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子商务毕业总结

电子商务毕业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4: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商务毕业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子商务毕业总结

篇1

时间:待定

地点:A-11  319

参会人员:经管学院院领导 电子商务教研室全体教师 经管学院实验室主任 企业代表  学生代表

主持人:王建强

一、主持人致欢迎辞,介绍到会嘉宾,并说明本次会议目的主要是修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分钟)

二、由院领导致辞,包含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情况、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及存在的问题和修订的意义和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情况。(20分钟)

三、现场开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调研。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提问,企业代表回答的互动形式。包含但不拘泥以下问题:

(40分钟)

1.到会企业是否都在做电商,情况如何?是否将电商当作一件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在做。

2.从事电商岗位的员工的招聘渠道,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是否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

3.公司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公司认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最主要的能力是什么。

4.对实习方式、实习内容和实习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四、通过屏幕显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请代表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毕业实习等提出针对性的意见。(30分钟)

五、请与会代表畅谈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0分钟)

篇2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业界可谓风起云涌.从百度上市到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并购.从淘宝的热卖到百度有啊的横空出世.就连佛门清净之地少林寺也高调开网店.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片红火。各普通高校纷纷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数十万人.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极低的就业率.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约为20%.对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就业状况

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协调运转.被看成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商务发展的方向。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利用其专业设置灵活、人才培养贴近市场的特点,早在1999年一批院校开始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到目前为止已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达700多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人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是70%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尤法就业.或是做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

1.2高职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以及参阅相关资料.总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2.1培养方向模糊

当前主要存在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电子化技术十商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一种思路是电子商务本质仍是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该就是商务知识的传授.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商务的教学:还有一种就是高度重视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忽略了商务知识的教学.由此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基本等同于信息技术专业。以上三种模式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简便.需要变化的只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才是不能支撑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天空的。

1.2.2课程设置欠佳

专业科目开得过于多.我们首先来看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的核心课程:除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等.还要学习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诸多课程.每门课都蜻蜓点水的学一点。走马观花。从课程设计上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信息技术四大领域。短短大学三年,能精通其中一域就已实为不易,即使有学生苦读三年,成绩优秀,虽各领域均有涉猎,却无特点,在笔者看来,充其量可称为通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1.2.3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近年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学生的实都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1.2.4毕业生就业方向模糊

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电商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应聘成功。新晨

篇3

中图分类号:TP273+.省略”域名的公司被法院判为恶意抢注;而另一个公司抢注了"pda.省略"域名,法院反而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两个案件一正一反,说明了恶意抢注域名到底是怎么回事,引起了学生深深的思考。

(4)上机操作。上机模拟操作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电子商务模拟平台(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实验室模拟软件则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电子商务中的厂商、消费者、银行、认证中心等各方面的操作过程。在这里,学生可以宏观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

(5)学生自学。在教授电子商务知识时,学生有时觉得学科重复而没有耐心。这时候不妨试一下叫学生自学,教师通过提问检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专题研讨。这有助于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出课题,请学生来研讨。

(7)现场教学。利用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真正的电子商务运作,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为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场所,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利用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机会到企业顶岗实习,使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应用;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个具体企业进行剖析,分析它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劣、存在的困难、发展的前景,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电子商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个中职学校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电子商务实践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懈努力,电子商务的教学才会更加顺畅和有效。

篇4

    1.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思路不清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是企业电子商务的生力军,通过实践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相关技能,从而有效开展工作,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顺利发展。

    2.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完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竞争态势等变化而不断变化,要求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变化,适时地提出应用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通过专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专业实践,学生能找出书本与实践中的差距,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或寻求其他帮助使问题得到解决,从中能学习到很实用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开展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后,能掌握许多非常实用而且针对性强的知识,能很快适应和进入实务环境,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掌握较实用的新技术和较强的商务意识,帮助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就业能力。现在很多毕业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走上利用电子商务创业之路,专业实践能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经验,用过硬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实施创业。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不完善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材严重滞后,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学科作为依据。授课过程中所选用课本信息严重滞后,直接影响整个授课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专业实践中,老师没有相应的实验或实训指导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教学目的、能力要求不明确,技能要求及要求掌握的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完成后没有相应的方法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是否达到了此次实验或实训的目的;同时由于目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去操作、去思考。这样使教学目的及实训要求具备的能力无法完成,使整个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培养出学生的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2.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多半是学主要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开展,如《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数据库应用》等课程设置的,主要是一些模拟系统的软件类的使用。所引用的案例大部分是教科书上的范例,与现实市场环境相差太大,虽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电子商务交易中各个角色的操作,体验到前台和后台的流程。但这种模式毕竟是模拟仿真,并不能代表电子商务的实验全部,其设计与现实企业的实际操作和需求还有很大一块差距。如果把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当作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部,会造成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片面理解。

    3.校内外专业实践设施不够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学校仍然是以校内实训为主,而校内实训多半是采用模拟环境,且在整个实训过程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考核仍然按学校规定进行。这样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只能够简单的了解掌握该课程基本的要求,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真实项目以及企业项目真实的操作流程,同时也无法体会到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各种规定及企业文化,使学生不能够尽快的适应企业,适应工作环境,投入工作岗位。

    4.师资水平缺乏专业性目前很多教师电子商务工作经验欠缺,电子商务是一个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学科,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这使得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各种综合的知识及能力。但是在实际中老师很难具备这些要求。大部分的专业课老师对电子商务的整体框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且又没有真正去企业工作过,在讲解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和实践技能操作时缺乏宝贵经验。

    5.学生的专业水平深入性不够电子商务实验变成了学生上网,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实验内容不具体,实验环节不细致。只能让学生去浏览网站或去网上购物。学生只能看到网站前台实现形式,对电子商务的后台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后台数据库与前台网页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无从得知,后台处理等内容也无法接触。另一方面大多数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都限于提供一个程式化的模拟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上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在培养学生设计和开发电子商务模型能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水平创新能力方面尚有不足。

篇5

1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理工与经管交叉、复合的新兴专业,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满意等日益暴露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分析该专业的特点,正视存在的问题。

1.1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

1.1.1专业交叉性与复合性。电子商务是一个集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法律等知识在内的交叉性、复合性的专业。

1.1.2新技术密集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涉及到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而且涉及到安全加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众多的新兴技术。

1.1.3发展时间不长。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十余年,作为一门专业出现更不过6年多时间。

1.1.4实践性强。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1.2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的问题

1.2.1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是复合性的人才,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是将电子商务涉及的所有知识作为课程开设一遍。

1.2.2专业发展时间不长,理论不够成熟。电子商务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发展远快于理论总结,导致理论总结与实践相比不完整,甚至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偏差。

1.2.3新技术密集性反衬出教学活动对新技术的迟钝。各种新兴的技术,在现实中不断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模式变化发展。了解这些技术,是了解电子商务流程、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新技术在教材里不会出现,就需要师生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捕捉这些变化趋势,查阅各种资料了解乃至掌握这些新技术。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这点并没有做好。

1.2.4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以往的经管类、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师,即便有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因刚从学校毕业而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1.2.5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学生主要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虽然可以使用模拟软件,但现有软件的作用只是让学生了解操作流程,并没有达到实训--提高技能的效果。

2Blog的特点

Blog作为这两年来流行起来的网络应用方式,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方便。与个人网页、BBS、E-mail相比,Blog在网络沟通方面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教学工具的一种有益补充。

2.1创建与维护都非常简单。与制作维护个人网页相比,任何一个用户可以像申请电子邮箱一样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Blog空间。而维护更新时,写作编辑的过程也会像发邮件一样简单。

2.2浏览者可方便的进行评论。只要者许可,任何浏览者在看到者的文章之后,可以无须注册就方便的进行评论。

2.3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Blog的浏览者通过RSS聚合工具或者在线RSS聚合网站,可以实现同时在多个Blog内检索信息。在一个Blog托管网站内,不同Blog内的文章也会按照标签进行分类,方便浏览者浏览。

2.4可激发创造性的“思想共享”。在使用Blog时,者可以随着学习的过程把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随时地写到上面,这时不需要讲究章法,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思考过程和心理体验的“思想共享”。

2.5可将文章组织化条理化。博客文章按时间顺序排列和按照标签分类的特点,使文章组织的更有条理。

3Blog在改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营销是目前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环节,由于在人才培养中没有把握住这个方向,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产生了偏差。要纠正偏差,学校就应使培养方向紧跟市场。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出现的问题,Blog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电子商务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善于应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因此,Blog与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着“网络应用”这个结合点,运用这个结合点,Blog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作用便能充分发挥。

将Blog应用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一是教师通过Blog,与学生、其他教师、电子商务应用者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二是学生通过Blog,与老师、其他同学、电子商务爱好者沟通,提高自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提高互联网络的实践应用能力。

3.1通过Blog了解电子商务实践应用动向。Blog有信息共享的特点,发表文章时,可以设定作为关键词的“标签”,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应用Blog,通过“电子商务”这个“标签”,在某个Blog托管网站快速的查找到与“电子商务”相关的Blog,与Blog的主人建立一种关系。教师可以快速查找到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实践者,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为课堂教学充实实践案例,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3.2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Blog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别人可以对自己的文章发表评论,自己也可以对其他人的文章发表意见。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任课教师之间、不同学校的专业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3将Blog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电子商务专业的新技术密集性,使教学素材脱离不了互联网,Blog作为网络应用工具,可以充分对分布于不同网站的教学资源进行引用、分类整理;电子商务专业的交叉性,使它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在Blog写作中充分利用标签,对文章进行分类,可以方便学生查阅与学习。

3.4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Blog作为网络应用之一,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相比,并不具有更大的诱惑性。所以,教师通过Blog布置作业,答疑解惑,共享学习资源等做法引导学生应用Blog就很重要。作为引导者角色的教师必须比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掌握各种在教材上没有、实践中已经出现的知识,才能指导学生的学习。

3.5提高学生的思维及应用写作能力。在应用Blog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寻找与电子商务相关的Blog来交流。由于电子商务涉及行业的广泛性,不同的人对电子商务有不同的认知角度,从而出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与不同的写作风格。学生与这些人交流,可以启发思维,同时可以学到不同的写作风格,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3.6提高学生网络营销工具的应用能力。网络营销是企业目前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主要领域,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形式,正被企业作为重要的网络营销工具来应用。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Blog,使Blog这种网络营销工具溶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网络营销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在企业实习(进行网络营销)同样的效果。

3.7作为学生毕业时求职的“特色简历”。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与网络营销密切相关,如果能够在帮助企业进行网络营销之前,首先在互联网上通过Blog将自己“营销”出去,这无疑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最有力的证明。学生在校期间的Blog,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轨迹的记录,也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进行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

4应用Blog的具体途径

篇6

我院作为苏州市劳动保障局下属事业单位,又承担着苏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历来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把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与毕业证挂钩,这样能够保证每位从苏州技师学院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企业中的骨干力量。

经过笔者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学生的实际就业中,很多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能体现学生操作能力的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争取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将来学生就业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关于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调查需求迫切,直接关系到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今后的办学思路等问题。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能回答办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破解困扰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多年的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

2、调查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来看,结合电子商务的实际状况,笔者决定通过以下方法开展电子商务资格证书的调查:

2.1 文献法

目前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资料并不是很多,相关前期调查资料也比较欠缺,因此对于资料的收集一方面需要借助网络上的信息,另外还需要借助大量的图书文献来开展资料的收集。

2.2 询问法

实践出真知,要想真正熟悉了解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状况,光网上搜集的资料远远不够,还必须走进市场,走进企业,同企业人员亲自交谈,了解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以及对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调查具有真正的现实参考意义。

2.3 观察法

走进人才市场,关注用人单位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招聘,倾听他们的谈话,观察他们的言行,从现场角度了解市场对于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注意搜集有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应聘成功率,从中比较差距,找出应聘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

3、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证书现存的问题

经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证书在发证机构、资格等级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各个证书之间互不相认,问题颇多。表1中列举了几种电子商务证书种类,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3.1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一,证书的发放管理混乱

笔者亲自在苏州人才市场中向相关用人单位随机进行访谈,表2对访谈结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对表1中列举的诸多电子商务相关证书种类中,普遍被接受的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电子商务师"的等级证书。该证书分四个等级,参照劳动部的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职业标准,对电子商务人才技能的要求做了很好的划分,考核也具备一定难度,被认为是电子商务行业中含金量最高的职业证书。

与之相比,其他四张的证书的认可度高低不一,其中商业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认证在电子商务协会的会员企业中具有良好的口碑,通过率也较高。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更加看重考生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很多企业在招聘偏计算机技术类的电子商务人才时比较偏爱这张证书。国际电子商务协会证书发放和管理相比其他证书比较混乱,所以在企业招聘者心中含金量是最低的。其中还比较特殊的就是阿里巴巴公司所做的电子商务认证,由于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力,该证书的含金量尚可。

3.2 职业证书考核内容不规范,未形成体系化

目前大多数发证机构组织电子商务考试的形式都是采用考前培训加考试认证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大多把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在一本考试教材中,很多非电子商务专业的考生未必经过系统学习,只要短期强化记忆加练习,就能通过考试。这对许多在校生来说并没有通过这类考试获得更多的知识的补充,只是在回顾学校所学习的部分知识,并且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相比考核内容显得比较单薄。

3.3 考核内容侧重点不同

综合考虑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2011年开始给电子商务毕业生报名参加商业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认证。2年以来共有277人次通过考试,通过率100%。企业对于该证书具备一定的认可度,增强了我院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得到了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证书工作中值得贺喜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院校都在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电子商务师考试培训,虽然通过率不是很高,但是能够通过的学生市场的接受度更高,因此,我院也会在前面商业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认证的高通过率基础上,今后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中向劳动部的电子商务师进行转移。

4、针对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现状的应对方法

虽然电子商务不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但仍然有许多在校学生觉得有必要考取一个相关证书,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建议苏州技师学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学习:

4.1 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篇7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南京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篇8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篇9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2006—2011届电子商务的毕业生266人的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1和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连续6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都不是很理想,虽然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就业了,但对口就业率非常得低,平均只有28%(包含对口电商工作、技术类和电商教学三类)的毕业生是从事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剩下的都从事着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工作。

(2)我国高校在2000年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但初期因为对该专业了解不够,那时的社会需求不明确,用人单位直接招聘电子商务岗位的几乎没有,导致早期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网络购物模式的逐步接受,电子商务专业定位越来越明确了,许多企业陆续开始涉及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直接招聘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需求,前期偏技术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文/杨选辉的需求量大于偏商务的需求量,近几年在懂技术的基础上能从事网络商务的需求量在逐步增加。

(3)在调查中还发现,如果电子商务专业被放置在高校经济院系的毕业生从事策划管理类的工作较多,如果被放置在信息工程院系的毕业生从事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偏多,可见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4)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比例逐年递增,但因为近几年整个就业形势不好,国考竞争太大录取率低,对于考研而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多跨专业考管理类研究生,虽然优势不明显,考上率也不高,但逐步成为大多数电商人尝试改变命运的一种必备方案。

(5)选择销售类工作的毕业生占一半以上,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电子商务专业,大部分专业都是如此,但学生普遍反映销售类工作不好做,如有机会都想尽快转行。

2.提出问题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目前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约10万多人,人才总量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按理来说应该是供不应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方面市场需求很大,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却不高,需求旺和对口就业率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校培养的电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这么大的偏差呢?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机制有问题,培养人才的高校与用人的企业之间没有沟通渠道,导致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完全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二、分析原因并提出提高就业率的解决方案

1.分析原因

大家常常把造成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于高校一方,认为大部分高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方向定位不清、对专业理解偏差是主因,另外还存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欠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技能掌握不突出、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等一系列因素。针对这些抱怨高校负责人也有苦衷,他们到处取经借鉴,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始终不得要领,究其根源在于这种单纯封闭式的教学改革由于缺乏社会因素的调节与指导,跟不上时展的节奏,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循环反馈机制,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严重脱节,高校培养的人才永远达不到社会需求的要求,如图1所示。

在上述状态下,无论是高校、在校生、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很迷茫,他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高校: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还是以经济加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主,目标是培养掌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简单的知识堆积、割裂的教学导致学生复合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成为了非经济、非计算机专业的边缘人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内容严重脱节,并且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大量实训活动,尽管这几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设置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些专业教学软件供学生模拟练习,但这些软件脱离了实际的商业环境,跟不上现有应用的发展,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有时还没毕业所学知识就淘汰了;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有的校企合作大都还停留在学生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缺乏深层次的合作,这样在人才技能培养和就业方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2)用人单位:很多用人单位没有真正理解电子商务,没有利用好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大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还停留在建网站、做宣传方面,没有真正利用好电子商务进行线上交易和深层次应用;近几年一些企业十分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对其业务进行拓展,但由于对电子商务观念理解和应用水平的不足,他们不理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底能干什么?怎么用?到底应该放在市场部还是技术部?缺乏高校严谨有效的理论指导。

(3)电商毕业生:电商毕业生往往对就业岗位群不明确,就业前景一片迷惘。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取得哪些证书,才能让自己更具有就业竞争力;不知道如何去应聘去寻求合适的岗位,不知道自己能从事哪些工作以及将来人生奋斗的目标。

(4)电商在校生: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普遍还停留在书本学习上,不看重或不珍惜实践教学环节;学习还处于跟着老师走的状态,主动学习性不强,信息意识薄弱;学习方法落后,对学习没有系统性、对专业把握不够,学习存在很大盲目性;学习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学习到当下用人单位急需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差。

2.提出解决方案

在国外,很多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不定期的回访,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机制,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建立了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联系,这样做不但可以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和发展情况,检验和考察学校的育人效果,同时也为学校能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教学改革内容提供了依据,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通过本次课题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对于毕业生就业资料很多学校都没有或非常笼统,本校学生毕业时去了什么单位,中途换过什么单位,现在在哪,联系方式是什么等等一片空白,更不要谈回访他们了。虽然有少数高校存在回访意识,但回访范围过于狭隘,仅限于对一些优秀知名的毕业生进行一些联络,对于他们的回访也仅限于邀请回来做个报告,校庆时出席仪式等而已。对于回访形式有些高校采用建立校友网的方式来实现,但普遍在存在网站内容建设不健全、不系统,功能不完善,对教学改革帮助不大,有价值的信息不多等诸多问题。因此要解决人才培养部门与社会用人单位脱节现象,构建一个内容完整、机制完善的毕业生回访反馈机制迫在眉睫。通过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该机构可以归口在招生就业办也可以归口在教务管理部门也可以单独成立部门,实现形式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基于B/C模式的毕业生回访反馈信息系统来解决。此系统应该能将毕业生、企业、在校生、学校老师及校方融合起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多赢。

三、构建毕业生回访反馈信息系统的核心思路

1.系统的需求分析

构建毕业生回访反馈信息系统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系统中各种角色的需求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本系统的目标。

(1)毕业生的需求

可以根据已工作的师哥师姐的信息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对于电子商务这种就业面比较窄的专业来说,这种方式非常有效;通过本平台可以长期关注母校母系的发展,为回报母校培育恩情献计献物,例如南昌大学信管系94级毕业生用集资10万元成立“信管94励志奖学金”的方式来庆祝毕业10周年,这种报恩方式就非常值得推广;将自己的人生成长和学习经验与人分享,为师弟师妹的学习提供咨询和解惑;客观真实的评价自己待过和了解的企业,给应聘者一个真实的企业状况,这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选择就业单位非常有益。

(2)校方的需求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将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就拿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吧,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既宽又广的新型交叉型学科,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定位,将这个专业的学生做通才培养,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没有特色,就业时就会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例如社会上急需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人才,则教学中要突出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网上价格营销策略、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如果定位在电子商务IT技术应用方向,则要加强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方面的课程,突出如何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的商务问题;如果定位在网上贸易平台应用方向,就要教会大家网络贸易平台和相关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突出商贸英语能力的培训。定期向校友和社会公布学校建设的进展情况,希望吸引有一定回报能力的毕业生为母校捐财捐物,为母校的建设资金寻求新的途径,这一点国外高校做得非常好,例如哈佛大学吸收的校友捐赠大约占据了商学院一半的收入。例如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的现用友软件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为母校捐赠了1000多万,但这种实例在我国还是太少了。吸收各界好的办学建议促进高校进步。例如本次调研中电商毕业生普遍希望高校可以多联系社会上一些电子商务行业领军人物和电子商务业界践行代表来校任教或实践指导,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及实践环节的不足,那我们就应该认真去考虑这个建议并及时实施。

(3)在校生的需求

通过毕业生的心得体会和经历描述带来阅历上的提高;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了解企业需求,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少走弯路。

(4)企业的需求

及时了解学校的科研动态,主动寻找高校合作项目;动态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指导;定期人才需求标准,拓展招聘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就业;

(5)教师的需求

了解专业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寻找相关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践,为自己的再教育寻找途径。例如很多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积极参与。

2.系统的框架结构

各种角色将通过必要的注册审核后登陆到相应的模块进行特定的操作,例如毕业生可以采用在校时的学号进行注册登陆,企业可以采用工商登记号并通过管理员现实审核后登陆平台。

3.系统成败的关键

本系统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下几方面关键,实施中要特别注意:

(1)要将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作为日常性事务进行,及时更新,不断完善;

篇10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篇11

1.引言

2014年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4262亿美元,较2013年上涨35%,占据全球第一的领先位置。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1]。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专业教育具有了相当规模。其培养目标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2]。但是事实上,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大相近庭[3]。本文着重讨论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及改进方法,试图为以后的该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现有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1)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发展数十年的传统学科相比,教学理论等理论不准确。

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大学对此学科缺乏深入理解,一窝蜂开设专业课程,并不考虑相关问题。导致电子商务这门学科理论不够扎实,研究欠缺,缺少标准、权威的书籍、教学大纲等[4]。

(2)现有大学教授电子商务的教师大都水平有限。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大部分学校不论条件、时机是否成熟,一窝蜂上马该专业,导致很多弊病[5]。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有电子商务经验的教师更是匮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不够深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更是没有深入研究。

(3)教学资源不足。

作为新兴学科,除了教师水平有限外,就是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不足:教学大纲流于形式、教学日历随意篡改、教案不完整、课堂内容随意、教学资料缺失等[6]。依据现有情况培养出的电子商务的毕业生难以学到本专业精髓,毕业之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3.改进方法

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活动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其次是搜集全面的教学资料,组织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大纲,按照教学日历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7]-[8]。在授课的同时,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多用引导式方法而非填鸭式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引导教学方法。

案例引导法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往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形成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面案例或网络在线案例为内容,通过教师设置和选择案例、讲解,学生剖析案例原因和评价案例,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理论知识,而且能学以致用地运用到实际生活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性学习。

(2)模拟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

模拟情景体验式教学是指把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重组,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内,运用专业软件,模拟紧张激烈的商业竞争场景,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并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和分析的教学方法。

4.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使用人单位可以度过所谓的“用工荒”,而毕业生则可以顺利就业,减轻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孟昊雨.电子商务教学的科教结合模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

[2]胡桃,尧舜.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

[3]彭楚钧.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4]陆志彬.电子商务教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5]胡学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建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