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22 12:2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

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言学科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优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或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师》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既体现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同时还渗透出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准备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另外,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②有感情朗读课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积累文中佳句,能够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其后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孔子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孔子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品行两个环节完成课堂的讲授。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堂反思:对于该教学案例,可以从两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词语。文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应当先让学生进行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能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是课堂主线。显然,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致使在进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真正感受到,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如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为: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保证语句通顺;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词语,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教学课件、十二生肖等邮票挂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课堂学习中。之后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设置主题为:闪光的钥匙新闻会,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接下来,让学生将近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新闻行形式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新闻会。随后,教师在课堂结束之际再进行奖励评定。最后,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反思:①新闻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否真正地渗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该案例,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十二生肖资料的交流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课下是否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延伸到课外学习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也要在课外融入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课余作为课堂的延续,应当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最具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也非常喜爱。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时融入传统文化,而后在课下布置灵活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在节日之时,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与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是民间习俗。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师》的例子中,在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作者:张美玲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阅读教学;欣赏;评价;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阅读教学中的感受,体现的是阅读的初读感知,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由直观感知向理性认知的自然过渡,而欣赏和评价,是建立在感受、理解之上的认知升华。小学生虽然语文基础较浅,思维经纬度也非常有限,但其思想认知也必然要经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过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欣赏和评价,从朗读切入,从经典语言展开认知欣赏和评价,实现阅读欣赏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朗读切入,直观感知文本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时,要根据学生不同学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以教材为载体,以朗读为突破口,这应该是小学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对文本展开朗读时,需要先理顺文意,解决字词,大体了解文本内涵,掌握作者作品情感趋向。通过反复朗读训练,学生感知也会随之得到强化,由直观感知向理性感知过渡。学生对文本一旦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自然会对文本经典内容形成美感体验,阅读欣赏自然生成,阅读评价也会随之萌生。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听范读音频,教师给出朗读指导:朗读需要掌握作者情感方向,要读出文本情感因素,找准朗读语气、语调和语速,特别是抑扬顿挫朗读技巧的把握,需要从文本细微之处做起。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仿读,再进行小组内朗读展示。教师给出思考练习问题:①为什么说草地是金黄色的?②找出文本最经典描写,体味其内涵。③根据文本填空:早晨,花朵( ),是( ),草地是(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学生继续朗读文本,找到文本相关内容,解决这些思考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设计具体思考练习题目,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文本形成理性认知。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大多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训练任务看似简单,但学生需要整理思维,对各种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处理,这样,才能形成阅读认知。如找出课文经典描写,进行品味体验,这已经是标准的文本欣赏了。

二、体味经典,理性解读文萃精华

让学生对文本中经典语句进行欣赏,这是阅读教学常态方法运用。但很多教师只会从语言应用角度展开赏析,特别是修辞角度,是很多教师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语言表达的确是阅读欣赏重要切入点,但单纯进行语言赏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思想感触联系不到位,其收获也会太过单一。只有从不同维度出发,对文本经典展开多元探索,才能获得丰厚的欣赏成效,形成重要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鲜花盛开的画面。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花朵美丽,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说:我看到了蜜蜂和蝴蝶,它们应该是花朵的好朋友;还有的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因为生活美好了,我们的环境改善了。教师继续引导:看到鲜花,我们感触颇多,找找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学生找到第一段说: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写活了。教师对此给出肯定评价。

从学生感知来看,学生对文本经典内容有深刻体味,欣赏评价也是水到渠成,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经典方法对路,学生不用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也可以顺利获得阅读感知体验,对文本展开的欣赏和评价可谓是顺手拈来。

三、多元评价,展示个性阅读观点

阅读评价是阅读认知的至高境界。小学生认知基础较差,很难对文本展开批评性评价,但学生情感呈现多元性,阅读评价也是重要至极,教师不可轻视,更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展开个性评价,正是对阅读认知的整理、归类、优化、应用,实现阅读思维的自然升级。教师不能因为学生阅读评价幼稚而剥夺其评价权利。相反,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亮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进行对应引导、探讨、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认知维度,帮助学生阅读认知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绎活动,让同桌学生合作,分别饰演孔子和老子,进行现场展示。教师指名让学生演绎,并让其他学生展开评价。第一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拜师应该是诚心诚意的,不应该嬉皮笑脸;第二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大学问家,其思想一定很深刻,我们要展示其形象,需要从语言、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考虑。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针对性引导: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们身上自然具备特有的气质,庄重、朴素、专注、平和、睿智等品质非常突出,需要大家细心体会。

教师让学生从学生演绎角度展开评价,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演绎好坏进行评说,其实不然,这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的欣赏和评价。学生从孔子、老子身份地位展开评价,正是对文本深层意义展开的欣赏。

四、拓展域度,提升师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升欣赏和评价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欣赏评价素质过硬。教师不仅要保证自身阅读欣赏和评价水平维持在一定高度,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素质,要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影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其次是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情有明确认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阅读认知质的提升。再者是增加学生知识量。小学生阅读欣赏评价能力较低,与其知识占有量有重要关系,要想办法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认知厚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评价水准。

例如,在学习《五花山》时,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板书题目:五花山。教师设问:为什么叫五花山呢?是不是山上有五种花色呢?找找相关的描写,综合一下。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答案:五花山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都很美,特别是秋天,颜色丰富,有的树林变成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色、翠绿色,这就是五花山的来历。教师继续拓展:同学们想一想,你熟悉的山,和五花山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景色呢?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讨论充分,学习渐入佳境……

总之,教师让学生总结五花山名称的来历,然后展开认知横向联系,将阅读视野向周边延伸,学生思维顿时呈现发散状态。学生认知开始拓展迁移,这自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已经将学生思维充分激活,学习效果当然是值得期待的。

篇3

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中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尝试新的教法,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但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感到茫然失措。现将听了市“教坛新秀”评选中优秀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供同行们借鉴。

一、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阶段,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语文课。在优秀的参赛课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1、抓住一切契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孔子拜师》时,引导学生用“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说话,开始学生说的句式简单,枯燥,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好。看起来是不经意的练习说话,仔细想想,实际是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还积累了丰富的词汇。2、自始至终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滴渗透,这些参赛的优秀教师正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上,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的表现,不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生读课文前经常告诉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记。”我们的优秀教师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某个词中读懂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实际也在潜意识里告诉学生“把一个词读成好几句话,也是一种读书的本领:在学生了解课文后,某些教师让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联想所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尾巴》这课时,反复诵读诗歌,让小朋友们理解诗歌内容后。试着创编童谣,小朋友们在教师指导下;表现得也很不错。这正像于永正老师说:“读书要善于挖掘,写作要善了表达”……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读书的方法无声无息地渗入学生的脑际。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能力何愁不能提高呢?在阅读的基础上当堂抓住训练点进行训练,学生毫不费力就可完成,真正是事半功倍。

二、注重双基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这次参赛教师中,一部分教师非常注重这一点。1、低年级教学,更注重生字教学。在板书课题时,老师们告诉学生重点字哪一笔应注意,应当怎么写,自己一笔一画地示范: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难写的生字。都逐一介绍写法,并告诉学生写好字的方法:研究、观察字形――描红――临摹,还腾出时间请学生在课堂上练习。2、理解词语方法灵活多样,免除死记硬背之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生词,参赛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技能。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抓住重点词的句段,反复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含义,有时还让学生理解同义后,试着练习说话。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方法,就是掌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义。3、充分体现朗读技能的训练,读中感悟。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分角色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读出所表达的语气来,教师注意了,也就知道朗读的重要,但引导还不到位,学生读不出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朗读技巧训练。同时加强学生的训练。实际上这些适时的对课文朗读的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悟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注重但不盲从”原则。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激励赏识学生已成了教师们的共识,但随之而来的一种倾向是:只能尊重,只能激励,即使是在学生有明显思维误区的时候也要说“你的表现很不错”,“你很棒”,以致于出现“乌鸦很聪明”的“独特”见解。于永正老师在他的自评中讲道:“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善待学生并不表示要回避学生错误,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一味的赏识,而是要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凡是学生出现的无论是读、说或是写的不当之处,都能及时纠正,决不因赏识或有听课教师而不敢指出错误,不敢批评。

总而言之,这次参赛课给我的感觉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朴实、扎实、有效,虽已过去了许多天。仍回味无穷。优秀课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决不矫揉造作,有意而为之,这正是他们的成功之处。也正是由于此,他们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篇4

关键词:丰富生活;立足个性;写作自主;观察积累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考试,学生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应试的工具,作文的奴隶。很多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了“苦差”,同时,很多教师把教作文当成了“苦役”,从而使作文教学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要真正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写,让作文水平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1丰富生活,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1.1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有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开展一些怎样的活动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样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就容易了。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1.2观察积累: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2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2.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

3放手写作、突出写作

自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

3.1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3.1.1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

篇5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早在剑桥三中创办初期,集团于松岭董事长就提出了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学校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以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民办学校创新和发展的新思路,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依据学校的历史积淀,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经过认真总结和梳理,重新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三风一训”。

办学理念:为学生一生的和谐发展奠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三个和谐: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

办学目标:培养具有民族灵魂的国际化人才

育人方针:德、学、志、勤、思、悟、博

校风:和谐奉献 务实创新

教风:勤研善教 启智育人

学风:勤学善思 求真进取

校训:志藏天地 学贯中西

几年来,依据新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校在特色办学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形成了具有剑桥特色的办学风格。

(一)开展中英双语特色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实现办学目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校引进了多名资深的英语教师,并充分发挥英语师资力量的优势,彰显特色,精心打造中英双语班特色品牌。开展中英双语特色教学,推进学科渗透,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学校历届中英班毕业生英语平均成绩均在百分以上。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流能力,所有学生都能独立与外教进行交流。

我校在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开设英语情景课堂,采取了情景模拟教学手段,并配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全力为学生打造出纯正的英语环境。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中英班还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在促进英语学习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几年来,学校多次组织中英班的学生参加市、区乃至国家举办的大型英语竞赛活动,以肖冰牧同学为代表的近百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

(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有品位的学生

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青少年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和道德观念缺失的问题,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营造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实行开放式办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2011年1月,学校作为全国首批20所“孔子课堂”项目的中方合作学校,得到国家汉办的批准。全省仅有四所重点中学获此殊荣,而剑桥三中是其中唯一的一所民办中学。学校充分利用在美开设“孔子课堂”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契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实行开放式办学和国际化办学。中美双方合作学校之间定期的互访交流是“孔子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该项目启动以来,双方已多次组团进行互访交流活动。中美两校师生还定期通过网上视频进行交流。通过开展系列的交流活动,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使全校师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开放意识,促进学校的开放式办学。

(四)开设特长生班,培养专业化人才

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特色办学的成果更加惠及广大学生,学校进一步扩大培养特长生的规模。学校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特长生班,特长生培训的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开设的口琴班参加学习和演奏的初、高中学生达1200多人,口琴演奏已开始在全校普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口琴演奏比赛,已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体育特长班的学员在参加省、市、区组织的田径、速滑等体育项目的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五)坚持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

学校贯彻“办学要注重社会效益、注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宿费、通勤费;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减免部分学费。近三年共减免学费1500多人次,减免费总额近500万元。学校还设立奖学金制度,已有56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学金。

二、教师发展为本,强化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的发展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发展的教师队伍;要有一个责任意识强,懂业务、善管理、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我校坚持以“抓业务、强师能,抓师德、铸师魂”为培养目标,教育教师“动真情、传真知、做真师”,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一代剑桥三中人,进而实现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在办学实践中强化校领导班子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校领导班子在实践中形成了“忠诚敬业、科学高效、和谐奉献、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为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学校发挥着表率作用。班子成员勤于思考、善于研究、注重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造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引生源、树立品牌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从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师德建设。学校狠抓师德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在全校形成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以“剑桥杯”教学大赛、“市赛课”等活动为契机,搭建教师岗位练兵的平台,在教师多元化培养上下工夫,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岗位练兵和基本功展示活动,使教师学到了经验,提高了素质。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课堂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加强校本培训。学校多次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使青年教师在细化的操作中快速进步。开设“教师论坛”这一校本研修的新模式,通过专题演讲和论文交流,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开展“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以老带新。学校每年都召开拜师会,近三年校内新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153个,涌现了一批师带徒的先进典型。

5.稳定教师队伍。针对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学校采取了加强思想教育管理、提高教师待遇、按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工资奖金等综合性措施,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注重细节教育,强化德育管理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在强化德育常规管理的过程中,从“培养具有民族灵魂的国际化人才”这一目标出发,实施精细化管理。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和做人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风尚为目标,努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基。

1.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细化。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养成教育的细节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管理细节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恩教育细节化,启迪学生的情感意识;诚信教育细节化,培养学生的诚信与责任意识;礼仪教育细节化,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通过教育的细节化和强化训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品位。

2.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育。学科教学是德育的重要保障。学校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员、全方位强化德育工作的氛围。在学科教学同时,将德育内容自然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精心设计和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做人教育,关注学生人格、性格的培养。这些教育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探索学生心育之路。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及时为他们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四、深化学校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校深入贯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工程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根据课改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工程。为落实这一工程,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导入、先学后教、当堂验收、作业巩固。

(二)创新管理模式 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制定并全面实施“三清一考”的教学管理模式,用以规范和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三清一考”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考。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建立以主管校长牵头的课堂教学检查组,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促进课堂教学。

(三)抓好课改和教育科研工作

1.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新课程。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坚持做到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发展和创新相结合。加强课程指导,规范课程管理。加强集体备课,搞好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以科研为先导,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做到四落实,即组织落实、立项落实、科研过程落实和制度落实。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了香坊区和省的“十二五”规划教学科研课题。教师把个人承担的研究课题融入到课堂教学,通过实际运作和感悟,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新的提高。2008年至今学校教师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国家级5篇、省级29篇、市级48篇、区级50篇。

(四)以教研培训活动为载体,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研单位,先后多次在我校举办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我校既是这些活动的承办者,又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既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使我校发挥了教学科研引领和对外辐射的作用。

五、强化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为提高办学品位,实现管理的高层次,学校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1.校园文化重熏陶。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展现着学校教育发展的理念。几年来学校在实施特色办学过程中,注重具有传统文化色彩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对育人环境进行了总体设计。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营造出教书育人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文化环境,实现了校园文化的高品位。

2.安全管理重落实。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校园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宿舍安全、通勤安全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