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5: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健康教育论文

篇1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篇2

家访与学生心理健康

篇3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20世纪末,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异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观幸福感和快乐,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极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对于乐观的研究,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提升个人心理能力。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诸多研究表明,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张翔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学生。他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等。同样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高校学生。据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困难、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认同感低、择业心理自卑等问题。

2.独立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单一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现单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宣传和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2)简单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独立院校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资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够,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简单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尽早建立适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

1.结合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改变消极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以个别咨询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展开系列的积极心理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达到对心理问题积极预防的目标。

2.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认知

对于独立高校学生来说,单纯的矫正问题和治疗疾病并不能让个体获得真正的健康,必须双管齐下,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个体积极的心理素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深入宣传。例如根据积极心理学观点,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无病态,而应该是心理体验积极而丰富,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以此传输给学生积极的心理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篇4

虽然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备受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但关于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高校还处于探索中,还没有建立一系列相对健全的贫困女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结构。心理机制的欠缺,导致不少本可以预防的不该发生的心理悲剧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教学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完善贫困女生的心理机制,建立一整套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后期跟踪评价体系,将心理危机控制于萌芽阶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队伍建设的不足

2002年4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1]然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念峰教授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的调查发现,有33.73%的省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低于1:3000至1:4000。[3]显然,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尚在建设中,人员数量上远远不够,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较少,专职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加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辅导员本身流动性较强,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着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角色定位的偏颇

据河南省2002年的调研发现,省内23所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141人,平均每校6.1人。其中,专职仅7人,约占4.9%。[4]由于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不足,许多政治辅导员不得不同时兼职心理辅导员,拥有双重角色身份,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大多数政治辅导员因为心理知识缺乏,也没有经过有关心理方面的实操训练,经验不丰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混淆了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因而工作中,不少政治辅导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流露出过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干预,严重影响了咨询效果。例如,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来访,政治辅导员往往误认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有效的心理咨询,而很少关注其心理的状况与变化,导致咨询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政治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避免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的冲突,认真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正确定位自己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四)专业技能的缺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是教育部对心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真正心理学专业出身,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实操技能学习,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持证上岗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工作还是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他们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绩。有些政治辅导员为了工作的需要,通过自学心理专业知识,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但由于实操训练较少,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工作实效。

(五)帮扶形式的误区

调查发现,在处理贫困女大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往往重视物质扶贫而忽视其精神扶贫。当贫困女生向我们求助时,我们首先会自然想到尽力解决她的各种实际困难,通过物质资助、助学贷款、社会捐助、助学金以及安排勤工俭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经济压力,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在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后期的精神抚慰。长此以往,造成了一部分贫困女生不但没有形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良好品格,反而对老师过度依赖,要是老师一时没有及时帮其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会感觉十分失望,甚至抱怨老师,这极大地影响了其优良品格的塑造,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生关系。因此,要做好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纠正帮扶形式的误区,在对其实施物质扶贫的同时,也应重视精神扶贫,只有这样,心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认识,重视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传统文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女大学生较之其他学生而言,更易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更易产生诸如自卑、焦虑、抑郁、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满足其精神和心理的需要,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德育建设的同时,可以从这几方面开展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诸如帮助贫困女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引导贫困女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重视贫困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5],等等。

(二)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对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经调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尚在进一步建设和探索中。譬如有好些高校都没有按照相关要求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虽然有专职心理教师,但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大大影响了心育工作的实效。由此可见,要健全贫困女生的心育工作体系,真正解决贫困女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贫困女生心理预防体系、心理预警体系、心理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心理干预体系等。心理工作者应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工作,对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及时建档,并加以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帮助贫困女生健康快乐地成人成才。

(三)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把握角色定位,提升专业技能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心理教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部分心育教师又缺少必要的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作为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贫困女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工作失误,带来严重后果。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尽最大的努力按照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使之更为合理。另外,应在心理健康队伍建设的经费上给予保障,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高校心育工作者积极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把握角色定位,提升专业技能。

(四)建立完善贫困女生档案,进行动态心理跟踪关注

及时建立、更新贫困女生的心理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于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建档工作,最好是选择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建档,通过新生心理普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级建立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采取相应的心理预防与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心理异常的贫困女生,我们还应定期进行复查。因为心理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也应适时测评其心理素质,及时更新其心理档案,对其实施动态心理跟踪关注。发现异常,应给予重点关注,保持信息沟通及时,帮助其查找心理障碍的根源,有效进行心理疏导,优化其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发展。

(五)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校园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人格和价值的肯定,它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和激励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工作理念,将人文关怀始终贯穿于工作实践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真诚的爱去关爱和感化学生,让每一位贫困女生内心感觉温暖,不再孤独,能够笑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坚强与奋斗,真正成为一个精神自强、思想富有的独立自主的人。在加强人文关怀的同时,高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团辅活动、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演讲等教育活动来加强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找回自信,培养她们健康的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六)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

物质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精神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解决贫困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将以往单向的物质脱贫转变为物质和精神的双向脱贫,才是帮助贫困女生从根本上真正实现脱贫的关键。物质扶贫,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资助系统来实现,要帮助贫困女生尽力解决经济压力,进一步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如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特困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和勤工俭学等形式,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精神扶贫,主要靠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来完成。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要积极发挥对贫困女生的心理辅导作用,指导贫困女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及时疏导和排解不良情绪,实现全面发展。

(七)加强感恩教育,优化心理品质

笔者发现,高校奖助学金评比过程中,不少贫困女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认为自己贫穷,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他人的感恩之心。还有一些贫困女生,没有及时获得资助,还会表现出愤世嫉俗、怨恨不满的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对贫困女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贫困女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她们常怀感恩之心,化国家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成才,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激之情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她们健康快乐成长。

篇5

通过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分别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两个调查量表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在60分以上的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好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及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2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表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护理结束后,在对照组中,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好的患者有31例,为差的患者有23例,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57.4%。在观察组中,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好的患者有52例,为差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3%。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有41例,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患者有13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5.9%。在观察组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有54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1具体办法

主要进行一对一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回答患者所提的新问题,督促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情况。

1.1糖尿病基本知识宣传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反抗和胰岛β细胞缺陷共同形成的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和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如年龄、肥胖、吸烟、活动量减少等生活习惯及其他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的危害,即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预后等。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糖尿病控制目标及其意义。

1.2糖尿病治疗的选择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以综合治疗为主,除血糖的治疗以外,还包括血压、血脂、控制体重以及戒烟等治疗,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1.3以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即“五驾马车”为核心的宣传

1.3.1饮食治疗按患者的理想体重计算热量,按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提供饮食,发放各种食品热量等量交换表,及举例饮食等,督促患者进行饮食治疗,按时、按点、按量规律饮食。

1.3.2运动方案鼓励患者饭后散步运动,养成运动的习惯。

1.3.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尽量使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告知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益处。

1.3.4血糖监测住院患者天天4~7次的手指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平稳后,每周1天的血糖跟踪。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患者的药物的用量,用事实来教育患者,使其自觉地配合治疗。

1.3.5学习及教育鼓励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主要是饮食及运动等,并通过患者教育其家属。

1.4低血糖基本知识教会患者低血糖是怎么回事,熟悉低血糖,发现有低血糖反应的时候急救办法,并发放低血糖卡片。

1.5胰岛素笔的使用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

2常见的新问题

(1)患者有经常寻求好药的心理,听人说那种好就去买来试,或是看广告吃药,或是相信邮购药品,或经常问医生哪种药能治疗糖尿病。(2)总想比较一下看哪个医生说得对,结果一个医生一个说法,自己无所适从,对每一个医生讲的都将信将疑,按自己的想像去治疗糖尿病。(3)自己读有关糖尿病书籍,以为自己已成为专家,结果往往是断章取义,曲解了本意。(4)糖尿病太麻烦,不想检查,害怕知道事实,或是不愿承认事实,持一种放纵的态度。或是只吃药不愿监测。(5)不愿服西药,认为西药副功能太多又太贵,认为中药无副功能,又便宜。用中药治疗糖尿病。(6)认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易成瘾,一用就离不了,一种抵触心理。(7)大部分患者只知道糖尿病是血糖高了,不知道还会发生低血糖。(8)认为糖尿病就是糖类食物吃多了,改吃肉食、鸡蛋,或是听人说荞麦不会产生高血糖,就多吃荞麦,不控制量。(9)糖尿病就是吃多了,什么都不敢吃或者吃得很少,营养缺乏。(10)糖尿病就是把糖都尿出去了,就应该多吃些。(11)工作性质、自身信仰、经济状况、社会因素等不能坚持治疗。(12)降糖药物就是降血糖,假如再饮食控制血糖就降得太低,放弃饮食控制。(13)糖尿病饮食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不愿执行。

3讨论

2型糖尿病不仅仅是单纯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终目的,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体重超重、吸烟、活动量少、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当中各种文化水平均有,社会各阶层均有。再加上专业医务人员不足,医患关系紧张,使得健康教育更具有艰巨性和难度性。而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没有不通过控制饮食糖尿病就能得到控制的。但饮食治疗也是最难有效实施的一部分,主要病因摘要:(1)医务人员的熟悉不一,专业队伍太少。(2)饮食习惯纠正的本身的困难性。(3)目前,饮食不仅仅是提供能量代谢,和传统文化、社会关系、家庭成员等不能截然分开,导致饮食不仅仅是单纯的饮食。(4)患者将信将疑的心理难消除。

因此,应成立一个练习有素的专业队伍,统一熟悉,育内容,首先教育医务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在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可组织糖尿病患者协会,注重患者的心理教育,使其正确熟悉糖尿,提高自信心,自觉得配合医生防治糖尿病。教育患者不需要学成一名医生,学会怎样饮食、运动、监测及药物的使用即可。

具体操作中要解决贯彻执行饮食治疗,要给患者计算热量,分配热量,具体到每餐吃什么,吃多少,发放饮食热量等价交换表格。天天检查督促,并监测血糖,用事实来教育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对糖尿病患者有即时和长期改善代谢的功能,表现为改善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功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等[1]。

目前糖尿病治疗达标率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2]摘要:医生缺乏对糖尿病全面控制和达标的观念,缺乏对新的药物的熟悉,未针对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落后;基层保健系统不完善;患者缺乏规范的糖尿病的管理,不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惧怕不良反应,惧怕低血糖,治疗依从性差。所以,糖尿病教育还任重道远,仍需要更多的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深入基层宣传,需要糖尿病教育的多样性、统一性。

篇7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嘱咐产妇取平卧位,给予保暖,吸氧,严密观察面色,血压,脉搏,呼吸。估计阴道出血量,检查宫底高度,硬度及膀胱充盈情况。遵医嘱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协助医生抢救。

2.2抢救护理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尽量陪伴在产妇身旁,病给予安慰,以增加安全感,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有关病情,采用各种护理措施积极抢救,及时治疗,待产妇病情稳定后,鼓励产妇配合康复治疗。产后24小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进行测量,每0.5小时1次,注意观察出血情况,注意保持清洁卫生,术后用抗感染药物对症治疗,补充能量,遵医嘱执行。

2.3宫缩乏力产妇护理

对宫缩乏力的产妇,协助医师按摩子宫,在按摩子宫同时遵医嘱立即静脉,肌内或宫体注射缩宫素,必要时可用麦角新碱以加强宫缩,心脏病患者慎用,在无手术条件情况下,配合医生采用宫腔填塞砂条压迫止血,填塞后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宫底高度及子宫大小变化。

2.4胎盘剥离不全产妇护理

对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或胎盘残留产妇,协助医师在无菌条件下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取出胎盘,对胎盘植入不宜剥离的产妇,应配合医生做好切除子宫手术前准备。。

2.5产道损伤护理

对软产道损伤的产妇,配合医生检查软产道裂伤处,调整灯光照明以便暴露裂伤部位,查明解剖层次,逐层缝合,防止血肿产生。

2.6凝血障碍产妇护理

对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配合医生找出原因,遵医嘱使用改善凝血功能的药物,输入新鲜血液或成分输血。产后复查血常规,注意密切观察血小板情况,及其血红蛋白情况,纠正贫血,对于血液功能不适患者,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做好抢救措施,改善凝血及其出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2.7环境护理

保持环境清洁,注意室内消毒,在抢救过程中,如人工剥离胎盘,宫腔内填塞纱布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每日测量体温4次,做好会阴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用消毒液冲洗会阴每日2次,用会阴垫。密切观察恶露量,颜色,气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打开窗户通风,清洁室内卫生。

3.健康教育

产后鼓励产妇排空膀胱,尽早哺乳,按需哺乳,以刺激宫缩,减少阴道出血量,指导产妇增加营养,流质饮食,多食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合理安培休息,注重睡眠质量,避免他人影响,逐步增加活动量,不要过早下床,以免阴道再次出损伤,加重出血,如果尽早下床,则加重晕厥。指导家属及产妇继续观察恶露排出情况,注意恶露的量,颜色,如有异常及时告诉护士及其医生。健康教育对于产后出血产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指导产妇对于产后出血有深刻的认识,指导她们产后出血并不可怕,一定要沉着冷静,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注意观察呼吸,大小便,饮食情况,建议产妇产后1-2天内尽量少下床活动,2-3天后可逐步增加活动,下床活动时,必须身旁边有人搀扶,尽量活动不要太远,慢慢增加活动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打开窗户,定期通风,保持会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鼓励产妇多休息,流质进食,消除紧张精神,减轻患者恐惧心理,产后患者身体本身虚弱,产后加强营养,注意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食物,以促进体力恢复,防止再次出血,嘱咐产妇出院后,定期复查,加强营养。

4.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治愈率明显增加,通过产前对有产后出血危险的孕产妇,如贫血,妊高症应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及时正确处理各产程,对发生危险因素的产妇产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严密观察宫缩,阴道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一旦发生阴道出血,应立即查明原因,以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产后出血不应以找到某个出血原因为目的,而要全面检查,正确判断,才能有效的指导防治。通过对我院20例产妇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身体及其各方面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作用。应密切观察患者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妊娠前密切观察一系列妊娠高危因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的反应性,对于孕产妇产后出血起到积极治疗与临床护理,预防复发。我院对20例产后出血产妇通过以上七方面的护理与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及其预防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在综合治疗中,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措施,在产妇产后出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合理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的作用,产后产妇阴道出血患者病因简单,病情变化较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灵活采用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产后出血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分娩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刨宫产术应用频率的提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是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产后大出血病情凶险,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快速补液,输血,应用升压药物,止血剂等均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常规措施,基本临床治疗措施之外,有效的产后护理,对于产后出血产妇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篇8

从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选择62例伴肠梗阻患者,均为行结肠癌根治结肠造瘘术,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2±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的家属均为患者子女,无沟通障碍,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39±4)岁。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依据本院制定的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包括:

1.2.1入院后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住院情况将计划单的内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以面授方式,并结合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实例讲解,每日1次,每次15~30min,家属需在计划单上签字,要求家属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中,教育后次日,让家属复述教育内容,能复述80%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继续进行讲解,直到合格,并填写调查表,同时询问患者对家属工作是否满意,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交流。

1.2.2术前健康教育

①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药物认识水平和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家属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②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病因,手术过程,治疗方法及预后;了解对结肠造口的接受能力;介绍主管医师情况,手术成功病例;③给予生活照顾指导,合理安排饮食、睡眠;④熟练运用沟通的技巧,责任护士主动接近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沟通方法。患者术前多有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担心术后结肠造口影响正常生活,责任护士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及造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介绍恢复较好的结肠造口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术后健康教育

①根据患者术中情况,责任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与家属及时沟通,术后注意观察手术切口、腹腔引流管、尿管及造口情况,告知其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皮肤再生能力差,加之常患有其他合并症,可能导致切口愈合时间长。告知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现象,观察引流液及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保持引流管及尿管通畅。告知造口袋的更换方法,排便的观察常识及结肠造口的家庭护理。术后结肠造口约有2~3cm肠管外露,注意观察血运情况,如果颜色变紫、变暗,说明血运障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按时翻身、拍背,按摩双下肢,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进食时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食物,以免影响胃肠蠕动。保证充足睡眠、休息。②心理指导:术后由于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对结肠造口的不适应以及排便方式的改变,造成患者心理不安与恐惧,多有焦虑、烦躁、自卑、抑郁心理,责任护士主动接近患者及家属,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家庭状况等进行疾病知识、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宣教和指导,告知家属在此期间应多鼓励患者,给予经济、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使患者家属理解患者的心情,有效地分担患者的身心痛苦,让患者感到他不是孤单的,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会让患者感到温暖,亲情和友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2.4出院指导

详细做好出院指导,告诉患者及家属避免腹压增加的活动,定期复查,互留联系方式,定期回访。

1.3效果评价

手术前由专职护士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测试。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对诊治过程的满意度包括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和SD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

2.22组患者对诊治过程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诊治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9.80,P<0.01)。

3讨论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模式逐步拓展为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不仅考虑人的生物属性,更加重视人的社会属性,诠释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重视个体心理活动、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由于年龄大,生理及心理状况较差,经过手术后导致患者明显的应激反应。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均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心理历程,即否认、疑虑、恐惧、悲观、认同、以至失望。特别是术后结肠造口及排便方式的改变使患者在心理上无法适应,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在悲观的同时,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和睡眠障碍,使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他们的复杂心理无法对医护人员倾诉,所以此时家属的位置就尤为重要。家属是医患了解的纽带,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我们在临床上发挥家属的作用,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通过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心理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护士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指导,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共同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更好的处理由于患者生理不适而导致的心理不安与恐惧。从而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理负担减轻,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也有提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篇9

2实施微信教育

由5名责任护士根据所分管患儿的具体情况发送健康教育内容和提醒微信,根据患儿家属反馈信息及时指导;对于无信息回馈的患儿家属,电话提醒查看微信。术前1d16:00发送微信,内容包括晚餐的选择、禁食水时间、避免感冒等。手术当日9:00发送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要点、进食时间及食物选择、药物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出院当日8:00发送活动注意事项、药物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复查时间、专家坐诊时间等。术后1周微信提醒复诊及问候,患儿家属有疑问可随时微信咨询。

3评价方法

①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内容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主要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等10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对计0.5分,选错或不选均不计分。总分4~5分为知晓,2~3分为部分知晓,0~1分为不知晓。于出院前发放问卷,发放问卷752份,均有效回收。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包括因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手术延期、伤口感染、阴囊血肿、伤口渗血。2结果出院前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700人,部分知晓41人,不知晓11人;因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延期手术1例,阴囊血肿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

篇10

1.2方法

1.2.1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查找影响病房标准化管理的原因:①护士在工作中没有全局的观念和管理的意识,最高的要求是完成每班的工作,忽视了病房管理;②晨间护理质量差,忽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③入院时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未介绍物品放置位置、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探视制度、与主管医护人员联系的途径、未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未讲解或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相关规章制度等造成患者和家属不配合病房管理;④巡视病房次数少,未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指导。

1.2.2制定改进措施:①入院时态度亲切、称呼恰当,能使患者尽快消除陌生感,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介绍住院环境、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探视制度,介绍物品放置位置并主动帮助患者将物品放置到位;②晨间护理时首先询问患者夜间休息情况、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活动及饮食,按照晨间护理标准完成每日的晨间护理。指导患者和家属主动进行配合,共同保持病房整洁、安静。③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病房管理相关知识,培养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根据护士长每日检查两组病房管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进行检查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检查的质量对个人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根据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先进个人评选。④护士长在巡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保证环节质量。⑤护理人员对所管的患者经常巡视,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强了自护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⑥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除加强业务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外,需有高度的责任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从内心配合病房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1.3评价效果指标:①床单位整洁,各种物品放置到位,环境安静、安全。②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疾病认知。③患者对护士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患者的满意率测评采用我院制定的行风评议卡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主动参与病房管理,病房的标准化程度、掌握疾病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疾病认知、对住院满意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篇11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0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岁,均为已婚女性,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无精神及认知障碍。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6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病情及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法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P-计划阶段:

①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由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寻求健康教育达标率不高的原因。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科室成立健康教育QCC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秘书、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责任组长);圈长主持召开讨论会,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原因。③找出主要因素:通过QCC品管圈小组针对问题反复讨论,目前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主要因素为:护士因素: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护士自身健康教育知识及教育能力的因素;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社会支持、认知等均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依从性。

1.2.2D-实施阶段:

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参与本研究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阶段专业知识培训及相关活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学习。②每位责任护士分管6~8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管理许多具体环节中,还要做到随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咨询。③根据健康教育的整体方案安排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④组织患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⑤本研究小组成员每半月进行小组讨论,对健康教育不足之处进行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分享经验,确保乳腺疾病专业知识水平的动态进步。

1.2.3C-检查阶段:

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要求,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做对比分析,检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措施完成情况,及时消除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促进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完成。

1.2.4A-处理阶段:

QCC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将其作为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促进健康教育循环、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均由调查员进行统一发放和收回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综合治疗、健康饮食、预防复发等),健康技能(如上肢功能锻炼、皮瓣护理、自查等),自我护理(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等)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共16项内容,每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全部满意为满意问卷,每张问卷有3项以上不满意视为不满意,其余视为基本满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测评。其中失访4例,对照组3例,试验组1例。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自我监测护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335)。

3讨论

3.1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系统评估制订出目标,提出重点问题,解决问题。主动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获得更多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自我护理技巧。增强了康复治疗信心,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

3.2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时调整计划,不断完善措施,从而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