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5: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

篇1

1综述

目前本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尚未发现本课题在国内外有比较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更为欠缺。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主要有不多的几篇: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改变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使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探析;张进竞,我国中职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的丰富性,能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促进中职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从而带动中职学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中职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但在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上还存在较大的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2本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特色与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以在校大学生和高职学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对兰州市三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试图将理论与实证调查相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可供操作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用的新举措,即“以院系班级三级活动相融合、以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双翼,最终实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体要求”的“一体两翼三级”的新型体制机制。以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2)兰内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典型做法;(3)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4)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进行研究;(5)构建创新型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级”体制机制。

2.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省内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典型做法;难点:(1)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2)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进行研究;(3)构建创新型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级”体制机制。

2.3特色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充分借鉴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突出。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石化类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改革,提升文化育人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4基本思路和方法

2.4.1基本思路(1)通过调查问卷,对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2)实地访谈,对兰内三所高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归纳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绩,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3)在调研石化类高职院校和兰内高校的基础上,勾勒了目前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现状及其原因。(4)在对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研究。

2.4.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查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和各种应对策略。(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3)实地访谈法通过实地访谈,对兰内三所高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并归纳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4)经验总结法对国内外石化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成功地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归纳总结,选择性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并推广。

篇2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中职学校要以“双师素质型”教师为重点,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备受学校重视,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践。但是,目前企业与中职学校的联系是不融洽的。

2、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大量合格的技能人才,中职学校又是一个相对孤立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群体;企业又不愿意付出过多的人力成本,学校又没有经济实力建立相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设备和相应的教师队伍;这种矛盾日益突出,要想解决这种矛盾,企业与学校就应相互沟通,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来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的矛盾。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一是要培养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备的教师队伍,二是要提供学生实训的实验设备和场地。

3、建立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

一、中职学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全面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承接教育的重要群体是教师,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不断学习能力,这个能力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这个能力的获取只有不断到企业锻炼学习,最终提高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

2.通过社会实践,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校企合作

我们平时经常讲,学校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相差5年、8年甚至10年,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指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对技能型或知识型人才需求严重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企业与学校加强合作,不断根据企业的要示更新教师的知识的技能,保证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企业最需要的。

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存在散、乱、差现象

由于学校的资源存在不足,短时间内要要与大量的企业建立长效机制,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很困难的,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是在暑假,与企业联系多由教师自行选择,这样学校的监控就会出现困难,教师的实践活动就会出现走过场情况,实践活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虚、假的情况就出现了。

2.企业不能满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由于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压力非常巨大,企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生产中了,教师去企业锻炼有影响企业生产之嫌凝,这样教师到企业去锻炼有一种走过场的情形,企业没有为教师去企业锻炼提供一个稳定的场所和空间。

3.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教师去企业锻炼,锻炼什么?达到什么水平?不知道,这也是当前的一个情况,所以,这中间,政府应出台一些措施,教育部门应有一个总体标准,明确教师到企业去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建立一个评价体系,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

三、做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对策

1.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根据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学校开设的专业,与之相应的企业建立一种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学习(不一定是假期),企业定期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

2.高度重视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经费

经济社会,做什么都要有经费作支撑,否则就可能人浮于事,教师到企业去实践也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师能安心去企业实践,学校就必须有相应的经费做保障。

3.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

过程考核。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日记、典型案例及实践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如下:

社会实践统一格式的书面申请,考核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实践进程是否明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以技能锻炼为主;

实践日记考核。考核实践日记、学习任务、学习体会、学习成果记录是否详实具体;

收集典型案例。考核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

实践总结考核。要求总结或论文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能围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强的可行性;

学习交流考核。能按时回校交流、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准备充分,详略得当,能促进专业或学科建设;

实践单位考核。要求企业对参与实践的教师的工作与企业员工采用相同的考核办法,并由企业反馈回学校。

4、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若能有效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实现强国梦。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02-02

德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德育工作更显得尤其重要,而当前中职生源的素质却越来越差,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但他们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好表现自己,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所以,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较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多年德育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利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和延伸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中职生思想状况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

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学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因初中阶级学习成绩不理想,出于无奈从而选择中职学校。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家长未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从而导致这些中职生缺乏学习动机。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不了解在中职阶段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现状。

2.自我观念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人民群众自身生育观念的转变,使中职生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形成了较强的自我中心性格,遇事先考虑自己,不会换位思考,缺少对别人的理解,很难理解体谅他人,导致其集体观念淡薄和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而网络的普及,也容易导致中职生整天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3.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自信心

中职生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与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成为中考失败者的角色形成非常大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往往成为他们自暴自弃、恶意违纪以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所在。而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身心逐渐成熟,自尊心也不断增强,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害怕别人谈起他们的不足,这也使他们缺乏自信心。

4.精力充沛,实践能力较强

与普高生相比较,中职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智慧水平、已经掌握的知识层面上相对较低,但他们个性特征更为突出。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社会充满好奇心,好表现自己,动手能力强,喜欢参与性较高的学习模式,在实践操作和活动能力上较有优势。

二、中职德育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担负着向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任务,但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理论性教育。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赖于德育课教学,而德育课教学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二是灌输性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以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为主,这种灌输性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忽视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获得;缺乏有效的针对德育教育的设计活动,教学效能低下。

这些原因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德育失去了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不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特色和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学习体验活动。它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活动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拓展和延伸了中职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在开始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结合德育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关乎国计民生的课题,明确其肩上的责任,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在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时,学生通过了解活动主题的背景以及对课题研究目的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出要“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化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调查资料。这种深入一线的实地调查方式,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好地培养中职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在开展“中职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的调查”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就深入地了解到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就业能力,并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来拓宽就业渠道。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设计并组织各种主题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如在开展“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时,就举行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辩论比赛、专题采访活动、创建论坛和微博等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个人兴趣为引导的团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开展主题活动、整理调查数据到撰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成员们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懂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与合作。如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时,就举办“爱心送关怀”系列活动。而在号召本校学生捐物、与汕头福利院联系并探访孤儿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最后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希望。由于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主角,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自信心得到提高。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如通过自评,学生如实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扬长补短,学会彼此欣赏、支持与合作,。通过师评,指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印发社会实践活动资料以及讲授实践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各班进行活动小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在各活动小组上报活动项目后,指导老师将依据活动主题需体现的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特别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可操作性强,立足现有的或经过努力可能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接下来,在主题确定后,各组将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为期约一学期的调查研究,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也主要由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在完成调查研究后,各组将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数据就是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进行整理归纳并加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和实践结果等。

最后,在调查活动结束和报告撰写完毕后,就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学生评价自己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方面的启示、在知识方面的收获、在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也需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德育教育延伸至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创作,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培养了其勤业、乐业、敬业的良好职业品德,培养了吃苦耐劳、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大提高了中职德育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财经商贸类专业中职学生毕业很多都要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这就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职业技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者,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初级专门人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囿于条件限制,很多中职学校都偏重于理论讲授,实践环节薄弱,与此同时,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意愿不强,知识转移能力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这些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的内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所在学校的设备条件等可采取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活动。

1多途径完善课程资源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学

通过搜集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案例、例题、习题、试卷、图片、表格、Flas、电子课件、视频、网站微博、实践操作视频等资源,把各个教学模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专业操作要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微课、微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使以前比较单调的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国际贸易中一笔业务从洽谈到交易完成,涉及很多环节和相关机构,海关、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商检机构和银行等,这就要求老师收集各相关业务机构的各种实物资料,包括各种单证、图片、工作场景等,丰富教学模块的内容,制作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营造轻松、积极向学的课堂氛围,而通过学习,学生对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有关机构的功能、作用及如何到这些机构办理相关业务进行了解,缩短从学习到就业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2选取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案例,构建情境教学环境

中职商贸类教学中比较常用案例教学,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而言,使用恰当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深刻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借鉴实践经验,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选择数量多、典型性较欠缺或者真实性差,不能准确体现出课程所学的内容。对案例的选取应多从生活中进行选取,由易到难,通过对身边案例的解读,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引导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实现知识迁移,对于涉及的知识点多的案例,按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将案例收集在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典型性。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考虑选取此案例时学生的认知情况,及分析此案例时所需的知识储备,对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引导学生提前查找、阅读、小组讨论相关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共同解读,最后归纳总结,实现教学目标。

3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加强模拟操作练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角色模拟,使学生结合模拟情景和过程进行思考和学习。通过教学过程中模拟不同业务环节能够让学生产生配合的同时对相关业务流程有一个相对详细的认知,进而对制单技能和业务流程能够进行熟练操作。模拟操作完成后,可在教学安排中,使用实体单证,构建贸易工作场景,使学生建立起学习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直接联系机制,学生在以前模拟学习中对流程有整体认识,强化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模块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处于什么位置,根据工作场景填制单证、报关等练习,如有疑问及时向教师咨询,师生共同探讨,以提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措施,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实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丰富校内实训形式,邀请外贸业务相关专员、操作员等来校进行专题介绍讲演,为师生介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和新的进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代接轨,并结合自身实战经验为师生展示自己的业务案例,结合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动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形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国际贸易,并且对学习业务知识产生较强的动力,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4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内外无缝链接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校内实训的空白进行填充,作为校内实训课程的延伸,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知识的再检验。通过校外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对其在校内总结和发现关于该专业相关实际操作的领悟进行再整理,同时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通过校外实训教学给以客观评价。教学的相关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业务,在完成校内实训教学任务的学生能否达到实训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是对校内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而结合校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反馈及企业的反应是对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改进,完善教学各方面设置的最佳依据。加强校企合作联系,教学中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教学实习,进行部分外贸业务环节的实践操作,既可以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密切沟通,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又可以让学生早一点参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实践,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5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档案,发掘学生潜力

将学生的课余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余兼职)纳入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社会实践的岗位,建立社会实践档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吸收新知识,从而实现其技能的逐渐完善和提高,通过社会实践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兴趣,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社会实践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校、老师与企业(社区)负责人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专业以及实践课程的选择,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学校积极为学生联系企业,为学生创设环境安全、实践有效、有益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实践结束后,收集学生实践与企业(社区)反馈信息,进行校企交流实践总结,讨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引导学生能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评价体系,对于实践完成好、企业反馈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外贸操作人才为宗旨,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模式,把实践教学作为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脑深思在不同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作者:李佳欣 单位:福建化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33-01

学生社团作为中职学校技能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一、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概念

1.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定义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中职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基础,自愿参加的群众自治组织。学生社团是凝聚青年学生、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强自信、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其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了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的场所。所以在抓好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之外,还需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校社团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型、理论研究型、文化艺术型、学术学科型、体育健康型、公益服务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选择社团活动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第二课堂。

2.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2.1社团成员的特殊性。中职社团的成员都是年轻的中职学生,对比一些社会社团组织,它更富有朝气和创新性,发展也更具有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如管理观念不健全、专业技能不完善等,所以中职学校的社团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进行。

2.2社团性质的特殊性。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社团具有非常明显的职业性,它的建立与中职学校的培养人才方向是相一致的。所以创建具有特色的品牌社团也是中职学校社团发展的主要方向。

2.3创建目的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得中职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得以更好地实现。它建立的目的很大程度是为了起到一种辅教育平台的作用。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组建的根本目的是榱烁好的活跃中职学校学习氛围,帮助中职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让中职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进步。而职业性和实践性也是中职学生社团最根本的特征。

二、中职学校建设学生社团的意义

1.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营造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同时社团活动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发展的道路,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

2.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向。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教学活动中将职业和道德两者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学校社团建设中,指导老师不仅要强化技术技能学习,更应该强化德育教育渗透,教给学生基本的职业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今后就业道路走向成功。

3.促进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而中职学生社团对于培养社团成员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中职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适应学生兴趣多样性的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提供了很大空间。

4.促进中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中职学校,每年都举办社团活动技能周,从策划、组织、外联、活动展开到学生的具体操作,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每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每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的丰富、发展和提高中职学生的个性潜能、能力素质和修养。其次,中职学生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吸收先进的理念,为中职社团活动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还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提高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提升社团活动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1.社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

在课程定位上,社团活动就是活动课,必须按照活动课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去规范。在社团活动设计环节,要抛开文化课的上课模式,采用接近社会实践形式的方法。比如,礼仪社团活动展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上一些模拟课:工作面试、商务接待礼仪等,增加情景感,让学生体验学习。

社团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不断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采用综合措施,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各种教育内容灵活地贯穿于各类实践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健康地成人成才。

2.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近几年我们学校社团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行业的技能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我校的“礼仪社团兴趣班”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硕果累累,成绩斐然,W生获得全面发展。在第一、二届“湘桂粤”龙舟邀请赛上都有我们礼仪队学生的身影,她们展现良好的礼仪素养,获得一致好评。经常被社会各单位、庆典公司邀请作为礼仪司仪。还参加各种中职礼仪技能展示比赛,取得良好成绩。再比如我校“茶艺社团”学生在各种茶艺技能比赛中,表现优异,获得优异成绩。我校的其他多个学生社团,各逞其能,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收获丰硕,成为我校德育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加速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实现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实践性是现代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而素质教育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社团活动还可以有计划地结合班团活动和全校性活动(校园文化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不同社团之间社员的交往活动,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社团展开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一些用人单位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体验与学习的平台。把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纳入社团活动展开的重要学习和评估考核内容。比如:“计算机技艺社团”可以与广告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广告公司的网页设计、绘图制作等,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为走上以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社团活动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找回自信,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长的渗透和熏陶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日常管理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抓住每个环节和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要想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和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利用创新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求中职学校把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结合起来,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探索》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2011-01“百度空间”

[2]《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体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华

[3]李苑玲.浅谈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4]罗莹.提高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职业,2012(3)

[5]潘印海.浅谈中职生就业力的培养【J】.科技与企业,2013(23)

[6]潘渊迪.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只能的发挥【J】.中等职业教育,2006,(10):20

篇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技术方面,而是积极地向整体素质高的全面型人才领域靠拢。中职院校职责之一便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以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为论点,现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可以被理解为包含职业内在的规范与标准,为在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整体品质,是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与职业意识等分支构成的。职业素养包括了个体职业生涯中的综合品质,它最大的特征体现在能够在多变的职业化中存留,并伴随着个体生命延续而不断调整与优化方面上。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中职院校领导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片面地认为中职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大专业技术学习深度,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就业以后进行,此时中职生职业素质教育处于“边缘化”、“形式化”的局势中。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他们主观的认为自己的职责在于培养具备较高职业技术的人才,职业素质教育是政治教师、就业辅导以及辅导员的职责。并且中职生对人文素质培养、法制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知。二是在素质课程教育开设方面上,合理性应加强。具体体现在内容不合理,即学生职业素质不包含于职业素质课程内,还有课程创设时间被延误以及经常被理论课与实践课取代等方面上。三是学生职业素养考评形式单调性显著,并且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

三、基于企业需求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基础。例如一名应届中职生在本田汽车公司工作一年中就从总装部调配到加工部。新岗位技术含量更高,劳动强度有所下降,工资待遇提升程度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他前期所在的车间新采购了一批数控设备。在主任问职工有没有会操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他对自己的技能水平是充满自信的,这主要得力于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了专业技能,娴熟掌握了机床实际操作要点的缘故。可见这是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所必要的,上述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技能实操能力与感性认识是基础,学校可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借助完成对精心规划的实操项目的学习与加工,实现从感性认识转型为理性认识的目的,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理论的吸收与对实操技能的掌握。同时,对于数控专业的中职教师而言,也应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教学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规避交叉知识点重复教学的现象。(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为职业素养的关键内容,在多个方面有所体现,例如适应性、责任感、关爱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当下,中职院校学生在隐性素养培养上缺乏全面性。总结长期实践经验,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达到培养、锻炼与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目标。概括地讲,社会实践与多样形式的文体活动既是职业院校学生勇于参与教育情景的体现,也是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紧扣两类活动机会对学生的品质进行教育:1.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运动会为学校教育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体现的价值是最大的,中职生也是极为期盼的,运动员提前准备,刻苦训练,团学干部、志愿者全员参与活动,对相关内容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提供最优质服务。中职生在参与田径竞赛的过程中体会到来自团体的关爱,友情的可贵,平等的竞争,进步的自信;同时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道理,构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理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这些均是现代企业在不断发展中总结出来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无形中被培养。2.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校领导组织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贫困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积极和社区与多家企业、单位共创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并推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长效体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服务中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并在职业岗位的规范化训练中,感受岗位情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爱岗职业敬业精神,同时在职业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与掌握专业技术,不断强化就业竞争力,构建优秀职业道德、健康职业心态、适应能力强的“准职业人”队伍。上述条件也是现代企业一名合格职员应具备的素质。(三)获得社会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大力支持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不应该局限在中职院校这一狭小的空间中,也需要社会力量的辅佐。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强的局势中,多数企业在招聘到应届毕业生以后,迫切想要将他们直接派送至岗位上工作,但是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实践能力较薄弱,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景下,很多企业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进程中,才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素质全面、优良的毕业生。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培养过程中,在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整合社会有利条件,汇聚强大力量提升中职生职业素质。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创设实习基地与科研实训基地。这一培养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把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化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转型为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方式,应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使中职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企业氛围,感受企业文化以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此时学生业务技能与职业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该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还使校企资源共享顺利达成,并且也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衔接,学生收获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经历以及实践经验;取得了学历证书,也进行了职业鉴定。在校企资源的联合作用下,中职生素质整体提升。2.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课堂和学生一对一交流。为了使中职生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现代企业用人要求,可以应用企业人员、专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的构建体制。例如,中职院校可聘用一些资质深厚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参与进校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企业的实践知识,并传播企业文化,激发学生参与工作活动的欲望。3.健全社会培训体制。企业与学校采用岗前培训联动机制,企业可邀请已成功就职的毕业生在其就读的学校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及职业素质延展性训练。借助该类活动,协助中职生在正式上岗初期,对专业对口企业有更深程度的认识,以便有更充分的准备适应岗位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职业素养可以被视为中职生顺利与成功就业以及长久性发展的重要品质。为了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率,中职院校应积极迎合企业发展需求,着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这样中职生就会在接受正规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后,获得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术与素质。

作者:张玲 单位: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篇7

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类活动。第二课堂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它开展学习的空间非常大,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开展好第二课堂可以使中职学生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积累课堂讲授以外的丰富知识与经验,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然而开展第二课堂如果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较好地使他们实现就业的话,那么也只能说是一个目标单一的教学活动。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尤其重视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渗入德育教育。

1 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企业也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时期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时期向高科技时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我校与企业多年的合作中发现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日渐提高,有些企业甚至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看得比职业技能还要重。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多,从而造成他们缺乏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他们性格冲动,行为偏激,遇到事情很少能够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而是采取争吵、矿工、辞职甚至打架报复等不当行为。这对于企业来说,哪怕是专业技能再好的员工,但如果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不但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反而可能导致企业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2 学校各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发展,学会创业”是我校一贯秉承育人的校训。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充满阶梯递进的育人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各专业组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如电子电工组开展的“电子组装与调试兴趣小组”和“维修电工兴趣小组”;汽车维修组开展的“汽车维修兴趣小组”和“汽车美容之家”;信息技术组开展的“计算机兴趣小组”等,不但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以点带面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专业第二课堂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我们开展第二课堂的最高目的。但由于各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所以许多学生往往只是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而报名参与,但当他们在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就往往轻易选择放弃。为使学生真正树立第二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渗透教育:①派出专业教师、学生班主任共同协调,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加强学习,积极面对,大胆提问。②要求第二课堂教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且要求学习内容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敢于学,乐于学。③大力投入实训器材,加大学生的实训力度,给足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空间,鼓励学生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并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宣传栏,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④针对各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培养学生敢于吃苦耐劳和敢打敢拼的精神。⑤组织学生参与市、校级专业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展示平台;并向学生大力宣传我校历年来参加市、校级各专业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以及这些获奖学生的就业去向,鼓励学生热爱专业技能,遵守职业操守,提高职业素养。

3 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培养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我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以校团委为龙头,依托学校学生会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社团,即俱乐部。校团委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先后成立了才艺类的俱乐部(如仪仗、舞蹈、礼仪、醒狮、吉他、书法、美术、棋类等俱乐部)和体艺类俱乐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并选定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对各俱乐部学生进行指导。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班级课室文化建设,班级定期黑板报评比和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特别注重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和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激发学生崇尚文明,感恩社会,敬老爱幼,热爱和平。如此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活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有趣、有纪念意义的环境下提高了自身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4 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教育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中职学生要参加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校从2005年至今都一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工厂企业参加相对对口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在这么多年这么多批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也碰到过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分析、突破、解决和总结。如专业对口问题,工资待遇问题,上班时长问题,学生生活心理问题、稳定率问题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问题等等,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并不把它们当作是一种包袱,而是当作是我们破解问题,为学生提供最大服务的动力。我校主要做法有:

4.1 做足准备,确保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规模最大的中职生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它几乎涉及全校师生,而且也是我校所有第二课堂活动中问题最多,最棘手和难以解决的第二课堂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首先由学校相关领导提前到多家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比较,并筛选出符合我校学生专业特点的企业签署合作意向,将其资料带回;然后对全校学生宣传(有些时候也请企业负责人到我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宣传),了解学生意向;然后分片区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依据及意义。介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我校的具体组织措施。回答学生家长的疑问,让家长们高高兴兴、放心并积极支持学校活动。

4.2 深入学生、深入企业,积极做好桥梁作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然而也同事存在着学生对企业和企业对学生不满等诸多问题。如专业对口问题,工资待遇问题,上班时长问题,学生生活心理问题、学生产出产量少的问题,学生情绪容易波动以及学生矿工等问题,但我们并不把这些问题当作是一种包袱,而是当作是我们破解问题为学生提供最大服务的动力。根据中职学生普遍冲动这一特点,我们的带队老师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本,从教育出发,深入学生、深入企业,认真耐心地做好学生、企业、学生家长的协调人,我们还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吃苦耐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职业素养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扎实基础。经过社会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也加深了学生对如何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理解,几年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寒暑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率在不断提高,其中最高达96%。

总之,因中职学生的个性比较突出,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无论是在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尤为重要,自我校进行“关于民族地区实践育人对策研究”以来,如何让我校学生将来能成为一位德、才、能兼备的学生,为山区少数名族学生找一条成功就业之路,一直是我校及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不断探索研究、实践的问题。尽管道路仍然充满荆刺,但相信在我们已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加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成果再加今后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何天霞.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论 坛,2012(2)

篇8

一、活动主题:体验感悟成长

二、活动时间:7月1日—8月31日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形式: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级团支部的形式开展;

2.各班级团支部可以成立若干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小分队确定队长一名,队员若干;

3.要求在社会实践活动前充分准备,活动时认真负责,活动后及时总结;

4.每个小分队活动时拍摄相关活动照片至少3张以上,活动后由队长负责填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纸质稿,并同活动照片电子稿开学后一起上交学部团总支,由学部团总支审核汇总后上交校团委,学校将统一进行评比。

五、活动内容:

1.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看望敬老院老人、关爱福利院儿童、环境保护宣传等;

2.职业体验活动:通过参观一些企业和单位,对相关职业进行深入了解和体验,分享感悟,从而初步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六、活动要求:

篇9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制定自我职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可靠手段的方案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就是通过培训,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职业规划的设计能力,使学生探索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最终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做不仅对中职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带来帮助,而且有利于优化班级管理,有利于促进中职生和学校整体管理的有效整合、和谐发展。

有人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就是来混张毕业证的。如何让他们目标明确,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需要每位老师的引导,其中其关键作用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许多中职院校将办学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及设备投入上,而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受到忽视,从而影响力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发挥。因此,关注学生成长,就不能忽视班级管理。必须以现实背景为依据,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以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发展为目标,促进中职生个体的发展,并使班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将班级管理和学生的职业生涯相结合,构建一套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班级管理模式,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构建的方式

(一)导入生涯规划理念,全面指导学生。

班主任要根据中职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近期要干什么、怎样干、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等,使班级的目标管理形成体系、形成台阶,使学生在目标管理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例如,入学初期,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需要在短期内适应新的环境,包括熟悉学校的环境,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更重要的是尽快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班级所有成员的详细情况,指导学生科学认识自我,为构建班级管理梯队奠定基础。新生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是充分利用新生档案资料,班主任在学生入校前详细阅读学生的档案材料,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工作情况;另一种是在学生刚入校时参与的各种测评,由学校相关的心理教师得出分析结果并反馈给班主任,从而使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目标。

(二)组织主题班会,关注学生日常学习。

班主任要利用好每一次班会课,确立一个主题,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提升自我。例如,确立以学习的目的为主题的班会,可以让学生思考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从众多的答案中归纳总结为三点。1.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2.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3.为自身更好地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班主任可以召开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采用多种形式或内容,如选择一生最重要的人;美文欣赏《水果》;PPT展示认识到《苹果树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受到启发: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能对家人做些什么?从而未来走什么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都很重要。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出“指导员”的作用,把班级建设重心放在学风建设上,积极开展学习指导、就业指导。通过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把握当前专业发展脉搏,了解当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通过搜集各类考证信息,指导学生将重心放到专业学习上。

(三)用生涯规划引领学生的职业发展。

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中职学生大多直接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如果在校园里提前进行自我规划,从而更好地应对毕业后所可能面临的激烈的就业与竞争压力。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认真开展自我评估与外部环境评估,制订三年的学习计划。每学期按照三年学习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制订明确具体的学期计划。在操作方式上,可参照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在每学期期初制定绩效计划考核表,明确考核要求。除了个人的学习计划外,还应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班级评奖评优的详细规则,确定评定指标、标准、权数、评分规则等内容,由全体学生讨论通过。考核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求考核主体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估、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估、任课教师评估等,以增强评估的公平性与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从而引领学生的职业方向。

(四)构建班级管理中的企业管理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突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就业、择业、创业观教育,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特点相结合确立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在日常管理中,要借鉴企业制度建设理念,了解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构建企业管理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对班级进行企业化管理,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内在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发展,促进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召开社会实践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主动修订个人生涯发展目标,最终修订班级的学年目标。这一过程有利于班级成员由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隐性化。

(六)班主任行动向导。

虽然近几年来学生的生涯规划德育教师参与较多,但其实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他们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由他们参与班级学生的生涯规划是最有效果的,而且对班级管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班主任可以通过典型示范和言传身教,在全班形成正确的精神激励机制、道德引领机制、环境影响机制,使班级初步具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舆论道德管理模式。建立班级QQ群、建立班级网页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将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递给班级成员。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班级管理相结合模式的创新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理想与追求。

哈佛大学的一个跟踪调查表明:一个人能不能树立理想、目标并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职业理想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确定人生发展的目标,有利于激励人生价值的体现,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人生的职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避免传统工作形式的呆板僵化,避免传统管理工作内容的琐碎零散,避免传统教学工作过程的空洞。在中职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对他们进行霍兰德职业测评等相关测评,结合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强化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如可以让学生罗列理想清单,有哪些理想?将如何实施?这就是生涯规划。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与追求。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营造班级学习氛围。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促进学习,而学习一定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兴趣。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通过生涯规划了解社会需求,在校期间能全面地分析自我,多角度完善自我,以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引导中职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从而为班级学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爱好或特长,然后发散思维,未来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学生目标确定,有了动力就会有利于营造班级学习氛围。

(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理念,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环境。生涯规划里有很明确的职业路径,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但中职学生在学校里因为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所以应该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包括企业实践。班主任在中职学生实践归来后可以召开,实习归来话感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从实习中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总之,在今天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确定人生发展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目标与策略,增强生涯竞争能力。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中职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旨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良好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辉东.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法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8(9).

[2]王文卿.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31).

[3]邝允新,徐军.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10(02).

[4]马小红.以特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民办高校学风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05-01

1 什么是职业道德及其在职场中的表现

职业道德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讲人与人、人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从小的方面来说,职业道德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职业道德既是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有其特定的道德规范。我校以财会、计算机、市场营销、金融专业为主,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工作,从职业素养方面看,对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上的要求比较多。一是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三是个人品质修养包括优良的素质和对企业的责任等。

通过对我校合作企业的大量走访调研,企业对员工的期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诚信方面,企业要求员工为人要诚实,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对企业要忠诚,要坚守商业机密,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其次是拼搏方面,员工要热爱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并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第三是个人修养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具有自知之明,谦虚、好学,努力进取,善于与他人沟通,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影响其他成员的员工更能成立行业的标杆和模范。最后在技能方面,要求员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胜任,并能不断的进行创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适应自己岗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2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以我校学生为例,近两年毕业生整体素质较往年有所提升,他们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遇到岗位与所学有一定的差距时也能在较快的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接受新事物较快。经过学校的锻炼他们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而且才艺突出;懂得感恩,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做得较好。然而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在同一单位工作一般不超过一年,更有两三个月就频繁换岗、辞岗情况。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通过调查得知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工作报酬不对应,遇到条件稍微好的单位就跳槽;二是工作上有失误或任务未完成就想辞工作,经不起批评,受不得委屈,抗挫折能力弱;三是对企业、工作等不能快速熟悉了解,只能干与自己相关的本职工作,其他的想干干不了,欠缺主动性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四是部分学生在职场礼仪方面缺乏技巧。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

从理论上讲,学生在对工作的持之以恒、主动学习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有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从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入手,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

3 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影响和危害

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或个别学生道德缺失会给企业、学校和个人造成极大的影响或损失。

从学校方面来讲,培养出的学生在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上不及同类其他学校,就不能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对学校的声誉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因为某个学生的不道德行为而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失望而终止合作意向。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员工在技能方面不过硬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对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因为职业道德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是不能原谅的,即使未造成损失,任何企业也不会再信任这样的人。

对个人的影响,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不能有理想的表现的人,企业不会长期聘用,而且如果频繁换岗,在行业里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对个人的发展极为不利。

4 培养学生优秀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所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从业者至关重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中职学校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实施。

4.1 通过课堂教育和给类活动平台(技能训练、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就业指导讲座等)进行渗透教育

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科的课堂进行渗透教育。不仅可以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进行渗透。除此之外,技能训练、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就业指导讲座等也是涵养职业道德的平台。

4.2 在顶岗实习中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顶岗实习是培养职业道德的实战平台。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参加用人单位的正常的生产活动,与普通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最大不同就是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并承担所在岗位的全部责任。顶岗实习的工作周期是1年,得到的报酬也与普通实习和社会实践不同的,是与岗位相对应的,稳定的收入。

这就要求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公看待,做任何事都要为身后的企业考虑。而企业也会用其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岗位上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得到大的提升,学校要针对学生顶岗实习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学生成长。

4.2.1 建立健全制度及奖惩措施

学校建立健全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约束学生的随意换岗行为。规章制度中要明文规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不经过学校同意或允许擅自换岗或离岗的应处以实习成绩不及格或扣发毕业证的处罚。如确属用人单位原因导致不得不离岗的,学生应向实习指导老师汇报情况并在实习指导老师协调下进行换岗。对表现突出和优异的学生,学校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表示鼓励。无论是处罚还是奖励对其他学生都是一种触动。

4.2.2 随时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到实习点查看学生工作情况,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解答困惑。

4.2.3 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对与企业之间产生摩擦,指导老师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情况并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确属学生问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成长。

篇11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有三十多年办学历程的单科艺术类中专美术学校,这在当前的广东省是较为独特的。可是,现在的中专教育,已是一种学制三年的职业高中教育,它的生源是一些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为零的初中毕业生。怎样使这些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将是所有中职教育人共同的课题,而且已是国家教育教改的战略课题。

我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其实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它的开设,在粤东,乃至广东省,都早于同类院校。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在粤东地区有着一个较为浓厚的行业人文环境,这有两层内含:其一,室内设计专业可依凭在装饰行业的独特人文氛围,有所作为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学探索;其二,我们有条件使学生专业技能学得更殷实,从而把室内设计营造为“品牌专业”。

曾经这样对学生说:“完善一名室内设计师,要经历三个‘师傅’的引导,即课堂上的教师;行业上的设计师;了解建材装饰材料。”这充分说明实践性在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因而社会实践教学是使一个初中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成为室内设计行业有用人才的有效捷径。经过反复的教学研讨,我们把社会实践教学的切入定位在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上,理由是:其一,毕业设计课程整合了两年多来学生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其二,这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已是一些自我定位较清晰、有“走出去”了解行业、准备就业愿望的青年人;其三,适时把握学生的意愿,把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在“出口”的关卡上,激发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的主动性,使之不出“次品”或少出“次品”。基于这共识,自2006年以来,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都会根据教学进度编排、组织若干场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经过近7年的不断探索,卓有成效,颇具同行借鉴,自感值得介绍、总结和推广。

1. 与名师面对面 让名师走进校园 走上讲台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近十周的教学中,“与名师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贯穿了课程的自始至终。首先,约请校友、名师开讲座,让他们谈谈经营之道,成功人生;其次,约请校友、名师开专业讲座,让他们讲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再次,约请校友、名师介绍设计作品、设计案例,参观样品房。

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设计现场会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名设计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专业学技能更有干劲、更有目标。

2. 走进企业 让师生走出校门 拓宽专业视野

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已是我校室内设计教学的常规内容。毕业设计课程启动后,学生便开始了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思,此时,我们组织学生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去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汕头国瑞建材家居装饰材料商城)。通过整整一天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触摸、记录、品味室内设计的各类用材用料。在社会调查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初步构思写调查报告。可以把视野放宽些,写装饰材料市场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写它给你的体验;也可写一个门类的装饰材料,例如:专写灯具灯饰的选用,专写装饰工艺玻璃的配套,甚至可专门针对锁具、拉手作一场深入调研、甄别……。

随着毕业设计教学的开展,学生的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适时地安排一场走进装饰企业施工现场的社会调查(例如,2011年走进了信泰华装饰工程公司的揭阳东海商务酒店施工现场)。请设计师剖析设计方案的实施,请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安装、施工的管理等等。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紧扣“走进企业”这个环节不放松,创造条件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出汕头。在企业的支持下,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于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走进了深圳国际家具博览会,访问了“香港设计之父”高文安在深圳的梦工厂。一系列的“走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毕业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开拓了室内设计专业师生的专业视野。

3. 走近行业 让师生走进社会 融入行业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一直都与行业走得很近。首先,汕头装饰行业协会有专业活动(专业论坛、艺术沙龙、新产品展示),我们都组织、鼓励师生参加;通过行业搭台、联系、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实习。其次,室内设计专业通过开展与“名师面对面”的活动,聘请了一批装饰行业的精英为我校的外聘讲师,使名师到学校讲学成为常态;再次,培植“双师型”教师的土壤。我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都具有高级室内设计师的资格,他们经常参与行业的一些学术活动。让专业教师利用课余到企业中兼职,努力消除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支持其考取“专业设计师”资格。通过“走近行业”的一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让我校师生走向社会、融入行业的平台,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宽度,又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营造了一个成为“双师型”人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