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运输实训总结

运输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4: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运输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运输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85-02

针对物流这一新兴专业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的状况,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总结了20多年交通运输管理、物资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经验及多年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情况,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托交通行业优势,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使物流专业的发展更能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顺利对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组建了研究小组,确立课题,在深人物流企业对其岗位能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本着以培养核心技能为目标的原则,拟定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本文拟对该校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进行综述。

一、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一)做好前期调研与规划工作

围绕物流专业核心技能,要想在原来课程体系和模式下实现开发一套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物流实训课程体系,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比较困难。为此,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组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发放《广西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调查表》,分析并综合调查情况,同时通过学生实习与就业反馈、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对物流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立物流专业毕业生所需的岗位能力与综合能力;其次,对专业教学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规划,如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开发;最后结合实践能力需要,初步建立教学综合实训体系。这是进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此外,陆续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业考核认定、教学效益评价与反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制度,以保证实训体系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一支实训教师队伍

能否有效地进行实训体系的开发和建设,教师是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改工作的教师团队,把握教改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做了以下工作:

1 选送教师参加企业一线的实践活动。这是教师建设与实施物流专业实训体系的重要一环。近两年,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组四名教师先后到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清楚地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熟悉物流企业各岗位对能力的具体要求及各岗位群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企业文化。回校后,他们根据企业对专业的要求调整教学方案,设置实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模拟与实际训练,使教学、实训与社会和行业良好对接。

2 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近两年多时间,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组成员先后参加全国中职物流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新加坡一广西项目培训、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师资培训等,特别是到新加坡学习“教学工厂、教学企业”的理念,不仅使项目组成员了解到省内外、国内外物流行业发展的概况,开阔了眼界,而且亲身体会到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该校物流专业项目组教师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其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思路也得到升华,在如何建设物流专业实训体系上得到极大的启发,从而使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活动与专业技能比赛。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课题组教师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大学所学的专业均不是物流专业。为此,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活动,如实训教学研究、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竞赛。同时,一方面让项目组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进行教案撰写、实训教学指导、讲课示范等,另一方面邀请学校和企业资深教师及行业能手进行具体的指导。此外,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如参加教学课件、说课、全区优质课等比赛。

4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增加教师间听课与评课次数,营造教师间互相探讨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氛围。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07年之前,学生的实训主要依托交通系统的企业,如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主要方式是外出参观;其次是采用多媒体实训教学,实训效果较差。该校项目组经过两年多的调研,走访兄弟院校,发现学校没有自己的专业实训基地,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因此,从2007年起,除与企业进行合作关系,充分依托海尔集团广西配件物流中心、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真实环境的专业训练外,立足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以我为主,借助行业”的模式,构建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情境,组建了3D物流模拟实训中心、超市物流、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训中心,改造了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完成了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的规划、设备设施采购方案等相关工作,并计划尽快完成该基地的建设。到时,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将实现模拟仿真与真实环境并举,集教学实训、培训、上岗考证、服务广西等的功能,保障模块化实训教学的实施。

(四)对学生进行多环境、多渠道、多角度的实训教学

实施模块化实训教学,能使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集中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进行专业综合实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从物流2007级(三年制)开始,在3D物流模拟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物流各岗位模拟操作实训教学,在海尔集团广西物流备件中心进行真实岗位工作训练。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也较差,为此组织了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训效果、如何改善实训方式等的讨论会,大家认为,必须进行模块实训教学,并要有一定的实训标准等。于是将确立的实训模块及实训标准在2008级(三年制)学生中进行试验,发现实训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接着进行总结,结合物流行业工作流程和行业对各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现有实训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将实训课程分为3个模块,确定每一模块实训项目(课程),修改实训课程标准,编写相应的实训指导书,初步构建物流实训课程体系。将修改和制定的实训课程标准、指导书等运用于2009级、2010级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取得较好效果。此外,通过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在总结2009级、2010级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完成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五)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按照中职办学要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严格按照“2+1”模式组织教学,物流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在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第三年即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一年后适应社会、顺利就业。

二、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校内实训教学取得新进展

在物流专业实训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通过不断改进物流专业的实训教学,近两年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提高,表现在2008级学生实训比2007级学生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到课率、各岗位工作模拟完成情况、订单录入速度与准确度等方面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广西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个人多项二、三等奖及团体项目二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学生顶岗实习表现突出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研究是从2007级顶岗实习阶段、2008级第三学期、2009级第一学期开始,通过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等20多家用人单位、班主任和学生本人的反馈,发现不同时段的学生实习情况大不相同,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越来越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适应社会的专业理论水平上升,实践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弱势,虚心请教,适岗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投入工作中,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遇事善于思考,遇到挫折时不气馁,顺利时不骄傲;工作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大胆与同事、领导沟通与交流;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可用表1说明2007级~2010级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

篇2

11本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

本实训室由工商管理学院与中海物流校企合作建立,利用沙盘形式(电子沙盘、物理沙盘)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进行运输调度、仓储选址、配送线路选择、库存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确定、成本管理等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的决策与实施。本实训室包括物理沙盘教具一套、沙盘电子软件一套、沙盘桌24张、电脑49台(其中教师机一台)、投影仪一套,最多可96名学生参加物流沙盘实训。

12实训对象和时间

实训对象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实训时间为第5学期为期一周集中实训。

13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既包括管理层的战略决策,也包括各个物流环节的战术制定;物流成本管理贯穿沙盘演练的始终,学生时时面临成本控制与客户服务的双重压力;同时强调队员的团队合作。

根据班级人数可以按照赛区分配学生,每个赛区有8个团队,每个团队4名学生,各团队在初始年份拥有140万元资产,经营良好的虚拟第三方物流公司,按照既定规则,通过连续2期(每期6周,每周5天)的经营活动,最终以订单满足率、营业收入、成本费率、利润率和期末净资产为依据进行综合排名,计算成绩。

2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教学内容与安排

根据我校校内现有的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在2013年引入了中海物流沙盘实训课程,根据近几年的物流沙盘实训教学,形成的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教学内容与安排如下。

21准备阶段

教师介绍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该实训项目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组队、角色分配、公司命名和公司使命和目标的确定,各个角色的岗位职责如下。

总经理:总经理作为团队中的最高领导者,要认真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尤其在成员意见不一时,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敢于拍板,做出最终的决策,并协调好成员间的关系。

仓储及库存经理:由仓储及库存经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来决定是购买还是租赁仓库,购买还是租赁几个,是中心仓储还是普通仓库以及仓库的位置的确定,无论是中心仓库还是普通仓库,所存货物的数量和天数的统计、库存成本的计算等均由仓储及库存经理来确定。

运输及配送经理:运输及配送经理不仅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还要监控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负有重大的责任。由运输及配送经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来决定是购买还是租赁车辆,购买还是租赁几辆车,是配送车还是运输车,还要规划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制订车辆配载计划、优化配送路线等,并填好车辆统计表。

财务经理:财务经理主要是负责物流企业的现金收支管理,财务经理根据企业所报的服务费率和拿到的订单总额来计算营业收入,做好现金预算,对企业订单处理费用、管理费用、仓储与库存成本、运输及配送成本、缺货费用及积压?M用等一一进行分析和核算,填写管理报告单,配合团队其他成员搞好投资决策,保证现金流顺畅,使财务费用最小。

以上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紧密相连,环环相扣,需要团队各个成员的团结协作,为企业的共同利益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和使命。

22制定策略阶段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详细讲解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服务/订单处理规则、仓储管理规则、运输/配送规则、财务管理规则等,并带领学生模拟操作一期的沙盘实训。

其次,学生在理解物流沙盘实训的运营规则,并进行为期6周的模拟操作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自己的经营策略。尤其是在第一期结束之后,第二期抢单多的一个制约条件就是第一期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多的话会形成积压成本,安全库存少的话会产生缺货费用,还会影响订单满足率。所以,在实训开始之前就要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是模拟经营取得成败的关键。

221冒险型策略

冒险的经营策略要确定合理的服务费率和安全库存量,企业经营者需要认真分析完成订单的收益和成本,还要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和经营风格,果断决策。如果竞争对手均是冒险型策略,企业通过稍微低一点的服务费率拿到大单,则企业会带来比较好的收益,根据一期的效益来判断下期是继续冒险还是保守,从而选择一期期末的安全库存,但是同样存在风险,因为竞争对手也会改变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进攻型策略中,要保证服务费率的合理,至少要保本经营,风险太大的事情不要去做,特别是在第一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冒太大风险,否则企业的损失是严重的,这对于企业也是非常致命的。

222保守型策略

保守型策略所报服务费率可以是30%,拿到8号单,企业跟随竞争者进入市场,开始属于沉默型竞争对手,在一期的第6周,保有较高的安全库存,在第二期发起进攻。换句话是说,别人冒险时你保守,别人保守时你冒险。但这种策略主要受影响因素是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和安全库存的多少。受沙盘实训相关规则的限制,采取保守型策略的企业一般不会成为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而冒险型的无论客观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一般不会成为经营最差的企业,在物流企业沙盘比赛中,参赛队员为了获得好成绩,一般都会选择冒险型,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会选择保守型策略。

此外,以上两种策略要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策略改变而进行调整,随时对策略进行适当的改变,结合冒险和竞争策略的特点综合使用,让对手把握不住自己的经营策略,以订单满足率、营业收入、成本费率、利润率和期末净资产5个指标整体最优化作为实施标准,提高得分。

23企业模拟经营阶段

231市场信息

一期:需方会在1W、3W、4W、5W、6W就F1产品向物流公司订货,交货期逐渐缩短,最短为1天。公司拿到的订单为一个月的订单,只有F1产品订单。

二期:需方会在7W、8W、9W就F1产品向物流公司订货,交货期最短为1天;F2产品拟在8W与9W的时间进行促销活动;需方会在7W、8W、9W、11W就F2产品向物流公司订货,交货期最短为1天; 某些路段在第9周预计将检修3周。

232市场投标

一期:订单按投标服务费率的高低分配,竞标费率相同的公司以掷硬币的方式决定选单顺序。

二期:公司拿到的订单为一个星期的订单,有F1和F2两种产品订单。以上期实际发生的需方订单满足率修正本轮竞标之物流服务费率,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确定选单顺序。计算公式:本轮竞标之物流服务费率+(供应商要求服务水平-上期实际服务水平)。

233公司运营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选单的情?r下发订单(二期订单按周下发),小组成员根据选择好的订单制定并执行经营策略,同时填写库存变化统计表、运输及配送车辆情况统计表。

234支付费用

在沙盘上模拟现金流动支付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现金不足,则到老师那填写贷款申请(贷款额不得超过上期末资产总额的1倍)。

235填写管理报告

填写需方订单满足率,结算物流公司营业收入,核算物流运营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成本费率和利润率,统计公司的期末净资产等。

236公司排名

根据订单满足率、营业收入、成本费率、利润率和净资产5个指标进行排名,每项指标最高分20,以2分依次递减,计算5项指标的综合得分,两期公司排名的得分=一期综合得分×40%+二期综合得分×60%。

24总结阶段

物流沙盘实训是针对物流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业务数据为基础的背景资料,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模拟经营,最后需要对模拟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自我总结。由总经理进行总结,并提交实训报告,分别就三个方面进行:

①业绩汇报:公司目标是否达成,制定的经营策略的原因及策略的实施情况如何,以及原因的分析,得出了哪些经验与教训。②自我评价:作为总经理,也是团队的第一责任人,在此次的运营中,自己对团队的贡献是什么,哪些还有待完善。③团队评价。

(2)老师点评。

3物流沙盘实训项目的教学评价

物流沙盘实训从准备阶段到总结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公司人员制定及实施策略,填写相关表格都是耗时且不间断的过程,因此,则此实训项目时参考仓储实训采取集中实训教学,学生可停课实训或安排在周末连续上课,对学生的考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31考勤(20%)

主要包括课堂出勤率,早退及迟到等,由于沙盘实训是团队作战的方式,它的考勤与理论课不同,一人缺席会导致公司不能正常运营,尤其是市场投标阶段,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所在公司,会导致整个市场其他公司不能如期拿到订单,所以考勤这部分非常重要,若一人缺席,整个公司的成员的考勤全部扣分,若是公司成员考勤的分数扣完,那么公司宣布退出市场,小组成员全部缓考。当然,总经理也可以考虑开除公司该成员,这样只是该学生一人缓考。这样既考察学生各司其职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考察了“总经理”的领导及决断能力。

32公司排名(40%)

公司的排名是小组在模拟经营中最终的企业经营成果,根据小组两期的运营情况来得分的,两期公司排名的得分=一期综合得分×40%+二期综合得分×60%,对于小组成员内部来说,不分彼此,得分相同。

此项内容是实训的核心环节,无论人员分工还是制定及实施策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综合排名,反映了同学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企业经营的好坏,主要也是通过排名来体现,所以,此项分数所占比值最高。

33角色完成情况(20%)

因为物流沙盘实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是分角色来运营的,如果我们“一刀切”,不区分对待,以小组成绩来作为每位成员的最终成绩,有失公平公正,还会出现个别学生“搭便车”现象,一方面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作为;另一方面是选拔出虽然公司整体运营不好但角色完成较好的学生,因此我们根据5项评分标准的指标对应的角色完成情况一一给小组成员打分。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6-0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学校如何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物流专业的校企融合,真正了解本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方便原则的抽样方法,随意抽取重庆市主城四区的相关物流企业发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一、调查结果

1.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岗位。由调查结果所得,在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岗位中物流综合管理需求最多,占25%,仓储管理占20%,运输调度占16%,配送管理占15%,物流信息占13%,另外物流营销跟物流规划各自只占了9%。以此可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合物流相关岗位的综合性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2.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3.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4.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庆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改革创新,从物流实践教学定位、实习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一条既适应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篇4

项目化教学是现在高职教学中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现在很多高职也在跟风,很多课程都说已经采用了项目化教学。但是,大多数项目化教学存在问题,例如,简单把课程项目化理解为案例教学,课程改革开发的项目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撑,考试形式单一,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等等。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的《运输管理》课程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进。

1、《运输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运输管理》课程将教学内容共分为九大项目。项目一运输认知、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项目三铁路货物运输、项目四水路货物运输、项目五航空货物运输、项目六特殊货物运输、项目七集装箱与多式联运、项目八货物运输保险、项目九物流运输管理决策。我们在每个项目下又设定了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上课过程的第一步是学生跟学任务,跟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跟学的每个任务都有很多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步是老师根据学习任务的学习内容布置一个或几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布置的任务有的是小组讨论案例,有的是个人分析案例,有的是方案规划,最后都是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老师。特别是需要团体合作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各展所长,各尽其才,其积极性、创造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每个项目下增加了知识拓展或能力拓展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运输管理》课程实训的改革。本课程的实训采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实训主要是在机房里使用计算机操作物流软件,分成四大类软件,包括角色扮演软件、单证操作软件、流程操作软件以及物流地理信息软件。每个项目下都有一定的实训内容相对应,每个实训软件下配备了相应的实训场景,每个实训场景里又有一些具体的实训任务。角色扮演软件主要是给定某个运输情境,然后把全班学生分组,组内学生进行分工,扮演运输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角色,有的学生扮演托运人、有的扮演船公司、有的扮演船代、有的扮演报关员,等等。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改变了学生心态,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单证操作软件主要是练习各种运输相关的单证如何填写、修改等。流程操作软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业务的整个流程。物流地理信息软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和掌握世界物流设施和节点、国际运输线路及国际资源分布等。物流地理软件里有世界港口的信息、物流地理、世界经济贸易图形展示、物流运筹优化以及物流运作过程动画模拟等模块。

校外实训主要是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有的学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去直接实践;但是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也可以联系几家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在这里我们没有介绍顶岗实习,因为顶岗实习一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大多数学校都是放到毕业的前一学期进行,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上《运输管理》这门课期间进行的实训。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锻炼,学生掌握了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学生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3、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期末统一安排考试,考试的内容一般都是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平时不听课,不学习,喜欢搞考前突击,考前死记硬背,并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考试范围,或者考试打小抄。更可悲的是,确实有一些平时不学习但搞了考前突击或打了小抄的学生考试分数较高,而有一些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有可能分数还不是最高的。这样的后果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而且打击了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运输管理》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过程性考核。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考核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改革后的总成绩是分几大部分累加的,每个部分有一定的权重。考核的内容包括期末考试、实训、每个项目下所布置的独立完成任务的书面报告、考勤和态度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期末考试的内容要突出能力考核,摈弃死记硬背的内容,不考书上原封不动的内容,而是要考有利于学生总结与发挥、激发个人思考的问题。第二部分,实训的成绩主要是平时在每个实训内容做完后,教师都要给一个成绩,每个实训内容有一个权重,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实训内容的成绩和对应的权重得出最后的实训成绩。第三部分,每个项目下所布置的独立完成任务的书面报告的成绩与实训成绩的计算方法类似,也是每个试训内容有一个成绩和权重,最后计算得出实训告总成绩。第四部分,考勤成绩部分比较简单,就是根据出勤情况计算成绩。第五部分,态度成绩,很多人听起来可能是个比较奇怪的部分。虽然教师不能说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笨,但是确实有一些学生很用功,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会考得比较好,考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容就要考得差一些。如果没有态度部分的成绩,很有可能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态度部分的成绩,主要就是根据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打分。

上述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全面,考核的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经过层层考核,层层监控,既确保了本课程的全程监控,也确保了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公正的。

4、双师团队的建设。教师是整个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双师团队的建设是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根本。课程项目化不仅要求教师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所以,高职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外出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对现有青年教师进行物流实训培训或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各种证书的考试。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运输管理》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二、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三、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篇6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众多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全国已有5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①且几乎都开设了运输管理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项目化教材难找、教师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等。如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培养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是广大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仅从运输管理课程的改革出发,探讨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措施。

1 目前高职运输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好的项目化教材少,教学内容老化

目前很多出版社开发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数量众多,品种繁杂,但是从教材质量来看,还没有真正实现教材项目化,有的只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改头换面,有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盲目堆砌。例如大部分教材包括水路运输、集装箱运输两章内容,其中水路运输一般都是以散件杂货班轮的形式编写的,而在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散件杂货班轮的比例逐年降低,因此应该把传统的水路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内容进行整合。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

根据笔者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把传统的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虽然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实训场地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介绍运输托运中涉及的基本运费和杂费时,首先用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运输成本的构成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着运输费用的高低,然后再具体讲解每一部分的费用如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以此锻炼学生的运输费用核算能力。但此种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听得枯燥。

1.3 实训教学难以开展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建设了实验实训场地,从校内实训场地来看,基本上是关于仓储和配送方面的实训室,对于运输方面的硬件投资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运输方面的实训场地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实训投资主要以软件为主,其中第三方物流软件(即公路运输软件)占主要比例,而关于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国际集装箱海运方面的软件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课程的正常教学效果。

另外,部分学校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基本集中在公路运输行业,主要是因为公路运输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数量需求比较大,企业积极性相对较高,而铁路运输行业、国际海运集装箱、航空运输等方面的校外实训很难开展。

2 高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措施

对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了解本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梳理出主要的工作任务,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来制定教学项目。以长三角一带为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岗位包括如下几类:(1)各类企业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2)物流企业运输计划、调度人员;(3)商贸企业配送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4)快递业务拓展、操作人员;(5)外贸及货代企业跟单员、货运员;(6)制造企业生产计划、控制与改善人员。从以上六类主要的就业岗位来看,第(2)类和第(5)类就业岗位与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息息相关,因此,应该着重根据以上两类就业岗位来设置本课程的教学项目。

2.1 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流运输环节的业务处理能力、运输费用核算能力、运输单据和合同的制作能力。具体来说,其能力目标为:能根据实例拟制所有运输方式中的单据和合同;能准确核算所有运输方式中计费重量、运费和杂费;能准确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环节并能进行模拟操作。

2.2 设置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内容

在选择教学项目时,应该始终贯彻“项目化”教学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运输行业认知—业务流程(包括单据、合同制作)—费用核算—软件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二十三个子项目,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

运输认知:几种运输方式优劣势分析;运输市场调研。共计4学时。

铁路运输托运:铁路运输认知;合同、单据制作;费用核算;业务流程模拟;共计8学时。公路运输托运:公路运输认知;单据制作;费用核算;业务流程模拟;某公路运输软件操作; GPS及GIS在公路运输中的应用;运输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共计16学时。航空运输托运:航空运输认知;业务流程模拟;运单制作;费用核算;共计10学时。国际海运集装箱托运:水路运输认知;集装箱班轮进出口业务流程模拟;集装箱运费核算;集装箱班轮单据制作;进出口贸易软件操作;共计26学时。

2.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收集案例,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可以通过“我国物流顽症”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成本来源。(2)图片、视频教学法。通过收集相应的图片、视频材料,将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方便学生理解。(3)情境实验教学法。在介绍运输业务流程时,一般涉及多个角色及单据的流转,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不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手工填制的单据,在教室内进行简单的模拟。②(4)软件操作实训法。对于海运集装箱运输业务,由于涉及的环节多、角色多,可以采用软件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进出口的整个业务流程。

2.4 建设基于“项目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本课程可以按照教育部有关教学资源库的标准,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网络课件、教案、视频录像及图片、案例、试题试卷、文献资料等。③

通过对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利用,学生可以下载相关教学资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论坛与同学在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2.5 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篇7

二、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

(一)国家十分重视,但投入仍显不足

2010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过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高等职业院校引进更多资源,把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实施产教融合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2]。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有利于院校为民航运输业储备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办学成本较高,尤其是民航运输类专业,尽管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投入,但是这些投入对民航运输类专业而言仍有不足,政府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的资金投入较高,而有些地区由于资金限制等因素,制约了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的产教融合。

(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不足,认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和与产业合作配套的课程体系不甚健全,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做三合一”效果,另一方面,民航运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实习、实训等活动耗费较大,实训等活动基地的维护成本也较高,使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开展较为缓慢。高职院校除了受自身发展限制以外,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也有待提高。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工作也有比较明确的认知,产教融合是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产教融合工作积极支持并参与,与企业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则把产教结合当作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途径,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院校高职教育的针对性。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缺乏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产教融合中对职高院校的角色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意识。

三、推进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对策

由于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的特殊性,产教融合的实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政府要发挥其在高职产教融合教育中的调控作用,加强对高职产教融合的统筹与协调,使社会人士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从而营造一个重视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专业实习、实训等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建设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校外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给予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接收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实训,进行实习指导和顶岗实践等任务,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时间能力,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实践能力强、技能一流的实用型人才。

第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从思想层面提升对产教融合的观念和认识是极其重要的。高职院校要提高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将人才培养从课堂理论授课的形式延伸到生产一线的实践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民航运输类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然后反过来协助高职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等。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产教融合,才能够提高行动上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与民航运输类企业联合起来,展开校企合作,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要求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需要要求学生在生产一线经过实践获得相关职业证书,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篇8

物流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尤其是运输业。为了满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且由于运输又是物流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各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方案中开设了运输管理课程,且地位举足轻重。

一、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物流业的发展是从早期的以简单的产品配送为主要活动到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服务供应链为主要目标,以运输为主要方式来实现物质实体的空间位移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

(一)运输与物流的概念。传统的运输主要指企业借助某种运输工具改变货物的空间状态及时间状态,其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的流通。而现代运输则指的是由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共同形成的服务面广、功能强大的现代运输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除提供传统运输服务外,还包括了由于运输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而物流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将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整体流动过程,对整个商品流动的过程制订严格的计划并按之实施与控制,同时密切关注成本与效率。

(二)运输与物流的内在联系。现代物流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为基础,既要满足客户对商品流动的需求,又要追求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而运输服务又是物流活动及相关服务的主体,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千丝万缕的。一方面,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尤其是发展迅速的现代运输系统,更是承物流活动的主体,其运作成本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70-80%,可见它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运输又与物流中的其他活动密不可分。如:装卸、包装、仓储等。因此,人们对运输提出更高要求,运输自然要逐步融入社会的物流体系,与之共同发展。

二、运输管理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定位

早在2009年物流就被国务院列为了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中对物流业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物流业是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服务产业。而运输服务又是该产业中的最重要的单项服务。鉴于运输服务的重要性及其与物流业的密切关系,绝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开设了《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程,且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企业中的运输作业部门的各个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学习的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整个运输系统及运输市场上的各种运输方式有所了解,还要具备能够独立胜任运输作业部门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能积极有效处理从制订运输计划、发出调度指令、组织运输作业、设计业务流程、处理货运事故与纠纷、安全货运生产、控制运输成本支出、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等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输管理实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从了解运输市场上的运输方式着手,主要包括四种基础性运输方式(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两种综合性运输方式(集装箱货物运输、多式联运)。无论是基础性运输还是综合性运输,同一运输方式的知识呈现在遵循时间顺序的基础上呈现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难度递进关系,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业务活动(包括发送、到达、运输三种活动)是平行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从业务活动过程上还是从知识特点上都具有相似性。

目前《运输管理实务》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内容进行简单的机械累积并传授知识,并没有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整合,所以学生即使学习了,他所掌握的也只是一些凌乱的知识点不仅没有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也无法在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的学习中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进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打破传统的按照运输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通过真实企业调研、专家研讨以及毕业生回校座谈等方式按工作过程导向划分为不同的运输岗位,分析运输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转化成一系列适宜的、难度、复杂度、深度都是逐渐递增的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思想制定课堂教学内容,由此改变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其次为学生搭建从起点(学习基础)到终点(学习目标)的梯子,以工作过程引导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技能指导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岗位职责,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究的能力,拥有良好职业道德,为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早已明确了高职高专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进步、行业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摆在高学生面前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怎样利用比较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既能够完成规定的理论课程学习,又可以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熟悉就业环境,适应社会需要,为毕业上岗后及时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目前人才需求情况分析数据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对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数量大且十分迫切。但从企业过去的经验来看,学校培养推荐的高职毕业生普遍技能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操作。因此,对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如何在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已经迫在眉睫。就《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而言,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了解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岗位技能,对运输企业的基本流程、组织分工以及各岗位的主要职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结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运输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及课程教学的总结,对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展开思考,将课内实训与课程实训相结合、线上实训与线下实训相结合、单项技能实训与软件综合实训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模块开展《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

1.针对单个项目技能知识点,设计专门课内单项技能实训。主要以课程训练项目也就是与课业任务驱动课程教学内容同步进行,结合当前项目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技能,既加强了课程教学中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初步训练,同时进通过简单的技能操作培养学生未来岗位上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的特点分析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介绍物流运作系统中各环节涉及到的各类型设备,要求学生熟悉各设备的类型、特点、功能及其选用和配置原则,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时,能够合理地选用和配置各类物流装备,或对现有的物流运作系统的设备配置进行分析改进。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物流概论及运筹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讲授该门课程,为后续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及物流系统规划等课程提供基本的知识基础。本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1 知识点多且杂乱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知识点涉及物流运输、物流装卸与搬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与包装等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而每个环节涉及的各类物流设施设备,再加之其功能、特点及选用配置原则等,内容非常繁多,且各知识点间相对独立,系统性联系较少,因此显得有些杂乱。学生因为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大量零散的知识,尤其感觉难于把握。

1.2 缺乏趣味性

本课程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是管理方面较擅长,对于有些偏技术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很难通过有趣的案例或游戏来引导,缺乏趣味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所决定的,无法改变。

1.3 业务操作性很强

物流运作系统中物流装备的选用和配置是物流规划方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课程在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现有或改建、新建的物流系统进行物流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选用。对于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2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建设模式

2.1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

本课程传统的知识讲授是按照设备的类型来进行的,一般分物流装卸搬运设备、起重设备、连续输送机械等,这种知识点的分类方式,其局限性在于学生很难对整个物流运作过程涉及的物流设备形成系统的概念,难以从全局角度去把握。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物流实体运作的核心环节,将现有的知识点整合为七个模块,分别为物流运输模块、物流装卸搬运模块、仓储模块、物流包装与流通加工模块四个核心模块,还包括物流集装单元化作业所涉及的集装单元器具模块,以及作为物流系统的附属性设备,物流周边设备模块。另外,港口作为物流系统重要的节点,港口的货物的装卸搬运尤为复杂,因此港口有大量的专用设备,单独作为一个模块。

2.2 课程实训项目开发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结合七大知识模块,基于物流运作的环节开发了七个实训项目,分别是物流周边设备的认知与选用,集装单元设备中托盘货物的码放实训,运输公司设备的配置调研与分析,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的认知,先进的仓储及配送设备的认知,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调研与分析,码头的整体运作系统调研与分析。其中企业调研类的实训项目,教师提前下达实训项目单,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调研计划,包括资料的收集,确定调研对象,小组成员的分工等事项,教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调研结束要求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及体会,并进行讲解。校内实训室类实训项目,主要是教师讲解实训项目背景、要求、实训实施步骤,小组成员根据实训要求分工并按要求实施,最后对实训过程进行记录,并撰写实训报告及讲解实训的体会。项目的训练方式更加灵活,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让学生更多去企业,去了解实际的企业物流设备的应用情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高职教育因为其特殊性,要求其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对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理论性不能太强,要符合企业的实际,因此高职教材的开发必须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且选择在该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同时了解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对物流业务非常熟悉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保证课程必要的理论基础,物流企业的技术人员保证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紧密性。

2.4 教材建设后续改善机制建设

教材的开发过程常常是教材出版以后就结束了,实际上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材使用的学生、教师等的建议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但实际的教材使用过程中,这些建议和意见往往缺乏反馈的渠道而不了了之。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教材的编写团队能够不断对教材进行完善。同时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也是不断变化的,教材中实践教学内容必须随着企业的实际进行更新。

3 总结

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是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要重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且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课程的教材建设也尤为重要,保证教材的适用且内容不脱离实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材建设机制。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笔者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有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及考评更为复杂,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保证工学结合的改革不流于形式,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因此在后续的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陈传伟,张雪峰,汪令江,高职教材建设JKGF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9):84-87.

[2] 唐红梅,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模式的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21-126.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物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产品的单位产值的重量由重变轻,产品价值逐渐增大,短、小、薄、轻的产品将占主流。运输需求量的增加速度逐渐放缓,但运输质量、效率和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时效性越来越强。

(一)全国性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在全国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已建成多个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构建了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养了多个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已发展成亚洲乃至国际的重要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中心。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工商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点影响,使之更加强化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联盟,进一步实行社会化分工,不断将核心业务之外的供应、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剥离出来。互联网的普及,是运输业进一步贯穿于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体现了运输业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一大批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三)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从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在各国物流协会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的职业教育。而我国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尚为数不多,职业教育更加贫乏,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对教学方法的认识

教学方法不只是教师的教学法,同时还是学生的学习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于保守,只是一味的想让学生把课文上的知识都了解即可,甚至有时候就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学习知识就会显得很被动,给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空间太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变得很低。但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的优点,那也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一种偏见,虽然它有一定的弊端,但这不代表它就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它,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推陈出新,所有的新方法都是从旧的方法中衍生出来的。新方法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它在这个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生产物,是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变革而来的,所以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前进了。当然不容否认是事实是它虽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方法就不是尽然相同的了。它是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中一味的灌输知识转变成为了今天的以开发学生智力能力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主的新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上,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挖掘他们身上更多的新能源。把教学重心从之前的老师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改为让学生占主导地位,把原来着重教的局面改为着重于学,两者相互结合。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这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多了,思考的空间也变得多看起来,不会有什么局限性了,能够学习到的知识相对来讲也会多许多。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

我院开设《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B类课,理论+实践为主要模式,整体课程为64个课时,开设于第四学期。我通过几学期的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手段,教学主要在网络教室和实训室进行。

2.任课教师,根据教师专业技能和素质不同特点,把过去一个教师教一门课,改为一个教师教若干内容模块。

3.学生分组抗衡,根据我们对学生的细分,我们实行分组学习,不同的小组,问题不同、作业不同、辅导不同和考核标准不同。

4.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教法上总结,主要有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讲授法我们主要采用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法,从学法上看,主要采用课堂讨论法和课下练习法。大体做法如下:

(1)课程组根据教学任务,提出本门课程大纲(若干模块),对各个模块的教学提出要求;

(2)课程组在教研室甚至在系部范围内,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初步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在课程组进行说课;

(3)班主任初步细分学生,结果给任课教师参考,在课堂教学实施初步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是先由教师讲授和演示、然后分组讨论和课下练习;

(4)任课教师自我评价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反馈给课程组,课程组和任课教师一起继续完善教学方法

实务操作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手段。操作部分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物流实训室模拟训练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实地学习。

2.任课教师。操作部分任课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生学习,采用团队练习方法,一个组一个团队。

4.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教法上总结,主要有示范法和研究法,研究法主要是老师提问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从学法中总结,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重点是模拟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能力。做法如下:

(1)任课教师根据模块化大纲要求,制定实训计划。

(2)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物流实训室,按照教师示范和要求分组实训。

篇11

一、课程定位及改进思路

(一)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设置中课程需要,寻找《国际物流》课程定位,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点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课程设置。高职高专类院校需强调实训实践,应用型本科类院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更高层次的本科更需以理论为抓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着笔点进行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其一定的办学侧重点,需针对学情及人才培养定位有目的性地改革课程。如何响应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改革《国际物流》课程,使学生真正能快速掌握并切实运用到实际中去成了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将《国际物流》定位于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学习课程及电子商务专业辅助学习课程。

(二)课程改进思路

PDCA循环理念是由Plan-Do-Check-Action四个部分组成的闭环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挖掘得出,因此又称为戴明环。该闭环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以工作计划(Plan)开始,将计划予以实施(Do),在工作实施后进行检验(Check),根据检验反馈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Action),整个过程反映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人们持续改进的规律。此理论的广泛运用为本次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根据PDCA理念,结合现有教学基础进行闭环改造,在原有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加入R即Research调研部分,形成调研、计划、实施、检验、处理这五部门的闭环。

与PDCA类似,R-PDCA不是仅有一次即可完成,从第一次循环阶段发现问题并解决此问题后,新一轮的闭环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调研及工作。通过对此循环的特点及步骤分析,我们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的放矢。课程改革的过程问题诸多且解决道路永无止境,以R-PDCA模式为基础,对《国际物流》课程进行循环往复的改进工作,最终提高《国际物流》课程质量水平,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国际物流》课程改革中的R-PDCA循环

(一)Research调研

调研过程是R-PDCA循环的第一步,对后续PDCA的展开起着相当重要的指引作用,调研对象应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为主。

1.以企业需求为依据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行业的需求有着相当大的权重。从浙江省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趋向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来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借助其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物流;而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则偏向于海洋运输类的物流方向,其依靠海洋技术设立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性更强。由于时限要求,对课程授课需进行一定的割舍,据观察生源分布偏向院校所在地,因此可根据其所在地企业的特征确定《国际物流》课程的授课重点及实践内容。

2.以学校资源为基础

学校资源是决定教学手段实施及实践教学内容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可帮助课程有更大的教学空间,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学校可利用起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国际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参观,邀请该类企业管理人员进校讲座及辅导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整合产学研资源促进课程的开展。学校师资力量也是需考虑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任课教师通过相应企业的实践后对课程的认识程度有了新高,可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将实践经历与课程结合,开发实训实践内容,更好地教授。

3.以学生意见为导向

如何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学习得进去,这个论题学生自己最有发言权。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国际物流》授课后,展开了一定的摸底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课后跟踪。根据发放问卷的情况对本学期课程总结发现学生在选择印象深刻的课程中,偏向于有过实训及跟老师有互动的课程;喜欢的上课方式中,84%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讲授内容时增加课外举例的选项;在对课程的建议中,学生更是各抒己见,对实训、课堂、考核都给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二)Plan计划

R-PDCA循环中,P需要与前期的R紧密结合,此时的P必然是根据R中所找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后制定的新计划。根据课后调查,课程中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及运输管理课程的内容重合度较高,因此此时的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备课计划中缩短与运输管理相类似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课时,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合度较高的章节如货物进出境报关业务也进行适当修改。由于课时限制,无法完成整本书目录所列章节,在缩短章节的同时增加原先未列入教学计划的进出境检验检疫及保税物流运作业务。分析学生心理,在课件中加入部分案例,案例要求生动有趣且与知识点结合紧密。

(三)Do实施

1.互动式教学

互动教学提倡学生参与课堂从而更明晰地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往往对与教师有过互动的课程内容记忆深刻。通过前期搜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全面看待问题的同时可增加学生对此案例相关知识的了解;其次视频导入,视频教学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如检验检疫内容的学习,可引入相关视频,留下悬念,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讲解环节;最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网络课堂的建设如今已是进入各大高校,学生在网络课堂中能减轻平日里直接面对老师产生的畏惧感,更加大胆直接地提问,在平台上教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2.实训实践改进

实训课堂有一定的重要性,在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实训内容增加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实训实践改进包括:增加英语融入,国际间交流对学生英语程度的要求日益增加,各种单证中多数为纯英文,将英文邮件拽写及英文单证填写加入实训内容;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训,组员分配各自职位,如发货人、承运人、船公司等,根据各自职位不同完成相应的工作,工作总结时进行小组汇报并进行评比;运用物流软件,从计算机上完成流程操作,软件应与企业相差较小,实训中观察学生对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分析其对理论的掌握程度。

(四)Check检验

通过检验可以发现是否完成原定目标,检验包括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的检验以及教学完成时对学生的考核。通过教研室老师听课来观察在课堂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及教学计划的完成程度;还可由企业相关人员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教学进行评价,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学生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互动、实训及最终考核。根据前期互动教学的内容,考察学生参与度、活跃度及知识掌握程度,由教师给分,占比为30%。实训由实训作业内容、团队合作契合、实训汇报组成,其中实训汇报采取教师及学生共同打分机制,实训分占比为30%。最后为最终考核,可采用开卷或者非命题论文的形式,由于该门课程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要求较宽松,不太适合闭卷考试形式,将基本理论融入考核即可,最终考核占比40%。

(五)Action处理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短期修正,任课教师对教学实施的内容进行检查,分析教师计划执行情况及学生考核情况,对已成功完成的任务进行肯定,并记录在册。发放调查问卷,以学生评价的方式总结此次教学任务成功与否,从自评和他评两个角度分析此次的不足,对失败之处予以重视,投入下一个R-PDCA闭环中,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教学反思总结往往不够到位,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也未能充分将之前的不足进行改进,通过R-PDCA的模式规范化自身教学改进的步骤,从而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改进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惠敏.民办高校《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物流技术》,2015年6月

[2]潘峰,董绿英.R-PDCA循环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6月

[3]左雪莲.高校多维互动式教学探讨与实践.《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9月

[4]杨雪.《国际物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