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哪吒闹海教案

哪吒闹海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6 15:03: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哪吒闹海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哪吒闹海教案

篇1

1 引言

在动漫教学领域中,两者都是以图形为结合的表现形式,两种字意中所表达的基础是相同的,包容了二维与三维的教学。如果说动漫中角色造型与线条是动漫的“生命”,那么色彩、光感、影像将是动漫的“血肉"",而民族性的创新风格特征,就是整个动漫的“精髓”[1]。只有这三位一体的结合,才是当前我国动漫制作的基础,也是在动漫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三点的理解与掌握,关系到将来的自身发展与提高,是作为一个动漫者必需体会的学习过程。

2 造型设计在动漫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动漫中,造型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造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部动漫作品的格调,事关整部动漫的成败。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造型设计的培养目标应是动静结合。不单是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也不能按一般设计专业那样,只作为短期的基础课的设制。动漫中造型设计的课程,应不单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2]。更应贯穿每一个动漫学生终身,在教学中,依据动漫的特点我总结出了几个步骤来进行培养。

(1) 对于学生“看”的培养。 要有动态造型力的培养。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造型的关键是观察,对于动漫专业来说讲,最主要的是把静态的观察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作为动态的描述;要有广博的造型知识。“看”的目地是要学生观察我们的生活,要通过教案中的各种中外动画影片的造型角色,来提高学生们的眼界。引导学生对于各种造型元素的吸收,并能用语言和画笔来进行描述的双重能力。

(2)对于学生“变”的培养。“变”是动漫中一个必须重点训练的造型手段,动画与现实影片的制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漫的表现手法是虚拟的,非真人实景的拍摄。如同天马行空一般,角色的造型可以是现实,也可以是虚构,动漫创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虚构的无限性,能使人们大胆突破想象尺度。从而达到现代人所不能达到“过去""“将来”中的各种时空中穿梭。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的引导学生变化造型,由写实的人物、动物、建筑。

(3) 对于学生“画""的培养

造型中的传统技法中,“画”无非是对于对象的具体或者抽象的表达,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以中,长期的课程训练为主,并辅以石膏人体、透视基础知识、骨骼的基础绘画形式。动画中的绘画同样离不开这类传统技法的教学,在继承以传统造型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要加大速写与默写的练习投入,动漫教学中最具特点的方式,就是分镜头的表现上。

3 色彩知识课程在动画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我们把动画造型说成是“生命"",那对于色彩来说是“血肉"",色彩作为动画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色彩在动漫的教学中体现了剧本的基调,对于整体的画面能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

(1)色彩中的延续性。动画色彩中的延续,主要体现在对于动画角色上色与整个动画场景的色彩感觉。首先,要学生利用色彩的基本原理,进行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构成的各种手法等基础知识点的练习,再结合动画中的场景进行创新。色彩的学习,是造型上的有益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2) 色彩写生的自主性培养。色彩的显示,不外乎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相对于动漫专业来说,静物写生、室外风景、人物与动物的写生,都是为了满足动画角色创造与场景创作的基本前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色彩写生训练,主要是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动漫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色彩基础教学,理论上的理解要更多的引导入实践之中,自然界的色彩写生,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感觉方式。而对色彩的控制与运用,从而达到写真的“第二自然”的目的。作为动画,要充足于“动”,动画中出现的连续画面是,由人眼中的“物象残留”组合形成。在教学中,可以立足于减少对于单独画面处理的Hq-f司,多作4到6帖的动画训练,同时,要求一定的团队合队,可以分编剧与创作两方面。利用多帧数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对大局色彩的整体把握与一定的团队意识。

(3) 装饰图案的引导性作用。在对于动漫初学者来说,在实践教学中装饰图案是训练是必要的。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所喜好与熟悉的动画人物,场景或各种道具造型。可以指导学习复制多份,用各种装饰画的手段来表现。在一定的装饰图案的制作训练后,用自身喜爱的卡通人物与场景、变形变色、抽象等等的重新设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色彩感觉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严格自身的图面,也反过来促进了写生训练中,对于写生物体中色彩修饰,并提高了物体的造型的严谨。

4 民族文化知识在动画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民族文化知识作为中国动画产业中的“精髓”,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当前,我国动漫当前走的主要是模仿西方的道路是事实,但是,民族性的文化根基是不能被否认的,国内大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国动画的民族性问题不应被忽视的观念。可见,“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这一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的动漫来说,只有走中国时代特色的中国动漫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从士大夫的书画怡情到当代的审美读图,可以说中国动画的文化根系还在于传统文化。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强民族化的学习有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民族文化的了解。教育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要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教育, 从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的1926年《大闹画室》开始,到中国水墨动画的先河《小蝌蚪找妈妈》,再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形象的出现。应该说我国的动画片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成就,早期就借鉴出了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刺绣等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类。

(2) 引导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应把学校的民族性的课程加强,要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探索了解与认知,从最早的水墨画、素描、木偶、皮影、京剧、剪纸、年画中去寻找灵感之源。在 教学中,要加入一些中国动漫欣赏课程,与学生的考察相结合,作为高校考察的课程可以安排去一些民族文化形式较多的地区。在中国民间美术的教程知识教学中,可以把传统壁画、年画、京剧脸谱、饮食文化,各民族服饰与建筑的演变,和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相结合,再提炼吸收到自身的动漫创作中。

5 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蓬勃发展的产业环境下,把动漫教育孤立地作为亭台楼阁和上游产品的一类品种的观点是不明智的。社会的进步、动漫产业经济的发展、动漫创意运作的优化、动漫的普及、制作水平的提高都必须依靠人才,产业要做大做强更需要大量的动漫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凸显归根结底靠教育,动漫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动漫教师的高素质、教学的创新性、招生的规范化、产业与教育的连结化。

篇2

生:(齐读)傻乎乎。

师:“傻乎乎”的意思懂吗?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个人真傻!你这个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众笑)

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可爱。

生:“傻乎乎”是有点喜欢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那个小朋友“傻乎乎”的,你怎么理解呢?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自读)

师:你读出来这个孩子真的傻吗?

生:不,他有点……

师:你也成了傻乎乎的了。(众笑)

生:有点可爱的傻。

生:陶醉了,被槐乡的香气陶醉了。

生:喜爱这个地方,不想走了。

生: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被香气迷住了。

师:喜爱这个地方,陶醉了,所以说他“傻乎乎”了。这样的小朋友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会拉他回家吃槐花饭的。读课文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词,重叠的。想一想还是原来的意思吗?体会出其他意思了吗?读书不能读得傻乎乎的。现在读课文,发现这样的词语请你画出来。

这是薛法根老师执教《槐乡五月》的一个片段。一个“傻乎乎”就这样被薛老师演绎出了一段精彩:从“傻乎乎”的本义,至悯语所带有的“喜爱”的情感,进而发现在课文中词语所蕴藏着的“对花香的陶醉”,最终让学生学会关注这种类型的叠词。这段师与生的常态对话,我以为最有魅力之处是学生的思维在和教师自然的对话交流中,历经了这样一个从意到情,由情入境,由一个词的理解到一类词的辨析的过程。教学本可以在理解词义、辨明情态后止步,教学也可以直接从文章语境切入,但这样的止步与切入,目标仅仅是锁定在学生对词的理解、对文的体会上。而片段中学生整个思维的轨迹是纵向的延伸,这样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词意、词性这些答案,更是给了学生一根思维的“拐杖”,相信这些孩子以后面对自己不理解的词,思考后也会从词的本义走向生活,从生活中的理解走向课文,最后跳出文本真正地走人生活。

这个教学片段让我又想起了那句耐人寻味的话――“什么是教育呢?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啊,一个词也好,一句话也罢,这些都不是影响学生生命历程的关键,比这些符号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从每个孩子步入课堂开始,我们在课堂上就应给予他们这样一根思维的拐杖―看到面、想到点、由点延伸成线,让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薛老师的课就是这样“Q”,这样有弹性、有嚼劲。

“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因为习惯和服从替代了理智。”这是卢梭《爱弥尔》中精辟的阐述。现在,很多的展示课、汇报课、评优课,整个教学环节流畅得让你瞠目,学生时不时高水平的回答令你结舌。于是课堂上,我们教师除了叫好似乎再也无事可干了。特级教师上课尚有答非所问之时,尚有启而不发之窘,尚有一片沉默之尴尬,更何况青年教师、普通教师呢?这样“精彩”的课堂是如何生成的,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课堂,教育的过程在何处?教学的智慧在哪里?学生的思考从何而来?一堂课,如果无法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那么学生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真实”的课堂我们应该允许知识的产生,允许无声的沉默,允许生涩的理解……

因为大师格罗培斯的智慧,于是有了迪斯尼那条由游人踩踏而成的“最佳路径”。我们语文课的“最佳路径”该由谁走出来呢?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螳螂捕蝉》,到《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哪吒闹海》,薛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在告诉我们――唯有学生自主、自愿“走”出来的路才有延伸的意义、追溯的价值。在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之所以能走得自在、走得愉悦,又能走出智慧、有所成长,我以为那是因为薛老师的课堂是有“弹性”的,课堂有弹性,就有开放,有空间,有选择,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成长。薛老师的课堂为什么可以“Q”起来,以下是我眼中薛老师课堂的“Q元素”:

教学目标的弹性定位。无论哪一门学科,无论哪一堂课,我们都能看到每个学生的需要是不同的,但我们却往往将所有学生都框死在一、二、三的统一目标之下。于是课堂上你会看到学生的两极分化――达不成目标失掉兴趣,目标达成缺乏挑战失掉兴趣。因为封闭的、僵死的教学目标会封闭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之窗,压缩一部分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也就失掉了走出“最佳路径”的可能。而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他那明确却又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明确是他对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的预期效果有着准确、鲜明的定位,弹性是他对不同层次学生达到预期的尺度把握是不同的,“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因人而异。正如薛老师所说“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目标“Q”一点,学生“活”一点。

板块教学的弹性架掏。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多是线性的,一个环节紧跟着一个环节,课堂似乎很流畅,但这流畅却让我们的教学少了灵动、少了自由。薛老师所坚持的“组块教学”,即板块式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每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师需对文本进行重建,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研制出符合年段要求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学板块都能真正地做到聚集核心目标,集中教学内容。如此,我们的课堂方能不跟着教师走,不跟着教案走,教师随时都可以跟着学生的思维节拍,在课堂上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板块的课堂呈现顺序。超越“线性”的“板块预设”,可以更好地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教学环节“Q”一点,教学才会灵活,课堂才会灵动,学生才会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