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4: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中心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扎实落实学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咬定办强中心小学、办好基层小学的工作目标。在质量管理方面重视单元过关检查、质量抽考和教学常规管理,以考试为突破口,实现质量管理准确定位的突破。即在学期考中,实行基层校、中心校分类监控,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办法,找到了大坪中心学校办学点散小、统一评价难以平衡这一质量管理的准确定位,迎合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心声和期盼,整合了学校质量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机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出了中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困境,实现了管理的新跨越。
(2)规范作业设置,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进一步规范语文、数学科作业设置、批改,根据《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修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语文科作业设置、批改的通知》。①语文科学生作业本的设置。一、二年级要批改的:拼音本(一年级)、生字书写本、词语抄写本(方格本子)、作业本(完成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习题,如造句、填空、抄写句子等)、写话本(方格本子,二年级)、听写本(方格本子)。要检查的:练习册(选做,讲评和批改相结合)。三至六年级要批改的:生字书写本(或田字格生字本)、作业本(完成生字词和优美句子的抄写和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的习题)、作文本、小测本。要检查的:小练笔本(或日记本,每周不少于2次)、练习册(选做,讲评和学生互改相结合)。②语文科学生作业本的批改要求。作业批改要及时,批改符号要规范,簿籍要整洁,学生书写要工整,错题要订正、复批,要用鼓励性词语或符号评价学生的作业。对的要打“√”,错的要打“×”,小错的地方可用“”圈起来,让学生在原处订正。一、二年级可用“”号的个数(最多5个)、三至六年级可用“好或中、加油”等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开展专题研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在课堂教学上求“实效”是本学期学校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学校每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开展以下活动:①每位教师上一节校级教学公开课。不同的小学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开展,公开课安排表于开学初送交中心学校教导处,教案应于开课前一周发送至中心学校邮箱,这样便于统一管理。②举行区级公开课教学研讨会。每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开展至少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并请各校相应年段、学科的教师参加活动。通过上课、评课交流、教学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个年轻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学期中心学校采取听讲座、结对子、教学基本功比赛、听课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教育理论、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
三、更新评价标准,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1)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起着导向和杠杆作用。过去只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忽视智力、能力的考查;只重视语、数两科知识的考查,忽视常识技能科等考查。为克服这种片面性,在常识技能科考查中,既考教材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又考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对常识技能科要同语、数学科一样认真组织考查。
(2)改革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一点就是要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办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实践中,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可拓展测评领域,开展学习情感的测评试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和日常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查和评定;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研究拓宽检测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要求学生进行某种观察、专题调查、某项制作、某项实验等等。
2.小学低年级:在小学中泛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引领帮助培养形成是非标准与价值观念,由于年龄小的关系,他们的身上存在自制力薄弱、好动的特性。
3.小学低年级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研究:就是教师立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个生命,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生命课堂是注重以人为对象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把课堂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二、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 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教师在向学生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选择合适的言语,还能同时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言语,其“讲述”的行为同时也就是“倾听”的行为。
2.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教育应该具有对话性。对话,不仅仅是交流、谈话。它的精髓在于它的构成要素:反思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如果牺牲了一方――即使是部分地牺牲――另一方面马上就受到损害。反思被剥离了行动,对话只会是空话、“废话”;行动被剥离了反思,对话只会是行动主义。在这两种情况下,对话都不可能实现,教育也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解放。对话,作为一种与灌输式教育相对的教育方式,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话,作为一种手段,必须服从于意识化的目的,即培养人的批判性意识。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但是,对话的展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爱的倾注、谦虚的态度、对人的信任、充满希望以及进行批判性思维。对话的目的,是对现实进行不断改造,是为了人的不断人性化。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建立真正平行(水平)的对话关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因为对话文化行动一旦展开,处处可见反对话文化行动的阻碍。这两种文化行动的对立,再现了统治与解放的对立。
3.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在个人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总是首先强调其人性观最独特之点。他逆潮流地宣示自己对人那一份极大的信心。他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他深信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掌握个人的命运。他更坚信人是理性的,既能自主自立对自己负责,亦值得信任和合作。他认为人皆蕴藏着潜能,人性是积极、建设性与社会性的。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们的课堂更多关注的是知识课堂,这样的课堂被异化为知识至上,剥离实践的教学,僵死的教学,冷峻的教学,非生态化的教学,背离了教学本应该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完整的人文价值。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在强化知识、技能同时,失去的是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教师经常谈论以人为本的话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教师很少会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结果即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在当下,大喊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口号下,在课堂真正实现师生对话的场景很少,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还有另一种倾向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教学活动中,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等,即只针对“学生”这一要素,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
生命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精彩纷呈。生命课堂能够让教师致力于课堂、学生、教材及教师自己这样的具体的场景中开展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中年段是小学生习惯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小学中年级构建生命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促进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每一个学生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来看待,学校不再是生产统一产品的 “加工厂”,老师也不是生产模具的“工程师”,学生更不是工厂里加工的“产品”。
四、研究目标
1.学生在课堂能够畅所欲言,主动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能构进行愉快地交流。
2.师生在课堂进行情感的交流,开展平等对话,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3.教师在课堂能够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纪律问题教师处理妥当。
4.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五、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1年7月-9月):精心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
2.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为课题研究寻找理论支撑。开展生命教育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分析本班学生语文课堂的现状,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3.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采用行动研究法,。
4.总结阶段:(2012年7月-9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博取众长,形成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1调查报告《关于我校生命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策略》(2011.9)
1.2生命课堂的案例(2011.11)
1.3关于生命课堂研究的校内教研课(2011.11、2012.4)
1.4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彰显学生生命的本色》(2012.5)
1.5《小学低年级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2.8)
2.实践成果
在进行研究的这一年时间里,我收获颇多,撰写了案例《生命教育留给我们的思考》获市一等奖(结果已经查实,但证书未发),《小学语文:识字六》获省三等奖,两节校公开课受到学生的喜爱,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
七、反思
1.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发现一个班的学生间语文实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实验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点便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出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语篇阅读教学策略。
2.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后,有效的阅读技巧还有待提高,如:略读、细读、跳读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进行方法的指导,提出的问题有粗到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师在新的语篇阅读教学的模式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在讲解和分析阅读材料上的方法还需探讨。
迎接新挑战,解决新课题,必须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必然要求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实现德、智、体、美各育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专业知识上,不是定在具体教育目的上,而是定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上。未来青少年一代是具有高度文化修养与高尚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行是合格的未来一代的重要标志。塑造德才兼备的青少年一代,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崇高目的。教育概念首先应当是一个道德观念。传播知识,增强生活及生存能力,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并非全部,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这是十分危险的。
(一)教师表述不清,学生理解困难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课堂提问至关重要,但课堂提问的质量并不取决于提问次数。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会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由于教师表述不清,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问题真实含义,降低了提问有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路旁的橡树》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出“有谁知道马路最后为什么成了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要保护橡树”之类的问题,学生在能够理解的情况下,就会展开积极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学生思考时间较少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量相对较大,但一节语文课只有40分钟,导致很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思考时间,造成了学生回答困难,影响了教学效率。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在没有充分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很难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突击式的提问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育,使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畏惧感,不利于教学的延伸。
(三)教师评价反馈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有意义的评价,常用对或错、是或不是、好或差等过于片面的表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缺乏教育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时,并没有对学生提供的“不正确”的答案进行探讨,一味地否定只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生缺乏提问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传统的提问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缺乏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也缺乏质疑,普遍认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上的“艺术”体现,正确的提问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相反的,错误的提问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负面作用,甚至造成学生否定自己。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提问也要按照原则、方法来进行,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避免让提问出现偏差。值得注意的是,提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是一些重要的规范,是不可打破的标准,教师不可强制性的提问,也不可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作答。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掌控好提问的密度。在一节课程的教学中,课堂的提问数量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没有时间进行提问。教师要针对课程的内容、教学难度、理解方法、教学目标等,合理设置问题的数量,确定提问的方法等等,避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第二,把控好提问的难度。小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有限,教师对提问的难度应进行掌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减少硬性的规定,要注意灵活的难度变化,避免造成提问的负作用。第三,对提问的层次性进行把握。课堂提问需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开篇提问、中间提问、结尾提问,都要按照自身的层次来进行,否则达到的效果,势必不如人意。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措施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其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以新课改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课堂提问的效果。
(一)做好启发性的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实现思维的发展,教师就要做好提问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先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琢磨,看问题能否激发出学生的回答情绪。在启发式的课堂提问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思考中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扩展。只有做好启发式的提问,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二)增强提问中的艺术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先对自己提问的行为进行考虑,以此来保证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师在提问以前,要先了解好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做好问题的设计工作,同时还要认识到问题的启发性与变通性等特点,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问题来以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想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的提问行为,这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且对于学生回答的结果也没有进行考虑。而在如今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就必须要对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进行创新,并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从而主动的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和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描述,并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提问中,经常使用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具有引导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散思考。这样的提问过于枯燥,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提问根本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数量过多,把太多问题抛给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把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出现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厌学等问题。在课堂中提过多问题,当学生积极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处于冷场的状态。整堂语文课学生可能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难以把握节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不好把握节奏,这也是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因素。教师该问什么问题,教师什么时候提问,一个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给多少时间总结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差别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提出的问题差别化。有些老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歧视所谓的学困生,只愿意邀请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从而忽略了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教师对所谓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要多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多层次。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一味地提升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兼顾不同成绩的学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稍微简单一点的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全方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过硬,要吃透教材,全面理解语文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老师要抓住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对于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提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提问中,主要可以围绕两点来进行。(1)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通过思考来深层次地了解问题,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2)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体,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课堂提问要精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巧设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学习就是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质疑问题,最终探究疑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教师课前设计疑问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巧妙地提出疑问,合理地设置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的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小学老师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变得更加完善。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改革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而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氛围过于死板,也使得学生考虑问题的思维过于局限,久而久之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一种打击,最终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学习,不会独立思考问题或者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全面。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实效性的办法
1.转变教学思想
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正处于初步认知的阶段,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就是要根据这一依据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探求问题的好奇心,通过引导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学习技巧。
2.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单位,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以便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但是传统的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整堂课下来只有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对于学生有无真正理解知识根本不予重视,这也就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3.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1)问题的选择
教师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每个学生的资质、接受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设计提问的技巧,不至于使问题过于太难也不会过于简单,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获得答案。不同表现为差异,而没有高低之分,就好比体育,有的人擅长百米跑,有的人擅长长跑,只是能力取向不同而已,所以在提出问题时要尽量放宽思路,同时也是发现学生兴趣爱好的一种方式。
(2)如何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既需问,又要答,而这又是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所以务必本着学习的最高目的:学以致用。如此为之,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3)由谁来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大胆提出质疑,以此来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地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
(4)语言的选择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带有天真的特点,看待问题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式都还比较幼稚。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尽量用幽默、委婉的语言来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教学质量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综上所述,以巧妙的技巧进行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新的角度和方法考虑问题,这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主体
1.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看似教师掌握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殊不知学生才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隐形的,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引导学生发展、指导学习模式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课程。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有了主体意识,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教学效率必定会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1.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丰富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初学者――小学生而言是容易掌握的一门课程,但也因为容易而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语文知识及语言的理解、使用能力偏低。语文课堂教学,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课堂环节设置。课堂教学设置丰富的环节,有明确的训练点,有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这样针对性高,目的性强,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教学环节,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由点到线,再扩大到面的学习模式,连贯性强,学生也不会脱节,从而使课堂简洁有效。
2.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在授课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研究课本及新课改的教学大纲,了解对应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水平,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实际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能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结合。首先,要科学把握问题的合理性、适度性、广泛性、挑战性和有效性,既要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的目的,又要难易适中。其次,问题的设置要灵活,一样的问题,换个问法,也许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总之,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
1.感知由抽象变直观,生动形象
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的基础是感知,学生不通过感知摄取知识,谈何理解、巩固、运用知识?因为授课对象是小学生,由于他们自己的知识、阅历的限制,而对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不太清楚,形成学习障碍,或理解误差。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学生难以见到的或想象不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面前,让大量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感性知识,以提高他们感知和认识教材的效率和强度。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自然风光照片,图文并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象,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活”的情境,感知效果十分明显。或者,在授课结束后,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录像等,可使学生对课文所述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对所涉及的人物形象认识更完整、更丰满。
【中图分类号】G239.32 【文献标识码】A
合理应用提问手段配合课堂教学,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对学生们提问,可以对他们的课程知识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能够进一步实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来强化巩固学生们的课程知识。正因为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并精心准备提问问题以保证其实际效果的发挥,最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圆满达成。作者认为,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一、为提问创造合适的环境
提问,首先是一种沟通交流活动,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双向反馈过程,因此其有效性程度就与师生双方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基本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新鲜教学知识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就更强。从这点可以看出,创造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能使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
作者认为,创造良好的提问教学环境主要靠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良性沟通,要保证其沟通效率最大化,那么师生间的关系首先要相处好,应该从过去那种师生地位悬殊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积极采用新型朋友交流模式,师生间的关系跟好朋友一样,从而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们在语文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将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始终保持微笑,给学生们带来愉快的上课心情,使学生们保持一颗热爱语文课程的心;对于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不应当面直接呵斥指责,应该委婉地提出改正方法并引导该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同时顾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提问中来;不要吝惜表扬之词,应该大胆频繁地给予学生们表扬,无论是他们回答对了问题还是大体意思接近,都应该积极表扬学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们参与提问的热情激发到最大,以轻松、活跃、和谐的提问环境来保障其有效性。
在提问环境创造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来进行提问教学,并以自己饱含爱心的情绪配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讲述来带给学生们全新的教学感受,让学生们不再对课堂提问犯怵,而是将课堂提问作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积极配合老师进行课堂提问,互相合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提问方式要选对
提问教学手段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提问教学往往是验证性提问,即早已给出了答案,学生们只需要回答是还是不是,或者完全照搬课本教材上的提问模式和回答顺序,将学生思维固定在一个较小的框架里,学生无法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回答和对问题的看法及补充,丝毫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这种提问方式陈旧落后,需要得到根本性的改革。
现如今我们采用新型提问教学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的落后教学法,而是师生双方互相提问、互相回答、共同思考,将提问过程和学生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融合到一起,对教学过程大有裨益。学只是接收知识的途径,问才是将所学知识巩固吸纳并灵活运用的提高方式,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多问多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帮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把握住所学知识,这对他们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提问也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三、预先做好提问准备
我们老师在每节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并设计出最为合适的提问问题。提问的重点方向应该是课程上的重难点以及疑点部分,提问的内容应该尽量贴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便在课堂提问时能快速转到问题本身并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然后才会想去了解去回答。
在提问问题难度的设置上也应该合理把握,保持在一个中等水平上,太难了或者太易了都不行。如果问题太难,那么大部分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都没有头绪,无法回答,打击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会陷入僵局,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到教学效率;如果问题太易,那么学生们可以轻松回答问题而不需要过多思考,不但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提问感到无聊,学习兴趣大幅度丧失,造成消极面对学习的状态,对学生对老师都是非常不利的。
只有在保证学生了解问题的前提下再适当增加提问难度,全面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学程度,这样他们才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收获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乐于参与到语文课堂提问中来,积极配合老师教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从课堂教学提问的各具体方面着手保证其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0
一、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各科教学都有课堂提问,提问的一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思维的正确方向和进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当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任务服务。当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具有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的作用,但是,不要停留在领会课文内容的水平上,而要在领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学到语文知识,得到语言训练,最终达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自,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指引者和组织者,以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使得提问教学变成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该首先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课堂提问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认知发展水平上,小学生理解问题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应该偏重回忆性或者记忆性的问题,伴随着年级和年纪的增长,教师可以逐渐增大理解性问题的比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随时恪行。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都避免让自己的思维去干扰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应把握好提问的“度”
1.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沿着一定的层次进行的,即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一认识的规律。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2.把握好提问时间的“度”。这一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不要立刻点名让学生回答,而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找到最佳的答案。二是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不要马上给予评价,而是要延迟一段时间,以便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
四、提问对象的多层次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不是只是针对学习好的学生提问。许多教师只是喜欢提问学习优秀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成绩优秀,回答问题的答案正确率高。但是这种做法却会造成课堂互动的不平衡,以至于老师只是过多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多层次性,这就决定了所设计的问题的多层次性。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比如针对优等生可以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以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榜样和带动作用;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针对性格内向或者后进生应该设计一些简单、回顾性的问题,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加入到学习与讨论的课堂中来,从而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体现其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层次性。
五、课堂提问要重视评价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虽然注重了问题的设计,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负面影响。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但是,老师要掌握好表扬的力度和频率,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的表扬之声不绝于耳,使得表扬过于泛滥,而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因此,老师在给予学生表扬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不能对整个班级运用同样的表扬方式。如果老师对所有学生的评价都一样,这样不仅不能起到鼓励作用,相反地,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原则就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老师要充分的注重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提问的设计。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老师需要精心的设计,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层深人为原则。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提问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提问时,老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林.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两个叉路口―兼论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意义与特征[J].中学语文教学,2010
[2]罗月香.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古已有之,如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提问等。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无效性表现
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了不少改进,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频率合理,教师关注面比较广泛,提问对象几乎涉及全班所有学生。但因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堂提问仍存在无效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严格控制问题的答案
语文课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没有确定答案,但是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控制问题答案的现象较为严重。以一年级《小伙伴》一课为例,老师问:"在三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很多学生回答"喜欢安东,因为他能够用实际行动帮助玛莎",老师对他们的回答感到很满意。但是有一名学生却回答说:"我喜欢安娜,因为安娜批评玛莎粗心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批评她,玛莎以后就会经常丢东西。"老师听后问大家他的回答是不是正确的,许多学生顺着老师的意思说不正确。老师在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后再问他最喜欢哪个小朋友,该生只好顺从地回答了"喜欢安东"。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这名学生回答喜欢安娜也是可以的,而且他的解释很有道理,教师完全可以认同。语文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已有的经验,对问题有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体现的是创新的火花和探索的精神,应该得到鼓励与赞许。可是,由于教师过多地控制了问题的答案,学生也慢慢地学会用标准答案来顺应教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只不过是教参的真实演绎而已。
(二)课堂忽视对学生提问精神的培养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年级越高,向教师提问的次数越少,与教师的频繁提问相比,学生的提问简直是少之又少。并且,教师很少能留有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也很少向学生提出"今天的课还有问题吗"这类征询性的问话。在访谈中被问及为什么不向老师提问时,很多学生露出了茫然的神情,有学生回答是怕老师和同学笑话,也有学生说"老师讲得很好啊,我没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少,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反映了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状,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问题精神培养的漠视。
(三)教师的事实性提问较多
以四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为例,教师在关于个别生字的举例上就问了十多个问题。譬如:第一个生字在哪?可以组成什么词语或成语?是什么意思?第二个生字在哪?读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占据了大约 1/4 的课堂时间。这样的问题显然过于简单,缺少提问价值。问题由于过于简单,对学生既缺乏吸引力,又浪费了课堂时间,更不能体现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体会的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对策
(一)课堂提问要言简意赅
课堂提问言简意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老师问出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离老师的预设十万八千里,其实就是老师的提问不够清楚明白。只有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才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不知道如何作答或者答非所问;只有准确简洁的语言才会引领学生沿着你的预设前进,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到达真理的彼岸。
(二)课堂提问要缓急有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在紧张的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不能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高密度的问题只会让学生疲于招架,无心思考。罗尔发现在大多数的课堂中教师的等待时间不足一秒。增加等待时间 3 秒,会产生如下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度增加,正确性上升;特别对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不能回答的情况减少;主动、自发的回答增加;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交流增加。因此,教师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系列紧张的提问之后,可以安排欣赏配乐朗诵或者美丽的图片等,来缓解学生紧张的思维状态,让大脑得到片刻的放松。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要通过种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变换提问的角度
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
2.创新提问方式
一个小故事,一条民间谚语,一句顺口溜引出的提问,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反之,提问落入俗套,久而久之,则令人生厌,顿生乏味之感。
3.口头提问与书面提问相结合
有时候当学生对于听觉的刺激感到厌倦了,换一种视觉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效果也是不错的。
4.课堂提问后关注问题的解决
课堂提问后学生能否准确地说出答案,是否又生成了新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关注的。有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够一下子就说出答案,但有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卡壳"。教师应该耐心地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是思考不出来,就需要进一步地追问,追问应该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不能学生一"卡壳",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将问题移交给更好的学生,这往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这些新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对于关乎文中重难点的关键性问题不能放过,一些特级教师往往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生成的问题,从而成为课堂的亮点。
教师要针对所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好问题,比如说我需要在哪个环节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怎样来引入?这样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等等这些都要提前想一想,千万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漫无中心。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层层深入理解课文。若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跳跃性比较大,学生就会不明所以,来不及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所以在教学中设计问题不求多,而求精。问题不宜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对教学不起作用,不能发展学生,不宜太难,太难的问题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出的问题,就如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二、面向整体,因人而异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三、合理利用时间进行提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提问中要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的抛出问题,促使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尤其是课堂教学又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也是各有千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成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要能抓住时机,通过反问、追问等方法,抓住这些好的生成,让学生体验成功思维的喜悦,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小学一堂课40分钟,如何准确地把握和合理、分配四十分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学生好动、好奇,但持续时间不很长。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是教学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便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课堂提问,但要科学地利用时间,一方面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讨论的时间。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和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一节课中也不能都进行提问,提问多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让语文课堂提问多样化,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提问方法:教师提问,全班齐答。如果答案不统一,再点名答,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教师抛出问题,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内部选出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抛出问题,要求学生不急于回答,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举手回答。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提高问题的答对率。当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情境,恰当地选择提问的形式。让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避免课堂提问只有形式,没有实际内容。
五、适时评价,鼓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