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控毕业总结

数控毕业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3: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控毕业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控毕业总结

篇1

1 研发的背景

数控技术相关专业,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作业的操作能力,这些要求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应具备专业以外的能力。于是,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尤为重要。经调研,部分院校数控专业在教学条件方面,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1)设备数量种类配比不合理,学生实际操作机床的时间少。(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一体化教学环境如何建设。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的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开设相应的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操作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的技术,达到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研发意义

市场上工业级数控机械类设备价格高、耗材多、安全性差,造成部分学校买不起、用不起、担不起的情况,直接影响专业的稳步发展。据此提出基于小型多系统数控机床构建低碳环保型数控实训的共同开发升级项目,将小型的具有加工能力的多系统数控机床搬入教室,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小型的数控机床主轴功率小,降耗低,可以极大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的政策,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可以直接的进行实操,能够更深入地获取知识;机床与课室一体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多动手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基于以上情况计划与合作企业共同升级开发多系统数控平台,可让学生在一台机床上就能操作华中、法那科、西门子、三菱四种数控系统,不仅便于老师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因此,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研发将具有是深远影响。

3 研发界定

本课题的研发对象为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在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项目升级及教学研发的问题。鉴于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多轴系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意义,本课题的研发题目为“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升级改造项目研发”,针对的是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四个系统。

4 研发目标

在项目研发中,来自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实现各类主流系统间的灵活转化,通过此种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适时研究与总结,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以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数控车床各类系统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多元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5 课题发主要内容

(1)数控车床技术现状分析。(2)职校数控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职校数控类专业课程设置。(4)职校数控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5)职校对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理解。(6)对各职校数控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7)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开发升级内容。

重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开发升级内容。难点: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小型数控车床的设计原理、编程语言、数据接品技术、开发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创新点:(1)以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按照企业的岗位设置,开发符合职校数控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2)1台多系统机床相当于4台单一系统机床,便于老师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

6 课题研发方法

6.1 调查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就企业发展前景、生产现状、用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发和论证,掌握充分事实依据前提下,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先进制造类企业进行行业调查,获得行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同类院校了解数控类专业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获得教学案例及教学改革的资料。

6.2 文献查阅法和经验总结法

根据本课题研发的目标和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其他学科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最新理论,检索国内外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心得中得到启发,形成自己较完善的教育理念,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支持,有效地推进课题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

7 课题研发主要过程

(1)成立项目小组:为了顺利完成此次项目的研发,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2)编写设计开发升级的思路与大纲。根据调研情况编写《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大纲》和《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思路》,合作企业负责提供收集及提供各个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市场反映等有效数据、分析各系统之间的区别情况,为项目产品开发人提品支持策略、对大纲和思路提出指导意见和提升意见。(3)邀请企业专家召开研讨会。对整个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研讨会进行策划、主导、参与讨论和总结。并要求企业技术骨干协助对整个会议进行策划,召开研讨会。论证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的可行性。(4)确定开发思路与大纲。通过与专家沟通交流的研讨会后,总结理清设计开发思路,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大纲》和《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思路》修改和定稿,专家审核提出指导和提升意见。(5)材料准备与预算。根据升级大纲和思路建设方案确定需要的原小型数据车床、材料、配件和耗材清单及预算,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匹配的原小型数据车床、材料、配件和提供相关的耗材。(6)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互相培训。对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小型数控车床的设计原理、编程语言、数据接品技术、开发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等不太熟悉,需要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互相培训。

8 课题研发成果

(1)配备多系统操作界面,实现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四种系教学。(2)体积小,占地小、 消耗小、资资源占用少、安全性能高、便于教学。(3)可用于仪表、手表等行业小型零件加工。

9 研发设想

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专业方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仍将继续进行,特别是项目研发中所涉及的数控加工方向的数控机床编程与调试等技术,项目组将会继续关注和研发下去,不断创新完成系统性的升级改造。

篇2

(2)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入门操作。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在进行操作面板讲解时如果将每个按键的功能讲解一遍,需要花将近二十分钟,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学生在听课的当时可能记住了大部分按键的功能,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忘得差不多。甚至有些不认真听的学生,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同时作为初学者,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学生不敢动手,怕引起机床故障。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这台设备很贵,我还不熟练,我不能随便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操作。我院引进的是北京斐克的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认识操作面板上的每一个按键,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同时利用仿真软件也可以进行程序的验证,同时也可以完成零件的仿真加工。完全不用担心学生把实习设备弄坏,从而影响后面的实习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教学。数控实习过程中,需要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机床操作知识及加工理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机床。因此,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必不可少。当然不是说单独拿出几节课或几天来上理论课,而是在实习过程中将学生集合起来,现场讲解操作、编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讲完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自学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差,理论课老师将他们带入书本,他们很难在大量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来,反而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笔者在带实习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讲解演示加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些。

(2)采取分小组模式,培养创新意识。由于机床数量有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小组模式,一个小组5~6人,给他们分配一台机床。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认真接受能力强,学的较好,那他就可以担任该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角色,指导本小组内其他成员。同时如果小组内有成员完成了实习任务,机床可以让给其他成员操作。而他可以进行比如自行设计零件、编写加工工艺及程序等。2013届毕业生中就有好几个同学在三年一期实习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加工了出来。这部分同学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受到毕业设计答辩老师的好评。

3促进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篇3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数控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蓝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2.“灰领层”——“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0%,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9%,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1%。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

数控编程工艺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能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

3.“金领层”——“金领层”人员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学历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7.89%的数控技术人才为中职及以下学历,63.16%为高职学历,仅有13.16%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占15%。可以看出,企业对中职和高职学

历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故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三.数控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从人才市场招聘的员工的占18.42%,网上招聘占13.16%,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55.26%,通过中介机构招聘的占13.16%。这说明:

1. 职业院校是企业招收对口专业员工的主要渠道,所以职业院校应该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也要为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数控技术培训。

2.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

四、对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关注度为60.53%,对职业素养的关注度为65.79%,对学习能力的关注度为60.53%,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关注度为21%,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度为50%,数据表明,企业最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要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

五、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了解我校往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我们利用此次实地考察的机会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回访,并进行了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整体情况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综合评价为60.53%满意,34.21%一般,5.26%不满意。数据说明数控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反应良好,基本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业务知识和基本素质较为认可,毕业生在企业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数控专业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总体来讲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企业的要求有距离;

3、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专业实训和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有距离;

4、学生专业面不宽,造成就业口径过窄。

为了达到教改方案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紧扣两个环节。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学校课程设置的架构必须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把岗位技能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

2、完善和加强数控专业的实训室建设

我校数控专业虽然有了多个实训室,但是在设备数量上和设备先进性上还有差距。还应该建立数控综合实训室,包括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雕铣机、快速成型机等设备,以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坚持开放式的办学体系,实行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 虽然我校在数控专业的实训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实训设备条件也相对较好,但是和企业的真实环境总是有距离的,作为学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我们可以利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办学中坚持学校走出去,老师走出去,学生走出去,课程要走出去。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作高层次的学术报告,也可以请有公司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我们的学生讲学,一些课程也请外面工程师来上,甚至可以让企业办到学校来。

篇4

受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教师之前,曾在武汉某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中心担任实训教师近5年。在连续指导了多个班级的数控实训教学后,感触颇深,现将数控实训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异同综述如下:

1.实训目的

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数控实训目的差异主要便现在:中职学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实训的目的也就围绕着这个思路,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训的目的强调除了提高动手能力之外的创新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还要为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打下了基础。两者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实训目的更加广泛,要求也相应更高。

2.实训内容

3自行编程校验

4预约上机实操

5实训总结大会

在中职学校,学生多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有的学生连初中学习水平都还达不到,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基础差,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时,第一周要进行编程学习,实训老师在担任实训教学的过程当中无形地担任了编程理论教学的任务,加重了实训教师的负担,减少了学生实操的时间。

高职学院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严格分开,理论教学考虑课程的连贯性和顺序性,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再进行数控实训,实训分为4步:首先进行数控编程理论课程,其次数控操作实训,然后在熟练操作后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实训,最后综合应用掌握的实训技能进行毕业项目设计,达到一个最好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教师指导

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方式根据实训对象和实训内容的不同也有所不同: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编程授课,软件教学,操作指导,成绩评定;高职学院数控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引导设计,操作指导,成绩评定。

从上面的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中职实训教学是一个“被实训”的过程,高职实训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实训,积极参与实训的过程。

4.实训总结

中职数控实训这个环节比较随意,学生完成实训后由老师根据整个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总结实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后心理上也比较放松,很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甚至是敷衍的心理,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激起求知欲。在高职学院,数控实训结束后,会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一个实训总结会,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上台发言,总结数控实训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作为实训总结的主角,同时也锻炼来了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

5.实训成绩评估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结束后,对实训成绩的评估一般由以下成绩组成:实训理论考试成绩、安规考试成绩、数控仿真软件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五个部分组成。学生对实训的评估主要通过实训报告本加上实训小结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具体、量化,直观,衡量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高职学院在数控实训评估一般采取等级制,不采取记分制。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设计零件的难度、设计过程、完成情况、实操表现来进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学生对实训的评估主要通过总结会发言的形式来进行。

以上五点是本人在长期数控实训中的一些感受,我认为,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的欢迎。在此本人着重为中职数控实训提出以下建议:

1) 增加中职学生数控实训上机时间,增加机床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机床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

2) 建议编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室教学实训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室搬到实训基地,边讲边看,边讲边做,做到眼到、耳到、思维到、手到。

篇5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秦皇岛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满足本市及京津冀地区数控技术应用行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为笔者学院数控加工专业相关技能模块进行拓展提供依据,特开展此次人才需求调查。

一、调研方案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职业院校、装备制造企业和数控加工专业毕业生。通过调研,为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新增模块提供最根本的依据,同时根据社会需求确立笔者学院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继而制订出目标明确、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笔者学院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

1.调研内容

针对本次调查的目的,设计主要调查问题有:对数控技能人才有需求的单位的性质、规模及状况;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层次与需求计划;企业聘用一线数控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企业数控技能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企业数控设备相关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因素;企业是否有校企合作意向;企业对3D打印及三维扫描等新技术相关人才有无需求。

2.调研对象

调研单位包括秦皇岛及京津冀周边地区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毕业生调研对象包括近五年数控加工专业毕业生。

3.调研方式

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交流、座谈及电话咨询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数控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

二、数控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分析

1.企业的问题和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企业中,包括2家国有企业、6家集体企业、16家私营企业和1家合资企业。

(1)岗位需求。数控方向毕业生从事工作为编程、维护和操作三个典型岗位,经调查岗位需求为机床操作49%、程序和工艺编制为33%、数控机床维修维护10%、机床操作编程和维修维护三者均能从事的高级技术人才为8%。通过调研和分析数据表明:数控操作工是目前需求最大也最容易培养的,而能够编程操作和制定工艺的复合人才紧缺,在许多模具生产企业,几乎全部是操作兼编程,薪资待遇也较高。数控维护维修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少,但非常缺乏,是企业的抢手人才,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学校很难培养。

(2)企业对毕业生学历、综合素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要求。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能力依次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调查的具体情况为:拟聘用员工在原企业的岗位经历是衡量一个员工基本素质的主要依据,面试企业最为看重,占49%;其次企业看重的是拟聘员工所持有的等级证书,占35%;再次是面试印象,占11%,企业一般拒绝聘任有病史、大面积文身和其他不良嗜好的员工;企业最后看重的是毕业证书,大多数企业认为操作工岗位所持有的是技工学校还是普通高校毕业证不重要,关键看是否胜任岗位要求。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企业明确要求毕业生应有相应工作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就是注重贴近实际的实践培养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针对人才来源等情况调查的问题显示,企业技能型人才来源中普通高校占20.5%、职业院校占30.2%、社会培训占10%、自学成才占8.5%、企业自己培养占30.8%。在所调查企业中认为学生培养应该理论重于实践的占0、实践重于理论的占10%、理论实践并重的占90%。同时企业还要求员工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企业普遍反映在数控技能岗位最受青睐的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同时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校不仅应该注重技能培养,还应该注意做好基本的素质教育,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在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

(4)数控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构成的具体调查情况按照重要性分类可以分为重要、较重要和一般三类,其中企业普遍认为重要的是CAD/CAM、数控维护、数控操作、钳工技能、企业管理,较重要的是机床电器,一般的是电加工机床操作和其他技能。经调查,企业普遍认为数控加工岗位除具备传统的机床操作能力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具备CAD/CAM、数控机床维护、企业管理和机床电气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5)企业设备利用率调查。经调查目前所调查企业的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仅为89%,影响机床利用率的因素中,维修能力不够占42%,编程能力不够占17.6%,生产任务不足23%,其他17.4%。总体来讲,企业现有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偏低,除了生产任务不足外,维修和编程能力不够是开工不足的主要原因,占59.6%。由此可见,数控维护维修人员和编程工艺员是目前企业急需的数控人才。

(6)企业维护维修人员情况。调查的两个国企需要4名维修人员,一个合资企业需要2名维修人员,22家集体和私营企业总共需要3名维修人员。从数据可以看出,各类企业急需维修人员,但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原因一般选择向其他企业或厂家求助。大型国企一般要求有自己的维修维护人员。

(7)校企合作意向。在调研中,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表示出很大的期望,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有校企合作意愿的企业共19个:国企2个,私营企业10个,集体企业6个,合资企业1个,占所有调查企业的76%。他们希望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工作可以与学校配合完成,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岗位需求,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我们和企业的合作力度还需加强,合作的方式上应该更加灵活多样。

(8)3D打印技术与三维扫描市场需求状况。近年来3D打印技术与三维扫描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人们对这项技术了解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模具、医疗、工业产品的开发等领域,3D打印技术与三维扫描技术为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在问卷调查环节加入这类问题,经过总结提炼为:对3D打印特别感兴趣的人员占13%,基本了解3D打印的人员占74%,不了解3D打印的人员占8%,从未接触到此概念的人员占4%,对3D打印不感兴趣的仅占1%。

2.毕业生的问题和调查结果

经过走访和问卷调查近5年笔者所在系数控专业毕业生的从业情况,目前笔者所在系毕业生主要从事一线操作,约占85%,少数从事设备维护和管理,约占10%,能在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岗位的约占4%,其他从事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等较高素质要求岗位的仅占1%。调查显示,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笔者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中能从事较强综合技能水平工作的人才依然非常少。

三、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旺盛,但目前笔者所在系数控加工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还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培养模式

笔者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施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习期间分段获得数控车中级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学制为4年,高中毕业生的学制3年,学习期满颁发技师学院高技毕业证书和数控车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看鉴定工种单一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教学内容

目前笔者所在系数控专业教学还是主要侧重机床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当前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工艺编制、编程、CAD/CAM软件应用、质量检验和维护维修等能力上。也就是说目前的教学重点偏离了企业要求。

3.教学方式

目前笔者所在系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将教学模块按照学习顺序和难易程度进行分解,按项目教学进行教学,虽然整体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所提升,但仍有许多不足,例如项目教学将系统的理论知识按照项目需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切割,这种切割破坏了原有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每一个项目都有考核,但相对实践操作考核,理论部分的考核过于简单,久而久之给学生造成了轻理论重实践的错误导向;绝大多数生产作业管理、物理、语文等非专业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讲授阶段,教学效果不好,这些都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

4.师资队伍状况

在调研中企业明确指出学校教学与产业应用脱节。在调研中企业提出应鼓励教师钻研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明确要求学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要具备。企业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还建议通过参加企业实践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的成长。5.3D打印与三维扫描技术3D打印与三维扫描技术是为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3D打印与三维扫描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应用,秦皇岛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但目前除北京外,秦皇岛市及周边其他地区还没有与3D打印相关的人才培养。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

第一,在数控的专业设置上建议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按照企业生产任务设置学习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构建数控培养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使毕业生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

第二,目前数控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维护维修人员和编程人员相对较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增加工艺编制、数控维修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从而提高毕业生职业发展上升空间。

第三,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有较高的要求,建议除鉴定传统数控车工外,增加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维修工等职业资格鉴定。

第四,目前教学与产业脱节,建议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教学内容引入企业正运用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使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

第五,根据企业要求,开设一些实用的企业管理、经济类、市场营销类课程,目前企业的营销人员、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大多要有专业背景,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开设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可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六,3D打印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制造领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模具行业得到普及,成为模具制造的利器。一些模具企业开始重视3D人才的引进,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建议开设相应的教学模块或专业。

第七,企业要求的能够从事机床操作、编程和维修维护的技能要求与笔者所在系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相贴近。建议笔者所在系加大数控专业预备技师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预备技师应用人才。

第八,在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中,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数控加工专业要求教师既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实践经验。建议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企业正运用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篇6

数控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培养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课程。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成为中职学校的必开课程,该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短而集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是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学》、《公差测量与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到学校实训车间操作实践,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训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大致把中职学生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车床实习,熟练操作车床,熟悉数控实习环境。

在中职学校,普通车床的实训高达80%以上,因为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先进行普通机床的实训,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学习数控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在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之前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具体实训内容包括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加工端面等。在教学中一般是把数控工艺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和普通机床对比结合讲解,学生没有进行普车学习和实训,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只有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才能节约教师时间,为以后的数控实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练习,编制加工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能力。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械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职教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模拟仿真系统软件,可以满足大批学生教学需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不足,数控加工设备价格高,实训设备不足,在第一阶段实训后可以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练习。在实习中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懂得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做到给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同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缩短了实习的周期,对于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大大提高,而且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也做好了准备,在实训中可实现同步教学。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而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和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中涉及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内容,如工件坐标和机床坐标、G指令、M指令等都可以实现同步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实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差,而数控专业课又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以其和实际机床相同的用户界面和它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作为缩短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辅助手段。

第三阶段:编制程序,数控加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操纵机床后,就可以编制程序加工工件。 首先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过程中加工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木材、石蜡、尼龙棒、铝材和钢材,在实训中的使用比例各不相同。有时为学生安全考虑或在培训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选择了少用或不用钢材。企业工厂加工的实际产品多为钢件,在实训中我提倡最好还是以钢件为主。

篇7

一、研究背景

1.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前景

数控技术是一种集机、电、液、光、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现代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机床,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深入开展,国家对数控技术方面的重视在加大。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我国的数控机床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类制造加工企业将更多地应用数控技术,数字化率的增加将带来数十万熟练掌握数控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关键能力决定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的关键能力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能力也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关中职教育重要问题。

二、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1.中职数控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针对我国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调查,数控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有: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组织及领导能力,交际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强不息的进取能力和承担责任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2.中职数控专业毕业生关键能力的现状

中职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薄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各不相同,使得其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就中职数控专业学生毕业质量而言,目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过手,不受其余的欢迎。

(2)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没有团队协作精神,难以在企业中发展自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难以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关键能力的促进作用

1.项目教学法的来源及特征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改变老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项目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思维逻辑、领导与合作、适应能力等。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通行为,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做法。

2.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关键能力有哪些影响

(1)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和反应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中,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导力量,仅仅是个协助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共性的学习,而是以个性为主。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及要求,需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及探索,初步制订方案,以锻炼思维模式及反应能力,学会分析是关键。学生在做中学,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了学生协作,组织及领导能力

项目教学法多采用小组的方式来组织学生,每一小组由6~8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动)学生组成,设置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选择时更多地考虑能力的互补,这样才能体现项日小组的真正价值。小组内部及外部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当组长无法组织小组成员完成指定的项目时,小组成员有权撤换组长,而当另一小组无法解决问题甚至于无法很好地协作时,其他小组有资格收购该小组,以扩充本组实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组织及领导能力,让学生更早地体会社会的残酷,更早地知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提高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能力。

(3)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小组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根据问题的实质结合小组的自身水平,草拟方案,之后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模拟解说,针对顾客可能提出的问题构思应答方案,作为反馈顾客的初期准备。在听取各小组解说后,老师提出针对性问题,此时做得好的小组可得到赞赏,当然,鼓励表现不佳的小组也是必要的,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获得肯定的小组会很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对于做不到位的小组,则会吸取教训,努力做得更好。

(4)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实践能力。

小组开始实施项目即着手设计与制作,小组多采用分工制或是比较制,根据计划书采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技能,这一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采用分工制的小组,既是在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又是在培养小组的协调性,而采用比较制的小组则是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在小组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创新创造能力也得到提升。

(5)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生在提交作品之前,小组要对自己的作品做最后复察,进行检测,旨在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行事态度,提交作品后,耐心听取“客户”的建议,对于“客户”不满意的部分要做出修改,而对即将完工的作品提出建议,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结

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理因素而积极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成果,学生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尽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等适应社会的关键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训。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工具、量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G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工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00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实训经验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训内容较多,机床种类全,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要掌握机床的操作,又要对复杂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安排和准确地编程加工,现场讲解具有局限性。将工艺分析及基本编程内容制成课件,能方便学生掌握和复习,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实训的效果。数控实训教学过程:普车加工―仿真数控软件―数控机床加工,这几步走的教学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性和经济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缩短机床的人均占有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如果能结合实际生产,其教学效果将更显著。

参考文献:

[1]程仲文.数控实训项目研究与改革.兰州工业大学,2007.

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大、中、小企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对中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满意度是下降的。所以,对中职学校来讲,加强学生的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是一件关系到学校生存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事。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数控车床加工技能实训》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控车床加工技能实训》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正面引导,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中职,由于很多学生在上中学时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也非常少,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把学习当作负担,不求上进,甘居人后。还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破罐子破摔,这样容易招致教师的训斥、责备,更厉害的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这样就伤害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要想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尽力给予学生正面地积极地引导、鼓励。并且在讲授新的知识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这样才有效果。

二、结合实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控车床加工技能实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开始学习时很自然会产生一些兴趣,教师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努力在教学中运用实体教学等各种方法让学生保持、持续这种兴趣。如我们在学习到数控车床主要部件的认识时,把学生领到机加工实训室,让学生先认识并熟悉普通车床的主要部件及结构,然后再让学生在数控车床前观察,对照普通车床认识数控车床的主要部件和基本结构,并能够找出与普通车床的相同与区别之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数控车床的认识,又加强了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轻松学习的目的。

三、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课堂讲解与技能操作训练合理结合,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实训中进行。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首先,就是制定详细的数控车技能训练计划,其次是落实计划,鼓励学生按照技能训练计划去学习。

有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我们还要通过各种训练方式,训练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手段进行的教学,它注重计算机模拟的应用。而数控专业的数控仿真软件,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学生学习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掌握不同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简单操作和加工过程,并且能够在仿真软件上仿真模拟出需要加工的零件。如学习了数控编程(华中系统)以后,可以把学生领到微机室,让学生打开数控仿真软件,如宇龙仿真软件,把编辑好的程序输入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当零件在仿真软件上模拟出来以后,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学习数控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和钻研,以至于操作起真实的数控车床时,能够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二)示范模仿法

就是由教师做讲解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如数控车床实训,先由实训老师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和实训操作要求,再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将学生划分成2-3人为一小组,进行模仿练习。一般来说,学生经过3―5天的练习就能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要领和技术。

(三)实际操作教学法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学生领到机加工实训室,由教师指导学生,在数控操作实训室中,把编辑好并通过计算机数控宇龙仿真软件仿真模拟好的程序,输入到数控车床中,进行首件实体的加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加工出零件,当学生把自已手工编程并加工出的零件拿到手以后,那心情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就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技能操作的兴趣。

(四)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组织学生在校内(外)数控实习基地,以生产、加工现场或管理工作现场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参加生产劳动,参加简单的技能操作,学习专业技术,掌握专业操作技术而获得职业技能的教学形式。通过实习使学生把学校内所学知识系统的整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实习教学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之一。

这样学生就更加注重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老师所引导的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求的潜能,慢慢地学生就会对这种“满堂灌”产生一种腻烦感,产生了学习的厌烦心理。

篇10

依据当前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以及规范的数控教学模式的革新,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实践教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研究,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来对整个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变化上进行衡量,切实的为社会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要求的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因此从理论的教学上贯穿着实践教学思想,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通过从思想改变上来不断突出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工程训练、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切实的为社会输送一批具有高素质技能并且掌握基本技能以及饱含实事求是学习精神的学生,本文就数控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阐释,希望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一、构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探究

(一)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数控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抓好本专业的学习,即对主修的课程进行熟悉并且要掌握其要点,而且还要具有相关的综合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技术与理论的统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得在对日常设备的维护上做到了然于心,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对于机、电、液、控等数控能力的掌握,而且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主要学习能力概述。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其所主要培养的能力有三维造型仿真、数控系统维护、数控机床操作以及加工工艺创新等能力。其中数控机床的操作是数控专业的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因为它是造出相对理想产品的重要保障;其次则是系统的维护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对数控机床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数控机床的维护上要做到手到病除的效果,另外对于学生的三维造型仿真与加工工艺的创新上需要做到有效的做到创新工艺,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其实践能力、实践精神以及实践的理念等进行培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而且也要以实践出真知的态度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形成实践精神的主要是培养出一个意志顽强、吃苦耐劳以及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体现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构建出创新框架体系分析

(一)构建出数控专业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究。根据数控人才的培训,需要遵循一定的数控实践教学体系与指导原则,针对当前的数控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数控专业的连接,所构建的创新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数控工程的训练。在进行实践教学创新的时候,根据其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研究,从改革实践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提升同时,还要寻求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探究。从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上主要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教学的资源以及教学的内容上进行革新,不断要增加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要以创新的思想来加强对数控学生的训练,在实训的过程中要根据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以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为主要的教学实践课程的内容。在构建实践课程的创新过程中要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以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方向上实现实践课程的革新,还需要从学习的计划上来实现实践教学的提升。

三、实践教学对于数控专业学生的提升

从实践教学的构建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数控专业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动手和学习能力。因为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学习,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所构建出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提供了相应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此来解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学习内容上的增加,以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实现对实践过程的印证,从创新能力的提升上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来构建出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创新的课程体系的框架,从实践的能力上来分析,实践教学给予了学生们凡事做好实践,以实践出真知的态度来完成学习,因此实践教学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总结语

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革新,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实践教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研究,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来对整个教学的模式创新和变化上进行衡量,本文就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在实践教学中,其实践教学的内容则体现出相应的数控教学的作用,不仅从教学的内容上使得学生学习得更多,而且从教学的创新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郝素军.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 罗军.论中职数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224.

[3] 孙月发.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2(4):62-64.

[4] 宋广雷.机床数控化改造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15):162-163.

篇11

一、数控加工实训的特点

数控加工实训以编程基础知识和典型数控设备编程使用知识为保障、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基本编程方法、机床加工调整等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现场操作规范的较完整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编程知识,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先前能力水平进行评估、鉴定。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有别于普通加工实训教学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一般采用3―4人操作一台数控机床,所以在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考查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应该占据主要方面。

3)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更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分段实施,由于实训项目较大,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都具有不唯一性,第一阶段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部分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其余自行设计方案实施,第三阶段按项目目标自行设计方案实施。

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框架的设计

以前的数控加工实训实施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知识点讲授、图纸分析、学生编程练习、操机实训、实训总结。

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只是实现了知识的简单传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事可做,做无目的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典型零件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采用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学生完成工作过程,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实施这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又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点都串连起来,这样学习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任务的每个环节里都有体现能力标准的鉴定考核措施,对学生团队在每个工作环节里反映出来的能力做出及时的、有效的、正确的评价,形成了一套先前鉴定、形成性鉴定、终结性鉴定、能力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完整考评体系。

三、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典型任务,从相关知识点传授到考核鉴定技能水平的过程。

1.相关知识点的传授

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制定理论课堂计划,讲授过程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的教学五步法。教学五步法是在“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这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利于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整的考评体系

先前能力的考评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首先对参加学习的学生涉及实训教学有关的先前能力进行鉴定,填写先前能力鉴定表。表格里的内容反映出即将要开展的实训课程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教师就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进行讲解。

形成性考评过程

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反馈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都设定了需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以记录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记录表格的过程就是记录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对工作过程中对表格记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就形成了形成性鉴定,同时也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评价。

终结性鉴定

完成了以上的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后,小组成员讨论填写总结报告,总结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零件的质量、与预期加工相比加工进度等等问题,最后向实训教师汇报答辩,这样也就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和反馈。

四、以数控铣床加工为例展示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的数控铣床加工实施模式,我们对我校04数控503班的数控铣床加工实训进行了一次探索性尝试,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平面加工为例,展示新的数控铣床实训模式(资料包括:平面加工课堂计划、小组鉴定清单、小组生产实施计划、小组生产实施操作流程、小组生产实施总结、个人实训总结),同时在完成加工后对每个小组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定量地评价出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

五、实施的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快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的可靠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这个保证的基础。我们借鉴了澳大利亚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新型数控电加工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在基础上的技能人才大厦是否坚实、壮观,还要看能否对其有效地把握和应用,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该研究项目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结构体系完整、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解决工程问题,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该研究项目的试行情况看,它对提高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数控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制造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双证制”教育,办出专业特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