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3: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德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德育论文

篇1

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第七章“图形的平移”的知识时,笔者情境引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手扶电梯上的人”、“传送带上的物品”等生活中的照片.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知识有时候不是那么枯燥,也会通俗易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结果学生完成得很出色,笔者惊叹地称赞:“只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多付出,以后你们中一定会诞生出杰出的设计师.”笔者的鼓舞,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德育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表率力

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肯听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呢?其重要的一点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团队意识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相关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大胆探究.因此教学方法就可以选择合作交流式教学、师生探究式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在精讲精练中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数学规律和结论.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填鸭式传授,那还是回到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选择例题和配套练习时,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教师首先做好板演示范,然后可以由学生四人为一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学习,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达成课堂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彼此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划归、转化、整体、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等.当学生遇到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题目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在面对生活时同样可能会遇到学习中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局部地看问题,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考虑,不能偏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同时以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学生遇到需要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时,笔者经常借此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及人生感悟:要用长远的眼光和大局的视野看问题,做任何事情要顾全大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

篇2

刚入大一,丢下高考的痛楚和疲惫,我轻松地迈入大学。那个时候学习没有放松,但在与同学相处方面上一直表现得比较慢热。而与高中老同学联系的比较频繁,经常写信或者电话联系。现在想起来没有什么印象很深的事,倒是那一年积累的厚厚一沓的书信让我颇感欣慰。第二年临近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次军训,日子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深刻地明白一个人身处集体中,集体荣誉感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大学友情是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它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情谊,不仅在学习中,更多的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难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小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小矛盾便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它让我学到了眼睛中不能只看到自己;也让我学会换位思考,客观地去看待问题。在矛盾化解之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破坏我们的感情,反而使彼此更加互相了解。

上大二后,对待学习也有了新的理解。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在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身上有时能学到更多。因此,学习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里面,它更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学习之外更多的时间就是去读课外书,尤其是社科类书籍。这大大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对世界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很多理论上的智慧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血肉。其实在某时某刻,我总是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路。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给了我不少启发。从中理解到“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

说明成功是多元化的,要学会做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做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做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后,面临着是考研还是找工作这两个抉择。应该说我想了很多方面,但怎么也没想到金融危机来得那么“恰巧”,那么突然。迫于家庭条件的压力,最终还是选择找工作这条路,这条路是迟早都要面对的。上研究生对我以后事业的帮助并不明朗。因为我一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而我最欠缺的反而是在社会中的历练。越磨难,越历练。我现在需要尽早踏入社会去迎接自己的另一个阶段。

篇3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学困生”的比重较大。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差”是非智力原因,导致他们“差”的原因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教育等客观原因。事实上这些学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好多特点和优点,作为中职校德育课教师应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对待和评价学生。既要清晰地看到职校生“学困生恒在”,也应该看到“学困生同样也有精彩人生”,应树立职校生也可爱、也可教、也可改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们,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精神,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的心灵散发出春天般的活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给予他们鼓励和赏识,进行因材施教,因长施教,扬长避短。我们的德育课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来引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从而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2.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德育主体的培养

“以人为本”就是以“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为核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欲望,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次,要把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教育成为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三是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因此,德育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高、大、空”,而要“精、密、实”,注重态度目标、情感目标的生成效应。德育课教师应多走进学生,多采纳学生的共同意见,增强教学内容时代感、故事性和趣味性。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养成德行,重视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在方法、方式上,要根据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变重结论、重灌输的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动地参与品德形成过程;同时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实践,主动地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个性发展。

3.回归生活,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与生活是盐和汤的关系,人的成长需要道德(盐),但不能通过单一的、孤立的道德教育(专门吃盐)来满足需要,而必须将道德教育融于生活(汤)中才能起作用。因此,道德教育必然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以生活为本源,以学生的整个生活环境为背景,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融合,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讲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把这些事例列举出来,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纷纷列举了自己家乡的小作坊、小化工厂乱排,城市垃圾乱放等事例,还列举了寝室里水龙头不关,教室里大白天还开着灯,粉笔满地扔,食堂餐桌上到处都是剩饭剩菜,等等,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可引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概念及其要求。先让学生感触了社会生活中的不足,再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时,他们认识清晰,理解透彻,知识与运用能同时把握。接着可顺势提醒同学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时关灯、关水龙头、捡垃圾等。即让德育课回归生活,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进行探索和思考,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在主动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道德性,对德育课感到情切、可信、有用、愉快,促使中职德育课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

4.超越知识,注重走向职业与人生经验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经济政治能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重心,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也要体现职业化。中职德育课应努力寻找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使其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衔接,基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用职业生涯的引领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认识职业”中,可以设计一次“走近职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群,根据自身条件初步选择理想职业,采访一个未来的同行从业者,了解行业和职业的入职要求、工作条件、工作要求、道德规范等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进行小组交流与展示。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职业礼仪”教学中,开展名为“神秘顾客体验服务”活动,要求学生在对本地肯德基和麦当劳、甜心饼店等企业的服务者的职业礼仪表现进行评价和比较,记录在体验反馈表,在课堂上交流调查情况,分享调查活动体会和收获。学生在活动中从从业者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表情、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价,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并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因此,德育课教学内容应超越德育知识的传授,强化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做”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

5.革新方法,坚持“三贴近”原则下教学方式的创新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新教材的编写也明显强调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原则,而且也是教学中要贯彻的原则。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现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研究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首先,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实际,由过去的重知识目标走向重情感态度目标和运用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第三,课程方法上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演讲,辩论或知识竞赛法,“请进来”法(邀请优秀毕业生或社会成功人士来讲课)等。第四,教学质量评价上由过去的随意性、单向性、静态性、片面性、终结性评价向双向的、动态的、多元的、过程的、规范的评价转变。第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资源。同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发校本教材等。

篇4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张军元.浅议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3]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4)

[5]胡建华.关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08)

[6]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7]黄静.小学网络德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1(81)

[8]张耀灿,.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J].学术论坛.2011(08)

[9]程守梅,夏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10]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5]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马子茵.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7]徐睿.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8]胡馨元.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篇5

1.论国画艺术手法在职高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2.职高德育引入就业教育的研究

3.大众传媒冲击下的职高德育课教学初探

4.探讨职高德育课趣味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5.对职高德育课程改革研究

6.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职高德育模式研究

7.初中,职高德育教育衔接问题初探

8.职高德育课趣味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9.课改契机下职高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时效性研究

10.职高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11.对新形势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12.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13.从细节做起——基于“鲁班文化”的职高德育管理策略

14.在真实性评价统领下建构职高德育课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15. 网络信息技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16.论学案导学”法在职高德育课中的运用

17.增强职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初探

18.浅析如何提高职高德育课的学生学习兴趣

19.职高德育课作业的实效性探析

20.提高职高德育课堂设问有效性初探

21.评《职业高中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22.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浅谈

23.创设情境,优化职高德育课堂教学

24.加强职高德育工作努力服务经济建设

25.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加强职高德育课学法指导

26.职高德育工作应增强实效性

27.科学构建新时期职高德育工作体系

28.职高德育课不妨渗透English教学

29.主题学习在职高德育课的实践及有效性探究

30职高德育课情感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探索

31.职高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浅议

32.职高德育课教改渗透成功学理念的尝试

33.让职高德育课焕发生活魅力

34.职高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35.浅谈如何做好职高德育课教师

36.职高德育课案例教学探微

37.浅谈职高德育课堂的导入方法

38.谈谈职高德育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39.谈职高德育课中的“活动单导学”

40.浅谈职高德育课新课导入注意事项

41.网络环境下职高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

42.网络信息技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43.职高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44.职高德育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案例

45.职高德育途径初探

46.以学生为本激活职高德育课

47.浅谈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激励艺术

48.实施启发式教学,上好职高德育课

49.职高德育的“模块”教育研究

50.浅谈职高德育教学

51.职高德育途径初探

52.盛开职高德育之花

53.对职高德育工作的思考

54.新时代下职高德育工作的思考

55.职高德育课教学初探

56.职高德育案例

57.职高之德育教育

58.职高德育成功的秘诀

59.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60.职业高中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61.激活职高德育课堂

62.职高德育教育论文

63.职高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64.职高德育工作案例个案分析

65.职高德育课堂管控探索

66.渗透职高德育课教学途径.doc

67.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68.职高德育的“模块”教育研究-kjq

69.在职高德育课中渗透美育

70.关注职高德育成效共话职高德育创新

71.县职高德育科研课题实验班开展

72.鄞州职高德育工作又添新彩

73.职业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74.情”与“法”并重,上好职高德育课

75.职高德育论文范文_职高班主任德育论文,职高德育论文

7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7.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浅谈

78.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意义与困惑

79.职高德育课程教案

80.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81.(职高德育高三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次月考

82.对新形势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83.我市普职高德育工作会议在市职教中心举行

84.职高德育路线图

85.浅谈职业高中德育课的情境教学

86.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7.如何在职业高中教学中渗透德育

88.新形势下实现职高德育管理模式

89.对新形势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90.职业高中德育问题研究

91.东莞长安职高德育新模式

92.谈谈职高德育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93.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的德育教育

94.78东莞长安职高德育新模式

95.田东中学职高德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96.职业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97.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篇6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巧妙、丰富的教学手段,再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真挚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所蕴含的真、善、美。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运用单词的教学、句型的教学以及课后拓展延伸来进行德育渗透,发挥英语这门学科的优越性,充分利用文本中的德育素材,让德育成为滋润学生心田的阳光雨露。

(一)课堂导入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导入,导入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样,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聚拢在一起,好的导语同时又像是思想的电光石火,完全可以启迪学生,催人奋进。”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注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短时间内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拨动其情感之弦,进行德育渗透,使其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

(二)在单词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我在教学有关动物的单词lion、monkey、tiger、bird、cat、panda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仿动物的动作以及叫声,然后又设计游戏活动来进行新的句型教学,最后让每位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喜爱的动物。这样,培养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总之,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三)在句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学Whereis...(……在哪里)的句型时,我教育学生要学会自理,做事要有条理。在教学Itistimetodosth(该做某事了)的句型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守作息时间。在教学CanIhelpyou?(需要我帮忙吗)句型时,我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在教学therebe(有……)句型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家乡的一幅画,然后用therebe描述,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适时拓展延伸,渗透德育

英语教学的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文本延伸到生活,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英语学习的新空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进行德育渗透。

三、在英语日记中渗透德育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写日记就像道德长跑,只要每天坚持写,就能够促使人的心灵去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写真事。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7

1.1遵循目的性原则,创设目标情境。

“凡事预测立,不预则废”。目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认为,一个领域如果没有目标,那么这个领域就很容易被忽视。德育有很强的目的性,会表现出强烈的动机,能起到鼓舞与鞭策的作用;同时,德育目标也有约束作用,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明确德育目标是达成德育实效的前提,对个人而言,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创设德育目标情境,就是要把德育目标具体化,使之可参照、可操作、可量化、可实现。

1.2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主角情境。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是客体,也是情境体验与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包括学生的个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德育也是如此。因此,创设主角情境,就是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既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又尊重学生在情境中的自我感受与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1.3遵循生活性原则,创设生活情境。

德育应该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生活的德育,是空洞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德育要根植于实际生活的土壤中,才是真实的,可及的。因此,创设的德育情境要反映社会的实际、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令受教育者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另外,道德、价值观都是比较抽象的,当我们脱离学生实际,大谈思想道德品质时,常会使学生感到逆反,而创设具体的德育生活情境,让学生看到身边的诚信、自律等品质的真实表现,则能使学生觉得亲切易懂,从而达到易接受终认可的德育目的。

1.4遵循活动性原则,创设德育活动情境。

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要“动起来”才能体现出活力与魅力。在活动情境中,人与人、人与境的互动,可以消除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和异己感;同时成功的活动一定具有强烈的互动性,使人与人都互为参照物,互为“情镜”,彼此产生类似“见贤思齐”的可参照感,这样更能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

1.5遵循情感性原则,创设情感德育情境。

德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从情与境的关系看,情在境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情境交融。因此,创设德育情境就是要融入教育者的情感,创设情境交融的德育情境。只有融入教育者的浓情厚意,才能最强烈地触动和激发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才能最强烈地吸引其主动地加入体验与训练,并自觉践行,而不是消极地排斥或远离,从而促成学生按德育目标“移情育德”,使其在思想道德情操上不知不觉地得到陶冶与提升,逐步迈向更高的思想道德层次。

1.6遵循美育德育原则,创设审美德育情境。

众所周知,美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感染力,美的情境引人入胜。因此,在创设德育情境中要善于发掘美,展示美,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催化真善美的德性,鄙弃假丑恶的陋习,促进完美品格的形成,达到德育目标。

1.7遵循多样性原则,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情境。

通过对“境”的理解与探究,我们认为德育情境包括德育物理环境、德育心理环境以及体现师生及学生之间关系的人文环境等;另外,根据德育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相对的静态性和随着学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改变的绝对的动态性特征,德育情境还可分为德育动态情境与德育静态情境。总之,德育情境创设越新颖多样,就越有吸引力,德育效果就越好。

2、创设班级德育情境的意义

一直以来,社会、学校和教育者都十分关注德育实效性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中职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中职德育的实效性也倍受挑战。精心创设的班级德育情境,凝结着教育者丰富的教育意图,这样的“情境染缸”具有很强烈的主客体交融性,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强烈且积极的影响力,对提高德育实效会产生很强的效能作用,具有更显著的德育意义。创设班级德育情境立足于比较微观的班级层面,突破了在学校层面开展比较宏观的德育环境建设,可以使教育工作更具德育效能,提高德育实效。一方面,对教育者而言,更了解教育对象,教育手段也能更具针对性,其责任也更加明确;其次,以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受众面比较小,教育者更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微观的德育情境更可感可触,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更佳的德育效果。

篇8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51uc.com.cn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父母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教学片段:读父母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坐在家庭树下聊聊天,拉拉家常(课件演示“家庭树”,背景音乐为《可爱的家》)。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演示课件:点击家庭树上的树叶,弹跳出“父母”二字)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请拿起笔来算一算,好吗?(在老师启发下,生动笔计算)

    生甲:3285天(属鼠的)。

    生乙:3650天(属猪的)。

篇9

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牋如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篇10

我特别荣幸能在我最美好的年纪遇见大家,在这个集体里,我们彼此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我们从相遇、相知再到相伴四年,一起度过专属我们自己的大学时光。我清晰地记着大一时我们一起举办饺子会,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那种快乐终将成为回忆永远无法再复制。依稀记着班里组织去植物园、竞秀公园踏青,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也许风景不是最美的,但作伴的人,那些记忆却是让我值得终生铭记的。这些记忆都专属于我们我们化学一班,属于我们这个集体!

篇11

二、以专业训练为主线的德育将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基础

吃苦耐劳是学徒模式下完成专业训练的基本条件,长时间的杂役不仅磨练了学徒的心性意志,更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优秀品质,是个人和国家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古往今来,凡是有贡献的、有成就的人,都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人。一个人如果只想贪图享受,而没自己努力付出,更做不到吃苦耐劳,那么,就不会成功。用人企业对职教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一个公司或企业,如果员工都能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有极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那么,这个公司或企业就会高速发展。在人才市场上,学历早已不再是企业的首选,在越来越重视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员工是否吃苦耐劳,能够吃苦耐劳的员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从当前职教生的实际情况看,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不仅由于入学前的家庭生活影响,也因为学校对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培养职教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构成他们精神世界的柱石,对职教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发展前途非常重要,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去培养锻炼。这将极大地对学生的发展前途产生良性影响的。设计需要灵光乍现,但仅靠拍脑袋是不可能成的。在一次室内设计课后与L推心置腹的谈话主题。“要真正成为室内设计师,不能仅仅靠自己一次灵光乍现的小聪明,成千上万次的基础课程练习就是为了设计出真正的完美设计。你总是拖欠作业,现在你应该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了吧。”在毕业设计课上,L总能认真对待每一阶段的任务,从远赴江浙沪各地采风,面对流行趋势,装潢材料的价格,消费者心理调查,到掌握国外各种室内设计流派的特点,再到室内设计流行色彩和流行趋势分析。L学做了整套的PPT课件和同学进行交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与老师沟通。有时甚至为了节约时间,带着盒饭走进办公室与老师交谈,一次次的设计创意小稿被老师严格地重来,L绝没有半点委屈,上百张手绘草图从各个方向将他的创意一次次地真实表现。足足3个月的毕业设计课程上让大家看到一个完全不同L,这时的他已经俨然像一个能吃苦耐劳的设计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