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6: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万能个人季度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销售员工工作计划报告万能1一、加强业管工作,构建优质、规范的承保服务体系。
承保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源头,是风险管控、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保险公司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在20x年度里,公司将狠抓业管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1、对承保业务及时地进行审核,利用风险管理技术及定价体系来控制承保风险,决定承保费率,确保承保质量。
对超越公司权限拟承保的业务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后上报审批,确保此类业务的严格承保。
2、加强信息技术部门的管理,完善各类险种业务的处理平台,通过建设、使用电子化承保业务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承保基础数据库,并缮制相关报表和承保分析。
同时做好市场调研,并定期编制中、长期业务计划。
3、建立健全重大标的业务和特殊风险业务的风险评估制度,确保风险的合理控制,同时根据业务的风险情况,执行有关分保或再保险管理规定,确保合理分散承保风险。
4、强化承保、核保规范,严格执行条款、费率体系,熟练掌握新核心业务系统的操作,对中支所属的承保、核保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技能和素质,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提高客户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一流的客户服务平台。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各家保险公司都加大了对市场业务竞争的力度,而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因此,建设一个优质服务的客服平台显得极为重要,当服务已经成为核心内容纳入保险企业的价值观,成为核心竞争时,客服工作就成为一种具有独特理念的一种服务文化。
经过20x年的努力,我司已在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同时也拥有了较大的客户群体,随着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入,客服工作的重要性将尤其突出,因此,中支在20x年里将严格规范客服工作,把一流的客服管理平台运用、落实到位。
1、建立健全语音服务系统,加大热线的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将热线推向社会,让众多的客户全面了解公司语音服务系统强大的支持功能,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客户满意最大化。
2、加强客服人员培训,提高客服人员综合技能素质,严格奉行“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实务流程的规定作好接、报案、查勘定损、条款解释、理赔投诉等各项工作。
3、以中心支公司为中心,专、兼职并行,建立一个覆盖全区的查勘、定损网点,初期由中支设立专职查勘定损人员3名,同时搭配非专职人员共同查勘,以提高中支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查勘、定损理赔质量,做到查勘准确,定损合理,理赔快捷。
销售员工工作计划报告万能2一、市场开拓
根据目前的公司产品理念及价位,首先必须给产品定好方位,一个好的方向才能确保公司产品的良性发展,前面市场分析里面介绍了市场竞争力的转变,红酒行业终端市场已经开始转变成为厂家竞争的主要战场,红酒连锁店的扩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厂家要想在这部分市场站住脚
,必须在服务与革新上有突破。鉴于公司现在的情况,我建议采取阶梯分散式开拓方法,所谓阶梯分散式开拓方法,就是区域先样板店后分散店,以点带面的形式开拓市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方向是第一要素,方法是第二要素,这二者不可分离,必须有力结合才开拓出适合公司发展的市场。
二、产品销售
根据公司与店的具体情况制定年销售任务,月销售任务,再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解。分解到每月、每周、每日。以每月、每月、每日的销售目标分解到各个系统及各个门店,完成各个时段的销售任务,并在销售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提高销售业绩。对与完不成的店面,要进行总结和及时的调整。主要手段是:提高团队素质,加强团队管理,开展不同阶段各种促销活动,制定合理有效的奖罚制度及激励方案(此项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间段的实际情况进行。销售旺季针对红酒连锁专卖店实施力度较大的销售促进活动,强势推进终端市场销售。
三、客户管理及维护
针对现有的终端连锁店和商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及关系维护,对每一个连锁店客户及商客户建立客户档案,了解销售情况及实力情况,进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产品知识理念的不定期有计划的传播,在旺季结束后和旺季来临前更要加大力度传播。了解商及连锁店经销商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并建档进行定期拜访,相互沟通,制定销售计划及促销方案。
四、品牌及产品推广
品牌及产品推广在20x年度配合及执行公司的定期品牌宣传及产品推广促销活动,促进品牌的知晓度,培养品牌使用频率和品牌忠诚度,通过电视、杂志、报纸、网络、户外宣传渠道策划一些投入成本较低的公共关系宣传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再有可能的情况下与各个连锁客户联合进行推广,不但可以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产品推广主要进行一些“路演”或外静态展示进行一些产品推广和正常营业推广。
销售员工工作计划报告万能3品牌及产品推广在20x年度配合及执行公司的定期品牌宣传及产品推广促销活动,促进品牌的知晓度,培养品牌使用频率和品牌忠诚度,通过电视、杂志、报纸、网络、户外宣传渠道策划一些投入成本较低的公共关系宣传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再有可能的情况下与各个连锁客户联合进行推广,不但可以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产品推广主要进行一些“路演”或外静态展示进行一些产品推广和正常营业推广。
终端布置
终端销售渠道网点的建立普及会大量增加,根据此种情况设计部必须随时、随地积极配合销售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配合连锁店店面和店中柜公司产品形象的建设,进行统一、整齐、合理、规范的产品形象陈列,可按公司统一标准。积极针对终端促销、培训定期安排上岗及上样跟踪和销售补进工作。有公司具体负责人负责制定终端布置标准。
促销活动的策划及执行
促销活动的策划与执行主要是在销售中进行,提升产品淡旺季的销售量,促进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一严格执行公司的销售促销活动,第二根据届时的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销售促销活动,灵活策划调整一些销售促销活动。主要思路以避其优势,攻其劣势,根据公司的产品及市场资源优势,突出活动重点的策划优势与劣势。
团队建设、团队管理工作计划
红酒品牌的竞争在某些人看来依旧是浅显的广告战、价格战、渠道战等等,但是他们忘记了企业运营的本质。不论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有多强也不论他的资源有多深厚,那一切资源的操纵者始终是人!红酒行业这些年一直追求服务的差异化,那么一个好的销售团队更是必不可少,传统的团队建设让很多企业精疲力竭,而且并没有发挥出团队的作用,拥有一个有出色的团队在未来的红酒竞争中才能够真正地决定企业的兴衰。
团队建设:好团队是能让每一位队员都有归属感,而归属感的两大要素:一是要能在团队里面成长,二是能跟随团队有一份好的收入。具备这两点之后建立团队就要考虑到人力的合理利用,乱用不仅造成公司资源浪费,而且会影响到团队的成长与凝聚力。
团队建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选取销售核心人员:区域经理、区域经理负责开拓市场,并负责市场服务。第二阶段:团队管理,每一支团队都以区域经理为主,由区域经理负责工作调配与团队文化的建设。有力的执行公司产品的销售工作。第三阶段:团队培训分为公司培训与区域经理培训两部分,公司制定月度培训计划,培训公司文化理念、产品知识、专业知识、心态引导,销售经理每周负责培训销售技巧及对手优劣势分析,增加团队凝聚力。第四阶段:团队攻击力的形成,战利品来自一场又一场成功的战斗来获得。
销售员工工作计划报告万能4成功的销售员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他们总是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严格的按计划办事。日本保险业的推销大王原一平,给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就是每天拜访20个客户,如果那天没有达到,他就一定不吃饭也要坚持晚上出去。就是凭了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当之无愧的成为顶尖的销售大王,也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工作我们的计划,计划我们的工作。销售员要有长远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并且把明确的目标细分成你当日的行动计划,比如要达成目标你每天要完成多少拜访?你要完成多少销售额?你今天拜访了哪里?明天的拜访路线是哪里?每天,心里都应该清清除楚楚。
没有目标和计划的销售就好象是没有航标和双桨的船,只有在江面随波逐流。没有目标和计划,销售员也无法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和总结,他不记得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哪里,他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他的业绩停滞不前,因为,他没有记录。没有记录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
成功的销售员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他们总是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严格的按计划办事。日本保险业的推销大王原一平,给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就是每天拜访20个客户,如果那天没有达到,他就一定不吃饭也要坚持晚上出去。就是凭了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当之无愧的成为顶尖的销售大王,也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工作我们的计划,计划我们的工作。销售员要有长远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并且把明确的目标细分成你当日的行动计划,比如要达成目标你每天要完成多少拜访?你要完成多少销售额?你今天拜访了哪里?明天的拜访路线是哪里?每天,心里都应该清清除楚楚。
没有目标和计划的销售就好象是没有航标和双桨的船,只有在江面随波逐流。没有目标和计划,销售员也无法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和总结,他不记得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哪里,他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他的业绩停滞不前,因为,他没有记录。没有记录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
销售员工工作计划报告万能5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1、市场分析,根据市场容量和个人潜力,客观、科学的制定出销售任务。
暂订年任务:销售额100万元。
2、适时作出工作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
并定期与业务相关人员会议沟通,确保各专业负责人及时跟进。
3、注重绩效管理,对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估进行全程的关注与跟踪。
4、目标市场定位,区分大客户与一般客户,分别对待,加强对大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用相同的时间赢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5、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新产品,为客户带来实用的资讯,更好为客户服务。
并结识弱电各行业各档次的优秀产品带给商,以备工程商需要时能及时作好项目配合,并能够和同行分享行业人脉和项目信息。
6、先友后单,与客户发展良好的友谊,处处为客户着想,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到达思想和情感上的交融。
7、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答应客户的承诺要及时兑现,讲诚信不仅仅是经商之本,也是为人之本。
8、努力持续和谐的同事关系,善待同事,确保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各项职能的顺利执行。
二、销售工作具体量化任务
1、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及每日的工作量。
每一天至少打30个电话,每周至少拜访20位客户,促使潜在客户从量变到质变。上午重点电话回访和预约客户,下午时间长可安排拜访客户。思考北京市地广人多,交通涌堵,预约时最好选取客户在相同或接近的地点。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潜在需求,最好先了解决策人的个人爱好,准备一些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客户带给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从招标网或其他渠道多搜集些项目信息供工程商投标参考,并为工程商出谋划策,配合工程商技术和商务上的项目运作。
4、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
5、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投标、深化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
6、前期设计的项目重点跟进,至少一周回访一次客户,必要时配合工程商做业主的工作,其他阶段跟踪的项目至少二周回访一次。
工程商投标日期及项目进展重要日期需谨记,并及时跟进和回访。
8、前期设计阶段主动争取参与项目绘图和方案设计,为工程商解决本专业的设计工作。
8、投标过程中,提前两天整理好相应的商务文件,快递或送到工程商手上,以防止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9、投标结束,及时回访客户,询问投标结果。
中标后主动要求深化设计,帮工程商承担全部或部份设计工作,准备施工所需图纸(设备安装图及管线图)。
10、争取早日与工程商签订供货合同,并收取预付款,提前安排备货,以最快的供应时间响应工程商的需求,争取早日回款。
2021员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一在第二季度里,我收获了很多也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同时在办公室领导和各位主管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很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我深知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认真地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任务,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力求做到更好。现把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
我日常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每件任务,仔细谨慎的去完成且不能疏忽大意,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记得有次回公司送支票,由于自己的疏忽竟然把给送货商的支票送到了公司,后来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才还了回去。从这件事上我吸取了教训,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仔细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只有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
二、尽心尽责做好人事工作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使各项档案管理日趋正规化、规范化。同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让领导和主管们避免后顾之忧,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主动的做好两部门日常内务工作。
1、耐心细致地做好日常工作:负责来电的接听,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区域主管,不遗漏、延误;
负责来访客户的接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负责领导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的卫生清洁及桌椅摆放,并保持整洁干净;负责各种文件的分类存档及每天收发公司邮件。
2、物资管理工作:制定日常办公用品清单及时订购与发放,确保工作人员的正常使用。
每个月10号之前去医院财务处交清洗工服费和电话费并开发票。每月25号左右将各部门支票送至公司,并将签字的复印件拿回存档。
3、员工薪资工作:每月的13号报员工新增,15号报员工考勤,这些工作要求我必须认真仔细地去做,去检查每位主管的手记考勤表,确认正确的加班工时,因为这直接关联到项目的财务情况。
4、文件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制作各类表格、文档等,同时完成领导及各位主管交待打印、扫描、复印的文件等,对公司所发放的文件通知做到及时上传下达。
对于主管完成的各种检查报告、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已及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5、员工档案整理工作:将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档案进行分类存档,每月新增报盘之后及时整理新员工档案并及时更新存档。
6、协助工作:协助领导完成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计划表格,有《日常保洁培训计划实施表》、《年度沟通计划表》、《年度活动计划表》等等,同时还要协助领导及各位主管做好项目各项会议及年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计划实施和组织活动。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我现在已经能够较好地处理本岗位的日常工作及其他一些相关工作。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做事不够细心:办公室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因此更考验人的细心。
文员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切不可三心二意,做完每项工作要养成检查的习惯。记得有次填写报销通,当我填写完数据时简单看了下就直接选择了提交,本以为没有问题,结果有个部分数据填写颠倒了,后来得到了领导的批评,当时我明白了是自己做事不够细心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2、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工作,而是被动消极地适应工作需要。
领导交办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完成,但几乎都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深入的了解。
3、工作不是很扎实:忙碌于日常小事,工作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
不能专注于工作学习,很多知识虽然了解但却不精。比如ISIS的使用、PPT的制作等都不是很精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正自身缺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改善之处
作为一名办公室成员,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虽然琐碎但也有它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服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1、不断提高自己:抓住每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习,为自己的工作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虽然办公室的工作琐碎、繁杂,但是我将从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任务。
2、端正工作态度:要抱以一个正确的心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完成上级交派的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进取、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未来工作计划
1、积极做好日常保障工作:维护好办公室的干净整洁工作;
做好两个部门日常工作的整理归档工作并按照公司标准完善ISIS的建立使用情况;做好各类邮件的收发工作;认真、按时、高效率做地做好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2、提高个人修养和工作能力:继续加强学习公司的文化理念及系统培训;
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好的方法,快速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加强与人的沟通协作能力。
六、总结
感谢领导和各位主管在这一年里对于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虽然我还有一些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彼此多份理解与沟通,相互配合,相信公司的明天会更好。
2021员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二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第二季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矗最后,我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____年4月13日的____镇中心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二等奖,在____年4月23日的区体育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
二、广播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艾滨老师、李东瑞老师和其他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使旧县小学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旧县小学的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在___镇中心广播操检查中受到了中心领导的好评,这跟小学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训练工作。
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都是等太阳落山后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争取在____年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我第二季度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1员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三转眼间,第二季度即然结束,下面是我的第二季度工作总结
为了实现“用户满意第一”,我除保证每天提前做好班前准备工作,做到准点开门、满点服务之外,还时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到单位上办理各类业务,主动向客户营销我行产品,如基金,国债,保险等;并做到解释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我行产品,接受我行产品。对优质客户,我基本使用的是“站立式服务”,且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此外,我还耐心细致地向客户讲解个人储蓄业务、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电子银行等个金业务,受到客户好评。就曾受到客户口头表扬20余次,未接到过一次客户投诉,多次受到单位领导褒奖。
我始终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创新服务,持久服务”的服务理念鞭策、完善自已,以用户满意为宗旨,努力为储户提供规范化和优质的服务。在铜元局分理处注重对员工素质培养的今天,我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认真主动地学习新业务,尤其钻研个金业务。在工作中他总能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给客户最满意的服务。全年来,我办理业务快速、准确,业务量一直处于全所前列,月平均业务量4500笔,如:在二季度,开理财金一户,金额一百万元,组织他行存款八十余万元。从___年至今一直担任业务主管,在储蓄所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主动为所领导分忧,不计个人得失,长期放弃休息到所里加班,在工作中正确地起到了主管的模范作用。
本着为用户负责的服务理念,经过一年来的刻苦工作、学习和实践,
我在今年二季度两次在南岸支行获得“主管”荣誉称号、两次在分行评为“核算质量”奖、二季度差错在全市排名第三。这些荣誉与成绩的取得,与分理处、储蓄所领导的培养和广大同事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业务技能的同时,我还注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金融现代化的需要。我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充电,努力自学计算机技能。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锻炼得更加成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吸取他人之所长、克已之短,一如既往地为本所的发展敬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工作口号是:“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把优质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2021员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四回顾第二季度的艰辛工作,在人员编制紧张的形势下,我们即向往明天,也展望未来。过去的第二季度,在工作中有得有失,但凭过硬的专业技能超标的完成了各项主要工作。本部门对第二季度内所做的工作及时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以下是工程维修部在几个方面的工作总结汇报:
一、安全工作,确保用电、用水、设备安全及质量
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协助在质保期内公司安排的施工单位对遗留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
尤其在水电方面存在雨天漏水、高压供电不稳等情况。
2、由于业态经营变化,用电需求促步增加,为确保专变户内线路供电安全。
对用电线路进行评估,对超负荷线路进行增容或调整;如_号_号变压器在高峰期,为缓解了供电线路压力,平稳渡过_-_月用电高峰期。
3、遗留问题,今年_月__日__码头由于__变电站高压外线故障造成__码头停电事故发生,对各业态供电产生较大冲击和投诉,对此次停电事故发生,已详细书面报告其供电安全隐患存在。
置业总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后经查证:确属供电遗留问题。房屋建筑方面如:屋面、负一楼、整个建筑楼板、屋面线管预埋和伸缩缝漏水问题,至今还没有彻底解决。夜景高杆灯灯杆预埋紧固螺杆螺帽问题引起高杆灯摆动,安全隐患虽已加固处理解决,但扔实属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等等。
4、配合弱电设备维修工作:如:更换物业办公用电话线、网线布线工作;
要求相关单位对楼内弱电井进行了全面清洁、整理工作;配合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进行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
二、现场培训、落实安全工作责任
1、实现安全工作目标在于技术培训,虽然安全工作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但只有实现了安全工作,才谈得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有公司的健康发展。
在现场除传、帮、代外,要求每个员工都能主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
2、实行巡回检查,对供电供水以及机电设备定期保养,使其随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按日作好检查记录,每月将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存档备查。
为了解决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每日24小时值班为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事故提供了可靠保证。
3、加强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和“一岗双责”的落实即要保证配电值班运行记录和配电事故处理又要兼顾夜景及公共区域照明正常同时还要进行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现有设备进行了安全评估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事故防患于未然。
对私拉乱接,违章用电用水,违章装修状况,我们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坚决予以取缔,并限期进行整改。为杜绝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了“以检查促整改、以整改保安全。为抓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安全,我们特别注重对公共区域及经营商户进行安全检查。
三、认真开展日常检查工作
1、配合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
对检查出防火卷帘、防排烟风机等方面有隐患的事项及时整改和维修处理。
2、定期对夜景照明定时断电控制系统、夜景灯、机电设备、公用设施等进行检查,并作好日工作检查记录。
今年共计更换各类照明___余盏,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调整处理并向领导汇报。如:西餐厅广告用电、排污引起污水井疏通以及用电质量情况等等。
3、定期对给水排水管网检查,对人为破坏的给水龙头和消防栓及施工引起的管道破裂及时抢修,杜绝管辖范围内因水赵成的滴、漏、跑、冒现象发生。
4、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供电线路、接地装置及户外拉线等用电设备、户外广告牌、排水管道、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做到未雨绸缪。
四、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全力配合维保单位调试检修以及维护保养工作
1、严格倒闸操作制度、实施安全措施防护、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检修中及时发现2号变压器温控器不可操作及时联系厂家修复;无功补偿开关、电容、接触器损坏及时更换(质保期内)。同时,对配电房低压设备进行分批次紧固保养处理,消除了因接触不良引发供电事故发生。检修中对单一设备的操作、电源投切和清扫维护,检修后设备的验收等工作。
2、完成电梯、扶梯年检工作,对年检中必需整改的项目采取来年年检时进行改造。
以降低全年维修整改成本。
五、做好本职工作,建立水、设施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1、建立业态表计开户台账和封签管理工作;
凡加装更换电表均完善计量表资料,做好电表加装更新施工记录,把拆除下来的旧表做好标记入库。把旧表用电读数和新电表表号、容量建账在案。
2、日常工作中,工程维修部全体员工能够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认真传达、贯彻物业列会的各项指示精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对待公司、项目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结合实际,认真整改和执行。
3、做好供电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建立主要设备专户对每次维修的项目,更换设备材料的型号、数量和检修后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存案。
4、严格控制维修成本、做好维修材料管理工作。
定期申请维修材料计划,严格材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对常用的备品、备件应保证一定的库存,对出库的材料,用在的地点做好登记。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对更换出的零部件等进行维修,通过更换零件或重新拼装等方式修理旧件,减少新件的使用。
5、环境卫生和设备卫生方面。
将辖区内的公共设备设施分为公共责任区和个人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都有专人负责。定期清洁公共区域内的卫生和设备的卫生。定期清洁个人管辖范围卫生并定期检查,保证配电室内和设备间的设备干干净净,设备无油渍、卫生无死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一年来,工程维修部的全体员工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不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都能按要求去做,但是有些工作还是存在不足,与公司的要求存在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去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每位员工的思想素质及个人的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员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五转眼间,第二季度即将过去。回顾过去,我园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幼儿园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现将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我园在上级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园教师关心和支持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我园工作的重中之中
1、我园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
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转发的各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文件,通过学习,让大家明确到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使教职工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2、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知识。
组织教职工学习报刊、杂志、媒体报道的各类事故、案例,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讨论评述,除了少数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外,幼儿园很多事故主要还是当事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让大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引以为戒,加强责任心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安全防范制度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园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园各项安全工作,定期每月对幼儿园设施进行检查,查找园内不安全隐患,包括显在的、隐蔽的,如,开关、电器、食品卫生、消毒,消防栓、灭火器,户外大型运动器械,等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确保幼儿了的安全。并建立了安全检查档案,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
2、严格执行接送、交接班制度。
为了幼儿的安全,我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清点幼儿,并作好记录,防止漏失。不违反规定随意接送幼儿,家长接幼儿必须持有接送卡,不允许非幼儿家长接送幼儿,特殊情况必须由家长事前说明并提供足信凭证。
3、加强对卫生药品的管理。
对保健室内的药品、消毒物品、治疗器具等分类摆放,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的卫生用品。对于有毒药品(如灭害灵、灭鼠药、消毒药等),单独存放,妥善保管。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卫生室和药品间。
4、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
坚持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规定,严把食品采购关、加工关,不购买腐烂、变质的食品。存放食品有专人专门管理,其他人不得进入食品加工间和操作间,严禁外来人员出入厨房。加强餐具和炊具的消毒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经食物传播疾病。
5、不断完善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幼儿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组织幼儿从事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私自带幼儿外出,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6、签订责任书。
幼儿园和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同时,建立幼儿园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幼儿防范意识
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才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训练、实践活动。
首先,重视安全提示标语:在活动室周围和楼梯、过道两旁贴上安全标记图,以经常提示幼儿。如小心触电、当心危险,上下楼梯按指示箭头行走,不推挤,以免碰撞。教育幼儿不玩火,不动插头开关等。
其次,开展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如遵守交通规则,给小朋友介绍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常识。今年十一月九日,我们还带幼儿参观消防队,看演习,请消防队员给幼儿介绍火灾形成的原因,消防车的作用,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教给幼儿自救的方法: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告诉幼儿,让幼儿认识地震、水灾、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法等。并学习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使幼儿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明显加强。
四、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在"手足口病"期间,我园能按上级的指示要求,认真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⑴成立"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
⑵向家长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材料。
⑶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要求幼儿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换衣服,保持好个人卫生。
⑷请卫生部门人员每天来园对园内外喷洒消毒液。
⑸每天定时用紫外线和醋薰方法对教室、寝室消毒;用消毒液擦洗幼儿桌椅、玩具等;地面喷洒来苏;餐具餐餐消毒;坚持一人一杯,并定时消毒。
⑹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医务人员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此期间,我园严格执行“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均无发现疑似病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53-02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基层班组始终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首位,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改善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
一、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定位过高。多年以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一项长远目标来抓,但落实到近期目标却不够明确具体。特别是不能结合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明确和具体的教育任务,制订具体的教育措施,更不能根据基层班组职工的不同层次,落实具体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高层次的长久性要求与基层职工多层次的现实思想基础不太合拍,因此,一些基层职工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和自己的思想“挂不上钩”,产生了逆反心理。
2.教育内容不够系统。企业职工一般都要遵循“入厂学习、当学徒、成骨干、做师傅、退休离厂”的过程,在每个阶段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不同,职工思想认识和工作表现也就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职工的阶段变化而变化。当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从职工入厂到退休离厂一整套系统规范的基本教材,使思想政治教育长年处在材料缺乏、东拼西凑的状态。另外,交叉杂乱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缺乏针对性,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更严重的是让职工深感“内容重叠、安排随意、疲于应付”。
3.教育手段与时展不相适应。当前,尽管基层单位都配置了电脑,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数单位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习惯于“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的原形再现、老生常谈,电脑只是成了简单的文字处理机器,更不要说巧妙运用多媒体、投影、影音合成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还有的单位从机关到基层也都实现了网络联通,但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致使点击率不高,造成了网络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教育时间难以落实。企业基层单位生产紧、任务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搞上产、降成本、抓安全、增效益上,再加上每季度一次的标准化大检查、每年度一次的职工技能升级考试等,职工唯恐自己所在的岗位、管理的井站、承包的设备被评为末位;唯恐自己的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不及格,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奖金和收入,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日常设备维护整改和自我复习考试上,从而导致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相对被挤压。就是有了一定的时间,多数职工也是心不在焉,有的“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在私下嘀咕。搞得现场一团糟,不要说教育效果了,就连维持正常的教育时间和秩序都显得困难,组织者也只好忍气吞声,草草收兵。
二、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奉献企业的核心价值面临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社会上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和单位效益及收入分配差距明显增大的反照,部分基层职工在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改善个人物质生活与无私奉献企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部分具有学历高、掌握企业精尖技术的职工,受人才市场的吸引,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一声招呼不打就炒企业鱿鱼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部分高技能职工受国有企业体制的影响,认为在利益分配政策上仍存在“大锅饭”现象,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政治上是平等,经济上是相等,生活上是一致,最终导致他们心理上和行为上失去了平衡,不愿意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不愿意接受任务带新徒弟,不主动向徒弟传授绝活绝技。少数基层职工还认为,在艰苦和枯燥的前线工作,钱没有多拿,还照顾不了家庭,真是“亏了自己,苦了妻子,误了孩子。”
2.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渗进企业,马列主义主旋律文化面临挑战。有的职工重人生价值,却有价值观偏移的思想,重个人价值忽视了社会价值,甚至认为人生价值在于索取,在于所得报酬多少,常常为工作而得不到奖金及各种补助唉声叹气,后悔不迭;有的职工崇尚一技之长,却有“金钱万能”思想,重个人特长,忽视科学技术,认为有特长就可产生金钱,金钱是万能的。这种人重利轻义,总希望自己将来干一番事业,作出成就,出人头地,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有的职工竞争意识强,却有重才轻德思想,导致求知识只注重专业特长,却淡化了自己政治素质的培养,忽略了政治思想教育,过于追求奢侈生活;有的职工刻苦精神好,却缺乏马列主义修养,不善于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片面追求西方物质文化;有的职工求学愿望高,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求一张文凭,为提干、提级、升职、当官作跳板,打基础,忽视了学习是为了武装自己、干好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3.企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面临挑战。当前,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企业缺乏的是人才而不是人”。面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的企业因效益不好或生产成本过高,只好把减员分流作为提高效益的唯一途径,“人多”不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人才多”才是评价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标准。尤其是随着一些企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设备操作人员用工量越来越少,但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却越来越高。基层职工普遍认为:将来的设备操作,也就是在中控室里按电钮、操键盘、看屏幕,在电脑上控制阀门、监控流程、调整参数,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尖端人才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普通人”在企业中的作用退而次之。因此,部分基层职工对自身的前途充满迷茫,敬业精神出现滑坡。
三、加强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教育观念要更新。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因为职工本身不仅是企业人,而且也是社会人,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字眼来进行,要做到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全面地感化人、培养人、塑造人。二是要牢固树立“开放教育”的观念,要紧跟时代,善于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开放的世界,尽可能借鉴、吸收、利用人类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三是要牢固树立“内动”的观念,就是要把企业的目标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摸清职工的脉搏,尊重职工的意愿,相信职工的智慧,使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育组织者做到,凡要求基层职工参与的思想教育活动,都应该切实符合基层职工思想实际的需要,决不是教育者脑子里幻想出的需要。凡要求基层职工参与的思想教育活动,都应该切实符合职工的自身愿望,由职工自己下决心,主动来参加,而不是教育者代替他们下决心,强迫他们来参加。
2.教育目标要适当。教育目标是选择教育内容的前提,要区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具体教育目标;要根据具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对刚入厂职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侧重使他们熟悉了解企业,增强热爱企业的自觉性,实现从地方青年、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变;对学徒职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侧重让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师傅、尊重知识,养成尊师爱学的好习惯;对骨干职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侧重让他们做到立足岗位、勤于总结、善于钻研,锻炼和培育他们忠于企业、大胆创新的意志和能力;对师傅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侧重让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他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即将退休离厂职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侧重让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有意识地培育他们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争做合格公民的信心和决心。
3.教育内容要规范。基层职工情况千差万别,基层职工的思想反映千变万化,基层职工教育的重点不可能以同一个模式进行,组织者要根据基层职工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一是指令性教育内容要减少。除上级部署的专题教育外,教育时间和内容不能统得过死,应给基层一定的教育自。二是理论性太强的教育要压缩。对基层职工应侧重于政策法规、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奉献精神方面的常识教育。三是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力度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与职工的思想贴得紧,也是职工最需要、最欢迎的,应作为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头戏”,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058-03
一、中国银保渠道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是2000—2003年的启动期,各大银行、保险公司分别开展协议,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保费收入从4.25亿急增到764.91亿,渠道比重从0.43%上升到四分之一强。
第二阶段是2004—2005年的调整期,因前期的粗放经营、快速扩张,销售误导、手续费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突出,银行、保险监管部门重拳规范,各银行、保险公司先后压缩规模、调整结构,甚至停业整顿,发展呈现放缓、停滞,渠道比重下降。
第三阶段是2006—2008年的跨越发展期。近年来银行保险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和缺陷,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从而再次成为广大客户、监管部门、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关注焦点。
第四阶段是2008年至今的渠道建设发展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宽松,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金融资产大幅增长,银行保险市场需求和供给持续升温,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和金融集团等不同阶段的合作模式并存,银行保险业务规模、渠道比重和销售队伍均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二、中国银保渠道发展现状分析
(一)银保营销渠道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一个重要的分销渠道
21世纪以来,在中国金融业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环境下,银行保险以兼业形式开展代销的寿险业务异军突起,发展态势迅猛。继1996年前后人保、泰康等公司初步尝试涉足银保合作,2000年平安寿险公司率先推出了专门的银行保险产品——“千禧红”。随后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相继推出了“鸿泰两全”、“鸿星少儿”、“千里马”、“红双喜”等各自的银行产品。自此,中国银行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对保险业的影响与日俱增。
总体而言,中国银保营销渠道发展并不均衡,业务主要依赖于银行内部的销售渠道,主要以柜面渠道为主,而对于理财中心、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对公客户经理、公司信贷等渠道,仍处于尝试阶段。先进有效的网络技术支持对银行保险的发展极其重要,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尝试才刚刚开始。由于网络系统没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业务操作还停留在手工化、粗放型的层面,还不能通过ATM、电话、信函和网络等先进的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销售。银行保险营销渠道整合的初步尝试。
(二)发展现状的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中国现行的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保险的发展。由于中国的金融业和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故对于欧美出现的金融业务一体化趋势,不可盲目追随,但我们也要认真研究和准备,一旦条件成熟时,也应逐步放开各种行业限制,促进国内金融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当前在《商业银行法》、《保险法》中都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等条款,已经为金融业混业经营预留了政策空间。
2.经济环境。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保险监管部门也逐步强化了银行保险发展的规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加强机构资格管理、加强业务内部管理、规范手续费管理、规范销售人员资格管理、规范产品销售、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行业内外沟通与交流等七大方面明确了监管要求。随后,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60家保险公司共同签署的《银行、邮政保险业务自律公约》面世,从销售人员资格管理、手续费比率和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银行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但相关规章制度的遵循、执行情况亟待进一步的落实、完善。
3.社会文化环境。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为寿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会。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的繁荣、对更高生活水平的期望,促使居民储蓄方式发生了改变。股市起起伏伏在低谷徘徊,楼市迷雾重重前景难以预测。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既保险又有可观的回报?市民在选择投资渠道时不禁陷入困惑。银行降息,银保产品收益更可观。购买银保产品,或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存款贬值,这也是市民购买银保的最主要的动力。
4.科学技术环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银保渠道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很多保险公司或者银行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培训中心。目前中国银行保险主流的业务模式还是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以保险公司名义开发的储蓄替代性趸缴产品,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具体而言,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以短期化的模式为主,以后可以更多的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银保产品的销售。
三、中国银保期缴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9年初,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鼓励保险公司强化长期储蓄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长期储蓄功能,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可以提供持续奖金,以鼓励长期持有保单,或鼓励持续缴费。
泰康人寿、太保寿险、中德安联、国泰人寿、太平人寿等公司纷纷推出期缴型产品。虽然监管部门支持,但是期缴型人身保险在国内银行渠道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约为90∶1,泰康人寿约为200∶1,还有不少外资寿险公司几乎没有期缴业务收入。
从银行收入角度看,趸缴业务与定期储蓄较为接近,期缴业务虽然能够带来稳定的续期手续费,但日益扩大的退保风险和销售的复杂性,为期缴业务推进增添了不确定性。一面是银行对期缴业务规模和续期手续费的信心不足,期缴业务要在银行立足;一面是保险公司不甘心期缴保费收入下滑。银保渠道能否顺利实现趸转期的业务转型,关键因素还取决于保险公司。
现在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停留在简单的销售层面。银行客源丰富、险企竞争激烈,银行在银保合作中往往占据主动,导致其一味以手续费高低来决定合作对象。
四、中国银保渠道发展及期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银保渠道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银保渠道得到迅速发展,为壮大保险公司实力、提升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个险业务调整结构保驾护航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寿险业务的最大支柱,成为新单业务的最大来源。虽然银保渠道迅速发展壮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银保关系尚未理顺,银保合作行为短期化。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局限在浅层次的协议阶段,远未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双方更多地在手续费上进行博弈。这种状况,在“1+1”的兼业模式下如此,在取消“1+1”模式后,这种状况也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银行与保险公司结成实质性“战略联盟”的并不多。
2.保险从业人员和银行柜员的保险理念不足,营销宣传片面。银行对银行保险业务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职员的保险知识也不足,造成部分储户在未充分了解银保产品的情况下购买,引发各种售后问题。目前银行保险产品以分红型为主,保险公司和银行对红利的过多宣传,容易误导投保人,也偏离了保险产品的本意。
一项对银行分红保险投保人的回访表明,有48%的投保人购买分红险是看重其红利,28%的投保人看重其保障功能,24%的投保人则是二者兼顾。可见近一半的投保人为红利购买分红险,他们把购买分红保险当做了投资理财获取利润的投资方式,看做是储蓄的良好替代品。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银行代办人员存在着较为集中和普遍的不当宣传、讲解问题,他们将银行分红保险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片面比较,一句“能保本有固定利息、有红利还不上利息税”的介绍,就把众多的储户变成了银行保险的投保人。
3.银保产品同质、开发和创新滞后。银保产品主要有投资连接险、分红保险、万能险、意外伤害险等险种,其中储蓄和投资类保险占主要地位。据统计,寿险业务中90%以上为分红产品,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真正意义上的保障类险种还未形成。产品的同质性,使得现有银保产品与银行自有产品之间存在竞争。银保产品、尤其是储蓄分红型的产品具有很强的银行储蓄替代性,向消费者销售此类产品,无疑将直接影响银行储蓄业务,对双方长远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4.银保双方地位事实上存在不平等,导致合作基础不够稳固。银保双方地位事实上存在不平等。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主要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银保合作的关键因素是手续费高低。手续费过高,形成保险公司的高额成本支出,手续费过低,银行为了更有效利用网点资源,会更换合作对象,保险公司随时可能失去网点,不愿意进行长期性的投入,技术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银保合作的基础不够稳定,合作行为存在短期化和随意性,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期缴业务存在的问题
1.政策环境制约,合作模式初级。当前国内金融业中的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仍实施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政策,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较少涉及资本融合,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大多数尚停留在分销协议阶段。银行利用保险公司争夺销售渠道,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心理,采取“一对多”代销的开口协议合作方式。银保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利益,而令双方的合作无法深化。期缴业务因此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2.经营理念差异,利益关系不顺。银行保险所产生业务量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举足轻重,对银行的利润贡献也日益提高。银行管理层从总体战略考虑,愿意发展银行保险以拓展中间业务,但基层机构仍以存贷业务作为被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基层人员保险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3.发展短期倾向,销售误导激增。在合作短期化的形势下,部分保险公司和银行片面追求业务规模,主观上对误导风险认识不够。保险公司则把较多的精力、费用投入处理与维系银行的人际关系,忽视全面、深入的业务培训,导致人员不了解保险产品的条款责任、权利和义务等,随着业务快速发展,银行保险的误导现象、退保纠纷也日益增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保险业的声誉和形象。
4.产品结构单一,影响持续增长。各保险公司的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市场上常见的多是“短平快”的分红保险、投资险、简易意外险和车险产品。主打产品多为保险责任、费率基本相同,保险金额、分红方式等略有不同,一至十年期交费五至十年期返还的分红产品,与银行零存整取储蓄产品较为相似;投连险、万能险则类似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在发展初期,易于为大部分银行客户接受,但从长远来看,此类业务会逐渐给商业银行施加争夺分流客户压力,并且可能透支潜在的优质保险资源。
5.期缴产品缺乏,推广较为困难。在监管层力促银保产品向期缴型转变后,曾经有部分银行却因规模考核和手续费偏低拒绝期缴保单,使得不少期缴产品无法销售。有的商业银行甚至在谈判中明确表示,除非保险公司能够保证期缴保险产品每一年交给银行的手续费能与趸缴保险产品持平,才可能会期缴型保险产品。实际上,即便按目前最高的期缴手续费比例支付给银行,保险公司也难以满足银行提出的要求。银行开出这样的条件只能说明,在年度业绩考核的压力下银行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嫁风险。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期缴产品手续费问题上僵持不下,使得准备全力推出期缴产品的保险公司,在银行上陷入困境。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单缴费期越长越好,期缴保费的价值大于趸缴型,因为期缴保单能够保证未来有源源不断的保费收入,有利于持续提高投资资产规模。期缴产品迟迟不能在银保推广,关键还是现有的银保合作模式下保险公司缺乏话语权以及市场理财意识的不成熟。
6.费用恶性竞争,经营成本高企。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更多的是在手续费上进行博弈。一方面,各银行网点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主要以手续费的高低作为选择合作公司的标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惜成本,竞相提高手续费率,甚至贴补费用进行恶性竞争。这些使得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增加与经营成本上升明显不匹配,根本上使保险公司通过银行降低保险产品分销成本的初衷相背离,必然制约银行保险的持续稳健发展。
7.风险管控滞后,客户服务缺失。因发展导向多以迅速累积业务规模为目标,加上产品的简单性,银行保险的兼业形式往往采用便捷式柜面销售,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免疏于客户需求分析、核保调查、单证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广大客户与保险公司的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洗钱、逆选择和集中退保等风险。
8.技术支持不足,实务操作烦琐。银行保险的技术含量要远高于传统的保险个人方式,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需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才能通过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由于网点的稳定性较差,中小保险公司不愿、也不敢加大对银行保险的信息技术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创新研发、资金代收代付、在线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等,进而影响到银行保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天宇.中国银行保险发展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2009,(5):29-33.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企业质量行为是否规范,工程实体质量水平是否提高,是评价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本文抓住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三个关键环节,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多,如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机械、环境、工艺、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质量波动大:工程建设因其复杂性、单件性,不象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环境及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3)质量隐蔽性大,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若不及时检查和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表面上质量尽管很好,但很可能内部质量就存在质量隐患。
二、 进度控制
2.1 科学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由于每一个工程的分部项目较多,为了缩短工期控制工程进度,应全盘熟悉了解施工图纸,根据已确定的工程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案,按照施工顺序逐一列出各个施工项目,尽量防止项目遗漏或重复。合理安排工程的施工顺序主要是根据技术规范确定的建设进行,并与施工组织紧密结合,解决项目之间施工的时间先后问题和衔接过渡,确保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完成工程项目。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由于盲目赶工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2.2 适时监控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
施工进度计划重在落实。正确的做法主要是,每个星期都要总结归纳已经完成进度,及时监控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到出现偏差的原因,进一步实施赶工方案。同时,在每个星期监测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月、每个季度甚至是每个年度进行进度计划的总结,尽量避免赶工期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一旦确定了工程进度计划就必须严格执行,不然将发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了后续施工。再者,施工进度计划在编制时已经考虑到了施工单位可以得到最优施工条件和资源因素,而赶工期将会额外增加企业的投入。工程在投标报价阶段都是以施工成本为基础的,增加企业的投入也就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对建造成本控制也十分不利。
三、 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等三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3.1 人的控制
第一, 人的控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人优秀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做到一人多能,使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影响工程工期、质量的前提下精简高效。第二, 人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充分调动起来。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专业工种众多,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可以想像要让这些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管理难度非常大。在这个群体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企业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产生一种归属感。当然,绩效考核评估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但它也并不是万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完成绩效考核评估过程的也是人,因此难以保证这个过程公正性和公平性。
3.2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3.3 机械使用的控制
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施工质量比人工施工大大提高且有保证,在工程上应大量采用机械化施工,这样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机械是一次性投资,使用期较长,属于较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施工机械管理的关键是在开工前对机械是购买、租赁或者继续使用原有机械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是经济指标,在评估时应充分核算各个方案在工程存续期所消耗的经济资源,从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施工机械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保养。良好的保养是保证机械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时还可以有效延长机械的使用期。制定保养计划时,应根据每部机械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并规定专人负责。
四、成本控制
4.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4.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 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
4.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4.4 目标管理原则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创业者眼里的常青树。其中,中小餐饮企业又是最适合创业的行业之一,在餐饮市场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目前中小餐饮市场上能够有效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很少,绩效考核结果并未带来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未被有效调动起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制定不具科学性
中小餐饮企业的绩效考核目前大多处于两种状态:
一种中小餐饮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规模小,员工人数少,不需要麻烦的绩效考核系统,只要有严格的工作纪律制度就可以,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或者只是工作纪律制度的变脸。
另外,很多中小餐饮企业没有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仅仅是照搬了其他企业的版本,且缺少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总体来说,大多数中小餐饮企业的现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不科学。企业最终发现,考核结果无效或根本无法实施考核评价,对员工起不到激励作用,最后只得草草收场,还是老板一人“论功行赏”。
(二)过多的关注了薪酬导向,忽略了绩效考核的发展导向
在中小餐饮企业现行绩效考核制度中,大量的公式和条款都仅仅涉及绩效考核等级和工资薪酬的核算关系,过多的关注了绩效考核的薪酬导向。在这样的制度下,员工容易因为太过于关注金钱利益而失去团队的和谐,且一旦有薪酬待遇更好的企业,员工极易跳槽,不利于员工流失的预防。绩效考核更应该注重绩效考核的发展导向。
(三)考核数据的收集不及时,考核过程不够严谨,考核结果的效力没有得到运用,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必须认真、严肃地对待绩效考核这件事,制度的制定要科学严谨,实施过程必须公正严明。如果做不到这些,在考核过程中极易渗入主观性和感彩,违反了客观考评的原则。考核和不考核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后还是个人拿到个人应得的全额工资,绩效考核的效力并没有在薪酬及其他福利待遇方面有所体现,绩效考核是完全失效的,其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四)考核没有科学划分出绩效的等级层次
多数中小餐饮企业把管理绩效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只有考核优良才能拿到100%及以上的绩效工资。这样会给员工造成一种错觉:大部分人都要被扣工资。这和我们加强正强化、注重正面引导的初衷相悖。
二、中小餐饮企业绩效考核建议
(一)成立考核小组,丰富人员组成,严肃考核过程
绩效考核责任主体为基层员工,中小餐饮企业可以设立人力资源专员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计划与组织,与经理、餐厅主管和厨师长配合实施。
对于中小餐饮企业来说,考核小组的成员不宜太多,否则会造成企业极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要避免绩效考核过度的现象。庞大的绩效考核团队是不现实也不可行的,但是,绩效考核参与的人数太少又会影响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解决的办法就是考核小组负责组织,但参与考核的人数和人员构成可以多元化。
对于基层员工的考核,可以由直属上司组织考核,可以先行根据本月某岗位员工的客观考核赋分项进行赋分,主观打分的指标可以让顾客参与考核,主观和客观成绩总和作为该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
对于中层以上管理者的考核,客观考核赋分项可以根据季度经营数据分析进行赋分,主观打分的指标可以让员工参与考核,主客观结合来确定该领导的绩效考核成绩。
这样的考核过程公正公开,主客观结合,主观评分项主要由非竞争者参与评价,参与考核的成员多元化,更加公平公正,员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别人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评价,能够获得职业自豪感。
企业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启用考勤机,保证了考勤数据的客观真实;
2.利用中小餐饮企业的点菜系统进行顾客意见征集,平板电脑评价系统既方便了顾客评价,又方便了人事专员对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还能够保证此项数据的真实有效;
3.制定了详细规章制度,明确的评价标准,让考核打分项可量化,简化考核人员的工作,减少考核人员的主观影响;
4.设置监督箱,任何一名员工都是监督员,对考核的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还为员工开设了申诉的渠道,利于增强考核透明度,增加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科学划分出绩效的等级层次
鉴于我们希望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带来正面的引导,我们可以给员工的绩效进行多等级划分。
员工入职时从服务员一级绩效工资算起,如果累积满5次考核优秀即可晋升服务员二级工资,以此类推。服务员三级A类工资是和领班一级A类工资一样的。这样的考核等级划分,告诉员工一个信息:只要努力,优秀服务员可以和领班得到一样的报酬,等同于得到职位晋升,员工职位发展的空间就拓宽了,能够很好的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员工会不断有奋斗的新目标。
(三)考核结果体现及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发展导向
每月的最后一周要召开本月绩效评估会议,会议可以由经理主持,人事专员要针对月度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汇报,优秀员工要交流成功经验,较落后的员工要总结经验教训,直属领导和人事专员要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及时跟进绩效辅导,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帮助。
具体做法如下:
1)培训学习。年度考核汇总,获得A等级次数最多的职员可以获得一次外出学习提升的机会。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2009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2010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70%降到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2011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1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61%;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9亿,而现在只有4亿多。而今又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3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7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美国人有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习惯,今天敢花明天或是后天的钱。然而。天上掉不下馅饼。这就要碰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钱保证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常规的做法是借债和捞钱。
先说借债。美国人在世纪之交,储蓄率已是0,且敢于借钱花,负债的水平相当高,据说已达10多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拿我们的人民币来说,10多万亿美元,相当于7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2008年的财政收入约6万多亿人民币。即使什么钱都不花,12年左右才能还清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人说过。美国是太多的人花了还不起的钱,世界太多的人又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如很多国家都买美国的国债,我国到2008年底总共持有美国的国债7274亿美元,占美国国债的23.6%,已经超过日本,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现在,我们还在买美国的国债。
再说捞钱。多年来,他们挥舞着美元的大棒,认为经济的增长已不是依靠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是热心地去制造科技网络泡沫、房地产泡沫和衍生产品泡沫等等,以便捞钱。有这样的社会存在,就很容易养成投机的心理。投机虽是市场的剂,但漠视风险的过度投机所制造的泡沫总是要破的,也就是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使市场失去稳定的基础,引发金融危机。例如,近年来,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投资银行逐步地放弃需要资本金很少、以赚取佣金的主业务,而是不务正业和本末倒置地大量介入“次级贷款”市场和复杂衍生金融产品投资。而衍生金融产品又具有众所周知的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收益和风险,交易主体只要交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完成高回报的交易。高杠杆率使得投资银行对融资依赖增强,一旦投资银行不能通过融资维持流动性时,就容易引起投资银行的破产。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就是教训。
(二)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
虽然金融创新对金融的发展具有推进器的作用,但又有放大风险的一面,是把双刃剑。因此,必须把金融创新风险置于可控的范围内。美国是推崇金融创新的国度,现在究竟有多少衍生金融工具,谁也无法搞清楚。它们又是如何创新和使用金融创新工具的呢?如美国的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投资银行又利用其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再将“次债”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在市场上分别出售。由此衍生层次变迭加,信用链条拉长。其结果是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和推动了极度的短期投机趋利化,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市场危机。可以说,美国本轮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所蔓延的结果,“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金融衍生品的产物。
总之,好大喜功和寅吃卯粮,终究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也使我们想到,我们党所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何等的正确和有眼光。
(三)对经济疏于监管
正反的经验均证明,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必须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在法制和监管基础上的一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是一个健康和有序的金融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石。市场主体如果脱离监管和法制的约束,过度追求盈利,盲目竞争,市场就可能滑向无序,金融危机就极易发生。而美国自由金融主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顶峰,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总理2009年初在剑桥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受到惩罚。总理还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实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
(四)不合理的高薪激励
有关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2007年美国大企业高管薪水水平是普通员工的275倍,而大约30年前,则是35比1。在中国,据媒体的披露,中国银行董事长是150万,相当于美国30年前的水平。金融机构对高管激励措施,往往与短期证券交易收益挂钩。在诱人的高薪躯动下,华尔街的精英们为了追求巨额短期回报,纷纷试水“有毒证券”,借助于金融创新从事金融冒险。如前所说,美国的房贷机构、经纪公司将贷款发放给没有还贷能力的借款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则将房贷资产打包卖给投资者,重奖之下放弃授信标准。离开合理边界的高薪激励,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之一。
(五)数学模型的滥用
数学模型本身是科学与严密的,但却是静止的,而资本市场则是生动活泼和瞬息万变的。数学模型依赖一些脱离现实市场条件的抽象假设和历史数据,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投资决策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过分依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是不科学的,必须对模型计算结果给予科学判断。恰恰是不准确的投资模型,使得华尔街分析师、精算师忽略系统性错误,并在证券化分析、系统风险估算,甚至违约率计算上出现预测失误,最终成为这次美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
存在决定意识。金融危机,既然发生了,人们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二、对这场金融危机现有的几种认识
下面列举现有的三种认识。
(一)巴不得一夜之间就能告别经济危机
据有的媒体披露,1998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人一夜醒来,每个家庭的财富缩水了20%。本次金融危机已造成世界4万亿美元损失,大体上每人平均约3万元人民币。这对非洲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我国有些地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对我国来说,尚未见到这样的指针和数字。尽管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好的,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蒙受了损失,其程度估计不会亚于泰国人。根据媒体的披露,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有:
第一,经济下滑。如2008年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都比上一年下降。
第二,股市沪A从六千一百多点跌到一千六百多点,降了72%左右。2008年A股的市值减少了20多万亿元,创证券市场开张侣年以来的记录。因市值减少,中国经济证券化比率也从2007年157.5%回归到2008年的53.87%。
第三,就业面缩小,失业增加。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千多万农民工返乡,使许多家庭的收入缩水,生活陷入了困境。
第四,企业的业绩下滑,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减少。
不难想象,上述的这些情况给生活带来了压力,又给精神上带来烦恼。甚至使人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对经济和生活失去应有信心。例如,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人比7年前还穷,历史倒退了7年。世界上已有4位亿万富翁自杀。4月22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房利美的CFO也在家中自杀。邻居都讲他是好人,同事讲他的能力出众,去年还获85万美元奖金。自杀原因可能是压力太大。俄罗斯的亿万富翁因金融危机也少了一半。香港的百万富豪在2008年减少了6.6万人,平均流动资产(基金、股票、外汇、债券及其它流动资产)减少120万港元。因此,许多人巴不得在一夜之间就能挥手告别经济危机。
(二)盼望房价能越低越好
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时有上涨过快的情况,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政府根据这一现象,采取了如运用税收和利率杠杆等调控的措施,鼓励买房。有的人希望政府能进一步运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价格越低越好,使大家都能买得起房子。
(三)希望天天有便宜货
为了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政府采取了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许多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许多企业也为了使自己手头有真金白银,以便在危机中取得主动,采取了包括降价在内的许多促销策略,有许多商品的价格低于成本。这种策略使得部分人认为,经济危机没有什么不好,工资一分也没少,而衣食住行乐都在降价,天天有便宜货可买。有的人一买东西,就可以用好几年。
上述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想法,是否全面与科学?
三、必须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场金融危机
针对上述三种想法,相应地讲三点:
(一)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价值规律必然要起作用。所谓的价值规律,讲的是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目前还无法加以直接计算,只能借助于价格(货币)加以表现。由于供求关系,价格会随价值上下波动,但最终决定价格的是价值。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即通过价格信号知道要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所以,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生产的无政府主义,会使生产具有很大盲目性,进而引发经济结构失衡,从而出现开头所讲的那些经济危机现象。这些现象,不是买卖双方或是某个人特意安排的,而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受到惩罚后才能知道的,属于事后的惩罚,当发现并要纠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经济危机是无法阻挡也逃脱不了的。换言之,经济危机不是那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而是具有客观性质和不可抗拒性,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另一条经济规律,叫做经济周期规律。这也是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形式,在创造高速生产力同时,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是不可克服的弊端。正因为如此,认识并深入理解金融危机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二)商品房价格并非越低越好
商品房价格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思维上往往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
首先,从理论上看,商品房价格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它最终是被商品房的价值所决定的。也就是价格太高了,背离其价值,很多人买不起,这当然不行,也不可能长久下去;反之,如果太低了,亏本生意没有人会做。其价格问题,只能由市场决定,由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决不能倒退到商品价格均由政府规定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况且,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牵涉到五十几个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到GDP的比重10%,与相关的56个行业加起来占到GDP的40%。这里有个如何照顾到更多人利益的问题。
其次,商品房价格问题,同很多经济问题一样,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温总理2009年2月28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住房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要超过千万户以上。但是。笔者认为实际比这要多。因为每年的大学生有600万人,不久就要结婚,这需要多少房子?总理这里想说的是,商品房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可总理没有讲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在居民手中有钱,光储蓄就有25万亿多元,这还没有包括基金、股票、债券、外汇等。可为什么老百姓手中有钱。又有需求,而商房却大量积压?其症结是开发商与消费方想法不一致,没有找到合理的价格。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处于究竟是倾向老百姓还是倾向开发商这种两难选择的境地。十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只有房地产行业可能与此有关。如何解决需要与价格的均冲性问题,这正是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任务。最近中央发表了房地产白皮书,称由于需求的刚性,再降房价的可能性很少。
最后,关于是不是必须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的问题,号称世界上收入最高的美国,也只有30%左右的人有房子,其它的人都是租房子住,很多人租住政府的廉租房。其实,经济高度商品化后,人力资源也高度地在流动,买个房子会感到很拖累。
总之,商品房价格要降到合理的价位,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商品房价格不能严重背离价值。
(三)商品低价促销问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经济学中有个基本常识,只有投入小于产出时,社会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发展。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节约,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这里讲的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节约,时间节约规律被称为是最高级的经济规律。社会对节约要求的强制性,也适用于企业。现在用时间节约规律来看促销的现象,企业能长期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吗?如果是这样,企业一定不能生存。现在的促销只是一种战略,而且他们失去的也希望能在今后得到补偿。促销对于经济危机来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更不是长远之计。
由此可见,上述的三种想法均不大科学,且存在片面性,也不符合辩证法。对于金融危机,科学的态度应是:一方面是要承认和尊重规律,人类在它的面前是渺小的;另一方面,要提振信心,积极地去面对。也就是说,30年前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
四、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启示
对财会工作者而言,这次经济危机,可以暴露和反思以往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上的不足,把它看成是彰显和提升财务理念的好机会,把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当今,每个企业都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以下的建设和管理。
(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研究和建设
财务管理应采取什么战略?这是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过去,有相当多的企业随波逐流,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而不去研究、咨询、分析和制订战略,确定经营模式。根据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今后应看重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着重于实业
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关键看能否抓住机遇。现在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投入的每一分钱,在战略上都要立足于科学发展,再不能回到传统发展的老路上去。也就是在保速度、保增长的同时,要做到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因为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及治本之策。在制订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战略时,我国的实体经济应名副其实,生产经营应重在实业。
虽然融资等问题离不开资本市场,但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股票投资。
2要慎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
本来,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并非危机的根源,但如果滥用或将其视为投资工具,就会成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2007年全球外汇资金和金融衍生产品全年交易量达3259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总和的67倍,已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特别是要慎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要注意掌握使用中的“度”。那么,其度如何把握呢?据数据介绍,一般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总量适度的原则。要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需要为标准,而不是要通过投资获利。否则又将演变成不可抗拒的风险。
第二,程控的原则。对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要有内控机制,如果是无法控制,则不能投资。
第三,稳步推行原则。先推行简单、风险低的产品,等待水平提高以后,再向复杂、风险高的产品过渡。
说到财务战略,热门的话题是楼市和股市,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居民储蓄以及货币量扩大的问题。可把它比喻为定时炸弹、笼中虎、或是堰塞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和溃堤?估计在未来GDP温和增长下还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对此,在理财战略上怎么应对?
(二)加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随环境变化,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针对现代企业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这一环境,COSO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认为以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足以说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从中明白,风险发现就是收益发现的过程。这次金融危机不知有多少企业倒下(20世纪30年代有15000多家银行倒闭)?2009年的头两个月,美国又有14家银行倒闭。尽管各个企业倒闭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原因是对风险的管理不到位,资金的风险管理做得不好。根据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育与启示。当前资金的风险管理应针对性地做好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相当多的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是内部人控制就是外部人控制的局面,这是造成资金风险管理有名无实的重要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有效的授权与监控机制。因为在风险投机收益的诱惑面前,监督往往无效。制衡才是最有效手段。
第二,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责任感的建设。这是因为:一方面风险管理绝不是管理阶层几个人的事,而是要贯穿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人;另一方面,制度不是万能的,新的情况与问题会不断发生,这就要求做到在授权之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第三,大国之间的摩擦或由于某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会对收汇造成致命的打击。还有不断创新金融的工具,它们都充满风险,需要对此高度警惕。
(三)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
资金是企业“血液”。对此,人们在平日里也许不能充分领悟,但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就不再难以理解了。这次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事实表明。由于现金流动性不足,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还是盈利性破产。因此,在预期融资困难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就必须储备尽可能多的现金,以保全企业的生存。尽管金融危机不是经常爆发,但又很难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希望企业的基业常青,控制负债水平,保持科学流动性,持有必要的现金储备,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是所说的“现金为王”的观念。同时,在方法上,要重视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应用,把现金流量表放在首位。
这并不是说持有现金多多益善,而是要注意收益与风险的匹配。从理论上说,资产的盈利性与流动性具有替代关系。企业现金保持量越多,流动性就越强,但极端了会严重影响其盈利性;企业现金保持量少,盈利性就强,但极端了会严重影响其流动性,这就是利益与风险的匹配。如何做好匹配,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国家货币政策、公司财务状况等都是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有很深学问。现有人对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金持有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比率为6.4%、英国为6.1%、日本为15.5%、我国台湾为11.6%。相比而言,国内大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比较高: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约为16.8%。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约为24%。各国比率相差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答案。
(四)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再认识和提出新的认识
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了与世界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引进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经本次金融危机实践的检验,其科学性及效果如何呢?
先做简单的回顾。1990年9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时任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参议院银行、住宅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他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但是近20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存在争论并不断进行调整、修订与完善,经历了风风雨雨。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的焦点。对其看法有不同声音:
据资料证明,欧美政治家曾经把矛头指向了按市价计算的所谓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他们认为,在金融危机时,公允价值计量会令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为了让资产负债表好看,又会被迫抛售损失比较大的资产,进一步压低了这些资产价格,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加剧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参加一次座谈会时指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美国超前消费及衍生金融产品泛滥。它原则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仅是一种计量工具,是一种事后反映,并不是促成危机发生的原因。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计量方法上还需要研究。
对这些意见怎么看?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计量的方法问题,这没有错。但它客观上会导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发生波动,从而会影响着经营者与投资者行为,是有经济后果的。问题还在于,所谓的公允价值取得,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同时,公允价值既有如实反映的一面,又会有各人理解不同的一面,很容易纵并运用于盈余管理等。具体到本次金融危机,其主要的表现是:公允价值在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价格上过于敏感,很多时候会成为资本市场助涨与助跌的工具。也就是在市场狂热时,它可以加剧市场狂热;而当市场陷入恐慌时,则可以加剧市场陷入恐慌,这就是人们所讲的推波助澜。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通过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践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启示。现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流动性管理。流动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金支付能力,它是企业资产配置和资本结构管理的结果。因此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要以流动性为目标,要能保证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有足够现金头寸。
第二,提倡交易对象的管理。交易对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管理上,应运用该法获得交易对象的情况概要,对各项财务的指标影响进行判断,包括收益、资本、财务比率是否达到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第三,重视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尤其是不可观测数据的采用、管理层的判断等,更是企业需要详细披露的内容。同时管理层需要重视与投资者沟通,并解释财务指标的变动,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价值等。
引言
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现在还再探讨这个题目,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但在笔者看来,理由有: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2009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2010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70%降到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2011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1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61%;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9亿,而现在只有4亿多。而今又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3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7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美国人有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习惯,今天敢花明天或是后天的钱。然而。天上掉不下馅饼。这就要碰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钱保证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常规的做法是借债和捞钱。
先说借债。美国人在世纪之交,储蓄率已是0,且敢于借钱花,负债的水平相当高,据说已达10多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拿我们的人民币来说,10多万亿美元,相当于7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2008年的财政收入约6万多亿人民币。即使什么钱都不花,12年左右才能还清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人说过。美国是太多的人花了还不起的钱,世界太多的人又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如很多国家都买美国的国债,我国到2008年底总共持有美国的国债7274亿美元,占美国国债的23.6%,已经超过日本,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现在,我们还在买美国的国债。
再说捞钱。多年来,他们挥舞着美元的大棒,认为经济的增长已不是依靠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是热心地去制造科技网络泡沫、房地产泡沫和衍生产品泡沫等等,以便捞钱。有这样的社会存在,就很容易养成投机的心理。投机虽是市场的剂,但漠视风险的过度投机所制造的泡沫总是要破的,也就是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使市场失去稳定的基础,引发金融危机。例如,近年来,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投资银行逐步地放弃需要资本金很少、以赚取佣金的主业务,而是不务正业和本末倒置地大量介入“次级贷款”市场和复杂衍生金融产品投资。而衍生金融产品又具有众所周知的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收益和风险,交易主体只要交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完成高回报的交易。高杠杆率使得投资银行对融资依赖增强,一旦投资银行不能通过融资维持流动性时,就容易引起投资银行的破产。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就是教训。
(二)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
虽然金融创新对金融的发展具有推进器的作用,但又有放大风险的一面,是把双刃剑。因此,必须把金融创新风险置于可控的范围内。美国是推崇金融创新的国度,现在究竟有多少衍生金融工具,谁也无法搞清楚。它们又是如何创新和使用金融创新工具的呢?如美国的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投资银行又利用其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再将“次债”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在市场上分别出售。由此衍生层次变迭加,信用链条拉长。其结果是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和推动了极度的短期投机趋利化,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市场危机。可以说,美国本轮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所蔓延的结果,“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金融衍生品的产物。
总之,好大喜功和寅吃卯粮,终究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也使我们想到,我们党所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何等的正确和有眼光。
(三)对经济疏于监管
正反的经验均证明,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必须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在法制和监管基础上的一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是一个健康和有序的金融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石。市场主体如果脱离监管和法制的约束,过度追求盈利,盲目竞争,市场就可能滑向无序,金融危机就极易发生。而美国自由金融主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顶峰,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总理2009年初在剑桥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受到惩罚。总理还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实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
(四)不合理的高薪激励
有关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2007年美国大企业高管薪水水平是普通员工的275倍,而大约30年前,则是35比1。在中国,据媒体的披露,中国银行董事长是150万,相当于美国30年前的水平。金融机构对高管激励措施,往往与短期证券交易收益挂钩。在诱人的高薪躯动下,华尔街的精英们为了追求巨额短期回报,纷纷试水“有毒证券”,借助于金融创新从事金融冒险。如前所说,美国的房贷机构、经纪公司将贷款发放给没有还贷能力的借款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则将房贷资产打包卖给投资者,重奖之下放弃授信标准。离开合理边界的高薪激励,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之一。
(五)数学模型的滥用
数学模型本身是科学与严密的,但却是静止的,而资本市场则是生动活泼和瞬息万变的。数学模型依赖一些脱离现实市场条件的抽象假设和历史数据,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投资决策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过分依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是不科学的,必须对模型计算结果给予科学判断。恰恰是不准确的投资模型,使得华尔街分析师、精算师忽略系统性错误,并在证券化分析、系统风险估算,甚至违约率计算上出现预测失误,最终成为这次美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论文
存在决定意识。金融危机,既然发生了,人们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二、对这场金融危机现有的几种认识
下面列举现有的三种认识。
(一)巴不得一夜之间就能告别经济危机
据有的媒体披露,1998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人一夜醒来,每个家庭的财富缩水了20%。本次金融危机已造成世界4万亿美元损失,大体上每人平均约3万元人民币。这对非洲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我国有些地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对我国来说,尚未见到这样的指针和数字。尽管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好的,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蒙受了损失,其程度估计不会亚于泰国人。根据媒体的披露,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有:
第一,经济下滑。如2008年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都比上一年下降。
第二,股市沪A从六千一百多点跌到一千六百多点,降了72%左右。2008年A股的市值减少了20多万亿元,创证券市场开张侣年以来的记录。因市值减少,中国经济证券化比率也从2007年157.5%回归到2008年的53.87%。
第三,就业面缩小,失业增加。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千多万农民工返乡,使许多家庭的收入缩水,生活陷入了困境。
第四,企业的业绩下滑,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减少。
不难想象,上述的这些情况给生活带来了压力,又给精神上带来烦恼。甚至使人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对经济和生活失去应有信心。例如,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人比7年前还穷,历史倒退了7年。世界上已有4位亿万富翁自杀。4月22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房利美的CFO也在家中自杀。邻居都讲他是好人,同事讲他的能力出众,去年还获85万美元奖金。自杀原因可能是压力太大。俄罗斯的亿万富翁因金融危机也少了一半。香港的百万富豪在2008年减少了6.6万人,平均流动资产(基金、股票、外汇、债券及其它流动资产)减少120万港元。因此,许多人巴不得在一夜之间就能挥手告别经济危机。
(二)盼望房价能越低越好
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时有上涨过快的情况,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政府根据这一现象,采取了如运用税收和利率杠杆等调控的措施,鼓励买房。有的人希望政府能进一步运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价格越低越好,使大家都能买得起房子。
(三)希望天天有便宜货
为了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政府采取了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许多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许多企业也为了使自己手头有真金白银,以便在危机中取得主动,采取了包括降价在内的许多促销策略,有许多商品的价格低于成本。这种策略使得部分人认为,经济危机没有什么不好,工资一分也没少,而衣食住行乐都在降价,天天有便宜货可买。有的人一买东西,就可以用好几年。
上述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想法,是否全面与科学?
三、必须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场金融危机
针对上述三种想法,相应地讲三点:
(一)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价值规律必然要起作用。所谓的价值规律,讲的是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目前还无法加以直接计算,只能借助于价格(货币)加以表现。由于供求关系,价格会随价值上下波动,但最终决定价格的是价值。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即通过价格信号知道要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所以,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生产的无政府主义,会使生产具有很大盲目性,进而引发经济结构失衡,从而出现开头所讲的那些经济危机现象。这些现象,不是买卖双方或是某个人特意安排的,而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受到惩罚后才能知道的,属于事后的惩罚,当发现并要纠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经济危机是无法阻挡也逃脱不了的。换言之,经济危机不是那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而是具有客观性质和不可抗拒性,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另一条经济规律,叫做经济周期规律。这也是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形式,在创造高速生产力同时,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是不可克服的弊端。正因为如此,认识并深入理解金融危机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二)商品房价格并非越低越好
商品房价格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思维上往往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
首先,从理论上看,商品房价格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它最终是被商品房的价值所决定的。也就是价格太高了,背离其价值,很多人买不起,这当然不行,也不可能长久下去;反之,如果太低了,亏本生意没有人会做。其价格问题,只能由市场决定,由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决不能倒退到商品价格均由政府规定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况且,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牵涉到五十几个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到GDP的比重10%,与相关的56个行业加起来占到GDP的40%。这里有个如何照顾到更多人利益的问题。
其次,商品房价格问题,同很多经济问题一样,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温总理2009年2月28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住房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要超过千万户以上。但是。笔者认为实际比这要多。因为每年的大学生有600万人,不久就要结婚,这需要多少房子?总理这里想说的是,商品房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可总理没有讲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在居民手中有钱,光储蓄就有25万亿多元,这还没有包括基金、股票、债券、外汇等。可为什么老百姓手中有钱。又有需求,而商房却大量积压?其症结是开发商与消费方想法不一致,没有找到合理的价格。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处于究竟是倾向老百姓还是倾向开发商这种两难选择的境地。十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只有房地产行业可能与此有关。如何解决需要与价格的均冲性问题,这正是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任务。最近中央发表了房地产白皮书,称由于需求的刚性,再降房价的可能性很少。
最后,关于是不是必须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的问题,号称世界上收入最高的美国,也只有30%左右的人有房子,其它的人都是租房子住,很多人租住政府的廉租房。其实,经济高度商品化后,人力资源也高度地在流动,买个房子会感到很拖累。
总之,商品房价格要降到合理的价位,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商品房价格不能严重背离价值。
(三)商品低价促销问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经济学中有个基本常识,只有投入小于产出时,社会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发展。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节约,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这里讲的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节约,时间节约规律被称为是最高级的经济规律。社会对节约要求的强制性,也适用于企业。现在用时间节约规律来看促销的现象,企业能长期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吗?如果是这样,企业一定不能生存。现在的促销只是一种战略,而且他们失去的也希望能在今后得到补偿。促销对于经济危机来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更不是长远之计。
由此可见,上述的三种想法均不大科学,且存在片面性,也不符合辩证法。对于金融危机,科学的态度应是:一方面是要承认和尊重规律,人类在它的面前是渺小的;另一方面,要提振信心,积极地去面对。也就是说,30年前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
四、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启示
对财会工作者而言,这次经济危机,可以暴露和反思以往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上的不足,把它看成是彰显和提升财务理念的好机会,把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当今,每个企业都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以下的建设和管理。
(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研究和建设
财务管理应采取什么战略?这是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过去,有相当多的企业随波逐流,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而不去研究、咨询、分析和制订战略,确定经营模式。根据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今后应看重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着重于实业
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关键看能否抓住机遇。现在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投入的每一分钱,在战略上都要立足于科学发展,再不能回到传统发展的老路上去。也就是在保速度、保增长的同时,要做到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因为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及治本之策。在制订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战略时,我国的实体经济应名副其实,生产经营应重在实业。
虽然融资等问题离不开资本市场,但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股票投资。
2要慎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
本来,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并非危机的根源,但如果滥用或将其视为投资工具,就会成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2007年全球外汇资金和金融衍生产品全年交易量达3259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总和的67倍,已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特别是要慎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要注意掌握使用中的“度”。那么,其度如何把握呢?据数据介绍,一般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总量适度的原则。要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需要为标准,而不是要通过投资获利。否则又将演变成不可抗拒的风险。
第二,程控的原则。对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要有内控机制,如果是无法控制,则不能投资。
第三,稳步推行原则。先推行简单、风险低的产品,等待水平提高以后,再向复杂、风险高的产品过渡。
说到财务战略,热门的话题是楼市和股市,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居民储蓄以及货币量扩大的问题。可把它比喻为定时炸弹、笼中虎、或是堰塞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和溃堤?估计在未来GDP温和增长下还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对此,在理财战略上怎么应对?
(二)加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随环境变化,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针对现代企业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这一环境,COSO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认为以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足以说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从中明白,风险发现就是收益发现的过程。这次金融危机不知有多少企业倒下(20世纪30年代有15000多家银行倒闭)?2009年的头两个月,美国又有14家银行倒闭。尽管各个企业倒闭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原因是对风险的管理不到位,资金的风险管理做得不好。根据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育与启示。当前资金的风险管理应针对性地做好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相当多的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是内部人控制就是外部人控制的局面,这是造成资金风险管理有名无实的重要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有效的授权与监控机制。因为在风险投机收益的诱惑面前,监督往往无效。制衡才是最有效手段。
第二,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责任感的建设。这是因为:一方面风险管理绝不是管理阶层几个人的事,而是要贯穿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人;另一方面,制度不是万能的,新的情况与问题会不断发生,这就要求做到在授权之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第三,大国之间的摩擦或由于某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会对收汇造成致命的打击。还有不断创新金融的工具,它们都充满风险,需要对此高度警惕。
(三)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
资金是企业“血液”。对此,人们在平日里也许不能充分领悟,但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就不再难以理解了。这次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事实表明。由于现金流动性不足,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还是盈利性破产。因此,在预期融资困难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就必须储备尽可能多的现金,以保全企业的生存。尽管金融危机不是经常爆发,但又很难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希望企业的基业常青,控制负债水平,保持科学流动性,持有必要的现金储备,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是所说的“现金为王”的观念。同时,在方法上,要重视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应用,把现金流量表放在首位。
这并不是说持有现金多多益善,而是要注意收益与风险的匹配。从理论上说,资产的盈利性与流动性具有替代关系。企业现金保持量越多,流动性就越强,但极端了会严重影响其盈利性;企业现金保持量少,盈利性就强,但极端了会严重影响其流动性,这就是利益与风险的匹配。如何做好匹配,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国家货币政策、公司财务状况等都是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有很深学问。现有人对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金持有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比率为6.4%、英国为6.1%、日本为15.5%、我国台湾为11.6%。相比而言,国内大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比较高: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约为16.8%。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约为24%。各国比率相差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答案。
(四)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再认识和提出新的认识
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了与世界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引进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经本次金融危机实践的检验,其科学性及效果如何呢?
先做简单的回顾。1990年9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时任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参议院银行、住宅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他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但是近20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存在争论并不断进行调整、修订与完善,经历了风风雨雨。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的焦点。对其看法有不同声音:
据资料证明,欧美政治家曾经把矛头指向了按市价计算的所谓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他们认为,在金融危机时,公允价值计量会令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为了让资产负债表好看,又会被迫抛售损失比较大的资产,进一步压低了这些资产价格,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加剧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参加一次座谈会时指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美国超前消费及衍生金融产品泛滥。它原则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仅是一种计量工具,是一种事后反映,并不是促成危机发生的原因。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计量方法上还需要研究。
对这些意见怎么看?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计量的方法问题,这没有错。但它客观上会导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发生波动,从而会影响着经营者与投资者行为,是有经济后果的。问题还在于,所谓的公允价值取得,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同时,公允价值既有如实反映的一面,又会有各人理解不同的一面,很容易纵并运用于盈余管理等。具体到本次金融危机,其主要的表现是:公允价值在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价格上过于敏感,很多时候会成为资本市场助涨与助跌的工具。也就是在市场狂热时,它可以加剧市场狂热;而当市场陷入恐慌时,则可以加剧市场陷入恐慌,这就是人们所讲的推波助澜。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通过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践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启示。现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流动性管理。流动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金支付能力,它是企业资产配置和资本结构管理的结果。因此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要以流动性为目标,要能保证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有足够现金头寸。
第二,提倡交易对象的管理。交易对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管理上,应运用该法获得交易对象的情况概要,对各项财务的指标影响进行判断,包括收益、资本、财务比率是否达到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第三,重视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尤其是不可观测数据的采用、管理层的判断等,更是企业需要详细披露的内容。同时管理层需要重视与投资者沟通,并解释财务指标的变动,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价值等。
一、我国个人保险人的现状
按照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保险人管理规定》的定义:保险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落户上海,带来了寿险营销个人制。此后,个人保险人制度成为中国保险业1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综观个人人制度在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入期(1992-1995年)。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引进了个人人保险制度。到1994年底,友邦保险公司共招收保险营销员近5000人,业务量超过1亿元人民币。1995年美国友邦又获准在广州开展寿险业务,发展势头也相当惊人,当年公司营销队伍就发展到8000人,新单标准保费收入近3.88亿元人民币。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1996-1998年)。由于个人人制度能够面对面的与客户进行交流,并且在广大民众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通过个人人展业,够传播和普及商业保险知识,发掘保险潜力。因此,中保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寿险公司纷纷采用了个人保险人制度,个人人制度在中国取得飞速发展。从1996年以来,中国寿险市场保费收入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这主要归根于寿险的个人营销。尽管近年来银行保险突飞猛进,但统计显示,个人销售仍处于市场主导地位。2002年,个人险仍占全部寿险保费收入的80%以上。2004年,全国的寿险人大军已扩充到了150多万人。
第三阶段:稳步发展期(1998年底至今)。由于受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息的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步入低谷,这也促使有识之士深入思考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道路,个人人趋于减少。2000年,由于寿险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广,保险业的发展逐渐走出由于利率降低而带来的低谷,与之相适应,个人人数量稳步增长。据《2010年上半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3023612人,比上季度末增加了9.55万人。其中寿险营销员2632526人,产险营销员391086人。截至2010年上半年,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收入2305.93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8.83%。
二、我国个人保险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人的法律定位问题
在现行营销体制下,个人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委托合同,两者之间是完全的关系。个人保险人并非公司正式员工,与保险公司没有劳动关系,无法享受公司的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而许多保险公司却对个人保险人有许多制度规定,如对违规人实行处分等等。这种委托关系与劳动关系并存的现状,使人的法律定位模糊不清,极易助长人的短期行为。而要求一个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人去主动维护公司的形象、树立长期服务理念是不现实的。作为缺乏归属感的保险公司的边缘人,人容易产生只重业务增长、不重业务品质及售后服务的短期行为。另外,由于现行保险法规定,个人人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的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均由保险人承担,这更加会诱使人产生短期行为,进而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而且与保险公司的长期战略相悖。据了解,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到现在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举行的保险人资格考试,总共已有700多万人通过了人考试,但目前人实际只有140万左右。
(二)个人保险人的佣金提取机制不科学
人每卖出一份保单,即可拿一定比例的佣金。据有关人员透露,像寿险这样的分期交费业务的佣金,保险机构一般在3-5年内,提前、集中支付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首期可以取得占首期保费总量5%-40%左右的佣金,以后逐年减少,一般到第5年止,几年时间内将佣金全部提完,客观上使人在转换保险公司时没有后顾之忧,长达二三十年之久的远期寿险因此其难保服务质量。但实际上,按总服务年限达到10-30年或者更长时间平摊起来,人费用实际只占总保费的4%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保险人佣金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东南亚一些国家长期险的首年佣金比例达到当年交保费的100%,有的国家已达到120%)。在我国,人一旦离开原公司,他就不能分享续单带来的利润。
业内人士指出,保监会、保险协会规定人的佣金分为两部分:直接佣金(工资)和附加佣金(奖金、养老保险、培训机会等),可很多时候因为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高,他们吃掉了附加佣金的一大半。为了实现展业,人要自己支付车旅费、餐饮费、礼品费之类的开支,而保险公司却不会为他们报销相关费用。
(三)从业人员素质问题
合格的保险人应具备文化水平、保险学、经济学知识要求,展业技能技巧,也应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要求等。当前,个人保险人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企改革的下岗职工,且以女性为主,有吃苦耐劳精神,但其中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第二类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于是许多毕业学生把从事保险营销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工作,做完了“亲戚单”、“人情单”之后,或者有了其他的发展机会之后,就一走了之,只有少部分人能坚持下去。正是因为现有个人人供给主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心理、职业水平较低,对保险知识、经济知识掌握不够,所以当寿险市场上不断推出新型产品,如与金融投资功能相结合的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要求保险人了解更多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时,专业知识贫乏的人就难以对客户的疑问提供准确圆满的解答。于是,缺乏正向激励机制的引导时,特别是个人保险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取的收益大于遵守规章行事的机会成本之时,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误导客户消费、欺骗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完善个人保险人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有关个人保险人的法律制度体系
在法律法规上确立专业保险人在保险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并对其市场准入、职能及营业范围、手续费或佣金标准及支付方法等做出法律规定,给保险公司利用专业保险人开展保险营销或理赔、评估等业务创造空间。在政策上要加强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鉴于专业保险人的发展现状,给予政策扶持和适度的税费优惠。
(二)建立协调短期及长期行为的佣金激励机制
佣金制度是保险激励机制中的核心部分,保险激励机制主要体现为有关佣金数量和发放办法的契约。保险公司一般都将首期保费的较大比例作为佣金支付给个人人,其后各期的佣金比例逐年递减直至停止发放,佣金比例总体上呈“头重脚轻”的变化趋势。现行佣金制度是第一年佣金最高,最多可达到期所交保费的40%,一般为30%左右,第二年降为20%或15%左右,到了第六年开始,就不再有佣金,而只有约2%左右的“继续率”奖励。个人人在没有“底薪”以维持平稳生活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为了每个月有足够的佣金收入,展业过程的误导行为也因此不断。所以,保险人应适度提高佣金率并根据不同的激励目的,采取递增型佣金率制度;而以首、续期佣金率适当均衡化并根据市场环境与风险态度适度调节为主要特征的全程式佣金制度,将妥善解决长短期行为之间的“两难”问题;通过确保人的续期佣金请求权为新激励机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从而激励个人人在不断招揽新业务的同时也提供优质的保全服务。
(三)加强个人保险人队伍管理,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要加大对保险营销渠道的投入和管理,强化对保险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稳步提升保险营销员队伍素质。首先,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坚持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人才,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在获得我国监管部门的资格认证后,允许其与我国有相应从业资格的人才组建合伙制机构,通过交流学习加速培养我国保险的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我国人才提高知识技能素质。其次,通过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保险专业教育,以培养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增量人才队伍。最后,由保险业协会或学会组织,依靠社会专业的保险培训机构或保险公司培训部门整合、提升保险人存量资源,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进行定期的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实施人分类等级制度,从而刺激保险人主动吸取最新的保险专业知识,提高其素质与技能,解决存量人队伍素质提高的问题。从而使其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诚信、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
四、总结
本文在对我国个人保险人制度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包括个人人的法律定位问题、个人保险人的佣金提取机制不科学问题及从业人员素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完善我国的个人保险人制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丽辉.中国保险个人人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05.
2、周鹏.我国保险人制度主要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3、吴定富.吴定富主席在2009年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9.
4、杨敏.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的个人保险人激励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2).
5、叶安照,覃合.我国保险市场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4(6).
美团网创始人兼CEO王兴,以前的看法也如是:“总觉得阿里巴巴是很早就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是突飞猛进的后起之秀。”
但他最近参加了一次研讨会之后,有了别样感触:京东其实不快。仔细想来,刘强东1998年就成立了公司,做了五六年线下业务后,2004年搬到了线上,之前做的事情都和现在的电商紧密关联。按照刘的说法,他从第一天开始,第一个员工、第一笔工资,都记录在IT系统里,一直延续到现在。而马云的阿里巴巴是1999年成立的。在电子商务开始比拼耐力的时候,所有快的冲刺,都来源于他们慢的准备和积累。参与投资了京东的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周炜对我们分析:相当长时间和范围里,京东烧钱是在建物流、建系统,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如此,淘宝才把京东视为竞争对手。”
美团网是一家快公司吗?2010年3月上线,2011年公司已从年初的200人发展到第三季度结束逾2000人,销售额保持月均20%的增长,达到了15亿元的年交易额。5月,它又在“闯”4亿元的月销售额大关。王兴对我们坦陈:“发展确实太快。”但即便是这样,也有媒体曾做类比,分析出“‘快’拉手,‘慢’美团”。
近两年来,团购业如过山车般热闹,5000多家网站齐冲锋,“唯快不破”。王兴奉行的是“理性快速扩张”,今年的美团开始刻意放缓速度,“每个月保持10%的增长”。他在建设美团的核心竞争力--IT系统的同时,也在加强团队建设,抓管理、夯深度。
在UC优视CEO俞永福看来,企业的慢往往也并非刻意迟缓,而是要控制发展节奏,为下一阶段积攒快攻之势,但“节奏是考验企业的最难的课题”。
有时慢并非急流勇退,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以退为进,增强体质。今天的“慢”,是为了下一个周期的“快”。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指出,一些互联网公司没有坚实的品质和价值支撑,做得再大,也是在造一座“沙塔”,“登峰造极之后,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快公司也要有慢逻辑百米跑还是马拉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一日万里的互联网时代,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吗?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总结了互联网理念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快是必要、必须的。
“无所畏”的凡客诚品,如今更是在快马加鞭。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余颖看来,一旦凡客步子放缓,京东等上马服装电商的话,先机可能就会被抢走。他对我们分析:互联网行业向来“赢家通吃”,同一细分市场上可能仅几家能存活,面对肆意的竞争和小概率上的成功,自然是“唯快不破”。
所以,在Groupon模式大紫大红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的团购网站从无到有,迅速演变成“千团大战”。冒进者铆足了劲儿“跑马圈地”,不计后果砸广告,拉手网的员工去年下半年甚至扩张至5000多人,怎一个“快”字了得。
这种“必须的快”,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周炜称之为“预赛季”。在“预赛季”,速度是能否取得决赛资格的“决胜局”。
“其实没有不想快的公司,但往往有些人太贪心,想以百米赛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周炜说。参赛者去比赛的目的可能不一样,方向也不尽相同。跑马圈地的时代,大家都想冲到好的赛道上。但这些选手们对于自己参加的究竟是“百米赛”还是“马拉松”,似乎并不是很清楚。
“在创新的脚步上要快”,余颖分析,但快并不是万能的。快也意味着行业门槛低、技术壁垒低,所以也极容易被复制、被超越。凡客快跑,也未必能够确保能够长期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快的前提是方向清晰、判断正确。曾经快的米聊遭遇强势的微信,也败下了阵来。
“每天前进30公里”,美团要跑的是一个超长的马拉松,在采访中王兴反复强调。他要把美团做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在王兴看来,人是有惯性的,从模式不为所知,到慢慢积蓄能量,大家觉得好就会冲过头、高过预期。最后,泡沫无法支撑了再跌下来。因为有惯性,大家都认为行业一塌糊涂,完全是泡沫。“其实也没那么差。”他坚决反对美团的发展上上下下坐“过山车”。
为了抢占最佳跑道,美团扩张初期曾采用直营加的模式“加速跑”。但因为风险较大,去年3~5月,他们也慢慢把收编为直营,放缓速度匀速前进,王兴在践行自己的“慢逻辑”。
互联网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成功的门槛从来都很高,参加决赛者要笑到最后颇不容易。做企业是一个跑马拉松的过程,王兴认为,在可持续和其他条件一样的前提下,快自然比慢好,没有谁完完全全刻意要做慢公司。
雷军总结的七个字看似简单,但知易行难。有网友总结到:因为诱惑难挡、寂寞难耐、习惯难改。
快跑之殇千团混战现“吃空饷”
在“预赛季”和跑马圈地的时代,倘若是发力过猛,无疑会损伤体力。
去年团购大战,有的网站甚至连自己公司到底有多少人都数不清楚。各地员工不断入职、离职。“如果无法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出现各种混乱的局面。比如:给20个人发薪水,其中只有10个人干活,出现了人才吃空饷的情况。”王兴感叹。美团也是直到2011年6月份才构建好自己的在线IT系统,实时对员工考核。
美团达到300人的时候,王兴意识到,公司再往下走可能面临极大的管理问题。于是,他们成立了美团学院。
遭遇彼得定理的他,最头疼的是对人的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精益求精很重要。”王兴说。为此,他寻找了大半年的COO,最后从阿里巴巴拉来干嘉伟。“光谈就谈了5个月,中间去了很多趟杭州。”
很多团购网站的冒进者们,在惯性的驱动下停不下来,疯狂扩张的代价是疯狂裁员。作为2010年从零起步的行业,不断遭遇招人再裁人的“病”。
快跑的他们,一开始就以冲刺速度去完成马拉松比赛,没有预算好商家的物理承受能力;没有料想到,团购业线下业务的复杂性;没有深度把控建设品质。王兴以前并不知道,一个小小的烫发套餐团购,考察起来也如此麻烦,用什么药水差别很大,用户也常“被动”额外消费。快跑也损伤了当地的服务品牌。
但这还是轻的,飞速融资、急于求成的企业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拉手网折戟IPO,几乎是撞得头破血流。此后,坊间对于它的各种质疑声,一度纷至沓来。拉手网最近也不断在求变,探索新的方向。其上线的拉手商城,以名品折扣模式展现。随后,又变为传统的B2C模式,后又回归名品折扣模式。曾在中国团购行业内坐过第一宝座的它,陷入了转型之痛。
去年,很多团购网站都大量烧钱投广告,从网络到平媒到户外,从地铁到央视,一度“满城尽现‘团购网’”。但现在寂寞萧瑟的背后,是数千家团购网站急剧“抱团”关张。
与拉手网要转型的模式类似的唯品会,如今也正被业界诟病。2010年成立的这家奢侈品购物网站快跑到了纽交所。风光背后却暗含一系列弊端:资金链短缺、人力成本支出巨大、供应链问题等等。“流血上市、上市即破发、市值缩水三成”,成为唯品会交给资本市场的“成绩单”。
谁也不愿意“过快跑”,但无奈的是,互联网因为低门槛尤易催生盲目扩张。“拿到下一个投资的,一定是疯狂扩张规模最大的一家。”周炜分析。在百米淘汰赛中,这是必然。尽管接下来创业企业要跑的是马拉松,但惯性使然,大家已经陷入了“速度怪圈”。
对现在有耐心,对未来才有信心慢的内核是“实力派”
一个企业的“快”,远远没有竞争力和成长性重要。胡延平指出,成长性是可持续地让企业扩大规模的内核,品质和价值之后才是规模、速度。
美团网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后天的“慢工出细活”。
“对现在有耐心,对未来才有信心”,王兴开始沉淀,把控速度。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派,王兴很注重培养美团的核心竞争力。美团发展至今,他的团队里发生过的最大分歧,是要不要做自己的一套IT系统。外包方案肯定见效快,但最后他们决定自己开发。王兴认定,这将是美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尽管用他的话来说,IT系统距离理想距离还有“十万八千里”,但他要赢在持续改进的能力。
在选取城市开发的标准上,王兴喜欢用量化分析的方式,靠数据说话,比如:该地的常住人口、人均GDP、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网民数量等等。也因此,在拉手网去年7月突飞猛进到500多个城市之后的很长时间直到现在,“慢”美团都保持在了90多个城市。
0 引言
以往的政治教学注重课堂讲解,忽视学生活动;注重课堂形式,忽视学生思维。这样做得结果造成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到位。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治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就是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当前教改的趋势,也是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的。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枯燥无味,实现“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的转变,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平台。所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我认为政治教学模式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变。
1 适当选用生活案例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设置问题时,选取贴进生活、贴进学生实际的背景材料。有时利用乡土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乡土案例由于发生在本乡本土,有的为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在时空上贴近学生,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联。因此,教学中适时地利用乡土案例,往往会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活例,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例如我在讲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时,主要设置了四个材料,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组材料:每年全世界非法交易占世界经济贸易总额的9%,全世界吸毒成瘾人数超过5千万人,一般吸毒者高达2-3亿人,仅80年代全球因吸毒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第二组材料:人胎素号称中国抗衰老第一产品。成本价格几十元,市场价格最高卖4万元。第三组材料:2007年12月份,秦皇岛房价上涨幅度曾经排名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秦皇岛房价上涨势头依然强劲,其中新建住宅上涨幅度高达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由于商品房供大于求,一部分商品房闲置。第四组材料:东莞素有“世界玩具之城”之称,90%以上的玩具出口欧美。鼎盛时期,在工商局登记的玩具厂有4000家。2005年东莞的外资玩具企业共有639家,2006年为630家,2007年陡降至500多家。中国最大的玩具加工厂、位列全球第三的广东省东莞市合俊玩具厂近日突然倒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探究式模式,提出以下问题: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什么不良影响?怎样避免市场调节产生的上述不良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必要性的两个方面: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有一些公共消费的供给是不能让市场调节的,如消防、治安、环保等;再有一些特殊的产品,如、不健康书刊、枪支弹药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会危及社会风气与治安。②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并要求学生针对实际分析由此带来的后果。再讲解宏观调控的手段时,出示材料设置情境玩具出口企业数量减少的原因,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针对上述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结合出口企业数量减少和效益下降的原因,如果你是央行行长、该市市长、工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税务总局局长和财政部部长,应采取哪些措施使玩具出口企业摆脱困境?
通过这样的设计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中,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通过问题探究,获得知识与能力,通过分组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使学生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理解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之间的区别,形成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总结的是具体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形成抽象的理论知识。
2 及时结合时政的实例
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时政性,当今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每天都有新的国际国内的消息,那么我们的课堂也要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的充实。因此,在快乐的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选取有社会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生活素材。可以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比如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关心提到的,还有就是新闻当中播报的内容。具体形式可以采取课前时事演讲、或者作为导课、事例进行分析。前一阶段的十七大的召开,国庆阅兵仪式、奥运会开幕式、哥本哈根气候大会、10周年等,让学生结合这些时政材料讲解与教材的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3.1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民风民俗、电视图书报纸、计算机网络等,都会对课程资源的获取提供直观、快捷、多维的帮助。要注意培养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心,多思考,多表态。
3.2 竞赛的方式引入课堂。大家多喜欢的电视节目《幸运52》、《梦想中国》、《实话实说》等,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给大家在竞赛中得失的快乐。我们普通学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不可能观点都是正确的,我们在给学生提供的轻松的课堂中,在学生的分组对抗中也有获胜者,从而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发挥了合作的精神。例如我在讲解新课程探究课消费对个人家庭的意义时,选取了大家熟悉的央视《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由学生做主持人,嘉宾,学生模拟两个家庭,谈论消费对个人家庭的意义。上课之前,老师首先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消费方面的材料,例如,家庭消费的内容、形式,类型,学生选取了借贷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形式,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录象,生动形象,其次,老师整理归纳学生搜集的材料,去粗取精,和学生共同探讨实话实说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