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主持发声技巧

主持发声技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4: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主持发声技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主持发声技巧

篇1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本科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它为后续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课程奠定语音和发声基础。这门课程涉及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和播音主持发声两个方面。通过这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音与发声的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与播音主持有关的吐字发声的技巧。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能够基本消除普通话方言遗留痕迹,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吐字准确清晰;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口腔控制和共鸣控制的基本方法,声音动听,富于变化。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一般采用大课集体讲授和小课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练习的方式往往包括小课练习、课下练声和完成录音作业。一般是大课讲授和小课一对一指导之后,结合录音设备监听,师生共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针对“90后”大学生专业意识不强、练声无法长期坚持、参加过多课外活动等特点,在本学期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余,增加了朗诵比赛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以赛带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会语言艺术魅力,培养专业意识兴趣

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共81人,其中一年级40人,二年级41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以普通话语音为主,本科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以播音主持语言发声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全国大学生朗诵最高规格的比赛――国家语委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每年一届的齐越朗诵艺术节获奖作品,请学生赏析评价;进而指导学生分组,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诵作品,并在课堂上当堂展示,请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对朗诵的认识很模糊,认为“朗诵就是一场表演”,但当自己真的演绎一部作品的时候,他们的认识有了改变。“朗诵,是朗诵者的艺术再造,是朗诵者唱给文本的歌,是朗诵者为文本谱的曲,是朗诵者以文本为蓝图,向听者描绘的理想国;是朗诵者以文本为桥梁,跨越内心的河,进入艺术殿堂的生命之旅”①。朗诵,绝不仅仅是一场表现或作秀。在朗诵实践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播音有学”,“朗诵确实是朗诵者的艺术再创造”,“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确实能更好地运用气息驾驭稿件”。

朗诵比赛初赛共有65名共30个团队参与,提交了30部朗诵作品,经过专业老师的认真选拔,共15个团队进入决赛。决赛举办时,邀请了电视台、团委、学院等多位专家进行评分,学生得到锻炼和指导。不少学生表示,通过朗诵比赛的历练,他们产生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敬畏和热爱,也终于对这个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二、领悟艺术发声技巧,努力攀登艺术高峰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特征,又无处不显示其自身的表现特征。诗歌,由于词语的拓开,语气的舒展,字音的绵长,韵脚的鲜明,需要学生在语音上,普通话语音规范,声韵调准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在发声上,掌握播音发声的基本方法,气息控制自如,音色变化得当,情声气结合自然;在创作上,掌握播音创作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有对象感,能够情景再现、引发共鸣,停连、重音、节奏处理得当,创作目的明确,情绪饱满;在副语言运用上,表情自然,能够运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情感,体态语得当;服装、化妆与所选作品相符,作品朗诵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最初,学生并不能把学习的吐字归音的方法和呼吸控制的方法运用到诗歌朗诵中,往往吐字无力,字腹拉不开,声音没有张力。在反复练习、寻找感觉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朗诵需要得心应扣的喷弹力度。首先,唇的开齐合撮要控制得力,要掌握四呼的要领,然后根据字词、语句的色彩和分量加以运用。其次,发音最活跃的器官――舌头,要弹动有力,吐字如珠,舌头的动程一要准,二要快。再次,凡是要加大力度喷弹的字词,一定要大胆弹送,甚至达到夸张状态。最后,喷弹的力度是建立在正确的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基础上的,力度大小,取决于对词语、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领悟到发声技巧后,学生对朗诵和专业学习更感兴趣,针对自己表达的不好的字词和篇章,学生反复琢磨练习,期待达到更高专业水平。

三、探索朗诵创作规律,树立创作主体意识

有声语言的训练,以创作主体的个体行为为特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人无法替代。播音主持语音和发声,仅仅靠老师课堂讲授、小课校正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播音创作中主动体会和揣摩。以诗歌朗诵为主体的播音创作,对专业语音和发声的要求较高。掌握朗诵的创作规律,需要学生下大苦功练习字音、气息的同时,花气力、下工夫,逐渐掌握朗诵的创作道路、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创作规律。

“训练,是创作主体德、才、胆、识的艰苦磨砺过程,有方法,但无‘诀窍’,有过程,但无‘捷径’”②。学生在探索朗诵创作规律的反复练习实践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主体意识,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有声语言创作的主体。树立了创作主体意识,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在自己的发声条件上发挥所长,增强自己的发声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状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创作主体意识的萌发,激发了学生的播音创造力和播音创作欲望,发自内心地追求播音发声的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在朗诵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开始积极地组织练声,动脑筋练声,主动向专业老师请教字音发声方面的问题,努力地探索播音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在训练中体会,在训练中品味,在摸索朗诵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以积极、自信的“大我”逐渐迈入有声语言创作的殿堂。

四、引导树立积极人生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朗诵者不应满足于自己的声音、口齿和技巧,而应该下工夫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朗诵者的追求应该是高境界的追求,应该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生命的感情给人以启迪,以高雅的品位给人以指导。学生选取的作品既有《钢铁》《秋瑾》《老人与海》《嘎达梅林》《我的南方与北方》等经典朗诵篇目,又有《那些年我们似乎很有钱》《承继・出发》《蚁族》等接近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作品,在朗诵过程中,学生进入情境,体会到文本内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作品所打动,感悟到作品中张扬的真情与正气。

朗诵的组队多则四人,少则两人,独诵较少,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逐渐收敛了作为艺术生的傲气和个性,渐渐学会了宽容、理解和团队协作。包括音频、视频、比赛流程设置、主持等比赛环节由专门的学生社团(凤鸣朗诵艺术社)自己组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通力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的语音和发声方面的问题解决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学生介入专业教育的开始就上语音、发声课,着手解决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后续的课程当中还要贯穿始终,在每一阶段的教学当中,在学生考试的时候,直至毕业,语音和发声都要占一定的比例,要体现出这方面的要求,不可以理解为是阶段性的课程,所以发声课是贯穿始终的课程,而不是初级课”③。

学习播音主持语音和发声,小课很重要,它必须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同时要校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此次朗诵比赛,以比赛带动训练,以自身实践体会感悟声音的魅力,收获甚丰,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这一环节补充教学。

注释:

篇2

1.注重语言表达播音主持在进行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传播形式为对白模式,因此主持人要注重自身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形成语言表达特色,充分发挥出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中要在语言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处处流露出自身文化修养。但要注重的是首先要保证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运用自然,婉转得当,充分体现出其艺术效果。另外,在语言表达中切勿脱离生活实际,要在语言中合理的体现生活气息,使语言更加亲切,更加符合受众需求,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这种方式对形成主持人的语言特色也有着重要作用。最后,就是培养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幽默和机智,主持人以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为受众传递信息能够更有效吸引受众,增强艺术魅力。

2.把握社会动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大众传媒向受众传播的信息不同,为紧跟社会节奏,为受众报道顺应时代是社会信息,播音主持要时刻把握社会动态。作为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着,要时刻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报道受众想知道的,并自己也有所了解的新闻事件,更能够拉近自己与受众的距离,提高艺术魅力。同时,在个别播音主持节目中,主持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为受众带来正确的价值引导。

3.注重发声的技巧性播音主持行业本身就是一门与语言直接关联的艺术,为提高其艺术魅力,注重其发声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由于每个人的发声条件不同,自身能力也不同,因此发生效果就存在这较大差异。熟练的掌握发声技巧,不断进行声音效果练习,使声音条件更加完美,以有效提升其艺术魅力。发声技巧的训练要根据不同人制定不同的方法,结合自身嗓音特征以及条件能力等,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练习,达到有效效果。同时,在培养发声技巧的过程中对塑造自身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有着直接帮助。

二、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前提

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基础前提:

1.道德前提。播音主持自身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公众人物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受到广大受众监督。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素质,能够提升其道德水平,更好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播音主持是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者,在受众之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具备高尚道德至关重要。换言之,只有具备高尚品格在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中才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2.职业前提。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也就是其业务素质,这是衡量播音主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临时变动,这要求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既包括主持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发音标准,感情处理得当。

3.心理前提。播音主持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保证播音主持过程更加流畅准确。尤其在进行突发新闻报道时,要做到不慌乱,淡定从容,才能更好的对新闻报道准确应对。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要求主持人必须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在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下更好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要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在最短时间恢复主持状态,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篇3

校园主持人是指非主持专业的各类学校,在举行各类大小型的活动时所挑选出来的学生主持人,他们在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一般的学校对校园主持人基本上是需要时由老师推荐或自愿报名,筛选出来以后基本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台。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无法保证起码的主持质量,也影响活动目的的达成。为此,我校专门开设了校园主持人培训班,在培训及主持人实践中我们发现了校园主持人最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校园主持人培训探索出了一些相对有效的策略。

一、校园主持人常见问题

(一)普通话发音不准

虽然最终能够进入校园主持人培训班的学生都是在语言表达上相对较为出色的学生,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摆脱不了方言的影响。以我校为例,我校学生基本上来自吴方言区,因此在普通话的发音上,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分仍不够明显,主要表现为不会发后鼻音,将大部分后鼻音发成前鼻音。另外,尖音明显,或者说把舌面音“j、q、x”发得太靠前了。这些问题经话筒放大之后显得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主持人的主持水平。

(二)发声方式不正确

有些男生为了追求成熟的嗓音,故意将声音闷在喉咙里,音色显得生硬、沉重、弹性差;有些女生主观上为了追求“亮音”,将喉头自然吊高升起,声音似从口腔挤出,显得单薄,缺乏圆润、饱满的色彩;有些学生在发音时前声腔开得过大,声音从口腔散出,缺乏口腔共鸣,使得声音过于发散,显得无亮度、无力度;更有甚者,盲目追求高音量,以近乎喊叫的方式主持,吸气部位浅,舌根、颈部肌肉紧张,喉咙被卡紧,使得声音尖锐、刺耳。这种种由于发声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音色问题,也大大地影响了主持的质量。

(三)口语表达不丰富

口语表达平淡也是校园主持较易出现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外部与内部技巧掌握不够,比如对语气、语调、节奏、停顿等外部技巧不能灵活运用,对主持稿的内在语把握不够、对象感不强、情景再现能力不强等等。另一方面也与思维方式的训练不够有关,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导致他们的思维是单一的、线性的、一元的,从而语言的表达也显得单调、老套、僵化。作为主持人来说,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才能使语言表达准确、到位、丰富、流畅,思维活跃才有助于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四)台风僵硬或随意

有些学生站在台上垂头缩肩、弓背猫腰,有些学生则摇头晃脑、鼻孔朝天,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眼睛看哪里也不知道手放哪里,更有甚者走上场的时候出现同手同脚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主持人态势语的训练,同时也缺乏真实的舞台经验。

(五)临场反应能力差

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比如提示卡掉落、现场音响或者电源出现问题、突然忘词等等。面对此类问题,他们往往慌张失措,不能随机应变地予以化解,不能得体、明晰而富含真情实感的语言使节目平稳过渡,更谈不上即兴制造出节目的亮点了。

二、校园主持人培训策略

(一)分项突破,苦练主持基本功

校园主持人需要掌握的技巧及具备的素质有:主持人口语表达的技巧、即兴口语表达技巧、撰词写稿的语言功力,态势语及主持人形象塑造能力、场景应对技巧等等。其中口语表达能力是核心的素质,一名校园主持人首先需要普通话标准、声音悦耳、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有个性,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难一时掌握的基本功。为此,首先需要配备普通话标准的老师来辅导他们的普通话发音,我校是由一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担任该课程,确保了学生发音的标准,其次,口语表达最核心的一点是情运气,气托声,声传情,最终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美妙的声音不仅需要读懂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也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的发声基本功练习。如呼吸练习、绕口令练习以及肌肉协调性的练习,都必不可少。在每次《科学发声》课程结束后必布置学生相当程度的练习,而后一个一个还课。

针对口语表达单调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即兴口语表达技巧特别是思维进行的训练;针对台风僵硬以及场景应对不够灵活的问题,则应对其进行主持人态势语以及场景应对技巧的讲解与训练,并且授课的老师尽量将上课的地点放在一个正式的舞台上,比如学校的演出厅或者报告厅等等。事实证明,对于本就筛选出来的这些优秀学生而言,这些技能只要稍微点拨,就能触类旁通地掌握。

(二)专家引领,提供实践指导

每个学校的校园主持人培训老师大都是从一些非专业的老师中挑选出来的,虽说也是一些实践经验丰富、某一方面能力较突出的老师,但毕竟并非专业老师,因此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主持人,还是需要邀请专门的主持专业的教师。与此同时,学校又不大可能去邀请专门一位专业老师担任整个的课程,因此,可以考虑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定期来校进行讲座与培训。我校曾经邀请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常务理事、亿人星教育集团总经理李易真为全校学生进行《主持与演讲》的动员,另外译阁乐口语播音主持的明星教师钱思霖老师、历届江苏省中小学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的专业老师,南京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张博老师、苏州市交通广播主持人和上海奉贤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曾经为我校主持人培训班的学生作讲座。另外我们还邀请专业的化妆师张伟老师为学生讲解如何化主持人的妆容。这些专家为校园主持人从态势语、心理素质、科学发声、语言表达与美容化妆等各方面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指导,也让他们对主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三)开辟渠道,拓展锻炼舞台

语言的学习是口耳之学,需要多听、多读、多练。播音主持培训最不该忽视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寻找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校园广播是首当其冲的锻炼舞台,校园广播虽然规模很小,但是采访、编辑、录制、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是对学生主持能力与智慧的极大挑战,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校园广播能让他们对播音主持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是校园内的各类晚会及比赛,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我校为例,我们每年有艺术节、读书节和体育节三大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都有不少的主持机会,另外还有元旦迎新晚会等等,这些主持我们都尽量争取让主持人培训班的同学来担任。另外在培养出了一些不错的校园主持人之后,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校园主持人走出去,锻炼他们的胆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

校园主持人培训班的时间往往以一年为限,一年以后,当所有相关的技巧讲解和练习结束之后,经过一定的考核,颁发学校的证书,校园主持人就可算毕业了。但是如果仅仅如此,没有后续的训练与实践,他们的基本功很快就会后退到原来的水平。因此,培训班可以推行以老带新的机制,一方面保证这些老学员的后续训练,另一方面在老学员的带领下,新的学员也可以进行系统的训练,尽快掌握各项技能。实践证明,以老带新的机制可以促进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新学员羡慕老学员越来越丰富的主持经历,从而努力训练基本功,老学员又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体验到做小老师的乐趣,良性的循环逐渐形成。

以上的经验希望能给非主持专业的学校培养自己的校园主持人一些启发,当然,如果学校能够将各项训练系统化并加以整合,编写出自己的校本教材,相信校园主持人的培训将更加顺利,成效也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颂主编,徐莉,毕凤飞编著.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 张颂主编,李丰,宋丽萍编著.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3] 吴郁主编.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途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4] 王璐,吴洁茹编著.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颂著.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播音学已经成为一门集新闻学、语言学、社会学、美学等包涵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独立学科。作为信息的叙述者和传播者,电视新闻播音员在节目中的表现是新闻节目制作最重要的决定要素。精彩的电视新闻播音,能使信息传播更加准确、生动、有效,能进一步激发、调动观众的求知欲,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一、遵守科学发声章法又具有个性化的有声创作

每个人声音天赋音质不同,能理解感受到的内容不同,用声音去表现的方式又有所不同,这就为有声语言个性表达提供了可能。所以,播音工作者在学习播音发声的过程中,也正是在形成自己的播音特点和独特的风格的过程。如何将专业化和个性化结合发挥的更好,是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播音发声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的重要领域。

1、语言个性的基础首先是声音的个性

声音是一个主持人区别于他人的首要标志。广大电视观众不用看画面,就可以从声音上听辨谁是罗京谁是赵忠祥。由于发声器官构造上的差异,每个人的音质音色生来就有别于他人。发声训练对于专业播音员来说是必修课,有声表达能力和技巧是工作的基本技能。总的来说,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女声应柔和、纯净,男声应醇厚、利落、清晰。

2、遵循科学发声规律,掌握有利于个性发挥的有声创造方法

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声音训练中要求对吐字发声、呼吸、口腔、喉部和共鸣进行基本控制。但是,声音的训练不是为了找到某一种脱离表达的固定形态,而是为了拓展发声能力,获得声音弹性,从而为表达提供最充分的准备。声音的控制和运用要适应不同的稿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需求。声音的变化包括音高、音色、音强、音长的变化,包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语气的变化是表达的核心手段,而这主要依赖于气息状态的变化,辅之以口腔等共鸣器官的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能力正是个性的表现。

3、个性化的协调发挥最终形成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

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富有感染力。新闻节目主持人,由于栏目不同、自身修养阅历不同、音质不同、语言习惯不同等等,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这就是主持人语言表达上的个性。主持人的“真我”表现对观众是最具吸引力的,这种“真我”的表现必然将主持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展示给观众,而同时又展示着人格的魅力。海霞,让观众感觉热情大方爽朗轻松;李修平则含蓄内敛委婉亲切;赵忠祥,自然、庄重、平实;杨澜,辞采飞扬书卷气浓郁。当今一批现代艺术家和节目主持人都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虽人有各异,但任何一名主持人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经过千锤百炼,给语言注入新的生命,使其产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新光芒,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二、“情声和谐”是有声语言表达的精神和灵魂所在

1、新闻播报首先要在理解中感受,在感受中表达

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新闻播报的过程既是传递信息,也同时传达着信息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感受之后,要用声音表达出来。播音中,又要边理解感受,边形之于声。既要描摹出具体的情景、表述具体观点,又得胸有成竹,整体的轮廓、脉络、目的了然于心。既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要明确自己的感情、态度。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的主体性,就能充分展现有声语言声音的个性。观众非常喜爱的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坦诚、质朴、自然,给人一种毫无粉饰的真实的人物感。她在节目中的语言风格是对观众的一种平等真实的交流。

2、内在的思想感情,不能欠缺声音表达技巧

声音是最终的表现形式。播音员可以饱满的报道一次盛会的实况,也可以深情的讲述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同时表达内容不同,播报者声音条件不同,其效果必然有很大差异。声的饱满,不仅仅是大和强,不是表现的越刺激,就越有感情。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体味是以怎样的声音形式传递出来的,也就是用声音传递内心思想感情的功力是否到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面对播音初学者,不提示还好,一旦在“要有感情地朗读”的提示下,绝大多数都要滑向形式化的泥潭――只有外在声音形式的高低曲折变化,却没有内在的依据。这中间可能不乏过去小学语文教学的些许影响。有声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它自身的规律性。其中包括理解感受必须先于声音的显现,也包括将理解感受表现出来的用声、表达技巧。有声语言的用声一定是在活的、动态的语言表达和交际之中,是以表情达意为目的,以发声能力为前提,以创作表达的基础为基础的。没有静止、孤立的声音,有声语言的声音总是与具体的表达内容、体裁和“这一个”表达者紧紧相连。

3、要具备严密清晰的感情逻辑思维

因为主持人无论是把稿件的内容还是心中的感情传达给观众,都是要把头脑中已有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整理出来,然后再用言语表达出来。而主持人最忌讳在言语表达上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那是会贻笑大方的。更不能看似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实则空空无物或不过仅能说些插科打诨的话。作为一名主持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刻意培养出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使脑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以利于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与交流。

三、鲜明和强烈的对象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对象感是一种单向思想流动

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说:“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这种情况并不是播音员与听众之间的语言交流,充其量只是思想感情的单向流动。观众听众只是播音员在工作过程中设想和感觉到的一种存在,只是主观表象。播音员坐在播音室,面对话筒和摄像机,眼前并没有真正的观众在场。但是事实上却有千家万户的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收听。说到底这种设想和感觉仍然是属于播音员自己思想感情单向流动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它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

2、在思想流动中训练活跃的对象感

运动的对象感建立在播音员、主持人把握受众对有声语言表达的反应上,要把握得及时、迅速、准确、得当。对有声语言表达的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表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一是对表达形式和状态的反应。此二者都取决于播音员、主持人表达的功力和水平。例如,播读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语速减慢,理清逻辑,连贯性、流畅性尤为重要。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揣摩受众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有声语言表达的调整。只有当播音员、主持人的对象感主动地运动起来后,对象感才是真正的活跃的对象感。播音员是在得不到听众反馈的环境里播音,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播音员捕捉对象感要迅速及时。“呼之欲出”训练有素的播音员只要往话筒前一坐,一种强烈的播讲愿望就会油然而生。在摄像机前一投入工作,疲劳立即被抑制;精神马上焕发起来,眼神中闪着光;这就表明播音处于一种良好的交流状态。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随着人们对信息价值的认识深入,以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新闻播音走进了“大容量”、“快节奏”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大容量”、“快节奏”播音是适应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应当给予肯定。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随着媒体技术、新闻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新闻播音主持中美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因此新闻播音员必然需要具备多种语言功底的学习和锻炼。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掌握娴熟的播音技巧,拓宽和深化新闻播音主持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①赵淑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②姚喜双 主编:《播音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篇5

   阳光口才培训学校力主培养少儿口才训练,让孩子从不敢说话到敢说话,从会说话,到说好话,让每一个孩子能自信上台,精彩展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一.课程安排:

启蒙班(一、二年级)

课程内容:发声发音技巧、讲故事、表演儿歌、看图说话、无实物表演、相声。

成长班(三、四、五、六年级)

课程内容:发声发音技巧、诗歌朗诵、配乐散文朗诵、故事表演、激情演讲、看图思辨、即兴主持、演播室主持、童话剧、播报新闻、小记者培训、主持人仪态训练。

开办音频和视频两个特色课,充分锻炼孩子现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孩子镜头感,为孩子创造上镜机会,从而激发自信和胆识。

篇6

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的发展,目前活跃在电视荧屏的节目主持人,大多都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当前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如青少年宫等,都开办了小主持人培训班。小主持人作为中国未来大众传媒传播的生力军,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更要使自己成为才艺的多面手。歌唱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塑造小主持人的嗓音、台风、提升自己的艺术气质和艺术修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小主持人通过对歌唱的学习,可以起到拓展音域,增加肺活量,美化声音色彩,提高节奏感和乐感的作用,达到提升自己个人魅力的目的。歌唱的舞台表现力是小主持人的演唱技巧、创作智慧、演唱热情与才能的集中体现,它是小主持人充分体现角色,展现角色各个侧面和性格特点的综合能力。它包括演唱能力、舞台表演能力、舞台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小主持人的演唱能力的培养

演唱能力包括歌唱中的呼吸、发声、语言等歌唱技巧。歌唱技巧就好比是宏伟大厦的基石,台上的表演就好比是高楼,打好了地基,高楼才有了立身之本,设计师的匠心独具(艺术表现)才能得到体现。歌唱技巧基本功训练包括:正确的呼吸、良好的起音与连音、灵巧的跳音、正确清晰的吐字、丰满的共鸣、声音能强能弱控制自如、丰富的声音色彩变化等等。

1、歌唱中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呼吸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而歌唱中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的呼吸。那么,小主持人在歌唱时的呼吸要怎样控制气息呢?歌唱的呼吸技巧的要诀可以简化为一句话:“唱时收小腹,唱完即松开小腹,无需再吸气。”起唱前要松开小腹,这是因为:肺部被包裹在没有多少扩张和伸缩能力的胸廓之中,身体要完成对气息的有效控制,必须依靠即腹肌(小腹)来完成。这个过程是这样:①起唱前,松开小腹,随着腹肌的松懈,胃部下移,横膈膜收缩变平,使胸的底部下沉,留出少许空间,这时候,地球上无处不在的大气压会把空气自动压进肺内,而不需要再吸气,这就是“吸得深而不是吸得多”的道理的由来。②起唱时,往内收小腹,促使胃部上推,横膈膜上升,以此来挤压肺内的空气,以满足歌唱的需要。

小朋友们在歌唱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歌唱前,使劲吸一口气,把自己憋的脸红脖子粗,却仍然感觉自己气息不够用。感觉到“憋”并不一定就是气息充足,相反,是气息“浅”的表现,上面说过,肺部下方的气息容量比肺部上方的容量大,要想吸得多而不感觉到“憋闷”,那就必须借助地球大气压的作用,起唱前松开小腹,唱时收紧小腹,唱完后再次松开小腹,这样就可以通过腹肌完成对气息的有效控制。

实际上,美好的声音是呼吸与声门(声带)相互协调的结果,人的肺部就好比一个大气囊,气囊的上端就是气阀―声门,气阀的控制要恰到好处,以保证大气囊中的空气源源不断、均匀、持久地送出。如果气阀――声门太紧,空气的流动不自如,声音听起来刺耳,不柔和;如果气阀――声门太松,空气就会很快跑走,小朋友们又会觉得气息不够用。

单纯的呼吸训练,例如闻花式呼吸、吹蜡烛、打哈欠等模仿方法对于歌唱训练本身并没有多大用处。一个初学声乐的小主持人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学会一个甚至几个复杂的纯呼吸练习,而要唱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则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歌唱中的共鸣

在小主持人的歌唱当中,良好的歌唱共鸣的不仅仅能扩大小主持人的音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小主持人的音色,使声音层次更有变化,更富有色彩。一般来说,大家现在公认的歌唱共鸣形式分为三种: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胸腔共鸣是指发声时由胸腔产生的共鸣。口咽腔是指包括口腔、喉咽腔、鼻咽腔等部位的共鸣。头腔共鸣是指人体头部腔体产生的共鸣。这三种共鸣分类法是人们根据歌唱家发出的声音效果来进行区分的。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发现,三种共鸣的分类并不是太科学,并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教师与学生的视听。以头腔共鸣为例,人体解剖上发现,大脑并不是共鸣体,因为它并不存在可以引起共振的小腔体。但是大家为什么又要把它称为“头腔共鸣”呢?这是因为,当声带上的泛音频率接近声道中的共振峰频率并达到2800cps左右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歌唱者的声音围绕着他的头部,给人一种在头顶上唱的感觉。“头腔共鸣”的提法不科学之处在于:当学习者没有认识到这(“头腔共鸣”)只是一种歌唱结果的时候,把结果当做手段使用,往头顶或面部去找共鸣,而不是去调节声带与声道,这样做的最后结果是勉强制造共鸣,压舌根或撑大喉咙,以满足自己的听觉感受,养成不良的发声习惯。“胸腔共鸣”的提法更有争议,著名音乐家威廉・文纳,在他的《歌唱―机理与技巧》一书中指出,“胸部不是共鸣体,因为它不是一个腔体,胸廓充满着类似人们用以隔音的软的、海绵状物质,它倾向吸收而不是扩大声音”。实际上,从发声的角度来分析,“混合共鸣”才是最科学的提法。声带发出的基音经过喉、咽腔口腔后部,最后到达悬雍垂(小舌头)的后上方,这段空间的腔体足以满足声音对共鸣腔体的要求,人声不论哪个声区(低声、中声、高声)的声音都必须在这段共鸣腔中的到扩大和美化。要获得完美的共鸣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有力的气息支持,合适的声门振动和声道调节,这几点都要协调得当才能获得最佳共鸣。声音调节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要依据小主持人的具体情况做出详尽、科学的指导。

二、小主持人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

舞台表演能力是小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而小主持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在这些方面往往表现的比较稚嫩,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积极引导,悉心培养。首先,声乐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小演员们对音乐律动的敏感度,体验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情绪,学会欣赏、理解、接受声乐作品中包含的美。对于那些不善表达或不善表现的小主持人,教师要经常创设舞台实践机会,让舞台表演成为一种家常便饭,在舞台上演出气氛的烘托下,小主持人更能抛开思想上的束缚,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演起来会更为投入。其次,教师在声乐作品内容的解释上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要选择与小主持人的生活比较贴近的声乐作品,这样,他(她)们在演唱的时候舞台表现会更为自然,生动。同时,还要教会他(她)们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吸收知识和接收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他(她)们对信息刺激的敏感度,这也是提高小主持人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

三、注重培养小主持人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在舞台表演中,除了演唱技巧之外,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极为重要。根据歌唱表演艺术的特点,最佳发声状态由良好的生理状态、技术状态和心理状态三个部分组成,只要有一方面状态欠佳,歌唱表演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小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是能否进入最佳状态的关键。歌声是以人为载体“演奏” 出来的音乐,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乐器”性能的发挥。心理素质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使这些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并以此来指挥人参与社会活动。当代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亦有后天锻炼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的因素等等。不良舞台心理素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压力过重。客观环境是指表演场地,思想压力是指由观众及演出的气氛对歌唱者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心理和生理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常的反映。那么,对于那些舞台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小主持人,我们要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呢?

(1)动静结合。舞台表演中的 “动”是指歌唱表演者在舞台中动作、表情、声音等表现。“静”则表示思维的冷静。歌唱舞台表演的“静”与“动”是相对的,相互作用,一般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当小朋友们走上舞台,开始表演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情感与情绪就必须在音乐响起的那一秒里被触发,并随着音乐的律动而起伏,或高兴,或悲伤,或热烈,或黯淡,你的声音、表情、手势与身段就会在这些“起伏”里“顺势而为”,这就是歌唱中的“动”。但是,歌唱中的舞台表现毕竟是有尺度的,这个“尺度”就必须以“静”来制衡。把握舞台表现艺术尺度的就是“艺术美”,以歌唱表演中的表情和手势为例:在歌唱中,小主持人的表情要随着歌唱内容、音乐的起伏而自然表现,且不可夸张或表情呆滞、木讷。手势的表演也要“恰如其分”,凡是不合乎作品内容、情感的手势都会让舞台表现失去美感,失去表现力。要准确把握这个“尺度”就必须保持演唱时逻辑思维的冷静与理智,理性的心理对待“不理性”的情感,这就是舞台表现中的“动”“静”结合。

(2)熟能生巧。小主持人如果在台下没有掌握纯熟的歌唱技术,对作品的音准、节拍、节奏的掌握没有充分地把握,与伴奏的配合不够和谐,特别是对于作品中的难点、重点还没有足够的把握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很重的思想负担上台演唱,就必然会产生舞台心理障碍,影响舞台上的发挥,因此,演唱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舞台上的“胸有成竹”,就必须在舞台下“十年磨一剑”,不管是对歌唱内容的背诵与理解,还是对歌唱技巧的把握,都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才不会给自己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一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曾经说过:“要想在台上成功的演唱一首作品,台下要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上一百遍才行。”当小主持人对作品的演唱做到相当熟练之后,才会形成自己稳定的演唱心理,才有可能不受演出场地或演出气氛的变化而影响到自己的发挥,而且,随着演出实践的增多,有时候观众热烈的掌声能让自己的演唱达到一个个新的小高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这就是舞台表现中的“熟能生巧”。

(3)全神贯注。歌唱和播音主持一样,是一种时间艺术,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它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可重复等特点。因此,在歌唱的舞台表演时,观众一般不会原谅歌唱者反复或出错。所以,小主持人在平时练习时就要以最为严苛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第一要素就是要排除干扰,全情投入。小主持人在舞台上能集中注意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之一。它要求歌唱者把平时所掌握的发声技巧、创作智慧、热情与才能,聚精会神地倾注于歌唱表演之中,从而完成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如果小主持人在舞台演唱时还在考虑声音位置如何安放、气息如何运用等技巧问题,就会使歌唱表演“走神”,跳出了其所应该表现的规定的情与景,使歌声失去情感的真实性,变得苍白乏味,缺少艺术价值。因此要想使自己在歌唱时全神贯注,那么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把所获得的种种技巧体验与心得都融化在歌唱的潜意识里,再转化为潜能,使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以此来支配自己进行歌唱表演创造,力求完美地把在准备过程中全部的表演设计,化为一种新的即兴状态表演出来。这种歌唱表演就会使人感到酣畅淋漓、表情逼真,听众就会被歌唱表演所吸引,随歌者忧而忧,随歌者乐而乐,收到歌者与听众融为一体、心灵沟通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小主持人歌唱的舞台表现力不仅仅能使小主持人获得丰满的嗓音和舞台驾驭能力,还能够培养小主持人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和坚定的自信心。提高小主持人歌唱的舞台表现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依靠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丰富的舞台实践而获得。同时,声乐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正确、辩证的教学观,并根据每个小朋友的性格特点来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每个小主持人的健康成长和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3]沈湘,李晋纬 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4]汪琦,《歌唱艺术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

篇7

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仅有漂亮的外表,用串场词将节目简单连接的功夫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的知识、修养、性格乃至后天的形象塑造等形成令人折服的个性魅力,才能使主持人发挥一种常人不具备的经久不衰的引力作用。

一、多看、多听、多思考,形成自身的语言魅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应博览群书,广读报刊、浏览网络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消息;倾听辨析来自外部的声音观点,分清正误,取长补短,以精辟不落俗套的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引导社会思潮,以感受、认识、再现原有事物的创新能力,在主持语言上渗透深刻的哲理思想和理性精神,形成自我的语言个性魅力,博得观众的喜爱。

其次,应该提高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多年的习惯使主持人对自己的发音分辨、表达不当、用词纠错等毛病已比较迟钝了,这就要求日常要多注意吐字发声、刻苦训练、深刻感悟,使语言富有活力,尽善尽美。

最后,要针对主持节目的类型掌握好如何运用语言。例如:哈尔滨电视台《爱行动》节目是针对不同人群开辟的一档婚恋节目,这就要求主持人平易近人,声音平和真挚,语速稍慢,讲解浪漫而清晰;并根据节目的录制场地掌握好直播间和户外做节目语言的运用。例如直播间无外界声音干扰,声音大小、高低起伏都较易把控;而户外受周围环境、人流影响、突况、噪声的影响等,主持人应音量放大送出去,吐字发声更要规范,并随时调动现场观众情绪,注重互动交流,牢牢抓住现场观众。

二、真情、热情、全情投入,形成主持风格魅力

节目是主持人施展风格魅力的土壤,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根据节目类型定位主持风格, 发自肺腹的真情倾听,全情投入,使观众热情参与,将自身能力、优势发挥的与节目风格相得益彰,从而从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上形成主持风格魅力。

(一)运用表达技巧,调动观众参与热情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05-02

朗诵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把静止的文字作品转化为立体的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诵艺术进一步拓展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增加了作品的活力,深受大家的喜爱。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在形象塑造和表达技巧上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作品类型,以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达。朗诵艺术是播音主持训练的重要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朗诵艺术与播音主持教学关系密切

播音员主持人既是新闻工作者,也是语言艺术工作者。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推广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弘扬中国优秀语言文化的责任。所以播音员、主持人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功底,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如果吐字归音不准确,呼吸控制不自如,就会影响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诵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表达的融合。要求朗诵者在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气发声的基础上,激发相应的情感,使发声器官协同一致,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而这种创作过程,正是播音员、主持人提升有声语言表达魅力的有效方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播音发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副语言的使用能力。这些训练内容,都可以与朗诵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文学作品朗诵当中,把播音主持理论与语言表达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播音发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引入朗诵艺术,还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播音主持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在镜头前的自信和表现力。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运用广泛,不可或缺,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

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普通话语音矫正、情声气结合以及声音弹性的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只有做好语言艺术相关的准备,才能为将来的播音主持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一)朗诵艺术与普通话语音教学。播音员、主持人承担着传播规范化语言的责任,需要具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早在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所以普通话语言教学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普通话语音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在学习中通过声母、韵母、声调、调值、吐字归音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朗诵艺术讲究对普通话语音的准确控制,对字音的清晰度要求很高。通过朗诵作品的练习,可以检测普通话语音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声调和调值在连续的语流中是否规范。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一般也有文学作品的朗读,通过朗诵艺术的训练,也可以对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在初期的训练中,可以先找一些短小的古诗词进行练习,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古诗词对仗工整,节奏感强,意境丰富,对于打开口腔、辨析普通话语音具有很好的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能够达到字音的圆润饱满时,就可以继续练习一些节奏变化比较丰富的朗诵作品,选取一些较长篇幅的稿件进行朗诵训练。比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建设国家的豪情,在这种富有变化的语言训练中,可以检验普通话语音的掌握情况,为将来学习播音发声和语言表达课程打下基础。

(二)朗诵艺术与呼吸控制训练。气息是播音发声的动力,是感情和声音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播音主持专业大学一年级的播音发声课程中,呼吸控制的训练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学生需要掌握的胸腹联合呼吸方式,要求气息下沉,加强丹田的控制,达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的状态。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形成新的呼吸习惯。在这种训练中,朗诵艺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朗诵艺术也讲究气息的灵活运用,讲究气息与感情的融合,这与播音主持教学对气息的要求比较接近。通过朗诵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如:换气的时机、补气的方法等。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选用一些经典诗词作品,结合气息的要求进行训练。比如选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诚挚的爱。我们在朗诵的时候,要注意气息是否到位,是否准确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方式进行调节。还要注意补气的方法,特别是在连续的语流中,偷气和抢气的运用。这种与朗诵艺术相结合的语言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朗诵艺术与声音弹性训练。声音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声音的伸展与变化。很多时候体现为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方面的对比。只有具有了这种层次性,有声语言的表达才会更加生动,更有艺术感染力。在加强声音对比训练中,我们可以与朗诵艺术相结合。朗诵艺术当中,这种明与暗、刚与柔的对比也非常普遍。比如我们可以选取舒婷的作品《致橡树》作为练习材料,这首诗表达了女性新的爱情观。里面的诗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第一句表达了共同分担那些困难的时刻,第二句表达了一起分享美好的时光。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高低、快慢、强弱都是有区别的,要注意这种分寸的把握。总之,做朗诵练习的时候,既要注意声音的可变性,还要注意声音层次的变化,很多对比都是以复合形式出现的。

(四)定期举行朗诵艺术大赛,搭建专业实践平台。针对播音主持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定期举行朗诵大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也可以结合播音主持项目课程,举行朗诵方面的学科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教学成果。比如,播音主持专业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语言表达课程,可以在朗诵比赛中,让学生体会播音表达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灵活运用,在朗诵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控制能力。目前全国也有很多大型的朗诵赛事,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举办的全国朗诵大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已经成为全国播音主持专业的朗诵盛会,吸引了大批播音主持学子积极参赛,很好地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三、结语

播音主持专业的很多训练方式都吸收借鉴了其他艺术门类的方法,比如表演艺术、曲艺、声乐等。只有加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沟通交流,才能进一步丰富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朗诵艺术,其表达方式与播音主持的语言教学有许多共通之处。朗诵艺术历史悠久,在对文学作品内涵和情感的挖掘上,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结合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朗诵艺术与播音主持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付程.实用播音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克萌.朗诵艺术与播音员主持人[J].电影评介,2010(07).

篇9

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反之,沙哑、低沉的嗓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加上教学环境污染较重(如吸入粉笔灰尘),极易造成教师的嗓音损害。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造成的。

然而,包括教师自身在内的许多人尚不重视嗓音的健康问题。一方面,教师的声音嘶哑、喉咙肿痛往往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许多教师日常不注意用嗓态护嗓,不知道引起嗓音不适的原因,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嗓音保持良好的状。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教师均未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或用声习惯不良,或发声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嗓音的损坏。现代社会需要高质量的语言交流,因此,改变教师用嗓不科学的局面,甚为紧迫。

教师的嗓音保护与训练在国外一直倍受关注。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院,嗓音训练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一大重点,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拥有专门的嗓音保健机构,为包括教师在内的众多职业用嗓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职业用嗓人员的嗓音保健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也成立了嗓音研究协会和嗓音研究室。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这些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经过任何用嗓技巧的培训。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国内外关于“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的教学经验,将播音发声、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和训练手段运用于说话发声训练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用嗓特点,简便易学、见效较快的科学练嗓和嗓音保健方法,使教师们学会科学用嗓,合理护嗓。

一教师咽喉常见病症

教师由于长期用嗓,使咽部组织疲劳损伤,咽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等症状。讲课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音强度过大,均会使咽喉部组织疲劳损伤。教师咽喉疾病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休息后声音可恢复正常,若用嗓过多则易哑,咽喉有不适感、异物感,感觉到有分泌物粘附于喉腔,说话时需先将嗓子“清理”一下,重者嘶哑呈持续性,甚至失音。

教师出现与嗓音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疲劳发音、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疲劳发音是当一个人发音时自觉喉部有紧缩感、挤压感,甚至已经出现声音嘶哑时仍需继续发音,或喉部有疼痛感、烧灼感、梗阻感等还继续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称为疲劳发音;声带小结是一种慢性喉炎,从声带边缘长出结节状突起物,多为双侧声带出现;声带息肉也是喉部常见疾病,常常附着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主要由长期发音方法不恰当或一次过度发音引起。声带息肉和小结均可以使发音时声带关闭不全,导致声音嘶哑,并且由于声带重量增加,导致发音疲劳。如果教师们能掌握科学合理的用嗓护嗓知识,将大大减少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二声音的基本特性

1声音的基本特性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是需要通过声音的,每个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通过声音,播音员播音、主持人主持节目、朗诵都要用声音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所有的有声音的表达都叫有声语言的表达,统称为语言的表达。

声音包括几个元素,音高、音强、音色,这么几个因素决定了声音的特性。高音,让听者觉得紧张,感觉坚锐,我们的老师当学生在讲话,环境嘈杂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提高自己的声音,把音高抬高;中音,也就是每个人讲话最舒适自然的音区,发音不高也不低,让听者觉得特别厚实和明亮;低音,说话的时候各方面特别松弛,不费劲。这就是音高的基本概念。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音量的大小,为了大声说话,就要把音量放大一点,小声说话,就把声音缩小一点,以一口钟做个形象比喻,用力敲的时候,它肯定就响一些。我们说话也是一样,用的气力大,声音就大;不怎么用气,或者只是用一点点气,说话的声音就小。现在高校大多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教师们可借助了话筒的力量把声音放大很多倍,因此了解相关概念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借助话筒,灵活运用音强,可以省下很多力气。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特点,我们与生俱来的声带、喉咙、口腔、鼻腔等的构造都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音色。音色和音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变换声音色彩是为了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环境的需要。

2教学用嗓发声与日常讲话发声的区别

日常发声是播音朗读以及我们讲话发声的基础。教学用嗓发声和日常用嗓发声的区别在于:日常说话的发声是非常自然原始的发声,而在教学中则应该运用实声发音。由于教师讲课是比较系统化的内容,是日常说话的提炼,因此用嗓不同于日常发声的随意零散感,而应有一种教学的状态,即用实声说话,用自我感觉最舒服的声音,不能用小嗓或者虚实声,通过自如的声区使发出来的声音既不吊,不挤又不压。形象的说,教学用嗓是介于说话音域与唱歌音域之间,也就是高于日常说话低于唱歌的声音。

三用嗓技巧与重视嗓音保护

用嗓技巧是播音专业发声的技巧。通过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呼吸控制等使嗓音美化。而在高校教学中,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通过嗓音来完成的。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与每个人的习惯性用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习惯用声就是比如有的人平时就习惯高声或大声说话,不管听众与他距离远近或周围环境的安静、嘈杂都大声叫嚷,不分场合,而有的人平时习惯低声或小声说话,不管听众多少,不管场合,永远是柔声细雨,轻描淡写。而这些不良的习惯性用声都阻碍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顺畅性和流通感,达不到要求的目标,因此掌握正确的用嗓技巧是重中之重。

1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用声

作为教师要有用嗓的意识。所谓用嗓意识,即能够明确自己的语言目的。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目的是将所知传递给台下听课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根据讲课环境的大小、听课的人数、教学设备(有无话筒)等来灵活调节自己的声音三要素。

学会用气说话是教师用嗓的重要技巧,即需要大声说话的时候气就吸得深一些,用舒展的“饮开水式呼吸法”将气吸入腹部站定;吐气说话时,加大气量,将各方面状态都紧张起来,反之控制吐气气量。学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一般来说,教学用嗓中要注意学会留有余地,老师上课的内容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说到重点部分的时候,声音应该比一般的时候要抬高,音量加大,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性的用声,才能在教学课堂中把握得度收放自如。

2及时调整传播状态

作为播音员,几十年的功夫养成了话筒前的标准姿态,与平时生活中说话状态完全不一样,稍有改变,从话筒中传出的声音状态便会有所改变。教师用嗓也是一样,教师讲课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有接受你传播信息的对象,讲课时把声音调节好了,还要注意随时调整状态,通过状态来激发自己的传播欲望,过度低头或仰头都会改变声腔的形状,影响发声,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论坐与站,腰都要保持直立。状态好姿势正的时候声音表达也会清晰自如。

3话筒的正确使用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开设,讲台上有了话筒,给我们的教学用嗓提供了方便,削减了噪音的损耗,每位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有话筒讲话,噪音轻松、舒服、不累。

如何正确地使用话筒呢?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把握对话筒的远近距离。当我们讲课离话筒特别近,声音就可以特别省,音量就可以稍微减小。那些平时有习惯性高声叫嚷说话的老师就没有必要再鼓足力气大声说话了,话筒起到了扩音的效果。然后要学会随时改善自己的音色。通过话筒我们可以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反馈到耳朵里来,从而及时辨别出自己的声音是否好听,是否悦耳。话筒可以美化声音,清唱和用话筒唱歌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特点,使自己的声音达到一个较为合适亲切的状态,使学生更爱听,也使自己的声音不受到损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声音调节好。话筒功率有大小,根据不同环境来调节话筒大小达到传播目的,而教师的本声不需要有所改动。每种话筒都有其功率标准,胸麦相对来说功率小,如果教师所在课堂很大,学生很多,这样的选择是不恰当的,不管你离话筒多近,使劲叫嚷也是没有作用的,达不到授课效果还坏了嗓子。最后应该学会控制在话筒前的音量和吐字。话筒不好的时候会出现杂音,越嘈杂的时候,就越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和吐字,我们经常遇到卟话筒的声音,是因为说出的某一个字的字音是送气音,比如“婆婆”的“婆”,对着话筒说“婆婆”,就有“卟卟”两声,离得太近,卟声越大。学会控制说话的气量和呼吸,讲课不需要如同生活中远距离喊人的时候那么深吸气,自如的呼吸,通过一定功率的话筒调节,不仅很好的做到嗓音的保护,同时让听众觉得舒适亲近。

4嗓音的保护

话筒前生活中课堂上完美的音色是需要保护的,不仅平时说话要保护,生活中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马虎不得。

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播音员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去播新闻时就会觉得嗓音疲踏,用声便不如嗓子舒服的时候用起来顺畅轻松。人在休息的时候,声带也会跟着一块休息,不发声说话和彻底进入睡眠状态时声带的休息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没有用嗓,但并没有达到休眠的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刚起床的时候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嗓,慢慢的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切勿大声叫嚷。

第二注意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上课之前休息好的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带刺激性的东西,比如现在流行的麻辣烫、烧烤等,经常吃会减少嗓音的明亮度,使声音晦暗不堪。

第三谨防季节更替。嗓子最不舒服的季节是秋冬交替之时,因为秋天特别干燥,而暖气和空调也是嗓音的头号大敌,吸气的时候空气冲刺到喉头疼氧难耐。因此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之后,老师上课时注意要随时喝水,可多泡一些罗汉果,甘草茶,起到护嗓的辅助作用。

第四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感冒是坏嗓的又一大敌,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声带炎,影响发声,若发现发声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声说话或过度用声,及时就医,如果轻视,会造成发声器官永久性损伤。

最后学会开嗓技巧和用嗓疲倦之后的修复技巧。这个老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暂时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方法替代,是话剧演员和播音员通常用的方法,即发出任何一个单元音的口形,比如“阿”,用自己最极限的低音发出,打出如气泡的声音。在嗓子很累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个修复的作用,让声带得到休息。用嗓之前同样可以作为开嗓音,打得越响当当的时候是声音最舒服的时候,也是声音恢复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这个技巧,可以在同学们讲话或做题的时候及时的做一个嗓音的修复,或者用嗓之前的一个启动,以便更好的保护到声带,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授课播讲的过程中来。

篇10

播音员、主持人要上水平、上台阶,最基本的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好听的普通话。为此,首先就是要苦练音准。要不断在音准上下功夫,苦练吐字发声,在快速、脱稿的情况下能够字正腔圆。播音员、主持人最忌的就是自我满足,要树立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吐字发声训练,细心揣摩播音吐字发声的要诀。要谨记播音老前辈的言训“一天不练口齿慢,两天不练减一半,三天不练瞪眼看,四天不练门外汉”。其次,播音员、主持人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要想运用得自如,说得规范、流利,还必须养成生活中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切忌面对镜头、话筒说普通话,生活中“入乡随俗”,一口方言俚语。第三,要勤练音色。多数人常常重视音准的训练,而比较容易忽视音色的改善。我们一听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的播音,就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有一种磁性,宏亮而浑厚。其原因就是他们除了天生的音质较好外,重要的是非常讲究发声,注意声音的共鸣。播音训练是严格的,从呼吸控制,口腔和喉部控制到共鸣调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练习共鸣时,可以借鉴歌唱发音的呼吸、共鸣等技巧。同时,还注重音调的训练,除了掌握好停顿、重音、语速等节律类问题,还要掌握好变调、变声、儿化等音变类问题。通过提高播音的色质和语调处理水平,达到“美声”的要求,使节目更具可听性和欣赏性。

第二、夯实文学功底,建立丰厚的底蕴,做到语言美

渊博的知识是播音员、主持人应有的修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基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对稿子播音,往往还要做采访,进行现场报道。这就更需要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开展深度地评价,能很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情感,成为节目的“导游”。这无疑都要求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应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要博览群书,从经典中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满足于所学知识。其次,要海纳百川,集众家所长。学家、名播的风格、特色,还要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学,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学。通过不断地深入地学习,建立深厚的文学功底,提升文化修养,为更好地运用语言打牢基础,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展现自已的才华,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听众、观众,赢得听众和观众。

第三、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形象美

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可以说代表着整个媒体。他们要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节目主持人的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良好的精神素质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只有提高了自身职业素养,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把思想和感情巧妙地融入节目当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才能用自己良好的气质、形象感染观众、听众。

篇11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壮族标准语担负发展传承壮文化的重任,它的推广普及对壮乡社会发展的有重要意义,壮语播音运用壮族标准语播音,其“美”的形象能给壮族标准语的推广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和壮语播音中,壮族标准语的运用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读壮族标准语时常见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读壮族标准语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用壮族标准语交流中,我们注意到所谓的不好听,声音稍显单薄平淡无力节奏感偏弱语流不够顺畅。仔细分析,造成发音效果的具体原因体现在元音音素发音不够圆润饱满,导致整个句子听上去略显单薄无力,缺乏立体感和穿透力,辅音音素发音未发出其各自的特色,辅音未读出强烈的爆破感,鼻音发音未突出鼻音感,故句子发音听起来平淡散乱,缺乏韵味。还有,个别音素的发音不精准,以致整个句子的准确度和清晰度句子主重读、次重读、零重读的立体层次不分明,导致整体节奏感不强,乐感欠佳。句子的连读生硬,随意停顿导致语流受阻而不够流畅。

(二)播音中读壮族标准语的问题

播音是广播电视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工具,直接面对话筒或摄像机进行的以提供信息咨询、传播各种思想文化、沟通人们情感为目的的语言创作活动。作为壮语标准语高水平代表之一的壮语播音是以壮族同胞为传播受众对象,会说壮语的同胞听了壮语播音应该觉得十分亲切。但事实上,壮语播音的受众面却不甚理想。这其中除了主要媒体的汉语播音,接受者习惯汉语播音审美思维之外,还和壮语播音员的播音业务素质有很大关系,比如:声音、吐字归音、语言表达、情声气结合等。

认真聆听和体会汉壮朗读录音及发音时的发声方式,我们发现,普通话播音的发音圆润明亮、集中持久色彩丰富、控纵有度语音纯正、字清晰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般优美动听,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而壮语播音相较之下,存在的不足之处:发音显得干瘪苍白,口腔开口度偏窄、气息较弱、共鸣不明显,欠缺美感,辅音没有穿透力和爆破感,在和元音组合时就少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美感。因此,壮语播音艺术效果不甚理想。元音发音不够圆润饱满跟口型开口度大小和声带的松紧有密切关系,白龙在《播音发声技巧》(2002)中提到,“声音首先要圆润,有光泽。它和声音的响度有关系,而响度的大小主要是由气流的强弱再配以高度所造成的。同时也跟声带的松紧及口腔的大小及相关器官、肌肉的控制相联系。在不改变音色的前提下,使每个元音及响辅音发挥出最大的共鸣,进而使每个字音美组词都发的饱满。”

就我们调查的壮语播音带中的壮语播音而言,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壮语播音发音不科学。科学的发声应该是软腭要打开,声带要放松,而有的壮语播音员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多片面地追求声音的亮色,发音靠前,挤压声带;科学的呼吸方法是胸腹联合呼吸法,但是壮语播音员为了追求声音的亮色,再加上在话筒前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于是采用了胸式呼吸法;播音的声音应是虚实结合,而且有弹性,而壮语播音大多数采用的是大实声,声音也偏高;也由于发声错误,壮语播音的语流不够流畅,缺少变化,显得僵硬,根本谈不上播音中的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不能自如播音,也造成了壮语播音无对象感,不能与受众交流。

二、壮族播音借用普通话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有可能性

壮语播音是一种有声创作,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艺术性,属于一种语言艺术。针对壮语播音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壮族标准语担负发展传承壮文化的重任,它的推广普及对壮乡社会发展的有重要意义,但壮族标准语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壮语播音运用壮族标准语播音,其“美”的形象给壮族标准语的推广普及有促进作用,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却无人涉及,这不能满足现代宣传领域壮语播音艺术发展的需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普通话播音主持艺术的理论是一座宝库,普通话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深度上都是壮语播音研究不可及的,但普通话播音主持艺术是基于汉语语音特点而言的,是否能够为壮语播音所用,还需进一步地考察壮族标准语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通过考察普通话语壮语标准语语音特点,我们发现普通话和壮语标准语的异同点如下:

1.相同点:

普通话和壮族标准语都有的声母有:b、m、f、d、n、l、g、x/c8个。

韵母方面:壮语标准语和普通话单韵母都有a、o、i、u;都有复韵母都有ai、ei、ao/au、ou。鼻韵母:都有an、in、ang、ong/ung、ing。

声调方面:壮族标准语和普通话的声调都起到辨别语言意义的作用。

2.不同点:

声母方面:普通话有p、t、k、q、c、ch 6个送气音声母和j、q、z、c、zh、ch 6个塞擦音声以及zh、ch、sh、r 4个翘舌音声母而壮族标准语没有。这3组声母中,q、c既是送气音又是塞擦音,zh既是塞擦音又是翘舌音,ch既是送气音又是塞擦音和翘舌音。实际上普通话有p、t、k、j、q、z、c、zh、ch、sh、r 11个声母是壮族标准语中没有的。壮族标准语有h、gy、gv三个喉音、by、gy、my三个腭化音和gv、ngv两个唇化音以及mb、nd、ny三个塞音而普通话没有。普通话的h声母是舌面后(舌根)清擦音;壮族标准语的h声母是喉(声门)清擦音。普通话的s声母是舌尖前清擦音;壮族标准语的s是齿间清擦音。壮族人就是把普通话的h发成壮语的h、s发成壮语的s也不至于令对方产生误解。

韵母方面:以唇形的圆展划分,普通话韵母有四呼之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种分法;而壮族标准语中只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没有撮口呼;以音素的类型划分,普通话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壮族标准语中除了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还有塞韵母。

声调方面:普通话的去声音阶跨度比壮族标准语的大,有跨五个音阶的去声,还有曲折的上声声调。壮族标准语最大只有三个音阶跨度。此外,在语流当中,普通话还有语流音变这一说法。

汉语与壮语同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的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通过比较壮族标准语和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我们可以看得出两种语言声韵调在吐字成形方面都有共同特点,它们声母咬字过程大部份是相同的,都由口腔内的喉、舌、齿、牙、腭对声音起节制作用,韵母都由舌位高低唇形圆展来实现。是建立在汉语音节结构基础上的发音方法,相同的语音音节结构和大同小异的声韵调就为壮族标准语借用普通话播音主持艺术的理论制造可能性。

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创新项目特别立项(gxun-chx2013t09)资助。

参考文献:

[1] 梁庭望,《壮文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韦茂繁、韦树关,《壮族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突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3] 徐树华,《播音主持语言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