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2: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建设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每个人都有去医院的经历,在医院中排队挂号,领号去对应的科室找对应的医生,然后医生开了药方去收费处缴费,医生看到了收费单签字给一张发票然后患者去药房拿药。这些部门设置不在同一个地方,并且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经常因为无法实现对接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医院开展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医院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分析
首先现代化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系统的帮助。在过去,医院的信息系统是分散的,挂号部门只管挂号,药房部门只管拿药。所以不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少,设置的地点也各不一,所以经常会出现患者的家属在各个楼层之间奔波。看病时间长,手续繁多,而且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在寻找各个地方的时候,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对于医院的服务非常不满。其次是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并不流通,比如说医生想要给患者开中成药,是默认药房有这一种药的,然而可能等到患者去楼下拿药的时候,发现没有这一种药了,需要患者明天或者后天再来一趟。患者上楼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换一种常见的药效相同的药时,也不敢保证此类型的药物药房有没有库存。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网络系统。这样就可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很多患者的问题。
二、医院信息网络建设要点分析
医院想要建立一个信息网络系统,是需要根据医院的地理位置,以及实际的情况来构造一个合理的构建。简单的来说就是计算机系统是整个信息网络系统的技术依托,计算机系统决定着整个网络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和资源共享性。而医院的业务软件主要是由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以及五大业务平台组成,着五大业务平台分别是医疗业务管理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知识协作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以及管理业务决策和支持平台。利用技术实现平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其次是分清主次,在整个信息网络系统中,医疗业务平台是整个信息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中心与集成平台则采集各个平台的信息,为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桥梁,以此形成一个全面集成的内部网络平台。利用这个全面集成的内部平台,可以实现对医院各个独立部门的集成管理,比如说管理员给予医护人员登录与资源共享的权限,就可以查看各个部门的基本消息,这样就可以使得这个系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为患者解决问题,面对客户投诉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反应到具体的医护人员身上去。再次是在信息网络系统技术构建上,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的利用与挖掘这几个部分。以医疗业务平台为例,各个科室以应用系统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采集,通过计算机的数据中心与集成平台实现整个医院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对于患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医疗业务管理平台,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而数据中心与集成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转,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可靠性。
三、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1、计算机系统整体运行的可靠性。首先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将医院信息系统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的整体效果。第一步信息初始化,做好最开始的基础工作,宁愿花多的时间去做好核对信息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出现低级的问题。第二步是用户权限,计算机系统应该设置严格的用户角色权限管理,用户的登录信息,以及浏览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在系统日志中,并且建立数据库安全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安全。其次技术方面,采用冗余技术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也就是说选择用增大备用链路的条数来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最后是定期系统检查维修,医护人在在使用信息网络系统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操作不当的行为损害了计算机数据的集成,或者是出现数据信息错误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可靠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远程医疗诊断。远程医疗诊断是借助信息网络系统来实现异地诊断,很多医院因为患者过多所以很少有时间去做远程诊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病痛是无法利用远程诊断判断出是什么病。但是不得不说远程医疗诊断是目前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3、计算机技术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多种财务报表生成系统,便于查询各种功能,进行财务成本核算,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远程诊断的技术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医疗服务中,通过计算机为医院提供的便利也会促使医院的很多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便捷更满意的服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相信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一定会更好的促进医院的服务,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
二、网络数据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们在网络建设中做好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以后,就可以用信息技术软件实现信息化的沟通。然而,人们在信息化的时候,不仅要沟通信息,还要存储、管理、共享信息,为此,人们需要让数据库也具有信息化的功能。依然以医院的信息化的网络建设为例,医院在运营的时候要输入地图、表格、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其它数据等,医院需以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进医院中心控制系统,由医院中心控制系统指挥数据库软件处理,然后医院中心控制系统需将处理的数据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传输出来,信息的输出端需接受信息报告、地图、统计数据、输入模型、其它数据模型等。由此可见,医院要以信息化的方式传输数据信息,就要安装一套信息化的数据信息处理软件,这套软件要据有数据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功能。在做好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之后,还需要做好数据信息化的工作,这种方式能使人们以网络信息化的方式处理数据信息。
2008年我校在后半学期分年级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同课头的教师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近期的教学工作安排和教学工作的协调,如今已经坚持进行了一年多。笔者认为,在学校将集体备课制度化以后,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学案等都需要进行整理和修改。结合当前我校校园网络健全,各位教师的计算机终端和教室的计算机终端相连的实际,我校的集体备课如果能利用好校园网络,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将集体的智慧更好地发挥出来。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带动了高中教学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绝大多数学校制定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但主要是以传统会议形式的集体备课,而涉及校园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较少。网络必然要走进课堂,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师集体备课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与传统集体备课相比,它在形式、内容上有什么样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
当前大部分中学有自己的校园网络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建立了电子备课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基本满足公开课等特定目的的教学要求。大部分中学有自己的网站,有的还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络中心和WEB服务器、FTP服务器,这些都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提供了硬件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集体备课大部分情况还处于对教案、学案的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CAI)的相关探讨,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确定、制作、使用则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很少涉及。因此集体备课还没有发挥其在新时代所应起到的作用。
目前,各个中学的集体备课大部分都有自己固定的形式、时间、地点,并制定出了比较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从集体备课的整体目的和要求等作出相应的要求,并与教师的福利待遇挂钩。
2002年,我校顺利通过省验收,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并于2005年11月建成校园网络,先后为教学楼每个教室、实验室配备一套海捷多媒体中控系统,各学科科任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清华同方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终端,同年开通了校园网和校园FTP;2006年我校对校园网进行了改版,主要增加了“教学之窗”栏目;2007年我校通过教导处和多家网站合作,先后为教师开通了“天星教育网”、“北京四中网校”、“高考资源网”、“三学苑”等有较好资源的网站账号,供各位教师从网上下载教育教学资源;2008年我校为每位专业教学人员开通了校园网账号,教师可以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教学心得发表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讨论。
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实行年级组管理体制,在集体备课室建成后倡导集体备课,双周周四晚上召开教研组会议,并在教研组会议后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由年级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对未来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集体备课,在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后,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具体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或者直接与同科其他教师商讨解决。
二、校园网络建设对静宁一中集体备课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和FTP站点的建立,教师可以在学科帐户内建立、删除相关文件,并可将在办公室电脑上做好的课件上传到校园FTP服务器,在和同科教师共享教学资源的同时能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到教室后教师可以直接将课件从校园网拷贝到电脑,通过中控系统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特定的学科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集体备课室的建成及各办公室均能通过连接到Internet,从而为教师获得Internet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保障,并为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机会。
3.我校通过购买北京四中网校、天星教育网等与教学实际相贴近的收费网站的课件资源,并将下载的课件资源在校园FTP上共享,充分扩充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的资源。
4.各学科指定一位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师对网络下载的课件和其他资源进行归类后上传到FTP,其他教师可在使用过程中补充完善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消极影响
1.办公室电脑接入Internet,教师往往会将一部分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而对教材的研究和课后反思的时间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2.教师对在集体备课中用到的课件形成统一认识后,往往不再结合各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是盲目照搬。
3.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由于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课程容量大,只能对教学目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把握,而具体到每一节课的难重点的把握就需要向老教师请教,但一般无法找同科头的年长者请教。
4.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受到学校电力供应、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所以在有电子教案的同时,教师往往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准备教案,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
5.老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欠缺,且他们往往认为自身有丰富的经验,没有必要再跟别人交流思想,因而不能很积极地投入到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小鹏.从“集体备课”管窥“教学软资源的整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2).
[2]陈留庚.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管理,2008,(05).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主体结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是区域创新激励的重要制度安排。文章针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各地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工作须从区域创新网络的选址、地区的优劣势因子分析、创新主体功能、创新环境、路径创造、形成机制的培育等方面予以加强。
区域仓嘶网络是区域创新主体结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是区域创新激励的重要制度安排。针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各地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工作须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一、既定约束条件下的选址:考察创新基础
区域创新网络构建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定一个合适的区域。这种初步的选址一般是在既有条件下进行的,尚不涉及对现有约束条件的突破。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适合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因此,任何一个地区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之前都必须进行认真的选址,而这种选址一般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
既定约束条件下的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不能凭空而建,而是要本着“看得见”的原则,即要在有萌芽或雏形的地方构建。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网络的萌芽或初级形态,因此,政府政策的着力点是努力加强和建立现存的和正在出现的产业集群,而不是刻意去创造一个产业集群。因为产业集群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从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脱颖而出的,不能想象它会在毫无基础的真空中产生。所以,企图通过强制力创造或复制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只能是得不偿失。事实上,产业集群在多数情况下是独立于政府行为而存在的,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并有浓厚的地方化特征。如浙江嘉善木材业和河北清河羊绒业,均是历史偶然因素形成产业集群的典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构建活动必须依循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不能凭主观意志追赶潮流,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不顾实际的一哄而上注定是要失败的。
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区位基础和设施基础是否优越。交通便利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可能有些特色产业位居深山而不能选作区域创新网络的“编织”对象,也是一种理性抉择。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不同的经济形态对基础设施有不同的要求。支撑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动力和能源设施以及通讯设施;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则是一个将知识机构与广大劳动者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知识网络,在构成要素上,它不仅包含信息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广播和电视设施,而且涵盖了教育培训体系、高技术风险体系、各种信息网络系统、社会咨询服务系统等。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基础并非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而是智能主宰一切,因此,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便成为创新主体合作交流、互动创新的平台,并为主体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加强知识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区域创新硬环境的重中之重。
再次要考虑的就是区域文化传统。这实际上是创新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创新文化是知识创新网络的土壤。没有创新文化,知识创新网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国内外成功区域创新网络的经验表明,具有创新文化传统的地域,其创新精神是根植的,这种源远流长的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总之,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要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基础。
二、特定地区的优劣势因子分析:确定着力重点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在特定地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必须明了该地区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以便确定着力重点。以西部为例,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在于资源禀赋优势,主要劣势在于把资源和人才及其研究成果凝合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严重不足,而其根源在于现行体制的落后和人们意识的落后,体制与意识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累积循环关系。可见,西部地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总体基础比较薄弱。但西部地区也并非“匀质”的平面,在总体落后的局面中仍可以发现彰显地方特色的亮点,如西高新和“农业硅谷”杨凌等。在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突出的地方,均可以根据其特色构建适宜的区域创新网络。即使是这些发展突出的“高地”,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部劣势因子的印记,因而,欲使区域创新网络的尝试实践从根本上取得成功,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建设,以此拓宽约束条件,打破西部区域创新的瓶颈,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其他创新形式开创一个约束条件最小化的绩优环境,以此推动各行为主体自我创新、合作创新和互动创新的激情,从而为西部区域创新网络的成功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和优化创新主体功能:完备构成要件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是区域创新网络的四大行为主体。这四大行为主体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构建区域创新网络,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四大行为主体的功能。(1)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坚持和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要求。企业的创新活动,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能否产业化、商品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力和区域竞争力。所以,推动创新首要的根基就在于企业。(2)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源头。大学和科研机构智力资源密集,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的情况看,大学、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大学和科研机构不是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其创新成果还需要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大学、科研机构作为创新的供给方,它只能是创新的需求方——企业的重要技术源头和知识库,它的一切研发活动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标准。(3)中介机构是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中介机构是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专门机构。它虽然不是创新的主体,但作为创新活动的主要辅助者,在促进创新主体问、创新主体与市场问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扩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必须积极培育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转制为中介机构,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社会化的服务网络。(4)政府是创新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制度创新的主体。政府的职能是发挥创新主体的自主性,促进区域内大学与产业的联系。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要做到转变职能,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坚决纠正职能错位,凡是通过市场机制或科技中介机构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越俎代庖;要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把工作重点转到搞好创新网络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上来;树立新的行政理念和法制观念,以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和利于创新、利于产业化为行政的根本出发点,规范行政行为,为区域创新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四、完善创新环境,重构文化基础:增加创新“空气”供给
在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地区劣势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是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必然要求。不同地区软硬件环境的完备程度不同。而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网络生成和生存的“空气”和“营养源”,因此,特定地区创新网络的构建必须首先在创新环境中“最短的那块木板”上着力。一般来说,硬件环境并不必然构成区域创新的核心制约因素,因为硬件环境是可以在短时期内完备的,但软环境的形成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随着区域创新实践的深入进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软环境的重要。国内外创新实践也已清楚表明,软环境之于区域经济发展如同“氧气”之于人体一样,软环境的欠缺如同“氧气”不足一般窒息着区域创新活力。因此,加大区域创新环境尤其是创新软环境的培育力度,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意义重大。
严格来讲,文化是创新软环境的核心。原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2OO0)认为,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要实现系统性创新,必须把建立创新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前提。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来看,创新文化能够通过减小行动者之间的认知距离和社会距离,推动社会互动和创新网络的形成。
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为地理、社会和认知距离的减少提供了平台,由此可以达到彼此强化的效果。地理接近带来人际互动,互动带来社会距离、认知距离的缩小,以及地理距离的压缩——通讯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的结果。而这些反过来又会推动新一轮社会互动。在这个反馈过程中,创新活动可以得到有效开展。
因此,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不仅意味着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密集互动,而且也意味着使这种互动得以可能的共同知识基础和合作规范。这些构成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文化基础。正因为这种文化基础是难言的和难以模仿的,因而构成了区域创新网络特赋的创新能力的关键基础。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重构文化基础对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重要意义。
五、推动创新深化,打破创新陷阱:探求路径创造
既定约束条件下的路径选择是路径依赖原理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其好处在于基于该路径的创新实践所遇到的阻力较小,但同时也埋下了延缓创新进程的隐患。路径依赖的核心弊端在于容易落人由熟悉陷阱、邻近陷阱和成熟陷阱构成的路径锁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麻痹创新的“神经”,滞阻创新的深入进行,从而使区域创新活力难以长期保持。创新陷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熟悉陷阱:出于报酬递增和规避风险的目的,企业更倾向于对熟悉的技术精益求精而不是探索新技术。这样,随着某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累积,企业的知识构架趋于固化,认知模式变得更为刚性,处理问题的惯例特别是用已经累积的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模式化。采用模式化套路解决不同问题会导致一些解决问题的原则被误用的概率增大,因而使企业落人熟悉陷阱。(2)成熟陷阱:企业具有采用成熟技术的倾向。成熟技术通常较为稳定和可靠,是拥有这项技术的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与之相比,新技术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说服客户接受这些未被证明的技术通常困难而且花费很大。因此,企业更倾向于投资发展良好的、成熟的技术而不愿意投资和选择不太成熟的技术领域。对成熟技术的依赖阻碍了对新的不成熟但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的探索,这通常会使企业陷人成熟陷阱。(3)邻近陷阱:企业的另一个特性是它们解决问题时通常从相邻的领域中寻找解决方案的倾向。在不确定和模糊的环境下,依赖历史经验通常是一个标准。因此,在经验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通常的选择。但结果却可能会使大部分领域就没有被探索,由此落入邻近陷阱。总之,创新陷阱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停滞、竞争力下降(如下图所示)。
但是,路径依赖忽略了人的作用,路径依赖理论常常利用历史偶然性解释事件的产生。它把人的作用归结于“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认为行为者影响事件发生的能力有限。事实上,人可以发挥能动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目的地控制事件的发生,甚至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而这一点正符合创新的本质内涵。创新的本质就是要求打破路径锁定,而要打破路径锁定,从根本上摆脱创新陷阱对创新活力的威胁,就必须推动创新深化,探求新的发展路径。这一过程即为路径创造。可见,路径创造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它是对原有路径的有意识的偏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以其冲破一切阻力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精神实质,使得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既是路径依赖的,又是路径创造的。只不过人对于制度变迁的能动因素会加快路径创造的进程,从而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增添成功的砝码。
六、培育形成机制,深入构建核心:催生区域创新网络
二、网络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挑战
(一)从参与网络文化的主体构成来看,青年人的网络社会化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当前网络媒体主要的宣传、传播、引导的对象,大部分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受众。他们是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希望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有活力、最积极的一代。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所蒙蔽和利用的一代,也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最难于引导、说服和教育的一代。由于网络提供的是一个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虚拟社会,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强烈的社会规范,在网络中完成的社会化过程很可能附带网络影响的消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建设还应包含建设主体主体意识的培育,它加大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改变了以往人们文化的传播途径,要求将社会的主流文化传递给青年个体,使个体接受主流的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从网络文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看,它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全新课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网络参与。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人们表达意愿渠道、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功不可没。同时,又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如何更好地加强网络管理,回答这些问题是新时代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网络文化,强化网络管理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上网群体与不上网群体的构成看,易形成信息分化,不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优化及和谐社会建设我国互联网分布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是十分严重的。尽管我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从互联网普及率上看,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差异依旧明显。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份,以及直辖市,互联网水平发展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水平发展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信息分化,不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是第一资源,城市中的知识分子,政府机关和大型的工作人员等一小部分人不仅掌握着经济资源、管理资源,而且还掌握着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信息资源。而其它较低的社会阶层由于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很难参与到网络文化中来。这不利“五个统筹”的实现,更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和谐网络: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虚实和谐建设
对虚拟现象的认同,首先需要观念的更新。如前所述,网络和谐社会是是建设现实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和谐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执政者转变执政视角,从关注现实中的社会建设转移到现实和谐和网络和谐的共同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领导干部不关注网络社会的呼声和网络文化的建设,就不能全面地、真正地理解和谐社会建设,就不能彻底地、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
(二)倡导和谐管理
首先,“和谐”表示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多种要素相统一,本身蕴含着,而不是求同灭异,这就要求执政者对网络管理抱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错误和腐朽”的积极态度。其次,要认识到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一定会在网络上显现甚至被夸大,另一方面,网络管理和网络文化的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这种矛盾和冲突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的利益冲突,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治国理想和治国方略的一次大飞跃。
2、信息网络建设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
2.1设备层与管理层网络的互联
在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从产品以及服务相关的广告宣传以及业务的交易洽谈和产品的定购等一系列的交易活动中,都是需要进行消耗企业自身很多的资金。这就导致中小企业经常性的会由于自身的资金短缺而造成失去和大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的很多机会。现在信息控制网络的出现以及广泛的使用,就使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为中小型企业进行节省很多的资金。使用网络咨询以及交易洽谈的功能,不单单可以使企业不出差就可以在世界大范围上来进行寻找合作的贸易伙伴,并且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和新闻组以及讨论组和网络会议等网络连接实现对产品详细信息进行获取,或者是对业务进行洽谈,这样就可以解决时间以及空间上造成的限制,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多的交易费用。
2.2控制网络可以为中小企业节省大量的贸易资金
我国的企业飞速的发展以及组织的不断膨胀,这就造成企业非常容易发生形形的问题,比如官僚化的倾向以及创业激情的渐失和企业组织的分化和企业管理失控等诸多的问题。企业职责不明和流程不清以及绩效考核不明确以及企业激励体制严重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制约中小企业稳步发展非常严重的问题。例如企业的日程软件的使用,可以实现对相关的用户电子形式的工作日志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来确定企业开会的大概时间,进而来安排会议的目录,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形式,来通知企业中可能需要进行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员。控制网络中日常办公文件在网上进行传送的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在网上进行办公,还可以实现电子形式的存档,这样就实现了便于进行查询。对于文件进行起草有相关规定的具体模版,对于发文以及收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来进行查看互不相同的文件。
2.3工业控制网络提高企业自身管理
对于企业的外部相关信息会严重的影响到战略层领导者进行的具姚延平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50001体决策以及员工日常工作状况。因此企业的战略决策相关人员一定要特别的注重企外部涉及到的形形的信息,例如政治信息以及军事信息和经济信息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在传统的企业发展状态下,和大型企业之间进行相比,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在信息方面的严重匮乏的现象,并且主要是存在企业外部的信息严重的匮乏。这种严重缺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很多方面的,这其中人力非常有限和资金不足以及企业管理非常的混乱以及观念滞后等诸多的现象。企业的各级员工可以从互联网上进行获得相关的信息,并且还可以进行通过建设在企业局域网上的知识管理系统来进行汇集成整个企业信息资源库中的一部分。
2.4工业控制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为了保证可以再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中小企业进行建立合作网络的建设方式进行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进而来实现企业个体之间的资源以及信息的互补共享,实现增加自身的适应性,并且进行降低整个环境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而实现自身具备更强的立足生存能力。现在.信息网络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扩大企业之间合作的范围,同时还提高了企业之间合作的质量。中小企业集群所指的仅仅是进行相互合作的企业在某一特定的地域进行聚集。使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网络不仅可以克服由于空间距离上存在的障碍,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网的范围可以实现超出地区范围的限制,国界的限制。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的趋势
当前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从多种现场总线共存,多种系统的集成和多种技术的集成,最终趋向统一由于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企业加速网络是一种新型技术创新服务组织,符合当代技术创新服务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创新服务进入高级阶段。企业加速网络基于模块化的技术创新服务,集聚创新资源并以网络化的方式为中小科技企业和技术型创业者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撑,能够实现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速度经济,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服务组织。尽管模块化与网络化是当前产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但并非意味着技术创新及其服务行业可以简单采用这些模式;即便已经开展的实践活动,仍然存在大量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深入探索的内容。大量文献密集地分析了模块化与网络化的功能、优势和竞争力等问题,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此十分关注并大力实践。
(1)网络的普及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学校里网络技术发达,无线上网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信息资料、网络交流聊天等方式随时随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
(2)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学习。在网络环境中,双向互动是最基本的信息传播模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留言回复等,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激发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潜在主动性。
(3)网络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为基本内容,制作微视频,通过微博传播,将抽象变为具体,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生动逼真,更易于被大学生接受,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认同。
2.不利因素
(1)多种文化冲击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教育。在当前网络环境中,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差异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近年来,国外影片、动漫等文化形式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于欧美风、韩流等外来的风格和形式有一定的偏爱。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这些文化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多元选择。这给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冲击和干扰。
(2)网络信息开放性与共享性有
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贫富差距的存在、现象披露等信息集中在网络上,大学生经常看到社会发展中的挫折和失误,不免影响他们的理想信念。在面对现实社会时,大学生很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现实连接起来。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网络建设有机结合
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应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深入人心。
1.重视高校网络的硬件条件
网络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各高校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高校领导都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保证学校有硬件过硬的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无线网络覆盖区,使校园网络进入到办公室、图书馆、宿舍等,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2.利用网络特点,完善校园网络的软件建设
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工作方法与手段。面对网络上各种复杂信息,要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加大网络正面宣传力度,传播正面信息,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信息辨别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二是要注重教育软件的开发,既有教育性又有趣味性,便于大学生接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主流文化。三是要培养政治觉悟高,有一定网络技术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较高的网络文化素养,较为熟练地运用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获取重要信息,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用科学的网络舆论引领
用科学的校园网络舆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校园网络。首先,要建设技术性较强的监管队伍,注重教师队伍的舆论高度,注重学生骨干分子在基层的舆论引导,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其次,根据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给出正面回答,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在大学生中出现造谣、传谣等现象;最后,要开展相关知识讲座,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论坛、聊天室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沟通,把主流价值观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
4.发挥网络文化教育功能
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如礼仪、规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网络文化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高校要积极主动跟上时代潮流,运用网络优势,利用各种形式,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网上对话和讨论,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渗透式”教育,发挥网络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配电网络建设工期一般都比较短,最短几天,最长也只是持续数周,有的甚至要少于施工的前期准备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时间。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鲜有监理专属办公区,监理人员每日的工作一般是巡视检查各个施工现场,耗费的时间较长,交通成本较高。其他的工程项目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理都会要求停工整改或返工返修。但是配电网络建设项目,特别是电网改造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后就要立刻投入使用,即为千家万户送电。所以监理人员应该在审查前期施工准备资料和监督施工过程中,应该以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可能存在的供电质量上的问题,一旦发现应告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如果延误,只能停电才可修复,不仅损失了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
1.2影响施工进度因素多,进度控制难度大
施工中可能出现天气变化、施工受阻、停电计划与区域保电发生冲突等客观因素,导致施工进程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理对于施工进度的把握难度增大,也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产生纠纷。
1.3工程协调难度较大
有的投资建设方之所以出资对电力设施进行搬迁,主要是为了清理建设场地,有的投资建设方是遵从政府的有关规定把已经建好的电力设施移交给当地供电部门,意在方便管理和维护。所以项目的投资建设方和业主使用方往往是两个机构。建设方是以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进度为工作重点,使用方主要把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投资建设方虽然是配电项目监理的委托方,但业主使用方也应该被看作是委托方,所以监理在工作中还应该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力求达到各方满意的基础上,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以便使得工程能够顺利发展。
2配电网络建设监理的应用
2.1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前期工程中的应用
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是监理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在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监理在对设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时,就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一个整体把握,这是做好监理工作的第一步。然后进行《监理规划(代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工作,以便于监理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的完成,最大化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以前,必须向监理人员提出申请,经过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的施工条件是否在标准的范围内是监理应该检查的。有关于施工的各项方法措施的编制情况是重点应该检查的方面。内容的完整度,是否有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的审查签字,现场工作人员是否达到任职资格,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另外,还要检查施工设备、检测仪器、绝缘工机具校验资料是否达到标准。
2.2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周期短、规模小等客观因素决定了配电网络工程的施工现场不设置监理部,巡视监理是主要的形式。
2.2.1加强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
在铁塔、方杆等深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关的防护措施,监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负责监督。开挖完成后还要对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核查,进行开挖尺寸的验收工作。关于施工材料的质量、钢筋绑扎的距离、焊接工艺、模板支护牢固程度是要在浇注前需要进行检查的。在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在一旁进行有效监理。有些时候两个建设单位同时为一个电力线路改造项目工作,包括施工阶段和监理工作,其中进行土建施工的单位要移交和验收施工工序,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要拿出所有具有说服力的施工合格的材料,如果有所缺失,即可能造成电力安装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2.2注意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
配电电力设施的材料往往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大部分,所以监理在施工现场要以设计资料为基础,逐项的核对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这也是控制质量和资金投入力度的有效措施。
2.2.3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全面的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监督和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但除此之外,监理还要做好工作笔记和收藏好有关的施工图片,以便降低监理风险的重要方面。
2.2.4推广的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水平
每个监理每年和配电网络建设的施工单位打交道是很多的,在这其中监理获得的施工经验是极为宝贵的,也是值得广泛推广的。监理在与众多施工单位接触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它们之间经验交流的媒介。监理在发现某一单位施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会将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他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施工水平。
2.3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竣工验收阶段中的应用
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紧迫性,一般的配电网络建设都采取当日完工,当日送电的工作模式,有的问题是需要在送电前就要进行有效处理的,这就需要监理能够对发现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对送电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其他问题可以在送电后进行整改。要做到这一点,监理必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
2.4竣工资料的审查和监理资料的归档
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资料,应该以此项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为准,要真实、客观,也是电力运行部门管理电网的参考依据。由于配电网络建设工期短,工程的验收时间可能提前进行,要早于竣工资料的编制时间,各项要求达到标准是监签署竣工资料的根本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新时期图书馆只有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得自身发展。图书馆应顺应时代需要,开辟社区服务新领域,从而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形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宽带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读物已经拥有大量的支持者。无论是新闻、工作资料、技术论文还是小说,都可以从网上轻松阅读。通过汁算机阅读已经被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电子图书可为公共图书馆社区网络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成为传统纸质图书的一个重要补充。
1电子图书的特点
1.1电子图书的优点
(1)电子图书实现无纸化出版,通过网络来进行阅读,节约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减少了因造纸、印刷、物流等方面的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电子图书采取光、磁存储介质存储数字信息,具有信息密度大、存储量大的特点。其维护和存放简易,通过网络可以轻松传输到不同地方,而且不会出现绝版,不会毁坏等问题。
(3)电子图书不仅可以像纸质图书那样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画。还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声音、动画可以使学习更有趣味。电子图书比起传统纸质图书更富有娱乐性。
(4)电子图书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信息检索与统计非常迅速准确,不仅可以从众多的图书中迅速找出所需的书目、章节、参考资料,还可以从电子图书中快速地检索具体的词句,并统计某些内容出现的次数等信息。这给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能提高其研究的效率。
(5)电子图书可以减少发行、运输、库存等费用,成本得以降低。因此,电子图书的价格只是传统纸质图书的1/3,甚至更低。一本电子图书可以同时供多人在线阅读和下载,提高了其使用价值。
(6)电子图书的发行途径以互联网为基础,只要有互联网络存在,对于那些科研价值大、印数少的图书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名家字画以及部分罕用文献,可以很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存。
(7)电子图书使用方便,只需要有汁算机和网络,便可随时浏览一个小型图书馆的书籍。此外电子图书可以更改屏幕的明暗度、对比度、字号大小和文字风格、颜色,使不同的读者都能够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8)电子图书制作简便,图书馆员可把当地图书馆的特殊资料制作成电子图书,供读者查阅。
1.2电子图书存在的问题
(1)电子图书与其他数字化资源都面对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问题,使用电子图书资源同时应该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购买电子图书时应该选择有DRM(DigitalRightsManager)保护的资源。
(2)电子图书需要使L}j计算机进行阅读,此无法像纸质图书一样,只需要一个小空问就可以容纳大量读者。而且通过示器阅读,不适合长时间阅读,如果使用传统CRT显示器就更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
(3)电子图书由于制作的资源方不同,所使用格式较多,而且不同的格式无法使用通用浏览器进行阅读,给读者带来不便。目前,使用较多的通用格式为PDF格式,而国内超星公司制订的PDG格式和方正Apabi公司制订的CEB格式均需要专用浏览器进行阅读。
(4)电子图书已经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但是对于部分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来说,不可能马上习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这部分读者耐心的讲解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令更多的读者享受电子图书的各样优点。
2公共图书馆社区网络建设
2.1社区图书馆的目标
图书馆有四大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文献信息。而社区图书馆属公共图书馆类型,是社区里的小型文化设施,应重点发挥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这两个职能。
社区宽带网络的使用与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正好可以满足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关于公共图书馆目的的宣言说:“(公共罔书馆是)一种教育的文化的和报道信息的组织。公共图书馆是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欣赏人类在知识和文化方面成就的场所”。该宣言还强调公共图书馆要为“儿童、学生、老弱病残读者”所利用,强调“它应同其他教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机构取得联系,其中包括学校、自学团体、业余团体和那些与提倡艺术有关的团体。”结合国际图联(IFLA)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会议达成的共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是养成儿童的早期阅读习惯、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支持和开展社会教育的结果主要是开发儿童和青年的智力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作为社区图书馆,应该给予广大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青少年安全上网。电子图书正是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阅读的最佳向导,避免青少年养成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不健康习惯。
2.2社区图书馆设立的要求
由于社区居民存在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须考虑设立社区图书馆规模大小、馆藏主题、服务方式等闲素。其巾重点要考虑到社会各类人士,如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的特殊需要,所提供的文献信息不仅要具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等特点,而且流通手续要简便,服务要周到。电子图书只需要有限的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覆盖各个方面的需求,使用上的方便更是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有很大的帮助。
2.3社区图书馆网络结构
社区图书馆设立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读者,所以,设立的时候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深人到各个读者层。以广东顺德图书馆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为例。纵向。建立由区图书馆、镇(街道)和社区(村)图书馆构建的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横向,建成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他类型图书馆为成员馆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顺德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结构。采取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各镇(街道)图书馆配合,社区(村)图书馆(室)参与。同时吸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型图书馆加盟的模式。
3电子图书与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
3.1电子图书在社区图书馆的使用
设立社区图书馆时,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人员构成等决定配置图书的数量与类型。而这样的操作下。必然导致部分读者无法满足个人需要。配合电子图书的使用,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我馆在普通生活社区设立的一个3级网点的情况。使用社区图书馆最多的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图书一般以比较贴近生活的图书和儿童读物为主。但有部分青少年对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而社区图书馆内的图书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子图书,就算比较偏门的图书也有一定的数量可供读者选择,从而解决了社区图书馆图书数量较少和覆盖面不全的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部分读者需要查找一些专业方面的数据,需要专门的工具书才可以找到,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电子图书予以解决。
另外,有部分老年读者,由于视力问题,在阅读一般纸质的图书时比较麻烦。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电子图书。由于电子图书可以方便地调整字体的大小,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士来说,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3.2社区图书馆网点人员的要求
由于很多使用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对于计算机可能并不熟悉,这对社区图书馆网点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工作人员本身需要熟知使用电子图书的各个步骤,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对读者进行辅导,这样才可以帮助有需要的读者进行电子图书的阅读。老年人或者少年儿童,沟通和理解方面没有青年人好。且缺乏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时候对他们需要从基础操作开始教导。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耐心了。
3.3社区图书馆网点利用电子图书帮助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
作者:朱林军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院校用户需求分析院校用户主要指具有办学资格和独立法人资格的高职院校。院校用户的需求大致有:实习培训,院校招聘,基地共建,合作办学,院校展示,员工培训,招生信息,毕业生供应,投资融资,技术转让及开发,教育装备采购等。上述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分若干链接,如:1.院校展示:集中展示国内高职院校的概况、特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学生信息;2.实习实训: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的实习实训的相关合作需求;3.基地共建:指院校希望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需求信息;4.合作办学:由院校方主动发出期望企业参与合作的办学模式信息,如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合作办学信息;5.员工培训:主要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或教师需要企业合作进行培训的需求,例如,教师双师型培训等;6.招生信息:高职院校的每学年的各专业招生情况,这对高职院校本身至为重要;7.毕业生供应:高职院校各专业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8.投资融资:由高职院校发起的在投资融资方面的合作请求,体现校企在财力方面的合作需求,例如,院方办学需要资金需求,设立奖学金等合作需求;9.技术转让与开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同时院校具有的高端人才和科研实力也可以提供具体信息让企业了解,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因此通过本栏目此类信息对校企双方开展项目合作大有好处;10.教育装备采购:院校自身建设必需有相应的教育装备,如教育器材、耗材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公开,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本平台实现项目招标。企业用户是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的对象。企业用户需求可以分为如下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合作办学,项目需求,投资融资,教育装备供应等,亦可细分链接:1.实习实训:企业主动提供的能协助院校进行完成实习实训的相关需求,例如,提供场地信息、实习条件等;2.基地共建:指企业能为院校提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需求,多指企业希望长期、稳固合作需求;3.合作办学:企业期望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信息,例如,需要和院校进行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4.项目需求:企业的自身生产中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项目难题,或者企业需求的投产、投资项目等;5.投资融资:涉及两个方面,即企业希望用自身的财力和校方合作,也可能是企业有好的项目,需要校方来投资合作,集中体现了校企两方在财力方面的合作需求;6.教育装备供应:指一些教育设备提供商的产品信息需求,这些可能是校方所寻找的信息。
平台基本架构和技术设计本平台采用了基于B/S(Browser/Server)的体系结构,即前端采用通用的浏览器作为信息获取工具,在服务器端采用微软公司的ASP(ActiveServerPage)技术对终端用户的请求作出响应和服务,后台数据库选用微软公司的Mi-crosoftACCESS2002作为数据池[2]。这一系列技术在当前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己经相当成熟,应用十分广泛。平台所需的数据项设计为了实现平台对象的各项需求功能,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项有:1.录入信息条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标题、作者、出处、栏目、内容、时间、浏览次数、副标题、人、级别、图片。2.管理用户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账号、密码、权限、加入时间、说明。3.栏目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栏目名称、添加时间、栏目描述。4.院校用户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用户名、院校名称、登陆密码、邮箱、地址、邮编、院校代号、登陆次数、注册时间。5.企业用户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用户名、企业名称、登陆密码、邮箱、地址、邮编、企业简介、注册时间、登陆次数。6.网络调查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选目1、选目2、选项3、选项4、主题、时间、选目1点击次数、选目2点击次数、选目3点击次数、选目4点击次数。7.公告信息,需要数据项:编号、标题、内容、点击次数、时间。平台各功能系统设计在平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由以下几大功能系统构成的校企合作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图略)1.信息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平台各类信息的和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和检索功能,其中添加、修改、删除适用于后台管理员用户,检索和浏览适合前台普通游客。注册用户既可以检索和浏览前台信息,还可以添加自己的合作信息。对于前台用户所添加的合作信息,后台管理员需要进行初步审核,待审核无误后,提高信息的级别,其信息才能在前台供显示和检索,2.前台用户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用户管理,本平台用户分为企业用户和院校用户,该系统必须实现对上述群体的集中管理,其中注册页面允许将各类用户信息填入表单并提交到后台数据库中,后台管理员可以对用户数据实现浏览、查找、修改和删除,从而剔除不合适的用户信息。3.互动交流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平台管理人员与平台使用者的交流和互动,平台在使用中将不断吸取和采纳来自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回复,从而完善自身建设和服务。此外,该系统还能在校企双方充当第三方联系人的角色。平台暂采用留言本、系统公告实现、在线qq等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4.系统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超级管理员进行软、硬件的管理,硬件方面包括维护WEB服务器的正常运转,网络安全管理;软件方面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同时超级管理员还负责后台代码维护、对管理员账号实施管理,包括根据需要添加和删除管理员帐户,并适时进行逐级维护和日志下载、数据备份等事务。对于平台各类用户,在功能上实施统一的分级制度。5.日志追踪和统计系统:本系统负责记录平台若干关键点的来访IP,并自动实现追踪和统计,一方面可以统计平台每天每小时的用户浏量,还可以对某一具体页面作出流量分析,借以获知用户该主题的热度;另一方面若平台发生安全事故,如黑客攻击、页面失效、后台数据泄露等,平台日志能提供很好的数据依据,通过查找分析来访的IP、时间和访问点记录,将有助于协助调查,识别和追踪破坏者[3]。
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校企合作中的一些难题,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该平台,能充分发挥网络分布广、传播快的优势,使海量校企合作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和管理,从而促进校企双方的横向联系和多方面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合作需求的快速无缝对接。
安装红外传感器,当住宅内无人时,如果有窃贼强行进入住宅,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发出报警声对窃贼进行警告,同时通过系统传输给小区的总监控室,小区保安人员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或者向公安部门请求援助,从而保护被盗住宅的财物。求助系统是指住户在住宅内发生意外事故时,如:入室抢劫、紧急疾病等,住户可以通过室内的求助系统向小区监控室发出求助信号,保护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是指通过烟雾传感器、天然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如果某项指标出现异常,室内发出报警声,提醒住户对室内发生的异常进行处理,并将报警信号发送到小区总监控室,如果室内发生火灾或者中毒事件,可以及时进行抢救。
门禁与楼宇对讲系统是身份识别系统,在单元门口安装防盗门和语音视频双向对讲系统。每个住宅根据家庭成员数量办理门禁信息卡,当门禁识别信息卡的内容后会自动解锁,用户可以打开门禁进入单元内。当客人来访时,通过对讲系统主机界面输入需要访问的房间号,住户接通后,住户和客人通过对讲系统进行语音和视频交流,当住户确认客人身份后选择住户控制面板的开门按钮,单元门解锁,客人可以进入单元内。当客人进入后,单元门自动锁闭。门禁与楼宇对讲系统可以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单元内,给住户造成不安全因素。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区的出入口、主干道、停车场及其他重要位置安装遥控摄像机及辅助设备,可以讲整个小区各个位置的实时情况反映到监控室并可以将录像通过监控室的存储器进行短期保存。当监控室发现可疑人员可以及时进行控制,为小区的住户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制止犯罪事件的发生,还可以记录犯罪事件的发生过程,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证据。
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小区主干网,另一部分是小区住户家用网。通过铺设光电缆可以实现光纤到户,从而可以一次完成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小区主干网是用户信息采集、物业管理平台的基础。小区内住户的水、电、气等自动抄表,安全防范系统中报警信号等都是通过小区内的主干网进行传输。物业通过光电缆在用户的终端读取三表的数据,然后传输到物业管理中心,极大地减少了物业的工作量,同时使用户更加便利。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到监控室,物业可以为住户及时进行救援。
光纤到户实现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一次性地满足了住户的电话、传真,广播、电视,Internet网络的需求。
电话通信系统是住户日常生活使用量很大的一项业务,光纤接入可以稳定、高效地传输电话信号。电视是家庭生活必备的电器之一,智能小区光纤入户不仅为住户提供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信号,而且可以实现VOD点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内容和播放节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