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力实训总结

人力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2 16:01: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力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人力实训总结

篇1

一、领导重视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是实施好“阳光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市阳光办高度重视,0x月xx日我们召开了各县(区)阳光办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协调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学习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06]1号)的通知精神和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要求各县(区)要在认定过程中要坚持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标;要坚持贴近农村,方便农民,自愿申报的原则,把符合条件的公办、民办培训单位都吸收进来;各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对自愿申报的培训机构进行审定,并将培训质量、就业质量作为招标主要条件。市阳光办于x月x日在《xx日报》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二、精心组织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04年、2005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督促检查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篇2

(二)宴会部概况

1.地位作用

宴会部是酒店经营创收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在经营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部门,宴会部营业面积大,接待人数多,消费水平高,是提高酒店知名度的重要组成机构

2.经营内容及特点

3.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宴会部隶属于酒店餐饮部,拥有独力的机构体系,包括业务组,服务组,生产组三个部分,岗位设置有宴会部经理.宴会厅经理.厨师长.宴会主管,宴会厅领班,厨房领班,宴会厅服务员,厨师,厨工等。其中宴会部经理负责对所有宴会活动的工作进行,负责制订与落实营运目标,并进行成本控制,宴会

部秘书负责协助部门主管及其它业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宜,协助宴会部正常经营,宴会部办事员负责协助宴会部经营处理行政事务,并与宴会部秘书共同协助主管及其他业务人员处理每日事宜,宴会部业务经理负责制订销售计划,承办宴会预定接待,全面负责宴会部的销售工作,宴会部业务副经理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助上级监督部门的日常经营状况,宴会部主管负责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并协助上级监督部门的日常经营,对外负责接洽及推广宴会定席服务,确保宴会通知单在举办宴会一周前完成,落实其内容并颁发给相关部门,宴会部预定员负责酒店宴会部对外接洽宴会及预定的业务事宜,并负责拓展和开发宴会业务,以求达到酒店的年度计划及预算目标,宴会厅经理负责执行上级临时分派的合理业务,监督员工贯彻及执行酒店员工守则。宴会厅副经理负责协助经理控制费用的支出,检查部门服务准则的实行情况,检查下属各时段责任区的工作表现,宴会厅领班负责协助监督服务员以提供有礼貌高效率的餐饮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协助员工加强能力培训,确保服务工作顺畅进行,宴会部服务员负责为客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餐饮服务,接受领班的职务调动,保持个人高水平的仪表及卫生,与同时及各部门保持和谐关系,当班结束后,作好交接及收尾工作。

(三)交叉培训客房部

1.地位作用:

客房部是酒店基本设施和主题部门,是酒店的主要创收和创利部门,客房部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准直接影响着酒店的形象声誉,和经营效益。

2.主要职能:

认真执行总经理的工作指令,坚持服务现场管理,实行规范服务,强化质量管理,保证优质高效的对口服务,为酒店赢得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3.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客房部设有管家部和公共卫生,客房楼层。布草组楼层班组等,机构岗位设有:客房部行政管家,管家部经理,客房楼层主管,保洁主管,布草主管,客房文员,客房清洁员,布草房服务员,楼层服务员等,其中客房部行政管家负责执行酒店总经理的经营管理指令,督促本部门各管区落实管理制度,负责客房部的所有日常质量管理,管家部经理负责管家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执行客房部行政管家的工作指令,每日巡视本部门的工作范围,检查和督促各管区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工作,保洁主管负责酒店公共区域的清洁及绿化工作的质量管理,负责管区内财产和物料用

品的管理和领用,督导员工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和节约物料用品,并作好维护和保管工作,保洁员负责执行保洁主管的工作安排,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作好责任区的清洁工作,布草主管负责执行管家部经理的工作指令,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督导员工作好各类布草和工作服的质量检查和收调保管工作,楼层主管负责执行客房部经理的工作指令,了解当天住客情况,掌握当天客房情况,监督楼层与前台的联系和协调,督导服务员每天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客房文员负责掌握房态,每天定时编发房态表,并通知客房楼层负责接听客人电话和掌握客情信息,负责客房部所有钥匙的管理,和楼层手机的收发工作,负责部门考勤和值台电话的管理,做好工作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楼层服务员负责做好客房责任区内日常清洁及计划清洁工作,保持楼层责任区域内环境通道和工作间的干净整洁,按照客房工作流程和标准做好各房间的清洁工作,负责退客房的检查和报帐工作,做好当班记录和交接工作。

二:收获体会:

1. 服务意识的提高:

对于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通过这次的培训和交流,增加了我的服务意识,必须要养成面对客人泛出微笑的好习惯,学会了在服务过程中要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对待每一位顾客。

2. 服务水平的提高:

这次我们进行了交叉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对餐饮业有所了解 ,而且对客房部的基本业务和操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掌握餐饮业服务技能的基础上也学习锻炼了客房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只有多方面的深入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 应变能力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类投诉事件及引起顾客不满意的服务,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懂得了处理突发事件应该作到;迅速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客人的动机,要善意地加以疏导,用克制与礼貌的方式劝说客人心平气和的商量解决,尽快采取各

种方法使矛盾迅速得到解决,使客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并尽量使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树立友好的服务态度。

篇3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人才学等多个领域的现代新兴管理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至2015年,已有428所院校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些院校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对人才的“选育用留”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存在众多不匹配的地方,最突出的矛盾就是高校输出人才技能欠缺与企业对人才的技能强烈需求不匹配。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是制约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各高校开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文献分析与工作经验,我们发现,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知识传递,轻技能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讲授,也要重视实践教学;既要做到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又要做到推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共同成长。但现实状况却是,诸多高校出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专业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普遍表现出重知识传递、轻技能培养的现象,进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在职场也屡遭挫折。

(二) 实践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不完善

随着教育理念和水平的发展,高校才开始重视并导入实践教学环节,如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引入实操软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但效果并不如意,一些刚刚上市的技能实操软件本身还存在诸多漏洞,需在后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另外,作为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由于对人力资源资料的重视和保密,往往使得实践教学和实习流于形式。还有一些高校,实习实训环节形同虚设,实际人才培养中并未真正执行。

(三)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教材学习和考试方式进行,高校对于学生的考核指标体系还是以学分和考试成绩为主,对于具体、综合性地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指标还很缺乏,这就导致高校无法准确评价输出人才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另外,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局限于陈旧的案例和层次不高的技能实训软件,缺乏客观全面性、科学实用性,高校很难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更缺少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致使实践教学最终成为纸上谈兵。

(四)人才培养中的知识学习碎片化,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由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等组成,课程之间虽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但实际教学中,核心知识的学习通常是相互独立的,这就导致学生的人才培养呈现为碎片式培养,不能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培养出的学生自然就缺乏运用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人才培养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的优势

为应对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导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训练等,这些教学方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仍存在问题。而最近几年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则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思路,它结合了以上方法的优势,课程设计了五大角色,分别是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招聘主管、培训主管、薪酬主管,学生扮演,结合经模拟企业所处环境,制定经营决策,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在有限的资源下争取获得最大的收益。结合部分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课程的经验,本文对其应用优势进行如下总结。

(一)以竞促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的课堂上到处可见昏昏欲睡和玩手机的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很多高校研究的热点。而近年来,部分高校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教学,研发该课程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沙盘竞赛,一方面,借此不断地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竞赛的形式,达到以竞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目的。

(二)抽象的碎片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综合的实务操作

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课程则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核心知识,将这些抽象、碎片化的核心知识,转化为具体、综合性、事务性的操作,即真枪实战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决策,亲身感受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对企业的重大意义。这种新兴的课程设计,给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达到了真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动手能力,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当前,高校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是一种交互式体验式教学,将学生组成多个团队,担任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进行企业经营对抗,每个团队4―6名学生,共同营运一个虚拟企业。在整个经营周期里,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再是理论知识的僵化记忆者,而是通过团队的合作,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决策管理,最终实现企业营收。这样的实训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更加量化和公平

沙盘实训作为实践课程,其考核依据不再是教师主观评判,不再是试卷打分,也不再是主观评价学生课堂听课表现,而是根据模拟企业的运营结果确定。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局限性,形成新的考核思路。由于考核结果是由经营数字说话,因而实践能力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三、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的局限性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处于应用初期,高校和学者对此都处于探索总结阶段,尽管它受到很多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假定的市场环境缺乏可变性

我们都知道,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尤其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而实训软件模拟的市场环境则假定模拟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稳定不变的,这与现实显然是相悖的,那么在这样的假设下进行的企业营运也显得不再真实和可信。

(二)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缺乏核心知识的深层拓展

一方面,人力资源实训课程虽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知识,包括工作分析到薪酬管理,但是在实训训练中,这些核心知识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应用。另一方面,除去核心知识外,如员工关系处理、离职管理等,并未在实训中有所体现,这就导致人力资源沙盘实训无法真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任课教师缺乏授课经验,不能有效引导和组织实训练习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只是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课程,高校接受和应用该课程的时间较短,授课教师普遍缺乏授课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在实训的时候提出的质疑和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引导及组织效果不良,最终导致人力资源沙盘实训课程的效果也大大削弱。

(四)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规则有待完善

人力资源沙管理盘实训课程是一种对抗性的体验式教学,课程通常是由若干组的学生构成,学生在实训期间,需要遵守各种各样的实训规则。但是人力资源沙盘实训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存在一定的规则漏洞,如融资则导致不能参与最终的评比,不能避免恶性竞争行为,这就导致实训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发挥实训课程的有效性。

四、总结与展望

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和抽象,综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种充分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抗性体验式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尽管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沙盘自身内容及规则的不断完善,授课教师的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会越来越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受高校的认可。同时,相关的学者仍在不断探索及追寻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课程会克服种种问题,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 蒋定福,陈至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体系设计[J].大众科技,2010,(9).

[2] 夏安璐,葛海娟.人力资源沙盘实验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3,(20).

[3] 张旭.ERP沙盘模拟教学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2).

[4] 崔嵩.ERP沙盘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09,(8).

[5] 陈娉.对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11).

篇4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71―02

针对市场需求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应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校对此做了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法注重对工作过程的逻辑描述和具体展示,强调由工作过程导出“技能要求”,再经教学设计形成“学习项目”,最后通过相应的“模拟实训”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就是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入手,根据工作分析或职位标准罗列出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通过分析、归纳和提炼,形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然后逐一分解序化成若干个实训项目,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最能体现培养学生相应职业能力的工作场景和流程。由于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大大拉近了抽象的理论与真实而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距离,学生可以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体验各岗位的技能要求,真正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难度分析

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其实训教学多半只能采取模拟方式,这就要求尽量提供仿真的环境。首先是要提供开展实训教学的硬环境,如专门实验室、测试场所等,这些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要提供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际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无论是招聘、绩效考核还是培训,都强调人际的互动,比之于其他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有着更高的人际环境要求,而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单靠实训教师是无法提供这样的人际环境的,这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三,在教学组织中遇到的其他困难,比如工作分析、薪酬调查等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就很难执行到位,其最终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有想当然的成分。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指导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路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要求为依据,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进行实训演练。因此,在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上,应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创设仿真的人际环境为宗旨,综合考虑各模块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实训模块。

模块一:组建实训小组;

模块二:新建小组培训。由任课教师模拟培训师进行新员工培训;

模块三:制定小组绩效管理方案;

模块四:组织结构设计;

模块五:工作流程分析实训;

模块六:工作分析实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

模块七:模拟招聘面试;

模块八:职业生涯设计;

模块九:小组绩效考核。实训课程将专业知识、课堂控制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并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方案等。

2.实训分组

指导教师按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以5~7人为宜,在磨合期内,教师可对每组成员进行微调。每组实力相对均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又要考虑他们的职务、性别、性格、兴趣等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分工

各小组选出负责人,拟定公司名称,设计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演练中,每人都要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小组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其中组长要求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汇报员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4.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再现企业的真实环境:要有仿真的办公环境,如办公桌椅布局、企业标志的张贴、企业文化宣传栏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在讨论、发言,还是书面报告时都要使用职业性的语言。

5.制度建设

教师事先设定好任务,小组成员依据实训指导书要求,了解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并进入实际操作。教师要给各组制定统一的奖惩制度,规定各组做好过程记录,指导各组做好最终考核。教师可选2~3 名学生作为助理,由教师和助理对实训各个环节实施考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如此亦会大大减轻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的指导上来。

6.软件支持

教学中尽量选购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模拟软件或沙盘技术来提高实训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考评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学生在实训过程或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老师应及时评价并加以肯定,因此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考评可采取过程性考评和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1.过程性考评

通过反映实训中表现效果的过程表或反映实训成果的质量表来评定,表格制定内容包括组织水平、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时间控制等,并赋予不同权重,过程性考评强调实训过程、强调实践技能的养成。

2.总结性考评

实训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要撰写实训报告并进行汇报,最后成绩以小组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然,教师还将根据每组成员的分工和参与程度,如组织者、设计者、内容执笔者、上台讲解者、补充讲解者、资料收集者等,在各组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数调整,以区别不同成员的的贡献度。

3.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

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不足之处能得到教师悉心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交流与思考。适当的点评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六、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增长才干的“实战平台”。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不仅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还对学生成绩考评体系进行了完善。通过实训,能够使学生主动去感受,去参与,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组织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把社会需求、教育职能、学生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柳雨霁.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理论界,2009(10).

[2]唐毅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网络管理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42).

篇5

一、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对学习情境的要求

任务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法。“任务”是本教学法的关键词,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是其核心。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定位、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方面。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学习情境在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采用与同伴协作、会话的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收的灌输式、被动式地获得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教学法下的教学设计,应重点围绕学习任务来创设学习情境,师生、生生在任务式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协作、会话的方式,围绕任务展开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任务教学法,其基本原则是:强调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激发兴趣和动机,驱动学习过程;强调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学习者围绕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教师能动激发和引?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自主建构得来,并能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任务型教学是根据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和实际需要来确定学习任务,学习者围绕学习任务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学习者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

二、任务教学法在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其基本原则包括:(1)强调以问题为任务,问题可以是实际中的项目、案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围绕学习任务展开。(3)强调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必须是真实情景中的真实任务。(4)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学习任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个体无法独立完成。(5)强调学习评价的整体性评价,反对标准化的评价。

(二)开设课程的目的。作为一门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是集合学生在校学习的多门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而成,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整合的特征和功能。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梳理、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以企业调研为载体,以方案设计为任务,围绕“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提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核心素质。

(三)开设课程的时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末、学生顶岗实习(第五、第六学期)之前,共两周,64学时。学生在第二个学期已完成了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熟悉了整个企业经营的基本流程;在第三个学期完成了认知实训,这是在沙盘模拟实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时学生已经熟悉了现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运作;在第四个学期开设综合实训,通过企业调研获取真实、可靠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第五、第六学期进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综合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专业知识,实质上是让学生根据所调研的企业的真实情景,试图从中发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综合实训是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案例、问题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内容,针对具有典型特征的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例如,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频繁开展招聘工作,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招聘成本高,该案例的问题是典型的、常见的,也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学生经过分析和老师的启发,能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最终设计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任务为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围绕“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展开,见图1。

在教学模式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情境创设阶段。首先,从教学任务出发,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知识内容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特点进行分组,学生按照6-7个人一组组建团队。其次,确定学习任务,即呈现问题,根据问题选定学习内容,带着学习问题进入实际情景、寻找实际案例。由于是综合实训阶段,一般建议学生就六个模块一起综合考虑其在企业运作的现状,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定较为典型的、突出的一个模块(比如绩效管理)或者多个模块(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综合考虑其在企业的实际运行及效果。所以学生在呈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围绕六大模块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整合。最后,选择企业、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进行激发和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自主探索。

第二,协作与会话阶段。学生带着准备好的问题,进入企业展开调研,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收集真实的信息资料。同时,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在协作与会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对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意义建构阶段。意义建构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关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方面强调的是当前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有关联,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将新知识构建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情景、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终成果向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展示和反思,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最终达到“意义建构”。

(六)教学环节设计。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包含确定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等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教师确定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梳理总结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基础知识,摸清学生当前知识结构水平。在梳理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完善与升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实训课程的目标,即学生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通过对某一企业的实际调研,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具体解决方案,即教学任务为设计一份具体的方案。

第二步,学生分析任务。教师给学习者布置具体的任务,但并不制定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而是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分解成各个具体任务,如学生要根据调研企业实际设计一个薪酬方案,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分别进行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子任务设计,在具体子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找出哪些要用到旧的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进行知识意义建构。

第三步,自主协作完成任务。在明确的教学任务的指引下,学生组建团队,联系目标企业,进入真实情境,小组执行各项任务: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摸索,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完成任务,然后小组就任务完成情况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步,交流与评价。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总结、反思与巩固。各小组把调研成果进行汇报交流,一方面,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成果的评价能力;另一方面,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反思,内化知识。任务教学法下的综合实训课程,应采取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任务实践、课堂表现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考核则主要依据学生最终提交的方案质量、方案汇报过程的表现评分。过程考核占比70%,结果考核占比30%。详见表1。

三、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效果

“理论+案例”“理论+仿真模拟”是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的案例或仿真模拟环境往往缺乏形象性、真实性,导致学习者难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基于任务教学法设计的综合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模拟环境下的知识获取,而是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运用当前学习内容应对真实的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对问题能够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真正达成意义建构。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与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真实的、有现实意义的任务,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实训,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学生自主联系企业,实地拜访企业,与企业领导及员工进行交流、企业调研成果的展示等,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

篇6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教学的核心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然而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形依然大量存在,传统观点认为在课堂内无法开展实践实训。笔者结合从教《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来教学改革的尝试,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及功能定位,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经历和经验心得。

一、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实训比例

《人力资源管理》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自2010年以来笔者把课程名称定为《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常用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一般安排一半的时间在机房进行上机实训,编写实训指导书,制定实训标准及能力目标。笔者设计以下几项实训项目及任务:

通过上机实训,增强学生对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对数据统计及分析的敏感度,改变过去单纯讲授理论使得课堂枯燥、抽象的局面。

二、引入沙龙教学模式,一课多师授课

笔者设计了“HR管理沙龙”,通过教学主体多元化,使得学生在多角思维碰撞中开拓思路,汲取多元知识。邀请多位企业从业人员作为嘉宾参与课堂互动,请他们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岗位职责及职权,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技术和艺术,以及从业人员在管理实践中真实的经典案例。教学主体也可以是校内人力资源专员或管理人员,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邀请他们到课堂上讲授从业心得与经验。教学主体也可以是学生,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余搜集资料,或进行调研,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和展示,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三、设计温馨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室场景布置上,用舒适、简约的圈椅围桌,4-6人一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课堂行为规范约束,可坐可站,或饮茶,或倾听,或激辩。围绕案例或学习任务展开讨论与合作,小组代表陈述呈现并答辩,课堂交流, 共同提高,最后教师点评总结。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精彩性,教师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教师在答辩过程中利用案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应该先浅后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并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四、加强过程考核,淡化笔试

鉴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实务性,对学生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有:上机实训作业完成率和完成质量,出勤率,案例研讨团队合作状态、代表陈述,课堂专注力等。期末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答辩相结合。笔试重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口试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不断训练和考核,使学生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持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采取先进、多元的教学手段,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悉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受益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233-03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同时也是经管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特别注重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都应面向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和探索,关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

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工作内容、流程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划分,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包括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六大模块。鉴于学生的基础和毕业后将从人力资源专员等基层岗位做起,本课程选取了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模块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

1.工作分析模块:选择对某一个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工作分析计划,收集岗位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撰写岗位说明书。

2.招聘模块:以某一个真实的企业为背景,收集与本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招聘信息,让学生撰写个人简历、制定招聘计划、编写招聘广告、设计应聘人员登记表、设计面试问题和面试评价表,最后进行简历的筛选,模拟面试和面试的评价等。

3.培训模块:策划组织一次培训活动,以本班学生为培训对象,要求按照培训工作的流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和培训效果评估。

4.其他模块: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四种实践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是指通过对事件发生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在本课程有关招聘模块的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招聘和面试,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考官和应聘者的角色。通过模拟招聘与面试,让学生认识到面试的重要性,学会设计应聘人员登记表、编写招聘广告和按照招聘的流程组织招聘和面试活动,使学生掌握面试的技巧。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招聘计划的制订、应聘人员登记表的设计、招聘广告的编写、面试问题的设计和面试评价表的设计。学生模拟实施的步骤是:

第一步:明确招聘的需求;第二步:制定招聘的计划;第三步:设计应聘人员登记表和编写招聘广告;第四步:对简历和应聘人员登记表进行初步筛选;第五步:设计面试问题;第六步:模拟面试;第七步:进行面试评价。

教师组织情景模拟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设计实训项目——布置实训任务——组织实施——总结评价。

通过模拟招聘和面试,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企业招聘的流程和细节,掌握了一些面试的技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应聘有了一次初步的体验,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功就业会有一定的帮助。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实战演习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有很大帮助。

2.活动策划。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因此,在培训这一模块的教学中,给学生安排了一次培训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的实训任务。具体的实训内容及步骤是:以本班学生作为培训对象,首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其次,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订培训计划;然后,课后准备培训内容及资料,课上组织实施培训活动;最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通过策划、组织实施培训活动,让学生掌握培训的流程和方法,尤其要认识到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并深刻理解如何才能组织一次有效的培训活动。

3.案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案例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案例,让学生就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归纳,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是:

第一步:分组,每组4—6人;第二步:每个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第三步:小组成员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步:小组成员开始讨论;第五步:小组统一思想和观点,写出本组的问题解决方案;第六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第七步:任课教师进行评分和总结。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进行讨论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例如,教师需要高屋建瓴地提出切中要害和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可以使他们调整视角,注意并发现更重要的问题。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关于对案例讨论结果的评价,要跳出标准答案的框框,允许新观点、新思维的出现。标准答案只能作为参考,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实际操作。这里所说的实际操作不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而是真刀真枪地真题真做。例如,在工作分析这一模块的教学中,让学生选取身边的岗位(如教师、辅导员、保洁员、保安、公寓科管理员等)进行工作分析。具体实施步骤是:

第一步:分组。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为一个工作分析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第二步:明确要分析的具体岗位,各小组通过讨论选取校内某一具体岗位进行调查。第三步:制定工作分析计划。具体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分析样本、分析的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及具体的分工和时间安排等。第四步:按照既定的分析方法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注意格式和内容。第五步:按照计划收集岗位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包括上网查询有关岗位的招聘信息,通过招聘信息获取同一类工作岗位的相关职位信息。第六步:对收集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整理,撰写工作说明书。首先召集整个调查中所涉及的人员,讨论由工作分析小组制定的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是否完整、准确。然后讨论、斟酌工作说明书中的每一行、甚至每个词语。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准确的工作说明书。第七步:各小组进行汇报,共同分享在此次实训过程中有何收获,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当然,教师也要进行最后的总结和评价。

三、实践教学考核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除了学生认真“做”之外,教师的“评”也很重要。教师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每一个实践教学项目,教师都要制定比较全面、可行的考核标准,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如何做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

首先,要确定每一个实训项目所占的分数,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确定考核的内容、指标、等级及具体分值。如前所述的四个项目的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教学项目考核指标及标准一览表

最后,教师要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确保公平、公正,让学生信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实践教学成效分析

通过设计和实施以上四个实践教学项目,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了专业的训练和能力的锻炼,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教育强调实训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有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改变传统的“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课程通过安排实践项目的训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知识用于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并能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事,掌握一些职场礼仪,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发展和帮助学生尽快取得一定的成功。

第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实践,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强互动,教师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一些辅导和指导,比灌输式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第四,提高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各个学校都投入了很多的经费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安排实践教学项目,可以充分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率。

虽然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没有得到实际的训练;比较费时费力,控制不当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评价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等。

总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很多教师已经做了不少的尝试和探索,今后还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性完善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篇8

2高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教研室充分发动实训中心的教育教学科研力量,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以“贯穿于机械加工实训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课题的专项研究,尝试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教学。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方密切合作不断开发与完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现已经成为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平台和抓手。

2.1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教学内容

基于调查研究并结合我院实际确定该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要求及法律法规;工矿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基本工作程序与步骤;与机械制造业相关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操作规范。企业对员工职业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遵纪守时。为了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接受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走入职场,就要遵守职场规则。遵守职场规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规章制度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的要求,而是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也就是说,是职业的需求。通过多年对员工考勤结果的总结,擅自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多发生在工龄三年以下的新员工中,而试用后不能正式上岗的主要原因,也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2)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员工可能有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愿望,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结果不佳,追其原因是不知该做什么、如何做;(3)分析、总结和创新。在工作中善于观察、总结和创新是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养成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习惯,是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的前提,也是进行改革创的基础。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希望留用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途的员工;(4)团结合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团结他人、与他人愉快合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员工,往往更能得到认同;(5)工作程序步骤清晰,工作场地整洁条理。这样的员工看上去一般会给人以工作能力上的信任感。

2.2建立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

以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作为机械制造业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训教学平台,以制造业生产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行为规范、管理要求和管理工具为教学依据,把机械加工实训的过程按生产作业流程设计成仿真生产情景单元,把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制造业职业行为基本要求和养成方法。(1)建立工作流程。原材料→出库→零件加工→质量检验→防护→入库。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并参与实施,从而了解加工制造、检验、质量控制、物料管理等过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和训练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2)建立仿真实训车间。车间布局仿真:按照生产型车间划分原料区、生产区、在制品暂存区、待检区、检验区、成品区、物流安全通道等,按生产工艺安排设备,力求还原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目的:建立实训教学平台。(3)实行生产计划管理。订单→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生产调度→核销订单→发货。目的:了解生产管理的目的,训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4)推行现场管理。通过了解现场管理得目的、内容、方法、工具等内容,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5)建立仿真组织机构。按照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机构的管理岗位设置,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其中的角色,在实训中训练和熟悉基本管理程序、掌握基本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规范和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目的。

2.3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和培养等方式,建设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人,职称结构:既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又有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科研与操作技能均过硬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资格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师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车工、钳工、焊工考评员3人、二级建造师1人、ISO9001/ISO14001审核员1人、钳工技师、焊工技师2人;通过聘请和培养多种方式形成了由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的企业经历、娴熟的操作技能、优良的工作习惯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等,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是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2.4实训教学模式

本模块的设计,源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一线教师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以及对人力资源中介等所做的调查结果。在模块设计及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多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设计了“生产实景+入职教育+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

2.5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对于理念建立类的内容,如果教法选择不当,容易给学生造成程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的印象,产生抵触情绪,不易接受,因此,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自觉接受训练,成为教学的难点,它需要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1)氛围感受法。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认识,机械加工实训室从名称、人员称谓、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按照一般生产型企业设计,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机械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车间,××班级=××车间,班长=车间主任,实训小组=生产班组,老师=师傅,让学生在职业氛围中认识岗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管理自己;按实训课目分成生产作业小组,明确管理人员:任命组长、副组长,班长总负责。(2)任务驱动法。实训教学过程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学生在实训中边做边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都得到提高。(3)行为示范法。比如教师在机械设备的保养、工具的摆放、上下班等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4)目标引导。实训开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及职场基本规则,并以实例说明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职场规则对新员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做。(5)因果转换。以实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基本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效经营的重要性,职业行为习惯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影响。

2.6学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养成”为主,也是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法。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员工要求管理自己,学生在管理体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自己管理自己。(2)合作探究法。在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相互借鉴、推广,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3)实践操作法。习惯养成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养成,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

2.7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本模块训练的意义、目的;模块包含的内容;讲明训练目标、标准、讲明训练方法;分组,分配角色,发放管理工具;检查执行情况,讲评,提出整改意见。

2.8实训成绩考核评价

该实训模块的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按日常工作现场、设备、量具等的维护、实训纪律的遵守、到课情况等各项由指导教师、学生共同给予评定。

篇9

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其本身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得到了新建本科高校的一致认同。但囿于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社会认可度、学校品牌等方面因素,新建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不能满足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1.实践教学学分及时间安排不足

新建本科高校大多能够按照教育部2011年7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有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项目。但实践教学总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20%左右,这中间还包括思政实践和军事训练,用于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学分实际只占15%。而在学时的安排上,除思政实践和军事训练外,大多集中安排在第二三学年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和第四学年的下学期。这种极低占比的实践教学学分及时间的安排,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难以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全覆盖,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上也难以保证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满足不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差别不大

对完成培养目标而言,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是相互促进的。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有关问题。在有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实践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实践教学大多采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上机模拟练习等方式进行,对学生而言似乎还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并没有太多的实践能力锻炼设计在内。这样的实践教学达不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3.实践教学可利用的资源较少

新建本科高校一般很少建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很少建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实验室,大多是与相关专业共用,或只是拥有一套含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相关教学仿真软件。有的新建本科高校甚至没有实践教学相关科目的教材或课程指导手册,有时需要相应的任课老师根据实践教学对应的课程教学大纲临时编写。实践教学资源的缺乏让很多实践课程教师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二、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用资源不足、实践教学理论化、学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无论是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还是专业培养的要求,新建本科高校大多已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较少的学分、较集中的时间安排,显然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之一。没有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去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目前大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通病。

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落后

实践教学对指导老师的能力提出了不同于理论教学的新的要求。要想在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有相关实践经历和经验并善于总结指导,这些应该和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一样成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必备的条件。新建本科高校中的教师目前极少数具备这样的条件,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实践教学理论化,不能更多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缓慢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各项资源的支持,包括各项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实习实训基地等。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整体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依赖自身能力建设相应的实践教学资源工作进展缓慢,立项少、成果不明显;理念及资金的匮乏,导致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实验室计划不断拖延;缺乏社会知名度和总体规划,导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挂牌少,真正能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发挥作用的更少。

三、优化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建本科高校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上要不断优化。

1.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在当前普通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应该是培养能较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诚信品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熟知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及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业务技能,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应用型专业人才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围绕此目标,新建本科高校应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按《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的要求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提高到专业教学总课时的30%以上;科学设计实训教学环节,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的要求,对各职能模块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都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做实做好课外实践环节,通过沙盘训练、学科竞赛、模拟职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深化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专注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深化实训课程体系改革,要不断对实训课程的内容、形式进行研究,既要做好实训课程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的对接,也要处理好实训内容的更新问题。本科毕业的学生应具备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能力,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应该涵盖各职业功能的所有工作内容。例如,在招聘与配置上,实训的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包含招聘实施、招聘评估、人员配置、劳务外派与引进等项目,还有结合当前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细化实训项目的课程内容、实施过程、考核标准等。在项目实训中,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推行项目教学与专项演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业务技能。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能力是影响实训过程是否顺利、实训效果是否达到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当前所有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的任务之一。新建本科高校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教师通常很少,教师队伍大多由青年教师和兼职的退休教师组成。实践教学一般都由青年教师来担任指导。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对很多本科高校来说都显得较为迫切。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措施支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升自己,或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或实践锻炼,使教师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熟悉当前社会不断涌现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新问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正在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此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积极引进有丰富经验、并具有教学指导能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中来。

4.多渠道并举,开发利用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篇10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43-01

一、 问题的提出

经管大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的获取外,更多的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时间能力的培养,故高等院校更多是通过实训或者实践等教学活动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部分按照专业课程或单一实训任务设置实训室,缺乏实训室间的内在联系和横向协作沟通;

(二)缺乏较长远规划,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利用率低;

(三)校内不同专业课程实训软件、跨专业、不同学院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互通、互联,教育资源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需求。

二、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建构

(一)硬件条件建设

重点围绕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特点,搭建“企业经营管理校内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端系统、学生端测评模块、教师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经营决策系统、企业财务及供应链管理系统、机构模块、数据账套、表单管理物料耗材等模块组成。

其次,规划相应的实训场地。根据跨专业实训的人数规模,在校内选择了400平米的空间作为实训场地,并按照6家制造公司(每组6人)、3家半成品公司(每组5人)和相应机构(例如:管委会、商业银行、客户、原材料、租赁、设备、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审计等)内部的人员组织形式,设定了105个具体仿真岗位供学生实习锻炼。

(二)实训内容的安排

可根据具体的实训要求,弹性安排实训时间:1-3周。下面列出实训1周的内容安排:

第一天:仿真动员会、 实习分组、小组讨论,决定职位分工、公司LOGO,名称设计,职务分析撰写,仿真业务系统使用讲解,K3系统使用讲解、公司战略讲解、一季度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会议(学生讨论)、公司年度预算制定、公司文化墙制作,公司介绍制作和1季度产品订货会讲解准备;第二天:一季度产品订货会:基本业务流程讲解、一季度订货会分析总结会、一月经营和财务专业培训;第三天:一月经营;第四天:二月经营;第五天:三月经营、一季度财务报表生成、一季度总结会,实结。

(三)实训的教学形式

体验式培训,老师引导,学生自由组队,根据创业项目开展经营。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头脑风暴,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能力。

(四)实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团队的组成: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各1名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其课时量按照每人16节/周进行核算。

学生实训组织形式:必修课自选模式,即本实训内容为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但考虑到打破了常规班级建制,故采取自选模式,即每一轮实训固定相关专业人数,由学生自由组队方式来报名实训,例如:财务管理专业:所需人数15人,拟安排岗位:财务部、财务咨询、机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需人数9人,拟安排岗位:行政部门;市场营销专业:所需人数12人,拟安排岗位:市场部、采购部、客户公示、广告公示、租赁公司;物流管理专业:所需人数6人,拟安排岗位:物流公司。实训时间的安排:根据相关规定,以24节/周为单位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

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对实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要能够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对实习中出现的各类跨专业的问题进行解答,就需要指导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积淀,才能保证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因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构建指导教师团队,由多名专业不同的教师组成,共同完成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师相关业务的培训,提升技能,确保实训指导到位。

(二)学生的组织问题

由于是跨专业综合实训,必然将打破现有的班级建制,往往出现多个班级学生一起实训的局面。一方面参与到实训的多专业学生,由谁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通知。另一方面是未参加实训的其他学生该如何进行组织,这都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摸索和总结的。

总之,如何更好的构建实训体系,确保教学落实,使学生“乐学其中”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篇11

05级课程实训的初步尝试我们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在05级进行人力资源岗位的课程实训时,每2人(一组)一份问卷、一名03级毕业生的联系方式,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要求05级的每名同学写出调查过程及感受,这个环节的考核方式是:上交填好的调查问卷、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每组在最后的实训总结课上用PPT的方式讲解调查访谈过程、问卷中的主要观点、调查的感受和启示等。经过调查获得了如下数据:目前(2006年12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3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21%。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16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6年3月起到目前(2006年12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7.89%。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4.21%。曾在1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50%。目前(2006年12月)没有工作的有6人,其中正在本科深造学习的3人,占总人数的7.89%,暂时没工作的3人,占总人数的7.89%。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0人,占总人数的0%。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计算机、统计学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等,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有计算机、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等。这些数据对我们制订08级的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之处。更重要的是,05级的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与师兄(姐)的联系与友谊,了解了师兄(姐)们的工作情况,间接熟悉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而且无形中上了一堂容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择业等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课外教育课,不仅达到了实训的目的,也获得了额外的收获,使得学生课程实训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相结合的尝试获得了双赢。

06级到09级课程实训的继续跟进有了05级的成功尝试,我们在以后年级(第三学期)的课程实训都加入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这一项内容,而且在05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调查和课程实训的课堂交流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更从容地完成任务及更好地分享其他同学在调查中的收获及感受。实训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与05级的基本一致,部分的改动有:06级是两个班,04级是一个班,调查的时候基本是两名06级的学生结组调查一名04级毕业生;07级、08级是一个班,05级、06级是两个班,调查的时候是07级、08级的一名学生调查05级、06级的两名毕业生。调查获得的数据如下:1.06级对04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08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3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7.18%。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17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7年月起到目前(2008年1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82%。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5.38%。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26人,占总人数的66.67%。目前(2008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5人,占总人数的12.82%。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0人,占总人数的0%。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计算机、统计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分析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等,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有计算机、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等。2.07级对05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09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59人,占总人数的77.63%。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21人,占从业总人数的35.59%。从08年7月起到目前(2009年1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5.26%。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26.31%。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42人,占总人数的55.26%。目前(2009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17人,占总人数的22.37%。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2.63%。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沟通管理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3.08级对06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10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6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06%。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33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9年7月起到目前(2010年1月)为止,曾在3个以上(包含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8.82%。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19.12%。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45人,占总人数的66.18%。目前(2010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4%。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有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7%。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数据库应用、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障、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沟通管理等。

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鉴于篇幅关系,2009级对2007级的调查数据,2010级对2008级的调查数据,2011级对2009级的调查数据就不在这里一一展示了。单从一届、几届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的数据可能还看不出太多的规律,但是如果一届届地做下来,这些数据将是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我们也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规律性内容,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建设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的结合体现在2012级的教学计划中人力资源专业2012级的教学计划中对第三学期人力资源岗位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要求及内容描述见表2。上述两个表节选自2011级和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文字说明部分,表2中“与上届毕业生访谈”就是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即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鉴于以往学生实训时反映时间有点短的问题,2012级的计划对第三学期的实训在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的3周调整为4周,增加的1周时间主要用于与毕业生访谈、写调查报告和准备课上交流的ppt等。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对学生进行延伸管理的体现,是学校办学可持续性的需要。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就业率及合格率,了解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对课堂上所学课程的反馈,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反应评价等。根据上述信息反馈,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而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如何把它变为常态,人力资源专业几年来所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相结合的尝试,不愧为一种经济、实惠,学生、教师、学校几方面都达到共赢的模式。当然,本文中只做了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所得的数据还有局限。下一步,需要做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跟踪,这样获得的数据就更有意义。人力资源的岗位实训是人力资源专业教学实践性的要求。如何做好这个环节?花钱买模拟软件、建校内实训室、专业负责人利用个人关系网与企业联络、建校外实训基地等都是很好的做法。但突破传统思维、“曲线进入”毕业生的所在单位与岗位,利用毕业生与学校的特殊关系,利用校友们的横向沟通,把学生的实训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相结合,把学生的实训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是教学、实训、科研良性发展的很好途径。

作者:于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