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2: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扶贫工作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乡实际,着眼全域扶贫、坚持科学发展,务实践行“三个聚集”、“六个统筹”、“六大工程”,以跨越赶超为取向,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壮大产业为支撑,以夯实基础为突破,以巴山新居工程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打好打胜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新路子,真正把乡打造成县市扶贫攻坚综合性示范乡。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有收入的产业项目和农户自建项目,坚持以农户自筹为主,努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实行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以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集中投入,连续投入,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市县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产业发展强乡,旅游服务富乡,城乡统筹活乡”的扶贫工作思路,坚持城乡统筹和整乡推进的方针,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奋力扶贫攻坚。实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城乡一体发展”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底,实现GDP增长10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2元,;减少贫困人口132人。全乡实现户“五有”、村“六有”,即:户有一幢占地面积80平方米左右的巴山新居,有一亩以上高产稳产良田(地),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一个稳定增收项目,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有可通中型以下客货运输车辆的硬化公路,有标准的村级活动阵地、卫生室,有完备的通讯设施,有产业发展协会,有增收致富支柱产业,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到2018年,全乡两个贫困村洋垭村和溪口村实现贫困村销号、全乡136户全部越过贫困线,实现同步小康总目标。
四、工作重点
(一)围绕旅游建设新居。按照巴山新居建设要求,背靠光雾山国家级旅游景区,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启动4个村的巴山新居建设。通过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土坏房(危旧房)改造,基本建成中心村和、、、、5个产业聚居点,实现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业区“三区分离”,科教文化、卫生保健、商业网点、农村养老“四进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能源清洁化的“四化”标准,全乡村民聚居度达50%以上。在中心村,建产权式酒店、星级酒店,作为光雾山旅游景区的中转站和服务中心,把乡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丽新乡、开放开发的活力强乡,旅游服务的魅力大乡,努力使乡成为南江的前哨站和光雾山的后花园。
(二)围绕旅游发展产业。按照“聚集资源、市场带动,创建品牌、形成支柱”的思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开放合作,积极招大引优,做实产业支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等产业化模式,长中短结合,发展以核桃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全乡发展整体推进全乡10000亩核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推溪口村的天麻、乌药、猪苓等中药材繁荣发展;推动洋垭村、溪口村的南江黄羊发展;推动村、石龙沟村的巴山土鸡、生态猪等特色种养业发展,切实增强产业发展“造血功能”。逐步建成种养殖展示园、参观园,确保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围绕旅游完善配套。围绕“全域畅通”目标,用3年时间整治并硬化4个村的道路共20.2公里;用3年时间硬化18条社道公路40.5公里,完成产业路建设,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产业路修到哪里的目标,全面完善乡域路网结构,为旅游发展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全域灌溉”工程,利用好山区宝贵的水资源,分村建集中供水站和加快建设水利配套渠系,解决灌溉用水,实现中心村、聚居点集中供水,村村实现安全用水。在溪口村引进节能型电站2个,力争建成后,解决以电代柴的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村卫生室,深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围绕旅游保护生态。按旅游综合开发的要求,完成地质灾害治理,有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退化土地治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加强乡、村聚居点集中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行“协商合作+和谐共进”的协商模式,引资引智,规划现有原生态资源,合理有序有效开发保护现有资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五)围绕旅游提升素质。对接光雾山国家级旅游景区,培训年轻的、有文化的为导游服务人员。以市场需求、岗能对接为培训导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为培训目标,实行“政策法规+技能技术”的双育式培训方法,全面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法律知识普及全覆盖,努力培育造就现代产业工人和新型农民,实现劳务输出或就地转移由粗放型、体力型向智能型、技能型转变。
五、资金筹措
一是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对接好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和北部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盘活群众自身资金、找准项目、使最少的资金投入加投劳折资整合使用,打手拉小手等方式筹措资金。
三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按照集中力量、形成能力的原则,探索创新涉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做到整合资金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以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撬动金融资金投入。大力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对接扶贫开发担保政策,撬动金融机构放贷扶贫信贷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促进大扶贫事业的深入推进。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扶贫开发综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邹杰牵头抓总,各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抓落实。分管领导分线分片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一线推进实施。大力发扬“白加黑”、“五加二”和“三天”精神,沉下深水、跟班作业,联动推进、合力攻坚,切实做到方案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我县扶贫帮困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城乡贫困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全县人民共享振兴发展成果,为构建和谐法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1.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城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将城镇低保标准从每月225元提高到240元,农村非农低保标准从每月195元提高到240元;将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进一步落实分类救助政策,将重度残疾人、学生、重病特病人员和老年人等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上浮20%以上。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2.完善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提高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标准,建立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二)完善城乡生活社会救助体系
1.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提高全县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五保户年供养标准提高到170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3200元。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2.提高孤儿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人均消费支出的原则,城乡分散供养的孤儿享受的低保标准、五保标准上浮50%。全县城乡共有孤儿155人,其中:城镇9人,农村146人。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3.提高百岁老人生活补贴标准。将全县百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由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
4.不断完善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对城市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参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给予参保补助。市县两级财政列支,对参保后仍有困难的对象给予医疗救助。市、县两级财政按照1:1配套,作为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的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切实提高救助效果,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居民医疗难问题。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负责。
5.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根据我县受灾情况,做好今冬明春期间灾民的生活救济工作,切实做到灾民口粮、住房、烧柴、衣被和子女就学的“五个保障”。县财政在20*年财政预算的救灾科目中,设立救灾应急储备金。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6.建立健全临时救济的长效机制。由县级财政安排资金50万元,建立临时救济基金,滚动使用,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因意外灾害和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的临时困难。此项工作由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负责。
(三)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
1.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开发就业岗位2000个,安置2100人,重点做好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落实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
2.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群体就业。开发居家养老和居家养残公益性岗位100个,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对零就业家庭做到发现一户、解决一户、跟踪一户、服务一户、稳定一户,确保7个工作日内实现稳定就业。以上工作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残联负责。
3.组织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参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子女均可免费参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习。此项工作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负责。
(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1.加大城乡贫困户住房解困力度。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建房。每户补助标准提高到2万元。上述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补助标准上浮20%。所需资金由市、县仍按2:1配比。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2.加大对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建设20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对593户低保家庭租赁房屋补贴110万元,所需资金市、县按7:3配比,县财政年负担33万元。此项工作由县城建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负责。
(五)加快社会福利事业
1.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福利机构和服务组织。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努力开发居家养老公益性岗位,为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等不能自理的特困空巢老人上门提供居家养老照顾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事业,对新建和改扩建的民营福利机构,给予一次性初建扶持补贴。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负责落实。
2.继续开展农村中心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按照全市农村中心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我县新建1所。要调整和完善敬老院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此项工作的主体单位为县政府,县民政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
(六)实施慈善救助项目,开展慈善援助活动
1.实施慈善救助项目。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实施“蓝天计划”、“明天行动”等慈善救助项目,为全县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低保边缘户等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为全县贫困家庭的脑瘫、聋儿、自闭症、智障患儿实施学龄前康复项目;为部分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唇颚裂患儿提供免费手术;为贫困缺肢者免费安装假肢。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卫生局负责。
2.做好捐助物资接收、发放工作。县民政局要将社会捐助活动所募捐的物资做到帐目清楚,并及时将募捐物资发放给贫困群众。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负责。
3.20*成立法库县慈善总会,募集资金,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的物质,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切实帮助全县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负责,县工商联配合。
(七)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1.实施春节临时救济。20*年春节期间,对全县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特重灾民和城市低保边缘户,每户发放400元救济金(城市低保边缘户240元),所需资金由市、县财政按1:1配比。全县春节需要救助对象19497户,35604人。共需春节救济金777.736万元,市拨388.868万元,需县财政配套388.868万元。对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由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救助。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2.实施物价补贴。新年、春节期间,继续对城市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实施物价补贴,对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每人给予25元的一次性物价补贴。此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3.开展助学扶贫活动。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和课本费,并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住宿学生每人每年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学生,按照统招公费生杂费标准减免;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籍的在校生一年、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城非农户口的学生,每人每年一次性给予3000元补助。县总工会组织开展以困难职工子女就学为重点的“金秋助学”系列活动,对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就学援助。县妇联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1﹢1”结对子互助活动,对贫困地区妇女实施脱贫致富技能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负责。
4.开展医疗扶贫活动。衔接好市级医院与法库县四家子乡农村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医疗扶贫工作;继续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老专家和县级医疗队到贫困村送医送药活动,全年送医送药2次以上。做好各种形式义诊活动,一级以上非盈利医疗机构至少开设2张床位作为低保对象济困病床。以上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
5.开展文化扶贫活动。组织全县文艺团体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全年送戏10场;组织送电影下乡50场;开展送书下乡,送图书500册。此项工作由县文体局负责。
6.开展科技扶贫活动。聘请*市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培训50场,培训技术骨干5000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开展培训100场;选送30名优秀农民到*农业大学深造。推广实用新品种、新技术15项。此项工作由县科技局负责。
7.实施农村扶贫开发计划。接洽好市直28家扶贫开发工作队对我县叶茂台、秀水河子、双台子、四家子、卧牛石、包家屯6个乡(镇)、32个贫困村的扶贫活动,以及市商业系统76家企业“一企一村”对口帮扶活动;落实好省、市相关惠农政策,以及扶贫开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此项工作由县农经局、县财政局负责。
8.开展千名干部包千户扶贫活动。继续组织千名干部包千户扶贫活动,重点解决贫困家庭生产生活和就业、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春节、新年期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到贫困户家庭中走访慰问。此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农经局、县民政局负责。
(八)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
1.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落实按比例安置政策,按企事业单位职工1.7%的比例安置残疾人;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超过25%的每人退税3.5万元;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确定盲人按摩、杂修、旧物回收等保护行业,扶持20个残疾人就业个体户,以实物形式每户扶持2000—3000元。此项工作由县残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负责。
2.做好残疾人教育和康复工作。依托县特教学校建成残疾儿童康复基地、基础教育基地、特殊技能培训基地、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基地。建设6个城镇残疾人康复医疗站,10个残疾人家庭康复点,培训残疾人康复人员230人,各村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100%。此项工作由县残联、县教育局、县财政局负责。
3.对低收入一级残疾人实施专项救助。对人均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平均消费水平的以及智力残疾人、以及精神残疾人和以及瘫痪的肢体残疾人实施特殊救助,城镇户口每人每月100元,农村每人每月50元。此项工作由县残联、县财政局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党政组织要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和谐法库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扶贫帮困、改善民生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各级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形成合力,认真落实扶贫帮困的各项工作。要不断探索开展扶贫帮困的有效形式,提高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确保扶贫帮困工作取得实效。
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和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确保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销号”,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二、目标任务
按照提前全省三年、提前两年的要求,确保2016年实现全处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办事处精准脱贫计划一览表附后)。全处共两个贫困村(坳口村、白龙村),贫困人口1581人。2015年,360人脱贫;2016年,两个贫困村“出列”,1581人脱贫。所有贫困户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即建立档案卡的扶贫户通过扶贫开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的目标。
三、政策措施
(一)产业扶贫带动。因村、因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本帮助发展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至少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消除产业空白村组户。按照“龙头带动、一村一品”的思路,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发展,重点支持发展柑橘、蔬菜、畜牧、水产、花卉苗木、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
(二)基础设施提升。通过整合资金、向上争取、指标倾斜和农民筹资筹劳,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出行、用水、用电三大难题。到2016年,在路基改造达标基础上,实现组组通砂石路,常住人口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和群聚地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客车、村村通快递。深入实施“安全饮水惠农家”行动,继续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统筹解决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灌溉用水。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加大贫困地区配电网建设力度,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户户通。
(三)住房改善安居。结合新农村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因灾倒房等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步伐。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争取专项资金,对整栋危房(D级)全部拆除重建,对局部危险(C级)的破旧土坯房实施结构加固。出台补助贫困家庭生活必需品的具体政策,在农村集镇设立“阳光超市”,整合慈善资金和社会资金,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捐资捐赠,为贫困家庭配齐“件”(餐桌、木椅、床、棉被、衣柜、电视机、电扇、电饭煲),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四)保障救助兜底。建立低保标准、五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行动态条件下应保尽保,逐步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继续实施“情暖特殊苦难群众行”活动,实施常规救助政策之后,对生活上仍然存在各种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保上加保”,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床睡、有电用、有安全水喝、有安全房住、有法定监护人”的基本目标。继续实施农村福利院“星光工程”,完善集中供养设施。多种渠道筹资设立大病关爱基金,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遏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五)教育培训扶智。制定贫困户子女教育优惠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行贫困户子女学费全免,基本生活费全免,落实普通高中和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困难大学生扶助政策。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学生救助体系,确保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创业。整合“希望工程”、“金秋助学”、“金凤工程”等资源,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户大学生缴纳瘦脸学费。整合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量,完善农技服务入户制度,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培训力度,教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技能农民工,让每个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四、时间安排
全处扶贫攻坚行动从2015年8月中旬开始,至2016年底结束,分3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8月中旬,安排部署,召开动员会议。9月上旬,完成入户精准识别。
(二)精准脱贫(9月中旬至2016年底)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基础上,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脱贫工作,认真制定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贫困人口销号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全处按期整体脱贫。
(三)检查验收(2017年1月上旬)
迎接省、市、市检查考核、验收。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村支部、村民委员会主体责任,建立处、村两级领导责任制。成立全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部署全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各项工作。确保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相关处直部门、各村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制定配套方案。由相关处直责任部门制定特色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教育扶贫、低保五保救助及养老扶贫、培训与就业保障扶贫、文化事业扶贫、网格化管理扶贫等十二个配套实施方案。
(三)组建工作队伍。由市、处两级领导连带村、包户的工作机制。按照整合资源、强弱搭配的原则,从党政机关组建1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对明年“出列”的两个贫困村,由市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帮助工作,并协调安排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贫困村。
(四)强化投入保障。坚持以对上争取为基础,以本级财政投入为重点,以社会资金为辅助,以村自筹为补充,积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投入。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作用。大力引导社会扶贫,动员全社会通过捐资捐物扶项目等方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五)培优基层组织。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乡土能人、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干部的力度,发挥村组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作用。深化农村集体股份合作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造血功能。
全面贯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巩固和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动参评系统和参评行业协会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快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参评范围
(一)市扶贫办及各处室。
(二)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三、评议内容
(一)加快职能转变,着力搞好服务。真正实现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自身职能出发,主动为贫困县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
(二)提高工作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缩短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推行绩效管理,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施政行为,深化“十个严禁”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保障性政策措施,积极为群众、为基层、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组织开展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温暖活动,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解决涉及民生、民富、民安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评议。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权力项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办事程序,公示办事结果,推行网上权力运行,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评议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巩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着力纠正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制度建设推动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发展。
四、评议方法
采用市、县联动,以组织社会各界群众问卷评议为主,适当结合经常性工作考核的方法。
1、问卷评议。由市民主评议办公室组织。
2、经常性工作考核。我办民主评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参加承诺践诺、阳光服务、政风行风热线、基层站所评议、中层干部评议、质询评议、自查整改等活动主要情况进行记账式考核,并接受市民主评议办公室检查考核。
3、结果汇总。市级某参评系统满意度=各县、区(市)参评系统满意度的平均值×80%+市级参评系统群众问卷评议满意度×20%-市级工作考核降低的满意度(一般掌握在5%以内)。
县级某参评系统满意度=群众问卷评议满意度-县级工作考核降低的满意度(一般掌握在5%以内)。
五、评议结果运用。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实施范围
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支持对象,协同拉动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广泛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及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开展方式
1.自发参与。引导干部职工及家属并动员亲友购买帮扶村出产的特色农产品,提倡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并动员相关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优先采购帮扶村出产的农产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输出。
2.工会引导。鼓励所属各工会到帮扶村组织开展工会活动,采购会员节日福利物资时优先选择帮扶村出产的农产品。
3.食堂直供。倡导有自办食堂的单位,及有意愿的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协调配送服务供应商与帮扶村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定向直供机制。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基层事业单位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协调组织好所服务单位或社会组织,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任务为目标,为贫困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服务农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打通科技成果向产业发展转化通道。加强贫困村产业扶贫技术需求调研,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快适用科技成果在贫困村转化应用,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模式,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立足区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在8个贫困村开展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通过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的有效对接,开展结对服务。重点任务是在贫困村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
三、选派服务时间
服务期限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
四、选派原则
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8名,主要从农业科技人员中选派,优中选优。科技特派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科技扶贫工作,政治素质良好,工作责任心强,创业积极性高,有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意愿。
2.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基层工作能力,能够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工作,自愿到贫困地区从事科技服务和创业。
五、选派程序
科技特派员选派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方式,经区委组织部、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扶贫办五部门会商后由区科技经信局发文确认。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县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工作。
二、总体目标
(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6年底前,贫困村光纤覆盖率达到60%,贫困村光纤入户率达到10%以上;2017年底前,贫困村光纤覆盖能力达到75%以上,贫困村光纤入户率达到达20%以上;2018年底,贫困村光纤覆盖能力达到90%,贫困村光纤入户率达到30%以上。
(二)建立网格“四务通”平台。依托电信公司搭建的IPTV播控平台,2016年底前,所有贫困村均开通农村网格“四务通”平台,贫困村“四务通”应用率达到20%;2017年底前,贫困村“四务通”应用率达到30%;到2018年底贫困村“四务通”应用率达到50%。同时逐步实现三网融合、三屏(电视、手机、电脑)同步,畅享“四务”。
(三)信息化消费得到普及运用。通过电视、手机、电脑三屏同步,实现宣传娱乐网络化、政务公开网络化、村民办事网络化、教育咨询网络化,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缴费、视频监控等应用,对接网格化管理平台,强化农村科学治理。
(四)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加速布局。2016年5月底前,50%的贫困村搭建起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并创建2家县级示范店;2016年12月底前,所有贫困村均搭建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并累计创建5家县级示范店。
(五)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得到提高。2016年12月底前,有网络购物行为的贫困村村民占贫困村人口的比例达到40%以上;通过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发生的网络消费额达到月均4万元以上;平均每个贫困村发展个体电商1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全县的平均水平;培训贫困村电子商务人才2000人次以上,从业人员达到300人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四家公司拟共投资2000万元,用于贫困村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进村入户、推进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等方面工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对开通村级“四务通”比例达到50%,且被评定为电子商务示范村的贫困户用户,按照每户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从示范村奖励资金中列支)。(牵头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公司办事处、广电)
(二)建立村级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优先在贫困村布局选点,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对每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给予一次性2万元补助(含设备),经国家验收合格后,每个营运网点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营运补助。(牵头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广电局、供销社、邮政局、电信、供电公司,各乡镇政府)
(三)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合作社。鼓励引导贫困村电商个人、合作社等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与标准化。经认定为特色村(示范村)的村组织(社区)给予8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年交易额在全县排位前五名的电商企业,按第一至五名顺序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牵头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四)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仓储、配送机制。着重解决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鼓励华维物流、邮政、供销、商贸流通、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机制,开通12条物流专线、投运20辆物流专车,辐射所有的行政村。对每个镇级电商物流中转站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每个贫困村级电商物流中转站给予500元的一次性补贴。(牵头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交运局、物流局、供销社、邮政局)
(五)加大对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力度。一是联合人社、供销、农业、移民等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活动。二是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补贴给培训机构(从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经费中列支),无偿面向贫困户、贫困村的青年等群体开展系列培训,全面提高贫困户的电商技能水平、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带动贫困村农民信息就业、信息创业,走上信息致富道路。(牵头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经信局、移民局、团县委、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要把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和电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县扶贫村信息化建设和电商扶贫专项工作。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乡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xx-20xx年全镇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40人,到20xx年底全镇农村贫困人口降至350人左右,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党委、政府将全乡的脱贫计划分解到村,镇要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四)完善档案。定期更新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每次资料更新都要存好纸质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建立各级扶贫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供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查询,做到资源共享。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从宏观上要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从微观上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宏观扶贫和微观扶贫相结合。
(一)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XX村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3.坚持贫困村优先的原则。要突出工作重点,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要向贫困村倾斜,尽快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
4.推行差别化扶持政策。要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
(二)加速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绿色蔬菜、高产油茶、茶叶烟叶、井冈蜜柚、养牛等五大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20户以上。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千方百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1000-5000奖补,支持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指导贫困村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养殖、种植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镇重点给予资金扶持。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加速推进智力扶贫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
3、大力加强就业培训。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xx元的补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
(四)加速推进劳务扶贫
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镇解决5-15名贫困人口在本镇从事环卫、园林、保洁、治安巡逻、农村公路养护等工作,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五)加速推进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
2.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贫困户纳入政府代缴范围。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由县财政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参合费,让贫困户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一要取消住院报销起付线;二要将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在其他农民居民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5%。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精准帮扶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突出抓好“七个到村到户”:
(一)产业到村到户。贫困村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围绕富民产业,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推广“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的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二)项目到村到户。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做到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外出务工则外出务工。贫困村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
(三)柚苗到村到户。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贫困户种好“摇钱树”。
(四)资金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发展目标、落实脱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专项扶贫资金要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行业扶贫资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实现贫困户精准扶贫全覆盖。
(五)干部帮扶到村到户。进一步加大干部挂点帮扶贫困村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力度。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贫困村安排有一个以上县领导、一个以上县直单位、一个以上工业企业和一笔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挂点帮扶。要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继续推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2”结对帮扶工作,即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扶助2户黄卡、红卡贫困户,按“一户一策”发展一项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造血功能”,所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要达到20xx元以上。通过三年扶贫攻坚,使全乡所有黄卡户、红卡户真正脱贫,对蓝卡户进行最低生活保障。
(六)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有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对扶贫项目的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七)土坯房改造到村到户。凡居住在危旧房或土坯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内必须全面实施危旧房、土坯房改造,严格按照省定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标准补贴到户。
五、保障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加快绿色崛起,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改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核心,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帮扶对象
乡村41户贫困户(县领导3户、县部门20户、乡11户、村7户)。
三、目标任务
按照“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三年、同步小康”的要求,从精准识别起,与乡村结对,与41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通过建档立卡,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干部帮扶。通过三年扶贫攻坚,到2019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四、组织领导
队长:
副队长:
五、落实年度脱贫计划
按照“精准底数、区分类别、找准问题、困户施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与外部支持相结合,在委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责任,确保各年度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一)2017年贫困户脱贫年度计划
1、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劳力的人员县内或外出务工;
2、想尽办法落实移民安置、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村内分散安置,计划安置2户。
3、争取教育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4、发展木耳种植,引导5户贫困户参与进来;
5、发展光伏发电扶贫3-5户;
6、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6万元,建设马栏桥组惊坳大桥全长35米宽3.2米,组级公路1000米;
7、建设5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4个省建点、1个县建点),在全村铺开;
8、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
9、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1-2个产业。
(二)2018年贫困户脱贫年度计划
1、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劳力的人员县内或外出务工;
2、想尽办法落实移民安置、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村内分散安置,计划安置9户,危房改造维修2户;
3、争取教育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4、发展木业产业、养蜂产业、黄莲芽种植产业、酿酒产业,引导贫困户10户参与进来;
5、发展光伏发电扶贫4-6户;
6、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7.5万元,建设中塅、庙坪700米组级公路;
7、完善村级公共设施,计划安装太阳能路灯150余盏,计划投资30万元。
(三)2019年贫困户脱贫年度计划
1、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有劳力的人员县内或外出务工;
2、想尽办法落实移民安置、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村内分散安置,计划安置10户;
3、争取教育部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4、发展木耳产业、养蜂产业、黄莲芽种植产业、酿酒产业、光伏发电产业,扩大产业规模,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
5、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7.5万元,修建柏树下组、道上组和完善其他组组级公路1000米;
6、争取国家扶贫项目,对我村基本农田进行高标准的园田化改造。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由委党委书记任组长、委副主任任副组长,抽调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选配优秀后备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统筹协调、指导督促、考核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把脱贫责任始终扛在肩上。
(二)搞好协调,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定点扶贫经常性工作,积极为扶贫工作创造条件。同时,要与村建办、扶贫办及扶贫乡搞好工作协调、配合,增强精扶贫的整体合力,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三)强化责任落实,形成长效机制。
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力度,聚焦巩固提升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规范2014-2020年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全面、真实、及时、完整记录我县脱贫攻坚的历程,确保我县精准扶贫档案真实、完整、准确、安全、规范,高质量完成全县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县档案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乡镇是精准扶贫档案实施主体,除负责乡镇本级档案资料外,还需组织指导各村及时做好村级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县级扶贫专项的牵头部门,要严格对照每年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及时规范和完善专项扶贫档案。
(二)坚持系统收集、分类管理。要按照省档案局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档案局印发的《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文件要求,对照县、乡、村、户扶贫资料清单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归档,要重点做好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科技项目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坚持集中保管,及时移交。县脱贫攻坚办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县扶贫开发局集中管理,县级扶贫专项档案资料由各专项牵头部门集中管理;乡级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各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精准扶贫档案由各村集中保管,个别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政府代为保管。具备移交条件的档案,要及时依法向县档案部门移交。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机制。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并牵头组织扶贫、档案部门联合对专项牵头部门、乡镇和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配备适应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和满足档案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县级扶贫专项部门、各乡镇要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需办公设备和条件。精准扶贫档案库房要符合防光、防尘、防潮、防虫、防高温、防盗、防鼠、防火等要求,确保档案安全保管。
(三)建立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
精准扶贫档案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完整,规范整理。特别是特殊载体类档案要广泛收集反映脱贫攻坚历史伟业和先进感人事迹的图片、音像、实物等珍贵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节点
县、乡、村三级2014—2020年度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自本方案下发日起,村级档案在2021年4月10日前完成;乡级档案在2021年4月20日前完成;县级档案在2021年4月30日前完成。
(二)分类管理
精准扶贫档案相关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章手续完备。归档文件材料的印制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要符合要求。
精准扶贫档案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理,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进行整理。扶贫项目档案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进行整理。扶贫资金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照片档案按照《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特殊载体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整理,并与关联纸质档案建立档号对应关系。
户别管理类按照“一户一档”进行整理归档。
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件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村三级必须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县脱贫攻坚办联合档案部门抓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二)加强监督考核
全镇21个村、镇级各部门脱贫攻坚期内(2014-2020年)形成的重要精准扶贫资料。
二、成立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各部门各村负责人(2014至2020年度本部门本村扶贫档案归集、整理)
三、时间安排
(一)档案收集阶段(2021年2月28前),收集范围为文书档案、项目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音视频档案、电子档案。各部门、各村要结合实际,在原有基础上收集,做好补充完善和删减工作,不推倒重来。
(二)档案整理阶段(2021年3月27日前),整理步骤:分年度→分类别(综合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扶持类、精准退出类)→确定归档范围→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组件→修整。
(三)整理验收阶段(2021年3月27至3月底前),镇档案室全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档案录入阶段(2021年4月1日至4月底前),归档资料分别按文书类、项目类录入系。
(五)档案装订阶段(2021年5月1日至5月25前)
(六)档案扫描阶段(2021年5月10日至6月15前)
(七)县级验收阶段(2021年6月25日前)
(八)移交县上阶段(2021年6月底前)
三、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