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设备故障应急演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银行系统整合和业务信息处理集中化的发展,诸如客服、数据库维护、数据备份、业务程序开发以及电子设备统一采购等职能逐渐向总行集中,数据集中后二级分行的科技工作主要是网络维护、业务系统维护、电子设备维护。与总行、一级分行相比,二级分行的信息科技工作量小,科技含量低,信息科技风险点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二级分行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可以放松。如今,随着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银行稳健运营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计算机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系统都由计算机承担,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对银行的工作开展、社会声誉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对于二级分行来说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科技风险分析
要做好二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基于二级分行的信息系统基本情况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避免盲目防范,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控制风险。二级分行大多建有独立机房,机房建设标准多为C类,交换机、路由器及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为其主要设备。主要业务系统为应用类业务网络系统,通过网络专线与上级行通信,访问上级行的业务系统服务器。在人员配置方面多为一到两人。系统维护,技术支持,安全防范,保障银行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二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的重点。如今随着分支机构和电子设备不断增加以及业务量的不断攀升,系统维护,技术支持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大,作为与上级行连接的网络分中心,二级分行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也在日益加重。就目前二级分行的信息系统基本情况看,二级分行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实体风险
一是由于不可抗力,机房环境遭受水害、鼠害、火灾、强磁场等自然灾害,导致机房环境遭到破坏的风险;二是防雷系统等安全设施不健全或失灵,致使机房设备遭受雷击和静电侵害,造成设备损坏或工作不正常的风险。三是机房供配电系统出现故障,造成机房停电或设备损坏的风险。四是机房网络核心设备的软、硬件故障,备用设备未能正常接替故障设备,故障无法及时排除,导致网络系统瘫痪的风险。五是通信运营商机房、线路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租用的通信线路部分或全部中断,造成业务中断的风险。六是受办公楼基础条件的限制,机房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某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2、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这里是指因人的主观因素而给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一是计算机使用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操作权限界定不清,从而引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操作风险。二是维修、报废设备时,未将硬盘中信息资料或客户信息清除,造成重要信息泄露。三是移动存储介质的内、外网交叉使用,或内网设备非法连接外网造成病毒感染、信息泄露,或大规模病毒爆发造成系统瘫痪的风险。四是不法分子在ATM上安装磁条信息读取设备和针孔摄像机,复制银行卡以盗取客户资金或在通信链路上非法私接、窃用、截取数据流等风险。
3、科技管理风险
一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工作不规范,措施不得当,从而引发生产事故。二是生产事故发生后缺乏合理明确的应急处置流程,或对应急处置流程不熟悉,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生产事故,排除风险。三是未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备份,在重要信息遗失、受损和破坏的情况下不能顺利进行恢复和再生。
三、信息科技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分析不难得出其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缺少识别、监测信息系统风险的技术和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是对信息科技风险及其影响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再次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一套完善的信息科技安全管理体系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最后是忽视信息科技风险的预防,多数二级分行中心机房未配备环境监控系统,不能对机房内的供电、温湿度及软硬件进行实时监控,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机房内出现的异常情况发出警报,使信息科技人员根据警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一旦发生问题,应急预案难以生效。
四、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为保证二级分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防范。
第一,充分认识信息科技安全的重要性,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行的总体风险框架,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全系统自上而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提高认识,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加大对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力度。
第二,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完善机房基础设施配备,对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实现双机热备份,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避免因系统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业务系统中断。同时对各应用系统做好必要的数据备份,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在系统数据崩溃后能够快速的恢复数据,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注重落实。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是有效防控信息科技风险根本保障。需加强网络管制,制定并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内外网隔离、互联网接入审批等科技管理相关制度,抓好事前预防,用制度约束行为,同时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和事故追究责任制。
第四,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二级分行科技人员,其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的高低,因此科技人员应认清新形势下二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的重点,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不断通过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控制能力。对于业务操作人员,应明确其权限和责任范围,并按照权限、责任范围实行严格的限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防止权限过于集中,避免出现管理空档。不断培养全员科技风险防范意识和制度执行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防火墙”,从而有效地预防因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计算机操作风险。
第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加强风险排查。良好的日常维护工作是发现并排除隐患,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需建立机房巡检机制,做好日常的设备巡检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全行网络设备以及供电系统的检查,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实体风险。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防止“黑客”入侵和病毒侵害。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上级行及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合力,通过定期对信息科技系统开展全面的风险排查,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及时预警、识别、和控制。
第六,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管理,并定期组织演练,使应急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需加强与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电信运营商以及设备厂商等外部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系统事件发生时外部协作的及时有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临阵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无小事,对于二级分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仍然是信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全行各条线人员提高认识,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构筑起一道信息科技的安全防线,保障各系统的平稳运行以及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J].2009(6).
[2] 王庆:浅谈建立健全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0(7).
[3] 张磊: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个维度[J].金融电子化,2011(2).
回顾这一年半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涯,有喜有忧,有坎坷,也有收获,取得的成绩同志们也是有 目共睹的,不再一一列举。但是我想说明的是,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里面包含着行领导的正确领导 和今天在座的全行干部职工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包含着科技部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这 一年来, 我作为科技部的负责人, 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 具体的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 加强管理、保障安全银行科技工作中,安全为首要任务,科技工作的成果就在于各种银行业务都能正常无事故的顺利 开展。
首先,保障安全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度,我本着这一原则,多次与部门内部人员讨论制度的问 题,对原有的岗位责任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岗位责任制度,强调了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岗 位责任细化,责任到人,在管理层面有了明确的管理分工,使科技工作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并且, 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保障了各项修订后制度和新建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网络和信息系 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科技部工作的命脉,只有整个信息系统保持稳定、连续、高效的运行,我们才能 在这个基础上谈下一步的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已有的和新开发的业务产品的作用。为保证系统的安 全运行, 在年初时, 为部门内部配备了移动值班电话,从而缩短了故障产生时的延滞时间。
在年初时, 我提出了保障 ATM 及 POS 的银行卡地区网系统整体可用率达到 99%以上的目标。尽管我们的地区网系 统在 20xx年时频繁出现波动,但通过我们对系统的二次改造后,今年的系统运行一直都是非常稳定 的。我在加强管理、保障运行方面付出的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 科技项目、重点实施在科技项目方面,20xx年由总行推出的新产品和对原有业务系统的更新的项目很多。
首先,我 们要支持业务部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总行为满足市场竞争需要而开发的产品在各种信息渠道中已 经介绍的很多,但就沈阳的地区特色和我行的特点,各业务部门提出了一些项目需求,如:银证通系 统、薪加薪系统、单证中心系统等。在行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各支行的配合下,这些新产品得到了 及时的上线,丰富了我行的产品线,增强了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将来改 善我行的客户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支撑作用。
以往我行的系统中由于总行的滞肘,有些不利于市场开拓的方面。通过我们以及其他分行的相关 反馈,总行今年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如:ATM、CRS 等自助设备的客户操作流程更 新,由原来的先吐卡后出钞的方式改为先出钞后吐卡,方便了客户取款操作;自助查询机系统改造, 增加了查询机中的理财一互通的功能等。
三、 把握全局、团结协作我觉得,科技部是银行中至关 重要的职能部门,给行里把好关、做好后勤保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年来,我坚持站在全行 的角度考虑问题,客观的分析有关科技对行内行外的影响。今年,针对我行部分网点 UPS 电池不能正 常工作的情况,我提出了要求更换的建议,因为一旦网点停电不能正常营业,对行里的影响非常大。
此建议得到了行里的认可,并在年终决算前完成了所有网点的更换。
科技部门身为银行的二线服务管理部门,加强同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团结和协调,是做好科技 服务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部门内部员工的团结,我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广纳谏言,虚心 接受不同观点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刚愎自用。对每个科技部员工,都一视同仁,使他们既有一定 的责任,又有相应的权力,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技部员工的积极性,从没有发生 争功诿过,争权夺利的现象。
银行卡部个人工作总结
2016 年电子银行部工作总结电子银行部紧紧围绕联社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强化科技 支撑,加强网络管理,注重计算机安全,促进联社电子银行业务快速 稳定发展为目标,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金农卡发行,做好 ATM、POS 机布放工作
1、认真做好金农卡发行及金农卡业务管理工作 为促进金农卡业务稳步健康发展,我部年初制定了《***电子银 行业务考核任务分解表》 ,按季对金农卡发卡、卡均余额,网上银行 业务、POS 机进行考核,并组织人员对辖内网点电子银行业务考核任 务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同时,针对下半年的金农卡发行数量 较低,追加 20000 张金农卡发行任务。
截止 12 月底,全县共发行金农卡 143163 张,金农卡存款余额 36509.3 万元,卡均存款余额 2550 元;其中新增卡 61886 张,完成 全年计划的的 103.14%。
2、做好 ATM、POS 机具的布放工作 截止 12 月底,全年发展特约商户 100 户,全县 100 台 POS 机实 现交易 2990 笔,交易金额 5365.99 万,实现手续费收入 16459 元。
我部将继续推进特约商户的签约和 POS 机的安装, 为金农卡提供无障 碍刷卡,更多地服务客户。 3、网上银行及短信业务开展情况 截止 12 月底,全县共开办个人网上银行业 1185 户,转帐 5881 笔,转帐金额为 13280.5 万元;其中行内转帐 3233 笔,行内转帐金 额 5666.4 万元,跨行转帐 2627 笔,跨行转帐金额 7516.9 万元,农 信银转帐 21 笔,农信银转帐金额 97 万元。
截止 12 月底,企业网上银行业务 98 户,转帐 194 笔,转帐金额 4710 万元;其中跨行转帐 139 笔,跨行转帐金额 3973 万元,农信银 转帐 3 笔,农信银转帐金额 177.7 万元。
截止 12 月底,开通短信业务 4833 户,占发卡总量的 0.3%。
下一步工作是利用省联社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方案, 做好全县电子银行 业务的宣传和营销工作;进一步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引导客户多频次、多品种使用******电子银行系列产品,扩大 ******电子银行业务影响力,推广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把 握优质客户,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及短信业务;同时做好网上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工作。
4、认真做好 ATM 机、POS 机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 我部制定《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助设备管理办法》等三项制 度,明确 ATM 网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制定了 ATM 机各项登 记簿,监察保卫部一起做好 ATM 机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每天两次对全 县 ATM 机网点进行上午与晚间各一次安全检查,并做好登记工作,与 监察保卫部、稽核部对 ATM 机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安全检查,对发现问 题及时纠正,确保安全无事故。 对特约商户进行走访,加大对 POS 机检查力度。确保用卡安全。
二、做好全县设备技术保障工作,强化网络管理工作。
1、加强网络管理,做好中心机房的维护工作 通过联社网络安全监控、ATM 机监控软件,及时做好各营业网点 及机房各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
中心机房一直是联社综合业务及办公 系统的核心,我部严格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坚持专人值守,坚持 节假日轮换查看,确保综合业务系统及办公系统营业和办公不间断。
同时,做好省、市、县连通网络管理工作,2016 年 12 月 6-8 日,积 极配合省科技信息中心做网络升级改造工作, 确保全县网络安全无事 故。
2、日常保障无间断,做好计算机维护工作 为做好综合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畅通,除平时加强网络管理工作 外,同时做好节假日值班及周六、周日值班工作,确全县中心机房日 常保障无间断;全年排除网络故障 50 次,从此确保全县网络安全畅 通。
电子银行部全年修理各种打印机及复印机、终端、排除各种网络 故障 120 次、解决计算机软件故障 30 余次,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综合 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强 ATM 机、POS 机培训 为确保 ATM 机上线工作, 电子银行部工作人员对新安装 13 台 ATM 机网点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确保每台 ATM 台管理人员会操作并能 排除故障。
对 POS 机商户严格入网审核,确保成熟一户发展一户。
对 POS 机商户及各网点 POS 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风险防范讲 解,提高 POS 机人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使联社新业务及时 得到拓展。
4、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试点工作为确保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健康有序、扎实有效的 开展,电子银行部专门负责具体事务和业务推广。
三、做好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和涉农资金技术保障工作
做好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打折发放工作,共办理 17 万户, 资金 5000 多万元。同时做好财政局涉农资金技术保障工作,确保全 县涉农资金户能按时完成,全年共办理 111 万户,资金 14 亿元。四、完善电子银行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网络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与操作、落实安全责任制等措施,先后 修定了《***网络管理办法》《***计算机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 、 县级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预 、 、 防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预防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突发 、 、 事件应急预案》《***金农卡(借记卡)业务管理办法》《***金农卡 、 、 (借记卡)业务风险防范措施》《***自助设备业务操作管理办法》 、 、 《***自助设备业务操作管理办法》 《***自助设备业务风险管理办 、 法》等 12 项电子银行部管理制度,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信息系统 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完善 ATM、POS 机管理流程 制定《ATM 机设备维修登记簿》《ATM 机日常管理登记簿》《ATM 、 、 机故障处理登记簿》《ATM 机安全检查登记簿》《金农卡风险安全检 、 、 查登记簿》《ATM 机长短款登记簿》《ATM 机废卡回收登记簿》《POS 、 、 、 机维护登记簿》等 10 余种登记簿,强化 ATM、POS 机业务流程管理。
2、狠抓银行卡管理制度落实,加大检查力度 我部积极开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及发卡完成情况专项检查, 及时下 发***银行卡业务风险防控分析、***银行卡安全状况分析报告、银行 卡欺诈交易的风险提示等文件,做好金农卡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对金 农卡各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 改到位。通过检查,提高了网点主管和操作人员的银行卡安全用卡意 识,排除了银行卡安全风险点。
3、加强网络电子设备管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急速度 加强联社电子设备管理, 确保综合业务系统及联社办公的正常运 转,合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发生的故障及时检修,对存在的安 全隐患及时排除。
我部组织人员每月对辖内各点网络设备进行了一次 全面的维护,合理地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计算机设备到点到人,管 理责任明确,从购入、使用、维修、报损等方面跟踪相关信息,高效 保障全联社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同时对我联社计算机网 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
五、总结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针对基层网点存在的问题
一是计算机操作人员尤其是会计主管 计算机水平薄弱、网点机器除尘或设备元器件损坏等情况、操作人员 密码管理安全意识淡薄;二是计算机病毒预防工作。下一步我部将进 加大对各社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工作, 通过会计和信贷例会和电子银行 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全县网络安全管理,严格执行 《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网络管理办法》 、 《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计 算机设备管理办法》等办法,同时,要求所有各社、部计算机设备及 时下载更新杀毒软件,做到使用 U 盘等介质杀毒,以保障办公系统正 常稳定运行。六、2016 年工作计划 2016 年电子银行工作计划是围绕 2016 年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拓发展,进一步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水平。
一、加大对金农卡发行工作,做好 ATM 机、POS 机的布放
1、结合省**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方案,制定***迎新春百日电子银 行业务竞赛活动;同时,制定 2016 年电子银行业务考核办法,加大电子银行业务产品营销。
2、2016 年 2 月份,做好 2016 年 ATM 机网点选址布放工作,计 划布放 10 台 ATM 机。
3、继续加大对 POS 机具的合理布放,积极发展特约商户,大力 布设直联 POS,全年新增布放 100 台;同时,对 2016 年 3 月份开始 对连续三个月无交易的 POS 机进行回收。
4、做好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的发行工作,加快我县联 社电子化进程,把******品牌做大做强,促进我县联社电子银行业务 快速发展。
二、建立 ATM、POS 机、网上银行、金农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1、2016 年 5 月份-10 月份组织五次 ATM、POS 机全面安全检查; 同时,建立***ATM 机定期与不定期限巡视检查制度,要求每天上午 及晚上二次进行检查,并持卡取款进行检查测试。
2、加强 ATM、POS 机、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监控,优化跨行交易 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提高交 易成功率,保护持卡人及网银用户的资金安全。
3、严格执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落实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 度,确保卡片和 USBKEY 在内部流转环节的安全,强化内部风险防范, 杜绝内部案件的发生。
三、开展金农卡营销宣传工作,树立品牌形象,培育用卡客户群
做好金农卡业务发展的宣传营销工作,利用金农卡开户成本低、 支取手续费较低、便于携带等特点,做到赢得一个客户、带动一次 金农卡业务的开展宣传金农借记卡基本常识、用卡安全知识等, 培育公众持卡、用卡和商户受卡意识,培育用卡客户群,倡导刷卡支 付,减少现金流通。举办有关金农卡征文活动,打造我联社金农卡的 品牌,提升金农卡的社会形象及信誉。
四、认真做好中间业务的拓展工作及全县社保发放工作
2016 年将配合县教育局做好全县教师工资的发放金农卡工作。
配合县烟草局做好全县烟草户开户工作,拓展全县中间业务。结合 2016 年社保发放工作,加大金农卡发行力度。
五、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工作
计划在 2016 年 3 月份、5 月份、7 月份进行电子银行业务培训工 作。包括 ATM 机、POS 机、网上银行等业务进行培训工作。进一步强 化前台电子银行业务服务水平的提高。
六、认真做好全年科技信息保障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馆内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定安全工作日常管理人员,做好日常安全工作记录、信息汇总和上报。
三、定期做好馆内用电线路、网络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检修维护、故障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馆内用电设施必须做到人走切断电源,不允许擅自搭接电线和改动原有电源线路。
四、馆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带入图书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馆内吸烟或使用火柴、火机等。
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及时做好相关设施设备的补充和更新,随时保持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畅通。
六、重要资料、贵重物品、数额较大的现金必须妥善保管。重要文献资料和档案室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管理。
八、做好馆内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培训教育工作,制定应急突发事故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九、做好来馆群众的安全教育和警示,确保来馆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十、发现不能及时排查的较大安全隐患必须按程序第一时间上报局分管领导和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十一、凡因失职和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酿成重大事故的,在追究经济责任的同时,按有关行政法规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将报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局机关和图书馆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 方:
责任人:
1.设备繁多,难以管理。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从大型服务器、交换机到前台业务终端,种类多数量广,且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越来越重。各基层支行的设备安置不合理,网络布线无条理,前端设备无序号等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近几年,伴随蓝图银行核心系统的上线,业务飞速增长,离行柜员机、业务终端和办公终端数量直线上升。柜员机的离行性和各类终端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设备风险高发特点,出现了该类设备数量多,管理难的不利局面。
2.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在当前银行数据大集中的背景下,一旦核心系统和主干网络出现故障或受到攻击,会立刻传导到各分支结构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全行性的业务停顿及客户流失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将波及与银行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对银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事件隐秘,难以发觉。目前,银行主要业务流程均已实现信息化,业务的开展主要依托信息平台。但是,系统自身的缺陷往往存在于系统底层,通过日常管理和维护难以发觉,只有经过长期大规模应用后才能逐渐被发觉,体现出较强的隐蔽性。此外,很多信息科技风险外表相似性很强,也为事件的排查、辨别增加了难度。
4.突发性强,应急响应不及时。从科技风险发生的过程来看,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如自然灾害、电子元器件故障、电力中断和网络瘫痪等因素具有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将立即对银行整体信息科技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时间内排查风险、做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基层银行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5.专业性强,处理难度大。信息科技是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兼具两者的专业性特点,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木马钓鱼,黑客病毒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银行的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信息科技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处理事件。
(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源管理不到位。在当前核心业务发展和数据大集中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各类设备上肯下功夫,花大钱,致使设备出现消极的扩散。首先,中心机房和设备间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设备管理无条理,供电系统不完善,无热备切换;其次,机房内相应的防火、防水、防鼠、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六防)设施安装不到位,且没有定期检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等自身的老化和损坏也是常见风险点。分行级的中心机房和支行级的设备间是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基础设施出现问题将会传导到各分支结构引发连锁反应,进而造成全行性的业务停顿。
2.网络安全系统复杂,病毒攻击、网络漏洞导致异常不断发生。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发展,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网络风险日趋复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内部人员作案等犯罪活动不断增多,网络安全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3.系统软件日趋庞大,系统的便捷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失衡。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务交易渠道不断增加,系统与数据的大集中使得业务操作的便捷性得到很大提高,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数据大集中虽统一了管理,减少了重复建设,但会使业务数据经过的网络环节增加,致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逐步下滑,对相应的系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应急预案不健全,未结合实际加强演练,导致出现问题不知从何入手。从目前情况看,各金融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但往往止于书面,且脱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忽视平时的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严格按流程执行,致使“机制”流于形式。长期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和风险防范策略也是各银行的软肋。
二、商业银行主动防御型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构建
信息科技安全防御体系是一个全面防御风险的完整体系,通过对上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构成存在的风险分析,本文提出一种以主动防御为主的信息科技安全体系(ActiveDefense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SafeSystem)。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防御体系应从其基本构成入手,根据目前信息科技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本着“实体可信,资源可管,事件可查,行为可控,运行可靠”的总体安全策略进行规划。
(一)加强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实体可信实体可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如供电设备、网络基础设备、系统服务器等加强建设,达到标准,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和连续性运行的要求,根据《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和《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纷纷制定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规划。针对分行级中心机房,应将分布式防护变为集中式防护,将各部门的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服务器集中放置在中心机房,并在机房安装大型UPS设备、机房专用空调,部署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电源、温度和湿度等时刻进行监视。同时,机房应具有良好的接地和防雷措施,增加防电磁辐射以及电源滤波设备,保证设备的电磁辐射安全。中心机房的基础设备、物理环境是各大核心系统安全运转的有力保障。针对支行级设备间,要重视设备间的重要性,设备间是银行前端业务安全运转的核心支撑,其内的网络设备直接影响整个营业网点的正常营业,要加大设备间的电力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以中国银行为例,在设备间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级要素的现实弱点、面临的威胁并据此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方面做出综合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营业网点的设备间标准化改造,以定级评星的方式加强设备间的管理,很大地提高了基层营业网点的正常运行能力和防灾抗险的性能。
(二)加强信息科技相关资源的责任制管理,做到资源可管资源可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相关的核心设备及软件系统,如网络系统、终端系统进行实名制登记,当系统出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使用者,有效了解问题的原因,以达到正确分析,及时处理的目的。为加强信息科技相关资源的管理,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设备、IP地址、用户账号、服务端口等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支行、营业网点的离行柜员机、前端设备是异常事件的多发区,离行柜员机的无人时时监管,前端电脑位置的挪动,IP地址的修改,网络布线的改动,外来设备的介入等均可能引起异常的发生,也为异常事件的查询制造了障碍,分行相关部门应对各类电子设备加强管理,登记造册,责任到人。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资源可管。
(三)完善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到行为可控首先,统一规划,分级保护。银行应根据集约化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采用防火墙、VLAN、访问控制等技术对各种不同安全等级的业务进行安全隔离。其次,做好病毒防护。应部署集中控管的网络版病毒防护系统,在服务器上统一设置病毒查杀策略,通过服务器对各个客户端进行自动定期更新病毒防护程序和系统补丁。再次,在应用终端建立桌面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系统,采用安全域管理等技术实现桌面终端的集中管理,支持办公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应用软件的统一部署和升级。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3-0075-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科技的支持,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核心系统建设、产品创新整合、流程银行再造、现代化网点转型、全面风险管理等措施,彰显出银行业由业务与技术“互为促进”转为“相互融合”新的发展趋势,如中国银行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顺利投产“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涵盖客户信息、账户管理、存贷汇产品等基础功能模块,与配套的几十个系统构建成一个全方位的银行业务解决方案:中国工商银行投产“中国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个人金融、银行卡、会计等业务运营事件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管理功能;中国农业银行为促进全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广了新核算与报告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财会支持系统。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能效,各大商业银行投产集中性强,功能性广的应用系统,确实实现了功能集中,实体集中,管理集中,却忽略了如此庞大系统的维护难度,导致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方面出现不足,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如何建立主动防御型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有效防御异常的发生,及时响应并处理异常事件是各大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主要由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各类终端等组成,相应的信息科技风险可发生在每一环节,信息科技风险的诸多特点也增加了安全防御的难度。
(一)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特点
1 设备繁多,难以管理。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从大型服务器、交换机到前台业务终端,种类多数量广,且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越来越重。各基层支行的设备安置不合理,网络布线无条理,前端设备无序号等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近几年,伴随蓝图银行核心系统的上线,业务飞速增长,离行柜员机、业务终端和办公终端数量直线上升。柜员机的离行性和各类终端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设备风险高发特点,出现了该类设备数量多。管理难的不利局面。
2 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在当前银行数据大集中的背景下,一旦核心系统和主干网络出现故障或受到攻击,会立刻传导到各分支结构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全行性的业务停顿及客户流失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将波及与银行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对银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事件隐秘,难以发觉。目前,银行主要业务流程均已实现信息化,业务的开展主要依托信息平台。但是,系统自身的缺陷往往存在于系统底层,通过日常管理和维护难以发觉,只有经过长期大规模应用后才能逐渐被发觉,体现出较强的隐蔽性。此外,很多信息科技风险外表相似性很强,也为事件的排查、辨别增加了难度。
4 突发性强,应急响应不及时。从科技风险发生的过程来看,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如自然灾害、电子元器件故障、电力中断和网络瘫痪等因素具有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将立即对银行整体信息科技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时间内排查风险、做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基层银行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5 专业性强,处理难度大。信息科技是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兼具两者的专业性特点。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木马钓鱼,黑客病毒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银行的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信息科技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处理事件。
(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分析
1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源管理不到位。在当前核心业务发展和数据大集中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各类设备上肯下功夫,花大钱,致使设备出现消极的扩散。首先,中心机房和设备间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设备管理无条理,供电系统不完善,无热备切换;其次,机房内相应的防火、防水、防鼠、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六防)设施安装不到位,且没有定期检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等自身的老化和损坏也是常见风险点。分行级的中心机房和支行级的设备间是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基础设施出现问题将会传导到各分支结构引发连锁反应。进而造成全行性的业务停顿。
2 网络安全系统复杂,病毒攻击、网络漏洞导致异常不断发生。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发展,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网络风险日趋复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内部人员作案等犯罪活动不断增多。网络安全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3 系统软件日趋庞大,系统的便捷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失衡。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务交易渠道不断增加,系统与数据的大集中使得业务操作的便捷性得到很大提高,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数据大集中虽统一了管理,减少了重复建设,但会使业务数据经过的网络环节增加,致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逐步下滑,对相应的系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 应急预案不健全,未结合实际加强演练,导致出现问题不知从何人手。从目前情况看,各金融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但往往止于书面,且脱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忽视平时的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严格按流程执行,致使“机制”流于形式。长期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和风险防范策略也是各银行的软肋。
三、商业银行主动防御型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构建
信息科技安全防御体系是一个全面防御风险的完整体系,通过对上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构成存在的风险分析。本文提出一种以主动防御为主的信息科技安全体系(Active Defense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Safe System)。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防御体系应从其基本构成人手。根据目前信息科技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本着“实体可信,资源可管,事件可查,行为可控,运行可靠”的总体安全策略进行规划。
(一)加强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实体可信
实体可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如供电设备、网络基础设备、系统服务器等加强建设,达到标准,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和连续性运行的要求。根据《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和《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纷纷制定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针对分行级中心机房。应将分布式防护变为集中式防护。将各部门的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服务器集中放置在中心机房,并在机房安装大型UPS设备、机房专用空调,部署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电源、温度和湿度等时刻进行监视。同时,机房应具有良好的接地和防雷措施,增加防电磁辐射以及电源滤波设备,保证设备的电磁辐射安全。中心机房的基础设备、物理环境是各大核心系统安全运转的有力保障。
针对支行级设备间,要重视设备间的重要性,设备间是银行前端业务安全运转的核心支撑,其内的网络设备直接影响整个营业网点的正常营业,要加大设备间的电力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以中国银行为例,在设备间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级要素的现实弱点、面临的威胁并据此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方面做出综合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营业网点的设备间标准化改造,以定级评星的方式加强设备间的管理,很大地提高了基层营业网点的正常运行能力和防灾抗险的性能。
(二)加强信息科技相关资源的责任制管理。做到资源可管
资源可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相关的核心设备及软件系统,如网络系统、终端系统进行实名制登记,当系统出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使用者,有效了解问题的原因,以达到正确分析,及时处理的目的。为加强信息科技相关资源的管理,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设备、IP地址、用户账号、服务端口等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支行、营业网点的离行柜员机、前端设备是异常事件的多发区,离行柜员机的无人时时监管,前端电脑位置的挪动,IP地址的修改,网络布线的改动,外来设备的介入等均可能引起异常的发生,也为异常事件的查询制造了障碍,分行相关部门应对各类电子设备加强管理,登记造册,责任到人。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资源可管。
(三)完善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到行为可控
首先,统一规划,分级保护。银行应根据集约化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采用防火墙、VLAN、访问控制等技术对各种不同安全等级的业务进行安全隔离。其次,做好病毒防护。应部署集中控管的网络版病毒防护系统,在服务器上统一设置病毒查杀策略,通过服务器对各个客户端进行自动定期更新病毒防护程序和系统补丁。再次,在应用终端建立桌面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系统,采用安全域管理等技术实现桌面终端的集中管理,支持办公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应用软件的统一部署和升级。
(四)强化网络系统监测,做到事件可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许多高层建筑陆续投入使用。这些建筑都在建设同期配置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消防设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防设施自然老化、损坏,管理人员不专业,电子设备更新换代,新老电子设备不兼容等问题日益突出,消防设备故障日渐增多,安全性、可靠性大为降低,为日常管理使用带来诸多隐患。
1 现代建筑消防设施的构成
1.1 消防设施的分类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简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移动消防设施。主要是指各类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是建筑消防设施的标准配置,用于楼内一般固体火灾、小火灾或初期火灾扑救,灭火介质多为干粉或二氧化碳,采取瓶装方式,放置在消火栓箱附近。范围较大场所,使用推车式,装药量多,便于移动。干粉灭火器需要定期检查压力,补充药剂。另一类是固定安装消防设施,主要是指随建筑同期安装的各种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水系统、消防电系统和气体系统等。消防水系统和气体系统主要是用于扑灭火灾,而消防电系统主要是发现火灾以及发生火灾时联动控制。
1.2 消防水系统的构成
消防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两类。消火栓系统设备有消防水泵、消火栓箱以及箱内的消火栓、水带、水枪、自救式消火栓枪、消防按钮等。消火栓系统具有出水量大的特点,可以扑灭大的火灾,需要人员操作。现在消火栓箱内一般都配有自救式消火栓枪,打开枪头阀门可直接使用,方便小火灾扑救和被困时自救。按下消防按钮,可远程启动消防泵,保证压力和水量供应。消火栓系统安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安装合适流量和扬程的消防泵。泵进水口不能偏小,泵出水口应和管网相连,组成环形,并有压力显示、试验放水阀、泄压阀等。(2)消火栓阀门关闭严实,无渗漏水,消火栓口动压大于0.5Mpa要设减压装置,栓口处静水压力要超过1Mpa,屋顶要设试验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要有防冻措施。(3)消火栓按钮必须安装且能直接启动消防泵,并能在消防报警系统中显示所在部位。(4)必须和屋面消防水箱并连接,设置明显的和外界沟通的水泵接合器。
自动喷淋系统设备有喷淋泵、稳压气罐或稳压泵、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喷淋头等。系统日常有稳压泵或稳压气罐来保持定压,遇有火灾时通过喷头感温原件破碎而自动灭火。对工业场所的喷淋冷却系统、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由于使用不多,不作进一步说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安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每个分区必须设置末端试验装置,试验管径小于25mm。(2)合理设置湿式报警阀水力警铃报警点,便于值班人员听见。(3)每个分区必须设置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报警阀和水流指示器前的控制阀最好设成信号阀。(4)选择合适的喷头,安装时远离发热灯具、风口等热源。(5)安装喷头前必须对管网进行试压、保压和管网冲洗。(6)系统要和屋面消防水箱连接要有稳压系统支持,设水泵接合器和外界沟通。
1.3 消防电系统的构成
消防电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通讯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一般情况下,可以统称为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报警系统是预防系统,联动系统是动作系统,是能自动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动作总称。现在建筑一般都要安装消防报警系统,功能简单的建筑,联动系统可适当减少。报警系统主要由报警主机、感烟探头、报警按钮、联动模块、声光或楼层显示器等组成。探头负责现场探测,主机负责信息分析以确认是否发生火情。各类联动模块负责报警主机和需动作设备的连接及信号交换传输。火灾报警系统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选型与场所相符,安装位置、间距、倾角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探测器确认灯朝向便于观察方向,能反映探测器的实际位置。(2)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国家质量认证产品,要具有13种基本功能(如供电、火灾报警、二次报警、故障报警、消音复位、火灾优先、自检、显示与记录、面板检查、报警延时时间、电源自动切换、备用电源充电、电源电压稳定度和负载稳定度功能)。(3)火灾显示盘具有如报警、消音复位、故障报警、复位等基本功能。(4)系统工作和保护接地符合要求。(5)消防联动设备质量、安装、联动控制功能符合要求。
1.4 消防气体系统的构成
对一般高层建筑来说,气体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计算机房、高低压配电室等不能采用水介质灭火的场所,功能是替代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二氧化碳、气溶胶或七氟丙烷等。二氧化碳采用管道式安装,气体钢瓶集中放置,气溶胶和七氟丙烷采用独立放置。气体灭火系统需安装要注意:(1)喷头的安装位置及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2)火灾发生时,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如排烟关闭等联动功能正常,有人房间设备动作,人员要能及时撤出。
2 消防设施安装验收和管理使用
2.1严把消防设施安装验收关
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有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来做,消防设施要实行严格的验收制度,验收不通过禁止使用。施工安装的质量好坏决定消防设施使用后的运行状态。消防设施在验收前必须经消防检测合格才能验收,消防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全面检验和评定,对任何存在的问题,必须责令找出原因并彻底改正。如果一次验收通不过,一定要坚持原则,按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直到全部通过为止。
2.2规范消防设施管理使用关
过去我国高层建筑不多,消防设施配置少,管理使用由单位保卫或后勤部门负责,实行粗放式管理。现在,随着消防工作的规范和严格,管理使用也日渐专业化,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在楼宇自动控制日渐普及的几天,消防和其他系统交叉越来越多,一般技术人员已难应付。专业技术公司应运而生,提供外包服务。但由于技术服务合同期限较短,出现问题后,维护公司多采用推诿、拖延时间等不负责任的做法,对出现的问题不认真解决,治标不治本,造成维护保养合同年年签,维护公司年年换,消防设施越维护问题越多的乱象。
3 我们管理使用中的做法
3.1建立责任制,实行专业人员管理
单位内部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实行专业人员管理。推行一级管一级,一层抓一层,级级负责、层层落实。专门人员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要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消防设备构成与原理、懂火灾预防办法、懂灭火方法与措施、懂本楼消防设施设备状态。会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会组织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逃生、会报警请求援助等。
3.2严格执行维护计划
建立一档二薄三查制。一档是建立消防设施防火档案。二薄是设立日查登记薄、月查登记薄。三查,即实行月查、季查、年查。针对不同的消防设施,制定对应的月查、季查、年查的内容和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3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和演练
每年开展必要的消防知识讲座,编写和印制消防宣传手册,分发到个人,在每年消防日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并进行相关设备操作演练。
3.4准备必要的备品备件
现代消防设备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报警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快,每五到十年就更新一代,容易出现新老设备不配套的问题。但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周期长,轻易不能全部更换。这就既要加强技术力量,通过旧设备的拆装组合,实现修旧利费,变费为宝,还要准备必要的备品备件,以备不时之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预防火灾事故方面将做出更大贡献。只要在安装、管理、维护使用建筑消防设施的过程中,科学设计、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真正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保证消防设施良好运行状态和高可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消防设施的作用,减少火灾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
一、消防建设体系
1、消火栓系统
我国《高规》第7.1.3条规定室内消防给水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美国NFPA14把消火栓系统分为5个系统:
(1)全自动干式系统――平时系统管道充满压缩空气,并设有像干式报警阀一样的装置,允许水自动进入开启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设施有能力供应并满足系统消防用水量。
(2)全自动湿式系统――平时系统管道为充水的湿式系统,其供水设施能够自动供应并满足系统所需消防水量。
(3)半自动干式系统――干式管道系统上设有像雨淋阀一样的装置,在每一个消火栓处设一个遥控装置,以便允许水进入系统,遥控装置动作时,系统的供水设施有能力供应并满足系统所需消防水量。
(4)手动干式系统――系统管道为干式,且系统无永久的给水设施,手动干式系统需要的消防用水来自消防车的消防泵,并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向系统供水。
(5)手动湿式系统――管道为湿式,而且连接一个小流量供水装置以维持系统内水压,但系统无永久的能够满足系统所需水量的给水设施,手动湿式系统需要的消防用水来自消防车的消防泵,并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系统供水。
2、消防广播系统
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中,消防广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公布火警信息、引导人员疏散。消防广播有话筒、CD、电子语音、外线几种模式,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处于自动准许情况下,火警探测器报警,自动启动火警层及相邻层消防广播,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火警疏散信息,工作人员也可用话筒指导人员疏散。
3、防排烟系统
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烟是建筑火灾中致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由于被烟熏死的占比例较大,最高达80%,在被火烧死的人数中, 多数也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火烧死的,因此搞好建筑中的防排烟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防排烟设计与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关系密切,是综合防火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建筑平面布置和室内装修材料以及防排烟方式的选择时,都应综合加以考虑。在建筑设置防排烟设施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2)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烟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防排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非燃化防烟所谓非燃化,指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装修材料等尽可能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从而把火灾烟气的生成量降低到最小限度。防烟的基本做法首先是非燃化,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
②、密闭防烟
密闭防烟的基本原理是指对耐火性和密闭性都较好的房间,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封闭起来,杜绝新鲜空气流入,使之缺氧窒息而自行熄灭,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③、阻碍防烟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成为阻碍防烟方式。
④、机械防烟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机械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
4、气体灭火系统
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展厅及库房等,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特别是一些珍品文物如字画、竹木漆器等,一旦浸水损坏,将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常见的气体灭火系统包括有卤代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 灭火系统、IG-541 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气体消防系统设计的宗旨是:所用气体灭火剂必须是绿色环保气体,系统设计不但要以人为本,而且要以文物为本。所选气体不能对人体有害,对展品、文物、电子设备不产生任何破坏作用。 气体灭火系统不但投资巨大,而且系统中所使用的灭火药剂本身对人体也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5、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在发生火灾时,烟感探测器及差定温探测器感知火情,系统可以根据报警部位自动产生联动反应,例如:展厅外报警,则不会启动气体灭火系统),展厅内报警的联动反应包括:启动消防广播、卷帘门降落、自动启动排烟风机、自动关闭防火阀、自动关闭防火门、电梯降至一层、切断非消防电源等。当确认展厅内无游客时,可启动气体灭火系统。
二、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一个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火情发生率,减少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其中包括《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消防控制室日常管理制度》等,每个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得有丝毫疏忽和麻痹。
1、消防组织结构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功能和操作规程,不间断值守岗位,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2、灭火疏散预案组织结构
精心指导工程施工网络工程施工中,综合布线单靠网络技术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往往需要请建筑施工人员来参加整个布线系统的工程,而这些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对网络或者电脑知识知之甚少,常常会把网络的布线与电话线、电线以及其它线缆的布置混为一谈,在具体布线时,不会考虑布线的各种细节。例如:网线与接口模块之间的连接、网线与水晶头之间的连接以及各电缆线的绞接等细节。而施工中布线工艺是否规范、采用元件的质量与性能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效地防止了电磁干扰,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综合布线的质量,也就决定了未来的网络带宽是高速还是低速。如果这些施工人员不严格保证施工质量,不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将会对网络线路的传输性能造成很大的彭响。因此,用户应指派精通布线技术的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积极配合,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在施工过程中随工测试,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布线成本。
依据方案严谨测试综合布线在正式投人使用前,需进行严谨的测试后才能确认验收,按照设计方案,需要认真细致地查找和发现布线过程中的隐患并及时将其排除。测试内容包括回波损耗、近端串扰/同级远端串扰、衰减、电缆长度、传播延迟与偏差、衰减/串扰比、确定错接、短路、开路、接反和线对分离等,要求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和文档。线路敷设工作完成以后,并不是简单地检验一下网络是否连通就行了,还需要看看网络的传输速度是否达到网络产品的标称值,一个施工质量不好的布线,将会在传输速度上大打折扣。(1)注重对布设好的网线进行全方位检测。例如,首先通过网线测试仪来看一下网络线中8根电缆的连接顺序与测试是否接通。有的用户不进行严谨的测试,只看设备的指示灯是否亮、进行几次Ping测试、在PC之间传输一下文档,就认为网络系统已通过验收,可放心使用了。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慎重的,一旦先期安装中的隐患发作,就会令网管人员措手不及。(2)对于规模较大、传输要求较高的机房网络进行测试时,必须通过专用测试工具来检查点对点连接的整体信号衰减情况。衰减是指信号幅度沿链路传输的减弱,其原因是由于电缆的电阻所造成的电能损耗以及电缆绝缘材料所造成的电能泄漏引起,信号的衰减同现场的温度、湿度、频率、电缆长度等都有关系。在现场测试工程中,在电缆材质合格的前提下,衰减大多与电缆和连接头的类型匹配有关。如果信号衰减过大,那么施工质量肯定是不过关的。(3)对电缆线的近端串扰数值进行测试。要测试所有的线对之间的近端串扰,其中,最坏的线对组合必须满足最小的性能指标要求。近端串扰故障常见于链路中的接插件部位,由于端接时工艺不规范,比如接头部分未端双绞部分超过推荐的长度(15mm),造成了电缆绞距被破坏,从而导致在这些位置产生过高的串扰。当然串扰不仅仅发生在接插件部位,一段不合格的电缆,同样会导致近端串扰。
线路标识要规范清晰布线标识工作贯穿于布线的建设、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好的标识,便于日后增加设备和日常维护。劣质的标识将会带来无穷的麻烦,一旦没有标识或使用了不恰当标识,都会付出高昂的维护费用来解决管理问题。(1)选择适当的标识位置。机房布线需对五个部分进行标识:线缆(电信介质)、通道(走线槽/管)、空间(设备间)、端接硬件(电信介质终端)和接地。五者的标识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每种标识的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又各有特点。标识要求清晰、醒目,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便于维护。配线架和面板的标识除了清晰、简洁易懂外,还要美观。比如线缆标识,一是在线缆的两端标识,二是在线缆中间每隔一段距离的标识,三是在维修口、接合处、牵引盒处的标识。(2)选择适当的标识材料。线缆的标识,尤其是跳线的标识要求使用带有透明保护膜(带白色打印区域和透明尾部)的耐磨损、抗拉的标签材料,像乙烯基这种适合于包裹和伸展性的材料最好。这样的话,线缆的弯曲变形以及经常的磨损处才不会使标签脱落或字迹模糊不清。另外,套管和热缩套管也是线缆标签的很好选择。面板和配线架的标签要使用连续的标签,材料以聚树酯为好,可以满足外露的要求。
机房设施要规范配套(1)机房主体结构的耐久性、抗震性和耐火性等特性要与其功能相适应;火灾报警、消防系统、疏散照明设备和安全出口标志要规范统一,消防系统应设有不少于两个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灭火器。(2)按照机房建筑面积计算空调系统功率,检测评估空调的制冷能力和余量,以机房室内温度:23±2oC,湿度:45%-65%左右配备空调系统。(3)机房辅助监视设备。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可配备自动火灾报警器、监视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机房供电要安全可靠根据机房内网络设备的功耗,考察是否采用滤波、稳压、稳频以及不间断电源系统等防护措施,机房应有单相220V±l0V和三相380V±10V,频率为50Hz±1Hz的接入电源,并且可以接入备用电源,机房内设备应通过UPS供电,在市电中断情况下,可供电不小于半小时。机房内设备或系统对外所连的电源线、信号线等都应安装具有防雷电、防静电、防过压等保护器件。进入机房的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或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当难以全线埋设电缆或穿金属管敷设时,允许用长度不小于15m的金属恺装电缆或全塑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两头金属外护套要良好接地,使到机房设备的雷电流减小、静电释放、过电压降低。机房内应分别设置维修和测试用电源插座,两者应有明显区别标志。机房内防静电地板下部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防静电地板下部的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计算机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机房接地线要保持良好为保证机房设备安全,机房设备必须具有良好接地。接地线主要作用是:防雷、防静电、防过压、防反击电压。设备接地(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1Ω;交流保护接地电阻(防雷接地)应小于4Ω;屏蔽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Ω,设备电源输入端、外线引入端必须加装防雷设备。机房内的设备一般不会被直击雷击中,但当雷电击中远端线路时,所引起的雷电冲击波可经线路入侵到机房设备,其幅值一般可达几千伏乃至几十千伏,这样高能量的冲击波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难以承受的。为了防止雷电波、设备运行产生的静电、对外引接线的过压、电源线的浪涌等侵入机房内,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机房接地系统应设计成一个等电位准“法拉第笼”结构。机房防雷、动力、安全和计算机共用一个接地网,接地网的网络系统下引线利用建筑物主钢筋笼,钢筋笼上下连接点应焊牢,上端与楼顶避雷装置焊接、下端与接地网焊接、中间与环形接地母线焊接,如此形成一个电气上连通的“笼式”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Ω。#p#分页标题#e#
语言实验室是外语现代教学技术的集中体现,是为外语教学服务的重要工具,它源于外语教学实践,服务于外语教学改革,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1][2]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寿命,关系到为外语教学服务的效率,因此保证语言实验室正常安全工作对学校师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意义重大。我院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引进语言实验室来辅助外语教学,通过学院多年来的努力与投入,目前已建有语言实验室10间,能同时提供520个学生终端来进行教学或考试。由于这些语言实验室有新有旧,有模拟型的,还有数字型的,其结构和功能包括安装设备的教室环境也各不相同,语言实验室的教学对象除了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进修教师,这都给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难题。针对以上维护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情况,
我们总结的原则和方法是:未雨绸缪、专人管理、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制度保障,并把这些原则与方法应用到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各个方面,使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语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专业技术维护中的未雨绸缪原则
语言实验室一般配备有计算机、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录像机、录音卡座、影碟机、功放机、音箱、展台、耳机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数量众多,技术含量高,维护难度大,一旦发生硬件故障就只能由原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特别是在设备超过保修期后,维护语言实验室设备硬件会产生相当大的费用。
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我院在购置语言实验室之初就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厂家提供的售后保修期限必须由一般的3年延长至6年。对参与招标的厂商及其设备进行考察,向已经购买了同样设备的兄弟院校了解其设备性能及售后维护的具体情况。因为,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仅仅相信产品的技术参数是远远不够的。[3]在同厂家签订的具体合同中详细规定保修的内容、范围,除了保修期限,还包括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教师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每学年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巡视的次数和维护范围,语言实验室设备软硬件更新改造的优惠幅度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语言实验室投入使用前就解决好后续的设备保障问题,并通过签订正规合同确保有效执行,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实验室使用中专业技术维护方面的后顾之忧,使语言实验室的巨大效能得以充分释放,为语言教学顺利的实施提供全面的保障。
二、语言实验室日常维护中的专人管理原则
语言实验室必须设置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确保实验室设备安全稳定运
行。[4]语言实验室除了专业技术维护外,平时的日常维护也非常重要。日常维护是语言教学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它的维护原则是主动维护为主,应急维修为辅。所谓主动维护就是经常主动检查语言实验室设备,尽可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故障。[5]高校语言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使用频繁,日常维护工作比较繁重。
目前一部分高校由于电教管理人员不足,大多采用兼顾管理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就是管理员在管理语言实验室的同时还担负其他工作,人力资源成本是得到了节约,可是语言实验室的日常维护效果却大大降低了。尤其当多个实验室同时出现小故障时,就会造成管理人员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情况,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采用专人管理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即每两个语言实验室就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该管理员同时不再负担其他工作,专心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语言实验室日常维护的内容有:每学期开学前对语言实验室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每一台设备都能正常使用,如有设备技术故障及时通知厂家来人处理;每学期开学时对在语言实验室上课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每次上课提前二十分钟打开设备,为上课做好准备;课间与上课师生进行沟通,了解实验室使用状况,同时监督学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对上课期间出现的小故障(如耳机不响、鼠标失灵、显示器没有图像等)及时进行处理;每次下课后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填写日常维护日志,如有异常情况(如设备发生技术故障、损坏、丢失等)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每学期结束时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自我院采用实验室专人管理以来,从未发生任何教学事故,管理员办公室就设在实验室隔壁,如遇设备故障管理员在20秒内即可赶到现场进行处置,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认可。
三、语言实验室环境维护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语言实验室的服务对象是上课的师生,我院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让使用语言实验室的师生感到温暖,保持心情舒畅。[6]具体措施如下。
(1)语言实验室属于精密教学仪器设备,它的环境维护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我院为每个语言实验室均配备了两台大功率冷暖空调,无论室外夏日炎炎还是白雪皑皑,实验室内总能做到四季如春,让仪器设备和上课师生在课堂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2)为了给在语言实验室上课的师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院给每个语言实验室的窗户都安装了隔音窗帘。这样不但起到了隔绝外界噪音的效果,还隔绝了室外的光线对显示器视频效果的干扰,一举两得。
(3)由于语言实验室属于密闭环境,空气流通不畅,上课师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会因为室内空气含氧量降低而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等情况,我院为每个语言实验室安装了静音换气扇,这样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时时通畅,又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4)语言实验室的卫生保持是实验室环境维护中的重要环节,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保持教师饱满的授课热情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不但是语言实验室教学的对象,还是语言实验室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因此我院将学生作为实验室卫生维护的主体,以教学班为单位,每次课后分组轮流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并在同一实验室上课的各教学班之间进行卫生评比,通过相互打分每周评出名次,对第一名给予在管理员指导下自由使用语言实验室两课时的奖励,对学期累计总分第一的班级由学院领导颁发奖状、奖品以资鼓励。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把学生由实验室维护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实验室环境维护的参与者,调动了学生对实验室卫生维护的参与热情,也让他们对实验室卫生维护的过程有了深刻体会,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实验室教学活动中对实验室卫生的自发保持。
(5)在语言实验室的安全维护方面,我院针对语言实验室电器电线多、人员密集的特点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语言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由管理员每天监督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并将执行情况记录在案。对上课师生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每个实验室门口均配有消防栓、室内配备瓶装灭火器,并将其使用方法告知每一个上课的师生。为每一个实验室制作疏散路线图放置在室内的醒目位置,由管理员为上课师生特别是新生进行讲解,做到人人清楚明了。制订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管理员根据预案第一时间疏导学生和教师安全撤出实验室。做好语言实验室的安全维护工作是需要管理人员和全院师生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8]
四、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的区别对待原则
语言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设备损耗,其使用的稳定性和教学效果会不断降低,如何才能在保证设备安全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老设备的效能呢?我院的方法是在维护中将其区别对待。我院为每个实验室都建立了详细的综合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实验室投入使用的年限、每学期的使用和维修记录、学院师生对实验室使用状况的反馈、厂家技术人员定期评估记录等。依据实验室的档案记录情况,由专人对其使用效能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实验室使用时间在三年之内的,以简单的日常维护为主。重点在于加强对上课师生的操作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语言实验室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尽量减少因人为的错误而造成的设备损耗,并为语言实验室的课堂秩序、环境卫生保持、设备操作、保养及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类,实验室使用时间在三到七年之间的,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使用时间越长的检查间隔的时间越短,以便于及时掌握设备的使用状况。对实验室设备开始出现的多发、常见故障进行统计、备案。如发现主要设备技术故障的苗头就提前通知厂家技术人员做出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备案,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类,实验室使用时间在七年以上的,延长两次使用语言实验室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逐渐开始老化的电子设备连续使用会造成设备电子元件过热而引起如短路、断路等设备故障,进而影响正常教学。同时每次课后都要进行设备普查,以保证下次上课的顺利进行。预备应急方案,一旦教学中实验室主要设备出现技术故障且一时无法解决,立即调至其他实验室,优先保障教学的继续进行。
我院通过对实验室分类进行维护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把管理人员的维护力量更多地投入到更需要重点关注的语言实验室上,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五、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的制度保障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工作需要有健全的维护工作制度,有了规章制度,才能做到职责分明,使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制订完善的维护工作制度是保障语言实验室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制订必要的维护工作制度也是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的重要依据。认真执行维护工作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语言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维护意识,规范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维护手段,[9]从而使语言实验室的优越性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维护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使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我院通过历年来对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有“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维护制度”“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守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守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维护制度实施细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卫生维护实施细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安全维护细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还对不同型号的语言实验室制订了有针对性具体操作规程和维护流程。
在制订规章制度的同时,学院领导还定期检查这些规章制度在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并根据实践中的反馈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如何对高校外语语言实验室进行科学、高效的维护,以充分开发、利用其各项功能,发挥其最高效率,就成为摆在广大高校电教管理人员面前的课题。[10]
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充分科学合理的使用语言实验室,让各种设备高效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语言实验室的优势,提高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锡琨,于兴贵.浅议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信息技术,2008(07):157―158.
[2]于海川,朱 捷.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24):93―94.
[3]张彦青.浅谈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购置、管理与维护[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5(06): 97―100.
[4]张宝玉.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实验室科学,2006(03): 98―100.
[5]陆才兰.浅谈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01):111―112.
[6]熊学梅.试论语言实验室的人本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03):82―84.
[7]宋竹鹃.浅析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信息,2010(02):374.
[8]于 海,王新安.浅谈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这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詹伟教授从国外购回并隆重推荐的一本书,本刊编辑部特请她的研究生对“交通事故死亡预防机制”和“袭警谋杀的预防机制”两部分做了详实翻译,并约请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罗芳芳博士点评,以供公安机关相关领导和民警参考。
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美国法律实施的历史上有一个显著性转变。在2009年,47位美国交警因意外事故牺牲在执法岗位上,其中34人死于因机动车产生的交通事故。现在,美国警方的领导者和官员不得不面对控制这些交通事故的调整工作,清晰和明确的策略将被实施在警队中的各级组织中,包括上层管理机关、一线管理监督者和执法民警。
对于管理者层级的人来说,任何一个可以避免警察巡逻事故和降低事故伤亡的成功尝试,都可能带来有效的策略。他们一旦采取行动,将会对马路上执法者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
想要减少或避免由于机动车事故而导致警察因公伤亡的现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政策。
“安全带”政策
2009年的一些相关调查显示,安全带在美国大众类的机动车驾驶员中使用率高达84%。相关公共服务公告和强制执行“安全带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奇怪的是,警界却大不同于此。在2009年死于机动车交通事故的37位警察中,35%是未系安全带的。当被问及为何不履行“安全带法”及其相关政策时,警察总是能列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包括“不能够迅速地下车”“因为穿着警服和腰带很难扣上安全带扣”“频繁地上车下车让系安全带很难实现”,甚至还有人说“就是不喜欢系安全带”。但无论何种解释,任何一位警察都不应该驾驶或乘坐警用巡逻车而不系安全带!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而每一个警察部门的管理者,都应该要求和监督警员在驾驶警车执行公务时使用安全带,并制定相关规定确保他们忠实履行该政策。
追踪政策
在执行公务中,警察难免会追踪一些犯罪嫌疑车辆,然而,这些追踪都应该以保护公众和当事警员的自身安全为前提。
其最佳政策包括追踪警察应尽快向同事传递嫌疑车辆特征、行进方向、当前速度和车牌号码等信息,因为当事警察很可能由于一时激动,难以对接下来的追踪和追踪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作为负责指挥的监管者应具备依据所传递的信息决定是否继续追踪的决断能力。
限制手机的使用
在最近十年中,就交通事故而言,因驾驶人玩手机分心而产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正戏剧性地提高。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在2008年的调查,大约20%的交通碰撞事件与驾驶人分心有关,当年接近6000人死于这种碰撞事故,50余万人在这种事故中受伤。而引起驾驶人分心的原因无外乎包括浏览iPad、吃东西、调电台、化妆等,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使用手机打电话或发短信。在一项调查中显示,交通事故中的80%和接近发生交通事故事件的65%,均是由于驾驶人在事故(事件)发生前三秒的心不在焉所导致(包括注意力分散、疲劳驾驶、四处张望等)。美国的许多州还特意通过法律规定“手机的使用只能在特定情形之下”,但这项规定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手机使用功能,比如发短信和上网。而对于警察这个群体来说,也很难强制实施类似的规定。美国交通部门还曾发起主题为“放下手机”的运动,目的就是教育公众(包括警察)开车时切忌玩手机!
在美国,有许多警员在警用巡逻车里使用手机。这不仅不利于警察树立模范形象,更增加了驾车执行公务时的危险系数。为避免这种情况,美国警察管理层应制定详细的政策,起码禁止警员在驾驶警车时因私人原因使用手机。
駕驶中的应急警务
在现实执法过程中,如果警察都用电影或电视剧中的驾驶方式,那么,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必将暴增。因此,相应驾驶过程中的应急操作,在警校学习期间和正式入警后的在职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驾驶中电话回应呼叫的环节,一个详细而全面的安全驾驶操作策略也相当重要,策略制定者应就此区分不同的驾驶等级,比如,追踪一般性犯罪属于第一等级,发生打斗现象属于第二等级,当事人出现心脏骤停或发生了枪击事件,则属于第三等级。关于每种等级的电话回应,其详细的培训有助于帮助警察清晰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已制定的政策中包括限制最高行驶速度,比如,在第二等级的报警中,警车最快不得超过15英里/小时。
意外事故调查和研究
警局的每个部门都应设置一项关于警员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规定,该规定应涵盖在岗发生意外和不在岗发生意外两种情况,并且,要求部门管理者及时对事故做出反应,及时执行相应的调查工作。这也就将调查事故和确定事故原因的担子从警员身上,直接转到部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需对此做出充分调查和数据统计,如果交通事故经常性发生在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或某一特定人群中,就有必要对在职警员开展有目标性的训练,以减少和避免未来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警员培训
相应预防机制的规定和政策被确定后,教育警察熟悉这些政策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警员应该每年(定期)复习这些政策。这么做只为让他们充分意识到驾驶其实是一项带有危险性的工作,一定要在执行公务时避免疲劳驾驶、分心驾驶。
演习训练
学习了相应规定和政策,管理者同时还要保证高质且连续的演习训练。当前,警察部门的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训练手段,比如在线训练。然而,在线训练可不适用于驾驶技能以及驾驶安全意识的培训。为此,美国很多州政府和联邦基金机构以补助的形式来协助警察的安全训练,许多保险公司也为警察提供免费的驾驶训练。其实,最佳训练方式莫过于实操,即能够模仿实际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驾驶训练。为此,有的机构专门设计了驾驶模拟器来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对于处理具体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有的机构则使用真实的巡逻车,让警察在封闭道路或路面上进行训练。总之,演习优于标准课堂教学,这能够更好地提升警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定期修理、维护警车
装备,无疑是保证警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包括手枪、电台、非致命武器和汽车等。而警察的装备应时刻保持一种“巅峰状态”,以保证警察在需要它们时,可以及时、灵活、毫无偏差地发挥出效用。就警车的使用来说,每个警察部门都应该由专人来负责管理该部门的车队。管理层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确保巡逻车队能够有序运作、确保每一辆警车能够良好运行。警员个人也应在执行公务前对车辆做好全方位的检查工作。
严禁酒驾
作为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执行关于警察酒后驾驶的相关法律。酒驾事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共有167名美国警察死于涉酒驾驶的事件。对于惩处酒驾司机,严格且坚持执法不仅会保证执法人员的安全,也会保证其他司机和行人的生命。
减少道路执法人员伤亡的另一些有效策略,还包括加强社区教育、保证酒驾查处工作的常规性、减少滥用药物资源以及合理设置路障。
中层管理者要做的——
中层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基层警察能够贯彻执行所有的部门政策和相关程序。这对于和战友并肩作战的监管员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把一个警察拉到一边并指出其违规行为。然而,最称职的中层管理者,恰恰是那个始终认为每个警察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警察在开车时打电话、行车超速、出警前未作巡逻车检查,这些看似细微的违规行为都应当被及时纠正。事实上,管理者不需要在他们第一次出现违规行为时就做出处罚,通常一个简单的提醒就能够防止类似行为再发生。当处理微小的或不经常的违规行为时,一线中层管理者应当把自己看作教练员而不是裁判员!
树立榜样,对于警察行车安全及车辆操作尤为重要。不管一名警察的装备是否齐全,作为管理者自身也都应当做出同样的行为:主动检查巡逻车,系安全带,行车时避免打电话,能够及时响应紧急呼叫。
另外,夜间小睡当然并非一个警察机关所推崇的做法。然而,警察在工作中难免会疲劳,以致不能安全且有效地完成工作。当管理者看到了疲惫的警察时,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重新分配人员,或者允许现有人员在简单休息后重振精神。
警察自己要做的——
执勤执法的安全防护,警察自己莫过于第一责任人。
遵守政策和相关规定。这对于警察而言至关重要,(这一系列的规定)与警察和社会公众安全息息相关,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一个机构的关键政策都是与自己日常工作的各部分相关联的,应当遵守规则。
系安全带。警察在巡逻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系安全带,否则这将无异于不穿防弹背心在街上巡逻,两者都是不可原谅的。
巡逻前检查车辆。包括盘点车内设备,检查车灯、警笛和胎压。不要对巡逻车的安全性和功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即使上一个换班的人刚刚使用过它。
避免分心驾驶。值班警察带上巡逻车的绝大部分附加私人物品都可能弊大于利。手机、可联网的电子设备、卫星收音机等在巡逻期间绝对不可以使用——巡逻车上已经为警察准备了足够的配件。巡逻时,当值警察必须尽最大努力专心驾驶。
停车时使用安全措施。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共有154名警察死于车祸,这些事故通常发生在警察站在路边与违规驾驶机动车者交谈时,或是其在处理车内潜在的犯罪行为时,或是其在处理案发现场时。所有警察可以采取下述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尽量将车停在有良好照明(条件)的区域;将车停在有足够刹车距离的区域;避免站在巡逻车和肇事车辆之间。
在事故现场采取安全措施。除了交通方面的固有风险外,事故现场对于警察而言也有很大的风险。为了减少事故现场所發生的可预测的一般问题,警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穿分离式背心;穿反光衣服;在道路上充分使用相关设备标明事故现场,从而对路上的司机起到预先警示作用;不要认为司机会看到你;设置隔离墙从而避免(过路的)司机围观事故现场,以有效减轻拥堵且提高事故现场安全性。
袭警谋杀的预防机制
对于行政管理层
(ADMINISTRATIVELEVEL)来说——
制定安全规范
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安全规范和行动指南,一方面明确警察的行动底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警察的人身安全。
搜查犯罪嫌疑人。有效的规范会详细指出犯罪嫌疑人应当在何时被搜身。如嫌疑人在现场已被搜身,最好是在被带上警车前进行二次搜身,被带进讯问室前再进行一次细致的搜身。安全规范还可以对进入警察局的证人和未逮捕嫌疑人搜身的具体做法予以明确和细化。
警械武器。所有可用武器应按要求锁在枪柜内、放置在需预约进入或受监控区域内,所有武器须定期清洗和接受随机抽样检查;只有被批准使用武器的部门才可以管理枪库。
强制穿着防弹背心。即要求所有警察必须在执行公务时穿防弹背心,包括便衣警察、刑警和管理者。据调查,美国只有65%的地方警局要求警察一直穿防弹背心,l0%的警局要求只在某些情形下穿防弹背心。
强制多部门响应机制。尽管警察无法避免单独处置警情,但面对一些特殊警情,如持枪抢劫、枪战、辖区骚乱及控制精神病人等情况时,应强制所有部门参与和响应。
武力使用。绝大多数警察机构已经对警察使用武力,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武力的程度做出了详细规定。根据违法者行为可依次分为顺从、被动抵抗、积极抵抗、暴力抵抗和危及生命;与此对应,警察所采取的措施可分为协同控制(如口头命令)、接触控制(如押解技巧)、服从技术(如锁腕或OC喷雾剂)、防守战术(如使用警棍、手、打、踢或电击)、致命力量(如使用武器或其他任何必要的手段)。警察在使用武力时必须果断和熟练,任何迟疑、犹豫或不适都有可能对自己及公民带来严重后果。
致命武力的使用。致命武力由于其特殊性,对其管理规定应该更有针对性,核心是要恰当使用和完善的事后反馈。具有前瞻性的致命武力使用规定应包括媒体公关、事发后报告、为相关警察提供个人心理健康咨询、事件的行政复审、为相关警察提供法律援助等内容。
交接警情。安全规定应明确交接警情信息和指令的重要性。如果前一班次的警察应对过辖区骚乱、接到过个人携枪的报警或其他具有潜在危险的警情,这些信息都必须在交接班时对下一任同事交代清楚。同时,也应向周边警局定位信息,及时沟通,增强应对嫌疑车辆和嫌疑人的安全意识。
事先检查装备。即要求所有警察在巡逻前要细致地检查车辆及其车内装备。
随机检查。即基层领导应对警察的车辆、着装和装备进行随机检查,以确认警察是否在执行任务前认真检查了各类警用装备,一旦发现装备缺漏或故障,应立即解决,降低安全风险。
移送和收监犯罪嫌疑人。很多嫌疑人,一旦被解除手铐,还有进一步进行攻击行为的风险。因此,安全规定应详细说明对被拘留者的转移、讯问及监视等处理程序。须考虑的安全因素要包括:必须移除讯问和候问室内所有不安全设备;讯问室警察的最少人数;押运警察的最少人数;所有讯问和监视都必须有监视系统记录。
手机和其他设备。手机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慢慢成为威胁警察安全的一个因素。应有详细规定来明确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如在驾驶时应严禁以任何形式使用手机,避免因为使用手机暴露警方的位置等。
维护装备设备
行政管理层要确保警察有功能齐备的装备来为自身和社会提供保护,因此,要制定和执行装备检查的所有程序。正如上文所述,警察每天都要進行装备维护和检查,并由督查随机抽查以确保安全,当发现故障设备时,应立即替换或修理;警察必须对不遵守预先检查的后果负责。
无疑,不同类型的装备从各个方面保护着警察的安全。
枪套。每年都有许多美国警察被自己的武器击中甚至丧命。对这种情形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为警察配发三级安全枪套。不论是穿制服的警察还是便衣警察,都应该佩戴高级别的安全枪套。
手电筒。尽管经常被忽视,但手电筒是警察上街巡逻的必备工具。警局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手电筒供警察随身携带,并在警车上提供为备用手电筒充电的设备,以便必要时提供额外光源。
无线电及其他通信手段。警察应用最广泛的通信设备就是无线电。高质量的无线电是必备品,操作不良的设备必须进行维修或更换。除了手持无线电,目前警车上都配备了计算机系统,它可以为街面警察提供地点地址、授权情况、定位信息和嫌疑人犯罪记录等大量信息,这些设备也应确保操作流畅和维护良好。
非致命武力选项。警察在处置暴力违法时需要有不同的选择。2007年,97%的美国警局批准使用辣椒水,93%批准使用警棍,60%批准使用诸如激光的传导能量装置,28%有软弹(如豆袋炮),8%有橡皮子弹。近几年来,电击枪的批准使用也在增加。
视频摄像机。车内摄像系统可以为街面执勤的警察提供极大的帮助。犯罪嫌疑人一旦意识到警察正在录音或录像,他们会收敛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的行为。
防弹玻璃。很多警察都是在警车中被枪杀的。防弹玻璃成本虽然很高,但它确实可以挽救人的生命。
防弹背心。防弹衣的技术已经可以做成防弹背心,可以十分贴合穿着者的身材,较以往更坚固、更轻便。管理者应格外注意防弹背心的使用期限,一旦过期立即更新。
警用建筑的安全性
近年来,有几个案例都是犯罪嫌疑人进入警察局实施袭击。在芝加哥的一个案件中,一个武装袭击者在警察局里开枪。发生在马萨诸塞州桑德兰的第二起案件,是一名男子进入警局后袭击了局长和一位警官。
提升警用建筑的安全性将会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警局应被完全封锁,并且只允许门禁卡或单秘钥系统进行有限入口访问;警局内外的视频监控也应提供安全保障;警局办事人员与办事公民应用防弹玻璃分开;目击证人、受害者和嫌疑人应单独被询问或讯问,与其他内部办公室分开,使无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出限制区域。
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警察培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就是实战演练,一个人是否具备警察的资格和素质都可以从实战演练中得到检验。现在,一些军方的研究成果已经被运用到了训练士兵的新方法中,如士兵在开阔空间用靶纸射击练习,已经替换为在更为现实的战场上对可移动的假人射击训练。警察的管理层也可以引以为鉴。
武器使用资格。大多数美国警察每年都会经历在职武器训练,通常是在白天、无压力的情况下从基准线射击远处静止的靶子。新式培训力图更加现实,如一些警察必须隐藏在警车后射击移动目标,从俯卧位开火,或在射击之前做俯卧撑增加心率。武器教学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够模拟实际情况的射击训练。
模拟射击训练。一些训练可采用模拟现实的形式,如某些模拟情况允许警官穿着制服、佩带枪支现场巡逻,随着屏幕上播放的不同情况,警察通过发出语音命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口头控制,最终,警察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射击或不射击。这个方法可以提高警察对危险的判断力。
实战射击训练。实战射击训练包括武器、现场嫌疑人、无线电传输和现实的培训环境,并且增强了警察对当地建筑物内部的熟悉程度。这是对辖区内有学校、医院、法院、机场等目标建筑的警察的一项必要训练项目。
防御战术。这项训练对警察熟悉基本技巧、建立与武器的适应性以及使用武力的信心至关重要。复习基本防御战术和吸纳新的理念同等重要,包括地面战斗和防御、武器防御和警察配合技术等。
街道生存训练。街道生存训练可能包括上面提到的一些防御性战术训练,但又不仅是个人战斗技能,其目的是改进巡逻方法,如车辆搜索方法、建筑物搜索方法等。
急救训练。针对美国警察的年度培训要求,警察将必须接受心肺复苏术和其他基本急救技能的培训。急救课程包括如何应对中风、糖尿病休克、分娩或心脏骤停等,这类紧急情况通常都是警察对未知公众提供的医疗救治。但是急救培训忽视了对警察在现场向受伤同事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的培训。许多事件涉及枪伤或刀伤,但受伤警察在现场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恰当的救治。这可能是由于休克、恐惧、不适当的急救措施或警察同事根本没有准备好处理涉及同伴的医疗紧急情况。而有效的急救训练也应包括战斗急救。
合理配置警力
警员配备数量对警察的自身安全至关重要。如果预算削减导致警察流失,那么应至少保证在最繁忙的地区、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有足够的警力出警,以合理分配警力的方式保证警察安全。
对于基层领导/一线督察
(SUPERVISORYLEVEL)来说——
中层管理者作为警察机构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处理轻微违规行为时很可能因为碍于情面而选择视而不见,如忽视警察开车发信息、不系安全带、不穿防弹背心、不检查巡逻车辆等“小”问题。要在警察机构中构建起重视安全的工作环境,必须着手解决各类政策违规的行为。
处理轻微政策违规行为,应从“安全监督”的理念出发,旨在防止未来再出现类似问题,而非惩罚和对抗。首先是确认当事警察是故意还是失误,可通过审查报告、监控录像、采访目击证人、评估培训课程等开展内部调查;其次,基层领导可在非正式场合或私下与违规警察交流,明确说明违规情况及其潜在后果;最后要求相关警察针对指控进行回复,如果确定是故意违规,则应启动追责程序,根据违规程度处以警告、停工或辞退等处罚。
一线领导自身必须遵守部门规章和执法程序,主动穿防弹背心、定期检查装备和车辆性能、佩戴安全带,在安全的情况下执行公务,以实际行动积极地影响广大警察。
对于警察(OFFIERLEVEL)来说——
对于每一名警察来说,主要从外部保障、个人提升和团队协作三个方面给出一些预防袭警的具体建议。
外部保障方面。一是遵守制度。为了保障个人安全,最重要的一步是警察自己就要嚴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制度和规定不同于劝导或建议,它是指导和塑造警察行为的重要内容;二是检查装备。在每次轮岗上班之前,警察都有必要自觉将个人单警装备以及警车的警灯、警笛、电台、雷达等所有设备检查一遍,确保功能正常;三是加强训练。在已有的武器使用、警棍和其他防卫战术装备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街头实战培训。
个人提升方面。一是穿防弹衣。防弹衣能够保护警察遭受枪击、刺伤及钝物打击,适应防弹衣穿戴的不方便只是时间问题;二是心理准备。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上,要在工作中排除与工作不相关的压力和焦虑,特别是要对警察现实的执法环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特定场景中,能够立刻进入备战状态,应对犯罪嫌疑人;三是保持警容。相关研究表明,袭击者会以警察的着装情况来决定是否袭警。松垮的警容向嫌疑人传递出警察懒惰且不专业的信息,很有可能因此招致袭击;四是锻炼身体。锻炼对于警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大有益处;五是保持专注。手机一方面为呼叫联络、监督检查、调度处理案件等警务活动提供了便捷,但也因为各种娱乐功能分散了警察的注意力,将自己或同事置于危险境地;六是彻底搜身和检查。警察要在对嫌疑人保持身体控制的前提下完成全部搜查程序;七是跟随直觉。直觉虽然很难清晰地描述出来,但它其实体现了人潜意识对危险的认知,如长夹克、宽衬衫、肥裤子等特定衣着很可能就是某些犯罪嫌疑人的标志。
团队协作方面。很多警务工作并不能独自完成,在警察的执法过程中不提倡和鼓励单兵作战,应该更加注重部门间协调联动和同事间的紧密配合。■
人民警察是一份既危险又令人尊敬的职业。公安部人事训练局有关负责人曾在“平安中国”系列访谈中透露,2014年,全国有393名民警牺牲、5624名民警负伤。此外,近年来各地层出不穷的袭警事件,使警察安全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詹伟教授是我国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风险防控方面的专家,她向我推荐了这本研究美国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的书:《美国警察因公伤亡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owCopsDie:UnderstandingandPreventingDuty-RelatedDeaths)。以职业环境危险性著称的美国警察是如何认识并且保障自身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作者JodyKasper中尉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警察局一名从警将近20年的老警察,一直关注并研究警察管理和警察职业风险防控。全书分为美国警察职业安全风险及其防控、美国警察职业健康风险及其防控和美国警察职业风险防控管理者指南三个部分,以数据为基础,以案例做引导,科学、生动地分析了造成美国警察职业风险的原因,并从行政管理层、一线执法领导层和警察自身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构建了职业风险预防机制。
遂昌县化工行业整治领导小组
二Ο二一年三月
目录
1.1 概述
1.2 政策法规
1.3 安全生产管理
1.4 环保治理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6 设备设施监管
1.7 应急管理
1.8 负面清单
1.1 概述 为加快推动化工行业向绿色、集聚、高端方向发展,按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求,以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化、安全化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监管、设备设施监管、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应急管理、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标准(50条),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我县境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2019年修改)所列的第C26-27类行业。
1.2 政策法规 (1)企业项目应符合国家、地方产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建设、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安全生产管理 1.3.1 厂区布置和设计 (2)工厂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之间和与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储存区要与办公区隔离,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原则上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外操室、巡检室。
(3)化工生产企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涉及二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应具有相应甲级化工资质单位进行设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布置和区域使用性质。厂区内要设置限速、限高、禁行和导引等标志,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装置、设备、设施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静电消除装置。
(4)控制室不能与甲乙类生产车间在同一车间,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版)表4.2.12条等规范要求,且控制室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包括值班值守、报警处置、视频巡查、应急调度等在内的自控室管理制度。
1.3.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评估和中试管理 (5)按《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要求开展反应风险评估。下列情形,应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涉及金属有机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现有危险工艺装置涉及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变更以及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涉及其他放热的反应、蒸馏、精馏、稀释、干燥等工序的;需要贮存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品及危废;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安全管控措施。要根据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安装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压力、加料等联锁自控,反应工艺危险度3级及以上的,要首先进行工艺优化和工艺改进,产业化实施必须进行区域隔离,并设计安装应急终止或超压泄爆装置,达不到要求的实施淘汰。
(6)采用间歇或半间歇反应工艺且投用10年以上的生产车间,每三年由企业聘请具备化工石化医药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设计诊断和风险评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推倒重建。
(7)新开发的不涉及的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由企业自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并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生产工艺经逐级放大试验后,方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于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应按有关要求进行。严禁在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中(扩)试装置应单独设置,且采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现场原则不能有人,确有需要的控制在2人以下。中试前,须完成完整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要符合中试及今后工业化生产安全要求。企业应确保物料安全、设备安全、反应安全、操作安全。
1.3.3 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控制 (8)建立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制度,落实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和每日公开承诺,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建立自下而上的层层风险研判、层层记录归档、层层风险报告、层层签字程度的制度,一天一预警提示、一天一承诺公示。
(9)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每3年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对其工艺进行开停车条件确认和风险识别(其他的每5年开展一次风险辨析分析)。
(10)“两重点一重大”企业须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应建设具备安全网络条件的APP在线安全管理平台,应按规定确定、配备、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现场和危险化学品甲类仓库(罐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能接入安全监管平台。
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②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车间内同时布置的非危险工艺装置要按照危险工艺的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反应工艺危险度2级及以上的,SIS、DCS等控制系统使用年限达到6年的,由企业委托控制系统提供商等进行性能判定,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提升改造。
③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制定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超工艺指标运行。应按规定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应设计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紧急停车或安全联锁)等。
④应设计安装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SIS);在役装置应在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风险降低要求,并评估现有安全仪表功能是否满足风险降低要求;企业应在评估基础上,制定安全仪表系统管理方案和定期检验测试计划。
(11)罐区或仓库应按分区、分类存放标准储存介质,不得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得将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并在仓库门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风险告知牌和物料定置牌。企业应对进出物料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储罐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储罐高低液位报警,采用超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储罐进料阀门和超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止物料输送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以及剧毒化学品的储罐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12)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设备、储存设施和管线,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以上的,以及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要强制淘汰更新。
1.3.4 人员素质和能力 (13)对申请办理安全许可证及安全许可证延期的企业,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考核未通过的,不予办理相关企业的安全许可证。
(14)化工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专人负责制,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及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或该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在企业全面管理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下同)须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必须具有化工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5)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招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现有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新招普通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接受安全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老员工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6)化工生产企业应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至少配备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至少应达到15%,并逐步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不低于企业从业人数的2%,专职安管员应具有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中以上学历并具有十年以上化工安全管理经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险工艺化工企业专职安管员还应取得化工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化工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1.3.5 门禁管理 (17)企业外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应经安全教育或安全告知;任何人员进入企业生产、储存区域应接受安检,按规定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涉及光气、氯气、氟化氢、硫化氢等剧毒、强腐蚀性物质的作业场所按规范配备专用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禁止携带任何非生产性电子设备。
(18)凡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标准阻火器。企业对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做好登记。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后,必须按指定路线限速行驶,在指定区域停放。
1.4 环保治理 1.4.1 基础管理 (19)建立专业的环境管理机构,包括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处理设施运行部门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值班巡查制度、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制度、环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环保处理设施停运和检修报告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和突发环境事故的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台帐,包括自行监测台帐、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药剂使用消耗台帐、危险废物处置台帐。项目审批、验收、整治、核查、排污许可等“一厂一册”档案资料齐全。
(20)按规定开展污染物自行监测,应具备基本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鼓励具备主要特征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满足内部环保管理需求。应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开展监测,并按规定公开自行监测方案和监测情况。应及时制定、更新、完善污染物收集、处理操作规程及配套环保设施工艺流程图,并按规定上墙公开。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废水、废气治理方案,复杂项目的需经有关专家评审。应及时签订相关废水纳管、固废处置等三废委托处置合同,并及时更新。
1.4.2 源头管理 (21)宜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新建和推倒重建的生产车间宜采用垂直流设计。应使用低毒、低臭、低挥发性的物料代替高毒、恶臭、高挥发性原辅材料,车间废气应采用可靠的尾气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应采取先进装备设施、工艺技术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鼓励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密闭化、连续化、管道化。在生产工艺适用的情况下,鼓励选用单锥、双锥、闪蒸干燥等先进的干燥设备。应淘汰水喷射泵、蒸汽喷射泵和水冲泵等真空设备,确因特定工艺要求使用的,应做好使用水的冷凝和回收,完善设备密闭和废气收集措施。
(22)挥发性液体物料固定顶储罐须采用呼吸阀、氮封、降温设施、气相平衡管等一种或多种措施,呼吸废气宜应采用冷凝回流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排放。挥发性液体物料装卸必须采用装有平衡管且封闭的装卸系统。使用桶装液体原料的必须密闭正压输送并设置密闭投料间,不得真空抽取。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得使用柔性塑料管,以减少环境风险。反应釜、管道等装备拆除前必须清洗清理干净,原料、产品、使用过的物料桶和废弃反应釜、管道等装备应及时处理,禁止露天长时间堆放。
1.4.3 废水收集处理 (23)须做好清污分流工作,各类废水做到应纳尽纳,应关注特征污染因子的治理对策。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做到分质分流,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罐区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并采取防雨措施。各类废水输送采用明管或明管高架方式实行管道化输送,输送管道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标注统一颜色及流向,不得设置地埋管、临时管。工艺装置废水不得落地且不得进入车间明沟(渠),新建企业及项目车间工艺废水和设备清洗水不得设置地下废水收集池,地面清洗水或现有企业整改确有难度的须采用池中罐的形式收集废水。
(24)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容积满足规范要求,初期雨水切断装置应采用智能控制,雨水沟、收集池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规范建设雨水排放口,清理封堵废弃排放口和管道,雨水排放口必须安装智能化监控设施,最终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设施,并配套建设足够容积的应急池和应急泵。
1.4.4 废气收集处理 (25)废气收集应按照小风量、高浓度原则设计,除安全因素以外,严禁稀释收集、处理。液体投料应采用重力流或正压输送,固体投料采用固体投料器,无法使用固体投料器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在生产中易挥发或异味明显的物料、中间体、产品,宜采用密闭生产体系,投料、转移、出料以及抽滤、离心、干燥、烘干等固液分离工序宜采用密闭设施,无法密闭的应采用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挥发性或异味明显的成品包装单元,根据包装形式,应选用效率高、物料转移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包装设备,异味难以收集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设置密闭隔间的,须对废气产生点位采取局部集气罩的方式收集,提高效率减少换风次数,减少总风量。
(26)应采用国家和省里推荐的高效处理方式处理废气,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吸收方式处理,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
(27)企业主要废气末端治理设施应规范安装监测采样阀门及平台,采样电源保持稳定供电。企业应科学管理废气治理设施,鼓励安装光控、声控等报警装置及时预警设施故障,重点废气治理设施鼓励采用传感器方式全方位监管设施运行情况。
1.4.5 固废处理 (28)产生管理及包装要求:①产生管理要求:张贴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周知卡,建立产生点位台账,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在包装容器上初步张贴危险废物标签,已完成包装的危险废物在产生点位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包装要求:包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贮存量不得超过容器最大贮存的90%,产生异味的危险废物须密封容器口或袋口,易散落的危险废物应进行打包缠绕,防止脱落。
(29)设备建设及贮存要求:①设施建设:贮存设施应防风、防雨、防晒;地面硬化、防腐、防渗、无裂缝;内部四周设置导流沟;外部设置不小于一立方的收集池,收集池应能自动收集泄漏液体,并设置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站集中处理;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参照危险废物化学品贮存设施等级要求建设相应设施,焚烧和综合利用类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2个月时长以上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的产废贮存需求,贮存挥发性危险废物的设施应设立废气收集处理设施;配备与危险废物特性相应的应急设施和物资。②贮存要求:不得贮存与危险废物管理无关的其他物品;互相反应的危险废物不得贮存在同一场所;不同类别危险废物需分区堆放,间隔一米以上,划定分隔线或隔离墙;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不得与地面接触;在贮存设施内外张贴危险废物标识和周知卡并及时更新;应由专人管理,分类别建立出入库台账并实时记录;配备称重计量设施,对入库的危险废物逐件进行称重,其中危废要求规范存放、及时清零。
(30)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档案,分类建档:①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报告和批复及固废核查报告;②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分类别);③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委托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④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申报登记;⑤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及转移联单;⑥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业务人员培训记录;⑦有自行处置的,还需提供处置装置(设施)环评、验收技术文件及批复、处置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31)除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危险特性进行判别外,还需根据生产原料、工艺等对危险废物特性做进一步判别,对可能具备易燃性的危险废物需进行其他特性分析,并根据特性判别结果指导贮存、堆放、处置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同时将危险特性告知利用处置单位。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登录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上报年度管理计划、产生处置台账、转移联单。上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300吨/年的产生单位应在下年年初自行组织固废核查和论证,生产工艺调整、新项目投产后,危险废物产生量与法定核定量相比变化幅度超过20%的须组织固废核查并与管理计划一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自行利用处置本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要求建立相关制度和台账,利用处置外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包括自行利用处置)需按有关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化工企业必须在物流的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产生(处置)设施安装“三点一线”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5.1 节约能源 (32)禁止使用或严格淘汰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淘汰落后及相对落后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技术,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能源梯级利用、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实施热泵辅助精馏、MVR蒸馏、膜分离,凝液回收、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加快老旧电机更新改造,积极使用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3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配备能源管理员,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须持证上岗。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主要工业产品单耗应低于国家和省限额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1.5.2 节约用水 (34)以“节水优先”为用水原则,采用节水型工艺、节水设备,加强用水管理,建立用水用水三级计量管理制度,用(取)水定额满足《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年)》(浙水资[2020]8号)相关行业的先进值要求。结合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建立和完善循环用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现有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20t/万元,新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10t/万元。
1.5.3 节约用地 (35)企业应加强集约用地管理。除特殊工艺外,企业应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在附近配套区块建设或租用生活设施用房,厂区内除研发用房、管理用房和值班人员用房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员工宿舍用房。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应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8.1
110.5
0.7
医药制造业
44.0
145.6
3.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36.7
129.5
0.5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6.0
97.8
1.6
肥料制造
5.8
44.5
0.1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92.1
289.7
8.6
农药制造
8.8
73.9
1.1
中药饮片加工
13.4
102.4
4.9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29.1
100.9
1.5
中成药生产
39.7
117.1
4.0
合成材料制造
25.9
118.8
0.6
兽用药品制造
24.7
80.3
3.3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1.0
82.6
1.2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71.1
217.6
4.5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8.5
37.0
6.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38.1
124.0
3.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40.6
156.9
4.2
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18.2
81.2
1.2
1.5.4 清洁生产 (36)企业应定期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主要清洁生产方案,大宗液体物料须管道化输送,其他液体物料原则淘汰桶装,保持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
1.6 设备设施监管 1.6.1 特种设备 (3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注销手续。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规定条件,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3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资格。应当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特种设备一机一档,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应当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建立定期巡查档案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档案。
1.6.2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安全设施 (39)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等要求,在厂区安装防雷装置;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要求,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1.7 应急管理 1.7.1 环保应急管理 (40)企业应建立环保事故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和设施,进行日常培训、演练、备案。敏感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1.7.2 安全应急管理 (41)企业应按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紧急疏散、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及物资;按规定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专职人员。企业应结合实际,以实战为导向,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少于1次。
1.7.3 消防应急管理 (42)企业内所有厂房及仓库均应提供消防行政许可证明文件,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完好有效;企业内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所有企业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消控室企业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不得存在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如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当场整改的所涉厂房停产整顿,对于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43)在危险生产、储存区域外围增设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和灭火救援装备,储备相应的灭火药剂,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有毒有害岗位应配备救援器材专柜。
(44)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人员和消防车辆,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其它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小组,第一时间协同做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