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3: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贸专业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83-02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再次,外贸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进出口贸易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应聘者应掌握国贸基本理论;能够了解我国外贸的大环境和公司业务范围内具体商品进出口市场行情,熟悉进出口行业游戏规则,熟悉进出口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交易磋商、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报关报检和核销退税等环节的操作技巧。。

最后,外贸从业人员应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应聘者应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能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进行业务磋商,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另外,销售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外商,也要保持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货代等多个主体的良好关系,这就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外贸岗位要求

长期以来,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在受教育时能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便于母体学校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往参照母体学校教学体系来设计自身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往往多重理论而轻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较多,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而在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英文函电等专业课程上,部分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紧密结合实际。

(二)教学实践与外贸实战存在脱节现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实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往往多重讲解轻操作,例如在讲解信用证方面,老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信用证概念、功能、特点和种类的讲解,而在如何审核、缮制信用证上则着力较少。即使是进行单证制作实训,也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合同、信用证,带领学生填写空白单据。由于课时所限,老师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教学环境比较宽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外贸业务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所体会,也不曾感受到商誉、诚信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外贸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首先在实训内容上,国贸实训包括外贸实务操作,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等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操作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需要回顾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例题对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例如笔者在进行国贸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介绍实践应用程序、实践要求、具体操作流程等事项。其次在师资上,独立学院新聘自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一批教师大多没有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商务洽谈、业务履行、单据审核、报关核销等环节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对实训程序中所未涉及到的一些实际业务问题,也无法及时指出和解释,最后在实训软件上,由于购买的模拟软件通常不能及时更新,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最新动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年高等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未来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立而专业的思维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设计讲授内容。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上,教师在保证传统经典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经贸理论和政策,结合当前国际经贸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在对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最新经济和贸易数据,通过布置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分析某一经贸热点问题,以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根据业务实际流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教师如何将外贸实用操作技能与这些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往往先讲理论,待理论内容教授完毕,才会集中进行实训;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做实训时已经将理论内容遗忘,无法达到实训预期效果。若将实训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则可同时达到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效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按照进出口一般流程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款项结算、业务善后等项目。教师可在讲解完每个项目理论内容后,通过案例介绍、课堂现场模拟操作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学生认知。在课程全部章节讲解完毕后,教师可用一到两课时介绍一单国内企业出口合同业务全流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提升其对外贸实践操作的全局意识。另外,在学生实训实习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外贸岗位能手现场讲授自身成长经历,有条件者可聘请业务能力突出者全程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提倡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利用多种因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学院在寒暑假期可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还可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提升自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必要时可招聘有丰富外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在保证板书、讲稿等备课内容详实的基础上,学院应鼓励教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原始物品,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学院可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把课件、作业、案例、票据单证、原始物品照片、外贸业务操作视频等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网络答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晶.浅析KSA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宋津晶.高职基于工作项目的外贸实务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3,(01).

[3] 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2).

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双轨模式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双轨”模式是指课程设置思路分两个路径,一是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既可习得扎实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亦可通过实践性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双轨制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既“厚基础理论”也体现“专业实践性”。双轨制国贸课程设置应一轨为理论课程,另一轨则为实践性课程。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跟大部分经济类专业一样,包括:西文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专业基础课分别为贸易类、商业类和投资类,包括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亦分为贸易、商业和投资三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贸易类设置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理论课,对应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商业类设置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课,并对应设置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三门实践性课程;投资类设置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理论课,并对应设置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对应每部分理论内容要有相应的实践。鉴于目前师资与授课的特殊性,无法同时进行的,可以先理论再实践,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马上教学实践课程,本人建议课程设置保持“厚基础”的特点,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要求。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性。同时也增加外贸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的外延学习,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期货市场等,以满足“实践性”的要求。

2.基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践行

目前众多高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授与。对于实践性培养,如进出口流程、报关流程、项目投资与运作、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等专业操作,一般只是通过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参加国际贸易双语流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初步接触国贸专业操作流程,但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与模拟流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而毕业生出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时还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学习。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方法上看,独立学院要实现双轨制课程设置,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最好的渠道是促进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国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以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内贸易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愿意接纳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到期货、证券公司等单位实习与就业。我院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观察、教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合作单位领导,导师对我院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双轨制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就业“宽口径”

国贸课程设置的双轨性的“厚基础理论”,可实现毕业考公务员、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进入科教文组织等工作打下坚厚基础。“专业实践性”则体现目前输送到各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能满足上岗需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文化修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厚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性”的结合,是独立学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宗旨,育成更多就业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进出口流程方面为例,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证相结合,提高进出口流程熟练度;报关实务理论课程与考证指导结合,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解决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等问题。既满足国贸企业的各岗位人才报需求,又让毕业生增加对口就业岗位选择。通过类似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理论课程,以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作为独立学院,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于本学院学生的认可度,本专业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就业面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类实践性课程,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期货操作实务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养等。以此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面的期望,拓宽学生择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双轨制结合设置国贸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的国贸人才,同时拥有专业的国贸知识的经济学人才,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4.总结

围绕国贸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拟定各学期详细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校企教研合作,改进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共同指导理论课程与监管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采取教师自学自创自改、学生实践评教和合作企业教研成果互评的课程检验方式,用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率,升学、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来评估课程设置的成效,并通过教学反馈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微调,以完善独立学院国贸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岚.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探讨.足迹与探索――十年办学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华敏,张丽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J].2013(03)

基金项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LX11)。

篇3

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很多外贸企业不了解学校,学校也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学校强调按照岗、证、课的模式安排课程,要求学生报考相应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资格考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群的单一技能型人才。但是根据我们对湖南长株潭地区外贸企业的调查,大部分外贸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会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减少岗位设置,相应地要求外贸人才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过分强调单项技能培养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应用能力,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胡卫中等人对浙江省国际贸易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也表明了用人单位对国贸人才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其中,一般能力较专业能力更重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用人单位评判国贸人才能力的主要指标。国贸专业学生仅仅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的是国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我院成立了由企业一线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来确定国贸专业定位,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制定了“124”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将研究的初步成果在2012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充分的应用。

二、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决定着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就业为导向”一直以来是高职国贸专业的办学核心与根本任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以能力为本”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实现基于STC 理念的国贸专业、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实现“学校到职业生涯”的转变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职业人才。

三、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对长株潭地区国际贸易企业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接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了本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以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向方式重构知识、能力、素质以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

专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围绕“能力”为中心,针对国际贸易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把课程体系分成3个一级模块课程、7个二级课程模块、52个科目课程。其中一级模块为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及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开设的课程包括: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以及采购管理等。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下设职业资格证考证课程模块针对岗位群的核心技能开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操作、国际货运、外贸业务操作、进出口货物报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能力实习实训课程模块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物流管理、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如:会计基础、文学赏析、广告策划、社交礼仪、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在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中举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以期完成职业定位专项模块,通过设计方案、毕业作品、实习报告等总结在顶岗实习中的经验与不足。

四、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我院在2012级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对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外语能力培养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调整,以期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1、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院在教学上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发网络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课堂,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国贸专业教师都是单纯的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外贸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我院领导在意识到这点后,积极加大引进国际贸易企业中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投入,自2011年以来具有职业经验的国贸专业教师已经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让部分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完全投入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中,锻炼结束后企业给出评价结果来激励和鞭策后来人。此外我院和美国劳伦学院合作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国进修相关专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以及外语,力争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现双语教学。

3、构建外语课程群

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外贸企业对外语的要求都比较高,在以往的招聘企业中也要求学生能进行一定的商务交流,但是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不高,针对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口语交流障碍,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保留原来的大学英语、外贸函电这些英语课程之外,还增加了英语听、说、读、写课程以及一些对其他语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外语(如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由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执教,使学生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轻松掌握。并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另外对和英语相关的课程如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也充分发挥我院外语的优势要求老师采用英语教学,教学生学会如何在全英文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信息、进行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电子商务和外贸流程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程度,我院国贸专业对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形成的过程;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或者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建立基于企业实战体验的全真贸易实训环境

篇4

以往的营销实训侧重于对方案的策划,或虽有执行,但执行期太短,难以体现营销的真实面貌,学生对营销的理解也难以深入。而全真营销实训由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执行其制定的营销方案,在执行中学生自己就可以评价方案的好坏,了解真实的市场。感受市场的酸甜苦辣。通过执行,学生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理解营销的真谛。以往的营销实训主要由教师或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评价结果的优劣,主观性比较强,而全真营销实训有具体明确的客观指标来衡量结果,比如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铺货率、陈列情况、知名度等。这样,一方面使评价更为客观,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

二、全真营销实训的优点

正是因为有营销教师和大量学生无偿帮助企业作市场,所以,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而学校无需为实训付出任何费用。例如:武夷学院2010级国贸专业2012年秋的市场营销课程综合实训与兴华啤酒公司合作开拓武夷学院市场,企业除了提供必要的物料、宣传费用支持外,还拿出一些奖品来奖励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团队,经过此次实训,兴华啤酒在武夷学院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销量也都有了较大提高,真正实现了双赢。因为是全真的营销实训,是在完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完全真实的营销活动,和在企业中进行的营销工作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对于急切盼望实践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再加上企业奖品的激励和教师平时成绩的激励,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高。因为是综合实训,需要学生提出策划方案并执行,所以,学生的营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市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学生也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三、全真营销实训过程

篇5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80.01

1国际经济与贸易形势变化对国贸专业就业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美把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欧洲央行通过OMT(直接货币交易)尽一切努力维护欧元,缓解欧债危机,而美联储则从2009年到2012年进行了四次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欧元美元竞相贬值,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中国加入WTO的第11个年头中国外贸行业正面临艰难期。由于欧美经济萧条,欧美消费市场疲软,我国外贸企业订单量大幅度减少,而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外贸企业资金周转不灵,2008年到2012年底数以万计的中小外贸企业倒闭,外贸行业失业率快速增加。

一方面是数量庞大具有工作经验的外贸失业人员。另一方面,全国开设国贸专业的普通高校每年数以万计学生毕业,该专业供过于求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再者,该专业学生还面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民营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结合国际以及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增加学生就业可能性。

2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我们实行了多阶段、多类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对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过程分为认知阶段、应用阶段和提高阶段、创新阶段。综合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分析研究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基础及专业理论功底,具备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相应的市场趋势。

(2)实务操作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对拟订合同、合同履行、单证制作、审核等环节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水平。

(3)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协调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

(4)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熟练地阅读与翻译市场信息,掌握用商务英语进行商沟通能力,用英语拟订合同、制作单据的能力。

(5)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常用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的各种办公软件,熟练地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

专业知识和外语是外贸人才的必备技能,同时具有团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积极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应届大学生会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培养可以在每个实训环节中体现出来。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我们实训教学体系建设随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通过开设专业认知实习,校外指导和校内指导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和社会实际,为学生四年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及进行职业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开设商务英语听说实训,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自觉性,也使学生更加意识到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增强了学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开设外汇业务模拟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和培训,让学生意识到国际金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影响;通过开设网络创业实训,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外贸实务综合实训,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他们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学生受益匪浅。这里我着重提到以下几个实训环节:

3.1专业认识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旨在让学生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有所认识,以便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学好各门专业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专业培养计划,让学生了解各门专业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国贸专业可考的商务英语与专业方面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证书、以及与国贸直接相关的岗位信息等;通过专家讲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职业规划挂钩,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企业实地参观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3.2商务英语听说实训

商务英语听说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有关商务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商务场合中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该实训将商务工作活动中经常涉及到的英语表达方式通过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多角度让学生感知学习,然后通过小组练习模拟其中的场景,发挥团队精神,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表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走进商务英语学习的世界,消除商务英语学习中对听和说的陌生感,在寓教于乐中由生活英语进入到商务英语的学习。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精讲多练,采取“理解-记忆-模仿-活用”的实践步骤。

3.3外汇业务模拟实训

外汇业务模拟实训旨在通过模拟交易平台,让学生感受外汇投资如何获利和外汇投资的风险;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通过外汇业务模拟实训,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外汇交易提高在投资领域的素质能力。

3.4外贸实务综合设计

(1)传统外贸流程模拟实训。

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进行大量的电子模拟仿真实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局域网系统,让同学们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供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角色来了解外贸流程,完成制单审单、开证审证、运输、保险、商检、报关、结汇等实务模拟操作。

(2)网络外贸流程模拟实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务活动电子化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传统的外贸交易正在向网络外贸方向演变。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如Aliexpress, Dhgate, Light in the Box, Ebay China等也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及第二职业提供诸多的机会,我们在传统的外贸实务模拟操作环节之外进行积极的实践教学研究和创新,增加网络外贸流程实训,探索为外贸出口开辟一条新路,实现外贸的在线交易,该项目是我院创业型、就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实训学生开立国际网店,掌握了网上开店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全面了解外贸电子商务运作的过程与方法,其中08级学生成功接到了来自挪威订单,取得销售业绩,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外实习。

加强校企合作,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上岗前的多形式的系统的训练。对此学院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协议,学院还聘请外企业和政府人员来校举办各类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企业为学生供上岗实习岗位, 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等。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为将来走上正式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结果

在进行了上述的教学改革之后,本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更为明确,以往在口号上的能力为根,素质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了实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高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本院毕业的学生由于在上述能力方面的突出特点,使得他们在实习中深受相关单位的好评,一批同学并因此在实习单位就业。同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也极大地推动了现有师资到实践和实务部门的学习甚至挂职锻炼,这不但丰富了国贸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为下一步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得校企之间真正互动起来,以往的实习基地基本上处于挂牌的状态,但由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使得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国贸学生实习锻炼的必备场所。

参考文献

篇6

[作者简介] 杨军安,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106-0003

一、概 述

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中小型外贸企业成为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就业途径。如何使得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外贸企业需求相一致成为各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校中厂”模式能够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请到学校,让学校的育人优势与企业业务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把中小型外贸企业引入到学校,把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引入到教学,改变以往国贸专业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根据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两年的“校中厂”的建设经验,结合专业多年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国贸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切实的企业锻炼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业务性质要求,不能大规模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校中厂”模式就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办法。学生不需要离开学校,也能够到企业锻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面向涉外经济贸易部门、进出口企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能从事外贸管理或在外贸第一线进行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业务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分两个阶段共同完成。第一阶段是“仿真外贸公司”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到“校中厂”企业实习,以企业为中心。第一阶段安排是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时期,以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为目标。第二阶段是学生到企业。由企业分派不同工作岗位,通过岗位轮换,应用专业知识,深化能力锻炼及整体素质提高,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外贸经理为目标。

(二)“仿真外贸公司”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各个院校都强调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均要求来自于企业一线实践,与实际就业岗位相对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外贸专业知识,还要突出培养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因此,要通过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外贸行业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培养个人外贸职业素养,提升毕业后的从业竞争力。我们提出把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改造国贸专业核心课程教学。2011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河北玛世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探索“校中厂”及校企“双主体”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国贸专业与该公司附属出口公司合作进行丝网出口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两届500多名学生到该公司参与丝网产品出口的实习实践。在总结“校中厂”模式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丝网产品出口业务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把仿真丝网出口企业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真实外贸情景为基础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阶段安排4个学期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级成立10个左右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竞聘产生外贸经理,自由招募组员。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按照项目教学法改造,以每一个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仿真外贸公司内部协作和公司之间竞争,实现知识学习与外贸人员从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课堂教学主要放在实训室,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外贸综合实训》、《报关与报检实训》等实训课程安排机房上课,通过专业外贸实训实习软件,模拟现实企业中外贸业务流程,从而加深掌握知识,锻炼操作技能。

(三)“校中厂”实习

外贸企业工作性质更适合于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近十年时间,外贸进出口产品越来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大量中小企业都有进出口需求,但缺少专业操作人才,特别是进入企业就能上手的外贸人才。并且有的毕业生到企业不到半年,刚刚了解产品和企业就会跳槽。“校中厂”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毕业生和企业双方选择的盲目性。通过在学校“校中厂”企业实习和实践,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培养储备人才,减少人员流动性。而学生通过“校中厂”的锻炼,能够切实感受到现实社会对自己要求,有利于学生合理地选择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二阶段“校中厂”实习,安排1~2个学期。在前一阶段熟悉特定出口产品——丝网基础上,集中安排学生到对应的“校中厂”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轮岗。同时第二阶段也是深化学生外贸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其工作能力的阶段。以企业为中心,让学生以一名真正员工身份来体验企业管理与经营过程,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又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阶段定位是学生今后在外贸行业成长目标——外贸经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培养热爱外贸行业的精神,能够立志于投身这个行业中,为外贸企业和自身创造更高价值。

篇7

2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作为一门课程,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点繁多,实践性突出是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许多从事国际结算教学的教师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多积极的探讨,主要着眼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践教学的开展、国际结算的教学现状等方面。但是往往只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本文着眼于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探索教学体系的优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业务知识,充分认识国际惯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贸易、金融、融资、外汇等业务的关联性。

3基于企业用人角度优化国际结算教学体系

3.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中应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国际结算发展的趋势,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趋势等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都做出了调整,相较于危机以前信用证使用比重的下降,危机后信用证重新受到重视。因此目前针对国贸专业的学生信用证就绝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即期付款信用证。所以在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保持课程体系,突出业务重点”的教学模式。国际结算课程的理论教学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最为合适。分为4大模块,票据、单据、结算方式、融资与风险控制。基于目前实际业务中票据主要使用汇票,结算方式主要是信用证和电汇,因此以45学时(其中16学时上机实训)为例,汇票可以安排4学时的理论,4学时的实训,信用证安排4学时的理论,6学时的上机,汇款安排2学时的理论,2学时的上机。适当减少其他结算方式、结算工具和辅助单据的授课学时。这样既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都有所认识;又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实际业务中主要用到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

3.2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果。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体验现代社会工作中的环节,将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在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是国际结算课程中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训能非常熟练的阅读信用证、根据信用证制作票据、单据等。但是目前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学生的实训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实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合理规划实训进度和实训内容,严格实训管理,对进度较慢或者畏难情绪较大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高调的表扬。提高实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期末试卷增加相关题目,让学生被动接受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当然能让学生主动重视实训是最好的,可以通过搭建师生互动的实训平台,突出学生在国际结算实训中的主体地位。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构建现代化的国际结算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整个国际结算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进行总结,形成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的组织实训的能力,教师是实训教学实施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又要熟悉实训操作系统,最好能具有丰富的国际结算实践操作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到外贸企业或银行实际锻炼获取实践操作经验,推进国际结算实训教学的开展。

篇8

基金项目: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编号:Z1317)和西安翻译学院民办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设(项目编号:J12A08)的阶段性成果。

2013年教育部推出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即1999 年升本的地方院校将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安翻译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际贸易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都认识到专业实践教学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其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主要通过购买和使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即运用相关的外贸实务模拟软件,在实训机房完成各个外贸环节的操作训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自2006年成立到现在,实训课已经进行了8年,在院领导和各位一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以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的操作环节、技巧为基础引进的世格SimTade、浙科进出口报关等外贸软件平台,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及做法。较之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学生更愿意在机房上机进行操作,这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改进了教学效果,还调动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这类模拟平台大多以虚拟的某笔具体业务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学生只是按单一的流程去完成相关操作,无法反映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此外,很多软件忽视了学生外语能力的锻炼,这与我校正在全面实施的、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的教育模式相背离。

可见,机房加软件的实训室构建模式和训练方式已经不能真正达到外贸实训要求,严重脱离了企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况,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正值转型这一大好契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改革势在必行。

POCIB的教学理念

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英文缩写,在模拟国际贸易基本流程的体系中涵盖海关、银行、外管局、船公司等14个外贸相关当事人,来自10个国家27大类共115种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产品及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POCIB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的科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在短期内全面体验国际贸易企业运作的过程,其主要特色在于将实训室单一、静态的实训操作动态化。西安翻译学院从POCIB大赛开始举办到现在,已经参与了两届大赛,我校学生先后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和特等奖的较好成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POCIB大赛有着很深的感触,学生在面对风险、承担责任、亨受收获与失败的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习不再停留在枯燥的贸易实务理论上,而是在外贸业务的竞争与竞技中掌握外贸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上。

基于POCIB的国贸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我们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作为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基础和落脚点,即在充分体现我校外语特色的氛围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

1.改善实验室条件,构建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兴趣的基本因素,应进一步整合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室建制,加大软件的引进力度,以适应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同时积极筹措实验室建设经费,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实验室开放等工作,提高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本着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接轨,我们构建了基于POCIB的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涵盖整个国际贸易的实训环节,通过打造专业认知平台、基础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和职业平台获得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能力,让学生从“市场调研”、“预算”、“寻找客户”到磋商谈判、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到完成业务后的退税、订单管理、客户维系等得到完整的业务流程体验训练。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谈判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模拟实习环境,体现出真实外贸实务的场景的氛围和空间感,在模拟训练中体会实战的乐趣和体验锻炼学生的谈判与应变能力,订单管理能力、处理纠纷能力、客户管理能力。通过问题处理过程的真实参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实际处理问题的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实训体系

2.根据POCIB优化教学课程安排,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通常的课程讲授中,教师一般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贸易实务的知识。学生的理论性增强了,但直接造成贸易流程的分割,他们知道租船订舱、办保险、报关、报检等具体事宜,但是对整个贸易流程的把握有所欠缺。在授课中,可以将 POCIB 的流程体系穿插在日常实务和单证的讲授过程中,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对各种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讲解完成后,通过一个具体的贸易流程将这些知识囊括进来,专门练习贸易流程。无论是贸易实务、单证操作还是国际结算,POCIB 对这些课程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总结,通过POCIB的试用账号,让每一个同学有机会去进行网络操作,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其学习能力、跟单能力、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培养方案应随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需要真正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调整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专业特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基础课等授课学期和先后顺序,比如我们还发现通过参与POCIB大赛,学生在交易磋商环节书写函电能力比较薄弱,就需要将外贸函电提前至大赛的前一学期,平时加大实习实训的课时量,提高专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整,理顺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开展双语教学,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课程中运用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等能力,从而为培养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实训及两次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我们也得出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实训效果有实质影响,实施双语教学能提高国际经贸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英语的竞争型人才。

国贸实训课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作为中国民办高校的佼佼者,西安翻译学院一直把“与世界接轨,创东方哈佛”作为宏愿,近几年来从全国各大高校引进大批青年教师,在校的青年教师已经占到全部教师的半壁江山,他们年轻,他们有活力,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渴望能够得到相关的培训,可以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或者参与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表面上看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人员来担任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专门负责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以强化其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对拟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国外访学,引进较为先进的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等提高双语师资的存量和双师型教师的存量。

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训教学开展的成功与否同样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校园语言环境的建设、大量的资金的配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不断提升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专业实训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基于POCIB的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10期,第158-160页。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12-03

一、各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对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与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开设有国贸专业的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知目前各学院的国贸专业一般以模块式的课程设置为主,以“通识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课程”这五个模块进行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院校从专业选修课模块分出两个方向,如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方向,或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方向;但这两个方向要不就是所有的国贸专业要开设的课程,跟选修模块没分方向的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体现专业选修的意义;要不就是国贸是国贸、金融是金融,没有体现金融学课程是国贸专业课程的补充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各院校就业目标比较

从就业角度看,几乎所有的院校都设置了“宽口径”的就业方向,都希望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通用人才,能够胜任国贸、经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的各种工作(如表1所示),但各独立院校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并没有对应的“宽口径”课程设置。说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真正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

(三)行健文理学院国贸专业就业情况

表2和表3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国贸专业就业情况表,我们从表格可以看出,本院2004-2007级的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私营企业,到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四至六成,占当年就业人数6成以上;其次是国有企业,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大概20%,占当年就业人数为20%~30%之间。这两部分就业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六成以上;占就业学生人数80%以上,最高接近90%。

同时,本人从学院就业指导办最新的已就业信息了解到,2008级的许多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工作,而只的少数几个毕业生进行国贸类工作。而从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是,国贸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各种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现状一方面导致国贸企业找不到专业性的人才,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国贸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甚至无法就业,导致就业率偏低。

二、各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上述几所独立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的情况,笔者发现目前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厚基础”但达不到“宽口径”的要求

大部分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开设的课程均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必修课设置上基本一致,全部是国贸课程,国贸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符合国家倡导的“厚基础”课程设置的要求;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偏向于国际贸易课程,没有体现经济学的分支是国贸专业的特点,对金融、经济类课程设置不重视,不能体现出此类专业课程是对国贸专业课程教学的补充作用,这也与国家倡导的“宽口径”课程设置的要求不符。

(二)课程设置改革出现两种极端,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部分独立院校分国贸、国际金融,或者分国际商务、国际经济等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以满足国贸专业学生多方向的就业需求。但是分了方向之后课程的专业性就更强,如国贸方向减少金融相关课程的学习;国际金融方向删减国贸课程的学习,导致了国贸是国贸、金融是金融的课程设置现象,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或者分了方向跟没分方向没有任何区别,无法满足“宽口径”就业的需求。

从上述院校就业比较及我院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各院校均希望自己的国贸毕业生能走“宽口径”的就业路线,可是课程设置又偏重国贸专业,而学生就业情况说明国贸对口的就业并不多,国些企业大都处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中小城市,工作、生活条件都不能与南宁、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相比。这些情况也说明各院校没有从学生学习兴趣与就业的“宽口径”的角度考虑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而影响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率。

(三)没有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目前成立的大部分独立院校都是一本学校增设的,与母体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师资的共享性等。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几乎都是母体学校的直接复制,没有区别对待一、三本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性。三本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城镇,知识面与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具体实践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所以与一本学生相比理论课学习并非他们的强项,可一旦涉及到各种需要创意与动手的知识学习,他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成果都是很可观的,这从国际贸易流程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方面均可看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出色表现。

三、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人认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科目的课程设置改革

国贸专业选修课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一方面,国际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要体现其基础性,增加与国贸专业相关的金融学辅课程,如国际结算、货运保险、国际金融市场工具操作等,以体现出金融学课程对国贸相关专业课程的辅作用,为学习之后的国贸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经济学的教学重点,避免基础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从而使得基础课程既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增加本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宽口径”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实务的相关课程设置应按照现今的方法,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业务”、“国贸专业外语”等课程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根据二=三本学生的特点,从引导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课程设置改革,理论知识教学要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增加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性、操作性与实践性。

(二)从学生就业层面考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从提高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相一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针对目前国贸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的现状,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实务课程,应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例如现今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较大,我们可以有针对地设置报关实务理论与实践性课程,把课程学习与考证指导结合起来,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既满足国贸企业的报关人才需求,又能让毕业生增加一个可选择就业岗位。通过类似的方式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课程,提高国贸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此外,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也发现,本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专业性不强,但就业面很宽,就业的重点都在私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贸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工作,这样的信息可以提示我们,国际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学技能的培训,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训等。既能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复合型”人才的期望,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择业需求,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金融基础知识又拥有国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三本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篇10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篇11

一、师资结构

国贸教研室共有在岗教师7人。其中专任教师2人(1人从经济学教研室借调),返聘教师1人,兼职教师2人,州委派教师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人,其余教师均为助教。

二、教学工作

(一)教务工作

国贸教研室在本学期开学之后积极响应学院的教务安排,认真落实相关教务工作。如:开学后补考监考、改卷、试卷装订;按照课程教学规律,参与并修订了2019级学生的教学手册;辅导16级国贸专业的学生选题、开题,全部毕业班的学生已进行完毕开题报告。

积极动员17国贸班的学生参与全国统计大赛,以达到“以赛育人”的目的;为配合我院转设工作,整理并归档我院16—19年涉及的全部开设过的国贸课程等。

(二)开设课程

本学期在国贸教研室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国贸教研室积极克服困难,共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海关实务、中亚俄罗斯经贸关系、进出口通关实训、外贸函电2、国际商务谈判、涉外商务礼仪、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合作11门课程。其中核心课程5门,非核心课程6门,实验课程1门;理论课程3门,实践课程7门。

总之,开设课程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既有核心课程也有非核心课程。课程种类丰富。

(三)教研室活动

国贸教研室自成立以来,针对教研室年轻教师偏多的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理解深度较浅和职称等级较低等突出问题。

因此,紧紧围绕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室活动。

针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教学观摩活动、严格落实并督查每月的听课情况,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专家精准把脉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为了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研室召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讲解如何组织设计一堂课等活动……通过教研室帮扶、青年教师积极学习发问的“上下联动”的作用机制,有力地盘活了教研室的教学组织过程,更好地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想境地。

针对教研室教师职称等级普遍较低的情况,除了鼓励青年教师发表专业性论文以外,教研室还邀请××教授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申请课题、如何选题、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等高价值的讲座,为各位年轻教师带来了学术上的思考。各位老师听取意见建议之后,都在各自研究的领域确立了研究方向、定下了论文选题。

针对年轻教师对专业知识理解层度不深的问题,我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展开有力地帮扶,既提高了各位专任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又活跃了教研室的学术氛围,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科研工作

如果说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分,那么科研就是教师的灵魂。国贸教研室自一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教师的科研工作。在日常的教研室会议中,反复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除了督促督查教师的科学研究之外,还宣扬学院的科研奖励制度,力争将学院制定的科研奖励制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截至目前,我教研室的各位年轻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拟定了自己要研究的论文题目。教研室形成了“老青”科研团队,学术氛围日趋浓厚。

四、思政教育

为了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充分落实院党委的要求,精心制作“课前三分钟”课件,在教研室内部形成运转良好的课前三分钟资料的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