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调查

经济调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8 10:12: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调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调查

篇1

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11年第1季度,居民对物价满意度缓和,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就业与收入情况向好,就业预期乐观,收入预期仍不理想;居民认为目前房价过高,对调控效果不乐观;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

一、物价感受指数

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较上年未有所缓和,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升至17.3%。66.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降7个百分点;31.6%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升6.9个百分点。

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未来物价预期指数降至72.8%,较上季下降8.9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47.1%,较上季度减少14.3个百分点。

二、收入感受指数

居民收入情况向好,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4.5%,较上季升3.4个百分点,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55.4%,与上季基本持平,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显谨慎。

三、就业感受指数

居民当期就业感受指数为41.7%,较上年末和同期分别上升4.8和3.3个百分点,显著改善。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53.2%,预期未来一季就业形势“好”或“基本不变”的居民占71.7%,“就业差”的占10.3%,为2009年以来的最好情况。

四、储蓄、投资、消费意愿

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4.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变相储蓄,41.6%偏好“储蓄存款”),14.2%的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达25.1%,比上年末减少1个百分点,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21.9%,“股票投资”13.5%。前者比上年末增加1.5个百分点,后者减少1.2个百分点。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仍为主要消费热点,其他消费意愿不旺。其中购车意愿为13.2%,处于调查以来较高位;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与旅游意愿分别为25.7%和22.6%,各低于同期2.3和0.9个百分点。

五、对房价预期与购房意愿

篇2

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

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主要包括四类选取渠道、四种核实方法、四个清查手段。四类选取渠道是指涉海法人单位的选取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取基本信息作为单位清查底册,分别为统计部门单位名录、工商部门注册资料、企业单位公开信息、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四种核实方法是指采取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空间核实法、项目核实法等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核实。产品核实法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原材料,或者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服务核实法是指从事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的活动,或者从事海洋科研、教育的活动;项目核实法是指单位承担过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或者单位是统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中海洋工程建筑项目的承担单位;空间核实法是通过涉海法人单位的空间定位进行核实,即通过单位是否占用岸线进行核实。四个清查手段是指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检索、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手段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清查。

1.2调查员选聘培训

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四类选聘渠道、两种培训方式。四类选聘渠道是指从地方海洋统计联络员、地方统计调查队工作人员、单位填表人员、公开招聘人员四种类型人员中选聘海洋经济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两种培训方式是指全国统一培训和逐级培训。全国统一培训是由国家统一对各地区所有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量大,但培训效果较好;逐级培训是分级组织对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各级培训量小,但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1.3调查制度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调查内容、五种调查途径。三类调查内容是指海洋经济的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调查内容、辅助调查内容、其他调查内容三方面。主要调查内容侧重生产投入、生产经营、生产能力等;辅助调查内容侧重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综合管理、海洋服务、海洋文化等;其他调查内容侧重空间信息、产品价格、民生等。五种调查途径是指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来源,包括基层调查、部门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书刊检索查询。基层调查主要是从涉海法人单位取得调查数据;部门调查主要是从有关涉海部门现有定期和专项统计制度取得调查资料;问卷调查主要是从涉海就业人员取得调查资料;实地调查主要是调查人员通过走访、观察等直接搜集调查资料;文献书刊检索查询主要是从有关文献书刊,例如地方统计年鉴、有关书籍报告等取得调查资料。

1.4调查方法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四种调查方法。四种调查方法是指取得数据的方法,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全面调查主要应用于总体数量不多的调查对象,逐一开展调查;抽样调查主要应用于总体数量多的调查对象,可以通过调查样本推断总体;重点调查主要应用于某个指标在总体中占较大比重的调查对象;典型调查主要应用于某个指标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1.5调查数据审核

调查对象审核主要包括四个审核方面、三级审核要求。四个审核方面主要包括完整性、规范性、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完整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内容要填报齐全;规范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要签字并加盖印章;平衡关系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各种平衡关系准确无误;逻辑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数据不存在逻辑错误。三级审核要求主要包括调查员审核、地方调查机构汇审、全国汇审。调查员审核主要按照调查表式审核填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平衡关系等;地方调查机构汇审主要从逻辑性方面审核调查数据的合理性、可信度等;全国汇审主要审核调查资料规范性和数据衔接性等。

2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在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中,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进行了应用,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总结试点应用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调查技术。

2.1调查技术的应用情况

通过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检验了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等技术点,同时测试了海洋经济调查填报系统软件的功能,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洋经济详查奠定了基础。

2.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先导,是调查表发放的基础。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从统计部门共取得41.6万个单位,核实后的涉海法人单位4.6万个。

1)从统计部门单位名录提取效率最高

各地区全部是从第二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中获取单位信息的,都未从其他渠道获取单位信息。原因在于,统计部门名录集工商、税务、编办、民政等部门的单位名录于一体,五年一次的经普单位名录全面、信息完整、标准统一、更新较快,而其他渠道单位不全,需要互相比对,信息不完整,难以识别是否涉海。

2)产品核实法和服务核实法实用性较强

各地区主要应用了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对涉海法人单位进行核实。部分地区采用项目核实法核实海洋工程建筑企业,采用空间核实法核实海洋电力企业。此外,提出了管辖权限和涉及行业核实法,实现了核实方法的创新。

2.1.2调查员选聘培训

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海洋产业情况,总共选聘了5000人作为调查员,其中超过80%的调查员接受了培训。

1)以单位填表人作为调查员效果最好

选聘的调查员中,来自地方海洋部门600多人,来自地方统计部门200人左右,来自涉海法人单位近3000人,来自社会公开招聘300多人,来自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近1000人。从涉海法人单位中选聘调查员占全部调查员人数的58%,是调查员选聘的主要来源,涉海法人单位人员既是调查员,也是填表人,一方面掌握本单位情况,有利于提高填报率,但另一方面,人员众多,组织难度大,培训量大。此外,各试点地区都增加了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的人员作为调查员,占全部调查员人数的20%,这类人员熟悉当地单位分布,提高了调查填表的工作效率;部分人员参加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具有一定经验,较易与单位进行沟通。

2)采用逐级培训方式成效明显

试点调查主要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国家对试点地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其次是地方培训,由各试点地区海洋部门和统计部门组织对下级调查人员和填表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培训人数、分担培训工作量、缩短培训时间、分类细化指导。接受国家组织培训、获得证书的人数只占全部接受培训人数的13%,其余人员是由试点地区自行组织培训的。因此,地方机构是培训的主要力量,地方培训的效果良好对于保证调查方案、制度等完整地向下推行至关重要,同时影响着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

2.1.3调查制度填报各地区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获取海洋经济调查数据。

1)从基层单位采集数据,地方统计部门配合十分重要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采集的统计资料主要来源每个涉海法人单位,因而就需要涉海法人单位积极地配合调查。试点调查实际情况表明,地方海洋部门与地方统计部门联合开展,密切配合,对于提高填报率具有重要作用。

2)以全面调查为主,组织方式是关键因素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是以全面调查为主,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辅,而地方海洋部门单独开展调查难度很大。试点调查实际情况表明,由政府主导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地区,无论从调查资料采集程度,还是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都较高。

2.1.4调查数据审核

各地区按照四个审核方面、三级审核要求,组织了有关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

1)四个方面审核效果较好,填报不全是突出问题

各地区结合各自的调查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数据全面审核。在审核过程中,主要发现了填报不全、未签字盖章、平衡关系有误、逻辑关系有误等问题。其中,突出问题是填报不全,其次是平衡关系有误。

2)三级审核要求基本实现,调查员审核有待加强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按照三级审核要求进行逐级审核,各级基本完成了数据审核任务。部分地区增加了调查指导员审核和涉海部门审核的级别,有利于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比性。

2.2调查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海洋经济调查涉及行业范围大、技术要求高,内容之广,难度之大,难免在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调查技术。

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核实方法需要细化

由于技术方法提供的单位核实方法未明确到行业小类,而且欠缺全面、实用的海洋产品名录,各地区在开展核实过程中对部分单位难以判定是否从事海洋经济活动。此外,空间核实法的设计是为了解地方海洋产业布局,而试点调查中仅有个别地区采用了便携式GPS对核实的涉海法人单位位置点进行了测量。因此,空间核实法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调查员层次参差不齐,海洋部门调查员有限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调查员是从不同渠道选取的,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参差不齐,抱着临时思想从事工作,对调查任务难以深入了解,而且培训时间较短,要掌握正确的报表填报方法和规定,难度很大。海洋部门调查员熟悉地方涉海企事业单位情况,了解海洋统计工作。但是,这类人员数量有限,而且平时业务工作量大,基本属于兼职调查员,在人数、时间和精力方面难以保障。

3)调查制度设计偏向全面,调查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较大,所以试点调查本着“充分试验、实践证明”原则,指标设置“多”而“全”。调查制度指标设计过于全面,既增加了获取数据难度,又降低了数据真实性。试点调查主要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涉海法人单位开展调查。调查方法比较单一,数据采集任务全部依靠调查员,而且调查员队伍不稳定,难以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4)调查数据审核手段仍需完善,审核要求仍需强化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数据采集量大,审核工作繁重,因此数据填报系统在数据汇总审核功能、资料备份恢复功能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部分地区缺少调查员审核级别,因此对三级审核要求还需进一步强化,从而提高海洋经济调查数据质量。

3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改进方向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检验了技术方案、调查制度、填报系统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了技术方法,提供了调查经验,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详查奠定了基础。以下主要从方案编制、制度设计、系统开发等三方面提出技术改进方向。

3.1科学合理设计详查方案

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是调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多开展一些调研,特别是对基层的调研,了解对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与开展海洋经济详查的能力;其次要全面、扎实地开展调查技术方法研究,完善有关的名录、规范等。具体包括:

1)多渠道采集涉海法人单位基本信息

在统计部门名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研究涉海法人单位基本信息更新方法。

2)细化涉海法人单位核实方法

逐个行业设计涉海法人单位初步筛选和核实方法,进一步明确核实方式和手段。

3)建立较实用的海洋产品名录

结合试点调查成果,详细设计海洋产品分类,建立较为实用的海洋产品目录。

4)深入研究统计调查方法

深入研究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结合方式,明确各种方法应用的范围,完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

5)制定详细数据审核处理规范

进一步完善海洋统计调查数据审核方法,规范调查数据处理流程,研究与常规统计数据的衔接方法,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3.2制定可行的调查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提高详查工作的质量,在确保达到详查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表式,保证指标解释准确易懂。同时,要合理安排开展详查的时间。具体包括:

1)建立可行的指标体系

完善海洋经济调查指标体系,制定调查指标“少而精”,突出重点、简便适用,明确指标定义,保证可行性。

2)设计审核用汇总表式

篇3

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县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富余劳动力3.5万人;耕地面积73.3万亩,人均7.26亩。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2004年共转移3.3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其中,就地转移2.46万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0人,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3%和27%。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转变。充分发挥口岸中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地建成16处以轻工产品、果菜、粮食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有17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此从事境外营销,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积极推进跨国投资,目前边贸企业已在境外创办各类实体52家,其中加工型38家,投资额达2.97亿元,涉及轻工产品、木材加工及金属冶炼、装璜建筑等领域,承载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扩大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劳务人员2000多人,收入近2000万元。2004年,向俄、韩、日等地转移县内劳动力4300人,占转移总数的13%。

2、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做精做强县域经济,广辟转移渠道。围绕壮大口岸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计投资1.26亿元,兴建对俄进出口加工、绥阳进口锯材加工及华宇工业园区,已承载企业37户,26户建成投产,华海木业、宁城渔业、顺风松仁加工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安置农民进城务工1700多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产值超百万元、就业超百人的乡企45户,安置农村劳动力2400余人;绥阳镇创办木材加工企业28户、黑木耳加工企业15家,安置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速发育农村第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经商、务工,**镇依托城郊优势,常年从事餐饮、运输各业农民4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50%以上;绥阳镇投资1800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发展“能人”经济,县内及境外已有4000多名经纪人脱离土地,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产品贩销。

3、转移方式由输出向吸纳转变。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发展袋栽木耳2.4亿袋,耳农7000余户,年产量达万吨;建成果树、蔬菜生产基地18.5万亩,年产鲜品17万吨,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和沿边较大的出口果菜生产集散地。黑木耳、出口果菜、特色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本地和外埠农民产生了强劲的吸纳力。据不完全统计,4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以“离土不离村”方式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吸纳穆棱、林口等周边县(市)民工1000多人。绥阳镇绥西村218户农民,今年发展袋栽木耳1200万袋,冬春两季户均雇佣附近农村劳动力4人,全村年劳务费支出达到80多万元。启动建设以加工为主的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仅建筑一项就吸纳外地民工2000余人。走出国门创建吸纳基地,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兴建劳务点300多个,面积达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其中外地民工达2500多人,来源多为吉林、山东及本省齐齐哈尔、龙江、海伦、巴彦、兰溪、绥化、呼兰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吉信工贸集团分别与温州达芙妮、盛宏达鞋业合作,投资3000万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兴建11条鞋业生产线,日产皮鞋、旅游鞋4万双,仅此吸纳温州籍农民工400人,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

4、转移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着眼提升转移农民素质,以县农广校为中心,利用县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农机驾校的师资和设施,对农村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协调县内26户企业与各镇签订550余份用工协议,举办黑木耳栽培、木工、电工、土木工程、俄语等专业培训班53期,受培训人员1.17万人次,占农村剩余劳动力76%。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劳动法》、《合同法》、安全知识、境外风俗、礼仪常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为打造外向型劳动力品牌奠定了基础。一批转移出去的高素质农民逐步从操作层步入管理层,由受雇于人变为雇人务工的经理人。俄十月区200多个中国劳务点中,90%以上的承包人都为**本地农民,建成俄罗斯最具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全部直销俄市场,投入产出比1∶2,每人年净收入50万元。大肚川镇胜利村农民赵彦铭投入100万元,在十月区、西伯利亚承包菜田500亩,雇佣国内民工50余人,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5、组织形式由无序向有序转变。成立劳动力转移领导机构,确定镇村专人管理,对农村劳动力全部登记造册。加强埠外劳务市场对接,组织参加海林劳动力转移洽谈会,召开有60余个企业、800个民工参加的劳务供求洽淡会,安排劳动力600余人,占总数75%。三岔口镇泡子沿村组织村民与俄十月区星火公司签定300公顷土地承包合同,两批派出驾驶员、农业指导员98人,月工资1300~1500元;分别与华宇集团、宁城渔业、绿林牧野养貂公司及建筑企业多方联系,转移劳动力6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6成以上,人均月工资1000元~2200元,仅此一项年可增纯收入100万元,人均增收430元。高安村发挥亲缘优势,主攻对韩劳务输出,村委会为出国农民统一办理各种手续,全村500名劳动力已赴韩350多人,年纯收入高达400多万元。制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方案及考核办法,放宽户籍管理,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办理城镇户口;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给予政策、资金扶持,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小额贷款,三岔口镇2004年落实农贷资金2010万元,其中劳务输出专项资金达320万元,占总额16%。

二、主要成效及影响

1、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2004年,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1.5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7%,占全年人均纯收入30%以上,劳务收入成为许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镇村出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的可喜局面。三岔口镇4个朝鲜族村60%的劳动力长期在俄、韩、日从事跨国劳务,今年该镇又通过边贸公司向俄输出劳动力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依托能人带动向韩国输出劳动力400多人、向日本输出1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5~15万元。高安村农民权仁培在俄罗斯承包了120亩菜田和5000平方米棚室,带动本村80余名农民到境外出劳务,年收入达130万元;当地农民金吉男承包了赴俄务农村民留下的200亩土地,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年收入近10万元,实现了境外土地开发和村域资源利用的良性互动,今年该村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成为依靠境外输出致富的新亮点。

2、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全县4.3万亩耕地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人力资源,推动了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地产优势农产品的专业、规模、区域化生产。将已转移农民弃耕的土地及山场、水面、滩涂,及时进行转、卖、租,一批专业村、种养大户脱颖而出,带动发展黑木耳、烤烟、果菜、优质米、特色养殖等生产基地30.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13.5万亩;木耳专业村发展到98个,占行政村总数96%,辐射农户1.5万户,吸纳农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其中绥阳镇绥西、三道河子和大肚川镇石门子村黑木耳示范区摆放规模分别达到1200、1500、1600万袋,纯收入实现1162、1329和2080万元。三岔口镇幸福村农民王会仁,通过合理流转土地,从45户外出农户手中承包了330亩土地种植圆葱,总产达1300吨,纯收入超过50万元。

3、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依托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在城镇有了稳定职业,并购房落户,去年以来已有1900名农民变“市民”,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入城安家置业。部分外出打工者致富不忘家乡,纷纷返乡回城投资创业,又反哺了“打工经济”发展。进城、返乡农民共同构成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主体,助推了城镇第三产业及公益事业发展。三岔口镇农民金圣范赴韩务工多年,回乡后投资20多万元建起一流的韩式餐馆,雇工20多人,带动全镇发展餐饮服务业170余家。绥阳镇红旗村农民董玉臣通过打工完成原始积累,现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木材加工厂,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6人、下岗职工15人,吸纳周边县(市)民工31人。**镇大城子村民毕希铭打工致富后不忘乡亲,多方筹措资金48万元修建长642米的便民路,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高票当选为村主任。

三、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受传统观念束缚和旧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农民不会转移、不懂转移和不想转移现象仍普遍存在;受域内黑木耳等特色、高效产业快速崛起的吸引,一些农民产生小富即安、看家守业等狭隘思想,不考虑潜在的发展,不愿离土创业,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甚至回流,给资源合理利用、调精做强产业增添了压力。

二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脑力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农民还占少数,近90%的农村劳动力均为初中以下文化,接受过技术培训的也较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转移出来后大多只能从事苦、脏、累的工作,更难向新兴产业转移,制约了就业结构调整,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也往往处于劣势。

三是除对外输出劳务趋于有序外,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大多还处在自发、无序状态,主要途径限于“亲靠亲”、“邻帮邻”,制约了劳务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一些中介组织运行不规范,存在着信息不准、管理不细,重利益、轻服务,影响农民合法权益等现象。

四是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下岗职工有所增多,导致城镇对农民工的容纳能力没能有效提升,甚至出现“吐纳”现象,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具体操作部门受职能、权限等掣肘,仍限于抓引导、拢情况、报数字,综合管理、协调力度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产业吸纳力。着眼创建全省重要的农村劳动力中转吸纳基地,牢固树立“抓调整就是促增收”理念,坚持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不动摇,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打造外埠农民吸纳平台。稳定、有序扩张黑木耳生产,力争2005年发展袋栽木耳3.5亿袋,建成国家级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创建全国黑木耳菌种生产管理规范化示范县为契机,组建世界上首个黑木耳DNA标准指纹图谱和数据库,强化菌种研发和系列食品精深加工,争取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将**建成黑木耳生产、加工、销售、效益的全国第一县,仅此一项产业年承载埠内外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精准化,统筹发展烤烟、果菜、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完善国家级苹果梨示范区、万头优质马鹿核心群基地建设,合理扩张发展规模,兴建绿林牧野裘皮加工厂、**对俄出口果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加工、储运龙头,壮大龙型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的强势载体。

2、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打造劳务经济强品牌。深度发掘口岸中转功能和现实潜力,突出境外市场信息与地产农产品、域外资本与地利条件、国外丰富土地资源与县内富余劳动力三项整合,迅速将向境外输出劳务这块“蛋糕”做大,促进农民成规模、跨区域流动就业,建成全省最大的劳务中转基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新模式,推进对俄劳务输出产业化,发挥外贸企业对俄市场开拓的先发优势,吸引联合香港、江浙名企、名牌,共赴俄建企兴业,创办境外实体群、创业园,带动埠内外农村劳动力批量输出;扩大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夯实农业种植、养殖,拓展轻工产品加工、家电装配、建筑承包、矿产开发等优势及新兴领域,为农村劳动力境外就业构筑适宜平台。广借跨国企业、驻外机构、海外亲属等媒介联络接洽,对口输出高素质“产业工人”,树立国际信誉,叫响**劳务输出品牌,促使更多农民走出国门。

篇4

促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2年前三季度,在“低碳金融”支持下,大兴安岭地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试车成功,木制别墅、实木地板等终端产品比重大幅提升,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5.8亿元,增长22.7%,精深加工产值比重达到79.4%。新增绿色(有机)标志使用权产品55个,继续居全省各市地之首,绿色食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增长30.2%;兴安北药业、特色养殖业实现产值3.3亿元、5.4亿元,分别增长5.7%、20.1%。在接续产业强力拉动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39.0∶14.3∶46.7,调整到目前的40.7∶19.4∶39.9,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碳中小企业融资虽有缓解,但总体依然困难

从贷款余额上看,低碳企业贷款余额同比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从贷款覆盖面和占比来看,总体依然困难。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全区共有低碳企业387户,金融支持94户,仍有75%的低碳企业急需金融“补血”。主要原因是大兴安岭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低碳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还面临诸多掣肘,主要表现在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规模偏小、基金保障能力较弱、企业诚信度欠佳等方面,直接抑制了低碳企业融资。

低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可抵押物不足,自身经营管理粗放,融资担保的风险较高问题

大兴安岭地区低碳中小企业一般组织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下、经营管理粗放,很少使用汇票、信用证、保理等现代结算工具,对新型动产融资担保业务也缺乏了解,造成融资担保业务进展缓慢。再加上企业财务不规范,提供的动产担保物透明度低,登记真实性差,尤其是部分低碳企业提供的一些动产担保物如存货、半成品、成品、原材料等价值变动大,后期管理难度大,提高了银行融资担保的风险。

银政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沟通联系机制仍待加强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银、政、企联系机制通过银企对接会、金融专报等形式不断得到加强,但当前银、政、企联系机制仍然存在常态化不足、信息交流不深入、不全面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这些方面的工作。

相关建议

认真落实低碳经济信贷政策,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

各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对低碳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探索无形资产质押、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符合低碳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开发及推广工作。要加强对市场前景好有潜力的企业的培育,提供专业金融顾问服务,扶持低碳企业增强竞争力,切实加大对低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篇5

2、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厚积薄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拥有个体私营户数6.53万户,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城镇户数3.2万户,当年开业1.98万户。企业注册资金78.09亿元,增长55.5%。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增长61.2%,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增长1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10.8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8%,拉动GDP增长8.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9%;实现税收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9%。所交税金占全市两税收入的25.3%,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税收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税收支柱之一。民营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9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54.8%。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6

XX年2月

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县挟口岸之利,特色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为此,县委办调研室会同县农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一、特色劳务经济发展情况

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县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富余劳动力3.5万人;耕地面积73.3万亩,人均7.26亩。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XX年共转移3.3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其中,就地转移2.46万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0人,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3%和27%。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环保、降耗理念的深入,无纸调查方法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应用。无纸调查是一类不需要打印问卷,借助计算机等设备辅助完成的调查方法,可以分为面见式无纸调查及非面见式无纸调查。面见式无纸调查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移动面访调查。非面见式无纸调查则主要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网络调查、仪器辅助观察等比较成熟的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如自动语音调查系统、移动智能技术、GPS技术等也正逐渐应用于社会经济调查中。

一、无纸调查与传统的面访问卷调查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1.低耗高效。无需打印问卷,减少了纸张的消耗。答卷自动生成电子数据,直接用于数据分析,省略了数据审核、编码、录入环节也避免了录入误差。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不受时空限制,不用到达实地,减少了交通差旅费用支出。

2.快速。有计算机辅助完成问卷的显示和填写工作,简化了调查步骤。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可以实现问卷的快速完成。

3.减少误差。访问过程由计算机或仪器控制,借助录音录象来避免人为的访问流程不熟或作弊等影响访问质量,减少误差又节约监控成本。

4.问题更灵活丰富。计算机可以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问项,卷面表现形式更丰富形象。

5.可以接触到不易接触的调查对象。在电话访问及网络调查中,因电话号码的随机生成及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调查接触的人群范围更广,甚至一些身份特殊的人也有机会接触。

二、无纸调查的局限性

1.面见式无纸调查要使用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这些设备不便携带且需要持续的电源供给,或开关机耗费时间,因此在室外或乡村地区不见得能发挥特长。有的调查设备需依赖网络连接。

2.非面见式无纸调查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抽样的代表性和质量控制。如电话号码的获得,如果采用随机拨号则主要是固定电话抽样,而我国目前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且呈负增长趋势,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9.2%。固定电话多为工作电话,与私人有关的问题回答率不高,而家庭固定电话接听者多为 赋闲的老年人等,或者只有晚间的一小段黄金时段。移动电话的普及率高,但因信息保密需要很难获得号段及地理位置对应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小的电访中心,无法得到电信部门在号码分布信息和资费上的优惠,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网络调查的运用现状不容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信息质量问题。网络调查项目多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网站上零星的开展,没有特别优异的网络调查机构,很多专门的网络调查网站其主要还是提供一个网络调查实践研讨平台或作为辅助手段。网络样本的代表性极不稳定。

3.信息安全问题

无纸调查对计算机系统依赖性强,往往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系统维护支持。调查项目往往由第三方调查机构来执行,无纸调查中委托方需要提供回访的电话号码、IP地址、电邮帐号、甚至部分网络调查中涉及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的使用必须遵守严格的职业道德和保密制度。无纸调查的使用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的深刻的革新。

三、鉴于以上的优点和局限性,无纸调查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选择与调查方法的匹配。在课题的选择上,那些公众关注度高,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内容单一,问题相对简单的调查比较适合采用非面见式无纸调查。如一些民意调查、公共问题调查,科研性、公益性调查,针对特定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回访等则适合采用非面见式无纸调查。而一些服务于市场决策、政策决策的应用型调查项目其研究的内容复杂,问题类型多样,题量大,则更适合于面见式无纸调查。一些与网络有关的课题如电子商务、网购、上网行为、各种网络服务市场调查首选网络调查法。

2.各种调查方法的互补。

无纸调查能够部分代替传统调查,非面见调查也能部分代替面见调查,但不是完全的替代,也不是对立的。在很多调查项目中,往往要多渠道多方法的收集信息。将传统的面访与电访、网络调查同时使用,以期覆盖更广泛的样本群体,各种调查方法的数据相互印证和补充。

四、无纸调查应用现状

为了解无纸调查技术在社会经济调查中的应用,笔者走访了一些调查行业的从业机构,其中包括国内知名的计算机辅助调查软件供应商、政府统计机构及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民营调查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

篇8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9-0037-03

一、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产生主要影响

(一)从煤炭生产和销售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全县煤炭外销不畅。2008年四季度山阴县外运煤炭193.5万吨,比2007年同期的582.3万吨减少66.8%;2009年第一季度煤炭发运量仅为140万吨,比2008年同期的500.2万吨减少73.1%。根据调查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造成山阴县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除本县自身因素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市场需求下降。由于国内煤炭上游企业产量下降,增速放缓,导致下游企业对煤炭的需用量减少。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煤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大幅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据调查统计:全国去年9月、12月煤电的增幅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增幅分别为9%、-25%;第二,成交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逐月下降。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价格去年8、9、11、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与此同时,冶金用煤价格也呈大幅下降趋势。第三,社会存煤量增加。秦皇岛港口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到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煤炭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四,山阴全县煤炭发运量与装车量逐月减少。今年1月份发运2列、2月份发运5列,3月份发运1列。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发运10列以上。

(二)从电力和通信部门的营运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县域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降低。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山阴县全县工业用电13390万千瓦时,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全县工业用电仅为9423万千瓦时。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减少了3967万千瓦时,减幅为29.6%。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爆发后比金融危机暴发前的同期,山阴县工业用电减少近三分之一。用电量的减少,也映证了山阴县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至少说明没能满负荷运行。

2.通信部门营业额下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通信部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通信部门的营业数额看,以网通公司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固定电话的用户比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下降了20%,主要原因是山阴县一部分城乡居民无力按时交纳话费而致使停机。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里,山阴县手机用户的月平均话费为160元,而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这段时间的月平均话费为203元,月平均话费降低43元,下降幅度为22%,尤其是山阴县境内的玉井、马营一带产煤乡镇更加明显。2007年玉井、马营一带的煤矿煤炭生产销售旺盛,对外煤炭交易量大,电话联系频繁,月均话费总额达40多万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煤矿停产,该地区月均话费总额降为20万左右,下降达50%。通信部门营业收减少,一方面说明老百姓挣钱渠道减少,开始紧缩开支,另一方面也说明劳动力参与的工商生产经营活动也在减少。

(三)从冶金化工企业纳税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冶金化工企业缴纳税金2351万元,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缴纳税金1614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冶化企业产品价格低迷,亏本经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从房地产市场和餐饮行业等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购房热骤然冷却。全县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积压着较多数量的房屋,整个房屋交易市场异常冷淡。另外餐饮服务行业同样存在着门庭冷落的问题。几家大宾馆、饭店自去冬以来都存在亏本经营。往年比较红火的西环路小饭店,去年以来大约有20多家关门歇业。这些现象并不只是说明此类行业本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更深层次反映着山阴县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

(五)从金融部门储贷业务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从全县居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山阴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441971万元,四季度末为462405万元,比上季度净增20434万元,增幅为4.6%。而2008年三季度末,全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653903万元。可到四季度末却降为650689万元,比上季度净减3214万元,减幅为0.5%。2007年四季度增长4.6 %,2008年四季度减少0.5%,这一增一减形成了2008年四季度实际降幅就首次达到5.1%,也是山阴县金融机构历年来出现个人储蓄下降比例较大的一个季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山阴县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困境,职工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往年四季度,全县大约有8000辆运煤车辆都不停昼夜营运,2008年四季度几千辆运煤车几乎整体歇业。再如,山阴县广大奶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鲜奶价格猛跌和奶款长期得不到兑现,据调查 了解:当时每市斤鲜奶最低有过0.3元的价格,就是这样低廉的价格,乳品加工企业也无法及时向奶农兑现奶款,拖欠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以上。老百姓不得不动用储蓄勉强维持日常养殖。

2.从全县企业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各类企业在金融部门的存款余额为86475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为77847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比第三季度净减8628万元,减幅近10%。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存款余额为165817万元,四季度末达到188128万元,增加了22311万元,增幅为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减少,是企业经营的正常情况,企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序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使用也在持续增加。而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存款增加,不是说明企业效益增加,而是因为企业停产形成的。因为企业停产,一大部分资金退出了生产领域,成为闲置资产而沉淀在了银行。

3.从全县企业向银行贷款情况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企业在金融部门的贷款余额为196415万元,到四季度末余额达203518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增7103万元。增幅为3.6%;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为239752万元,四季度末贷款余额为216003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减23749万元,减幅为9.9%。从企业存贷款情况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存款减少8628万元,贷款增加了7103万元,说明当年四季度又有15731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而2008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净增22311万元,贷款减少23749万元,说明在2008年四季度又有46060万元的资金退出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比,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二者轧差就有61790万元的资金退出生产和流通环节。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暴发后的2008年四季度,企业生产活动没有金融危机暴发前的2007年四季度活跃。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抓住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抓住煤炭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的机会,就资源整合制定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煤炭生产力布局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另外,要继续关注和扶持全县其它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化工、建材、乳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创优环境上搞好服务。鼓励他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做强做大。建立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国家、省、市对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科技兴企力度,使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实现产业多元化。

(二)改善外贸出口困境

出口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地区的风险。其次要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另外,从长期来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这应是化解外部危机对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再次应当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最后要主动进行对外贸易政策和策略的调整,构建开放型平衡发展的外贸新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型、从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的转型。

(三)多管齐下,应对就业危机

一是要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要把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就业岗位的稳定。市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失业预警制度、企业规模裁员的报告制度,或者采取就业补贴等制度,保持企业现有的就业岗位相对稳定。二是要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投资,提供新增就业岗位。一般来看,产业结构升级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迈进的,但是,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因此,我们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要允许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三是要采取信贷、税收和技术扶持等措施,鼓励创业。要培育壮大创业主体,积极拓展创业空间,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最大化就业。四是要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尽管小城镇就业存在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但在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作用下,这种严峻的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步缓解。下一步是要注重狠抓落实,提高这些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我们应该相信,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经过多方努力,一个更良性的就业市场、就业体制将会建立起来。

(四)因地制宜,解决旅游业“瓶颈”

落实国家加大投资的政策,要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在规划、投资建设、推销上要有一个整体思路、整体规划、整体分步实施方案,使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要将投资拉动与启动消费有机结合。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用于旅游景区道路、景区游客中心、大型旅游停车场(含自驾车营地)、游客中心、游客安全监控设施、景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并要加强旅游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2009第5期。

[2]朱民:《改变未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在研究奥数教育的经济因素问题时,主要的调查对象是小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对家长发出问卷50 份,回收45份,有效问卷30 份。奥数的主要学习阶段是三至六年级,对该阶段的学生发放136 份问卷,回收136 份,有效131 份。由于部分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对老师进行谈话调查。

二、调查结果统计

从回收的问卷中,得到关于孩子每学期参加奥数补习班的花费数据,43.48%的家长在奥数花费这一选项中选了“800以上”。由问卷统计结果得到了每个小学生每学期在奥数补习班花费的期望值708.6957 元。

用西安市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人数乘以各阶段学习奥数的比例(据调查,三四年级有60%的学生学习奥数,五六年级为72.41%),并假定每人只购一本10 元的资料,可得每年西安小学生在奥数上的总花费超过4 亿元。若加上其他年级的学生,多报班的情况,更高价格的参考资料,以及其他的相关费用时,这个数字还可以继续再放大。

三、经济因素分析

奥数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利益链背后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根据营销学中的观点,奥数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需求,有了需求,就会有市场,有了市场,它才有赖以存在以及继续发展的条件。如今孩子择校,名校择优,奥数成了衔接二者的工具。

2.名校———“地下招生”利益链的掀起者

名校所谓的选拔考试,无一例外就是考奥数。小学生为挤进名校,疯狂学奥数。多报一个奥数班,就增加了一次参加名校招生考试的机会,因此,有的小学生甚至一个人报了好几个班。笔者了解到,西安小升初考试已取消多年,就近分配免试入学的政策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择校问题仍让家长头疼。名校招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奥数班里组织考试的,他们希望吸引到一些有着获奖光环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学生加大培养给学校以后创造更高的升学率,更好的名声以及经济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调查了西安小学升初中入学方式,通过“所在学校的选拔考试”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比例为68.4%,普通中学则为60.3%。为了减少由于抽样带来的误差,我们进行了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学上应用的证明方法,通过原假设H和备择假设H 设定两个命题,选取合适的统计量,其选取要使得在假设H 成立时,其分布为已知,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并根据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作出拒绝或接受假设H的判断。

令重点学校学生入学是参加选拔考试的比例为π1,普通学校比例为π2;H0:π1-π2≥0,H1:π1-π2

由决策准则知,Z=0.00525 落入非拒绝域,故调查结果支持原假设,即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更倾向于通过奥数择优。越是重点中学,对奥数成绩选拔学生这一择优方式越是依赖。

3.奥数———非单方可维持的巨大的利益链

奥数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链,这个利益链涉及学生、家长、奥数培训机构、老师以及中小学校等。巨大经济效益促使奥数班顽强生存着。如今的奥数班暗地里把教室搬到了“羊肠小路中”,其硬件设备让人担忧,但还是有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学习。他们成了奥数教育这条利益链上无奈的牵动者。名校则是利用了大家的追捧心理抬高了奥数的重要性,成为奥数教育泛滥的一个掀起者。小学老师鼓励孩子学奥数,不仅可给自己带来荣誉及金钱的满足,另外有些老师身兼奥数教师,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荣誉、金钱和学校的压力下,老师也被栓在了这条链上。奥数教育就是这样将很多人的利益都

紧紧的栓在一起。

四、建议

1.加强教师流动,实行绩效工资制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导致这条经济链出现的根本原因。鼓励教师流动,规定一定的流动年限,流动领域由区发展到市。同时实施绩效工资制,并对参与流动的教师给予奖励。

2.严管名校招生考试,禁收好处费择校费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37-02

高校课程设置的目的既是为经济社会提供优质适用的人才,也是大学办出特色、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近些年国内高校相继设立了与之相关的学科或专业,增设了国别经济学课程。但由于该门课开设的历史较短,加之各界对此重视不足等原因,积累的研究成果较少。从查阅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仅有宋成华(2012)等少数成果。而近些年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使国别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其中教学内容陈旧、师资不足以及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突出,需要尽快规范和改革。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走访、网络问卷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十所重点本科高校国别经济学课程的开设状况进行了调研,以了解该门课的开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别经济学的概念与分类

(一)国别经济学的概念

国别经济学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狭义上看,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体制,并介绍该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史、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所面临的经济社会难题等,一般采用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来命名,如俄罗斯经济、当代日本经济、欧盟经济等;从广义上看,国别经济学除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各经济体进行具体研究外,有时也将影响该经济体的政治、社会管理体制等纳入到研究范畴之中,如朝鲜半岛经济与政治、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等。

(二)国别经济学的分类

国别经济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以经济发展程度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发达国家经济学、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学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等。

2.以地理位置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东北亚经济

学、北美经济学、东南亚经济学等。

3.以世界各主要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可分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东南亚国家联盟、太平洋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中美洲共同市场、西非经济共同体等。

4.以各国的共有规律或特有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进

行分类,如针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经济结构、技术革命、经济周期、经济政策等研究,可根据课程设立的主旨,采用其中具体的经济问题命名。

5.以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别

经济学,可分为中美经济合作、中俄经贸合作、日美经贸合作等等。

二、黑龙江省10所高校国别经济学课程开设状况调查

为了掌握高校国别经济学课程的开设状况,我们选择了黑龙江省十所设有经济类学科的大学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通过调查得知,这些高校的经济类学科都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开设国别经济学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已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又由于各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状况、教学管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课程的设置也有较大的不同。

(一)黑龙江省重点本科院校国别经济学开设现状

1.三所理工类院校开设状况。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及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三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开设的国别经济学相关课程主要有:美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俄罗斯经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日本经济、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而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仅开设了日本经济课。哈尔滨理工大学近几年也增设了东北亚经济政治以及俄罗斯经济课。

2.三所综合性大学开设状况。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等三所高校属于综合类大学。黑龙江大学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国别经济学类课程,目前已开设了当代日本经济、当代俄罗斯经济、朝鲜半岛经济与政治、东北亚经济与政治、中美经贸关系、中俄经贸合作以及对俄贸易实务等课程。此外,黑龙江大学还设有日本经济、俄罗斯文化及俄罗斯地理的双语选修课,是黑龙江省高校中国别经济学开设最为丰富的大学。

佳木斯大学和齐齐哈尔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只设置了常规的经济学类课程,尚未开设专门的国别经济学课。

3.单科类院校开设情况。通过调查得知,东北农业大学以及东北林业大学这两所“211工程”院校尚未开设国别经济学类相关课程。而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东北石油大学,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哈尔滨商业大学作为多学科的商业类院校,其专业课的教学中有一些涉及国别经济的内容,但其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尚未安排专门的国别经济学课程。

(二)黑龙江省重点本科院校国别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1.开设国别经济学课程的学校较少。黑龙江省现有全日制本科类院校30余所,但开设国别经济课程的高校不多。在我们所调查的十所重点本科院校之中,系统开设国别经济学课程的仅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四所。作为国家重点或省属重点大学的院校尚且如此,其他高校的国别经济学课程的开设状况可想而知。

2.已开设国别经济课程的高校,学生能够选择的余地小。目前黑龙江省开设国别经济学课程的四所高校中,多局限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或与东北亚地区相关的课程,而对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具有代表性或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经济组织进行介绍的很少。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的选择。

3.国别经济学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及适用的教材。目前开设国别经济学的黑龙江省院校都还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基本上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思路并授课,甚至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讲授的内容差别很大。

此外,根据调研发现,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使用的国别经济学教材,多数是由任课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以及网上搜集的资料整合而成,缺乏实用性教材的问题突出。而正在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资料内容单一且较为陈旧,加之知识体系分散,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一些高校缺乏国别经济学类课程的师资。国别经济学的教学应注重实用性,所以选用那些具有留学经历、了解相关国家经济及文化习俗的教师授课,才能为学生讲授生动的国别经济学课程,而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困扰黑龙江省高校该门课程的突出问题。从我们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师资状况较好的是黑龙江大学,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都有赴相关国家留学的经历。而其他高校的师资在这方面不具有优势。

5.教学管理环节不够规范。黑龙江省高校开设的经济类课程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均为多年前所确定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即大学公共基础课+经济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各高校普遍的情况是公共基础课安排的时间较多,国别经济学类课程往往因为时间缺乏而被迫压缩时间。在我们所调查的高校中,黑龙江大学的国别经济课程一般安排36学时,2个学分,但也有个别学校国别经济学课仅安排18课时,或以几次讲座的形式简单进行。从笔者的教学经验看,即使安排36课时,对国别经济学课程而言,能够讲授的内容也很有限。

在开设时间方面,各个高校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国别经济学课程适合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即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史以及一些金融、财政等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学习。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授课时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也能减少对主干课程的干扰。但通过调查得知,有些高校大二甚至是刚入学不久的大一学生也选修了国别经济学课程,说明学校在选修课程的管理方面不够严谨。

三、对国别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其他成熟的经济学科相比,黑龙江省主要高校的国别经济学课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全国的许多高校也都存在类似情况,都面临改革的课题,需要进行分期规划、不断改进。

第一,针对当前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尽快制定国别经济学课程的规范性教学大纲,督促各高校提高对国别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第二,重视实用性教材的编写。一门教学效果良好的国别经济学课程,应摆脱传统框框的束缚,将多种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从而使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充足,并能及时跟踪经济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通过国别经济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不仅能了解该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能把握经济发展的现在;既能了解该国的文化,还能对该国的外交、民情有所涉及,特别应关注与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外交关系,以增加内容的鲜活性。

第三,增加更多的国别经济学选修课。当前黑龙江省高校开设的国别经济学课程多集中于与本省比邻或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这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尽快增加有关新兴市场及国际重要经济组织方面的内容。

第四,打破校际界限,实现师资共享。在一些院校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作为当前的应急对策,建议各学校打破校际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各高校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设讲座或者论坛,任课教师可以借此互相交流教学研究心得,学生可借此加深对课程前沿问题的了解。

第五,各高校应重视国别经济学课程师资的培养。条件具备的院校应派遣任课教师赴相关国家留学或接受培训,熟练掌握该国的语言及文化,这样才能及时跟踪对象国经济状况的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减少因使用二手资料所带来的时效性降低的问题。

篇11

一、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现状

从主观上说,个体经济存在偷逃故意,经营者明知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受到利益的驱使,存在侥幸心理,在没被税务机关检查到并纳入管理前,有意逃避税务机关管理;从客观上说,也存在由于个体工商业户,开停业频繁,企业或者街道门市分布区域广、税务工作人员少、税法宣传滞后等原因,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虽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但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和如实申报纳税,对税务机关的登记管理和申报纳税能躲一天算一天。

(二)、厂中厂、店中店及一些挂靠业户形成的漏征漏管现象。由于这些业户在日常经营中很难被发现,税务管理人员容易忽视,而税务机关在定期集中清理整治时,由于时间短也容易让他们蒙混过关。

(三)、采取更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为了达到偷逃税目的,一些个体业户利用税务机关不同管辖区域及征管力量不足,经常变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利用中午、晚上及节假日时间进行经营活动,与税务人员打游击,逃避税务机关管理。

(四)、利用国、地税机关管征范围不同,逃避纳税义务。如各种建筑公司对外经营部的仓库、各类中介机构或办事处、中转站、宾馆、酒家内小卖部等。

(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搞虚假下岗职工、虚假残疾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收。

二、对个体经济产生漏征漏管现象的原因剖析

一是由于长期人们思维定势,造成税务机关个体经济控管重视不够,而个体工商业户也缺乏主动纳税意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上人情税和关系税的制约,出现漏征漏管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二是个体税收管理办法滞后,造成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控管的随意性大,缺乏刚性。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基本上采取定期定额管理办法,虽然新《征管法》明确规定对不建帐的业户可以采取不同方法核定其营业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税收核定工作依据不足,测算方法也不是很严密科学,导致税率虽高,而实际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

三是税务机关登记、管理环节衔接不紧,控管不严。个体工商业户一般都从事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船小好调头。所以一部分个体私营业户成立的快,注销的也快,且流动性大,这也给我们税务机关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征管法》规定在领取营业执照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但是不少个体工商业户只注重工商营业执照,对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缺乏足够认识;再加上税务工作人员疏虞管理、检查不够,致使纳入税务管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

四是相应征管机制不健全。

对一些零散和行业税收,如运营车辆营业税、出租房屋用于居住应纳的税款等,可以委托相关单位代征。但由于现行的征管机制不健全或者不到位,不同程度地造成税款的流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税法教育机制,特别是要在中小学增加税法教育课程,依法纳税教育要努力从学生做起。

(二)、严格执行定期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建帐管理办法。将个体私营的税收征管引入正轨,减少偷漏税现象发生,建帐是有效途径。

(三)、加强以票控税管理。对使用地税发票的餐饮业、服务业、小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个体工商业户,在严格遵循程序制度的前提下,对发票的请领、发售、使用、缴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严防大头小尾票和虚假报税现象的发生,坚决打击混用发票和假发票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问题。

(四)、实行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利用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公开栏、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及县电视台“信息栏目”,将个体业户停业情况向社会公示,并在申请停业的个体业户经营门市橱窗显要位置张贴征管业户停业标志,请社会监督。

(五)、进一步完善协、护税和综合控税体系。税务机关应与工商、国税、公安、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合控税机制,特别是国、地税、工商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对税务登记、定额核定、停(歇)业、货物运输发票、税务违法违章等情况适时进行网络监控。做到监控、查处、清理、建档、管理一体化,让漏征漏管问题无处可藏。

(六)、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加大严厉打击偷漏税力度。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起举报中心,完善举报制度。同时在查处举报案件中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增强透明度和暴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