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6: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药品广告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2从违法广告的内容及形式看违法广告主要有如下表现:自我吹嘘高治愈率、高有效率、安全无毒副作用;片面利用名人或患者形象做广告;凭空杜撰获得所谓国内外大奖,谎称攻克国家或者国际医学难题;法律禁止的治疗肿瘤等7个方面的药品广告依然不断;一些医疗机构打着专家坐诊、专科门诊、特色医疗等招牌,夸大宣传,推销所谓“特效”药品;滥用广播咨询节目,以新闻报道、健康栏目、健康热线等形式出现,内容却涉及医疗机构名称、药品名称、医疗器械及产销商名称,误导病患者。
2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法律规范不完善虽然关于药品广告的法律规范种类繁多,但是药品广告法律规范的内容仍然不完善。如《广告法》中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过于简单,既没有明确的概念,又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实际操作难度大。对明显虚假的广告判定起来比较容易,而对那些打球和边缘性广告判定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有的广告大部分内容是真实的,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表述是虚假的,能否把整个广告认定为虚假广告,即达到何种程度才算虚假广告,广告法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规定,致使查处案件时难以定性,若定为部分虚假则难以计算广告费用,最后以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手续擅自此类广告作为一般违法广告案件了结此案,影响了查处力度。
2.2监管主体不统一我国目前的药品广告监督体制中,药品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工商部门,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广告,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做出处理。”根据这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对药品广告进行监督检查,但却无权直接处理,需由工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因此医药广告的审批和管理分属两个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监督机制,合力难以形成,也是导致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2.3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医药广告主,无论是药品的生产销售商,还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医疗机构,都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激烈的竞争,那些小型医药企业和小型医疗机构在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上自然处于劣势,一方面他们研发能力低,轻研发重营销,因此缺少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抢占消费市场并获取经济利益,频频虚假医药广告。
虚假医药广告在媒体的泛滥,并非中国特有现象。经济利益的驱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老百姓对于药品知识掌握甚少,不能够凭借掌握的日常知识去判断所有的药品,因此,在广告主,广告者和受众之间,其资源和权力结构显然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如果缺少完善的管理和制约机制,这种不对称性势必影响大众传媒保持其理论层面上应有的社会公共性。广告者——大众传媒需要经济上对其进行输氧输血,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果没有广告的支持,电视网和广播网的节目不会成为免费的产品,而报纸也会相应贵上几倍。但如果媒体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势必会影响到传媒的独立性,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媒介并不是不能判断“可根治癌症”、“一个月内增高5公分”等广告的荒谬与虚假,只不过是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它们放弃了“把关者”应有的责任而为其大开绿灯,乃至于推波助澜[2]。
2.4对违法药品广告不同主体的处罚不合理,处罚力度不够《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广告的,由广告监管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停止,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l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笔者认为擅自药品广告主要是违背了行政管理秩序,对违法广告人主要以行政责任处罚是适当的,但是,不能对各违法主体处以相同的处罚。行政处罚尽管不适用补偿原则,但应当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违法广告主体不能因违法广告获得利益。擅自药品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从擅自广告中的获利是不同的,因此过错程度也不同。广告费是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违法收入,是他们进行违法广告行为的原动力,以此为标准对他们进行处罚是可以的。但对于广告主,擅自的药品广告内容大多是虚假的或引人误解的,因广告给广告主带来的收入一般远远超过广告费用,而与广告费用也没有直接的关系[3]。另外,根据《药品管理法》,药监部门对其也仅能处以“撤销广告批准文号”和“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的处罚。这些处罚对于大部分违法广告主来说“无关痛痒”,不能产生震慑作用。
3发达国家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经验借鉴
3.1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广告投入几乎占世界广告总投入的2/5。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广告业,美国首先完善全国性和地方各州的广告立法。
3.1.1按药品的种类来划分行政管理机构对药品广告的监管职能非处方药的广告由FTC进行审批和监管,处方药的广告由FDA进行审批和监管,这样既有利于FDA从专业角度对处方药进行有效的监控,也可以避免同一药品广告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管所带来的弊端。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FDCA《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的修正案,将处方药广告管理权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移交给了FDA,要求处方药广告主在广告首次后,将广告促销材料作为促销药品上市后监督的一部分提交给FDA,并在FDCA中作了一些简要的规定,特别强调处方药广告应包括关于有效性、副作用、禁忌证等的简要说明。
3.1.2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大虚假广告是美国广告监管的重点。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规定,凡是“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相关信息而对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的,同时这种错误印象又关系到其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实质性特点,这类广告均属欺骗性广告”。因此,无论是直接表述,还是暗示信息,广告者都要负责。
另外,美国人的诉讼意识很强,如果有观众发现违规广告,就会告知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讯委员会则会出面调查此事。该委员会有权对违规严重的任何电视台吊销执照。联邦贸易委员会也设立了专门的电话热线和网站,接受消费者有关虚假药品和医疗广告等的投诉。一旦联邦贸易委员会判定某一广告为欺骗性广告,可以要求广告者马上停播,并责令其更正的广告。如果广告者继续播出违法广告,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同时,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讼,法院有权冻结广告者的全部资产,以备将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如果罪名成立,广告者将面临经济赔偿,甚至牢狱之灾[4]。因此,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大,其违法成本高于违法利益,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2德国德国媒体发达,医疗水平先进,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非常完善,因此,药品广告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就从营销渠道遏止了药品的虚假广告;德国通过立法对医药广告加以严格规定,又从根源上摧毁了虚假药品广告的温床。德国1994年修订颁布的《医疗广告法》对包括医药及医疗设备等在内的所有医疗范畴内的广告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药品方面规定: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药店中出售,也只允许在医生、药店销售员及医学研究人员等相关的专业性杂志上做广告。非处方药的广告投放稍微宽松一点,但是对其广告描述有苛刻的限制。
法律还规定,所有医药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介绍等相关要素,并单独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
如此严格的规定对于制药商来说广告不能直接获取利益回报,还不如投资于新药研发。这样一来,虚假药品广告也就不会出现了。
3.3法国法国国家卫生制品安全局在药品广告管理方面对专业广告和大众广告都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甚至从字体到字迹都有明显的要求和标准。如在对专业广告的要求中,该局特别提到对组成某种药物名称的所有单词必须采取统一标准处理,无论是字迹、字体,还是颜色都应该完全一样,以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弱化药物的其他特点。为防止公众利益受到侵害,该局规定,尚未获得上市批准的药品不得先期进行广告宣传;为避免夸大药效,不允许在药品广告中使用“特别安全”、“绝对可靠”、“效果最令人满意”、“绝对广泛使用”等吹嘘药品安全和疗效的过激字样;为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不能在广告中出现“第一”、“最好”等绝对字样。此外,任何药品在投放市场1年后,不能再继续标榜为“新药”。由此可以看出,对专业广告的形式进行规范,也是很有必要的[5]。
4建议
借鉴国外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的相关经验,结合目前我国药品广告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4.1坚持药品广告强制审查制度药品具有特殊属性。一方面,药品可以预防疾病,健康身体,但另一方面,如果药品使用不当,也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他们没有能力评价药品的质量与疗效,也无法识别药品的真伪。而药品广告作为一种传播药品信息的重要媒介,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消费者对药品的无知性,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仍不成熟,消费者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仍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对药品广告实施强制审查制度,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对药品广告进行审核,防止虚假广告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4.2广告监督主体多元化和有机化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从药品的安全性角度出发,将处方药广告和非处方药广告划归不同监管主体进行监管,使同一类药品广告的审查、日常监管、处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管所需要的药品专业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聚了大量药品监管的专业人才,对于需要药品专业知识程度高的处方药品广告监管来说,将处方药的监管职能交由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是合适的。而将非处方药的审查交由工商部门,使其审查、日常监管、处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提高广告监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加大对于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罚力度。
4.3从内容和形式上规范药品广告应将药品广告与普通的商品广告区别对待,单独立法对药品广告进行特别规制,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药品广告做出具体规定。例如借鉴法国的经验,对药品广告的用语进行限制,如药品广告中是否有绝对言词,是否有误导受众的可能等,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弱化药物的其他特点;对专家、名人、医生、医院做广告及对儿童做广告做出具体规定。
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应借鉴德国的经验,所有药品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介绍等相关要素,并单独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
4.4引入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虚假广告的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因此,治理虚假广告,引入信用体系,值得探索。2004年9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完善奠定了法律依据。建立药品企业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根据信用等级进行监管,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定期和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创造鼓励诚信,打击失信的氛围。同时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如何防范虚假广告,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到信用监管与评价中来,共同打击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和者。
4.5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明确各广告主体的责任乱世必苛以严法。在欧美,许多国家将虚假的广告列为违法犯罪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判刑。即使是一次罚款,也能让众多作假者破产,也能使他们身败名裂,也能使虚假广告的制作商被清除出广告行业。在目前虚假药品广告泛滥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许多有效的做法,针对违法虚假药品广告制作企业和单位,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它们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所获得的非法收益。
发生药品广告违法行为要追究相关行为者的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对广告者(媒体)的责任,将停业整顿、吊销营业的行政责任也适用于广告者。除行政处罚以外,还应明确违法药品广告行为的民事责任,由广告主承担患者由于服用该药品而造成的损失,从实体和程序上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严惩广告主,从而维护法律的有效性和尊严。在惩罚主体上,除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外,还应该将广告表演者列入广告行为主体范围。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广告法律规制提出解决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对目前我国药品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违法药品广告存在的形式和原因。结果与结论借鉴国外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的经验,从原因出发,在强制审查、监管主体、广告内容和形式及惩罚措施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监管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人的疾病的产品,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广告是消费者获取药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其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其予以规制。我国也不例外,对药品广告进行规制的法律主要有《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其中规定处方药只能在专业期刊上广告,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广告;药品广告必须事先获得审批,获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等等。尽管法律对药品广告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但是违法的药品广告依然屡禁不止。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2005年第五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汇总的通知[Z].国食药监市[2005]627号.
[2]公文卿.虚假医药广告及法律规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486.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人的疾病的产品,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广告是消费者获取药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其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其予以规制。我国也不例外,对药品广告进行规制的法律主要有《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其中规定处方药只能在专业期刊上广告,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广告;药品广告必须事先获得审批,获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等等。尽管法律对药品广告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但是违法的药品广告依然屡禁不止。
1违法广告的表现形式
1.1从违反药品广告监管方面看违法广告主要有未经审批擅自广告、擅自篡改审批内容、违反禁令广告。据统计,2005年9月至10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通报批评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广告11198次,在这些违法药品广告中,未经审批擅自的为10345次,占违法广告总数的92.4%;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有790次,占总数的7.1%;禁止广告的63次,占总数的0.5%[1]。
1.2从违法广告的内容及形式看违法广告主要有如下表现:自我吹嘘高治愈率、高有效率、安全无毒副作用;片面利用名人或患者形象做广告;凭空杜撰获得所谓国内外大奖,谎称攻克国家或者国际医学难题;法律禁止的治疗肿瘤等7个方面的药品广告依然不断;一些医疗机构打着专家坐诊、专科门诊、特色医疗等招牌,夸大宣传,推销所谓“特效”药品;滥用广播咨询节目,以新闻报道、健康栏目、健康热线等形式出现,内容却涉及医疗机构名称、药品名称、医疗器械及产销商名称,误导病患者。
2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法律规范不完善虽然关于药品广告的法律规范种类繁多,但是药品广告法律规范的内容仍然不完善。如《广告法》中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过于简单,既没有明确的概念,又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实际操作难度大。对明显虚假的广告判定起来比较容易,而对那些打球和边缘性广告判定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有的广告大部分内容是真实的,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表述是虚假的,能否把整个广告认定为虚假广告,即达到何种程度才算虚假广告,广告法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规定,致使查处案件时难以定性,若定为部分虚假则难以计算广告费用,最后以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手续擅自此类广告作为一般违法广告案件了结此案,影响了查处力度。
2.2监管主体不统一我国目前的药品广告监督体制中,药品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工商部门,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广告,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做出处理。”根据这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对药品广告进行监督检查,但却无权直接处理,需由工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因此医药广告的审批和管理分属两个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监督机制,合力难以形成,也是导致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2.3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医药广告主,无论是药品的生产销售商,还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医疗机构,都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激烈的竞争,那些小型医药企业和小型医疗机构在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上自然处于劣势,一方面他们研发能力低,轻研发重营销,因此缺少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抢占消费市场并获取经济利益,频频虚假医药广告。
虚假医药广告在媒体的泛滥,并非中国特有现象。经济利益的驱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老百姓对于药品知识掌握甚少,不能够凭借掌握的日常知识去判断所有的药品,因此,在广告主,广告者和受众之间,其资源和权力结构显然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如果缺少完善的管理和制约机制,这种不对称性势必影响大众传媒保持其理论层面上应有的社会公共性。广告者——大众传媒需要经济上对其进行输氧输血,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果没有广告的支持,电视网和广播网的节目不会成为免费的产品,而报纸也会相应贵上几倍。但如果媒体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势必会影响到传媒的独立性,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媒介并不是不能判断“可根治癌症”、“一个月内增高5公分”等广告的荒谬与虚假,只不过是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它们放弃了“把关者”应有的责任而为其大开绿灯,乃至于推波助澜[2]。
2.4对违法药品广告不同主体的处罚不合理,处罚力度不够《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广告的,由广告监管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停止,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l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笔者认为擅自药品广告主要是违背了行政管理秩序,对违法广告人主要以行政责任处罚是适当的,但是,不能对各违法主体处以相同的处罚。行政处罚尽管不适用补偿原则,但应当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违法广告主体不能因违法广告获得利益。擅自药品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从擅自广告中的获利是不同的,因此过错程度也不同。广告费是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违法收入,是他们进行违法广告行为的原动力,以此为标准对他们进行处罚是可以的。但对于广告主,擅自的药品广告内容大多是虚假的或引人误解的,因广告给广告主带来的收入一般远远超过广告费用,而与广告费用也没有直接的关系[3]。另外,根据《药品管理法》,药监部门对其也仅能处以“撤销广告批准文号”和“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的处罚。这些处罚对于大部分违法广告主来说“无关痛痒”,不能产生震慑作用。
3发达国家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经验借鉴
3.1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广告投入几乎占世界广告总投入的2/5。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广告业,美国首先完善全国性和地方各州的广告立法。
3.1.1按药品的种类来划分行政管理机构对药品广告的监管职能非处方药的广告由FTC进行审批和监管,处方药的广告由FDA进行审批和监管,这样既有利于FDA从专业角度对处方药进行有效的监控,也可以避免同一药品广告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管所带来的弊端。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FDCA《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的修正案,将处方药广告管理权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移交给了FDA,要求处方药广告主在广告首次后,将广告促销材料作为促销药品上市后监督的一部分提交给FDA,并在FDCA中作了一些简要的规定,特别强调处方药广告应包括关于有效性、副作用、禁忌证等的简要说明。
3.1.2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大虚假广告是美国广告监管的重点。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规定,凡是“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相关信息而对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的,同时这种错误印象又关系到其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实质性特点,这类广告均属欺骗性广告”。因此,无论是直接表述,还是暗示信息,广告者都要负责。另外,美国人的诉讼意识很强,如果有观众发现违规广告,就会告知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讯委员会则会出面调查此事。该委员会有权对违规严重的任何电视台吊销执照。联邦贸易委员会也设立了专门的电话热线和网站,接受消费者有关虚假药品和医疗广告等的投诉。一旦联邦贸易委员会判定某一广告为欺骗性广告,可以要求广告者马上停播,并责令其更正的广告。如果广告者继续播出违法广告,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同时,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讼,法院有权冻结广告者的全部资产,以备将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如果罪名成立,广告者将面临经济赔偿,甚至牢狱之灾[4]。因此,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大,其违法成本高于违法利益,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2德国德国媒体发达,医疗水平先进,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非常完善,因此,药品广告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就从营销渠道遏止了药品的虚假广告;德国通过立法对医药广告加以严格规定,又从根源上摧毁了虚假药品广告的温床。德国1994年修订颁布的《医疗广告法》对包括医药及医疗设备等在内的所有医疗范畴内的广告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药品方面规定: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药店中出售,也只允许在医生、药店销售员及医学研究人员等相关的专业性杂志上做广告。非处方药的广告投放稍微宽松一点,但是对其广告描述有苛刻的限制。
法律还规定,所有医药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介绍等相关要素,并单独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
如此严格的规定对于制药商来说广告不能直接获取利益回报,还不如投资于新药研发。这样一来,虚假药品广告也就不会出现了。
3.3法国法国国家卫生制品安全局在药品广告管理方面对专业广告和大众广告都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甚至从字体到字迹都有明显的要求和标准。如在对专业广告的要求中,该局特别提到对组成某种药物名称的所有单词必须采取统一标准处理,无论是字迹、字体,还是颜色都应该完全一样,以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弱化药物的其他特点。为防止公众利益受到侵害,该局规定,尚未获得上市批准的药品不得先期进行广告宣传;为避免夸大药效,不允许在药品广告中使用“特别安全”、“绝对可靠”、“效果最令人满意”、“绝对广泛使用”等吹嘘药品安全和疗效的过激字样;为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不能在广告中出现“第一”、“最好”等绝对字样。此外,任何药品在投放市场1年后,不能再继续标榜为“新药”。由此可以看出,对专业广告的形式进行规范,也是很有必要的[5]。
4建议
借鉴国外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的相关经验,结合目前我国药品广告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4.1坚持药品广告强制审查制度药品具有特殊属性。一方面,药品可以预防疾病,健康身体,但另一方面,如果药品使用不当,也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他们没有能力评价药品的质量与疗效,也无法识别药品的真伪。而药品广告作为一种传播药品信息的重要媒介,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消费者对药品的无知性,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仍不成熟,消费者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仍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对药品广告实施强制审查制度,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对药品广告进行审核,防止虚假广告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4.2广告监督主体多元化和有机化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从药品的安全性角度出发,将处方药广告和非处方药广告划归不同监管主体进行监管,使同一类药品广告的审查、日常监管、处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管所需要的药品专业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聚了大量药品监管的专业人才,对于需要药品专业知识程度高的处方药品广告监管来说,将处方药的监管职能交由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是合适的。而将非处方药的审查交由工商部门,使其审查、日常监管、处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提高广告监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加大对于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罚力度。
4.3从内容和形式上规范药品广告应将药品广告与普通的商品广告区别对待,单独立法对药品广告进行特别规制,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药品广告做出具体规定。例如借鉴法国的经验,对药品广告的用语进行限制,如药品广告中是否有绝对言词,是否有误导受众的可能等,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弱化药物的其他特点;对专家、名人、医生、医院做广告及对儿童做广告做出具体规定。
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应借鉴德国的经验,所有药品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介绍等相关要素,并单独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
4.4引入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虚假广告的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因此,治理虚假广告,引入信用体系,值得探索。2004年9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完善奠定了法律依据。建立药品企业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根据信用等级进行监管,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定期和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创造鼓励诚信,打击失信的氛围。同时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如何防范虚假广告,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到信用监管与评价中来,共同打击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和者。
4.5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明确各广告主体的责任乱世必苛以严法。在欧美,许多国家将虚假的广告列为违法犯罪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判刑。即使是一次罚款,也能让众多作假者破产,也能使他们身败名裂,也能使虚假广告的制作商被清除出广告行业。在目前虚假药品广告泛滥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许多有效的做法,针对违法虚假药品广告制作企业和单位,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它们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所获得的非法收益。
发生药品广告违法行为要追究相关行为者的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对广告者(媒体)的责任,将停业整顿、吊销营业的行政责任也适用于广告者。除行政处罚以外,还应明确违法药品广告行为的民事责任,由广告主承担患者由于服用该药品而造成的损失,从实体和程序上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严惩广告主,从而维护法律的有效性和尊严。在惩罚主体上,除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外,还应该将广告表演者列入广告行为主体范围。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2005年第五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汇总的通知[Z].国食药监市[2005]627号.
[2]公文卿.虚假医药广告及法律规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486.
1 药品广告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众多,产品严重同质化使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面对生产工艺、有效成分、药理药效、治疗范围都近似的同类品种,企业只能选择价格竞争或者广告宣传等手段来促销。相对价格竞争的手段,企业更愿意选择广告来扩大药品市场占有率。从广告经营者、者来说,药品广告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中国报业广告中有25%依赖医药行业,全国药品广告总额每年超过200亿元。
2 药品广告对民众普及药品常识、提高保健意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前些年我国居民很少有主动补充维生素和钙剂的健康习惯,对于目前产值不小的维生素和钙剂市场而言,药品广告的在一定意义上对拓展这些产品的销售市场功不可没。还有某些企业在其产品广告时提出的“排毒”概念,“白天服白片,夜晚服黑片”用法,还有“补钙,关键看吸收”、“贫血补铁”等信息都在无形中向大众推广了某些健康理念,正确引导了药品的消费。因此,广告也是顺应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发展的在选择。在当前的医药市场中,药品广告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3 违法药品广告泛滥的现象不容忽视。虽然药品广告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的用药保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违法药品广告问题仍不容忽视,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分析
1 法律的不完善造成了严重的监管漏洞。
《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药品广告的审批部门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第六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广告法》的广告,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做出处理。《广告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
从条文上看,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药品广告的审批机关为省级药监部门,监督管理机关却是县级以上工商局,其次,省级药监部门关于广告检查的权限仅限于“其批准的药品广告”,未经其批准的药品广告,省级药监部门就无权审查,市县级药监部门既无审批药品广告的权力,亦无检查药品广告的权力,而药品广告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则是未经审批擅自广告。第三,省级药监部门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检查后,如果发现违法情况,只能向工商部门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并无直接处理的权力。
从实践上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多头监管造成了权责不明。《广告法》规定了工商部门为药品广告的监管机关,《药品管理法》又规定了省级药监部门对其审批的药品广告有检查权,查出问题移送工商机关。从理论上来说,工商部门仍有直接查处全部药品广告的权力,自然也包括省级药监部门有检查权的这部分药品广告。对于有权检查的机关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往往互相推诿,形成不了有效的监管。从现状来看,违法广告铺天盖地,被查处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这进一步增加了部分违法企业的侥幸心理,第二,省级药监部门又要审批,又要检查,任务过重。虽然药监部门未审查的广告,工商部门有直接审查且做出处理的权力,但由于两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导致监管效率自然不高。
2 处罚过轻,违法成本低,刺激了不良企业铤而走险。
作为企业而言,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必然宗旨。是否会虚假广告,取决于虚假广告带来的收益和成本比。虚假广告的收益等于由广告带来的收益与广告成功的概率之积,虚假广告的成本等于广告的投资费用及其机会成本加上虚假广告的风险成本(等于风险损失与风险概率之积)。从广告者来说,媒介并不是不能判断“可根治癌症”、“一个月内增高5公分”等广告的荒谬与虚假,只不过是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它们放弃了“把关者”应有的责任而为其大开绿灯,乃至于推波助澜。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只要不构成犯罪,对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违法广告的行政处罚也就是“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种力度的处罚相比相关企业的获利而言实在是九牛一毛,违法成本如此之低,简直就是鼓励企业去铤而走险!
3 衔接途径不畅,民众维权艰难,
对虚假药品广告的规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然而由于现行法律体制的衔接问题,造成民众在维权中障碍重重,维权成本相当高,使民众面对漫漫维权路往往望而却步。
对策与建议
违法药品广告作为一种不道德的、非法的行为,其产生是个体主观动机与社会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前面提出的违法药品广告泛滥的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 完善现行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向市县级药品监督部门适度“下放”部分药品广告审批权。第二,对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理权应该统一由药监督部门行使。第三,加大对于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罚力度。
在大幅度上调罚款的情况下,对于广告主,最重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终身禁止广告这样严厉的处罚,对于广告经营者、者,一经发现即视情况停止其经营广告业务一定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者的威慑作用。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比《广告法》明显加大了处罚力度,《条例》提出对于虚假的药品广告,情节严重的,由省级药监部门责令暂停该药品在本省的销售,这一处罚方式相比《广告法》的罚款、停止广告等处罚方式,对于药品经营者来说具有更大的威慑力。《条例》还规定,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违法广告,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应当及时在显著位置或者黄金时段免费刊播违法广告公告。这一规定相比《广告法》规定的“公开更正”更明确更有操作
性,同时,《条例》规定对违法者处以行政处罚,不仅处罚额度要高于《广告法》,还规定了对于相关责任人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这一系列的规定,着眼点都在于加大对违法广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加大违法广告的成本,增加法律的威慑力。
但该《条例》目前仅限于浙江省内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广告法》也能够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早日做出相应的修改,加大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力度,进一步细化处罚执行方式,以提高处罚的可执行性。
2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识别虚假药品广告的能力。其实,想了解一个药品广告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只要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进行查询即可了解广告药品是否是真正的药品,是否可以广告,被批准的广告内容是什么。不方便上网的,也可以拨打药监部门的电话进行查询。但遗憾的是,很多人轻易地相信某些广告的内容,因而购买某些并不合适的药品,甚至购买根本就不是药品的东西来治病。如果大家都能分辨出虚假药品广告,一方面会导致虚假广告失去了市场,自然会萎缩;另一方面,监督部门还可以通过群众举报对虚假广告进行查处。
目前县级电视台(乡镇转播台)、广播电台、邮政广告以及报刊等刊播虚假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百姓对此反响强烈。为此,就基层药品广告违法违规特点与造成原因和治理措施,探讨如下。
当前违法违规药品广告的主要特点
违法违规药品广告的表现形式:目前对基层电视台影视、综合、新闻频道进行监测,滚动违法违规药品广告主要表现为:①用医药(医疗)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名义或形象作证明。②夸大药品功效。③使用药品功效绝对化语言和不科学断言与保证;④用新闻形式药品广告。⑤处方药在电视等公众媒体广告。⑥用假患者、假专家作宣传;⑦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宣称治疗作用;⑧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等等。另外有采用邮政广告和报刊或在公共场所以集会形式开展“专家”讲座、义诊、雇佣“治愈者”现身说法渲染某产品的神奇功效,骗取消费者信任,销售药品及消毒产品、保健品、保健食品等等[1]。
违法广告药品实行定点销售、虚高价格牟暴利。在基层所有违法违规药品广告均标注药品的销售(使用)单位,实行的是定点销售,其他药店无售,价格虚高[2]。
虚假药品违法广告存在的主要原因
药品广告审批、、监管环节多头,漏洞多。目前药品广告管理实行的是:前置审批是药监部门,是媒体,事后监管是工商部门体制。在基层药品广告审批(备案)、、监督存在信息互不相通,工作衔接常有疏漏或配合障碍。①媒体只凭广告主提供的文件或影相资料,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是否篡改)无法知晓。②工商监管部门侧重于审查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药品广告缺少辨别真实性和发现违法内容的专业人员。③药监部门的职责是依法审批药品广告,缺乏有力的处罚手段,若发现违法广告,只能向工商部门通报,不能及时有效治理。
广告主诚信守法意识缺失,媒体追求利益有恃无恐。①不少广告主为获取高额利润,钻监管的漏洞,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及标准,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千方百计地通过不实的非法宣传来抬高产品身价,欺骗消费者。②媒体为了获得丰厚的广告费,放松了行业自律,对药品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不严,睁只眼闭只眼为虚假广告大开绿灯,甚至刊播未经审批的药品广告,客观上纵容了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刊播,已成为违法药品广告主的“帮凶”。而且各类媒体为了占领药品广告市场,相互竞争,给违法药品广告有可乘之机,导致了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泛滥。
处罚缺乏威慑力:《广告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清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目前这种处罚力度与其广告所能获得的丰厚利润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冰山一角”[3]。过低的违法成本反而导致众多药品广告违法者“知法犯法”,不少违法者甚至将“罚款”事先列入经营成本,伪造低价假合同来对付工商部门的处罚,使得以广告费用为基准的“罚款”失真。这种远远跟不上广告主违法赢利的处罚,是导致药品违法广告屡罚屡犯的重要原因。
消费者对违法药品广告的识别能力不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对电视、报纸广告深信不疑。认为电视、报纸是政府办的,其药品广告就可以放心购买。缺乏对非法药品广告的识别分辨,乐于参加一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法举行的展示会、推广会等广告宣传活动,被一些夸大疗效的药品广告所蒙弊,误入陷阱,既浪费了金钱,又误了身心健康。客观上为虚假药品广告提供了生存空间.
治理违法药品广告的建议
修订法律法规,药品广告管理实行药监部门职权统一。药品是特殊商品,为有效解决当前药品广告“漏管”、“缺位”和违法处罚不力等问题,笔者认为尽快修订《广告法》《药品管理法》,①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广告的审批和监管职能,明确基层药监机构在药品广告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药品广告的前置审批、登记备案、监督处罚进行集中,保证政令统一,上下贯通,监督管理一步到位,建立起统一、权威、高效的药品广告监管新体制,从根本上改变职能与责任问题。②加强违法责任追究,方便公众求偿。③要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药品广告违法活动主体退出广告市场制度。
健全药品广告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①要建立广告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宣传、工商、药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都要加强协作,建立严格的药品广告审批内容加密措施(封签)和审批(备案)、、监督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药监审批(备案)、媒体、工商监督信息相通和互相监督[4],杜绝刊播虚假违法药品广告。②要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媒体等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要落实专人,明确责任,开展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和典型案例的曝光、点评等活动,推行药品广告所在地药监部门备案和实时监控制度,强化对各媒体刊播的药品广告内容的跟踪监测、监督检查和查处结果公告的实施,对于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药品广告真实合法。③要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乡镇(村)食品药品监管员(信息员)作用,使药品广告的监管、监测覆盖面扩大。
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与宣传曝光力度,提高广大消费者识别虚假药品广告的能力:①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讲座等各种形式深入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违法违规药品广告的危害性,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引导公众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者自觉抵制各类虚假药品广告的诱惑和对违法违规药品广告的识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断绝违法广告利润链条的源头。②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与宣传曝光力度,使虚假药品广告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而净化药品广告市场,杜绝违法药品广告刊播,确保药品广告真实、合法、规范,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沈靖才,沈雨青.农村药品广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1,3:155.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违法药品广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查科,办公室主任由沈珂同志兼任,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联络、协调沟通和信息上报等日常工作。
二、整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药品管理法》、《广告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药品广告审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重,集中整治药品广告方面的突出问题,净化药品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用药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整治重点
(一)未经批准或备案的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伪造广告批准文号、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的行为。
(二)以公众人物、专家、患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严重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
(三)任意扩大适应症范围的严重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
(四)治疗癌症、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肺病、白癜风、帕金森病、性病等处方药在大众媒介的广告。
(五)投诉举报集中,违法情节严重的药品广告。
(六)其他严重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
(七)已被采取暂停销售措施的违法广告药品,但仍在继续违法广告或继续销售的。
四、整治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
成立县违法药品广告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全县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7月1日至8月15日)
(一)自查阶段。将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及时告知辖区内所有行政相对人,发动、指导和督促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与广告媒体签订《广告诚信承诺书》;与涉药企业签订《广告诚信责任书》。
(二)执法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各种媒体的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进行监测,对涉及广告药品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三)整改复查。对相关单位的整改情况予以复查,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8月15日至8月31日)。
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总结,认真填写《违法广告药品专项检查统计表》,并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送市局稽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科室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科室要按照本方案的总体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着力解决药品广告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组织执法人员对县内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广告进行监测,对监测发现的违法广告,严格按照国家局“七个一律”的要求,分别采取移送工商查处、公告警示消费、约谈违法广告企业、责令企业整改、暂停销售违法广告产品等措施。对查证属实的违法广告药品及时上报省局采取暂停销售措施,并同时移送工商部门进行查处;对药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一经发现被暂停销售药品仍在销售的,一律按《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予以严肃查处;对违法广告严重的品种进行针对性抽验;认真做好违法广告药品专项检查数据统计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线索,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为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广告,规范药品广告秩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对上述违法广告的药品及生产企业进行了处理,同时依法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现将违法广告药品予以曝光。具体情况如下:
1黑龙江济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舒泌通片”
(广告标示名称:彝祖龙方、彝祖龙方舒泌通片、百日青夫舒泌通片、百日舒通)
该产品批准的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散结。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癃闭,小便量少,热赤不爽,前列腺肥大见上述证候者”。广告宣称“服用三个疗程,增生、肥大的前列腺回缩到正常状态,前列腺疾病彻底康复”等。
2辽宁华源天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舒筋活络丸”
(广告标示名称:天通宁、天通宁舒筋活络丸)
该产品批准的功能主治为“驱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一般骨节风痛,腰膝酸痛”。广告宣称“天通宁很快就能让患者下地干活,爬山跑步,腰部的承重和抗压能力比没得腰突前还要强”等。
3海南新天夫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肾壮阳膏”(广告标示名称:益肾壮阳膏、小药膏)
该产品批准的功能主治为“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用于功能障碍,中医辨证属肾阳虚者”。广告宣称“连续使用1至2月,海绵体细胞数量大大增加;纯植物中药提取,绿色安全;药效能100%被利用”等。
4青海鲁抗大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参蛤平喘胶囊”
(广告标示名称:参蛤平喘胶囊、猛虫胶囊)
该产品批准的功能主治为“滋补肺肾,纳气平喘。用于肺肾不足所致的气喘,咳嗽,痰多,腰膝酸软”。广告宣称“止咳平喘,畅通气管,修复肺泡,畅快呼吸;五大咳喘病,一吃就见效”等。
5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抗栓胶囊”
(广告标示名称:九虫抗栓胶囊)
该产品批准的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抗栓通脉。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瘀血阻络证。对脑血栓、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等亦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广告宣称“再严重的静脉曲张、脉管炎,也不会超过三副药;静脉曲张、脉管炎三期溃烂不愈合的患者,三副药下来即刻痊愈,溃烂面愈合,皮肤光滑平整,腿脚行动自如”等。
6陕西白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灵仙跌打片”
(广告标示名称:灵仙片)
该产品批准的功能主治为“散风祛湿,活血止痛。用于手足麻痹,时发疼痛,跌打损伤、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广告宣称“风湿病患者服用1大盒就可以完全治愈,3步搞好骨环境,骨病治好不再犯,2大盒治好不复发”等。
7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人参首乌胶囊”
其功能主治为“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须发早白、健忘失眠、食欲不振、体疲乏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广告宣称“一周期重度白发可改善,二周期秃顶开始变浓密,3周期有望摆脱白发、脱发困扰”等。
8长春新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益肾健骨胶囊”
其功能主治为“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用于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所致的慢性腰腿痛,肢体疼痛,麻木等”。广告宣称“腰痛、腰突只需3副药,3天疼痛消失,30天活动自如,2~3个疗程即可康复”等。
9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理气舒心片”
其功能主治为“解肝郁、行气滞、祛胸痹。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气短腹胀,胸闷心悸”。广告宣称“服用才两三天,胸口压抑感减轻,两副药后,心动过速全部解除,冠心病等7大心脏疾病只需四副药”等。
一、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利脑心片”, 其功能主治为“活血祛瘀,行气化痰,通络止痛 ”等。广告宣称该产品为“一个真正让老百姓放心使用的心脑血管良心的特效药;一次离子透栓,胜过溶栓多年;心脏病3天有效,中风偏瘫8天见效”等。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体广告,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二、西安大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醒脾开胃颗粒”,其功能主治为“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广告宣称该产品用于“肠胃炎、肠道激惹综合征、慢性萎缩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吃两个疗程,完全就好了”等。该广告严重篡改审批内容,含有利用患者名义作证明,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三、云南通用善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药品“溶栓脑通胶囊”,其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中风,中经络所致的瘀血阻络证”。广告宣称该产品“专药专治脑中风,5到8年不复发;神奇的彝药,中风从此不偏瘫;是唯一含有植物神经酸中风偏瘫专用药”等。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体广告,该广告含有利用专家、患者名义作证明,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四、呼伦贝尔松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舒筋丸”,其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广告宣称该产品“千年蒙古火药;修复关节软骨,杜绝反复发作;1~3疗程康复骨病顽疾”等。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体广告,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五、内蒙古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抗骨质增生丸”,其功能主治为“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腰椎炎),颈椎综合征,骨刺等骨质增生症”等。广告宣称该产品“进口黑药,从腰肾入手,根治腰突,人人叫绝;30分钟僵麻立刻减轻,一疗程双腿麻胀疼痛完全消失,三到四疗程腰椎间盘突出及其引发的腰椎管狭窄、腰椎炎等彻底解决”等。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体广告,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六、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隔山消积颗粒”,其功能主治为“消积行气。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食积内停,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广告宣称该产品“服用两三天时感到体内浊物彻底清空了,使用半个月打嗝、口臭、嗳气等症状即可消失”等。该广告严重篡改审批内容,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二、海口天方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天之方虫草养生酒”(原名:虫草养生酒),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延缓衰老、免疫调节”。广告宣称“补真气,清血毒,修五脏;高血压、糖尿病就是喝这酒喝好的,还能养肝护肝,防止肝纤维化”等。
三、济南基业海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海通牌奥复康片”,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广告宣称“美国奥复康,天天见奇效,前列腺肥大完全好了”等。
四、甘肃青黛中草药美容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的“青黛美容宝胶囊”(原名:青黛美容宝(胶囊)),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美容(祛黄褐斑、祛痤疮)”。广告宣称“最多三盒,各种妇科病不再复发,杜绝妇科病,做不老女人”等。
五、上海德丰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脉牌金脉胶囊”,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调节血脂、提高缺氧耐受力”。广告宣称“服用3~7天,症状开始减轻服用10~15天,堵塞的脑血管开始畅通;服用一至两个月,动脉硬化等基本恢复正常”等。
六、今朝生物工程(天津)有限公司的“五日牌减肥茶”,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减肥”。广告宣称“服用三个月,减掉24斤,并且与肥胖有关的疾病都有所缓解,无任何毒副作用”等。
七、陕西仁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保健食“萃能牌蓝荷茶”,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减肥”。广告宣称“脂肪肝、糖尿病、脑血栓等病喝茶就好;100%实现安全无副作用的保障”等。
八、北京颐玄保健科技开发公司的“颐玄保健茶”(原名:清肺茶),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广告宣称“每天喝点全松茶,就能赶走疾病和不适:是保护血液和血管健康的全能战士”等。
九、陕西蓝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溜溜牌减肥胶囊”,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减肥”。广告宣称“安全、科学,确实有效;想要哪瘦就哪瘦,一个星期就瘦到标准体重”等。
一般来说,报纸的排版是运用飞腾软件进行编排的,其字体大小,间距、发排清晰度都与其他类型的设计软件有所区别。所以,如果要借鉴报媒的排版风格,最好采用飞腾的软件系统来进行编排,在风格上会更接近报纸的排版,迷惑性会更强,容易引起读者关注。
一、西安方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散结灵胶囊”,其功能主治为“用于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瘰疬鼠疮。”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介广告。广告宣称“一般3天见效,一疗程症状消失,2~4疗程肿结囊肿萎缩脱落轻松凼愈……”等。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并使用消费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4日公布了2003年我国部分药品广告的违法情况。2003年,全国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21个,公告通报批评违法药品广告6174个,移送工商行政部门查处6195个。其中,有23家制药企业因违法广告30次以上而被曝光,并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局2004年重点监查对象。
西安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四平市塔山制药厂、武汉健民集团随州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制药企业因其生产的部分药品违法广告次数众多,位列曝光企业前五名。
据介绍,违法广告158次的西安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灵固本散(中华灵芝宝)”是属自2002年12月起就不允许在大众媒介广告的处方药,2003年起不经审批擅自广告。该药原本是治疗癌症的辅助用药,在广告中却被宣传成为癌症的治疗用药,误导了许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