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4: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学校学前部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以“三风”、“一训”为基本要求,树立“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以制度来规范行为,用科学的方法来改进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五育”并进的基本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领导以身作则,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以“让每一位进入学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助其成材”为教学宗旨实施教学。
对于学生,我校在每学期初都安排学生学习《守则》、《规范》,有意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开学第一课和学期最后一课都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专题课,每学期都安排“安全教育月”,适时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技能。结合我校实际,在“六、一”、“元旦”等传统节日举行文艺汇演,在“国庆”等特殊节日举行朗读或图画展,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增强学生体质,除了坚持“两操”以外,我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如本学期就安排了“学生身体素质达标运动会”和“冬季长跑运动会”。
在本学期初,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校规校训以及学校的相关制度,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提高教师认识,要求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在教学安排上,我校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教导处定期对教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教研兴校”为目标,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幼小衔接是教育必走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小衔接做到位,让我们的学生很快的从各方面适应新的环境,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过渡到小学还存在语言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上的衔接
一年级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家长会上讲授如何引导孩子顺利进小学的讲座,作为家长,不仅应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并以身作则,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学校邀请幼儿园大班老师或家长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参加六年级毕业典礼仪式等活动,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向往。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二、行为习惯方面的衔接
学前大班老师及家长要求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与同学说话,发言时要先举手,老师同意了再讲。排队、上课时行动迅速,不带零食或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到校。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放学后,如无家长接要呆在老师身边,等家长到来;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见到老师要问好,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重师长,才能珍惜师长的劳动成果,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同学是学习的伙伴,每天在一起学习,大家要团结友爱,学习上、生活上谁有困难要互相关心、帮助,谁忘了带学习用具,要主动借给他,在学校里不要与同学闹矛盾,更不能打架驾人。老师要强调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掌握基本的生活自主独立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服务,学会自我整理个人物品等。好习惯为孩子成就一生奠定了基础,在一年级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更为重要。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家长和一年级老师多交流,沟通做好入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幼儿园老师是交流的桥梁。
三、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
学前大班老师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使学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关于教育教学建议,使小学部老师也能多关注这方面工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选择一些能更好的、让幼儿感兴趣的、能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的教材,注意培养幼儿的课堂纪律和适应延长了上课时间等变化;如:到小学部听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学前部现场指导等。学期末,学前部的老师应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包括孩子的身体医疗情况、家庭情况、优势、劣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孩子的喜好等情况)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可以听听一年级老师的建议,仔细认真地做好教育的交流协调工作。
推荐对象:职教中心全体教职工
推荐名额:4人(班主任2人、一线教师1人,管理人员1人)
二、推荐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和践行《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从教;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生,明礼诚信,为人师表,廉洁奉献,在社会、家长和师生中有良好的声誉;
4.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在培养和输送人才等方面成绩突出;
5.热爱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管理与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依上级及学校有关规定,有以下情况者取消本学年评选优秀教师资格:
①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②私自办班搞有偿家教; ③擅自收费;④歧视差生,体罚学生 ⑤发生过教学事故。
三、推荐办法及指标分配
1、为使评选公平、合理,本次评选采取各处室专业部推荐优秀教师候选人的办法进行。
2、各处室专业部推荐候选人指标如下:
处室、专业部推荐指标备注
机电部6班主任4人、任课教师2人
财经部2班主任1人、任课教师1人
建工部4班主任3人、任课教师1人
学前部2班主任1人、任课教师1人
办公室、招生、就业处2管理人员
教务处2管理人员
政教处2管理人员
总务处、培训处2管理人员
3、学校将按评选方法从推荐候选人中确定4名为遵化市优秀教师,没有评为遵化市优秀教师的为校级优秀教师。
四、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本次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学校特成立由校长张建国任组长、副校长刘大鹏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五、评选步骤和方法
为让评选公开、公正、公平,本次活动拟采取以下步骤及方法进行:
1、各处室专业部推荐候选人(8月2日):各处室、专业部确定推荐候选人名单,做好推荐候选人主要事迹介绍准备(每人限时3分钟以内)。
2、组织评选(8月4日):被推荐人述职(限时3分钟),评审小组人员对推荐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当场计票,统一排序,票数前4名为确定人选。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39-01
1 幼儿教育存在的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1.1 教学模式“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模式的优劣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具有极为重要性。但在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内,在管理工作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而且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往往利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来对幼儿进行管理,需要幼儿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能有小动作、说话,要端正的坐好,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在休息或是做游戏时要保证安静,部分幼儿园还有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等等,这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相关规范要求,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发生的原因与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与相关幼儿教师缺乏幼儿教育的知识也有一定关系,这样就导致其在幼儿教育中在思想方法上较为守旧,对问题处理时也往往利用旧思维方式来进行处理,从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始向小学化和课堂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出入,无法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要。
1.2 师资队伍“薄弱化”
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师资不足的情况,在幼儿教育中往往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而且班级里孩子也较多,这样幼儿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师工作,而且还要做好保育员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这对于幼儿教育的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教师即使在教学中有较多的设想,但苦于工作量大,无法脱身,所以无力去探索幼儿教育。
1.3 环境设施“简单化”
环境是幼儿发育过程中不断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且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在幼儿教育中需要通过对环境的创造和布置,激发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能力,使幼儿健康的发展。但在目前部分幼儿园内,特点是农村的一些幼儿园,其园内缺乏对环境的创设,不仅布局简单,而且玩具和操作材料也较少,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4 家庭教育“片面化”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对于家庭教育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把教孩子识字、背诗、计算、学外语等作为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和性格等的培养却较为忽视,更不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幼小不能实现顺利衔接的根源。
2 幼儿教育不良现象的应对策略
2.1 加大管理力度,更新管理观念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首先,配备专职幼教干部,幼儿的管理人员应具备幼儿师范毕业及以上文凭,有高度的责任感。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教师要严格要求。其次,对教材的把关,教育活动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组织开展,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再次,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坚持以幼儿为主,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最后,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严禁给幼儿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能有卷面考试,不得有“小学化”和“学科化”倾向。幼儿园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需要,可开设实验班、兴趣班和特色班。
2.2 创设育人环境,搭建成长舞台
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得到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都取决于他处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和影响下。因此,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创设一个整洁、卫生、美观、安全、富有童趣的幼儿活动场地,购置一些丰富的教玩具。幼儿园室内室外教育环境中的物质材料都应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儿童发展的需要,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同时又能照顾到不同个性,不同年龄、不同幼儿的差别。其次,要重视社会化环境的创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化的人,对儿童来说,他们不可能直接参与社会,那就要靠我们的环境创设了,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丰富环境,让幼儿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使之形成符合社会需要,又具有个人特色的完美人格和个性。这就引起我们对活动区域环境创设的重视。活动区域的环境的创设就是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满足儿童主动活动、大胆交往、动手动脑的需要。
2.3 重视师资建设,提升业务能力
学校应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下,加强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能力培养。使之明确身为幼儿教师,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尊重幼儿,倾注深厚的情感,使孩子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的知识,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帮助教师订阅各种幼教刊物,了解优教发展信息与动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时派幼儿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业务进修。还可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基本功,引领她们必须具备“七会”的基本技能,即会说、会唱、会跳、会弹、会写、会画、会制作教玩具。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督促教师们自觉地去学、去练,提高自己的能力。
2.4 强化家园携手,共造美好未来
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幼儿园应与家长进行紧密配合,从而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确保统一和一致。家长需要为幼儿创建一个整洁、美观和实用的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应利用多种形式来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家庭教育中更注重于对幼儿性格、品德、意志和兴趣的培养,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3 结语
目前幼儿教育整体的发展是良好的,对于幼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还需要幼儿教育专业人士来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寻找出更适当幼儿教育的新思路,并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促进幼儿教育更好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更加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知识,改变思路,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创新,确保幼儿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师是孩子走出家门后遇到的第一任教师。一所好幼儿园,一个好幼儿园教师可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2010年12月1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质量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有限的资源要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园长和教师培训要纳入继续教育计划,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远程教育平台,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状况时说道:“农村幼儿园师资极度缺乏,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师资水平不合格,专业素质偏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以河北保定市为例,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年龄偏大,缺乏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但普遍职称较高,继续学习动力不足。部分新进入的教师又因为没有编制,待遇偏低,没有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由此,导致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低下。可以说,学前教育的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又在于如何迅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尽快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25.33万名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5.53万人,占总数的61.31%,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38.69%。
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状况也不乐观。笔者在2011年5月做了一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状况
(二)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在关于培训目的的调查中。有12%的教师选择“为了评职称”,有88%的教师选择“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没有教师选择“为完成任务”。问及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时。16%的教师选择了“园本培训”,15%的教师选择了“网络培训”,65%的教师选择了“短期培训”,4%的教师选择了“专题研究”,没有教师选择“函授学习”和“自学”。在关于培训困难和不足的调查中(多项选择),30%的教师认为“模式单一”,40%的教师认为“经费不足”,50%的教师认为“存在工学矛盾”,70%的教师认为“学习机会太少”,没有教师认为培训“内容陈旧”。
(三)问卷分析
1 关于幼儿园师幼比
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师幼比标准是1:7,按这一标准,保定地区农村幼儿园近90%不达标。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幼儿园一个班只配备一名教师。在访谈中一名园长谈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段时间,幼儿园接连有5名带班教师生病或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他不得不安排其他班级两名教师中的一人到教师请假的班级顶班,这样安排还是有几个班级没有带班教师,最后自己和副园长也去顶班了。每逢检查或接待参观,为了表面看上去达到上级要求和更好地组织活动,他采取了向别的幼儿园借教师的办法“解决问题”。
2 关于幼儿园教师所学专业
从调查结果看,县级幼儿园教师毕业于正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比率相对较高,乡镇中心幼儿园次之,农村幼儿园最低,很多农村幼儿园甚至没有一个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幼儿园有很多小学转岗教师,他们通常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二是农村幼儿园没有空余编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进入。三是农村幼儿园留不住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一有机会就走人。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幼儿园一些专业水平较好的教师很多都流向了县级幼儿园。
3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学历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有73.5%的教师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但这些教师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如前所述,这些人大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在小学可能是教学能手,但到幼儿园就是新人了,农村幼儿园因此出现了部分教师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职称状况和学历状况类似,也是转岗教师拉高了百分比。而实际情况是,从2000年开始,很多县市没有新进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编外幼儿园教师则大部分没有职称。
4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都渴望参加培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急需进行专业化培训。而从师幼比和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来看,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个别地区参加培训的教师,几乎每年都是新面孔,很多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要么很快去了其他幼儿园,要么很快离开了这一行,总体而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更大,一些民办园园长根本不敢把资金投向教师培训,因为他们非常担心这些接受过培训,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和教学资质的教师会马上跳槽。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频繁流动给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是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新鲜血液”不足,活力不够。调查发现,不论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还是农村民办幼儿园,都很难招到学历、专业合格的年轻教师。笔者在某幼儿园教师招聘会现场对应聘的幼师毕业生作了一项调查,在就业地区三个选项“大中城市”“县城”“农村”中,有75.2%的人首选“大中城市”,愿意去“农村”的只有2%。笔者在走访一所农村幼儿园时发现,该园教师绝大部分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寥寥无几。不少农村幼儿园园长谈到,园内年龄偏大教师很大一部分缺乏进取心,有些甚至只是在等退休了;年轻教师太少,使整个教师队伍缺少活力。
三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短缺。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我国各学段教育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百分比的情况为,小学教育占24.2%,初中教育占16.92%,高中教育占11.47%,大学教育占30.97%,而学前教育只占1.29%。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目前部分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及其基本办公经费,很多地方根本
没有继续教育经费。农村幼儿园能得到的财政支持更是少之又少。资金短缺是农村幼儿园继续教育的一大短板。
四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缺失。由于前些年推崇的学前教育市场化,学前教育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专设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有114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管理专门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很多地方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因此陷入没有计划、没有组织、没有考核、没有监督的混乱局面。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多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
(一)建立农村幼儿园教师保障和激励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幼儿园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这是解决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问题的根本。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分为两类:公办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农村公办教师与城市公办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存在差距。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55.7%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未评职称,其中省级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有49.3%未评职称,县级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有52.0%未评职称,农村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则有70.6%未评职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没有事业编制,有职称的更是凤毛麟角。就普遍情况而言,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按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依职称不同,月薪在2000~3000元左右;没有正式编制的合同制教师,月薪在700~1500元左右;农村民办园教师月薪在300~800元左右,一些农村幼儿园教师一年的工资收入甚至比当地农民的年平均收入还低。因此,不解决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及待遇问题,就无法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稳定问题。如何让现有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安心工作、积极学习?首先,要建立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所有教职工交纳基本社会保险,以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建议建立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对积极踊跃参加培训且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建议建立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促使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常态化。第四,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提供经济保障。
当前,很多地方已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例如,四川省采取了解决编制、保障待遇、加强培训等方式以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制定颁布了《中山市幼儿园教师学历教育奖励办法》,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对取得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以及学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予以奖励。该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全市在职幼儿园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河北省教育厅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合格证书”。河北省保定市规定,“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且合格者在职称评聘中可以优先”,要求市级骨干园长和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他专任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督促和鼓励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二)科学合理制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健康有序地推进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需要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提高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必要时可强令全员参加培训。其次,应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分层分批进行培训。再次,要重点培训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要求他们回园后开展全员培训。最后,重点建设乡镇示范幼儿园,把它建成辐射周边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继续教育途径
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年轻教师太少、资金短缺、管理缺失等现实问题,因此,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因地制宜。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脱岗到各地高校或省级示范幼儿园学习,脱岗学习也可依实际需要选择长期学习或短期进修。在职学习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还可以和各级示范幼儿园建立帮扶关系,定期交流,争取得到优质幼儿园更多的支持。
以保定市为例。本市依托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建立了保定市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依托首批省级示范幼儿园――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成立了保定市学前教育研训中心,依托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各级示范幼儿园形成了“培训一教研”一体化的继续教育模式。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负责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各级示范幼儿园负责教学实践培训,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培训。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高校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教科研共同体。保定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专门为幼儿园教师开辟网络空间,为幼儿园教师学习、交流创造条件,要求90%以上的幼儿园连网,实现教师“不出门就能参加学习进修”。
民办幼儿园红红火火,公办幼儿园、学前班举步维艰。一些地方的民办幼儿园以提供种种服务为由收取较高的费用,然后用收来的钱添置各种教育设施,聘请较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推出各种类型的课程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园办得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
相比之下,一些公办幼儿园和村小附设学前班因为收费低廉,连正常的运营都很难保障,更不要说去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快规模化发展了。
个别民办幼儿园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讲长远社会效益。个别庭院式民办幼儿园纯粹以营利为目的而办园,这样的幼儿园充其量只能叫做“托儿所”。教师要么教幼儿认识几个字,要么讲几个狼外婆之类的故事,或者领着幼儿做做丢手帕的游戏,反正只要哄着孩子,让他们别哭闹就行。就这样的师资和教学,哪里来的规范管理?其社会效益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庭院式民办幼儿园存在的这些现象,在个别村小附设学前班里同样存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缺少专门的幼儿教师,学前班要么是聘请人员代课,要么是安排老教师教学,整体师资水平不高。但比庭院式民办幼儿园稍好的是,教师多少还教孩子们一些东西。它们办园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主要是给外出务工的村民们解除后顾之忧,或者是为了给未来的一年级新生提前打打基础,但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又太过于小学化了。
办学管理存在缺陷,安全隐患很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费标准差别大。民办幼儿园自己随意定价,低者几百,高者上千;公办幼儿园、学前班虽有政府统一标准,但实际上未能真正达到统一。
教材版本不一。公办幼儿园、学前班基本上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但民办幼儿园的教材却五花八门。
招生秩序混乱。公办幼儿园、学前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为了抢生源,常常使用各种手段,导致矛盾不断。
内部管理不善。一些幼儿园管理粗放、随意性强,教师责任心不强,幼儿活动监管不到位,教学设施、食品、用车安全排查和防范措施跟不上,幼儿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发展好农村学前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发展,合理调整布局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人口分布的实际状况,合理规划和调整幼儿园的布局。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充分利用闲置的房舍、场地、设施,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改善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升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要加快对村小附设学前班的改造,建立起中心辐射、一村一园的三年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体系。严格对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手续,适当提高办园门槛,对那些场地、设施、师资、管理不符合标准的民办幼儿园,要坚决取缔。
二、保障幼教师资,提升教学水平
坚持幼儿园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清退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需要补充教师的,应当招录正规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就民办幼儿园来讲,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其资质时要严把其师资水平关,园长没有任职资格证、合格教师人数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经过审批的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素质不符合要求的,一经查实应当要求其停业整改,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取缔。
三、强化管理机制,规范办学行为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电子数码钢琴作为幼儿教师开展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以后的教学工作。
电子数码钢琴在基本功能上非常接近钢琴,实现了传统钢琴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教学的需要。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强调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充分融合,注重学生电子数码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目前电子数码钢琴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及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的优点
1.有助于节约教学资源
电子数码钢琴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提升幼教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传统的钢琴教学往往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专科院校幼教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针对那些基础性、共同性的知识点和技能就可以采取集体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节省“一对一”教学的时间,还有助于节约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电子数码钢琴入门教学时,对于弹琴的姿势、手型、节拍等的要求开展集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强化教学效果。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电子数码钢琴开展幼儿教育专业集体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系统组织学生进行齐奏、联弹、分声部合奏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子数码钢琴教学系统,并结合自身已有的音乐知识尝试进行儿童歌曲的编创,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电子数码钢琴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软件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比如给出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自主编配不同的和声及伴奏音型,再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自我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得以提高。
3.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素质,提升教学实践技能,以满足现阶段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对于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演奏家,而是训练学生从事幼教工作时的教学实践技能,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钢琴演奏方法,强化学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和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能力和伴奏能力。而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学习钢琴知识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钢琴的认识,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培养符合我国幼儿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
4.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利用电子数码钢琴开展集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视频监控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钢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做到集体之中有个体,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电子数码钢琴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院校在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时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正常进行,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相关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还有很大一部分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钢琴教室。这主要是学校缺乏充足的资金,不能满足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设施建设的需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时大多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即小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小组教学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在教学设施不充足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但是只适用于能力水平比较相近的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突显出来,钢琴教师就不得不采取“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还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专院校学前教育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目前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期末考试成绩,二是平时成绩。在进行期末考试时,往往是对教过的或教材中的曲目进行弹奏考查,不能对学生的电子数码钢琴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平时成绩基本上是由学生的出勤率来确定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都没有进行必要的考核,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
第二,在现有评价体系中,教师在确定期末考试的内容时,多选取课本中的练习曲目,缺乏对考核内容的创新,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乐曲弹奏能力以及即兴演奏、伴奏能力,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电子数码钢琴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现有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即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导致教师无法通过评价结果及时接收学生的建议,改进和调整教学方式,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
4.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对于专科院校而言,由于受资金、制度、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吸引高素质的电子数码钢琴专业教师来进行集体教学,现有电子数码钢琴教师大部分教学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还有一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电子数码钢琴训练,缺乏对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的正确认识,不能积极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这就使得专科院校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三、高效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的对策
1.加强集体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部分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现状,需要学校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建设满足幼儿教育专业电子数码钢琴学生需求的钢琴教室,完善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的软件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2.丰富集体教学的形式
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进行集体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将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整合。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适当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学生辅导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对不同学生的积极作用,形成教学合力,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为了强化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电子数码钢琴实践技能,学校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可以定期组织钢琴观摩会或钢琴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将钢琴知识技能同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从而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学校还可以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并将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结合在一起,从而强化学生电子数码钢琴实际应用能力。
3.强化基础训练
要想切实提高集体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强化基础训练,包括音阶、和弦、琶音、八度等基本知识和技巧,这是学生学习电子数码钢琴知识、掌握电子数码钢琴应用技巧的基本功。在进行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比如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短小的小曲目训练,提升学生手指的灵活性。还要利用电子数码钢琴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歌唱训练,并加入由慢到快的节拍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练习呼吸和节奏,还有助于学生锻炼手指的协调性,促进集体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4.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资源,实现教学进度的同一,但是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学生由于受先天条件、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效果出现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结合,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适当开展个性化教学。比如,对于那些入学前没有接受过钢琴训练的学生要加强基本功的辅导和训练;对于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可以遵循集体教学的计划,规范化地进行教学辅导;而对于那些基础较扎实、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快速提升电子数码钢琴实践技能,并将他们发展成教师的助手以辅助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自己。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加强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电子数码钢琴学习当中去。
5.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集体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学校要不断优化考核评价制度。首先,在进行平时成绩评价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出勤率、学习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察,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其次,在进行期末考试时要实行教考分离,进行考试内容的创新,尽量选取那些与教学内容难度相当但是学生没接触过的曲目,以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即兴演奏、伴奏能力;最后,优化评价结构,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考评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提高考评结果的科学性,还有助于教师根据考评结果优化教学模式。
6.加强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专院校在进行电子数码钢琴教师招聘时要注重对其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考查,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钢琴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有过硬的钢琴演奏能力以及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对于现有电子数码钢琴教师要督促其不断深入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将电子数码钢琴理论教学与幼教专业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本校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电子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在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形式,强化基础训练,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集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我国幼儿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不能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介绍:“我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大概只占教育经费的1.3%,而国际平均水平是3.8%,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整体来讲就是政府投入不足,而1.3%的投入没有投向最需要的人群,主要用于城市和县镇的教育部门和政府办园。”由于目前农村无专项幼教经费,大多是农民自己花钱办幼教,基本只能靠收费来维持。农村幼儿园的收费每月只有200元左右。除了开销幼儿园的日常支出外,还包括教师的工资,资金很少有节余。农村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对其投入甚少、管理力量十分薄弱、缺乏相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等原因,发展始终没有政策保障,办园物质条件十分简陋。
(二)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不稳定,缺乏培训机会
由于幼儿园本身经费不足,维持自身运营都勉强,导致师资待遇太差,促使幼师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留在农村任教。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偏低,大部分是小学附设,都是一个教师一个班,致使保育工作多于教学工作。更多的农村幼教师资以乡村招聘的教师为主,多数是临时聘请的,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职前专业训练,加上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合格率极低。这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没有一定专业水平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不知道给孩子教什么、怎么教,只能当一个“孩子王”或“保姆式”教师。
(三)农村幼教“小学化”现象严重
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清楚,教育内容和方法脱离生活实际,“小学化”现象严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清楚地对幼儿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认为入园就是提前读小学。农村幼教以学前班为主,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几乎所有的幼儿班只能配备一名教师。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使用的是幼儿园学前班教材,但是读、写、算训练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
(一)完善幼教管理体制,对幼教秩序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
1.建立幼教管理机构幼教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应由教育局牵头,抽掉人力、物力、财力,明确责任,行使管理职能,实施农村幼教工作具体化、专业化管理。要建立幼儿教育管理机构,政府重视是关键,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广泛参与管理,明确各自对幼儿教育应承担的责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协调。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必须确定详细的开办幼儿园的设施条件、环境条件、教师条件,依据统一标准对现状进行统一的清理和整顿,及时开展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评估定类工作,验收合格者,发给许可证继续办学,达不到标准者坚决予以整改和取缔。
3.统一编制或强制使用新版幼教教学大纲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幼教工作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具体安排各阶段的教学任务、计划和方案,使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为教学工作导航,才能检测学习成效的标尺。
4.采取联合办园针对条件落后、经济困难的偏远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村联合办园的方式,将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尽可能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按照“以创建中心幼儿园为主,园、班结合”的幼教工作思路,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步伐。一是“以中心幼儿园为主”,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或规模较大村落,以乡镇中心小学为主要力量,创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二是园班结合。本着“大村办大园,小村联合办园或办班”的原则,在中心幼儿园的带动下,逐步兴办村级幼儿园。
(二)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1.建立岗位准入制全面推行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上岗培训制和全员聘用制。针对当前部分小学富余教师的实际,可以在小学选择一些符合幼教任职条件的人员,通过专职培训,取得幼师上岗合格证书以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要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将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师培训规划,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范畴,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考核。组织和鼓励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学前教育大专和本科学历提高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幼教骨干队伍。
2.建立考核制度对农村幼儿教师建档立卡,从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文化专业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定期考核,对长期不达标者应责令其离岗学习。
3.引入专业人才鼓励专业人才充实农村幼教队伍,制定优惠措施,广泛宣传,积极争取,吸引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到农村去,带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三)抓好幼儿园示范建设
农村幼教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每个县应抓好三至五个示范性的农村幼儿园,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稳步促进农村幼教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各园之间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让同行中比较好的幼儿园委派部分教师到农村学校推广经验,帮带农村幼教的发展,也可以让水平相近的幼儿园之间结成联合伙伴,定期互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根据山东省教育规划和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要求,从2009年起到2011年止,全省的中等师范学校全部停办。根据政府的政策设计,中等师范学校大部分整体并入了当地高校,全省大约涉及19所中师,约3800名教师。山东省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整体并入了潍坊学院,成为了一所综合大学的二级教学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学校的300多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近200名)的身份由中专教师跃升为本科院校教师。但学校身份一夜之间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同步快速提高。如何使这些新并入本科院校的原中师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是非常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0年前后,我国的师范教育面临着从中师到师专、从师专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转型。期间,师范教育发展和普遍关心的热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中等师范教育的转型、改制及发展,二是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简而言之就是中师升师专、师专上本科。但是,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师范体系调整,中师直接并入高校成为了本科院校,这与中升专、专升本阶段性发展截然不同。中师教师在经过短时间过渡培训后直接由面对初中起点中专学生转为教授高中起点本科学生,这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学科素养素质、专业知识驾驭和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学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巨大挑战。
学校成为本科院校,教师获得了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分享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良好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即解决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校本科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像幼教特教师范其前身就是由潍坊华侨幼儿师范学校、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潍坊化工学校部分教职工以及潍坊艺术学校经过多年多次合并组成,各个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不乏有全国影响的专业和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师,但是教师成分复杂、学科专业众多,师资力量偏重技能教育和基础教学,师资队伍的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理念、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基础薄弱,支撑本科教学有一定困难。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状况己经成为制约新合并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我们必须看到,新并入高校的中师教师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包括学缘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不完善、职称结构不完备等;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体现受以往的思维习惯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思想上存在偏差、科研成果级别低、教师不重视专业科研等;学科知识层次低,缺乏专业知识的宽度和厚度;教学手段单一,课堂驾驭能力不适应开放式教学;引导组织学生重新构建知识、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能力不强;教师主体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社会认同感偏低、教师自身缺乏科学合理的自我设计、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比较迷茫等。
以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为例,根据2012年6月聘任结果,有教师身份的人员233人。其中:一线专职教师180人,从事教学管理的25人,在行政(教辅)岗位的28人。从专业结构上看,一线教师180人中,艺术类教师(音体美舞)82人,文化基础课及其他教师74人,学前专业16人,特殊教育专业10人;从年龄结构上来看,45周岁以上88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98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54人,博士研究生1人;从职称结构上来看,高级职称97人,中级94人;从科研教研成果来看,近三年有论文120余篇,教材著作50余部,科研和教研项目32项。
从总体看,主要问题是教师年龄偏大、专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艺术学科和基础文化课,作为骨干专业的学前、特教教师较少)、学历水平整体不高、高级职称人数多、基数大,评转为高校教师系列工作任务繁重艰巨、科研水平低且论文和著作以及课题质量不高、专业发展畏难思想突出。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新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进而弱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工作实效。目前部分教师虽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反映到教学上就是教法比较呆板、陈旧,重教法研究,轻学法研究;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而且部分教师固步自封,继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内在意愿不强烈,导致其专业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学校事业的发展。所以,目前教师队伍构成与高等教育要求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求有较大差别。这种状况,在有着同类背景新并入本科院校的中师教师群体上,也是普遍存在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政府把中师合并到高校绝不是不顾实际的激进式、捆绑式盲目决策。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并入潍坊学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都作了大量详尽的、科学的调查研究,吸纳中师教师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弱点劣势客观存在,但是决策者必定也看到中师原有的优良教育传统、优秀过硬的教学作风,也是对中师教师群体的发展潜力以及再学习提高能力的充分信任。
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是中等师范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印记。因为其是为小学和学前教育培养师资,所以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有着鲜明的学段特色,各种品质教育共同浸润交相辉映。经过五十多年沉淀积累,中师教师具有以下基本素养:首先是牢固的职业思想,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其次,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学科知识;第三,教学态度严谨,教学环节组织严密,教风端正;第四,对学生怀有无私的爱心,认真践行教书育人理念,真心关怀其全面成长,对学生的职业思想影响深远;第五,多数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第六,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高度认可并努力践行全科培养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中师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中作为一个新群体,具有优势的同时劣势也很明显。因此,在新平台上,规划好自身专业发展,发挥优势,成长为合格的高校教师,是所有新并入高校的中师教师的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适应大学专业学科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教师要过高校教学关。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师范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继续停留在中专甚至专科师范教育的层次上,将不能适应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最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和匮乏,教师个体将面临落后落伍和被淘汰的尴尬局面;其次,教学质量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文化底蕴及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隐性文化;再次,社会发展及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传递者、“教书匠”,而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因此,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对中师教师在高等学校的专业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学校层面要起到组织引领作用,给新并入教师提供校内外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在进修学习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鼓励,使绝大多数教师尽快渡过转型发展期,跨越课堂教学关。在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就要根据现有专任教师实际情况,鼓励和支持艺术类等基础文化类课时不足的学科的专任教师围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两个学科方向进行跨专业进修,鼓励和支持学前、特教专业教师进行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执教能力的进修和学习。同时,在新并入的专业发展上,加大高精尖师资人才引进力度,使学科专业发展具备领军人物,既发展了专业、建设了骨干课程又带起了优秀师资;以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逐步形成一支层次合理、结构完善的教师梯队,带动全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另外,深入分析研究新并入院校的师资现状,借鉴国内高校成功做法和优秀经验,客观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年龄大、学历低、学科教学层次浅、发展后劲不足的教师,不做政策上的一刀切,引导其向实验实训教师、实习见习教师或者专职辅导员以及教辅等岗位合理分流,发挥应有作用,做到人尽其用,避免转型融合期师资人员流向单一而导致工作矛盾集中。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首先,教师应以平常心面对新形势,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布局调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怨天尤人、消极埋怨甚至逆反对抗或者流连于昨天,于事无补,于人无益。应该珍惜发展机会,利用高等教育这个高端发展平台,做好业务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快观念更新和高等教育理念学习。学情已发生根本变化,教师要研究大学理念并在大学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切实达到学校教学层次升格与个人品学素养升华相辅相成的理想状态。再次,需尽快掌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了解高校课堂教学要求,熟知本专科学生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教师必须从原中师和专科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教学体系中顺利转身,由单纯教学生具体学什么、做什么转而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学,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知识重新构建能力。第四,要提高教学能力,丰富学科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学生对学科知识层次和专业外延知识、综合知识要求大大提高,应鼓励他们具有质疑和批判精神。第五,加强科研能力,改变轻视科研工作、将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激发科研角色意识,具备职业的敏感性和学术思想的前瞻性,不断研究学情、学法,富有创造性地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第六,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以自我提高、自主学习为主,精心经营所讲授课程,不断打造完善,使其成为学生欢迎、特色鲜明、体系先进、知识丰富的专业骨干课程,形成稳固的教学阵地,具备过硬的岗位竞争力。
总之,中师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艰苦困难和发展希望同在,只要把握机会,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积极应对,奋力拼搏,就一定会在专业发展上得到跨越式的提升,收获自己教育事业上的新成功。
参考文献:
[1]马晓雄.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几点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4).
[2]魏彦红,李玉侠.师范院校转型过渡期的教师教育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3]刘献君.关于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一年来,通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2名教师获得省级特级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执教者称号,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并全部推荐到市里参赛,12名教师获得县优质课执教者称号。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25篇。有3个科研课题已经结题,另有3个各课题正在申报中。学校荣获xx县“供销大厦杯”爱党爱国爱家乡感恩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xx县第三届“供销大厦杯”少儿才艺大赛最佳组织奖、济宁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航模建模比赛团体铜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济宁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第六批全市“崇尚科学、反对示范社区(村、学校)、xx县XX——xx学年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xx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
根据xx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的《xx县小学办学督导评估方案》的要求,我校成立了自查自评工作领导小组,自查自评工作于xx年12月22开始,至xx年12月27日结束。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办学方向
更新管理理念
学校积极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等有关文件。通过寒暑假集训、教师大会、教研活动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每学期对教师学习内容和笔记量都做了硬性规定,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通过《校园简报》、《小海燕报》、广播台、学校网站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意体现新管理理念,如走廊里充满人文关怀的名言警句,花廊立柱上富有诗情画意的经典语句等。都是新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
学校确立了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加强研究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管理为手段,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营造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xx县实验小学发展规划》,规划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年度工作计划措施有力,切实可行。遵循依法治校、开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本理念,与时俱进求突破,深入细致抓落实,确保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努力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写字和经典阅读课等校本课程。学习并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国家、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落实艺体科技“2+1+1”项目工程,即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项目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课外作业符合有关规定,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学生课业负担适当,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积极开展教育行风建设活动,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检举投诉、一票否决等手段制止教师搞有偿家教和摊派学习资料的行为。严格按照规定收取有关费用,做到收支公开,切实维护教育的社会形象。
二、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一、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在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有差别。在教研活动时,教师之间应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是成功的,或是有遗憾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促进本组教师的共同成长。一堂课,经过教研组主备教师的初备,再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备课质量将大大提高。如“伴性遗传”一节,有的教师从红绿色盲的发现导入,有的教师从对本班学生是否是红绿色盲的测试导入,还有的教师从男女的性染色体复习导入,这三种方法,显然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但是,哪种形式更适合高中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知欲,学习效果更好,仍需要实践,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换心得,分享经验,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学习,交流教学科研成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终身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强化自己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跨学科知识、科学前沿知识等。如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本组教师应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探讨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及在本校能否践行等。
三、听课评课,齐力打磨课堂
在教研活动时间,本组教师集中起来听课,大家一起评一评课,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开一节课,评课时每个人必须发言,且不能只说优点。这些条条框框听起来是有些禁锢人的感觉,但是长期实践下来,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在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或教学竞赛前的听评课,不仅年青教师积累了经验,成熟教师也能从年青教师的身上发现可借鉴之处。
四、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技能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经历“选题、开题、课题立项、课题中期评估、结题、专家评审”等课题研究历程,不仅增强了教研组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而且,因为在课题研究中,个人分工不同,收获也不同,有的教师发表了文章、案例,有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得了奖,进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共同发展。
五、课程开发,构建校本特色
校本课程是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后,由学校自主研发、开设、管理的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经占到各校课程体系中的10%左右。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基层,是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团队。教师通过研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储备等。笔者所在教研组利用本校资源,现已开发了《生活中的生物实验》和《蔬菜种植》两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很快,而一群人一起走才可以走很远!”在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走很远的教学团体。我们要深入理解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建设优质的教研组,以提高本组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法、学法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