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2: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

篇1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当中,也强调了对课程改革必须进行严格的规范,必须让学生养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具体在于着重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宣传范围和目标的目标,在学会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能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为加强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联。同时要求英语教学采用活动途径传授课程,倡导体验参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成才。

一、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材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国人们都把英语这门语言当作是一种学习的对象,大都凭借着课本的知识和教师在课堂的教授来从中学习。因此,课本的含金量与我国在英语教育的水平质量与成效成正比。同时,学生也是关键的其中一点,其在此吸收到的知识面范围会影响到英语水平的提高。很多一线教师虽然很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知道怎么把书本知识融入到课堂的教授之中,但是总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专业的学术者研究的成果,自己并不能做出符合学术当中的框架、符合国际需要的文章,不敢大胆地去涉足。这就形成了英语教材的真空理论。

(2)个体方面。这几年来,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教材也在慢慢不断地更新。我在教授的过程当中也和很多同样岗位的教师们面临同样的问题,由对教授方法的热情探讨开始转向到对教课内容的疑惑和思考:究竟现代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英语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变更也不可能脱离学习内容的更新而独立存在。

(3)新初中英语教材使用的迫切需要。很多教师没有跟上学习,思想观念落后,一些教学方法和旧的观念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步伐。他们是基础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并且使用的外语而非二语的英语教材,对用怎样的核心知识构成去教授而感到深深疑惑。这些教师还不得不接受体系所依附的新的理念和不断更新的教材,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教授者的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深深的失望。他们急切地期盼能看到学生取得的显著成果,而对于英语教材本身却缺少一定的研究。

二、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解决方案

(1)激发学生动机。现在大多的青少年心理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对新奇世界的巨大的好奇。当代英语教科书应尽量新奇有趣,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很多种的方式都可以去利用,如语言表达风趣幽默。虽然英语注重实践,但当中很多的语法规则、构词法理论、语音规律等不易演示的内容,会让学生们感到学习过程的困难。但如果语言能够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则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感,诱导学生慢慢地继续学习、阅读。而可爱活泼的内容插画,则能使学生充满学习激情,拓展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绝对不能忽视文章插图的重要性。插图的内容不仅要有广阔的范围,也可以有一些历史的记录画面。当然也可以是一些电脑制图和实景拍摄的照片,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书本内容的印象,实现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可以举出生活当中的例子来引导学习,让学生可以有更真实的理解与感触。

(2)学好英语离不开激励表扬。教师要通过表扬、赞美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好英语。学生对学习有不同的态度,一般都是由成功和失败造成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在《动机和人格》中将激励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前文也提到过,英语还是以学生语言表达实践为主的学科,其中也有要学生强记的较抽象的概念内容如语法规律,这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理解和记忆能力。面对较抽象的概念内容,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是不高的,这时就需要用赞美和表扬来激励他们,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加强练习。练习是英语教材的重要辅助结构之一。广义的练习不仅指课后练习,还包括单元及课后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等。在课文之后编排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将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也正是教材区别于一般图书的地方。设置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言语实践,使语言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语言库存,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通过优美的文章、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好、亲友情感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要学生养成理性情商:学习语言是逐步摸索认知的过程,涉及记忆、观察、推断和实践等多种能力培养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能够坚持慢慢培养。所以,教材要尽可能使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教材的编者在内容的编排上要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探究其中的规律,不可简单直接地把简论端出来,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也会不全面。

社会在不断发展,每一时期的英语教材都面临新思想和传统经验的冲突,也面临着新旧融合或偏废的选择。对于新的研究成果,实验和尝试肯定是必需的,但一刀切或盲目跟风却也是应该避免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材编写中,对语言材料真实性的追求、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倡、语言形式与功能的权衡,以及练习方式的选择,都是值得教材编制者在编写过程中反复考量、反省和研讨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篇2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纳入多媒体教学,对科研和教育都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其中的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要趋向于专业程度,对多媒体的应用要大力研究,教学的方式要得到优化,让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进修的方式也要不断的更新,让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让教学的经验能够拓宽。

二、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者和设计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优化者。

教师要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的过程都要了解,让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将教学过程优化,以较少的课时让学生们吸纳较多的英语知识点。多媒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果一定要加强,让学生能够将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例如:可以将学生以往不经常见到的英语现象(英语国家的人文社会或者风俗习惯),经过视频或者图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面前,营造出一种类似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仿佛就生活在英语国家,一方面优化了教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得到提升。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

课程还没有开始之前,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设定教学的目标,把教学的任务和环节有所设计,让学生们了解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概况,让教学的流程能够顺畅,因而把教学任务完成。将教学的任务纳入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方式,并且拟定出多媒体的应用方式,明确教学过程的策略和手段。还可以加入评价环节,让学生反馈出教学方式的建议,教师就会了解到所设计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取长补短,让多媒体教学设计更加完善。例如:可以将英语教材中静止的文字资料,设计成有声有图的图像,通过学生观看,可以将自身的表象和思维之间得到相应的联系,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英语,教学目标就会得到实现。

三、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控制者。

初中英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是最核心的控制者,那么就一定要将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合理的控制到位。(1)教师对多媒体的不利影响要合理控制。多媒体在英语教学方面具备着诸多好处,可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多媒体所传输的知识较广泛,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程度有着消极的情绪,因为不能够透彻的掌握,促使自身的心理素质偏低,甚至会有厌学的情况发生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具备着一定的预见性,将负面效应解除,把主要的原因细致的分析,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应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让多媒体的优势不断的展现,把一些弊端尽可量避免;(2)教学的节奏要控制。何时进行哪一章节的教学,何时是提问的时间,何时应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的讨论等。都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掌握的,要将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流程掌握能力提升,组织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效用。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管理者。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的是资源的管理者,多媒体中的教学资源非常多,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让选出的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一些跟教材不相关的知识内容需要删除,同时要将有用的资源进行优化和组织,让学生能够拥有较有利的学习资源。要把单纯的复制网络资源,转变为组织网络资源的形式。并且,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管理者,要将多媒体中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掌握,让多媒体的课堂能够较为丰富,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得到启发。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要过于花俏,在播放的过程中,可能在每次点击时都会出现动态画面和生效,让学生们眼花缭乱,把注意力放在了动画中,而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掉,那么想要得到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够实现。所以,教师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将教学资料和教学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方面,透彻了解,让多媒体成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

四、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引导者和研究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

利用多媒体对初中英语进行辅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的内容有所增加。因此,在多媒体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知识量一定非常多。那么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这时,教师就要细心的引导学生,选取适合实际教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能够得以总结。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做出问题的分析,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得到改善,从而将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研究者。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具备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的研究多媒体教学,要把最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成果教给学生们,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将多媒体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得到改善。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研究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让兴趣提升。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将英语学出优质的效果,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效掌握,教师要研究出一定多媒体教学方案,让学生将学习策略有效了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和单词运用多媒体进行循环的播放,主要的词句和单词要进行放大、闪烁或者加亮效果,让教学的情景能够活灵活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带动。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终身学习者、控制者、管理者、引导者、研究者、优化者以及设计者。想要将英语多媒体教学流程顺畅进行,并且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在英语专业技能上,以及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上都要精通,要力求把即将毕业初中生的成绩提升,使得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英语多媒体学习氛围中,完成初中的学业。

参考文献:

[1]李峦枫.浅谈教师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5-01

一、准备活动指导

准备活动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以更好地进入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相关背景知识的指导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当今中学生觉得英语难学,一方面由于缺乏交际需要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习惯、西方文化等缺乏认识,用汉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也就无法实施。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蒺s Gina”时,师生讨论后把“中英姓名区别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英语国家起名字的习惯和英语国家的姓名顺序特点,比如指导学生了解Jim Green中Green是姓氏,Jim是名字,以及英文名字与汉语名字的不同之处等。另外,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西方文学书籍,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版小说、散文、诗歌等。这样,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提高英语素养,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准备。

2.团队组合的指导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需要成功的团队组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团队,英语教师要合理划分小组,使每个组的水平相当,选择一个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的畏惧心理,对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建立做好课题研究的自信心。

二、研究方法指导

研究方法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以更合理地进行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收集材料的方法指导

由于初中生还没有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英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搜集最有效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平时的记忆、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教师、实际调查、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其次,教师要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资料网址和查询方法,比如“欢乐美语”、“从零开始学英语”、“英语词汇表”、“英语小精灵”等网站,然后教会学生怎样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另外,在查找资料时还要将有用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摘录、提要、复印都可以,在搜集和记录资料后,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2.整理材料的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整理材料的方案,可以列一表格,包括信息来源、资料分类、版面设计等方面,为了提高材料的质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筛选材料,收集的资料一定要与布置的任务有关,如果学生自己觉得某些资料很有价值但又与学习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另外标注在表格以外。在资料都归类整理好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资料变成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并加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实施研究指导

实施研究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研究操作以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进入问题情境的指导

教师要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判断其中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其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探索性、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梯度化原则,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比如在学习“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一课时,师生经过讨论把“学生日常饮食调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后,在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在本地超市购买食品和独特的饮食文化的影碟,作为进入问题情境,进而教师及时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 How many kinds of food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usually eat every day?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然后指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时不时出现病句,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指导,通过长期实践和反馈,学生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式,从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率。

篇4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措施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克鲁克曾经提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掌握英语的词汇量。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增强英语的语感,还能够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要采用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激发学生阅读英文作品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这是教育公认的理论,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践证明,学习兴趣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同学生进行沟通,尊重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不盲目的对他们进行批评,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通过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学习,并且鼓励他们主动进行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掌握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为了能够快速的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大量的英语作品中选取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作品,对于作品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文化背景都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初期可以选取一些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科普常识等一些简单易懂的东西,不断树立学生英语阅读自信心。同时,在初中生已经拥有自主判断能力,每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只是在书本上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取最适合学生的读物。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十分快速,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一些英语读物,便于学生获得更大的英语知识词汇。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初中生刚刚接触英语阅读方式,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英语阅读的方式和技巧主动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式和技巧,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的熟练灵活,让枯燥乏味的英语阅读变得简单生动。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平时授课的时候要适当加进一些阅读技巧和方式。第一,要让学生抓住每段英语中的

关键词 汇和语法,初中英语当中的阅读理解题型涉及的范围很广,题材也是十分丰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让他们能够全面掌握各种类型阅读的特点和阅读要点,弄清楚要读的作品的题材,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有方向和重点的进行阅读。例如,在阅读议论性质的文章的时候,在文章的开头都会提出中心论点,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开头的中心论点,那么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很轻松;如果学生阅读科普类读物的时候,这类文章逻辑性质很强,文章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是环环相扣的,在阅读的时候要抓住文章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弄懂全文;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掌握六大要素,就是When,Where,What,Why和How,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能够将文章全部读懂。第二,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生僻难懂的词语,特别是一些科普类文章中,一些专业的词语学生平时很难接触到,如果学生查找字典,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猜词技巧,例如根据上下文章内容,分析词语意思,如果词汇出现少可以先行忽略,继续阅读。

三、帮助学生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生刚刚接触英语阅读都会感到很新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特别是当阅读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文章的时候,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放弃英语阅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督促学生主动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扩展阅读范围,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此外,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阅读行为,比如出声阅读、指读、查字典逐字读,这些都会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帮助学生逐步改掉这些影响阅读效果的行为,使他们扩大视力范围,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四、总结

初中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时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春荣.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J].校园英语旬刊,2014.26

[2]韩雪飞.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J].快乐阅读旬刊,2013.19

[3]刘庆伟.就加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措施分析[J].学周刊c版,2014.5

篇5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对外联系与交流日益增加,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更是激增,其中翻译工作者们的心血功不可没。但正如王安忆所说在翻译的文章中常出现一些因文化背景、习惯传统的不同而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很容易给读者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误解。她所谈的是文学,但在以明确、严谨的科技文献的翻译中也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偏差,有些是语言理解方面的,有些则超出单纯语言文字理解,现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是在语言逻辑方面的偏差。例如一本《铁路科技英语》书中的这样一个句子“The nameplate indicating operating voltage, etc. is located on a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其翻译是“位于配电变压器上的铭牌指明了工作电压等”。从语法上说原翻译并没有错误,但我们如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在句中现在分词短语“indicating operating voltage”置于其所修饰的名词“nameplate”之后,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用以修饰“the nameplate”。显然,英文原文主要强调的是铭牌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上。因此,笔者认为如下的翻译更符合英文原文的语言逻辑,“有一标明工作电压等信息的铭牌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上。”

再一个是语义的逻辑关系方面的含糊。例如那本书中,“Conceptually, the pinion and gear are regarded as two cylinders that are pressed against one another and that smoothly roll together, in contrast to a collection of many discrete teeth that are continuously contacting, engaging, and disengaging. 从概念上讲,参比许多单个轮齿的不断地接触、啮合、脱离的综合效应,可把小齿轮和齿轮认为是相互挤压在一起滚动的两个圆柱体。”。从英文文本中的“smoothly”和“ discrete”的强烈对比关系,在加上介词短语“in contrast to ”,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前后两部分有强烈的反差,因此在翻译“in contrast to”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译成“参比”或“相比”那两部分反差的强烈程度就不能充分反映出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in contrast to”应译成“与……相反、与……不同”。这样,原文就译为“从概念上讲,与那些不断地接触、啮合、脱离的离散的轮齿不同,小齿轮和齿轮被认为是相互挤压在一起滚动的两个圆柱体。”。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让中文译文和中文的表述习惯更相符。例如上述书中这句英文的翻译:“In 1804, the first locomotive-hauled train using high-pressure steam was invented. “在1804年,发明了第一台使用高压蒸汽的机车驱动的列车。”显然,这句的译文和中文表述习惯和语法不是很相符,如果改为:“在1804年,出现了第一列机车驱动的列车,其动力为高压蒸汽。”,要流畅许多。英文中,尤其是科技英语中有大量的从句以及后置定语,在翻译时要注意位置的调整以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这样才能让译文准确、流畅。书中这一句的翻译就很流畅,“The electric traction equipment of the train permits the use of an electro-dynamic braking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completely independent dynamic brakes per motor car. 列车的电力牵引装置允许使用电气制动系统,电气制动系统由完全独立的每节动车动力制动装置组成。”这句用到了“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后的内容都是修饰“braking system”的,但因为定语较长,在翻译时将其放在句子的后面进行补充说明。故全句的译文就比较符合中文的句子短小,但语义连贯的特点。

第四个问题是怎样让译文与中文专业术语一致。这也是科技文献翻译过程中最难把握的。高速动车组中英文文献的翻译有些很好,例如“brake cylinder”翻译成“制动缸”就好,但也有一些翻译与中国的现在应用的术语有很大偏差,例如把“release”翻译成“释放”就和我国现在应用的“缓解”有很大差别。另外,对“emergency”和“urgency”的翻译问题交大,有的CRH2型动车组技术文献把“emergency brake”和“urgency brake”分别译成“非常制动”和“紧急制动”,这和我国现行的把紧急制动简称为“起非常”的习惯说法相矛盾。这里,笔者建议将动车组的 “urgency brake”译成 “紧急制动”,而将“emergency brake”译成“快速制动”。这样,“emergency brake”的译文就既能显现其和“常用制动”的不同,又可以和“紧急制动”区别明显。

篇6

Abstract:This paper get some issue that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from the summary of the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in the box beam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then propose the method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se。

Keyword: high speed railwaybox beam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优点及在我国的应用状况

1.1、节省了主材,减少了结构的自重;

1.2、改善和提高了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性能,可延缓构件的开裂,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减少变形;

1.3、混凝土梁的剪力和主拉应力减少,提高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

预应力结构由最早的单层及双层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等扩大到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高耸结构、特种复杂结构等方面,我国在20世纪中叶开始试用混凝土结构工程,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投资逐年加大,桥梁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大跨度、高净空的桥梁在现阶段的桥梁建设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我国修建的各类大桥几乎全部都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全国铁路市场如火如荼的进行的高铁高速建设中,各条主线中桥梁占据的比例接近80%,无论是现浇连续梁,还是梁场预制简支箱梁都有预应力的应用,在箱梁中更是采用全断面预应力,所以预应力的施工及施工质量对箱梁结构的受力及结构可靠性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箱梁质量。

2.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及预应力施加现场控制要点

2.1钢绞线的伸长值计算

2.1.1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直线段取张拉端的应力,曲线按式;L―预应力筋的长度;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 钢绞线张拉端张拉力(N);x―从应力端至孔道计算截面长度;

k―孔道偏差对摩擦力的影响系数;θ―钢绞线与应力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rad); μ―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1.2后张钢绞线孔道有曲线有直线段,所以要确定钢绞线的工作长度和线形段落的划分,因此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所以理论伸长值计算如下:

其中Pi为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

2.2 实测伸长值的测定

2.2.1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预应力施加分为预、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伸长值应分阶段计算,在终张拉伸长值量测中应从应力达到预初张拉应力开始量测,所以单孔钢绞线实测伸长值计算如下

预初张拉应力一般为张拉控制应力的65.8%。梁场初张拉应力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施加,先期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应先进行预张拉,终张拉在梁体浇筑28d后进行,及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预初张拉锚外控制应力为930MPa,终张拉锚外控制应力根据孔位不同而不同。如N2a=1413.6MPa,N6=1437.36MPa。

2.2.2钢绞线现场施加先加到预应力控制应力的20%,两端千斤顶油缸活塞行程用钢尺量定,然后张拉到控制应力的100%,两端千斤顶油缸活塞行程再次量定,所以现场钢绞线的伸长值量测值计算公式如下:

L=(L100%-L20%)/0.8

L100%、 L20%―控制应力为100%、20%时的梁体两端油缸活塞行程之和。

3.现场张拉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

3.1锚具及张拉千斤顶的安装

安装锚具及敲打夹片的时候应注意工作锚环对中,夹片应均匀对称打紧并外漏一致,千斤顶上的工具锚的孔位和梁体孔道上的工作锚的孔位排列一致,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重合。检查限位板是否配套,钢绞线是否顺直,孔道是否有露浆堵塞将钢绞线固定死的,孔道锚垫板周围混凝土是否有缺陷。

3.2张拉顺序

张拉是控制顺序先从梁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张拉,先张拉底板中心附近的钢束,然后张拉腹板钢束,再张拉底板两翼的钢束,现场用四台千斤顶配以手拉葫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孔道具体顺序如下N9N8N1N2dN5N4N2bN10N7N6N3N1bN2cN2a。

3.3预应力施工应注意事项

3.3.1在张拉作业开始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次张拉都同步且对称张拉,严格控制张拉顺序,在终张拉控制应力施加时应持荷5分钟,待5分钟后补足应力后再回油。主梁成批生产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束进行孔道磨阻损失测定,将测定的实际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并确定不超过设计范围后方可用来作为计算依据,五一梁场采用K=0.0017,μ=0.729;

3.3.2钢绞线的张拉采用张拉吨位和伸长量进行双控张拉施工,实际伸长量与计算伸长量相差±6%以上时,应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施工,对偏差过大的应采用补施应力的措施进行补救;

4.现场预应力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4.1钢绞线滑丝、断丝现象

分析滑丝原因有以下几种:预应力钢绞线生锈;工作夹片中有油污、工作夹片刻丝损伤;工作夹片的尺寸及质量不合格(硬度不够、尺寸过大);锚、夹具的硬度小于钢绞线的硬度。

分析断丝原因:钢绞线由于缠铰、扭结在孔道内长短不一导致的钢绞线受力不均;钢绞线质量不合格,不能承受设计控制应力。

4.2起拱度超标

起拱度超标的原因基本如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规定值;施加的预应力比控制应力过大或过小;没有按规定的顺序张拉。

预防措施:按预应力混凝土对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要求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同一榀箱梁的混凝土配合比的一致性。现场实验室做好同条件试块,严格控制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值;严格按设计的张拉控制应力,以张拉力和伸长值对张拉进行双控;严格按张拉顺序进行张拉,匀速、同步、对称进行张拉作业,防止一方加力速度过快,导致张拉受力不均匀。

5.结束语

预应力工程伴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而应用更加广泛,尤其在高铁桥梁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其中预应力张拉的质量直接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所以对箱梁张拉的质量管理、工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桥梁建设服务。

篇7

[中图分类号] R17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16-03

营养状况是反映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对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1]。为了解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体质与膳食营养状况,本研究于2011年5月对普洱市4所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体质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普洱市城乡各两所中学校,按班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一年级13岁共49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镇263名(男130名,女133名),乡村235名(男115名,女120名)。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参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2]规定方法操作,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测试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专人完成专项测量,现场质量控制符合有关要求。

1.2.2 膳食调查 采用24 h回顾法[3]调查学生3 d(包括2个学习日和1个周末日)的三餐、小吃、夜宵等食物摄入情况,包括每天进餐的食物名、原料名、原料生重(或熟重)等。计算每人日均食物摄入量,录入营养计算器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10月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4]中>11岁的参考摄入量(RNI)为标准进行营养评价与分析。

1.2.3 营养状况评价 按《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表(2002年)》[5]将调查者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5个层次进行判断,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乡学生形态发育指标比较

城乡学生形态发育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城镇男、女学生身高均显著高于乡村学生(P < 0.05);城镇女生的体重显著高于乡村女生(P < 0.05),而城乡男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城乡间胸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城乡学生营养状况分布情况

按《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表(2002年)》判断,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营养不良率在5%以上,较低体重检出率也较高,尤其是乡村女生较低体重率达到37.50%,与城镇女生(2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城镇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尤其城镇女生的肥胖检出率高达14.29%,与乡村女生(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城乡学生日均食物摄入情况分析

通过24 h回顾法调查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食物摄入情况发现,城镇学生摄入奶类、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和鱼虾类量高于乡村同性别学生,但薯类、豆类摄入量低于乡村同性别学生。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数量[4]进行比较,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摄入的肉类量偏高,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和奶类都明显不足。见表3。

2.4 城乡学生日均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普洱市城乡学生日均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总体水平为城镇学生高于乡村学生,但与DRIs[4]比较,城镇学生摄入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C和铁达标,维生素A、B1、B2和锌的摄入量也达到RNIs的80%以上;乡村女生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均未达到RNIs的90%,乡村学生维生素A的摄入量严重不足;城乡男女生钙的摄入量均低于适宜摄入量(AI)的50%。见表4。

3 讨论

普洱市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本研究显示,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体质不理想,膳食营养状况也不容乐观,城乡差异显著。这与我国其他西部地区报道的中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基本一致[6-8],应引起全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

按《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表(2002年)》判断,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营养不良率在5%以上,较低体重检出率比较高,占25%以上,尤其是乡村女生较低体重率达到37.5%。城镇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尤其是城镇女生的肥胖检出率高达14.29%。形态发育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普洱市初中一年级乡村学生的发育水平仍相对落后于城市学生。城乡差异的产生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环境、生活水平、经济情况、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调查资料也显示大部分乡村学生父母都是小学、初中文凭,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家长不能给子女较好的饮食指导,也不能提供充足的饮食来源,导致乡村学生多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均比城市学生少,尤其是维生素A和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乡村女生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也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进一步分析膳食结构发现,城镇学生摄入肉类、奶类、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的量均高于乡村学生,主要原因可能为城市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文化水平高,有条件为子女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乡村学生经济条件差,这些食物摄入明显不足。而乡村学生薯类和豆类的摄入量高于城镇学生。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普洱市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①鼓励学生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②鼓励学生每天饮用1~2袋(杯)牛奶,以增加钙的摄入。③学生应增加动物肝脏的消费,以保障维生素A的摄入。④调整饮食结构,保障学生膳食供应,学校和有关部门对学生做好定期营养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15.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M].北京: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0:36-90.

[3] 糜漫天.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57-160.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201-205.

[5] 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25.

[6] 康如彤,钟燕,刘康香.长沙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10-612.

篇8

云南省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英语试题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目标,全方位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结合英语试题与我县阅卷情况,对今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的评价:

(一)试卷题型结构更具综合性

吸收了往年试卷命题的经验,根据英语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在题量上作了小的调整。听力部分撤了一个听对话题。单项选择题由20小题变为了15小题。题型结更具有综合性

(二)试题信息量大,知识涵盖面广,渗透性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

试卷信息量大。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试题的设计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为主,把对“双基”的考查融入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实际的语言情景中和具体的语境中,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试题的选材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知识性,注重教育性以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选择语言材料时,试卷选用了真实、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在试题的设计上也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语境。与此同时,所选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实用性,体现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

(四)命题力求紧扣双基,凸现能力

试卷命题依纲据本,来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试题的主客观试题比例分配合理;试题结构合理;试题数量适当。

二、考卷分析

第一节和第二节:词语释义和单项选择题

(1)简述“词语释义和单项选择题”的考试目标要求

该部分属于中考英语试题的第二部分中的前两节,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共30分。从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严格按照语言的表达和学习规律全方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本次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的“词语释义”和“单项选择题”不是很难,试卷中无偏题、难题,都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

(2)试题考点详细分析

第一节:词语释义

本节主要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对词语语义的准确理解。学生对词义的准确理解程度会影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点分析如下:

第21题考查形容词短语be different from的基本词义为“与……不同”,根据上下文意思,题中different from等同not the same as.。第22题考查动词短语arrive in,它的词义为“到达”,根据上下文意思,arrive in等同于get to,第23题考查动词lost,基本词义为“丢失、遗失”,根据上下文,lost their lives等同于were killed,第24题考查形容词full,基本词义为“满的,饱的”,根据上下文,题中has her hands full等同于is very busy,第25题考查动词与副词的比较级搭配speak louder,基本词义为“大声说”,题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同于what you d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you say。

第二节:单项填空

(1)试题综述

单项填空题是中考英语的一个重要题型,主要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要在考试中顺利地完成此题,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试题的特点,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2)试题考点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题号来对考点进行分析。比如26考点是情景交际,考察提问星期的方法;27考查名词的词义辨析;28连词,考查前后句子的关系;29数词短语;30动词的时态;31介词的运用;32动词的固定搭配;33不定代词;34情景交际;35引导条件从句的从属连词;36感叹句;37邀请时的应答语;38动词短语辨析;39情态动词的运用;40宾语从句的语序和时态。

(3)试题特点

①题目设计灵活、新颖、知识覆盖面广。试题从语法、词汇到交际功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考查内容涉及动词、情态动词、名词、介词、从句以及交际用语等方面,其中交际用语是考查的重点。

②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很多试题中不是对一个知识点的单一考查,而是结合了二三个语法知识点和语言点的立体交叉的综合运用,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的考查,使单项填空题这个传统的老题型,从各方面折射出了英语课标的新理念。

③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和特点,注重新课标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并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篇9

现在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还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不仅积极性差,而且学习效率普遍偏低。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不能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学生就无法对英语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只有知识形成体系才有利于长远的学习。现在初中英语课堂的低效还体现在学生只会做题,听力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却很不理想。针对这点,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英语课堂上学生听力和口语练习少的缺点,要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越来越高效,使英语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一、低效的初中英语课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课堂缺乏创新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时间缺乏创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是依据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理念也严重地缺乏创新,教师很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不能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就必定会导致有一些基础差和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这样也会严重地影响课堂效率。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对课堂进行创新,可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等等,总之,一切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有帮助的方法都值得提倡。

2.英语课堂内容零散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整体性,但是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却总是有老师忽视这一点,很多老师会把英语知识分成很多个零碎的小点进行讲解。举例来说,有的教师先是整堂课都讲解单词,然后是整节课都讲解句式和语法,再然后是整节课的做题讲题,这样虽然更具针对性,但是却把英语内容分割得特别零散。英语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要从最基础的英语知识进行讲解,一点点地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更符合我国新课改的要求。

3.英语课堂内容单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内容是很丰富的,所以,我们也应该丰富英语课堂的内容。比如说,我们除了讲解课本知识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穿插欧洲和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道具也应该更加丰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讲授和笔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枯燥乏味。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多使用丰富的道具,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二、如何创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所取舍,好的部分要保留,不好的部分要及时地摒弃。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英语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改变以前成绩第一的错误观念,要在重视成绩的同时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要注意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树立全新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观念,才能为创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往的英语课堂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除了死记硬背之外,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改变课堂模式,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等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3.不断提升授课质量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必须不断地提升授课质量。要想保证授课质量,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不能只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还必须广泛参考各种课外和网络等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必须确保每一课的授课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对于教师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4.不断加强听说练习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必须不断加强听说练习。传统的英语教学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尽管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强,但是听说能力却特别弱。这就是因为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过于注重读写练习,却很少进行听说训练。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听说练习,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学会对英语的实际运用。

5.不断鼓励和关心学生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必须不断鼓励和关心学生。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过程必定是相对枯燥的,要求记忆的东西也特别多。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的厌学心理。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在平时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地提供帮助,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英语教师更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结合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高效性也是非常有效的。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于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英语课堂的高效性。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听说练习,要不断地鼓励和关心学生。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篇10

【中国分类法】:G633.41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包括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学习技巧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其中,强化文化意识能够有效确保英语运用的得体。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基本的知识讲解外,还要加强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都散发着浓厚的功利气息,教师过于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始终将教学重点放于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却忽视了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并拥有一定词汇量,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无法自如得体地进行英语交际。由此不难看出,初中英语教学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有着很大“市场”,师生文化意识都不强。再加上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熏染,教师依然重视学习成绩。目前初中英语文化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

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传统和现代语言学理论都强调语言本身是语言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都以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核心,将词汇背诵、句型分析、语法讲解、结构分析等作为教学目标的固定内容。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内容太过囿于教材,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完全走应试教育的路子。实际教学中,语言知识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文化渗透基本上为零。此外,目前还未出现以文化渗透为核心的英语教材,参考资料也非常少,虽然教师在思想上意识到文化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却出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有效落实。

第三,在教学方式方面,许多一线英语教师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知识体系,英语文化的敏感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语法翻译教学法无法促使学生将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文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得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第四,在课堂环境方面,现代初中生英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习渠道较窄。学生通常将词汇记忆和语法理解作为学习重点。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师生都只强调纯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五,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教学评价一般以教学目标、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思路等作为核心要素,但是对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极不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考试评价现状来讲,师生都过于看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考察。

二、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

1. 全面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文化感知力。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心理特征基础上,适时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的影片,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比如,《走遍美国》就是一套彰显美国文化、呈现美式英语交际的多媒体教材。其中许多交际场景,涉及生活、工作、宴会、节庆以及恋爱等诸多话题。此外,该套教材还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英语文化生活氛围,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力,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际策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介绍一些英文名著,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呼啸山庄》等,拓展英语文化知识视野。

2. 结合英语教学内容,适当加强文化渗透。目前,新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性强、生活性强以及信息量大,充分彰显了英语文化的魅力与特色。当教学内容涉及英语文化背景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知识拓展,加强背景知识的渗透,全面介绍英语文化意义,借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11

一、基于问题式学习

 

(一)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含义。基于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此后60多年中它得到了更多院校的推广和修正。关于问题式学习的定义有关学者这样认为:迈克马斯特大学的伍兹教授认为,问题式学习是任何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学习环境。白罗斯教授和凯尔逊教授下的定义则是问题式学习是一种课程也是一个过程。而我国汤丰林等学者给出的阐释为,问题式学习将是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情景之中的一种情景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本文研究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是在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核心,以学习为中心,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创设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从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选取适用于问题式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强调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内化学生的信息道德规范。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应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知识内容较适用于问题式学习。比如选择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管理文件,连接Internet,格式化文档,图文表混合排版,计算机与处理数据等内容做问题式学习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我们尝试性的提出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它以问题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评价”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

 

(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分析教学目标是要明确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过程等有关知识内容。在编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考虑怎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内容提取出来,从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角度出发,强调知识在真实情况中的展现,同时编写教学目标是可采用布鲁姆认知领域的六层次教学目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分类,避免过度抽象过分细化教学目标。

 

(二)学生特征分析。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能了解到,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缺乏接触电脑的机会,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操作能力差,仅能进行基本的打字练习和鼠标操作,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仅限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不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但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仍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三)创设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是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起来的。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预设情境中,在模拟情境设定一定的学习困难,这困难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冲突,学生现有知识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计算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将教学情境与学习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能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节创设情境:某中职学生小丽想买一台电脑,小丽需要你的帮助,你该如何帮助她购买?我们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硬件知识,在这堂课情境的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很有吸引力,学习领会知识内容就能解决问题。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为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创设情境。例如讲到“连接Internet”这一节课时创设情境:某天小丽同学的电脑不能上网了,你能帮助她吗?同学们都喜欢上网,但你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你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是如何联上互联网的吗?你知道什么是网线吗?学生对电脑是如何联网充满了好奇心,有了学习积极性便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问题的设计。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核心就是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开始学习,围绕解决问题引导学习的全过程,因此问题的设计对整个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在教学知识技能目标和操作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现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动机及态度等因素,设计与学生知识及能力相应用的问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设计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复杂一点的问题,这个复杂性是可以吸引学生的,让学生感到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有成功的希望,通过小组集体努力最终能完成挑战解决问题。例如在格式化文档这节课中,以校团委名义为篮球比赛拟一则通知,本节旨在学习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操作技能,在明确撰写通知基本格式情况下,学生灵活运用字体和段落格式,自主设计出多彩、鲜艳的通知,完成的作品各不相同,别具特色,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同学们相互交流运用了哪些字体和段落格式。

 

3.设计问题具有劣构性。即结构不良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是有冲突的。过去以良构问题为主,知识指向明确,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任务,步骤清晰,学生缺乏思维能力,能力不能充分发展,今后遇到问题时就会显得能力不足,缺乏探究精神,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劣构性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管理文件这节课中,课前给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包括一些文件及文件夹,要求学生整理这些文件及文件夹。整理文件与文件夹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首先要认识文件和文件夹功能和作用,认识文件的扩展名和类型,能区别文件与文件夹,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构成及其功能,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运用创建、删除与恢复、重命名、剪切与粘贴、移动或复制、查找等基本操作去管理文件,或以文件扩展名整理,或以文件类型整理,或以文件名首字母整理,或建立二、三级子文件夹管理文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想法不同能得到不同的整理方案。

 

(五)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问题式学习过程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索开展,学习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学习过程设计如下:1.发现问题。先划分小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思考,找到学习问题。2.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结点所在,梳理知识点和难点,列举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形成学习要点后开始学习。3.探究问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如互联网、文本、图像、动画、教案等数字化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力合作,相互交流配合。4.解决问题。学习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运用作品报告和口头报告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包括小组的分工、任务的安排,作品设计的思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运用了哪些知识?其他小组对该组汇报给予点评,说说优缺点有哪些。

 

(六)教师活动设计。在基于问题式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为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最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给予点评和归纳总结。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水平不同能力也不一样,学生学习思路不同遇到的困难各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反思、升华知识,保证课堂学习有序高效进行。

 

(七)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文本、图像、动画、视频以及通过Internet获取的与问题有关的资源。在做学习资源设计时要考虑到让学生了解与问题有关的详细信息,学习过程中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可能查阅哪些信息,将这些内容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形式为学生准备好。Internet有大量信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八)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评定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手段,基于问题式学习应采用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评价。1.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是教师一人,还可以同学和学生本人。2.评价内容除了评价学习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和熟练情况以外,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3.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种,量化评价主要就是学习成果(作品)和考试,质性评价有课堂观察、访谈、口头评价等。质性评价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有,如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吗?积极认真地参与课堂学习了吗?对这节课的要求和内容理解了吗,哪些不清楚?对这节课要求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如何?4.评价标准不能过于细化,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评价标准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给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保留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