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6: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校外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校外教育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下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

首先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农村素质提升。一方面,社会发展表明一个人仅仅通过学校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各方面获取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参加多方面的实践,锻炼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否则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另一方面,现在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农村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喜欢独处,缺少集体意识与团队意识,这对良好性格的养成和人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而校外教育有助于使他们从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愉快地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

其次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在社会教育系统中处在特别重要的位Z上。校外教育可以通过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以知识和技能启迪与训练的方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

再次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教育主要由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组成。目前农村学生有大量时间生活在校外,如何在学校以外的其他环境中,借助社会力量培养教育子女已成为家长强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本身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集中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也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当前校外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长期以来教育界和社会上普遍对校外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投入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缺失,农村校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首先认识定位上存在偏差。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将校外教育单纯定义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或是补充。这使得一些教育机构把校外教育学校化,热衷于针对应试教育开办数学、英语等课业辅导班,让学生“望而生畏”;另一些教育机构则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把目光瞄准低层次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培训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拓展,陷入了职业教育的迷途。

其次场地经费制约突出。由于投入上的不足,普遍存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少、规模小、设施老化等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条件相对较好的校外活动场所被出租、挪用、挤占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多数校外教育机构资金状况较为紧张,有的连基本工资开销都不够,更谈不上添Z设备设施,有的迫于“生计”将部分场地出租弥补资金缺口,有的则片面追求开办高回报的培训课程。

再次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当前,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多数都是聘请在职老师兼职,还有的校外教育机构招收非师范毕业生进行教学,基本上只需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即可从事教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农村校外教育工作已成为农村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农村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首先提高校外教育的对性。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对农村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有针对地举办广大农村所向往、喜爱的艺术、科技、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和实践类操作为主,并在游戏和活动设计中蕴涵教育内涵;同时,兼顾各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农村的不同需要,如针对低龄少年儿童,可以体验类游戏为主,针对在校农村以实践类动手活动为主。

其次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校外教育应改革掉一些陈旧的课程与制度,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通过积极开展适合农村发展的活动,拓宽农村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适应时展的需求。如开设与互联网、动漫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增设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此同时,根据现代农村的心理特点,摒弃传统教学中单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2

一、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的研究

通过研究,总结典型经验、体现校外教育特点、做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素质。

在活动中将最新知识、最新文化与科技成果、最新信息纳入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必须有益于青少年学生素质提高。

二、教育教学活动目的研究(总目标与阶段目标、每次活动目标)

校外教育一切活动都服从教育方针总目标。但没一项活动都要重视情意与思想教育目标;知识、技能教育目标;能力目标;认知与非认知目标以及个性培养。通过校外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个性和谐发展。

三、教育教学活动说明与介绍研究

校外教育具有其自身的教育内涵,需要将所设各项教育活动展现给青少年学生及广大家长,要重视“说明”与“介绍”的科学性、可接受性。使校外教育教学逐步走向规范,有章可循,有规程可依。

四、教育教学活动准备研究

校外教育有自己的参考纲要和纲目,也有自己的教材、讲义及声像资料,活动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在时、空选择与组织要求方面时有序的,少年宫的设备、器材、工具也是有要求的,这些都要进行科学研究,以利于发挥最佳效益。

五、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研究(整体—过程—反思)

校外教育不仅从活动教学结果显现,更重要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上,教育教学活动是科学的活动系统教育工程。悟性在操作与反思之中。

六、教育教学活动重点与难点研究

校外教育是通过活动产生效果,所以如何是活动中的重点突出,教会青少年学生做事;如何使难点突破,教会青少年学生创造,这是要着力加以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总结经验、升华理论、发展规律。

七、教育教学活动参考资料研究

校外教育没有统一“大纲”和教材。活动内容又是可变的动态的,所以研究教学参考资料至关重要。按照“三个面向”指示,教学要进行改革,适应现代化要求。

八、教育教学活动建议研究(综合素质)

校外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师资来源更是多渠道,新辅导教师日益增多,兼职辅导辅导教师还有流动性,所以,各项活动在重视实效性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教学建议”研究,以保证质量,提高教学实效。

篇3

如何办好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同时,心灵得到造就,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普遍处于两种不健康的状态之中:第一,办成了校外补习机构,一到节假日,家长将孩子送来,补习各种文化知识,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第二课堂”。第二,放弃责任,将中心租赁给个体工商户盈利,办学者从中分成。

我们也曾把校外活动中心办成“补习中心”,开展各科培训,甚至小学、初中的升学培训。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而实质上却与“校外活动”的宗旨格格不入,经过努力,我们实现了四大转变:(1)思想转变;(2)社会舆论转变;(3)效果评价转变;(4)教学资源观念转变。现在,我们又通过多方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让红色教育资源发挥强大的教育作用

和顺县是太行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内外敌人浴血奋战的岁月里,和顺人民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一次语文写话活动中,我们请来县光荣院的老八路给孩子们讲他们亲身战斗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写一段话。不知是老人讲得生动,还是孩子独特的视角与理解,他们把这篇“我听爷爷讲故事”写的很有声色,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料。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极大地启示――挖掘和顺红色教育资源,让活动别开生面。从此,我们就把革命传统教育有意识的渗透到各类活动培训之中。

开展红色教育最重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而不讲实效的徒有其表,虽能取得一时的轰动效应,却难持久。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讲形式但不过分追求形式。如“为老八路做好事”活动,是每期培训活动的必有内容,一般都安排在活动结束时进行,但为了让孩子更自觉地尊重老人,感恩老人,饮水思源,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也常和“听爷爷讲故事”同时进行。

因为灵活处理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的目的重在育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我们就能做到因地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不刻板单一,并能随时深入,开拓发展,不断加入新的教育内容。所以,这项活动开展至今,越来越能体现它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富于朝气。

二、让乡土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所以传统的乡土的教育严重缺失,多数孩子生长于斯,却对这块土地相当陌生,不知道它的过去、现在,不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那些人和事。因此,我们在狠抓红色教育的同时,狠抓乡土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家乡,让乡土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开展乡土教育和开展红色教育不同,一定要让孩子用脚走路,用眼观察,用耳听讲,用心感受。即一听、二看、三想、四写。一听,就是聘请县史志办的专家、社会上见闻广博的老人,来中心给孩子们讲和顺的历史。二看,就是组织孩子去看和顺美好的自然风景,看农民的乡村小屋,看过去难民留下的土窑洞。三想,就是引导孩子开展讨论,比过去,看现在,认识开放改革以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四写,就是动手写自己的观感,畅想家乡美好的明天。不会写字的学龄前儿童,就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这项活动很受家长的欢迎,并从中受到启发,认识到“校外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心身受益,既要阅读“有字之书”,更要阅读“无字之书”。

三、让艰苦奋斗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今天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自私、放任。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怕苦怕累,逃避困难,不能正面挫折。适当地对现在的孩子开展挫折教育,失败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勇气,对他们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乏艰苦的人,但艰苦的人未必是奋斗者,而真正的奋斗者,必定是能忍受艰苦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开展艰苦奋斗传统美德教育,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们组织人编写了一套“古今勤学者的故事”,作为每期入园培训的必修课。告诉孩子们道路并不平坦,有崎岖坎坷,荆棘泥泞,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孔子、张海迪);告诉孩子,学习会遇到暂时的困难和失败,只有不怕挫折,勇于坚持的人,才能学有成就(李白、华罗庚);告诉孩子,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司马光、鲁迅)。通过这些灵活生动的小故事,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形成自觉。要求他们把书包收拾整齐,把字写好,当日事当日毕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小事,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却是人生大事,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开展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继承的是精神,而不是照搬过去现成的做法。如在时代,每日“红米饭,南瓜汤”。今天当然不需要如此,但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之中,有如此乐观旺盛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四、让传统礼仪教育入心入脑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美好的传统,已被人忘在脑后。今天的孩子。吃着糖果,玩着电脑长大。在他们的心目中,礼貌、礼让、礼仪这些曾被奉为至宝的东西,完全缺位。不少孩子养尊处优,唯我独尊,性格孤僻,很难合群。所以,对他们加强礼貌、礼仪、礼让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仅适时,而且,必要。

篇4

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是针对校内教育而言提出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存在以下两个特征:

1、校外教育开放性。现代校外教育办学模式的开放性使校外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校外教育吸引了众多的教育投资者和有志践行其教育理想的热心人士,使得校外教育得以蓬勃发展,并打破了传统公办教育垄断教育行业的状况,形成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争相发展的可喜局面。校外教育具有开放的知识系统,更有利于少年儿童获得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新的生活常识和新的生活理念。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教材的改革周期相对比较持久,如何让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动态,校外教育在实现这方面目标时比校内教育更有优势,如校外教育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增设新的学习内容等。

2、校外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性。相对校内教育以学科课程为主而言,校外教育更侧重活动课程,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校外教育相对校内教育而言,更容易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一、校外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学生不用必须接受,从而为其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第二、校外教育没有统一的教育教学大纲,不需要参加统一考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可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为其选择提供了现实性。

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整合策略

现代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双重互补性,两者之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互补,形成整体化的育人环境,真正实现我国的大教育,笔者对校内外教育的有效整合有如下粗浅认识。

1、,达成共识

校内外教育理念要趋同。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同等重要,在青少年教育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校内外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双方教育齐头并进,有效衔接,青少年的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为此,校外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角度,带着思考主动走进学校,通过学习、观摩、听课、座谈、探讨、交流等有效形式亲身体验,更直接深入地认知新课改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化程度和实施情况,了解学校新课改的目的、意义和重点,吸收校内教育营养成分,补充校外教育的不足,然后结合校外教育的理念,最终达成校内外教育理念的一致。在学习同时,更要发现校内教育的不足和教育盲点,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校内外教育的结合点,校外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缺点才能不断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

2、发挥优势,凸显互动

首先,发挥培训优势。校外教育集聚了各个门类大量的教育资源,积累了培训、活动、研究、指导等的丰富经验,通过资源共享,一方面培训指导本区域学校的老师,提高校内老师的活动素养,提高学校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主动衔接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工作者可以协助学校在青少年中有效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发挥校外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研究优势,培养校内教师自主开发教育活动的能力。

其次,发挥场所优势。校外教育应发挥场所、地域、实施器材和人才优势,吸引学校或青少年来校外教育阵地开展教育活动,满足青少年的学习成才需求。为了让青少年接受全面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各级教育领导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校内外教育结合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校内外教育要根据各自的教育特点,找到结合点,将学生的业余时间更多地安排在校外教育阵地,让学生业余时间到校外教育阵地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一是可以有效解决校外教育场所“五日空”的问题,也能很好的实施《意见》所要求的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青少年能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诸如网络游戏、异教等的诱惑,进一步巩固了青少年思想阵地建设,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才意义重大。

篇5

一、前言

从建国至今,我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已经迈入六十年征程。校外教育阵地包括各级各类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虽然性质相同,但分属于教育、团委、妇联、科协等不同部门,目前校外教育单位及达2000多家。

二、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能

中办4号文件明确了不同类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自应具备的教育服务功能:大中城市的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示范带动、人才培养、服务指导的功能。要利用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强的优势,在项目设计、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示范;要在积极开展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要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好领头作用,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

1.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确定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性质,对于保证校外教育发展方向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少年儿童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进一步学习,即终身学习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外教育阵地成为一支生力军和一条重要渠道也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育的人本、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是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责。

2.青少年社团普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形式丰富、涉及面广的各类学生社团是校外机构又一职能。在校外教育机构,广大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社团;校外教育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千姿百态的社团。在内容上,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活动,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这些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在形式上,校外教育的多数社团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在校外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年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相互认识、交往、合作,成为好伙伴、好朋友,这相对校外教育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可见,校外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自由、充分发展。

3.个性特长教育的重要平台

个别性是个性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特异性,与别人不同的特点。个别性可以表现在认识、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个性的发展是不断满足更高的、新的需要的结果。个性、个别性发展需要个别化教育。校外教育应该为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讲述、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直接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被称为七种教育策略。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水平和需要调整教学。校外教育阵地具备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条件,首先,教师有更多地实践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多样性,根据个人或小组的情况,根据学习任务不同,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其次,在学习形式上,可以避开了全班教学或集体教学动,而代之以小组实践、小组学科,适应于个体。校外教育的优势是: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律性,增强学生对其学习能力的自信。辅导,是最古老、最著名的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个别辅导是校外活动教师看家本领,看家手段。辅导员是最能体现校外教育特点的、响亮的、光荣的称呼。

三、校外教育开展的形式

1.公益性的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是校外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应以育人为本,提供公益服务、发挥社会效益。正确提供公共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的服务,确保进一步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利用活动中心的各种优势功能开展活动。

校外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的活动为不同个性差异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为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创造了宽松活泼的环境,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多种的活动形式给少年儿童一个崭新的天地。完全不同于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使少年儿童充满了活力。他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自己提出研究(制作)的问题,自己寻找和学习有关资料,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研究、讨论,或实验、制作,或调查研究,最后归纳总结,获得成果。

2.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校外教育培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运动、科技、艺术、文化都可囊括其中。培训过程中,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校外教育的培训活动计划是灵活的,灵活的活动计划不受统一大纲、材的限制。灵活的活动计划可以使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信息随时补充到活动中来,让少年儿童尝到最新的“果实”,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是必需的。

篇6

一位名校长说:“学校,就是要让老师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他们能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这不仅是学校管理上的一种艺术,更是学校管理上的一种高深的境界。对于一个校外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来说,要让外聘教师能够感受到青少年宫是神圣的、魅力的、诗意的,也是管理所应该追求的理想所在。

外聘教师是独立于青少年宫存在的个体,他们有着“自身工作的独立性”、“相互交往的淡泊性”、“情感表达的含蓄性”、“矛盾冲突的隐蔽性”等特点。再加上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来青少年宫担任辅导老师,除了关注待遇外,更注重自己是否被尊重和被肯定。因此,他们不可能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在管理和交流中更需要以“理”为主,以“管”为辅,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外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辅导活动更具实效。

一、要“管”更要“理”:把握“管”和“理”的关系

管,统筹、控制;理,疏导、协调;这是管理者首先明白的两个概念。

对校外教育管理者而言,“理”应该多于“管”,“管”多于“理”就会引起外聘教师的反感,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要管而有度,理而有节;情感上的交流和管理上的严格并存,双管齐下。在言谈与交往中,要尊重外聘教师,使得外聘教师有一种被重视的体验,当外聘教师出现困难问题时,应该多为外聘教师着想。与外聘教师同分忧愁,共享快乐。

二、追求管的科学性:注重制度的建设

在一个组织机构稳定的学校里,往往会以许多成文的程序和规则来约束和促进老师。良好的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规范教师的言行和形象,可以端着教师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热情,一种制度在每个教师心中扎根了,就成为了一种文化。学校教育这样,校外教育机构也应该这样。因此,我青少年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如《XX市青少年宫备课制度》、《XX市青少年宫外聘教师职责》等规章制度,改变以往管理的随意性,追求“管”的科学化,狠抓在编教职员工的制度管理,再逐渐带动了外聘教师从严格的他律慢慢转向自律。最后,促使全体工作人员把青少年宫的规章制度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形成了制度上的文化,从而达到了一种科学又平衡的管理境界。

三、倡导理的技巧性:改进评价和激励的方法

量化管理评价作为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宫,也采取了相应的量化考核制度(如下表),并通过这些量化措施引发外聘教师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在量化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外聘教师的模糊评价,因为许多外聘教师拥有良好的“品牌效应”,正是因为这些优秀教师的存在才带动了青少年宫的人气,带来了青少年宫培训规模化的效应。

当然在评价中并不是二值逻辑思维,非此即彼,而是应尽可能地接近客观、公正。在某些量化管理上有所欠缺的方面采用模糊管理评价,既有量化又追求质优。通过这样技巧化的评价,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达到更加稳定而高素质的校外教师队伍。

四、形成理的人文性:与外聘教师共塑愿景

在现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里,校外教育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添置了多少设备,增加了多少经济效益,而在于帮助了多少青少年的成长和增加了多少的社会效益,而这个最大价值的体现离不开外聘教师全身心的投入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宫注重和外聘教师一起塑造愿景,将青少年宫未来的发展和教师现在的工作联系起来,让外聘教师感觉到自己就是青少年宫的一员,而不是一个过客和看客。

在校外教育的管理中,我们管理者尽量放大外聘教师的优点,从老师们的“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庸”中捕捉“非凡”。对于外聘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发现、及时肯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并常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这样的“理”的方式,让外聘教师觉得自己的荣辱是和青少年宫紧密相连的。

共同塑造青少年宫的一个愿景,虽然有些理想化,但这是我们一直追求并努力的。只有和外聘教师达成了一致的认识,才能够促使外聘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学生发展的辅导活动中,才能让他们在校外教育的领域中尽可能抛开考试和分数,享受教学的快乐。

五、保障管理的持续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加拿大著名教育组织思想家格林菲德(Thomas Greenfield)指出:“一个优秀的和富有洞察力的管理者,必须既重视手段、工具,也要重视目的,必须分析和反思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要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管理逐渐走向成熟。

扎根于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经常与外聘教师交流沟通,这是作为管理者的工作核心。只有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才能获取决策的第一手资料;赞扬声要听,反对和批评的意见更要倾听,因为在这些批判中包含着对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

管理者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管理方法。以改革为动力,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并将自身的认识通过一些途径和外聘教师即时沟通,比如每期一大组教科研活动,每月一小活动,会前有准备,会中有记录,会后有落实,做到不开空会。在这些教科研活动过程中不断的灌输我们校外教育的理论和要求,让外聘教师这支队伍越来越能适应校外教育的实践要求。

校外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研究,在研究和改革中创新,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外聘教师的潜力,提升校外教育的社会综合效益。实践证明,我们的管理是可行的,自2004年以来,外聘教师队伍日益庞大,从原有的十几个到今天的五十多个,从原来的“求”外聘教师到今天的自主报名要求参加到队伍中来,真是完成了一个从量的变化到质的提升。今天的青少年宫外聘教师中,名师众多,他们正在校外教育培训活动中大显身手。

未来的道路很长,追求管理的最优化应该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相信只要我们学会沟通、协调和理解,我们校外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祥明.教育管理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需求(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校外教师作为高知人才,对于自身的需求有深刻的认识与追求,高度关注并适度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对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校外教师的需求分析如下:

1.工资待遇低,生理需求不足。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校外教师因其模糊的职称评定体系、被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且没有学校教师的诸多补贴。校外教师多地兼职、私自办班、甚至与单位抢夺生源等问题已不鲜见,究其原因还是校外教师的待遇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也与当前社会高房价、高物价等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薄弱的经济条件,使校外教师长期处于需求不足状态。

2.工作压力大,安全需求不够。事业单位改革后,校外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代课数量、招生人数等挂钩,多代课就成了他们增加收入的唯一出路。有的教师更是同时代几个项目,除了日常教学活动外,还得组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编写项目纲目、搞科研、做项目,甚至兼职行政,生怕哪项工作不到位影响自己的收入、发展,甚至下次续聘,使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外聘教师没有编制内的更多权利,有些教师甚至连《劳务协议》都没签订,保险、福利等无处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教师的安全感自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还有,校外教育机构没有普通学校规律性的长假,有的单位甚至连教师基本的休假都难以保证。这种“面大肚浅”“竭泽而渔”的做法,会让教师对自身可持续发展产生危机感或不安全感。

3.远离亲朋好友,归属和爱的需求匮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流动,校外教师家居外地者居多,“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逢节或遇困时却远离亲人,导致亲情不足;工作压力大、交际圈子窄等,导致友情淡薄、爱情难觅;校外教师的集中工作时间是别人与家人享受团聚的周末或节假日,这种工作、休息时间与普通单位长期不同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获得爱的机会。而作为公益性的校外教育,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爱心;校外教育非义务教育,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家长在缴费后自然就有“顾客是上帝”的优势心理,对教师要求过高或稍有不慎就投诉,致使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同事间不相上下的水平、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相对明显的个性,致使部分人很难或者至少在其心理上很难真正地融入某一集体或群体,导致归属感缺失。

4.社会地位低,尊重需求贫乏。当今,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导下,社会对校外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把兴趣培养作为学生的“副业”,即使接受校外教育,目的也是为升学做准备或取得某种证件以助升学一臂之力,甚至认为校外教育可有可无,这也导致对校外教师缺少了足够的欣赏与尊重。即使与普通学校教师同等职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总觉得校外教师低人一等,是教育系统中的二等公民。另外,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这些都与校外教师的尊重需求形成了矛盾。

5.职业成就感低,自我实现需求不畅。社会对教师日益提高的期望与要求和教师的职业性质,促使他们不断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与普通中小学完善的职称评定、学习进修制度相比,校外教师的职称评定渠道还不够通畅。社会对校外教师地位的不够重视,最终还会落在对他们能力的怀疑上。桃李满天下、学生功成名就,是每位为人师者的最高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校外教师也不例外。但在当前以名利为评价体系的一般社会认知中,校外教师的这一需求却难以实现。因为校外教育大多以培养兴趣为目的,与升学考核的文化课关系不大且没有让学员深度发展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校外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二、校外教师需求的特征

1.物质需求强烈。校外教师的职称普遍不高,薪酬待遇偏低,同时还面临结婚、生子、安家、养老等诸多经济压力,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压力变得更加突出。基于此,校外教师打破了人们传统中“甘于清贫”的教师形象,比较注重对物质的追求。

2.感情需求真切。校外教师因工作压力大,工作、休息时间与普通单位长期不同步导致亲情、友情、爱情缺失较多,而特殊的工作性质却需要爱的加倍付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相对突出的个性使归属感缺失。所以,强烈的感情需求也是校外教师需求的一大特征。

3.发展需求急迫。校外教师是高学历的知识型群体,他们希望在工作中通过内、外部条件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并得到家长、同事、领导、社会的认可;家长、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校外教师十分重视且急迫需要自身发展。

三、校外教师的需求满足

1.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合理的分配”是根据教师“所劳”提供与其能力、工作量相对等的经济回报,满足其生活所需。校外教师工资标准,需参照普通学校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这一标准。收入分配制度必须能够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如教学工作之外的活动、项目、科研、行政工作,教师自身及所代学员获得的各种奖励,培养出的优秀学员人数等也应计算在内),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居上的原则,合理安排职岗工资和奖励工资的比例。在分配过程中,还应加强绩效评估和工资分配的透明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绩效工资的有效实施。

2.创建完善的保障体系,满足教师的安全需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不仅包括聘用期间教师社会保障如何执行,更包括落聘或退休后其社会保障如何延续;社会保障所应涵盖的具体项目;教师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其社会保障如何衔接。校外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应参照公务员标准,面向全体教师,实行全方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住房公积金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保障,既要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医疗需求,又要与个人缴费多少挂钩,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编制外的教师,需要依法签订相应合同,用法律条文的形式为他们工作、生活提供保障,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还有,子女津贴、带薪休假、职业培训、职称评定等制度,也需要根据校外教育单位的特点进行完善。

3.打造人性化的团队,满足教师的归属和爱的需求。一个团队至少应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首先,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是主导:领导要体谅校外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关心其工作和生活,设法为其排忧解难,特别是女教师的特殊时期:妊娠期、生产期、哺乳期。其次,友爱互助的同事关系是保障。同事之间要对话与研讨、合作与共享,使他们在充分实现自我的同时,促进群体创新与进步,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与团队文化。最后,热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本。和谐的师生关系特点在于平等、民主、活跃,它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是构筑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满足教师的尊重需求。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师获得尊重的基础。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明确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搜集并分析教师工作资料;明确教师发展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首先,建立多元化、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自我评价、同行评议、学员评分、家长测评、教研组成员评分、处室领导评分等。其次,重视体现教师评价的民主性,强化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最后,重视体现教师评价的发展性,立足于“防患于未然”,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感到温暖,充满希望,满足自尊需求。另外,多方搭建平台,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提升知名度,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

5.构建恰当的激励机制,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有效的激励措施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尊重、理解、关心等)感情激励、(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支持激励等,但恰当的激励还应注意:一要因人而异。校外教师存在个体年龄、性别、职称、社会背景等差异,需求的层次与内容也各不相同,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二要因需而异。全面了解校外教师的个体需求差异,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激励,激励应与需求始终保持一致;三要因时而异。把握校外教师需求的最佳时机实施激励,争取做到“雪中送炭”;四要做到目标与工作相适应,不为激励而激励,故意讨人欢心。评价应与奖励相一致,成就与荣誉相协调,物质与精神相补充。

准确把握校外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需求“共性”与作为校外教师的需求“个性”,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其每项需求都值得我们潜心琢磨,认真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王清平.中小学教师不健康心理透视[J].教育导刊,2002,(23).

[3]吴樟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2,(05).

篇8

作为校外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有提高度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能对学员严格要求。做一个同事满意,学员满意,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在校外教育活动中,要注重了解学员的个性,在活动中我和学员融合一体,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相信他们,关心他们。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员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员,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关爱每一个学员,让来到活动中心的孩子们,经过一段的时间后,都能有所收获,让他们感知到活动中心的温暖,让他们在活动中释放他们的压抑情绪、点拨兴趣、激发能力、增强智慧、敲响求知的大门。使每一名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使学员能够健康活泼的成长,也是自己最大的成功。

热爱校外教育工作 ,是我们做好校外教育工作基本要求。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活动中心工作任务。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为人师表,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

当好一名校外教育工作的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业务,探讨校外教育先进经验,选择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知识无止境,我注重从专业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学习网络知识、flash8动画制作软件等。在校外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跟上新时期师德教育的步伐。

篇9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近年来,建设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文化教育活动势在必行,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实现青少年自我价值为宗旨,根据青少年的多元化成长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将校外文化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服务,让青少年拥有一个机制健全、活动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校外乐园。

1.加强校外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发展,加强校外教育虽然提到日程,但总体来讲, 学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校外教育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全面,参与度不够广泛,对校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

2.校外教育开发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但是,在国内,校外课程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虽然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校外课程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校外课程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校外课程资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校外课程资源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所以,不管是对校外课程资源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

3.加大校外教育资源利用的几点建议

3.1加大校外教育的宣传力度

形成校外教育全民意识是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校外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家庭能直接能对学生参与校外教育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怎样让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师系统充分认识现有校外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去与自己的学科对接,在校实现知识的传授,并能通过对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和转换成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这首先应当建立一种机制。一线教师应当作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中一支重要的亟待带开发的力量。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把校外教育当作孩子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来对待,改变只重分数,重升学的态度。

3.2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机结合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重视校内教育,忽视校外教育。作者认为,应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的作用,使校外教育资源成为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为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机结合,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应将校外教育资源纳入校内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日历中,使校外教育资源成为校内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或实验基地。各科教师应加大对校外资源的了解,研究整合自己学科的各项校外资源,充分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最大化。学校应当把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对相关学科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一项评价考核内容。同时,也把学生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指标。做到评价考核的制度化,实现校外资源的更大利用率。

3.3加强校外教育资源建设

3.3.1青少年俱乐部(少年宫)。俱乐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在开发形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社区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

3.3.2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国家,我市又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资源。博物馆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3.3.3网络。网络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总之,校外教育要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由空间开设多种办学项目,以适应青少年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要。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选择和独立追求。当孩子们获得这样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的平台时,不仅学习科学知识、参加各种技艺训练会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在发挥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健全人格方面也会取得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塑造品质的重要实践场所,他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它是多元开放的。当前的教育一再呼吁对孩子减压,但很多孩子在周末却忙于各科辅导班的学习,而我们活动中心多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营造他们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想象的翅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愉快地参与投入到社会之中,进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想这和校外教育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

一、面向孩子自由开放――放飞希望

课外教育不同于校内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试卷的检测,活动项目和兴趣小组的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限制,是建立在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放飞孩子想象力的过程,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想象,给孩子挥洒创意留足空间,并在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启智,启心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力,真正感受“玩中乐”的境界。

1、教学形式灵活变换――事半功倍

课外活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心和教育者就应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使孩子活跃起来,没有限制和死板的框架,在这个以兴趣为主的大本营里,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杜绝给孩子划框框,限制孩子的发展。孩子从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他们的学习空间始终固定在桌子与椅子之间,有的孩子看见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就有一种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从孩子的感官上解放他们,让他们首先从形式上得到自由解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有一个学生,对美术较感兴趣,兴高采烈地来我们中心报名,当我把他领到教室时,他扭头就跑,我好不容易把他拉住,他死活不想学了,最后才说了一句,我在学校都这样上课,看见桌子椅子就头疼,明白了原因,我意识到,感官形式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主观上就开始排斥了,更别说兴趣了,当我把桌子椅子摆成圆形环绕起来后,他笑了,紧接着,我们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室外写生,展览等不同形式,使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周末的课外活动了。孩子们也取得了很多收获,有许多作品获得了大奖,所以说,营造自由的空间,才能使孩子放飞创意的想象,使他们从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愉快地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2、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全面发展

课外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在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以及校内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可以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有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同的学科都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以知识和技能启迪与训练的方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

我调查了一下本学期学生,有一半的孩子报名学了两个学科,作文和美术,弹琴和舞蹈,美术和手工等等,根据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组织形式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我和各课教师共同探讨,根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发展空间,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先上一节美术课同学画草莓,然后作文课写草莓,把它的形状、颜色、味道要介绍详细,学生就会凭感官妙笔生花有东西可写了。文学和艺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记得一个孩子在声乐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悲伤的落叶歌曲,他唱着唱着就哭了,他和我说,想起了去世的奶奶了,我抓住了这个情感迸发的瞬间,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和珍惜,使孩子们都受到了感染,收到了好孩子训练营的教育效果,歌声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让孩子达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

二、面向家长参与开放――共同关注

校外教育是一种以个人经验积累为主的实践教育,目标有很多实现途径,校外教育弹性大,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质,适应少年的身心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目的必要途径。课外教育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扩展和补充,亲子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开展起来,现在的孩子敏感多疑,叛逆性强,我们作为公益活动,本着对社会服务的原则,促进孩子与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我们的责任。

篇11

1.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但个别校外教学站点的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思想比较松散,责任心不强,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没有严格按照政策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造成一些教学站点的教学质量下降,还有一些校外教学站点的教学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对一线学生的情况掌握的不到位,加上个别管理人员管理方式落后,在使用新技术方面能力有限,影响教学环节的开展和相关工作的落实。

2.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执行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多数校外教学站点的教学计划是按照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执行的,相关人员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比如说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应该按照成人的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解决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具体困难。专业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结合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只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大纲稍作修改就照搬过来,导致教学大纲执行不力。此外,一些校外教学站点教学计划和大纲监控机制的缺失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校外教学站点距主体学校较远,选派教师存在困难,因此校外教学站点在当地就近聘请了离退休老师或者年轻的在职老师。年轻教师尽管知识丰富,擅长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综合能力有限,不了解成人学生特性,不能有效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而由高校派往校外教学站点教学的老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很多问题,常常是学生和老师都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遗憾的分别。

4.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有待提升完整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自学、面授、辅导答疑、作业、实验、实习、考试(考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及答辩等环节,但是一些校外教学站点为了降低教学成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擅自删除了一些必需的教学环节,例如不开设实验实习课程、缩减面授课时,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因此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5.学生自学环节有待加强函授教学主要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并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自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来看,个别校外教学站点对学生自学管理比较松散,有的教师考虑到学生面临工学矛盾问题,也不再严格要求,没有安排自学环节;有的教师虽然安排了自学环节,但是学生的自学效率不高,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没有自学只进行面授,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了解,学生听课效率不高,面授效果难以达到。

二、加强校外教学站点教学环节组织管理的策略

1.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定期为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培训班,丰富管理人员的知识,鼓励他们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使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此外,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切实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

2.更新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计划研究工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考虑打破原来的普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计划,结合成人学习特征和专业特色,设计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例如,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及时更新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性课程和课时比重,使课程设置和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结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外教学站点务必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安排课程和讲授内容,面授中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将重点难点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

3.提高面授教师素质首先,聘请高素质的面授教师,做好教师聘任工作。面授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那些热爱函授教育、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在聘请教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选派教师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并检查教师的授课是否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鼓励校外教学站点从当地的重点大学选聘一些知识丰富又了解成人学生学习特征的教授、副教授承担教学讲授任务,或聘请生产技术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专门负责实际问题的讲解。其次,加强对面授教师的管理。要求教师熟悉讲授内容,并对教学进度作出合理安排,力求做到讲课的生动和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函授学员掌握课程的体系结构,启发和引导函授学员深入学习和理解教材的内容。面授课除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外,应注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员看书、思考;注意传授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授课并为学生答疑辅导,提高教学质量。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用实际案例,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