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古典文献论文

古典文献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4: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古典文献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古典文献论文

篇1

重影分前重影和后重影。前重影是经过系统直接传输到电视机上,由于其路径较短而形成前重影。而后重影的产生由有两种情况引起的:一种是由于空间反射波造成的重影,另一种是由于系统不兼容或接触不良产生的反射波而造成的重影。检修:检查线路是否有断开、短路或接头不牢固等现象,分支的分配器是否有空头,尤其是分配器或分支主输出口是否有75终端电阻。确保各部位接触良好,屏蔽良好,以避免重影现象的发生。

2、屏幕上出现蝌蚪或马赛克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卫星信号接收不好所引起,例如:天线方向偏离、日凌现象、接收机频率调谐不准或雷雨天气等。检修:应当对卫星接收天线与前端机房之间的连线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有异物存在或有进水现象等。

3、图像上出现细丝状的宽带

某一频道出现宽约7cm细丝带,其现象类似于50Hz干扰产生的滚道。其原因大多情况下是因放大器输出口处螺丝松动或接地不良,使高频信号在地线电抗上产生电压降,这个高频干扰信号的频率落在哪个频道的频带内就会串入哪个频道。检修:检查设备(放大器)接地是否良好;放大器输出口处螺丝是否有无松动。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片区用户反映电视信号差、图像不清晰、雪花大。故障检测:首先,用场强仪检测光接收机输出口的电平,发现输出电平只有86dB,用酒精擦试光纤连线接口处,再检测问题仍然存在,更换新的光机进行调试,问题依旧;其次,应用光时域反射仪测试接收光功率,测定结果显示光功率为-7dBm,且光缆外线并无损坏迹象;最后,应用光时域反射仪测试光纤线路,迹线显示光纤线路并没有异常变化,之后应用光时域反射仪测试机房内该线路,迹线显示此光纤线路在测试假纤长度处出现较大的衰减。故障分析:因光时域反射仪本身测试盲区的限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量误差在10min左右,而这个长度正好是尾纤的长度,所以可能是跳线出现了问题;最后经检测,发现是由于跳线接触不良所引起的。跳线两端,一端接的是电信用的斜8°的尾纤,另一端则接的是广电用的平头尾纤。故障处理:将跳线切断,重新溶接同样接口的尾纤,连接好后调整光接收机使整个片区的有线电视恢复正常工作。案例二:某公司员工反映宿舍电视画面经常出现马赛克现象。故障检测:应用场强仪对出入口的电平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输出口电平为95dB,输入口电平为92dB,从理论上分析,该检测结果正常。故障分析:

①前一级办公楼电视画面并没有出现“马赛克”现象,而后一级住宿楼的电视画面有“马赛克”现象,经分析故障有可能出现在两楼之间的输入或输出分支器上,因而,应更换新的分支器;

②更换后,若问题仍存在,则应用带监视器的场强仪直接观察办公楼分支器的输出口有无故障,如无故障再到住宿楼观察此-7线的输入端链接情况,结果发现问题;

③经测量,从办公楼到住宿楼相隔共80min,查看接口并没有破坏。因而,诊断问题就出在这段-7线上,把-7线从楼顶放下进行检测,发-7线在输出端有0.25cm的口子,致使电缆被水侵入。由此找出故障。故障处理:更换此段-7线电缆线,接好后观察电视画面情况,屏幕恢复正常。

篇2

1.2孤垂测控首选方法在电力线路大档距孤垂测控中,经过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首选方法是档端角度法。档端角度法适用于大档距孤垂测控的原因是,大档距电力线路架设时,孤垂一般不会太小,而孤垂大则决定了b值也会相应变大,b值越大、孤垂越大,则a值就有越大的适应范围,这样可以保证大档距电力线路架设的安全性。具体操作中,档端角度的范围有明确规定,这种规定总结长期的经验得到的,即a值应当大小适中,过大过小都不可以,孤垂值应当保证不可太小,b值应当适当大一些,保证结果的准确。另外,总结相关的大档距测控经验发现,大档距测控应当把平视法作为首选观测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测控的误差,使测量的准确度得到一定的提升。因为在档距和高度差非常大的情况下,应用观测仪器俯视测量得到的数据会由于观测到的孤垂切点部位的偏移而形成误差,和实际情况截然不同。

1.3电力线路大档距孤垂测控和实践检查的方法创新大档距电力线路,一般面临复杂的地形和条件,可视条件差,即使采用测量仪器也难以进行精确测量,而且测量过程中还存在不小的安全威胁。对电力线路大档距孤垂测控的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提升电力线路大档距孤垂测控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帮助相关电力线路架设人员更好地克服大档距电力线路架设的难题。在一些情况下,上测点和下测点的连线不是铅垂线,导致上测点和下测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不同,不过如果这两者相差特别小,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也可以选取杆塔在同一条铅垂线上的相应参照点作为上测点和下测点。

1.3.1大档距孤垂测控和调整大档距孤垂测控和调整的新方法,是为了解决紧线孤垂施工中,紧线长度的微调造成孤垂超出设计,使得施工人员难以控制紧线的速率的问题。新方法的原理,是依据线长的相关原理,经过适当的推导得到孤垂控制的公式,从而实现通过线长调整量在紧线之前对大档距目测观测控制孤垂进行预先计算。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提高大档距电力线路架设的施工质量。再根据控制孤垂计算出控制孤垂的观测角度,对仪器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等到紧线孤垂适宜,放慢紧线速度,告知紧线操作人员应当牵引的线长,并进行相应的校对工作。当经纬仪中丝出现导线孤垂时,就可以停止牵引工作。

1.3.2紧线段孤垂调控方法在紧线工作结束后,可能面临一些需要调整校对的问题,紧线段孤垂调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紧线段孤垂出现问题一般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调整方法一般是采用牵引设备,逐步将紧线段孤垂调整到适合的程度,使孤垂达到相关的要求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孤垂的调整一般是先将孤垂调整到小于标准孤垂,然后再将孤垂回落,直到达到标准孤垂。如果孤垂在调整过程中张力过大,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手扳葫芦来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极大地保证调整过程中的可控性和调整的最终效果。另外,在调整过程中,观测方法一般采取经纬角度法,少数小档距的情况用目测观测,经纬角度法具有观测准确、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等优点,相关电力线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熟练掌握这项观测技术。经过准确的观测后,再进行划印截线的工作,在线路上安装耐张线夹,并进行线路的挂接工作。在挂线完成后,仍然需要采取和紧张耐线段孤垂调整相同的方法,对线路挂线完成后的线路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存在孤垂误差。这些孤垂误差多是由连接工具的测量误差引起的,调整的方法一般采用连接金具扇形板,如果设计中没有调整版,则可以用增加或者减少连接金具的方法进行简单调整,最终达到应有的线路孤垂标准。

篇3

由于配电线路是面向着用户终端,所以相比配电网更加的复杂,而引起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市区当中,大部分的线路都是架设在公路边得,由于违规驾驶,容易发生撞杆等现象。

2、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也时时刻刻面对着配电网的破坏:如地基的开挖、大型机械,使用材料的超高,超长,在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误对其造成破坏。

3、在城市中,原铺设在空旷地区的线路逐渐的被建筑物包围,这样也使得配电线路的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4、蛇、鼠等动物对线路的破坏。

5、偷盗电线,也会给配电线路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是威胁到人身安全。

(二)气候因素

在这里指的气候因素主要是雷击,一般来说,架空线路都较长,由于地形的空旷,沿途没有建筑物等的阻挡,在雷雨季节中,配电线路就容易遭受雷击而引发事故,而雷击事故也是架空线路中最为常见的事故。

(三)负荷过大因素

当导线中有工作电流通过时,因为电阻会产生发热,而当电流超过安全的额定值即为超负荷。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当城市用电量迅速增加的时候,配变的容易无法满足城市使用需要;设计中的配电线路过长,而截面过小,也会产生负荷;经过长时间的负荷,线路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引起接点发热,最终导致出现配电线路断线的现象出现。

(四)管理不当因素

在配电线路的日常管理的安全隐患就在于日常的巡视当中监测、检查不够规范,并且不能够及时的将安全隐患消除。其一,巡视不规范主要是管理人员相关技能素质不足,没有工作责任心,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导线在运行时出现的磨损等缺陷;其二,不及时表现在日常的配电线路管理不够明确,没有将安全隐患等相关的责任制度落到实处,且检修线路质量偏低。当在管理当中的隐患没有及时排除或者维修时,故障扩大,引发设备故障。

二、配线线路出现故障的解决措施

(一)针对外力破坏而采取的解决措施

1、针对道路上出现的交通事故中撞杆等事故的出现,应当在配线线路的杆塔上涂上反光漆来给来往车辆加以警示,并且配上相应标志,增强车辆驾驶人员对杆塔、路况的辨识度。对于已经毁坏的杆塔,则需要在周围设置或者堆砌混凝土墩,并且涂抹反光漆,给来往的驾驶人员予以警示。

2、加大配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杆塔周围标识语等来进行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配电线路的安全对城市用电需要的重要性,加强人员素质教育,严厉打击偷盗行为。

3、对时间过久,缺少标示、警示牌的杆塔,要及时的健全、补充。

4、加强背部管理,做到经常巡视线路,做好故障及时清除的工作。确保配电线路通过的地区符合标准要求,对于通过地区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要及时的处理,要及时的清理危及到了线路安全的树木。对于违章、违规建筑予以及时的劝阻,明确安全隐患责任制度。

5、积极联系规划、城市建设等有关部门,做好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减少电力事故隐患。

(二)针对气候因素而采取的解决措施

1、提高绝缘子(针式绝缘子需要尤为的注意)的耐雷水平。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当线路遭受到雷击的时候,产生故障的主要集中在针式的绝缘子上,而悬式的很少发生闪络现象。所以,对于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提高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性,对于线路的保护有着明显的成效。

2、推广应用穿刺型防弧金具。由于密封性良好,且金具高压电极和绝缘导线紧密接触,耐受电弧烧灼,能够保证配电网络安全运

3、做好定期接地网的检测,确保接地网的阻值处于合格的范围之内。

4、积极加强与气象相关部门的合作,在日常工作中分析气候有关资料。在出现气候灾害之前,做好事故的防范措施,尽量的减少由气候灾害给配网线路带来的影响,达到最终减少损失的目的。

(三)针对负荷过大而采取的解决措施

1、配电网需要合理的规划其所需要的负荷条件,考虑到线路的实际的负荷量来正确、恰当的选取导线的界面。

2、定时、定期的检查断路器、熔断器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到记录在案,能偶确保当发生了负荷过大的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切断电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当电力客户在建设配电线路的时候,需要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严厉制止乱拉、乱搭电线的现象出现或者是接入过多而引起的超负荷问题。

4、定时通过有效的检测、测量等方式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安全评估。

(四)加强对配电线路的管理和维护

1、对于配电变压器、避雷器等电力设备做好定期试验、检查,及时的处理存在安全隐患和缺陷的设备,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及时淘汰陈旧、老化的设备。

2、在配电线路上安装真空开关,减少停电的时间和面积,缩短查找线路故障的时间。

3、加大配网的建设力度,合理的布置变电站、配网结构,控制好线路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增强线路的绝缘化,使配网能够灵活的运行。

篇4

1、放大器故障及检修

放大器不良,致使电源交流成分串入有线电视高频传输线路,造成线路故障,直接影响用户收看。有线电视线路放大器内部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电源部分,二是高频放大部分;也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通路,即交流电源通路和高频信号放大通路。交流电源通路的作用主要是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提供一个直流电压,给高频放大部分提供放大信号的能量。高频信号放大通路主要是接收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能量,把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能量转化为高频信号的能量,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提升。前者为直流成分,后者为高频成分,二者同在一个“屋檐”下,并且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共同工作,但却要求二者工作上严格分离。一方面,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直流成分必须是稳定的、没有脉动的直流,一个不稳定的直流或脉动的直流会混入高频放大通路,对高频信号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同样不能混入电源通路,否则,通过电源通路又会反串到高频放大通路,使高频放大电路二次收到同样的高频信号,造成同频干扰、延时重影、多次谐波等问题,同样会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放大器不良对线路信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放大器电源滤波电容被击穿。放大器的电源滤波电容被击穿,电源部分不滤波,形成100Hz的干扰纹波电压。由于放大器的两个通路既隔离又有紧密的联系,主要是采用电容和电感的隔离与耦合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电源通路送出的直流通过电感耦合到放大三极管的两个PN结,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高频放大通路的上下级之间是采用电容的“隔直流”特性来实现对直流的隔离及对交流高频信号的耦合。放大器的电源部分给放大器三极管PN结提供的必须是完全的直流,一旦出现交流成分,交流成分不仅会通过直流通路进入放大三极管的输入端,也会通过电容进入下一级高频放大通路,造成对高频信号的直接影响。放大器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被击穿后,经过整流后的半正弦波无法实现滤波,致使100Hz的半正弦波无法变成直流,导致100Hz的纹波直流直接串入视频信号通道,与视频信号叠加在一起,在电视画面上形成两条水平黑带干扰,当此纹波的频率与场扫描频率不同步时,每一场图像上水平条纹出现的位置就不同,相对图像来说,水平条纹将沿一定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滚道”。一般地,如果是某一片区所有频道都出现这类故障,就应该怀疑是这一片区的放大器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被击穿;如果是整个网络的某一频道出现这类故障,则应该怀疑是该频道调制器的电源滤波电容有问题。

1.2、放大器稳压管击穿。放大器的稳压管击穿将造成放大器输出纹波电压增高,使该放大器所负载的所有用户信号均出现横向黑带干扰,有时伴有交流声。这种情况也应该怀疑是放大器的电源部分故障,应先检查放大器的滤波电容,如果滤波电容良好,就应该是电源部分的稳压管输入、输出端击穿,即内部PN结短路。

1.3、放大器变压器漏电。用户放大器电源变压器初级线包击穿与硅钢片短路后,通过放大器外壳与线路F头相通或感应,轻者造成黑带干扰,重者造成线路带电,损坏器件,甚至伤人。

2、前端常见故障及排除

2.1、某频道图像或节目伴音时有时无,这时故障发生在这个频道所用卫星接收机视频,或者音频出口到调制器的视频或者音频入口间某部分。导致此现象时要对卫星接收机出口到调制器入口间的连线细致检查,看看该频道的音频线、视频线是否间断,输入、输出口接触是否不良,卫星接收机和调制器的连线是否松疏,是否断路,仔细检查以上情况,可排除故障。

2.2、所有频道节目停止播放,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稳压电源混合器损坏或混合器输出主口到传输干线之间某一个部件断路。首先应该检查稳压电源,如果电源不正常,故障就在此,如果电源正常,故障就在混合器,重新维修或更换,就可排除故障。

2.3、某一频道上图像“雪花”多。这个故障发生在这个频道所用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间某一部件,主要原因是: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各部件间接口连线接触不良,或者调制器、卫星接收机故障及与监视器相连的分支分配器损坏,此时应该检查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间的连线接触是否良好,用场强仪测得信号,所测量的数据一样,故障就发生在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入口间,如果数据不一致,应检查中频调制器及中频处理器,排除故障。

3、有线电视线路其他故障及排除

3.1、图像时有时无,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插头接触不良,分支器、分配器的头接触不良,底线断路,连接线与底座、连接线与电视接触不良,用户盒地板滤焊,地板断路情况下发生。

3.2、电视图像出现网套,重影现象,这种现象大多都由电平过高,VL波段与VH波段信号差别过大,放大器内部的变压器过热,放大模块过热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故障。

3.3、电视收不到稳定图像,“雪花”点过多。收不到稳定图像的这种现象大多都是由输入电视信号电平过低或过高而产生。图像既不稳定,雪花又过多是由输入电视的信号、电平过低而产生的,为排除这种故障,我们应调整放大器,或者配备放大器,为高dB的分支器和分配器的位置,更换低dB的分支器或分配器,一般情况下,黑白电视机输入信号、电平不得低于35dB,彩色电视机输入信号电平不得低于45dB,输入信号电平不得高于70dB,如果不这样,就不能避免电视收不到稳定图像而造成“雪花”点过多的现象。

3.4、电视图像的彩色时有时无,这种情况大多是输入电视的信号过低,用户盒地板的某个部位开路断路或者滤焊,所用连接线的电子阻抗不是75Л,线的质量达不到标准,连接线接触不良,所以出现以上故障。

3.5、VL波段图像清晰,VH波段雪花过多:这种情况大多是信号线位置过远,其主要原因是:放大器放置达不到标准,放大器输入电压不够,并从前端开始,信号调整不平致使VL波段和VH波段之间的信号电平差别过大。为排除这种故障,首先要保证前端信号基本上要保持平衡。然后为放大器提供标准电压,保证一个放大器和另一个放大器的距离在300-350米范围之内。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能使VL波段和VH波段的信号、电平的差别降到最小值,可以给干线放大器、输入口前面配置微调均衡器,而降低其差别值,只有这样故障才能(下转290页)(上接289页)排除。

参考文献:

[1]奥谷民雄,唐广庠.信号设备感应故障的仿真[J].电气化铁道,1997,(03).

[2]钟晨.有线电视故障自我检修[J].电气时代,2000,(02).

[3]杜锦胜.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常见故障维修[J]..电视技术,1999,(06).

[4]李育林.有线电视系统几种不常见故障的检修[J]..电视技术,2006,

篇5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具体表现

(一)理念上师法自然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中国人有着强烈的自然崇拜意识,在民族的长期发展中逐步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思想已深深渗透到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因而,古典园林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造园过程中设计师极力模仿自然,以表现和模仿自然山水本色为特色,并将文人雅士的理想追求、思想境界等融入园林设计之中,用自由的方式实现建筑与山水花木的交融,体现生命的勃发自然生机,使园林之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刻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于自然,人工设计却又不留人工开凿痕迹,充分表现了设计者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之情。在古人看来,自然山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园林之美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和对自然本身的模仿,而在于它体现了“返璞归真”、“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的境界,以及通过感悟自然中蕴藏的道,体现设计者对自然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追求,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追求。

(二)文化上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古典园林的沃土,使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生命力。我国拥有大量的、优美动人的诗词歌赋,这些古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造林中,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书法是一种有民族特色的抽象艺术,运用笔墨可以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蕴涵着生命力的、鲜活的艺术形象。书法艺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在设计园林时将中国的书法诗词铭刻在园林中,既可以增添园林的诗情画意,又可以起到点景的作用,还可以使观赏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陶冶。“无文景不意,仅景景不情”,诗文书画在造林中具有润饰景色和揭示意境的作用,因而,也成为我国古典园林意境美营造的一种重要元素。

(三)建筑形式上顺其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亭、台、楼、阁、榭等,这些建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的,这些建筑融合在自然山水之间,给人以天然生成之感,毫无造作之感,这也表明了中国园林对自然的崇尚。园林中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意境,实现了建筑形式美与山水美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意境美。

(四)君子比德的思想

比德就是寓意于物,从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中体会人格美。君子比德思想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也是古典园林意境美的重要表现。君子比德思想可以引导观赏者感悟园林的主题思想和品格,使园林拥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这些植物都象征着一种品质和性格,造园者抓住了自然形象的诗意特征,使这些自然形象具有了主观色彩,实现了融情于景、以景传情的目的,产生了余言未尽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营构

意境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古老的园林艺术清晰记载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嬗变。园林中处处蕴藏着诗情画意,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言,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因而,意境营造成了古典园林设计、建造的重要内容。

(一)用多种元素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多从大自然中选取素材,将自然山水、花草树木作为造景的基本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模拟、概括与艺术加工,实现“缩千里江山于方寸,一拳则太华千寻”的目的,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效果。在园林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人工造景让人产生广袤自然的意境,领略无限的空间。水体、山石、花木等是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水体是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妩媚而有灵性,常令人陶醉。园林中的山石不仅源于自然,还有着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古典园林也常常借助山石来抒怀,如在个园中就用不同的背景陪衬春、夏、秋、冬四种石头,以显示一年四季的景象。花木是古典园林空间环境建构的直接参与者,对园林景点的意境表达有着重要意义。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周围有许多高大乔木与腊梅,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梅花与瑞雪交相辉映,成为欣赏冬景的绝佳之处。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与周围的山水、植物等相融合,能够形成完美的意境,如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是一座画舫状的建筑物,三面环水,水中长满了荷花,能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画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赋予自然更多的意境,使园林中的景物充满了象征意义。

(二)在暗示对比中营造意境

古典园林建造时讲究“欲露先藏、欲显故隐”,常用引导、暗示的表现手法,让人们按照游廊、小路、曲桥等顺序欣赏景色,使人产生一种空间纵深感。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处于城市之中,空间面积较小,常用花墙、曲径、游廊等来扩大园林的虚化空间,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当游人循径而去时,会感到空间有曲有直、时放时收,犹如音乐中流动的音符。空间对比也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通过大小空间相连来以小衬大。留园的设计就用了空间对比的方法,入口部分空间狭窄、封闭,当走到园林之内就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此外,对比还表现为情趣对比,如相邻的、不同情趣的院落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篇6

无论要比较或改进预测方法,都需要通过其误差值的评估函数来评估预测的效果。为了明确地判断优劣,即使采用多个评估函数,也需要将各函数给出的不同数值综合为唯一的指标值。评估指标应具有可观性,即多次预测中的任何一个误差的改变都能引起指标值的变化。评估指标还应具有可控性,即评估指标值的改善一定代表着预测结果的改善。为了能据此对误差的评估函数进行优化,并改进预测方法,误差评估函数必须单调地反映预测结果的优劣。

1.2WPP误差指标的物理含义

一方面,WP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进一步加强了WPP误差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WPP使WP的不确定范围降低到WPP的最大误差区间,从而大大减小了WP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充裕性及经济性的影响。因此,值得关心的是WPP的上述影响,而不是WPP的本身。例如:对于低于切入阈值的风速,一方面由于风机均不工作,因此其预测误差并不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其预测误差不一定小,特别是用相对误差评估时。设想有2个预测方法,在风速的全部范围内的整体误差指标相同,但分别在大、小风速下有更好的精度,那么哪一个更适合于WPP呢?风能的间歇性使其实测值或预测值都可能接近或等于零值,故不宜采用基于相对值概念的评估指标。此外,WPP的正误差及负误差影响电力可靠性及经济性的方式不同,故误差评估指标必须予以区别。

2WPP传统评估指标的局限性

2.1传统评估指标

MAE,MAPE和RMSE等传统评估指标从不同方式的平均观点来反映预测结果的绝对值误差,并认为预测效果随着指标值的降低而改善。将MAE和RMSE分别标幺化,得到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用χ2统计量作为WPP误差的评估指标。文献比较了各单项指标MAE,NMAE及RMSE等作为评估指标时的评估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结论。所有这些传统的评估指标都具有下述缺陷:

①绝对值相同的正误差与负误差产生相同的后果;

②各次预测结果的误差对指标值的影响与该误差的绝对值线性相关;

③不能反映实际系统对预测误差承受能力上的强非线性。为了克服不能区别对待正负误差的缺点,将MAE指标分为预测结果偏冒进时的MPE和预测结果偏保守时的MNE。但并未解决误差时正时负的WPP序列的评估问题。当风速序列较平稳或者规则变化时,各种WPP方法的误差一般都不会大。换句话说,WPP大误差往往发生在风速序列非常不规则,甚至混沌变化时。假设被测风速序列的样本集正确地反映了其概率分布,那么强波动、强间歇性时段的概率相对于整个时域来说一般并不会太大,但往往造成与其概率不成比例的严重后果,而传统评估指标却往往掩盖了这些小概率的预测大误差的影响。这就造成平均误差虽小,却与大误差个案的共存,并经过稳定性与充裕性问题的非线性放大,引入停电风险。在风电穿透率很大,而电网稳定性或充裕性裕度很小时,此类小概率大误差事件的风险不能忽视。指出:以RMSE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来优化预测方法,其本质是误差分布的方差最小化,仅适用于预测误差呈高斯分布的特殊情况,而不能反映一般WPP误差分布的偏度、峰度等信息。但该文提出的基于熵函数概念的评估指标MEEF仍然无法计及小概率高风险的预测误差对系统的影响。

2.2评估预测误差序列的传统方法

误差序列是将误差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离散序列,常用的测度为: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偏度、峰度等。它们从不同侧面描述误差序列的分布特性,但若要严格评估预测结果对系统的影响则应计及所有的样本,而这些传统的评估指标都无法实现。均值和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的主要测度。均值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而中位数是位于一组按大小排列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据。均值易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则不然;当数据分布不对称度大时,可选用中位数。在误差的评估比较中,均值和中位数越接近零越好。最大值反映数据中的极端情况。它在很多评价体系中并不受重视,但在WPP中却可能严重影响备用容量的安排,并应分别对待正最大值和负最大值。其值越接近零越好。标准差是应用最广的离散程度的测度,其值越小越好。偏度反映了误差序列在均值两侧的非对称性。正态分布呈对称状,偏度为零。若分布右偏(或左偏),即右侧(或左侧)拖尾更长,则偏度为正(或为负)。风电预测的误差序列大多呈右偏分布,其右拖尾部分对应于小概率大误差的预测结果。峰度量度了误差序列的非平坦程度。正态分布的峰度为3;若峰度大于(或小于)3,则比正态分布“高瘦”(或“矮胖”)。WPP误差序列的峰度一般大于3,其值越大越好。指出风电预测误差序列的分布并不符合高斯函数,而更接近于Beta函数,其峰度变化幅度较大,在3到10之间。综合评估方法若在多指标并行评估的基础上,以某种合理的方式融合各自的评估结论,可以构成WPP结果的综合评估指标。但它既给出了更全面评估WPP结果的可能性,也可能由于融合方式的缺陷而引入更大的随意性。此外,基于多项传统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不可能克服其共同的本质缺陷。

3WPP误差的风险评估指标

所提出的风电预测误差的风险评估指标克服了当前各种指标的许多缺点,具体如下。

1)该误差评估指标以货币单位为量纲,从风险的角度定量地综合反映了WPP误差对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具有清晰的物理学概念及经济学概念。

2)指标值单调地反映了实际系统对预测误差承受能力上的强非线性;R值越大,风险越大。

3)可以区分正、负误差对电力系统的不同影响。

4)只需要一个标量就涵盖了众多不同的传统评估指标的视角。

5)不但可以感知整个考察时段内的任何一次预测误差的微小变化,而不会被埋没,并可用以指导对预测方法的改进。具有很强的可观性与可控性。

6)该风险成本可与其他成本直接相加,解决了“不必考虑小概率预测误差事件”与“必须重视高损失事件”相矛盾的困惑。

篇7

2电力线路监控方案设计

电力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电力线路的现场利用各种监测技术在线获得线路的运行状况,并利用处理器将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现场工作PC机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把具有故障可能性的数据远程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利用现场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标准运行数据构建一棵分析树,并利用诊断软件对树的结构及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线路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状态评估以及故障诊断的目的。整个系统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信息采集模块、现场PC机、通信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与故障诊断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主要完成对电力线路中的相关参量的采集工作。根据参量类型的不同,这些参量可分为电参量、非电参量以及开关量的数据采集,并通过通信模块将这些数据输入到现场PC机的数据处理中心。其中,电参量是指电平较高的电压电流值,而非电参量主要是指一些小电流信号量,而开关量是指断路器等设备的开关状态。现场PC机将通信模块传输过来的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与PC机中所存储的故障特征或运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把疑似故障数据迅速上传至远程监控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故障分析,而PC机发送保护命令至信息采集点,将疑似故障点保护起来。通信模块是在现场PC机及各个监测点中内嵌智能网卡,利用TCP协议构建网络监测程序,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需要在各个监测点、PC机间发送和接收UDP组播报文,以确定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因为通信模块所承担的通信是双向的,同时工作的可靠性又相当的重要。因此,在重要监测点和PC机中安装的都是双网卡,双网卡同时向外发送组播信息,又同时接收来自其他结点的信息。在PC机中设置TCP通信链路共享内存,内存中存放着某一结点在不同时刻所发送信息的次数,如果发送两次,说明两个网卡工作均正常且网络安全,如果只有一次数据则可能有一个网卡出了故障,而如果没有数据传送则可能是通信链路出现了故障。基于TCP协议的双网卡通信模块有效地保障了底层通信的可靠性,而上层通信采用公共通信网络即可。数据管理模块和故障诊断模块都位于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设置大型数据库,数据库内存有各设备的标准运行数据及历史运行数据,数据管理模块的任务就是对远程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在线分析,以确定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完成图形显示、存储、打印等功能;而故障诊断模块内设有故障分析算法,在算法的指导下对可能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回传至PC机,从而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3算法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日益庞大且结构复杂,所以故障的可能性和复杂度也在增加。一般来说,电力线路所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而且每一个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也不是一种独立的事件,很可能与其它故障或者电力线路有联系,因此,针对电力线路的故障预防和诊断就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为了深入掌握故障的模式,以达到准确判断的目的,利用树来构建相应的故障模式数据结构,并辅之以故障树分析方法来进行故障的推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以系统中各种可能的故障作为树根,以系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例如部件失效、环境变化、人为失误等)作为树叶,利用树型结构的构建与分析找出系统元素与系统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实现系统故障分析、预测和诊断,是一种高效、直观明了的逻辑算法。结合电力线路实际情况,本设计建立了一系列故障树,图2、图3分别为高压断路器及线路绝缘的故障树模型,其他树型模型不再赘述。在构建故障树的基础上,利用程序为每一棵故障树确立了相应的知识库判断系统,利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数据、历史数据、实行运行数据,并结合知识库中所存放的判断模型,就可以实现电力线路的故障判断。

篇8

一、放大器故障及检修

放大器不良,致使电源交流成分串入有线电视高频传输线路,造成线路故障,直接影响用户收看。有线电视线路放大器内部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电源部分,二是高频放大部分;也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通路,即交流电源通路和高频信号放大通路。交流电源通路的作用主要是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提供一个直流电压,给高频放大部分提供放大信号的能量。高频信号放大通路主要是接收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能量,把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能量转化为高频信号的能量,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提升。前者为直流成分,后者为高频成分,二者同在一个“屋檐”下,并且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共同工作,但却要求二者工作上严格分离。一方面,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直流成分必须是稳定的、没有脉动的直流,一个不稳定的直流或脉动的直流会混入高频放大通路,对高频信号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同样不能混入电源通路,否则,通过电源通路又会反串到高频放大通路,使高频放大电路二次收到同样的高频信号,造成同频干扰、延时重影、多次谐波等问题,同样会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放大器不良对线路信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放大器电源滤波电容被击穿。放大器的电源滤波电容被击穿,电源部分不滤波,形成100Hz的干扰纹波电压。由于放大器的两个通路既隔离又有紧密的联系,主要是采用电容和电感的隔离与耦合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电源通路送出的直流通过电感耦合到放大三极管的两个PN结,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高频放大通路的上下级之间是采用电容的“隔直流”特性来实现对直流的隔离及对交流高频信号的耦合。放大器的电源部分给放大器三极管PN结提供的必须是完全的直流,一旦出现交流成分,交流成分不仅会通过直流通路进入放大三极管的输入端,也会通过电容进入下一级高频放大通路,造成对高频信号的直接影响。放大器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被击穿后,经过整流后的半正弦波无法实现滤波,致使100Hz的半正弦波无法变成直流,导致100Hz的纹波直流直接串入视频信号通道,与视频信号叠加在一起,在电视画面上形成两条水平黑带干扰,当此纹波的频率与场扫描频率不同步时,每一场图像上水平条纹出现的位置就不同,相对图像来说,水平条纹将沿一定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滚道”。一般地,如果是某一片区所有频道都出现这类故障,就应该怀疑是这一片区的放大器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被击穿;如果是整个网络的某一频道出现这类故障,则应该怀疑是该频道调制器的电源滤波电容有问题。

1.2、放大器稳压管击穿。放大器的稳压管击穿将造成放大器输出纹波电压增高,使该放大器所负载的所有用户信号均出现横向黑带干扰,有时伴有交流声。这种情况也应该怀疑是放大器的电源部分故障,应先检查放大器的滤波电容,如果滤波电容良好,就应该是电源部分的稳压管输入、输出端击穿,即内部PN结短路。

1.3、放大器变压器漏电。用户放大器电源变压器初级线包击穿与硅钢片短路后,通过放大器外壳与线路F头相通或感应,轻者造成黑带干扰,重者造成线路带电,损坏器件,甚至伤人。

二、前端常见故障及排除

2.1、某频道图像或节目伴音时有时无,这时故障发生在这个频道所用卫星接收机视频,或者音频出口到调制器的视频或者音频入口间某部分。导致此现象时要对卫星接收机出口到调制器入口间的连线细致检查,看看该频道的音频线、视频线是否间断,输入、输出口接触是否不良,卫星接收机和调制器的连线是否松疏,是否断路,仔细检查以上情况,可排除故障。

2.2、所有频道节目停止播放,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稳压电源混合器损坏或混合器输出主口到传输干线之间某一个部件断路。首先应该检查稳压电源,如果电源不正常,故障就在此,如果电源正常,故障就在混合器,重新维修或更换,就可排除故障。

2.3、某一频道上图像“雪花”多。这个故障发生在这个频道所用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间某一部件,主要原因是: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各部件间接口连线接触不良,或者调制器、卫星接收机故障及与监视器相连的分支分配器损坏,此时应该检查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间的连线接触是否良好,用场强仪测得信号,所测量的数据一样,故障就发生在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入口间,如果数据不一致,应检查中频调制器及中频处理器,排除故障。

三、有线电视线路其他故障及排除

3.1、图像时有时无,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插头接触不良,分支器、分配器的头接触不良,底线断路,连接线与底座、连接线与电视接触不良,用户盒地板滤焊,地板断路情况下发生。

3.2、电视图像出现网套,重影现象,这种现象大多都由电平过高,VL波段与VH波段信号差别过大,放大器内部的变压器过热,放大模块过热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故障。

3.3、电视收不到稳定图像,“雪花”点过多。收不到稳定图像的这种现象大多都是由输入电视信号电平过低或过高而产生。图像既不稳定,雪花又过多是由输入电视的信号、电平过低而产生的,为排除这种故障,我们应调整放大器,或者配备放大器,为高dB的分支器和分配器的位置,更换低dB的分支器或分配器,一般情况下,黑白电视机输入信号、电平不得低于35dB,彩色电视机输入信号电平不得低于45dB,输入信号电平不得高于70dB,如果不这样,就不能避免电视收不到稳定图像而造成“雪花”点过多的现象。

3.4、电视图像的彩色时有时无,这种情况大多是输入电视的信号过低,用户盒地板的某个部位开路断路或者滤焊,所用连接线的电子阻抗不是75Л,线的质量达不到标准,连接线接触不良,所以出现以上故障。

3.5、VL波段图像清晰,VH波段雪花过多:这种情况大多是信号线位置过远,其主要原因是:放大器放置达不到标准,放大器输入电压不够,并从前端开始,信号调整不平致使VL波段和VH波段之间的信号电平差别过大。为排除这种故障,首先要保证前端信号基本上要保持平衡。然后为放大器提供标准电压,保证一个放大器和另一个放大器的距离在300-350米范围之内。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能使VL波段和VH波段的信号、电平的差别降到最小值,可以给干线放大器、输入口前面配置微调均衡器,而降低其差别值,只有这样故障才能(下转290页)(上接289页)排除。

参考文献:

[1]奥谷民雄,唐广庠.信号设备感应故障的仿真[J].电气化铁道,1997,(03).

篇9

2有线电视光缆网络的其它故障

2.1某频道出现滚道现象

频道出现滚道现象,检测用户电平,电平显示正常。因此,初步判断,原因为电源交流信号。同时,传输线路中的某个延长放大器输入、出插座的接地端,由于接地不良或前端设备净化稳压电源插出现了接触不良,均可产生滚道现象。另外,前端调制器、混合器与信号源是否相一致,同样需要认真检查。由于同电杆共架,个别片区电缆外层屏蔽网接地中的电阻大幅增加,而在电缆之中,出现感应电压调制叠加在模拟电视信号。而放大器中滤波电路的电容如果失效,或者输出电流电压中存在100Hz波纹电压,则调制叠加在模拟电视信号中,同样可形成滚道条纹。

2.2电视屏幕上出现雪花

电视屏幕上出现雪花,说明载噪比过低。这时,需认真分析判断故障点位置。如果为一个或数个频道出现雪花,则说明故障的原因为,混合器前的频道的天线、放大器或前端系统频道处理器,或者调制器出现故障,但是具体哪个部位出现问题,需要分别测量输入、输出电平,同时与之前的输入、出记录做比较,可快速找到故障的原因。如是天线或馈线系统出现问题,通常是器件氧化铸蚀、螺钉脱落等,这种情况下,光缆网络可能出现断路或短路等现象,或者天线偏离正常方位。同时,根据外观检查情况,能够迅速找出故障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加以修复。但所有频道均出现雪花现象,甚至无法正常接收信号,问题极有可能在混合器后。这种情况下,从前端检查入手:①检查供电电源的正常性;②检查混合器输出电平是否正常,如果电平过低,问题即在混合器后部件与连线上。经过检查,确认前端无问题之后,一台一台检查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放大器输出电平低,则表明该放大器放损坏,应换新干线放大器;但如干线放大器正常,问题极有可能出现在用户分配系统,比如分配器与分支器的接线、接头接触不良,或者放大器实效等。

2.3重影现象

(l)左重影:直射波形成的重影,即超前重影现象。由于有线电视用户距离电视发射台较近,这时,直射波极有可能不经过有线电视系统便直接进入到电视机输入端。这种情况下,信号强度比系统信号弱,但是由于在相位上均大于前者,所以出现左重影。左重影的排除方法为:采取措施,有效改善连接线屏蔽性能,提高用户输出电平,确保不低于75dB,则可消除左重影。(2)右重影现象,即滞后重影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两种:①反射波造成的重影。接收天线接收来自于发射天线的直射波,反射物的反射波与直射波相比,在强度上是较弱的,处于相位滞后状态。这时,在图像右侧便会出现与原图像相似,但是略淡的图像,称之为右重影。由于这种原因出现的右重影的排除方法为:使用高增益、方向性强和抗干扰能力好的外接天线。②由于系统不匹配而造成的右重影。由于系统传输环节间阻抗不协调,就会有一部分信号被反射回来,进而形成右重影。该现象主要表现为低端比高端严重。重影产生的原因包括:a.天线失配,因此,需要配用阻抗变换器;b.分支器件与干线断开,或者接触不良;c.终端负载的电阻接触不好等。此外,常见的故障还有图像对比度过强或过弱。在信号源质量稳定情况下,如果出现这一现象,则可重新调整调制器,如果调整不起作用,则可更换新调制器。

篇10

1.2技术风险当前,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在对电网进行规划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设计中,变电站的容量、无功补偿等都对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网架结构、接线模式等对外界因素十分敏感。这些技术规划必须满足国家制定的政策,一旦出现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电网运行系统故障。

1.3管理风险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电网很容易发生电力故障。而我国的电力部门一直以来都是“重发电、轻供电”,对用电管理不重视,同时,由于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正确把握这些外界因素,再加上管理岗位人员配置不足,没有制订应急预案,因此,给整个电网运行带来了一定风险。

2电网规划的风险评估方法

常用的电网规划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2.1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种可能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整个电网出现电力故障概率的一种评估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调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识别风险;然后确定是否具备转化条件;最后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结果进行评价。从上述内容可知,电网规划的风险包括多种:政策、技术和管理风险等,利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可以对变电站的容量、选址和输电线路设计等进行风险分析。

2.2基线评估基线评估是指通过电脑程序建立相应的评估政策,通过对电网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在电网内就能够进行评估。如果情况特殊,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详细的评估。这种方法对那些电网规划环境相似、需求相当的电网来说,是十分高效、经济的评价途径。

2.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电网规划的风险进行多层次评估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相比,该法在定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的风险因素也持续增加,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分析能够对多种风险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规划效率。

篇11

继电保护一定要达到下面四项最基本的要求:可靠性,在该动的时候动,在不该动的时候不动;选择性,在出现故障要进行保护设施时,能够只把出现问题的配件切断,尽可能的降低停电规模,同时确保没有出现问题的配件能够顺利运转;速动性,在出现故障之后,可以第一时间解决故障;灵敏性,是能够立即察觉到在其保护的范畴内是否出现事故。

1.2可靠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1.2.1设备自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为四类,分别是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每种保护都有着各自的原理、功能和范围,这就保证了不同的保护在面对不同故障时做到准确可靠。

1.2.2电磁干扰。随着电子措施的出现以及使用,计算机保护设施被普遍运用在电力体系中,在确保安全运转、保护设施中施展着关键用途。和以往的形式对比,它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同时正在慢慢的取代别的模式,正在慢慢的成为现在使用最普遍的关键设施。不过由于这种设施本身的软硬件缘由,还有在运转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对这种设施的可靠性存在不良作用。

1.2.3接地。接地是电路、设备、系统工作的根本技术要求中的一种,也是防止干扰的根本办法之一。由于接地能够让在电路里的干扰电流回到地面,所以正确的接地能够很好的防止干扰信号对别的设备产生影响。雷击干扰,其在二次回路中形成了共模干扰。因为共模干扰是相对大的,所以主要是依靠变压器绕组间耦合传递。因此在初、次级之间放入屏蔽层并让它能够顺利接地,干扰电压就能被屏蔽层来屏蔽掉,进而将输出端的干扰电压减少。屏蔽层也不会对变压器能量传输产生不好的影响。由于带屏蔽层的隔离电压器的抗干扰通路会对共模衰减产生较为明显的增加作用,因此只需要变压器屏蔽器接地的阻抗够小,就能产生作用。电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有三种增强的基本方法:接地、滤波和屏蔽,从对其整体的作用出发,干扰频率的能量能够被良好的接地所减少;辐射能量能够被屏蔽以隔离电磁辐射耦合的途径来减少;而电源传导的干扰能量则可以被滤波衰减。

2继电保护系统的的风险评估

所谓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另一个是损害所造成的程度。对于风险,不但可以累积,同时也可以组合。在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不仅可以进行个体设备的评估,同时也可以进行整体系统的评。在电力体系中,继电保护的用途是非常关键的,拥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即其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以及可靠性四个部分,就是在工作中对线路切断时,必须要一起完成这四个部分,才可以顺利的完成继电保护。一,选择性,假如电网在运转中发生问题,继电保护能够立即的甄选出发生问题的线路位置;二,灵敏性,继电保护设施能够在故障出现后第一时间接受讯息立即开展保护;三,速动性,继电保护设施可以在电网出现事故的第一时间内进行精准的处置,防止故障的扩张;四,可靠性,在电力体系的运转中,假如出现了危机,可以对电网开展安全保护,确保电力体系可以有效的工作,防止差错的出现。

2.1预测继电保护系统的定值风险

对于继电保护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一般通过对固定数值的判断来进行判定。然而在对定值进行确定的时候,由于电网在运行的时候会不断变化,因此这些数值的也会呈现一定变化,因此使得在确定的时候也会有风险存在。通常,在对定值进行确定的时候,有三种情况存在。第一,已经确定的定值和安全标准是不相符的,无法实现继电保护应有的运行灵敏度,从而影响了继电保护装置功能的正常发挥。第二,已经确定的定值和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无法吻合的,即其值是比安全标准高的,因此跳闸现象也容易发生,对电网的有序运行造成影响。第三,继电保护的定值的设置不能满足电网运行的最大负荷的需要,也就是说不能够针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这些问题都使得电网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存在风险,危害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在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测定固定的隐患范围。因此在对定值进行确定的时候,需要以风险的不同来进行相应调节,如此才能实现电网的有序运行。

2.2评定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风险

在继电保护体系中,硬件体系部分的风险关键表现在设施部分,设施内部存在的性能上的风险等。这部分风险关键表现在下面三个部分。一,体系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体系中的硬件部分出现毛病,进而致使别的硬件也出现异样。二,体系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体系中的硬件部分出现毛病,进而致使别的硬件也不能完成保护,发生拒动情况。三,就算没有问题出现,也会出现误动。所以,当故障点因为继电保护硬件不完善而出现不精准的保护行为,使得周围设施的误动可能性增多,因此会致使一系列的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