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3: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少先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1、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本学期通过“班主任学校”、“新老师徒结对”等形式,探讨“21世纪我们怎样当班主任”,通过授课、研讨、观摩、剖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通过学习,要使班主任老师认识到肩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 《1》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3、期末在评选德育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模范、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
4、做好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争取再创德育工作新境界。
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对个人和社会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继续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师德师风教育、人格美德教育为主旋律,全面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常规管理为重点,深化学生品德教育,以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联校的腾飞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培养新一代的“四有”新人走好每一步!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丰富的科技成果。他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越来越乐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和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愿参与到社会活动和服务中去,这就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的顺利推进。但是社区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虚拟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成为当前社区教育的重要职责。而且在市场经济时代,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加,直接加重社区教育的负担。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研究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特殊作用的重视,努力为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实效性寻找科学路径。
一、关于学术界对青少年社区教育研究现状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2017年7月16日以“青少年”“社区教育”为词频进行精确检索,一共有52篇相关文献。其中,硕士论文10篇,会议3次,期刊论文35篇,报纸文献4篇。但是文献的时间跨度大(1994年1月—2017年7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少,研究成果少,核心期刊刊载数量更少,这也说明加强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青少年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村落,都在加快探索符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社区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对社区教育问题的认识不足、资金缺乏、专业人员少等问题,使得社区教育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对顺利开展社区教育极为不利。蔡玉敏提出,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社区教育问题逐步暴露。“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尚不健全,无法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要。”[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身心健康问题频现。特别是贵州毕节四兄妹自杀身亡,给整个社会都敲响警钟。同时,媒体也经常报道青少年自杀事件,也要求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黄亦皎也认为,留守青少年“隔代教育问题”[2]突出,沟通交流问题封闭。而且他们缺少父母关怀照顾,缺乏人身安全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樊兰福认为,农村村落教育“观念落后、硬件设施不足、人才短缺”[3],严重影响社区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教育的专业社会组织还比较缺乏,没有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不利于引导青少年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和自觉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当今学术界的关注点是农村青少年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城市青少年社区教育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以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绵阳城市社区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覆盖范围有限、设备和教育理念落后、专业人才不足。“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社区教育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二)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广大青少年群体除了上学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和社区里度过。父母一般都需要工作,平时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度过愉快的青少年时光,是当前社区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有效延伸,成为学校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曲晶等认为,社区教育具有“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同化功能、沟通功能”[4],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作用。陈堂忠认为,社区教育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5],对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王子富认为,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对道德塑造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熏陶功能、调节功能、保障功能等,对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王维认为,加快社区教育建设,能够有效构建学校家园、爱心家园、和谐家园、梦想家园,并形成教育合力,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起完善的保障体系。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青少年更多愿意沉浸在网络空间度过自己的课余时间,而不愿意走出去与别人沟通交流,参加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加快完善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模式,有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社区教育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频现,城市青少年问题也层出不穷。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给予广大青少年群体充分地照顾和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因此,根据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三)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区域性经验总结。在大力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进程中,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不断探索社区教育的新模式,对推广青少年社区教育经验具有重要启示。冯博雅等全面介绍了广州仁爱社区服务中心的“小天使行动”[7]项目经验,对推广青少年社区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张雪飞以社区实践辅导站为媒介,引进少先队、共青团的工作经验,积极开展社区少工委工作,切实保障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张荣介绍了城市闲散社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构建的经验:“政府倡导、高校与社区互动互惠、社区资源整合等”[8],共同提高社区教育的实效性。张廷华等分析了杭州某社区的社区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成效,并介绍他们的社区教育经验。丁艳根据农村地区的现状和留守儿童的特点,提出多元智能开发的发展策略,要求根据农村特点,“开发多元智能课程、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挖掘社区人力资源”[9],多措并举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成熟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都是各地区自己的探索结果,比较缺乏可复制、可移植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并且各个地区缺乏相互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任务非常重。但是社区教育观念不强、建设落后、资源不足、人手缺乏,严重限制农村地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在绵阳市游仙区调研的过程中,同样发现社区教育没有成熟的经验,缺乏专业的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成长成才,及时总结出成功的教育经验,并在全国各地区加以推广,切实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实效性。(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借助有利政策,并结合社区自身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作用,加快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是提高社区教育实效性的科学举措。左敏认为,根据生态理论的要求,以社区为本、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为载体,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四维一体的教育体系”[10],是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重要方法。王红益认为,“有计划的利用社区现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完善评价机制”[11],整合开发校外教育资源,是青少年社区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程曦等认为,地区发展模式下的社区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手段,也是社区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之一。“要以社区为平台,实现青少年人际社会化;完善社区微平台,促进青少年社区参与;提高社区角色认知,提高青少年人际能力”[12],切实调动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比较成熟,西部地区建设比较落后。而且,城市地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优于农村地区。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逐步增多,农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呈增长趋势,直接导致农村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任务加重。这就要求加快探索西部地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特别是加快创新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方法,为西部地区青少年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为他们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困境———基于对绵阳市游仙区
Y社区的调查绵阳市游仙区大概有54万人,各种类型的社区有几十个。在研究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游仙区各个社区类型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游仙区Y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文献阅读等方法,寻找出Y社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特性问题和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运用矛盾分析法辩证地看待社区教育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深入系统地分析我国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实困境,为学术界科学审视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方法借鉴。(一)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主体不协调。社区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仅靠社区的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这项重要任务。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寻求社会优势资源介入,增强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力量的帮扶工作,引导社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区教育,“有效发挥社会主体积极性和增进各主体之间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的协调性”[13],已经成为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科学举措。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绵阳市游仙区Y社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重任主要由社区来承担,其他社会力量的贡献微乎其微,不能满足社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主要关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社区教育部门力量薄弱,社会力量不愿意参与到无利可图的社区教育,社区家长的社区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任务繁重等,直接导致青少年社区教育主体不协调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困境。(二)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青少年社区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参与社会事务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根本满足不了广大青少年的多样化需求。社区教育场所主要是陈列一些四大名著、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等传统书籍,且更新速度慢。然而,学生大部分喜欢科技、天文、地理、体育等走在时代前沿的课外读物。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更愿意借助自媒体等互联网载体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社区也满足不了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社区教育的室外活动场所小、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青少年对学习、娱乐和文体等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也不具备专门针对于残障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活动场所。因此,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能力较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需要有充分的人才参与到社区教育中。目前,社区居民中青少年的父母都忙于工作,连孩子的家庭教育时间都不充分,更别说让父母参与到社区教育中。调查显示,父母把教育的重任寄托在托教和补习班,而自己忙于工作的家庭占据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爷爷奶奶年龄都比较大,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力不从心。社区工作人员的学历大都以大专为主,年龄相对比较大,容易与青少年产生隔阂。受社区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限制,以及他们对青少年思想特点、知识体系的掌握不够,设计出来的课程体系往往不能满足青少年对知识和实践的诉求,难以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进来。基层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校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假期的安全教育,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虽然每年也有一些高校的志愿者参与了青少年的社区教育,但是缺少持续性,也缺少知识丰富的一线教师参与其中,不能有效地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运作机制缺乏。游仙区Y社区对于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法律保障,主要依据国家和省市法律法规和教育法为依据,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而且也缺乏相应的省市顶层设计和基层社区的条例要求,不利于协调推进社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等第三方力量主要追求经济利益,对于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因为“投资大、没有明显的经济利益”[14]和缺乏制度保障而不愿参与其中。而且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对于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等难以提供经济支持,这给社区自筹资金加强社区教育提出巨大挑战。同时,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平台建设落后,只注重社区实地场所的建设还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要求,还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网络等载体。加快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整体规划,有效凸显社区教育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特点,有效弥补社区教育的不足和缺陷。
三、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青少年每年大概有100多天因为假期而生活在社区里,“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在社区内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活动,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5]。在调查的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仅占47.8%,认为没有必要的占24.3%,其他则认为加强与否都无所谓。但是社区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根据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能够有效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大大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有效弥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有效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教育,能够有效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三维互动教育机制”[16],搭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桥梁,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青少年教育机制,有助于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当今就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青少年家长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对青少年学校教育和课外补习的投资。然而,在社区教育弱化的情况下,加强社区教育建设,逐步形成三方“共同认可的教育理念、资源共享、平等合作等”[17]共识,共同提高青少年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时展的现实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有效激发社区教育的活力,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能够科学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到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感受和认知,全方位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二)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最敏感的时期,“加上心理与生理发育的不同步,以及现实社会与心理预期的巨大落差”[18],往往引起犯罪事件的发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和自媒体时代,通过强化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将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教育活动寓于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有效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其中,也能够有效减少青少年参与不良活动的机会,切实拓宽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领域和空间。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社会教育活动将会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甚至是大中专教育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对社会认知、社会经验和社会情感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脱离,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不能够有效地联系起来,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以运用的机会。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开展主题统一、内容连贯、形式新颖、效果凸显的教育活动”[19],在实践过程中加深青少年群体对科学理论知识的认知,有效改善和扩大学习知识的领域和层次。同时,社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能够大大提高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素质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把心理教育与健康成长相结合,有效促进青少年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水平的实践路径
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为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和制度保障,这就要求基层社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根据当前青少年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特点,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实践路径,是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举措。寻找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策略,吸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提升服务青少年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满足广大青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着力点。(一)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需求。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取决于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性。针对青少年接受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操作实践的特点,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作用,更好地开发学校设定的理论课程之外的课程,比如,摄影技巧、音乐舞蹈、手工制作、文明礼仪等课程,不断满足青少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青少年社区教育也要“把多样化需求与地域特色相结合”[20],切实加强本土特色课程的开发,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且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也要科学规划近期和远期目标,在保持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新课程。特别是针对当前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遵纪守法、传统文化等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要加快完善,构建起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使青少年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夯实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基础。社区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图书馆、学校、博物馆等实体教育资源,也包括社区文化、社区意识等可以感受得到的文化资源。根据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使社会教育资源中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为青少年社区教育夯实基础。比如,借助各类学校的资源优势,“构建起资源共享平台”[21],能够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一些公益组织等非营利组织参与到青少年社区教育中来,“作为克服政府失灵,又与现代国家体制相适应、相协调,拥有灵活、创新、贴近基层和效率高等优势”[22],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时期学习型社区奠定基础。(三)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针对青少年社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快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对现有师资力量的专业培训。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组织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招募专兼职教师。通过划分职责、提高待遇等,“招募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教育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有效承担起未来社区教育的重任”[23]。最后,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根据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积极引导具有青少年教育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志愿者、教师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同时,也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切实为青少年社区教育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打造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科学性。根据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困难的现状,需要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快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意见,加强市、区、街道和社区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政府部门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区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教育基地的建设和使用”[24]。特别是要加强街道办事处的引领作用,协调公安、司法、教育、文卫、体育等各部门,以及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协调运作、整体联动,积极构建服务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新格局。同时,社区也要加强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职能,加强与家庭、学校的联合,探索出高效的社区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加快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有序发展”[25],切实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系统性、协调性、长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蔡玉敏.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少年的社区教育问题[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4):43-44.
[2]黄亦皎.对留守青少年开展社区教育的探索[J].科技展望,2016(27):322.
[3]樊兰福.农村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传承,2015(11):99-101.
[4]曲晶.论社区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20):188.
[5]陈堂忠.社区教育在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3(5):38-40.
[6]王维.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助力青少年素质提升[J].中国农村教育,2016(4):42-44.
[7]冯博雅,杨艳秋.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探索———以“小天使行动”为例[J].社会工作,2007(7):24-26.
[8]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城市闲散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的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1-4.
[9]丁艳.论社区教育与留守青少年多元智能开发[J].科技展望,2016(26):302.
[10]左敏.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模式探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介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0-42.
[11]王红益.浅谈青少年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36):44-46.
[12]程曦.地区发展模式下青少年社区教育实施途径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1):110-111.
[13]侯怀银.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8.
[14]郝俊英.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出路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150-152.
[15]范绪锋,张贵勇.社区教育:该为孩子做点啥[N].中国教育报,2004-06-20.
[16]杨水龙,王燕.搭建绿色教育平台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6):72-75.
[17]郭润明.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条件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5(24):13-16.
[18]唐永俊.青少年社区教育之心理教育初探[J].现代交际,2016(12):150.
[19]李莉,韩爱珠.“南开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5):63-67.
[20]徐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5(12):47-48.
[21]秀.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9):151-153.
[22]汤汉林.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角色、优势及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4-16.
[23]杜明霞.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新城区社区教育路径探索[J].成人教育,2017(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