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道德课学习经验总结

道德课学习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6: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道德课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道德课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形成了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发挥主要作用。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我们可以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以交通协勤、敬老助残、爱心募捐,志愿者服务等为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未成年人理想道德教育,要实行“阳光心理教育”引导,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疏通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释放心中的压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另外,要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始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优化学校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突破传统,向权威挑战,还要给学生创造一次次实践机会,使他们都有新体验、新感悟、新收获。

学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要注重经验总结与交流。选拔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学科特色,提供研讨机会。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细节,比如校牌中的警世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开辟“德育长廊”让学生得到心灵洗礼。提倡每位教师以身作则做一件好事,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理解、思考、领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内涵。增设讨论课,设立一些道德细节问题:如路上遇见事,你会围观吗?老师批评人,你看热闹吗?乱扔雪糕棍,你不自责吗?推门进出时,轻开轻关吗?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明显,但却能让学生深切体会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改革德育与学科教学“两张皮”现象,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感悟、内化和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多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教会学生做人。历史、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数学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物理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识品格教育,审美教育。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再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感情;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贺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须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介,当好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参与者、评价者。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实践证明: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篇2

1、我校一直坚持让班主任老师除了学校组织的统一学习外,还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多人的财富。我们各班的学期初工作打算,问题交流以及学期末的经验交流给班主任老师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使得七小的班级管理水平日日提高,具有创新活力。

2、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又劳累的,特别对于低年级的班主任更是如此,学校领导在严格要求班主任老师的同时,对班主任待遇也给予了适当的调整,按每个月平均100元的标准拨发,结果按量化成绩按一定的等次进行发放,虽然钱数不多,但是足以说明领导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足以说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够有效的调动班主任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为更好的作好班级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方案,及时培训

为了切实作好这项工作,德育办公室制定了培训方案,选择并确定了培训内容或主题,对于确定的主题除了规定的这些以外,根据教学的实际及时机,我们还会随机向班主任老师推荐相关的班主任管理方面的文章或者经验,让老师们学有所依,做有所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三、精选内容,讲求实效

我们选取的培训和学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的有关内容。

2、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邀请五年级班主任赵敏老师开展了一堂班会示范课。张洪波老师展示了一节晨会课。

3、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提高班主任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能力。特邀我校法制副校长进行安全法制培训。

四、培训方式,灵活多变

篇3

一、用老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养成优良品质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及模范作用。老师不但需言传,更需身教,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来感化学生,用真挚的语言教化学生,用赏识的目光激励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待人处事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此影响力非常大。因此,作为为人师表的我们,更需谨言慎行,做好学生的榜样,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达成数学教学中实行德育的目标。

比如:在上每一堂数学课时,我认真备好课,做好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此,学生不但能够快乐地学习,而且在心里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重佩服之情,同时还从老师行为上领悟到责任感,如此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及行为感化学生,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老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心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德育内容没有摆在明显的位置,它需要老师不断深入研究课本,用心挖掘课本中存有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渗透在对知识的剖析中。

例如:在讲“圆周率”这一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亦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值计算最精确的人。同时,我陈述了祖冲之在探求数学路上的感人故事,如此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让他们认知到,自己身为祖国的接班人也有为国家建设做奉献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发奋学习。这个知识点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小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使他们在将来的学习中更加自信、更加奋发向上。

篇4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二、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5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6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7

针对当前初中教育展开调查,发现在长期的升学考试的竞争和压力下,课堂的评价最为直接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知识本位、分数本位的课堂评价标准居于主导地位。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切实把学生作为课堂的行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探索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而要想实现这样的转变,首要做的就是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如此方能进一步推进道德课堂实践。

二、指导思想

以道德课堂理论为指导,立足本校实际,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开展调查研究,如:七年级道德课堂的理论模式等;探讨构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型课堂。

三、基本思路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包括听说课,读写课,复习课,语法课,讲评课等几种课型。我们选取初中英语最常见的听说课为研究课型,努力摸索出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转变原有的单纯的被动式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五、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

为了搞好研究,课题研究组首先搜集有关的英语教学的资料,购置了新的教学资料,教育理论书籍,订阅相关的英语学习杂志。

(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在2011年9-10月,以本校的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各一个班为对象开展跟踪式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方面:

缺乏兴趣;方法简单,忽略了音标学习对于英语单词记忆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效率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教师方面:

课堂上老师往往只关注班级的优等生,忽略了学困生;教师习惯于自己讲,学生听;课堂上学生甚少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学以致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认为我校教师应以道德课堂理论为指导,借鉴名校英语教学的先进经验,立足本校实际,解放思想,主动探索,选定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致力于创新英语听说课课堂模式,打造新的英语听说课课堂生态。

六、实证成果

(一)基础教育道德课堂下的语言知识教学模式

1.传统课堂模式特点

基本遵循的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授新课的知识点―举例练习―学生遵循老师的例子练习―作业巩固。

2.道德课堂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

道德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基本功能是交流应用,而非单纯的考试成绩。在英语听说课上,老师应通过创设听说情景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主动参与学习。如此,方能彰显语言课的鲜活魅力。

(二)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特点探究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课型,一般常应用于每单元的第一和第三个课时,它主要是讲授每单元的新单词,句型。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让学生开口认读新单词,并应用于对话中。因此如何将孤立的一个个单词注入具有活力的元素吸引学生,进而牢牢记住,成了我们探究的出发点的立足点。我们选取情景剧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能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学习过程。

所设立的情景体现现实鲜活的一面,它可以是和父母的对话;和兄弟姐妹的游戏;是学生间的对话;是名著里的经典对话;以及流行电视电影中场景模仿等。

据此,在实证研究中,我们采取的创新举措:

1.针对学生设计情景的需要,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

创设环境,我们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讲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讲授的是人的外形外貌及衣着。据此,我们补充英国的苏格兰人传统的方格裙子,燕尾服,以及正式场合男女穿着的正式的礼服的要求。第九单元讲授的是食品,我就补充了西方人早中晚餐的饮食习惯:比如晚餐是正餐。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只能以快餐为主。下午下班时间早,晚上全家人相聚吃很丰盛的晚餐。下午四点左右下班后,有一段下午茶时间,西方人习惯喝的是红茶,里面添加牛奶、糖等,辅之以饼干、点心。

2.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更新最快的语言,新词层出不穷。我们借助于网络,将英语言的该特点注入到课程中。如“跑酷”。

3.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课程内容

在课堂之初的准备阶段,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编写短剧,设置问题。根据所编短剧的需要,可以整合课程内容的结构次序。如此可将学生注意力保持持续的集中度,提高学习效率。而编写预习的情景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课堂方式以终结性为主。而且只是对个体学生的评价,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得不到关注。我们改变评价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元化、多样性、持续性的评价。以此引导小组内的学生结成成长共同体。追求多元化、多样性、持续性的成长。

一年以来,通过实证研究,我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敢于说、喜欢说;愿意写、喜欢写;所实验班级的英语成绩逐步提升。

七、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初中英语教学听说课模式的探究,之前有很多同行进行研究,但是如何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少让学生掉队,跟得上教学进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题。今后,我们会继续后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评价体系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 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篇8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

这篇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品德课,小学,报告,开发,研究,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篇9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10-1本着“让每位教师都发展”的理念,我校充分发挥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立足专业发展,聚焦校本研修,以厚实积淀的校园文化给予教师立身的底蕴,以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给予教师灵动的信息,以学习研修的非凡高度给予教师教育的智慧,打造“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力驱动铸师魂,绘爱生服务亮丽风景

师德素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努力塑造良好师德形象,让高尚师德成为育人最强音。

关注全体教师职业认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关注职业认同。我校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引领教师以一颗活跃丰盈的求知心,一颗乐以师道的孺牛心,一颗循循善诱的赤子心,实现教学相长,践行职业幸福。教师间敬业的责任感与炽热的爱生心互相感染,点燃了对职业的热爱之心、崇敬之情。职业的价值认同让教师有了成就感和归属感。

强化师德教育建设目标。为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坚持“德为师之本”,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开展师德教育,举办“我身边的师德故事大演讲”,开评“感动校园双十佳教师”,以凡人之举教育感染教师,增强教师的事业心的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打造爱生服务师德品牌。我校先后推出的“一缕阳光”师德品牌、“爱心”教师志愿者服务品牌、“七彩同盟”教师社团文化品牌……彰显了教师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的精神风貌,催生了校园内美好师魂的凝聚,在师生和家长、学校和社会间建立起团队优质服务的形象。

二、研修学习炼师能,提教书育人精湛技艺

多途径的校本研修引领着教师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积累经验、反思成长,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岗位培训练就班主任带班实力。为了使每位班主任都能适应岗位要求,做好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开展了班级管理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突发事件处置等内容的岗位培训,练就带班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磨课”行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我校关注每位教师的课堂,实施以“创新教学理念,提炼课堂特质”为主题的“磨课”行动计划,“一课一技术”、“一课一建模”、“一课一精彩”、“一课一观点”四种类型的“磨课行动”,反复磨练中,扎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开阔的实践视野逐步提升。

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我校着力进行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引导教师把问题变成课题,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课题研究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一些骨干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读书言说提升教师文化品味。“细水长流读好书”引领教师把学习作为自身需求,且读且思,且思且行,提高并不断完善自我。“成如”言说论坛,教师们抒发读书心得,阐述独特见解,表达思想,分享感想。

拓展学习增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组织开展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重点的系列培训活动,如“电子白板走进常态课堂”、“超大IPAD,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校本研修,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三、搭建平台展风采,助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经历反复学习、实践、研修。我校积极搭建平台,激励教师学习创新、进步成长。

申报平台。大力推行校级骨干教师申报认定工作。期初教师针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申报发展型、实践型、研究型教师;期中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期末考核组严格考评,并奖励完成申报任务的教师。教师在“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环境和氛围中发展提升。

读书平台。深入开展阅读教育经典活动,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阅读教育名家、教学名师的著作,与大师间接对话,提升教学理论素养。

篇10

2、并在师资培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践行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这一优秀教师的职业规范。

二、工作目标

1、师德目标

热爱教育事业,立志奉献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为人师表,做师德的楷模。

2、理念、理论提升目标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育中要贯彻和践行好新理念,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品位。在本学科教学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业绩突出。

3、教学工作目标

要进一步研究教学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推进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的管理,打造互动有效的活力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任教总课时不少于140课时。

4、教学研究目标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瓶颈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力求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探求教学的一些规律,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5、做好人才培养和带教工作

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积极培养成员教师尽快成才。

6、编印工作室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集锦。

三、主要工作

1、专业理论学习:采取自主研修和专家引领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至少研读优秀教学专著1—2本,做好读书笔记;邀请名教师、优秀教师和教学工作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专题研讨,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使工作室成员获得具体有效的指导。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相互走进成员教师的课堂和其它教育活动中,互相学习、观摩,在观摩中学习和反思,提高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的目标,努力探索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学期章丘市以上公开课不少于1次;

每学期在本校或本学科范围内示范课不少于2节;

每学期在本校内评课不少于10节;

每学期专题讲座不少于1次;

每学期教学开放周不少于1次。

3、认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篇11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校长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再按学科教学结构分为若干基层培训小组,以教研组长为基层培训小组的组长。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教研组的基层培训小组及教师都将拟定出各自的培训达标计划,培训措施及培训经验。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学有目标,学有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和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制订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相关的制度,从组织上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落实和保证。

二、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教育观,就是要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陈旧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使学生重视弘扬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行。观念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教师自身的的言行、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加协作精神,健全人格,提高教师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2、信息技术培训。

为让我校教师尽早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用好我校教育资源,制定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达标计划,采取分类培训,分步达标,平时训练,假期定级培训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科教学的培训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皆能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学科教学业务技能培训。

进一步抓好抓实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常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采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形式,提高课堂效果。

另外,进一步加强各类活动课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探讨研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任务,撰写经验总结,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培养我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认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有关培训,提高培训者的能力和水平,为造就和培养我校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创造良机,扎实稳步地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四、保证时间,落实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