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5: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女装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女检察官在检察工作中的优势
1、认真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检察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岗位的工作性质繁杂琐碎。比如内勤岗位,担负着案件法律文书的登记、备案,每月、每季度的报表填报,每年的量化考核、工作总结、年终评比等诸多工作;其次是反贪、反渎、批捕、起诉等业务部门。每天面对的是形形的犯罪嫌疑人、堆积如山的案卷。这就要求在面对工作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女检察官日趋增多,这与女性的性别优势不无关系,实践也证明,我们的女检察官们凭着特有的耐心细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善解人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女检察官在办理涉及妇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审查过程中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易于沟通的性别优势深挖罪因和进行感化教育,做好息诉息访工作。女检察官能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如2011年被省院评为优秀项目的社区矫正大讲堂即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好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3、洁身自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但同时,司法腐败之风也不时向检察机关袭来。而我们的女检察官们业余时间大多扮演着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角色,以家庭生活为主为重,使得她们参与不良的社会交往较少,面对各种诱惑能做到清心寡欲,不轻易放弃人格尊严。她们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女检察官大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司法过程中也很少有徇私枉法、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三、女检察官成长过程中的机遇与困难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坚持优选、精育、严管、重用8字方针,着眼建立一支适应司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女检察官队伍,使大批优秀女检察官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一是党组高度重视。全市两级院党组把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大格局中进行谋划。政治部牵头揽总,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落到实处。市院近3年被提拔、晋职(级)的女检察官14人(次),去年上半年任命的5名副科职干部中女检察官有4名,占80%。并将获得湖南省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湖南省公诉论辩最佳风采奖等荣誉称号的80后女检察官公诉科副科长杨莹洁下派至雨湖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全市两级院政工部门建立了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女检察官到党校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的理论培训制度,使全市检察机关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发挥女检协作用。女检协积极搭建女检察官成长成才的平台,建立女性人才库,充分发挥呼吁、协调和举荐作用,向政工部门推荐优秀女检察官。在党组的支持下,建立了女检察官挂职制度、走访谈心制度,并每年组织女检察官外出参观学习,不定期地请妇联同志或医院专家给女检察官传授相关专业知识,使女检察官多方位多层次加强了锻炼,增长了阅历,拓宽了视野。我市检察机关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年轻女检察官的培养和交流得到加强,女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干部中女检察官的比例持续上升。但是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女检察官任职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副职多,正职少,基层院没有一个女检察长;综合服务性科室多,主要业务科室少;科处级领导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
2、女检察官使用中存在求全责备、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和偏见。当今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评价标准的不平等,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而对职业女性却是社会和家庭双重责任的标准。所以,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时,往往存在某种求全责备的心理,不愿给女检察官压担子,不敢把女检察官放到重要岗位上,甚至于在提拔使用年轻女检察官时顾虑重重,担心存在非议。
3、女检察官个体存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困扰。25岁以前是女检察官的黄金期;26-32岁左右是百事缠身33-40岁是第二个黄金期;41-45岁是精力分散期;46-51岁左右进入第三个黄金期。由于生理方面自然差异的影响,女检察官普遍存在瞻前顾后、安于现状、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对事业和工作的目标要求相对较低。
四、促进女检察官成长成才的建议
作为检察机关,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为更好地发挥女检察官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要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提高女检察官综合素质,要选贤用能,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1)区域特征突出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 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各地均有自己显著的特点,而各地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 后,开始进军目标城市。
(2)积极寻求个性发展
现代消费者着装比较讲求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而服装当之无愧地成为表达中国女性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这已成为当今着装的主流时尚。其中色彩、 款式最能表达人的个性,因此对于女装生产企业来说,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成为关键因素。女性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女装企业也认识到为了自身 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面向市场要求,更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要。
2、留守妇女负担重、压力大。在调查中,多数留守妇女在丈夫在外打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力军,她们不仅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还要承担农村的各项生产和生活的责任。调查显示:需要赡养老人两人以上、照顾子女两人以上的占67.2%。
3、留守妇女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调查中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丈夫打工忙等原因很少与自己交心、谈心,除了遇到子女、老人的问题才与丈夫沟通外,而丈夫也很少过问家里事。她们的丈夫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省份,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修理、加工、服务等行业。由于路远,一般一年回家一趟,有的甚至两年回一次。另外,由于丈夫长时间在外打工,平时交流机会少,造成夫妻关系不稳定的有8人,这成为部分留守妇女婚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1、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多留守妇女因不能及时和丈夫进行思想沟通,生活缺乏关爱,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有些丈夫出门时间久,有外心,甚至不给家里寄钱,留守妇女却一方面忍受着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劳作。
3、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由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受自身的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勇气,生活仅限于家庭,安于现状。
4、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妇女除了种完自己田地外,对养殖、营销等方面也比较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或因缺技术、对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了解不敢投入。
解决留守妇女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文关爱环境,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于留守妇女的经济发展。银行、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发展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减少贷款手续,放宽限制,降低利率,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自主创业。
2、加强培训,提高留守妇女思想意识。农业、科技、法律等部门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法律常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参加培训。
3、组织引导,解决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类难题。通过开展岗村共建、巾帼互动和县直相关单位支农结对等活动解决留守妇女农忙时劳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民政、教育等单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解决贫困留守妇女在住房、赡养老人、大病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4、畅通渠道,及时维护留守妇女权益。公、检、法、司等部门和妇联坚持互通信息,及时收集关注相关留守妇女的权益案件。各级党政组织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妇联干部要经常深入留守妇女群众之中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她们的疾苦,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截止__x年9月底,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4.4万人,占60%,目前,全市妇女就业人员已达3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5%以上。
1、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
(1)定期召开失业妇女就业专场洽谈会。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把每周五定为以下岗失业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场洽谈会,组织用人单位提供适应妇女特点的家政、餐饮、商贸服务等用工岗位。__x年,共举办下岗失业妇女专场洽谈会37次,有2300名妇女通过专场洽谈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指导。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设立了妇女职业指导室,由专职职业指导员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信心,并积极为她们推荐就业岗位。__x年,全市共对4700名失业妇女进行了职业指导,2900人实现了就业。(3)是开展了适合失业妇女就业的劳务派遣。通过与金融、网通、邮政以及餐馆、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合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截止__x年9月末,签订协议的用工派遣单位已达84家,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实现稳定就业的下岗失业妇女达1998人。同时,着力打造“心连心”家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派遣式家政服务。__x年1--9月,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196人,评出一星级保姆30人,316名下岗失业妇女在家政服务岗位实现了就业。
2、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
__x市妇联在全市226个社区建立了巾帼社区就业服务指导站,在25个办事处建立了__x市下岗妇女就业服务指导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以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市、县(区)、街、社区四级妇女就业服务网络,并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积极开拓社区就业领域,为失业妇女特别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全市所辖的两县四区及开发区,32个街道、35个乡镇、23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人员,并建立起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__x市已经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市、县(区)、街(镇)、社区四级较完善的妇女失业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3、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妇女就业
专门从工商、税务、财政等20多个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和创业成功人士中聘请了43位专家,在创业专家咨询室,为下岗失业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创业项目评价,开展创业辅导、提供创业问题诊断、制定问题改善方案等智力支持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基础台帐,做好跟踪服务记录,实行专家轮流值班,举办专家会诊日,开展上门、集中、电话、面谈等服务。__x年1——9月,为529名失业妇女开展了创业培训,扶持妇女创业带头人259人成功创业。
4、强化劳务输出促进妇女就业
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收集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为__x市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域外就业,开辟了就业新途径。__x年1——9月,全市共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妇女劳务输出占49%。
(二)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难
1、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狭窄
__x作为重工业城市,过去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当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近年来由于结构调整的影响,国有和集体企业不但无力吸纳新劳动力,还要减员、并轨和转制,向社会排遣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占半壁江山,但由于经济规模有限,在当地经济不振和居民消费不旺的影响下,吸纳能力也大大降低。由于供求矛盾悬殊,形成一些用人单位在用工上门槛过高和不规范的问题,使技能较低的失业妇女无业可就。失业妇女再就业主要集中在工时长、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工资收入低的手工加工业及家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渠道相对狭窄,这给失业妇女就业选择和岗位竞争带来一定难度。
2、失业妇女再就业遭遇歧视
妇女就业歧视一直是困扰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非正式组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首先是性别歧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上就有更大的自,__x众多的企业在用人上倾向于男性选择,有的单位干脆就将女性拒之门外,使失业妇女再就业难度加大。当前失业妇女再就业求职中还遭到外貌歧视、年龄歧视等。不少企事业单位对所招聘的女性要求年轻貌美,并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在这种市场选择和压力下,年龄大、无技能占
多数的失业妇女就业更加困难,市场将这部分妇女挤压到那些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中。同时由于失业妇女就业层次的下沉,使失业妇女遭受隐性就业歧视。相当多的失业妇女在劳动时间长,待遇低,没有劳动保险等等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种种对再就业中的失业妇女缺乏关注的做法,助长了企业中的隐性就业歧视。3、失业妇女再就业遭受劳动权益损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失业妇女再就业的过程中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具体表现在:(1)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受损害。__x一些用工单位不与招录的失业妇女签劳动合同,在临近试用期满时,以各种理由解雇招工对象,不给或少给工资。同时不断地招工,不断地解雇,以这种方式损害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有的和雇用的失业妇女签订的合同不公平,基本上没有对失业妇女的合法权益如社会保障等等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只是单方面强调了受雇者对企业应当履行的义务。(2)性骚扰及人身伤害问题严重。失业妇女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老板对女性雇员在性方面的引诱、威胁和讹诈,因加以拒绝而遭到个人和职业上的刁难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些行为侵犯了失业妇女的尊严、污染了劳动环境,导致失业妇女在劳动中情绪低落、工作质量下降。而遭受性骚扰的失业妇女大都难以启齿,因此这种侵权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另外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无从落实,劳动保护设施普遍缺乏。
4、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双重角色的冲突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就使得我国妇女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及家庭负担。这种现象在失业妇女群体中表现的尤为严重。一般来说,积极寻求再就业岗位的失业妇女,她们的配偶也大多从事着工资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或者同是失业人员,使得这部分失业妇女在承担照顾儿女、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的同时不得不出外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庭中承担照顾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在社会上还要参加劳动,履行工作上的相关责任。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负担的存在,使企业不愿雇佣有家庭负担的失业妇女,认为这一就业人群家庭负担沉重,有经常需要请假或旷工的可能性,难以有效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失业妇女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的冲突,更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
(三)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__x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加剧了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境。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各类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共同构成了三支就业大军。在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疑会加剧包括性别在内的各类排斥与歧视。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招聘成本而不断提高门槛,在录用条件中除了要求专业、学历、语言能力等与生产效率相关的职业性因素外,还提出户籍、年龄与性别等方面的非职业性因素限制,后者无疑具有歧视性质。最终所造成的结果是,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不利于失业妇女的就业环境。
2、失业妇女就业劳动成本高
从市场利益化的角度看劳动力的使用,就会发现女性劳动力的成本高于男性。第一,生育和抚养孩子将要耗费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妇女生育福利和“四期”保护,增加企业支出。第三,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一般比男性领退休金的时间长。第四,建立妇女基本的卫生保健设施,增加企业基建开支。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她们对工作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不能承受较强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工作,更关注人身安全问题等。除非雇主有办法抵消雇佣女工带来的上述负效应,才可能雇佣女工。否则,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面对维护妇女的权利与保护企业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自然会选择后者。由于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失业妇女在雇佣市场上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筛选,从而在竞争力上失去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3、就业机制发生变化
由计划就业机制向市场就业机制的转变对失业就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下,女性的劳动权利和就业数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在国有企业以“减员增效”为运作机制的改革声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下岗、待业、转岗等方式被边缘化,这其中包括大量低文化、少技能的女性。同时,用人权力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行政干预手段弱化,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自在增大。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对女性就业的保护功能在逐步削弱,那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女职工率先被企业给淘汰了。许多失业妇女进入非正规部门,成为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当劳动的性别分工失去了国家的主导力量而进行平衡时,失业妇女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
4、法律和制度不完善
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给失业妇女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一是现有的法律保障已不能适应市场体制劳动关系变化的需求。如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并无有关反对年龄歧视的条款,也无保护女工免遭性骚扰伤害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个方面却恰恰是女性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二是缺乏对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惩治条款。如《劳动法》第12条、第13条规定了妇女与男子有平等就业权,但未规定违反法律规定者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三是政府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足。当前,在__x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明知故犯地侵害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偏重扶持企业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侵犯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对三资企业和利税大户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姑息甚至纵容,损害了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5、失业妇女个人因素阻碍其再就业
失业妇女的心理因素和文化素质对其再就业影响也很大。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影响,主要是择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不强。有些妇女失业多年,“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再就业要求工作轻松、收入高、离家近,而很少考虑自身条件的不足。在__x市妇联与市就业局联合举办的多次失业妇女专场用工洽谈会上,一些适合女性但报酬较低的岗位,常常无人问津。同时失业妇女的就业观念一直不如男性积极。在就业选择上,失业妇女往往倾向于稳定,这必然会影响她们去富有成效地参与社会竞争。另一方面是文化素质的影响。失业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是她们就业处
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受教育较少,缺乏技术专长,首先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教育少还使她们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时因缺乏再学习能力而遭淘汰。由上述分析可知,失业妇女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__x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经济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也有失业妇女自身的原因。根据__x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失业妇女的再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失业妇女再就业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就业弹性,才能为失业女性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解决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的首要前提。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改善__x市软硬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和提高引进国内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加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放宽限制、鼓励更多民资进入投资领域和经营领域,创造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的增长点,为失业妇女再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吸纳失业妇女再就业最多的产业部门,具有涉及面广、市场广阔、吸纳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__x市失业妇女在第三产业再就业占多数,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层次较低、发展空间较小的行业中。作为扩大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主要渠道,__x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应加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使越来越多的失业妇女找到适合她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的岗位。在发展战略思想上,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应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如商业、住宅和各种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社会保险)等;同时要把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商品流通业、旅游业等更适合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产业。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均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有数据显示,每创办1个小企业,平均可以创造6个工作岗位。虽然__x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小、质量不高等问题,发展的意识和环境条件也较差,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也亚待完善。当前应当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从失业妇女就业现状出发,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政府有必要建立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规章,适当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和限制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减轻税费负担,完善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并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予以积极扶持,支持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争取吸纳更多的失业妇女再就业。
3、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收失业妇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__x作业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国有企业吸收就业的压力一直较大,也造成过包袱过重、隐性失业人员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逐步改变__x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积极的放开政策,消除一系列体制障碍,创造良好条件,帮助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以开辟新的失业妇女再就业门路。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促进失业妇女就业、增加失业妇女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引导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非国有企业吸收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并鼓励个体和私营业主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失业妇女自谋职业或到民营企业中就业。
(二)加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法律保障
面对失业妇女在再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不平等及性别歧视等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制措施,以约束各行为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从而保障失业妇女拥有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
1、健全维护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相关立法
要尽快建立针对失业妇女“就业机会平等法”,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价、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__x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及其他规制措施,并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惩罚和补偿制度,确定惩处和补偿细则,规定用人单位在消除就业歧视中的责任和义务。
2、完善失业妇女法律援助机制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失业妇女正是法律援助与支持的重点。__x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失业妇女就业问题法律援助中心,招募热心于失业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志愿者”,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失业妇女提供全面而及时的法律援助。还要通过成立由法律专家和妇联干部组成的妇女维权志愿团,开展一系列主动维权活动,切实为失业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和社会保护。同时充分发挥“巾帼社区维权站”的作用,经常向失业妇女进行法律常识培训和宣传,增强她们在再就业中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
(三)落实失业妇女就业扶持政策
失去了行政政策的保护,失业妇女在与男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传统国有经济占优势地位的__x体现得更为明显。为此,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应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进一步完善失业妇女就业帮扶机制。针对目前由于市场竞争造成失业妇女就业的边缘化趋势,政府应当及时进行一定的行政干预,对失业妇女就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条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通过政策支持保障失业妇女应享有的权利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它只承认强者而不会自动保护弱者。如果对失业妇女就业不给予适当保护而让其与男性完全竞争,结果只能是失业妇女被排挤出就业市场,失去获得工作的权利。妇联作为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组织,在参与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要特别体现性别意识,把失业妇女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如在失业妇女就业创业中降低从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社保补助、重点帮扶等,为失业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网络
为使失业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更加规范,应形成以__x市政府为主导,其他非政府组织为辅助的监督机制网络。一方面是政府的积极作为。__x市人大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性别平等政策评价、监督机构,劳动部门相应的设立“性别平等”监督办公室,劳
动力市场设监控窗口处理投诉,使遭遇性别歧视的失业妇女有正常的投诉渠道。要建立由__x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合作执行的积极的反对就业歧视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对违规的用人单位应严加惩戒。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的维权作用,工会和妇女组织有权要求雇主定期汇报本企业录用、报酬福利、职位晋升的性别情况,并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3、增强政府主体在就业领域的社会性别意识
失业妇女想真正实现平等就业,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视。__x市政府首先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要将两性就业机会平等、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相协调的理念纳入到各级决策部门,使之在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过程中注意到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社会公共政策的理念,应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正,要有现代的文明的性别意识,使政策在制定、执行的过程中不因性别意识的缺失和性别盲点而产生性别歧视,切实为失业妇女平等参与就业问答题做出政策上的强势保证。
(四)推进失业妇女实现非正规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铁饭碗”、“终身雇用制”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承包制”、“租赁经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尤其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雇主主张实行“小时工作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业妇女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在“正式”单位就业,就会使自己失掉许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许多失业妇女认可并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自我就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工时就业、家务劳动等。过去寻求稳定、舒适的择业原则,正在被以收入和发展机会为决定因素的择业原则所取代。
1、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发非正规就业岗位
社区中蕴藏着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岗位。社区服务业具有资本密集度低、劳力密集度大,劳动强度弱,劳动时间富有弹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介入性强等特点,是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可以为失业妇女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__x市社区就业的潜力十分巨大。社区中可开展的就业岗位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社区管理和公益岗位,可以促使部分文化高、素质好的失业妇女通过公开招聘走上社区管理工作岗位。逐步做到社区管理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主要有托老、托幼、日常维修、清洗、家政服务、钟点工等弹性和阶段性就业岗位。(3)社会后勤保障服务岗位,面向社区内单位服务,开发快餐配送、卫生清洁、房屋维修、办公设备维护、保洁、保安、保绿及进行劳务派送等岗位。(4)社区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业就业岗位,可以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产、场地创办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社区家庭手工业,包括个体合伙合作的多元化劳务密集型企业,促进失业妇女社区就业。
2、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
在整体缺少就业岗位及其它政策措施对增加就业机会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直接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可弥补市场就业的不足。在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可推广适用的岗位,如政策法规宣传、综合卫生监督、文化教育员、体育健身、两牢人员帮教、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病残人员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同时加大在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要件的审核力度,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实地检查,要实行劳动、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检查。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核对、调整,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动态管理,促进公益性岗位的有效使用。
3、加强对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
失业妇女更多地从事非正规就业和传统服务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失业妇女就业层次偏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劳动权益容易受到损害。此外,在经济萧条时,妇女往往成为首选淘汰者。因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在努力扩大失业妇女就业领域、开拓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的同时,重视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妇女利益和失业妇女的职业发展问题,努力完善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的社会保护。在法律和政策上确立非正规就业的地位,保证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失业妇女享有社会保障。探索适合非正规就业形式的“一揽子”简单社保品种,探索对非正规就业妇女实行以劳动时间为依据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缴纳保费制度。制定合理的保护性税收政策,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筹建社区工会和妇女组织,提高非正规就业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五)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
失业妇女的成功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工作,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应该要看到在目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失业妇女的自主创业无疑会给紧张的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缓解,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因而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
1、加大对失业妇女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失业妇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各关部门要积各关部门要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服务。2009年底,辽宁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省妇联联合下发了《转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辽财债〔2009〕1000号,以下简称《通知》)。今后,辽宁省从事微利创业项目的城乡妇女可根据项目发展需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中央财政全额贴息。辽宁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后,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城乡妇女,个人贷款额度可由原来的5万提升至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均贷款额度可提高至10万元。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__x市小额担保贷款的业务流程,为失业妇女创业铺路搭桥。
2、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
各级妇联及政府就业部门要紧密配合,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为失业妇女创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发挥以__x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四级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开展创业和开业指导、企业管理、项目咨询等内容的创业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在各劳动力市场组建的妇女创业指导室的作用,专门为失业妇女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提供政策信息咨询、职业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扶持失业创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就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络和开展扶持活动,支持失业妇女创业。
(六)提高失业妇女综合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
目前失业妇女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劳动者,她们更容易受到下岗和失业的冲击。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大障碍是妇女就业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失业妇女要想实现再就业,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能力,才能为自己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转变择业观念
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失业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针对失业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就业要求过高的实际,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帮助失业妇女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再就业,同时,通过层层举行“巾帼创新业”事迹报告会、宣传表彰巾帼创业和再就业典型等方式,引导失业妇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失业妇女不再留恋“铁饭碗”、“大锅饭”,要认识到进入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打工,自主创业、自谋出路、临时工、季节工、计时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都是实现就业的渠道,只要愿意“低就”,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提高文化技能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10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13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12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10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13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10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妈妈10年前来鞍,现在全家靠弹棉花为生,每月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还要用100元租房子,余下的钱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费及三个孩子的学费。她的父亲告诉我,学校对他们挺照顾,但是三个孩子的学费是他们家的最大负担,其他的孩子参加课后班辅导,他们想都不敢想。弹棉花摊就在山坡上,他们兄妹三个平时就在这个山坡上写作业、做游戏。家里狭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回去。唐棠学习刻苦、老实内向,附近的邻居说,苦了这三个孩子,学习都挺好,还那么懂事。“这几年路费也贵,我们没钱回家,这就是家。”
宫彬(团市委宣传部长):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走访对象杨俊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铁西开发区附近的一间阴暗的小房。他们全家是从安徽过来的。父亲做些力工,母亲干刷浆等零活。我们问他们家里的收入情况,杨俊的母亲说去年赚了6000多元,扣除租房子(100元每月,不含水电),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可是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他们两个孩子也都非常体谅父母的不易。杨俊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班主任向我们介绍说,虽然他家很困难,他还将自己攒下的2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他要帮助比他还困难的小朋友。同学把一些文具送给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学扔掉的钢笔拆开,取零件自己组装成笔……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妈妈给了她5毛钱买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钱,把剩下的钱攒起来,还对妈妈说:“2毛钱的好吃”。
在铁西的山东村,我们见到了徐超,他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走访对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写作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墙上挂了几张奖状,有几张写着校模范生的称号。9岁的徐超念四年级。父亲从山东到鞍山已经10多年了。母亲有病,全家靠父亲推垃圾车挣点钱。唯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儿子徐超。徐超书法作品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书画竞赛银杯奖。她母亲告诉我们:“徐超的作文写得很好,经常作为班级里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徐超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愿望要考上清华大学,将来还要买幢别墅给爸妈住。
连日来,随同几位团干部一同走访了几户农民工家庭,既为这些家庭的贫困叹息,也为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而感慨,但同时也为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农民工集居的山东村,记者与团市委的几位团干部试图找到有能力,但不愿供孩子上学的家庭,却没有发现,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虽然有时为了方便,他们会让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学。一位母亲更用她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心愿:“我自己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念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贫困是困扰农民工家庭子女就学的最大问题。农民工主要从事卖菜、力工、收废品等工作,收入不稳定,平均年收入几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费(每家平均100元),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如果家里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农民工给孩子订校服时,都愿意订大号的,以便一套衣服能从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说,即使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入学,也仍处于失学的边缘。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没有最低保障,有时上学还要交200到1200元的借读费及校服费、外教费等杂费。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小在城市长大,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们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长大后融入社会,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到处游荡,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调查一:不受欢迎的女老板
在我们周围,往往会听到这种抱怨:女老板缺乏魄力。她们比较迟疑,做事不决断,“她们的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她们容易输”;女老板事多。“她们对于别人的意见太敏感,爱找岔儿”;女老板太小气;女老板更注意效率和细节。她们是制度的奴隶,穷于关注细碎事务,“把人看得太紧”;女老板更能挑毛病。“女人要比男人挑剔”;跟着女老板没什么面子。“你见过哪个优秀的男人给女人拎包的”?
其实,听到这样类似的抱怨绝对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对于女性站在商界巅峰的不适感由来已久。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就1000名男性和900名女性高级工商主管进行过访问,其中2/3的男性主管和1/5的女性主管表示他们对于在一个女老板手下工作感到不舒服;同时只有9%的男性主管和15%的女性主管表示会乐于在一个女老板手下工作。
罗莎贝思.肯特在她的《公司中的男男女女》一书中写道,“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商界存在着支持男性领导会更好的态度。许多研究表明,无论男女都并不倾向于接受女老板的领导”。
现有理论认为,由于男性在其自然的和幼年教育中就更具竞争与领导倾向,因此男性是更合宜的领导者,而对于一些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女性领导者,有些人则会认为她已经“男性化”了,或者“没有女人味了”。
但对于实际的男性与女性主管的经营管理表现加以观察、访问或者比较,并不能证明两性主管的真实表现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对于大中型机构内的男女领导者的研究显示,男女两性在接受职业训练上并不会有刻意的差异,而且在他们实际使用的基本管理策略与风格上存在的差异也非常有限。只不过女性主管对于晋升的要求明显不如男性主管强烈和普遍。
但是为什么出现了这种相当普遍的对于女老板的不利印象呢?一位接受调查的经理毫不掩饰地说,“为什么是女总裁,难道公司里男的都完了吗?”这种女性领导的家庭模式实际上类似“妻管严”现象,当事人的幸福程度可能并不比非“妻管严”家庭低(正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对于女老板的评价并不比对男老板低一样),但是它仍然是一种被嘲弄的对象,未婚者很少公开宣称以选择这种模式为自己的骄傲,当事者则或多或少否认自己接受的是“妻管严”模式。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偏见。多数人认为,接受女性领导,在传统的男性主义文化中代表着一种“耻辱”。因此,虽然要选择一个具有领导能力和潜质的合适男性与选择一个合适的女性领导者的难度一点都不会小,但是在人们惯性的观念中,男性形象比女性更接近现成的理想老板形象:强劲、果断、待人的度量、看问题的高度和处理问题的策略水准。可能在一开始,女性领导者就会蒙受某种不利的舆论与偏见。
劳.莱威基及其他作者在去年再版的《谈判》一书中,列举大量的事例证明,女性谈判者在各类谈判中系统地存在着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对女老板的不利印象不过是女性的这种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在领导管理领域的表现。
调查二:跳不过晋升的门槛
年方三十,拥有自己独立咨询管理公司,涉及广告、网络、教育、咨询等多个行业的李小姐眼下正在忙着一件事:通过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将企业生存的根本由个人的信誉向着企业实力转变;将个人的资源和斗志向着团队整体的战斗力转变。
身价百万而又年轻有为的李小姐无疑是诸多年轻女性的榜样和羡慕的对象。而李小姐之所以选择自立山头最初却是出于逼上梁山。李小姐曾经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过,五年后,当她发现自己的辛勤工作给企业带来了大量收益,而最终却停留在部门经理这个位置再也动不了时,李小姐决定走人。“我自己给自己晋升还不行吗??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小姐以退为进反倒成就了一个成功的女性领导,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白领而言,做到中层领导职位,想进一步晋升,就如同面对一个透明的玻璃顶,未来看上去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跳不过去。
如果让大家勾勒出一个“成功的老板”形象,相信99.99%的人可能会画出一位男性老板。因为人们的头脑中,男性老板的典型远远比女性多得多。同时,女性领导者的分布状况进而成为她们寻求发展和变化的障碍,比如在行业中,女性主管被认为更适合担任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科技研究、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工作;在组织内部,女性被认为更适合作为副手和中层管理者;在分工方面,女性被认为更适合从事行政后勤、操作性和执行性的事务。从某个角度来说,习惯上认 为女性适合担任的领导角色会进一步形成对于女性领导的较为不利的刻板印象。
上海一家策划公司曾经在针对都市职业女性的一个调查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在公司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基本平衡,但是在总经理的职位上,男性比例约为83.4%,而女性则锐减为16.6%。是什么阻碍了职业女性的进一步晋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佟新通过对60多位女性工作者的深入访谈,整理了45万字的宝贵资料。佟新发现,女性高层领导者的罕见是一种性别意识形态在潜在地起作用。
传统性别意识形态赋予男性赚钱养家、女性照顾家庭以最高的价值,由此社会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性别行为标准的刻板印象,例如,成功的女人家庭生活肯定不幸福,女人的幸福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之上,母爱是天性,没有母爱的女人是坏女人,等等。在性别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社会会形成一系列有关什么是好男人和什么是好女人的标准和性别气质形象,如男性是进取的、智慧的、高效的,而女性是温柔的、被动的、效率不高的;男人的成功在于事业,女性的成功在于家庭等等。这些男性应当做什么和女性应当做什么的理念能够支配人们的思维,几乎达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到最后女性自己会冒出这些念头:这不是女人应该干的,我已经满足了。
现在的职业女性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到上一代女性职业生活的积极影响,但当她们面临的职业发展机会比以往更多时,很多优秀的女性内心却更矛盾了。
1949年后的30年,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革命性话语使那个时代的女性往往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荣。1965年以前出生的女性(这只是一个大体的估计,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当她们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时,她们不会认为自己没有当成好女人,她们会相对满足于自己取得的职业成就。而此后出生的女性们,特别是职业有了一定成绩的女性们常常会面对角色冲突,甚至总是处于自责或选择之中。在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寻找好母亲?、“寻找好女人?、“寻找好妻子?的声音,这一系列的“好?可以与革命性话语下塑造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现在女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人们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生活场景的想象。
现实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白领丽人的潇洒、下岗女工的疲惫、女领导的强悍、打工妹们的艰辛以及全职太太的舒适,又使她们面对职业发展时矛盾重重。
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男性主流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在女性内心交织,这种社会期待带给女性的困惑无形中成为女性晋升领导职位时一个跳不过去的玻璃顶。
调查三:铁腕还是温柔
国内知名手机厂家的技术主管杨女士经常遇到这样的趣事,每次出去吃饭,不管是做东还是被请,不管是陪朋友还是陪客户,不管是与男士还是与女士,服务员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她当成主人,菜单要向她询问,茶水要经她点头,账单也总是送到她的面前。
对此杨女士有点哭笑不得,而朋友们也总是笑她“领导相”十足,举手投足间,那种惯于决策的风格便露了出来。杨女士的确是那种雷厉风行,果敢魄力的铁腕主管。她的下属是这样描述她的,说起话来铿锵有声,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交待工作有板有眼,决策问题当机立断,对待下属奖惩分明,实在是让人又敬又畏。
另外一位广告公司的客户总监郭小姐则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郭小姐个头不高,面相显小,尽管工作资历已经五年,看上去仍然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下属从来不敢小瞧她,郭小姐就那么轻轻松松地把复杂的工作任务分配得有条有理,遇到难题身先士卒,批评下属也是轻声细语,但却句句都在点子上,由不得人不服气。
人们在谈到女性领导者的时候,经常会引起非议的是管理风格。比如说杨女士很可能被看作是铁腕主义者、女强人,郭小姐则会被认为和风细雨式的小女人,而当公众说到无论是“女强人”还是“小女人”,显然并非完全的褒义。
德伯拉.泰能在《发言权:谁的话会被听进去以及为什么》一书中揭示了男女权威在发表自己观点时的风格差异(但容易会被他人认定为是人格与行为能力的差异),部分地能够说明人们何以对女老板容易形成一些偏见:女性会在她们的讲话中更可能显示不确定性,更容易提出问题,女性更经常说“对不起”,而男性则更可能减少在其表达中的疑问,增加自己意见的确定性。这种倾向使得男性更能比女性表现出自信和掌控。
当描述成就时,女性更多说“我们怎样”,而男性更多会说“我怎样”。这只是一个表达方式的差异,但男性的个人特质会更突出,这一点对于外界人士形成对于个人人格的不同感受尤其具有影响力。
女性更可能表达其负面反馈(但并不表明她们只是或较多看到负面),并比男性更乐于接受赞美。这使得与女性共事更易使人产生压迫感和缺少激励性。
应该承认,男女无论在他们的自然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社会角色特征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但是除了少数性别文化具有单一性别倾向,如军队、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组织、远洋运输与重型运输等组织,作为常规社会组织,比如公司,其成员性别分布具有更平衡的分布,因此作为团队成功的协调者和领导者,越来越需要老板和主管们在自身的领导风格上塑造两性均能接受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中性化”。
但是女老板的管理风格却更容易受到攻击,同一种社会行为却有不同的社会反应。女老板的“中性化”虽然可能给实际的同事环境中的成员带来好处,但却可能引发社会层面的反弹,因为它刺激到公众心目中惯性化的传统观念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而如果女性与男性同样采取一种温和的领导方式,男老板的“中性化”或者说“软性化”更多被人们解读为一种褒义表现,而女老板的温和
则往往被认为是没有魄力。
由于现代组织的多样化、组织成员文化的多元化、管理风格的多样化实际上也成为必需。
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女老板所在的主要领域。调查显示,行政工作和人事工作是大家所认为的最适合女性的工作,尤其是行政工作,其中选率为71.4%,而人事工作以57.8%居次席。女性天生的细心和温柔使她们可以成为成功的行政主管、人事主管。
女性管理风格上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其实比男老板的优点更突出:探究准备充分,对团队感受敏感,强调授权清晰,讲求沟通和对话,较少与团队成员强势争夺利益。由于女性领导者的成功可能要耐受较男性更多的挑战与心理压力,她们更能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更易形成团队的团结。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女老板领导所带来的整体效益可能并不会比男老板低。
调查四:居安思危
每到周末,清华、北大、人大的校园里不乏名牌轿车出没,究其原因,一些企业高层领导利用周末前来听课。有趣的是,在学习和充电的问题上,似乎总是女性比男性态度更积极。女主管、女经理人甚至女老板对于自身发展,自我提升的迫切要求也不例外。女性领导者似乎更能体会居安思危的意义。
方女士是一家IT公司总裁助理,她的工作重心在于决策和管理,在职场,多数时候要百分百地漠视自己的性别,而纯以生意人的身份与外界打交道。由于负责公司在全国的销售业务,她算是一个标准的“空中飞人”。但是在飞来飞去工作之余,她还决定报考MBA,尽管由于工作紧张,方女士的辅导课程十有八九是错过了,但这并不能动摇方女士考一把的决心。“做到这个位置并不容易,每天都能感觉后生可畏。不给自己多加点砝码实在不安心。”
32岁的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刘女士深感要学的东西太多,全脱产30年也学不完。什么科学教育与培训、绩效考核管理的策划和实施、休闲办公环境的创设等等,但时间那么有限,都是下班后的“散碎银两”,于是权衡再三,选择了自己最薄弱的环节,而且是“细水长流”、无法一蹴而就的学业,但也是最终必定十分有用的学科———英语口语。刘女士深知入世后,英语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像自己这样光有管理才能的人已经颇为落伍。新一代既拥有高等学历,同时又有良好外语能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自己想比他们只是多了几年经验而已,很快就会被赶上来。
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国的女企业家约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而且这比例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的EMBA学员中,女性在许多学校也占据了10%的比例。从国外的惠普、柯达、雅芳、玫琳凯到国内的海尔、联想,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者走向前台。
当人们试图研究女性领导者成功的原因时,这些领导者却更倾向于讨论未来的发展。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从20xx年5月开始推出第一期女性管理者课程,在招生简章上,赫然写明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优秀的企业、政府及其他部门的中高层女性管理人员,首期只招收35名优秀职业女性,学习费用3万元。
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条件进行资格审核,组织面试。尽管有着苛刻的条件、不菲的费用,方女士仍然决定报名参加,“费用是小事情,关键是我可以找到一个与自己同类人智慧碰撞的平台。每天面临的压力那么大,实在想知道自己的同类人都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女士指出:女性领导的成功比男性更加来之不易,女性管理者面临的压力和问题也比男性更多,在他们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持续成功,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和增长更加丰富的知识,压力不仅仅来自管理,还有社会、家庭。正是压力的存在,使得女性领导者有着更紧迫的学习需求。
首先,从上访情况看,婚姻家庭问题居首位,且居高不下。2002年至今共接待案件216件,其中婚姻家庭案件189件,占总数的87.5%。婚姻家庭类案件已经成为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县民政局了解到,近几年离婚的数量在逐年上升。2002年结婚984对,离婚79对;2003年结婚1112对,离婚77对,2004年结婚1072对,离婚131对,目前,处于一个平稳的上升趋势,每10对新人结婚,就有1对夫妻离婚。
再次,从县法院了解情况看,从2002年至今共受理的离婚案件956件,占民事案件的27.7%,结案942件,占民商事案件的27.5%, 四是从我们发放的万份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情况看,婚姻家庭问题普遍存在,348个人的家庭都存在感情不和、时常打架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还出现的婚姻危机。
二、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1、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在县妇联、县法院的婚姻家庭案件中,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县妇联接待的案件中,这类问题已经居于婚姻家庭的首位。2002年至今在接待上访案件中有婚外情的占30%。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家庭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出现这类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是妇女。丈夫有婚外情后,女方往往是留住丈夫的人,却留不住丈夫的心,到头来是身心疲惫,人财两空。**镇有一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还不离婚,而是苦苦的求丈夫不要和自己离婚,虽然丈夫不和好离婚,但是每月回一次家,不但不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还经常打她,与其有这样有名无实丈夫,还不如没有。
2、家庭暴力仍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直接导火索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我县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县妇联2002年至今共接待家庭暴力案件34件,占总数的31%;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我们接待的2003年上访案件中,***和***就是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女方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挨了打,由于好面子,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有时打的住院了也是自己悄悄的到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去治,直有打的受不了了,才开始反映,这就是家庭制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想方法、想途径制止,家庭暴力就不会长期的存在。
3、生活困难成为婚姻家庭出现问题的又一诱因
生活困难涉及的面很广,有的是下岗职工家庭,没有生活来源;有的企业开不出工资;有的家里有病人,拿不起医药费看不了病;还有一些妇女经济地位不如男方,为了靠男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忍受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一切不顺心都要忍受,从而导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婆婆家人的白眼等现象发生。
4、对家庭不尽义务,有的还离家出走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丈夫离家出走”是我县婚姻家庭现况出现的一种新问题。这类案件共有5例,都是困有外遇离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后想方设法卷钱远走高飞”、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离婚。在2002年接待的上访案件中,有一个冀东的妇女,离婚后,又与**镇一男青年认识结婚,婚后男方花言巧语,一点一点的把女方在企业买断的钱骗走后不知去向,给这名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还有一名八农场妇女与男方与2002年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男方提出到唐山学车本,在学习期间又与乐亭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详情的情况下,又商量买一辆大车,由于没钱,丈夫以好好过日子为由就劝妻子到娘家借钱,妻子信以为真就与娘家借了5万元,(没有打借条)钱到手后丈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妻子、女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既丢了人又丢了钱,最后人才两空,由此可见,广大妇女一定要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
5、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
两人结婚后就多了双方的老人,家庭关系就多了一个层面,有的婆婆儿子结婚后,就觉得养育二十几年就给了别人,心理总有不平衡感,从而导致婚姻的不稳定。工商局有一上访妇女,刚结婚婆婆就说这说那,丈夫还比较倾向母亲,导致离婚。
6、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造成婚姻的质量
有的人把婚姻视为摆设,供外人参观,尤其是个别有地位、有职名度的人,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好面子,不能因为婚姻家庭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前程,或者自己的隐私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话柄,宁可身受苦,不可脸受热。有一男孩瞒着其母亲到妇联上访,被他爸爸打的受不了了,来到妇联,说爸爸经常打他和母亲,但是,其母亲在事业单位是一名干部,怕别人议论不敢提离婚,其生活十分痛苦,实在无处倾诉,来到妇联,到这里也只是和“娘家人”诉诉苦罢了。这样的例子不少。
三、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残余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内部问题”,离婚不光彩,是作风有问题等;女同志在外边有应酬不允许,男同志在外边花天酒地是天经地义等,这些都变相地助长了个别男人的不良作风,到头来,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轻者离婚,重者发生伤害乃至杀人事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社会原因。这表现在一个是受文化传媒的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开始寻求一些刺激的、新鲜的东西,于是,个别人染上了“吃、喝、、赌、毒”等恶习,有了这些恶习,势必要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婚姻家庭矛盾;同时,新《婚姻登记条例》简便了结、离婚手续,个别人玩起了“闪电式结婚、闪电式离婚”,对婚姻神圣的殿堂也来去自由。
3、经济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于是一些人为此选择到外地、甚至国外去经商、去发展,夫妻从此开始了“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尤其是在农村,女的在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男的外出打工,挣钱。结果,个别人钱挣到了,心也被外边的花花世界给吸引去了,忘记了糟糠之妻。还有,女方结婚就依附于男方,离婚则意味着丧失了一切,于是,宁可什么都忍受,宁可当保姆,也不离开男方,过起了奴役般的生活。
4、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是迅猛发展,但是,还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受道德约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约束的少。如果一个人对家庭不尽义务,将如何用法律来制裁?如果一个人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不离婚的情况下,法律如何制裁?如果一个人有了婚外情,法律又是如何制裁?过多的是通过道德来约束,然而,如果一个人视道德于不顾,人们又用什么办法来约束他呢?
四、对策及建议
1、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作用,加打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要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力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创建和谐社会。
2、要普及法律知识,加大维权力度。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尤其是加强《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将这些法律纳入普法总体规划,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对婚姻家庭方面法律法规弄懂、弄通,更重要的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做法与成效
近几年来,××市总工会在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权益维护上,积极探索,务求实效,做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工会女职工组织依法维权的良好形象。
一、源头维护,奠定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基础
1、把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作为全会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市总工会认真落实全总、省总要求,对外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党政部门的支持配合,对内成立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小组,并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形成全方位、大力度的工作态势,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在华建公司等中介组织,采取签名入会的方法,组织了30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在××装饰城工会联合会采取张榜公布的形式,吸收14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入会。还组建首家劳务公司工会,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目前我市已有12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组织,其中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约3万人,占我市进城务工人员的25%,较好地实现了源头维护的组织保证。
2、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扩大保障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权益的覆盖面。××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成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领导小组”,把企业是否吸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针对实际,探索在劳动力市场、劳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中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中建立工会组织的途径和方法,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原创:与此同时,还积极参与劳动保障、建设部门开展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成立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3、积极探索在小企业中开展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工作。如我市江鲜一条街有许多特色餐饮企业,外来女服务员是员工主体,润州区总工会组织一条街联合工会与餐饮行业协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协议,为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上下协同,形成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环境
1、增强女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在参加今年市政府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市总工会特别提出,将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问题建议纳入到修改后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和《××市妇女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予以明确。并能使这项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真正关心、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女职工有效维权形式,推动女职工权益突出问题的解决,使女职工维权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法治化道路。形成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
2、建立外来务工女职工流动学校。我市所辖的丹阳市现有外来务工女职工达2.314万人。为了切实维护好外来务工女职工的特殊利益,丹阳市总认真办好四件实事:一是办好外来务工女职工健康教育流动学校。聘请市妇幼保健院三名医师,开设女职工保健知识和妇女病防治讲座。二是将外来务工女职工的妇女病普查列入全市妇女病普查范围。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在组织妇女病普查时不可忽略外来务工女职工,尤其是非公企业女职工工作示范单位要带头做好这项工作。三是在签订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集体协议时,对外来务工女职工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外来务工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要有相当比例的外来务工女职工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自身的特殊利益。四是把特困外来务工女职工纳入市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和镇困难职工援助站帮扶对象,给予法律援助和经济资助。
3、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市总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阵地优势,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解难事。一是将外来务工人员列入送温暖工作范畴,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中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对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二是五一期间,××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赴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为进城务工人员慰问演出,专门举办进城务工人员电影专场,受到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外来务工人员凭会员证,在各类工会活动阵地文娱活动,均可享受到一定比例的优惠服务。丹阳市飞达集团公司,拥有员工3000人,95%为本地或外地农民工。该公司管理上是“外地本地一家人”的理念,外地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待遇,夫妻分居的,只要到公司来工作,该公司提供条件,享受分房;公司内专门建了小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读书入学问题;外地农民工只要有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样可以与本地职工一样担任领导职务。三是开设女职工维权热线,热心接听电话,接待来信来访,为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在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知道到工会寻求援助。
4、推动享受同城待遇。江苏天工集团每年评选一次××市以外的“百佳外来员工”,先进员工每月增加50元工资,去年当选的员工每人还获得了一台21寸彩电。在提干、发展党员等问题上,当地人与外地人也一视同仁,目前40%的党员和50%的企业管理人员是外地人。公司规定,凡是外地的车间主任以上干部的父母,分别达到60岁和55岁的,公司每月寄60?80元的补贴给他们,以感谢他们的子女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1、加强普法宣传。一是在开展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中。我们边检查,边将女职工法律知识普及活动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检查活动相结合,发放了1500本《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读本》,将维权知识送到广大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手中,帮助她们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开展面向用人单位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现场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和与新闻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向各用人单位广泛宣传江苏省“一办法五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张贴《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提纲》,发放维权手册、政策指南、求职须知等多种有效方式,帮助农民工明确自己的劳动保障权利和义务,以及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2、送法到工地。我们与司法局联合编印了1万多册《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手册》,并通过街头咨询、送法到工地等形式广为散发。先后两次联合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劳动部门的同志,组织大规模的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500多名职工的法律咨询。有效地维护和增强了外来女性务工人员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为了使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合法权益有个清楚的了解,市建设局建立职工权益告知制度,把“一办法五条例”中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条款分解为“12个是否”,即是否签定了劳动合同,是否按时发放工资等,并公布了投诉渠道和投诉电话。目前,在全市300多个建筑工地,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职工权益告知牌,有效地维护和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外来女性务工人员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3、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素质,作为我市今年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总工会职工学校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举办了计算机应用、电工基础等培训班。以利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素质和择业能力。
问题与成因
一、临时工普遍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对于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能够为其提供劳动权利保障的就是劳动用工合同,但一些企业认为务工人员来去自由,没必要签订合同,企业也少一些责任和束缚,当用工单位与外来女性务工人员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的权益常常因没有签订用工合同而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被调查者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273人、签订企业内部协议的162人、没有与雇主签订劳动用工合同132人,其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国有企业占56.8%,非公企业仅有11.4%。招用“临时工”并规定试用期满后看表现再决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多数非公企业的普遍做法。试用期过长并借试用期频繁更换员工的现象在一些中小餐饮企业非常普遍。致使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打工过程中的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加班加点严重,休息休假权得不到保障。《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然而调查显示,567位女职工中,每天工作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达211人,占37.21%,有的每月只有1-2个休息日,餐饮、服装、美容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加点现象严重,少数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甚至长期无休息日。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并没有依法支付加班工资。一些企业采取计件工资制,节假日、休息日和加班工资被无形剥夺,这类情况在调查中占54%。工作时间超长、休息休假权难保障侵害了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三、工资待遇低,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普遍缺失。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时间超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劳动报酬。从调查情况看,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月收入690元以下的298人,占52.56%;690?1500元213人,占37.57%;1500元以上的58人,仅占10.23%。如果扣除收入中加班加点的部分,那么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另外,与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紧密相连,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也很低。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住房这六项社会保障中,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部分企业为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办理其中的一两项保险。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渴望能够与城里人一样享有社会保障。在企业与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雇佣过程中,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短期行为,只有少数企业能按照人性化的管理来考虑她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对劳动数量及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简单的确定了所应给付报酬的数额,社会保障问题根本不予考虑。还有一些企业规定,服务满三年或更长时间才给予办理养老保险。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隐患。
四、“特殊保护”落实难。落后的传统观念和薄弱的卫生保健意识,特别是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条件,严重影响制约着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她们大部分人不注意“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也没有条件做妇科病检查,平时生病也很少去医院就医。在调查中了解到,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怀孕后经企业说服或要求务工者打申请报告“主动”回家休息的60人,占被调查者的35.93%;留在单位的61人,占被调查者的36.53%。从城市生育保险上看,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是边缘群体,缺乏社会医疗保险和救济。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合同快到期时发现怀孕的,往往不再与其续约。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三期”被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占被调查人数30%。女职工“四期保护”普遍难以落实,致使女工一旦生育便遭辞退或无奈地主动离开企业,且没有任何经济补偿。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用人单位不发放劳保用品,40%以上的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过劳保用品。在个别私营企业里,粉尘污染严重,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女工们甚至连个口罩都没有,她们的劳动保护状况令人担忧,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常常严重受损。
五、就业竞争能力差。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被调查的567人中,初中以下329人,占58.02%;高中148人,占26.1%;大专以上90人,占15.87%。且技能单一,加之农村长期以来以农为本的保守就业观念以及农村女性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思维惯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成为打工族中的体力劳动者,从事技术层次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种,收获的也是微薄的工资,由于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存在文化较低、年龄偏大、技能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等特点,致使一些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以牺牲个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来保住工作,即使较低的工资、较高的劳动强度,还愿意承担。
建议与对策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将日趋复杂,维护包括劳动权益在内的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一些单位,她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条件相对比较差,虽给予了密切关注,但工会女职工工作还存在盲点,我们在努力维护其各项权益的同时,需把工作重点放到维护她们在劳动报酬和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益上。为更好地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注重源头参与维护。各级工会、妇联组织要积极努力,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人大、政协两会提交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提案和议案,参与法律法规修改,并就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开展调研,推动地方出台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定期监督劳动合同的签订覆行情况,使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工作有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二、注重特殊群体权益维护。针对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问题相对突出的实际,各级工会、妇联组织要给予密切关注,努力把维权工作重点放到维护她们在劳动报酬和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益上。根据调查,在工会、妇联组织健全的企业,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状况普遍较好,反之,就不容乐观。因此,要加强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畅通维权渠道。建议劳动仲裁部门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作为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妇联组织采取送法上门、公布投诉热线、在社区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站等形式,畅通维权渠道;工会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或女工委员,以利于代表和维护女工权益。
女性历来被看作美的化身,留住青春、留住美丽是每位女性的梦想。而丽质并非全是天生,后天的保养和外在的修饰必不可少。化妆和护肤既是女性对美的追求,也是女性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本次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市有90.8%的城市女性使用各种化妆护肤品,只有不到一成的城市女性不使用化妆护肤品。化妆和护肤已经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年轻人历来是追求美丽的主力军,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比老年人更爱使用化妆护肤品。年龄在34岁以下的青年女性中,有94.6%的人使用各种化妆护肤品;而年龄50-59岁的老年女性中,只有81.6%的人使用化妆护肤品,比青年女性要低13.0个百分点。年龄在35-49岁的中年女性中,有91.4%的人使用各种化妆护肤品。
化妆肤、护肤品的使用与收入密不可分。收入水平高的女性中,使用化妆护肤品的比例也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的低收入女性中,有81.6%使用化妆护肤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1000元的中低收入女性和1000元—1500元的中等收入女性中,分别有91.4%和94.4%的女性使用化妆护肤品;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元—2500元的中高收入和2500元以上的高收入女性中,分别有98.4%和
97.8%的女性使用化妆护肤品。
二、女性使用的化妆护肤品种类丰富多彩
本次调查得到了女性经常使用的化妆护肤品种类,润肤霜、洗面奶、日红位列前三,分别有82.9%、68石%和50二%的女性使用。列前五位的还有防晒霜和眉笔,使用比例为28%和25%。护肤是化妆的基础,女性对护肤用品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化妆用品。
在护肤用品中,基本的皮肤护理用品的使用率最高。女性最常用的五种护肤品是润肤霜、洗面奶、防晒霜、面膜和眼霜,分别有82.9%、68.6%、28.6%、22.7%和16.6%的女性使用。名列前两位的护肤品正是基本的洁肤、润肤用品。
在女性使用的化妆品中,基本的化妆用品如口红、眉笔、粉饼的使用比例最靠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口红、眉笔、粉饼、睫毛骨和唇线笔的使用比例分别为50.2%、25.0%、15.9%、15.2%和14.3%。
在各种类的化妆护肤品中,除眼霜外,其他种类的化妆护肤品均以年轻人的使用比例为最高。眼霜的使用比例以中年人最高。调查显示,有17.2%的中年人使用眼霜,比青年人16.3%的比例略高,比老年人使用眼霜的比例高出11.4个百分点。
三、选择化妆护肤品:主要看效果
女性“面于”和自信的产品,选购自然要慎重。通过对影响女性购买化妆护肤品因素的调查,我们发现女性在购买化妆护肤品时,首先考虑的是使用效果和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包装和价格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调查中,我们请被访女性对影响其购买化妆护肤品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打分,“很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重要”为2分,“不重要”为1分,通过加权平均,发现在影响女性购买化妆护肤品的10个因素中,位列前三位的因素是:使用效果、适合肤质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平均分分别为4.58、4.48和4.37,都属于很重要范围。现代都市女性在化妆护肤品的消费上日益理性和成熟,精心挑选适合自己使用的化妆护肤产品,价格已不是影响其购买化妆护肤品的决定性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女性购买化妆护肤品的因素中,列后三位的是包装、价格和店员服务,平均分分别为3.09、3.43和3.50。
通过对化妆护肤品购买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可以发现在化妆护肤品的购买上,存在三种类型的女性:第一种女性注重化妆品的使用效果,她们在选购化妆护肤品时,首先考虑自己的使用习惯,产品使
用效果及产品成分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第二种女性看重化妆护肤产品的品牌,她们更愿意购买包装精美,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产品,她们也常注意化妆护肤品的产品说明书。第三种女性是以价格为中心的化妆护肤品购买者,她们在购买化妆品时,往往很在意价格的可接受性。
四、四市化妆护肤品市场每年高达70亿元以上
(一)四城市女性每人年均化妆护肤品支出758元
女性天生爱美,她们在化妆品上花起钱来绝不含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市购买化妆护肤品的女性中,每年平均花费约为758元,大约占其家庭人均收入的4.8%。照此计算,四城市的女性化妆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容量约为71亿,市场巨大。调查还显示,上海女性每年花在化妆护肤品的钱最多,平均约为882元;其次是北京,约为720元;成都相对最少,仅为541元。
女性购买化妆护肤品也受假日经济的影响。进一步调查显示,四市女性20__年1月份在化妆护肤品上的平均花费为99元,高出20__年每月平均花费(63元)达56.8%。
(二)收入越高的女性在化妆护肤品上的花费越多
本次调查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化妆护肤品的花费呈正相关关系。交叉分析得知,家庭人均月收入2501元以上的高收入女性每年在化妆护肤品上的花费约为2089元,在各收入组中花费最多;其次是1501-2500元的中高收入女性,每年花费约1103元;1001-1500元的中等收人女性、501-1000元的中低收入女性和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女性的花费分别为625、475和285元。平均估算,家庭人均月收入收入每增加100元,四市女士每年用在化妆护肤品上的花费约增加69元。
1.调查时间:2014年6月2日——2014年6月5日。
2.调查地点:哈尔滨市一公办重点高中。
3.调查对象:学校的81名女教师(占学校教师的72%),其中78份为有效问卷。基本情况为:教龄5年以上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6年至10年2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0.77%,11年至15年3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9.74%,16至20年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51%,21至25年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5%,26年以上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学历结构,3人为研究生学历,其余都为本科学历。
职称情况,中教二级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39%,中教一级4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8.97%,中教高级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640/0。承担的学科语数外的2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7.18%。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3.85%,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97%。
工作月收入情况,1501至2000元4人,2001至2500元53人,2501至3000元14人,3001元以上7人。
4.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和分析,能够引起广大研究者、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小学女教师职业情感问题的关注,以期寻找到女教师不同年龄、不同职称阶段的情感状态,找到合适的途径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改善她们的生存状态。
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二、问卷资料统计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从“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感受”23个问题,“了解这几年的生活状况和感受”20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1.基本情况。参与调查的女教师教龄普遍较长,十年以上的占66.7%。学历都为大学本科以上。84.6%的老师的职称为中高级。月工资超过3000元的7人。
2.职业认同。受调查的绝大多数女教师对自己职业认同,认为教师职业对促进人类个体发展十分重要,是社会分工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在乎别人看待教师群体,当看到或听到颂扬教师职业的话题时,会很欣慰,当有人无端指责教师职业时,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觉得自己适合做教师工作,能够认真完成教学任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对工作充满了热情,而且绝大多数家人支持其做教师工作。
3.生活状况和感受。(1)“我的生活在大多数方面都接近于理想”的23人,其中4人高级职称,其余为中教一级、二级19人。“没达到理想”的26人,其中9人高级职称,14人中教一级,3人中教二级。既不反对也不赞成的30人。从数据中看,对自己生活认为不理想的人中,85%的人为中级以上职称,近一半高级职称的女教师认为没有达到生活的理想。(2)在生活条件上,认为不好的42人,占53.8%,认为好的只有6人,其中1人为高级职称,5人中教一级。(3)对生活满意的有26人,23人不满意,说明现阶段女教师的生活条件满意度不是很高。(4)在如果能再活一次是不是做改变的选择上,有49人选择不会再做教师,占62.8%,大部分不会选择做教师,只有15人还会选择做教师,占19.2%,说明这辈子的选择不是理想的职业。
四、调查后的反思和建议
此次调查的学校是哈尔滨市的一所重点高级中学,从基本情况的分析看出,她们普遍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具有较高的职业精神,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但同时从数据上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乐观的现象。
1.不乐观现象的表现。(1)教龄职称与职业认同形成反差。通过问卷看到,比较集中持反对意见的有15人,教龄在16至20年的8人,21至25年1人,26年以上1人,6至10年5人。职称在巾教高级的6人、中教一级7人、中教二级2人,她们认为教师没有受到尊重,人生价值没有实现,也不为做教师而自豪和欣慰。对工作不是充满热情,认为实现自己价值和发展的空间很小。其中的这些女教师中一半人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年龄越大、教龄越长、职称越高的女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越低。(2)生活状况感受与满意度形成反差。从数据中看,认为生活接近于理想的23人少于没实现理想的26人,认为不理想的88%人为中级以上职称,近一半高级职称的女教师认为没有达到生活的理想。在生活条件上,认为不好的42人,占53.8%。一半以上的女教师如果让重新选择都坚决表示不会选择再做教师,26.9%还犹豫,只有15人愿意。说明教师这一职业不是她们人生中的唯一、不可更改和向往,而且也出现了工作时间越长的女教师,生活的满意度越低,工作的热情度越低的现象。(3)情绪表现平稳与压力形成反差在积极情绪的“愉快、幸福、振奋、自豪、感激、爱”的选项中,绝大多数教师选择了一般;“生气、担心、失落、负罪感、羞愧、嫉妒、空虚、失落”的消极情绪中,基本都选择了没有负面的情绪;但在“压力”项上,还是有32人选择了非常大,一般29人,没有压力的只有9人。教师工作压力大成为教师的基本共识。
2.不乐观现象的原因分析。(1)我国实行中小学职称为三个等级:中教二级(初级)、中教一级(中级)和中教高级(相当于副高级)制度。而且教师的工资与职称挂钩,教师们的工作目标也往往直接与职称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同时期盼望的就是晋级不同层次的职称,这时会努力工作,参加各种能得到证书的教研教学活动,写,目的基本就是满足评职称的各种条件。等高级职称评上后,年龄基本也就是在40岁左右,这时最高的目标实现,虽然近几年国家推出了中小学职称可以晋升到正高级,但对普通教师基本没有要求。所以,评上中学高级的教师就没有了更高的目标,就会懈怠下来,安于现状,并会认为维持现状就很好了,尤其是工资再没有变化,工作失去了目标,长此以往,将无意识地出现了职业倦怠。(2)客观上看,这些女教师的教龄一般在20年左右,那就是她们经历了我们国家改革的二十年,尤其是经历了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几年,是改革的亲身实践者。从数据看,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提供或实现她们心中的理想状态。
3.反思后的建议。提高女教师的职业情感的幸福指数,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多方共同努力。女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扎实基本功,努力做到“内外兼修”。学校则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进行人文化管理。政府要在物质待遇和精神支持上,均需给予提高和保护。
(1)自身层面。增强教育信仰,提高职业认同感。教育信仰能使教师坚定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强大的信仰力量,引导教师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如果教师不对教育有信仰,那么很容易在今天的教育改革激流与漩涡中迷失方向。当今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信自己的职业信仰,具有教育信仰的教师,不仅是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为自己、为学生找到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宽广路径。
胸怀合适理想,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发展。最经常、最廉价、最可靠的激励来自于自我激励。确立清晰而远大的理想是自我激励的最有效的方法。自我激励能力,需要有理想的激励,榜样的激励,需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需要有竞争意识。女教师在树立理想时,不能让理想太过于遥远、不切实际,也不能让理想太过于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够实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且失去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乏味。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女教师自己,让自己不断的成长才自信、独立,认可自己工作的意义。
养成积极心态,把教育作为一件乐事。教育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什么或者身处何种境地,而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生活。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是…种心态,也是一种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女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乐趣就在职业本身,而不必再去另寻乐趣。心态一旦形成习惯,就都会影响终生。
树立专业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对于女教师自身来说,首先要将发展愿望付诸实践,认清自身价值,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积极接受和争取各种学习、培训及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学习吸取各方面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事业和家庭的目标.以及对不同阶段家庭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先次序,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关系,以免产生严重的冲突。
关爱自我身心健康,经营好个人生活空间。增强自己的健康与保健意识,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合理饮食,定期参加体检。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图景,往往决定于她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样式、生活情趣。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既是个人生活幸福的需要,更是职业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学会调整自我情绪和生活节奏,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学会自我放松和自我减压,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
(2)政策层面。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实行职务多级制。在现在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中,每级加设不同的职级,如中级1、2、3级,高级1、2、3级,使晋升到不同职级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一直有可晋升的空间,有向上奋斗的目标。
提高教师职业地位,提高收入性价比。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从古至今都知道其重要,但从调查看她们的工资普遍不高,月工资3000元以上只有6人,几乎都在2000—3000元之间,反映出喻尔滨市高级中学教师的基本工资状况。这会成为影响教师生活工作的直接原因,她们认为社会地位没有被认可,收入与工作强度没有成正比。
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应重视女教师的发展,给予专门的资金支持,帮助她们学习发展,开阔视野,提供她们多元展示的机会。
(3)学校层面。学校加强人文化管理。充分调动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能动性,帮助她们减轻压力,克服职业倦怠,不能要求她们“高大全”,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学校领导可能很难直接消解、延缓女教师的倦怠情绪,可以通过环境的营造来改善生存状况,营造人文气氛,倡导民主管理,拓宽参与学校建设渠道,及时反馈解决女教师心声。
提升专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创造优良条件,倡导多种适合女教师学习、开放、多元、合作的教师文化,让女教师多读书,多思考,让思考、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增强整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加强校本研修,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各学校可以以本学校为基地,结合教师实际和林区教育特点,进行个案分析、小课题研究、微课程开发,从而不断促进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这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较大,校本研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增加,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专业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随着马渚镇小城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心镇地位的日益突出,镇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经济飞速发展,这就吸引大量外来人员参与我镇经济建设,其中包括大量的外来妇女,都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她们的到来对其配偶安心的生产和安定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关心她们的生活现状,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余姚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了了解外来妇女的相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对本镇外来妇女的生活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来妇女的基本情况
ゾ萃臣疲马渚镇截止至2010年7月登记外来人员23959人,其中外来妇女11183人,未婚女性2147人,已婚育龄妇女9036人。
1.年轻已婚妇女占多数
ケ坏鞑榈耐饫锤九中,20岁以下的占13.7%,20―30岁占40.3%,30―40岁28.9%,已婚占80.8%,外来妇女过来普遍比较年轻,但受当地生育观念的影响,结婚生育年龄也较我们本地女性早,来到马渚已婚妇女占绝大多数。
2.主要来自省外各地农村
ケ坏鞑榈耐饫锤九中,来自省外的有10558人,省内的312人,97.1%来源于外省,主要来自安徽、贵州、四川、江西等欠发达地区农村,她们大部分经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来马渚工作的时间普遍较短,大部分都在3年以下,外来妇女流动的意向较为自主,往往心存一份希望和热情就出来了。
3.家庭状况较稳定,生育观念进步
サ鞑橹蟹⑾郑有517位已婚外来妇女与丈夫一同来马渚,当问及与丈夫的感情时,好的占58.9%,一般的占33.4%,仅有7.7%选择差,100位接受调查的对象中,40人只生育一个子女,表示不愿再生第二胎,特别是一些有一定知识、经济收入较好,来镇时间较长的年轻妇女,在生育观念上更趋向“少生优生”。
4.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层次不高
ピ谕饫锤九中,尽管中青年占大多数但除少量知识型人才外,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大多数来自安徽和西部地区偏僻贫困的农村,基本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服务行业,有的只能靠苦力和做点小生意、建筑工地小工、卖蔬菜水果、收废旧等,呈现出新就业率掩盖下的低职业结构。
5.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ケ坏鞑榈耐饫锤九中,她们对马渚这个乡镇有较强的认同感,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的占47%,比较满意占41%,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有91%的认为“比我家乡好”,有一种长期定居的愿望和归属感。
二、外来妇女生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活质量较低
ブ饕是居住条件差,21%的外来妇女对住房条件不满意,她们大多数在城郊结合部租借农民房屋,居住条件大多非常简陋,部分已婚特别是年龄较大、来镇时间较长的妇女反映,租房负担重,房价太高根本没法考虑改善居住条件,有的一家六口都拥在一间房内,吃喝拉撒都在一间屋内,生活质量不尽如人意。
2.卫生健康状况堪优
ゾ大多数被调查者身体健康,受经济和文化的局限,她们对待疾病的态度是小病扛一扛,大病拖一拖,有病选择到卫生院就诊的占57%(以小孩生病为主),选择自行吃药坚持上班的占35%,也有5%的人忍着,不去治疗,卫生健康意识淡薄。
3.维权能力不强
ビ捎谒们出生在欠发达地区,在家乡很难找到就业渠道,养儿育女做家务是她们天经地义的选择,男人是她们唯一的依靠,家庭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外打工后有了少量的固定收入,腰杆日益挺直,但在社会上、在工作中她们依然是弱势中的弱势。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对种种侵权行为只能忍受,不敢也不想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劳动保障缺乏,工作环境不佳,部分外来务工妇女对切身利益受到侵害不很重视,或因害怕失去工作而不敢维权,劳动保障意识较为淡漠。
4.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ビ捎诠ぷ适杖肫低,职业的发展空间小,也制约了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生存压力大,外来务工妇女较少参加社会活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据调查,外来妇女的业余生活主要是集中在一起聊天、打牌、逛街等,基本上不太能够参与本地人的业余文娱活动。同时,她们很少想到通过岗位培训获得相关技能改变工作性质,改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有点安于现状认命的感觉。
5.有强烈的期盼和心里话
ネ饫锤九有强烈的期盼,最好能够长期生活在城市,能挣到钱,不被城里人瞧不起,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上得起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事实总是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子女的命运随父母的流动而动荡不安。
三、优化外来妇女发展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ゴ罅客饫锤九来镇务工,获得了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良机,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她们在不断寻求谋生方式的过程中,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她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大发展的意识初现。有25%的外来妇女认为自己已经是真正的城市人或至少是半个城里人,感觉自己正逐步融入城市文明中,如愿意接受文化、就业技能、卫生保健等知识在内的各类培训,初步确立了男女平等和现代生育的观念,认识到生男生女都一样,逐步建立了保健意识。希望得到相宜的指导和定期体检,懂得了维权的常识,遭遇到侵权知道据理力争,并要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闲暇时娱乐方式日趋高雅,开始关注社会建设,渴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逐步产生归属感等。因此,外来妇女这支庞大的队伍,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ィㄒ唬┦敌星浊榛管理,增强外来妇女管理工作的凝聚力。在加强对外来妇女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亲情化管理,使外来妇女能在马渚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一是帮困解难,嘘寒问暖。在外来人员中,有的是带小孩来的,孩子需要上学,我镇同教辅室协商,各中心幼儿园及马渚镇校、镇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允许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小孩,并免除一定的借读费,光马渚镇中一年就招收了5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小孩,帮助解决小孩入园、入学问题;二是开展活动,丰富生活。从精神上关怀外来妇女,让她们像大多数居民一样“生活着、享受者”,村、企业组建乒乓球队、合唱团,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了外来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新余姚人的感情;三是开辟阵地,提高素质。为了改变外来妇女低层次文化素养的现状,免费为外来妇女开放文化宫、阅览室,为她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年,镇政府共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检查1234人(包括二癌筛查),报销医药费5364元,提供避孕药具和相关计划生育常识读本,使她们感到温暖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