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敬业度调查报告

敬业度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4: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敬业度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敬业度调查报告

篇1

一季度,我省工业宏观经济环境景气度为-0.05,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较四季度实际景气度呈现小幅回落。约84%的受访企业认为一季度我省宏观经济环境较好或一般,这一比例相比上季度回落了3个百分点。一季度,影响我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产品订货不多、产品销售价格不景气、销售量不足以及资金流动不够等方面。此外,设备利用率景气度近三年来首次跌入微弱不景气区间。

二季度,预计我省宏观经济环境景气度将较一季度略有提升,景气值或将突破景气临界点进入微弱景气区间。受访企业中,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或一般的比重为85%。其中,14%的受访企业认为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约71%的受访企业认为一般。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方面,预计二季度景气值有望回升至微弱景气区间。一季度影响我省工业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产品订货不足问题将有望有所缓解。

影响我省二季度工业运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增长持续不景气。此外,流动资金状况偏紧、产成品资金占用情况较多、产品产量景气度小幅回落、设备利用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将对于我省工业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不利影响。据省信息中心介绍,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受工资上涨压力,用工成本高,企业用工难,一线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对于不少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企业为了发展用工需求仍在增加;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存在劳动力供给在减少。目前企业通过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水平,管理注重人性化来留住老员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工需求。同时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多渠道引导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信息互动和政策宣传,搭建平台。

篇2

2、企业效益保持稳定。1-3月,全县工业累计上交税收5835.8万元,同比增长38.4%,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6户。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亿元,增长9.6%;实现利税总额26376万元,增长8.5%;规模工业上交税收5226.3万元,增长43%,占全县工业税收的89.6%

3、主导产业增长较快。1-3月,全县四大重点产业实现工业税收4008.5万元,占全县工业税收的68.7%,增长30.3%,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税收513.5万元,同比下降9.4%;新型纸业产业实现税收66.91万元,同比增长93.7%;绿色食品产业实现税收20.4万元,同比增长89.3%;金属加工产业实现税收3407.8万元,同比增长38.3%。

4、项目建设稳步推进。1-3月份,全县1000万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个,累计完成工业投入5.51亿元,同比下降62.9%,列入市重点调度的5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入1.8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6.7%。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达不到序时进度。受省、市对规模工业主要指标限报影响,3月份我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只上报3.33亿元,导致规模工业增加值可比增幅只有9.75个百分点,仅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1.7%,差欠序时进度13.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差欠序时进度12.7个百分点。

二是要素制约依然突出。首先是原材物料价格持续上涨,而企业产品价格涨幅明显落后,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价格没有上涨而且略有下降,但原材料涨幅增加,企业赢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其次,企业用工紧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县多数企业为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较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用工不足而不能满负荷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提升服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1、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增强工业发展信心。各部门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把经济运行趋势研判准,把困难摸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政策谋划好,加大服务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给企业以温暖,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篇3

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官渡区范围内共有25家饲料企业,其中3家为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1家)。据统计,目前已有24家饲料企业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截止2014年9月末,贷款余额累计达到86,145万元。

从调查情况看,辖区饲料企业主要面向省内市场,以民营企业为主,除政府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外,均以自有资金为主,涉及政府银行资金少,基本是靠独立经营和发展。因云南省属于内陆地区,因此企业饲料产品以肉蓄料的生产和加工为主,涉及水产饲料较少。

二、存在的困难

(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昆明市滇池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四退三还一护”即退塘、退耕、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林、还湿地和护水),过去滇池周边的厂房、单位、经营性建筑的逐步拆除,滇池流域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逐步实现转移。在此背景下,过支在流域较为集中的传统养殖户和饲料企业也在搬迁范围。因此,企业搬迁后需要重新建设厂房,重新改造升级生产设备造成成本加大。由于搬迁后一般厂址均设在郊县,因此造成原料运入和产品运出的双向运输成本加大,我区“昆明云山广卫饲料有限公司”由原滇池周边搬迁到嵩明后,以上问题显现比较突出,给企业日常经营造成成本增加较大。

2.国家政策因素影响。国家对饲料企业的扶持政策是:国家税务局对做饲料的产业化企业有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一旦此类企业在地方要进行经营生产,就不能够为地方带来税收收入,因此对企业在当地建厂有一定的阻力。因此在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有一部分企业用地是通过租地的方式获得生产经营用地,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3.劳动力成本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非农就业岗位的创造速度的加速,农业转移为非农人口的生活成本、子女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住宿成本等成本的加大,国家对劳动者利益的立法保障等原因,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供大于求逐步转变为供过于求,由过去低成本逐步转向高成本,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招工难、招工贵会将会常态化和长期化存在,因此,在饲料行业也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情况。

(二)受上下游企业影响较大

1.上游企业原料价格波动大。饲料企业为原料加工工业,对主要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强,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制约作用很明显。若相关的种植业和初级加工业的技术和生产水平没有普遍提高,则本行业的发展也会相应的限制。生产饲料的很多原料,如大豆,玉米等,特别是大豆,现货价格由于受国内大豆进出口政策(免征,或暂缓免征增值税的原因)和国外供求信息的影响,导致大豆现货价格大起大落。近几年来大豆的价格变化涨幅很大,这样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2.下游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饲料加工企业产品系饲料产品,消费者主要为中国农民和专业养殖户,消费者对饲料加工企业产品的购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农业政策、价格政策、气候、自然条件变化,消费市场的变化等等,需求弹性较大且不易把握。下游企业一般为养殖企业,而养殖企业家禽传染性疾病发生频率较高、流行较快,如果在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扩张开来的情况下会影响饲料的销售。例如;年初辖区一金融机构贷款户“鹏程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园区”内发现部分蛋鸡染病死亡,随后政府对该园区进行封锁,并扑杀园区内约180万只蛋鸡,蛋鸡养殖户损失惨重,程鹏集团斥巨资倾力打造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面临关门停业的危机,家禽企业及养殖户的贷款还款来源难以保证,金融机构有可能遭受信贷资金损失。虽然此事在我支行要求贷款行立刻采取措施,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原则,通过降息、续贷等方式,稳定受损养殖户情绪,恢复企业生产经营信心,防范和化解了信贷资金风险。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下游企业抗风险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同时许多饲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下游企业不提供赊销服务,因此更加增大了下下游企业的风险和经营难度。

(三)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长期存在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没有资金,企业就会严重受压,如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压力积累与传导可能导致三大后果:一是内向传导。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没有资金得不到发展,没有发展更得不到资金。二是外向传导。或是拖欠上游的原料方账款,或是提前支取下游的经销商账款,企业之间陷入三角债。三是全局传导。三角债恶性膨胀,再加上高利贷的链条原本脆弱,某一根稻草就可能引爆区域性金融风险。

1.银行融资难。我行调查的辖内25家饲料生产及贸易的企业,其中24家为小微企业,只有一家中型企业。由于饲料生产及贸易的企业整体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一是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二是很难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如果国家银根收紧,小微企业常常首先被挤对。三是金融机构服务门槛高,例如,辖区涉农金融机构对该类企业贷款必须达到信用等级评定A-以上,符合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政策。四是企业有效抵押物少,且折扣率高。五是贷款手续复杂,期限短,一般是一年期短期贷款为主。

2.民间融资成本高。许多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因得不到足够的银行融资,因此不得不进行民间融资。这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众多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原本利润就不高,而背负高利率的借贷或融资,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另外,民间融资法制保障不够,也给借贷方带来无形的压力,其中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是必然的。

3.融资成本贵。一是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即便享受到银行的服务,实付利率也不低。这主要是合同外的额外费用导致的,包括账户管理费、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二是企业在获取贷款时采取担保公司担保的形式,综合费率也比较高。例如:辖内一家企业,其获得400万元一年期银行贷款,其利率是按照基准利率上浮68%,支付担保公司3%的手续费为12万元,还要交10%的保证金为40万元,如此计算下来企业实际到手的可用资金为348万元,同时要按期支付银行利息,因此可用资金的运用成本是较高的。

(四)民营化程度高,产业竞争激烈

1.行业竞争激励。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但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广泛提升,同行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饲料业巨头的进入已经影响饲料制造企业产品在中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使有限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

2.发展形势严峻。作为和农业相关的产业,应该看到全产业链才是未来畜牧业的出路,在经营饲料的同时想到如何打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生产状态,才是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对饲料企业来说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是需要放眼重新整合提升和产业重组是关键。

3.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其中与饲料质量有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鸡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出在饲料生产与使用环节,使得饲料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除了辖区龙头企业外,其他大部分企业生产的饲料,均是以传统饲料加工为主。有经营比较稳健的企业,其产品的销售点,仍然是以价格低、牲畜出栏快为主要卖点,对饲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并不充分。在添加剂的使用上,因成本控制需要,有机原料使用较少,化学添加剂使用较广泛。

三、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做好行业引导和政策倾斜

1.行业标准执行到位。新时期的饲料生产已经超越了畜牧业范畴,变成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2014年7月1日起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9号)及其配套规章的实施,饲料企业在选用添加剂产品时会越来越理性和现实,在研发方向紧贴实际的前提下,生产微生态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减少甚至不使用抗生素以及一些公众敏感的添加剂。同时,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饲料企业,面临的舆情环境更加复杂,这对企业、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络声誉管理、舆情应对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违规处罚是否到位?也对有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大对此行业的日常监督的管理,应制定企业一旦违规不可再进入此行业的处罚措施。

2.对产业结构进行指导。一是引导发展绿色产品。饲料生产企业大多只注重本身的生产,很少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宠的今天,饲料行业很有必要调整产品的市场竞争。二是引导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发展适合自己企业模式的产业链。如辖区国家级龙头企业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云南邦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都有自己集团公司包括饲料生产、养殖、屠宰、销售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对于自身品牌的打造和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对于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龙头企业多进行推介和宣传。不但可以使地方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做到一个示范效应。

3.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一是通过财政政策积极扶持。目前,财政的科研经费补助和利息补贴等资金大都拨付给经营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却把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微企业排除在外。所以,目前应该制定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专门针对发展前景好,符合产业政策的饲料生产企业的财政专项补助基金,和对其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对银行发放的饲料生产小微企业贷款,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税率,适当减少或减免小微企业贷款企业所得税,以此促进银行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直接融资能够降低资金成本,所以对符合条件的饲料生产企业,应支持其上市,发展直接融资,增加其融资正规渠道。

(二)加强金融支持

1.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由于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经营管理较为落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低,所以,涉农的金融机构在开展对饲料生产企业的贷款业务时,必须在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对企业的征信、评级以及信息,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使金融机构能积极、主动地提高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让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健康发展。

2.实施灵活的信贷政策。一是同一抵押物可以分次借贷。企业贷款,一般情况下是一次核定金额和期限,对于企业来说,某一段期间可能资金有节余,但是利息照样承担,是否可以推出在核定总的贷款额度后,按照企业用款进度进行实时放贷,随借随还和政策。二是加大对下游企业的支持。(1)饲料企业的下游企业的经营和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作为上游饲料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加大对牲蓄养殖企业的扶持也就是间接扶持了饲料生产企业。目前,很多养殖企业的有效抵押物很少,因此企业很难获得贷款,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资金比较紧张,其经营发展有很大的限制。建议金融机构设定相应的政策,设计提供对以活物为抵押物的贷款等贷款政策。(2)建立受损家禽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应急机制。对于发生役情的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对于符合信贷条件、信用记录良好的受损客户及时安排应急资金;对受到疫情影响最终的个人贷款户,应该实施下调利率;灵活确定贷款还款方式,减轻到期还款压力;通过金融创新,建立监督补偿款使用管理机制,确保养殖户政府补贴资金专门用于恢复生产经营,实时监督补贴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有效避免了补贴资金挪作他用,确保贷款还款资金的稳定。

3.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市场。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要求,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同时,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正确区分正常民间借贷与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在法律上保护正常民间借贷;同时,要正确引导民间借贷机构比如典当行、中介公司转化为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从而使民间借贷专业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和负担,使其融资行为规范化。

(四)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发展

篇4

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把校企合作思政课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整合,做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运用,促使思政课教学生动灵活,形成思政课新视角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较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明确自我职业规划,又可以使得思政课理论导引内化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归类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查涉及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指导思想、就业实习、合作形式等相关内容,需要师生、企业员工三者密切合作才能把社会调查报告实施,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

1、校内调查报告:(1)访谈相关领导与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工学结合内容与形式、实施计划、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区别、注意事项、合作规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看法;(2)访谈校内实训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场地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解校内实训状况、企业投资的设备、资金、合作情况,特别是校企合作冠名班级学生的校内实训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差异,及其高职院校自身开办的企业公司对于学生实训的具体要求;

2、校外调查报告:校外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进行,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企业文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方式、毕业学生的表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同企业的发展比较、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国家时政的关注、企业的责任、企业的人才现状与需求、企业的生态环保理念、非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习、毕业的基本差异。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整合分析

校企合作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通过调查报告内容的整合作为教学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汇通,形成思政课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怎样去利用现代技术和怎样同时能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是两个不能分的问题”[1]。

1、经济方面。校企合作后与合作前效益状况各自对比,学生实习与就业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订单式或冠名班培养的学习技能带来的效益,校企合作与非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学校师资在企业的培训花费与企业对学校的投资费用,实习学生与毕业生的保险,合作企业的科研产出情况方面等。

2、政治方面。校企合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政府对校企合作和未合作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企业支持地方建设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民族人数众多地方的服务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等。

3、文化方面。校企合作的文化经营理念,学校的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的养成差异、技能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程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理念的养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人员派驻,学生与师傅技能文化对实践行为的理论支撑,校企合作对于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测评,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

4、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展现的社会形象、学生就业质量、品牌示范效应、企业对学校的资助,如企业对高职生奖学金的设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扩容、学生技能的操练、合作双方负责人的敬业理念与责任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动力的制度保障等。

5、生态文明方面。校企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的环保责任状况,如施工现场的植被保护与周围环境的生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校企合作课题的攻关,资源节约的制度落实,工作环境的生活舒适程度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与思考

调查报告内容需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政课理论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案例蕴含的思想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教与学‘双主体’的双向互动”[2]。

1、加强思政课内容整合创新。调查报告案例依据思政课理论有所侧重,补充思政课的创新内容,显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与思政课内容基础的广度。

2、提升理论评判能力。把调查报告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案例反映的社会现象,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误差,强化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3、增强聚合力。学生在讨论调查报告案例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增强师生、学徒与师傅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调研情感。

4、教学方法灵活。通过结合调查报告案例的讲解,学生可在真实情境生活中了解社会与自我,呈现互动式民主教学,教学理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篇5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审前调查制度已成为当今各国少年刑法中的通行制度,具有特殊的意义。尽管我国对这种制度没有实现立法化,不过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对这方面内容有所涉及。如2001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指出:“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值得关注的是,用司法解释这样的规范法律文件形式来确立审前调查制度在我国尚属首次。当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不同形式的审前调查报告、审前调查笔录等,已在客观上对刑罚裁量有一定影响作用,而对于审前调查制度的生命力如何体现,无疑还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审前调查制度的一般解释

审前调查制度,被我国许多学者称作社会调查制度或者人格调查制度,是指在法院判决前,由专门机构或者个人对行为人的个人情况、犯罪背景等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系统的评估,然后将调查与评估报告提交法院,供法院在量刑时参考的一种制度。审前调查报告,即为审判前的调查报告,鉴于我国定罪量刑的程序没有分开,那么审前调查报告自然应当包括足以影响犯罪事实认定和影响量刑适用的因素;当然,审前调查以刑罚个别化原则为理论基础,既有利于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也有利于保护犯罪人人权,其实质归宿与量刑调查无异。从应然角度看,审前调查涵盖入罪认定和量刑适用两方面的内容;从实然角度看,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模式将犯罪和刑罚紧密结合,以品格证据质疑犯罪构成的可能性前提并不存在,审前调查则与量刑前的调查无异。从美国的量刑前调查制度来看,审前调查报告包括犯罪人情况报告和犯罪行为情况报告两方面的内容:以前的犯罪和少年违法情况、犯罪行为的描述、被告人职业和工作历史、教育背景和其他相关资料,被害人是否对其有伤害、可能适用的量刑指南条款等。可以说,现代的量刑前调查,既是缓刑的重要依据,更是整个量刑考虑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审前调查本身就被广泛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尤其能在对未成年人刑罚处置的轻缓化上发挥特殊的功效。

审前调查制度的必要性,在刑罚原则的理论中也呈现了其必要的价值。未成年犯罪人“教育为主”的处遇理念已被各国法律制度认同,随之引发的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命题也是针对未成年人社会化进程的谬误而来,而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刑罚个别化原则更是教育和再社会化理念演绎的结果,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刑及再社会化理念的必由之路。审前调查制度正是配合实现刑罚个别化原则的重要支撑。现代犯罪和刑罚的新观念认为:犯罪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包括自身的原因,刑罚责任上有社会的责任也有个人的责任,各国的刑事政策上普遍表现为一般预防与个别预防并重。其中,刑罚的个别预防要求刑罚的个别化,要求刑罚应当与罪犯的个人情况相一致,法官在适用刑罚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行为人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也要适当考虑其人身危险性大小。从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看,立法精神和司法运作来看实际上已体现了刑罚个别化的意蕴;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别处遇,正是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具体展开。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审前调查制度,存在的价值可见一斑。

二、审前调查报告的审前形成

2006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公、检、司四家单位出台了《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审前调查的主体、职责、调查的内容、方法、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2010年4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还专门会同江苏省司法厅就《办法》的修订进行了座谈,对主要问题深层次地予以剖析。

(一)法院对调查机构的选择确定问题

《办法》对调查主体明确为未成年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此规定对本地籍贯的未成年被告人开展审前调查没有丝毫影响,但对于外地籍未成年被告人的调查问题,矛盾比较突出。外地籍未成年被告人除流动作案的人员,多为随父母来到本地工作、生活的,随父母来本地的租住地容易变化难以确定经常居住地,选择社区矫正机构来调查就形成了困扰;属流动人员的又要其户籍所在地出具调查证明。调查机构是否健全、调查人员是否专业、调查结果是否到位,都存在一定的忧患。

(二)审前调查评价结论的客观性问题

《办法》要求审前调查由县(市、区)的社区矫正机构统一扎口,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负责具体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评价报告和两级量刑建议。这些结论意见的作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因而这些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社会经验以及基本的法律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对其所作出的调查结论影响甚大。然而,基层司法所及其所属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政治素质、法律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精力上、时间上、业务能力、敬业精神上往往不能适应《办法》要求的相对专业化的需要。有的调查机构和人员根本未经认真、全面的调查而简单、草率地作出结论;有的为减轻其今后需承担对矫正人员进行矫治的工作负担,不加区分,故意作出不宜适用非监禁刑的结论;更有甚者,某些地区极个别调查人员还可能与被调查未成年被告人的家长在是否适用非监禁刑的评价上存在金钱交易的嫌疑。审前调查结论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将直接影响到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恰当量刑。

(三)委托审前调查制约法院正常审理节奏的问题

一般而言,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限为20日,普通程序为45日。按照《办法》的规定,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具有管制、缓刑条件的,法院应当在案件受理后3日内向相关社区矫正机构发出委托调查函,对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分别在接到委托调查函的5个和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评价报告并提交委托法院。在等待调查报告回复的漫长过程中,案件审理的期限却日日缩短,从业绩考核以及对未成年人全面负责的层面说,都是回避不了的难题。

(四)审前调查报告结论当庭接受质询的问题

《办法》规定,人民法院要对调查评价报告当庭质询的,应在开庭前三日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收到开庭通知后,应当指定调查人员出庭并做好出庭准备工作。同时《办法》也对调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询的程序作出了规定。作为法院量刑参考依据的调查评价报告,虽不属于证据的范畴,但法院应当对其客观性进行审查,而作出结论的人员当庭接受诉讼参与人的质询,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审查方式。但调查人员当庭接受质询却很难进行实际操作。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受官本位观念影响,一般不愿当庭接受质询;二是外地调查人员因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不能到庭接受质询;三是受审理期限的限制,有时开庭审理时审前调查评价报告尚未提交委托法院;四是调查人员出于对自己人身安全的考虑,不同意当庭接受质询。再因《办法》规定可以当庭对调查评价报告进行质询,在当事人或其人、辩护人向法院申请后,法院通知后调查人员实际未到庭,反而陷于被动。

(五)法院判决结果与调查报告结论不一致的问题

法院基于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全面审理,根据案件事实、对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定罪量刑,这是对案件审理的职权和职责。但作为量刑参考的审前调查报告结论有时与法院拟作出的量刑结果不尽一致,由此可能带来的一些现实后果以及对法官的无形风险也不可避免。如调查报告结论建议适用监禁刑,法官作出了相反结论适用非监禁刑的,在刑罚执行时社区矫正机构的态度暂且不论,一旦该未成年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重新犯罪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社区矫正机构可能将责任转嫁于法官。如调查报告结论建议适用非监禁刑,法官依法判处监禁刑的,则可能会引发被告人亲属无理纠缠的现象,给承办法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

综上,从我省的实践情况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省市的情况看,我国目前的审前调查报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报告名称不统一,如审前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情况等;二是调查对象不完全,一般只适用于未成年人,如丰台区法院等个别法院才有对未成年人的探索;三是调查目的不宽泛,更多是为了考虑适用缓刑的效果,便于非监禁刑犯进入社区矫正,对可能判处实刑的调视程度不够;四是调查的主体不确定,有检察、审判机关直接调查的,有基层司法所调查的,也有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委托社会调查员进行调查;五是调查内容不规范,一般涉及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案件情况、自我认识,除了北京门头沟法院引入社区评价、苏州平江法院考虑帮教条件外,对于没有明文规定的酒精史、药物史(吸毒史)和心理诊断等影响量刑的因素极少评判。为使审前调查报告更具有实践操作性,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统一的论述。

1.调查报告的名称

在我国有着各种名称的审前调查报告。判决前的调查报告,对于法官决定是否适用缓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这一制度,急需上升到立法高度进行规范化。[1]按照我国目前的状况,应当说,有什么样的制度名称,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报告形式。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既要查明犯罪事实,又要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让其认识自身的犯罪原因及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这就要求少年法庭需要掌握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平时表现、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及其在诉讼中的表现。[2]如此看来,最高法院李兵所提出的“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调查报告”名称是能够被借鉴和贴近实际的。

2.调查报告的对象

既然未成年人是需要被特别保护和关注的对象,虽然我国的审前调查制度在立法上未有强制,但司法解释对审前调查已作出授权,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广泛运用审前调查报告,就符合了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待审前调查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时,再在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推广,现有形势下的审前调查,应当对未成年被告人一律适用,对成年被告人鼓励适用。

3.调查报告的调查主体

依据现有规定和做法,调查报告来源于司法机关、社区矫正机构、有关社会团体、社会调查员等多种渠道,究竟由谁来承担审前调查的主体,也存在一定争议。如有学者主张,调查报告的主体应该是法官。从法理上来说,调查结论对于量刑具有重大影响,委托他人调查难以确保其结论的真实性。法官作为刑罚裁量的主体,为保证量刑适当,应当对犯罪人的个人情况亲自调查,这种调查本身就是形成量刑结果的过程。[3]但司法机关直接担任社会调查主体有不少弊端:如在侦查环节的警官同时承担社会调查任务的,其对犯罪主观的判断容易误导调查报告的内容;如检察官,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其积极介入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甚至内心世界,查明其中能够影响法官定罪量刑的情节,这些要求似乎与其指控犯罪的首要职责不相协调。[4]调查过程的“先入为主”、“先定后审”的弊端,则有可能对法官公正判决产生影响。而由辩方担当社会调查主体,调查内容可能有失偏颇,调查报告极易沦为脱罪的工具。由社会团体组织进行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的调查,是各国审理少年刑案采用的常见形式。[5]社工等社会团体组织人员,不仅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亲和力,且相对独立于各方当事人,所做社会调查报告更具客观性,还可弥补司法资源紧张等缺陷,是人民参与司法的具体表现。[6]所以,我们建议从立案起,调查工作就应伴随刑事诉讼的展开而启动,这样可以减少批捕、的案件数量,也有利于提高审判的效率。

我们不妨参照一些法院尝试的由未成年人保护组织聘请的社会调查员(审前调查员)来进行审前调查的做法。在案件移送到法院审理前已经先行形成调查报告,而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时再根据未成年人的悔罪表现等充分利用自由裁量的特点,也反映出对审前调查报告科学、客观性的认可。另外,如果在未成年人犯罪案发进入刑事诉讼阶段,调查活动就能伴随辩护权的行使,无疑也是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体现和尊重。社会调查员全面直接参与调查,选拔时应要求其具有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并掌握一定的审前调查技能,如面谈与沟通的技巧、制作和分析人格调查量表、撰写分析透彻的调查与评估报告等,再适当地对其进行培训。为保证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在必要时,还应委托专业机构及人员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医学、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等方面的鉴定。这样做既解决了困惑我们的审限问题,也解决了调查员的出庭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报告的质量。在逐渐建立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后,调查报告的正确使用也有益于教育、说服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人,使法官真正摆脱外界的干扰、专心办案。

4.调查报告的具体内容

目前,审前调查报告中均涉及家庭背景、个人特点(包括个人经历、生理、心理特征)、案件情况、自我认识、社区评价、帮教条件六个内容:

(1)个人情况和性格特征。

个人情况包括具体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以及案发前的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性格特征上要注意是否有生理和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是否有吸毒、酗酒、赌博、网瘾等不良表现,是否同具有不良表现的人进行交往等。

(2)犯罪情节和个人表现。

犯罪情节包括犯罪的起因、同被害人的关系、被害人是否有过错,以及犯罪的目的、动机、手段,等等。个人表现包括平时的一贯表现、有无违法犯罪的前科或其他不良行为、犯罪后的认罪、悔罪态度等。

(3)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父母的个性与和睦情况、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情况等。尤其要注意,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是否正常完整、父母自身的言行情况和对孩子是否存在管教不当等情况。教育环境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校的管理秩序和全面教育情况等。

(4)生活环境和帮教条件。

生活环境包括家庭迁移的情况、所在社区的治安秩序、邻里关系等。帮教条件包括社区矫正机构的完善、矫正人员的配备、矫正措施的得当等。

三、审前调查报告的审判运用

长期以来,定罪量刑捆绑在一起成为习惯的方式,在立法没有修改、现行诉讼程序不改变的前提下,审前调查报告在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刑罚处罚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较好地把握审前调查报告,是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谦抑刑罚的法律精神、并得以实现量刑均衡的重要环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第二款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61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同时,随着近年来非监禁刑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扩大适用以及社区矫正等非监禁处遇方式的发展,是否选择非监禁刑,以及选择何种非监禁处遇方式,均依赖于审前调查对涉罪未成年人个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因此,在量刑阶段突出审前调查报告的作用,对于对涉罪未成年人实施个性化矫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调查报告仅作为量刑的参考

在审判实践中,审前调查报告主要反映导致未成年被告人犯被指控罪行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是少年法庭据以查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动机的重要依据。有人认为,根据调查报告本身的内容及其作用,从理论上而言,调查报告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具有英美法系证据规则中品格证据的属性。[1]传统观念认为,证据必须与犯罪事实联系在一起,也就意味着证据只能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部分,从庭审程序上说属于犯罪事实的调查,只限于根据犯罪构成来判断定罪与否。在这样一个程序中,牵涉到大量的被告人品格的信息。而这些品格事实是在定罪即判断被告人犯罪事实是否成立时所禁止的。例如有关被告人平时自私、爱占便宜的品格证据,不应作为被告人犯盗窃罪的根据。是否构成犯罪或者构成何种犯罪,都应严格按照犯罪构成要件来加以判断,不能以不良品格“入罪”,同样也不能以良好品格“出罪”。只有当被告人的品格证据能够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能够证明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其他犯罪事实,相关证据涉及品格问题,或者使用品格证据对污点证人证言的可靠性进行质证等情况下才能使用品格证据。[2]由于审前调查报告中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是与犯罪无关的,但是又影响量刑的,而这些量刑情节如被告人的品格和习惯,容易在事实问题的判断上造成事实认定者的偏见。有学者提出将量刑程序从定罪程序中分离出来,保障法官既不会因为与犯罪无关的事实影响自由心证,又能适当量刑的前提。进入量刑程序、量刑听证时,应当提交包括了与犯罪无关的信息的量刑调查报告。[1]伴随时间的推移,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相分离的模式正被试行并有逐渐推广的趋势,审前调查制度将更大程度地为世人关注。

(二)审前调查报告在庭审程序中的出示

2001年4月1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中指出了调查报告的提交者为控辩双方、必要时由法院委托或自行调查。为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各类的调查报告,有关其认识和在法庭审理时的出示时间、方式、效果,都不尽一致。更有呼吁社会调查报告从理论上应当视为证据的观点,[2]但同时又提出调查报告只能作为量刑的依据,不能作为定罪的根据。如果从证据角度来说,只能在法庭对犯罪事实调查时出示,且一般均为与诉讼程序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提供,这种方式的市场比较广阔,值得深思。

根据最高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要求,量刑程序要相对独立,由此,审前调查报告作为影响刑罚裁量的重要因素,在未成年刑事案件审理的量刑程序中即大有作为。我们通过对当前一些定罪程序、量刑程序相分离的庭审观摩,清晰知晓庭审调查的事实部分已经由单纯整体的犯罪事实转变至定罪部分的事实和量刑部分的事实。在定罪程序中,法庭调查的仅限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譬如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都纳入量刑事实部分加以调查,列举证据,在这里审前调查报告便可以自然作为左右量刑的因素之一,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法庭调查阶段作为量刑事实出示,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对审前调查报告的判断也由法官的自由心证转变为审判程序的合法环节。出示审前调查报告时,可以参照个别法院引入“适合成年人”出庭一般,鼓励社会调查员参与庭审,作为一个类似专家证人的社会工作者,其仅对其调查报告所载未成年被告人成长经历和生长环境的客观、真实负责。在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可据此作为从重、从轻的量刑辩论,从程序和实体上都能达到一种平衡。从效果上看,既阐明了未成年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也足以揭示了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更符合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诉讼要求。

(三)审前调查报告的量刑评析

由于通过审前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该被告人的品性、能力、性格等人格特征正是其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因此,审前调查是获知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进而实现刑罚个别化的重要途径。人身危险性“表现为犯罪可能性或犯罪以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以行为人的犯罪倾向性和人格为基础的”,[3]对于不同的犯罪人,因其个人情况不同适用不同的刑罚,要实现立法上的制刑个别化、量刑个别化和行刑个别化。

审前调查能够影响量刑的具体因素非常多,在此无法用所谓量刑基准来简单说明。我们这样认为,一是要查清楚犯罪原因,看是否有从宽或者从严处罚的理由。这些原因在犯罪学上整体概括为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原因及在个案中被害人的原因。二是要查清楚适合何种处罚进行教育改造的条件,才能达到教育改造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而与此相关的条件包括:自身生理、心理特征、工作技能,悔罪表现、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评价和容忍度。以上内容有些既是从宽或者从重处罚时需要考虑的理由,也是是否适合某种刑罚的理由,有交叉的地方,是两者同时要考虑的因素。

在审前调查制度被落实、具有相当经验的社会调查员公正获取客观资料,经法庭质证后由高素养的开明法官自由裁量,是能够借助法庭审理教在场者信服,还可以借助文书制作让公众者认可的。

篇6

在公布出相关结果的国家和地区中,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的雇员敬业程度最高,分别有37%、33%和30%的受访者的工作状态属于敬业级别。世界上最不 敬业的员工则在叙利亚、克罗地亚和突尼斯,敬业员工的比例仅有0%、3%和5%,而处于怠工状态的则分别为45%、32%和54%。

篇7

无论实际的数字究竟是多少,一些员工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工作之间联系不紧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经济萧条对公司就会大面积裁员,丝毫不顾及员工忠诚与否和服务时长;员工福利不断削减、培训和升职机会大大减少;新千年一代(15岁到30岁)的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别样的预期,渴望时机成熟就“树立自己的品牌”。社会的强流动性就会导致雇主的承诺感下降。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科布(Adam Cobb)认为,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还有一个。“人们谈论工作场所中的忠诚度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到这是一种双向行为。”科布说,“我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依企业对我的忠诚度而定的,但是企业在这种双向行为中却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科布说:“忠诚度并不是企业的根本。但是每当谈论起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不够的时候,就会陷入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中。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企业负责照顾自己的员工,忠诚是相互的。那么员工跳槽的情况还会像现在一样频繁吗?”

员工的行为,科布说,是受到了30年前开始的大规模企业重组的影响。“企业解雇工人是常事。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主要出于保护股东利益的目的,企业在运转良好的情况下也开始解雇工人了。”在削减员工的声明中,企业会说“我们这么做是基于维护股东长远利益的考虑”。科布说:“同时你会发现,员工的福利在下降:401(k)计划取代了固定收益养老金,医疗保健的费用也推给员工了。当下的趋势是让工人而不是企业承担风险。如果我是雇员,这就对我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不能让企业决定我的职业生涯。”

沃顿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卡普利(Peter Cappelli)的新书《为什么好人找工作难:技术鸿沟和企业的应对之策》即将出版。他表示,当前雇主对员工的态度确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雇主将员工视作一种短期资源”,由于雇主已经不再采用终身雇佣制,卡普利指出,“职业安全感就完全取决于员工是否有利用价值了。当员工可以预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将受雇于多个雇主时,他们就不会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当前的工作上了”。

忠诚于个人而非企业

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忠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的就是顾客和雇员的忠诚度问题。它将忠诚定义为:“员工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身的义务,并相信为该组织工作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忠诚的员工不会注重寻求新的工作,且不会对外来的工作邀请做出反应。”卡普利认为,“员工忠诚度”只是一个“从业者术语,研究中最相近的是承诺这么一个概念,指员工会自觉照顾雇主的利益”。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马修·比德维尔(HatthewBidwell)将这一术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雇主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另一部分则是一直保持跟随同一个雇主的状态。”他表示,管理学专家将这称之为“组织承诺”。但这一点现在已经开始有所变化。“还认为你所在的企业会像过去那样照顾你的想法是不明智的,这就必然会导致忠诚度的降低。”但比德维尔也表示了怀疑:人们对企业究竟有多忠诚呢?“雇员忠诚的对象往往是他们身边的人:经理、同事或顾客。这些雇员表现出来的专业主义与忠诚感更多的是与他们的工作而不是他们所在的企业相连的。”

比德维尔的研究有一些将注意力放在独立合同工和全职员工的比较上。人们一般会认为比起全职员工,这些独立合同工会跟公司的经理“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里的承诺成分会更少”。“但当我和这些经理交流后发现,他们认为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疏远,他认为这正是“人们认为企业忠诚度已死的原因”。

盖洛普(Gallup)首席科学家,工作场所管理和福利负责人詹姆斯·哈特(James Harter)根据盖洛普2000年首次发起的员工敬业度调查,得出了不同的看法。该项调查将员工分为三种:“敬业”员工的特征是“从情感上与工作场所有着紧密联系且工作主动性强”,“非敬业”员工则是“精神上无联系且不是很主动”,而“主动非敬业”员工则“对他们的工作环境持有消极的看法,并容易把这种消极性传播给他人”。

2000年该项调查显示,“敬业”员工的比例为26%,“非敬业”员工占到了56%,而“主动非敬业”的比例为18%。2008年这一数字则分别为28%、53%和19%。简而言之,这些数字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事实上,正如哈特所说的那样:“人们对日常工作方面的感觉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他援引盖洛普一份题为《美国工作场所的状况:2008-2010》的调查报告。该项调查设计了12个问题,包含生产力、处理与同事和管理者的关系、员工与组织整体使命一致等内容。报告得出的一项结论是:“尽管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雇员的敬业度并没有随之大幅下滑。”

篇8

叶青拿着某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文凭,成功应聘到一家汽车4S店,被安排做汽车销售顾问。在3个月的试用期里,只要有顾客光临,他就向人家鼓吹他所卖的那种汽车如何如何好,让人家一定要买。人家提出某方面的质疑,他就毫不客气、毫不留情面地批驳人家,说人家这也不懂,那也不明白,弄得顾客即使想买这种汽车,最后也被气得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叶青每次与顾客冲突后,都觉得自己用专业知识打败了对汽车“一无所知”的顾客。还得意扬扬地在同事面前吹嘘:“刚才我又占了上风,弄得那家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然而3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结束了,叶青一辆汽车也没卖出去。4s店负责销售的主管通知他试用期不合格。本店不予聘用。叶青不理解4S店的做法,自言自语道:“我可是有专业文凭的呀!他们为什么不用我呢?”

微评:职场毕竟不是战场,没有必要非分出个胜负不可,即使你“胜”了,也是一个失败者。文凭只能帮你为就业打开一扇门,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化解职场中的矛盾冲突。让和谐的人际关系带动工作效率提高。这些职场“软技能”才是走进这扇门,并不被赶出门外的根本保障。

2 不会合作就不会工作

一家著名的杂志社招聘4名记者。经过层层把关、考核,最终有12名应聘者进入了复试。

复试的方式是市场调研。杂志社把12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3个小组,指定各组的4个人分别对企业读者、部队读者和大学校园读者进行市场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负责招聘的副社长强调说:“我们招聘的记者将来要面向社会各个层面,通过这次调研可以考核你们对读者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每个人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胜任能力。”

5天之后,12个应聘者分别把自己完成的调查报告送交到了副社长手里。副社长经过仔细阅读后,把12个人召集到会议窒宣布:“乙组4名成员被本社录用了。因为3个小组中,只有乙组的4个人相互借鉴参考了他人的数据资料,使各自的调查报告更加全面翔实。这4个人正是本社需要的人才――既有独立的工作胜任能力,又具有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团队合作意识。”

微评:不会分享就等于不会合作,不会合作就等于不会工作。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再多,能力再强,也不足以胜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工作。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以整体利益为上,才能创造出效益的最大化。合作意识只是一种“软技能”,但其中却蕴藏着一种硬道理。

3 责任感能换来信任感

王一尘毕业于清华大学,赵晓琳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建工学院,二人同时到广东某大型地产公司应聘建筑设计师。公司要求必须经过半年试用期后才能决定是否正式签约。而且试用期二人只能担任一个新开发楼盘的销售顾问。王一尘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公司安排他当一个售楼员实在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了,便经常发牢骚,有客户向他咨询买房子的问题时,他总是表现得十分不耐烦。别人劝他工作要有责任感,他却说:“我是应聘建筑设计师的,又不是来卖房子的。”

赵晓琳与王一尘的表现完全不同,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向客户介绍各种户型房源,宣传新楼盘的优势,回答客户的种种疑问。与此同时,她还主动征求客户的意见,向他们了解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更受人喜欢,什么样的房屋结构最适用。多大的户型面积最容易让人接受……

篇9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因此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关键是特色创新。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将原来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更名为《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其目的是使面向施工第一线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学习领域的实践。

一、学习领域的定位

《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学习领域分为五个学习情境:建筑市场调查;研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参加现场开标;签订合同及合同管理。通过学习,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文件,确保中标。签订中标合同后,会应用合同索赔知识获得索赔,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学习领域的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①能根据需求制定招投标书及工程承包合同,完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员岗位操作;②掌握招投标基本概念,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研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参与投标,会用合同管理知识进行索赔。

职业能力:①根据资讯选择不同方案;②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践编制招标书、投标书;③利用示范文本结合实践编制合同;④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工程索赔。

社会能力:①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②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③具有团队意识和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习领域内容设计

设计说明:以建筑工程项目承揽《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典型的工程施工案例,设计学习情境。以建筑工程项目承揽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把该课程分成五个情境来教学,每个情境的描述如下:情境一,建筑市场调查。以市场调查报告为载体,对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进行了解和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素质,掌握企业资质。会收集、整理、归纳各种资料,编制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情境二,研读招标文件。以研读工程招标文件为载体,了解招标的一般程序,掌握招标书的基本内容,招标的基本方法。了解投标小组的组建,会申报资格预审。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前期投标决策。情境三,编制投标文件。以编制建筑工程投标书为载体,了解投标的一般程序,掌握投标书的基本内容,投标报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投标书的编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招标文件具体编制投标文件。情境四,参加现场开标。以编制评标报告为载体,了解评标中标的基本概念及方法,掌握评标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参加开标、评标、定标会,会编写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情境五,签订合同及合同管理。任务一:以合同示范文本为载体,了解建筑工程合同的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FIDIC合同条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认知并查阅合同示范文本。任务二:以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为载体,掌握合同基本原理、建筑工程合同理论知识并能解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研读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并对合同提出异议。任务三:以编制索赔报告为载体,了解建筑施工索赔的含义,获得索赔的技巧,掌握编制索赔报告的编制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独立编制索赔报告,并获得索赔。

四、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文件,确保中标。签订中标合同后,会用合同索赔知识获得索赔,并能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为便于组织教学,对各学习情境进一步分析细化,可以设置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4组,每组10—15人。在每个学习情境学习完成之后,都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业,并推荐1—2名代表进行发言。发言者的材料需做成PPT,其他组员可做补充。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所述。项目一: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做市场调查报告,用调查报告的方式说服投资方对某建筑企业投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项目经理,教师作为项目投资代表,双方就建筑企业投资事宜进行洽谈。学生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交出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可行性报告让投资代表认可出资。每位学生需做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二:研读工程招标文件。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招标工程文件,组建投标小组,申报资格预审。具体做法可以为:教师作为建设方,学生作为施工方就给出的招标文件作出投标决策,并组建投标小组,申报资格预审。以小组为单位作出投标决策,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三:编制工程投标书。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招标书的要求编制投标书。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建筑公司投标代表,教师作为投资方,学生上交完整的投标书(土建、水、电)。每位同学需做一份完整的投标书,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四:编制评标报告。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参加开标、评标和定标。具体做法可以为:(1)观看教师放映的开标会议录像。(2)教师作为出资方给出工作背景(投标文件)。(3)评标学生用理论知识评标方法进行互相评标。(4)定出中标人。(5)小组就班级同学的投标文件,进行评标,写出评标报告。(6)小组派同学代表现场答辩,教师点评。项目五:任务一,识读合同示范文本。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对合同示范文本进行阅读,教师作为用户进行提问,学生现场答辩。任务二,签订中标合同。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投标方中标与投资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合同与投标书相符合,每个学生在投标书后签订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任务三,编制索赔报告。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编制一份工程索赔报告,并获得索赔。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承包方项目负责人,教师给出工作背景,学生编制一份索赔报告。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

五、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市场调研、编写调查报告、编制投标文件、参加现场开标及评标、编写索赔报告等环节,学生都亲自参与,这样就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该门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愿意去学。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而且给予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参与及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如何分析问题,把握关键的点进行展开,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反映成PPT文件。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都说90后的孩子总是喜欢个性的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教育者,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在进行团队分组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握自愿、均衡的原则,学会在一个团队中协调、配合、团结、互助。

4.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项目法教学中,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不可以面面俱到。比如,最终答辩需要做成PPT,这肯定不属于这门课教授的内容。但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己去学习相应的软件,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不断创造、创新。

六、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绝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起始年级中实施难度较大,由于其强调学生自主,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其次,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并未减负。教师不仅要组织和管理好教学,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规划评价能力等。所以,起初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项目实施前要引导,实施过程中要指导

知识点的讲解要抓重点,避免重复。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但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授人以渔”。

3.教师应及时、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

客观公正、明确及时的评价信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及表现,抑制负面行为表现,从而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教师都应及时地从知识、技术以及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总结,肯定成绩,纠正偏差,指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绍堂,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李梅.工程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J].昆明冶

篇10

(1)定量调查方法:市场调研常用的问卷定量调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街头定点拦访,电脑协助电话访问,网上定量调查等。随着电脑的普及率急剧提高,在线定量调查未来10年内将逐渐成为市场调研行业的主要调研方法。

(2)调查方法的选取:各种定量调查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下表),因此,调查方法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调查报告的质量,所以研究人员应该根据各种定量调查方法的优缺点,恰当地选取相应的调查方法。

要想控制费用成本时,最好选择在线定量调查;对于涉及到敏感信息时,保密性较高时,采取的方法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或者在线定量调查;问卷较长,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氛围有关的研究,通常采用入户调查;街头定点拦访常用于需进行实物显示或特别要求有现场控制的探索性研究,或需进行实验的因果关系研究,如广告效果测试。

二、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调查报告的质量。问卷调查调查的质量越高,报告的水平和质量也就越高;反之,质量控制的效果不好,报告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问卷调查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而控制问卷调查质量的关键是找出调查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纠正调查过程中已经发生的错误并预防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导致定量调查质量降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研究员对市场背景了解的不充分,对抽样总体的选取的偏差,选取的抽样方法不当,问题设计的不清楚或者太专业,答案不完整或相互包容,访问员调查水平低下,记录或登记错误,研究员数据分析有错误及报告撰写时任意拔高或降低结论等等。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控制体系基础上, 使问卷质量在问卷设计阶段、问卷执行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阶段都能得到控制。

问卷的质量管理思路为:以问卷调查的有效度和可信度为目标,以通过对参与该调查的工作人员系统的组织培训, 及时搜集资料, 再进问卷修改、审核并检查结果的反馈, 最后得出结论进而加以开发利用。根据以上质量管理思路的, 本文认为定量调查中的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控制原则。即对调查质量的衡量与评价应当是客观的,不能随便改变评价标准。第二:全面控制原则。即对调查的整个流程全程控制,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参与调查人员都要进行质量控制。第三:超前控制原则。也就是说调查人员根据调研项目的背景和经验对已经出现的误差进行修改并对有可能出现的误差加以预防控制。

(一) 问卷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决定调查的成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与否取决于问卷设计的科学与否。

首先,在问卷调查设计之前,问卷设计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调查项目的背景知识,花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搜集相关信息,只有充分了解项目背景之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问卷的质量。其次,问卷问题设计应该通俗易懂,措辞得当,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确保所有的被访者对问题含义的理解一致;同时,还得避免出现复合的问题,即一个问题会出现两个方面,例如:你喜欢苹果手机和惠普笔记本吗?这样的话,被访者会不知道怎么回答。再次,涉及到敏感问题时,访问员应该尽量安抚被访者,向被访者宣传此次调研的严格的保密规定, 使他们相信个人信息不会被第三方知道,那么,被访者就能够顺利而真实地做出回答。另外,研究员对问题顺序的安排也得下一番功夫,将最具有价值的题放在问卷中间。最后,调查问卷确定后, 最好在小范围内进行问题的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必要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检验评价,只有经过评估证明可信度和有效度高的问卷才能进行正式测量。在评价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的时候,如果发现有效度和可信度没有达到要求,则必须对相应的问卷项目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评估,直至得到较为满意结果为止。

(二) 问卷执行中的质量控制

问卷执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本次调查的质量高低。因此访问员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访问员具备的素质如下:敬业,有责任心,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的市场调查经验。但是在问卷执行之前,不仅要对访问员进行调研项目背景知识的培训,还有访问技能、职业道德、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

在调查进行阶段,访问员务必要按照培训的方法进行, 依照问卷上的问题逐字逐句进行提问, 不能擅自更改问题的措辞或次序。当访问员没有听清楚被访者的回答时, 应立刻请被访问者复述他们刚才的答案。在结束前应把问卷答案重新核实一遍, 有错误时立即向被访者进行询问,待审核问卷答案合格后,方可赠送纪念品给被访者, 并请被访者离开。

访问的进程中, 访问督导应该主动及时检查访问员的答案, 检查整个问卷答案的完整性,看是否有问题漏答的现象,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追访措施。假如督导发现问卷有逻辑错误或者问卷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时,应该及时反馈给问卷研究人员,等待研究人员的反馈。问卷访问结束之后,督导要对问卷进行逻辑检查,以此来判断被访者是否是认真答题,假如被访者应付作答,相应的问卷应立即作废。

提高问卷的回答率。问卷的回答率是指选中的样本中能够接受访问的人所占的比率。部分符合条件的样本不接受调查是一个复杂并且重要的调查误差的来源,甚至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调查的质量,因此,提高问卷的回答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认为,提高问卷的回答率的途径有如下几种:(1)、加大市场调研的宣传力度,使公民了解调研的目的,并且让他们知晓他们的信息及隐私会得到很好的保护,让他们放心地接受调查。(2)提高访问员的访问技巧及个人素质。(3)采用最新的网上调研方法。将互联网调查计算机及网络等先进的技术运用到调查中, 可以大大提高问卷调查的质量。

(三) 数据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编码和数据的录入两个方面。

编码是一种答案转化成数字或者把数字转化成字母的规则。通过编码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在编码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问卷调查的质量。其中开放题的编码值得注意。具体操作如下:(1)、抽取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编码。500份以内要抽100份以上,样本越多,抽取的样本比率也就越低,1000份问卷时,只需抽取10%的样本就可以了;(2)、根据研究目的合并相同的答案。研究员制定编码表时应该了解它和研究目的关系,应该考虑多方面的情况;(3)、正负两方面对应的答案尽量使用相对应的代码;(4)、“其他”/“无”/“没有”/“不知道”或那些含义相距甚远的可以用“其他”来概括为一组;(5)编码员对全部回收问卷的开放式问题答案进行编码。

数据录入是一个影响问卷调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数据录入的正确率是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个途径。所以,数据录入一定要有经验的录入公司接手,保质保量的完成数据录入。

最后,将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之后,数据主控督导还得进行数据检查,假如发现数据有错误立即和问卷执行部门联系,查找原始问卷,看是访问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问卷设计出现了问题。假如问卷设计出现了问题,那么采集的数据立即作废,同时通知研究人员立即对问卷审查,修改出现的问题,并重新进行数据采集。

三、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

(1)数据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得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项目的了解,撰写数据报告分析大纲,然后再将数据报告大纲转发给数据分析人员,数据人员运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数据报告。

(2)报告撰写阶段。调研的结论和建议最终都得通过报告呈现出来,因此报告撰写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调查的质量。首先,研究员选取合适的分析模型,接着从数据报告中寻找具有研究意义的数据,用合适的图表和语言描述出来。可以看出,研究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对研究员也要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数据分析方法和报告的撰写技巧等。

四、小结

通过合适的调查方法的选取,对问卷设计、问卷执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等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都会得到了保证,问卷的质量得到保证,问卷调查报告的水平也就会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隗斌贤.调查统计学[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

[2]曾五一.黄炳一.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统计与

信息论坛,(20).

篇11

一、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营造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争取县政协对我镇政协工作的关心。今年联系我镇的县领导是县政协的xxx主席,对我镇政协工作及其他工作都提出了很好的要求,经常亲临我镇实地指导,xxx主席也多次走访我镇政协委员,视察我镇的政协工作,为我镇政协工作的有序开展明确了目标。二是积极争取本镇党委政府的重视。镇委镇府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前主动找政协委员听意见和建议,开人大会议和一些重大会议都邀请政协委员参加。今年,我镇行风评议邀请政协委员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接受全程民主监督。三是加强了与委员的联系,通过组织学习、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委员的思想状况及工作情况,为他们履行职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引导委员学习,提高委员自身的素质

我镇联络组抓委员的学习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委员集中学习,坚持每季度组织委员集中学习一次,二是要求x名委员对集中学习时发的资料开展自学,同时要求对时事、民生给予关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大力支持委员调研,认真履行政协工作职责

我镇政协联络组要求x名政协委员围绕想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办实事的工作要求,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1、政治协商方面表现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本镇的重要会议,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作决策出点子,当高参。2、在民主监督方面主要是通过会议监督,现场监督等多种形式对党委政府的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民主监督。3、在参政议政方面,主要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等形式积极参政议政。今年我镇联络组组织委员对全镇创建生态文明村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送交镇委镇府,在调查报告中,我们提出了x点意见建议,均被镇委镇府所采纳,为镇委镇府工作决策提供较好的可行的依据意见。从而促进全镇x条生态文明村在今年x月底前全部创建完毕。我镇联络组坚持重视委员提案工作,年内共上交提案x件,其中集体提案,x件,委员提案x件,做到了每名委员都有x件提案。由于我们提案能立足于实际,围绕中心,注重热点,贴近群众,反映准确,有较强时效性,有x件被县政协定为重点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