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师德建设学习材料

师德建设学习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7: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师德建设学习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师德建设学习材料

篇1

材料化学是一门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对于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21世纪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新兴学科之一。本专业密切联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研究材料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等的化学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复旦大学率先开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随后,众多高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由于材料种类很多,而且各个高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背景和学校的优势学科不相同,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各学校所制定的培养方案和体现的专业特色各不一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现代林业,地处中南地区的高等林业院校。在高等林业院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相对于其它综合性高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和本校的主流学科一一林学来说,该专业无论是在师资队伍,还是在科研水平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我校开设的材料化学专业,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材料化学专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专业定位明确,体现办学特色

人才的培养需要找准位置,明确方向。这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好专业的关键。我校2004年初申报材料化学专业并获得省教育厅批准,2005年正式招生。经过5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条件。材料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型综合学科,就材料而言,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各种新材料在农业、林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生物质材料、木材阻燃材料、仿生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等的开发都是材料优先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林业领域从事新材料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专门人才比较匾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对我国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既要考虑材料科学学科本身的体系,又要体现高等林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为此,我们把专业定位在复合材料、生物质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方向,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培养能在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领域,尤其是利用林产品资源进行新材料研制和开发以及新材料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林业生产现代化及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2、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学习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和强能力”教学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主要采取下列原则: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实验教学,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方面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与化学工程类其它专业一致;专业基础课开设了材料化学、物质结构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意宽口径与突出特色相兼顾,如复合材料方向开设的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高分子材料方向开设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材料结构表征课程;生物质材料方向开设的木质复合材料、竹材及非木质材料等课程。同时,还加强了工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课程,如开设材料加工与成型、材料加工与成型实验、材料合成与制备等课程;增加了阻燃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活性炭制备改性与应用专题等特色课程。总之,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原则下,经过两次培养计划的修订,对课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整合,系统地确定课程门类,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内容及课程间的分工与联系,删除一些内容陈旧或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的课程,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课程,如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创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课程,并加大前沿科技知识的教学比例。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能力培养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在加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组建了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表征和检测两个专业实验室。同时,利用多种渠道与企业建立联系,在株洲冶炼集团、湘潭钢铁公司和株洲化工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第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新型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向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部分实验课试行开放式教学,实验课教师仅仅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到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按基础型、设计综合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规划实验,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行从验证模仿性实验向设计创新性实验转变,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第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第五,结合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搞好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鼓励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到单位联系生产实际选择课题,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结合实际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由此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了“计划教学一开放实验一科研相结合”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实践空间,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确立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2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师生自己的事情,还与接收实习方即实践基地的自身条件和双方配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根据不同的实习阶段,选择适宜的实习单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依然存在着建设速度慢、管理不规范、与学校结合不稳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1995年招生以来,毕业生已有近七百人之多。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历届毕业设计中反映的问题来看,部分毕业生的处理现场工程的能力欠缺,这说明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除了实验室教学和工科学生共有的金工实习之外,还有结合材料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共十周。从目前的教学计划来看,实践教学时数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单纯增加实践教学时数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必须从构建优秀的创新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入手。

一、校外实习基地类型

根据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和材料专业的具体实习要求,将校外实习基地分为两种类型:即短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和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短期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安排学生教学参观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这类基地一般技术含量较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企业效益、企业文化和环境都很好。大学生参观学习这类企业能提高专业印象,稳定专业思想,加强专业学习。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安排学生较长期的毕业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课题研究方向或就业进行选择。

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

结合材料专业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为主线,以经济建设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为依托,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实现真实或仿真的环境,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多功能并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格局。

1.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原则和条件。(1)选择实习基地首先应该能满足我们的实习要求。企业应该具备比较完整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一定数量的生产技术人员。即应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规模。(2)在生产经营类型和资源、生态等方面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较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基地建设和发展基础较好。(3)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熟悉所实习专业培养计划和实纲。(4)基地建设坚持“就近”的原则,立足本区、本市,既便于开展工作,又有利于节约经费开支。(5)部门领导有远见,重视企业技术革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基地的领导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6)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获得运用专业文化知识与管理知识的实践技能;满足学生获取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建立起一个宽阔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考的能力,并能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7)形成自己的实习基地特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增强职业适用性。(8)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既能满足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又具备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条件,有同我校合作的积极性。

2.实习基地性质多样化、规模多样化、行业多样化。省内外有众多的同类工厂和相关单位,包括各种性质企业、生产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经营方式等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比较,选择性质多样化、规模多样化、行业多样化的各种实习基地。我们材料专业实习基地有生产电视电脑显像管显示屏的大型高科技上市企业——中国500强的安彩集团,有全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海螺集团、山水集团,有国家大型二级企业转型的股份制企业——焦作花台陶瓷有限公司,还有近期迅速兴起的不定型耐火材料的个体企业——焦作振德窑业。实习基地性质多样化。从企业性质上有国企、外企、个企;从生产规模上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从生产品种和产品类型上有传统材料、特种材料或新型材料。学生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实习,从中可以感受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个体企业规模虽然较小,但管理模式简单高效,学生能感受个体企业的创建及发展,能激发可贵的创业精神。实习基地规模多样化,了解行业的存在状况,不能一味地追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能只看到企业的亮点和兴奋点,不能只参观示范性的企业、高科技或上市企业,还应该看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企业,通过分析探讨企业发展和振兴之策,试着自己去栽树,获取培育发育缺陷的树,这比一味在别人的树下乘凉要好得多,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实习基地行业多样化。传统材料包括水泥、陶瓷、玻璃、耐火材料、人工晶体等,为了增加就业面,拓宽知识面,利于专业课的学习,材料专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都要到这几个行业的工厂进行实习,实习的工厂种类多。

3.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后可由学院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双方合作目的;(2)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3)双方权利和义务;(4)实习师生的住宿、学习、交通等安排;(5)协议合作年限;(6)其他。校外实习基地一定要签订协议书。因为协议书的正式签订对校企协作双方共尽责任和义务起到了共同约束的作用,实习的联系和实习安排都会比较顺利,有章可循,同时基地会安排专人负责实习事宜,不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为提高实习质量提供保障。

4.校外实习基地挂牌。校外实习基地按照要求,由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统一挂牌子,而且一定要把牌挂在厂门口最醒目的地方。因为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是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签订的协议,影响面比较小,各车间领导和工人不一定了解。正式挂牌之后,企业从领导阶层到每位职工都认可,从内心愿意配合学生的实习,会认真地讲解和手把手的教授。同时,企业也提升了自身形象,是校企双赢。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1.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建设规划。为适应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学校将建立和健全各项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各学院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及本单位的优势,制定本单位实习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同时明确实习基地建设负责人,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巩固和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出专业性,与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建设保持一致。各学院要与实习基地学校一起研究建立和健全教育实习保障体系,使接受教育实习工作成为实习基地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一。

3.聘请实习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前熟悉了解各种实习指导书,兼职指导教师具体介绍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设备的维护和操作等内容,使学生对实习装置有基本的了解,以利于学生的实习。

4.以焦作市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和社会各行业的优质校友资源,我院已建实习基地有焦作坚固水泥有限公司,焦作市华泰陶瓷,焦作咏春塑胶有限公司,焦作市振德窑业有限公司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的实习基地主要在河南省,以焦作、济源、新乡为主,实习单位的种类主要有陶瓷、水泥、玻璃等传统材料生产单位,而且每个城市都是多种行业企业共存,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路程上。

5.政府对实习基地实行扶植,政策优惠。政府对承担实习任务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如贷款优先,新上项目优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承担实习任务。

6.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学校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各学院应从本单位的资金中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学校专项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各学院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申请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双方共建项目,双方研究成果的奖励,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表彰,联系、调研工作的旅差费和工作量补助,共建研讨、检查、总结等会议支出。

7.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学校优先向基地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及先进的计算、实验、测试手段,帮助基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承担实习基地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并优先转让实习基地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篇3

1、全体教师采取每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并在工作中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认真及时的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关心国内外重大新闻,建立政治学习笔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2、突出抓好职业道德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树立高尚的品格。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切实把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不但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加重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学会赏识教育、平等教育、学会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主要学习篇目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师德师风学习材料》等。要求全体教师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落实到行动上。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促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1.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师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树立“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引导教师敬业奉献,促进学生发展,并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积极开展“树良好教师形象”活动,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并能落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

2、本学年围绕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立高尚师德,争文明教师——雷锋家乡人学雷锋”活动,即对自己要讲道德,对学生要讲爱心,对同志要讲友情,对工作要讲责任,对教学要讲质量,对事业要讲奉献,对社会要讲公德,对祖国要讲贡献。

3、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中小学教师用语“十提倡”》等。“十不准”即:①不准参加组织和迷信活动;②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③不准上课时吸烟和接打手机;④不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⑤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以及其他娱乐活动;⑥不准利用任何形式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⑦不准训斥、指责和羞辱学生家长;⑧不准私自向学生收费、摊派读物及推销商品;⑨不准赌博、酗酒以及说脏话;⑩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留怪发型。“十提倡”即①“你真聪明,真能干”;②“你真可爱,真活泼”;③“你还有什么样问题?”;④“你的问题一定能解决”;⑤“别着急,慢慢说”;⑥“别灰心,再来一次”;⑦“看到你进步,真高兴”;⑧“今天,你做得很好”;⑨“相信你,一定行”;⑩“通过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4、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 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 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 要求教师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

(4)正师风 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 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目标进行培养。

5、学校将结合“八对八讲”、“五师”教育工程和“十不准”、“十提倡”活动,学年末评选师德先进教师,以培植推广先进典型,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三、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实施。

篇4

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培育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的师德建设工程,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目标,弘扬爱生敬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建立评比考核制度,创造浓郁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并使学校师德建设体制和各种保障措施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全面构筑师德建设工程。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从启动时就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规划和实施,从把握现状、明确目标人手,逐步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由学校统一安排和具体指导,拟定新学年开学前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讲形势,讲任务,讲要求,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希望全体教师要成为“让学生终生受益。终生难忘的好老师”。并经常深入教师中间,开展调查研究,与教师交流,对师德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针对部分教师认为师德建设是“软任务,虚任务,难任务”的模糊认识。把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作为工作的先导,组织干部、教师反复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必须以德立教,教师的灵魂必须纯洁高尚,言行必须堪为学生表率。

运用载体,营造氛围,倡导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师德建设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基石,必须科学设计活动载体,努力营造活动氛围。我们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经常邀请领导、专家作辅导报告,把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把党和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印成学校内部交流资料下发给教师作为学习读本,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师德的灵魂是关爱与责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正确教育引导,为了使所有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和劳动生活,教师在教育中必须具有更加厚实的思想和业务底蕴,必须作出更多的奉献。

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保障体系。在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时,我们注重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把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实行校长亲自抓,各处室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体制。抓方向,定标准,抓建设,抓考核,抓奖惩,抓检查评比,表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加强师德检查、评定与考核。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评比与调查相结合。把各处室的考核评比及对教师的评价都列入师德检查考核内容,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不定期在学生中开展评教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及行风责任书,发出告家长书,公布教师师德规范,定期征询家长意见,让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通过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促使教师不断自我约束,时时严格自律。

抓继续教育促进专业发展

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的历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只要不离开教学岗位,继续教育就不应中断。

坚持理论学习。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们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理解与领悟。学校订了足量相关的教学杂志供教师借阅,还不定期编印理论学习材料,使教师有书、有材料可看,有感可发,为撰写理论笔记、论文、随笔打下基础。老师们积极撰写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2000字。我们提倡教师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我们确立了“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学校每年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省厅远程培训,每学年安排到外地外校参加培训观摩学习近百人次,投入培训资金超过10万元。让我校老师在专家和外校名师的引领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研讨、思考、合作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校还规定,凡外出参加培训观摩的老师,回校后要利用教研活动、学术沙龙等形式及时介绍学习收获,有时还要上节公开课。“请进来”:学校先后聘请了高等师范院校、市教研室、市教科所、县教研室、县教科室有关专家领导及市直属学校优秀教师分别到我校作业务报告、开示范课,亲临学校一线,面诊课堂,跟踪指导,使全校教师茅塞顿开,领会到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路子该怎样走。

重视学科能力建设。学校出台了教育教学工作“八个精心”实施方案,引导教师把精力与注意力放在教学及学生身上。放在课堂教学上。指导教师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精神实质,逐渐形成“激情教学,活力课堂”的教学特色,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力求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做到丰富、生动、高效。

抓教育科研提升学术能力

引导教师达成“工作即研究”、“教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的共识。学校坚持“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积极倡导教研教改之风。初三毕业班教师重点以中考改革动向和教育方针政策为中心,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授课方法。基础年级教师以新课程改革和校本研究为主体,初步形成群研群改的教研氛围,改变了以前教研教改走过场、信息资料疏管理、教学评估欠科学、教师培养无章法的现象。仅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就多次组织听课视导、跟踪式磨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借以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教科研工作以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为主阵地,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师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或评奖)教研论文几十篇。我校还开展“每人一课题,人人有课题”活动,使每位任课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发挥了教科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

提升层次,引领教师迈向学术型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应是学术型教师。综合言之,一名学术型教师要具备六大素养:重品格;好学习;多实践;勤反思;常积累;善研究。我校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引领教科研等几个方面,利用“学术沙龙”这一平台让教师开主题讲座,用来提升教师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教科研习惯、走上前台开讲座。进而增强教师的学术能力,培养打造出了一大批复合型、专家型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文化建设强化团队合作

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师资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需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第一要务当是教师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的精神家园,让老师幸福地工作。每位教师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都希望自己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学校的任务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每位老师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激励教师努力奋斗,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孔子“和为贵”的理念精髓,促使我校改传统的“领导一教师”单向管理为“教师—校领导—师生”多维互动的双向管理,构建了相互信任、融洽的人际关系,大家和谐互助,使学校成为人心凝聚的精神家园。重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建立了电子备课室、音像资料室,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全体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让教师的工作强度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进一步降低,向“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篇5

学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分管校长及各口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师德师风学习和考核制度,使师德教育规范化、常态化。每单周的周三是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校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向教师提供师德学习材料。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把“爱”与“责任”贯彻于整个活动之中,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展示黑河小学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

二、精心组织,师德建设活动扎实有效

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建设。

1.通过树立导向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注重培植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树立“七观”,即事业观、集体观、教育观、质量观、管理观、绩效观、服务观,强化并激励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打造学校的团队精神。

2.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大胆进行评价改革,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寻找多把评价的尺子,让评价内容多元化,通过发展性评价引领师生健康成长。开展了“和谐年级组”、“学习型科组”、“文明办公室”等评比,设立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特殊贡献奖”等多个奖项。这些活动在肯定成绩、激发热情的同时,也使每位教师明确了工作方向,树立了师表风范。

3.通过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建设

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学校先后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和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全体教职工在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在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黑河市教师“六条禁令”、“八荣八耻”及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先进教师事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记学习笔记,切实将学习活动与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4.通过“三育人”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对“三育人”工作高度重视,并按计划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每位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学校对教职工提出了“五个要”和“五个一”的要求,“五个要”即要做到了解学生,要进行家访,要提优补差,转变潜能生,要交友结对,关心学生,要扶贫帮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五个一”即接待学生家长时做到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杯清茶、一把椅子、一番恳谈。“服务育人”是良好师德的最好体现,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个体,让师爱的阳光洒遍每个孩子的心田。

5.通过“微笑工程”加强师德建设

为树立良好师德,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我校启动了“微笑工程”,希望教师“笑对社会、笑对人生、笑对事业、笑对领导、笑对同志、笑对家长、笑对学生”,倡导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爱心捧给学生,把忠心献给事业,把静心留给自己。这一工程的启动有助于引导教师以良好的心态认识人,以良好的姿态尊重人,以良好的品质信任人,以良好的作风影响人。

6.通过家校联系加强师德建设

我校各班建立了QQ群、邮箱、博客,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要求班主任尽量走访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家长,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基础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家长会上,都会针对各学科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面向全体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有无让学生去指定地点购买教辅资料,有无向家长索要财物,有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此活动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促进了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敬业爱生,文明奉献”的师表意识,在全校营造了讲道德、树形象、做表率的良好氛围,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督查考核,师德建设活动不断推进

学校认真执行《黑河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六条禁令》和《黑河市中小学教职员工“十不准”》,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学校在每年的职称评审中都有太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深长。现撷取2009年中级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几组镜头与大家共享。

【镜头一】

学校评审小组成员大多是家中有儿女、老人的领导、教师,但自从教师大会表决通过后大家就一直在加班加点,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修订评审方案,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保证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

【镜头二】

开始申报中级职称了,体育组长侯连鹤没有申报,他说:“老富很优秀!再说第一年我没教体育。”英语教师刘冬雪没有申报,她说:“倩如连带了两年毕业班,现在又是班主任,工作干得多,干得出色!”班主任赵丹主动退出评比,她说:“刘爽、雪颖一直是班主任,工作干得好,也比得多!”而数学教师孙晓宇也主动退出评比,她说:“林娜、刘恩都很优秀,也都很不容易!”

他们从事的是不同的工作,但心态却是如出一辙:客观地评价自己,公正地评价竞争对手!

【镜头三】

刘恩、林娜是同一组的竞争对手,刘恩一直照顾着怀孕的林娜。梁雪颖和刘爽也是同一组的竞争对手,可就在上微型课的当天刘爽意外流产,为了不影响正常竞争刘爽坚持到校上课,评审小组本着对教师身体健康的考虑拒绝了。征求竞争对手梁雪颖和张丹丹的意见,两人毫不犹豫地同意取两个人微型课平均分的意见。刘爽听说后提出了放弃,作为竞争对手的梁雪颖却打电话劝刘爽要坚持,并且梁雪颖提出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刘爽评不上,自己让出。此情此景,着实让人感动。

【镜头四】

评审结果揭晓了,感动继续着。钟屹梅与刘爽的师徒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自己的爱徒刘爽安心休养,钟屹梅主动承担了帮助刘爽整理申报材料的全部工作。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材料整理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是别人的。

……

针对学校新建校的特点,在班子成员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全体教职工达成这样的共识: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是大家得的,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年末民主推荐获“记功奖励”的教师时,2008年65名教职工中有34人主动让出,2009年81名教职工中有72人主动让出。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获得“记功奖励”的教师政府发给每人800元奖金,而我校的五位获奖教师都表示荣誉是大家的,奖金应该大家共享,最后我校的获奖教师用所获奖金为每位教职工买了一箱苹果。

四、以人为本,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托校务公开制度将倡导的“和文化”内化到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还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必须由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把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招生事务等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学校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并认真接收和处理来电、来信,做到了“四实”:调查研究知实情,征求意见听实音,解答疑惑讲实话,落实整改重实效。同时,聘请由家长委员会推举的家长代表担任学校集中评议义务监督员,主动接受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

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我校推行“一人一岗制”,要求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岗位设置,并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我们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征文比赛(如《假如我是校长》、《校长我想对您说》、《给校长的一封信》等),让学生在班级乃至学校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

篇6

“无规矩不成方圆。”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科组内部管理。继续实施“人人有职、有权、有责”的岗位管理制度,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科组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集体建设科组的智慧和力量。教师积极参与科组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组的资料,资源及科组教师个人资料的档案管理,使科组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制定了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文明礼貌和师德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定期向青年教师推介学习材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新课程》等优秀教学教育理论书刊;组织观看优秀课例录像,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我们实行的“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帮教制度,主要组织青年教师互相听课。我们落实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教育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认真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真正使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帮学,帮教“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定期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丰富青年教师文化生活,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工作

我们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不松懈,把学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重点抓好教学中心的五个重点环节:备课、上课、命题、辅导、早读。抓好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并要求认真做好备课小组的活动记录,做到资源共享、创意共享。我们组织老师们外出学习听课,开展与兄弟学校教学交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了解教学的新动向。本学期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开展得很有特色,我们组织各课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和跨年级进行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使科组上下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重点抓好了三个一班的教学工作,力求把常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认真做好竞赛辅导。

篇7

                     

 二OO4年我校工会工作指思想是,以贯彻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加大学校民主管理的力度,突出工会维护职能,努力实现工会重点工作的突破和自身建设的加强,善抓机遇,改革创新,以锻造自我,追求卓越和学校精神,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建功立业。

一、加强政治学习师德建设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积极配合学校党政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首先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为切入口,组织广大教职工, 特别以党团员骨干为主的学习教育活动,每人记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2、加强师德建房教育和过程管理,杜绝师德违规。

(1)继续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班主任暂行规定》等师德教育材料,年初,校长与全体教师签订师德目标书,学校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五”规划内容制定本校师德评估量化细则,加强师德过程管理。并采取教师在本年度出现师德违规现象,在当年评选、评优、职评中一票否决项,使全体教师都能自觉规范自己教育行为。

(2)为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继续开展以关心、爱护学生为主题的“做学生良师益友”活动,四月举行我校“我做学生良师益友”演讲比赛,以提高教师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

(3)组织老师观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录像》,写出观后感参评。

(4)认真搞好我校一年一度校级师德标兵评比活动,教师节期间给予表彰奖励。

(5)认真做好女教职工工作,积极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组织开展“岗位成才,建功立业”活动,“三八”节学校召开表彰会,评选优秀女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二、抓好科研促教,实现“创新、减负、增效”。

1、配合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重点学好《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材料》、《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和《创新教育》三本书,引导老师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配合教导处组织教工积极参加业务系列达标、创新课、优质课、学科带头人和各科教研攻关等活动,使我校教育、教研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落实工会三项职能,促进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

1、突出抓好教代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力求会议规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2、配合学校党政积极参与校务公开的组织工作,继续开办公开栏、意见箱等,使校务公开在内容、形式、时间上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使校务公开落到实处。

3、继续抓好教工之家建设活动,使工会发挥更大作用。

四、突出维护职能,为教工多办实事好事,开展在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1、工会干部要热心为教职工服务,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帮助解除后顾之忧,做教职工真心朋友和权益的维护者。

2、组织教工的休养活动和女教工查体(包括退休女教师)工作。全年教工福利不少于往年。

3、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照顾退休老师,及时通知参加活动,以不同形式共同庆祝或走访慰问,尽心尽力为退休老师多办实事、好事。

4、今年根据学校建设实际情况,尽量组织教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活跃教工生活。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整体工作水平。

1、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2、定期召开工会委员会,布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工会委员要深入教研第一线与教职工交朋友,及时了解意见建议,进一步促进工会工作的开展。

4、按时向上级工会交纳会费,认真做好工会工作情况报道。

篇8

学校贯穿“一种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实行人文关怀,倡导“爱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增强“两种意识”,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意识。促进“三个落实”,一是养成教育、二是班级管理、三是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管理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单一的学校管理转为多元化管理。搞好“五结合活动”,即德育管理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管理工作与德育创新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德育管理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力争“六个学会”,即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

二、营造校园育人环境,使德育管理网络化

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明确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办学目标,同时确立了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保持在校师生犯罪率零记录,校园常规管理井然有序,德育竞赛榜上有名,创建文明校园,平安、宁静、洁美校园。以上目标的确定,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年组―班级―个人”为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我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健全德育领导组织,由校长任组长,组织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分管领导分别包年组、包楼层,完善以“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管理,促进德育活动的开展。以“业务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德育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内化其行为,以“学校―家庭―共建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校同时把加强教师政治学习,提升整体思想素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年我校依据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等,激发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拓宽教师的视野。

三、优化环境建设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为了营造德育氛围,主要从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校领导在加强学校管理中,首先从自我做起,净化自身人文环境的同时,带动全体教师,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教师自身环境建设,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黑河市师德师风“十不准”》、《团结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团结中(小)学教师十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文环境建设感化、教育和引导学生。

几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校内水泥甬道环绕合理,周边绿化自然美观,健身器材安放安全,合理有序。校门内橱窗排列有序,能够醒目地看到学校办学目标、宗旨、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楼内各楼层分别展示传统文化、爱国教育、文明养成、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师德修养以及悬挂各位任课教师的警示语等不同专题的文化建设内容。班级建设各具特色,形式不一,但统一的是各班的黑板报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书角每周更换一批新图书,每个班级都设有好人好事记录本等。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科学合理地开展德育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校在班级管理体制上实行了改革,合理创新,科学管理班级。即运用检查、测评和考核等手段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理和自律的能力,为强化班级管理创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校多年来严格落实德育常规工作,始终坚持每周一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每周一次各班级常规检查,每月一总结,这些常规工作有效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结合教育系统师德建设活动的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学校签订责任书,在教师中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自查活动、读书活动,撰写高质量的师德反思材料,每学期进行师德经验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出典范,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对推进我校师生道德素质发展起到了模范、榜样作用。

篇9

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我们制订和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强化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们以完善内部机制改革为动力,经教代会讨论,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南康中学章程》《南康中学教师岗位责任奖方案》《南康中学教职工工作制度》《南康中学关于提高师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有关规定》等管理条例,督促教师遵纪守法,科学施教。结合校务公开,我们制订了《学校民主建设四项制度》和《民主评议行风制度》,以端正办学思想,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监督,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使命感、明确责任感。

二、健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是建立健全教师成长领导负责制,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作为评定学校领导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督促学校领导为教师的成长出谋划策,并要求有高级职称的学校领导必须当师傅带一位教师作徒弟。为了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抓住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这两大环节,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把课题研究的重心放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形成了教师的群体合作优势。政教处重点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了“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着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具有“献身”“敬业”“爱生”精神的班主任队伍;教导处抓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建设,重点抓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注重培育初、高中教师教学一盘棋思想,努力实现初、高中教育资源共享。此外,我们还借助两位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打造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通过“一、二、三”培养工程和“结对拜师”,努力促进青年教师在业务上的迅速成长,保障各个科目教师的均衡发展。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共“结对拜师”32对,参加“一、二、三”培养工程的青年教师亦全部通过“一年基本规范”“二年站稳讲台”“三年教有特色”的考核。

其次是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激活教师的潜能。我们抓住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学校教学布局调整的良机,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内部激励机制,通过每学年组织学生评选“我心目中最满意的教师”、组织教师评选“南康中学优秀教师”、向上级推荐评选各级优秀教师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优劳优酬”,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再次是实施教师培训准入制度。为了促进教师自觉成长,我们建立起积极的竞争机制,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培养。同时对教师的培养效果、成长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于进步显著的教师及时予以表彰、鼓励。

最后,我们充分发挥了党团组织和青年教师的团队作用,对青年教师加强组织意识、师德建设及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同时组织开展各种青年教师技能比赛,为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搭建平台。

三、课题引领,培养适应农村中学教学的科研型师资队伍

立足于我校的“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这个国家级课题,在特色学校建设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努力抓好教师“两个转变”。其一是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和现代教育技术型转变,其二是由胜任型向能手型、名师型转变。

课题引领,是培养造就名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教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有3项,省级课题有4项,市级课题有11项。全校教师80%以上参与了课题研究,由此造就了我校一批在市里有名的教师。

四、校本培训,培养热爱农村教育的时代教师

篇10

案例一:志愿导学

2013年暑假,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志愿导学”活动的相关通知,决定在暑假期间开展教师义务“志愿导学”活动。

开展志愿导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志愿者教师队伍建设,没有一支乐于为学生志愿服务的教师队伍,志愿导学活动何以开展?志愿导学的性质决定了参与志愿导学是“志愿的”“义务的”“志愿参与”,就不能利用行政命令推进,需要靠教师的自觉,“义务辅导”没有劳动报酬,没有任何的补贴,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大背景下,教师是否还有志愿和义务的精神?

如何让更多的老师志愿参与此项活动?考量的不仅是我们工作组织的能力和艺术,更是对我校教师师德的一次考量。

在具体工作中,我充分考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教师实际情况,悉心安排工作,圆满完成了志愿导学工作。

首先,通过沟通了解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我通过与老师个别的交流,了解教师的内心想法,绝大多数老师是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忧和顾虑,主要有两点:一是我校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住在丹阳城区,来回交通不是很方便,连车费还得自掏腰包。二是正值暑假高温期间,感觉比较累人,不是很愿意工作。三是已经有部分教师计划好了美好的暑期家庭生活.如果参与志愿导学活动,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暑期的生活计划。 其次,针对实际情况,结合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做好志愿导学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教师大会、期末述职会等机会宣传志愿导学的意义,让广大教师明白志愿导学活动的意义。

1.工作领先一步,多为教师考虑。一般的工作模式是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进行工作,但在做这项工作时,我进行了转换,在教师进行志愿报名前,我预先做好详细的活动安排,把志愿导学的参与年级、活动课程、具体时间安排好,让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自身实际,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参与导学和辅导,对有个别冲突项目和教师再进行一定的协调。这样做组织者工作繁一点,但对教师来说更有人文关怀。

2.做好志愿报名工作。在学校行政会上,倡导学校行政领导、党员教师、骨干率先带头积极报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报名成为志愿服务者,一次性就把此次需要的辅导教师全部报齐。

3.做好未参与志愿导学活动教师的思想工作。对于未参与志愿导学活动的老师,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针对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交流,不对他们进行任何的批评,只是站在他们个体的角度对他们的选择表示理解,也希望在以后的志愿导学工作中能积极参与。通过交流,未报名教师都表示,准备在新学期开学后学生放学之后的时间段进行志愿导学活动。

最后,对活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评比优秀志愿者。按照活动安排,暑假期间正式开始进行志愿导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天有学校行政领导参与,既是一种示范引领也是无形的监督和考核,在新学期教师大会上,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全体志愿者进行了精神奖励,让优秀志愿者老师作为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教师代表发言。

案例二:选聘随车管理员

2013年秋季学期,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各小学全面推广校车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随之带来了就是随车管理员的选聘工作。

接到此项任务后,首先分析了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是随车管理工作要求早晨6:20开始工作,许多家住城区的老师没办法及时赶到学校参加工作;二是此项工作的待遇报酬上级部门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教师的工作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是个未知数。结合实际困难,在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做法的基础上,最后决定在“全体教师轮流值日”和“值班行政和部分教师主动承担”这两个方案中选择其一。 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向全体教师仔细讲解了这两种工作方案,并结合具体工作特点,比较了方案的优劣,更希望于有老师能积极主动承担这项工作。

会后,家住距离学校较近的几位老师,主动找到我,愿意参加随车管理工作。这样每天的值班行政和部分老师一起承担了需要早起的随车管理工作,在承担了学校工作的同时,也为其他家离学校较远的老师分担了工作任务。

二、案例分析

以上两个工作案例中所描述的管理工作,都带有一定的志愿性质,在面对志愿性质的管理工作时,考量的是我们的管理艺术和方法,同时也考量学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工作向心力。下面就结合案例,谈谈学校师德教育活动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内心正能量。

1.眼里看到老师,尊重他们,让老师行动起来。在一些人看来,师德建设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就是搞点华而不实的学习活动,在形式上过过堂就可以了。我却认为,学校行风建设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做,只要认真做了,肯定会有正面的效果。

单纯为形式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我们不做,因为这样的教育是浪费老师的时间,是对教师不尊重的体现,不但没有教育作用,反而让教师引起厌烦心理。教育活动一定要以丰富的内容为支撑,给教师明确任务,夯实过程管理,加强学校行政队伍引领,通过考核机制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这样一定能取得效果。

以我校上学期开展的“践行珥小十种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为例。主题教育活动从学期初开始,按照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下发的学习材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周周前会开成师德培训会,组织教师在全体教职工面前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发挥好工会基层小组学习功能,采取行政领导蹲点的形式,开展小组交流学习,倾听教师的心声,沟通干群关系;及时进行评价奖励,对教师撰写的学习心得进行评比奖励,对整个学习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教师进行鼓励和表扬。

2.心里想着老师,体贴他们,让老师心动起来。管理和被管理永远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校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的人文关系往往能激发出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在对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心教师所想、体贴教师所思,很多工作就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大大降低工作的难度。

在学校中心工作面前,在学校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教师表现出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让我敬佩,我不能说这与学校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学校师德教育对教师思想上的正面引领和积极影响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我们看到了部分教师从起初应付了事到后来主动参与的变化过程,这一行动的变化反映了教师内心的一种微妙变化,心灵深处那根美妙琴弦在不经意间的被拨响。

3.处处团结老师,依靠他们,让老师凝聚起来。团结才有力量,团结要有核心,这核心就是领导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有行政领导的引领,才有教师们的努力。

团结向上的氛围虽是无形的,但它的向心力却是巨大的。在教师师德建设上,要坚持以校园文化发展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民主的干群关系,团结激励广大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

篇1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快速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为目标,围绕魅力校长、魅力教师、魅力课堂、魅力学生、魅力校园的创建,倾力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实力、秀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魅力教育创建活动的开展,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出经验,出品牌,出模式,出成果,彰显教育魅力,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教育特色。

(二)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挂职锻炼、专家指导等各种途径铸造魅力校长,使校长成为学校科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者。

(三)通过有效开展“三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和师表形象,努力打造一支由魅力教师引领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大胆创新,有目标、有步骤、有突破地创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创建更有活力的魅力课堂。

(五)通过深入推进“十个一”进课堂和“双爱好”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魅力学生。

(六)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让学校成为最美丽、最和谐、最育人的学生乐园,创出独具特色的魅力校园,形成全市的亮点学校。

三、工作内容及方法

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具体工作内容及方法为:

(一)打造魅力校长,实现校长思路大转变

1、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养力度。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激发校长队伍活力,营造校长魅力展示空间,重点实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展校长外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活动。让校长有机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逐步开创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二是坚持开展校长“练兵”活动。定期进行校长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考试和业务能力测试,另外,通过教育教学质量评比等方式评选魅力校长,加快校长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坚持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要求校长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学研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兼好课、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巡好课、导好课,增强课堂研究力,提升对创新课堂的领导力,发挥管理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坚持开展校长读书征文活动。有条件的校长要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记录工作动态、管理心得及学校发展规划;成立校长书库,每两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好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和征文活动。五是坚持开展校长教学、才艺、技能展示活动。每学期举办校长教学展示,才艺比拼、技能大赛活动,为校长施展才能、释放才华、互动交流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大力度提升校长自身魅力素养。

2、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责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坚定“育好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成就一所名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理念,争当一个学习型校长、理论型校长、敬业型校长、创新型校长,做到“四个必须”:一是校长必须熟知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文社会知识。为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领导、专家学,向老师、同行、社会人士学。二是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善于将先进思想、经验、做法有机整合,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管理思路,以学校的长远规划、管理措施、工作计划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用思想指导工作,做到融会贯通,促使学校管理协调、有序发展。三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要深入一线,鼓舞教师干劲,指点教师迷津,积极引导教师享受职业乐趣。四是校长必须做好表率,当好标杆。无论是学习上、纪律上还是工作创新上都要有让教师佩服的地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保证学校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做到依法执教、以法治校。

3、进一步加强对校长的督导考核。完善校长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督导管理。一是加强对校长的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对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量化标准、科学考核,校长考核直接与魅力教育创建相挂钩。特别是魅力校长创建,绝不能流于形式,要让每项活动都成为提升校长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二是在校长选拔任用上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坚持民主评议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促进校长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反思。

(二)造就魅力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大提高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做到:一是遵纪守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言行。一切从大局出发,要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维护学校。二是充满爱心,要热爱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差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三是乐于奉献。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四是廉洁从教。广大教师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格自律,廉洁从教。学校要定期就师德建设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师德建设的重点难点,适时召开师德建设专题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师德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水平。坚持做好每日巡查,每周总结。每月、每学期的师德考核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与学生、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结合起来。

2、提高师能水平,实施名师培养带动工程。从知识结构考虑,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四方面知识:一是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学段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本学科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发展动向与前沿研究成果,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二是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教师应当以自己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兴趣。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综合渗透的趋势,教师只有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三是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教学现象,要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要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教学的机智和艺术。四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必须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然后才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要建设这样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一是必须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新课堂驾驭能力;二是实施学科名师发展计划,举办“名师发展研修班”,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家讲座、新课堂研讨沙龙、自主课堂实践、外出学习、新课堂大比武等方式,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三是组建创建新课堂专家团,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四是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让每一位教师既有终身职业发展的蓝图,又有具体的问题研究促进发展,形成一个实践---研究---学习的良性循环,成为发展于研究中、快乐在学习里的新型教师。

3、树立师表形象,开发出每位教师的魅力。在魅力教育创建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要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努力开发自身强项,开展自身素养大反思,自觉挖特色、提内涵、展魅力。一是教师要勇于接受最新潮的思想、最前沿的理论,并积极实践,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修炼自己的气质美,并把美的气质、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三是教师要积极培树自己的“魅力点”,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优美准确,可以是文字描述上的才思敏捷,可以是才艺表演上的技惊四座,也可以是接人待物上朴实无华。四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尽量完备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做一个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事佩服、领导认可的魅力教师。

(三)创建魅力课堂,实现课堂效率大提升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展示教师魅力和学生魅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作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因此,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应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魅力的课堂。各学校班子成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认真学习《“打造魅力教育,构建魅力课堂”学习材料汇编》,带头实践,深入课堂,参与教研,引领、指导、推动魅力课堂创建持续高效开展。创建魅力课堂,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五个要素”(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氛围、自主地学习、自信地展示、有效地训练)。教师组织的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有为达成这个目标所做的预设;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勇气和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课堂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通过练习训练巩固提高。二是要树立一个理念。魅力课堂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和代替,而是通过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使笑声、掌声、欢呼声贯穿始终、精彩瞬间不断涌现的课堂。为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魅力课堂要创设美的情境。通过挖掘课程美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中、实践中、展示中锤炼教学策略,在“激情课堂”、“趣味课堂”、“动态课堂”“诗意课堂”、“智慧课堂”和“创新课堂”的活动中,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培育魅力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大发展

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双爱好”教育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十个一”进课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培育魅力学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六爱塑魂”、“双爱好”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特长发展,使之具备四项基本素质:一是良好的道德行为。高尚的品德是魅力学生的灵魂,学生应有理想,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父母;有责任感,能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学刻苦、勤劳俭朴、自律慎独。二是丰富的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是成为魅力学生的保证,要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有持久的注意力、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三是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魅力学生的基础,有了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行为敏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阳光开朗,对未来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心态平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善于与人相处,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四是高雅的才艺。创新是魅力学生成长的翅膀,高雅的才艺是学生人生的升华。让学生拥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种好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培育魅力学生,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二是积极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阳光体育、阳光口语、阳光随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使每名学生都能具备一至二项体育和艺术特长。三是深入开展三年爱县教育活动,通过“文明小标兵”评选、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爱,爱家乡。

(五)塑造魅力校园,实现校园环境大变样

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魅力教育的开展,积极推动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和评价革命的开展,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体系。各学校要在全面落实“十个一”和“社团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特色”项目的打造,通过学校的环境氛围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等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创新,建构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凝炼独特的学校文化,创建魅力校园。

1、凝炼学校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各学校要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准确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学生特长培养等方面鲜活的、独特的经验或做法,选择具有校本特点并优于他校的特色领域。各学校要将传统与创新充分融合,形成特点突出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特色,凝炼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2、构建学校的静态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的设计、命名做到有创意,整体和谐而保持特色;学校墙上要镌刻校训与学校精神;校园内设置橱窗、板报、宣传栏,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包括特色教育活动、师生个人典型事迹、优秀教学成果等进行集中展示;制定具有个性魅力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报,并解读其内涵;设计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人文性标语、宣传画;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介绍标志,提醒学生爱护花草,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要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弥漫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

3、激活学校的动态文化。在全面开展“十个一”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组建如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剪纸、科技、文学等社团,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积极推进校园集体舞和大课间活动,办好每学年一度的艺术节和运动会;适时开展元旦、春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联欢活动、报告活动、讨论活动、参观活动、演讲活动、制作活动、公益活动等,使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再造氛围

1、各学校要及时召开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工作动员会,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推进魅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动全体教师,强力推进,唱响魅力教育主旋律,迅速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2、各学区、各中小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推进魅力教育创建活动具体方案,做到有思路、有内容、有创新、求实效。通过推进魅力教育创建促进实际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教育魅力。各学区、学校把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及时报局推进魅力教育办公室备案,作为对各单位创建活动考核的主要依据。

3、开通魅力教育网站,印发《魅力教育》专刊,利用现代媒体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对学校魅力教育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通报;建立魅力教育积分排名榜,大力营造声势,让全社会都关注魅力教育。

(二)严格督导,突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