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数据实习体会

大数据实习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数据实习体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数据实习体会

篇1

1.兴趣度大学专业知识往往由于其理论概念较多使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的兴趣,而体验式教学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一定颠覆效果,学生教师对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现的兴趣度也有所不同。

2.素材收集容易度体验式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管理的具体运营方式,需要收集一系列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实务素材,而许多素材的基础资料是各类企业的核心数据,因此对课程需要的素材收集难易程度也是评价体验式教学各类方法的重要指标。

3.获取知识理解度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各类物流管理流程中学到一定的物流知识,但是在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所面临的教学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对物流管理知识理解度存在难易。

4.扩展知识度当前物流管理所面对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宏观管理环境,各种管理因素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习到物流管理知识必须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因此扩展知识度也是评价各类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指标。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选择类型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中有很多,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法主要有策划方案、案例分析、企业实习、沙盘实验等。由于高校在物流管理教学时间、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以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规划。

(三)建立层次结构图

为了选定最合适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因此通过AHP可以将选择评价指标与选择方法对象建立模型。

(四)建立标度

由层次结构的准则层四个指标,需要分别对其进行量化评估,来确定我们所需要选择的各类方案各自的权重以及得分,以最终确定需要选择的最佳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2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高校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怎样将操作性较强的专业

知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为我国高校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由于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互动中真实感受物流管理的特点、内容,被许多高校所使用。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表现方法多样,如何正确选择具体体验式教学方法将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与选择主要依靠定性方法或者说已有经验,本文将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即AHP,对高校物流管理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以提高选择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

二、基于AHP评价物流管理体验式教学方法步骤

(一)体验式教学评价准则

1.兴趣度

大学专业知识往往由于其理论概念较多使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的兴趣,而体验式教学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一定颠覆效果,学生教师对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现的兴趣度也有所不同。

2.素材收集容易度

体验式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管理的具体运营方式,需要收集一系列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实务素材,而许多素材的基础资料是各类企业的核心数据,因此对课程需要的素材收集难易程度也是评价体验式教学各类方法的重要指标。

3.获取知识理解度

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各类物流管理流程中学到一定的物流知识,但是在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所面临的教学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对物流管理知识理解度存在难易。

4.扩展知识度

当前物流管理所面对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宏观管理环境,各种管理因素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习到物流管理知识必须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因此扩展知识度也是评价各类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指标。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选择类型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中有很多,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策划方案、案例分析、企业实习、沙盘实验等。由于高校在物流管理教学时间、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以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规划。

(三)建立层次结构图

为了选定最合适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因此通过AHP可以将选择评价指标与选择方法对象建立模型,如图1:

(四)建立标度

由层次结构的准则层四个指标,需要分别对其进行量化评估,来确定我们所需要选择的各类方案各自的权重以及得分,以最终确定需要选择的最佳体验式教学模式。

(六)求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针对每一个评价指标下比较矩阵的列相加得出其之和,再分别以每个元素除以列之和得到全新矩阵后计算出各行之和即所需要进行最后决策的权重。表6至表9为各指标的平均值矩阵与权重数值:

(七)评价指标的权重

通过对前述建立的体验式教学评价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可得出这些指标的判断矩阵,再如前述得到各指标方案的权重方法可以计算得出这些指标的权重,如表10:

(八)计算各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数

篇3

2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Innovativesoftwareengineeringpersonneltrainingsystem)

2.1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要培养既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又懂得如何实施一个软件项目并对之进行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工程化教学、职业素质、创新思维培养作为软件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不但要求学生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要在遵循IT业界标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项目管理、工程实施、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教师领域知识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兴趣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2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

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在软件工程指导下,以数据库为主线进行工程化课程群组建设,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知识传授+案例讨论+工程化实践的模式。这一阶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教师系统地讲授工程化课程群组建设的知识体系,精讲系统原理和方法并突出重点和难点,为后续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是案例讨论。让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及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来编写案例,通过对一些精选案例的分析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及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以便发现问题、寻找可能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第三阶段是实践训练。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具体实施完成一个项目,一个小组可由若干人组成,按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要求,为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分配角色,分别进行项目计划的制定、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及测试等各环节的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对上述环节的任务完成都以答辩作为考核的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设计文档等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锻炼,通过对标准文档格式的讲解和精选案例的学习,学生编写所有环节的文档资料,而每一个环节的文档资料只有在通过答辩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2.3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法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各级院校已经开展,但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仍以自己的思路为主导,忽略了将案例作为背景将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学生在被动的听讲过程中缺少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全过程非常模糊。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调软件工程的实施过程,对每一个阶段进行承前启后的分解,其中强化软件项目管理在整个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把软件过程管理的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并辅以必要的答辩讨论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对软件项目实施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与技能,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的能力。

2.4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将工程能力、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引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结果作为依据,加大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近三年投入经费800余万元,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与市场同步的工程化综合实验环境及实践/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Innovativesoftwareengineeringpersonneltrainingimplementationprocess)

以面向工程化和提升创新能力为指导,通过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计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考核方法、提升重视团队合作、突出软件测试过程、搭建工程实践教学环境,确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教师指导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

3.1合理设计课程模块

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麦克斯对毕业生进行调查需求和质量分析,根据结果及时与IT领域企业研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逐渐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双方建立稳定、长效和双赢的合作模式,包括人才标准的制定、基于岗位和任务的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在培养方案中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模块,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覆盖文化修养和专业领域,构建一个知识面较宽广、实用性很强的大平台+多模块的教学体系。根据“基本知识初步综合应用工程实施组织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其中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企业认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习、认证培训、参加大赛等教学环节。模块化、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以及在部分专业必修课中实行了分级教学奠定基础。

3.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主流应用软件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着,从最初的桌面应用到基于Web的应用,再到目前的电脑、手机客户端与Web端多客户端平台应用[3]。以精选的项目案例为驱动,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并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提供大量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多途径理解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在项目开发和案例讨论中了解工程过程并积累工程经验。以面向工程化的教学法为指导,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同时又作用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提高,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培养工程化思维能力

教师除了讲授学生学习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然后由学生根据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的实践。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任何项目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预定的目标和指标,而工程就是去实现这个目标和指标,它需要创新,没有工程思维,就很难进行创新。

3.4更新考核方法

以答辩的方式考核学生完成的阶段任务。首先,确定答辩小组成员,以7—9人作为一个答辩小组,成员有教师、工程师、学生组成,其中学生成员既是答辩评委又是答辩者,一个班级可以分5—6个小组进行答辩。其次,由学生将自己在前一段时间所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做完整的介绍。答辩小组成员,尤其是学生评委必须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并详细记载分析每一个答辩学生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充分讨论,经修改后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成绩考核中引入团队评分制,不再以个人表现来评定成绩,而是以项目团队的整体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加强沟通和合作交流,体会到团队作战的重要性。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非标准化考试。

3.5提升重视团队合作

每个小组交换使用设计方案,各组选择其他组的阶段成果作为下阶段工作的基础,用较真实的场景模拟项目评审,从设计方案到代码的编写、测试,都暴露在其他小组成员的监控中,培养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组间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6突出软件测试过程

学生邀请非小组成员或班级外的学生对软件产品做严格的测试,以便发现问题。之后指导教师给出下一步项目需求的更改情况,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或更新设计方案获继续下阶段的工作,其目的是模拟实现真实项目中的需求变更。

3.7建设工程实践教学环境

校内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工程化教学的基本保障。在校内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创新型、工程化的培养思维为指导,构建跨专业、符合企业要求的工程化综合应用环境,同时在国内IT企业中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具体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软件工程的实施过程。

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高职院校会计培训引入“互联网+”的这一概念,是由国家主导的,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教改原则。这一指导的出现,开拓了“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为新兴的技术型产业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其中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被推广,进一步的加快了会计之一行业处理信息的速度,让会计核算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规范性,同时与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手段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技术手段更加的便捷高效。当代互联网技术不断的被各行各业所采用,财务管理这一行业的管理体系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制度体系也逐步的完善,并向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快速发展。在之一环境之中,“互联网+”使得会计的决策、分析、预测等等功能有了完全的发挥,也让会计工作有了质的变化。所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高职会计实训进行教改,是实现会计行业完全现代化的必要方式。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会计教学现状

所谓的“互联网+”就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通过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较为传统的行业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变革,使传统的行业趋于现代化,推动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会计这一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许多的企业对会计需求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训的时,要积极的适应“互联网+”发展方式,制定相应的会计教育体系,实现会计专业、会计教师的全面转型,紧跟“互联网+”时代的脚步,培养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现状

显然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良好效果。但是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还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训教学

教学的基础为理论教学,只有通过理论知识的培养才能有效的发展知识的专业性。但是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与理论理论性的知识相比,专业的操作性知识更为总要。当代的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普遍以讲解传授理论性知识为主,通过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在进行实训操作。这一教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前期对会计知识的理论性认知较强但是知识体系又过于抽象,对实际操作中的借贷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对后期更为复杂的会计操作造成极大的阻碍,甚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的情况。在国家指导改革之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构建专业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是实际情况中,专业会计模拟实训室的使用次数十分少。使得专业实训的预期效果无法达到。

2.会计实训中过于注重范围和数量,忽视了工作程序与规范性

企业的规模和人数,决定了企业使用会计人才的数量。通常来讲一个企业中会计的数量最少为两人,便于相互的监督与管理。而作为一个大型企业来说,部门繁多,人数庞大,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配备会计人员,同时会计人员需要相互的合作相互的监督。而国建对于会计人员的配备方面也有着相关的明文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做与出纳无关的会计工作,如债权债务账目等级、会计档案保管、稽核等。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往往为了让学生全面学习岗位知识,都会选择工业企业,这类企业内容繁杂,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也只顾赶做实训资料,而忽略工作程序与内部制度,学生无法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这一职业的严肃性。

3.实训质量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中汇会计专业中,引入“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工作量十分的巨大,工作内容也十分的复杂,再加上教师团队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教师的实训能力较差,大型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保密严格教师没有机会在大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只能偶尔参与到小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相较于大企业,小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完善,而且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没有相对先进的硬件设施,并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培训教师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的实际经验就会大打折扣。

4.实训教材虽多,但内容滞后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教材数量虽然很多,但是教材内容,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没有与时代的变化相适应,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教学需求,造成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的情况。教材的内容滞后主要体现在很少提及成本核算业务,而且资料内容十分简单,不注重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这两个重要的职能。并且,在教材内容中并没有针对于出现错账以及不合法记账方式的材料借鉴,无法给学生提供鉴别指导,无法从正确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

5.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严重缺位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对人才的培养过程,政府与企业对高职会计的培养并不重视也没有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这就导致了会计教学无法与社会企业接轨,无法培养出适用于当代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与国外的会计教学相比较,政府与企业的参与度非常的高,在整个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提供教学指导、实践指导,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了符合省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我国政府与企业也应该积极的参与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过程当中,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助推力量,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制度更加的完善。

三、构建符合 “互联网+” 时代要求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1.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教学理念

会计实训教学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也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实训基地,例如:影像资料、图片等丰富课堂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校内硬件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师资力量的大小是决定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对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团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这一现状,学校应该积极为学校提供参与企业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完善校内的硬件设施,给教师提供校内实践的手段,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习的实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师提供新兴的教学方式。

3.编写符合实际的实训讲义,不断更新内容

高职院校内的会计实训教材应紧跟时展的脚步,谨遵国家的指导方针,反之则会与社会和时代的需求相脱节失去了实训的意义。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其编写内容是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编写而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更新的内容不一定要通过教材来体现,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合理的加入。所以在培学教师的时需要让教师掌握新的实训内容,让教师可以合理有效的将这些内容添加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为了让教师能够有效的插入新内容,首先,需要将实训的单一性与综合性结合。单一实训指某一专业课程的实训,如财务会计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这一实训过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着重于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综合实训则指将所有的会计知识整合在一起对某项较为复杂的会计工作的实训,需要构建一个模拟会计部门,让学生根据会计的不同职能进行分岗位实训。如成本核算岗位、出纳岗位、利润核算岗位等常见会计岗位。在实训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作为单位进行配合,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在根据实训计划进行职位调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全面的了解会计工作。例如,当学生被分配到出纳岗位时,其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出纳的主要职责以及工作任务。实训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出纳工作主要负责现金盘点、收入、支出,保管库存先进等工作。另外,综合实训还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例如,收入现金后要清楚现金来自哪里,为什么收取该现金以及现金数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要辨别现钞真伪,然后再保管好现金并开具收据,加盖“现金收讫”的印章,以此方便会计记账员的相关工作的开展。综合实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基本流程,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后有所提高,继而帮助其今后走社会中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其次,可以将电子化实训与手工实训相结合。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之间的传播速度更加的快速便捷,电子档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凭证,大量的会计工作从纸质的形式转变为电子形式,实现了会计工作资料在电子平台上的传播与保存。不久之后,会计工作将会实现全面的电子化。而且,“XBRL”技术普及,其强大的汇总、比较与分析的功能也让会计信息也由原来的人工识别转化被计算机识别所取代;信息录入也由多次录入变为一次性编报;原来的单一信息被整合为系统信息。这些都让会计信息的集成度、准确性以及时效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应该重新处理会计信息,让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实现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目标。

四、“互联网+”环境下实现高职会计实训教改的具体途径

1.明确“互联网+”环境中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

“互联网+”环境中企业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变为新的管理理念,对于会计核算能力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在室内进行账目核对记录的模式,如今转变为动态的工作模式,需要对正进行的业务进行跟踪记录,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多,结合“互联网+”环境中企业的变化与需求,明确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

2.增强教师实训技能、完善教学设施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实训体系的完善,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形成新兴的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师教学理论的全面转型。教师具备相应的互联网思维,使传统的教学课堂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课堂,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为依据,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理论等,全面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实训活动时,聘请企业内专业性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再者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相关新兴技术设备的投入,建立相应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也可以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快速便捷的通道,教师可以快速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政府加强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

政府需要加大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改关注力度,积极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当中,给予学校最大力度的资金投入,使学校教学设备更加的完善,制定有效的合作政策,吸引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进一步的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与企业合力作用之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会更加的健全,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习。

五、结论

当今互联网的极速发展给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对各行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经营方式等也带来全面的革新。因此应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的教改,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企业的需求,通过教师、院校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制度的不断健全。

参考文献:

[1]刘莉.“互联网+”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2:125-128.

[2]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5-40.

篇5

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其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难学且乏味,缺乏趣味性。但如果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课程实践,则能够使学生对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合理地应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实践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内容有直观的感受,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包括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一整套软件的集成和测试方法以及团体协作精神。总之,实践教学的作用巨大,它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的一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本文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出发,探索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导向的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精髓。

1实践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除课程实验完成的任务相对简单外,其他的实践课程综合性均相对较高。本文讨论主要面向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基本特点:

(1) 教学内容偏重实际操作。以练习为主,以教为辅,教与练结合。不像理论课的教学,偏重于介绍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实践教学是在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基础之上,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要内容,教师主要是给出大致的实践目标与方法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参考。

(2) 目的性强。实践教学中,通常都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文件管理等问题的实现,数据结构中结合实际的应用网络查找关键路径等问题,都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时提交具有较高的完整性、正确性、可靠性、一致性的系统。

(3) 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导向性。每个大学生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个体,其行为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包括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设计目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其选择的自由。但同时,教师的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体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一方面,教师可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结合计算机专业和课程的实际,针对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等),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促使能者多学,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所需解决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对实践阶段性目标的把握,使实践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呈螺旋式上升。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和一系列阶段性目标控制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特长,发掘学生潜力的目的。

(4) 教学时间、地点相对集中。计算机专业的理论教学的时间相对分散,便于学生慢慢消化那些相对抽象的原理和概念,而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集中,要求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训练,对某门课程(如操作系统课程)或专业主要课程(如毕业设计)的内容有直观的、全面的认识。另外,与其他专业不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地点也更加集中,一些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之类的实践一般都在机房或实验室进行(因为学生参与现场施工、布线之类的机会较少)。

2实践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

由于实践教学的这些特殊特点,导致绝大数学生都认为“实践课程难,不知如何下手”。为了使学生克服这样的心理问题,循序渐进地进入设计状态,通常我们都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进行分阶段控制,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阶段目标的控制。

教师对于实践课程中每个阶段目标控制的效果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过程和软件开发一样,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分阶段的过程。该专业的实践过程通常分为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几个基本阶段。在实践的每个阶段都要得出最终结果的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以文档资料形式或程序模块形式存在),一个实践结果必须有完整的配置组成。要充分认识到每个阶段都是必要的,且前一个阶段的完成质量对后一个阶段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不同阶段的修改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同的,这种修改的代价随着阶段的深入而呈放大趋势。因此,计算机实践教学中阶段目标的控制是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良好的阶段控制既可以使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实践,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充满信心地去解决实践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实践教学中两种教学导向

根据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这里我们提出基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两种导向的分阶段教学方法。

3.1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

在实践教学中,为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按照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几个基本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进程和目标。下面以文献[1-2]中的银行家算法解决软硬件资源的安全分配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3.1.1问题分析

这个阶段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它必须具有哪些功能”。要避免学生一开始就考虑问题怎么做,不进行细致的分析就考虑怎么做,思路肯定比较混乱,这必然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结合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文献阅读分析能力是所有同学必须具备的,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发挥理论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图1中A类型和B类型的同学)的优点,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克服实践课程中的畏难情绪。如资源分配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产生死锁的4个必要条件,了解实现的模拟系统应包括资源设置、进程设置、资源分配和资源动态申请等几个方面。

4.1.2系统设计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通常是要求学生根据相关原理设计出对应的模拟系统。在系统设计阶段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分析阶段的结果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且解决方案尽可能有几种,以便通过比较选择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案执行,并给出相应的系统总流程图和系统的详细流程图等文档资料。例如用银行家算法实现资源分配问题,要给出相应的银行家算法的所要使用的数据结构、算法的伪码过程、模块的数据流图以及系统的流程图。这个阶段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创造性。

3.1.3编码

在较好地完成前两个阶段后,学生就可以动手编写程序代码。学生可根据目标系统的性质和实验环境,自主选择一种高级语言将前一个阶段的结果翻译成对应的程序。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采用这种分阶段的方法,大多数同学发现编码实现阶段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透彻分析,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二是通过对编码详细准确的资料的对照,达到动手能力强和理论能力强的同学互相取长补短的作用。

3.1.4集成、测试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本阶段是系统的高可靠性、正确性的保证,但往往被大多数同学们忽视。很多自称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也缺乏系统测试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对设计的系统按照一定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然后通过教师的现场测试(及相应的调试)对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

这种分阶段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了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在充分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2以提高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为导向

在实践教学中,虽然以提高动手能力为导向的分阶段教学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同学侧重于理论研究,他们有较强理论研究兴趣。对于这部分同学,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顺应学生的偏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理论研究为导向。基于这种导向的教学方法我们也将其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下面以操作系统课程中的磁盘调度算法[3]研究为例进行说明。

3.2.1问题分析

对所需研究的问题做深入分析,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问题的研究意义、背景与现状。例如对磁盘调度算法的研究,分析该算法对当前海量信息存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相关的算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时间复杂度等。包括一些经典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扫描算法、LOOK算法[4]、循环扫描算法、磁盘性能模型的优化调度算法[5] 以及智能网络磁盘调度算法[6]。

3.2.2理论创新

在完成问题的背景、现状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修改或合并等,以达到新的调度算法在时间性能或空间性能上的优化,也可以对算法性能结果作理论推导研究。如对于磁盘调度算法,我们可以从基于平均寻道时间的角度去分析现有的算法,综合应用SSTF和LOOK算法的优劣[3],给出新的算法优化策略。

3.2.3正确性验证

对于理论创新的结果需要通过实验(实践过程)验证其正确性。如果是理论推导,则需要清晰的证明,并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测试算法所涉及到的各个参数在不同情况下的数值;如果是对现有算法进行修改或合并,使时间性能或空间性能有所提高,则需要做详细的对比实验方案设计,通过对比实验以图形等形式明确给出性能提高的比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养成严谨的研究作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理论研究能力。

4结语

文章根据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的阶段控制问题。并提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和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学生在面对实践课程时的心理惧怕问题,并给出基于两种导向的阶段目标控制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子瀛. 操作系统教程[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顺香,张家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顺香,朱广丽. 一种基于平均寻道时间的磁盘调度优化算法[J]. 计算机应用,2009,29(4):1147-1150.

[4] Shriver E. Performance Modeling for realistic Storage Devices[D]. New York:Univ.New York,1997.

[5] 彭广习,余胜生,周敬利.基于磁盘性能模型的优化调度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02,28(5):20-21.

[6] 张磊,赵跃龙. 智能网络磁盘调度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07,33(18):97-99.

Exploring Guiding-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Comput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ZHANG Shun-xiang, ZHU Gua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