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5: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检验就业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作者简介]顾舒静(1984- ),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姜宇(1978- ),女,吉林通化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徐惠红(1976- ),女,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机关党工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51280004)和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SJB880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3-02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搞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只有利用研究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打造,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真正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很好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缩短社会适应期,真正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涉及就业观念、宏观层面以及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提升学生就业力合作小组”认为,从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竞争力是由学业、技能、理解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成功概率就大,它将使个人、行业力量、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受益,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技能。我国学者大多将竞争力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考察,提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如禹元蔚将其定义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楼锡锦等进一步将其概括为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层面。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各个学科提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拥有的、别人不具备或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的优势资源,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丰富的医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但是专业内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同质化知识结构背景下的竞争。因此医学研究生在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时,必须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当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医疗工作岗位要求的并不是空空的文凭,而是积累的更深厚的学识、磨炼的更坚强的意志、更沉稳成熟的性格、更宽广的视野、更充盈的智慧和更能征服他人的个人魅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在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时,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个体优势构建,引用生涯辅导理论,结合职业生涯的构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社会化能力和合理的就业观,力求打造一种有利于自我个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学科专业整体优势构建,打造医学研究生出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树立能够贯穿于求职与从业过程的核心学科优势。具体构建如图所示:
(一)个体优势的构建
1.职业道德与社会化。社会化是研究生走向职业成熟的关键。社会行为能力成熟对医学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适应环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的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如今,有的研究生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应聘时不会展现自我,表达能力欠佳等,这都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医学研究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和成长,以及各种途径的历练,形成让自己受用一生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为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行为能力教育的进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以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为主,导师有效参加、有机结合的工作体制。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二,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通过狠抓研究生党建工作带动思政教育建设,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合理发展学生党员,认真组织生活。
第三,注重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干部。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环境适应、交往沟通、团队合作与协调等能力。
2.生涯辅导理论与职业规划辅导。实际上,生涯辅导涵盖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它并不以单纯解决就业问题为重点。但是受到时间、历史原因等限制,我国高校中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开展的多是职业规划课程,而不是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职业规划:
第一,推进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在常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法律法规、校园招聘会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督促研究生注重自我培养,早谋划、早打算,以职业的心理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避免单一性和盲目性;
第二,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跟踪研究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并且与医疗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学院以学科标准为医疗机构培训员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疗机构以医师行业标准为学院培训研究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
第三,从第一责任人“导师”入手,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要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学分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
(二)整体优势的构建
从整个学科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就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毕业生能否拥有完善的临床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技能,方能称为合格的医学研究生。笔者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分为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部分。
1.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研究性,不再是通识教育。拥有比本科生更扎实更专业的学科知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强的将理论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打造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医学基础理论教育。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作出适时的修改。基础理论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程。同时,导师应具体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根据自身水平阅读数部学术专著,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定期举行科室座谈会。
第二,制定临床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了避免医学研究生成为毫无临床能力的“书柜”,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培养体系,严格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求训练和指导研究生书写病例、接诊、检查、治疗等各环节。教学医院要安排不少于12个月的临床实践,包括不同三级学科科室轮转、管床、门诊实习等。定期考核研究生临床实操能力,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进行下一个科室轮转。通过临床培养机制,培养出进医院就能立即进行诊疗工作的医生。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今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医学研究生虽然以临床实践培养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进行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任何一个学科,其实践、教学与科研都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研究生临床带教机制,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从培养方案上规定,医学研究生必须承担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并实行反馈打分制度。督促教学医院和导师,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完善研究生科研机制,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正确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从实践中摸索课题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克服想走捷径的不良习惯,克服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指导、思政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践、临床实践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2-0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宋春芳,刘海芳.浅议研究生就业焦虑[J].科协论坛,2008(2).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加,医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加大,在严峻就业下,医学毕业生要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医学生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树立准确择业观,并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正确面对成败得失,医学院也应积极采取有效解决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一、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分析医学生就业前景的影响
1.医学生就业状况
近些年,医学院招生规模不断增大,医学生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人才供需间逐渐失衡,不同层次毕业的医学生,已由原来供不应求向专科供过于求、本科平衡及研究生的供不应求转变,与普通医学院相比,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要高一些,而同所院校中,影像学、预防及检验等专业的医学生因毕业生少,需求依旧旺盛,但临床等专业的学生就供应高于需求,就业率相对低一些,但整体看来,医学生的就业率依然处于下降趋势,大城市就更是趋于饱和,医学生大都愿进入大城市当中的医院工作,但随着多年补充完善,二甲以上医院的医疗人员基本饱和,甚至出现了超编状况,同时,这些医院对应聘人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除非常优秀人才及个别岗位外,医院大部分人员均要在硕士及博士学历以上。
2.就业体制不健全,择业观陈旧
医学生就业困难是我国社会体制不健全的具体反映,在社会需求导向下,劳动力间的供需并不是很平衡,劳动力的结构层次不是很合理,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样,医学生大量涌向东部沿海及大中城市,在基层单位及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大量医疗人才充实,但很多医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这些单位,择业观较为陈旧,认为县级以上的医院才有可能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在就业方面,竞争意识不足,就业期望值较高,还有些医学生认同的就业面窄,非专业岗位不接受。
3.医学院扩招专业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目前医学院与市场供需不相匹配,矛盾较大,特别是医学生实际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教学质与量关系没有处理好,并且医学院专业设置也不是很合理,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方面缺乏规范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较为落后,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没有毕业生,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相对过剩,像麻醉、影响及护理等专业的毕业较少,社会需求量较大,不合理设置使得学校与社会需求相偏离,影响了医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
二、影响医学生就业前景的解决对策
1.鼓励学生考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近些年,随着大量医学生毕业,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专科毕业生供过于求,本科生也逐渐趋于饱和,研究生学历的社会需求空间还相对较大,在社会需求导向下,考研成为医学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可鼓励学生考研,这样不仅输出优秀人才,还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大部分实习医院的实习时间是5月份,医学生来到实习点之后不久,就面临考研冲刺,这段时间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考研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根据这种情况,医学院可调整一下实习时间,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至大五第一学期,在最后学期安排与专业有关的选修课程,对于考研学生能在考前两月请假,并专心备考,到考试结束之后,再到实习医院补上实习,学校应该针对考研学生给予有关辅导,并针对考研学生心理、英语及政治等方面给予指导,学校可请有经验教师实施考前辅导,提高学生考研成绩。
2.完善就业市场,调整就业意向
完善市场体系,需要健全的服务、竞争、监督管理及调控等机制,应积极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毕业的就业市场,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方法,对医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规范,并改革就业、人事及户籍等制度,对毕业生管理及用人单位进行规范,保护毕业及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还应建立就业渠道,实现供需双方资源的共享,还应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提倡医学生到边远地区就业。医学院应该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与信息化地就业服务制度,学校就业部门,应该加强社会需求分析,并指导学生及时了解有关的就业市场需求,强化就业技巧锻炼,减少就业障碍,在医学院低年级,还应设置职业规划的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方面的指导课,并组织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进行全面学习,让学生找准定位,端正思想,认识到基层单位及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医疗市场必将向基层单位市场转变,医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个人价值、目标观及社会价值结合的统一标准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及主动的就业态度。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强化实习环节
医学院应依据市场需求状况,合理设置课程,对于需求量大的专业,应增加招收人数,需求量少的专业,减少招收人数,并强化实习环节,实习环节是医学生工作能力提高的主要方法,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可把实习生分成大轮转及后期分流两部分实习,大轮转实习主要是依照正常轮转顺序来实习,而后期分流实习又可按实习时间分成正常大轮转与后期分流时间,前半部分为8个月,后半部分为4个月,依照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要求进行培养,像影响、急诊及麻醉等专业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好,有意从事此方面的学生,就可实施后期分流培训,这样就业面就要比大轮转学生的就业面要高一些,通过实习环节,为自身就业前景增添砝码。
结束语:
随着医学院规模扩招,医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对医学生就业前景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率,医学院应调整学生就业意向,让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同时,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工作能力,增强医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医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R64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87-0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难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最大难题。解决此项问题,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名就业指导教师,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应该从根本做起,从新生刚跨入大学时抓起,做好对入学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了解最新就业状况,并就目前高等医学院新生就业规划这个问题,分析当前医学界就业前景,结合政府、社会、本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探讨出一条为毕业生走向社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的捷径。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同样,医学高等教育出现质的飞跃。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优胜劣汰现象更加明显,满足社会对医学界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样产生新的问题――医科毕业生就业难
1 目前医科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如下
1.1 毕业生数目剧增,考研的毕业生更是稳增不减。社会竞争激烈,中心城市大医院所要求的学历高,一般都要求硕士、博士以上学历。
1.2 毕业生择业观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中心城市需求过饱和,而偏远地区急需医学本科生,所以造成急剧的不平衡。
1.3 医学生供给结构矛盾,专业供需不平衡。预防、影像学、麻醉学、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从而就业率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就业率下降。
针对以上种种不利因素,我们就从新生开始抓起,同样也需要学校、学生、老师等多方面配合。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为每一位学生规划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大学也算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小社会,所以先从学校做起,建立一套健全的体系来规划医学生的职业生涯。
2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新生职业规划建议
2.1 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符合今后就业的发展前景,冷热专业相协调,不能因其耗资巨大就将错就错。
2.2 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需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做到老师学生共同进步。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实现,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3 加强学校与政府及用人单位的合作,珠联璧合,让大学生顺利的走进职业生活。
2.4 为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成功的迈入社会,必须将具体措施落实于实践,诸如从大一开始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从思想变主动。想大学生广泛宣传有关基业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邀请有关专家来介绍我国的卫生国情,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定期开展一次就业前景分析会,紧跟社会前沿,时刻了解最新动态。开设就业指导课,不仅介绍就业方向,同时还需培养求职能力,例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应对面试时诸多的问题等。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加强每位学生就业素质及对就业的重视。除了开展主题活动,就业引导外,还要注意平时能力的锻炼,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对将来步入社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女生就业前景好会计
女孩子一般比较心细而且有耐心。会计也是近几年比较吃香的一个专业,尤其是女孩子比较适合,找工作也比较好找。这种属于是越做越挣钱的,一开始实习肯定很辛苦,但锻炼出来比较实用又不会很累。
师范
女孩子选择师范也是比较合适的,中国很重视教育这一块的发展,师范毕业一般都是当教师,我们也都知道近几年教师的工资还有福利都有好转,休假时间又长,工作比较稳定。
护理
学习护理专业当个护士或者配药人员也不错,最起码工作可靠稳定,而且咱们国家的医药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你必须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这样才能有机会找到好工作。
金融
其实金融跟经济差不多,小编单独区分开来讲的,因为针对的专业不一样。学好金融专业,不仅可以投资理财,而且有机会的话可以进银行工作,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福利待遇好。
男生就业前景好机械
男生一般对机械类的都很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立体感也比较擅长。而且中国近几年的机械行业发展是很可观的,要求很高的技术性,所以男生学的比较快比较适合。
土木
土木建筑、设计也是大家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行业,所以男生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生活有需要的那么就业前景自然比较乐观。
石油
能源专业这一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个专业的待遇会更好一些,毕竟这关系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发展。日常生活也是离不开的,所以男生可以选择这类的专业。
无论是医学过程的记录、控制、分析和决策,还是医学的管理,信息技术在其中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医学信息管理巨大的招生和就业前景,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医学基础扎实、综合知识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年轻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在市场的需求中上下求索。
1、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该专业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培养德、智、技、体全面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医学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在一线岗位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医学信息管理知识,将具备以下知识技能:
1.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2掌握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3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4、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医学信息处理、网络管理和HIS的开发与管理能力;
1.5具有在医疗卫生系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进行计算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1.6掌握医学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与分析的能力和阅读本专业外语刊物的能力。
2、专业发展的现状
青雉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尚处在方兴未艾的萌芽期,专业人才无论在知识结构和科学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等方面,都没能契合市场的需求。直接加大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风险。
2.1知识结构的松散: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课程的设定与临近专业模糊不清。忽视了医学基础、计算机学、信息管理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学科间缺少交集,完全成了拼盘式的堆砌。自然也难以建构起缜密详实的知识体系。
2.2实践能力的匮乏: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的教条而缺少实践的检验。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缺乏对知识经验的统筹能力。
2.3就业与学业脱节:数以万计的医院对于医学管理专业人才的渴求并没能拉动该专业人才的蓬勃。许多学生就业后由于知识结构的畸形或实践运用的不足被迫前往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从业。能够侥幸留在本专业岗位就业的学生也鲜有在事业上有大成就者。
3、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知识结构的不科学、实践应用培训比例低、就业萎靡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必须依托明确核心课程、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就业等人才培养的措施方能得以解决。
3.1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我国现阶段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信息化在医学中的不断渗透使社会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医学工作者有了更高、更精的要求。及时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人才数量,有的放矢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腐旧的以招生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校园与社会接轨。
3.2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打破教与学长期分离的旧统,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探究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能力。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由参加课余活动。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由被动的定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不定量探索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只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3.3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一方面,将医学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课程的知识改叠加模式为乘式效应明显的有机结合模式,强调学科间的紧密联系,深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综合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学习是检验理论学习的标尺,理论学习是参加实践学习的物质储备,二者往往相辅相成,依托共存。在实践案例中检验教学实绩。利用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搭建起学科乘学科、理论加实践的系统知识结构。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各院校应加大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引进科技水平高、专业技能牢、研究成果好的优秀专家教授。避免非专业教师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骨干。把牢从教者的质量关,拒绝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中老教师打资历牌。
3.5加快专业教材的编写:虽然基础医学、计算机学和信息管理学各自都拥有名目众多的教材,但以此三大类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型、性医学信息管理书籍尚未问世。
3.6适配有效的教育评价系统;优质的教育评价系统拥有一颗善于甄别人才的慧眼。教育评价应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多元的、动态的评价。科学规范的教学评测系统也是缩小学生与社会所需要人才差距的重要保障,是人才的“试金石”。
4总结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就业需求
检验科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化验分析的重要任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理论教学外,实习是他们练习实验操作、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机会和环节。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改革以及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检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是摆在高校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特点,掌握他们对就业的需求,剖析他们在实习期间的心理特点,能够对接下来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了加强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熟悉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和人才培养。现对某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2013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3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
1.2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设计《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综合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
(2)综合问题:包括选择专业的原因、知识掌握程度、实习具体情况、实习满意度等;
(3)就业问题:包括专业前景了解、就业形势了解、考研相关问题、自我工作能力分析等;
(4)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压力分析、自信心评价、医患关系感受等。现场集中向2013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013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97人,随机集合了80人,发放《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综合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获得的调查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性描述。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80名学生学制均为4年,有29名女生,47名男生,4人未填写性别。年龄在20~25岁之间,其中88.8%在22~24岁之间。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大四)。
2.1对专业及实习的感受
医学检验是一门临床学科,但又不同于其他临床学科,它对从业者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相对较少。了解学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原因,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为何选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原因比较多,有家庭(53.8%)、机遇(21.2%)、职业优势(31.2%),也有不少学生是出自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热爱(26.2%)。同时,87.5%的学生认为尽管当前有不少困难,但不后悔选择医学检验专业。这说明在入学前,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并不非常明确,但是专业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4年的学习,毕业时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本专业的。实习阶段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他们才能真正接触临床标本、病人和检验仪器,融入医院大环境。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本次调查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实习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实习生对实习医院总体上是满意的。实习生均表示满意之处在于带教教师比较负责、水平较高、实践机会多,但也对医院教学科的管理、考研脱产时间安排、工作量过大有些意见。仅有2名(2.5%)实习生对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方面存在不满意现象,原因是这些实习生所在医院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重视不够,更重视临床专业实习生。对医院实习时间安排不满意的实习生,有些认为在临床实习时间过长,有些则认为在检验科实习时间过长,可能与不同医院的安排不同有关。分别有27.5%和35.0%的实习生认为在微生物检验科室和临床检验科室学习到的知识最多,这可能与这两个科室的标本接收量和知识特殊性有关。而对于学校的实习时间安排,如脱产时间等,75.0%的实习生对实习时间安排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有异议的实习生主要认为实习时间安排与考研和招聘有冲突。本次还调查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2可以看出,大多数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教学方面,除带教教师带教之外,学术讲座也是实习生拓展知识的重要环节。43.8%的实习生觉得所在实习医院经常举办各类讲座,其余的实习生觉得医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在生活方面,62.5%的实习生对实习医院的生活安排比较满意,但也有35.0%的实习生认为安排得一般,主要表现在食宿条件较差等方面。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医院的沟通和交流,尽量为实习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在今后选择实习医院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多加考虑。实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实习医院和学校有关,更取决于实习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本项调查中,对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没有实习生认为可以完全满足实习工作需要,但有58.8%的实习生认为基本够,觉得不够的实习生主要是认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方面有所欠缺。77.5%的实习生认为临床知识及操作是在实习期间最需要学习的内容,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医患沟通技巧和学科前沿知识非常重要。这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科特点有关。在这方面,学校应结合实习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善,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要提高实习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总体上来看,65.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虽然累,但是能学到很多知识,26.3%的实习生应对实习工作较为从容,20.0%的实习生觉得实习很快乐,过得较充实。这说明大部分实习生对实习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2.2考研与就业
大四实习生即将毕业,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考研还是就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他们会花大部分精力来准备考研或应聘。因此,很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实习生就业择业,提高本专业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帮助实习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在本次调查中,仅有3.7%的实习生在入学前详细了解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前景,大部分实习生(63.8%)只是基本了解,更有32.5%的实习生并不很清楚,这说明实习生的就业意识不强。医学检验专业是一个相对容易就业的专业,本次调查了多项与本专业就业相关的问题,仅有3.8%的实习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招生过多,7.5%的实习生认为需要关注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政策,77.5%的实习生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基本都能找到工作,16.3%的实习生表示就业形势使自己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并非常紧张,75.0%的实习生并不会因为实习情况不理想而考虑转行,大部分实习生(76.3%)还是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这说明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竞争的压力不是非常大,找到一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与实际情况吻合。本专业的就业率基本能达到100%。尽管如此,大部分实习生(68.8%)认为就业的困难在于好医院对学位要求高,本科毕业生已难以进入。实现高就业率,帮助实习生更快更好地获取就业相关知识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调查中,网络和新闻媒体(57.5%)、各类招聘和双选活动(55.0%)是大部分实习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学校给他们的就业信息却不是很多(13.8%),这可能与实习生均在校外实习,与学校联系不多有关。学校应多关注就业方面的信息,建立良好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实习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几乎所有的实习生(97.5%)表示在自己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时,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实习生均表示,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帮助,如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以及相关材料。考研是除了就业之外本科生毕业的另一大出路。本次调查显示,58.8%的实习生首选医院就业,只有12.5%的实习生选择考研。同时57.5%的实习生可以接受的工资水平是当地中等水平,68.8%的实习生要求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近。这些均表明本专业实习生的短期就业需求较大,与本专业实习生家庭情况普遍比较差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学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就是看中了它的高就业率。实习、就业和考研是实习生大四生活的主要内容,但这三者历来就存在着很现实的冲突。对于是否需要认真实习,近一半的实习生(48.8%)表示实习后工作能力比实习前有了较大提高,83.8%的实习生认为通过实习自己的能力已能基本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这表明实习对于实习生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但是,50%左右的实习生还是认为实习会影响到考研或就业。如何更好地使实习发挥它的学习和锻炼作用,同时解决它与就业或考研的冲突,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2.3心理健康
解决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与实习经历、就业和考研有关。医患关系是当前从医者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本项调查中,大部分实习生(92.5%)表示病人并不会歧视实习生,这可能与本专业实习生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较临床医生少有关。但71.3%的实习生表示病人的态度会给自己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这说明当前的医患关系对于各类从医者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实习生中,大部分(83.8%)表示实习期间面临的考研和就业问题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并且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但85.0%的实习生表示自己有信心处理好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数据显示本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也有实习生表示自己因实习、考研和就业问题感觉精神抑郁,学校应加强对这部分实习生的关注,以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习生对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医院各方面的满意度非常高,存在欠缺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习生在实习前阶段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对此学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教学质量,从人才培养质量抓起,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学校应在专业课学习前首先开展临床技能课程和见习教学,增强学生对专业技术工作的感性认识,了解临床工作环境及流程,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这样在实习时就能不吃力、不费劲,有兴趣、有成就感,增强实习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对就业有更深刻的思考和了解,不至于在实习期间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问题造成工作过于紧张、就业与考研时间不足。第二,实习条件有待改善。学校应进一步与实习医院沟通,改善实习生生活、学习条件。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实习生激增除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之外,也给实习医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实习医院除了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带教师资,在硬件方面更需加大投入。但受各种原因影响,不可能将所有的实习生都安排在条件好的医院,而实习医院条件差会影响到实习质量,增加实习生的管理难度,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更有可能影响到实习生的安全。因此,如何加强与实习医院的沟通,改善实习生学习、生活条件,或者将条件更好的医院作为实习医院是高校实习生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实习生就业和考研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实习生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比较到位,但是他们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就业与教研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同时,从本项调查来看,实习生因就业和考研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虽然并不严重,但仍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重视,完善就业指导平台,更好地服务实习生就业,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困扰很多高校的一个难题,即使是就业率高的专业,为使学生尽可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就业指导平台,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主动关注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关注本行业的就业前景,并为学生与就业单位提供便利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还要开展考研咨询与辅导服务,保证实习质量。虽然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就业率比较高,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增大,高学历人才数量不断增加,本科毕业生已逐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高水平医院对高精尖人才的要求更使学生想进一步进行深造,考研便是除了就业外很多学生的选择。而现阶段,实习、就业和考研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导致学生自身竞争力下降,实习质量滑坡。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对此开展专门的研究和论证,尽量为学生的实习、考研与就业进行合理化安排,帮助学生尽早选择毕业后的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综上所述,学校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学生管理部门到院系都应加强管理,建立实习就业指导平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实习任务,提高就业竞争力。
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规则相对复杂,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报好志愿实属不易!
误区二、考入好大学热门专业就算成功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
看得见的失败是孩子没有考好,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没有报好,高分落榜;看不见的失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严重影响考生职业发展。
几年前一位辽宁高分考生被一所北京211高校的生物学专业录取,当时考生及家长认为高考成功,考出了好成绩,报志愿成功,进入了北京名校,选上了热门的生物学专业。但入学后了解到本校生物学专业并不强,在他未毕业时学校的生物学专业居然取消了,考生考研没有考上,且至少两年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家长不能提前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有所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误区三、按自己的想法找到成绩适合的大学、专业即可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有一位考生希望进入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问到他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目的,竟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挣大钱!
试想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误区四、信息误导,以偏概全
一些家长从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盲听盲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我曾听一河南家长说北京大学统计学不好就业,原因是他们单位最近刚刚有一名入职人员,是北京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同事们都认为北大毕业没有留在北京找到工作,是专业选择失误。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统计学专业就业领域广阔,覆盖高等院校、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和社会保障机构、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大型国企、外企。这个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统计学就业不好,只能说明是个人的问题。
误区五、对专业设置、发展不了解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在帮助新生熟悉大学生活、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制定个人生涯规划等方面都有着指导作用。
虽然各高校都有一个对于全校新生通用的教育指导体系,但是它是一个比较宏观抽象的指导思路。因此,各院系应当认真分析本专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学校的新生教育指导体系具体化,从而做出对新生成长既切合实际又有意义的入学教育。
一、院系新生教育的重点
1、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上的浮躁、、诚信缺失、拜金主义、奢靡享乐等不良风气是对大学生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就无异于在助长放任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大学生的求学阶段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步入社会后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项“基础课程”打好,从目标、习惯、礼仪、道德、纪律、法规等多方面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的全面成长才能实现。
2、突出专业特点
不同专业在知识结构、专业环境、课程体系、学习方法、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比如:医学专业具有门类多、学制长、专业性强等特点。它分为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等门类,各门类又有很多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又各有特点。
因此,院系应当抓住本专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生教育,内容需要包含专业思维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就业前景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制定规划、付诸实践。
3、兼顾形式与内容
新生报到要面临入学典礼、军训、体检等诸多事务,用于新生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把握住短暂的教育机会,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新生教育有实效。
形式与内容相互照应。形式可以采用讲座、座谈、交流、参观、游戏、晚会等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内容可以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加以充实,使学生身心都能的得到丰富的体验。
二、集合院系优势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各院系应当实地考察全面分析本专业的软硬件条件,通过有效的方式在新生教育中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1、发挥专业老师的优势
每个学校在人文和理工方面都有一批专业师资队伍,院系可以集合其中一批优秀教师代表为新生做好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例如:人文社科的老师可以为新生做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学生礼仪指导等成人成才教育;组织人事部的老师可以为新生做党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党员发展程序等入党启蒙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老师可以为新生做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学习方法等学业指导教育;本专业的资深教师可以为新生做本专业特色与前景、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管理部门的老师可以为新生做学校主要管理制度解读等校纪校规教育;就业管理部门的老师可以为新生做本专业职业规划、就业定位等就业指导。
2、发挥本专业优秀学生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新老生交流会是新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院系集中优秀的学生代表现身说法,可以增加新生教育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各院系都有一批在道德风尚、学习成绩、体育文艺、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干部代表为新生做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为新生做学习经验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的学生代表为新生做实践活动经验交流等。
3、发挥院系特色设施的优势
新生教育不能局限于讲座访谈等理论交流的模式,院系应当合理利用学校的特色设施让新生置身其中得到直接的体验。例如:学校有校史馆、图书馆、特色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我们组织新生参观其中有代表性的设施或者安排新生进行相关简单的体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66-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头一直良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也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高职院校是为我国发展提供生产和服务人才的专业基地,优化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为我国医学事业输送更多人才。
一、医学检验概述
医学检验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学生通过医学检验专业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同时还为了掌握比较全面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良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熟练掌握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
二、优化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最终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个较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在课程体系的优化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打破原有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独立性,让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其中的基础理论需要体现出应用性强的特点,专业知识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整个课程体系需要体现出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向;二是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的;三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
时代不断进步,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想要从根本上优化课程体系,就需要与时俱进,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中。[2]例如,某高校医学检验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各大医院合作,对医院的检验科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详细了解在医院中用到的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将这些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融入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优化师资力量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着比较好的基础,但是针对实践方面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与医院的检验技术人员比拟,因此在优化师资力量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与医院合作,定期将医院的检验技术人员请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甚至还可以请知名专家为学生讲述前沿的检验知识,保证其知识的前沿性。例如,某高职院校经常不定期地邀请当地医院的检验科专家教授进校开专题讲座,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前沿的实践知识。
(三)开创校院合作模式
校院合作模式在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将校企合作模式运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不仅提供给了学生实训的机会,也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利用医院的资源打造一个准备室、实验室、仪器室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理论转化为实际,增加学生进行见习的机会,提高进入实习状态。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湖北某高校积极与当地多个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创建了一个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局面,高职院校利用医院的各项设备,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减小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压力,医院则能够吸收更多的检验人才。
(四)加强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一方面锻炼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科研机构能够利用更多人才进行科学研究。[3]例如,河北省沧州市某高职院校与医院的教研机构从2004年起就进行了深入合作,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多篇,还获得了多个奖项。整个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在进行科研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医院的科研机构还可以在高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加深课程内涵。某高职院校在认识到实训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之后,用5年的时间建设了一个软硬件设备齐全、多媒体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了实训之后,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其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整体的成绩也得到提高。
(五)进行“四位一体”改革
通过在课程内容、专业考证、行业标准以及技能提升四个方面提高医学检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考证内容穿课程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引进考证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通过引入行业标准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标准,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竞赛提高学生的检验技能。
(六)调研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首先,制定完善的实习教学计划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其次,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实习调研则能够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实际数据。例如,湖南长沙市某高职院校对实习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认真调研了学生能够进行实习的所有医院,将具体的某医院划分在具体教师的管辖范围之内,保证每个医院都有教师负责,并且教师定期进行实习检查,教务处实行不定期检查制,要求学生定期上交实习报告并且要求教师定期的与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情况交流,保证实习期间学生能够正常实习,通过交流让教师与学校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
三、结语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开创校院合作模式、加强学研结合、调研学生实习情况,逐渐形成了学校、医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始,为实训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医院选择与高职院校合作,加强了科研技术水平,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充足,这开拓出了一个学校、医院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23-001
中医药大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关系到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医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的传承[1]。因此,关注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开展中医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5年11月下旬,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年级分层,在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91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140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分别为49人、98人、44人。1.2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医药大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考试相关的态度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状况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3统计方法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就业压力的不同影响因素。
2.结果
如表1所示,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调查结果中,中医药专业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受到社会就业歧视的影响,她们更易认为女生在就业时较之男生存在弱势,从而导致她们感受到自身的就业压力较大。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有学者研究认为: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农村与城镇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较之城镇家庭往往会有着更低的经济条件,同时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感及各方面的差异会使一些农村学生自卑心理更强,因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都会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要大[2]。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刚刚入学一个学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不是十分了解,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还很茫然,这有可能是他们就业压力高于高年级学生的主要原因。月平均花费越低的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大,可能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关联。月平均花费越低,意味着其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学生就会存在寻找一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的就业压力较大。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面向整个社会生活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参考文献:
[1]莫莉丽.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探究—以广西中医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1
中医药大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关系到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医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的传承[1]。因此,关注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开展中医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5年11月下旬,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年级分层,在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91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140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分别为49人、98人、44人。
1.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医药大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考试相关的态度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状况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就业压力的不同影响因素。
2.结果
如表1所示,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调查结果中,中医药专业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受到社会就业歧视的影响,她们更易认为女生在就业时较之男生存在弱势,从而导致她们感受到自身的就业压力较大。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有学者研究认为: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农村与城镇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较之城镇家庭往往会有着更低的经济条件,同时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感及各方面的差异会使一些农村学生自卑心理更强,因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都会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要大[2]。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刚刚入学一个学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不是十分了解,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还很茫然,这有可能是他们就业压力高于高年级学生的主要原因。月平均花费越低的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大,可能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关联。月平均花费越低,意味着其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学生就会存在寻找一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的就业压力较大。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面向整个社会生活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作者:刘爽 王娅婷 马思佳 赵欣 单位:河北大学中医系 河北大学医学院 河北大学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