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纪念品设计论文

纪念品设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5: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纪念品设计论文

篇1

桂西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区域,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的各民族有着本民族内容丰富的民族风情、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族风味饮食等。桂西北典型的旅游纪念品有苗族的织锦、刺绣、蜡染;都安壮族、瑶族有名扬海内外的竹藤、草芒编织;环江毛南族有染织、竹器、银器、石雕、花竹帽、师公木面具等工艺;天峨和大化的奇石工艺,以及多个少数民族的木雕、剪纸、服饰、根雕等。

(二)桂西北旅游纪念品包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桂西北旅游纪念品包装的发展比较落后,就市场纪念品包装现状分析出这些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纪念品包装简陋,包装材料和款式单一,包装质量低,价值与旅游商品不相称,甚至有很多产品是没有包装处于状态。

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缺乏桂西北民族文化特色,设计定位不明确。

3.旅游产品包装外观设计缺少创意,包装品牌形象没有突显桂西北民族文化元素。

4.包装材料选择较为单一,以塑料材料为主。

二、桂西北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一)强化民族文化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现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处在审美浪潮大变革、不同民族艺术融合渗透其中。我们要把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发展成为具有审美性、民族性甚至装饰性的元素,就应当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建立桂西北民族文化元素包装设计的意识,设计师要从新时代、新包装中汲取养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学会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升为毛的创新意识,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其次,人们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又回归了自然,崇尚自然,努力寻找传统美学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汇聚点。因此,把传统的题材结合现代意识,追求淳朴、大气的色彩,新颖的形式感是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发展的方向。

(二)树立独具桂西北民族文化的特色品牌形象

增强包装意识,努力抓好旅游纪念品的造型和包装创意设计,摆脱目前的滞后局面。从旅游纪念品的外观造型和纪念品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包装样式、色彩、结构上下工夫。包装中设计的造型及图案色彩要深刻体现典型桂西北民族元素特点和民族文化精神。品牌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增强品牌意识,加强桂西北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建设并打造名牌产品也是关键。

(三)运用现代包装设计理念展现桂西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在,人们不仅关注商品的实用性能,更注重能在商品和商品的包装上获取美的视觉享受。因此,我们在利用桂西北民族元素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时,可以使用现代科技和多种表现技法,加强实用和审美功能的统一,展现出桂西北民族文化特色。

1.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展现桂西北民族文化特色

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无论使用哪种表现手法,都要表现出旅游纪念品的属性和地域特点。在直接表现中,我们可以对具有桂西北民族文化的主体形象稍作改变使旅游纪念品的主要特征更加突出,其中归纳、夸张与特写是比较常用的手法。如桂西北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在中苗族的织锦、师公木面具、少数民族的服饰等都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在对其进行包装设计时,可以把玩具形象的局部进行特写来展现纪念品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2.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强化对桂西北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

作为设计师要熟悉行业的技术和工艺,并能利用新的技术成果为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服务。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时应该充分挖掘不同材料的材质来体现桂西北文化。同时,也应该考虑循环利用,环保等因素,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使桂西北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大放异彩。

篇2

(2)纪念性。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是一段短暂的经历,是一种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物化,是其日后重温美好旅游经历的象征和载体,因此,对于红色旅游来说纪念性是红色旅游纪念品的显着特征。

(3)独特性。红色旅游纪念品多是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迹、民俗风情、历史人物等为题材,选用当地特有材料甚至采用当地特有工艺制作而成的商品。

(4)轻便性。旅游者流动性强,携带物品有一定限额和重量限制,因此,十分重视旅游纪念品的轻便性。为便于其携带,旅游纪念品一般具有小巧、精致的特点。

(5)时代性。红色旅游纪念品不仅反映深厚的历史文化,也要能体现当代人的现代文化需求。

(6)实用性。红色旅游纪念品在一定情况下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某种实际意义。

2当前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像是一些伟人的像章几乎在各个红色旅游景点都能随处看见,更有一些“全国化”的旅游纪念品,出现在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中。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主要以红色文化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为主,对于这些所谓的红色旅游纪念品来说,从内容、包装、材质、特色上来看,这些纪念品大都缺乏红色文化底蕴、设计浅显单调、材质粗糙、造型呆板、工艺肤浅、严重缺乏江西原产地性、特色性、内涵性、缺乏有影响力、创新性的、激发购买欲望的、有珍藏意义,并有一定升值空间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在产品开发初期阶段,市场上没有形成准确的产品定位。缺乏明确的主题,致使旅游产品的开发仍然处在资源导向阶段。旅游纪念品生产规模小、质量差,并且存在近距离雷同重复的现象,没有各个旅游点自己的特色,还处于“小、散、差、弱”的局面,不成体系的现象,使得旅游纪念品市场一直未能形成旅游业核心的竞争力。

本土文化元素体现的不够,对于红色革命老区来说,红色革命是其重要且不变的主题文化元素。正所谓名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工艺品,才能得到游客的认可,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走向世界。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应的机构对于红色旅游纪念品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对于红色旅游纪念品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还不够,没能树立起红色旅游纪念品这一重要概念,缺乏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的理念,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研发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规划蓝图。

3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之我见

(1)首先要将工艺品开发的重点放在能够弘扬红色旅游主题的商品上,坚持大力打开推出这一类与红色主题相吻合的产品。我省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分布较为广阔,并且数量较多,各地都有独具体色,独具内涵的代表人物、文物和事件,因此根据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开发不同的红色旅游工艺品是建设的主要策略之一。要想设计出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工艺品就应该在重点红色旅游区域形象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的小主题,从功能、形色与包装上进行设计开发。

(2)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再设计。目前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出售的红色旅游纪念特色商品大多局限于手工艺品和小型纪念品,未来仍可在日用品、旅游用品及文化艺术用品等区域上推广发展。顺应当代人大多怀揣着深厚浓烈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军人情结,针对这一目前的市场需求、开发、出售独具特色、别具匠心,适合各类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迷彩色、军绿色、红色系列具有红色武装意蕴且受现代年轻人喜爱的实用性兼具时尚气息的工艺品。

(3)开发且出售只具有当地特色和购买条件的商品,很好地避免了与别处景区纪念品雷同的现象。并在各处开设专营销售的店铺。

(4)对于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红色教育意义的商品应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目的在于使游客游玩了红色景区之后,不仅锻炼了体魄,并且切身实地的感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深受高楼大厦间的都市人们放松了身心,感受并学习了红色文化,且有如草鞋、布鞋、布衣及用野菜、杂粮制成的绿色食品很好的亲近了自然。

(5)借助外力开发采取全民设计、推陈出新开创新型红色旅游工艺品。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常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往往这些地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开发研究新型的特色商品,因此就要借助外力,例如筹措资金方面就要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在技术人力方面采取寻求大型企业的支持,在特色工艺品样本设计方面可以采取向广大社会应征稿件,并采取各种奖励形式进行征稿。

篇3

1设计方案多样化

产品概念设计既是客户需求的不确定语义表达,设α是产品概念设计客户需求域X中的一个元素,元素α在产品概念设计原理功能设计域Y中存在对应的特定含义设为集合A,设计方案域Z中的对应方案集为S。产品概念设计的自然语义就是一种MNXYZ⎯⎯的映射,其中M和N分别是从X到Y和从Y到Z的映射,从模糊集合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集合及其映射的隶属关系分别是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单一的客户模糊性需求映射到产品原理功能设计域和产品概念设计方案域,其目标并非一个确定的解,而是满足一个由满足设计需求的多个解组成的集合,当然,集合内的解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唯一解,多解甚至空解。在概念设计的客户需求往往是多种不同形式的需求的组合,即需求集,需求集中各个元素之间存在“或”或“与”的联系,设概念设计需求域X的两个元素分别为α和β,那么它们在产品功能原理设计域Y中的组合体的解释由以下集合运算决定。同样,从功能原理设计域Y到设计方案域Z也存在上述关系。因此,设计需求集产生不同的产品功能原理组合集,进而产生不同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集。

2概念设计可制造性的多属性评价体系

本文作者把可制造性定义为:在给定制造资源的条件下,对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因素所具备的制造可能性的评估与优化。产品概念设计包含多重属性,工业设计阶段是产品可制造性的决定阶段,而工业设计主要分为形态结构、表面材质、人机布局、色彩涂装等几个属性,各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设计方案可制造性评价的多属性体系。如表1所示。每一个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集都凝聚了设计师的辛勤的汗水,产品概念设计的评价因素和产品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产品如家居设计,人机设计的属性权重就要大一些,而机械产品形态结构属性权重反而会大一些。所以各个属性的权重随着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也存在着产异性。

产品概念设计是从客户需求到产品概念创新的复杂映射过程。产品设计方案的多样化和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阶段的复杂化,使得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涉及因素广泛且关系复杂,因而需要针对多种条件进行评价和决策,以获取一定制造资源条件下综合性能最优良的方案。常见的评价系统由专家主观赋值得到属性权重,然而由于专家经验、背景、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其评价具有主观性强等缺陷,因此将专家权重系数引入多属性决策中,增强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继而为产品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地决策方法。

基于判断矩阵信息的多属性决策

对于多属性群决策中的属性和专家赋权问题,鉴于专家对于属性的权重信息和专家权重信息完全蕴含在专家给出的矩阵中,故应充分挖掘判断矩阵的特征信息进行赋值,从而即获得专家对于属性的权重,又通过比较判断矩阵或者权重的质量获得专家权重。基于判断矩阵信息的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专家对评价体系的各个属性进行赋权;然后确定各个专家的个体可信度权值。以上两个步骤均基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并采用客观赋权进行。

1属性赋权

问题的属性权重未知。同时聘请专家采用9级评分的方法,分别对各个属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专家kE给出的判断矩阵为()(1,2,3,,)kAk=K,由判断矩阵得到的属性权重独立考虑各个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当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的时候,认为ijjiaw=w。但由于专家认识的局限性和实物的客观复杂性,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一般不会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期望由判断矩阵(k)A得到属性权重

2专家赋权

在给定专家进行赋权的时候,应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考虑,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该专家的属性权重的判断矩阵的可信度就越高。专家的判断矩阵的一般形式为:专家个体的权重值与专家一致程度相关,专家一致程度即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中判断信息的一致程度。因此提取专家判断矩阵的全部信息以确定其一致性程度,是确定专家权重值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取专家的全部判断信息呢?根据参考文献的定理,对一个n阶判断矩阵kA,最多可以提取出一致性专家判断矩阵的个数是n2n个。针对提取的专家一致性判断矩阵,本文采用以下方法确定专家的权重值。根据前面的定理提取出n2Nn=个构造一致性矩阵的元素组合,并将这些元素组合构成一个元素集合记为Q,通过Q和一致性矩阵原理构造一致性判断矩阵,记为2,1,2,,nsAsn=,并且每个矩阵可以得到一

3评价实施方法

步骤一:利用式(4)由判断矩阵得出各个

可制造性评价实例及分析

篇4

我国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规模要大于一般国 家。

1. 相关数据

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因为生理和心理机能的衰退,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增加了生活的难度,有的不得不借助于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材,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所以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在针对不同生活状态的老年人设计开发新的产品时应充分渗透人机工程学原理,消除老年人各方面的障碍,提高生活便利度。

2. 中国老龄化特点

增速快,人口多,超前于经济发展。养老问题是社会化发展必然趋势。

3. 出现的的问题

(1)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生存环境有待改善。

(3)社会资金不足。

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产品功能

一个好设计的基础来源与对生活的观察:真正走到老年人群中,了解老年人的切实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既而在产品的功能,使用方式,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多种不同的改良或创新设计,使其更适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娱乐等需求。

2.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体现了工业设计中倡导的“人性化设计”

原则,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

(1)尺寸,造型,结构,用力是否符合老年人的使用;

(2)老年人使用过程是否顺手,方便;

(3)能否防止误操作时带来的意外;

(4)产品的实用性和辩识度是否够高;

(5)是否便于保养,清洗和维护。

一个优良的设计必然是以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具体表现在各项设计均应以人为主线,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产品设计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进行人机工程学设计,以保证产品使用更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机工程设计贯穿产品设计的各阶段。准备阶段开始便应考虑产品与人及环境的全部联系,全面分析人在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其次,明确人与产品的关系,确定人与产品关系中各部分的特性及人机工程要求的设计内容。最后,根据人与产品的功能特性,确定人与产品功能的分配。

怎样的产品适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用品还远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且形式相对单一。适用于老年人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状态。拿老年人在“行走”方面的问题举例――如何满足老年人行走的需求?

拐棍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辅助老人行走的产品,但是万变难离其中,形式比较单一。在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会更加注重“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指标方面的评价。但造型终究是人们选择产品的第一标准。

助步器则可以说是拐棍的一种进化产品,给予了老年人群更多的

选择与便利。但也存在些美中不足,这样一个造型如支架的产品是许多老年人排斥的,这也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年纪大后身体不佳的一种表现。产品设计过程中在材料的运用上,钢管在人的生理触感和心理上都带来冰冷感。老人常容易想太多,年纪大后经常触物生情。所以,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中最好能选用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在使用中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带给人一种更舒适的享受。

对于该产品,底部没有轮子的设计相对安全,但是产品本身较重,使用时反复抬起放下这样的重物,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种负担。另一款底部有轮子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只适用顺畅的环境。如有特殊状况发生,或者是在上下坡的情况下,这样没有刹车轮子的设计很容易出现意外,带来危险。

根据调查,分析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会遇到的问题,老年人的行为特征,首先,我们可以选定其中一种情况的老人作为观察对象,列出了一份相关的生活程序清单:

1.出门买菜,考虑价格问题而舍近求远,到较远的超市或菜场

购物且常用步行代替乘公交车;

2.由于家中年轻人忙于工作,一般由老人接送孙子上下学,担

心过重的书包影响小孩身体成长,所以不管多累都帮孙子提着;

3.闲暇时外出散步,与公园里老人一起锻炼,下棋,逗鸟;

4.外出时遇见熟人,情绪大好聊个尽兴。

结合以上几种情况,可以将设计的产品所具备的功能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助行走,可放置物品辅助运输,便于休息。期望达到外型时尚简洁,使用方便,安全,舒适。

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老年人生理,心理,

行为上的特征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老年人外出而设计的产品大致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辅助老人行走;

(2)可以载物,放松老人双手;

(3)可解决老人半路休息的问题,且便于由坐下到站起姿势的转换;

(4)便于存放.

篇5

通常在对“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许多人都将其与“奢华”、“奢靡”等同或混同起来,实则不然。虽然三者均含有“通过大量的财富消耗换取某种过分的享受诉求”之意,但究其本质,它们三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务内在品质为重心的一种消费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物品;“奢华”却主要是以追求装饰或环境外在华丽来装裱门面为重心的一种炫耀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外在的装饰或环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过过分地铺张浪费来达到外界注目的享乐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生活状况或状态(沃尔冈•拉茨勒称之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层次,明显要比“奢华”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富消耗,往往还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或者说,只要财富充裕、富足,奢华、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应当具备相应富裕的财富外,消费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精神品质。“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也应是“奢侈”真正的经济学意义。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个域外舶来名词,同样来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关于“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较为常见的定义如下:一是认为奢侈品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辞典中的词义解释,“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义中具有精神上获取愉悦、使用中得到舒逸、价格上异常昂贵的特点。三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里斯托弗•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中认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实质指可廉价替代或轻易放弃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将“奢侈品”从“量”与“质”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奢侈品就是在产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过对产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观工艺的改良而进行再加工的产品。五是国际定义,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也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一种定义。

以上各种奢侈品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内涵,但其内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属性的某个方面,这无形中扩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无论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还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内涵均只是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属性。同时,根据概念定义中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由于对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扩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义中,很难让人区分一般低、中、高档商品与奢侈品的界限,因为“生产成本”与“使用费用”原本就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这不仅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的定义中,其实质内涵也同样只是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成本构成中;至于“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义,其内涵概括明显过于笼统与抽象。

对此,本文在借鉴和吸纳有关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奢侈品多属性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并从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价值构成的角度,对奢侈品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明确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内容,即:为特定社会富有消费阶层拥有和享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高于实用价值的珍贵稀缺商品或服务。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内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只能是社会中极少数的特定富有群体;二是奢侈品的消费客体只能是具有珍贵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务;三是奢侈产品的价值构成主要由物品的实物价值(或可称原始价值)和精神附加价值(或可称引申价值)构成,并且消费主体在消费中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远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实物价值。

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

(一)奢侈品的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范畴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润等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样,研究奢侈品范畴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观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内涵的普遍本质与属性表现。从所有商品的实物生产和价值构成的对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确地找到奢侈品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质属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实物价值的稀有珍贵性。有形实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这是所有商品在实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实物生产中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加工流程、生产技术、人工成本等有形实物,必然具有明显的稀有珍贵性。这可以从维尔纳•桑巴特的“量”与“质”的概括中得以说明,即相对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实物产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实物,通常表现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贵和制作工艺的精良。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奢侈品经济基础理论中有关奢侈、奢侈品及奢侈品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揭示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划分标准与分类,以及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的关系。文章认为,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奢侈品在现代生活中是一种高品质的特殊商品或服务;奢侈品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商品经济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

关键词:奢侈品商品经济概念定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得到长期快速发展的中国,行将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立名于世。奢侈品经济在中国已日渐显露头角,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奢侈品的经济体量相对于其它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但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的许多独特现象和特征,对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已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而奢侈品经济作为一种新起的产业部门,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对于奢侈品概念、定义、范畴、类型、属性等基础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业界、学界尚缺少统一或系统的研究阐述,已成为研究现代奢侈品经济的理论壁垒。

奢侈品的概念与定义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类表意不一。“奢侈”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强的繁殖力或创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蕴以充裕、富足、精细、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优越、优雅、精致、精细的内涵;沃尔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义是“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其定义表达和哲学意境明显要高于西方的含义释解,从字面表意上看,它较为直观地揭示出了这一概念内涵中,蕴含着财富和消费、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对立与统一关系,即通过对大量占有财富的物质化消耗,换取物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对“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许多人都将其与“奢华”、“奢靡”等同或混同起来,实则不然。虽然三者均含有“通过大量的财富消耗换取某种过分的享受诉求”之意,但究其本质,它们三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务内在品质为重心的一种消费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物品;“奢华”却主要是以追求装饰或环境外在华丽来装裱门面为重心的一种炫耀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外在的装饰或环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过过分地铺张浪费来达到外界注目的享乐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生活状况或状态(沃尔冈•拉茨勒称之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层次,明显要比“奢华”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富消耗,往往还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或者说,只要财富充裕、富足,奢华、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应当具备相应富裕的财富外,消费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精神品质。“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也应是“奢侈”真正的经济学意义。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个域外舶来名词,同样来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关于“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较为常见的定义如下:一是认为奢侈品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辞典中的词义解释,“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义中具有精神上获取愉悦、使用中得到舒逸、价格上异常昂贵的特点。三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里斯托弗•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中认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实质指可廉价替代或轻易放弃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将“奢侈品”从“量”与“质”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奢侈品就是在产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过对产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观工艺的改良而进行再加工的产品。五是国际定义,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也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一种定义。

以上各种奢侈品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内涵,但其内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属性的某个方面,这无形中扩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无论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还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内涵均只是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属性。同时,根据概念定义中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由于对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扩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义中,很难让人区分一般低、中、高档商品与奢侈品的界限,因为“生产成本”与“使用费用”原本就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这不仅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的定义中,其实质内涵也同样只是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成本构成中;至于“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义,其内涵概括明显过于笼统与抽象。

对此,本文在借鉴和吸纳有关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奢侈品多属性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并从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价值构成的角度,对奢侈品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明确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内容,即:为特定社会富有消费阶层拥有和享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高于实用价值的珍贵稀缺商品或服务。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内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只能是社会中极少数的特定富有群体;二是奢侈品的消费客体只能是具有珍贵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务;三是奢侈产品的价值构成主要由物品的实物价值(或可称原始价值)和精神附加价值(或可称引申价值)构成,并且消费主体在消费中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远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实物价值。

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

(一)奢侈品的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范畴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润等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样,研究奢侈品范畴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观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内涵的普遍本质与属性表现。从所有商品的实物生产和价值构成的对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确地找到奢侈品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质属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实物价值的稀有珍贵性。有形实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这是所有商品在实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实物生产中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加工流程、生产技术、人工成本等有形实物,必然具有明显的稀有珍贵性。这可以从维尔纳•桑巴特的“量”与“质”的概括中得以说明,即相对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实物产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实物,通常表现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贵和制作工艺的精良。

实物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可以通过有形实物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奢侈品,如豪宅、名车、游艇、珠宝、服装等,一般传统的奢侈品都属于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通过无形服务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没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往往通过消费者接受服务消费时所获得的无形体验和感受而实现,例如健身、社交、休闲、美容、旅游、美食、体验等,相对于传统的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应当是现代生活中一类新兴的奢侈品。

(四)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

根据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资本性奢侈品与资源性奢侈品。

资本性奢侈品一般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拥有可以实现保值或带来增值的奢侈产品,消费者拥有这类奢侈品的目的并非直接消费,而在于占有和收藏,如珠宝首饰、金银玉器、古董字画等;资本性奢侈品可以通过占有、收藏方式拥有,并可进行估值抵押融资。资源性奢侈品一般是指在生产中过分地占有人力、材料、土地等自然或社会资源并最终用于消费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的最终效用明确在于消费而非增值,如豪宅、游艇、名车、时装、腕表、箱包等。资源性奢侈品以使用、消费的方式拥有,一般很难实现保值性融资,同时它们相对于普通商品,在生产制作中会占用和消耗更多、更好的资源。

(五)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

根据奢侈品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一次性奢侈品与重复性奢侈品。

一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一次性消耗并完成全部消费过程的奢侈品,如雪茄、名酒、美食、化妆品等,这类奢侈品只能经历一次性消费,其产品实物形态随消费而消耗及消亡。重复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可以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多次循环使用的奢侈品,如服装、皮具、钟表、眼镜等,这类奢侈品虽然多次重复地使用直至其实物形态的毁损灭失,但它一般也有特定的使用周期或期限。应该明确的是,这种分类方式从逻辑划分角度而言,一次性奢侈品和重复性奢侈品只是属于消耗性奢侈品的一级子概念,而与消耗性奢侈品相对的保值性奢侈品,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无限次循环使用的重复性奢侈品。

在上述有关奢侈品的分类中,新兴的服务性奢侈品是否已脱离了对奢侈品内在实物价值珍稀性的本质范畴或属性范围,应当值得关注。事实上,现代生活中出现和兴起的康体、美容、健身、休闲以及太空旅游、极地观光等服务性奢侈产品,消费者在体验和享受中同样会含有实物价值的体现,如专业器械、专业护理、精心服务、技术指导、优美环境等等,无不体现出服务性奢侈品中所含实物、资源价值的珍贵性与稀缺性。因此,服务性奢侈品同样具有奢侈品在实物价值上的稀有珍贵性和在无形价值上的外在彰显性两大本质属性。

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

奢侈品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型,它是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必然而普遍存在的商品形态和社会现象。在现代市场商品经济体系中,奢侈品与其他类别的商品或产业一样,是现代商品经济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由于行业尖端资本的聚合、私人物质财富的集中,以及人们对身份、地位、形象等外在彰显的心理需求或对某种个性化生活品质的追求,这些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客观存在,为现代奢侈品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稳固的市场供需关系,并且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商品经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参与各方互惠为条件、以劳动产品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而奢侈品经济之所以可以相对独立地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市场主导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产业或行业内部的专业化精细分工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商品营销市场定位的必然要求。首先,奢侈品经济是一种具有完全商品特征的特殊的消费商品或服务产业体系。由于市场需求的导向和产业分级的细化,以及客观存在的商品与服务的不同档次和消费层次的个性需要,使得奢侈品从普通商品序列中分化出来,以其“质优价高,满足尖端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产业体系。其次,奢侈品经济的运行体系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的独特运行机制。奢侈品的生产制作、营销宣传、包装运输、售后服务、消费体验等商品运动过程与生产流通环节,均较之普通商品具有更多、更高的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往往明显优于行业或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尤其在原料、工艺、技术和个等资源整合中,一般具有行业的珍稀性、独创性、领先性等特点。再者,奢侈品经济具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系统属性。奢侈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的调整与运行,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部门体系,并具有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调整与运行的经济规律和产业要求。

奢侈品经济是集奢侈产品的生产制作、加工流转、营销宣传、消费文化等于一体的系统产业运行集成,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部门,其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周期性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循环运行机制。同时它所带来的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商品制造工艺、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就业岗位、满足个需求、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效用,也是引导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理论上而言,任何一个行业或品类的商品与服务,都有可能产生各自领域的奢侈商品。

在奢侈产品(含奢侈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原料选择还是制作工艺上,以及在同类产品生产所需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上,往往都代表着相应行业内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投入上也要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奢侈品生产中产品品质与工艺技术的更新更迭,使得一些适用的高新技术会梯度转移推广至其它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中,这必然有助于推动同类产品行业发展水平的改良升级。在奢侈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其在包装、存储、运输、营销等各流通环节上,较其它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品质和工艺要求,这些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品质要求,无疑有助于促进奢侈品产业在社会经济协作关系基础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发展,并形成系统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奢侈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奢侈产品的拥有和消费不同于其它普通的商品或服务,它能够更多地带动其它相关专业性强的社会服务和产品消费的需求,如奢侈服饰消费带来的服装保养、专业洗涤、品质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奢侈豪宅消费带来家政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服务需求……,这些产生于奢侈品消费过程的衍生性社会服务需求,将会延伸奢侈品经济的产业链条和范围。

参考文献:

1.[德]维尔纳•桑巴特,王燕平,侯小河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德]沃尔冈•拉茨勒,刘风译.奢侈带来富足[M].中信出版社,2003

3.[美]克里斯托弗•贝里,江红译.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篇6

二、设计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1、色彩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老年人的视觉辨析能力不断弱化,对于文字的识别能力降低,色彩具有表象性和情感暗示等特征,能够与老年消费者产生共鸣。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可以表现老年保健食品的特性;运用色彩明暗变化规律,可以使老年消费者购买时心情愉悦;运用色彩搭配规律,可以突出产品,刺激购买欲望。

2、图形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老年人对于图形有着独特的喜爱,产生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首先客观描述图形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购买的商品,以便于老年人的辨析,视觉冲击可以带动消费;其次情景图形,一些联想情景图形可以产生借景生情的效果,使怀旧的消费者产生共鸣。

3、造型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老年保健包装造型主要以桶盖型和套盒型居多,这样的造型缺乏创新,造型是包装设计的触觉与视觉的结合,提倡创新又具有人性化造型,造型设计细节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开启能力同时要具有很强的方便性,包装造型具有独特的风格。

4、文字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文字元素在保健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标识和阐释,能够清晰的说明保健食品的功能效果,也是老年人关心的设计部分,文字设计、排版都影响着对其的理解。重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字体简洁、大方、易懂,便于理解和查看。不易花哨、繁杂、字号过小等。

篇7

1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作用

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旅游景观,之所以能够吸引游人的根本原因就是时空差异。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在吸引着广大旅游者,催生着众多旅游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的,地理屏障对人们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小,但它依然是存在的。比如东北人、中原人、南方人、西北人与四川人有着显著的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形象中包含着浓郁的文化背景和地理信息,旅游活动的内涵在于它的文化性。旅游文化的形成和走向有着明显的历史和社会的背景关系,它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同样密切的关系。而旅游产品是作为随着旅游经济热潮诞生的一项新的设计产品在中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家,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2纺织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2.1旅游纪念品的概念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旅游纪念品的核心吸引力应来源民族与文化。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正以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全球效益最大的行业。以旅游进行主题艺术创作的旅游纪念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达国家,旅游纪念产品的销售利润占旅游经济的40%,我国各个地区情况不一,平均值仅为10%~20%。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已成为旅游城市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旅游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因此及时设计与开发品种丰富、物美价廉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具有积极的意义。旅游纪念品种类非常多,有纺织工艺品,木雕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等,其中纺织工艺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它主要依据当地地方文化和原始手工技艺来传递传统魅力。

2.2纺织旅游纪念品现状

所谓旅游纺织产品设计,主要是指结合特定旅游目的地人文或景点特征而进行的具有某种纪念或收藏意义的各类纺织产品艺术的设计。旅游纺织产品设计是随着旅游经济热潮诞生的纺织品设计中一个特殊的门类,不仅具有纺织材料与工艺的特征,还具有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的人文或标志形象特征,是融纪念性、收藏性、功能性等多位一体的产品设计。旅游纺织纪念品主要包括服装服饰类与家用装饰类两大类型。前者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旅游目的地特色,适合于旅游者穿着或者使用的服饰类纺织产品,包括民族服装、丝巾、包、帽等等。后者主要是指具有旅游目的特色,适合旅游者携带,主要用于室内应用,如装饰、应用或者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纺织产品类型,包括信插、盖布、靠垫、玩具、挂饰等等。目前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纺织类纪念品的设计,也有一些城市提供了旅游纺织产品设计成功的参考模式,比如山东的布老虎、西安的生肖挂件、云南的扎染,江南的蓝印花布,苗族的蜡染,摩梭族的手工织巾,苏州的丝绸,藏族的氆氇以及各地名绣等等。这些都是依据当地传统的服饰文化本色以及原始手工制作的魅力优势,成为旅游产品中最有购买吸引力的产品,作为当地的名片享誉各地,起着推广地域文化的作用。

3彝族服饰文化特色

3.1彝族文化

四川正在打造旅游强省,实施魅力四川战略,攀西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地貌和异域风情成为四川旅游新兴的精品线路,而保护攀西地区文化资源并做好开发推广是目前比较前沿和较具开拓性的领域。在攀西地方文化中少数民族文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模块,其中尤以彝族文化占据主要地位。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其中彝族服饰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通过服饰能从一个侧面窥视彝族人在服饰上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从而反映出彝族人远古的历史、生活习俗、社会形态、文化风貌、道德趋向,同时包含着审美意识、心理文化。

3.2彝族服饰文化

由于彝族居住地域广阔,形成了其文化自身的地域性差异和众多的支系,彝族服饰的造型和款式上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特征.彝族服饰的款式不下百种,其中以凉山和楚雄型最具代表性。凉山型服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地区,穿着人口约180万。凉山型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顶蓄一缕长发,缠头巾,头巾前端束一二十至三十厘米的锥体,偏于额前,俗称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或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有大、中、小之分。妇女穿拼色的百褶裙,戴头帕,双耳佩金、银、珊瑚、玉、贝等首饰。彝族女上衣有衬衫、罩衣、背心三种。青年妇女上衣以细盘花为主,配有帖花和刺绣,中年妇女环肩、襟、袖贴青布宽边并加嵌红、黄、绿色细条纹为饰,老年妇女服则宽衣襟袖,只镶青布。与大、小凉山彝族的服饰相比,楚雄彝族的服饰则宽博朴实不足,繁缛奇丽有余,以浓艳为特征。楚雄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邻近地区,穿着人口约40万,楚雄地区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靠金沙,南邻衷牢,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为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呈现出纷繁多姿的款式风貌。其他地区的服饰如乌蒙山、红河、滇东、滇西等类型亦各具特色,但多与其他民族服饰相融合与渗透。靠近城市地区的彝族服饰,受汉族现代服饰的影响较大。彝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的美学,宗教、政治、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蕴含着彝族人在文化结构深层的心理积淀。彝族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和图案上,明确地体现着他们等级森严的家支等级制度。同时,彝族服饰还体现了他们时代繁衍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的印痕,并且在服饰图案上渗透了彝族人的原始,同时彝族服饰还兼具神话、传说及史实的记述功能。将彝族服饰文化应用到纺织类旅游纪念品上,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攀西地区的地方性文化保护,还可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广当地的文化。

4结论

四川正在打造攀西地区旅游新线路,将彝族服饰文化应用到纺织类旅游纪念品上,不仅可以进行攀西地区的地方性文化保护,还可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广当地的文化。这使攀西地域性民族服饰文化与四川相关经济领域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吴学玲.旅游发展对地方和民族文化的影响[J].魅力中国,2009(13).

[2] 沈干,施国生.旅游纺织纪念品的开发[J].纺织装饰科技,2002(04).

[3] 蔡玲俐.浅谈彝族服饰文化[J].艺海,2012(08).

篇8

内生功能驱动产品创新设计模式

1功能驱动产品创新机理

产品是基于一定物理及几何结构,在相应技术条件支撑下,实现所需功能集合的有机体。其与生俱来就是市场信息的折射,且任何产品都在按照一定规律不断的发展和进化。类似于“适者生存”的过程,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产品也在不断的优胜劣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市场特性就逐渐被“映射”或“编码”到存活产品中,内化为产品功能或结构的一部分。正是这些蕴含于产品自身的进化特性信息为需求信息提供了一个较为高效、可靠的获取渠道。发现这些特性并使之向更优的方向转变,就可以带动产品进化,感知并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从功能演化角度构建了一种基于内生功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式。主要通过功能演化的形式拉动结构、市场等特性进化,进而实现产品全面进化,如图1所示(功能、结构、市场等特性的进化,均是技术系统进步的反映)。其创新机理在于暂时摆脱现有技术和市场对产品设计的束缚,从产品自身出发,运用一定的功能激励策略对其进行功能改进操作,以激励产生更多新功能需求信息,实现功能进化;并针对这些功能需求进行概念求解,带动产品结构也向更适于功能实现的方向演进,进而开拓出新的市场应用空间,实现产品全面进化。

2功能激励分析策略

产品作为一个有机体,与生物体相类似,也是由功能及承载功能的结构载体组成的系统。借鉴系统功能分析的方法,结合已有产品对其加以功能结构分解,并根据其功能-组件间的链式关系及组件间的隶属关系进行系统功能建模,构建相应的基础功能模型——功能-组件链图,如图2所示。功能是产品存在的目的,功能的实现除了与产品自身结构有关外,还与超系统内其它关联组件相关。为了较好地实现对产品自身蕴含的进化特性信息的挖掘,本文提出的方法正是在系统功能建模基础上,从超系统和技术系统两个方面对已有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功能激励分析。进行技术系统分析,是为了实现其自身功能结构特性优化,增进其理想化水平。而引入超系统分析,其目的在于实现技术系统特性向超系统特性进化,进而实现超系统进化反向促进技术系统进化的作用。技术系统分析是功能激励的主要内容,超系统分析是其有益补充。

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从功能演化角度,综合考虑功能、结构二因素的设计模式。因此,技术系统分析包含单组件操作、多组件操作两个方面,超系统分析则采取赋予新的功能关联关系的激励模式。对于单组件而言,功能激励主要是针对其承载功能加以改变操作;对于多组件,则从功能组合角度对其加以激励操作。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提出从多个角度进行功能激励的分析策略,如图3所示。

基于功能需求内生的产品概念设计

1超系统组件功能关联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超系统功能都是为了辅助产品技术系统内某个/某些功能的顺利实现,即一个超系统功能肯定与系统内某个/某些功能存在相关关系,但通常并不是与所有功能都存在相关关系(关系十分薄弱/暂未发现其相关性)。且超系统功能间通常也存在很多不相关的情况。因此,这就给产品系统提供了不小的创新思考空间。超系统组件功能关联分析正是基于对这一创新空间信息进行系统挖掘的创新策略。它通过选择某个超系统功能,在与其不相关的某个系统功能(超系统功能、系统内功能)间建立起良性关系,使其变为相关。如此,便能创造出新的产品功能需求,进而产生新的产品创意。

这种相关分析主要通过以产品超系统功能为行,所有系统功能为列,而构建的系统功能相关性分析矩阵加以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1”表示功能间存在相关关系,“0”则代表不存在,“X”表示两个功能相同(在此不予讨论)。针对笔记本电脑功能创新实例,通过在“敲击键盘”与“存储电能”间建立起关联(由0变为1),便激发出在使用者敲击键盘的同时可以产生电能,并有效地将其储存利用的新型节能笔记本电脑的创意。

2系统内单组件功能改变

系统内单组件功能改变分析主要针对技术系统内某一功能组件及其所承载的功能加以改变性操作,以激励设计者产生新的想法。

(1)功能扩展

功能扩展主要针对系统内某一功能组件,通过赋予其新的功能,从而带动其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形成能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图4a所示。扩展的功能主要通过超系统组件功能关联分析得到,也包括由新的超系统组件引入而衍生得到的新需求功能。如在轮椅创新设计中,通过在超系统中引入台阶,以产生攀爬台阶的新功能需求,进而激励产生带越障功能的行星轮式车轮的创新方案。

(2)功能裁剪

功能裁剪主要是基于产品简化及专用化的思想,通过裁剪掉链内的冗余功能或对特定应用环境可有可无的功能,甚至一些看上去不可或缺的功能,进而带动链内其它关联功能改变,以实现产品功能、结构、工艺等方面的简化,得到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创意,属于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Innovation)范畴,如图4b所示。如可通过去除电视机的显示图像功能,以降低其生产及使用成本,使盲人得到相对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3)功能分割

功能分割主要是对系统内某组件所承载的功能进行分割,以形成新的结构及新市场的产品创新模式,包括功能作用分割、功能量值分割两种形式。功能作用分割是将组件上承载的多个功能进行分割,进而形成多个新功能单元,以促使功能组件向更趋于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改进,如图4c所示;功能量值分割主要将组件上承载的功能从量值上加以分割,以形成多个量值相同或不同的新功能单元,以促使功能组件向精准化、微控化等方向演进,如图4d所示。如在显示器演进道路上,通过对显示内容加以分割,激励产生了多显示器协同显示的超大显示屏。

(4)功能替代

功能替代主要建立在技术进步或技术优化基础上,在不影响产品主要功能实现前提下,通过将某组件所承载的功能利用更优的功能,或将发出某功能的组件用更优的组件加以替换操作,以带动链内其它相关功能组件改变,进而实现产品整体性能优化的目的,如图4e所示。例如,将精密机械移动替换成磁致伸缩移动的,高精密度显微镜玻片载物台移动装置创新设计方案。

3系统内多组件功能组合

系统内多组件功能组合分析主要是针对技术系统内多个组件间所承载的功能加以组合优化,以激励设计者产生创新想法,进而推动产品功能-结构改进向理想化方向逼近而引入的创新策略。

(1)功能合并

功能合并主要建立在对相同或不同功能链中具有相近或相关功能的不同组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功能并处理操作,以实现功能、组件的高效利用,去除多余功能结构,实现产品功能结构优化的目的,演进过程如图5a所示。通过这一处理,可使产品功能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性、易操作性增强,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如在冰箱制冰机创新设计中,将储冰装置内为定向输送冰块而进行的螺旋搅动操作,与为防止冰块粘结而加入的反向搅动操作合并,便形成了定时双向螺旋搅动装置的设计方案。

(2)功能整合

功能整合主要基于合理化配置的思想,对多组件间承载的多个功能进行优化整合处理,进而带动结构上的优化整合,以增强其系统性、经济性、适用性等综合性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一过程如图5b所示。例如,在轮椅创新设计中,通过对各组件间所承载的功能进行整合处理,最终得到利用汽缸结构实现自动调节升降高度及靠背角度调节功能,利用行星轮结构实现越障、行进功能,利用套扣结构实现可变形(变身为担架)功能等集多种实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轮椅的改进方案。

(3)功能捆绑

功能捆绑主要是对功能-组件链图中功能作用密集的组件加以分析,将作用于该组件的功能,以及链内其它相关功能进行打包组合;然后,采取反问“引入该功能目的”的思考形式,探求这些功能的本质(设计需求);最后,对这些设计目的加以组合优化处理,并进行相应的功能性再设计,激励产生新的功能配置方案,实现功能集成进化,如图5c所示。这一过程通常会伴随新功能的产生,可有效带动产品结构产生较为全面的进化,进而得到更具市场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例如,将冰箱制冰机储冰装置的储冰功能与制冰装置的储水功能,以及输冰装置的定向输送功能加以捆绑,激励得到传输带式制冰机的创新方案。

4功能需求内生式产品概念设计过程

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上述激励策略进行功能激励分析。将这种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模式相结合,构建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如图6所示。这一过程主要包含系统功能建模、功能激励分析、概念方案生成、方案优化评价四大分析模块。具体操作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产品组件、功能录入。结合已有产品对其进行功能结构分解,提取并录入产品功能组件及其所承载的功能。

步骤2功能-组件链图构建。针对步骤1的录入结果,构建相应的产品功能-组件链图,并适时对录入的功能、组件加以调整。

步骤3多角度激励分析。结合功能-组件链图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功能相关矩阵,从三大分析角度出发,利用对应的分析策略进行遍历式分析,以得到多个功能改进方向,形成相应的功能需求信息集。

步骤4概念方案求解。针对上一步分析得到的功能需求信息利用FBS方法进行知识资源检索,以映射得到相应的原理解。

步骤5领域具体化分析。结合得到的原理解及已有产品进行具体化分析,使之转化为相应的产品创新方案。这一步是结合获取的知识资源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是新知识生成的过程。

步骤6方案优化评价。此步操作主要通过对生成的方案做进一步探讨,借鉴功能跟随形式(FunctionFollowForms)原理发现新产品的潜在应用市场,并结合已有信息及设计经验对方案加以优化评价,进而得到创新性、实用性及可实现性相对较好的产品创新方案。

5功能模块实现

产品创新是市场需求与技术实现对立统一的过程,是创新主体与现代设计技术有机协同的设计过程,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获取及创造新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物化过程。本文基于提出的多角度功能激励的设计思想,融合认知科学、信息技术及创新设计理论,实现了该功能模块。其体系架构如图7所示,包含交互层、推理层、资源层。

(1)交互层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单元,主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交互界面,提供信息输入、输出接口,并对整个设计过程加以可视化。其中,也包含管理员对系统及知识库进行的日常维护操作。

(2)推理层主要根据设计过程中用户输入的设计信息,为其提供所需的设计原理及过程推理方法支持。该层除了系统功能建模、功能激励分析等人机交互式信息操作单元外,还包括信息转换、映射求解、评价计算等多个采用推理机形式,通过调用相应的知识资源,以实现创新信息映射转换的智能操作单元。信息转换单元主要采用自然语义与基于规则推理的形式,对功能激励结果加以标准化转换;映射求解单元利用FBS方法,对生成的标准化信息进行概念求解;评价计算单元则是根据输入的评价信息,利用一定的评价规则对方案加以量化比较,以筛选得到相对较优的设计方案。

(3)资源层主要为概念设计过程提供知识支持,包括本体库、效应库、评价库等多个知识单元。

系统内的效应库、专利库等知识库主要采用功能基的形式加以组织,并提供基于自然语义的Internet3应用实例冰箱通常都在冷冻室内装一制冰装置,其制冰的工作原理与大型制冰机一样。制冰装置的上面部分放置有普通的栅格式盒子。往盒子里倒上水,冷冻一定时间后,再由一个特制的带有蜗杆减速器的电机把盒子翻转。当盒子几乎朝下时,盒子的另外一边就顶到了专门的凸出部位上。盒子倾斜后,冰块就能实现与内壁相分离,往下脱落,并掉到收集器中。这一加工过程一直会持续到收集器装满冰块为止,如图8所示。但这种制冰装置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占用空间较大,工作震动、噪声大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其加以改进。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创新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选择已有的制冰装置作为基础产品,对其进行功能结构分解,录入电机1、连杆、制冷装置、驱动减速器1、转动冰盒等产品组件及功能信息。

步骤2结合已有产品,并针对录入结果对制冰机进行系统建模,构建相应的产品功能-组件链图(如图9)。

步骤3根据超系统功能与所有功能间的关系,建立起相应的制冰机功能相关矩阵,如表2所示。并针对矩阵进行超系统组件功能关联分析,如通过在“提供水”与“转动冰层推杆”之间建立起关联,提出在“转动冰层推杆”时,根据其受到的阻力大小,实时控制是否“提供水”的创意;在“提供水”与“储存2冰块”间建立关联,提出只有当开始“储存2冰块”操作时,机器才“提供水”的新需求。针对链图,从系统内单组件功能改变、系统内多组件功能组合两个角度进行激励分析。如图10所示,经功能裁剪分析,提出去除搅拌器“搅拌2冰块”操作的创意,以减小装置的控制复杂程度;经功能合并分析,并根据经其它激励操作得到的设计过程信息,提出将驱动拨冰装置叶轮转动的“转动连杆”功能与驱动传输带转动的“转动转轴”功能加以合并的新需求,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构简化;经功能捆绑分析,将冰盒的“储存水”功能、储冰器的“储存冰块”功能和搅拌器“输送冰块”等多个功能加以捆绑,激励产生要设计一个既能“储存水及冰块”,又能“按需定向输送冰块”的集成化装置的想法。

步骤4通过以上遍历式创新分析,生成“输送冰块”、“转动转轴”等多个功能需求。对其进行相应的知识检索,得到“一种提高冰淇淋抗融性的乳化剂以及用其制备的冰淇淋”、“超薄潜水数显磁力搅拌器”、“物料输送螺旋机构”等知识。

步骤5结合已有产品,对步骤4得到的原理解进行具体化思考,进而产生“在储冰盒内增加可溶且可食用的抗融泡沫添加剂”、“用磁力搅拌器代替机械搅拌”、“采用多栅格式制冰、储冰装置,且伴随传送带输送,出冰口处受扭曲力和重力作用而自动脱落”等多个概念方案,如图11所示。

篇9

一、旅游纪念品的种类与特征

旅游纪念品不仅是游客在游玩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工艺性礼品,而且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纪念品,更是一个城市或该区域的文化名片,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别征性和地域风格。

知名传统旅游纪念品已经深入人心,这类商品和旅游地区的名片没有过大的区别,例如北京烤鸭、北京烤鸭,已经成为地道的北京美食代表品牌,其名气不亚于美国的汉堡包。为了让热爱美食的人们旅程结束后回到家中依旧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此等美味,商家们推出了“可以带走的北京烤鸭”,各地的美食也纷纷效仿,生产出此类便携装作为吸引游客的美食纪念品。

创新型旅游纪念品,一种较为小众化的旅游纪念品,这类商品种类较多、样式繁杂,大多是由独立的小作坊制作而成的,缺乏完整的生产系统,例如摄影相片旅游纪念品、旅游攻略地图等。

二、旅游纪念品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作用

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地域的文化名片,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仅带有纪念价值,大多的旅游纪念品同时还有收藏价值。当不同地域的人们涉及经济和政治、历史和人文等许多方面的文化活动交流时,旅游纪念品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国内旅游纪念品现状不容乐观,徘徊中有所发展。一个很直观的现象可以概括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现状:在北京潘家园售卖的旅游纪念品与云南丽江古城的纪念品大同小异。我们或多或少地都曾在不同的城市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每个景区里卖的纪念品基本雷同,甚至在家门口的小超市里都能买到。这个普遍的问题代表了我国纪念品市场存在的严重同质化问题。这些都表现设计开发最具代表性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已经成为设计从业者的职责与任务。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等,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地域文化作为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的启蒙与灵感,占据旅游业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向,对旅游经济的带动有不小贡献,但是在地域文化的历史性和传统性的限制下,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时代创新脚步迈得愈发艰难。

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下,将时代创新与地域文化有效结合,并应用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不仅是对旅游业经济发展转型的一次良好契机,而且是对地域文化与传统民俗的进一步发扬与传承。

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攻略

旅游纪念品作为承载了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其设计首先应考虑纪念,要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同时,要与地域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把握好人、设计、文化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的联系。[2]

如近期某公司设计研发的公仔玩偶主题产品――秦亲宝贝,摆脱了秦兵马俑一贯的严肃形象。传统的兵马俑大多是仿真的造型(图1),也就是缩小的真实版兵马俑,在形象上没有过大的改变,尽管还原出最真实的兵马俑形象,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丝古板,对于现如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年轻人来说,是没有办法吸引他们的目光的。

图1

诸如卡通兵马俑的形象(图2),简化提取了兵马俑的特征,搭配现下的流行布料及色彩,一经推出,就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套秦亲宝贝整体形象亲实,造型大方美观,憨厚可爱,极具创新性,在实用方面开发生产了印有卡通兵马俑形象的卡包、书签、手机壳、冰箱贴等生活化的精致纪念品,使得本身单一局限的兵马俑公仔出现在各种生活用品中,使之不再只是具有收藏与纪念作用的摆设品,进而拓宽新型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前进道路。

图2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新型纪念品不仅受到女性顾客的青睐,男性顾客也会挑选适合的一两样。某报记者采访到一位游客,她的体会是:“平常经常使用的乘车卡、身份证等,都是统一图案,这种将家乡文化与时代结合的创新卡通形象特别能够得到我周围年轻朋友的喜爱,大家基本都有一款好看实用的卡贴。”

四、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现实意义

在陕西,独特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给予其旅游业发展的土壤,并相应地带动经济民生的发展。众多国内外旅游消费者的大量涌入给陕西旅游纪念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这表明了地域文化对旅游纪念品行业的根源与促进作用。

在回坊、大雁塔等一些著名景点的纪念品小铺,那些仅此一家的创新型纪念品店原创的纪念品,例如卡通版美食地图攻略、美食扑克牌的销量惊人得高,引得周围的商铺争相复制销售,这给那些原创设计师造成很大的困扰,自己几个月绞尽脑汁努力出的结果,仅被别人的扫描复制就轻易获得,还在自己周围售卖,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发发牢骚。

我们对于旅游纪念品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生产制度,使得市场模式不规范,限制和阻碍了新兴力量的上升空间和速度。年轻一辈对于传统文化还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想努力通过自己的方式,与时代共同传承历史文化,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使旅游消费者们带着他们创作的充满独特地域特色的纪念品重新返回工作生活中,这是对这一地域文化的一次宣传与发扬,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到既充满时代性又代表地域传统文化与民俗的旅游纪念品。

参考文献:

[1]高锐.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5).

篇10

 

旅游纪念品是整套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旅游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是旅游消费者享受美好旅游体验的载体,旅游纪念品设计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

1.旅游纪念品体验设计

根据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和所构思的一种思想观念状态,从一个诱人的故事开始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态度、嗜好、情趣、知识和教育,通过市场营销工作,把产品作为“道具”,服务作为“舞台”,环境作为“布景”,特别的使用户在消费或使用活动过程中感觉美好的体验,产品所体现的体验价值仍长期逗留在脑海中,即创造一项顾客拥有美好的回忆、值得纪念的产品的设计,被称为产品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不是把用户看作信息的来源,调查和测试的主体,而是作为有感情的人,用户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被认识和理解。体验设计需要在消费者和设计者之间形成创造性的、和谐的交互作用。。

旅游纪念品已经成为旅游大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越来越显现出不可低估的价值和作用。艺术家胡铁生老前辈曾提出旅游纪念品应具有“三风”“三性”,即:“中国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和“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概括起来就是旅游纪念品开发要做足文化、纪念和设计三方面的文章。好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也不一定要三方面要素全部齐全,但总有一点是要充分得到体现的。注重文化、纪念和设计三要素,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现象,而是要精心发现、选择、提炼,把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标志性符号转化为产品开发的设计语言,突出设计的文化主题和产品的纪念意义。

2.强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在旅游体验中,旅游者要求得到一个难以忘怀的回忆,当离开那种特定时间和地域之后,留下的最终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忆享受,这不仅需要在产品体验消费过程中产生,而且需要在富有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旅游纪念品中保存下来。

(1)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要唤起消费者的参与,一个完整的设计是由设计者、产品与消费者三方共同完成的。

一个故事有了道具,有了舞台,还有了布景还不足以展开,必须有演员去表演、去参与才够生动、具体,才能产生剧情的需要——体验的产生。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消费者的参与是整体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尺。消费者可以主动参与也可以是被动参与,因此,我们就有了两种方式让使用者融入“剧情”。

第一种方式,让消费者从旅游纪念品中体会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意境,从而唤起消费者的某种联想,这种联想与消费者自身的旅游体验密不可分。成功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应该能抓住消费者的情感要求,找到一个可以引发、拨动消费者情感世界的“动情点”,才能在设计与消费者的“碰撞”间产生“火花”。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民族习惯、兴趣取向的不同,同一产品产生的体验也会不同,虽然难以共鸣,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让人产生了产品以外的体验。

第二种方式,消费者的主动参与,这种方式更像是现在流行的DIY,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创造体验,不再是由产品唤起相关的体验。优秀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不仅可以自己组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组装方式,也可以融入自己创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体验,而且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那时那刻的创造体验将长期逗留在脑海中,多年以后都不舍得丢弃,每次回忆都是美好的、津津有味,充满幸福感。

(2)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更具广度和深度的设计及分析能力。

设计是一个时代主流文化、经济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在体现。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领域的变革实际上是设计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体验经济设计指导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整体的、宏观的、系统的把握能力。

和以往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不同,产品体验设计指导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所面对的是一个“剧本”,一个完整、整体的系统,设计者必须能将体验的全过程整体连贯起来,通观全局,并直接指向核心理念即主题。尽管旅游纪念品设计只是剧本的一部分,但必须建立在对整个主体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在核心创意指导下去操作,并留有可兼容的接口。

②对符号语义的综合、准确把握能力。

所有主题体验设计都是在设计师对各种符号元素的综合重组,如同计算机的编码过程;而消费者对场景和主体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如同计算机的解码过程。这中间连接的纽带就是“有意义的符号”。所以设计师对符号语义的理解及符号构成规律的综合、准确把握是主题体验的关建。

③对戏剧化的情节独到的领悟能力

体验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经济,“剧情”的主题设计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阅历,思维不循规蹈矩,兴趣爱好广泛,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丰富的体验。

(3)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要鲜明的主题,需要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主题鲜明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能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感觉器官,使之创造出难忘的经历,强化旅游体验。

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是指旅游纪念的设计应该更具有深厚的特色文化性,更丰富内涵、更多样的类型,更密切的与旅游业的品牌定位融为一体,以带给消费者整体感和统一性,产生联想效应,更好的带给旅游者差异化体验中的精神享受。

(4)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要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制作实体及虚拟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除了采用传统的材质及工艺以外还需要紧随科技的发展,设计制作形式多样的实体产品,同时,还要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制作虚拟的产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仿真(Simulation)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制作非传统的虚拟的旅游纪念品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新技术给旅游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和心灵以巨大的刺激,同时带给旅游消费者强烈的时尚感,更有利于旅游消费者创造“惟一”的、转瞬即逝,每一瞬间的美好体验。。

3.结语

篇11

一、昆曲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1.1昆曲概况

昆曲亦称为昆剧,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种之一,被称为艺术百花园的兰花。“良辰美景三生梦,姹紫嫣红六百年”,其细腻悠长的唱腔、精致瑰丽的文辞、雅丽写意的表演,无不渗透出中华名族优秀的文化精粹,并在中国的戏剧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昆曲与时代的脱节,渐渐走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1.2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2004年我国正式加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6号)、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一系列举措来切实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昆曲也日益得到重视。如在昆曲的发源地苏州实施着“走出去”和“扎下去”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向广度上发展,让昆曲走出国门,使世界人民领略昆曲的艺术之美;另一方面向深度发展,让昆曲空降落地,扎根人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昆曲已经慢慢开始复苏,渐渐走向民众,并受到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一代的追捧。

二、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20世纪新媒介迭起,一方面挤占着戏曲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延伸了戏曲的生存空间,戏曲艺术的实现和传播享有完全崭新的媒介[1]。以昆曲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正是一种全新的物质载体,通过人们的收藏或馈赠来传播和延续昆曲的艺术美韵。一方面,旅游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昆曲的艺术特色,领略了带有历史气息的情境,虽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陶冶,但这种内心的感受却转瞬即逝。因此在旅游者意犹未尽之时,通过购买昆曲的旅游纪念品能缓和其内心的失落感,延续体验昆曲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环节特别是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支出属于隐性支出,弹性及可塑性巨大,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环节。发展昆曲旅游纪念品能直接提升昆曲产业的附加值,为昆曲的传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但就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昆曲旅游纪念品,多以昆曲视听光盘、昆曲经典介绍书籍、明信片、昆曲脸谱等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品种相对单一,占总体收入的比重微乎其微。而一个成熟旅游地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旅游商品富有地方特色,品种繁多,市场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地方垄断经营[2]。

可见,对于昆曲旅游纪念品而言,前景是非常广阔,机遇和挑战并存。

三、昆曲旅游纪念品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原因分析

3.1观念上,昆曲旅游纪念品未得到充分关注

对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正从舞台演出、旅游体验、影视媒体、演讲传习等各方面如火如荼的进行系统性的推广,而作为昆曲传播重要物质媒介之一的旅游纪念品却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主要是由于观念上片面的认为旅游纪念品是独立的部分,其发展的好坏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未得到合理的开发。

3.2流程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开发规范性差

由于历史原因,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都是在原有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都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上,而较少的融入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及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整个设计流程也不完整,并未将设计与生产进行有效而规范的管理,因此导致昆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简单而吸引度低。

3.3定位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未合理细分

旅游者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其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需要也是各异的。与此同时,昆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者并未对消费市场进行合理的细分,往往只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规划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忽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要,最终出现了消费者想买却挑不到自己称心满意的昆曲旅游纪念品的窘境。

3.4设计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创新程度低

市面上现有的昆曲旅游纪念品虽选取昆曲为题材,但设计载体与其他地区的产品雷同度高,形式单一没有新意。而且很多产品多是将昆曲元素进行生搬硬套,而忽视了对昆曲文化做多角度的思考与研究,导致设计内涵缺失,无法从内心打动新消费者。

3.5功能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实用性弱

纵览现今的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映入眼帘的更多是如画作、摆件等注重装饰功能的商品,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希望能体现当地特色并具有一定装饰作用之外,更希望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从其成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回忆旅游中的点滴记忆。

四、昆曲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4.1从品牌战略角度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整体策划

我国的昆曲艺术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审美心态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必须从品牌塑造的战略层面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

可以从“大旅游”的全局角度出发,将欣赏昆曲的过程发展成集旅游、娱乐、购物、体验等多方一体的休闲活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昆曲旅游纪念品,从而激发旅游者的隐形消费能力,为昆曲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此同时,为避免旅游纪念品品种匮乏、雷同度高、更新速度慢等弊端,可以将旅游纪念品与当地的文化特色、风景名胜、人文特色等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设计、管理、市场推广,定期推出新品,激起旅游者购买的兴趣并积极选购。

4.2从设计流程入手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系统开发

我国的旅游纪念品由于创新度不高、多地雷同、多年不变等现象存在,致使现有的旅游纪念品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因此对于昆曲旅游纪念的开发,应引入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操作流程、创新方法、效能管理等,对昆曲文化进行设计定位、造型选取、功能再生、宣传推广、销售环节等各个环节的重新审视和设计,最终寻找出一条创造既具传统艺术的精髓又具现代设计意义的新路,这样才能使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重现辉煌。

4.3从消费需求出发对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细化

1999年我国入境游客人均消费调查表统计,消费者特点如下:25~44岁的人均消费能力最强;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人均消费最高,工人、离退休人员、学生的人均消费较低;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人员人均消费教高。[3]可见,旅游者由于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审美趋向都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要求,因此想要把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做强,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布局,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心理需求,而后针对不同的人群对旅游纪念品进行系列设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要。可以将昆曲旅游纪念品设计成高端、中端、低端三个系列的产品,分别对应文化层次及经济实力较高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能力的人群、消费能力较弱的人群。从而使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差别性,使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与对应产品无缝对接,从而唤起更多的消费购买能力。

4.4从情感体验着手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移情化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想要对他人或他物有所了解并进而做出判断时,经常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己度人。这种心理或认识活动在理论上被称为“移情”(德文写作Einfuhlung, 后来被译为一个英文的专用名词Empathy)[4]。与此同时,旅游纪念品多是以旅游目的地文化为原型进行设计的,昆曲旅游纪念品需要基于消费者对于昆曲文化的追随的基础上,从视觉审美、情感追随、产品功能等多方面开展设计。而正是由于昆曲旅游纪念品对于昆曲欣赏者的心理补偿作用,使得昆曲旅游纪念品必须带有情感的烙印,而设计需要传达和表达的重点则是通过昆曲旅游纪念品的功能、形态、材质、色彩等元素将情感内化,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转移给消费者,最终引起情感共振。如图一所示,可以借鉴2012老凤祥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沪语密码锁,就是提取诸如“阿拉晓得”、“撒宁来塞”等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语言作为设计元素,通过旋转能产生无数种排列组合,从而设置自己的独特密码,整个设计亲民而有幽默感,通过使用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4.5从日常生活着眼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实用性开发

苏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绸伞都曾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传统旅游纪念品,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即具当地特色又有使用价值,当然,由于时代的变化致使其使用功能的弱化,逐渐退出旅游品市场,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旅游者对于兼具实用功能和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钟爱。因此对于昆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可以首先通过对昆曲艺术的分析、提炼、重组、创新等环节,提取出符号性特征,运用产品设计创新的理念与方法,将其与现代实用性产品相结合,从而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卖点。如图二所示以伦敦地铁为设计元素,将其与杯子、袜子、手表等实用生活用品进行合理的嫁接,产生了一系列既好看又好玩,还好用的实用型旅游纪念品。因此可以将昆曲文化元素与U盘、玩具、启瓶器等实用物品结合,设计出造型简单、携带便捷、价格适中的现代产品,将欣赏与实用、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从而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语

对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昆曲旅游纪念品,需要从品牌战略、消费需求、创意创新、日常实用等角度出发,寻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设计之路,设计出既具传统艺术精髓又有现代设计感觉的产品,为消费者所青睐,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

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760042)

参考文献

[1] 吴平平.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J].艺术百家,2005:86(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