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保医生论文

儿保医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5: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儿保医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儿保医生论文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因缺陷儿的出生而将医疗机构推向被告席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当出生”,这个首先在美国司法判例中出现的概念也日益引起我国民法学界的关注。所谓不当出生,顾名思义,就是非出于父母本身的生育意愿,而是由于医院的过错,包括未尽到符合当时医疗水平的检查义务与合理的告知义务等,造成非期待缺陷儿的出生。缺陷儿父母基于这个原因向医院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称为不当出生之诉。不当出生责任不同于普通的医疗事故责任,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胎儿的缺陷不是医院造成的,而是先天存在的,即使医院尽到了合理的检查与告知义务也无法改变胎儿先天缺陷这一事实;二是缺陷胎儿的出生不是其父母的主观意愿,而是基于对医院的信任而产生的本应可以避免的后果;三是不当出生之诉的起诉人只能是缺陷儿的父母而非缺陷儿自身。美国有个相关概念叫“不当生命之诉”,该诉讼是由缺陷儿自身提起的对于医院过失造成本不应该出生的自己出生了这一结果的诉讼。但这类诉讼在美国是不被承认的,因为这一做法不仅有悖伦理,而且这样一来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将自己的不幸诉诸于法律。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目前尚未承认“不当出生”这个概念,学界关于“不当出生”之诉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医院的过失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构成侵权,侵害的又是何种权利,谁的权利?该权利又该如何得以实现?笔者就以上几点疑问,结合现有法律规定以及中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不当出生”请求权基础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英美法系主要采用侵权之诉,认为其属于侵权责任。大陆法系主要采用违约之诉,认为其属于违约责任。我国台湾地区法院则倾向于大陆法系中将其认定为违约之诉的做法。而在我国大陆地区,对该诉讼的性质没有明确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其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任一请求权进行起诉。

(一)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

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从该条规定来看,我国合同法采用了严格责任说,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只包括违约行为和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而无需考虑违约方主观是否存在故意或者过失。不当出生案件中,可以明确医疗机构与怀孕妇女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在我国大多数的省市的医疗机构都按照卫生部的相关条例与怀孕的妇女之间签订“母婴保健保偿合同”,根据该医疗合同,医生负有按照合同约定对怀孕妇女进行产前诊断并及时告知该孕妇检查结果的义务,并且在实施医疗行为之前要履行说明义务,严格遵守医疗程序,保障医疗后果。没有履行上述义务,则构成债务的不履行,且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符合了违约责任的两个构成要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仅通过合同法这种救济方式,将不当出生定性为违约之诉,存在着诸多局限:首先,若将其作为违约之诉,起诉人就只限于合同相对人即缺陷儿的母亲,其父亲无权提起诉讼;其次,违约之诉无法使受害方的精神损失得到应有的补偿。

(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要将“不当出生”定性为侵权案件,其前提就是被侵犯的客体必须属于侵权法所保护的客体。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情况来看,“不当出生”之诉中多数受害者主张的是其知情选择权受到损害。

我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在发现胎儿异常情况下,经治医师必须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进一步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孕妇,由孕妇夫妻双方自行选择处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18条规定:“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根据上述规定,接受诊断的一方有被告知胎儿真实健康情况的权利,医院的错误告知或者不告知行为,都是对缺陷儿父母知情选择权的侵犯。

笔者认为,不当出生案件适用侵权责任能更好的保护不当出生案件中父母及残障儿的权益,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它既能够保证不当出生儿儿父母的实际损失得到赔偿,也可以使他们的精神损害赔偿主张得到支持。同时使医院方为自己的主观过失与不作为承担比较高的赔偿责任将有利于医疗机构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三、“不当出生”之诉损害赔偿问题分析

(一)不当出生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从我国现有的侵权行为学说来看,构成侵权责任必须同时符合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依据《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生进行产前诊断和将诊断结果及进一步处理意见告知孕妇是其法定义务,无论诊断结果本身是否受“合理的医疗风险”因素影响,医院都有将诊断结果告知产妇并由产妇自己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的义务。医生违反该义务的行为当然具有违法性。第二,存在损害的事实。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损害事实”并不是指缺陷儿“缺陷”这一事实,而是指因医院过失照成其非期待出生,该“出生”给缺陷儿父母带来的一系列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抚养有缺陷的孩子,需要付出比抚养正常孩子更多的医疗费、照顾费和教育费。缺陷儿的成长过程及其艰辛,而且缺陷严重的随时可能有死亡的危险,这都给其父母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此外,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产前检查也是基于此政策而进行的,如果缺陷儿出生不算是损害的话,那么为了优生优育而做的种种措施都变成没有必要的了。第三,损害事实与侵权行为人过错直接存在因果关系。医院在产前诊断时的过失,使缺陷儿父母错误地认为胎儿是健康的,从而产下有缺陷的孩子。医院虽然没有决定孩子的生理缺陷,但其过失是造成其“意外”出生的重要原因。正是基于对医院诊断结果的信任,缺陷儿父母才放弃了终止妊娠的权利,因此缺陷儿父母只要能证明医院的诊断过失导致了缺陷儿的出生,就能说明医院的过失与缺陷儿的出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存在过失。《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诊疗义务的内容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母婴保健法》已明确说明,任何有违诊疗义务的行为都应认定为行为人存在过失。

(二)“不当出生”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对医疗侵权责任采取在一般情况下的过错责任和特殊情况下的过错推定责任。笔者认为,“不当出生”作为医疗侵权的一种,也应适用这种归责方式,而且过错推定原则在医疗侵权领域的适用比普通过错原则更为普遍,也更容易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原因是医疗领域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普通人在就诊过程中很难注意具体细节,并作为证明医院存在过失的证据予以保留,如果适用严格的过错责任就不利于患者权益的保护。而过错推定责任不仅能减轻患者的举证负担,又不至于像严格责任那样给医院以过重的责任。然而,目前国内一些学者鉴于医疗活动的专业性和高度危险性,并常常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积极主张医疗侵权责任应适用严责责任制度,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得到实现,而且对医院也有威慑作用,可以提高其服务质量。并且将医疗侵权适用于严格责任的做法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已有成功的实践,社会反响颇佳。如美国的维吉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对于新生儿的脑伤害采取了无过错赔偿制度。医生参加相关的保险,损害发生时,不论医师有无过错,由保险公司负责支付赔偿金。不可否认,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分散医疗机构的执业风险,同时也能确保受害者的损害得到赔偿,但就我国目前的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水平来看,适用这样的严格责任制度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医院采取过度治疗或防御性治疗等手段,严重扰乱医疗活动秩序。

(三)“不当出生”侵权损害的赔偿范围

既然将“不当出生”定性为侵权损害,那么“不当出生”之诉中原告的损失就应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两个部分。其中财产损害包括因生育支出的医疗费,包括安胎、产检、生产的费用;特殊抚养费用包括治疗缺陷儿残疾的医疗费用、护理或者照顾费用、特殊的教育费用以及残疾辅助器具费等;日常的一般抚养费用。国外的判决大部分支持赔偿缺陷儿的特殊抚养费,包括治疗残疾医疗费、特殊护理费、特殊教育费等与缺陷相关的费用,而对一般抚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一般不予支持。在国内判决中,大多数都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笔者认为,由医院赔偿因生育支出的医疗费、特殊抚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要求应该得到支持,而一般抚养费应由缺陷儿父母自己承担。

首先,医疗费用支出的对价是医生进行了合理的产前诊断和事后的告知义务。医生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地履行该义务,父母完全有理由要求其赔偿生育医疗费用。

其次,缺陷儿的一般抚养费之所以不应得到支持,是因为抚养未成年子女本是其父母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即使产下的是健康的婴儿,抚养其长大也必须负担这一费用。如果在这里对缺陷儿区别对待,不仅是对缺陷儿人格价值和生命价值的贬低,同时也无理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对两者都是不公平的。

篇2

工作经历艰苦拼搏

92年7月毕业后,×××同志分配到桑植县中医院内儿科,大家很快的就喜欢这个聪明能干、勤奋好学的小姑娘。她从不以大学生自据,她知道社会上很多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自己要象一个宝葫芦,吸收大家的精华。良好的科室环境,友善的工作氛围,使她一天一天地茁壮成长。94年在湘西州人民医院进修儿科,学识大长,专科技术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95年进修期满回院专管儿科病人。都说“宁看十大人,不看一小孩”,往往十个病儿的费用不抵一个大人的费用,在工作中儿科医师比其他医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小儿科是“哑”科,这就考验医生多问多观察,通过对家属的有关询问,搜集一点一点的病情信息;对病儿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一点一点的病情变化。有一次,一个病儿发热四天,皮疹全身,诊断不明,阻碍用药。第五天发现病儿肌注部位的皮疹比其它部位的皮疹明显,意识到是临床一种少见疾病——川畸病,立即抽血检查得到验证,及时用药,很快治愈出院。每一位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强硬的医学素质,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96年8月一个7岁肾炎患儿,护士说尿已解出,血压测定是正常的,因下午很多病历书写,她自己没有去问,下班时还是不放心,随去病房查看,果然尿是解出来了,但12小时只有200ml,血压130/70mmHg,如果持续性高血压、尿少,患儿就可能因为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造成生命危险。她心急如焚烧,赶紧给科室主任打电话,与科室主任一同处理,患儿得以转危为安。事后科室主任说:我们做医生的,对病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事事小心,时时小心,才能行得万年船。这种深刻教诲一直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事必躬亲,亲力而为。98年儿科成立,朱桂芳担任科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学科带头人,一边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边带动大家开展科室工作。从98年至今发展10年,医务人员从10人增加到26人,业务收入从20多万元每年增加到180多万元,每年参与抢救危重病人200多人次,成功率95以上,每年门诊5000多人次,每年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上街、下乡义诊宣教活动。20__年某校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全院收治1000多患儿,以儿科为救治中心,全力救治。第一天几乎整夜未眠,实在饿极了,就扒几口盒饭。她自己的孩子本来也在中毒之列,但无暇顾及,直到第5天,绝大多数患儿治愈出院,留院患儿病情稳定,她才回家好好洗漱一下,好好地睡上一觉。10多年来,不知抢救了多少危重患儿,不知治愈了多少患儿,家长们都称她为“中国的大长今”。

家庭生活和谐构建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磨难,劫后余生的喜悦更能珍惜眼前的每一天。95年成家,婚后才明白,结婚不单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及社会人群的结合,尝试着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待婆家比娘家更好。98年爱人所在企业破产,爱人外出打工,正值女儿刚满1岁,科室才成立,家庭和科室这两付担子落在她柔弱的肩膀上,白天在科室累了一天,晚上要给孩子喂奶把尿。科室经常要加班,来了危重病人只好用背篓把孩子背到办公室靠墙而立,用三把椅子围着,然后和值班医生抢救病人。有一次孩子等得不耐烦了从背篓里翻出来,眉心撞在椅角上,顿时鲜血涌出,撕心的哭声从办公室传来,她一把抱过女儿,压迫出血点,可痛楚和妈妈离开的恐惧让女儿仍然大哭不止。想到女儿因为自己的失职受痛、委曲,想到自己面对这么多纷杂事务而扰心,抱着女儿忍不住痛哭,分不清是谁的泪水、汗水……每每看到可爱的女儿眉心的疤痕,心里就一阵阵揪心地痛。女儿常常问:你疼别人的孩子为什么不疼自己的孩子?我是你生的呀,不是外婆生的!慢慢地女儿长大了,从学校回来,惊讶地问:为什么好多同学都认识你呀?然后又开心得意地说:你是他们的医生呀。

20__年孩子爷爷查出是胃癌,哥兄老弟家境差,且都在外打工,爱人在封闭式管理的私立学校方正中学教学,照顾老人、筹备医药费用,都落在她一人身上。买药、检查都是她的实习学生帮忙背着老人,跑前跑后,她非常感激,而她的学生却说:朱老师,你这个人太好了,是你感动了我。良好的后期治疗,老人没有受太大的痛苦辞世而去,生前逢人就说媳妇好,媳妇贤惠。

自己的母亲也已头发斑白,常常腰腿酸痛,父亲得了脑梗塞,已慢慢地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身为医生,身为女儿,不禁自责和内疚,平时太忙了,没有时间照顾他们,而是他们照料女儿和家务,想到乌鸦亦能反哺,自己却不能尽职尽责,不禁潸然泪下。

爱人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有时间尽量操持家里的事,经常有病人找到家里来看病,家里的电话也常常是半夜里响起,有时候刚回家又要出门,有时候刚端起饭碗又要放下,有时候刚躺下又要起来,他都不嫌烦,总说:人总有难处的时候,人家是有难处才找你的。头5年,她整整瘦了38斤,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失眠,做梦还在处理病人,老公很心痛,做了很多营养品和熬中药,总算把头发保住,而体重只有98斤了,工作这么多年,家是她的坚强后盾。

思想觉悟快乐源泉

感悟一个人,不是华丽的外表、堂皇的语言,而是高尚的思想。常常辛勤地工作,虽为女人,她很少照镜子,很少上街,长年一个大妈头,穿着姐妹们给的几件衣服,额头上“

交通”发达,大眼镜老气横秋,常常被人误以为40多岁了。她想这样也好,老医生更让人相信,好开展工作。因为太忙,很少陪父母,很少陪亲朋好友,他们有时戏谑地问:是不是把你卖给医院了?给了多少钱?与在县人民医院、在深圳等医院工作的同学相比,她的工作强度难度高,收入福利低。有段时间也觉得心里难以平衡,彻夜难眠,可转念一想,比自己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多的是,为什么他们不离开家乡向外发展?外出打工只是钱多一些,但钱是买不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温馨。女儿的成长,爱人的失业,父母的多病,都是离不开的。还有就是很多病儿需要得到帮助,科室的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的。笑是一生,哭也是一生,不如简单而快乐地生活。肥环瘦燕,最终也是黄土一冢;赤脚的德雷莎修女比起有几千双鞋子的伊梅尔达更能赢得世人的尊重。在这个社会,人们是分工合作的,有的是威武的雄狮,有的是负重的骆驼,有的是美丽的百灵……我既然选择了骆驼,何惧路途的遥远、沙漠的枯燥!朱桂芳想既然不能成为良相,那便成为良医。孩子们那清澈的双眼,无欲无求的笑容,洗涤了她心中尘俗杂念,溶化了脑里乱麻郁结。慢慢地练就快乐的本领,别人有什么事都会掏心窝地告诉她,她一一分析、点悟、解决,她不仅是一个好儿科医生,还是一个同事、朋友的好心理指导。科室建设以人为本

人之初,性本善,与社会接触多了,自然变劣。一个科室特别是女人堆积的地方,人管人,哪个服哪个?只有制度约束,纪律管制。刚建立科室,依照院方规定,制定严密的各项制度,然后分工,明确职责。朱桂芳知道这都只能因人而宜,各尽其能,想把科室管理好、建设好,不仅要自己积极带头,象管家一样管理科室,管孩子一样管理病儿,更要科室的每位职工配合。“火柴擦燃引在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业务上,仅靠自己一个是不行的,平时多授课、带教把自己的知识尽所能灌述,其他儿科医生分批有计划地进修。前五年,她是真正体会到儿多母苦、儿大娘老。为了让自己知识不能老化,每年争取外出短期培训、学习一次,请院外专家、教授讲解疑难病例,科室创造出以老带新、知识互补的学术梯队。

树分枝才发,科室分细才旺。从98年的儿科一个门诊、一个病区,至今已是三个门诊(儿科门诊、专家门诊、儿保门诊)、四个病区(新生儿病区、ICU病区、普通病区、儿保康复病区),业务收入98年20多万元,20__年增加到180多万元。住院人次达20__多每年,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寸耕耘,一份收获,科室的壮大与她带领同事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

学术造诣努力创造

作为儿科学科带头人,必然要练就一身硬功夫。看好普通病种外,对急、危、重、疑难病、少见病更要抓紧,碰上疑难病例,查阅资料、苦苦思考,寻求解答。实在不行就请教各位老师指点、探讨,慢慢积累丰富的经验。当时,刘梅同学5岁时收住儿科,有的医师认为是遗尿症,有的认为是喝饮料过多,但朱桂芳同志通过她在门诊的诊疗分析,确认是I型糖尿病,她把病因、治疗及愈后的情况,详细告知其父母,她父母根本不相信这个年青的医师,直到湘雅附一医院通过教授诊断确认。刘梅父母回到桑植非常激动,认定她非给刘梅的治疗不可,在刘梅成长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书山有路勤为径,朱桂芳的时间、精力全花在工作上,很少逛街,更不提打牌、玩游戏了。大家都嘲笑她是与时尚落伍的土包子,但她与医学知识不落伍,订阅《中华实用儿科学》、《新生儿杂志》、《儿科急救医学》等,不断充实武装自己。先后书写《马桑果中毒抢救体会》、《不典型川畸病26例的报道》、《654-2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急危重小婴儿的病情观察》等论文,在国家、省内刊物上发表。多次赴北京儿童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等地参加新生儿高难度、高技术培训班,全国难治性哮喘进展班等,技术带回,活学活用。皮肤点刺原液没有,自己用生理盐水收集配制;储药罐没有,用饮料瓶裁剪,制做简易储药罐。新生儿胃管没有,用最柔软的尼龙针头代替……同事们都说:主任有创意,工作上只有重点,没有难点。

随着环境及新变异病毒的出现,哮喘患儿越来越多,去省城医治,患儿的家属将承受更多的经济包袱和精力耗费,为了这些特殊患儿,制定了哮喘患儿管理方案及阶梯治疗方案,辅以中药调配,大大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患儿的医疗费用。她想这可能是中西结合的优势吧。大家看到新生儿都是健康可爱的,谁会提到那些宫内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患儿,躺在温箱里曾奄奄一息的,为了抢救这些患儿,不分昼夜,沤心沥血,一个脑瘫患儿对社会对家庭都是多么大的负担,就是让患儿早日脱离危险,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20__年至20__年底,她做了桑植县新生儿出生调查,发现宫内感染所致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先心病发病率升高,这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如果通过妈妈学校,对孕妇各方面的保健知识及时掌握,那我县准妈妈的素质提高,育儿的经验增多,我县的新生儿质量就会上升。编制了一份《母婴保健手册》,发往各个乡镇,希望以后在各乡镇办理孕妇学校,提高全民素质从孕妇抓起,从娃娃抓起。

篇3

从2010年1月25日首例手足口疑似重症患儿王帆帆离世,到小嘉聚,再到患儿王敏媛猝死。这个人口80多万的桂北重镇全州,已有14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殒命,其中4例已被官方正式确诊为手足口病。

这个比流感还低一等的传染病――手足口病,突然现出狰狞面目。

4月12日,全州县通报了手足口病疫情,自1月份以来,该县先后有“14名婴幼儿因患重症肺炎死亡”,其中1例为入院途中死亡,这14例病例均为7月龄至2岁半婴幼儿。

全州县卫生局局长蒋贤鉴告诉《望东方周刊》,由于实验室采样需要对遗体进行解剖等处理,正经受丧子之痛的家长们很难接受孩子的身体再次遭受损伤。14例中,除4例采集了病菌样本外,其余9例婴幼儿的病菌采样并没有得到家长的同意,电就没有得到手足口病的确诊;另1例幼儿是在送医途中死亡的,也没有得到医院的确诊。

“钱花完了,孩子也没了”

2010年元旦开始,时嘉聚开始发烧,直到三个月之后病情恶化,脸上出现了米粒大的红疹子,“硬邦邦的”,一开始,母亲李丽丽还以为是被蚊子咬的。

4月5日,时嘉聚开始呕吐,父母立即将他送往当地诊所,打完针,时嘉聚平稳地度过了一天,第三天,小嘉聚全身无力,体温骤降。

当天,时光军抱起儿子时,他就猛地一惊,“感觉像是失去了知觉一样,处于半昏迷状态”。时光军见势不妙,立即将时嘉聚送往全州县人民医院。出门坐上车,车一颠,小嘉聚呜呜地叫,孩子的嘴开始发紫,脸色苍白。

一开始,主治医师并不能确诊,“前面也有很多孩子,他们(医生)通常都会说肺炎、气管炎,但我们的主治医师说,估计就是手足口痫,因为县医院设备有限,医生建议我们立即转到桂林。”李丽丽说。

全州离桂林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且医院的运费高达800多元,时家人没有同意这一提议。

在为小嘉聚抽痰时,时光军发现抽出来的痰里带着血丝。

这时,小嘉聚的体温到了39度半,“肚子忽然鼓得很大,像个球似的。”孩子的母亲李丽丽向《望东方周刊》介绍,医生说孩子的肺泡已全部烧坏了,从x片上看,肺部全部是泡了,里面全是淤血。

让时家人颇为焦灼的是,全州县人民医院没有一台儿童呼吸机,在给小嘉聚用上成人呼吸机后,孩子的整个小脸都被罩住了。

在4小时抢救之后,时嘉聚停止了心跳。“医生几次强制让嘉聚恢复心跳,但心电图已经不再波动,医生说再胸压对孩子太不人道,最后我们决定放弃了。”李丽丽说。

时嘉聚成为全州第13例疑似手足口病死亡婴儿。

而此时,短短的几天治疗中,时家人已背负近1万多元的医疗债务,尽管有新农合,医院可报销50%,但这对于时光军来说无疑又是一块心病,“钱花完了,孩子也没了。”

乡村医生被指误诊遭举报

家住石塘镇白露利的王敏媛亦没有逃离厄运。王敏媛的病历上显示:颅内感染、神经元性肺水肿、休克、消化功能障碍,均为手足口病并发症状。

王敏媛1岁零3个月大,与时嘉聚的前兆一样,一开始王敏媛也发烧、出红疹。4月7日,母亲邓丽芳带着她去了村医王殿学家里。

王殿学不在诊所,由其妻唐小艳代诊。诊断的结果是发烧38度、牙龈上火并红肿,于是吊了三瓶水,当天晚上王敏媛还是在发烧。见病情没好转,邓丽芳带着女儿再次来到王殿学家,此时王殿学依然不在家,唐小艳坚持原来的诊断结果,又是吊三瓶水。

烧是退了,但小敏媛越加烦躁不安。此时唐小艳解释是上火的缘故,并给王配了西瓜霜和小柴胡颗粒。

此后,王敏媛开始连续呕吐,“大概有四五次。”邓丽芳列本刊记者说。而此时,唐小艳的办法仍然是吊水,在打完一瓶葡萄糖和半瓶止吐药后,王敏媛再次开始发烧了。

在邓丽芳看来,正是唐小艳的误诊,耽误了女儿治疗的黄金时间。

4月10日下午,邓丽芳抱着女儿来到全州县妇幼保健院。值班医生在第一时间内给王敏媛测量了体温,温度计显示是39度。接诊的医生在得知王敏媛身上同时伴有红疹后,马上建议邓丽芳去全州县人民医院。此时,邓丽芳才第一次听到女儿的病:手足口病。

而在全州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对王敏媛进行了检查,并对邓丽芳称:“你女儿的病不是很明显,我建泌你去儿科看一下。”

然而当邓丽芳抱着女儿跑到儿利窗口时,值班室的一名医生却告诉她挂的号找不到了,要求她马上重新去挂个号。邓丽芳无奈,只好带着女儿再次去挂号。

王敏媛脸色开始发白,四肢轻微抽搐。重新挂号之后,王敏媛被送进了检查室接受例行检查。检查时,鲜血开始从王敏媛嘴里流出。

“快点,你女儿需要马上急救!”医生惊呼。急救室在五楼,电梯久等未至,邓丽芳直接背着女儿爬上楼梯。半个小时后,抢救无效,王敏媛停止了呼吸,死亡时间:4月10日下午17时。

4月12日早上,在深圳打工的父亲王建军赶回家中,女儿的死亡通知单安静地躺在玩具车上。

“如果政府能够早做宣传,如果村医能够找对病因,如果抢救时,医院不再让我们去排队挂号的话,我女儿可能不会死。”邓丽芳说,尽管已经将举报乡村医生王殿学误诊的材料交给了县卫生局,但至今仍未有答复。

疫情惊动卫生部

4月6日凌晨,全州县卫生局局长蒋贤鉴接到妇幼保健医院院长电话,得知该院收治全州镇龙岩村一名患儿谭文长病情严重,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蒋贤鉴随后率医生前往医院组织抢救,最终患儿谭文长死亡。

由于家长配合,该死亡患儿尸体被解剖后,样本被送往南宁进行检测。4月9日,被确诊感染手足口病病毒。4月9日当天,全州县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此时距第一例疑似病例死亡已过去73天。 2010年4月11日,全州县紧急通知:凡有6岁以下发热儿童、出现皮疹儿童、口腔疱疹儿童到你诊所就诊时,请立即转上级医院就诊;如伴有精神不振、嗜睡、肺炎患儿,马上转县人民医院。

蒋贤鉴对《望东方周刊》称,自2010年1月1日至4月12日,全州县重症婴幼儿死亡病例累计14例,其中4例为EV71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余10例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可能性较大。”

本刊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1月1日至4月8日,全州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1例,其中死亡病例累计3例。自4月8日到12日,全州县新增手足口病

例287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目前,全县收治的病例中暂未发现重症病例。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县共向上级医院转诊重症病例10例。

全州县的疫情惊动了卫生部,随后,卫生部派四名专家指导防控。

蒋贤鉴称,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三天左右,最佳抢救时间为前两日。目前,我国病毒专家对手足口病尚未研发出有效预防疫苗。

对于全州县出现的手足口病,全州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忠云认为,该病由病毒EV71(肠道病毒的71型)引起。这种病毒破坏人体的中枢系统,引发诸如脑膜炎、肺出血、脑干炎等并发性疾病。

王忠云坦陈,手足口病患者若在村医和乡镇卫生院被拖延、留诊,那是很危险的,“天气变化落差大,这种病可能呈波浪式发展。”

“我们绝对没有瞒报,漏报”

至于病毒的来源,全州县疾控中心主任房天喜则认为是从外地传人,“全州有20万人外出打工,是广西的劳务输出大县,去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较多”。另外,蒋贤鉴称,城乡接合部正演变为手足口病高发区,同时也是疫情防控盲点,这个势头与中国城市化扩张迅猛有关。

蕉江乡大源村男童王帆帆是全州境内今年第一例疑似手足口病死亡患儿。1月23号,王帆帆的爷爷王臣高发现孙子发高烧,而且拉了一天肚子,便把他送到万板桥镇卫生院,医生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回到家后,王帆帆的奶奶谢永秀给孙子洗澡时,发现孙子身上出了一身的冷汗。1月25日,王帆帆在全州县妇幼保健院治疗期间,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此前,谢永秀曾发现王帆帆的小腿根部有红色的疱疹,舌头上也出现红色的丘斑,之后王帆帆全身都长满了米粒大小的红色疱疹,“我们以为那只是普通的疱疹,只是给他涂了点痱子粉!”

这是全州县今年的第一例疑似手足口病婴儿死亡事件,但由于诊断时,皮疹不明显,医生将其诊断为重度肺炎,而不是手足口病。蒋贤鉴说:“2009年版的手足口病鉴定标准有一条就是,没有明显皮疹的不宜确诊为手足口病。”

“我们绝对没有瞒报、漏报。”全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兹创对《望东方周刊》说,“我们不能说确诊,只能说疑似病例,不当预测会造成恐慌的。”

“全国死亡97例,全州14例。”王兹创认为,“基于人口数量,全州的死亡比例并不那么高。”

以前的手足口病患者都会出现皮疹的现象,但是今年全州患病儿童没有出现皮疹或者皮疹不明显,这是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的原因之一,“而恰恰是这部分患病的孩子发病死亡率高!”蒋贤鉴说。

多数村医不识病症

王兹创告诉本刊记者,此次手足口病存在的地区,大多是医疗设施落后的乡村。面对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乡镇医疗机构猝不及防。事实上,基层防疫体系分三个环节,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后两者是基层防疫体系的首要环节。本刊记者在全州县的采访中发现,村医和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员,在疫情暴发时,多数不能辨别确诊手足口病。

被死亡患儿家属邓丽芳举报的村医王殿学,是在白露村外的一处养猪场内接受本:刚记者采访的。王殿学称,由于村医收入偏低,又没有政府专项拨款,当地各村委卫生所大多自负盈亏,自我经营,全州县卫生局一年给各村村医的补贴是300多元。因此,王将主要精力放在养猪场上,该项收入效益可观。

王殿学告诉《望东方周刊》,出事前,自己虽行医11年,但从未接受过当地政府组织的手足口病培训。

王殿学既,即便自己能够确诊手足口病,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忧是,“如果上报了怕县里领导说我谎报疫情,无中生有会引起恐慌。”

“乡镇防疫站虽然有十几人的医疗队伍,但也忙得焦头烂额。他们尽管有执业证,受过培训,也只是打打针,发发宣传资料和消毒液而已。”王殿学说,很多基层疾控人员多是医疗单位内部子弟或关系户,实际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待遇也不高。

石塘镇马岭村村医胡严姣更是纠结,她的儿子和侄儿均患上了手足口病,侄儿胡佳杰已在3月17日离世。胡严娇从医9年,亦从未接受过手足口病确诊培训。

3月16日,胡严姣果断决定将侄儿送至全州县妇幼保健院,医生最初结论是肺炎。“但他们不肯给孩子照x片,说下班了,要明天早晨才可以。”胡严姣激愤地说。

第二天凌晨4点,胡佳杰抢救无效离世。

作为医生的胡严姣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手足口病,“以前只是听说了,上面也没有发宣传资料下来,村里面信息也很闭塞。”

“很多情况下被误诊为感冒、口腔炎,时间被耽误了。”胡严姣说。直到4月17日。自己才风尘仆仆地赶到县中医院接受了全县村医的手足口病专项培训。

官方称病情“提前”暴发导致措手不及

胡严姣向本刊记者介绍,按照国家规定的传染病上报程序,一周内一个村庄出现两例病例就可视为“聚集性发病”,必须上报。

在蒋贤鉴看来,虽然国家规定执业医生可以直接上报疫情,但乡镇医生并没有意识到大规模疾病的暴发。

“以前传染病宣传栏里也没有手足口病这一栏,村医院的登记本上电没有手足口病这一项。”乡村医生王殿学说。

事实上,早在2010年1月25日,全州县蕉江乡大源村就出现患儿王帆帆首例疑似死亡病例;2月11日,大西江镇大西江村11个月的手足口病疑似患儿蒋毅文,在赶往县妇幼保健院的途中死亡;2月22日,才湾镇白石村1岁8个月的患儿蒋佳浩在县人民医院死亡;3月4日至3月29日,先后有黄权闻、李嘉诚、胡佳杰、蒋依慧等6名患儿死于官方后来认可度较大“疑似手足口病”;4月9日,官方应急预案正式启动之前,又有邓文丽、伍怡彬等疑似手足口病死亡案例。

全州县疾控中心主任房天喜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全州县人民医院就累计确认了109例手足口病,稍微治疗一下,很多人就顺利出院了,并没有死亡病例。

蒋贤鉴解释,根据往常的情况,手足口病高发期是在5月至7月,今年的“提前”让他们措手不及。

本刊记者了解到,虽然当地官方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但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尽如人意。比如4月5日,村医胡严姣到县疾控中心开会时,就反映了乡村消毒液紧缺,直到4月11日,防疫员才将用品配送到马安岭村。

本刊记者看到,胡严姣仅有的基本仪器是听诊器和体温表。

媒体报道后政府采购呼吸机

据媒体报道,全州县当地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抢救设备,全县没有一台儿童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导致重症婴幼儿无法进行有效抢救。随后,有评论文章质疑政府是否因为片而追求政绩而轻视了对生命的敬畏,更有人直接追问当地政府医疗拨款流向何方。

“全州县2009年的财政收入为3.79亿元,只要从中拿出100万元,多购置些儿童医疗设备,状况肯定就不会这么惨烈。”王殿学对《望东方周刊》说。

蒋贤鉴称,作为1998年卫生部认定的二甲医院,全州县人民医院在此次疫情发生前,的确没有儿童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我们往往根据轻重缓急来购买医疗设备。”

蒋贤鉴说:“我们每年用于医疗设备的财政支出仅为300多万元,医院创收也不见起色,只能维持运转。”

目前,全州县政府已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投入70万元,一台新引进的瑞士进口儿童呼吸机就花去45万元。这是在媒体报道后,经全州县委书记亲自拍板采购的。

篇4

分析:严格地讲,血钙测定并不是反应机体钙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因为血钙浓度受严格的机体自身调控而相对稳定。只有在严重钙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时,血钙才会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此时临床上往往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肌肉痉挛、抽搐或组织内异常的钙沉淀等。钙是人体内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矿物质,占体重2%,其中99%固定于骨骼和牙齿中,仅1%游离在血液和软组织里。血液中的钙离子必须维持一定的浓度,通常沉积在骨组织内的钙盐,会经常不断地通过骨组织液与血液内的钙离子进行交换,使骨钙与血钙间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钙摄入不足时,一些激素将调节机体从骨骼释放钙来保持正常血钙浓度,维持整体生理功能。

由于骨骼是人体的一个巨大钙库,故测定骨钙可直接反映机体的钙营养状况。目前主要方法是骨质量和骨密度法,由于相关的测试技术很多,家长应该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接受骨钙检测。

特别注意:由于骨质状况是反映较长时期钙摄入情况的结果,因此骨钙测试时得知的骨含量,不代表测试期间的钙摄入量,而是对钙在体内储备情况的评价。

佳佳妈:佳佳这次被判为“中度缺钙”,可她不挑食,每天喝500毫升奶,身高体重也都达标,到底要不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分析:其实,要想知道自己小孩是否缺钙,也可以通过日常钙摄入情况来进行评价。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钙日供给量为:1岁以内婴儿300?400毫克,幼儿600毫克,儿童800毫克,青少年1000毫克。日常膳食中以乳类和海产品中含钙较多,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00?120毫克,因此500毫升奶便可满足3岁以下孩子一天的需用要量。但最近一次(2002年)全国膳食营养调查资料显示,2岁以上的居民钙实际摄入量仅达推荐量的40%?50%。,平均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仍很低。正是基于这一点,现在对补钙的宣传比较重视,而国外小儿普遍奶制品摄入较足,所以他们的营养保健医生并不一定强调额外补钙。如果佳佳已经养成了每天喝牛奶的习惯,你就不必过分担心。

炳炳爸:小时候带儿子看儿保门诊,医生说只要每天奶量足够,有合适的运动和光照,就没必要补钙。可是这次体检说他“轻度缺钙”,而且我发现班里其他同学都在补钙,我到底该怎么办?

分析:刚才已经给佳佳妈分析过,确实如儿保医生所说,孩子每天奶量足够一般没必要补钙。这里,再给你解释一下“有合适的运动和光照”的意思。炳炳小时候一定服用过维生素D3(鱼肝油制剂),而现在已经不服了,是吗?维生素D3能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减少肾脏钙的排出,帮助骨钙储存。因此如果只知道单纯补钙而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3,仍然可引起骨钙缺乏,严重时甚至可发生佝偻病(即软骨病)。一般地说,两岁以前的小儿由于膳食中相当一部分是奶类(含维生素D3不足),且户外暴露日照的机会少,体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3不足,因此通常建议给予补充。反之,两岁以上孩子户外活动开始增加,皮肤日照后自身合成维生素D3增加,而且此时食物品种增多,钙和维生素D的来源较丰富,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小渔妈:小渔的体检报告是“重度缺钙”,可是他从满月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补钙,怎么会这样?

分析:撇开你们这次检查的准确性不谈,如果一个孩子“重度缺钙”,通常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夜惊、头部易出汗、烦躁、方颅、出牙迟、枕秃、漏斗胸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就有必要去医院接受骨钙测定,制定合理有效的补钙治疗计划。

重度缺钙常见表现

* 夜惊、夜啼:经常于睡中或轻微刺激后惊醒、哭闹

* 头部经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湿枕头,与白天黑夜、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

* 烦躁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和好奇心。

* 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边缘变软,或顶部按之如乒乓球感。

* 方颅: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呈鞍形。

* 出牙延迟:出生10个月未出牙。

* 囟门晚闭:18个月后前囟仍未闭合。

* 枕秃:因多年汗刺激枕部经常摩擦形成环形脱发区。

* 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增生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

* 肋软骨沟: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向胸壁内陷形成郝氏沟。⑻鸡胸:胸骨软化向前突出如“鸡胸”。

* 漏斗胸:剑突内陷呈漏斗状,脊柱畸形,严重者脊柱向后突或明显侧弯。

* 手镯样变:腕部骨样组织增生呈纯圆形隆起,似带手镯。

* “X”形腿或“O”形腿:因下肢骨软化而形成“X”形腿或“O”形腿,两足跟并拢,膝关节间距3―6厘米以上为“O”形腿,膝关节并拢,两踝骨(脚腕)间距3―6厘米以上为“X”形腿。

康康爸:我一直相信合理的饮食是孩子钙摄入的主要来源,可孩子妈不这样认为。这次幼儿园说孩子“缺钙”,就应该服补钙品,她收集了各种补钙品资料,准备筛选出精华给儿子用。我该怎么说服她?

分析:康康爸的想法是正确的,日常饮食应该是孩子营养素摄入的主要保证,包括钙元素。如果膳食中原有钙摄入量不足,才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的方法来满足。而且,补钙计划是一长期过程,坚持钙营养的足够摄入之外,还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运动和晒太阳。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3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在饮食方面,家长可多给孩子食用一些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并避免与含鞣酸、草酸、植酸、枸缘酸较多的食物(菠菜、蕹菜、芹菜、小麦粉等)同时食用,因为这些物质会妨碍钙质的吸收。大豆的表皮中含有较多的植酸,去皮后食用钙的吸收率大大增加。此外,维生素C对钙的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橙汁等有利于钙的吸收。

含钙量较高的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虾皮、带骨小鱼、海带、紫菜、柑桔、田螺等。

篇5

人似乎就该扎在土里。

你走着,命扎在根里,走多快都落不下它。”

这首题为《人字》的诗,就出自马志中之手。从辽西农村的赤脚医生,到登上国际顶级医学会议的讲台,无论何时,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人生信条。

“把这事交给下一代,我觉得没面子”

黄斑变性,是一个曾经困扰着全世界的医学难题,也是当时西方国家老年视力的头号杀手。黄斑下及脉络膜手术,也被称为眼底外科手术的“”。

“我这个人秉性喜欢挑战,不是那么甘于现状。可能在我遗传的基因里面就带着这种东西,不愿意墨守陈规,不愿意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

正是这种叛逆的秉性,才让他有机会攻克这个难题。

当时很多人在做老年黄斑变性的相关研究。“当时很多人在做这个,因为属于老年医学,当时比较火,但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不愿跟随潮流的马志中,一直潜心于研究他感兴趣的眼外伤工作中。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志中从一例特别严重的眼外伤病人中,得到了灵感。

“本来脉络膜是一层组织,那天一看,它竟然非常整齐地,从脉络膜中血管曾劈成了两半。”他马上联想到,老年黄斑变性其实可能是可以通过手术解决的:“既然自然可以劈开,那么它一定也可以应用到手术范畴。”

黄斑区是视网膜最关键的地方。“老年黄斑变性本身是RPE细胞的老化,如果我们用手术的方法替代它,从周边健康的上皮处取一块,将RPE细胞连同玻璃膜、视网膜一起移植到黄斑变性病人的黄斑上,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从解剖离体的眼球开始,一步步证实了他的想法,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马志中的这一革命性创新,获得了AAO(美国眼科年会)的高度肯定。在2007年的美国眼科年会上,他自主研发新型的手术方法被评为最佳论文奖。AAO对马志中的评价是:这项技术的设计和全新手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无疑属于原创性工作。

“在美国,最高的一个世界学术会议上被认可。宣布的那一刻,心里特别激动。这是我国眼科最新发展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成功展示和角逐。没有偷,没有抢,没有模仿,完全是自己的做法。”

问及登上领奖台时的感觉,马志中说,“我个人认为,这个事儿不能留给人家下一代。如果你在这一代还没有挤入人家的圈子,那就得等着下一代来做。我们中国人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有这么样的一个地位,也算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没白费,我们应该无愧于下一代了。如果说我们把这事再交给下一代,我觉得没面子,就算是躺到棺材里也还是有愧。”

迄今为止,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让300多名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视力得到了恢复,其中不乏很多知名人士。

“如果总去捕捉萤火的光亮,就很难继续往北走”

马志中手里,还有一个世界之最。1998年,马志中创立了全国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登记数据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眼外伤病人的数据库。积累了16年的这个数据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眼外伤病人尤其多,特别是在中国。换句话说,如果在这方面取得研究成果,那么最先获益的是中国的眼外伤患者。

“我们过去做眼球摘除,失明的眼球如何评价是个问题。眼球破了碎了就把眼球摘掉,太笼统。最终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只有没有光感的眼球才可以摘除。如果把过去这些该摘除眼球的病人拿出来,那么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可以救的。也就是说,25%~30%的本来该摘除的眼球,就会保存下来。我们的这项工作成果和结论,在国际上也达成了共识,应该说对世界的眼外伤的救治常规或者说未来的卫生经济学有重要影响。”

每4个该摘除的眼睛,就有一个可以保下来。这又是一项对传统的颠覆。这个颠覆是里程碑式的。“这个进步走在世界的前列,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的大众健康的价值。由于中国眼外伤病人特别多,因此这项研究最先受益的,是我们中国人。”

2010年全美眼科年会上,马志中教授作为唯一一名中国眼科专家代表亚洲就眼外伤问题作专题演讲。

马志中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韧性很重要。

“你首先得认准一个事儿,这个事儿是对的,这是前提。人生事儿特别多,选几件重要的事去做。韧性本身是一种选择,是一种眼光。我觉得韧性是一点点不断积累出来的。认准了这个目标,必须意志坚定,排除其他干扰,才能把这个事坚持下来。如果突然旁边岔出来给你一个冲击,你是否能承受?而且生命中这种冲击会很大。我经常说一句话,如果经常捕捉萤火虫的光亮,就会忘了北斗星的方向。古语说,一而胜,二而衰,三而竭。如果第一次事把你的锐气打下来,削弱了一半,这一下子50%就没了。到第二次、第三次,基本上你这个心气儿就没了。所以,韧性很重要。”

“一个医生,干嘛非得把架子端的老高”

每天早上在北医三院眼科的121房间出门诊,是马志中保持的一个习惯。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马志中看到太多病人,“每次挂不上号,一等就是一个礼拜,尤其是特别困难、或者疾病特别重的人错过了治疗机会,其实是个很不忍的事。尤其像从外地来的,找不到你的话,等不起就走了,没找着大夫,第一是很失望,第二是耽误了看病机会。还有一些病人,在门诊后等完检查结果后,医院已经下班了。“一个医生就这么点儿本事,干嘛非得把架子端得老高,让病人找不到你。”

这样的感慨,可能也与马志中儿时的经历有关。马志中小时候,母亲得了肝硬化。那时每天去卫生院请大夫比较麻烦,“我外公是学医的,家里有一些医学书刊。我就自己学,摸索着给娘推葡萄糖,推药、针灸、注射。”后来,左邻右舍、几个村子互相之间都知道他愿意从医,就推荐他去当赤脚医生。当了两三年后,大学重新招生,他进了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才正式走上了眼科医生之路。母亲曾对他说:“你将来要是当了大夫,可千万别忘了咱们庄稼人看病的难处啊!”这沉甸甸的嘱托刻在马志中的心上,提醒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明瞽涤心,患医所倚,道之所。”这是马志中为医院眼科中心题的字。瞽,即为盲人的意思,治疗眼疾,洗刷心灵,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患者医生相互依靠,患者依托医生治病,医生通过患者可以成长。

眼睛是很精细的器官,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偏之毫厘,差之千里。马志中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技术做完黄斑变性手术后,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担心:“这种手术这么复杂,能够持久吗,能够给病人带来益处吗?”

作为医生,什么样的情况都得承担。马志中总结自己的手术实践,说医生治病分三个层次。“你治好了病,病人很高兴,医生也很高兴。这是第一种情形。第二种,医生从医疗专业的角度来讲很满意,而病人心理满意度不高。比如我们做一个黄斑变性的手术,很多病人视力只能恢复到0.1。0.1的视力,在病人看起来是很可怜的。但其实如果给另外一个患者做一个视力恢复到1.2的近视手术,可能只花了5分钟,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从看不见到0.1,这里面包含了相当高的技术含金量,是毕终身的努力,才能有这么一个技术,而病人可能并没有太满意。第三种,是医生也不满意,患者也不满意。这种情况就是,很多非常严重的眼外伤病人,他挽救视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即使是千万分之一的几率,作为一个医生,作为一个光明的使者,也要尽自己的所有努力去做。但很有可能,病人一生都要在黑暗中度过。作为医生,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学会承担。”

“韧性是偷不走和妒忌不了的财富”

如何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马志中认为,“就像母亲的一群孩子,每个孩子追求都不一样。我生下来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喜欢上一件事,不大容易愿意放弃。我觉得做一个专业,有些建树,是和秉性相关的。追求和信仰,并不是一启发、一号召就能有的,秉性还挺重要的。”

马志中说,从学医、接触医这个行当开始到现在,是从医术往医道提高的过程。信念坚定了,自然而然地会耐得住寂寞,会一步步认真地走、不断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坚持和韧性是很重要的。

“修医成道,实际是一种痴迷的过程。每天会有很多事情、很多念头进入你的脑海,要学会筛选,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做事情上,摒弃杂念。不光是为了挣饭碗,而是把看病当成一种兴趣。有时候别人看起来会觉得傻,但也正是这样的医生,才能把心和病人站在一起。没有鸿鹄之志,哪来的成就?就像郎朗,痴迷于钢琴,天天都会去弹。所谓修医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篇6

结婚之前,没有任何人相信,母亲能够吃苦。外祖父是怡保数一数二的殷商,拥有一幢占地极广的双层大宅。虽是富商,然而,外祖父全无伧俗的铜臭味,相反的,音符和书香,满屋飘溢。

天生聪慧的母亲,在这种优渥的环境里,逐渐成长为一名极为出色的女性。她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入水能游,出水能弹(钢琴)。她不但通晓中英双语,而且能写出一手流畅的好文章。

1945年,被誉为“抗战英雄”的父亲,在拜会怡保侨领外祖父时,看到了坐在小厅里为外祖父处理文件的母亲。

惊艳。

从此,外祖父那座大宅便变成了一块强力磁石,每天晚上,风雨不改,父亲一定准时报到。终于,成功地俘虏了美人心。

婚后的生活,时而安定,时而坎坷。父亲曾与朋友在一个唤作“和丰”的地方开采锡矿。然而,由于所投资的那一大块土地锡米不多,因此,那几年的辛苦便白白付诸东流。

我出世时,父亲已是个小酒铺的店主了。小小的酒铺里,访客川流不息;然而,这些来访的人,谈酒不买酒,他们谈文化、政治、社会、理想。每每尽兴而归时,生性慷慨的父亲便把一瓶瓶的酒送人。这种“特殊”的经营方式使小酒铺的赤字愈来愈多,最后,闭门大吉!

这时,一向热衷于文化事业的父亲,高高兴兴地办起报纸来,这份报纸,取名《迅报》。

筹办《迅报》期间,家中的经济拮据不堪,我们住在一所无电无水供应的茅屋里,屋外乱草丛生、群蚊飞绕。一条邋里邋遢的河,日夜不停地在屋外呜咽抽泣。

有了3个稚龄孩子,母亲的家务永永远远也做不完。婚前那一双保养得极好的手,粗糙了,起泡了,生茧了。童年里最为清晰的一个印象是:穿得极为朴素的母亲,蹲在地上,用竹枝扎成的扫把,一下一下清扫地上的污水。

那一年农历新年,近在眉睫,可是,米缸却有断炊之虞。夜极深,爸爸还在外头奔波张罗。母亲煮了一锅稀稀的白粥,3个小孩儿狼吞虎咽。母亲坐在桌旁,双眉微蹙,不言不语。她面前的那碗白粥,没了烟气,冷冷的、白白的 、圆圆的一团,好似一张血色被抽离了的忧伤的脸。远处,隐隐地传来了爆竹的声响,稀稀落落的,好像是星星点点的喜气,可是,这喜气,却是摒绝在我家门外的。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回家来了,两个人相对看时的表情是没有表情。

外祖父对于女儿困窘的情境并不是视而不见的,可是,母亲倔犟的傲骨却使她不肯接受任何来自娘家的接济。而情操极高的父亲,对于金钱的概念始终很淡薄。夫妻两人打定心意,齐心协力地咬紧牙根以渡过人生这一段萧瑟酷寒的黑暗期。

在贫穷的夹缝里为三餐营营碌碌的母亲,精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她为父亲的《迅报》写长篇连载小说,笔触细腻,情节曲折,据说拥有不少读者呢!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母亲低着头在沾着油迹的木桌上写作时那美丽绝顶的神情。煤油灯里闪烁不定的火舌映照在褐色格子的稿纸上,好似无数小精灵在快乐地起舞,母亲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整张脸的轮廓显得非常地柔和。在这个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的时刻,她不是母亲,不是妻子,她是她自己,一个完完全全的自己。

除了创作,母亲也自行翻译外国的文稿。她对语文,有着强烈的兴趣,数十年来,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她都不曾放弃阅读。常常涉猎英文杂志报纸的结果,使她有了极强的英文基础,因此,从事翻译,得心应手。

文化事业,是恒远地寂寞的。父亲创办的《迅报》,在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因为曲高和寡而闭门大吉了。

这时,父亲决定离开怡保,南下新加坡另谋发展了。下这决定时,家中老幺刚出世不久,母亲在初生婴儿不断啼哭的烦乱里,在稚龄儿女不停吵闹的慌乱中,保持着高度的镇定,有条不紊地把行李一件一件地打点好。

1958年,我们一家子挥别了淳朴美丽的故乡怡保,来到了当时繁乱而不繁华的新加坡,在地点偏远的火城,租下了一个房间,一家六口挤在一起住。

初到异乡的父亲,在他哥哥的协助下,当起了建筑承包商,早出晚归,日夜拼搏。

母亲呢,足不出户地照顾4个小孩儿。外头的花花世界,她连看一眼的兴趣也没有。邻居的东家长、西家短,她充耳不闻。柴米油盐酱醋茶、尿布桌布窗帘布,是她生活的全部。写作与阅读,和她已成了毫不相干的两码事。

在那段年轻的日子里,我曾是母亲眼中的刺猬。有一回,闹了情绪,受了责骂,足足几天,不和母亲对话。晚上,她一边抹桌子,一边叹气,说:“我是你母亲呢,怎么说你几句就当我是仇人。”

我抬头看她,就在明亮的灯光下,我看到她头上闪出了几根刺目的白发,眉眼处也牵出了几道惹目的皱纹。

我很震惊。母亲居然有白头发、有小皱纹了呢!千句万句“对不起”,悄悄地在心底响了千遍万遍,可是,说不出口来。

上了大学,忙着适应新生活、忙着结交新朋友,就算是周末也好似蜻蜓点水似的,轻轻一转,又飞离家门,在外头辽阔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大快乐。

这时,父亲的事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生活过得很宽裕。孩子又一个个长大了,母亲有了可以随意外出看戏购物的时间、自由和经济能力,可是,她依然还是足不出户。她窝在家里,弹钢琴、读书报、看电视、听音乐。这些,原都是她生活里的最爱,可是,生命里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为生活而挣扎,她默默地痛苦地把它们都放弃了。现在,有了重温旧梦的机会,她当然紧紧地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来充分享受了。

母亲偶尔外出,也是为了拾掇青春期间曾有的快乐:她去游泳。尽管“荒废”了那么多年,可是,她的泳术并不曾生疏。一跳进蔚蓝的池水里,她便化成了一条灵活的鱼,溜溜滑滑地由一头游到另一头去。整个游泳池的水,都感染了她的快乐而轻快地荡漾着。有时,亲戚从外地来访,大家一块儿到马林百列公园去野餐。这时,母亲便会租一辆自行车从草地中央的羊肠小道飞来驰去。

我大学毕业那一年,50余岁的母亲“自动请缨”地为我誊抄洋洋10多万字的毕业论文。伏在闪着亮泽的花梨木桌上,母亲心无旁骛地把秀丽如花的字一个一个嵌入纤细的格子里。

篇7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是宪法赋予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者所认同。因此,国家有责任将老年农民纳人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那么,农民自身对养老责任的认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选择了湖南省涟源市的一个村(以下简称S村)进行了个案调查。

一、S村概况及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一)S村概况

S村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经济水平属中等偏下。村民大都姓李,总人口938人,13个村民小组,298户,耕地872亩(资料来源:涟源市政府网站)。村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外出广东、长沙等地务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在家养老的约十来人,还有中小学任教、乡镇上班的约六人,五保户四人。因为大部分是空巢家庭,老人大都肩负着农业生产、照顾孙辈的重任。

(二)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在全村村民中采取主观抽样的方式选取32个样本深度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二、村民对养老责任认知情况概述

S村在社会转型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群体结构在变动,这种变化触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通过调查,归纳起来,S村村民养老责任的认知情况可以归纳为主要以下四种情况:

(一)养老是个人责任

访谈的三十二位村民中,有九位认为养老是自己个人的责任,占访谈总体的28% 。

个案1:毛某,男,62岁,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孙辈七人。早在五年前,他已张罗完最小的儿子的婚事,现在养鱼、种田、喂猪,还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带小孩,最多时带六人。毛某坦言,自己能干活,找得到钱,生活不需案子女,在生日、过节、过年随他们的心意,拿多拿少不计较,当然为了平衡子女间的矛盾,照顾他们的小孩要给同样的生活费。他说在外打工不容易,有时拿不到工钱,子女嫌房子落伍了,太小了,要新建流行的套间房,以后小孩读书费用也高,还不能得病,因此,子女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代表了村民的心声。可以看出,毛某在自己力所能及时,尽量做到替子女分优,其中包含着一片爱心,只要子女幸福自己就满足了。

个案2:周某,女,54岁,在家开个体诊所,曾是乡村老赤脚医生,丈夫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匠,儿子在外学医后回家协助母亲经营。周医生说:“家里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子女大了,女婿家条件都不错。丈夫每年做木工收入不低,有时还承包村民的住宅建筑。村里只有一家个体诊所,村民小病大都在此诊疗,乡里乡村的可以计帐,年底大都会归还。至于老了,经济上不用子女负担,寿器(指棺材)已办好,百年之后(指死去)只须他们硅硅头。”一女婿在城里做商业保险,对此有了了解,在女婿的鼓动下老俩口各办了一份人寿保险。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周某认为自己有条件,养老应该自己早做准备,养老责任在自己。

个案3:忠哥,39岁,前年新建了住房,一儿一女在家读小学由父母带,妻子在广东一家玩具厂做工。他说:“在外打工收入相对家里务农要高且稳定,只要身体好,送子女读书没问题。年老后就不出去了,攒些钱自己养老。”他认为沿海等地集体为村民购买了养老保险,国家政策也好,年老后不担忧,但在自己老家不现实,没这样的条件。

忠哥处在社会发展的好时代,子女数少,外出务工,见识广,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意识到集体和政府责任,但认为现阶段暂时是个人责任。

(二)养老是子女责任

访谈对象中有十六位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占访谈总数的50%,这说明养儿防老的思想占了较大的比例。

个案4:周某,女,78岁,四个女儿出嫁离家较远,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儿子在广东打工,大孙女在外读大学,二孙在广东学室内装溃手艺,第三个孙子在本镇上读初三,媳妇种家里的四亩多田,喂了两头猪。她说:“老伴七年前去世后,我就和儿子、媳妇一起过(原来老两口与儿子分家不分屋),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媳妇去田里土里时,我就在家煮饭、喂猪,早晨给孙子煮早饭,喊他上学,不要迟到。女儿给点钱我就攒起来,在家不用花什么,有时给家里买些豆腐、肉,给孙子一点零花钱,反正我离黄土不远了(离去世不远),自己动不了了还得他们(指儿子媳妇)照顾,只要他们过得好,孙子女有出息,我就放心,闭得眼了。”

周某是传统的农村女性形象,操劳一辈子,为后辈倾力付出,只图在生活不能自理时给予照顾。认为自己付出得多,理当得到回报。

个案5:李大爷,男,84岁,七个子女,大儿子出丰祸去世了,老六单身现检养一男孩,老伴几年前去世,现在大孙子家搭伙吃饭,每月给150元伙食费(农村认为孙子没有赡养爷爷的义务)。老人辛劳一世,腿脚不太方便,已不能劳动,主要是串门聊天,偶尔打打骨牌、字牌或麻将,行走要拄拐杖。他说:“女儿给多给少随便,儿子每人每年必须给几百元,读书多的儿子要多给点,当年借钱送他高考复读,考上大学后又欠了许多债,现他在外工作,其余的务农打工,家里困难些。他们当然要养我,摊派养老钱的事,是我堂弟召集他们开家庭会定下来的,子女都同意出,拿不拿当然也要看他们自己搞得好不好,幸好他们都还孝顺。”

4李大爷认为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子女身上,现在动不了了,子女有责任来赡养自己。

个案6:李某,男,45岁,儿子今年考上大学本科,女儿上高二。李某外出打工是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妻子在家种两亩多田维持口粮。李某说:“家里底子一直较薄,父母办丧事欠了债,这几年小孩上学开支大,特别是儿子高三复读一届,心情不太好。今年考上了开学要带近七千元,每月还要生活费,女儿读高中费用也高,一年两个要一万六千元以上。他娘身体不太好,看病要花钱。现在住的是老土砖房,别人家都已建了红砖房,我根本没办法想建房的事,眼前的难关还不知怎么过。养老的事,以后再说,但愿小孩以后过得好,就靠他们了。”

李某认为没办法自我养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

个案7:毛奶奶,四个女儿都已出嫁,没有儿子,老伴1984年出世了,现住在老宅里。她明确表明要靠四个女儿养老,粮食、零用钱要按月给,她说总算把她们养大,不找女儿找谁去。

这些子女多的老人,总有经济条件好的子女自愿多赡养一点,老年生活就不愁了。

(三)养老是村集体的责任

有五位村民认为养老的责任在村集体,占笔者访谈总数的15%。

个案8;毛支书是1998年离任的老村干部,现66岁,在任21年,在当年的村干部换届选举中落选了。在访谈中,他认为自己为S村集体、为村民操劳付出很多,一心为公,现在镇政府应该关心他的老年生活,镇里领导说只有象征性表示一点。结果他扣留了当年村里要上墩的部分农业税,经过协调,后来镇里给他一次性发放养老补贴一万元,其他村干部也照此比例发放了养老补贴。在镇政府了解到,离任的一些老村干部镇里都进行了一定的补贴,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协助完成了许多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农经营,也没外出务工,影响经济收入。

个案9:李立生,原来的镇办水泥厂负责人。他说:“我在水泥厂工作十多年,企业红火时为镇上创造了效益,但没办理养老保险,也没退休工资,在离任后镇里应该要考虑我的养老问题。”因此镇领导与水泥厂负责人商量一次性发给一笔养老金。

个案10:李建国,“五保”对象,现已六十四岁,有残疾,一直未成家。几年前申请得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每年补助五百元。所以他认为自己养老靠的是集体。

从这些访谈中可以说,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孤寡老人等人认为养老是集体的责任。在访谈中也发现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如忠哥等因接触到发达地方的社会保障现状,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集体责任。

(四)养老是政府责任

访谈中有两人认为养老是政府责任,占访谈对象总数的6%。

个案11:李金贵,本镇的干部,即将退休,现居住在老家。他说:“我当干部一辈子,国家政策上已考虑了我们的养老问题,退休后在这里生活退休工资足够花的。”

个案12:杨青,小学教师,年近五十,她认为养老方面国家现有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就依幸国家到时发放的退休金了。

这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养老是政府的责任。访谈中还了解到S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如忠哥等人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政府责任。

三、影响村民养老责任观念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层面

1.性别与养老责任认知

在以农业为主、靠体力劳动的农村,男性往往是家庭的主心骨,决定家庭的重要事务。男性低龄老人如果在身体健朗时完成了一生中的要务,即送子女完成学业,为子女建好新房,操办子女婚事,送走长辈,则认为这辈子大事基本完成。这些老人现在尚能劳动,通过种田、养鱼、喂猪、种蔬菜等自我供养。到高龄期不能劳动了,可以靠自己积蓄养老,只需子女的精神慰籍,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予以照料。如个案1毛某,做为男性,独立意识较强,子女在外务工,自己只62岁,尚能劳动,努力做到自食其力,还要为子女分优。

老龄女性认为自己主持不了家庭大事,依靠丈夫生活(实际这是互相扶养),即个人养老;丈夫去世时,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老龄女性社会活动较少,大多在家操持家务,自己对养老问题不够重视,更多的是考虑子女、孙辈的利益。如个案4周某,女儿的供养足够她物质上的养老,愿意与后辈生活在一起。这是老年女性的代表,很少考虑自己的独立,养老上也认识到是子女的责任。

2、年龄与养老责任认知

高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如果没有老伴,生活自理就极为困难。这类人认为养老的责任应该是子女,老人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会很伤心,说自己年纪大了,动不了了,儿子不养我那是没良心。老人朴实的“养儿防老”思想极为明显。如个案5李大爷已84岁,是高龄老人的代表。

低龄老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整个农村的经济大大发展,子女成家、建房自己也出了大力气,现在还能劳动,照料孙辈,认为子女谋生不容易,尽可能自己供养自己。个案1中的毛某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认为养老是自己的责任。

中年人对养老的预期,认为要靠自己。如前文个案3忠哥。他们从周围老人的养老现状看,子女大都在外谋生,子女数较少,假如儿子生活不宽裕,更指望不上了,还要看和媳妇相处好不好,况且上有老人需要赡养,死后丧事操办费用大。他们想在完成家庭大事后攒钱,以后经济上不依赖子女,只求在动不了时有个照顾。

青年人在养老的问题上尚未考虑,认为离自己还很遥远,会变化大,到时再考虑。

3.文化程度与养老责任认知

农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与小学毕业的在务农谋生能力方面无显著相关关系,许多村民文化低但人聪明,懂手艺,综合能力强,家庭收人就高;而高中毕业务农或从事农业生产并不一定比别人强。在S村的访谈中发现,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小学的不同村民对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关系。

4.婚姻与养老责任认知

有配偶的村民在S村占大多数,对养老责任的认知体现在其他的变量上。

孤老人员一般享受“五保”待遇,在问及碰到困难找谁时,回答说请邻居照应,吃穿住方面有困难时会去找村干部、或通过村里去找镇政府,请求解决,如个案10“五保老人”李建国就是这样的。五保对象认为养老责任在于集体。 丧偶和离婚的老人生活照料依靠子女,在儿子家吃饭,能劳动时是闲不住的,当问及养老责任时,如果经济独立,他们认为是个人的责任;没积蓄则认为是子女责任,如个案5李大爷和个案4周某,他们认为应该要子女赡养。可以说,丧偶的老人即使自己有经济来源,还是倾向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愉快,又能为子女帮忙。配偶健在可以互相照顾,不分彼此,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

5.谋生职业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长期的传统习惯都意识不到养老上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当问到自己老年困难时是否找集体或政府,他们都说没想过,以前上头也没有这样的政策。在家务农的村民“养儿防老”想法很突出,计划生育政策再严也想方设法生了男孩。外出务工村民与外界接触多,见识了外界的养老方式,他们虽然意识到养老中集体的责任和政府的责任,但现实是老家集体经济落后,仍认为养老要靠自己,至于子女以后能否赡养,那有许多变数,也就是说更倾向于养老责任是自己。

S村有几人曾任村基层干部,他们认为在任时为村民服务是做了贡献的,所以离任后都向镇政府要求发放养老补贴,最好是一次性补贴一笔钱,如个案8毛支书,镇里补贴的钱是他养老的经济后盾。

镇办集体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企业时为乡镇经济做出了贡献,没办理养老保险,退休后也没退休工资,因此集体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如个案9企业负责人李立生的是这类人的代表。

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国家养老保障,年老后有退休工资,这体现了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责任。个案11镇干部李金贵和个案12小学教师杨青就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深受普通村民羡慕,但并没不满和嫉妒的想法,说明国家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已深人人心,城乡二元体制的养老方针,村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正如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所认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形塑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

6.经济状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经济状况好的村民对养老问题不太愁,基本的家庭建设完成后,积蓄了养老钱,如个案2个体诊所医生周某。

经济条件一般仅够日常开支的家庭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在为生计奔波。如个案6李某,子女教育开支极大,没条件考虑存钱养老,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只希望子女以后有出息,晚年日子有保障。

7.子女情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子女多的老人家庭负担重,送子读书、建房、办婚事,付出投人很多,自己没有积蓄,所以认为子女应该赡养老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即使是纯女户也这么认为。如个案7毛奶奶要求四个女儿来养老。前面个案4五个子女的周某与个案5七个子女的李大爷也是这样典型的代表,认为子女养老是应该的。

子女在两个以下的村民,家庭负担轻多了。这些村民现在一般还未进人老年,国家重视维护农民权益,取消了农业税,关注农民工的待遇。如个案3在广东打工的忠哥,子女少,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子女是否孝顺与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

(二)社会因素层面

1.区域经济

S村所在涟源市(县级市)为湖南省省定贫困县(市),人均年收人1400多元,普通村民外出务工收人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园艺场已老化,以20年共1500元的租金承包给村民;村林场的大树原来砍伐过,自从封山育林后不得再砍伐,可以说,村里集体经济接近于无。

S村村民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直以来认为养老是家庭的事,除了五保对象,大家不认为集体和政府有责任重视农民的养老保障。只有一些困难家庭遇到大病时才打报告向村里与镇政府求助,得到的也只是象征性的温暖。由于地方经济状况差的原因,访谈对象中大都认为养老责任在子女,意识不到集体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

2.文化传统

S村村民以李姓大宗族为主,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浓厚,村民大都自觉赡养老人,认为养老是子女的必然责任。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背景下,老人与儿子媳妇的纠纷渐渐多起来了,甚至发生了几起老人因后辈不孝顺而寻短见的事件。村民家庭内部的许多矛盾,基本是经济困难造成的,不是儿子、媳妇不想孝敬老人,而是他们无力孝敬老人。当老人身患重病,如果医师说难以治好时,家里一般是选择不治的。所以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在现阶段受到了冲击,赡养老人的重要性让位于对下代的抚养的。

3.国家政策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家实施了许多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如社会救济、五保供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等。但目前S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缺乏制度化。

(1)土地保障。S村人均耕地初分到户时约0.9亩,略高于国际警戒线0.8亩。原来许多的山边田现在已退田还林,修村级公路占了些田,村民建房也占用了一部分耕田,因此实际人均耕田是没有0.9亩的。农产品投人大,产出低。土地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变卖土地来养老,且地处偏僻也没人租用购买。

(2)“五保”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本镇没有建立敬老院,S村就更没有了,五保供养经费难以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济制度水平更低,面更窄,村民完全不抱希望。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模式。S村在1996年时发动,但村民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现在已停滞。

(4)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下半年在涟源市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里在卫生局下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副科级),镇里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站。每人每年交10元,政府再补40元,门诊挂号可用7元,没用的转到来年。但实际从200年开始,村民每年只交3元。S村村民参合率达87%,但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村民认为没得到实惠,更多的是医院得了好处,当然交了也不盼望生病而得到补助。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在S村还未实行。

S村现行的针对农民养老的国家政策极少,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多大变化,政府在养老中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些社会因素表明我国在农村推行体现福利性质的社会养老保险,政府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政策宣传力度不大,制度设计欠合理,政府保障性不突出。农民因自身的局限也看不到现有国家政策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不健全,没有这种保险意识,这方面成了一个盲区。

四、中国农村养老责任的定位思考

篇8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是宪法赋予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者所认同。因此,国家有责任将老年农民纳人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那么,农民自身对养老责任的认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选择了湖南省涟源市的一个村(以下简称s村)进行了个案调查。 

    一、s村概况及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一)s村概况 

    s村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经济水平属中等偏下。村民大都姓李,总人口938人,13个村民小组,298户,耕地872亩(资料来源:涟源市政府网站)。村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外出广东、长沙等地务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在家养老的约十来人,还有中小学任教、乡镇上班的约六人,五保户四人。因为大部分是空巢家庭,老人大都肩负着农业生产、照顾孙辈的重任。 

    (二)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在全村村民中采取主观抽样的方式选取32个样本深度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二、村民对养老责任认知情况概述 

    s村在社会转型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群体结构在变动,这种变化触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通过调查,归纳起来,s村村民养老责任的认知情况可以归纳为主要以下四种情况: 

    (一)养老是个人责任 

    访谈的三十二位村民中,有九位认为养老是自己个人的责任,占访谈总体的28% 。 

    个案1:毛某,男,62岁,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孙辈七人。早在五年前,他已张罗完最小的儿子的婚事,现在养鱼、种田、喂猪,还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带小孩,最多时带六人。毛某坦言,自己能干活,找得到钱,生活不需案子女,在生日、过节、过年随他们的心意,拿多拿少不计较,当然为了平衡子女间的矛盾,照顾他们的小孩要给同样的生活费。他说在外打工不容易,有时拿不到工钱,子女嫌房子落伍了,太小了,要新建流行的套间房,以后小孩读书费用也高,还不能得病,因此,子女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代表了村民的心声。可以看出,毛某在自己力所能及时,尽量做到替子女分优,其中包含着一片爱心,只要子女幸福自己就满足了。 

    个案2:周某,女,54岁,在家开个体诊所,曾是乡村老赤脚医生,丈夫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匠,儿子在外学医后回家协助母亲经营。周医生说:“家里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子女大了,女婿家条件都不错。丈夫每年做木工收入不低,有时还承包村民的住宅建筑。村里只有一家个体诊所,村民小病大都在此诊疗,乡里乡村的可以计帐,年底大都会归还。至于老了,经济上不用子女负担,寿器(指棺材)已办好,百年之后(指死去)只须他们硅硅头。”一女婿在城里做商业保险,对此有了了解,在女婿的鼓动下老俩口各办了一份人寿保险。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周某认为自己有条件,养老应该自己早做准备,养老责任在自己。 

    个案3:忠哥,39岁,前年新建了住房,一儿一女在家读小学由父母带,妻子在广东一家玩具厂做工。他说:“在外打工收入相对家里务农要高且稳定,只要身体好,送子女读书没问题。年老后就不出去了,攒些钱自己养老。”他认为沿海等地集体为村民购买了养老保险,国家政策也好,年老后不担忧,但在自己老家不现实,没这样的条件。 

    忠哥处在社会发展的好时代,子女数少,外出务工,见识广,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意识到集体和政府责任,但认为现阶段暂时是个人责任。 

    (二)养老是子女责任 

    访谈对象中有十六位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占访谈总数的50%,这说明养儿防老的思想占了较大的比例。 

    个案4:周某,女,78岁,四个女儿出嫁离家较远,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儿子在广东打工,大孙女在外读大学,二孙在广东学室内装溃手艺,第三个孙子在本镇上读初三,媳妇种家里的四亩多田,喂了两头猪。她说:“老伴七年前去世后,我就和儿子、媳妇一起过(原来老两口与儿子分家不分屋),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媳妇去田里土里时,我就在家煮饭、喂猪,早晨给孙子煮早饭,喊他上学,不要迟到。女儿给点钱我就攒起来,在家不用花什么,有时给家里买些豆腐、肉,给孙子一点零花钱,反正我离黄土不远了(离去世不远),自己动不了了还得他们(指儿子媳妇)照顾,只要他们过得好,孙子女有出息,我就放心,闭得眼了。” 

    周某是传统的农村女性形象,操劳一辈子,为后辈倾力付出,只图在生活不能自理时给予照顾。认为自己付出得多,理当得到回报。 

    个案5:李大爷,男,84岁,七个子女,大儿子出丰祸去世了,老六单身现检养一男孩,老伴几年前去世,现在大孙子家搭伙吃饭,每月给150元伙食费(农村认为孙子没有赡养爷爷的义务)。老人辛劳一世,腿脚不太方便,已不能劳动,主要是串门聊天,偶尔打打骨牌、字牌或麻将,行走要拄拐杖。他说:“女儿给多给少随便,儿子每人每年必须给几百元,读书多的儿子要多给点,当年借钱送他高考复读,考上大学后又欠了许多债,现他在外工作,其余的务农打工,家里困难些。他们当然要养我,摊派养老钱的事,是我堂弟召集他们开家庭会定下来的,子女都同意出,拿不拿当然也要看他们自己搞得好不好,幸好他们都还孝顺。” 

  4李大爷认为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子女身上,现在动不了了,子女有责任来赡养自己。 

    个案6:李某,男,45岁,儿子今年考上大学本科,女儿上高二。李某外出打工是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妻子在家种两亩多田维持口粮。李某说:“家里底子一直较薄,父母办丧事欠了债,这几年小孩上学开支大,特别是儿子高三复读一届,心情不太好。今年考上了开学要带近七千元,每月还要生活费,女儿读高中费用也高,一年两个要一万六千元以上。他娘身体不太好,看病要花钱。现在住的是老土砖房,别人家都已建了红砖房,我根本没办法想建房的事,眼前的难关还不知怎么过。养老的事,以后再说,但愿小孩以后过得好,就靠他们了。” 

    李某认为没办法自我养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 

    个案7:毛奶奶,四个女儿都已出嫁,没有儿子,老伴1984年出世了,现住在老宅里。她明确表明要靠四个女儿养老,粮食、零用钱要按月给,她说总算把她们养大,不找女儿找谁去。 

    这些子女多的老人,总有经济条件好的子女自愿多赡养一点,老年生活就不愁了。 

    (三)养老是村集体的责任 

    有五位村民认为养老的责任在村集体,占笔者访谈总数的15%。 

    个案8;毛支书是1998年离任的老村干部,现66岁,在任21年,在当年的村干部换届选举中落选了。在访谈中,他认为自己为s村集体、为村民操劳付出很多,一心为公,现在镇政府应该关心他的老年生活,镇里领导说只有象征性表示一点。结果他扣留了当年村里要上墩的部分农业税,经过协调,后来镇里给他一次性发放养老补贴一万元,其他村干部也照此比例发放了养老补贴。在镇政府了解到,离任的一些老村干部镇里都进行了一定的补贴,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协助完成了许多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农经营,也没外出务工,影响经济收入。 

    个案9:李立生,原来的镇办水泥厂负责人。他说:“我在水泥厂工作十多年,企业红火时为镇上创造了效益,但没办理养老保险,也没退休工资,在离任后镇里应该要考虑我的养老问题。”因此镇领导与水泥厂负责人商量一次性发给一笔养老金。 

    个案10:李建国,“五保”对象,现已六十四岁,有残疾,一直未成家。几年前申请得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每年补助五百元。所以他认为自己养老靠的是集体。 

    从这些访谈中可以说,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孤寡老人等人认为养老是集体的责任。在访谈中也发现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如忠哥等因接触到发达地方的社会保障现状,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集体责任。 

    (四)养老是政府责任 

    访谈中有两人认为养老是政府责任,占访谈对象总数的6%。 

    个案11:李金贵,本镇的干部,即将退休,现居住在老家。他说:“我当干部一辈子,国家政策上已考虑了我们的养老问题,退休后在这里生活退休工资足够花的。” 

    个案12:杨青,小学教师,年近五十,她认为养老方面国家现有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就依幸国家到时发放的退休金了。 

    这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养老是政府的责任。访谈中还了解到s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如忠哥等人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政府责任。 

    三、影响村民养老责任观念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层面 

    1.性别与养老责任认知 

    在以农业为主、靠体力劳动的农村,男性往往是家庭的主心骨,决定家庭的重要事务。男性低龄老人如果在身体健朗时完成了一生中的要务,即送子女完成学业,为子女建好新房,操办子女婚事,送走长辈,则认为这辈子大事基本完成。这些老人现在尚能劳动,通过种田、养鱼、喂猪、种蔬菜等自我供养。到高龄期不能劳动了,可以靠自己积蓄养老,只需子女的精神慰籍,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予以照料。如个案1毛某,做为男性,独立意识较强,子女在外务工,自己只62岁,尚能劳动,努力做到自食其力,还要为子女分优。 

    老龄女性认为自己主持不了家庭大事,依靠丈夫生活(实际这是互相扶养),即个人养老;丈夫去世时,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老龄女性社会活动较少,大多在家操持家务,自己对养老问题不够重视,更多的是考虑子女、孙辈的利益。如个案4周某,女儿的供养足够她物质上的养老,愿意与后辈生活在一起。这是老年女性的代表,很少考虑自己的独立,养老上也认识到是子女的责任。 

   2、年龄与养老责任认知 

    高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如果没有老伴,生活自理就极为困难。这类人认为养老的责任应该是子女,老人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会很伤心,说自己年纪大了,动不了了,儿子不养我那是没良心。老人朴实的“养儿防老”思想极为明显。如个案5李大爷已84岁,是高龄老人的代表。 

    低龄老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整个农村的经济大大发展,子女成家、建房自己也出了大力气,现在还能劳动,照料孙辈,认为子女谋生不容易,尽可能自己供养自己。个案1中的毛某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认为养老是自己的责任。 

    中年人对养老的预期,认为要靠自己。如前文个案3忠哥。他们从周围老人的养老现状看,子女大都在外谋生,子女数较少,假如儿子生活不宽裕,更指望不上了,还要看和媳妇相处好不好,况且上有老人需要赡养,死后丧事操办费用大。他们想在完成家庭大事后攒钱,以后经济上不依赖子女,只求在动不了时有个照顾。 

    青年人在养老的问题上尚未考虑,认为离自己还很遥远,会变化大,到时再考虑。 

    3.文化程度与养老责任认知 

    农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与小学毕业的在务农谋生能力方面无显著相关关系,许多村民文化低但人聪明,懂手艺,综合能力强,家庭收人就高;而高中毕业务农或从事农业生产并不一定比别人强。在s村的访谈中发现,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小学的不同村民对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关系。 

    4.婚姻与养老责任认知 

    有配偶的村民在s村占大多数,对养老责任的认知体现在其他的变量上。 

    孤老人员一般享受“五保”待遇,在问及碰到困难找谁时,回答说请邻居照应,吃穿住方面有困难时会去找村干部、或通过村里去找镇政府,请求解决,如个案10“五保老人”李建国就是这样的。五保对象认为养老责任在于集体。 

  丧偶和离婚的老人生活照料依靠子女,在儿子家吃饭,能劳动时是闲不住的,当问及养老责任时,如果经济独立,他们认为是个人的责任;没积蓄则认为是子女责任,如个案5李大爷和个案4周某,他们认为应该要子女赡养。可以说,丧偶的老人即使自己有经济来源,还是倾向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愉快,又能为子女帮忙。配偶健在可以互相照顾,不分彼此,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 

    5.谋生职业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长期的传统习惯都意识不到养老上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当问到自己老年困难时是否找集体或政府,他们都说没想过,以前上头也没有这样的政策。在家务农的村民“养儿防老”想法很突出,计划生育政策再严也想方设法生了男孩。外出务工村民与外界接触多,见识了外界的养老方式,他们虽然意识到养老中集体的责任和政府的责任,但现实是老家集体经济落后,仍认为养老要靠自己,至于子女以后能否赡养,那有许多变数,也就是说更倾向于养老责任是自己。 

    s村有几人曾任村基层干部,他们认为在任时为村民服务是做了贡献的,所以离任后都向镇政府要求发放养老补贴,最好是一次性补贴一笔钱,如个案8毛支书,镇里补贴的钱是他养老的经济后盾。 

    镇办集体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企业时为乡镇经济做出了贡献,没办理养老保险,退休后也没退休工资,因此集体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如个案9企业负责人李立生的是这类人的代表。 

    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国家养老保障,年老后有退休工资,这体现了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责任。个案11镇干部李金贵和个案12小学教师杨青就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深受普通村民羡慕,但并没不满和嫉妒的想法,说明国家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已深人人心,城乡二元体制的养老方针,村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正如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所认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形塑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 

    6.经济状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经济状况好的村民对养老问题不太愁,基本的家庭建设完成后,积蓄了养老钱,如个案2个体诊所医生周某。 

    经济条件一般仅够日常开支的家庭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在为生计奔波。如个案6李某,子女教育开支极大,没条件考虑存钱养老,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只希望子女以后有出息,晚年日子有保障。 

    7.子女情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子女多的老人家庭负担重,送子读书、建房、办婚事,付出投人很多,自己没有积蓄,所以认为子女应该赡养老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即使是纯女户也这么认为。如个案7毛奶奶要求四个女儿来养老。前面个案4五个子女的周某与个案5七个子女的李大爷也是这样典型的代表,认为子女养老是应该的。 

    子女在两个以下的村民,家庭负担轻多了。这些村民现在一般还未进人老年,国家重视维护农民权益,取消了农业税,关注农民工的待遇。如个案3在广东打工的忠哥,子女少,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子女是否孝顺与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 

    (二)社会因素层面 

    1.区域经济 

    s村所在涟源市(县级市)为湖南省省定贫困县(市),人均年收人1400多元,普通村民外出务工收人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园艺场已老化,以20年共1500元的租金承包给村民;村林场的大树原来砍伐过,自从封山育林后不得再砍伐,可以说,村里集体经济接近于无。 

    s村村民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直以来认为养老是家庭的事,除了五保对象,大家不认为集体和政府有责任重视农民的养老保障。只有一些困难家庭遇到大病时才打报告向村里与镇政府求助,得到的也只是象征性的温暖。由于地方经济状况差的原因,访谈对象中大都认为养老责任在子女,意识不到集体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 

    2.文化传统 

    s村村民以李姓大宗族为主,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浓厚,村民大都自觉赡养老人,认为养老是子女的必然责任。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背景下,老人与儿子媳妇的纠纷渐渐多起来了,甚至发生了几起老人因后辈不孝顺而寻短见的事件。村民家庭内部的许多矛盾,基本是经济困难造成的,不是儿子、媳妇不想孝敬老人,而是他们无力孝敬老人。当老人身患重病,如果医师说难以治好时,家里一般是选择不治的。所以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在现阶段受到了冲击,赡养老人的重要性让位于对下代的抚养的。 

    3.国家政策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家实施了许多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如社会救济、五保供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等。但目前s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缺乏制度化。 

    (1)土地保障。s村人均耕地初分到户时约0.9亩,略高于国际警戒线0.8亩。原来许多的山边田现在已退田还林,修村级公路占了些田,村民建房也占用了一部分耕田,因此实际人均耕田是没有0.9亩的。农产品投人大,产出低。土地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变卖土地来养老,且地处偏僻也没人租用购买。 

    (2)“五保”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本镇没有建立敬老院,s村就更没有了,五保供养经费难以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济制度水平更低,面更窄,村民完全不抱希望。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模式。s村在1996年时发动,但村民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现在已停滞。 

    (4)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下半年在涟源市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里在卫生局下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副科级),镇里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站。每人每年交10元,政府再补40元,门诊挂号可用7元,没用的转到来年。但实际从200年开始,村民每年只交3元。s村村民参合率达87%,但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村民认为没得到实惠,更多的是医院得了好处,当然交了也不盼望生病而得到补助。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在s村还未实行。 

    s村现行的针对农民养老的国家政策极少,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多大变化,政府在养老中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些社会因素表明我国在农村推行体现福利性质的社会养老保险,政府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政策宣传力度不大,制度设计欠合理,政府保障性不突出。农民因自身的局限也看不到现有国家政策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不健全,没有这种保险意识,这方面成了一个盲区。 

    四、中国农村养老责任的定位思考 

篇9

世人真有点谈肾色变的架势,君不见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壮阳补品吗?连公交车上也刷满了补肾药的广告。其实,所谓肾亏完全是一种文化病,它只在中国及部分东方国家如印度这种特定文化中才会出现,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并没有这么一种病。国际疾病分类中仅把它列在附录之中的“文化特定”里,即最初只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发现、也仅存在于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它只不过是由于对、阴液丢失的担忧,从而产生种种性焦虑及一系列躯体问题,而躯体问题则是焦虑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它实际上是纯粹的心理作用。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和愚昧的沉淀,肾亏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问题却把亿万中国人搅的心神不安,男也肾亏、女也肾亏、老也肾亏、少也肾亏,简直成了民族灾难。更要命的是,很多年轻人也在那里为所谓肾虚苦恼,惶惶然不可终日。

篇10

作为检察官。没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就很难驾驭复杂的案情,只有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办出精品案件。

1984年2月,杜东翔由南阳劳教所调入南阳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按学历,杜东翔毕业于内乡师范学校,属于“正规军”。但从专业上讲,杜东翔确实感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依照原来的知识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生性倔强、从不服输的他,不甘于向困难低头:不懂,问,不会,学。1985年9月,杜东翔考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主攻法律专业。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法律理论和法规知识。“在电大期间,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谈起那段时光,杜东翔感到很充实。

23年的检察官职业跋涉中,杜东翔的文字功底、专业知识、处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提升,源自于一个最好的老师――自学。他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任何一种新鲜事物。在办案中,只要遇到有疑问的法律条文,他都要认真查找资料,翻阅相关书籍,熟练记诵,灵活运用。平时一遇到报纸上有好的论文,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剪贴下来,认真保存,一有空就进行学习和研究。在长期的办案实践中,杜东翔认识到,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是不能办出精品案件的。为此,他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国税、交通、烟草等行业的专业知识,并深入分析了这些部门易发的犯罪情况,并结合案例,帮助这些部门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开办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

杜东翔没有其他爱好,唯一的乐趣是学习。“只要我到他办公室去请示工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翻阅法律条文,写心得,记笔记。”公诉科副科长王新颜说,“东翔把学习理念贯穿到生活和工作的自始至终。每年人大、‘两高’出台的新法律、司法解释,他都在第一时间学习研究,并以最快时间到院内的局域网上。”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诉法进行了修改,出现了许多新的罪名,有的罪名如没有娴熟的法律知识是很难分辨的。但善于学习的杜东翔却能“明辨是非”。这年夏天,河南油田出现了大批“地下血站”,检察机关在对这一犯罪事实进行定性时,出现了“非法采集血液制品罪”和“非法组织卖血罪”之争。杜东翔根据自己对新刑法的研究,很快认定这是一起“非法采集血液制品罪”,并撰写了调研文章,随后刊登在《检察日报》上。

“杜东翔业务精通。”这是全院领导和干警公认的。每年省市检察系统举行的业务技能知识竞赛,他总是全院公推的首选尖子。2004年,杜东翔带队参加了南阳市检察院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2005年5月,在住院期间,杜东翔对前来看望他的反贪局局长张鹏云说:“躺在床上太闷燥,我想在这里学学电脑,日后若还能走上工作岗位也好派得上用场。”硬是在病床上,杜东翔完全掌握了微机操作,并成为院内的“电脑通”。把每起案件办成铁案,是杜东翔的一贯追求。参加检察工作20多年来,经他办理的案件数万卷,没有一件是错案。

把每起案件办成铁案,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是杜东翔的一贯追求;办案细、定性准、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是杜东翔的一贯作风。

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时任河南油田石油二机厂某站站长的魏某,采取多开购货发票少供货等手段,先后40余次从本公司财务处提取“回扣”款1373110元,并把630730元据为己有。1996年4月10日,魏某因涉嫌贪污犯罪被宛城区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对于“回扣”资金是奖励魏某还是归属单位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导致数次退查、数次、两次开庭。最后经省、市检察院审查后,做出了存疑不处理。被撤销取保候审后,魏某以宛城区检察院错将他立案侦查为由,要求予以赔偿,并先后数年赴省进京上访,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关注的一个重点涉检上访案件。

参与审理此案的杜东翔始终坚持认为:魏某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财产,其行为涉嫌犯罪(职务侵占罪)已毋庸置疑。“如此审理,岂不是对法律的藐视和践踏吗?”面对“结茧”的案件,杜东翔忍无可忍。

2005年9月份,魏某再一次赴京上访。“我以人格作保证,一定要把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决不能再让逍遥法外的人无理取闹,得寸进尺。”杜东翔向宛城区检察院党组立下了“军令状”。面对错综复杂的“魏某贪污案件”,杜东翔又一次出发了,因为他坚信自己认定的那个理。

10月2日起,连续5个日落日出,杜东翔对魏某的罪行进行了全面考查取证,写出了长达2万字的调查案宗,澄清了魏某的犯罪事实。10月8日国庆长假刚上班,他立即向班子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汇报。杜东翔翔实的材料,缜密的逻辑,让魏某的犯罪事实跃然纸上,宛城区检察院完全接受他的意见。遂与公安机关进行沟通,建议逮捕魏某。2007年2月5日,宛城区法院一审以魏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使这一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案件终于有了结果。

最高人民检查院副检察长胡克慧对此案给与了高度评价。

吃苦受累,担当风险,是每一个检察官办案的“家常便饭”。杜东翔总是吃苦在前,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检察官的奉献精神。

十几年来,杜东翔敢于顶住各方压力,甘冒风险,办重案,攻难案,严惩要犯,打击邪恶。

2003年初,南阳市纪检监察部门多次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市林业部门某些领导,在长江防护林项目中,有贪污、挪用公款等不法行。8月初,南阳市纪委将该案移交宛城区检察院,由杜东翔负责办理。因该案涉及“高层领导”,非常棘手。杜东翔顶着压力,耐心细致地研究案情,深入到各县市区了解长江防护林项目的落实情况,调查取证。国庆节期间,案件到了攻坚阶段。10月2日,吃过早饭,像往日一样正要出门访查,女儿拦住他说:“爸爸,不是说好了国庆节你带我出去玩吗?”杜东翔这才想起曾经对女儿的“许诺”,不好意思地说:“好闺女,爸爸有一个重大的案子要办,等忙完了一定带你出去玩。”看到女儿失望的眼神,杜东翔的内心掠过一丝愧疚,但一想到自己肩头的重任,他又释 然了。在这年国庆假日里,杜东翔共跑了3个县、行程200余公里,获取有价值证据30多条。

从立案侦查到案件侦结,杜东翔多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连续预审,并到有关部门调查取证。他经常使在夜晚分析证据材料、寻找突破口,准备询问提纲、调查提纲。困了,伏案休息,饿了,吃包方便面,那一段时间他每天几乎休息不到三个小时。

2003年12月2日,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交待了贪污公款的全部犯罪事实,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起影响南阳一方的贪污受贿案,历时五个多月,终于侦查终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真正让人棘手的并不是贪污受贿案,而是黑恶势力的案件。那些人心狠手辣,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有时我是在提着脑袋办案子。”杜东翔告诉记者。2001年2月,吕某黑恶势力团伙多次手持凶器,在南阳市区数家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酗酒闹事,砸毁设施,拦路抢劫,横行霸道。2001年3月,在“打黑除恶”行动中,吕某犯罪团伙被我公安机关一网打尽,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后,院领导将此案交给了杜东翔。“东翔呀,这个案子你千万不能接,这帮人可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呀。”家人劝说他,朋友开导他。然而,杜东翔没有退却。他多次出现在酒吧、街头,周旋在犯罪分子之间,认真收集证据。

“姓杜的,你不要再多管闲事了,当心你的小命。”杜东翔不止一次地接到威胁电话。“怕你我还叫杜东翔!”他冷言相对。在法庭上,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十几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杜东翔毫不畏惧,理直气壮地陈述了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罪行,最终使吕某团伙得以伏法,这个祸害一方的黑恶势力在南阳彻底被铲除。

道是无情却有情。杜东翔铁面无私,办案坚持原则。然而,在杜东翔看似冰冷的面孔后面却涌动着对老百姓无限的真情。

铁面无私,不循私情,杜东翔是出了名的,在机关被人们称为“杜闷子”、“黑包公”。“干检察官这个行当,如果过不了人情关,那么你什么案件也办不成。”杜东翔如是说。每当在办案中遇有人说情时,他那平时就不苟言笑的面孔更是冷若冰霜。

1996年9月,南阳油田二机厂校办工厂经理艾某受贿一案由杜东翔受理。一天晚上,杜家的门铃突然响起,正在家中研究案情的杜东翔开门相迎。“你是杜科长吧?我是艾的家属,来看看你。”来人提着礼品,进门就说:“这个案子想让您高抬责手,这是点小意思。”

来人说着从身上取出一个鼓囊囊的信封,放在桌子上。杜东翔严肃地对来人说:“你来我家玩可以,如果搞这一套,你趁早收拾。不过有一点你放心,无罪的我不会冤枉,有罪的我坚决按照法律来办。”最终艾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1999年,杜东翔老家的杜某涉嫌盗窃罪被刑拘,家乡的人找到了杜东翔,要求在办案过程中能“照顾”一下。杜东翔说:“做为老家人你们l应该支持我工作才对,咋能让我执法犯法。案子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法律是公正的。”一席话说得老乡无言以对。杜东翔也从没向相关办案人员提及此案,后来杜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杜东翔因患肾功能衰竭进行了换肾手术,是到“鬼门关”里走过一遭的人。生命线上挺过来的他,重新走上了他所挚爱的工作岗位。

2004年11月,杜东翔经常感到头疼、恶心,两腿出现浮肿。11月20日,实在挺不住的杜东翔才在同事们的劝说下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并化验了血脂:肌酐值900mg,超出正常人的10倍,属于典型的肾功能衰竭。“开些药方吧,还有许多案子在等着我呢,”杜东翔向医生请求。“你不要命了,还不快住院?”南阳中心医院医生陶亚飞“警告”杜东翔。2004年11月26日杜东翔第一次“被迫”住进了医院。2005年1月3日,杜东翔开始进行每周两次的血液透析治疗。1月28日,院反贪局局长张鹏云到医院去看望他。杜东翔见面就伺:“这几天又交了什么案件,进展得怎么样了?”张鹏云含着眼泪说:“你都病成啥样了,还谈工作干啥。东翔,把病治好再干工作也不迟呀。”2005年春节刚过,杜东翔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边“透析”边上班。

2005年初,杜东翔的身体已经到了难以支持的地步,腿脚明显浮肿。2月13日,雨后初晴。吃早饭时,他几次恶心。妻子关心地说,“今天在家歇歇吧,你不能再不要命地干工作了。”“好吧。”杜东翔答应得很爽快。妻子一上班,他就跑到单位,准备下乡调查一件计划生育案件。“东翔,你身体不好,就不去了吧?”同事们说。但杜东翔毅然带人下了乡。由于道路泥泞,杜东翔每走一步都异常吃力,几次险些摔倒。晚上妻子得知他又去上班,心疼得憋气没理他。杜东翔到卫生间里,暗暗掉泪。第二天一早,在收拾房间时,妻子才看到杜东翔的鞋袜满是脓血,顿时哽咽了。“看你病成啥样了,东翔。你这是为了啥呀!”妻子伏在杜东翔身上失声痛哭。

2005年3月7日,杜东翔正在某单位审查一个贪污案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难受。他又一次到南阳市中心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合并为心衰。专家说,肾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相当严重,将引发多种病症,危及生命。“要想保住性命,必须立即实施换肾手术。”医生向杜东翔下了最后“通牒”。

2005年4月2 5日,肾移植配型工作开始。杜东翔开始了肾器管的等待和配型。5月26日,一个比较合适的肾脏被选中:血型相符。“没有等待余地,就用这个吧!”专家建议。5月27日,杜东翔肾脏移植手术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晚上9点,杜东翔被推进了手术室。麻醉、消毒、换肾、缝合………足足6个小时后,杜东翔从“鬼门关”里走了出来。得到杜东翔进行换肾手术的消息后,原检察长张科说:“杜东翔是为工作而累倒的,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并发出了向杜东翔奉献爱心的号召。当院领导把同志们捐献的20800元现金亲自交给杜东翔时,他感动得泣不成声。

2005年11月,手术后不足6个月,杜东翔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2006年,考虑到杜东翔的身体状况,院党组把他调入案件管理中心工作。这项工作,不常下乡,自然“轻闲”。然而,杜东翔没有享这个福。宛城区检察院的案件管理工作曾在全国推广,是该院的品牌工程,弄不好会砸了宛城检察院的牌子,来不得半点松懈,社东翔深知担子的重量。对每一个案卷,他都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有些案件的审查,时间紧,任务重,杜东翔就夜以继日,加班加点。2007年4月底,宛城检察院正式启动“三位一体”管理机制试行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科室需要起草和修改的各种文件达几十个。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杜东翔经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哪个忠诚男儿不爱自己的妻儿老小,不爱自己的家,但为了所热爱的事业,为了头顶这枚检徽,杜东翔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杜东翔却很少在这里停泊。宛城检察院政治部主任赵英宝告诉记者:“杜东翔上班总是早到晚归。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也没有影响过工作。为了所挚爱的事业,他是舍小家顾大家呀”。

说起杜东翔干工作不要命,妻子深有体会。2003年4月,在审理中南公司一案时,杜东翔一连四五天都是晚上12点才回到家里,并说“身体不舒服,很累。”好几次妻子说带他到医院检查一下,都因“太忙”而搁浅。“如果能把手头的案件放一下,早些检查,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了。”说起杜东翔现在的身体状况,妻子的眼睛有些湿润。

“父亲也是一名检察官,工作一直很忙,很少料理家务,照顾家庭”。在杜东翔的记忆里,他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脊背上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的衣食住行,也全由母亲料理。在杜东翔眼里,母亲是她最亲爱的人。母亲操持着家务,又患有高血压症,身体一直不好。母亲晚年后,杜东,翔原本打算多抽空回家好好孝敬一下她老人家,但每一次启程表,都因手头案件而“改写”。1993年5月31日,杜东翔接到消息:母亲病危,速回家。“当时东翔正在外边办案,我们几个将他母亲送到了医院。”副检察长杨一萍回忆说。当杜东翔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高度昏迷,不省人事。6月1日,母亲溘然辞世。

篇11

先是贵州百灵的“爱透”胶原蛋白饮品声称是由阿拉斯加鳕鱼皮的胶原蛋白制成,因而质优价高,被媒体质疑为不实的夸大宣传;接着,著名国际化妆品牌“雅芳”也因宣传“在48小时内可以重建肌肤的胶原蛋白”,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警告。

那么,各种胶原蛋白制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美容护肤的效果到底如何?笔者就此采访了营养专家刘龚兴老师。

质疑有理

刘老师说,胶原蛋白产品有其客观作用,但现在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实的夸大宣传。这种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宣传,害了胶原蛋白类产品。有产品宣称,外用胶原蛋白护肤品可直接进入皮肤角质层,增加皮肤的营养和弹性。“胶原蛋白即使分子再小,也绝难通过肌肤角质层,所以,外敷产品不太可能被肌肤吸收。”刘老师认为,胶原蛋白能直接进入肌肤角质层,从而达到美容效果,是不太可能的。

很多人以为,吃了胶原蛋白,就会增加体内胶原蛋白的含量,滋养肌肤。专家质疑,吃进去的东西要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吃了什么不等于在体内就转化为什么。也就是说,吃了兔子肉不一定就会像兔子一样跑得快。胶原蛋白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其形态和结构已不复存在,因此不可能直接以胶原蛋白的形式补充到皮肤中。胶原蛋白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会根据身体需要情况决定转变为何种蛋白质。即:如果体内缺乏胶原蛋白,有可能还原为胶原蛋白;如果体内不缺乏胶原蛋白,转化为何种蛋白就不得而知了。

一位骨科医生在微博中更为激进地指出,“吃高价胶原蛋白美容,无效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险,因为里面几乎肯定添加了雌激素。”这条微博广泛流传,引起不小反响。据说,胶原蛋白产品的销量也因此下滑。

很多在网络热卖的胶原蛋白产品其实就是普通食品。然而,有些商家的宣传却有点离谱。如有的宣传胶原蛋白可以美白祛斑,有的宣传胶原蛋白可以丰胸美白、延缓衰老,甚至保养卵巢等等。

据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会长尹志超介绍,胶原蛋白被批准的保健功能主要有两项――增加骨密度和改善皮肤水分,而且这两项功能都有适宜人群,如前者为中老年人,后者为女性。而“改善皮肤水分”,则被商家放大宣传为具有神奇的美容作用。

“胶原蛋白”并不等于“胶原蛋白肽”

目前,对于胶原蛋白功效的研究方兴未艾,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表这方面的论文最多,研究较深入;而日本的应用最广泛。

2013年,中国保健协会多次举办了针对“胶原蛋白”的科学研讨会,希望业界和消费者不要被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所迷惑,以科学的态度辨识、合理选择并正确地使用胶原蛋白类产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蛋白研究专业学者蔡木易多次强调,传统意义的“胶原蛋白”和精加工的“胶原蛋白肽”不是一回事儿,一定要对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肽做出一次全面的梳理,正本清源,给消费者传递出科学的信息。

那么,胶原蛋白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对胶原蛋白的认识会反复多变?

胶原蛋白是动物性食物特有的蛋白质,植物中不含有胶原蛋白。

科学研究显示,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性蛋白质,是维持皮肤与组织器官(如骨骼、软骨、韧带、角膜、各种内膜、筋膜等)形态、结构的主要成分,也是修复各种损伤组织的重要原材料。

胶原蛋白的结构比较特殊,它是由三条肽链构成,三条肽链呈现以右手螺旋形式缠绕成草绳状的三股螺旋结构;每股肽链自身又呈现一种特殊的左手螺旋结构;每两条肽链之间还通过氢键相互交联在一起;每条肽链上均存在三肽结构重复出现的现象。

由于胶原蛋白具有这样的结构特性,采用常规的烹调方法处理后,人体的胃肠功能难以将其消化、吸收。这也就是说,直接食用胶原蛋白难以被人体吸收。

但是,另一种形态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肽”因为改变了原有的性状,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

现代生物酶解技术的出现和成熟,让人类食用并且利用胶原蛋白变为现实。现在普遍采用生物酶解的方法将胶原蛋白水解为胶原肽的形式。现代营养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可以被人体利用的食物蛋白质在胃肠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中,三分之一为氨基酸,三分之二为由2~6个氨基酸构成的低聚肽。只有这样的低聚肽才可以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和细胞浆内的寡肽酶进一步水解,进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胶原蛋白肽是从胶原蛋白中分解并获得的低分子量肽类混合物。与胶原蛋白相比,胶原蛋白肽具有更好的消化吸收性、低致敏性,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力,促进矿物质吸收,延缓皮肤衰老,促进骨骼形成等功效。

胶原蛋白肽的主要来源是猪骨、猪皮、牛骨、鸡皮、三文鱼皮、鳕鱼骨、草鱼鱼鳞以及海参等物质。

以口服方式摄入的胶原蛋白,想要比较容易地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就必须将胶原蛋白变成胶原低聚肽的形式。市场上诸多美容口服液或粉中,所含的已不再是大分子的胶原蛋白,而是已经利用现代生物酶解技术处理制成的肽类物质。就是说,过去的胶原蛋白在今天已变为“胶原蛋白肽”,现代食品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胶原蛋白的命运。

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证实,胶原蛋白肽对皮肤具有保水作用,可防止皮肤老化,提升皮肤抗氧化功能,减少皮肤黑色素形成;可祛除黄褐斑,促进皮肤伤口愈合,修复皮肤光照损伤,促进骨骼生长,减轻关节损坏等;对因雌性激素缺乏而导致的更年期骨质疏松也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