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班分类教案

小班分类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3: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班分类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班分类教案

篇1

我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定期的给新老师进行培训,让她们明确的知道怎样上好一节《智能数学》课,知道上课的流程。教研小组开展了不定时抽查班级的授课情况,实行授课透明化,并且给带智能数学课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并多次邀请全称教育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教研中心讲师杨鹏佳老师:1.2010年11月郑州智能数学专家来园观课指导。2.2013年3月22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观摩及培训》,杨鹏佳上两节示范课中班《按规律排序》、大班《统计》及我园两位教师观摩课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3.2013年8月20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培训》,通过多次给我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上示范课、听我园教师授课并加以点评,使每位教师能更好地学习和改进!

2 活动时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前制定了一些各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要求及工作计划,如:小班年龄阶段操作常规培养为主;中班年龄阶段以感官教育及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为主;而在大班年龄阶段则以抽象教育及数学教学为主等;同时,我们还逐步摸索《智能数学》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据其原则配备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设立了《智能数学》操作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具操作,教师进行分组及个别指导。

3 开展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提升教师智能数学教学能力

我们幼儿园坚持开展了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2010年11月潘瑜大班智能数学《认识左右》,2011年4月李平枝大班智能数学《区分左右》,2012年4月吴成英中班智能数学《找规律》,2013年3月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等每位做课老师在设计时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较有情趣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能关注幼儿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探究幼儿学数学的心理过程。每一位老师的每一次展示、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亮点,为我们智能数学数学展示课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每位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听课、磨课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智能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紧抓幼儿园智能数学活动契机,积极培养锻炼老师

每一次智能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教师的智能数学教学组织能力,又能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反思的平台,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统一思想,紧抓机遇:

2011年4月我园7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井亚娟老师中班教案《10以内的单双数》获得“活动设计奖”。

2013年4月我园11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潘瑜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教案《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教案《相邻数》、范晓红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均获得优质课件“活动设计奖”。

2013年8月我园教师井亚娟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活动《比较高矮》、吴文娟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活动《10的加减法》将参加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

智能数学活动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和分组活动,在集体活动时教师们都能有明确的目的、计划、组织、连续性,突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在分组活动是能按幼儿的兴趣、爱好、意愿进行选择活动,并结合幼儿的能力进行。

6 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这三年的智能数学教育教学,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较快,大部分学过幼儿与过去没有接触智能数学的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要高,观察细致,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有很强的顺序性。同时,他们还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

7 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7.1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每一种教具时还不够灵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7.2 进行智能数学教具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

篇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篇3

谈论气候的变化:天暖和了,幼儿穿的衣服少了;风不那么冷了,可以在外面多玩一会了;冰化了,不能够溜冰了。春天来了。请幼儿说说天再热一些,地上会长出什么,树上会长出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形式:户外集体活动

四月:健康宝宝

健康,是幼儿的幸福,是家长的盼望。

活动内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面入手,围绕贴近幼儿的吃、穿、行情绪,情感等方面,开展多样的活动,让生动的活动感染孩子,让好玩的游戏锻炼孩子,让多通道操作提高孩子促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幼儿自主健康意识。

五月:母亲节

活动内容:“宝贝·妈咪”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为妈 妈唱首歌;我给妈 妈画幅画;我给妈 妈讲个故事;我帮妈 妈做件事;我给妈 妈跳个舞;亲亲、抱抱我的好妈 妈;我和妈 妈玩游戏……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尽情释放了自己对妈 妈的爱,初步懂得了在受妈 妈关爱的同时,也学会关心妈 妈,使“母子情深”的美好情感更好的得到了体现,进一步增进了宝贝与妈咪的亲子关系。

六月:夏天真热

主题内容:观察夏季的各种自然现象,体验夏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季节。感知夏天明显的气候特征,乐意参加各种使身体凉快的活动。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幼儿在着装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都会留许多的汗,冷饮也变成孩子们钟爱的食品,在家里要开空调、电风扇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孩子们注意的问题。

小班世界卫生日教案 2主题名称:

第一主题:来来来,来上幼儿园(第二—四周)

第二主题:家(第五—六周)

第三主题:我自己(第七—八周)

第四主题:彩色的世界(第九—十周)

主题一:来来来,来上幼儿园(第2——第4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是以幼儿自己所在的幼儿园的环境、人物为核心加以组织的。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的老师、保育员、工作人员并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往。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幼儿园像我家(幼儿园照片、师生活动照片等)

点名时间(录音机、空白磁带)

小乌龟上幼儿园(图片、故事录音)

社会:幼儿园真大(整体课程)

看谁说得对(大全)

看大班哥哥姐姐上课(单元)

音乐:碰碰碰(头饰、录音机、磁带)

苹果(艺术)(图片、实物、磁带等)

生活模仿动作(艺术)

音乐游戏:猫捉老鼠(艺术)

小朋友散步(艺术)

科学:我的东西住这里(整体)

可爱的小鸡或可爱的小兔

请你摸一摸(科学)

数学:送片片回家

将相同颜色的东西放在一起

玩具回家

健康:小手真干净(健康)

香喷喷的白米饭(健康)

保健老师好(健康)

教授新操及律动

美术:欣赏儿童画(提供本园幼儿的优秀画)

宝宝上幼儿园(绘画)

好吃的饼干

环境创设:

1、幼儿园大环境中各种设施的安全性。

2、班级中应为幼儿创设美观,富有童趣的墙饰,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

3、班级物品的摆放应高度适中,便于幼儿取放。

家长工作:

1、允许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

2、请家长告诉孩子所玩玩具的名称并能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中。

3、建议家长让幼儿把物品放在规定的地方并要求孩子物归原处。

主题二:可爱的家(第5—6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以幼儿自己的家为核心加以组织,主要从认识家庭成员、家庭内部的环境设施和家中的活动等着手。可采用讨论、调查、制作、观察等活动形式开展,引导幼儿体会给予的关爱,激发幼儿热爱父母、长辈的情感。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语言)

小鸭找家(整体或拉大锯)

社会:我来做妈妈(整体)

我帮玩具找到家(社会)

音乐:摇篮曲(舒伯特的钢琴曲)

大公鸡(艺术)

音乐游戏:小花狗(艺术)

小老鼠上灯台

科学:各种各样的鞋子

狗的一家(大全)

数学:认识形状标记

按标记分类

健康:上下楼梯(健康)

我该怎么办?(整合)

游戏:找朋友、熊猫滚球、吹泡泡、摸什么跑回来、找小动物、长高了变矮了、红绿灯、抱球跑、老猫睡觉醒不了

美术:美丽的草地、开饭了(绘画)、绕毛线

环境创设:

1、为幼儿在活动室中展出家庭成员的照片和生活资料,如父母的服饰用品等;家庭所在的社区。

2、展示幼儿家庭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家长工作:

1、请家长经常用幼儿的名字呼唤孩子,并帮助幼儿记住父母、家人的名字。

2、经常带幼儿在社区散步、玩耍、熟悉居住的环境。

3、帮助幼儿准备好成人的服饰用品、家庭照片等带入园。

主题三:我自己(第7——第8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是以认识我自己为核心加以组织。主要包括对幼儿五官、爱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采用讨论、探索、操作、游戏等活动形式。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我爱看动画片(电视)

嘴巴歌(多媒体课件)

社会:衣服和身体(整合)

小手做一做(单元)

我哭我笑(整体)(任选一个)

音乐:合龙放开

这是小兵(艺术)

头发膝盖肩膀脚(任选一个)

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

科学:漂亮的五官(课件)

灵巧的手(脚)

手指变魔术(任选一个)

数学:认识1和许多

填空格(科学)

健康:看看我们的身体

漱口

游戏:贴五官、采蘑菇、光脚走、头上传球、过山洞、平衡木等

美术:画绵羊(一)

(二)糖葫芦

环境创设:

1、为幼儿提供小镜子、各种不同气味的物品、响声筒等,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了解自己。

2、可请保健老师来为幼儿作保护五官的教育。

家长工作:

1、请家长注意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性别的服饰。

2、请家长为幼儿介绍一些五官的知识以及保护五官的方法。

3、请家长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幼儿一起看、讲。

主题四:彩色的世界(第9——第10周)

主题目标:

本主题是以感知彩色的世界为核心加以组织。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发现哪里有颜色?试试哪里颜色精灵怎样在画上跳舞?想象彩虹国的世界有什么?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

主要活动安排:

语言:绿色的世界(各色太阳镜、明胶片、糖纸)

我的颜色小书(整合)

社会:参观

音乐:我喜欢的动画片歌曲(欣赏)

小小萤火虫(磁带、录音机等)

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科学:会变的颜色

教室花园(整合)

数学:填空格(科学)

小小送信员

健康:好玩的七彩伞(整合)

进入梦乡(健康)

游戏:玩哑铃、玩圈、揪尾巴等

美术:彩色的木梳

快乐新家(一)、(二)

环境创设:

1、活动室中布置各种色彩丰富的画或装饰的艺术作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色彩美而丰富。

2、将幼儿收集的各种色彩丰富的毛线、布头、纸制品等布置在活动室是自然角中。

家长工作:

1、帮助幼儿收集各种毛线、布头等物,适当告诉幼儿物品的名称或用途。

2、和幼儿一起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去商场等公共场所观察物品的色彩,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

小班世界卫生日教案 3主题:夏天真快乐(4周)(第14周—第17周)(5月24日—6月20日)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夏季生活的乐趣,喜欢夏季的生活与活动。

2、感知夏季的主要特征:天气热、多雨,认识一些夏季常见的瓜果。

3、积极参与探索性的活动,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

二、环境与资源:

1、在班级开辟夏令纳凉物品实物或图片展,在意识引导幼儿了解物品的多样性、相似性,开阔幼儿的眼界,并利用这些实物或图片开展分类、排序、对应、计数等教学活动。

2、加强保育护理,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午睡前为幼儿擦身、洒花露水,让幼儿体会到在炎炎夏日里,老师的带来了凉爽、舒适。

三、指导要点:

夏季对儿童而言是个特殊的季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夏季是属于儿童的。夏季,他们摆脱了衣物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夏季。他们和大自然最为亲近,可以裸着身体在风中、雨中、水中、阳光中、月光中玩耍,他们可以做更多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如戏水、玩土、玩沙、玩小虫;夏季他们还有更多的美味、各种各样的瓜果和冷饮——夏季真是一个快乐的季节!

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引导儿童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夏季生活、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情趣,较易为年幼儿童感知与体验——这正是本主题的立意所在。

主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夏季和体验夏季的生活的乐趣。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要有助于幼儿获得快乐的体验。教师应该了解的是,幼儿的快乐只有来自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活动的外在形式(有与认识对象、教师、同伴的积极而充分的互动;来自幼儿自主、自由的探索;来自活动情景的感染等),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任何主题教育的目标,都不是仅靠几个计划性的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本主题教育亦是如此。教育要有主题教育目标的意识,机智地发现、捕捉计划之外的教育资源,生成教育活动,例如:下雨了。教师可以开发出“看雨”、“听鱼”、“戏鱼”和“问雨”等短小、有趣的活动、游戏,相信效果一定会很好。

四、 区域游戏设置:

益智区:1、提供夏季蔬菜、水果等实物供幼儿以物计数。

2、提供水果卡片,玩水果接龙游戏。

美工区:提供油泥,并用团圆、压、搓等形式制作夏季的水果。

科学区:1、提供玩水材料,让幼儿自由感知水的特性。

2、提供大小不同的容器:盆、勺、碗、杯、桶以及能吸水的毛巾、海绵等,玩运水游戏。

阅读区:布置一些关于夏季的书,幼儿互相欣赏并交流。

娃娃家:提供“娃娃”夏季服饰,引导幼儿给娃娃换夏季服装。

五、告家长书

各位家长:

篇4

作者简介:张力(1956-),男,重庆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杨仲卿(1984-),男,山东滕州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讲师。(重庆?40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1021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54-02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是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类课程。[1,2]在教师主持下,围绕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帮组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折,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研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涵盖了入学教育、学术方向、探索创新等方面,都是教师们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总结。[3,4]既有经典内容,也有新问题,设计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有的可能已有答案,但也许并不唯一,还需突破;有的可能尚无答案,需要探索。

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将同学们培养成为驾驭未来的优秀人才,重庆大学从2009年起,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各专业根据自身特色设立了面向本专业新生的研讨课。课程旨在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基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2011年重庆大学又推行了校级“新生研讨课”示范课程,打破了各专业新生研讨课的专业限制,面向全校本科新生,采取网络“抢课”的方式取得学习资格。“能源、环境与社会”为校级示范课程之一。

一、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1.全校性新生研讨课的特点

(1)小班教学便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5-7]在研讨课上,通过课程的组织,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能源、环境与社会”选课人数32人,采用小班教学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为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选课学生的覆盖专业范围广,教学过程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理念的应用。作为全校性新生研讨课,采用网络选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能源、环境与社会”的选课同学来自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和各专业开设的研讨课不同,全校性新生研讨课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理念的应用,注重新生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

2.课程的设计

“能源、环境与社会”新生研讨课共16个学时,课程从哲学、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多个视角,结合科学与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的社会学观点,以认识快速改变着的世界及应对中国高速发展所产生的资源、能源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通过生动的例子,介绍能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国内外发展清洁能源的成功案例,结合同学们所熟悉的各种应用条件,共同探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途径、经济分析和政策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以科学和人文的精神认识和分析能源问题,理解能源与社会的关系和能源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人文社会原因,并能从人文社会的角度分析能源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激发学习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批判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

3.组织及教案的编写

结合笔者在热能专业新生研讨课中的教学实践经验,为了便于全校性研讨课的有效开展,本次研讨课设计为4学时每次,共授课4次。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23-02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可能完全依赖教育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的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方法又不可能完全照搬使用。因此,幼儿园应当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建立问题本位、教师本位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即时教研、专题教研等。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将教研活动常态化,建立了教研奖励机制,主要开展了问题式教研、听评课式教研、主题式教研、集体备课式教研、专题式教研等教研活动。从实施效果来看,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研

问题式教研是指教师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同时针对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式教研的基本流程是:发现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问题―教师发表个人看法―共同讨论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实施应用。

例如,在检查班级半日活动中,研究人员发现,各班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幼儿年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要分楼层观摩各班幼儿的早操情况,并将各楼层、各班幼儿做室内垫上操的情形拍摄成视频,然后教师集体观看视频,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组织幼儿拿垫子,幼儿脱下的鞋子如何摆放,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等问题。教师在观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做室内垫操操视频时,要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要总结教学经验,比如:组织幼儿将垫子分颜色归类并摆放整齐;不同楼层的活动场地的桌子的摆放也应当不同,在不同的教室,幼儿的排队、站位也不同。在解决了不同楼层、不同班级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教师再按照给出的解决方案重新设计教学,再次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

南方的夏季比较长,而开展户外活动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依据南方气候的特点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根据所在班级的地理方位确定早上9:40―10:40这个时间段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由一位教师对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拍照和汇总。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先看相片,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对本楼层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汇总,由一位教师代表发言。根据讨论结果,教研组要求每一位教师设计3个适合所带班级开展户外活动的方案,可以从幼儿的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等方面进行考虑。教研组将教师们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总后共同分享,并由一位教师进行体育器械的统筹安排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通过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解决了幼儿园如何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开展户外活动这一难题。

二、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园在实施主题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其基本操作是:明确主题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实践操作。

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幼儿园正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班级区域环境建设”。由于教师对本班教室墙面的布置、区角材料的投放、班级物品的摆放等都有自己的做法,而教师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们就“环境布置”进行专题研讨,提出存在的问题:①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是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创设班级墙面环境的)。你是如何考虑墙面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除了主题墙饰,你所带的班级还布置了那些非主题墙饰?为什么?②教室环境创设图片分享: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操作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标识。③教室的墙面设计和区角材料投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较少参与教室墙面的布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不方便幼儿的操作;没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材料的投放,如大班仅仅是水果的展示,局限于幼儿认识水果,不注重投放材料的多样性;投放的材料过多,摆放过于密集;角色区域材料投放凌乱。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们共同研讨,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区角材料摆放方面,小班要注重生活版块材料的投放,如扣扣子、拉拉链、肌肉动作发展材料的投放、角色区域材料的投放,还要注意班级固定材料的摆放,区分最底层、上层、中间层,材料投放不宜过多,如在认知区域放4―6样材料为宜,并在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投放角色区域的材料。此外,教师们还对下一阶段教室墙面创设、区角材料投放等进行设计,比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来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阶段性,便于幼儿参与活动。通过围绕主题进行教研,教师们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更有针对性,对主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集体备课式教研

集体备课式教研是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其基本流程是:对上一阶段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组织实施。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课题研究主题是《语言领域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小班、中班、大班选择的研究内容各有不同。教师们通过绘本、故事、诗歌等学习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探索出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零碎且缺乏系统性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在备课时间,教师们集中在一起,教研组长首先总结一段时间内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然后由教师分别提出在开展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需要研讨的重点问题,同时传阅教师们设计的教案,指出教案设计是否合理,针对教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经集体讨论后确定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或游戏活动中。比如,在大班,教师们针对“如何提高故事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一位教师首先对教案中的“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如针对故事的要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讲述故事的顺序等进行提问。在分析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们围绕这位教师提出“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对该教师的教案设计进行点评,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明确提问的针对性,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专题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在园生活中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具体做法是:确定研讨的专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给出对策―实施应用。

篇6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作为一种世界性趋势的小班化教学,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小班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依据教育心理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的原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近年来由于农村中学的生源明显减少,农村初中已然成为了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前沿阵地。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整体水平

农村中学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见识少,视野窄,生源参差不齐。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老师往往以班级学生太多,教学任务太重等理由来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小班化语文教学可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班级的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

1.1 分类要求,杜绝一刀切

语文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学生的性格类型。外向型的学生,由于参与活动的欲望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内向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他们多启发、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2 分层要求,共同成长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显示知识的梯度,使学困生能接受、能消化。如对于思维性较强的散文阅读练习、综合性学习等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操作,一般的问题如文言文翻译,可由中等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简单的如文言诗词的背诵默写等由学困生来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兴趣,赏识成功的快乐。

1.3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赏识,切记“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要有“控”有“放”,留足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把课堂变成一个小小的舞台,在教师的精心编导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齐心协力,尽情发挥,演出一出不同类型,个性发展,共同进步的戏剧。

2 分组教学。合作学习

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可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同质,有利教师重点辅导,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可在教案的制定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

教师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以4-6人为宜,并保证每个组实力均衡。每组由任课教师选定文化成绩较突出、协调能力较强且乐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课堂与课后负责监督、检查小组的学习,并适时对学困生予以辅导。另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争,这种组间竞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同时,由于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3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 建立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师生之间双方情感的交流。学生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意志和认知活动。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去做学生的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62-03

研讨课是小班化的通过专题讨论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方式。通常研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写作、演示和辩论,其特点是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实施研讨课教学方式。[1]当强调教师把课程交给学生时,一些新生研讨课直接把过去的教师主导课程转换为学生主导型研讨课[2],学生像走马灯一样轮流上台进行课件演示。这种翻转课堂的做法初步实现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但没有最大化地利用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教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可鼓励学生相互理解和同时参与。然而,由于个别学生过于自信而滔滔不绝,可能会限制某些学生的参与。[3]针对如何设计一个参与度高的研讨课这个问题,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一种分组讨论与全班辩论的研讨课教学模式。

一、辩论式研讨课的教案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发动机研制概论课程中采用了这种辩论式研讨课。该课作为面向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通识核心课,为学生初步了解航空发动机复杂产品研制过程,从宏观上了解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目标、周期长的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掌握航空发动机研发流程中必要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设计好一堂辩论式研讨课,并尽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辩论式研讨课是具有辩论赛特征的研讨课,需要设计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题目,划为正反双方两个讨论组群。设计的题目通常是涉及人文类、多领域或系统性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是有多目标等多种观点类型的讨论题。研讨课通常应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阶段,其研讨主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都已讲授过,研讨题目要当堂布置,当堂进行研讨和辩论。辩论式研讨课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分组讨论,第二阶段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第一阶段,两个组群的划分原则是把学生随机分组,按照3人一个小组分为正方或反方,双方各有相同的小组数。可根据教室的布局,将正反双方分别划分在教室的左右两个区域。例如,对36人的小班进行分组,3人一组,36人共分为12小组,正反双方各6个小组。通常3~5人一个小组较为理想,增加人数会使小组讨论不够充分,减少人数则会降低讨论的水平。不建议将同宿舍熟悉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最好是男女搭配,这可以促进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同时增强团队意识。

讨论活动开始每小组先在各自的白纸上写观点,10分钟后将各自标有组别的记录纸依次传递给下一组,即正方A1组传递给A2组,A2组传递给A3组,……最后A6组传递给A1组;反方B组也在本组群内进行依次传递。在拿到上一组的记录纸后各小组成员要进行学习讨论,下一组可以在上一组观点的基础上补充新观点。之后每隔5分钟将记录纸传递到下一组轮换,进行观点补充,直至本组群内轮换回自己最初的记录纸,并进行归纳总结完善。

第二阶段,正反双方各派代表上台陈述各自的观点和论据,之后学生可自由发言补充或反驳对方观点。这样设计,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通过激烈的辩论,双方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同时学会了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综述,并在肯定学生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围绕本门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二、辩论式研讨课的教学实施

在新生研讨课发动机研制概论课程中,笔者实施了一节辩论式研讨课,按照辩论式研讨课的要求,设计了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题目“造发动机不如买发动机”。研讨内容涉及发动机研制的有关概念和知识点,正反双方学生组可从多视角论述发动机的研制问题。

第一阶段,把选修的42名学生分为两个组群,按照3人一个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各7个小组。讨论活动开始,各小组成员在各自的白纸上写观点。由于涉及航空发动机研制阶段的复杂性,学生所罗列的观点涉及发动机研制的多个领域,形成了图1所示的围绕发动机研制的逻辑关系图。

第二阶段,正反双方各派代表上台陈述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如表1所示。之后学生可自由发言补充或反驳对方观点。经过前期对辩论题的思考,学生们发言十分踊跃。通过激烈的辩论,正反双方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视角来看待问题,还学会了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教进行点评综述,肯定学生分析问题的各种观点,并围绕本门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过去,学生只能从技术角度谈论国产发动机落后的原因,只能从材料问题、工艺落后、加工能力差等方面去议论这个话题;现在,学生学会了从需求分析入手,从经济发展、技术难度和需求、军事意义、政治和国家意识、研发周期等方面,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视野扩大了,还坚定了发展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信心,增强了航空情结,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教案设计要求教师围绕着发动机研制所需的知识体系进行研讨。答疑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但通过研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常辩论式研讨课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因为其必须以前阶段的知识传授为基础,其教案设计与前期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目标是贯彻始终的。涉及人文类和系统性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更适合采用辩论式研讨课,也更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内涵的两个方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大学的课程要使大学生从高中的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记忆知识向解决问题转变。[4]高考作为大规模考试的一种形式,不得不采用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模式,从而使学生形成了任何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大学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要更多地设计开放式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5]

在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发动机研制概论课中成功地采用了辩论式研讨课之后,笔者又在面向大四学生开设的航空发动机维修性工程课程和面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维修性设计课程中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辩论讨论的题目是“发动机性能达标比发动机维修性设计更重要”。同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分享观点,学生参与度百分百,思辨积极主动。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好的教案设计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设计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研讨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参与度。

2.以提升思辨能力为目标。把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为研讨内容,做到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出发点,以提高主动获取系统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为落脚点。

3.以培养素质为核心。通过课堂辩论式研讨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点评,以提升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手段、方法和能力。

四、结语

辩论式研讨课可以培养大学生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向研究型教学方法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研讨课的主题需围绕课程大纲内容来设置,是相关知识的系统性扩展,促使学生掌握和深化相关知识的作用。辩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研讨课就是要点燃大学生心中渴望知识的明灯,同时也要激起大学生挑战难度的欲望和雄心。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雅清,刘淑彦,张艺芋,卢晓东.北京大学小班研讨课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25-30.

[2] 汪小刚,戴朝卿,陈均朗.教师主导型研讨课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5(4):32-35.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06-02

高等学校的扩招趋势使得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但是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课堂参加度低等因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效仿国外大学的做法,尝试将小班教学引入高等教育。

一、大班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大班教学采用的教室都是固定座位的教室,这样就限制了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座位的排列方式更适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其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少,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且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局限性。

2.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大班教学上课的学生较多,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更多的是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就导致了教学只照顾到了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将被忽视。

3.不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教学效果差。在大班教学中,由于教室大,学生人数多,导致坐在后排的同学听不清讲课内容,看不清板书,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后排的同学无法和教师进行语言和眼神的有效交流,这使得课堂更容易出现玩手机、聊天、睡觉等现象[1]。

4.缺少考核压力,部分学生应付了事。传统的大班教学由于平时课堂没有有效的方式来约束学生,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多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主,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就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迟到、早退、旷课现象非常严重,课后作业抄袭应付,直到考前才会临时抱佛脚,对待考试成绩也是“及格万岁”的态度。

5.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大班教室由于人数多、通风差,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容易产生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2]。

二、小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以往的大班教学不同,小班教学强调的是实现师生身份的互换。教师应该贴近学生,充分与学生展开互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3]。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动手实践等方式,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班级人数少,师生交流互动多,教师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备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上课时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进行差异化教学[4]。由于小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由于教师的关注,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在情感上获得归属感,从而减少了消极情绪的产生。

3.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可以摆脱由维持课堂纪律、考勤、批改作业等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师生的交流更加频繁,思想碰撞增多。一方面,能够激发出教师的灵感去钻研符合小班教育的教学艺术[5],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的科研工作受到启发,进而发挥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6]。

三、实施小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能力欠缺。由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教师的投入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小班教学需要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这要求导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前的教案整理、课后的教学反思等方面。但是由于现在高校教师在上课之余,普遍都有很重的科研任务,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另外,小班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并不是十分清楚如何开着小班教学。

2.教室资源不足。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都是大班教学,教室也更适合大班教学的使用,如果全面推行小班教学,势必要增加教室投入,新建或者改建教室。但是这一投入较大,很多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四、现阶段小班教学的实施方案

1.改变教学理念,加大保障力度。小班教学的实质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这首先就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更需要老师拥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班级讨论组织能力等。同时,小班教学的开展要求有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有合适的教室用于小班教学,这就需要高校增加教学的软、硬件投入,比如新建教学楼,对已有教室进行改造,提高研讨教室的比例等。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明确角色定位,让其掌握实施小班教学的技巧。此外,还要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引进师资,为小班教学创造条件。

2.采用“渐进式”实施方案。由于中国国情的限制,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面实现小班教学是不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考虑采取“渐进式”实施方案:①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大班授课主要完成的是理论课程的讲解,主要内容集中在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把握课程重点和教学难点。小班讨论作为大班教学的补充和提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着重培养。②大班与小班并行教学,在基础课进行大班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和重点性,在专业课进行小班教学,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3.针对师生制定多元化小班教学评价体系。在学生方面,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显然与小班教学的宗旨不符,应该在平时的课堂表现、研讨记录、实验报告、课题测验等方面加以评判,并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在老师方面,由于小班教学需要教师在数量和精力上对教学更加的投入,但是目前高校中的普遍情况是教师的工作量直接与选课人数挂钩,这就要求制定新的绩效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来。

小班教学既保留了教育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开展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小班教学,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吕军莉.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161-164.

[2]李桂荣,陈玉娟.高校教学班级规模适度性的追问与探析-基于H大学的实证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3-8.

[3]望军,贾碧,邸永江.高校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的利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23-224.

[4]王晓宏.高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6.

[5]刘径言.高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构想与可能途径[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4):119-123.

[6]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2):32-3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mall-Clas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LI Xiang,WU Yun-qiu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篇9

1 小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各个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活动都还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教案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较复杂,致使幼儿既感到无从下笔,绘画的过程和结果令人失望;(2)教师对幼儿绘画限制过多,指责过多,缺乏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的关注,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信心;(3)幼儿在缺乏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情况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单调,幼儿对美术活动毫无兴趣;(4)在教学中,教师忽略幼儿个体间的差异,致使小部分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恐惧心理。

2 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效开展小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2.1 教学设计要从幼儿实际出发,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涂鸦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小班幼儿主要的美术活动方式,也是与幼儿智能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发展过程。通过涂鸦可以锻炼幼儿手、眼、脑协调能力,激发其想象力。为了让幼儿对涂鸦产生兴趣并体验到各种事物的美好,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基础上选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儿童心理学范畴,幼儿涂抹杂乱无章的线条被称为“涂鸦”。幼儿两三岁时接触到笔,会在任何地方随意涂画。罗文菲尔德曾说过,孩子开始涂鸦时只是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材料,并不断聆听幼儿的涂鸦语言,让幼儿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教师可以把幼儿喜欢的游戏结合到美术教学中,避免经常采用蜡笔和水彩笔教学,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指印画、粘贴画、吹画等。记得在教师组织的《色彩缤纷》的美术活动中,幼儿拿喷壶往纸上、墙上大胆地喷洒颜料,然后尝试着添画,这样的视觉冲击力实在是太强了。只有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幼儿更自主更大胆。

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幼儿认为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和感情的,所以教师应顺应幼儿这一明显特征,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幼儿在画点、线、圈时,可以边念“下雨了,滴滴答答,下雨了,淅淅沥沥”。比如:在美术活动《保护小鸡宝宝》中,幼儿画了密密麻麻的线圈围在小鸡外面并告诉老师,栅栏把小鸡圈起来,大灰狼就进不来了。这个活动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很自然地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2 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强幼儿自信心。

幼儿在不断地观察环境、体验生活中产生了涂鸦的欲望,生活成为幼儿涂鸦的创作源泉,生活经历越丰富涂鸦的内容就越精彩。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为主导,幼儿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积累涂鸦技巧,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增强自信心。

2.2.1 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有些教师脱离幼儿实际设计美术活动,尽管老师激情澎湃,可幼儿却索然无味。原因是幼儿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即使看再多的范画也只能机械模仿,无法唤起幼儿的创作动机。

教师要让生活成为幼儿的创作源泉。如很简单的美术活动《吹泡泡》,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室外玩吹泡泡,回到室内画泡泡,互相讲述泡泡的故事。除了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准备的图片、影视等都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幼儿观察的事物越多越仔细,由视觉形象变成心象的积累就越丰富,会成为创作的主人。

2.2.2 在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绘画技巧

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幼儿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这表明幼儿没有自信,心中的所想无法表达。为什么会这样?刚才他们不是讲的很好?其实度过乱涂鸦阶段后,幼儿想画的事物会更多更难,缺少的是技巧。技巧不能枯燥、机械地传授,应系统地贯穿到美术活动中,让在幼儿潜移默化中学会绘画技巧。设计很花哨而内容却很空洞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学不到技巧,慢慢地他们会感到眼高手低。

2.3 美术教学活动要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和学习方式

篇10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球体的材质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球体的不同特性。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每人3个小球(玻璃球、泡沫球、毛线球)、每人3个大塑料球(可以打开的冰淇淋盒)、调查表、红黄蓝3个大篓。

四、活动过程

1.玩小球,感知小球特性

导入语:看见小椅子下面放的什么呀?

(这是玻璃球、毛绒球、泡沫球。)

导入语:我们一起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这三个球,你发现这几个小球有什么不一样?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让孩子通过感官分辨小球之间的不同,玻璃球硬且重,毛绒球和泡沫球软且轻,为下面幼儿猜测小球和大球碰撞后发出声音的大小做铺垫。

2.摇一摇,辨球的声音大小

(1)想一想,猜一猜。导入语:今天大球也来和小球宝宝做游戏了。我们把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里摇一摇,猜猜谁的声音最大?出示记录表:你觉得哪个小球发出的声音最大,就把你的红苹果贴到它下面的表格里。

(2)做一做、验一验。导入语:请带上你的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中,摇一摇、听一听,哪个小球宝宝声音最大(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操作得出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上贴大中小三朵红花表示三个球的声音大小。

环节自评: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在熟悉三种球的特性基础上,老师抛出问题,孩子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发现又硬又重的球于大球碰撞发出的声音大,而又软又轻的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小,这个环节中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很高。而在最初的教案设计中,这一环节的最后还曾提问孩子:“为什么玻璃球发出的声音大,而塑料球和毛绒球发出的声音小呢?”后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提问让原本很热烈、愉悦的探索氛围一下子冷了场,这说小班的孩子对于经验的总结还是能力不够的,而且也让我意识到,孩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感受远比结论的陈述重要得多。

3.辨声音送球宝宝回家

导入语:球宝宝累了,要回家休息,出示分别有玻璃球、泡沫球、毛绒球标记的篓子,请幼儿听声音辨别是哪个小球,并将小球分别送回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球宝宝送得对不对。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巩固的过程,在分类操作中,将孩子已获得的经验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这个环节中,孩子大多能通过大小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来辨别这三种小球。

4.选择球宝宝为歌曲伴奏

小球宝宝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开个小小音乐会。听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根据歌曲的歌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球为歌曲伴奏。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的延伸,也是一个区域融合的过程,让孩子将科学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在打击乐活动中体现出来,孩子们纷纷表示大雨应该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而小雨应该用塑料球或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

五、活动延伸

1.将大小球投放到科学角,让孩子继续探索,不同的力道摇动球之后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在美工角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泡沫球和毛线球。

六、活动反思

篇11

1 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目前,关于“小班化教学”,教育界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外教学实践和我国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在18-35人之间为宜。同时,小班化不仅是指班级人数的减少,还有提高学生享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班级指导的高效性。王华丽提出: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

所以,“小班”是一种比“大班”更好的班级配置,它强调的不仅是缩小班级规模,更关键的是建立在个性化教育基础上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更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并且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2 《食品营养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2.1 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目光关注

行为学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8名学生左右,超过这个范围,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人数控制在不多于35人,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互动和目光交流。而大班化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而忽视绝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学生。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形式可以防止在大班化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忽视的现象。

2.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相对于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能突破传统“注入式”授课方式的弊端,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8]。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扩大信息量。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3 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是靠自己摸索而获得有限的课堂管理经验。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一一点名,学生缺课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玩手机等不专心听课现象也难以杜绝。而在小班化教学时,课堂管理显得较为容易,教师可以不耗费太多精力就能进行学生考勤,还可以轻松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

2.4 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实施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在课堂上,鉴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回答任何一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和学生展开辩论或探讨,充分显示平等和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3 《食品营养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3.1 问题式教学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提前给出问题,随后通过指导学生查文献、专著、课本,到图书馆及网络上寻找答案;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角色互换式教学

针对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同食物的成分、不同人群的营养等基础知识,选取“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改善”专题进行师生角色互换,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营养素进行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PPT课件形式,最终推举一人进行约8分钟的课件演示讲解,并组织该组成员回答班上同学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通过这种师生角色互换式的教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自信心。

3.3 情境体验式教学

营养调查是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包括膳食调查、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营养水平实验室检查。营养调查的顺利完成需要调查人在熟练掌握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综合运用。结合食品营养学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去扬州市新城花园幼儿园开展学龄前儿童的营养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掌握营养调查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幼儿园进一步开展科学的营养配餐提供参考依据。

3.4 自我案例式教学

膳食调查和分析评价是食品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在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利用课外时间针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按照膳食调查方法记录自己个人五天的早餐、中餐、晚餐的状况,进行营养素的统计和计算,并对自身膳食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书写完整的膳食调查与分析报告,按照主动自愿的原则选取8名同学进行全班的交流,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自我案例式的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体现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增加专业认同度,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3.5 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结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更应该将学生的课后的大量空余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随着《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网址:http://211.65.8.7/shx/spyy/)的建设完成和开放,教学空间得以极大的延伸。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首先,在助学园地篇中,学生可以轻松查阅到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视频、课后习题、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其次,拓展资料篇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专业行业的技术资料、标准规范和专业书籍。第三,在技能鉴定篇中,学生能够查阅到大量的营养师考证的培训资料,为其考证提供了广泛的资源信息。第四,在科研教改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这样一个辅助教学手段,并使之与课堂讲授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形成文字加电子、静态与动态、课堂与课外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 实施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个别学生积极性不够

小班化教学中,很多任务的布置和完成,都是以小组来进行,每组有5位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只是跟着同组的同学后面混。针对此现象,在每组任务完成的考核时,根据同学完成任务的贡献度进行差别评分,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4.2 学生感觉压力大

大班教学时,由于人数多,所以任务都是由部分学生自愿去完成,任务的考核只是作为一个附加分值。而在小班化教学中,任务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而每项任务都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少学生反映由于上课时间排布较满,加上课外作业等,业余时间不多,完成任务的压力较大。针对此,在教学中适时进行了一些调整,精简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地设置一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