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3: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1.用微课弥补语文教材资源的缺陷。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涉猎各个方面知识,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始终带给学生惬意、温馨和灵动,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感悟。但由于教材设计有时候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很大障碍,而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如在学习《葡萄沟》时,学生没有去过新疆,对新疆的异域风情兴致盎然,特别是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课本没有插图,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就制作了一段“葡萄干制作过程”的微课:“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制作流程清晰再现,加之同步解说,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终于明白了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有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特别强,还提出问题: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能做好吃的葡萄干?投石问路,激起千层涟漪,学生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爆发出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课,简单高效,弥补了语文教材资源的不足,打造出了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其从以往抽象、枯燥难懂的学习内容中释放出来,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化、具体化特征让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时候,我们可在网络上下载视频、纪录片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这些地方的气候、环境、动植物生长情况进行介绍、展示,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利用信息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书法教学,增强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汉字,是我们祖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方块文字。它讲求规矩、匀称,其中蕴含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特别是毛笔书法讲求的刚柔相济、轻重缓急、虚实相生、抑扬顿挫。在平时教学中大力开展书法教学,既能让孩子从中领略中国汉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更能不断规范孩子的书法品质、书写习惯,让孩子在艺术中领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以便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把书法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写字教学,能增强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孩子写字,表面上看是教学的一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周周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使得孩子更加喜欢语文,从源头上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写字教学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细心的学习态度,渗透对汉字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孩子情操及培养审美能力,教育孩子在写一手漂亮字的同时,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正义感。

4.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采用游戏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一年级的学生则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学校。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识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再加上课时安排又紧,使得识字成为孩子学习上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模仿、游戏等。因此,根据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心理需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的娱乐、学习、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是:自主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儿童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游戏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还具有学前儿童的特点,在知觉过程中,无意性仍然表现得很明显。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通过观察发现,小学一年级儿童观察童话或标本、实物的时候,常常容易离开观察的目的而把注意力分散到次要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感知过程常常受情绪或兴趣的影响,感知一个与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相符合的事物的时候,可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反之则短。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5.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深入研读文本,对文本有深刻见解。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桥梁、是纽带,是发展成长的阶梯,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更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它的利用、挖掘全面地发展人。所以教师要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提炼精华,把握要旨,读薄教材,提炼出学科素养、能力提升的关键点,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以一当十。怎样做到挖掘文本资源,深入研读文本,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文本究竟说了什么,即体会编者意图;二是文本想要说明什么,即体会作者意图;三是文本能够说明什么,即了解多种解读;四是文本应该说什么,即体现个人见解,对各种意图、各种理解进行选择、整理、融合、优化,呈现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再确定恰当而又准确的教学目标,在次要内容上删繁就简,“减肥瘦身”,去伪存真,在重要内容上层层推进,在螺旋式反复中提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破解文字密码、逻辑密码、概念密码、规律密码等,以求一石三鸟,事半功倍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7―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近年来,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情景化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在对微课的不断认识和学习中,笔者发现,微课的全新教学理念必将为师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它将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实施微课有哪些好处”、“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施微课的好处

1. 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接收知识慢,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师不断去强调。微课教学时间短,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也少,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2. 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节约学习和研究时间,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选取课题,到设计内容,再到知识讲解、总结及后期的制作,这一系列环节下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促进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

1. 学生课外利用。

(1)课前自主预习。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少且针对性强,适合语文科目的自主预习。如,教学《口耳目》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象形字演变成汉字的过程,我们可以巧妙借用《口耳目》的微课程,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象形字演变的奇妙,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外自主巩固。微课注重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微课辅助解疑。正因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省去了观看整体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要点。如,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就有标注自然段或小节,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但学生不知道怎么来分,这时候就要借助微课《标注自然段(小节)》,通过常见自然段、特殊自然段的展示,让学生掌握分辨自然段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 教师课中利用。微课的课前使用一般用于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等。如,在教授《早操》一课时,为创设情境,可制作《美丽的早晨》,内容涉及清晨美景、荷叶上的露珠、蜜蜂采蜜、小朋友跑操等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清晨美景的情境下学习课文,对后面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篇3

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所适从之际,听取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网络培训,三场专题培训和两场答疑活动,无疑令我们身处一线教学的教师们茅塞顿开。统编教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给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何“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是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的着力点。

整体教材观:新教材的知识点设计在别出心裁的同时,也渗透到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中。在解读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整本教材的编排意图,又要有单篇加单元的解读思路。教材不是单线的知识点串联,而是多线路的语文元素的有机结合。倪鸣老师在培训中提出,单元语文要素是逐步推进的过程,在推进语文要素的同时,要有大局观、整体观,要学会用好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恰当使用。语文要素是一项大局要求,教学中不应紧抓要素不放,加大难度,陷入知识点的囹圄。

过程设计观:新教材的编排条理清晰,其中十分有特色的是,在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要求明确、课后题紧扣元素练习、交流平台总结到位紧扣主题。可以说,新教材在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上是环环相扣的,这就好比一部电影,放慢倍速,让你细细品味情节的美妙。因此,在教学中,语文元素的落地就不仅仅是掷地有声,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润学生的知识库中,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语文元素渗透到文章的各个角落中,并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表达,学会运用,将“过程”成为语文学习的重点练习点。

合理评价观:新教材的评价,是在给予的语文元素基础上,以课后题为依托进行的。这就使得知识点的评价有了清晰有力的抓手。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是随文识字和集中写字相结合,推荐以词为单位进行学习;课文的学习中,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助推学生的理解;背诵,在熟读和理解的有机作用中,完成要求;作文,在精批细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修正。除了评价内容上的要求,新教材推荐口头测试和纸笔测试的结合,根据内容的不同属性,恰当使用不同的方法。

总体而言,新教材对语文要素的提取和渗透独具匠心,旨在用语文本身解语文,回归初始,也是对我们平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部编语文新教材网络培训。通过这次新教材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网上学习培训,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仅谈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策略的指导,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训练点把握不准,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xx老师:

部编版语文教材一翻开,水墨画风的插图,舒适的图文的编排,再加上名家名篇的编排,浓浓的语文味和传统文化素养扑面而来。再细细观看研磨了2019年秋季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网络培训会后,让我对教学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一)名家名作凸显语文味

五上的教材中选取了包括巴金、郭沫若、闻一多、许地山、叶圣陶、冰心、吴冠中、贾平凹、冯骥才、梁晓声等众多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这些选文语言典范,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感染,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比重增加不少,这一变化让教材更加“讨人喜爱”,人文意味语文意味愈发浓厚,比如第一单元,主题是《万物有灵》,开篇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就是一首精巧的诗,语言精练含蓄俊美,有精灵之趣。

(二)强化阅读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部编版教材在阅读的编排上做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是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例如: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提出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通过借助阅读提示,教会学生一些通识方法,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来强化阅读速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实际运用,精读课文中学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题运用在略读课文进行实践。不仅仅是略读,韩素静老师还说:“提高阅读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策略和方法,以落实“学习在课内,运用在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将“快乐读书吧”设置为课程,这就将散漫的课外阅读规范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方法配合实践才会真正有效的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的理解,还有对于表达的训练。例如:作为习作单元中的《太阳》一文,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太阳的特点,更重要的诗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好处并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写说明文!习作脱胎于文本!

越学越深,越学越觉得部编版教材匠心独运,不仅仅孩子们是新教材的受益者,我们教师更是,教学相长,且思且行……

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培训让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懂得了怎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如何得心应手地去教,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学习体

1.贴近学生生活。

部编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地探究。

2.开发课外阅读。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3.突出双主线。

通过培训,让我得知部编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实践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时代的需求,体现时代性。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并适合语文教学。努力做好价值观的“整体渗透”,让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教材不仅选文精美,

编排独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语用”,明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点,

篇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自____年孕育而生,经历了十年的精心打磨,终于在____年正式修订出炉。“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星”“全国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师” “安徽省教科院教研员”……拥有这么多荣誉的____老师,为我们认真细致地解读了____年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让我的教育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转变。特别是周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芬兰教育的童话世界”,“美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数学”;说到一则学生语录: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看似沉重,启发很深,使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呈现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和创新潜能。眼下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回归生活,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学会自由表达、激发潜能为本的学生,这正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聆听了周老师的讲座,我也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一、在识字教学中,坚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新课标再次重申“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而且低年级段会认的字明显减少,减轻了孩子识字写字的负担,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趣味游戏识字,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识字兴趣,让孩子记得快,记得牢。当然,我们不仅注重识字效果,还要关注写字态度。在低年段的写字环节,我特意安排了一位书写比较端正的孩子每次提笔前都给同学们一些书写姿势的提醒,结果发现孩子写字的身姿和握笔的姿势依然千其百怪。这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另外,只会认不会写比比皆是,于是出现错别字特别严重现象,不光是中小学生,乃至高校大学生也屡见不鲜,社会用错字情况也很严重。今天我终于在新课标中找到了问题的终结,原来缺少的是老师持之以恒的指导与督促,新课标增添了每天在语文课中安排练字10分钟要求教师随堂指导,做到天天练,增强学生练字意识,提高书写质量。可见新课标虽然在写字量上减少了,但书写质量要求高了,因此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篇5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鉴于此,创新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本人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精心营造创新环境

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活动,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与氛围,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才能够出现,创新才有可能。有民主作风的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以权威自居,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观点;有民主作风的老师还应该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每位老师接触到的学生很多,他们的意见观点也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偏激甚至十分荒谬的思想。面对这些思想,老师应该具备容忍“异端”的品格,耐心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平等争论,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断定其为错误,然后再声色俱厉地加以批评指责。在互相信任,尊重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不会感到压抑,才会对求知欲更加强烈,其创新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二、活教教学内容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应当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即永不间断地渴求专业新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有更多的前瞻性和主动设计的成分,要真正把学科前沿理论和综合化的知识提供给学生,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体系。要注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结构合理配置,并把这些知识理论进行有机地渗透,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是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对于应试教育,众人往往异口同声予以否定。应试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最根本的是妨碍了兴趣的发展。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积累素材,巧于设计,善于驾驭语言,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得每堂课都是内容尽而趣未尽,课结束而味幽远。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向往语文课的状态。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需要消除创新的神秘感,也需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只要你不盲从,不迷信,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树立问题意识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内驱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疑以此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后天培养的结果。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中。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的时代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在具体而微的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环境,活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树立问题意识。那么对于创新教育,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篇6

信息技术在现在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而且它有比较强的集中性、互动性。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它是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共同组合在一起,向我们呈现出知识的技术。它也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的信息也可以及时地反馈出来,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习的路径更是多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调节的学习课堂。

一、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现状

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教育的理论,然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内容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教育的优化。现在很多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文字、数据等一些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对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多媒体将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人们想要的样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计算机成为了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让传统老式的教育变得多样化,使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潮流,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教育,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少小学教师都会利用课件来为学生授课,这些课件的图像、文字、声音可以随意改变,改变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功能,这些有趣的图像和好听的音乐以及一些益智类游戏都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愉悦,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对人类的学习和信息的传播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也一定会推动教育形式的改革,这些多媒体就是教学发展的表现,也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这些发展给教育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更远的大学,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都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现在有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并且还建立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教育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中,利用多种教学软件进行学习,完美地将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

三、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主要是因为它是现代的科学,非常先进,里面的功能也非常多,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它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高对信息处理的效率,我们利用最多的也就是信息技术的这一点,它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一些通信技术来设计的。比方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它就是将信息和人类生活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信息处理系统更加的人性化。

四、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

教育永远不能脱离一个中心,那就是要以学科的理论为导向。小学语文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需要以基础理论为主导,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针对对象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多媒体中展示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最后还需要对此次课进行总结,让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还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正确地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反映出教学的层次和策略。同时还要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学的,明白学习的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特性,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果对一件事没有兴趣,那么是不会真正用心去做的,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用心去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求知欲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单一、乏味、一本正经的讲解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了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形成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因为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不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此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一些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以及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将一些静态的情景转化成动态的情景,显示出事物变化以及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感知,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他们思维的跳跃奠定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到极限。

(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它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语文课堂。小学生因为阅历少的原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和内容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因为动画片都非常直观,而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山水的古诗,但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学习,学生感受不到这些文字所刻画的场景,这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让学生看见诗中描述的场景,也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结合课堂的朗读,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共同解决。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结合探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工具,也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问题,自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在将课外和课内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利用可以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前想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多媒体上学习,及时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同步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8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是: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写话教学,培养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和充分进行情感流露的自由表达。这个教学理念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话教学指明了方向,特别是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更利于贴近生活,实施有效的教学。

1.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概念

有效性教学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同并在教学中实施。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表明了有效性教学对促进教学的重要作用。"有效"教学理念提出,表明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至此,教育工作者开始观察、探究和发现,并运用实验等方式来研究教学。[1]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教学过程最终得到的教学效益问题,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过后,学生通过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所以,教学有效性的宗旨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通过教师有效措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

2.农村小学开展有效写话教学的措施

农村地区和城镇相比较,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加之信息相对闭塞,信息的流动不畅,导致教学方式的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

2.1观察生活,指导写话教学。小学生教学还处于启蒙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是好奇的。但是这也仅仅使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并不会仔细观察事物,这就导致某一个事物没有在学生的脑中构建一个构建的结构,从而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新课标对小学写话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习惯。[2]这里的"周边事物"就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农村地区,可供和观察的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说整个农村都是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库。

2.2亲身实践,感受生活,提高写话教学有效性。在农村地区,有很多事情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就是不错的写话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很容易就体验过的生活组织语言进行写作。

2.3构建游戏情境进行写话有效课堂的构建。小孩子好玩的天性很强烈,只要是相应的活动和游戏都能最大程度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话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游戏情境的教学,在学生愉快的玩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的练习,没在游戏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记录游戏的过程和心得体会,从而深化游戏的意义。比如带领学生玩儿"老鹰捉小鸡",这是一个团队合作游戏,由老师充当老鹰角色,选取一个稍微强壮的学生当鸡妈妈。在游戏的过程中,鸡妈妈要极力护住身后的小鸡,而小鸡则要配合鸡妈妈不断的移动,只有相互配合,才不会陪老鹰捉走。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构建,让学生说说在游戏中的感受,记录整个游戏过程,最后表达出自身的心得体会,从而让学生的写话能力都得到提高。

写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农村地区的优势,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的写话都来自于生活和实践,通过写话进行自身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农村小学写话有效课堂的构建。

篇8

小学是思想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阅读几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同时现代文阅读及写作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所以在增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需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实践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阅读是他们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有意识地把一些知识的获取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独坐敬亭山》等古诗时,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的实际情况,笔者还带领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召开了开题会,确定有关真善美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然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其间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出入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两部作品,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在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学生还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从中学会了与人交流。两个月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一场以“走进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已,活动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展现了当代小学生的风采。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探究收获

篇9

一、品——课程之丰盛(培训的基本情况)

这次培训课程涵盖面广,内容非常广泛,新课改、教学预设、课题、儿童教育等无不涵盖,既突出了时效性、针对性,又是完美的整体,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又说明了教育部对这次“国培计划”的高度重视,独具匠心。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令人耳目一新,在学习期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

二、感——理论之精华(名师授课的特点)

不同专家,不同理念,不同视角,不同收获。由于专家教授们从事不同的实践活动,研究领域不同,理论背景不同,正是这样精彩各异的身份才使我们吸纳不同的信息,启发我们多样的思考角度。专家教授能将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积累融会贯通,思维活跃,视角新颖,于此总结出的观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课堂上厚积薄发的从容这给了我们诸多思考。

刘永康教授的《走进新课程改革——十年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讲座,对当前我国十年来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弊端侃侃而谈的独到见解,语言犀利而准确,风趣幽默,让我们惊叹与佩服。他是我认识到,原来我们一直在课改的误区中: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在教学关系上我始终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这一切都是我对课改认识不深造成的。同时在他的讲座中我也找打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一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储备渊博的语文知识,锤炼良好的思想品质。二是避免把尊敬学生搞成无原则的吹捧,杜绝把欣赏和赞美学生演变成上课时奉行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则。三是不能将愉快的教学庸俗化。

李云龙老师虽说讲的是《教学适切与教研支持》这个话题,但他授课的角度新颖,把具体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预设”,使我明白了教学预设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充分预设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是教师的预设再充分,课堂中还是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抓住这种资源,随机应变,适时引导学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而要想提高教学机智,平时就应加强学习,多阅读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修养!

肖成全老师关于“课题”的讲座能将复杂的枯燥的问题通过身边的案例化简为浅显易懂的道理,为我们揭开了课题的神秘面纱,对我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指导用,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课题实际就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各种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做微型科研。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素养,必须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做一名真正的学者型,探究型教师。

罗建良老师从小学、语文、教学三个方面诠释了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含义,幽默诙谐的小故事配合摘录的教学片断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课堂上体现童趣,回归学生的自由天性;有层次、有梯度的引领着我们打造有效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更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

成尚荣老师带领我们竖起心灵的镜子,追寻教师职业幸福的根源。成老师告诉我们:经验是可贵的同时也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经验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发展,固守原有,没有创造。经验能熟能生巧,也能熟能生笨,养成惰性、倦态,而惰性、倦态是阻碍自己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超越自我,可我们不能把自己禁锢在语文专业中,我们要超越学科,学习儿童研究。现在的老师最大的毛病就是忘掉自己的童年时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小大人,让学生脱离了童真和乐趣。所以现在我们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儿童回到自由天性上去,回到儿童的伟大之处(儿童的生成性、创造性),回到儿童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上。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天性,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永远不要忘记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把儿童学习的权利还给儿童,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这段您写的很深刻,就没改动)

总之,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在激情的背后确是一种独立思考光芒的闪射。他们在各自的理论视阈中加以探究、拓展,平面的语言文字变成跳跃的音符。

三、悟——行动之坚定(关于学习的启示)

篇10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到黑板上写一写,就算是双向互动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互动”。所谓真正的互动应要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这种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使语文课堂能时时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比如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学过《天净沙·秋思》一文,对比很熟悉,一起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然后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判断、讨论:

1.“夕阳西下”是怎样的一种色彩?

2.“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两种观点,其一是“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反衬出身在异乡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其二是“小桥流水人家”是冷冰的,表现的是游子们孤苦伶仃和内心的孤独。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断肠”二字,有什么不同?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学生兴趣高涨,回答问题十分积极。比如,第三个问题,有同学说:“‘断肠’两字去掉好,去掉之后与上句“夕阳西下”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有同学说:“怎能去掉‘断肠’两字?自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断肠”两字,如成语“肝肠寸断”、“断肠草”等,可见“断肠”两字在形容“伤心欲绝”的程度时非常贴切,去掉“断肠”两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情感。

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学生在这些感兴趣的问题的诱发下,形成了争鸣的局面,群体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一次《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感,教师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画面:①鲁迅送书给白莽;②柔石睁大眼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③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④柔石与白莽同时被捕;⑤柔石在狱中学德文;⑥龙华枪杀烈士现场;⑦鲁迅提笔在悲愤中写文章;⑧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

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出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完文章后做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众说纷纭,却不乏创新精神: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鲁迅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坐在书桌前,点燃一支烟,久久凝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等等。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校内交流的步骤分为课堂观察书面记录组员点评深度交流改进建议自我反思。

组员点评:在课堂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组员褒长贬短,旨在提升授课者的教学品位。

深度交流:进一步听取授课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学追求,以谋求双方的深度沟通。

改进建议:组员面对授课者的不足或特点,在沟通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处方”。

自我反思:授课者认真消化吸收组员意见,在内省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和怎样落实大家的建议,同时校与校之间重视师资培训,搭建提升平台。建议市教研室组建“职教学科中心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级各类中职校语文教研活动,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培养搭建提升的平台。丰富多彩、灵活机动的形式。

1.理论讲座

2.听课、评课

3.优质课

4.网络交流

改变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 邱道学.让语文课“响亮”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2005(2).

篇11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