舞台。儒家“养生送死”的孝道观,与历代帝王所倡导的以孝治天下不谋而合。土葬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求是远远超过理性的。皇帝主张“以孝治天下”其实也是中国“家邦”社会制度的总体要求。隋唐佛教盛行,出现了火葬,跟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冲突,于是他们极力反对。宋以后的帝王也是禁止火葬。
(三)农村缺乏有力的监管
该县地处北方,从殡葬改革的进度上来看,殡葬改革才刚刚起步,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百家必争的中原地带,土葬还是其主要形式,土葬依然大行其道无人管,其监管漏洞已然形成,农民消费者深受其害。
三、农村殡葬改革法律环境分析
(一)殡葬法律体系内部的不调和性
1.殡葬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的殡葬法律体系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殡葬管理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构成。《殡葬管理条例》其本身由国务院颁布,效力已经大大降低,其规定也并不合理。国家法律的眼里土葬就是封建思想愚昧的象征,少数民族的习俗得到尊重和保护,否则就是破坏民族团结,那汉民族几千年的习俗就要彻底革除吗?
2.殡葬法律规定的权威性缺失
各地的殡葬管理规定、办法也相当混乱。有的由当地政府规定,有的由当地人大常委通过,各级政府又有规定。以该县为例,其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要积极推进火葬,提倡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该县政府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竟然规定“对村民偷埋土葬”的,由所在乡、村、组做好工作,在限定时间内可以强制火化。一方面规定这样的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执法时又存在随便罚款了事的现象,法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二)民俗与国家法律的冲突
1.立法上与民俗的冲突
有民才有俗。殡葬风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沿袭多年的传统民俗。1985年的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实行多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在唐朝末年,火葬在一些地区就已经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以至于统治者要屡加禁止。该县的政府殡葬改革规定里赫然有这样一条“对村民偷埋土葬的,由所在乡镇(办)、村、组做好工作,责令其家属限期自行起尸火化。如在限定时间内不起尸火化的,由所在乡、村组织配合县殡葬管理部门强制起尸,强制执行费由丧主负责”。
2.执法上与民俗的冲突
有些地区,执法简单粗暴。按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殡葬改革的重心是土葬改革,是节约土地。可是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掘坟等事件。河南省项城市高寺镇人张某74岁的父亲张勋峰去世后,按当地风俗土葬,谁知1个月后被项城市民政局组织上百人,于凌晨趁家属不在突击掘坟。《殡葬管理条例》中并没有规定民政执法部门有这样掘坟的权力。此举不但违反《殡葬管理条例》,而且也违背了道德和民俗的要求,更加触犯刑法。
四、农村殡葬改革对策觉解
(一)市场引导
在城市,之所以会达到100%的火化率,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多余土地可以埋葬,也可以说城市人已经找不到自己的“根”了,而农村生与死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势必还是广大农民所认同的。政府要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制。近年来,多所城市也倡导海葬、花葬等各种生态葬形式。但是,对于农村而言,海葬不太可行。可以将树葬这种形式改造成农田葬。树葬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将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即为树葬。以树代碑,骨灰成为树的肥料,这种形式固然好,但在农村,祖坟多已经被改造成农田,把骨灰埋在农田 ,成为农田的养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政府应引导农民不要砌坟和埋棺材,避免二次葬。
(二)法律规制
民政部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意见除再次强调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延伸实行政府指导价外,还要求对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花圈、寿衣等殡葬用品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或采取其他必要方式管理。各个部门都表示,根本没法管理,因为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都不是特别具有针对性,所以最后导致的监管空白造成了暴利链条的形成。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监管到位。
(三) 政策导向
1.尊重民俗就是尊重社会规律
生死乃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殡葬习俗是民俗中的重要一节。政府贸然的移风易俗应该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古代朝廷为储备粮食备战备荒曾多次禁酒,历代有禁酒之例,烟花爆竹也遭遇禁放,但很快又解禁。
在农村民风淳厚,殡葬政策未落实,并不是当地居民造成的,虽然入土为安的思想影响最大,但民政执法部门也执法不力,对于殡葬改革的落实,宜奖不宜罚,对自愿进行火葬的村民免除火葬费,并予以奖励。但对于依然按风俗进行土葬的不宜进行强制起尸和火化。
2.广泛开展惠民殡葬
民政部今年提出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发改委也要求各地基本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殡葬延伸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价格明显偏高的,必要时依法进行干预和处理。2007年审计署首次对殡葬业进行了选择性审计。全国已有14个省92个地级市实行了该政策,惠及5亿人群”④。关键在于政策的落实,政策不惠及农民,不惠及到农村就不算真正地“惠及”。对于火葬,我认为完全可以实施全免费制度,在殡葬改革有困难的地区还可以进行奖励制度。另外可以给予殡仪馆补贴,更新设备,将服务规范化。(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走进中国民俗》高奇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民间丧葬习俗》陈淑君 陈华文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3] 《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武文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 《典藏民俗学丛书》叶春生、施爱东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 《关于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与反思:以河南为例》,崔家田著,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注解
① 民政部:集中精力着重解决“装棺二次葬“2010年12月2日http:///gn/2010/12-02/2695630.shtml
李建中一直很怀念黑豹,一有时间,他就坐车去埋黑豹的地方,静静地坐一两个小时。一天,他看到一只死掉的狮子狗被扔在垃圾桶里,还穿了一件红背心。李建中心里一酸,他想到了自己的黑豹,这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宠物死了,没人管,我能不能来做宠物的“身后事”呢?
第一单1200元的生意
通过调查,李建中发现成都现有72家宠物医院,每月在宠物医院病逝的宠物有2000余只,很多宠物主人在宠物去世后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这给了李建中莫大的鼓舞,他从头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想法:如果做宠物殡葬.首先要找到墓地,而且要有比较好的氛围.但墓地到哪儿去找呢?
这时他想到了家在成都彭州的朋友,朋友在彭州市葛仙山镇有一块荒山。2004年10月,李建中找到朋友,朋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要求一起来做宠物殡葬。
11月19日,他们从成都彭州市工商局拿到了“宠物殡葬及用品零售”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是全国第一张用于宠物殡葬的营业执照。两人还为宠物殡葬墓地取了一个动人的名字:天堂驿站。就在领到执照的第3天,李建中接到了第一单。那是一只名叫“可可”的苏格兰牧羊犬,李建中他们事先挖好了墓地,将吹起的塑料狗在墓穴前摆好,再摆上两排“鲜花”,两位工作人员抬着“可可”走向墓穴,另两位紧随其后手拿礼花弹射向天空,野花瓣纷纷扬扬撒在“可可”的身上。掩埋后,又为“可可”立上一块石刻的墓碑。最后,种上了两株罗汉松幼苗。李建中还找人把整个过程刻录成了VCD光盘给主人作纪念。这一单,李建中收了1200元。
好的开始让李建中信心十足,他觉得这件事情既帮助了热爱宠物的人,同时又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自己也有了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
颇有潜力的市场
要让宠物爱好者接受他的“天堂驿站”,必须把服务做得更好。于是,他们成立了公墓管理中心。市内接待站、墓地接待站、入葬组、礼仪组等,宠物下葬时有乐队奏乐,并配上各种饰品,最后还要植树一棵,由管理中心常年对树木进行维护,以保证其良好成长墓地费用由宠物主人分摊,由公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殡葬行业共有职工近83000人,面临人员结构老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瓶颈。相关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社会观念阻碍等都是制约因素。
体能关:每天在四五十度高温下工作10到12小时 做一名合格的火化师,体能好是必须的。北京东郊殡仪馆负责人介绍说,殡仪馆一般每天6点供应早饭,所有员工都是四五点钟起床往单位赶。日常情况下,6点半就开始有业务,个别也有5点开始的,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年三十、大年初一有送别仪式,也要开炉做好服务。
无论是北方地区习惯早上举行遗体告别,还是南方地区习惯下午火化,火化师平均一天要工作10到12小时,大多数时间都要在炉边站立观察。火化炉的温度一般在摄氏600度以上,火化师常年在摄氏四五十度的环境下工作。
“我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每天整个人都是浸在汗水里。”这是很多火化师描述的工作常态:“由于粉尘污染,很多人的呼吸系统都比较敏感,也有消化系统出问题的。”
心理关:不怕面对遗体,最担心社会偏见和歧视 长年接触遗体,火化师往往比常人能够承担恐惧和心理压力。火化师在开始工作前首先要确认遗体的准确性,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遗体,包括受到重创和高度腐烂的遗体,此外,他们还有可能接触带有烈性传染病的遗体,其中有些还有家属隐瞒不报的情况。
“最担心的还是社会偏见和歧视。”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不少火化师反映过在生活中遇到择偶困难、亲朋厌弃等情况,也有一些火化师为了保护孩子在校不受排斥,刻意隐瞒自己的职业,在家长职业调查时填写“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