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创业指导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养成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
三、课程设计
考虑到很多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模拟公司的组建过程及工作运行,将与工作实际相关的工作特性科学合理地整合在“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六个项目之中。
1.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依据课程内容源于职业生涯的原则,结合专业工作岗位实际,选择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知识点:如社交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态度与素养、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2.内容的科学安排
为了科学安排上述知识点,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章节从前到后的讲解,将知识点的学习安排在六个项目之中,每项内容设有如下板块:第一,正能量分享。以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展现出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我。第二,教学做目标。通过目标的制订和工作任务的布置,先师生教学做,再学生独立做,并且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课外拓展。在每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提供有关高职类的实际材料,对所传授知识做有力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产品。六个项目具体设计如下。项目一:走进高职校园。要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就接受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本院的概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及能从事的相关职业。项目二: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走进校园开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项目三: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观;学会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学好职业技能。项目四:做好就业准备。充分的就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一环,就业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内容: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职业素质要求与工作职责;认识求职服务与求职安全。项目五:勇于推销自我。善于推销自我、勇于推销自我,是找到合适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推销自我的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如何在面试中成功推销自己的方法;了解面试前应准备的必备材料;通过模拟面试熟悉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巧。项目六:模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所追求的,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模拟自主创业的训练十分必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申请流程和优惠政策;认清创业的风险,使得创业不盲目;了解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哪些计划。
3.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程以“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为主线,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由正能量分享、教学做目标、师生教学做、学生独立做、相关知识、典型案例和课外拓展组成。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知识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设置技能要求,做到知识够用,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并适当照顾其系统性与逻辑性。在体例设计上,采用引导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这种体例形式不仅新颖,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做合一。加入这些环节,旨在加深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该课程的可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做,教师引导教。
(2)教学过程举例。
以规划职业生涯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分享正能量,讲述《改变人生的两小时》,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平庸与卓越,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或消极与积极的生活方式。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从现在做起利用零散的时间,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故事中所提到的人物那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第二,任务布置:完成教材项目二中的任务2(职业生涯规划)和任务3(学业规划)。第三,各公司进行任务展示和抽查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以PPT形式讲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四,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对每组进行评讲,并且让各组选派学生代表结合会计专业的就业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第五,各小组通过评讲和自评后进行检查修订,写出本专业正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六,组织学生参与“你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仿真模拟的趣味小测试,测试学生自我对抗压力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效果。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争取达到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小组讨论、活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把乏味的知识融入到活动和游戏中。
[DOI]10.13939/ki.zgsc.2015.23.065
1 前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可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关键,因此,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种因素和存在问题,如何在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2 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业与就业能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1 大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或精神生活的一项工作。职业本身已经包含了标准化的专业知识、职业声誉和从业者的行为准则等内容。其中标准化的专业知识则构成了职业技能,职业声誉与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就体现为职业道德要求。因此,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内在的就包括了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在范围上,它存在于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中,是家庭、学校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内容上,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在形式上,它具有具体、多样和较大的适用性。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不因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在方向上发生移易,但将随着本职业的技术进步而在内容上不断深化。
2.2 大学生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是大学生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三者有机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素质体系。在职业教育中,技能与技术是一个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别的概念。技术是一种外在人的客观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技能则是一种内在于人的主观能力。技术是一种已经将人的才能、智慧内化为客观的知识,但这种客观知识也是人的精神观念的直接体现,劳动本身是技术应用的过程,是技能的具体化。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就业创业的根本,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创业的前提。
2.3 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的含义就是指在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是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技能、能力的集合,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而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就业能力不单单是指毕业生所具备的实现就业的能力,还应该包括保持工作、变动工作以及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毕业生短期的求职就业能力,更是一个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
2.4 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是指创业者依自己的想法及努力工作来创造一个新企业,包括新公司的成立、组织新单位的成立,以及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以实现创业者的理想的过程。创业能力就是创业主体所拥有的有利于创业成功和创业企业成长的技能和能力的综合。
从大学生寻求职业的角度来看,创业可以归类于就业之中,但从创业的内涵来看,创业有别于就业。“创业”中的“创”字有开创、创新、创造之意。就业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职业选择的概念。创业可以从属于就业,但又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就业的概念,它是一个较就业具有更深层次的职业选择概念。
2.5 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创业就业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1)职业道德是基础是保障。国发[2005] 35号文件《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决定》和《规划纲要》都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出职业道德为首位,反映出德育是基础是保障的思想。首先,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这一切都是学生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的基础和保障,任何职业技能都必须建立于职业道德之上,缺乏职业道德的职业技能是不合格的。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促进职业技能的提高。社会的进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最后,职业道德是就业创业者的立业之本,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对其毕业后顺利求职、成功就业与创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2)职业技能职、职业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职业技能不能与职业道德完全割裂开来,职业技能的运用影响着职业道德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提高必然会对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产生影响甚至改变。职业技能达不到要求,不可能真正做到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要求。人们往往也是从过硬的职业技能中,体验到高尚职业道德的情操。可见,我们在加强职业技能建设的同时,应将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加强职业技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与提高,促进职业道德的建设。
(3)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职业技能不过硬,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创业的竞争力,缺乏职业道德的职业技能会行不正、走不直,而缺乏职业技能的职业道德,只能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实质性问题。高职学生具有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可较好的适应就业创业需要,帮助就业创业者在任何工作环境中调整自我、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及人际关系,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客观要求。
3 推进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职业道德是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灵魂,是学生“做人”的方向、标准和前进的动力;职业技能是学生“做事”的技术和能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够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离开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没有了载体,必然空洞乏力;脱离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会失去服务社会经济的目标和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应以职业道德为先、以职业技能为重、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推进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职业道德为先,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把“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道德是高度岗位化和职业化的道德,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靠教师简单说教就可以实现,必须在日积月累的职业实践中磨炼养成,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专业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职业道德课的实践教学中,可根据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把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实训、实习中,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训、实习中开展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劳动纪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职业操守、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实践活动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养成遵章守纪、诚信、敬业等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以职业技能为重,就是坚持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在实践中完成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教高[2006] 16号文件)。职业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是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途径之一。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学督导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教学督导目的是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规划,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否合理,帮助学校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动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总之,目前评估与指导教学工作是督导的重心。教学督导包含了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创新教学督导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在创建教学督导机制方面努力的进行了机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督导信息采集与反馈制度
江西应用科技本文由收集整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了规范化的督导信息采集与反馈制度。例如制定了《督导工作指导方针》,指出了教学督导的目的、任务,工作权限、职责;以及督导的师资队伍、待遇等;根据督导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例会制度和例会章程;制定了《督导信息联络员守则》和《督导信息反馈意见制度》,保证在做好督导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制定了《教师教学管理条例》、《教师教学考核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等章程,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做到有章可循。
(二)督导工作检查常态化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督导坚持三个工作相结合。
第一,坚持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双向展开。督导开展常规检查的方式是:开展随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实验实训报告等常规教学检查。督导开展专项检查的方式是:开展双语课程、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教学评估、检查,使督导工作更具有专业化;督导开展专项调研的方式较多:如可以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研室制度建设、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还可以通过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搜集教学相关信息,分别归纳、整理以形成专题报告供领导审阅。
第二,坚持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督导在检查工作时,更应该注重问题的重点关键所在。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集体调研、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督导每年都对实验实训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检查,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则立即排除。
第三,坚持传统工作方式与创新工作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督导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学校每学期举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督导会议,开展教学部署,根据日常教学效果和讨论改进措施,最终形成教学总结。督导不定期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校内向领导以及各个职能部门、院(系)反映学校的教学动态,教学督导的评教、评管、评學的短文,对省级教改课题予以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
(三)确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督导为中心,以民主协商为策略,提高督导的服务意识
第一,教学督导是一种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就是服务。督导关注教学,就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督导人员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督导理念,实行民主协商式督导,用包容和博大的情怀来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措施,推动高校人才的培养。例如,督导通过课题立项、修改撰写论文来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从理论上探讨督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创新督导工作新思路。
第二,学校督导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督理念,督导指导教师,像教师的良师益友一样关怀教师。督导主动关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成长,将目光放在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上,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督导从被督导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鼓励、指导、帮助为主,将自身的优良作风、技能、经验和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推动学校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
(四)充分运用反馈控制理论
教学督导理论基础之一是反馈控制理论。反馈控制理论是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传达给相关部门,同时,由相关部门收集反馈意见并反馈给指导部门,以便监督和及时了解信息。
学校在各专业学生中挑选出一批学生代表来担当督导信息联络员,定期向督导反映问题。并时时召开联络员之间的座谈会,以便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督导工作的创新性和时效性。督导与师生建立起和谐、平等、宽容、信任的关系,通过督导的督查、倡导和示范,建立一种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学督导机制产生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评价机制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教学督导不再仅仅局限于督导检查这个环节,而要把督、学、管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评价机制。
三、高校教学督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不明确,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已经建立了教学督导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些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比较浅化
虽然已经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作为督导工作的内容,但是从实施来看,仍然围绕督教展开,督管和督学难以开展;难免出现督而不导、重督轻导的现象;存在重督轻导的观念和做法,只督不导的现象。在进行教学督导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虽然开展了督导的专项调研,但是常规检查较多,专题督导开展得较少。
(三)督导的教学评价仍然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甚少
督导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朝着创新创业教育方向上发展。目前虽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挑选出一批学生代表来担当督导信息联络员,定期向督导反映问题,但是督导的教学评价标准从本质上仍然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评价教师的粉笔字、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对学生的学习的关注程度主要集中在出勤率,以及是否违反课堂纪律等方面,是否真正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予以掌握则关注甚少。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效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因此,學校处于被动推进教学的状态。
四、高校教学督导机制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各级督导组织体系
省、市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督导机构,制定各级教学督导职责和权限,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学督导沟通平台。同时,各高校也应当成立校级、院级、系级督导组织部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一系列的监管制度,督导人员的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对督导人员的职责权限、监督方式、监督范围进行详细规范,形成高效民主的创新教学督导体系。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学督导团队
高校督导员应当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提出独特的见解与思路。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才能发挥督导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督导的权威和质量。高校应制定专门的选聘督导的制度,选拔优秀的督导员。要对督导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优化督导教学结构,让督导队伍专业化,使教学督导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拥有高素质的督导队伍,高校应定期开展人才培养的监督工作,以便于教育督导了解最新进展,提高督导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改进教学督导的内容,使教学督导跟上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督导、教学常规检查是传统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教学形式也不断变化,如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网络教学等逐渐用于课堂,教学督导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教学督导的内容也应随之改变,才能够对教学真正起到督促的作用。因此,新的教学督导还包含了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四)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督导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高校要建立督导的激励机制。要为督导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工作待遇,这样可以促进外部环境建设与自身建设同步发展,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激发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允许督导主管参与学校教学成果评价当中。使督导工作真正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认为,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建立完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可以从优化专业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强调实践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搭建校企联合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具体方面来凸显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以应用型高校——西安航空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具体改革的专业方向,基于以上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和构想,以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前提下,优化当前课程系统设置,结合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本研究在学校满足修改要求的前提下,在西安航空学院材科科学与工程2017版培养方案中,试点性开设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训练先导课程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研究方法导论》,24课时),开设创新综合实验一门(材料科学基础创新综合实验课),增加和改革课内创新综合实验8课时(《材料成形基础》、《金属材料》、《材料加工方法》、《航空材料概论》各2课时)。在2019版大纲中又增加校企合作的企业高工参与授课的《材料科学创新创业系列学术讲座》16课时;另外,原版培养方案中一直在实践教学板块包含《材料创新设计》、《材料创新实训》两个部分针对创新创业的环节,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得用保留。至此已经形成了先有研究方法教育(创新研究方法导论),紧接理论课程中运用此方法的训练(课内创新实验),再联合贴近企业生产实操和生产需求的创新创业讲座,最后衔接实践环节的集中课设和实训,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部分的课程体系已经相对完整:有方法论教学,有对在理论知识中对方法论的运用训练,有贴合企业实操的讲座,最后再结合集中实践环节的夯实。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突出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案中课内创新实验的设置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最紧密,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很容易沦为单纯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性验证,而丧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改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体现对理论课学习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并突出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聚焦复杂工程问题,同时也可以强化双创教育。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分小组进行,突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在集中实践环节中,改参观实习为动手操作加分组讨论加头脑风暴,针对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并实地提出整改建议,这种“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实训,并写入实习报告。除了授课方式,在考核的时候,突出能力目标导向,综合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理论课程考核时考试题目增加开放类、创新论述类、举一反三类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让学生现场发挥,根据思辨能力打分。实践类课程实行允许偏差的单一变量参数表征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任务,根据完成程度和创意效果打分,突出对创新和信息处理这两类可迁移能力的量化考核。以上所述的授课方式要求和考核要求改革已经写入新版课程大纲,并在其中有详细的量化型要求,对哪种授课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哪种考核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都有清晰表述,深刻容易培养方案的量化产出体系当中。
(三)建立一支“数量足、理论精、实践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并将其与实践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是本项目的一个研究重点。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同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双创培训,采用开交流报告、邀请校外专家谈创新方法做讲座、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创新心得、邀请教育学专家谈创新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创和双创教育能力。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在创新创业学院领导下,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级双创竞赛、学科竞赛为契机,开展各种大赛辅导培训会,不仅针对参赛学生,更主要正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进行培训,以此将对双创教育有兴趣也有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集中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此举不仅使提高了学生的竞赛成绩,更有形的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四)切实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夯实双创教育的“转化”环节
关键词:
环境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环境学导论是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控制方法和环境评价、管理等理论,该课程涉及的知识贯穿于整个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是环境工程的学科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学导论的课程内容也随应不断更新;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较全面的认识环境工程专业,并激发学生对后续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热情,是环境学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2]。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对《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法与思考,与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同行们交流。
一课程定位
环境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外,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接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角,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临沂大学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案例分析法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导入理论和知识的讲授本门课程的内容围绕着环境热点问题,因此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我们先从身边或历史上公认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此时再导入理论讲授,所讲内容既有针对性又不显得枯燥,也能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兴趣,并在有些章节中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环境问题案例和讲课,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煤烟型”污染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向学生介绍英国治理雾霾的经验,提出结合我们国家实际状况,提出治理雾霾的相关建议,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作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科前沿进展进行介绍。本专业教师多数都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最新环境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的各种相关的讲座,以便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或辩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可以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等多角度去分析该问题。此外,要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及时向同学传递信息并鼓励他们做一些政策宣传,提高自身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另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按照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教案,经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理论课教案均制成电子教案演示,教学内容达到图、文、声并茂。采用多媒体音像教学条件播放电影、电视、VCD\DVD环境问题资料片;采用PPT电子教案,更新内容、应用最新资料容易、方便,实现无纸化,节约了资源。构建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环境学导论课程构建了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一是通过班级QQ群的方式在网上组织学生讨论;二是教师采用提供大量参考资料或者资料名称和搜索途径给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目前,环境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课程网站以提供丰富的学生学习资源,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环境学导论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四)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收集分析资料结合课堂讲授的问题确定研究题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留意垃圾运输车收集垃圾的路线、垃圾箱的设置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填埋场,观察整个垃圾处理流程。结合调查、参观,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基本上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着较全面了解。
(五)优化教学评价与考核
以健全学生课外学习体系作为突破口,以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为基本点。一是强化预习性作业。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性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二是提高实践性作业比重。实践性作业一般包括实习、观摩、调查等形式,教师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践性作业,并通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三是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究、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通过练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习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4]。(六)其他环境学导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与改革中不能脱离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聘请了临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临沂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垃圾处理厂的工程师为课程兼职教师,他们主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满足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5,6]。
四结语
环境学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完善。此外,我们构建了两个“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讲授课后练习与复习,课外预习与学习加课内讲练)、校内与校外结合(校内学习加校外实习,校内教师加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拓展学生对环境学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既能在理论知识的创新上更进一步,更能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成为新时代的专业环保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迎春,刘盛余.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6-147.
[4]罗斯,雷鸣,彭亮,曾清如.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9-190.
引言
每当新生跨入高等学校大门,很多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将要从事哪方面的学习、将来可能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高校都会安排“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这门课程去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导论”主要是从宏观方面入手,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有一个大致了解,引导土木工程专业新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土木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土木工程的概况以及将来土木工程的发展;学校将以何种方式培养学生成为高质量的工程专业人员;学生在学校环境里将学习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哪些目标;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不同点有哪些,如何让自己尽早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的节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作用和发展,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动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发展而来的,与其他课程相比,这门课程的发展历程比较短。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存在三个问题。(1)大部分老师缺乏专业从业经历。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老师仅有理论基础已经不太能满足教学要求。然而,大部分老师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来高校教书,没有工程实践经验,授课内容缺乏新意,照本宣科,流于表面,尤其对于工程实例无法很好地展开讲解和丰富书本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2)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多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抱有应付心态,存在抄袭现象。同时,老师无法准确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3)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前、学后阶段,对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专业课程对毕业后专业对应就业方向究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基础,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等都不甚了解,更遑论课程间的融汇贯通。这样的不良现象大范围的存在,同时也由于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学前不知为何而学,学后又不知有何作用。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和主观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效率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低效运行。
2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应当以学生的专业引导和兴趣提升为主。对于土木工程导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改进。(1)将课堂讲解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和优化。可以将土木工程导论课程与专业认识实习相结合,将书本上空洞的文字与现场实物相结合,使知识立体化,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2)专业老师加强自我提升。专业老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工程现场进行学习,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去企业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3)让学生参与讲课。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迫切感,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己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上课的时候参与该知识点讲解,增加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形式。(4)采用一课多师的形式。由多个专业老师按照所教方向分部分对学生进行讲授,向学生展示专业前沿的发展和动态,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冗长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邀请校外具有现场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一起参与授课,工程人员的工程实例的讲解与学校老师的理论教学可以很好地形成互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5)邀请业界代表开设讲座、座谈会等。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关注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启发学生对学习和今后发展的思考。(6)改进评价方法,探索学生自主建构、探究与发现的教学模式。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不拘泥于论文、笔试等传统考评形式。比如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做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计划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并从中选取成绩优秀的学生申请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逻辑、文字编辑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二来学生可以获得第二课堂学分;三来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一举多得。又如,可以采取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研的考核评价方式,调研的内容、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口试和调研报告作为考核依据。(7)从微观入手,对宏观教学进行补充。对于一个具体的工序流程,可以将工序流程制作成动画视频或者采用课堂小品的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带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工序流程以及流程中各个阶段与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形成一个脉络框架。比如,介绍抗震空心砖砌体结构模型时,可以将模型的构造制作成动画,与平面图片的不易于理解相比,通过几分钟的动画视屏就可以很形象地展示结构的构成,加深学生的记忆。又如,对于工程建设全流程(主要指一个工程项目从“业主想建”到最终“建成投入使用”全过程)应当包括从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选址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几个阶段,可以在课堂上让不同学生扮演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工程人员,让他们以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表演中需要他们分别阐述在各自所在阶段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其他学生可以对小品中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地方进行更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在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加入土木工程专业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的介绍。学习知识是为了工作做准备,执业资格证书是工作的敲门砖。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不同方向对执业资格的要求,还要介绍每种执业资格考试与后续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和规划,能重视相应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
3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第一课,是一门启发性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而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规划、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带给学生更优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冰冰,吴疆鄂.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化学相关专业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5(2).
[2]杨晓敏,李全意.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李鸿昌,等.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0,1(9).
[4]李莉.导论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3,2(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29-02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手段处理人体各种疾病或病变。医学是生物学应用学科,医学分基础及临床医学。
“卓越医师”是按西方模式进行系统化教学,而进行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担任卓越医师计划大学担当起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重任。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卓越医师”创业素质,“十三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实需求,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一个趋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成为“十三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学方法学”是更好地获取医学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特有知识的基础,“医学方法学”为“卓越医师”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切入点,因此“卓越医师”培养教学应加强“医学方法学”课程。
一、“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模式发展历程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一定时期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特点和本质哲学概括,成为一定时期医学发展指导思想,“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模式发展历程(见下表)。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内涵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简介
(一)“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内涵
1.医学方法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和方法学科为获取及运用医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学。
2.医学方法学内涵。(1)“医学方法学”是更好获取医学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特有知识的基础;(2)“医学方法学”为“卓越医师”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切入点;(3)“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应加强“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4)医学方法学是医学知识运用方面的工具性学科。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课程简介
医学方法学包括医学信息检索、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转化或转换医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科学研究导论等。
1.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信息检索是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内容更新快科学方法课。医学信息检索旨在培养“卓越医师”敏锐信息意识,“卓越医师”学会探索信息检索技能,具有信息利用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2.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师”必修课,培养“卓越医师”基本医学科研设计、数据计算实现、分析结果解读能力。“卓越医师”成为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基础课,“卓越医师”及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学好,才能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质量和医疗水平。
4.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一门学科,流行病学也是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论。
5.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理论上对科研方法论进行讲解,为适应“十三五”规划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师”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级医学人才。
6.循证医学。是指医疗决策(医生对病人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制定等)以现在已有临床研究最好依据基础上做出,并结合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
7.医学论文写作。医学论文与其他一些文体相比,有其固定格式要求及规范,掌握格式及基本要求和规范,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总结,并能推进医学科学发展促进医学科研成果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科学,“卓越医师”通过学习实验动物学对实验动物学有一个全面系统了解,掌握实验动物学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
9.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思维方式。转化或转换医学是近几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新概念,同个性化医学、可预测性医学等一同构成系统医学体系。转化或转换医学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真正治疗手段,强调从实验室到病床旁连接。
三、“卓越医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医学方法学内涵及科研素养训练与实践
(一)“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
1.素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具体表现。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及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2.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及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强烈科研意识及科学科研方法和崇高科研精神,“卓越医师”科研能力构成中,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技巧或能力。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
4.科研素养。“卓越医师”由训练和实践具有基本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
1.“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与自身兴趣与医学方法学课程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2.“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应进行系统化训练和培养。
3.“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应树立正确观念,培养科学态度。
4.“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引导处理好基础专业课学习与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关系。
5.“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加强对学生协调和管理工作。
“卓越医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医学方法学内涵及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卓越医师”参与科研与医学实践使一年级学生具有活跃思维及蓬勃朝气,但知识缺乏难以保证科研与医学实践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紧跟导师进行学习科研与医学实践训练科研素养。对“卓越医师”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是属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一部分。在今后,“卓越医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应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更多“卓越医师”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01-02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许多行业由原来对单纯理科或工科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兼具理、工两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一些领域的理学与工学之间的界限也渐趋模糊,随之出现了一些结合理学和工学特点的新兴学科和专业[1]。此类专业可以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不同高校的培养可以有所侧重。这给予了人才培养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对大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2]。
传统理学和工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理学基本属于科学的范畴,而工学基本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理学重在培养探索未知、认识客观世界的人才,而工学重在培养掌握技术方法以改造客观世界的人才。在培养模式上,理科专业更注重掌握厚实的基础理论,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学分较多,学生在基础研究上更具潜力;工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其实践环节所占课时更多。而对于具有理工结合特点的专业,并非理科与工科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机的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就是具有此特点的一个典型专业。由于其涵盖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以及行业发展迅猛的特点,对专业人才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对本科院校而言,要办好此专业,便需要培养同时具备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适应行业发展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可参与基础科学研究,也可从事工程上的系统设计和器件研发,以及胜任管理、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设计培养方案时,应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扩充知识的同时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方法论和工程方法论的要旨兼而得之[1,2]。此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3],其目的并非单纯强调和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技术式实践,也并非单纯科学规律验证的教学式实践,而应是紧跟科技热点与行业前沿步伐的创新性实践。下文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和体会,谈谈对理工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我们认为理工结合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应包含以下四个重要环节,如下所述。
1 第一环节:注重实践体会的专业引导
如今许多高校对新生教育以及专业导论课都逐渐重视[4]。专业导论课虽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但对后续的专业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妨将之作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导论课肩负着引导大学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能干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涯的重任[4]。其中关于所学专业能干什么这一实践性的问题通常最受学生关注。而对于具有上述培养要求的理工结合专业,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我们认为一门到位的专业导论课应该注重利用实践体会进行专业引导,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导论课的第一讲通常是对专业建立和发展背景、培养计划与目标、本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等问题的介绍,但枯燥的讲述通常效果不好。我们的做法是适当穿插本专业的行业应用例子进行讲述。其中数学、物理等基础课与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新生最易感到迷惑的问题,应予重点解释。这一讲以专业负责人讲述为主,结合高年级或已毕业学生的讲述更为有效。
其次,邀请企业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相关行业结构以及专业人才需求,与学生交流职业发展规划经验。企业的一线人员拥有不同于高校教师的行业视野,所介绍的内容更具实践性和说服力,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此外若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和产业展会,以加深对专业及行业的认识。例如每年秋季的深圳光电技术博览会就是我们光电信息专业很好的实践学堂。
最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尽早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训练专业技能,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下文讨论的实践环节做好引导和铺垫。
2 第二环节:模块化、注重综合设计性的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常规化且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知识快速更新的背景下,高校希望开设的专业实验项目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如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锻炼,这本身就是各专业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的做法是在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模块划分的基础上,将所有实验任务,特别是理论课中附带的较为零散的实验项目进行统筹整合,使实验学时和实验教学资源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例如将光电信息专业的基础光学实验、几何光学课内实验与物理光学课内实验整合为工程光学综合实验,将激光技术实验与光信息处理技术课内实验整合为激光技术与应用实验。整合后总实验学时不变甚至更少,但因同类实验可以连续进行,也避免了不同课程间的实验项目交叉重复(如原来基础光学与物理光学实验都含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内容),实验锻炼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实验课中应合理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传统利用成套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条纹测量的实验可以改为利用光学元件自主搭建干涉仪并进行测量。这种改变有利于使培养综合工程素养和能力的目的得到实质性的体现。此外,主干实验课的项目应在经费允许的基础上紧随科技热点与行业前沿步伐适时进行调整,这需要与一线企业保持一定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3 第三环节:高质量的课内综合实践锻炼
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理工结合的专业,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兼而有之,而两者间的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便显得尤其重要。它通过实践应用使学生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特别是系列专业课程形成的知识线索得以融会贯通,并促使知识向技能转化。我们在光电信息专业设有光电子课程设计,便是对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的一次阶段性实践锻炼。在课程设计中,指导老师应注重设计题目的综合性,使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全面地得到应用。设计过程检查和答辩验收也需把好关,以保证实践锻炼的质量。
专业实习(见习)通常被认为是最直接的专业实践环节,但前提是实习基地与专业对口,并能提供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高校实习基地的质量与数量受很多客观因素影响,此处不作讨论。
毕业设计(论文)可认为是对大学所学的一次最终检验,对于理工结合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更是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首先考虑运用了基础理论或原理的综合设计性课题。当然,对于偏重理论研究或偏重应用实践的学生应该因才出题,还应鼓励合理的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创新思想。此外,检验并不是最终目的,应做到通过检验促进提高,促使学生尽早进入课题准备工作,及时通过学习弥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4 第四环节:贯穿大学各阶段的课外科技创新训练
从开始时间来看本环节并非最后,但因它贯穿了整个本科专业教育,我们便将之放在最末。同时笔者认为它是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笔者所在学校还是所了解的其他普通高校的情况,毕业生整体素质优秀的理工专业都有着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课外科技创新训练让学生真正在兴趣与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凝练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更能促进其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有着发挥所学之长的愿望,但通常因缺乏平台和引导而产生懈怠。我们提出构建一个包含以下因素的课外科技创新训练平台,并提倡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到其中。
首先是拓展性实验和实训。这方面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对研究生源不足或没有研究生招生的地方高校,这是一个使学生课外科技与教师科研相互促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如条件允许,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或研究单位,通过合建实验室的方式使实验和实训平台向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充分的发挥和展示空间。这方面包括众多立项和竞赛平台,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跨专业的平台,各类小专业范围的科技竞赛,以及高校间或高校企业联合组织的交流竞赛。学院应建立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
最后是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平台。有些学生因为还未学习应用性的专业课程便不参与课外科技,实际上这并非充分理由,实践中所需知识和技能通常需要长期自主的钻研。而合适的交流学习平台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钻研的氛围。笔者所在学院便因应所设三个专业建立了物理协会、电子协会与光信息协会,提供实验室和常规设备资源,实行日常值班制,并定期组织内部交流报告。这些措施对促进课外科技氛围,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起到较大作用。
5 结语
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并讨论了理工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些环节并非分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始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贯穿于教学培养的全部阶段,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是大学教育的长期课题,本文只对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归纳,可能有其他一些环节和过程未包含其中。虽然是基于理工结合专业特点的探索思考,但我们的观点和方法可能对传统理科或工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葵如,刘春惠,刘杰.亦理亦工专业试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5-6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45-01
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科院校必须进一步积极优化专业结构,积极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下面主要围绕高校应用型本科才人培养教学中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类型,制定科学培养方案上进行一些探索:
一、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人才培养定位不仅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逻辑起点,甚至可以说学校办学定位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设计框架,关系到后续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从教学计划变为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简单的名称改变,而应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升华,抛弃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的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轴心的教学观。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成立培养方案制定委员会
为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效率,也更具针对性,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每个专业均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委员会要吸收社会、企业人士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所制定的方案更符合实际需要。
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对整个课程教学都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与可接受点,制约着课程教学的程度高低、内容组织、方法运用及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实践教学重点
根据国外对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强调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而实践教学便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师生观,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为明确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全国性大型比赛,通过每年校内一系列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增设专业选修课程及成立课下兴趣组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应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注重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为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各专业必须开设专业导论课,由专业教授授课,同时聘请业界知名人士讲授部分课程内容。此外,设置实习课程,让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经过这一过程的学习以后,他们会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有利于结合自身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课程选择上会更加理性。
五、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包含3个项目,即“优秀学术人才”、“优秀创业人才”和“优秀人才领导力” 培养计划。首先,重在培养方向的多样,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涵盖众多,这三方面培养计划分别是针对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学科,分别有着宽阔的职业出路,未来的发展路径多样化。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创新。这一计划采取“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如参加学术计划的学生要参加论文写作讨论班,以研究最新论文、尝试写小论文,最终发展出毕业论文为主要环节;参加创业计划的学生要参加真实的创业项目,撰写商业计划书等;参加领导力计划的学生要深入到政府等机构做调研,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二、普通本科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普通本科院校必然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做”,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做”和各部分有效协调、提高质量的“做”。这一理论贯穿于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活动,涉及到学校中的全体参与人员,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整体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质量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大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因此,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依托一个有效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非常有必要的。
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98年,2014年6月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建立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体系,实施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多层次、多类型、多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这类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我院结合实际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6年的研究和探索,使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系统过程管理的理论以及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验、处理四个环节,我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动态的全程监督和管理,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计划阶段: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及实施方案。实施阶段:各学科专业根据总体要求和标准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阶段:按照计划分为三阶段,检查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前期主要检查各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的选派、选题、开题等情况;中期对教师指导论文情况、存在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检查;后期检查答辩安排情况,如答辩组成员的资格、答辩记录、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定等。处理阶段: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根据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应该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赋予高校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我院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责任和义务。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如同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管理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受到专业实践训练,成为教育最直接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在社会中得到体现。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条件,我院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完善了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就学生专业知识系统科学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此外,我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人才、研究设备等资源,结合实习内容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效率。
2.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中,质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准的。
由一开始对顾客基本需求的一致认可,发展到顾客开始根据是否适合他们的需求和品位选择产品,到目前依据顾客的潜在需求来设计新的产品的服务。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评审标准,我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统一了开题报告格式、写作格式和装订格式,并根据各专业特点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指标体系。各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检查、监控及质量评估工作,对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论文选题、撰写、答辩、评分等提出统一规范和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遇到的问题;向学院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工作总结,及时检查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原理决定了它的特点是“三全”模式,即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的质量管理。
鉴于此,我院实行多层次质量评估和监控,一方面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考勤、学习工作态度、查阅资料水平、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工艺论证及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工程绘图技能、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由答辩小组对论文(设计)工作量、论文或计算正确性、设计方案先进性、推理严密性、图纸质量、数据处理、论文(设计)特色、独立见解与创新、文字表达、附件水平等进行评分。力图全员、全过程、全范围检查监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全过程,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英国学者辛姆斯说:“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认识到不断改进对自己和整个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不竭的功力之源。我院改变由单一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方法,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由高职称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轮换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明确指导教师资格,各系选派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设计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善于启发指导学生的人员担任。此外,鼓励各系聘请外单位具有相应职称、水平、能力的人员担任毕业论文(设计)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学习积累实践指导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5.为选拔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表彰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我院每年将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表彰工作,并编印《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由学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以此激励教师更好地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会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各位老师好!
我叫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论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论文是在x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现代企业财务
管理及会计核算中,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但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研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出一点贡献,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浪潮,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促进网络财务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电算化财务软件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会计电算化理论,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第二部分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财务软件本身和企业内部两方面对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第二部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
同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践中暴露出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等缺陷也是导致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发展搁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介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实现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高效、快捷、便利,但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为推进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就要相应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企业中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开发。
在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中增加决策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在财务软件上,进一步完善软件并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扭转促销有余,维护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强软件系统安全,设置加密系统,建立“病毒防火墙”等等。我认为,壮大会计电算化人员队伍,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使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都得到提升。
第四部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目前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
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最后,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叫xxx,来自xx级财务管理x班,我的论文题目是《谈企业的成本控制》,论文是在x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肖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参加我的论文答辩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我四年来的各位授课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从会计公式:收入–成本=利润可以看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的高低。通过成本控制主体在一定职权范围内,把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现代本管理理论,引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明确成本责任制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寻求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顺利实现。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规范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本设计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论,阐明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并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成本控制概述,对成本控制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三章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从企业的体制、价值链和管理方面入手。第四章企业成本控制的创新思路,引入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五章具体案例分析,重点剖析海尔集团的成本控制方法。第六章结束语,是整个设计的总结,说明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思维逻辑性不够严谨以及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使论文在内容严密上和结构的完整上有待提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来自管理学院会计xxx班的学生xxx。我的论文题目叫《关于环境会计在我国事实问题的探讨》。
根据黄老师的指导,论文以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来写。所以,而本文的要探讨的中心就是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实施的问题,首先,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目前的生态自然环境是遭到什么样程度的破坏,不止民众,各种企业团体,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而我们也知道资源也是有限的。对于企业,把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是一种很新鲜的说法,只有当环境因素也变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时候,企业才会真正的将绿色生产融入到日常运作中,才真正契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想这就是我选题的理由吧。
环境会计虽然在我国并未开始实行,但是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几个发达的国家都得到了很有效的实行。我想在做的同学们也可能对环境会计也不太熟悉吧。就我个人的了解,环境会计其实上就是包含了以往的传统会计,但是又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的一种宏观会计。所以,针对环境会计这个命题,我查阅了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结合这些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便提出了环境会计为何在我国发展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文章答题的写作思路,就是首先:大致的介绍下什么是环境会计,对于环境会计的含义,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文章中结合了一些会计权威机构对环境会计的定义,讲述了自己对环境会计的理解,并将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便于更好的进行理解;论文的第二部分,就是讲述了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就是从几个方面分析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的瓶颈,有政府的原因,也有企业、民众的原因。第四部分,就是根据以上提出的一些瓶颈,结合了韩国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的环境会计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在这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因为阅读了相关方面的书籍,所以也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我知道自己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狭窄的,初次尝试写作论文的水平也有限,有些问题并未进行深入探讨,例如环境会计的到底如何计量,又到底如何将环境因素确切的引入企业日常的核算等等,这都是文章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需要自己有更深厚的从业功底与经验,有待日后自己进步学习。
所以在此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批评指导,谢谢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数据分析》。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现如今,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环境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动态性,一个是复杂性。公司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环境变化和挑战,包括外部环境的威胁,也包括内部环境影响,即动态性的表现所在。复杂性是指因为各个环境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牵制彼此,相互影响,这使得企业无法很清晰的识别其所处的经营环境,更别提掌握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的特征了。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企业环境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它从封闭式经济发展到开放式经济,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到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全面的根本的变化。与西方的经济发展历程来比较,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动荡、更加错综复杂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在时间上被缩短了,在空间上也被极度的压缩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入国际市场脚步的逐渐加快,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除此之外,我国经济环境本身就不稳定,人民币币值的波动,通货膨胀的严重存在等等。面对如此的环境,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考虑财务柔性。
DeJong与Koedijk(2006)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高管将财务柔性作为企业财务决策时的第一考虑要素,这Graham,Harvey(2001)的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财务柔性是企业高效的调整调动资源,合理的运用储备的现金、剩余的举债的一种能力,具有抵御未来不确定风险和利用可能的机遇的特点。保持财务柔性能够帮助企业在必要的时候以较低的成本迅速筹集资金,提高企业决策方案的质量,保证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处之泰然。充分利用适度的财务柔性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稳健的成长、发展。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入市较晚,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成立于深交所,经历了十年的酝酿筹备,批准了华谊兄弟,特锐德等企业的正式挂牌交易。创业板的出现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逐渐活跃的市场,激发了投资高涨的热情,为新兴等行业中的企业募集生产所需资金,迎合了创业板为创新型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市场定位。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多半是中小企业和高兴技术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风险比主板上市的企业要大的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创业板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财务柔性,充分利用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来促进企业较优的进行企业决策。
另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考虑到生命周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企业,其本身的特点以及较合理的投资来源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财务柔性可能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国外的Byoun(2008)以及国内的韩鹏(2010)都在研究企业财务柔性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中把生命周期纳入考虑。本文也将站在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处于朝阳阶段的创业板企业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朝阳企业生命力蓬勃,企业属于上升期蒸蒸日上,但同时又存在很大的风险,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必须考虑财务柔性对创业板中的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尽力减小投资方面的风险。那么,是不是财务柔性真的能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呢?又会有怎么的影响呢?基于创业板旳数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财务柔性是否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处于朝阳发展阶段的企业通过不同方式保持的财务柔性是否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不同?财务柔性水平不同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对投资-现金的敏感程度影响如何?
财务柔性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财务柔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少量财务柔性对经济后果的影响。关于财务柔性的定义,财务柔性的来源和财务柔性的测度方法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方面的理论亟待丰富。国内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借鉴阶段,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非常的K乏,没有形成初步的研究体系。有关研究也只是把财务柔性作为一个视角,很少将其作为研究的主题,对财务柔性的研究有待深入与发展。
本文首先充分梳理了财务柔性的定义,财务柔性的来源,以及测度方法等,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提出自己对于财务柔性的看法。在测度方法方面,将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相结合,多方面综合的反映企业的财务柔性,使财务柔性的测度方法更具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本文站在生命周期的角度,选择创业板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对财务柔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丰富作用,拓宽了有关理论的深度。
关于财务柔性在现实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企业对财务柔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服务型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企业高管都高度关注着财务柔性。在财务柔性被逐渐重视的情况下,本文选择了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研究了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财务柔性测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能够帮助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中小企业能够了解企业自身财务柔性的水平高低。本文选择创业板数据进行研究,还将生命周期理论纳入研究,研究企业财务柔性怎样影响投资行为,强调了企业在投资行为中考虑财务柔性的重要性。比较债务柔性、现金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的不同,以及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现金敏感性如何影响,为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在朝阳阶段进行财务柔性策略和选择保持财务柔性的方式提供一定的帮助,合理的安排现金柔性与负债融资柔性的比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财务柔性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从财务柔性的定义,到财务柔性的分类,从财务柔性的来源到财务柔性的测度方法,最后财务柔性的特征,对财务柔性的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阐述。
第三章,财务柔性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财务柔性可能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首先将财务柔性与投资行为分开来看,在分析财务柔性存在的动因以及对投资行为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财务柔性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的财务柔性来源对投资行为影响的不同和财务柔性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这三方面来探讨财务柔性与投资行为的关系。
第四章,实证分析。在第三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三点假设。
假设1:财务柔性水平越高的企业投资水平越高;
假设2:不同方式保持的财务柔性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
假设3:财务柔性水平对投资-现金敏感性起削弱作用。通过收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初-2015年末的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等等。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章节的研究,得出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我国创业板成立于2009年10月30日,截止2010年11月1日只有13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本文涉及投资支出的上期数值以及期末期初的差值,为保证数据量尽可能的多,只能选用2014年年初到2015年年末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只涉及188家公司的数据,数据样本量太少难免会对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很多控制变量就呈现出对投资支出不显著的影响,但还好的是,主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多是显著的。
谢谢!
尊敬的各位老师: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财务管理的学生,我叫xxx。我论文的题目是《xx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这篇论文是在xxx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细心批改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这里真挚的对老师说:x老师,谢谢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这篇论文进行简单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研究的现状和背景: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的分析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越来愈多的决策者开始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为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信息支持,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种决策支持和管理手段,对使用者还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由此
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和经营结果的优势,为企业经营者制定经济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分析透可知企业本身的优、缺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积极可行的决策。分析后可找到企业理财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提出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其次,选题的目的及研究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活动日趋复杂。各个利益群体时刻关注着企业的财务现状。因此,进行深入系统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和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
财务报表分析是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依靠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情况进行比较的一种工具。由此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和经营结果的优势,为企业经营者制定经济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分析透可知企业本身的优、缺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积极可行的决策。分析后可找到企业理财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提出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进行。
再次,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是,实例研究,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三方面分析研究xx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并与保利地产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是,xx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发展意见第四部分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存在局限性及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