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曲线运动教案

曲线运动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6: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曲线运动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曲线运动教案

篇1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篇2

根据区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区交通局关于开展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交[]37号),明确了活动的主题和具体要求,要求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活动,精心组织、务求实效,通过“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全系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

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并在区运管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指导我区交通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安全工作意识

提高广大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是“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目的,所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是安全生产月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局一是制作了3幅安全生产月宣传横幅,1个宣传栏,3幅固定的宣传标语;二是6月13日组织机关有关人员在区步行街进行安全宣传咨询,发放安全宣传小册子、《安全文化宣传材料》、《告区运输业朋友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300余份。在群众中造成一定的影响,营造了较为浓厚的安全生产月氛围。

三、开展培训、增强素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我局积极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第一期选送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共75人(其中道路客货运输企业22人,驾驶培训机构27人,机动车维修厂17人,水路运输企业9人)参加市安全生产协会举办的安全生产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

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我们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制订了“区交通系统‘百米灭油火’演练方案”,并于6月30日在辖区驾驶培训学校进行演练,参加演练和观摩的人员有辖区道路客货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驾驶培训机构、机动车维修企业等人员50余人。

五、全力以赴、加强监管、做好防洪抗灾工作

篇3

二、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xx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xx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2。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和物理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内涵。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学习。当然,还要加强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近代物理的学习。对新上岗教师则要加强实验能力及解题能力的培训。

3。要加强教学实践探索。提倡集体备课,备教案,更要多备学案,备课要备怎么进行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能力。上课要少讲、精讲。要启发不要灌输,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要多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多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老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和探索。要多互相听课。听了课以后最好当场评课。听课不评或隔了很长时间以后再评都很差。评课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一味说好话。那样的话,对开课老师没有什么帮助。要开一些具有探索性、创新意识的课。

4。要加强组内凝聚作用,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教研组长在各方面都要起示范作用。要带头上课示范、带头搞教研。要积极培养和扶植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也要刻苦钻研,虚心请教,这样,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六、具体工作

1、2月,省初中物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子课题组活动(部分学校参加)

2、3月23日,江苏省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平望二中)

3、3月,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

4、3月27日,苏州市初中物理竞赛复评会议(吴中区,教研员参加)

5、4月10日,苏州市重点中学备课组长会议(省昆中)

6、4月,初、高中新上岗教师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

7、初、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观摩活动

8、省高二物理实验考查。

大学物理教师工作计划(二)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一册,共三章,分别为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每周3。5课时。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篇4

2004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至今已经9年,全国不同地区正逐步向新课标靠拢,我区也进入了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系列的要求都表明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作准备。

一线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实施者,本文就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如何进行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过程

物理规律教学不单是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观察与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句话:以创设情境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

1.以创设情境为切入点。可以用小游戏引入新课,分6个步骤向学生展示并发问:(1)沿水平方向发射子弹,让同学观察子弹运动的轨迹。(2)枪管的水平延长线上固定一个模型,枪对准模型,从枪出的子弹能否击中模型?(3)如果模型由电磁铁吸附,子弹飞出的时刻,模型开始下落,从枪出的子弹能否击中模型?(4)继而再改变模型与枪口的水平位置,继续实验。(5)模型做的是什么运动?(6)无论怎么改变枪口与模型之间的水平距离,子弹总能击中模型,说明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既然是必然,那背后必然就隐藏了规律。

进而和同学一起探讨这个必然背后的规律。

2.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

(1)获取运动轨迹。如何研究轨迹是弯曲的运动呢?学生之前只学习过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所以提示学生从这里出发,将研究直线运动的方法用于研究曲线运动,可以先获得物体运动的轨迹,然后分析轨迹的规律,或通过轨迹找出速度的规律、加速度的规律,以期得到这种曲线运动的规律。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而引导打点计时器可以记录物体的时间和位置。曲线运动如何记录位置呢?同学们可以大胆设想,开动思维,不断尝试。联系现今的科技成果及可视性、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节课将采用频闪照相的技术来获得做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2)处理数据,分析运动的规律。按照探究斜面上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方法,我们先建立一个表格,在表格中应该反映小球的运动时间和对应的位置这些信息。从小球被水平抛出时开始计时t=0,每隔0.04s对小球拍照一次,所以小球运动后每个位置依次对应的时间分别为0.04s、0.08s、0.012s、……

提问:我们怎么来表示小球的位置呢?同学们提议建立坐标系,这是我们在数学上常用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问:那怎样选择坐标轴的方向呢?同学们提议分别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为坐标轴的方向。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吗?

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请同学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1)先观察水平位置坐标x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利用Excel图表法得到水平位置x与时间t的图象。得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在x方向有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再观察计算竖直位置坐标y与时间t的关系。y随t的增大而增大,好像不是正比关系。做y与t的关系图,得到一条弯曲的线。曲线像一条抛物线。抛物线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做y与t2的关系图,发现这也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加速度为9.76(取自教案),即在竖直方向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篇5

教学的环节很多,但作为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最多的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环节,课上得好,学生听得有劲、投入、思维顺畅,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期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如果课上不好,学生就会厌倦、排斥,进而不喜欢物理课,害怕上物理课,作业当然也是应付差事,教学效果当然差,这样课后花再多的时间去辅导,结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什么样的物理课是一堂好的物理课呢?

一、思路清楚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思路清晰。如,我们前面学了什么,思路发展到了哪里,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在整个物理学中今天要学的内容是怎样的一个环节,我们将要做些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要让学生做思维活动的主导者。例如,学生去游园,作为导游老师,要准备一条线路,并将所有景点安排在线路上,还要使各个景点之间有逻辑关系,最重要的是在游园时,导游千万不能在队伍前面一个劲地跑,既不告诉你到哪里去,也不给你介绍景点对整个园林意味着什么。作为导游教师,应该告诉大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整个园林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的景点,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是什么,然后把旅游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才能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想、去体会。例如:讲电场强度就应该首先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引进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电场,而用来描述电场的物理量当然是只与电场有关,且能够反映电场的基本性质。我们说一个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本身有关,但是我们想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怎么办呢?应该用天平,但是天平和砝码其实和物体的质量一点儿关系都没

有,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

然后发动学生思考、分析与归纳电场的基本性质。而不能上来就给定义E=■,然后再解释它的意义,最后强调E与F无关,与q无关。

二、提问明确,内涵丰富

一堂课是由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串起来形成的,一堂好课教师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思维导向性。例如,讲曲线运动,教师上来问什么是曲线运动,学生答轨迹是曲线运动,然后,我们要讲曲线的速度特点和受力特点,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提问:“曲线运动有什

么特点?”这样学生不好答。如果换一种问法,曲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曲线运动物体受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就知道往那个方向去想了。设计好问题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应该将几个主要问题的提出时机、提问语言、语调精心设计好。

三、精心设计实验

只要是物理课堂就应该有实验,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

经常有好的贴切的实验,一个好的实验能让人记一辈子。例如,一个老师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天花板上的挂钩,把体育组的铅球用结实的绳挂上,然后拉着铅球站在墙边把球贴着鼻子放手,所有学生明知道老师的鼻子一定会安然无

恙,但是同学们的心还提到了桑子眼上,那铅球的质量实在太大了,只要接触到肯定会出问题,同学们没有一个敢上去试试的。大家都既期待又担心地看着老师做实验,当那个铅球在老师的鼻尖

前准时返回时,守恒的概念就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脑海里了。

实验是一定要事先准备,精心设计的。同样的实验,准备过和没有准备过,做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同一个实验用实验现成的仪器做和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东西来做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材上有闪光照片,直接分析闪光照片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用简易频闪光源和数码相机在课堂上做个实验,然后直

接放到电脑,分析研究我们自己拍摄得到的频闪照片,学生理解频闪照相这种方法和照片的物理意义的程度,和直接分析教材上照

片是有很大不同的。还比如: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大小和距离有关,很难用实验验证,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很难实现,因为教室的环境湿度太大,静电漏电太快。我们用塑料吸管做成静电指针,利用两个静电指针之间作用力来定性

演示,用摩擦产生的束缚电荷代替通草球上的自由电荷,实验就很容易成功。当然要做好一个演示实验,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机械能守恒的实验,因为铅球很重,不可能简单的敲一颗钉子做实验,必须在天花板上装非常牢固的挂钩,而且要编织一个合适的网兜把铅球挂上,还必须挑选一条足够结实基本上不会伸长的细绳,事先还得把环境充分设计好,不能在另一面碰到别的东西,更不能碰到学生,其中辛劳和麻烦不言而喻。但是对教育效果的促进更是无法形容的。

四、充分利用课件

当然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上好一堂课还应该有一个好的课

件。课件不是备课笔记的电子化,而是通过课件来达到黑板、语言无法实现的功能。如,概念的呈现,如果只用语言表达,学生可能会印象不深,如果在黑板上写又花太多时间,我们用课件呈现还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强化,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动画图示。如果只有课件没有备课笔记就很有可能出现记不得下一张幻灯片是什么内容的窘态。课件更不是万能实验室,不能用课件包办代替演示实验,我前面举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如果在课件中呈现,学生从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会给学生任何心灵体验,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说现代课堂课件很重要,但课件绝对不是万能的。需要的时候就一定精心准备,不需要的时候也不必用课件来装门面。

五、设置戏剧性的思维冲突

有了前面所述基础,还应该考虑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戏剧性的

思维冲突和跌宕起伏,这样就能使得课堂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曾经听一位物理特级教师讲课,课题是《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讨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用的都是书上的实验和思路),但是两个途径最后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物体动能的多少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

功无关,当得到这个结论时已经是课堂的第四十分钟了,学生从一开始被老师精彩的课堂语言所吸引,被严谨的实验思路和有趣的

实验过程所折服,但是却得到这样一个明显的和预期不符的结论,师生完全陷于迷茫,听课的教师也都很着急,怎么能这样收场呢?这时有学生终于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主动提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而和物体的动能没有关

系的结论。课堂这样安排,把谜底揭晓,既合情又合理,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影响。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认真、仔细、周到备课的基础上的,所以认真备课当然是赢得一堂好课的基础。备课的第一个环节是看书,第一要看的是教材、教参、大纲,第二要看的是其他人的备课笔记(现在有很多类似的教案集)。通过看书借鉴形成一个清晰的课堂思路,如果需要还可看一些物理学史方面的书、相关的杂志介绍,形成书面的备课笔记。我对备课笔记的理解是对课堂设计的思考笔记,写备课笔记时,设想我在课堂中,首先怎么开场白?怎么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我希望的地方去?怎么板书?怎么总结等等。笔记上记下几个关键点的提问,和自己在课堂有可能忘掉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课堂思路,这个备课笔记很多是教师假想课堂的简要实

录,当然还包括举什么例子,做哪几个例题,布置什么作业。

篇6

1.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一堂课下来,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现象、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实验,幽默的讲解、恰当的比喻、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等等。如在《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时,可以采取制造悬念,先是提问:“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但我现要让这一杯水倒立,水不会流下来,你们信不?”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在学生迫不及待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水流星”实验,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上来。学生本对曲线运动感到疲惫时,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

2.不足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如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等。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蹈覆辙,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3.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二、反思学生学习情况

1.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情况

在上完一堂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这对于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的见解

篇7

学会认知,不仅要重视分类的系统化知识的获取,而且要学会掌握认知的手段。学会认知,不仅要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认知,不仅要深入学习数学学科,而且要涉猎其它学科、其他领域。要了解,在事物的边缘和交叉点,也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一、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向思维过渡

“问题式”教学法,强调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和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对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到了良好的人际交流合作的技能。这样的思考讨论方式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按照中学生计算机方面学习的规律,在学科教学中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呢?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抓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学“补间动画”一课时,有的老师首先从复习逐帧动画开始,问学生在学逐帧动画时我们都了解哪些技巧,学生说出逐帧动画是由多个连续的关键帧构成的,只要做好每一个关键帧就可以了,教师立刻问:“如果我让大家制作一个2秒钟的从左至右运动的小球动画效果,让你们用逐帧动画形式制作,按照你们所学的在默认帧频率的情境下需要多帧?”生立刻说:“那得多少帧啊”“太多了!”“20多帧吧?”“有没有好的办法?”……这时候学生就已经产生了认知冲突,因为用他们所学的旧知识来解决此问题有一定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赶忙进行鼓励并调动其积极性。“好方法当然有,那得看你们愿不愿意尝试,好方法在电子教案第X周中。”学生通过探究与思考,小组讨论,得出好的操作技巧,生1:“用形状补间动画形式完成了小球的平移。”生2:“用动作补间动画形式完成了小球的平移。”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在我们的补间动画方法中,有两种类型: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发现大家两者都用上了,那他们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何在?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与应用技巧。”这时候学生学起来兴趣较高,并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对本课知识也就印象深刻多了。

二是要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学“引导层动画”时,有的老师以小球沿着抛物线运动导入,在演示时,让学生观察运动效果,如何制作曲线运动呢?此时,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发生了争议,进行充分地思考与讨论,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开始分化,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的“沿抛物线运动”主动转向探究如何用恰当的动画制作方法描述曲线运动。

在探究性学习当中,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外部知识)往往比较复杂抽象,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问题所处的外部知识环境当中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点面碰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所谓点面碰撞,就是学生根据问题和自我内在知识结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若干个知识点,与“面”――问题所处的外部知识环境碰撞,积极回收碰撞所引发的各种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使问题的本质暴露出来。点面碰撞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一是 “点”的创设;二是以点带面,求索引证。

二、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教学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十分普通的一件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利用教育博客的形式将教案的设计、课件和视频、教学心得体会等上传至博客空间与同仁们进行学习与交流,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身教学设计的一种习惯,逐步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最后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这种方式给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同事们的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毕竟个人自身见解的机会不是太多,主要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年轻的才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基本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生怕出现错误或不恰当见解,但是通过教育博客这个平台,每个教师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提出自己不惑的地方……甚至于不成熟的见解都可以出来,让其他人帮助解决,在交流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当初我一开始写教育博客的时候,内容和形式都是比较随意的,可以说这种反思日记是随笔式的、不受形式束缚地记录了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感触与感悟.

在此呈现我曾经反思的教育博客日记之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节奏快慢的控制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些年轻教师课堂节奏很觉整节课的容量很大,但是学生真正接收到的知识有限,能力的提高微乎其微,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很多是不重要的言语,有些没用的话插入在教学中的情况严重,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相反有些资深教师,课堂教学的动作与节奏都是比较慢的,学生容易接受,反观其课堂容量并不小,主要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言简意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关注与反思之处;刚开始教学反思日记的创作是比较随意的记录所思和所想,经过长期的实践下来,现在逐渐形成了主动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之中的好习惯,通过教育博客中展现的反思日记内容在许多博友的赞赏中个人感受到取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产生了不断激发自己、鞭策自己快速前进发展的动力.

正是由于博客具有及时、交流互动性强等特征,使得教育博客成为实时监督自身发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自身不能懈怠教学反思与研究的外界力量.自从我养成通过教育博客创设反思日记后,对于平时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进行梳理后记载下来,在与博友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获取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策.

2在对于物理试卷的质量分析与点评过程中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平时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和注意点

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往往具备很强的导向性与示范性作用,分析研究试卷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处理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只是简单对整张试卷进行逐条题目讲解,像这样没有针对性分析、总结归纳的试卷分析失去了对学生启示和点拨作用的意义.对于一份试卷的分析应该从学生每道题目得分情况统计出发,找出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探究,从而对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处理技巧;在任教高三物理的这一年里,我一直坚持对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的记载工作,通过详细的分析掌握学生对物理知识与规律的学习情况以及在考试过程中答题技巧等情况.

在此以“2014届绍兴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为例,简单进行物理试题的质量分析,摘其部分重点记载如下:(班级参考人数50人)

14题:12错,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基础知识Ⅰ级要求,说明班级中下等学生基础知识不牢;

19题:5错,几何光学知识的考查,由于复习过于粗糙学生遗忘率较高,评讲时正对这一章节进行整理回顾基本概念、公式和规律;

22题:(1)问,15错,多用电表欧姆档读数方式遗忘,根据灯泡参数计算电阻为额定工作下的电阻缺乏理解,复习中应该加强;(2)问,25错,反映学生对器材选取的原则和实验的原理理解程度不够,进行强化训练;(3)问,6错,说明少数学生对实物电路图的连接缺乏实践操作的经历,有条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4)问,2错,反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描绘小灯泡的伏安曲线”的图线特征.

24题:(1)问,0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基本理解;(2)问,3错,对题中模型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平衡条件运用恰当;(3)问,3人全对、30人部分正确,17人全错.仔细对照学生试卷发现:学生过程的变化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分析复杂过程的能力,另外存在多数学生答题时间不够,平时训练中要注重限时训练.

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试卷中的重点部分,特别是试卷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和忘记的内容,在绍兴一模中我特别注重电学实验和电磁学的重点分析,以失分比较大的题目作为典型进行剖析,包括读题、审题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及运用的策略等,在这课后我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试卷中的压轴题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题针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进行点拨,当然这一过程都是采取自愿的形式,结果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可见,对分析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是一份试卷质量分析的重要环节,了解学生在考试中主要的失分情况,结合学生的面谈细节情况,制定具有的针对性的评讲方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回归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针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策略进行反思,形成反思日记

物理课堂是教师传授和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提升处理问题能力的主战场,针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日记是在课堂教学之后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醒悟与体会等信息的及时记载;反思日记多数是以个体的行动研究为主,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有效说明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具体效果,反思日记记载的是对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刍、分析与评价,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情境之间的差距分析以及对今后的教学带来的启发与思考,可以包括:“反思成功、反思失败、反思中取得意外收获的缘故”;我曾经利用录音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录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发现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在此摘录部分我课堂教学之后记录的反思日记如下:

对《曲线运动》这一节课堂教学的反思:由于本节内容是整个一章节的基础内容,在备课时的计划是在落实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渗透自然科学探究思路.在演示实验中由于实物投影仪的位置不当导致实验出现2次失误情况,提醒我以后在课前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实验中发现利用强磁铁的效果会更好点.

篇9

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准确无误,只有清晰、准确、合乎逻辑系统的语言,才最有科学性。科学性是物理课堂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决定了教师对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规律的阐述,例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提到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由此必须确切指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这一个问题在后面学习了光的折射后一目了然。又如教材中二力平衡的内容很简单,但学生做题时总会出错,此时应必须强调对此定义的掌握,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但语言的科学性,并不是过分强调用科学语言表述的重要性,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规律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区别生活中的含义与物理中的含义。如“功”“体重与重力”等。

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推理具有逻辑性,论述具有系统性,教师提前备好课,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语言层次要清楚,结构条理,抓住精华,突出重点,最好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每门课程都对学生有着教育意义,物理学能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物理发展史能够启迪学生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品质,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怕失败、追求真理的毅力和爱护实验仪器、团结协作的品质。物理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追溯科学思想的历史,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材是经过高度的抽象概括十分精炼的表述出来的,让学生认为是十分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些结论,从而失去观察、研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一节让他们明白从伽利略的实验,到笛卡儿的补充,再到牛顿的总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语言的思想性是寓教育于知识内容之中,但脱离教材内容的生拉硬扯,穿凿附会的空洞说教不可取,教师必须杜绝恶言秽语对待学生。

二、教学语言的严谨性、针对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示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恰当,“过犹不及”而有些时候学生“本末倒置”。例如探究欧姆定律时,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而我们选5Ω、10Ω、15Ω等不同的定值电阻,最后的结论是: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而学生常常写成“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甚至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但本人认为不能把“电流”与“电阻”倒置。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能把“或”换成“和”,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原来它静止,将一直静止。原来它只要运动,无论做什么运动,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这样学生可以在做题中很好的应用,例如: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对它停止施力,它将怎样?很多学生认为做曲线运动,而对牛顿第一定律彻底理解后,自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恰当、正确的表述,简要合理的补充,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注重严谨性的同时,需要我们找出捷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的语言应该精辟、简练,但也应考虑针对性,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其次还受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要灵敏、随机。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动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求通而未得”称之“愤”,“口欲言而不能达”谓之“悱”,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常处于“愤”的“悱”的境地。

新课中的启发教师各有妙招,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经教师一点通,使之豁然开朗从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在我们九年级复习当中,学生在反复对已学知识巩固,第一次出现某个新题型时,便束手无策,此时教师不能直接说出做法,应该适当给予启发,让他们自己找到解法,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06年河南省《说明与检测》中,第58页有一居民楼电梯问题,学生对此题都感到无从下手,而只须告诉他们此电梯问题与我们常做的动滑轮提重物问题相同,让他们画出简易的示意图,此题迎刃而解,很多同学都感觉有了眉目,并最终解决问题。

四、教学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8-02

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的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强调了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过程。假如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麻烦”不再“麻烦”,反而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初步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按照笔者的理解,这里所说的“预先设定”是指教师的教案,而“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就是指要把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变成过程开放、动态生成的“生成性课堂”。

二、高中物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物理教学的生成是指物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以学生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及思考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改变预设的计划,按照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物理教学活动而获得成功的过程。物理教学中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物理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预设是物理课堂的一个起点。有了充分的精细的预设,才会有丰富的精彩的生成。没有预设的物理教案的准备,我们的物理课堂追求必然是空中楼阁。物理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随时生成相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的高效的新课堂。

三、预设与生成必定在弹性设计中契合

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价值观指导下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新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根据科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完全可以向学生渗透与工业、农业、医学等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在热学中向学生讲解低温的获得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在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电磁场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

比如在学习抛体运动与平抛运动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平抛运动?举出生活中物体做平抛运动的例子。将一张小纸团水平抛出,小纸团的运动能否看成是平抛运动?为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出平抛运动的概念,列举生活实例。思考抛出的纸团的运动是不是平抛运动,通过对纸团运动的分析,理解平抛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教师再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抛运动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进一步揭示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通过演示实验,例如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我们如何研究这个曲线运动的规律呢?根据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对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能否作出猜测?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来研究,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分运动的规律,最后再合成。并进一步探讨出在竖直方向,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且初速为零,与以前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吻合。由此猜测竖直方向分运动可能为自由落体运动。

在教学方案中,要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局限于认知,它还涉及到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目标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四、使调整贯穿过程,使预设融入生成

物理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在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有的预设未曾顾及到学生认知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有的预设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力不从心;有的预设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物理课堂的教学缺乏张力。无论遇到上述的哪种情况,都需要对预设进行调整,使物理课堂发生根本变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参与意识更强,使以推理为重点的物理思维训练、以类比为重点的物理思维训练、以实验为重点的物理探究能力训练、以形象或抽象为重点的物理内涵感悟都得到动态的生长。使抽象内容得到直观理解,具体形象内容得到抽象概括,使预设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

篇11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分析、抽象、综合以及比较中,随着新课标实行,对思维能力培养越来越注重。为了开拓学生思维,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对抽象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主要通过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形成。物理作为研究运动以及物质结构的基础学科,通过研究热、力、光、原子等物理现象,对物理规律进行正确判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物理规律与概念引入,如果推导、引入过程过于呆板,就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中,通过8+12=?引入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性,在分析分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亲和力,就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教案进行科学设计、推导、引入,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的“引入”法有:试验、类比、现象、问题、逻辑推理引入法。在试验引入中,要求方法更加巧妙、新奇、明显;类比引入法,则要求类比不仅要达到形象生动的要求,还必须恰当;现象引入,又叫举例引入,现象必须充分、典型。这些方法都是从直观生动直接过渡到概括、抽象,通过综合、分析、概括、抽象等活动,将思维从感性活动上升到理性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根据思维流程差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根据事物发展及原因,对事物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推断;(2)逆向思维,用与正向思路完全相反的思路,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进行推断。从实际教学来看,逆向思维主要包括:研究对象、条件、思维程序、因果关系以及光路的逆向思维,只要合理设计,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适当的时机结合正向思维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曲线运动》一章教学中,通过直线运动规律对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提问,通过归纳、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从应用效果来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不仅拥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使用开放式与开放题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转变传统解题方式,适当加入或者采用一些开发思维的题目,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在常规的物理教学中,主要集中在对思维进行收敛中,这样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质量为m的质点中,以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向倾角冲下去,静止时与斜面底端的距离?知道物体摩擦因数P,滑动摩擦力与P最大静摩擦力基本上相等。对于这道题目,老师必须从问题本身入手进行解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各种资料或者网上习题,从生活、技术以及生产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思维被激活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向着特定方向发展。对待这种状况,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环境,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加工、筛选,从而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反馈,设置认知悬念,让学生试着主动研究相关问题,让其在交流中锻炼思维能力。如,在《力的合成》中,可以让学生主动猜想分力、合力,从得到的正确结果出发进行试验设计。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应该在批改后进行归类,及时找出错误原因,或者使用同学互批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批判性

思维。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应该作为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起好带头作用,用发散的思维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