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

篇1

数学命题是数学学习中最基础性的知识,它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数学的法则、公式等。学生在学习命题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掌握命题中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知命题的由来,也就是说,学生应掌握数学命题证明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命题应用到数学习题中去。

1.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

(1)数学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命题教学中需要加强数学课前预习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预习的方式,提高数学能力。此外,也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讲解中,应该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强调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更有层次感。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课程内容,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2)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命题是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命题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运用导学案的设计进行教学,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一开始就做好命题的引入。在一节数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引入一个命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受到一种被迫接受新知识的感觉,还能够通过复习旧的命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需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强硬地记住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所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之中引入命题。在命题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3)数学课后的总结。课后总结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将课堂内容传递给学生,但是同时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信息之后,应该再将所学的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数学课后的总结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检验学习情况。

2.导学案在教学中的意义

(1)教师传统的思想会得到转变。导学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方案,学生利用导学案能够熟知数学教材,而教师利用导学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可以看出导学案是学生和教师学习与教学的材料,它可以将学生与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会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应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命题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存在。

(2)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导学案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而言非常关键,因为它是数学教材的辅助物。学生利用导学案能够改变以往被迫接受数学知识的局面,将自己的能动性发挥出来,通过对数学命题的推断和探究,掌握数学命题的学习方法,这样对于教学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导学案之所以在命题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让高中生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让他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掌握命题论证的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命题教学内容并不具体,它相比其他的课程而言,其内容更偏向抽象化,因此教师在这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多变的因素。导学案是数学教材延伸后的文本资料,它能够将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掌握导学案能够了解到数学学习中的思维与方式。另外,导学案还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总之,导学案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命题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教师需要重视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通俗意义上讲,数学命题就是数学中的一种判断.比如,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公理、法则等都是数学命题.对于高中数学,数学命题更加常见,也更加典型.数学命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数学的逻辑思维,遵循的规律,以及数学思想.学生对数学命题的掌握程度,关系着数学学习的能力,更能把握数学整体学习思路与命脉,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就解决了一系列的同等问题,所以数学命题的学习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命题的内容、形式、推理过程和方法,清楚数学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得出的数学结论,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命题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思维中形成系统化,体系化,提高由一点而掌握一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学起来游刃有余.

二、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经过教师对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概况进行综合研究,集思广益,集体讨论,共同制定的学生学习方案.导学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份详细的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法,学习标准,知识储备,总结归纳,作业布置,以及课后反思,等等.这样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层次清晰,一目了然,知道该学什么,要学什么,怎么学,目的性强,学习效率高.针对高中生的年龄及学习特点,导学案在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更加重要.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命题的内涵,使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开拓数学思维,扩展学习思路,掌握知识重点,提高对命题的理解能力.

三、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应用的重要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命题本身的意义,想法设法围绕在命题的内容上面,尤其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一味地追求课程讲解精彩程度,命题内容表述的清晰程度,是否能够把知识点完全灌输到学生的思维中.正因如此,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能理解所学的数学命题,学习遇到较大困难.而导学案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僵局,不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并把学到的数学命题应用到数学学习中,懂得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3

高一政治“市场经济”知识点作为高考命题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等热点问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渗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本文笔者粗略地对市场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

一、知识点的总结

市场经济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有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这些内容都曾出现在高考命题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内容是市场调节的优点: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引导学生明白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即是:以道德为支撑点,以法律为保障。(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他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3)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推动小康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不全面的、不平衡的;而全面小康的特征即是:经济迅猛发展,健全的民主,更加进步的科教,更加繁荣的文化,更和谐的社会等等。趁势渗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并提出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发展经济。(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是其表现特征: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其载体,其主导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析经济全球化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国是从国家经济的实际发展利益考虑加入世贸组织的,对于对外开放有着很强的作用,缩短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有助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国际化。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借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让学生明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原则、战略。

二、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市场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的知识,其中不涉及计算,更多需要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2008年中,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点,笔者以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强化对知识点的运用,即,通过这个事件主要说明了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方法,即,将知识融入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中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结构。

三、考试答题的方法

市场经济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有涉及。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作为教师也应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答题方法、技巧。就市场经济的选择题而言,笔者主张学生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是选错,进而避免选择项内容中各点很相似,对学生视觉上造成的混淆。对于大题,简答类的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直接运用即可,而分析类的大题则开放性比较强,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就此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知识点的范畴;其次结合材料,找寻材料的中心点,深入了解内涵的知识点;最后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明确地分条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辩解类的大题,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一般是材料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评价,这样的题目,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综合力强,将资料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即可。

总之,市场经济知识点是高一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中常出现的考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只是单一地讲授知识,而应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事件来加强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奠定有效基础。

篇4

高考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简称,是一种竞争、选拔性的考试。作为我国高中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它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学是高考的主要考试科目,数学试题又是高考中数学科目的关键,因此高考中的数学试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数列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汇合点。与高中的许多知识,如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列的题目中,这些知识点都能充分运用。因此数列部分在我国高考数学这一科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2009年全国高考的18份数学理科试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湖北卷,陕西卷,四川卷,安徽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苏卷,山东卷,广东卷,浙江卷,天津卷,江西卷,重庆卷,湖南卷,宁夏、海南卷的比较分析,均有数列这部分内容的试题。对其中的考查题型与命题知识点的分析如下。

一、考查题型比较

高考数学考试的题型有三种: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其中填空题和选择题都属于提供型试题。选择题与填空题在数学考试中每道题的分值在5分左右,而简答题的分值一般都在10分以上。

所研究的18套2009年高考试卷,都涉及了数列内容的试题。而且其中在11份试卷中,数列部分的内容被列为简答题,在这11份试卷中有7份试卷,除了将数列的题目列为简答题外,也将其知识点放在填空或选择题中考查,数列知识点在卷面上的分值都在12分以上。只有5份试卷对数列知识的评价分值放在5分左右,只将其作为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有两份试卷对这部分内容既作为选择题又作为填空题来考查,分值都在10分左右。

通过比较发现,全国卷的两套试题和安徽卷、江苏卷、江西卷、广东卷、重庆卷对数列部分的试题分值都达到了15分以上,考查的内容均为综合性的知识,大多涉及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数列与函数知识点、数列与不等式知识点的结合。而北京卷、陕西卷、福建卷、浙江卷这几套高考试题对数列的试题分值较小,只有5分左右,而且以考查基本知识点为主。

二、考查的知识点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说,高考在考查数列部分内容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1.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2009年浙江卷填空题第11题。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历年的考试题中,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关系的题目屡见不鲜。不仅在填空选择题,还在简答题中也作为基本题型出现。

2.数列的求和问题,递推数列问题,数列应用问题。

如2009年湖北卷简答题第19题。

这道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要熟练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也要掌握常用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求法,如错位相减法,拆项法等。这种题目主要是数列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3.数列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

如:2009年广东卷第21题是一道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题目。

这道高考题以数列知识为基础,分别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关系、数列的通项公式、不等式的放缩等内容,是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题目,还能够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对数列这部分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数列内容命题的多元化。这些题目也反映出了我国高考数学命题的方方面面。

三、总结与反思

1.总结

通过对2009年不同数学试卷中数列部分命题研究,以及对数列试题的异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单纯基础知识点的试题较少,学生能力的考查较多。

在这18份数学高考试卷中,就数列这部分内容来看,单纯考查学生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通项公式的题目很少,大部分的试题是数列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数列知识与其它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过去多年的改革基本上是在科目设置上,科目多少上做文章,没有去触动影响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高考的内容,把高考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关键”。[1]而这里所说的高考内容就是高考试题。数列试题的命题现在已经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

(2)高中课程改革对高考数列试题的影响。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两大热点问题,高考的命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高校人才的选拔。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部分,高考命题也充分反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各地的高考卷中,数列这部分的命题表现出了题目新颖,提供了新的信息、新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列的知识点进行考查,通过与不等式、方程、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列的模型。

2.2009年高考试题对2010年高考的启示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大纲――数学(理)(必修+选修Ⅱ)中对数列这部分的考试要求为:(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纲中还强调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考查要求。从2009年各种数学试卷对数列命题可以看出,2010年的试卷中仍然不会单独地考查单独的数列知识点,仍然会以数列的综合题型或与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点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学习数列的过程中,应运用数列的思想,通过类比归纳,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之间的关系和数列与其它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真正认识数列的本质。

参考文献:

篇5

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一部分教师实行的教学方式忽视探究过程,简单地进行课堂导入并直接给出公式。这导致学生在面对相关题目时,只会代入公式求解,无法应对对知识点进行引申的题目,应用方面较差。实行“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自然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能够很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公式,并可进行灵活的运用。

案例分析:

教师在讲授抛物线的有关知识时,可先采用道具比如乒乓球、粉笔等让学生反复抛向空中,并对道具的运动轨迹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进行描述。

师:同学们,乒乓球或粉笔的运动轨迹你们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生1:它有个最高点,当到达最高点时,它就会下降。最高点是它的临界点。

生2:它好像是对称的,再经过最高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就是它的轴线。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是比较正确的,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一下关于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交抛物显的准线。(并在黑板上画出抛物线的各种形状)

2.充分讲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解题思路,对于解答高中数学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为严密,因此,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条理清晰,题目的正确解答不是难事。比如,教师在讲解证明题的思路时,除了正面证法思路,还可采用反证法。反证法的思路是,“否定―――推理―――否定”,即将结论的反面作为已知条件,由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进而得出命题不成立,原命题才是正确的。

案例分析:

已知:a+b+c>0,ab+bc+ca>0,abc>0.

求证:a>0,b>0,c>0.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a,b,c不都是正数,由abc>0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不妨设a0,(假设与结论相反,否定命题)

可得c>-(a+b),又a+b

ab+c (a+b)

a2>0,ab>0,b2>0,-a2-ab-b2=-(a2+ab+b2)

这与已知ab+bc+ca>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否定)

因此a>0,b>0,c>0成立.(原命题成立)

二、从学生方面着手,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门功课都必须进行的学习步骤,有些学生因为作业繁多,就无暇顾及。课前预习,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引起好奇心。当学生所产生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讲解作为解答时,必然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解答了心中所想的问题,自然会眉开眼笑。

案例分析:

篇6

考试,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检验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计划;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重要手段。复习时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在学完新知识的后,都要上一些与之有关的复习课,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所上的课时占总课时的约三分之一。复习的时候,需要看的、练习的内容比较多,环节比较杂乱。所以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要讲究复习策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生物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这也体现了当前生物学科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能够正确理解“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同时,也应会命题,在复习教学时,能以“大纲”为标准,把握好复习内容,制定出好的复习策略,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并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并能够逐步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一、当前复习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当前,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改变,无论是从教学观念,还是说师生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此同时,复习教学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体而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复习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学内容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2)重视学生参与和体验;

(3)思路清晰,讲解细致;

(4)做到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5)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6)教学手段多元化;

(7)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8)课后反思。

但是,在复习教学中,相对而言,还是有一些无效或者低效的,主要有:

(1)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有效性;

(2)教学环节不清晰,条理性差;

(3)教师讲解过多;

(4)学生学习活动单一;

(5)教学资源的选取缺乏有效性;

(6)教学内容缺乏归整;

(7)反馈不及时。

二、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要了解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特点,明确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其次,教师要注重研究整个高中阶段新课标下的生物教科书,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问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只有在深入了解书中的内容,才能灵活的运用书本。再次,积极获取生物学科的新知识,丰富其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要快速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并能够自如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使之为教学服务。

2.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复习教学中,学生对于书本中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如果只是纯粹的复习书本中的知识点,学生必然没有什么兴趣,这样就达不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由于生物这门课,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容易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立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用一盆在阳光下的植物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同学们很容易联系到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与此同时,让学生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反应过程、反应方程式和相关图。接着把这盆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让同学们测定容器内的CO2量在一天内的变化,并绘制出曲线图,再作出O2量的变化。然后再旁边放一个测量红色液滴的移动装置,让同学们想象这么做的有什么意义?在测量净光合时,如果在里面放一个盛有NaOH溶液瓶,这是在测什么呢?如果再放一个蔬菜大棚,学生们就可能联想到塑料薄膜的颜色为什么是透明的、怎样才能使得蔬菜长得更好以及如何收藏蔬菜等等,这些设计到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应用,这些都与实际生产相关。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几张图让学生想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些情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综合复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

3.构建概念图,区别易混淆点

复习教学时师生从新角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拓展并加以灵活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够对各个概念进行区分。

例如,在细胞分裂中,易混淆的概念很多,如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等。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先列出所有概念,并给出一道例题,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题,画出概念图,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和评价。

4.强调实验题中常见失误

(1)审题时,强调易混淆的概念。

(2)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分别的功用、实验步骤。

(3)注意区分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是在实验结束时才出现的,通常会伴随有一定的现象,而实验结论则是由实验结果推导而来,与实验目的呼应。

三、结束语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合作才能做到。教师和学生做好“主导”和“主体”的工作,真正做到享受复习教学的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的考试要科学命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会命题,知道命题的方式,知道如何进行命题,然后在复习教学时,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可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小芳.浅议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命题质量[J].考试周刊,2011,(92).

篇7

针对高三复习阶段模拟试题多、讲评课开设比较频繁的特性,如何创新英语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那些基础差、存在英语学习障碍的农村学生,每次英语讲评课虽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明显的提高,但都是查漏补缺的重要补救措施。因此,要想提高高三复习阶段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针对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高三英语讲评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很多高三英语教师对英语讲评课未能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造成了讲评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三英语讲评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没有把握住重点和难点

有很多高三英语教师在上讲评课时,总是想顾及到所有的学生,生怕落下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对习题作业或试卷进行讲评时,总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能很好处理学生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这样反而不利于讲评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有:学生典型错误的分析不够深入;无法满足优等生的需要;不利于班级学生英语成绩在整体上的提高等。

(二)总是就题论题,忽略了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

对于高中英语学科而言,知识点是非常繁杂和分散的,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点不断积累的过程,讲评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解答案,却忽略了英语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的总结,导致学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种讲评课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违背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影响了知识点的巩固、拓展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单向灌输式的教育,侵占了学生思考和互动的空间

在高三英语讲评课上,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本该属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占为己有,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在讲评课上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甚至“越俎代庖”,将一些原本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或查阅资料解决的问题,也“过分热情”的帮助学生寻找答案。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思考和独立学习的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限制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无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二、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三英语习题讲评课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成绩,因此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构建原则和科学的构建策略,不断优化英语讲评课的教学环境,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和引导,提高讲评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课前备课策略

高三英语教师在课前进行讲评课的备课时,主要会涉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习题与试卷分析、讲评方法的选择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在做习题或考试中的得失分情况和每道题目的通过率,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类型和原因,这有助于教师对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重点的把握。其次,教师要对习题与试卷进行分析,尤其是对那些学生犯错误比较多的题目,教师可以对英语题目中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统计,理清每个题目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思考命题者在试题中所设置的障碍和干扰因素,对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做出整体性的评价等。最后,教师要对讲评方式进行提前选择,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选择学生易接受、便于理解与应用、喜闻乐见的方法。

例:What do you enjoy _____ your holiday, playing football or watching TV?

A. spending B. to spend

C. having spent D. spent

讲评:这道题目的出错率比较高,大多选择选项A,经分析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受到了“动词enjoy后要跟动词的ing形式”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要对排除法、识别法、暗示法、变换角度法、句型转化法等讲评方法进行科学选择,显然变化角度法或句型转化法为最好的讲评方式,当教师引导学生将疑问句改为陈述句:I enjoy playing football to spend my holiday.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B了。

(二)课上讲解策略

高三英语教师开展讲评课,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讲解策略,懂得在45分钟内要效率,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和有效拓展,做到以点带面、知识迁移。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模拟考试试题的内容,设计补偿性的题目,进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

例:-Could you tell me ____she will go to the cinema?

-Yes, he will go by car.

A. how B. that

C. if D. when

讲评:此题的正确答案不难选择是A,因为涉及到的是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补偿性的题目,让学生复习对“when”知识点的用法。如,将题目的回答改成“Yes, he will go at 3 p.m.”这时题目就转化为对时间点的选择了,这时的正确答案为D。

此外,在英语讲评课上,教师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完全可以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上台讲解,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解题思路和语言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对学生的失误进行分析,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

(三)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生解题的正确与否,虽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英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教师也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讲评课之后再次大量出现的题目,教师不能一味将责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应当在课后进行总结与归纳,做好题目档案建设和学生课后学习的辅导工作,进而实现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总之,要想通过讲评课的形式,切实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高三英语教学成绩,就需要高三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加强对英语讲评课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在课前备课、课上教学以及课后总结等环节坚持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实现良好的高考备考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成武. 上“活”英语试卷讲评课的策略[J]. 文理导航(上旬),2011(09).

篇8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大多数学生仍然采用死记硬背题型、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形式学习高中数学,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学习效果不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更愿意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学习,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究“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一、“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问题引领”就是以课前预先设计的学案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问题”为探索研究的目标,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围绕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进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点拨呈现互动状态,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实现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问题引领”集中呈现了相互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在关联中认知整体,把学生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与教师的点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知识的宽度,淡化知识的深度,实现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中,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生长点,以设计好的“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填空、选择、计算、作图是常见的练习题呈现形式,这种呈现方式无疑将同一知识点拆解到不同的位置,加大了学生的认知难度.而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中,每一节课后以专题训练的方式使同一知识点有序集结,这种有序集结把缺乏主题的混合练习变成了目标明确的专题练习,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注重提问的方式

在平时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采取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这种提问的形式表面上是学生完全参与,往往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回答出来,但实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如果采用满堂问的形式,则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也使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模糊不清.因此,在提问时应至少有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沉静下来,深入地思考问题所蕴含的知识,并在充分消化与吸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切忌为了问题而设问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误认为提出问题后学生思考该问题就是“问题引领”,教师常常为了问题而问问题,但这种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课堂陷入低谷.因此,在课堂引入阶段,为了让学生明白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中应设计提纲挈领式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知识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 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表示?

② 能不能由an+1-an=d(n∈N*)求出通项公式?

③ 请总结出推导通项公式的各种方法.

在探索阶段,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中应设计层层递进式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应是一个小模块,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关系,切忌将问题设计成为满堂问,做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例如,在“常用逻辑用语”的学案上,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命题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样的命题是真命题?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在归纳概括阶段,为了达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效果,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中应设计先分后总式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三)灵活运用“问题”

首先,将“问题”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由于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十分明确,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程,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其次,将“问题”作为课堂重点进行展开讨论.为了使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应对于一些涉及知识点较多、解题难度较大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相关思路和知识点拨.

再次,将“问题”作为课后复习题.为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彻底让学生感受新知识的未知感,教师可以在学生未预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和总结,在课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学案中的“问题”.

(四)加强学生思维的引领

“浅、显、易”和“偏、难、怪”的问题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方面,应以探究问题实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关键.

一是围绕知识价值而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的相似比,为什么要学习线性规划问题,思考了这些问题的价值,当再面临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的行为由“要我做”逐渐变为“我要做”,切实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

二是围绕认知冲突而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冲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并在具体冲突中认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在学习复数概念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题目:

四是围绕知识应用而提出问题.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所以,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 某种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1分钟后,细胞的个数变为1,2,4,8,16,…,问20分钟后共产生细胞多少个?

② 某剧场有座位40排.其中第一排有20个座位,其余后排都比前排多2个座位,问该剧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③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如果将“一尺之棰”为1份,一年后将剩下多少?

总之,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引领”教学模式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当前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相信,随着“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不断实践与成熟,定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9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研读《考试说明》可以明确高考考查的范围及能力层次要求。精做高考题,可以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了解高考题命题规律。这样在复习中才不会偏离考试范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处理好几种关系,提高复习效率和针对性

(1)现行教材(有机化学)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山东省的教材有两套:人教版和鲁科版,两个版本的知识体系编排差别不大,但在部分章节的部分知识点上,侧重点还是各自有所差异。但高考命题山东省是统一命题,试题却完全相同。怎么处理这种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比较两个版本的相关知识求同去异,在复习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2)处理好有机化学部分和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机化学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必考的内容中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如若和选做的有机加起来,那就举足轻重了。所以再有机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常见物质的结构、性质要非常熟悉,反应条件,方程配平等细节要注意记清。和其他化学知识一样:代表物质记性质,同类物质看特征,特征一样性质同。不管是有机还是无机复习方法都总是相同的: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同类可由此及彼,特殊单独记忆。

(3)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有机部分的内容必修中知识点少,难度也小,基础性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学习记忆都很容易,所以复习过程中归纳总结轻松,但对于选修部分的有机,知识点增多,物质类别多,反应的类型也增多,反应的复杂程度也有所加大,这么多的内容要全部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让学生明白《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太难的反应《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的可以去掉,而对于《考试说明》中要考的内容,如果自己使用的版本没有介绍到的,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做适当的补充。争取在复习中做到:必考的掌握清楚,考到的学生能够自己分析,以“渔”取“鱼”。

3.明确常考知识点,高度重视课本复习

这一模块常考知识点有:①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②官能团的名称③有机物的性质判断④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⑤重点有机方程式的书写(如醇的催化氧化、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醛的银镜反应等)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种类的判断⑦简单有机物绿色合成路线的设计和评价。

基础决定能力,基础决定成败。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都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或“影子”。无论高考题怎么出,大部分都会落到基础知识的考查上,那些在高考中创造奇迹的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是基础知识牢固、熟练、全面、扎实的学生。所以,在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夯实、熟练上,决不能好高骛远,喜欢偏难怪新,浪费时间、精力、体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知识既是解决问题的本源,又是能力提高的根基。

4.学会归纳,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立体网状的知识结构

有机化学知识的脉络非常清晰,在复习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1)夯实基础。

采用多种方法,下功夫记忆基础知识。如对比记忆,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和性质,代表物、典型反应进行对比记忆。如整体记忆,利用化学复习资料 总结的“有机物的分类与性质”表格从整体上进行记忆。如分类记忆,如有机反应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可以记忆每一类反应的各类物质的典型反应;也可以以反应条件为分类方法记忆典型反应,如浓硫酸加热为条件的反应有醇消去、酯化反应、酯类糖类的水解反应,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为条件的反应为水解反应(酯的碱性水解、卤代烃的水解)、中和反应。各种记忆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2)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知识系统化

《有机化学基础》涉及的有机物多,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但有机化学又有很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贯穿《有机化学基础》的一条主线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有机物的性质相似”,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以一知十”。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做到事半功倍。如可以以官能团类别为主线,把物质按“脂肪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的顺序,将各类物质的物理性质、代表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主要化学性质、制取方法、来源和用途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

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进行模块内综合,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5.突破信息,加强推断题训练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

篇10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概念图作为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熟练掌握,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主要分为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其中概念构图重视制作过程,而概念地图则重视制作结果。概念图的运用主要是利用图形方式,将人们头脑中的思想理论和概念加以表达,保证逻辑思维的可视化和形象化,便于表达和交流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概念图教学方式时,能够在命题知识元素的重构、组成与再现中运用可视化和形象化的表示方法,从而使教师快速有效组织课堂内容,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有效运用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其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课前准备中的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时,可以将其使用方法、特征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并认真演示其具体的操作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概念图软件的操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以《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收集相细胞化合物的类型,并借助图示法展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当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降低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将概念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对概念图的位置加以确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并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不同的命题概念图,比较各种类型的绘制图,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探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师在对《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搜集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对课堂学习内容加以明确。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的染色体变异概念图,并联系相关的生物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是总结反思中的运用。概念图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将其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概念图,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强化自身的发散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在对《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细胞免疫的概念图,并将自己绘制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总结其原因,强化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增强学习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运用效果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将概念图运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图的设计与联系,深刻感受学习内容的重点,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准确理解,有效连接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生物意识,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一般而言,概念图作为认知工具,其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强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对“影响酶活动性的条件”这一课题进行设计探究时,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导入进行思考,并有序进行实验,从而得到结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是教学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概念图,能够将教师头脑中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促使教学合理有序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由于生物课堂中具有复杂的生物结构,生物名称难以记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有效运用概念图,能够清晰呈现生物结构,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可借助概念图分析知识点,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内容要求加以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是复习方面。学生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概念图构建相关知识点,能够整体把握生物学知识。如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利用知识网络图形式呈现大体内容,并借助概念图设计核心概念,达到知识的清晰化和系统化,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复习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应将其有效应用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总结归纳等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概念图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高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如春、窦玉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56-157.

篇11

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紧张而繁忙的一轮复习,本校生物学科的一轮复习也已经进行到了必修一的第二章。研究近年生物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已经完成了从“经验型命题”到“素质型命题”的转化。高三复习能否贴近“素质型命题”这一理念,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现结合我校近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实际,说几点自己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共勉。

《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纪不循

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主要归纳如下: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利用教材插图,理解相关知识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等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插图,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利用。

(1)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的关键,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及相关特征的比较,这类型的考题会渗透进高中知识的各个模块中。

(2)进行对比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相关的图形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通过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就能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3)据图拓展

在复习时,通过看图识图,引导学生增加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负载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给一个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各个结构的同时,还要知道每个结构的作用,及其参与的各个生理过程,最好还要知道参与的生理过程的大概流程。像这样教学中据图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多、杂,但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这些“点”相互连接,则可形成与食物网类似的“知识网”。如,元素―脱氧核苷酸―DNA―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遗传变异―进化。这样归纳出一条主线,既帮助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形成整体观念,又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性考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1.练

在系统回归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单元测试题,让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认真审题,避免“懂而不会”的情况。②类化相关知识。③精心组织语言。④经常反思,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讲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重点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题。并选择经典题、难题讲解,在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

1.掌握课本中的实验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能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中的材料用具,尤其是要分析给出的材料用具的用途,这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教材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①显微观察类实验,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学生要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②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征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征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③生理分析类实验,此类实验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一般属于析因实验,即分析引起某种生理想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关键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分析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

生物实验设计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高,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让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掌握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分析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

总之,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制订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充实准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皓兮.中学生物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