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基础学习

会计基础学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基础学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基础学习

篇1

传统会计学习方法是先学习会计领域的各个专业名词,然后学习会计等式等各个会计要素间的关系,最后学习财务报表等。该方法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但在学习初期,学生对整个会计学体系没有必要的了解,不知道自己现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是怎样应用到财务系统和企业经营管理中去的,所学到的知识是零散分布的,不利于对整个会计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会打消初学者的积极性。

相反,如果从整体的财务报表入手,将其层层剖析,逐渐学习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这样会对会计知识在整体上有较好的把握,使学习者在接触会计知识之初就将其与企业经营状况相联系。不但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增强分析与操作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财务报表时利用“呈现事实”及“解释变法”这两种方法,通过对会计数字的解读找出管理问题。因此,财务报表最重要的使命是实践课责性。任何企业活动都可以汇整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份财务报表。

下面将以“资产负债表”为例,论述从财务报表入手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沃尔玛的财务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完整,因此以沃尔玛的资产负债表为研究案例。首先,将沃尔玛的资产负债表呈现在初学者面前,乍眼一看可能会感觉有些懵懂,但如果初学者忘记自己是零基础,试着从投资和经营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看懂。

二、从财务报表角度解读会计基本常识

首先,从整体入手。看过资产负债表的大体情况之后,便要初步分析,思考报表所反映的各种信息。这份报表的名称是“沃尔玛合并资产负债表”所以表达的是沃尔玛和它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的财务情况。于是,学习者便理解了什么是“会计主体”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报表名称右边写有“单位:百万美元”而报表中的资产及负债等项目都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总结得出:“财务报表以货币作为衡量与记录的单位。”于是学习者便理解了“货币计量”的内涵。报表第一行标有“1月31日”分析得出,1月31日表示本报表所表示的财务状况截止到1月31日。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代表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于是得出“会计分期”的概念。以上几种概念在报表上没有明确地指出,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来的,是通过对各种细节的分析得出来的,这种分析思维是逐渐培养的,必要的时候需要辅导老师指导分析方法。若学习者不是在校学生并且有相关工作经验,便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层层分析得出。通过这种分析方法推导出的各种概念,不但便于记忆,学习者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使用时也会更加便捷。

接下来分析资产部分。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部分是资产部分,报表左侧一排是各个会计科目。这时便需要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各个会计科目的含义。资产部分首先是流动资产,查阅资料了解到“流动资产”通常指一年内能转换成现金的资产。利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会计科目的含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流动性越高的资产排在前面。然后是负债部分,首先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商业本票”“应付账款”“预计负债”等。查阅资料了解到:“商业本票”主要指企业为筹措短期营运资金,经金融机构保证所发行的金融票据,又称为“融资性商业本票”。沃尔玛从供货商进货,主要采取赊购方式,它所积欠的尚未偿还的金额便称为应付账款。沃尔玛将“应付利息”“应付水电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已经发生支付责任、但尚未以现金支付偿还的项目,加总起来,放在这个综合项目里。接下来是长期负债、长期融资租赁负债等皆用以上方法学习。最后一部分是“所有者权益”部分,分为“普通股股本”“溢价”以及“保留盈余”三部分。通过查阅了解到:普通股股本指已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权的账面价值。当股权发时,所收取的投资款超过面值的部分就称为股本溢价。“保留余额”指企业历年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净利润尚未以现金股利方式发还股东、仍保留在企业的部分。

通过对总资产额与总负债和股东权益额的对比不难发现两者数额相同。于是推论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即是资产负债表的架构。查阅资料了解“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自的含义,“资产”指的是为公司所拥有,能创造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负债”指的是公司对外在其他组织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所有者权益”指的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由公司所有者享的剩余利益,又称为“净资产”或“账面净值”。由分析得出:会计等式右边代表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来源可能是负债或是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左边代表资金的用途,资金的来源与资金的用途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反映资金来源与资金用途之间的恒等关系,了解每一项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所以使用“复式记账法”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查阅了解到:复式记账指一个交易会同时影响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因此必须同时以相等的金额加以记录。这种记录商业交易的设计,除了能忠实表达资金来源及去处的恒等关系外,也创造了相互勾稽的可能性。倘若企业做假账,谎称回收一笔应收账款,为了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也必须同时作假,创造出一笔现金或其他资产。必须作假的范围因复式会的设计而扩大,因此增加了被检测出来的机会。

三、财务报表可以延伸会计基础知识

财务报表是公司经营状况的缩影。学习会计知识要能看懂财务报表,学会编制财务报表,更要培养分析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财务报表主要是管理层用来问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得到答案的工具。分析财务报表不能只看死板的数字,还要能看到产生数字的管理活动,并分析这些活动所可能引导企业变动的方向。

沿用上述例子,分析沃尔玛的资产负债表。以单项会计科目来看,沃尔玛的流动资产中金额最大的是存货(约为322亿美元),流动负债中金额最大的是应付账款(约为254亿美元)。这种现象反映了零售业以赊账方式进货后销售,赚取价差的商业模式,也显示出沃尔玛如果无法有效的销售存货取得现金,庞大的流动负债将是个沉重的压力。其次庞大的存货数量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存货跌价风险。如何管理这些风险,便成为管理阶层与投资人分析沃尔玛资产负债表的重点。事实上,沃尔玛资产负债表的任何一个会计数字背后都有一系列复杂的管理问题。通过财务报表也可以了解到企业整体的财务结构。可以观察负债比率来衡量财务结构。负债比率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的比率。同时财务结构也可用负债除以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来表现。

衡量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短期负债,经常使用的指标是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显示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例越高表示流动负债受偿的可能性越高,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不小于1,相当于要求营运资本为正数。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沃尔玛的流动比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的流动比率曾经高达2.4,近年来一路下降,到2006年,居然只有0.9左右。这是否代表沃尔玛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付流动负债,有周转失灵的危险,其实不然。

沃尔玛是全世界最大的通路商。当消费者刷信用卡购买商品2—3天后,信用卡公司就必须支付沃尔玛现金,但是对供货商沃尔玛维持一般商业最快30天付款的传统。利用“快快收钱,慢慢付款”的方法,创造手头的营运资金。因为现金来源充裕且管理得当,沃尔玛不必保留大量现金,并且能在快速增长下控制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增长速度。由于沃尔玛流动资产的增长速度远较流动负债慢,才会造成流动比率恶化的现象。对其他厂商来说,流动比率小于1可能是警讯,对沃尔玛反而是竞争的象征。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强调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求企业的流动比率至少在1.5以上。然而,从竞争力角度着眼,能以小于1的流动比率来经营。显示了沃尔玛强大的管理能力。至于突然攀高的流动比率反而是通路业财务危机的警讯。因此传统的分析方法对沃尔玛并不适用。所以在结合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要联系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与传统会计学习方法相比,从财务报表入手学习会计知识,能够从整体上了解会计体系,更好的理解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从企业的财务报表入手,能够更深入的学习解读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管理知识,提高就业能力,为日后用会计知识造福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2008年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

1.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

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

3.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对于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新课程,其理论知识体系及其学习方法,甚至连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以往的课程不同,以致学生学习入门困难;而且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内容繁多且比较分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课程的重点。为此,要使初学者学好这门会计基础课程,笔者认为首先应让初学者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只有我们了解它的内在结构,才能真正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课程内容及各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主要就是介绍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方法中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当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首先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按照事先设置的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原理,编制记账凭证,然后再起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笔者将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当经济事项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如:收据、购货发票、借款单、车票、领料单等。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需要相关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下面就实例进行说明。

例: 20X5年3月18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丙材料10吨,单价2 000元,价款20 000元,增值税率17%。材料验收入库,价税款尚未支付。(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是原始凭证,以上是理论教学中采用的文字表述。

甲公司业务处理:

借:原材料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 400

贷:应付账款 23 400

乙公司业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 23 4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 400

该项业务,对甲公司来说,是增加了一项负债(应付账款)对乙公司来讲,是一项资产(应收账款)增加;可见该项经济业务发生,对于各公司而言,是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里首先需要我们明确什么是会计主体,也就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对象是谁;而乙公司在销售当日未收到货款,是否确认收入,又涉及到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又建立在会计假定(会计核算的基础前提)的基础之上,这就解决了何时入账的问题,而入账金额,又需要我们明确计量属性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可以看出,从经济事项发生(即原始凭证)到会计分录的编制(即记账凭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有: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础等相关的基础理论,这些知识均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甲、乙公司的会计分录中涉及到的会计科目(账户名称)有:“原材料”、 “应交税费” 、 “应付账款”等,而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而为何运用这些账户反映此项经济业务呢?这些相关账户又分别核算什么内容呢?这需要我们对会计科目原理和账户的内容进行学习;甲公司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原材料和应交税费,贷方反映应付账款,这是复式记账原理所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需要结合经济业务,才能得到初步理解及熟练应用。所以,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对前三章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后的学习成果。

(二)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用以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但由于凭证数量繁多,又零星分散,缺乏系统性,而且每张记账凭证只能反映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不能集中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活动的整体情况,为弥补会计凭证核算方法在提供信息方面的不足,就有必要将大量分散的会计凭证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将相关信息登记到账簿中来,以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这就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三)根据账簿记录与财产物资核对(即财产清查)

由于账簿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账存数,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漏记、重记等错误,在财产在保管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使得实存与账存会产生差异,为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性,为政府、企业管理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就必须进行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与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账面记录的正确性,并为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四)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账簿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所反映的信息比凭证中的信息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但就某一期间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而言,各个账户反映的信息仍然是比较分散的,而且不能一目了然地集中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因此,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分散在各个账户的信息给予汇总,即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凭证――账簿――报表,三种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了一个基本循环。由于各单位性质不同、规模大小、经济活动的繁简程度及管理要求不同,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是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三者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讲,就是从取得、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至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最后编制报表为止的整个过程的组织程序和方法,账务处理程序融汇各章内容于其中。

二、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中方法的比较

(一)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方法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教学方便,在理论教学中讲述复式记账时,使用会计分录和“T”字型账户,学生往往弄不太清楚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的关系,不能够直观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在。如原始凭证在课程讲授时是通过文字表述经济业务进行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是大量原始单据。而会计分录和“T”字账是教学中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和手段,而其在会计工作中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进行的。

(二)通过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也是会计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理论知识联系到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中去,学生才能对会枯燥、抽象的计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完成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密切结合,使初学者能够真正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因此,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实训环境和条件,尽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训材料,带领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将教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结束论

整个框架体系的搭建、主要内容及关系的分析,为会计初学者呈现了一个清晰的会计基础知识框架体系,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透过结构体系的搭建,通过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比较,能够让学生们理清学习思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准确、熟练地进行会计核算,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激大的热情,从而产生高昂的求知欲。如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因为对青蛙的浓厚兴趣,从而在生物学、动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环境的熏陶和有目的的培养。因此,从事《基础会计》课教学的教师,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需重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抓起。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1.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职学生因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面对的特殊成绩,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因此,要使学生喜欢相对枯燥的《基础会计》,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师走进课堂,就应该面带微笑,给学生友善的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再不时运用学科知识开开玩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心情愉悦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浓厚兴趣。

2.讲究导课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精心备课,争取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精彩的导课会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它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氛围。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一个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一句名言俗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恰当生动的比喻,或者一个谜语,都是导入新课的载体。运用的好,会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学习原始凭证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家经营红火的饭店,自从雇佣了一名采购员后,其业绩每况愈下,直至资不抵债,但老板还一头雾水。后经公安、审计等部门介入调查,才了解到,该采购员每次采购商品后,都要在原始凭证上做手脚,结果该采购员很快成了百万富翁,而该饭店只能以破产告终。老板因不懂会计知识而付出的惨重代价,就可能会唤起学生学习原始凭证的强烈兴趣。

3.上好入门第一堂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他感兴趣,只有上好第一节课,才能帮助学生跨上专业学习的新台阶。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可以先不讲课本内容,而是讲有趣的会计故事、启发性的经济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此外,还可以讲一些从事会计工作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如会计专业技术等级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而且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要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会计》是必考科目,从而明确学习《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引入、制造或创设与书本知识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帮助学生体验、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如手中有2元钱,再从某学生处借来1元,这时手上就有3元钱,而且是本人拥有或控制的(拥有2元,控制1元),所以本人的资产就有3元。又因为其中2元是自己的,这就是本人的所有者权益;另外1元是刚借来的,那么这1元就是负债。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资产(3元)、负债(1元)、所有者权益(2元),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如学习“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在课堂上给学生描述这样一个情景:学生甲和学生乙一块去商店买笔记本,学生甲忘拿钱了,于是向学生乙借了2元钱,最后两人买回了笔记本。引导学生讨论事后甲、乙两人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后会说:甲应该付(还)钱,乙应该收(要)钱。这时,老师可以趁势引出:甲如果要做账应用“应付账款”这个账户,乙如果要做账应用“应收账款”这个账户。这样,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案例,可以使貌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设计运行来实现的,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具有人机交互,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直观、生动、高效、先进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优化教学效果。

如会计账簿中更正错账的红字更正法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授课教师无法把真实的账簿、凭证、更正步骤一一演示给学生看。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凭证、账页及更正过程以及红字更正法账务处理过程同时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形象、直观地对比教学,使抽象难懂的理论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会计上的“红字”的真正涵义,由表及里地掌握“红字更正法”账务处理的实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实践教学法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基础会计》的操作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时,要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模拟实训室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学完所有章节时,我们还应该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开展实际操作竞赛,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熟能生巧。

三、课后——将会计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余

将会计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生活委员,班费的收支就可以运用会计知识。会计老师应指导生活委员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尤其是现金日记账的正确填写方法,学期终了,再指导学生编制会计报表。最后,把所有账务处理贴到教室财务栏或让全班同学传观。这样,同学们既学到了会计知识,又使班级财务清晰化、明朗化。再如会计知识可以和其它学科知识交叉运用。为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我校常年举办“课余市场营销活动”,该活动把学生进行了岗位分工,有销售人员(业务员、营业员等),也有会计人员(会计、出纳等)。此项活动,涉及到了营销组,也涉及到了会计组。活动时,营销组在营销班中选拔销售人员,会计组在会计班中选拔会计人员,两个专业的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该项活动。每次活动,学生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通过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们赚取了生活费,扩大了交际面,增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时间,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为学好会计专业其它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篇5

《基础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入门课程。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会计”是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知识,如何使之在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它,真正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该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不能片面的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忽视基本理论,只讲会计制度;忽视核算原理,只讲具体操作,把会计课程变成了制度的讲解和方法的介绍或者认为实际工作中怎样做,课堂上就怎么教,假如这样就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被动的接受,不能从理论上解释,到了实际工作中,也只能做学校里学习、模拟过的作业课程,不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只讲基本理论,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出现不了解财务制度,不认识凭证帐薄,不会做帐,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1、基本理论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战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先掌握理论,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弄懂吃透了理论,掌握会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领会会计的特点,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式会计发展的需要。

《基础会计》中基本理论很多,诸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等基本理论,对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又是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讲透彻,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只有明确资金运动周转的过程,才能理解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只有明确权责发生制等原则,才能很好地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业务;只有明确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才能实际地开展帐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帐务处理也做不出来。初学者若遇到这样的挫折,很容易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会计专业失去兴趣。这个问题看似是个技能问题,实则却是个借贷记帐法的原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步,明确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第二步,找出相应性质的帐户;第三步,运用借贷记帐法下各性质帐户增减的记帐方向,做出帐务处理。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做,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原理并能实际运用了。

2、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业务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

(1)经济业务知识。《基础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阐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其帐务处理。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会引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不断运动。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资金运动又会影响企业的供、产、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熟知会计中的经济业务知识,理解经济业务与会计的关系,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帐务处理。

(2)会计核算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主要指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知识,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知识,设置和登记会计帐薄知识,会计报告编制知识等。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理念和职业道德,应受到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当今,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灵问题日益严重,更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监守自盗。道德和诚信,这个对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却成为最高要求。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会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也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穿插式教学,把法规、制度的有关内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也可在每周教学中,专设1―2节课时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会计行为,培养了专业素质,并提升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不仅知法、懂法,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筑起严格的自律防线,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基本技能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多用实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实物展示的尽量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讲原始凭证时,可把日常搜集的一些票证、发票、收据、单据等给学生传阅,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讲授记帐凭证填制、会计帐薄登记、报表编制时,就把往界学生实习时的帐薄拿出来让学生们翻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强化实习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模拟实习是强化技能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实帐练习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其按记帐规则记帐,正确的凭证填制,帐薄登记规范化的好习惯。

总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85-01

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初等教育,不断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初等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初等教育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难以满足日前发展的需要。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一、存在问题

1.会计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一是初等学校的会计人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多半是由教师兼职,会计基础薄弱,对有关制度不够熟悉,理解的不够透彻,特别是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如对择校费、借读费等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并经财政拨返回的资金没有按类别进行明细算,而是将所有预算外资金统统作为事业收入一级科目进行核算。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账卡、账物不符。有的建筑物已投入使用多年,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导致固定资产不能按时入账。三是票据管理不够规范,一些收费项目没有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四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对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合规,财务人员心中没谱。

2.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校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滞后,这就造成初等学校难以提供出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甚至,在个别学校中“内部人控制”现象特别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从财务人员到学校的领导之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导致纪律松弛等原因,也就造成学校管理层,或其中的少数人行使相应的决策权和监督权。由于学校管理层或者少数人掌握了学校实际的控制权,致使部分学校会计管理失控。这些因素导致学校会计信息的失真。

3.重教学与科研,轻会计管理工作。会计管理工作从思想意识、理论基础到核算方法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得益于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探索创新,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实施的各项改革措施。为扩大学校规模,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各初等学校生源之间的竞争加剧。其一,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就能扩大生源渠道,因此学校大多是重教学与科研,而轻会计管理工作;其二,重投入,轻管理。学校以教学与科研为主。但不能够忽略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旦会计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那么极容易出现影响学校发展的风险,大部分初等学校对于风险控制的认识是不足的,缺乏必要控制风险的手段。

二、应对策略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要求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熟悉有关制度的内容,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做好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核算工作。同时,要认真贯彻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提高责任心,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初等学校要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会计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篇7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高职非会计专业,如统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同时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所以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看都应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这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我们结合多年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确

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会计信息的编制者,必须懂得会计核算和监督,他们学习的《基础会计》课程是专业入门课,是学习后续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课程的前提。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为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他们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会计信息,了解会计的基本常识,扩大知识面,同时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两者的学习目的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应有所区别。而目前,很多教师忽略了各个专业的特点,对两者仍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实行“无差别教学”。教学目的的不明确使《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2.教学内容没有结合专业特色

由于会计教师对各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和选用的教材与会计专业的基本相同,仍然强调会计核算。讲课从会计要素讲到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从会计凭证讲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缺乏特色和创新,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觉得这些与所学专业不相干,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课情绪和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课程,知识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也较为抽象。会计要素、复式记账、会计账户等许多知识点都比较难理解。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较差,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不如会计专业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感性认识,普遍感到不易理解、难以适应,教学效果也不能得到保证。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

1.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仅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编制会计信息,仅需要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不要会做账,只要能看懂账。因此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懂得本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二是认识并制作、填写与本专业经济业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的能力;三是能看懂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色,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整个课程便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不应该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会计规范,理解会计报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会计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及等式、复式记账等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讲述它们的分类和填制方法。(2)会计日常业务核算。这一部分可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对企业的日常活动的核算进行介绍。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讲练结合,尽量使业务核算简单、易懂。(3)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其次介绍各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重点介绍各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而且学会对各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考虑不同专业对基础会计教学的需要各有侧重。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如对金融专业的教学,可增加银行会计的部分内容;对外贸专业的教学,可增加外贸会计的内容;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可增加流通领域会计的部分内容,等等。

3.创新教学手段

(1)有针对性地授课。

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授课对象所学专业进行必要了解,找出基础会计与这些专业的结合点,把握会计信息对学习者将来所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作用。这样,在授课时就会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会计知识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缺乏趣味性,教学效果不佳,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主动学习。特别是应在课程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而正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极强的针对性,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实物演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实物演示、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方法来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这些内容时,结合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增加直观理解和印象;在讲授资金运作时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开户行、购货方、销货方等各角色扮演,模拟整个资金结算过程,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学生会印象深刻;在讲授会计法律法规时,可采用录像的方式播放一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和讨论,增加印象;在讲授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时,可采用多媒体,用图、文、声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些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积极探讨,有利于本课程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教学目标,使《基础会计》知识融入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林海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07.02.

篇8

一、当前备课与教研形式分析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习与工作的基础课程,是入门与如何昂的关键。当前我国财经教育体系当中,基础会计学作为一门入门课、基础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更是照本宣科,使得课程内容不能有效传递到学生,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接下来几个学期的学习。在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基础会计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具有明显的教材编写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问题,教材未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教学环境一旦出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出现割裂,那么一定会出现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基础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的事情。基于此,在职业教育与大学教学当中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实践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全面发挥教育体系中基础会计学教师的讲解课程的经验优势和系统的教学理论优势,立足于实际,加强对当前基础会计学教材建设的探讨,加强集体备课对课程渗透力的强化作用。制定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能够有效针对教材知识整合的渗透与专业课程的链接,制定出能够真正符合不同的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案而不是一笼统的教学,为切实提升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质量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教学展示的经济业务。在整合教材的一系列过程当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一点,那就是基础会计理论上的逻辑性与有机性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研与实践集体备课的过程当中,可以会计信息本身来当作教材内容逻辑上的主线。按照以下内容进行信息传递:第一,会计基础理论讲的是概括性的理论基础;第二,会计信息生成是信息由粗乱到整洁的工作内容;第三,会计信息加工是方便信息提取的工作内容;第四,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样就能够使会计学学生能够对基础会计拥有更全面、更系统层面上的感悟和认知。在基础会计学集体备课的活动当中,老师们还可对教材中编写者给出的例题与习题进行适合教学情况的调整,能够让它沉为一个可以令学习者产生实际经营感的有机整合,加强学生了解。

二、集体备课的形式与优势分析

(一)仿真模拟与角色遐想式教学

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学院还是本科教育学校,针对集体备课应该做什么?应该将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落实和加大,为学生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提供保障。以角色遐想的方式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将学生组织起来,营造与真实企业会计工作类似的场景,在场景中缩短基础会计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实践出真知,融入学习过程当中的场景教学,能够轻松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理解,便于教师的内容渗透,使学生获得更便捷的更效率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

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可以将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等财务数据录入到为教学准备的课件当中,给学生发放原始的或者记账的凭证,各种账簿和报表等等会在基础会计学阶段的会计操作中需要接触的各票据与账表。能够合理的利用这些实务内容把可能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程当中认识凭证、了解账表,明确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认识到不同资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还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让在学的基础会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学质量。

(三)深挖教师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将教师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既能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又能使老教师更快捷的获得、熟悉新型的教学工具的使用方式。每位教师在不同的课程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不同的教学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反馈和讨论,再将讨论结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不仅能够提高教职工教学水准又能提高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质量。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增长,学生融入教师的课堂当中,教师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调动和整合,挖掘教学能力,拓展教学深度,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增长。

(四)发展教师素质,使优秀教师得到凸显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入门的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关键。看似简单的课程其实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引导教学能力有着深入的要求,将知识成果与专业人员分享已经不简单,更何况是教会没有任何财务会计基础的新生呢?。因此,越是基础的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会越高,久越应该交给优秀的教师去讲解。通过集体备课能够完善部分有提高空间的教师,使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凸显出来,并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五)注意集体备课中的不利因素

集体备课在具有上稳重所说的好处之外,还有对比传统教学备课的一个可以克服的缺陷,就是备课的效率问题。这一问题产生于不合理的备课组织或组合,使得集体备课的作用难以展开,应该将不同长处的教师搭配组合,最后总结到备课组组长,形成一个高效的备课线程。如果具有过多共性的教师一起商讨,那么教学思路会被局限,还会使备课遗漏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如果结合教师课堂风格,将不同风格的教师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克服这一问题,病发挥基础会计学课程集体备课的作用。

三、总结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习与工作的基础课程,是入门与入行的关键。万事开头难,基础会计学的教师怎样才能把这门课教好?首先一点就是要找到学生的对会计学的兴趣,最重要一点就是想办法对基础会计学教学的本身进行进行改革,并且做到全方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加强教师学习的力度,充分发挥有经验的教师有理论、有方法、有经验的传统优势,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新任教师在课件制作计算机操作和与学生代沟等方面的长处,让每堂课都成为优质的课堂,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夯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应该创造性的将学生这个学习群体本身融入到教学备课当中,真正的实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理想。

参考文献

篇9

《基础会计》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管理学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二学期开设,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而该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较为复杂,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若对该课程没有学习兴趣,则学习是一种煎熬,是一项“苦差”。但是,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首先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相关的课改理念,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

一、精心备课,上好第一堂课

任何一门课程的第一次课都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第一印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较大的影响。对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第一堂课能否上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怎样上好关键的第一堂课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基础会计》课程离我们很近,不是遥不可及的,学会该门课程对工作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对本门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性描述,使学生对会计知识体系有一个了解,对今后学习的知识有基本的框架认识;然后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合理运用。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学生希望教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情解答他们的疑问,希望教师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学生讨厌态度不好、责骂、嘲笑、挖苦他们的教师。因此,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尊敬教师时,他们就会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反之,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害怕、厌恶、不尊敬时,他们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学该门课程。所以与学生建立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三、选择合适合理的教学工具

在正常授课中,常用的教学工具是黑板和粉笔,而会计理论教学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传统教具的使用,学生知识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各种实物账表进行直观教学,如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账簿、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原始凭证(支票、借款单、进账单、发货票、入库出库单等)等。利用有形的实物资料,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认识,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掌握会计知识。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基础会计》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有利于科学分配时间,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点,不但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声情并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通过授课软件配合图片及实物投影、解说等的操作进行直观教学,向学生传递直观的信息。例如,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章节中涉及各种格式不一的凭证、账薄账页,常常搅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将事前准备好的车票、收据、发票等日常生活积累的原始凭证及各种记账凭证和账页等实物,进行多媒体、实物演示,紧接着在教师的导引下亲自进行手工填写,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法适用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仿真模拟法

通过一个企业一个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整套会计核算资料。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实训达到仿真的效果。

3.小组讨论法

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分析、处理会计事项的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让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实习实训法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授会计基础理论时,涉及到很多账、证、表的内容。在会计基础课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在进行了单项练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实习实训课程,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系统的综合。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编制出会计报表,完成了一个会计循环结束。便于学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的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会计循环的理解。事实证明,运用实习实训法进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会计兴趣更浓;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更扎实地掌握会计知识。

六、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1.变理论考试为理论加实践技能考核

《基础会计》考试,一方面,考核课本上基本的理论知识,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考核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变结果考核为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课程成绩主要看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考核结果不太公平,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平时没有考试压力,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或考的较好成绩,这种考试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注重过程性考核,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占较大的比重,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模拟实训等。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兴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增强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同步,适应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思炜.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浅谈《基础会计》课堂教学[J].读与写,2011,(2).

[2]翟龙珍.浅谈对会计入门课兴趣的培养[J].大众商务,2009,(5).

篇10

作者简介:王向秀,女,36岁,,广西二轻工业技工学校教师,助理会计师。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专业概念抽象难懂,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这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障碍,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以后一系列专业课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把兴趣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上好第一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感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要力争上好第一课,在第一堂课中笔者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跨上专业学习的第一个台阶。

(1)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新奇感,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向学生一一说明,变好奇心为求知欲,变畏惧为兴趣。

(2)引用现实生活中反响较大的经济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肩负的神圣使命,从而激发其学习情感。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作为未来会计职业的从业者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将会计职业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自信心。

(4)展示历届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也能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名专业能手,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5)丰富知识内涵,讲求教学语言艺术。会计基础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知识内涵,增加所讲授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幽默风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学习增添情趣,增加知识的吸引力;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能启发人们联想和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些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够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荡然无存。为此,教师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可以打破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教学动静相生、起伏有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

在操作性教学环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手把手地教,并及时将优秀成果向大家展示,恰到好处地表扬赞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样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欢快、轻松、舒适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大提高。

3巧妙点拨,化难为易

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易懂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收到的效果比复述课本10倍更起效。例如,笔者在讲授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时,把全班分成资金筹集业务组、生产准备业务组、产品生产业务组、产品销售业务组及财务成果业务组,每一组的成员又封上不同的职务,那么在每一个阶段每类不同身份的人发生的业务怎样编会计分录,怎样登记账凭证,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抽象概念解释得一清二楚,使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4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4.1教学实践。将教材中纯文本的的经济业务内容转化为实践性资料,主要是采用演示法。会计学科的演示教学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讲解专业知识、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如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幻灯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教学等,在多媒体教学中将前后的学习内容有机的穿插起来讲解。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会计凭证的内容,掌握了填制会计凭证的技能,还复习了会计账户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篇11

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一门,当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无纸化考试模式是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

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的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在这一考试模式下,不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强,而且还要适应这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才能顺利考取资格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无纸化考证模式下会计基础考证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意义

无纸化考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它不但具有高效、规范、考核内容广而全、考题形式变化多等特点,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看题、答题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这方面有长期系统的训练。另外,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基础这门考证课程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复习课,让学生把在职中一、二年级所学过的会计知识回顾一遍,然后参加统一考试,但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扩充、知识层次提高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要能运用已经习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基于以上的原因,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的教学旨在充分利用信息

技术,在课堂上模拟这种考试模式,创建类似于无纸化考试模式的理想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学习过程,在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具体体现

1.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与无纸化考试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

环境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对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情景、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等。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这对于职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虽然在新的考试模式下,题型和题目量都相应减少了,只保留了选择题、判断题和业务核算题,业务核算题也只是需要在指定的空格中填上数字便可,但无论从操作经验还是心理素质方面,学生都很难适应,如果不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在缺乏必要准备的前提下,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对题目无从入手、操作时手忙脚乱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答题错误,例如,看错题目、写错答案等,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最终会导致学生没通过考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出与这种无纸化考试模式相类似的教学环境,构建与无纸化考试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测试和评价体系,例如,课堂教学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学里开展,实现一人一机,同时开通网上测试系统,利用题库和计算机评分功能进行平时的训练和

测试,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慢慢地适应这一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考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一直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以及相关的练习册都是作为学生学习、复习和教师教学的唯一参考书,仅仅是依靠书本或练习册,往往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另一方面中职生在考证前虽然已接受了差不多两年的会计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主要集中以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和扩大知识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资源除课本外,还包括多媒体课件、与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题库和模拟测试系统等。首先,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点击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来学习或复习相关的考证内容,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更新的会计方面的知识,以解决知识更新的问题。其次,模拟考证模式创建的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和综合测试中,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题库包括理论知识题库和实务操作题库,在理论知识题库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题目来做。在实务操作题库中,有五大类型的题目,它们分别是: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编制。而在这五大类型题下又根据考核的目标不同设置若干小题,例如,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中加入对账、错账更正等内容,以考核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中随机组卷、题目多变的要求。最后,应用模拟测试系统和反馈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模拟检测,并能马上得到测试结果,让学生熟悉无纸化考证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增加实际的应考经验。

3.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题库和计算机辅助测试软件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的及时评分反馈功能,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实现职能的部分替代,让教师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监控课堂和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另外,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比较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而且由于考题是随机组卷的,每位学生的题目都会有所不同,涉及面广而全,学生不可能参照别人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师统一讲解,学生统一做练习和测试的传统教学基础上,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帮,更能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证的考试。首先,当学生在练习或测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教师机来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甚至可以调出个别学生的学习画面来查看其整个操作过程,这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给出更准确的指导。例如,学生在完成以下这种类型题目的时候(见下表),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总是先计算空格(12),再计算空格(10),虽然系统评分的时候答案是正确的,但显然可以看出学生是不会计算“利润分配”这个项目,如果是通过试卷式考试,全班学生一齐做再交上来教师批改,是很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甚至还可以认为学生是已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通过实时监控,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其次,学生在利用理论知识题库练习选择题或判断题时,教师可以监控到每

一位学生做题的速度,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另外,当学生碰到疑惑或不解时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向教师发问,单独与教师进行讨论,以便能马上解决问题,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有别于以往的统一题目、统一练习、统一评讲的模

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解和长时记忆。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1.要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技术支持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障,它的视听、课件点播、实时监控、网络考场和交互辅导等功能为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2.题库要不断地修改和更新

题库是学生学习和模拟测试的重要资源,它的创建不但要以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涉及的知识面要广而全,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随时更新和修改,以满足学生学习

的需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3.教师应时刻监控课堂,关注学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大部学习和练习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甚至让部分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例如,学生是否在学习或做练习,教师并不知晓。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学生的不懂不问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等。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成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2012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

97.5%,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回顾、运用,技能操作的练习,使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实务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