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前端学习计划

前端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3: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前端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前端学习计划

篇1

在对小学低中段数学学习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就城市学生而言,从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至初中毕业班的27%). 针对我班学生的一些特点与遇到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帮助学生平稳地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及内化的能力

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 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信息接受的能力,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习得一系列信息提取及内化方面的能力.

(一)循循善诱,执果溯因

针对第一类信息提取和内化方面的困惑,我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新教材中,实际问题大部分以图画形式呈现. 学生必须先看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 由于低中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学习困难比较大. 针对孩子遇到的困难,我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要求不易过高. 通过信息的逐个发现,来完善解题的所需的信息.

第二阶段:通过分析法,来寻找解题所需的信息.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找出所需条件,是一种“执果溯因”的方法. 随着知识的发展,题中的信息量开始增多,用综合法往往会产生多个中间条件,过量的信息会扰乱学生的思维,这时可逐步引入分析法.

(二)数形结合,促进内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数形结合”来促进信息的内化. 数学信息存在于图中,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孩子乐于在直观的情景中寻找所需的数学信息. 但是把文字叙述的数学信息进行内化,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文字中的数学信息一边读,一边在黑板上用“图示”来表现文字中的信息. 这个过程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数学信息,也为今后的数学知识“符号化”打下了基础. 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画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内化,并得出解题策略的过程是抽象与直观之间的转化. 教师应该注重这个过程,也让学生试着体验这个过程,最终让孩子成功地把文字转化成图形,或把图形转化成文字.

(三)复述信息,促进内化

信息提取能力强的学生倾向于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数学信息. 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机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数学信息. 信息提取能力弱的学生做题时,如果给他们一段较长的文字材料,他们会遗漏一些数学信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有意地口述问题情境,学生复述,可以让教师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容易遗忘哪些信息,是否真正理解题意.

二、教师课外辅导策略

数学源自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外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阵地,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引. 如果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提高学生收集内化信息的能力,我想可以从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设计上下手.

(一)布置课外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的作业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但是教材中的很多例题、习题,并不符合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给学生提取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教材、教师,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量的获取,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主动收集其他信息. 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隐含有许多数学信息,如汽车仪表盘上的数据、家里电费水费单据、生病吃药的剂量、新闻中出现的数据等,学生对这些生活中数据的理解有助于对数学信息的理解. 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外精心设计练习

数学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掌握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处理好作业是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关键. 针对数学信息提取和内化,我设计了以下类型的题目.

1. 没有提出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补充问题,完成一个三步计算应用题

既没有直接提出的问题,也没有间接的问题,但题中所给的数量关系可以合乎逻辑地引出问题. 训练学生对某些数学信息的敏感性.

2. 信息不完全或不明显的题目,让学生补充条件

信息缺少,但补充后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如:一年级有20人参加美术兴趣班,二年级和三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一年级的3倍,二年级有多少人参加美术兴趣班?信息不明显,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训练学生细心寻找的能力.

篇2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及重要性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我认为我们会计专业的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优势,甚至有些老师不会操作多媒体技术,上课经常需要向我们求助,这样就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致使很多同学都在课后自己利用网络补充上课的不足。所以,我们认为首先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笔者以学生的角度认识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依托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同时给学生呈现声音、视频、图片等,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所以,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广泛的认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可以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所以,我们专业很多同学都希望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除此之外,我们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上课的内容拷贝在计算机上进行复习和巩固,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的讨论。总而言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降低了我们的学业负担,同时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作为该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利用课堂上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并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力求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比起以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笔者为例,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在当前阶段的会计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1)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会计教学具象化

在会计学习的日常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会计学科所涉及的原理、知识体系都比较庞杂,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的口述加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也很难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会计实践中去。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得会计教学相关内容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会计分录的实例展示、记账过程及报表编制的动画演示等等,这样就使得学生听、看、读、写等各方面的感官被调动起来,改善以往只通过听讲进行知识记忆的学习模式,有效地增强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2)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1 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科在学习的起始阶段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显性差异和隐性差异,比如,学生在学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及遗传秉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性格、习惯、学习的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对他们的在校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总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总有高有低。不过,汉语作为母语,不管怎样严重的分化和差异,学生们毫无疑问地能进行日常交流,能听懂课堂上的内容,不至于完全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而英语作为外语则不一样,一旦出现分化,那部分“无兴趣”的学生不仅不能做简单的交流,上课讲解听不懂,短文读物看不明,趣味索然,仿佛置身于另类世界。随着英语学科的难度加大,一部分学生觉得难学,信心渐失,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英语学困生往往由于焦虑或自卑的心理,反过来又严重地制约了学习英语的效果。 

2 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与措施 

2.1 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每位学生都处于同等地位。无论在课堂提问、作业的批改、考试成绩的评定以及各种训练中,教师要公正、普遍地引导每位学生参与,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在心理上、情感上保持亲近。与此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要与差生建立感情,教师要从生活上到学习上爱护和关心学生,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在教学中给予他们关爱,从语调、眼神表情、语言上要始终贯穿着友善、关切与平等,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差生,要平等相待。在教学中,不能使差生受到冷落,要尽可能多地给差生安排一些必要的角色,既要他们能够胜任,又不至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回答的不正确也要用善意的眼光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2.2 多角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使学生热爱英语,才能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古人都深知这样的道理“: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极为有效的办法。教师应从英语应用的广泛性诱发学生热爱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懂得英语几乎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通常都以英语为交际工具。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浓厚的英语环境,促使学生迷恋英语。可以举行英语晚会,表演英语对话,讲英语故事;经常举办英语讲座;开展英语智力竞赛;鼓励学生自制英语教具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自发地产生对英语的迷恋。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2.3 科学设计各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唱英文歌、开展竞赛、编顺口溜等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和形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身心愉快,精神振奋,从而放弃胆怯心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游戏中学。在轻松又富有激情的环境中学习,特别是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愿、自觉、自动地学习英语。在教授课文新单词时,我除了自己讲授,请了几位学生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教授单词,使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机会。接着,在情境活动中,我运用合作学习法,把学生组成4人小组,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或发挥想象力,大胆创设情境,然后互学互助地进行两两会话练习。在这种协作式的学习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不但能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还可以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取知识,调整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从中弥补不足,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在知识巩固的环节中,我以欣赏歌曲的形式,让学生边听歌边把歌词中所缺漏的有关颜色的单词填写出来,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伴着阵阵的歌声,我结束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新知。 

2.4 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因材施教是普遍应用并早已被实践验证过的重要教学原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亦应严格遵循。教师要熟知学生情况,根据他们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共性的普遍指导,又有个性的单独点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习的深度、进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教师要正确估计学生的程度,估计过高,增加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困难;估计过低,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从而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另外,对优秀生与差生都要热情关怀,耐心辅导和帮助,切不可顾此失彼,偏废一方,应力求做到,使优生充分发挥潜力,差生逐步赶上。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不是偶然的,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客观分析并正确对待两极分化现象,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促进差生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5-0102-04

Kin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lower limb moving techniques of excellent female short putters at the gliding stage

YANG Rui-peng1,LI Jin-gang2,CHEN Xiao-long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China;

2.Ruiquan Junior High School,Weinan 714000,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study subjects on excellent Chinese female shot putters LI Mei-ju, LI Ling, LIU Xiang-rong and GONG Li-jiao,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3D photography and video analysis, coupl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tech-nical diagnosis of sport, the author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mutual assis-tance conditions and momentum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left and right lower limb m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inematics . Main conclusions: 1) when the right leg lifted off, the timing for kicking and swinging by LI Mei-ju and LIU Xiang-rong was not ideal,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ir buttock moving backward was insufficient; 2) when the right leg lifted off, the left leg movement chain of these four players was damaged to different extent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human movement chain; 3) when the right leg lifted off, the effect of right leg momentum transfer of other players except LI Mei-ju was goo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human movement chain; 4) when the right leg stood, the right hip speed of GONG Li-jiao was significantly on the low side; 5) at the end of the gliding stage, these four players, especially LI Ling, had a too high center of gravity.

Key words: kinesiology;women’s shot put;gliding stage;lower limb moving technique;kinematical analysis

我国女子铅球虽然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取得了第5、8名的成绩,但是与第1、2名的成绩还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滑步阶段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是投掷技术的开始,其左侧和右侧下肢技术完成情况和其配合状况对于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左侧肢体的运动形式是整个投掷技术的前提,右侧用力是各个阶段的用力的开始,右侧技术的好坏决定着成绩的好坏[1-2]。因此,有必要对滑步阶段左、右两侧技术和它们之间配合状况进行分析。另外,通过文献分析,以往对滑步阶段技术的研究多以右侧技术为主,很少涉及左侧下肢技术和左、右两侧下肢技术的配合状况的研究。所以,对滑步阶段左、右侧下肢技术和它们之间的配合状况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的全面认识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

以2008年杭州萧山举行的中国田径大奖赛女子铅球比赛前4名运动员李梅菊、李玲、刘向荣和巩立娇为研究对象。以“从左脚后摆开始――右脚着地”阶段的下肢技术为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用两台高速摄影机对比赛现场进行录像。高速录像光学镜头为美国PULNIX公司生产的CCD高速扫描摄像头(TM-6710CL),拍摄频率为120 p/s;高速采集卡为METEORII-CAMERA-LINK,主光轴高度1.2 m,两摄像头距离拍摄点为10 m,主光轴间夹角约为90°。另外,赛前和赛后均对“艾捷”三维立体框架坐标进行拍摄。

使用美国Ariel公司的APAS运动分析系统对录像(影片)进行解析,选用松井秀治模型,依据人体模型的标准和研究的需要选取20个关节点,对图像数字化处理,用低通数字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平滑系数为6),获取本研究所需要的原始数据。

对原始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汇总,并计算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即用( ±s)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滑步是由臀部主动后移,左腿积极后摆,充分利用“移、摆”产生的动力开始的,使身体和铅球摆脱静止状态,获得一定的向投掷方向运动的速度,为顺利完成后续动作做好准备。它要求身体重心的移动和铅球运动的轨迹低、平、快。低是指铅球和身体重心要低,平是指铅球和身体重心起伏要小,快是指摆动腿摆动迅速,蹬地腿蹬伸有力、收拉快[3]。

3.1 我国运动员滑步阶段右侧下肢肢体特征

从表1可知,我国运动员在滑步开始右脚离地瞬间平均蹬地角为(57.065±2.803)°,除李玲蹬地角较小外,其他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斯卢皮亚内克相比(21.41 m,蹬地角为58°)[4],蹬地角差别不大。

他们的重心腾起角度差异较大,李玲的最大(30.382°),巩立娇的次大(21.210°),李梅菊最小(18.000°),但是李玲的蹬地角较小只有54.213°,这主要是由于右脚蹬离地面时蹬伸比较充分造成的。腾起角的大小决定着滑步过程中运动员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大小,腾起角小可使重心上下起伏小、速度损失小,因而容易达到滑步低、平、快的要求,并为过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两者数据分析,李梅菊滑步时重心相对比较平稳,李玲的起伏较大。

右脚离地瞬间,右踝角度平均为(126.790±21.911)°,在滑步结束时右脚着地瞬间平均为(118.477±6.746)°,比上一个瞬间减小约8.3°。但是横向比较,只有李梅菊的角度略有增加。右踝角的大小反映了运动员在着地瞬间右踝积极着地程度以及右脚内转的积极程度。横向比较后发现4名运动员只有李梅菊是增大的,其他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减小了,巩立娇减小的最多,这主要是由于她右离时的右踝角过大造成。右脚离地瞬间右膝角的大小直接反映运动员在离地瞬间右腿蹬伸积极的程度[1]。表1显示,我国选手平均为(167.802±3.764)°,巩立娇的最大为172.000°。右着之后的右膝角大小反映了右膝的收拉程度,她们右着时候右膝角的平均值是(114.019±7.097)°。相对于右离时的角度,说明他们右膝收拉的程度大,为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奠定了基础。右着和右离时右膝关节角度的差值越大说明收拉越积极。同样表1横向比较,李玲的差值最小只有47.399°,说明其在右着之前的右小腿回拉不够积极。

右髋角是上体躯干和右大腿在右髋部所形成的夹角[4]。我国优秀运动员右离时右髋角平均为(82.961±11.091)°,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斯卢皮亚内克的84°相比,差别不大,但是巩立娇的右髋角只有68.480°,明显偏小。而李玲和刘向荣右离时的右髋角偏大,均达到90°以上,说明他们的上体抬起较早。右着时,平均角度李玲和刘向荣外都是有所增加,说明他们的身体在逐渐的抬起,符合投掷原理;李玲和刘向荣的右髋角不同程度减小了,尤其是李玲,说明其在右离时上体抬起较高,为了弥补不足,右着时上体主动地前倾,减小了右髋角,以利于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因此,容易造成滑步阶段身体重心起伏过大问题出现。

两大腿最大夹角反映了运动员在滑步过程中左腿向投掷方向摆动的积极程度[5]。两大腿最大夹角出现时机可以反映蹬摆配合的理想程度。表1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两大腿之间的最大夹角平均为(102.710±7.099)°,而世界优秀运动员斯卢皮亚内克是122°,说明我国运动员两大腿最大夹角偏小,尤其是刘向荣,只有93.523°,而且最大夹角是出现在右离前,所以其蹬摆配合不是很好,右腿发力较早,左腿摆动的浮动较小(右离时左脚离地高度只有0.256 m),不利于适当延长滑步距离。而李梅菊和李玲及巩立娇相对来说比较积极,其两大腿夹角分别达到了104.628°、110.628°和102.060°。分析表明:只有李梅菊的两大腿夹角出现在右蹬离地面之后,所以只有巩立娇和李玲的蹬摆配合比较理想。当两大腿最大夹角出现在右离之后容易造成滑步距离较短,她们的滑步距离同样可以反映上述问题。因此在滑步阶段要注意蹬摆配合,尽量使两大腿最大夹角出现在右离瞬间。

重心的高度间接可以反映身体最后的超越器械姿势前的预备动作的评价标准[1]。如果过高会造成滑步阶段铅球的运行距离缩短。右离和右着时的重心高度差可以评定滑步技术阶段上体的控制程度,其差值越小,说明其上体控制能力越好。对表1横向对比发现:李梅菊的高度差较大(达到0.114 m),其次为刘向荣(为0.106 m)。因此他们的上体控制能力不是很好,但是除李梅菊外的李玲、巩立娇和刘向荣在右着时重心的高度都较大,尤其是李玲(0.950 m)。所以在滑步结束时他们的上体抬起较高,尤其是李玲。如果在滑步阶段结束时重心过高,则在整个投掷过程中铅球的运行距离将会缩短。

3.2 我国运动员滑步阶段左侧下肢肢体特征

根据表2参数评价和动作链原理都可以证明,摆动腿摆动不论是右离还是右着时,都是左髋角>左膝角>左踝角,符合投掷原理和相邻环节之间动量传递原理。其夹角的大小不仅可以反映其环节运动幅度的大小,同时也可以反映其用力的大小。

右离时,左脚离地高度不仅可以间接反映重心的起伏状况也可以反映蹬地角或腾起角的大小[2]。离地过高会使右脚的蹬地角或身体的腾起角偏大,右离时李梅菊左脚离地高度为0.572 m、李玲为0.489 m,结合她们各自的腾起角或蹬地角(李梅菊蹬地角为60.906°、李玲的腾起角为30.795°)同样反映上述问题。

右离时,左髋到支点的距离和右着时左髋到支点的距离的差值大小,可以间接反映其腿部后移的幅度[1]。表2显示,李梅菊的差值最小(0.032 m),其次是刘向蓉(0.175 m)。因此,他们在蹬摆时臀部后移幅度不够。所以,建议在以后的训练中加强此环节的训练。

3.3 我国运动员左右下肢配合及动量传递特征

右离时两大腿最大夹角及出现的时机可以评定其两腿蹬摆技术配合状况。当最大角度处在右离瞬间说明其摆动腿的动量传递好;出现在右离之前或之后,说明由左腿摆动获得的动量没有充分利用。表1显示,巩立娇在右离瞬间两大腿夹角最大,李玲在右离前达到最大角度,然而只有李梅菊和刘向荣在右离后才出现最大角度,所以他们的蹬摆配合技术需要加强练习。

根据人体各环节在用力时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和大环节带动小环节加速的原理,同时结合投掷原理,可以对左右腿之间的动量传递情况进行评价。理论上可以认为,右离时属于远端固定,因此右髋速度>右膝速度>右踝速度;右着时近端固定,因此是右踝速度>右膝速度>右髋速度;左摆时左髋速度左髋速度。

同样,表3显示:刘向荣右离时的右踝速度大于其右膝速度和右髋速度,说明其在右离时右脚的蹬地积极主动;李玲和巩立娇的速度是右髋>右膝>右踝,充分发挥了左腿的摆动作用;李梅菊右腿各环节之间动量传递效果不是很好,传递链遭到破坏,建议其在以后的训练中加强左腿的积极摆动或右腿的积极蹬伸间的节奏练习。因此,除李梅菊外的其他运动员,右离时右腿间的动量传递效果较好,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

右着时,右踝速度>右膝速度>右髋速度,说明右着时近端固定,各关节依次加速,并积极主动内收,符合投掷技术原理。

左腿摆动时左踝速度小于左膝速度(左踝:(1.935±0.636) m/s);左膝:(2.583±0.310) m/s),但是右着时左踝速度明显大于左膝速度。说明其右离和右着时左踝和左膝间的速度链遭到破坏,动量传递效果不好。

右离时左右髋间的速度比较,可以判断右髋在右脚着地后向投掷方向转动的积极性。左髋速度大于右髋速度,左髋平均速度(2.054±0.191) m/s明显大于右髋的平均速度(1.670±0.500) m/s,说明其左腿后插积极主动,有助于右髋部的侧移和双支撑阶段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因此我们认为,李梅菊和刘向荣右离时右髋速度偏小,影响其双支撑阶段右髋部的侧移和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

4 结论

1)李玲在右离时上体抬起较早、右着时右小腿收拉不够积极,左腿间的动作链遭到破坏。

2)刘向荣在右离时上体抬起较早、预摆时臀部后移幅度不够、蹬摆配合时机不理想,右离时右髋速度较小,影响双支撑阶段右髋部的侧移和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同时左腿间的动作链遭到破坏。

3)李梅菊在右离时预摆臀部后移幅度不够,右髋速度偏小,蹬摆配合时机不理想,且左、右腿间的动量传递效果不好,动作链遭到破坏。

4)刘向荣右离时右髋速度偏小,影响其双支撑阶段右髋部的侧移和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同时左腿间的动作链遭到破坏。

5)除李梅菊之外的其他运动员,右离时右腿间的动量传递效果较好,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

6)在滑步阶段结束时她们的重心都过高,尤其是李玲。

参考文献:

[1] 刘永科. 对4名女子铅球运动员右侧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

[2] 郭明. 对4名女子铅球运动员左侧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

篇5

中图分类号:G84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86-01

一、刘相蓉基本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过渡步阶段是从右脚滑动结束到左脚着地,它既是助跑部分,又是最后用力的部分。过渡阶段动作是投掷者在滑步阶段与最后用力阶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用力技术与运动成绩的优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或适当增加铅球在滑步中获得的水平速度,为最后用力形成合理的身体姿势。保持或提高原有速度进入最后用力阶段。

(一)过度阶段髋、膝关节的速度变化

右脚着地后左髋速度应大于右髋速度,这是滑步动作的延续,左髋速度快,有利于左腿迅速向抵趾板方向下插。左脚着地后右髋速度超过左髋速度,说明左脚刚一着地右侧便开始加速,有利于髋轴迅速由与投掷方向垂直变为与投掷方向平行,肩轴不动,这样形成了躯干充分扭紧,超越器械动作形成,为最后用力加上做了充分准备。经研究左、右髋关节速度最大值与投掷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γL=0.4855,P

图1结合图1分析:刘相蓉左膝速度在过渡步前半段是上升的,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左膝速度在过度步阶段前半段上升与左腿积极向前下方摆插有关,主要是左膝的垂直分速度在前半段较大,使左膝速度在过渡步前半段呈上升趋势。右膝在过渡步阶段水平速度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右脚着地后右膝速度下降,可是右膝很快向前方转动,使下肢运动加快,水平速度回升,说明刘相容右脚着地后能积极内收、旋内,带动膝和小腿向前移动及时,从而弥补了速度的损失。

(二)过度步时间

过渡步时间是评价过渡步技术好坏的重要运动学参数。左脚落地的速度越快、力量大、身体(包括中间部位)的动作就越快,产生的力量就越大,国外优秀运动员过渡步的时间平均约为00725s,黄志红最好成绩的过渡步的时间为0.10s,刘相蓉过渡步时间为0.217s,说明刘相蓉的过度步时间明显偏长,左脚下插不够积极,使人体不能及时从滑步过渡到最后用力状态,影响滑步获得冲量的利用率,铅球速度和人体重心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导致整个推铅球动作的速度、节奏发生改变。造成过渡阶段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是右腿用力时机掌握不好,右腿快速用力的能力较差,因此,刘相蓉应重视提高右腿肌群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收缩能力,尽量缩短过渡时间。

过渡步阶段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越大,运动员超越器械姿势越充分,肩躯干扭转产生的力也越大。我国优秀运动员黄志红的铅球速度与重心速度差值在0.40m/s以上,从图1和表3看出,刘相容铅球速度与重心速度差值为0.399m/s,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比较接近。所以刘相容在过渡步阶段应尽力加快左腿的积极下插,在保证形成充分超越器械姿势的前提下,缩短过渡步时间并提高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增大铅球速度和重心速度差值,为最后用力阶段获取较高的出手初速度奠定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过渡步阶段,刘相蓉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减小,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的速度差值小,超越器械的姿势不充分。

(二)建议

把技术训练与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提高右腿肌群快速收缩能力,把握好右腿发力的合适时机,使右腿在过渡阶段做到迅速退让和由退让迅速转入克制。突出快速过渡的技术特点,缩短过渡时间,过渡动作力求做到快速、连贯、圆滑。

参考文献:

[1]白光斌.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9(1):95-98.

[2]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46-547.

篇6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BNP;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47-04

Analysis of BNP level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ZHANG Jing WANG Yanfei JIA Xinwei

Department of First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gate the chang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coronary syndromes (NSTE-ACS)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and the evaluate value of early prognostic.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NSTE-ACS without heart failure in First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group (group A) with 48 cases and NSTE-ACS group (group B) with 50 cases. The BNP level of two groups on admission and after 48 hours of medication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NP level on admission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BNP level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417.69±86.74) ng/L vs (167.23±66.83) ng/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BNP level of group A and B before medication [(167.23±66.83) ng/L, (417.69±86.74) ng/L]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medication [(85.29±23.62) ng/L, (184.12±48.96) n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The level of BNP in 2 and 3 vessels lesion group [(475.97±86.44), (335.33±88.66) n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1 vessel lesion group [(142.08±54.09) n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BNP levels,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 showed upward tendency (P < 0.05). Conclusion The ischemia degree of cardiac muscle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NP level, the concentration of BNP in Peripheral blo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degree of coronary lesions and calcula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

[Key words] Non-ST-elevation coronary syndromes;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Medicatio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其严重的类型,因其可能发展成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而日益受到重视。B型尿钠肽(BNP)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多肽类激素[1],它在室壁张力增加时合成及分泌,普遍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价。最近国内外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本身可能使BNP释放增加,可用于ACS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2],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外周血BNP的水平,分析BNP水平与冠脉缺血及缺血程度的关系,及评判其判断心功能正常的NSTE-ACS患者预后的价值,从而为NSTE-ACS患者病情的客观评价及临床决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1科不稳定性型心绞痛及NSTE-ACS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0±6.5)岁。将其分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B组(NSTE-ACS组)50例。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75岁;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③左室射学分数< 50%;④继发性心绞痛、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⑤近期(至少1个月内)有急、慢性炎症与损伤;⑥肿瘤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1.2 方法

1.2.1 资料统计 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脑血管病病史等。统计住院期间及电话随访出院3个月时患者心绞痛症状、再发心肌梗死、新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再住院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2.2 标本采集 ①入院时采集肘静脉血,急查BNP及生化等常规项目;②空腹8 h后检测肝功能、血脂等;③入院12 h内行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检查,④经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联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扩冠、他汀类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药物治疗48 h后静脉血复查BNP,BNP的测定使用美国Triage BNP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查,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2.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判定 采用Judkid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介入医师判断。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支血管内径狭窄≥ 50%,按照病变累及支数,分为1、2支及3支病变(注:左主干狭窄≥ 50%计为2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根据样本量情况选择Fisher精确统计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A 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射血分数(LVE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尿钠肽水平比较

入院时B组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尿钠肽水平比较(ng/L,x±s)

2.3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血浆水平比较

3、2支病变组BNP水平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BNP水平逐渐升高。见表3。

2.4 不同血浆BNP水平患者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按照入院时患者不同BNP浓度分为≤ 160、>160~300、>300~430、> 430 ng/L四组,结果显示,随着BNP水平增高,心血管发生率有增高趋势,BNP浓度≥431 n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78,P < 0.05)。见表4。

表4 不同B型尿钠肽水平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注:与>431 ng/L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BNP是一种含有32个氨基酸的多肽,在正常心肌中很少表达,主要由心肌细胞在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合成及分泌,临床主要用于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并为治疗效果做出一定的评估。Goetze等[3]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缺血能够显著刺激BNP的大量产生和释放;另有国外文献报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堵塞,导致心肌分泌BNP增多[4]。最近研究显示,BNP对NSTE-ACS近期与远期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5-8]。BNP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独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9]。这些证据均提示单纯心肌缺血即可引起BNP合成增加,测定BNP水平有助于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本研究中NSTE-ACS组BN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析原因可能为NSTE-ACS组所造成心肌缺血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严重,急性的心肌缺血可能通过增加心室壁肌肉张力来导致BNP合成及分泌增加。经药物治疗48 h后,患者心肌缺血得到改善,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本研究还观察到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BNP水平呈现上升趋势,3支与2支病变组BNP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心肌缺血可以刺激整个心脏激素系统[10],一过性缺血可能使BNP与心肌缺血成比例的合成和释放,因此BNP可以作为评价心肌缺血范围或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11]。

近年来,另有研究显示,BNP的动态变化可作为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为ACS患者提供较高的预后价值[12]。本实验显示,BNP ≥ 431 n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 431 ng/L的其他三组患者,提示BNP水平越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BNP水平可以预测近期不良预后。BNP提供预后价值的可能机制是心肌缺血越严重,面积越大,BNP水平越高;另外,持续偏高的BNP水平提示心肌缺血存在。

综上所述,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有关,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于判断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且可作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 Iwanaga Y,Nishi I,Furuichi S,et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strongly reflects diastolic wall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arison betwee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J]. J Am Coll Cardiol,2006,47(4):742-748.

[2] 刘北袁,付强,严全能,等.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危险分层中的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1015-1019.

[3] Goetze JP,Gore A,Moller CH,et al. Acute myocardial hypoxia increaseer BNP gene expression [J]. FA SEB J,2004, 189(15):1928-1930.

[4] Krishnaswamy P,Lubien E,Clopton P,et al. Utitlity of B-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or diastolic dysfuntion [J]. Am J Med,2001,111(4):274.

[5] Morrow DA,Lemons JA,Blazing MA,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ri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during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JAMA,2005,294(22):2866-2871.

[6] Palazzuoli A,Deckers J,Calabro A,et 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other risk markers for outcom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coronary syndromes and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 [J].Am J Cardiol,2006,98(10):1322-1328.

[7] Sinclair H,Paterson M,Warks S,et al. Predict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evaluation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risk score [J]. Scott Med J,2007,52(3):8-13.

[8] Lemos JA,Morrow DA,Bentley JH,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N Engl J Med,2001,345(14):1014-1021.

[9] Niizuma S,Iwanaga Y,Yahata T,et al.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reflect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ronic haemodialysis patients [J]. NDP,2009,24(2):597-603.

[10] Hopkins WE,Chen Z,Fukagawa NK,et al. Increased atrial and brain natriureticpep-tide in adults with cyanotic congenial heart disease [J]. Circulation,2004,109(23):2866-2872.

篇7

一、相关概念

1.校际协作

华东师范大学徐晓东对校际协作学习的概念界定为开展校际协作学习的双方学校围绕着某个学习主题,在考虑协作双方学生差异性前提下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调和合作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较偏远地区及欠发达地区开展校际协作学习可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形成一种新的未来课堂模式。云南禄劝一中与成都七中实施的校际协作的远程同步课堂,协作学校中的主播教学方(成都七中)进行现场课堂教学,接收教学方(禄劝一中)以观看主播学校课堂实播进行现场学习,实现主播与接收方同步教学的校际协作教学。此教学过程异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协作双方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为远端学校(禄劝一中)在同一时间呈现出课堂的教学实况,包括课堂教学的图片、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材料和多媒体动画等等,禄劝一中的学生可在自己学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时参与直播学校的高中课堂教学活动,且还可与直播学校的学生一起进行实时互动学习,如图1。

2.未来课堂

关于课堂的界定,从教育教学的初始形态形成至今未有统一的界定。王鉴在《课堂研究引论》中对课堂的定义时指出课堂的第三种形态:“课堂综合体,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活动、课程、师生关系等,即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1]本案例中基于校际协作所构建的课堂形式可作为未来课堂的一种应用样式,它是对传统课堂的变革,从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资源、课程资源、教学活动、师生关系等方面呈现出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下实现基于校际协作的未来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基于校际协作的虚实整合的教与学的环境,它作为未来课堂的一种发展趋势,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资源均衡共享。

二、校际协作下的未来课堂模式

1.校际协作下的未来课堂模式

图2是本案例学校开始实施校际协作的初始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云南禄劝一中和成都七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的差异性,师生在教学进度和效率上无法与成都七中的师生同步,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灵活调配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权,课后难以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改变这一现状远端学校对该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改进(如图3),采取“半直播课”的教学方式,以成都七中老师授课为主,在直播课程进行时把直播课程录存,日常由远端学校教师自主授课,课下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直播课堂实况进行录制,后按需进行回放,如此既能保证学生能听懂和理解知识要点,又能利用网校优质的教学资源。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直播教学从主要课堂转向辅助课堂,禄劝一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将直播录像及亲授课进行教学,这样异于传统课堂的是课堂不再限定于教师课堂,而是根据学生和教学需要利用新兴技术,现代卫星通信技术为媒介创建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学为主要目的的教与学的未来课堂模式,既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又能及?r了解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最合适的新教学方式和新的未来课堂。

2.校际协作下的未来课堂模式特点

2.1“四同时”和“四位一体”

“四同时”是指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和同时考试,远端直播班(本案例指云南禄劝一中)在上课、考试、作业以及教师备课等四个重要教学环节都与前端(成都七中)本部班同时进行。远端学校实现异地实时共享前端学校课堂教学,协作双方教师以四种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高中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活动,前端教师在把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讲授,以保证教学源头的教学质量,远端教师在异地全程随堂上课,配合前端教师营造同堂效果,并利用异地条件,做好同堂前后的教学活动,包括对学生课前预习管理、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及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

“四位一体”是指将多门学科的每一节课都由远端的学科教师和前端学校的前端教师、把关教师,技术教师等四位教师共同协作完成。学生不但能够直接获得前端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够享受到由远端学科教师和前端教师密切配合所带来的新课堂新教学方式。

2.2未来课堂中的“同步”

未来课堂中的“同步”,一方面是指校际协作双方教材的同步,与学校进度同步,与学生需求同步,强调内容、进度、需求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指教学过程的远程同步性。校际协作下的未来课堂中的同步互动课堂,采用视频双向实时同步课堂的形式,将前端学校的课堂实时教学过程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同步传送到远程接收方,前端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的同时,远程接收学校的学生通过观看前端学校课堂实时传输过来的教学视频进行现场学习,接收终端学生的学习现场又同步传输到前端,授课教师可以实时查看本教室的学生和远程教室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基于校际协作的未来课堂教学的优势及发展策略

1.优势

1.1未来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开放式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协同知识建构,提高师生综合能力,可让学生体会到基于校际协作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跨地域跨空间的融入先进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为他们能从能力水平上与外部学生靠近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优质化,拉近城乡师生间距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校际协作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下,欠发达地区教学资源薄弱的学校能充分享用优质资源,优质的管理和高度的重视、培养、保护,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1.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整个未来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协同建构和利用地区差异资源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1.4远端学校和前端学校共同进步,双双获利,校际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共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自主学习的理念。

2.发展策略

2.1由于校际双方教学实施对象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进度以直播方学生为依据,但对于接收方的学生而言教学进度太快。为改变这一现状,为充分发挥教学接收方教师的作用,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不同,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校际协作教学模式进行取舍,做到因材施教,。

2.2远端学生与成都七中教师交流的机会太少,导致成都七中老师无法具体掌握远端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这一难点,可加强校际协作双方学校的师生、师师、生生交流。

篇8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吸烟者做下列活动:运动,通常为快走和骑自行车;一些“被动”活动,如观看视频或安静地坐着。结果显示,运动后的吸烟者说,对吸烟的渴望比运动前降低。泰勒说,运动可能可以分散注意力,同时改善情绪,因而减少吸烟者对吸烟所带来的强烈需求。不过,如果吸烟者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运动的效果可能降低。

肥胖儿童学习表现逊于正常同龄人

美国《儿科》杂志网站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有肥胖并发症的儿童学业表现逊于正常同龄人。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以常规考试、血液检验和脑部扫描等方法,对比49名有代谢综合征的儿童与62名没有这一症状的同龄人。这些儿童社会经济背景相似,年龄相同,就读同一年级。研究人员发现,有代谢综合征的儿童数学考试平均分数比另一组低10分,拼写考试平均分低4分。前一组儿童总体上有智商较低的迹象,但不涉及记忆能力。

研究表明,两组儿童的脑部结构和容量不同,有代谢综合征的孩子大脑海马区更小。大脑海马区关联学习和记忆能力。代谢综合征患者一般至少有3项关联肥胖的健康指标,包括粗腰围、低有益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和胰岛素抗性。

先前一些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关联成人思维能力。纽约大学的这项研究首次以儿童为对象,研究代谢综合征与思维能力的关系。

正常体重者“大肚子”更危险

最新研究发现,与身体其他部位肥胖相比,腰腹部肥胖的正常体重者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最高。

美国科学家以12785名18岁以上的美国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按身体质量指数(BMI)先分为正常、超重和偏轻三组,然后每组又按照腰臀比例的大小细分为腰围较大和正常两个小组。在14年4个月的调查中,有2562名研究对象去世,调查发现,其中1138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体重正常、腰围较大的一组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最高。体重正常、腰围较大者的整体死亡率和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甚至比肥胖者还要高。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超重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诱因,BMI常被视为评估患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不过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腰腹部肥胖对健康尤为有害。这些腰腹部脂肪会引发慢性炎症,对人体心脏与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50岁开始锻炼也不晚

有些人觉得年轻时应该多锻炼身体,年纪大了再开始锻炼可能就没什么用了。而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便是50岁才开始锻炼身体,坚持锻炼者的一些健康指标也会好于运动量不够的人群。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4000多名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平均年龄约49岁。

调查显示,其中约一半人的运动量达到推荐标准,即每周超过2.5小时从事运动强度中等或更剧烈的体育锻炼。这种运动强度的直观体现是锻炼时心跳加速并可能出汗,跑步、打球等许多运动方式都能达到这样的强度。

研究人员分析了受调查人群的健康指标,与不怎么爱运动的人相比,运动量达标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等与发炎相关的指标性物质含量更低。发炎通常被认为与心血管病风险有关,而心血管病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因此上述结果也说明坚持锻炼的人群身体情况普遍更好。

鱼油有助延缓肌肉老化

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4位65岁以上女性的肌肉力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抗阻运动训练后,同时服用鱼油的女性的肌肉力量增加了20%,而服用安慰剂组的女性肌肉力量增加11%。

骨骼肌在人体体能和总体健康状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健康的衰老过程中,肌肉大约每年缩减0.5%~2%,这一过程可能降低生活品质。锻炼是维持肌肉功能的一种途径。不过,锻炼虽能增加年轻人的肌肉质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通过锻炼增加肌肉质量的能力会减弱。

食用煎红肉增加患前列腺癌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高温下烹调的红肉,尤其是煎红肉可能会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多达40%。

此项研究的参与者完成了全面的调查问卷,评估肉类的摄入量,包括家禽和加工红肉的数量和类型,关于烹饪的做法(例如煎、烤等)。在研究中超过1000名男子被确诊为晚期前列腺癌。研究人员发现,男性每周吃150多份煎红肉后患晚期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30%,此外,吃250多份在高温下煮熟的红肉的男性患晚期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了40%。研究人员怀疑这是由于在烹调红色的肉类和家禽中会形成DNA损伤的致癌物质杂环胺。

太阳镜内双酚A可致心脏病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称,一项研究发现,太阳镜、锡罐以及商店小票中发现的化学物质双酚A与致命性的血管狭窄有关联。将血管狭窄风险与这些生活常用品联系起来尚属首次。

该研究调查了英国近600名男女,发现高含量的双酚A和血管堵塞有非常明显的联系。此前,双酚A就被指可能导致心脏病。此次研究称,人体尿液中含有越多的双酚A,其血管变狭窄的可能性越高。不过,目前还不能证明双酚A直接导致血管狭窄,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增加导致心脏病的可能性,比如高血脂、高血压等。

婴儿配方食品禁用“促进大脑发育”标签

篇9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如今,国内数字出版发展迅速。教育出版作为出版重要的支柱之一,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就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而言,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那么,如何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呢?

我们看到,很多国外教育出版商,如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培生教育集团、励德・艾思唯尔集团等也都在进行这种定位的调整。比如培生,它所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教学数据管理、在线测评系统等,都不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和出版,而是以数字化的方式与手段去解决教育的全方位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数字教育出版中,要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服务需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出版模式。

与传统教育出版相比,数字教育出版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快速的交互能力。网络学习者作为数字教育出版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数字教育出版服务者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必须构建一套有效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这种系统应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而进行动态组织的智能系统,是针对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让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来适应每个人不同特点,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个体特征的学习支持系统。

一、用全媒体的出版模式满足对学习环境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教育出版面对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时代,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使用全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教育出版单位作为主要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者对其有了更高的个性化要求,那就是:随时、随地、在任何情况下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出版活动必须将纸质媒体、互联网电脑、E-book、掌上电脑、移动电话等出版形式全部考虑进来,实现多媒体、多终端。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数字出版的流程再造问题。内容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多产品形态的生成、跨介质的产品问题,即要实现一次生产、多次的目标。对习惯传统流程的出版单位而言,必须按全媒体出版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比如,内容在出版过程中要尽早地组织成电子文档,甚至从一开始就将电子文档纳入生产体系,把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由“串行”改为“并行”。

2.内容与形式的标准化问题。内容上,应当构建标准化教育资源库,以便于检索和使用,可参考执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标准。在数字技术层面,要求考虑现今数字终端的特性(如E-book的不同格式问题、iOS与Android系统的适用性问题等),尽量使教育出版物呈现形式更加简洁,对各类移动终端的适应性更强。

二、用定制出版模式满足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定制出版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至今日,定制出版已经成为一种将企业的营销目的与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结合起来的出版形态。面对即将到来的移动学习时代,教育出版者的观念要从前端转向后端。以前,我们只关注如何把最好的资源、最有价值的内容做成产品,这种传统的出版思维是基于前端的,是“有什么做什么”;而数字出版时代是“要什么做什么”。我们应以后端需求为出发点,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按这些要求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建立起新式的数字定制出版模式。首先要有一个开放性的类似“云”功能的出版平台,协调教育资源,建立起强大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这样才可以保证基础的资源供给。然后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定制出版系统进行响应服务。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前人讨论已多,以下只对智能化的定制出版系统进行描述。智能化的定制出版系统至少应包含需求响应、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内容生产三个单元。

1.需求响应单元

作为主要定制客户的学习者,通过网络门户访问出版机构的需求响应单元,提出对定制出版物的具体需求。客户完成登录注册和网上签约后,系统自动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选题,将相关信息传递到数字资源管理单元。

2.数字资源管理单元

数字资源管理单元的核心是学习资源库和相关搜索软件,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响应单元提出的定制选题搜索资源库。如果资源库存贮的内容资源符合定制要求,系统可直接提取并确认内容后发往数字内容生产单元;如果资源库无定制内容或内容部分缺失,则需要通过网上组稿的方式调集相应内容资源,提取确认后再发往数字内容生产单元。

3.数字内容生产单元

接收数字资源系统发来的内容资源信息,通过内容组合和编校加工完成定制出版物的生产,再经审批发行环节确认后,给定制客户,完成定制内容的出版活动。

三、用先进的交互和协作模式满足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学习是以教师带领学生展开的,而网络学习是以自主性为主的方式进行的。我们要成为教育服务商,要适应这种变化,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更要用先进的交互和协作模式满足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

1.交互性

交互性按照对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二是学习者与服务者、教师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指学习资源能够引起该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这类学习资源允许学习者对资源呈现的内容进行选择,甚至能够根据学习者利用资源的学习情况,呈现适合学习者个性化的内容。例如:有的学习资源借助一定的技术,能够支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对学习进行调整。数字教育出版者在组织学习资源时要运用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具备即时快速反应、自动调节信息、自由选择、自动反馈、自定步调等特性,做好交互性研发。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微观、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和无法形象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电脑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在操作技能训练、实习等许多方面它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也很突出。

学习者与服务者、教师交互的主要活动有:学习计划、问题解答、内容分析、练习与呈现、鼓励与建议等。学习者与学习者交互的主要活动有:讨论、协作学习等。在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与服务者、教师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求,除了引导其使用比较成熟的电子邮件、BBS、聊天室、即时通讯软件、博客等工具外,更为实用的是开发基于视频会议的教学系统平台。

基于视频会议的教学系统平台是同步、即时信息交互平台,不仅可以传递语音、数据,还可以实时传递动态图像。它既支持点对点的交互模式,也支持一点对多点的交互模式。在点对点的交互模式中,向交互双方都开放。在一点对多点的交互模式中,同一时刻由一点作为主点,可以召集多点参加同一个会议。多点视频时,多点控制单元一般放置在主会场,主会场经常是教师或主席所在的会场。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由教师或主席控制由谁发言。因为,这种教学系统平台支持教师和学生间实时的交流,所以很像教师与学生在传统学校的教室或者教育社区的教学活动。

2.协作性

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相互合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而且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学习者可以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经对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可以互相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互相帮助和提醒,直到问题解决。

前面提到的比较成熟的通讯工具和基于视频会议的教学系统平台都可以用来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协作学习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把这种基于视频会议的教学系统平台很好地融入网络平台的服务体系之中,因为它不仅能够方便地传递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允许不同地方的学习者针对同一个作业同时进行操作,实现协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一个虚拟的空间,使得协作对象可以在同一个社区内开展交流和讨论,给学习者一种社区归属感。

四、用科学的学习评价模式满足效果检测的个性化需求

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很强,不像传统课堂有老师时时引领、检测、督促。所以,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期间的行为活动迫切需要被跟踪记录分析,并最终在反馈策略的指导下根据分析结果来改变学习流程和学习方式。曾有专家指出:评价问题是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系统。

网络学习评价以学习者的学习全过程和效果为评价对象,利用网络手段记录、跟踪其学习的全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的模式展开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首先,要设计一个电子学档系统,其内容包括: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业信息(学习任务、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绩效),学习活动记录(可从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或服务者、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三个方面进行记录),作品集和评价信息(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档案的反思及自我评价、学习同伴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三方面的评价信息)。电子学档中的信息,一方面包括像测试结果库、答疑库中记录的相对静态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在网上进行学习时,其行为信息隐含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特征及整个学习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的信息,因此,对这部分信息也应该进行记录。

其次,为了覆盖网络学习过程的所有阶段,网络课程除应包含传统的课程学习、作业与测试、答疑与讨论三个基本模块外,还应增加电子学档制作模块和评价问卷填写模块。对于每个子模块,应定制一个信息收集器,以跟踪收集有关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交到各子模块对应的数据库中。在提交之前,这些收集器能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对各子系统数据库中记录的信息,首先经过数据分类模块分门别类地存储至电子学档相应类目下,然后,根据制定的指标体系,经过智能评价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得到学习者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

最后,综合评价的结果信息反馈要分两方面:一是直接交给学习者,让其了解该阶段的学习状况;二是与课程表示的相关属性结合,利用评价反馈机制自动生成下一阶段学习的导航信息。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时代,面对数字教育中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如果我们能针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合理调整数字出版流程,把定制出版模式、数字教育出版服务理念以及技术手段很好地结合起来,构建起真正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教育出版新模式,就一定能在出版的数字化浪潮中掌握主动、挺立向前。

参考文献:

[1]张剑平,陈仕品,张家华.网络学习及其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耿晓君.成人的网络学习策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6,(8).

[3]李淼.传统教育出版商要做“中药铺子”.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9-29.

[4]李瑞华.数字化视野下大众出版商业模式浅议.出版发行研究,2009(11).

篇10

有人说,平安的机体内仿佛藏有一台超级马力的发动机,驱动着这艘航母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则认为,绩效问责管理是驱动个人目标与公司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并努力实现的核心管理机制,是保持队伍整体活力,促进团队追求卓越的核心驱动力,是实现公司“国际领先、综合金融”战略的制度保障。

作为平安集团的子公司,平安人寿贯彻落实这一绩效管理理念,并将人才培养工作与个人及组织绩效的提升紧密结合。

第一步:

绩效发展计划的制定

个人绩效目标,主要是依托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来制定。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员工不能局限于制定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还要根据直线主管对其上年度的能力不足评估和未来的提升期望,制定可实施、可衡量的个人发展计划。

其中,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短板分析,与直线主管共同商定学习建议,比如参与公司面授培训、个人自主网络课程学习、直线制定特设工作任务等,不断磨砺、提升员工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当然,从制定计划一开始,员工个人就已成为自我发展、绩效改进的主人。

第二步:计划执行与辅导

计划执行效果检视与辅导是直线主管日常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平安,直线主管对下属的每次回馈都要求“言之有物”,切忌空谈,其目的就是要让下属在回馈中了解自己的进展,明确提升的空间与方向。同时,直线主管还会不断调整和完善辅导计划,做到对员工辅导“有的放矢”,并非泛泛而谈。

每年,直线主管都要进行12次正式回馈,包括10个月的月度回馈和2次年中、年底回馈。每一次面谈与书面回馈都能帮助员工梳理岗位高绩效的标准,看清其自身的现状与差距。尤为重要的是,回馈面谈不仅能让员工了解差距,更为他们提供了缩短差距的工具与方法。俨然,直线主管已成为员工发展与成长的重要资源。

那么,员工了解绩效差距后,我们如何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激发个人的高绩效行为呢?

平安人寿采用分层级的人才培养理念,即根据员工的岗位类别,通过资源的针对性投放来提升员工的关键能力,从而提升绩效。

我们认为,只有能满足公司发展和员工发展双向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通过多年的培训体系搭建与持续推进,平安人寿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课程体系,拥有百余门面授课程、百余门网络课程,涵盖管理技能类、职业通用技能类和专业技能等。这些丰富的培训资源有效提升了员工的自我发展动力,也为直线主管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全面的资源保障。

除此之外,平安人寿在人才培养中还倡导“721”的培养理念,加强“项目锻炼”和“辅导”在员工技能培养中的比重。例如,在高级主管培养项目中,平安人寿更注重员工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思维能力的体系化及归纳分析能力和战略划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设计这个培养项目时,我们采用高管辅导、集中培训和特设工作项目三者有效合一的方法,通过完成高管和指导人指定的切合业务需求的课题研究,来帮助参训者提升综合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其解决问题的思考深度与科学性。而这些能力的快速提升往往是在本职日常工作中难以迅速提高和掌握的,对其绩效提升影响较大。

在员工指导人方面,我们也建立了新员工辅导人制度、潜力干部指导人制度。以指导/辅导人制度为例,平安人寿提倡“双指导人”理念。也就是说,第一指导人通常为员工的直线主管,指导的内容主要侧重日常工作辅导、技能提升、员工EAP心态建设等;第二指导人通常是员工的直线主管,指导内容侧重于职涯发展困惑的解答、员工关怀等。

在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中,主管及辅导人予以适时的指导和回馈,并始终坚持“岗位锻炼、辅导和培训”三位一体的“721”培养理念,不断激发了员工的高绩效行为,确保其个人行为的改变以推动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第三步:

绩效考核评估和回馈

在平安人寿,年中、年底的阶段性绩效考核的评估与回馈环节不仅仅是就员工的KPI和关键工作进行评估回馈,也会针对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进行评估与回馈。

例如,既要总结过去半年或一年中员工能力提升的方面,也要评估各项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而直线主管会根据员工发展现状对下个阶段提出进一步的期望,与员工共同商定提升计划。在整个回馈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直线主管与员工就现状和下一发展计划达成的共识程度。

由此可见,评估与回馈环节是人才培养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让员工更加明确地了解绩效差距、开启发展动力、明确提升方向。

第四步: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篇11

一、战略结构组合

微学习圈学习出版云平台是我们以教育出版商的视角切入在线教育领域的一次尝试,通过“微学圈子”将名师编委与学生读者连接在一起进行在线互动,试图解决编委资源和读者用户的整合问题;通过 “云端创作平台”提供稀缺的“微学习卡”“微学习贴”“微学杂志”等数字出版物,初步实现了数字出版研发流程的“云端再造”;通过与线下产品配套的“微学计划”来强化与读者用户的连接关系,并通过VIP收费机制实现盈利。

(一)微学习圈平台的格局定位

在线教育有多个切入点,具备不同背景或基因的机构都需要凭借自己的相对优势选择最佳切入角度,于是BAT巨头纷纷搭建在线教育大平台,百度有百度传课和百度文库,淘宝有淘宝同学,腾讯有腾讯课堂和智慧校园,互联网技术公司涌现出沪江网、一起作业网、猿题库、阿凡题等,教育培训机构有新东方的新东方在线和酷学网,学而思的e度学习网、家长帮和学而思网校,高思教育的爱学习平台,多媒体公司有爱学堂,教育出版机构有跨学网、全品学堂、91淘课网等等,总之是群雄逐鹿、各显其能。

我们选择以自身的优势出发,在借鉴很多国内外众多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教育出版”定位做了创新性的设计,最终确立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学习出版云平台。这一平台定位植根于企业的教育出版主业,又在在线教育的市场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

(二)微学习圈的产品组合

微学习圈在产品整合上是从 “卡”“贴”“刊”“音频”等数字化出版物应用切入的,这些不同的出版物类型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产品模块,同时又为互动社群“微学圈子”和学习体系“微学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平台的产品组合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块:

出版应用:我们已经上线公测“微学习卡”“微学习贴”“微学杂志”等3个数字产品模块,即将上线公测“微学电台”模块。其中,“微学习卡”和“微学习贴”主要完成通用性、工具性、资料性的碎片化知识的出版;而“杂志”和“电台”则对于线下产品的线上增值有较好的互补关系,下一步我们也将开发“视频”和“测评”等内容模块。这些出版应用的开发都有技术的支撑,主要通过基于自主产权的“云端创作平台”实现内容的创作与。

微学圈子:线下教辅的读者用户是不明确的,只有转移到线上才有网络价值,转移到线上必然要依托产品建立社群联系(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微学习圈的核心模块――微学圈子,就是为这一目标而建立的。每个圈子致力于整合编委老师和读者用户,通过名师直播、指导,学生发言、提问,共享精品资料等形式,实现用户的整合与互动。这是将我们线下的读者用户与编委资源围绕公司品牌教辅连接起来的较好的办法,也是解决一家教育出版商真正痛点的有效途径。

微学计划:在有了出版应用和互动圈子的基础上,我们就具备了构建系统化数字学习服务体系的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有助于实现公司产品价值线上转化的数字学习计划――微学计划。微学计划依托传统教辅的目录体系进行了更深层的设计,每一套计划中的内容由“卡”“贴”“刊”“音频”“视频”“练习”“测评”等多种形式组成,较好地实现线下产品的内容增值,同时我们对于用户在整个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度,都做了跟踪记录,这就为依托大数据提供智能化学习服务提供了数据基础。

综上,通过出版应用、微学圈子和微学计划三个有机互动的功能,实现了内容的产生、用户的互动和服务的深化,有助于实现对于用户更深层的学习出版服务。这三种功能分别对应于用户学习的几种方式:碎片化学习、社交化学习和体系化学习。

(三)微学习圈平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构建要思考用户价值和盈利模式。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习出版服务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而实现这一价值主要是基于“云端”版权化的内容资源。由于我们平台的内容都是通过在线创作平台开发的,版权内容难以被直接复制,因而就具备了对用户收费的可能。我们初步设想是对于部分“核心内容”以及“微学计划”设置VIP学习权限,通过收取VIP会员费用实现盈利。

所以,微学习圈的商业模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连接教师编委和学生读者为目标,以“读者用户”经营为核心,通过基于自主产权的创作平台创作的“版权化内容”,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VIP制”学习服务,实现与用户的共赢。在这一共赢价值链中,包括平台官方、编委团队(含机构)以及读者用户。

二、运营战术组合

内容研发、平台建设、营销运营,这是在线教育运营的三驾马车。运营战术组合与战略结构组合有机配套,方能保障我们的战略设计落到实处。

(一)内容研发策略

微学习圈内容研发是基于创作平台的“模板化开发、协同化编纂”开发模式进行的,在整个内容研发流程上形成了与传统出版迥然不同的流程特征。另一方面,微学习圈的内容研发是“社交化的”,所有选题策划都从属于作者账号,从而有助于编读互动机制的形成。

表1 传统图书出版与云端数字出版开发模式对比

表2 云端数字出版的作者社交属性与媒介优势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线出版更有助于连接起内容供应者,依托“模板共享”“资源共享”的优势,在线出版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创作出优质学习内容。

(二)技术开发策略

微学习圈的技术开发架构综合考虑了pc端、wap端和app端的不同需求,做了系统化的设计,其中pc端主要解决了教室编委在线创作的问题,wap和app主要服务于学生读者用户的学习使用。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艰辛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开发的经验,比如在前端开发上,分别采用了成熟的bootstrap框架和mui框架,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在app开发上,我们采用了html5开发技术,相比原生开发模式节省了“6名工程师”的人力成本;在创作平台搭建上,我们利用了全球最流行的mvvm框架――angular框架。这些技术都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对于后续模块的增加和扩展,都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

目前,平台基础框架已经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根基,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扩展开发新的内容模块和小型应用,这些将会持续增加平台的用户粘性和平台价值。

(三)营销运营策略

微学习圈内容营销推广总体坚持“守正”和“出奇”两条路线,“守正”是让用户在平台上直接学习及与互动,“出奇”是让用户通过社交网络平台间接阅读内容。

“守正”是守教育出版之正。我们以直接推广“微学习圈”平台为核心的营销方式,这自然要借助已有的营销传播通道,目前会以与公司产品互动宣传为主要的推广通道。微学习圈平台的推广在给平台带来用户的同时,也具有反哺线下教辅产品销售的作用。目前,鉴于平台还没有完善,直接推广的任务还没有启动。

“出奇”是出社交红利之奇。鉴于平台直接推广需要较大的广告宣传投入,我们重点考虑“出奇”策略,即在社交网络平台上通过内容推送、用户分享、朋友扩散的方式获取流量和用户。这一块主要针对“出版应用”来展开,因为大量免费的出版应用和知识应用是社交网络稀缺的社交学习资源,我们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以“场景、社群、内容、连接”为组合的“社群营销框架”,从上线内测时2个月的数据来看,微信社群积累了5000以上的粉丝用户,其中有40%转化为了平台用户,显示了较好的用户转化率。

三、转型发展问题

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一点在我们这里同样存在。在笔者的感受里,管理机制的困扰和团队发展的问题成了最大的烦扰,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管理机制问题

1.传统出版机制的影响

在同一家企业中,将之前的管理经验复制到新业务的管理中,是公司的各级管理层不自觉地进行的一项行为。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当新业务的业务模式与传统业务有足够的差异之时,已有的管理经验不仅经常失灵,而且还有很大可能对新业务的发展构成巨大的束缚。

数字出版在研发流程、运营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有着迥然的差异,对于一家数字出版业务份额很小的企业来说,要让公司管理层能够为数字出版业务提供适合的管理机制,显得很不容易。但这恰恰是决定数字出版业务顺利发展与否的关键所在。

2.管理团队的困惑与分歧

在笔者带领着现在的团队从传统出版过渡到数字出版业务的过程中,从商业模式、网络技术、研发技术到运营模式等方面接触了大量全新的知识信息,各种新的名词、概念、技术、案例每天都在影响着团队的思想意识,这在促进了我们团队探索和前行的同时,也造成了和做传统出版的同事甚至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不畅,由此导致了较长时间的思想分歧,使得内耗加剧,影响了开发的进程。

这种现象让我们面对同样的市场机遇时,因为战略决策未能及时达成很容易错失良机。由于参与战略决策的是来自公司各部门的高层领导,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有太多的不一样的思想逻辑,管理层是否有较好的思想共识,对于战略决策显得格外重要。

(二)团队建设与成长问题

1.对于外部专业技术人才的吸纳

在引进外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出版机构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在笔者组建内部的技术团队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技术人才对于专业的互联网团队氛围的渴望,他们最为担心的就是传统企业没有从机制上做好互联网转型的配套,事实上,我们也因此错失了几位很看好的人才。

所以对于外部专业人才的引进,需要公司从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开始做好转变,努力搭建适合互联网生存法则的管理机制,以便能放开怀抱吸纳优秀的人才加盟。

传统编辑、营销人员的转型,从一开始也并不是那么风平浪静,一方面数字出版的员工绩效相比传统出版一开始并不诱人,另一方面是数字出版要求员工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技能再到创新思考方面重塑自己,学习成长的压力很大,这注定了是不平凡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