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5: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篇1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53-02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反思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研究。可以说需求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起点,满足其继续教育需求,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我们进行培训的终极目的。通过检索、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全国各地有过不少调查研究,主要涉及内容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教育模式的需求研究、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因素研究以及培训需求分析研究。

一、对继续教育动力因素的研究

教师培训动力研究是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主要就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性质、任务、作用、必要性的认识与基本态度、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动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大部分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而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参训的积极性又受年龄、教龄以及教师本人学历层次的影响。城市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认识度高于农村教师,青年教师以及高学历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而也有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继续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继续教育是走过场。

二、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的研究

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需求对于确保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实效性、对于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文献可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相对集中在思想素质类、专业知识类、教育科学类、教学能力类以及新课改等方面。教师对课程内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内容陈旧、偏重于理论,与教师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而教师们更希望得到新课程讲解、学科前沿知识、班务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等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知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需求存在差异性,有研究者提出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想,可以给教师们更多选择。

三、对继续教育模式需求的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从教师培训途径、教学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培训的模式需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纵向的学历教育与封闭式培训。多数地区还在实施着“在统一的时间内,到统一的地点,接受统一的内容”的计划经济式的职后培训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多种模式相结合,因地制宜,可以较好实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对培训师资需求的研究显示,教师更倾向于“能者为师”的做法,培训教师不仅要专业水平高,且必须熟悉中小学实际情况;培训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的专家,而且更应该是新理念、新方法的实践者。各种研究提供的考核形式主要有综合测评、书面考试、撰写论文、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多数教师倾向于综合测评型的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考核教师培训。

四、对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做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动力方面不存在根本的差异,只是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更需要拓宽知识面。而肖建彬则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就其差异性而言,既有个体差异性,又有时代差异性;就其共同性来说,其需求不仅有阶段性特征,即在一定阶段上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有类型性特征,即同一类型的教师有着共同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妥善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五、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实效性问题是当前教师培训的重点也是难点。适应成人教育特性,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应加强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而需求分析的侧重点是教师内在的学习需要,方法大多数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菜单式”调查和自下而上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主体缺位、培训理念陈旧、培训对象排异、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方式单一、培训管理粗放等是影响教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实效性,有研究者从宏观视角提出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困难、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继续教育实施者素质等优化思路。更多研究者从微观上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如:优化课程设置,改进继续教育方式与方法,激发教师内在学习需求,合理安排继续教育时间与形式,加强学程管理以及考核等。有研究者则从现代培训理论出发,给出建议: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帮助确定目标;转变角色,关注教师个体,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设置有效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强化自我评价;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共享教育资源等。

六、对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培训者重视与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表明: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需求分析缺位、不到位和错位。赵德成、梁永正在《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指出两种常见的误解:一是培训者将培训需求分析简单等同于培训愿望分析,过分依赖教师自我报告,导致教师部分客观需求无法真正识别,从而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有些培训者客观评估了教师的工作绩效,发现了绩效差距,直接界定为培训需求。不深入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就会使一些不能通过培训缩减的差距也被错误地当作培训需求,最终结果是耗费了培训资源,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综观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问题。同时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需求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动力因素、课程内容需求、培训模式需求方面研究较多,差异性研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的深层次研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多,质的研究较少。量化研究中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但调查问卷的质量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大规模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新的继续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自身观念和素质的提高,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方向。只有深入了解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真正需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建彬.继续教育:教师想要什么?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1,(11).

[2]张兆芹.内在学习需求:教师继续教育的切入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8:5-6.

[3]王晓萍.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黄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绩效评价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0).

[5]雷培梁.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0).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2-01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所以,情境创设不只是一堂课的简单铺垫,而应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情境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情境为整节课的发展服务。那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把握什么原则呢?通过业务学习并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下自己的观点:

一、“真实”的教学情境

我们常说数学学习要和生活情境相融合,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情境必须以现实为背景,应当是“真实”的。所创设的情境有时可以与生活实际发生偏差,但不能偏离实际生活,这样才能体现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和同学们从探讨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入手,再到1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学生们借助生活经验很快得到每个小朋友应得到“一半”。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1/2 ”,而是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法表示出“一半”的活动情境。结果有的同学用图形表示,有的同学用半张纸表示。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对这些表示方法进行评价,而是介绍了数学表示方法“ 1/2 ”,并对意义进行了讲解,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了“几分之一”这种表示方法的简捷性,欣然接受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应尽可能地与生活联系起来,采用真实的生活材料。虽然有些材料为适合课堂教学需要做一定的加工处理,但其基本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可信的,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源于生活”的概念。

二、“虚拟”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更多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抽象性与单调性,而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创设“虚拟”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每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有一个背景,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动物王国”故事情境横行,这是真实的情境吗?不是,是“虚拟”的。但是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甚至我们听课的老师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这样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一年级的“统计”一课,我把教学环节编成这样一个故事:“今天动物王国的大象要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他们给大象送来的礼物是各种颜色的鲜花,大象招待小动物的是各种好吃的水果。”学生在这样一个生日会的虚拟情境中去学习“统计”,兴趣浓厚,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情境的创设有的可以完全艺术创造,有的要与生活实际适当结合,避免在情境上让学生“有刺挑”,“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肯定会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虚拟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

三、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篇3

其一,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讲风太盛是当前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一堂课往往从头讲到尾,唯恐讲不够。例如在对于数学例题的教法上一向的做法是:首先出示例题,然后教师读题、析题,指出关键所在,应注意的问题,可采用的技巧,最后给出完整的解。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来可谓面面俱到,无一疏漏,却极大地削弱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容易让学生养成坐享其成、不愿独立思考的惰性心理。

其二,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相比抽象思维能力,更擅长的是行为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恰当的形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盲目追求形式多样,不讲实效,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现在一些课堂上,以说、跳、演等外化活动取代思维过程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数学应当具有的学习方法是背道而驰的。

其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压力大。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小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愿望也比较强烈,但心理压力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相比难以掌握和理解,部分学生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有的学生在运算小数、分数、方程、应用题时感到吃力,个别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运算应用题时经常出错,感觉到数学这门课难学。

其四,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

现在的教师往往喜欢采用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思维受到了课件内容的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并且忽视了知识的本质,轻视了重点。譬如在一次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名教师设计了一个精美的迷宫,在迷宫内写上算式,以此来学习几道进位加法,但是当他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时,没几个同学算出来,因为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给迷住出不来了,找不出应当计算的算式。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主题。

其五,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

在探究学习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其六,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感知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小学生在认知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儿童进行的运算还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运算,体现到小学生学习数学中,许多概念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模糊的。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首先应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很好的表象,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感知、发展、自动探索,建立新的认知机构,而这些都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只顾一味空洞、乏味的说教、练习,忽视了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认为只要多重复几遍,学生自然会记住,却不知枯燥无味的、不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甚者会适得其反。

解决好以上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轻松和谐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小培养健康情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或被迫的,学习的自主性也就慢慢形成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的强烈的接触认识物体,探究研究物体的本能和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的想象开始。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将创新思维的结果实物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创新探究的意识。

总之,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乐趣,创新的愉悦。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要克服和纠正“形式过多”的毛病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并非形式越多,学生兴趣就大,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好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恰当地选用必要的教学形式。要抱着明确的目的选用一些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知识,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避免形式掩盖内容,喧宾夺主。另外,追赶时髦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的种种做法,应当竭力避免,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过程有效的载体。

三、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必要的休息时间,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缓解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步入初中、高中、大学学好数学课和相关课程的基础。老师也可以私下与学生讨论并帮助其解决一些难题,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完备的声、像、动画等方式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比如说,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长方形,在长方形的下面有个单位1的小方格,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将小方格沿着长方形的长、宽逐个排放,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感知形象、具体,认知深刻,不需要教师提示就可以准确地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扫除文字障碍,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五、 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在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体现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灵活调控,使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学习。

六、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01―03

一、问题提出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师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心态失衡、职业倦怠、教育观念、能力和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等问题。严重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如火如茶的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这些培训实效如何?一线教师到底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培训效率?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状况显得异常重要,尤其是目前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此。我们利用组织凉山州各个区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机会,展开调查,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设计

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采用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理解以及改进的建议;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参加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凉山州的70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

三、民族地区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70名培训教师中,有33名女教师,37名男教师。其中第一学历中专的53人,专科的15人,本科的2人;最终学历专科的54人,本科的13人,其他3人;小学数学一级教师46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1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2人;教龄5年以下的有7人,5~10年的8人,11~20年的40人,20~30年的14人,30年以上的1人,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群体不管从学历、职称,还是教龄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愿,教师也不例外。这种追求自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教师对于教育、学生的热爱,教师为了学生发展,继续进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占82.96%,“追求完善自我”占60%。教书育人的观念深深植入教师心中,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机会较少,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的培训机会,譬如“学校领导安排”占71.43%,“自己主动申请”的20%,“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占7.14%。这使得教师对于参加培训不是很积极,缺少主动性,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应付,甚至是厌恶。

3 对继续教育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个人亟待提高的方面:“教学业务能力”占85.71%、“现代教育技术”占61.43%、“教育教学理论”占51.43%、“数学专业知识”占47.14%;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占54.29%、“转变教学观念”占52.86%、“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占31.43%、“开展教研活动”占18.57%;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占52.86%、“数学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占35.71%、“教育教学技能培训“34.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占25.71%、“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占18.57%、“思想道德和教师职业水平”8.57%。结合个别访谈,老师们对“教学中能够用到的实践知识、加深对数学理解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几点的期望最高,这就给培训单位提供了信息,在以后的培训内容设置是就可以多设置,这样更有利于吸引老师参加培训,更好完成培训任务,千万不能出现“二少一脱离”的现象,即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达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达不到开阔眼界的目的;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达不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51.4%的教师没有公开发表文章,37.1%的教师没有主持或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其余的教师或多或少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发表文章,说明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在增强是事实。通过访谈了解到,许多教师没有确实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另外许多教师挂名,没有真正动起来进行研究,贡献比较小。

4 对学习方式方面

对于问题“您最希望听到哪些专家的课”,30.7%的教师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课,62.5%的教师希望听到一线专家或名师的课,说明教师更加倾向于一线的观摩学习,来自于实践的操作,慢慢提升到理论,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希望听到原生态的课。在培训期间更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刚好说明这一点,有43.4%的教师希望到一线观摩,有19.5%的教师喜欢听专家的讲座,有18.6%喜欢和专家一起讨论,有8.8%的教师喜欢与参训教师一起讨论,有8.0%的教师喜欢同构异课,使得教师的培训学习更应该是参与式,积极融入到学习中,此外需要加强教师以后的指导。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知识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占82.86%,“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占64.29%,“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占52.86%,“在职培训”占40%,“阅读专业期刊”占31.43%,“教科书”占17.14%,“作为学生时的经验”占8.57%,职前培训占4.29%。从数据可以看出,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符合教师个体的成长规律,在职教师的重要成长历程也刚好证实这一点,加强教师自我意识,促进个体反思能力的提升是以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比较有效的途径主要为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加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在职培训。所以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加强同事之

间的交流互补,积极参加专业活动与在职培训。

5 影响发展的因素方面

对于影响个人专业发展的因素,“工作压力大”占44.28%,“收入低”占34.29%,“进修机会少”占28.57%,“学生成绩不理想”占15.71%,“业务能力较差”占12.96%。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占72.86%,“外在氛围不利”占41.43%,“学校对个人发展有所限制”和“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均为35.7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多数老师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进修的机会,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是由于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的。

6 经费保障方面

培训经费的保障是确保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前提。而我国是以世界教育公用经费的2%来支撑世界人口23%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对于培训经费问题的态度是:由培训单位来承担有55.71%,由学校承担35.71%,由培训单位、学校和个人一起承担22.86%,其他承担5.17%。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特别是中西部培训计划,有效促进在职教师的成长。

7 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非常满意”占14.29%,“比较满意”占27.14%,“基本满意”占35.71%,“不太满意”占17.14%,“很不满意”占4.29%,与以前调查情况基本吻合。究其原因,教师通过纵横对比收入与付出,使得教师对于职业认同感减弱,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指责交织在一起,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存在心理疾病隐患。倘若老师都不热爱这个职业,那何谈做好这份工作,又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呢?

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建议与对策

1 分类指导,因人而异

通过学员基本情况来看,参与培训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等存在的差距,每个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的期待不尽相同,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需求也是各异,培训组织单位众口难调。譬如有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还有工作近三十年的老教师。为此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争取适当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辅导,譬如按照年龄段、教龄段等,有效融合教师个人特色,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2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各级各类培训中基本是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需要进一步整合省内外、校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由专家、教授、优秀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学员参与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在参与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在注重理论讲座的同时,多提供一些现场观摩,多听一些优秀课,多给一些案例,让受训教师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延长周期,持续发展

培训周期短,难以形成系统认识,难以奏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简单的一次培训很难以获得收效,建议三年一周期的培训学习,使得培训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态势,也可相互认识。短短10天的培训教师们刚刚获得初步认识,大家相互需要进一步交流、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升,没有三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学习是难以奏效的。学员们的普遍体会和建议是“经常开办这样优秀的培训学习活动”,“多举办类似培训”,“时间太短,造成课程太紧,难以消化”,“延长时间,增加课程内容”等。

4 设立导师,远程跟踪

设立导师制度,将学员按地区分布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小组合作交流,每组一名负责人,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本小组在培训期间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培训后期的指导。导师组成员在培训期间经常走进学员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与他们一起交流思想,谈体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接触,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耐心细致地解决学员所遇到的困难。建立了数学教师培训网,建设学员交流平台,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方便学员们在日后工作中使用和借鉴,加强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建立QQ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通过高校、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国家申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校长读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A,2010:164,

[2]土传金,论教师职业聿福实现的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09,2l(2):39―44,

[3]吴立宝,吴开腾,曾 意,王新民,宋维芳,西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E4~-N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9):4―6,

[4]龙宝新,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2l(1):1―5,

[5]李泽宇,冯 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1):60一62,

篇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数学教学也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一系列也在小学的课堂上层出不穷。而作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在培训改革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下面本人简谈一下对现阶段小学教师数学继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不足

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年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有点脱节,具体表现在:年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有点思维定式,理论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化,然而经验不足,稳重不够,理论缺乏。组织教师出外学习或进修的次数不多,教师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没有深入到一线教学中去,了解不了当前小学数学一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所需,从而在培训时所讲的内容也达不到学员的所求,解决不了他们的实际问题,培训效果不明显。

2.管理制度不完善

(1)学员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建立健全,有些学员在学习时甚至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2)在班级管理方面,特别是考勤方面,这给培训带来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在求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继续教育对学员的吸引力不高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1)学员对所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解决不了他们目前教学上的问题,与授课者在感情上缺乏共鸣,自然也就体会不到授课者所要表达的思想。(2)平时教师的工作量较多,教学压力较大,有些还要照顾家庭,但是还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来上课,心理有抵触情绪。(3)有些小学学校的竞争力不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对再学习提高没有很大的需求,而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也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学员或住在偏远山区的学员来讲,继续教育的学费、车费、食宿等各方面的经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造成他们在经济上很大的压力。

二、提出的建议

1.立足所需,明确培训的目标与培训的内容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课标在数学学习中也提出了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维目标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注重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学到知识,模仿解题。而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实现以上课标所要求的教师队伍数量并不理想,所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让广大小学教师在培训中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与数学素养,我们在培训中要明确培训目标,清楚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同时,在培训的内容上要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了解学员所需。

2.建立健全的管理培训制度

健全的管理培训制度包括:及时登记学员继续教育的学科,建立学员继续教育的文档,统计好他们再学习的情况。同时,精选班级管理人员,每次培训时要指定有较强责任心的班主任,认真落实班级管理制度与班级请假审批制度,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登记好学员上课情况,通过相关领导审批,认真审核学员的请假、缺席等情况,不能。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善后工作,如统计学员成绩、评选优秀学员等一些情况。

3.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层次,加强师资力量

在培训中,我们面对的学员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达到我们的培训目标,主讲教师在讲解与理论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知识底蕴与技能,特别是要走在一线教师的前面,教学理论要够宽够深,能从学员的教学中出发,将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善于培养学员的感悟能力,引起学员情感上的共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主讲教师不断关注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动态,经常外出进修学习,与外校教研组交流心得,甚至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为我们教师培训的顾问,了解现代数学教育理论的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而且要经常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到一线教学中去听课、评课、议课,与一线教师经常交流,甚至可以进行教学体验,了解他们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与一线教师相互开展教研活动,汲取基层工作经验,这样在教学组织上才有针对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年青教师接班人。年青教师有激情,对新的教学理论与数学思想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但是经验与理论水平不足,要加强培养与指导。

4.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与多样化

现阶段,我们进修学校大多数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讲,学员听,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学员大多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互动性不够强。为了使培训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员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化科技,例如多媒体、BBS、邮箱、教师论坛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1)问题探究式”。就是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想出解决的方案。(2)“案例分析式”。就是主讲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典型的教学视频,让学员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理论联系实际,评析其优劣,然后再相互交流心得。(3)“专题生活体验式”。就是在讲授一个专题理论时,我们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借助生活为背景,让学员与自己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以达到培训的目的。如,刘良华博士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的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就不是纯理论地阐述教师要怎样做,而是通过一部部的电影描述来侧面反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一名教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在理论上获益良多,而且学以致用,这种培训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

5.政府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中小学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这是高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在教育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如,在农村的小学里,多媒体等很多设备不够齐全,政府可在农村配置一些电脑及多媒体设备,便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教学。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骨干力量,应具有更强的学科知识、专业理念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同时,在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潮流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叙述和梳理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故事,解析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以期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时间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同类研究综述

1、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兴盛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并很快成为教育决策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1]。关于教师发展的内涵,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生学习,逐渐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专业时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 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2]。从内容角度来看,赵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或者说专业态度)三个方面[3];李瑶瑶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4]。

2、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一类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的研究方式,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维度主要有专业意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等;一类研究对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如进修机会、软硬件条件、经济待遇、人文环境、工作负担、社会环境、学校信息化氛围等;内部因素,如个人认识、个人知识与能力、职业倦怠、缺少交流与合作等。(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如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识、优化培训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开展网络教研、组建学习团队、营造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设计体现学习主题的游戏等。

3、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涉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内容较为丰富,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深层次地挖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隐性因素及个性化信息。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对内在因素的探讨也局限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2)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已有研究大多是通过文献阅读、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以思辨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阐述,从而形成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和看法;少量的调查研究也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等量化的研究方法,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这类动态性、过程性较强问题本质的研究。(3)鲜有专门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篇7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Distance Learning for Teach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China is a new type of topic.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model of constructing cyber universit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WWW;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Synchronizing multimedia

一、简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径。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可以送教上门;让人人享有教育;能克服人多、地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解决工学矛盾;可以请最好的教师,运用最好的教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

二、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对我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师资;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于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01年,在充实中小学教师缺额的同时,使98%以上的小学教师,95%以上的初中教师、70%以上的高中教师和60%以上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或任职标准。因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办学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身学习要求的教育保障体系,有助于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广东成为教育强省。

1、目标和基本思路

广东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广州、深圳、珠海大中城市为先导,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腹地分层次推进。到2002年,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广州、深圳、珠海和珠江三角洲400多个城镇中2800所中小学。到2004年,现代远程教育辐射全省5000所中小学。发展目标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建设广东教育强省服务,对广东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国内师范院校开展远程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2、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东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和各类高层次教育人才。

3、技术路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采取的是基于WWW的远程教学系统和基于www光盘多媒体授课课件压缩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模式。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校外教学点设在网络条件教好的中小学)或家庭就近上网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来访问和学习;同时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或家庭本机操作,学习压缩在光盘中的多媒体授课课件。该技术模式可以分为五大模块:

(1)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

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 基于Internet的网上虚拟集成学习环境。AnswerWeb系统、Web远程测试系统、Web远程交流环境、多媒体作业系统以及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

AnswerWeb系统----在一般学习过程中,提问与回答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通常在一个领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另外,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经验教师的培养周期。

AnswerWeb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 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通过关键字匹配、 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问题分析功能,以使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Web远程测试系统----基于Web的测试系统支持学生入网测试。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可以从在何地点进行实时考试,考试完毕后立即可以得 到成绩,同时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网上考试的学生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本系统实时纪录考生的考试状态,若考生因网络失败而导致考试的异常中断,其可以在下次登录到系统中时,自动恢复到上次考试的中断点。

Web远程交流环境----远程交流环境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异地师生交流的场所多媒体作业系统----多媒体作业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基于 Internet的作业、作业完成和提交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预先编辑好的基于各种媒体的作业 ------ 文本、图片和语音,在 Web中。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 Internet 浏览教师的作业,并可以利用本系统完成并提交作业。

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本系统综合管理虚拟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类课程的信息。提供学员注册、课程安排、分数查询和交费情况等信息。

(2)基于光盘的多媒体课件压缩系统

该系统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老师授课过程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压缩在光盘上,然后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生在本机的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根据教学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3)远程教学综合信息库

教学资源库包含教育信息本地化、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实习软件工具库等。

(4)网络课程建设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 门

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

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

数学方法论

国内外数学教改动态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化学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化学习题教学研究

化学竞赛指导

日用化学选讲

新材料、新能源专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听说能力训练专题研究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

篇8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Distance Learning for Teach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China is a new type of topic.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model of constructing cyber universit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WWW;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Synchronizing multimedia

一、简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径。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可以送教上门;让人人享有教育;能克服人多、地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解决工学矛盾;可以请最好的教师,运用最好的教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

二、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对我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师资;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于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01年,在充实中小学教师缺额的同时,使98%以上的小学教师,95%以上的初中教师、70%以上的高中教师和60%以上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或任职标准。因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办学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身学习要求的教育保障体系,有助于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广东成为教育强省。

1、目标和基本思路

广东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广州、深圳、珠海大中城市为先导,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腹地分层次推进。到2002年,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广州、深圳、珠海和珠江三角洲400多个城镇中2800所中小学。到2004年,现代远程教育辐射全省5000所中小学。发展目标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建设广东教育强省服务,对广东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国内师范院校开展远程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2、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东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和各类高层次教育人才。

3、技术路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采取的是基于WWW的远程教学系统和基于www光盘多媒体授课课件压缩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模式。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校外教学点设在网络条件教好的中小学)或家庭就近上网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来访问和学习;同时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或家庭本机操作,学习压缩在光盘中的多媒体授课课件。该技术模式可以分为五大模块:

(1)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

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 基于Internet的网上虚拟集成学习环境。AnswerWeb系统、Web远程测试系统、Web远程交流环境、多媒体作业系统以及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

AnswerWeb系统----在一般学习过程中,提问与回答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通常在一个领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另外,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经验教师的培养周期。

AnswerWeb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 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通过关键字匹配、 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问题分析功能,以使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Web远程测试系统----基于Web的测试系统支持学生入网测试。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可以从在何地点进行实时考试,考试完毕后立即可以得 到成绩,同时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网上考试的学生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本系统实时纪录考生的考试状态,若考生因网络失败而导致考试的异常中断,其可以在下次登录到系统中时,自动恢复到上次考试的中断点。

Web远程交流环境----远程交流环境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异地师生交流的场所多媒体作业系统----多媒体作业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基于 Internet的作业、作业完成和提交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预先编辑好的基于各种媒体的作业 ------ 文本、图片和语音,在 Web中。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 Internet 浏览教师的作业,并可以利用本系统完成并提交作业。

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本系统综合管理虚拟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类课程的信息。提供学员注册、课程安排、分数查询和交费情况等信息。

(2)基于光盘的多媒体课件压缩系统

该系统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老师授课过程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压缩在光盘上,然后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生在本机的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根据教学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转贴于

(3)远程教学综合信息库

教学资源库包含教育信息本地化、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实习软件工具库等。

(4)网络课程建设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 门

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

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

数学方法论

国内外数学教改动态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化学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化学习题教学研究

化学竞赛指导

日用化学选讲

新材料、新能源专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听说能力训练专题研究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

英语视、听、说

翻译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门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专题

数学发展简史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门

英语教学概论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音乐学科核心课程5门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技能

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

儿童舞蹈及音乐游戏

音乐欣赏及作品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5)考试和实习的实施办法

按照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原则,必须把好考试这一关。考试场地可以设在校本部和校外教学点,标准化考试在校外点局域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实习可以在校本部和校外教学点。

4、该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

远程教育的前期设备投资小,基本上是利用我校原有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资源,如网络中心的核心网络设备、出口的信道等。

网上学员入网投入资金少。学员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上网学习。一种是在校外教学点中小学多媒体室里上网学习;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家庭上网来参与网上的学习和网上的辅导。特别说明的是广东五大网已经10M-155M互联,珠三角地区普遍提供家庭上网接入,方式有:拨号、ISDN、ADSL、CABLE MODEM,有些地方已经光纤进入家庭。

利用最新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多媒体课件、教师授课的影像资料等压缩在光盘上,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员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环境上自学,也可以把光盘带回家学习,犹如把最优秀的教师请到家里来上课,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按照远程教学的大纲,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真正体现了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这大大方便广大的中小学教师。

多媒体光盘压缩成本低。以物理教育专业(专升本)为例,一个学生需完成15门课程(三年完成),授课课时约750个学时。如果用目前流行的VCD MPEG-1的压缩格式,每个学生需派光盘700张左右(每张光盘播放1小时),这是不敢想象的。但如果用我们开发的最新压缩技术,每张光盘可播放17个学时,仅需44张光盘,也就是说每月每个教学点或学员派发1-2 张光盘就可以了,每张光盘的成本不到5元。

篇9

二、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

篇10

1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又称网络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1.1 数字化学习必须具备3个条件(1)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即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包括学校信息网络平台设施、多媒体计算机终端机、通讯工具等。(2)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包括视频和音频、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3)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不断充实自我,并通过利用共享资源,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1.2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1)主动性强:学员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2)形式多样:学习过程即是学员之间或学员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多样。(3)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是随时随地甚至终身的进行的。

2 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中等医学教育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骨干教师状况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专业课教师的现状是。(1)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临床教师严重馈乏。以我校为例,常年在校生5000左右人,专业课教师总共不到80人,教师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些科目教师周学时达到30学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可能脱产进行继续教育。(2)专业课教师脱离临床, 知识陈旧,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知之甚少,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水平有待提高。(3)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乏责任心和上劲心,客观上说明专业课教师迫切需要继续教育。(4)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率低、进修渠少,教师教学任务重,抽不出时间脱产学习,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3 中专卫校教师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实施

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中专卫校教师实施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学校应该提供如下帮助:

3.1 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要加强学校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教师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科的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教师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

3.2加强专业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3.3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 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搭建由教育部免费开放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互联网上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及本校资深教师研究开发的精品课程组成的学习平台。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学员之间的交流的桥梁。

4 小结

篇11

2009年4月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是首批升本专业之一,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是我们学习本科教育、研究本科教育和实践本科教育的重要工作。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1]。高等院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特色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上,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设置,因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前身是数学教育专业,自1978年学校成立招生办学以来,数学教育专业就是学校首批师范类全日制专科的招生专业之一,至今毕业生人数已达1 500人。除此之外,从建校开始,数学系就曾与云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全日制本科数学教育专业学生61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数学教师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1998年起又连续办了五届本科成人教育函授班,毕业生人数383人。

1充分认识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

数学正形成三大分支: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即传统的纯粹数学理论,如拓扑学、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计算数学,即计算机与数学相结合形成的直接应用于生产、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它由数学模型和算法构成,通常表现为软件的形式,如快速报价系统软件、中长期天气预报软件、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应用数学,用数学的观点、理论、方法去理解自然和社会,把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化建立描述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数学工具,并借助计算机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模拟或实践修正该模型,使之达到最优[2]。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该说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是非师范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不是教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非师方向与建设历史较长的综合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不同,后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数学研究和应用人才[3]。如果我们也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人才上,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至少目前是这样。虽然将来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并能够做数学研究和应用工作,有部分同学继续学习与数学学科关系紧密的应用技术类专业,如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或相关的理工科专业,但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从事基础教育师资的,所以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革。

2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重要性

正如自然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一样,计算机语言也是应用者和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尚需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去实践。而对于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其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使用者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目前,虽然软硬件技术平台在飞速发展,但还没有一个不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就能进行软件开发的环境,要使学生毕业后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就需要较深入地掌握先进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isual C++、Java Builder、VisualBasic、PowerBuilder、Delphi等,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已经从单纯的专业能力,向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转变。这个转变也直接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计算机、外语、金融类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4]。而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程序设计语言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除了报考基础数学和学科教学法方向外,还可以报考计算机、自动化、经济类等方向,这些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对他们考研大有益处。

3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选择与设置

经过考查、分析、论证各门课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体系,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增强课程的总体效能,实现减时增效[5]。程序设计语言种类众多,而且各有优缺点,目前流行的语言主要有:C语言,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等;C++或Java语言,侧重讲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VC++、VB或Delphi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组件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及应用程序开发等。

从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侧重点不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也可分为两个层次,语言级程序设计,重在语言(如C、C++)级程序设计技术与原理;工具级程序设计,重在利用工具(如VC++、VB、Delphi)开发应用程序。无论选用哪种语言,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编程技术。

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中可以采用“1+X”的方案,其中X部分由各新建本科院校自定,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可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如运筹学、数学建模等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应贯彻少而精、不断线的原则,在第1学期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可以开设如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1) 第2学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总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以及程序的测试与调试技能等;

2) 第3学期开设VB,总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可视化编程环境的使用等;

3) 第4学期选修C++或Java,总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类及其对象等;

4) 第5学期开设数值计算软件Matlab,总72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图形、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

5) 第6学期选修中小学课件制作,总72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课件制作技术,为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6) 第7、8学期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和报考硕士研究生等,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效果不好,开设综合性较强的数学工具软件及其应用课程,如Mathematica或Maple,总5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数值计算与符号演算。

4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6]。教材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特点,以应用为目的和出发点,选择教育部推荐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的教材,或者著名大学编写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如谭浩强教授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提升专业教材建设的水平层次和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抓好本科层次教育外,还应适当发展专科生、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同时,还应注重学科性质和专业特色,选用教材应体现出程序设计语言课与专业课、基础学科和培训教材的联系和差异[7]。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选用的教材不仅能传授最新的知识、体现教材的学科特色,而且应考虑教师主体的自身需求和受教育者兴趣、态度、接受能力等个别差异,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5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5.1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起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在教学计划中需列出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以行动引导学生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实验中,一部分是验证教材的知识点,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属于应用型的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除了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之外,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借助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性教学,如在数组应用中根据考生的成绩获取考生信息的问题。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掌握数组的使用方法,弄清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利用二维数组处理矩阵运算、矩阵求转置、解线性方程组等[8]。通过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清楚和形象地了解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充分显示应用数学的魅力所在。

5.2改进教学手段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和上机实践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9]。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从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开展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使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更加适应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集中授课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多功能教室授课比较适宜,教师可以直接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CAI课件等,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逐渐过渡到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夯实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而对于上机实践时,精讲多练、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普遍推崇,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提供了环境。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师生互动式和计算机辅助式教学有益于构造自主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这也是教师倡导和学生向往的教学方式。

6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认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作用,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数学,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应用数学专业特长的高素质人才,给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进一步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实际性课题。

参考文献:

[1] 成宝芝,郭险峰,郭宗光,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2-144.

[2] 王涛. 今日应用数学与高师应用数学教育的特殊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66-69.

[3] 刘绍武,莫海平,韩超.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09(5):145-147.

[4] 张侨平,严启平.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2006(3):244-247.

[5] 王文豪,张亚红,陈晓兵.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5):156-159.

[6] 伍一.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J]. 黑龙江教育,2008(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