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22:47: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治理雾霾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空气质量污染严重,PM2.5指数频频上升刷新纪录,各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现高频次,低龄化现状。雾霾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对于雾霾的治理迫在眉睫。即使各地政府频频出台治理政策,仍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说明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空气质量的改善,雾霾的治理需要结合各地经济情况,在政府动用各种手段的带领下,全员配合参与才会逐渐改善。
1雾霾及其成因
雾霾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构成雾霾的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导致雾霾加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雾霾事件是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1.1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提速经济发展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呈现GDP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态势,但却也带来了由于忽视环境治理而开始显著加剧的雾霾污染问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加剧了雾霾问题同时增强了解决难度。
1.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工业燃煤产生大量含有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废气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耗约占世界的一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
1.3汽车尾气的排放
近年来全国汽车购买量急剧上升,汽车尾气中含有硫、氮化合物,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产生雾霾。城市雾霾天的主要成因是pm2.5,而它总量的80%以上是由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等构成的,被统称为气溶胶。组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氢化合物等,它们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雾霾。
1.4工地施工增加的灰尘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对建筑设施要求日益增长需要将城市道路拓宽及建设高楼,从而施工产生大量灰尘加剧雾霾。
1.5日益增多的高楼大厦
越建越高的楼区的阻挡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扩散稀释大气中悬浮的微粒,积累的微粒使得垂直方向上易出现逆温,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颗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加剧了雾霾的产生。
1.6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忽视
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经济发展之后,加剧了雾霾天气。
2雾霾的影响
2.1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正常生a生活秩序
在雾霾天气下空气能见度很低,干扰航空、轮船、汽车的运行。雾霾天气减弱近地层紫外线,增强带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活性,使得传染发病率升高。
2.2雾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漂浮着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雾霾天气易引起鼻炎、支气管、癌症等病症,一旦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管炎等症状,甚至可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诱发肺癌、肺间质损害等。
2.3雾霾天气下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较低,易造成人们胸闷气短的状态
大雾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有害的酸碱盐等颗粒物,易被人体吸收,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易诱发一些过敏性病症。对于经常接触雾霾天气的孕妇研究发现,雾霾污染甚至可能会影响胚胎发育。
3雾霾污染的治理措施
3.1借鉴国内外治理雾霾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治理雾霾
英国等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中给了我国很多启示可供借鉴。比如,英国从1952年的雾都事件到现在的蓝天重现花了50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其中于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明确大气污染的防治法律体系,对治理雾霾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我国法律环境应用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比如在13年实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治理效率。我国实行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例如通过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根据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减轻了雾霾污染。
3.2进行宣传教育,改善人们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不够重视,需要加大宣传教育,改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培育绿色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消费理念。但是政府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并非治本之策,短时间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必须从理念上加强教育改善雾霾污染。
3.3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加强监管
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研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且提高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政府运用价格杠杆,引导节能减排,例如采取调整消费税优惠政策,提高汽油,燃料等能源的差别税率,建立资源税,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例如可采取按日、连续的罚款措施来减少企业的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因此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必须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监管。
3.4完善法律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对环境缺乏保护,而制度保障的缺失是重要因素。现行的环境制度大多数偏向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而在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约束力不强,难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法律制度建设强化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通过立法赋予权力,对处理违法行为实施行政许可,对包庇环境违法等行为给予处分;同时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意识,保障维护环境权益,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罚,减轻环境污染治理雾霾问题。
3.5明确具体任务,落实责任制度
各省份各地区明确设立并分配具体任务,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些任务的时间表、承担责任、责任人等,接受群众监督。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按环保法规定,由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接受质询。自上而下的考核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完不成任务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主要成员或领导者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杜绝考核流于形式。
3.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
雾霾治理的根本解决方法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治理污染相辅相成。调整单一资源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推动向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3.7公众参与,构建全方位环境监控管理模式
2013年以来,“雾霾”一词成为网络上人们关注的热词,在不知不觉中雾霾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我们切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它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突出矛盾,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严重地影响了公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雾霾成为现在了现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雾霾的成因及危害
1、雾霾的相关概念
雾霾天气,称为“霾”的浓重雾气,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在气温持续走高,高温导致气压偏低,加上连续几日的静风天气,在高空形成了逆温层。湿度高时形成大雾,湿度低就形成雾霾天气。
2、形成雾霾的原因
(1)交通运输污染。全国数量庞大的机动车、船,整体上为雾霾的形成提供巨大的空间,在区域内部又形成移动性雾霾污染物排放源。
(2)生活污染。餐饮锅台的油烟污染。我国传统饮食中须用油烹制的食物占绝大部分。
(3)工业及建筑业污染。就工业污染而言,企业为了自身经营利益暗排、偷排污染物,甚至公开排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
二、国外治理雾霾的措施
美国:
1、成立专门治理机构划区域统一管理
美国早在1955年就设立了空气质量研究中心,根据各地地形和气候特点,科学制定各地空气污染状况的管理参数。
2、实时监测小颗粒物,方便民众查询和监督
美国环保署根据《清洁空气法案》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可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h监测。
3、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为民众提供应对污染建议
美国是汽车工业大国,然而美国的空气质量却多年保持在污染最低的水平,这是因为美国有《清洁空气法》,并在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断修改和完善。
三、国内治理雾霾的缺陷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雾霾防治的相关法律,仅在一些行政措施中有相关的规定。
1、法律责任设置的漏洞
法律责任作为法律运行的保障机制,是法治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就雾霾防治相关法律的处罚内容上来说,有些处罚力度较轻,有的模糊无从执行。
2、现有立法缺乏具体操作细则
纵观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中多处表述为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制定,而这一说法,使得很多治理工作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多添空泛之谈。
3、大气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
一般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大背景就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排污超标,因此,引发大气污染的主要主体就是工厂与企业,而这些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客体却是自然的生态平衡和公民群众,在处理损害赔偿方面难以计算。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防治大气污染立法模式,完善环保法律制度,是治理雾霾天气的根本途径,使雾霾天气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出台雾霾天气应急方案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大气污染物监视系统,并实时向民众监测数据。我们应当借鉴其做法,增设小型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同时装备流动监测设备,逐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共媒体空气质量高效体系和预警机制。
3、注重城市绿化
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绿化,要提倡多种树、多建绿地。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各地要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做出科学可行的绿地规划方案。
4、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
机动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机动车设定排放标准,禁止超标车辆投入运行;同时,政府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适度发展私人汽车。
5、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
高耗能产业不仅能耗高,污染也严重,因此,我们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应当淘汰落后产能,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科技含量的提升,减少排放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
参考文献:
[1]赵军.气候变化漫长的十五年谈判[J].世界环境,2005(2).
[2]曾晓东.在雾霾中醒悟,不在雾霾中沉怨.中国环境法治,2012(下).
[3]张春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立法研宄[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52-55.
[4]王新、何茜.雾霾引反思[J].生态经济,2013(4):18-23.
[5]张丽.关于法律移植的经济学思考[J].法学杂志,2005(1).
[6]谢琴.从雾霾谈我国绿色GDP的实施[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27(2).
[7]褚兵.应对雾霾――结构性减税该如何“发力”[J].特区经济,2013(11).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88-01
近几年来雾-霾一词常被人们提及和重视,而且通常是将雾与霾组合在一起说,虽然在气象学中都属于视程障碍现象,但是二者却有着极大的差别。雾是指在接近地表的大气中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能见度小于1.0km的常见天气现象;霾是指在近地面空气中,有大量细微尘埃或烟等干尘粒浮游空中,令水平能见度小于10.0N的大气浑浊现象,它是一种大气污染所致。雾看起来是乳白色或灰白色,而且有雾出现时,空气相对湿度基本是≥90%以上,甚至超过100%,人们肉眼能看到漂浮的雾滴,并且能感觉到潮湿感;而当有霾时,空气相对湿度一般都
1 地理环境因素
彰武地处辽宁西北部,毗邻内蒙科尔沁沙地南缘,素有十年久旱之说。春季多风沙,雨季大多集中在夏季,秋冬季多少雨雪。气候干燥、沙多雨少是产生雾与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有冬季严寒期较长,大多采用燃煤取暖,增加了CO2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小型工厂、企业多是用燃煤生产,城市垃圾处理也多采用焚烧、掩埋等手段,这些又成了雾霾产生的重要帮凶之一;还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拥有量迅猛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大增加,这又无形中成了雾霾产生的又一推手;再有,城市交通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周边地区砂石路面较多,板油路俩侧绿植较少,而且近些年来建筑施工单位较多,产生的灰尘沙土堆积在马路牙子底边,加上空气相对干燥行车增多,这又造成了二次污染源。
2 季节性因素
目前,彰武大气环境污染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呈迅猛增长之势,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从气象观测记录来看,彰武的雾-霾多发生在秋冬季,而且常常在早晨和傍晚居多。从2014年的气象记录来看,1月份8天、二月份14天,10月份24天,11月份和12月份均为30天(其中雾22天;霾84天),与历年同期相比较,雾-霾天数多了一成还多,尤其是霾的天数增多,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的一年。那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秋冬季节,雨雪偏少,早晚间又多静稳风,再加之空气气压较低,空气流动不畅所致,也正是在这个低压控制下,把一些污染物聚集起来,尤其是烟尘聚集,严重导致霾的增多,从而助长了污染的加重。对人们群众健康、生活及出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即PIVAS(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将原有的分散在各病区,开放环境下进行配置的静脉用药,集中由专业的药技人员,对通过职业药师审核的处方,在符合国标规定的操作环境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PIVAS应运而生,避免了过去化疗药物因开放性加药配制造成病区环境污染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损害现象。同时加强了对医嘱或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药学审核,充分的l挥了药技师的专业作用。为临床药物有效治疗和安全用药、减少浪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奠定了基础。
1.管理模式及意义
PIVAS除了将护士配液改为药师配液外,最重要的是增加了药师审方的步骤。医生开好处方后由电脑输入到配制中心,先由药师审核其用药的合理性,然后再严格按照无菌配置技术配置药物,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治疗的输液。PIVAS先进的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和药师全面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药物治疗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规范配置,确保药品质量和输液安全:PIVAS一般设有化疗药物配置间、营养液配置间、排药间、电脑收方与审方区、成品核对包区、药品周转库、隔离衣洗衣间、办公区、普通更衣间等区域。具有人流与物流分开,办公区与控制区、洁净区、辅助区分开的特点。
药物采用集中管理,可防止药物过期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强化制度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通过药师审方、调剂、复核等多个环节的严格控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导致用药错误的各类因素,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相关人员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规避职业暴露,提稿医护人员安全性。
2.硬件要求及管理
2.1 环境要求:为保证药剂质量及为全静脉营养药物(TPN)的配制提供有
效的环境支持,PIVAS参照GMP标准进行管理。PIVAS拥有完善的配制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标准,在局部100级层流条件下利用无菌传递系统对药物进行配制。PIVAS采用层流装置净化空气,对各个区域采用不同净化标准,达到三十万级、十万级、万级以及百级等。
2.2 日常管理:每日记录净化设备工作时间和状态,记录净化区域的温度及湿度,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异常波动时应及时报修;生物安全柜和普通超净台的使用情况每日分别记录,包括使用时间、正负压力、风速等。净化操作台、净化间的沉降菌检测每月1次。如不符合无菌要求,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操作性污染。配置TPN的净化操作台尤其要注意使用中的管理与维护,以免配富营养物质残留,甚至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溅入高效滤网,堵塞及滋生细菌。配置TPN的净化操作台的清洁与维护十分重要,必须定期清洗中效和初效过滤布并记录,高效过滤膜每两年更换1次。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设定药师审方、明确护士配药等职责制度。并且分管领导要对制度的执行,以及相关流程进行监管、审核。从制度上规范配药程序,保证用药安全。药物配制程序如下图:
对于婴幼儿药物配制,剂量少于1支的药物,必须注明抽取剂量以及溶解液剂量。经药师审核无误后方可配置;稀释药物规定要使其充分溶解,现配现用;为防止针头穿刺胶塞带入的微粒成分,要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采用斜面穿刺方法。总之,要做到所有操作过程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
4.净化操作的规定
工作人员必须由卫生通道进入外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和鞋。净化操作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药师更衣后直接进入摆药区;核对护士和送药工更衣后直接进入成品区;而对于加药护士更衣后还得进入一更二更,分别对手和前臂进行清洗、消毒、风干后,穿无菌连体服和洁净鞋才能进入配置区。
5.配置操作人员实践操作的指导
操作人员包括药师和护士,护士负责配药,药师则负责调剂。药师要掌握药物配伍相禁忌,掌握药物相容性及稳定性的原理与现象。PIVAS作为药师介入临床药物治疗的一项工作,倾向于药物合理使用与研究方向的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问题,这就需要药师要通过学习及与同行的交流作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对从事配制工作的护士则要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考核。包括:配制区设备的基础使用、清洁和维护;相关药品的准备与运输;微生物污染的相关知识;药物混合配制的规范;药物相容性与稳定性的检查;相关专业术语的学习以及处方、标签及文件记录的管理与检查等。
6.特殊操作的要求及管理
6.1 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
PIVAS护士配制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时都应在专用层流生物安全柜中配制并拉下防护玻璃挡板,必须穿上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对于废弃物要按相关规定装入自封塑料袋或丢入加盖容器中,与其他垃圾分开放置,避免药物散播在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
6.2 TPN的处方审核及配置
TPN由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特殊营养物质等组成,由于各个成分之间的理化性质不同,因此配制程序非常重要,避免因为不当的处置,倒置TPN混合液出现破乳、聚合等现象。所有操作人员均应在上岗前进行TPN配制的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维生素十分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在配制过程中应打破一般的混合配制原则,先以乳剂形式与脂肪乳乳剂混合,最后才与水溶液混合,以避免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电解质、微量元素添加剂及低pH值的葡萄糖溶液直接加入到脂肪乳中。操作人员的无菌概念非常重要,所有的操作应该遵循丢弃物少、操作最简单快捷、污染最少的原则。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地管理静脉药物配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建章立制,日常严格监管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
中图分类号 R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39-02
静脉输液是一种静脉补液、给药途径,迅速有效,在临床疾病的治疗及抢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静脉药物的配伍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将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保证用药安全[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15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10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和2012年2月-2013年2月由药师统计审核出的5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时间段内各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发生的原因例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时严格依据参考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等文献和资料,并依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将相关预防干预措施制定出来,然后对上述药方进行统计,对预防干预前后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临床由于药物配伍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溶媒容量不当导致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发生的原因
随着静脉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等也不断增加,变色浑浊已经不能当做判断药物能够配伍的标准。一些静脉药物和其他药物配伍后发生理化变化,而外观并没有随之改变,但是效价却显著降低,甚至会产生毒副反应[3]。同时,一些临床药师在临床中由于对一些不合理医嘱进行长期使用但没有出现不良后果,形成了一种用药习惯,这些用药习惯没有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溶媒容量不足、药品剂量不当等,从而造成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
3.2 预防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对策
3.2.1 提高临床药师的职能 要想对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进行有效的预防,首先要求医院切实加强临床药师审核医嘱的职能。医院应该经常性的组织药师对各种药物的性质、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切实发挥药师的职能,将药师审核医嘱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不合理的医嘱进行及时有效纠正等[4];其次,临床药师自身也应该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如果医嘱存在争议,则积极进行多种途径的论证,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用药。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多查阅文献,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不断总结并积累经验,从而将临床药师审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临床合理用药得到切实保证[5]。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临床由于药物配伍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溶媒容量不当导致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2 加强药房管理 医院药房管理的基本工作是药品管理。要想保证用药安全,医院就必须切实加强药品管理,促进工作质量的显著提升,将发放过期药品和错误药品的次数降低到最低限度。医院应该严格依据医疗安全和药品发放要求,对药房中的药品管理进行有效地强化,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监测,使管理上的漏洞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同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药品管理,对药房中的每位职工的医师和责任感进行切实强化,严格追究出现差错事故的相关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人负责药品安全管理,这样既能促使各种事故失误发生率的显著降低,又能在无形中对医院的人员管理进行有效地强化,让每位员工都能投入到防范用药差错的事故中去,从而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6]。
3.2.3 加强制度管理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医院药房发生差错事故,不完善的制度管理和欠缺的落实力度是其中的关键原因。医院药房应该从这两方面出发,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并保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应该从医院药房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建设并完善制度,通过对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将一套符合医院药房管理要强求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从而对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地预防,并切实做好事故的善后和处理工作。比如,可以将医院药房差错登记本建立起来,详细记录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差错和事故,并由药房工作人员定期整理和分析。这样一方面让相关人员认真吸取原来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会加倍注意和小心容易出现的问题。跟踪处理相关人员的差错事故,既能在事后及时采取相关的处理补救措施,对负面影响的范围进行有效控制,又能促进医患纠纷的最大程度减少,从而对医院形象进行切实有效地保护[7]。
综上所述,临床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静脉给药,它一方面具有较快的疗效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对血药浓度进行有效地控制。但是,由于药物的作用机制、剂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临床上静脉药物不良反应时常发生。临床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能够对医院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进行有效地纠正,并促进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杨天燕,刘冠达,王劲.临床药物治疗中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配伍问题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4):73.
[2]肖钦,程心玲,吴学辉.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0~2011年不合理医嘱分析[C].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2012.
[3]孙冲环,杨文清,陈玲玲.静脉注射液中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考察[J].中国药业,2011,20(5):46-48.
[4]魁学梅,张华,杨彦彪.临床药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事,2012,26(10):123-125.
[5]王宝江.我国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现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104-105.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恶劣的雾霾天气,其破坏性之强、时效性之长以及影响范围之广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雾霾天气。然而,就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情况而言,多数地方政府仅以自身行政区划作为治理范围来进行雾霾天气的防控和治理,其制定的各项治理措施也都仅以改善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大气质量为目标,并仅在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实施,完全忽视了公共环境污染事件跨区域的特征,这不仅不利于当地大气污染的治理,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因此,在我国当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众多利益关系交错以及资源分散的背景下,各区域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应是我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雾霾治理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多元治理主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因此,本文将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分析,深入剖析雾霾协同治理的动力和阻力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雾霾协同治理中的利益平衡与补偿措施,构建协调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二、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分析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可分成内部动力、外部推力、政府支撑力以及阻力等4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内部动力
包括预期收益增加、共同治理理念以及合作能力提升等。预期收益增加是指通过雾霾天气的跨域协同治理能够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单独治理雾霾的成本,产生合作剩余,有利于各地区的长远利益,因此为了追求预期收益增加,理性的地方政府会愿意选择跨域协同治理合作。同时,当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治理雾霾天气的治理理念趋同以及治理合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也会推动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
2.外部推力
包括公民环保意识增强、雾霾治理的复杂度高以及市场成熟度提升等方面。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要求政府加强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治理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另外,由于雾霾在空间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相邻地区的雾霾必然会彼此渗透与扩散,这决定了雾霾治理的复杂度较高,单个地方政府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有效地治理雾霾天气,必须联合其他地方政府,并且让社会大众与企业共同参与进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雾霾问题。最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在雾霾严重的地区,可以逐渐建立起健全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区域内企业可以进行大气排污权交易,这也为雾霾天气的区域内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
3.政府支撑力
不仅包括上级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还包括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上级政府提供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区域内雾霾天气协同治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上级政府对于区域内雾霾治理的多主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也能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并且通过立法消除区域内雾霾治理合作的行政隔阂,从而有利于改变雾霾天气属地治理的现状,为雾霾天气的跨域协同治理的合法性提供保障。
4.阻力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属地管理体制固化、地方本位主义、唯GDP论、雾霾天气的负外部性以及利益分配不协调等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导致地方本位主义严重,将地方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加之在我国的政绩考核中唯GDP论,地方官员出于晋升激励,往往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此外,雾霾天气的负外部性以及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不协调,这些都阻碍了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形成。
因此,要促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形成,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以及政府支撑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弱化阻力作用。在内部动力方面,要以区域内的公共价值为导向,增加共同治理的理念。另外,要加強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的治理、监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协同,提升协同治理的合作能力。在外部推力方面,要通过加大环保宣传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在雾霾天气治理的参与度,并且要建立区域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政府支撑力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上的支持,并且要对区域内雾霾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的形成也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并且通过立法消除区域内雾霾治理合作的行政隔阂,从而有利于改变雾霾天气属地治理的现状,为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的合法性提供保障。在阻力方面,雾霾天气协同治理阻力归根结底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而导致。因此,如何协调区域内各主体的利益至关重要,这正是下文中利益平衡机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雾霾天气协同治理主体间利益平衡措施分析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本区域内的短期利益而导致雾霾治理时互相推诿、协调困难,治理政策措施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利益的平衡和补偿是任何一个地区公共品在进行产权交易过程中都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而雾霾治理涉及的各利益相关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和维持跨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地区之间在如何进行利益鼓励和利益补偿方面应该达成一定的共识。雾霾天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引发的各利益主体间博弈,说明利益的合理分配是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根本所在。因此,通过疏通、协调、补偿等多种方式对利益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助于实现各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具体的措施有:
1.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平衡政治与经济间的利益关系
就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都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挂钩,任何有利于维持地方安全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的“硬性指标”。再加上可操作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环保指标的约束力远远低于上述“硬性指标”,在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中的作用不大,实质性也不强,属于“软性指标”。政府应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建立一套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中环境投入成本的差额进行考察),将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与雾霾协同治理联系在一起,适当给予那些进行了雾霾协同治理的地方官员一定的政策倾斜,形成官员政治晋升得益于雾霾协同治理溢出效益的良好政治风气。
2.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形成互动、互惠、互补的发展格局
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区域间的相互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区域间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促使各区域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也导致了雾霾污染的区域性特征,从而合作成本和利益在各区域间的分配也存在差异,是一种非均衡的分配方式。因此在综合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排污总量以及雾霾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采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平等、互利、风险共担为原则,实现利益的多方共享、协调、让渡和补偿的一种发展。包容性发展包括许多方式,如: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制度,调整和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的对外贸易结构;设立公共基金,形成技术网络;统一合作区的人才市场政策;以绿色为导向统一政府的采购政策;构建和完善合作区税收和GDP共享体制等。
3.依据“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在运用合作治理方式治理跨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时,可借鉴美国的“泡泡”政策,在区域合作中引入“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通过对治理成本和减排任务进行有效分离和分配,让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分担高减排成本区域的减排任务。同时,考虑到超额减排的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基金、多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式,推动具有高减排成本和低减排成本区域间的跨区域合作,鼓励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实现改善和提升国家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目标。
4.控制国家大气排污总量,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
在雾霾协同治理的过程中,“搭便车”的现象难以避免。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让那些“搭便车”的区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進行排污权交易,以补偿那些进行雾霾协同治理的区域,从而协调并且平衡整个区域的利益分配。因此,通过控制排污总量,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不仅能解决合作区雾霾协同治理的外部性问题,还促进合作区内利益的转移、协调和平衡。
四、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雾霾污染来源复杂多样,同时涉及多个区域部门和多个利益主体,因此仅立足于一时一地的雾霾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地方政府间的跨域协调治理并构建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雾霾治理主体的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才是雾霾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充分考虑到了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本质属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动力来源于预期收益等内部动力、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外部推力以及上级政府支撑力的综合作用,并提出应通过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等各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利益平衡与补充措施以协调各方利益,消除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阻力,从而有效地促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顺利进行。
作者:袁立
参考文献:
[1] 汪伟全.大气污染的跨越合作治理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55—64.
[2] 魏娜,赵成根.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36(1):144—149.
[3] 郭施宏,齐晔.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基于府际关系理论视角[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81—85.
[DOI]10.13939/ki.zgsc.2017.09.060
2012年前后北京雾霾问题开始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PM2.5”进入公众视野,2017年年初持续的跨年雾霾,PM2.5浓度一度处于“爆表”状态,这不得不让公众把北京雾霾和伦敦雾霾联系起来。1952年12月英国爆发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随后英国开始深刻反思,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雾霾治理时期。英国政府“重典治霾”成效显著,伦敦从雾都变成花园城市。“伦敦烟雾事件”值得警醒,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1 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成分及形成原因比较
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两者的成分有所不同。英国官方数据显示,从1952年12月5日起伦敦开始被浓雾覆盖,在大约两周时间内,有4000多人死于支气管炎、冠心病、心脏衰竭等疾病,加上随后两个月中死亡的人数,“伦敦烟雾事件”共造成12000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和黑烟。伦敦政府的监测数据显示,当时空气中SO2的浓度峰值达到 3830μg/m3,黑烟的浓度峰值达到 4460μg/m3,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比伦敦平常情况高出了大约10倍,其中高浓度的SO2是诱发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促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比较之下,北京雾霾的成分较为复杂。北京雾霾是由于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PM 2.5)含量超标而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状态。北京市疾控中心2013―2015年相关研究发现,雾霾主要成分有三类:一类是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离子等水溶性无机离子,第二类是铅、镉、砷等金属和类金属,第三类是有机碳和无机碳等碳类物质。2016年12月21日发表于美国《科学进展》s志上报告称,中德两国研究人员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从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两者形成的原因来看,伦敦雾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崛起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污染物排放日积月累,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二是“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寒冷的冬天,伦敦当时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暖,战后英国经济困难,伦敦居民为了熬过寒冬只能烧劣质煤取暖,导致污染加重。三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以及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加重了伦敦的空气污染。四是当时空气流动性差,导致污染物聚集在伦敦上空,污染物浓度剧增。
相比较之下,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的形成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第一,从污染物排放情况看,伦敦治理报告显示,现阶段的中国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人均GDP、能源结构、三大产业比例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经历了30年快速经济增长期,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空气质量的严重退化,这是引发了近些年来的持续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第二,从雾霾形成时间上看,北京严重雾霾天气与“伦敦烟雾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在冬季。尽管北京市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暖,但是在一些城乡接合部、郊区、农村地区居民还是采取燃煤取暖,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
第三,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是导致北京雾霾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年平均PM2.5排放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占19%,2016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五百多万辆,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加剧了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
第四,区域传输是形成北京雾霾的特殊因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PM2.5有30%~40%来自区域输送。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大,煤炭消耗量大,其中河北省钢产量全国第一,京津冀地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与河北省和天津市相比,近些年来北京市加大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力度,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减少,北京之所以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与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区域传输相关。
第五,气象条件是北京雾霾形成的直接原因。空气流动性差、逆温、湿度大等气象因素,加上北京地区三面环山的“簸箕”地形,导致污染物持续积累,形成持续性雾霾。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逆温现象导致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差,尤其在冬天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污染物被挤压在地面区域,浓度不断增加;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污染物中的颗粒物吸湿增长。另外,北京属于三面环山的地形,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山体阻挡的影响不易进入平原地区。不利的气象条件只是北京发生雾霾和英国发生“伦敦烟雾事件”的外部条件,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大。
2 伦敦雾霾治理的经验
从1950年到2000年伦敦雾霾治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准备阶段(1953―1960年)。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后的第二年,英国政府于是成立比佛委员会调查烟雾事件,制定应对措施。1956年出台《清洁空气法》,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机动车数量。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划定烟尘控制区,政府财政补贴居民家用壁炉改造,更换燃料,严禁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修改《清洁空气法》加强烟尘控制;1974年颁布了《污染控制法》限制机动车燃料中硫的含量。扩大烟尘控制区是削减阶段最核心的措施,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年)。这一阶段污染控制重点从燃煤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2003年伦敦政府开始收取“拥堵费”以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同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汽车燃料法》《环境保护法》《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等一系列法案。2000年后相比20世纪50年代,伦敦SO2下降84.2%,黑烟浓度下降47.4%。
从伦敦雾霾治理的经验来看,伦敦历经60年的雾霾治理给北京雾霾治理最大的启示是:雾霾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伦敦雾霾治理离不开完善的立法、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变,推行烟尘控制区、空气质量达标、收取“拥堵费”等有效的管理措施。
但是,伦敦治理雾霾也存在其弊端,一是英国走的是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成本高、代价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存在一个“拐点”,“拐点”之前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恶化,“拐点”以后,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环境又得以改善。北京治理雾霾不能坐等“拐点”的到来,应尽早行动。
二是英国利用处在高端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了能源进口和污染转移。从长期看,输出污染最终导致整个地球和人类的能源环境危机。[1]
3 北京治理雾霾的举措探究
一是通过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带动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北京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是引发雾霾的重要原因,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应避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治理雾霾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GDP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然,那种一遇到雾霾就关闭工厂、车辆限行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耗、环保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应严禁将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转移给其他区域。英国在“伦敦烟雾事件”后其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8年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高达90%,到1998年下降至17%,而天然气占比从0上升到了36%。北京应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利用量,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积极实施煤改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耗总量。
二是通过加强立法推动雾霾治理的法治化。纵观伦敦雾霾治理的几十年,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防治雾霾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省级地方雾霾污染防治法规等。[2]严峻的雾霾形势说明我国还存在相关立法滞后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治理雾霾要完善立法,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依法治霾才有可能长治久安。执法人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重要污染物监测比如电厂脱硫脱硝、企业排污、油品质量等的监管决不放松。
三是推动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联防联控。区域传输是形成北京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区域传输导致北京呈现从北向南雾霾逐渐加重的趋势。形成这一特殊现象与北京地区空气流动通道的特殊性有关。从气团运行轨迹来看,北京南部有经由沧州和天津的东南方向输送通道和经由石家庄和保定的西南方向输送通道,这两个输送通道上的污染源相对较多导致北京南城污染相对较重。北京北部的两个输送通道一是经由张家口的西北方向输送通道,二是经由承德的东北方向输送通道,这两个输送通道的污染源较少。受输送通道的影响北京有时会出现了南城雾霾、北城蓝天的现象。雾霾治理应不再局限于各地区分散应对,跨区域规划、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已经成为消除雾霾的有效策略。[3]处在同一个气候带上的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一个大的污染团,北京治理雾霾离不开京津冀地区区域联防联控。应打破现在各自为政的管理制度,成立京津冀地区区域联防联控委员会,统筹协调雾霾治理。
四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研究表明,伦敦收取“拥堵费”措施减少了26%的交通拥堵。2003―2006年,PM10、氮氧化物和CO2污染物浓度分别减少了24%、17%和3%。敦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区政策,目的是降低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北京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其排污量也是巨大的,在完善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同时可以考虑收取“拥堵费”,既减轻了污染物排放,又缓解了北京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加强燃油排放标准控制,淘汰、改造老旧机动车,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
五是治理雾霾人人有责,需要全民参与。雾霾问题是中国资源、环境、生活消费等全面“透支”的反映,治理雾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民参与才能保证治霾工程的成功。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主动减少个人能源消耗排放,比如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出行,减少使用家庭小汽车的时间和频率,夏天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低等。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认真遵守排污标准及各项规定,积极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治理雾霾不能仅依靠行政手段,要将环境保护意识上升到社会道德高度,任何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都应成为公众谴责与监督的对象。全民参与才能打赢北京雾霾治理的战争。
参考文献:
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北京市雾霾形成机理与综合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JGB066)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引言
科莱斯平衡记分卡是目前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绩效管理体系、战略管理工具,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将股东收益率这一核心指标分解为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指标,测度各个主体对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贡献程度,进行敏感性分析,构建高效解决措施。
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根本在于体系构建、管理,其外延适用性广泛,因此将其有效地引入雾霾治理领域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挑战式的理论跨越。雾霾治理与企业管理有共性之处,都具有核心指标,都具有分层次的主体和不同的具体目标、规定、准则,这为平衡计分卡在雾霾管理方面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构造价值。本论文基于科莱斯平衡记分卡这一模型,通过将其修正、改良测度方式、测试的方法,形成全新的为雾霾治理的有效体系,将政府、企业、居民不同社会利益相关体融入一个共性体系中,方便管理与评价,最终贡献于降低雾霾指数,构建高效解决措施,降本提效,造福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二、指标选取
(一)核心指标。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核心指标,去衡量整个模型的有效性。基于雾霾治理,我们选取PM2.5指数作为核心指标。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颗粒物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表1。(表1)
(二)具体指标体系。针对不同主体,具体指标选取应符合各类主体的职能、社会分工作用以及对雾霾治理的影响度大小等详细因素。并采用经济可量化的方法进行指标的构建。
1、政府评价体系。现代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3E”理论(Efficac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理突出了资源、投入、产出和效果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具体而言,“3E”理论分为资源作为投入要素的经济性、投入和产出的配比效率性、产出作为治理活动效果的效益表现。其中,经济指标用以反映政府部门资金利用情况,如政府部门是否注重资金成本的节约、资金的利用是否符合规定等;效率指标体现了投入与产出的转化关系,用以分析各类物力、人力投入最终转化为产出的情况;效益指标是政府环境治理结果的最终体现,反映为社会各类群体的受益情况。“3E”理论能够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观测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为量化政府环境治理绩效提供了统计指标依据。本文将以“3E”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雾霾污染和治理现状,构建适合我国的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3E”理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指标分类原则,政府雾霾治理指标细分为雾霾治理资金运用指标、雾霾治理资源利用指标、雾霾治理项目完成指标以及雾霾治理社会效益指标4个一级指标。雾霾治理资金运用指标用以衡量政府行为的经济性,雾霾治理资源利用指标和雾霾治理项目完成指标将用以量化雾霾治理投入产出的效率性,雾霾治理社会效益指标反映体现社会各群体的受益情况。(表2)
2、工业企业评价体系。工业行业作为空气污染物的重要主体源头,在雾霾治理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雾霾肆虐的期间内,根据记者调查显示,全国超标排放的企业竟达数百家。专家表示,一些企业长期超标排放说明新环保法还没有打到痛处,需加强环境执法,念好污染的“紧箍咒”。但是,仅仅靠外部压力和督促并不能真正改变企业超额排污的现状,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企业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企业评价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指标:排放合格率、治排资金效率性、群众满意度、企业交通工具保有率。排放合格率旨在衡量企业工业排放的合格比例,从而监管部门可以进行相关措施的督促、企业内部也可以进行相关调整。治排资金效率性旨在衡量企业对污染排放的重视程度以及治理的有效程度。群众满意度是根据企业周边民众意见进行打分,用以进行社会影响性衡量。(表3)
3、社会公众评价体系。从公民角度来看,PM2.5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私家车量急速上升、汽车尾气排放量居高不下,尽管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出行方式比如乘污染物排放较少的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但多数公民仍然追求方便驾车出行。因此,从公民视角,建立合理标准的公民雾霾指标评价体系也是亟待实现的目标。公民评价体系较为简单,主要是从公民汽车出行次数出发,衡量汽车流量从而推断其对雾霾形成的影响。由于计数单位庞大,因此只统计固定人口方面的数据。以家庭为最小统计范围,小区为统计报送集体和计分标准,统计结果定期上报给监管部门。(表4)
汽车出行率主要用来反映小区内公民出行方式的变化情况,并与PM2.5建立回归分析找寻相关联性。汽车保有量比率则衡量私家车比重,根据相关数据变化政府可出台相关措施进行管控。
三、指标框架图(图1)
四、平衡计分卡作用机制
(一)选取计分范围。一般以一个地区为一个计分范围。
(二)主体覆盖与登记备份。平衡计分卡主体包括选定地区的政府部门、所有工业企业、所有小区。
(三)建立计分区间与数据统一性。计分区间一般以月为小修周期,半年为中修周期,一年为大修周期(小修、中修、大修指的是措施构建的周期)。数据统一性指的是数据选取以平均数为记取依据(比如以一个月的PM2.5均值作为核心指标的月登记依据)。
(四)建立平衡计分卡管理机制。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各地区平衡计分卡以及对各地区政府的评分,各地区政府负责收集工业企业、社会公众方面的计分数据,整理后上报至中央政府进行备案。
(五)平衡计分卡具体作用机制。建立核心指标与三个主体指标的敏感性分析与相关标准,以月度变化趋势为评价标准。比如:第一个月某地区PM2.5均值为30,第二个月该地区PM2.5均值为40,上升幅度为33%。则以该上升或者下降幅度为线索,根据不同主体的计分变化情况寻找哪个主体出现了问题,哪个主体做出了有利/不利贡献。各个主体总分数与核心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权重关系,根据各主体性质不同,权重定为政府0.4,工业企业0.4,社会公众0.2。
五、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基于雾霾治理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概念,在雾霾治理的当下仍没有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去评价各个主体的行为标准,从而为雾霾的治理针对性方面带来了问题,Y本浪费、措施不治本、效率低下成为了雾霾治理的瓶颈。通过构建“平衡计分卡”量化指标,将责任“数据化”落实到不同主体的不同方面,从而为雾霾治理提供针对性指导,为构建解决措施提供便利。
本论文提出的雾霾治理模型目前仍处于理论框架阶段,指标、标准等具体数据是根据各个主体在雾霾治理中发挥的功能、作用以及现实状况进行初步赋予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与不严谨,仍需要在日后实践中结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专家意见等不断修正。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意义不仅仅限于雾霾治理的敏感性分析,更在于措施的高效构建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数据考量和实践修正是日后不断进行完善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海英,张秀秀.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环境工程,2015.
[2]胡曲应.环境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J].中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
[3]王依军.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1.21.
[4]姬霖,吴安平.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矿业,2012.12.
引入法制化路径是治理雾霾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因为执法不严、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使得利用法律方式管理雾霾污染的难度加大。雾霾治理的立法不够完善,造成法律实行成效偏低。在立法体系以及法律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使得雾霾一再威胁人们的健康,损害了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加大雾霾治理法制化路径的研究力度,以合理的法制方式对雾霾污染进行科学管理。
一、雾霾法制治理现状
柴静自费拍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针对城市雾霾进行深入调查。在纪录片中,不难发现,雾霾污染作为空气污染的另一表现方式,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而产生。又因为雾霾的出现,使得人们出行高度依赖高科技雾霾口罩,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本法的颁布和实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立法效果,并没有起到预防空气人污染的作用。相反,国家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雾霾污染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立法实际情况
(二)法律法规的实行效果实际情况
二、雾霾法制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立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雾霾治理法制化路径
雾霾治理要求强化法律责任,采取法制化路径,以此防止大气环境成为排污的“公用地区”。现阶段,发生雾霾污染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关。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强空气污染违法成本,完善相关法律,贯彻落实雾霾治理向法律法规,提高空气质量。
(一)立法责任
合理调升处罚的标准。国家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修改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在修订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参照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全兴的法律制度,适当调升空气污染的法律处罚力度,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物价的不断上涨,对该处理力度进行动态调整,以此完善立法体系,为处罚企业非法排放污染物提供法律依据。 此外,和美国颁布施行的《清洁空气法》相比,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已有立法中的政府宣示型条款较多,但是可操作的条款偏少,使得我国的法律责任机制不够完善。这就要求国家政府强化立法责任,履行立法义务,推动立法进程。
(二)法律责任
第一,全面加大企业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城市出现雾霾,威胁人们的健康,要求我国政府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笔者针对我国空气污染违法成本偏低这一问题,建议国家要加大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处罚力度,以此强化保护大气环境。
其一,采取按日处罚方式,提升企业违法成本,有效抑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其二,国家要加强查处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大气污染问题和水污染问题并不相同,大气污染问题较为隐蔽。因此国家要加强执法机制的建设,督促企业无法进行违法操作。其三,政府要充分利用新设定的“污染环境罪”,充分关注行政执法和法律责任追究这两者间的衔接。笔者建议我国环境执法部门要强化空气环境的检察与检测力度,遵循人民群众参与的治理原则,全面打压违法行为。同时还需要强化管理空气环境污染案件移交工作,由国家环境执法部门将严重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加强政府的雾霾治理责任。城市雾霾的出现和该地区城府的治理责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强化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治理责任。笔者建议从行政责任这个角度入手。
中国政府做好“加强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这两项工作。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治业绩,片面强调“唯GDP论”,在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行政不作为、执法松懈以及权力寻租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国家政府在雾霾治理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要求国家要从建立完整的执法责任评价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贯彻实行该体系,以此达到政府内部的责任追究目的。此外,公民督促环境保护执法部门,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在利用这项措施的过程中,公民要充分注意手段与策略的运营,切不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30-02
城市雾霾的有效防治不仅需要居民的自我防护,还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有效治理,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治理作用。人们应当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雾霾天气对自身造成的不良影响。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城市雾霾带来的严重危害,积极采取治理措施,提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1 城市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城市垂直空气上方出现逆温、水平方面出现静风现象、空气中过多的悬浮颗粒和机动车尾气等都是产生雾霾的原因。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有毒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城市雾霾现象越来越多。北京、南京、武汉、济南、上海、广州、青岛和乌鲁木齐是我国雾霾天气较严重的主要城市。2012年6月11日上午,湖北武汉出现雾霾天气,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1000m,市区能见度低于500m,当天多家医院收治了大量呼吸道疾病患者,也有部分患者由于雾霾天气导致旧疾复发。2013年是我国史上雾霾发生率最高、污染程度最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年份,全国雾霾天数平均为29天,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雾霾造成航班停飞、公交线暂停、高速公路封闭和中小学停课等。城市雾霾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易产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结膜炎、小儿佝偻病等疾病。
2 城市居民的自我防护
城市居民都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到“从我做起”,掌握城市雾霾的自我防护方法,减轻雾霾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尤其是特殊人群,更需要掌握自我治理的方法,如老年人、儿童、室外工作人员、孕妇、慢性病人群等。
2.1 控制外出和及时清洁
尽量减少雾霾天气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当戴口罩,避免空气中的有毒颗粒、可吸入颗粒物和粉尘等吸入体内。选择口罩时应当选择棉质口罩,减少无纺布类等对人体皮肤造成的刺激和过敏。口罩应当每天更换,彻底清洗后晾干。外出归来时应立即清洁皮肤,防止产生角质堆积、毛孔堵塞等问题。外出前可以适当涂抹隔离霜,减轻皮肤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2.2 饮食均衡和合理锻炼
雾霾天气大都发生于冬季,北方地区冬季较寒冷,日照较少,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D,多食维生素D含量较多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具有止咳祛痰、除燥润肺、补肾健脾的功效。还应当多喝清肺除尘类茶饮,例如桐参茶、桐桔梗茶、桔梗汤和桐桔梗颗粒等,清火滤肺尘,增强人体内肺泡细胞排出有毒颗粒的能力,协助人体其他系统排出可吸入性颗粒物和其他有毒物质。雾霾天气不宜晨练,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当减少外出和晨练,防止雾霾天气引起旧疾复发,甚至造成生命危险。雾霾天气会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气压较低,人在雾霾天气中会感到胸闷,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血管痉挛等疾病。
3 城市政府的综合治理
3.1 合理规划城市结构,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
大气污染是城市雾霾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门应当对城市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取缔市区内产生污染物质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和工厂,在城市上风向处最小风频的地方设置工业企业和工厂,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大力规划公共绿地面积,利用绿地除尘吸烟的特点,对环境和空气进行美化和净化。
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费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必须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重复利用率,大力创新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3.2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城市范围内普及环保理念,加强自我防护方法的宣传,特别是在中小学,提高公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实现“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提醒公众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尽量不开车或少开车,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应当针对机动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研究相应技术,大力推行小排量节能汽车,提倡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3.3 减少城外车辆和施工车辆造成的扬尘污染
为最大限度隔绝城外车辆和施工车辆带来的扬尘污染,政府部门可以在城市关口收费处设置预防清理机制,对长途车辆、运煤车、钢罐车等车辆的底盘和轮胎进行喷水、清洗,对城内施工车辆进入马路时设立遮盖和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减少城市大气中的扬尘污染,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4 结论
近两年,城市雾霾发生呈持续上升趋势。治理雾霾是一项需要坚持的长期工作。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简单分析了城市雾霾产生的原因、危害,从城市居民自我防护和城市综合治理两方面对城市雾霾的治理进行分析,关于城市雾霾其他方面的研究仍值得广大学者深入探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雾霾的发生会越来越少,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和谐。
参考文献
近些年以来,全国部分城市先后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污染范围覆盖近270万平方公里,波及17个省市,影响近6亿人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大气环境、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紧迫需要解决工作之一。
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问题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热点之一。在参加上海、广东及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均提到PM2.5等相关环境治理问题。说,十上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在增强,认识也在提高,这是在一个发展阶段绕不开躲不开的事,治理空气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总书记还强调,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毋庸讳言,治理污染已是中国人的集体意志,上至中央最高层,下至社会最基层,莫不如此。强调PM2.5关系民众幸福感,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对污染宣战,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足以说明治霾等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显示的危机感:“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所以,“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雾霾是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中科院的专项研究表明:“雾霾天气是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机动车为城市雾霾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这就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消除雾霾天气的应用对策。
(一)昌导绿色施工,把绿色施工做为一项最基本方法来解决除雾霾天气,绿色建筑对于气候和天气的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绿色施工,应规划、设计阶段,在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把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推进绿色施工,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使施工过程真正做到“四节一环保”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现场由项目经理组织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及细则,负责组织绿色施工的实施;对绿色施工的关键点进行监控、动态调整。对现场所有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把绿色施工具体落实到位。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具体地实施管理
1.前期施工阶段,对施工道路、料场等进行硬化,降低裸土面积,;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建筑施工区域以进行覆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采取全面覆盖密目网的措施,以减少扬尘,土方运输车辆采用全封闭车斗,保证车辆清洁,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达不要求暂停土石方开挖、运输作业。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材料仓库采用全封闭库房,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水化阻隔法,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6.机械设备与机具,定期保养机械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7.建筑垃圾控制,对现场废物处理进行监控,每天不少于两次的全场清理清理可能增加扬尘的材料、废物;对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8.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先做好顶层设计,使预案内容精细化、人性化和公众化,真正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综合应对雾霾灾害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不利影响。
9.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聘请监测公司到现场测试空气质量,对检查发现问题区域,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解决雾霾天气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要加强自身工作环境的严格要求外,也要呼吁环保执法人员加大工作力度, 也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从共识到责任,从制度设计到贴地而行,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在民众的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治污之路将一步一步坚定地延伸下去,“绿色美丽中国”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