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00:44: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做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作为新一届院学生会,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布满着美好的憧憬,同时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我们将沿袭上届院学生会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不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第二届学生会将以"团结、求实、进取、创新"为宗旨,以"打造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集体"为目标,制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主的20XX年学生会工作计划。
一、分工负责制度
在学生会主席团及各部部长全面负责的前提下,院学生会全体成员均实行分工负责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主席从总体上负责全面工作和办公室工作计划。
2.副主席协助主席的日常工作,并具体分管各部的工作。
3.在分工负责的同时,加强团结,加强各部成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
4.各部部长负责本部及各系相关委员的工作,部门内部也实行具体分工负责制。
二、思想教育
在原有思想教育工作计划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形成以理论为指导,精神为基础,能力为实践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精神取向,最终实现"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根本任务。
1.积极配合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使我院学生干部起到表率作用
2.举办富有我院特色的科技文华娱乐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舞台,培养广大同学积极探索、勇于求实的精神。
3.加强学院与各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帮助各系(院)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同学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学风建设
在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作用,开展切实可行的促进学风建设的活动,引导广大同学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形成刻苦、勤奋、求实的学风
1.利用学生会各种宣传工具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发动,弘扬正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风建设"氛围
2.定期组织各种座谈会,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3.围绕学风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文体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同学的精神文化要求,不断增强学院的凝聚力,提高全院师生的身体素质
1.组织开展校内活动,增强全院同学的素质
2.组织我院同学参加校运会,力争在上届基础上取得更好成绩
3.认真配合院里举行的大型文艺晚会。
五.生活方面
本学期学生会将联合各系(院)对学生住宿和学生饮食方面加强治理,根据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院学生会结合后勤处,以院学生会组织系学生会为主体,各系(院)认真配合的方法,对寝室和伙食进行检查和监督,让学生在学校有一种家的感觉
1.组织成立伙食委员会,不定期的对伙食进行检查和监督
2.组织成立宿舍治理委员会,对寝室的住宿和卫生进行综合考评。
六、精神文明建设
本学期学生会将加强各系间的联系,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宗旨。通过各系创优工程提高全院同学的整体素质,加强我院的学风建设工作。
1.通过对宿舍成员思想、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考察,推出星级宿舍评选制度
2.展开学生教研工作计划,举办符合不同年级需要的、贴近同学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
3.探索新的学生治理机制,调动广大同学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
七、毕业生工作
关键词:
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异同比较分析
一、手工做账
(一)手工做账的基本流程
首先依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并根据没有错误的原始凭证进行编制记账凭证,另外还要根据凭证登记等各类明细账和总账账簿。最后根据相关的内容编制进行财务的报表。月末明细账与总账核对,要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手工做账的优缺点
能够更全面的学习会计知识和做账能力,手工做账不易忘记,对报表的纠正能力很强。同时缺点也很明显,工作量大,步骤繁复,费时易出错。
二、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是将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结合的方式在会计工作之中进行应用,即,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人工处理会计工作,从而能够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人工在处理会计工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工作就会更为客观,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缺点
会计电算化的优点:运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以及计算精度交稿,并且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而通过电子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会计工作,可以让会计凭证的天蝎、会计账目的登记等工作更为的标准化,从而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备份作用。会计电算化也具有一定的缺点:最为明显的就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因为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会计工作,就很容易让电子计算机感染到病毒,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外漏等情况的出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也存在缺陷,主要有:一是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要求极高,因为一旦原始数据输入有误,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只会用错误的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工作,最终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这会给企业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二是对控制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高。在会计电算化中电算功能和其它知识的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有些人员既从事数据的输入,同时又能够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这无疑增加了出错和舞弊的风险;三是对会计档案管理提了出更高的要求。在电算化中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保存在各种存储介质上。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数据就可能被擅自改动,而且被改动的数据不会留痕迹,所以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三、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的异同
(一)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的相同点
第一点:系统目标一致,不论是手工处理会计工作还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去处理会计工作,都是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状况越来越好,能够给予企业管理层提供客观的数据来方便其进行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点,遵从会计法则。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和会计电算化都是必须严格的符合会计处理规范,从而做到在流程和制度上尽可能避免很多会计处理问题。第三点,会计电算化和手工做账的方法是一致的,而且都是遵循的是一套会计理论和方法。第四点,基本功能一致。手工记账的方式和会计电算化处理方式具有五个相似的功能。它们是:会计信息的记录、存贮、加工、传输和输出。这五个功能均是和快报表相一致的,而都是反应的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经营情况,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的不同点
一是运算工具不同,手工会计使用的是算盘、计算器等,工作量大,运算速度慢,不能自动存储。电算化是运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数据处理功能和对于结构的存储能力;二是信息的承载方式不一样,手工做账是以纸来作为载体,不易保管,查找比较困难;电算化数据保存在存储设备中,数据可备份多份保存,易保管,查阅方便;三是簿记规则不同,在传统的手工做账方式之中,一般是要求日记账和总账需要进行定本来进行处理,在发现账目出现错误的时候一般会通过画线的方式来进行更正。而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之中,一般数据都是不能够进行自行更正的,如果需要更正也需要对其进行冲销凭证和补充凭证。这样可以留下改动的痕迹为审计追踪提供线索。手工系统利用各类账簿相互牵制和校对数据信息准确;而电子计算机只要输入数据准确,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四是账务处理的程序不同,手工会计一般有四种,即:记账凭证财务的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财务的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的财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但是这些都有共同的弱点就是重复转抄和计算,这就难免带差错、人员、环节的增多。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模拟手工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第二种是全自动处理程序,就是有一整套标准化的会计凭证可将经过电脑自动识别凭证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内,再在计算机内以“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三大财务报表为核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辅以成本核算模块程序。最后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定义输出需要的信息;五是会计行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手工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电算化会计是在完成传统会计职能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管理职能上,更有效的为企业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参与经营决策;六是会计人员岗位分工不同,手工会计岗位有出纳、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岗位。电算化系统的工作岗位有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审核员和档案管理员。
四、结语
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中占很大一部分,并且多是综合性的指标。首先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为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其次,地区行业间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可以使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能得到共享,这将极大的提高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所以,会计电算化它不仅是会计的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当今时展的必然。不过手工做账也不会因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毕竟小规模企业不适合也没有必要采用价值不菲的财务软件,这是对公司财力的一种浪费。
参考文献:
[1]崔永艳.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
(一)团结拼搏,各项任务指标提前超额完成。
一是就业再就业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全年共安置就业2,700人,完成年计划2,300人的117.4;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95人,完成年计划2,100人的109.3;“4050”人员再就业694人,完成年计划680人的102.1;新增就业岗位2,200个,完成年计划2,050个的
107;职业介绍4,697人,完成年计划3,200人的147;成功就业20__人,完成年计划1,800人的111;城镇劳务输出2723人,完成年计划2,600人的105;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915人,完成年计划1,500人的128。
二是社会保险费征缴创历史新高。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额为2394.98万元,完成年计划2,043万元的117,比去年同期1596万元增长5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累计征收694.3万元,完成年计划520万元的134,比去年同期472万元增长47;医疗保险缴费累计征收498万元,比去年同期254万元增长96,缴费人数为5,493人,完成年计划5,482人的104;失业保险费征缴额为124.81万元,完成年计划111万元的112;工伤保险试点启动,共有7户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3人,完成计划255人的131,共收缴工伤保险费18,625元,完成年计划18,588元的100。
三是并轨工作已基本结束,全市共有65户国有企业参加并轨,占应并轨户数的97;国有企业参加并轨人员15,886人,占应并轨人数16,722人的95;共筹措发放“并轨”经济补偿金1.15亿元。
(二)奋力开拓,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开展有力文秘站网-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扩大市内就业安置,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利用开发东部工业园区这个契机,积极与各企业协调,掌握用工情况,及时安置就业,极大地缓解了全市的就业压力。为解决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难题,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增加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就业。
二是加强社区平台建设,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平台建设工作,在西城社区开展了标准化社区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召开了铁力区域社区平台建设现场会,对西城社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全市进行全面推广。全市社区全部实现了标准化,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8,630个,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及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积极与工商、地税、卫生防疫等部门协调沟通,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经过努力,现已累计为3,850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了工商管理费、税费、卫生防疫费共计166万元。
四是强化再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机制。开展再就业培训基地定点机构资质认定;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配合农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知识、技能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较好的实现了自主创业。
五是加大职业介绍服务力度。职业介绍所开展全天候职业介绍服务,定期举办大型劳动用工洽谈会,组织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向选择。
社会保险工作:
一是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确保应收尽收。为确保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任务按时完成,年初以来,我市将社会保险费征缴任务落实到乡镇后,加大了对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掌握政策,逐户作下岗人员的思想工作,劝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
二是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截止12月末有离退休人员4,518人。建立了离退休人员联系卡,现已发放3,962人。建立了自我管理互助组织140个,5个社区建立了离退休人员活动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使社区真正成为退休人员活动的乐园。此项工作受到广大离退休人员的一致好评。
三是开展了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企业离退休人员4,518人,认证4,507人。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998人,已认证878人,在稽核过程中发现死亡16人并且及时停发工资。
四是扎实有效完成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共实地稽核企业65户,书面稽核13户,全年稽核率达100。在稽核中发现存在瞒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共12户。查出少报缴费基数1051人,纠正漏缴养老保险费76万元,瞒报漏报924人,纠正漏缴养老保险费119万元。
五是积极作好集体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按照伊劳社发[20__]3号文件精神,为全市集体职工5924人进行了参保资历档案审查,符合参保条件的
人,已申报缴费
万元。
六是调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根据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以支定收,略有结余
的原则,经过全口径测算,上报市政府同意,从20__年5月1日起,,由原来的3调整到5,经过调整个人缴费比例,年增收90余万元。
七是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增加医疗保险工作透明度。我们与定点医院签定了医疗服务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权力、责任、义务、奖励、处罚。制定出台了《铁力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和《铁力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户结算管理办法》,开展了“一站式”核销医疗费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八是启动了工伤保险试点工作。深入全市7户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全年受理工伤案件21起,现已全部结案。组织工伤人员进行劳动能力鉴定15人。
九是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按照不停不扩的要求,作好参保人员继续缴费工作,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为符合享受待遇人员及时办理了领取待遇手续。
并轨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并轨试点工作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实施规范操作,现全市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为确保全市并轨工作的顺利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积极与市社会保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相关部门配合,抽调部门的精干人员专门负责并轨的各项工作。一是通过电视、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并轨政策,设立咨询服务站,解答并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政策性问题,全市共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接待政策咨询4800人次,并轨政策宣传工作做到了不留死角;二是组织并轨工作人员、并轨负责人、政工人员开展了培训,指导各企业单位建立了并轨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为并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解决并轨资金问题,市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内资金支出、银行贷款、国有资产变现等渠道,共筹集资金7553.4万元,以确保并轨工作顺利进行,;四是解决债务偿还问题,经调查统计,全市并轨企业现有债务7929万元,其中拖欠养老保险费6697万元,拖欠工资1230万元,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企业拖欠职工并轨前企业划转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财政承担,其它债务由原企业分期偿还,使债务偿还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实施并轨以后,一是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下岗职工得到相应经济补偿,减少了下岗人员与企业的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为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企业彻底脱离了劳动关系,为企业改制减轻了包袱,进一步推进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三是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问题得到了解决。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是全年完成巡视监察各类用人单位210户,涉及劳动者7,018人,完成全年计划200户任务的105。二是受理各类举报案件18起,立案15起,结案15起,结案率达100。其中:追讨农民工工资18.67万元。三是监察大队于今年5月末与地税部门联合下发铁劳社联发[20__]1号文件《关于开展20__年度劳动保障年检工作的通知》,年检户数63户,在年检中重点检查了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依法为职工征缴补缴4.23万元社会保险费,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四是共签订劳动合同1,924人。五是对铁力市11个工地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交纳工资保障金,缴纳工资保障金总额为101.81万元,签订劳动合同775人,有效的保证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六是深入建筑业、加工业、餐饮业和其它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用人单位39户,涉及职工人数1,015人,补发15人拖欠工资8,640元。
仲裁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条例》认真妥善处理好各类来信来访案件。制定了劳动保障局工作制度,实行“三级终结制”和“源头解决制”,本着抓小、抓早、抓了的原则,用调解方式,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以及咨询政策共300余人次。作出书面答复处理意见的共20起,复查3起,从源头上解决了一些上访多年的缠访户问题。二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范办案程序以及法律文书的制作、立卷、归档。全年共接待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4起,其中不予立案30起,立案14起,年底全部结案。
工资福利工作:
全年总计办理退休554人。按照黑劳社发[20__]115号文件,对3780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进行了调整退休人员办理了调资手续,并补发了增发待遇养老金72.4万元。遗属审批34人。为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退休人员调整护理费138人。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市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能力还显脆弱,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比较窄;二是用工单位招工难度较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年龄偏大,职业技能偏低,择业观念落后所致;国有企业转轨时期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作用发挥的不够到位;四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养老保险指标任务较大与企业改制后费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极为突出。20__年省定指标为2043万元,而我市费源不足,为万元。压力太大,作好指标调整工作势在必行;五是并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还有一些政策问题有待探讨解决。
二、关于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的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要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全省、全市20__年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转轨过程中遗留的问题的总体思路,发扬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紧密结合铁力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我市的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就业安置
1、积极与市内各企业协调,掌握用工情 况,每月安置250人就业,全年安置3,000人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00人,在20__年3-6月份完成报名、审核、录用工作。
2、落实好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文件精神,积极兑现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维护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一是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现就业优惠证》;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对申办小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第二批小额贷款;三是积极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兑现优惠政策。
3、加强乡镇、社区平台管理。设专人负责社区平台管理,进一步协调乡镇、社区的关系,发挥好乡镇、社区平台的职能作用,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4、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所的服务功能作用,完善巩固已建立的退休人员活动室,规划建立东风、群英两个活动室。
(二)培训
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培训中心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全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计划每月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0人,全年免费培训1700人;二是为了鼓励下岗职工积极开展创业活动,计划全年开展创业培训200人;三是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就业后备军,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预备制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50人;四是利用今冬明春两季的空闲时间,与农委和各乡镇联合开展电焊专业和种养殖业的培训,计划培训300人;五是在明年旅游黄金季节到来之前,继续与旅游局配合,开展与旅游相关的餐饮、导游、服务礼仪等专业的培训,计划培训1000人;六是增强家政与社区服务专业的培训深度,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主要培训家庭保健、婴幼儿护理、月嫂服务技能等,计划培训50人。
(三)职业介绍
1、加大职业介绍力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深入社区进行政策宣传,同时把《外出务工人员须知》发给将要出去打工的劳动者,使他们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二是深入到我市的重点大型企业,开展空缺岗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及时通过大屏幕、宣传单向社会公布信息;三是针对当前用工信息量少、时效慢的现状,加强同各大城市的各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市场建立网络联系,及时、准确地收集用工信息,对长期招用工单位建立联系点;四是每季度举行一次用工洽谈会,邀请省内外和我市的大型用工单位参加,为企业和打工者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
2、结合我市三下乡活动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深入到乡镇、村屯,把外出务工、培训信息送到位,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收入。
3、为新增劳动力做好服务。
4、对劳务输出人员要定期回访,对他们在工作单位的工资兑现、生活待遇等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并对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及时报导。通过以上工作,职业介绍所20__年计划职业介绍4600人次,劳务输出20__人次,市内成功介绍2100人次以上。
社会保险工作
一要加强宣传,为社会保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深入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咨询活动等办法,积极宣传城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做到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企业和职工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完成社会保险费征缴扩面工作任务。
二要明确任务,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20__年,对各项工作任务,逐一进行量化、细化,对重点和难点工作,要确定完成时限、工作质量和考核标准,将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并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企业养老保险费计划全年申报征缴2043万元,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全年计划申报征缴111万元。
三要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为重点,由劳动监察部门牵头,摸清应扩面的单位状况,职工人数,把征缴、清欠、扩面提到同一高度上来,对一些有条件缴费,但态度不积极的企业由劳动监察、稽核、地税互通情报,紧密配合,同攻重点。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强化社会保险申报登记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把个体劳动者、下岗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和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职工作为养老保险扩面的增长点和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养老保险全年计划扩面400人。
四要“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对社区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进行检查指导和完善。充分保障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
五要继续做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稽核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保险机构的稽核职能。监督参保单位按时足额缴费,避免发生少报、瞒报、漏报、和虚报冒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逐步将稽核工作推向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与社区协调,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全面稽核,坚持每月与铁力和庆安殡仪馆沟通,核对死亡人员情况,堵塞漏洞,防止基金流失。
六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要在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同时,按照伊劳社发(2004)55号文件规定,做好流动人员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为迎接全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准备。制定好全市全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缴费计划。20__年对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审核、申报、记帐等信息进行微机管理,同时定期把缴费资料装订成册,健全缴费单位档案资料,以便严格规范管理。为适应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做好解除骋用关系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同时,还要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成建制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工作。
七要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规范化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先进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和做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医疗保险待遇审核工作,为参保人员提供规范、透明、便捷的优质服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好一、三、五查方制,保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节约支出、减少浪费,重点审查解决好冒名开药、住院问题。搞好慢性病认定工作,进一步探索慢性病医药费核销办法。
八是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要按现有政策要求,结合省市的新部署,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作好全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他劳动保障工作:
(一)劳动监察
一是继续做好全市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以签订劳动合同为突破点带动其它劳动保障工作的运行。认真严肃的制约用人单位全员签定劳动合同,保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保险缴费。
二是学习鸡西经验,与社保机构搞好配合,做好社会保险地毯式扩面工作。
三是作好各项常规监察和举报专察工作。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四是认真做好06年农民工欠薪保障金管理和征 收工作。
(二)仲裁
一是积极筹备启动建设仲裁院工作。
二是通过相关媒体对劳动仲裁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宣传知识讲座。
三是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帮助企业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四是完善标准化仲裁庭,规范仲裁程序,逐步实现科学化、正规化;积累办案经验,作到持证上岗。
(三)工资福利
一是作好退休审批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工伤调查取证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继续开展好行风建设工作。结合行风评议活动要求,规范执法和服务,争创“三优”服务窗口,20__年在全系统开展微笑服务活动。
二要继续开展好谏言献策活动。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__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__年工作目标
(一)实现实名制就业1.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人员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力争实现双就业。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一)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10432万元;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征缴达到6468万元。
(十二)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人数(包含所在市中央企业退休人数)达到41446人,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达到15200份。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
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3、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__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区”服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11年工作目标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
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3、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
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11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91.2;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94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110人的85.5;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971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1100人的88;转移农村劳动力860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600人的143.3;办理失业登记2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再就业培训55人;创业培训96人;技校招生147人,其中县职业高中与省林业技校联办汽修专业招生51人;审核推荐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贷免扶补”贷款申请126人,信用社已发放贷款86人430万元,完成市局下达任务86人的100,其中高校毕业生9人45万元;审查上报困难企业稳岗认定申请4户,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及转岗培训补贴75.6万元;对71户困难职工进行了“送温暖”慰问,发放慰问金22500元。
(二)社会保障工作 1—10月征缴养老保险费1636.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费收入188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收入25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37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888.9万元;征缴生育保险费44.2万元;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28.6万元。 (三)、劳动维权工作 二、2012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继续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服务,让更多的企业落户××,增加劳动力的吸纳空间;二是认真落实我县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三项制度”,继续确保各级党委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在我县得到落实;三是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方针,鼓励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劳动者树立劳动不分贵贱,职业不分高低的思想,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季节性、临时性、弹性工作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四是落实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贷免扶补”政策,帮助更多有创业愿望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并带动就业。2012年就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人,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社会保障工作保险参保人数207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2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00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00人。
20*年是我县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全力构建“颇具潜力、充满活力、凸显魅力、富有实力”的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呈现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圆满或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900元,比上年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00元,比上年增长23.3%;实际利用外资318万美元,出口创汇860万美元。可以说,20*年是我县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完成50.3亿元,增加值完成1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60%。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15户,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户,比去年增加14户,完成增加值5.7亿元,实缴税金279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26%。沈阳机床集团*铸造项目顺利投产;隆达制铁完成了4万吨树脂砂改造项目;美麟集团完成了高级柞蚕丝改造项目,“美麟”牌蚕丝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二是商贸流通迅速兴起。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达到预期目标。投资3亿元的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商住旺铺销售率达94.8%,入驻率达88.7%,吸引了包括美国、新西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于去年8月18日召开的东北土特产品国际贸易博览会·全国鹿业年会暨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开业庆典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提升了*的知名度。交易中心开业以来,呈现出供销两旺的良好局面。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鹿城商厦项目基本完工。此外,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社会中介、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发展较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三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6个试点乡镇和41个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涌现出郜家店镇荣安村、安民镇志诚村、营厂乡礼泉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全县发展经济作物24万亩,其中瓜菜13.5万亩,中草药材5万亩。鹿、牛、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7.2万只、25万头和856万只。绿色和无公害食品标识达到35个,被列为省“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2个。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林地清理4.3万亩,植树造林5.2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村屯绿化81个;完成农建土石方831万立方米。对14个村实施了整体扶贫开发,投入扶贫资金92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达到1.9万人。
(二)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狠抓责任落实,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引进项目283个,到位资金18.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8%。其中,一产项目93个,到位资金2.9亿元;二产项目108个,到位资金8.6亿元;三产项目82个,到位资金7.4亿元。一是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继续实行重大招商项目工作协调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扶重点项目责任制,充分调动各级抓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二是创新方式。以冶金铸造、建材、医药保健、绢纺服装、食品加工五个主导产业和鹿、牛、蚕、蛙等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日本、韩国、香港、浙江、广东、福建等国家和地区为主攻方向,以*籍在外人士为依托,多方寻找项目,了解投资信息,实行亲情招商、友情招商、以商招商。三是完善机制。在税收、土地、收费等方面尽最大程度让利于投资者,并且真正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办。实行招商引资月通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并定期召开招商引资调度会,研究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优化环境。清理收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充分发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作用,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建立检查申报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和举报投诉制度,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对违规违纪问题及时调查,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严肃处理,维护域外客商的合法权益。
(三)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继续推进经营城市工作。全县共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9宗、35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860万元。二是高标准改造棚户区。对党校西侧、解放路南北两侧等地段进行改造,共拆迁3108户、8.8万平方米,新增楼房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高层建筑6栋,是近年来棚户区改造投资最大、标准最高、效果最好的一年。三是高质量开发六安新区。完成六安路拓宽改造、消防指挥中心、中医院、六安实验学校等工程,行政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体育馆完成基础建设。四是重点工程全面实施。诚信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178万元,工程已接近尾声;投资2500万元的寇河防洪二期工程基本竣工;辽西铁路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一次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完成沈平线中修和303线拓宽改造工程。五是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展开。在城区主要街路、“两场一园”、物业小区和公路沿线村屯植树29万棵,种花20万株;集中人力、物力,对辽开线西段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民营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创业,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1万户,从业人员达4.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户和1500人;实现总产值84.6亿元,增长42%;增加值18.2亿元,增长43%,占全县GDP的54%;实缴税金1.15亿元,增长33%,占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的64%,其中,实缴税金超百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7户,超千万元的3户,分别是隆达制铁1163万元,凯丰公司1119万元,凯帝集团1003万元。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认真落实了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各类粮食补贴资金3199万元。集体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累计完成林改面积2*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5.3%。三是启动了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项削减到67项。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市级科技立项22项,省级科技立项8项,申报国家星火计划1项;成功承办了、科技部、辽宁省、铁岭市送科技下乡活动。教育年活动深入实施。完成危房改造8所、4860平方米;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农村卫生适宜应用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项目(全省5家);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近25万人,参合率94.7%。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演出22场;筹办了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开业庆典文艺晚会,聘请国内知名艺术家到*演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投入网改资金45万元,对全县29个村屯进行了网络改造,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300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生育关怀工程;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落实扶助人口800人;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8.81%,人口自增率控制在1.58‰以内。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类社会保障人数达到8.9万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978人。积极抓好民政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被评为全省示范县;城市低保的保障面不断扩大,农村低保的保障面在全市排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954案次、6827人次。平安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启动了“阳光警务”系列活动,全省农村消防工作会议在*召开,“三基”建设内涵不断深化。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煤矿、烟花爆竹、重点企业等安全专项整治,排除了安全隐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还不够强。在一些干部群众中还存在着怕担风险、工作拖拉、“等靠要”等现象,缺乏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的精神。二是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特色经济发展缓慢,支柱产业缺乏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三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进展不快,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带动能力弱。四是招商引资质量不高。招来的大项目少,生产加工型项目少,对地方经济拉动力不够。五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刚性支出增长过快,资金调度困难。生产建设资金短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六是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参保以及城镇折迁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县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强县富民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我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680元,比上年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850元,比上年增长18%;利用外资360万美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标准,高水平建设工业园区。加快特色产业工业小区建设,引进和发展一批土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使之成为与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相配套的加工基地。全县工业园区总产值实现21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6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二是加强规模企业建设。围绕冶金铸造、机械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绢纺、制药发展产业集群;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围绕中草药材、鹿、蚕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全县规模企业发展到83户,实现增加值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32%。三是加大技改工作力度。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上技改项目20个。四是每个企业都要做好节后工业生产的启动工作。沈阳机床集团*铸造和隆达制铁要扩大生产规模,向产品的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美麟集团、金丹药业、天德制药、天宏药业等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
(二)以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一是加快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市场工程并投入使用。加强市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使交易中心的运营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交易中心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要在适当时机召开交易中心业户大会,鼓励业户扩大经营规模,保持市场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要通过举办全国鹿产品博览会等活动,进一步带动交易中心的商气和人气。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加快鹿城商贸大厦建设,完善附属设施并开业经营。深化商贸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转制企业经营方式,完成职工身份转换工作。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依法整顿市场秩序,营造开放、有序、诚信的大流通环境。三是积极开发旅游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完成环东南旅游线路和诚信湖风景区规划设计;修建城子山旅游公路;完成城子山山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开发诚信水库风景区旅游、寇河漂流、冰砬山六合塔休息长廊、营厂巨德湖度假村、柏榆解放沟千亩果树观赏园等项目。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优先发展以鹿为主的养殖业和以中草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争取利用3—5年时间,把我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鹿产品和中草药材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基地县品牌。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扩大美麟集团、金丹药业、吉达鹿业等企业生产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家。充分发挥经纪人和行业协会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公益林管护、植树造林、封山禁牧和河道治理、湿地建设等工作。完成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村屯绿化60个,清理乱占林地1.4万亩。集中力量实施寇河治理三期工程,对诚信水库上游环境和碾盘河进行有效治理,争取省、市资金支持,着手准备省级样板湿地建设。四是抓好新农村试点乡(镇)村建设。整合资金,扶持壮大能够使农民尽快致富的主导产业,加快村村通油路、自来水、新能源以及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试点乡镇、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做好整村推进和移民扶贫工作;争取农业产业化扶贫资金,重点扶持15家龙头企业。六是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从资金、项目、物资、技术等各方面做好春耕备耕的准备工作。要教育农民认清当前粮食收购的形势,尽快将农民手中的余粮变卖,加快资金周转。
(四)以项目年活动为重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我县招商引资的具体任务是:引进资金21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从我们周边县区来看,大家都把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放在招商引资上,竞相比政策、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要发展必须抓招商,抓招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精力抓好抓实。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继续完善县级领导包扶重点项目制度,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到乡镇、部门、落实到人头。乡镇主要领导要拿出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部门主要领导要拿出9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年末,对未能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不予评先选优;连续两年未完成招商任务60%的单位,班子成员及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不得提拔调动、晋级评优。二是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要把主攻方向放在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特色产业工业小区、资源开发、工业项目上,围绕沈阳机床机加、秸秆发电、风力发电、神环工业酒精、泰通通讯器材及石灰石、珍珠岩、陶土开发等项目,力求上大项目、上生产加工型项目。要盯住深圳、温州、泉州等南方地区,跟紧沈阳、大连等省内地区,抓住长春、哈尔滨、四平、辽源等周边地区,开辟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新的招商领域,承接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确保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三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要采取小团队招商和举办招商会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研究运用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化招商等新的招商形式。四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因此,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没有休止符,服务就是软黄金”的理念,全力以赴为投资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他们投资得放心、生活得顺心、经营得安心。这里,我要对各乡镇和各部门提出“三个不准”:第一,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政策、措施,不准以任何理由从中作梗、顶着不办;第二,对外来投资者,不准以任何形式、任何借口吃拿卡要、敲诈勒索、设障刁难;第三,对外来投资企业,不准任何部门、任何人乱检查、乱罚款。上述三条要作为工作纪律,若有违犯,严厉查处。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建设具有北方特色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打造*城镇化的新亮点。加大六安新区开发力度,完成行政服务中心、体育馆、档案馆、气象观测基地等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寇河二期、大通街南段等道路建设工程,实施特色产业工业小区、菜市街等区域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诚信水库建设步伐,今年6月20日前实施大坝合拢截流。完成303线、沈平线、西东线改造和120公里村村通油路工程,修建振兴桥和大营桥等桥梁780延长米。辽西铁路全面施工。全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在城区主要街路、住宅小区植树2万株,完成六安新区、寇河公园二期及公路沿线村屯的绿化、美化工作,争取申报成功省级园林城市。
(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县的各项改革也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完善鼓励创业政策,激发全民的创业激情和潜能,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千方百计引进各地投资者到*创业兴业;千方百计鼓励*籍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到年末,民营企业增加值要实现24亿元,实际入库税金1.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26%。二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商业、农事企业和供热、供水等事业单位改革,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全面推向市场。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规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有效解决农田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工程管理不善等问题。
(七)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围绕科技进步,全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围绕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深入开展“教育年”活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院硬件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步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广播电视、文化广场、文化室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过去的一年,全市工业和矿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六个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一是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71亿元,增长46.86%。二是工业效益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19亿元,增长50%。三是各地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县(市、区)和园区各新增4个,总数各达到6个。四是优势产业集群建设迈上新台阶,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50亿元,成为我市第二个过百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首次超过包头列全国首位。三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362亿元,增长56.83%。五是重大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伟创力电源、江钨铜合金、孚能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中烟60万箱卷烟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开工,全市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全市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产生的效益将在今后几年显现。六是矿产资源管理迈上新台阶,钨、稀土、萤石三大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取得积极进展,19个列入整合的重点矿区整合到位3个,其余的都达到国土资源部整合验收标准。稀土整治工作走在了南方五省前列,稀土矿业公司股改转型工作加快推进。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跨越,实现资源大市向全国乃至世界重要产业基地跨越,做好2011年的工作非常关键。下面,我再强调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提速提质提效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富民强市的首选战略。尽管这些年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发达地区相比,同省内先进地市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工业,有工业基础差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随着改革开放30年,人民自强不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为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全市GDP达到1100亿元,进入全国城市百强,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偏小;同时因地域人口。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是工业,要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就必须把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气来推进。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决心要坚定不移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最大的拉动在于工业。“十一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4倍,远高于其他指标的增长。但由于我们基础差、底子薄,后发展、欠发达的根子也在于工业化程度不高。据测算,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拉动GDP增长0.26个百分点。因此要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要建设成为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是首要任务,是重中之重。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尽管我市产业集群建设势头迅猛,四大产业集群中有2个、六大主导产业中有4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了百亿。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促进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才能提高我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生态的必然选择。促进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的重要目标。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保护好这一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但我市工业仍以资源型、原料型为主,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和消耗较为严重,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只有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都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的稀土、钨等资源在这些产业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的资源、区位、低成本等优势将更加凸显,加快新型工业化将迎来难得的机遇。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来加快工业发展。
(二)发展工业的思路要更加开阔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确立了“创新为魂”的发展理念。发展工业更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一是在项目策划上开阔思路。要敢想敢干,敢于善于策划大项目。九江、新余、宜春等地都有一些几十亿的大项目投资建设,九江的重工业大项目一直很多,即将开工的彭泽核电项目更是上百亿的特大项目,宜春、上饶的锂、光电等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余无论是传统重工业还是新兴产业上优势都很明显。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环境等优势,立足钨、稀土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胆地去策划,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要敢于谋划和引进金属、能源和化工类等生产大宗工业产品的项目,敢于谋划和引进生产终端产品、成套设备的项目。要瞄准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和行业知名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工业重大项目,务求在50亿、100亿以上大项目的建设上有突破。既要依托稀土、钨等优势资源谋划和引进项目,更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市场发展前景来谋划和引进项目。
二是在技术创新上开阔思路。技术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和动力。要完善技术研发、资源信息共享、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投融资五大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钨、稀土研究工程中心,支持理工大学等驻市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建设钨学院、稀土学院,增设支撑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为我市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要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扎实办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五矿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要大力扶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或中介机构,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发一批关键、共性、前沿技术。
三是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上开阔思路。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搭建工业企业与金融部门、担保机构的对接平台,努力探索银行、园区、担保、企业合作的新模式。要加强政银企沟通,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等新金融平台作用,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进产业基金,培育矿业资本市场,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由主要注重银行信贷直接融资,向注重资本市场融资转变。尤其要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程,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同时,要放宽对民营投资的限制,激发民间资金活力,增加民间资本对我市重点产业的投入。
四是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上开阔思路。工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碳排放的第一大户。如何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的青山绿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既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又要强化环评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既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既要加快高端矿产产业发展,又要搞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要以保护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为己任,抓好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使我市成为全省“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要加强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生态园区。
(三)推动工业发展的措施要扎实有力
去年我曾说过“抓经济工作十分力气要有八分放在工业上”的观点,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大环境下,抓工业更要有非常举措,过硬办法,要苦干实干,扎实推进。一要扎实推进“三年强攻工业”战略和“五个十百亿”工程建设。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新一轮的“工业三年强攻规划”,我市也制定了“三年强攻工业”实施纲要,各县(市、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强攻工业目标,分别出台了三年强攻工业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今年,我们要继续围绕“三年强攻工业”战略和“五个十百亿”工程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工业增长、产业建设、企业发展强劲提速,想方设法拉长工业这条“短腿”,提高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和转型。
二要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建设。要按照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部署,着力做大做强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承接转移产业。要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发挥钨、稀土、再生金属等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配套能力,将我市稀土钨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等三大产业基地和国内有影响的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件生产基地。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历史机遇,打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战,在汽车新型动力电池、风电永磁电机、LED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突破。要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强引导培育,使我市的食品、轻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能够迅速壮大总量,产业规模和水平有大的提高。
三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要创新工业发展领导体制,在领导力量、资金安排、考评考核等方面,突出工业导向,强化主攻战略。继续采取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负责等措施,将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工业园管委会,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每年一考评。要完善督查机制,对市政府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督促检查,对拒不执行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肃查处。
(四)服务企业发展的环境要更加优化
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竭尽全力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努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大市场”的格局。一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打造一流平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生产要素的主要聚集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各地各部门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简政放权,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城市新区、政策特区、项目集聚区,使园区真正成为“服务质量最优、发展环境最好、贡献作用最大”的产业承接洼地。要加强香港产业园、台商创业园、出口加工区和各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标准厂房,完善园区物流、信息、服务业等配套设施,做到园区发展到哪里,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企业一签约,马上就能落地。要突出县(市、区)工业园产业特色,统筹规划园区产业布局,在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在产品链条上相互配套,形成错位发展、要素集约、合理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平台,每个县(市、区)要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建好一个特色产业园,每个园区集中培育1个以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二要大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三送”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建立沟通对话机制,及时掌握并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发展。要规范中介组织涉企服务和收费行为,坚决查处“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大力实施能人创办企业、中小企业成长、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四大工程”,年内培育100家民营企业进入规模行列。
三要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企业家是最重要、最稀缺的人才资源。要把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培养一大批政治素养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群体。有关部门要制订规划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训,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参加研讨班,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聘请国内外企业管理专家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表彰优秀企业家,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家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鼓励企业通过高薪聘请、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职业经理人。要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学有专长、富有创意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二、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以稀土整治为重点的矿管工作
去年以来,稀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频繁报道,温总理、苏书记、吴省长都对稀土开采有关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抓好以稀土整治为重点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是我们今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要认真组织开展稀土整治工作。《市稀土整治工作方案》已经上报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近期将予以批复,刚才刘琮副市长也对此作了具体部署,请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严格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工作责任,抓好督查落实,彻底改变目前稀土开发“散、小、低、乱、差”的现象。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在稀土整治中工作不力的有关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虽然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滞后,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从量上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是“三少一慢”:经济总量少,企业数量少,骨干企业少,发展速度慢。20**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高达71.5%,**民营经济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96%,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仅有37.4%,排在全省第8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企业数量不足**的一半、仅有**的1/3、**的1/38。规模以上企业不足90户。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从发展水平上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是“三低一弱”:产品层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矿产资源开发、商贸餐饮服务、农产品初加工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达到90%以上,产业集群度和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仅有2户,户均注册资本81万元,分别较全国、全省低89万元和32万元,缺乏像**美的、*、**等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区县、部门在观念和行动上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还没有一视同仁,在精力投入、工作推进上没有像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那样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政策够用不管用,流于形式;有的甚至不顾大局、设置障碍,干扰政策落实。三是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大多数人缺乏敢想、敢干、敢闯的魄力,重农轻商观念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时有所见,普遍存在着求安稳怕风险的保守思想,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营生看不上、大营生做不来,勇于吃苦、敢于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四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担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五是人才缺乏。有的私营企业主不懂财务报表,不懂微机,有的业主不读书、不看报、不熟悉管理理论,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知之不深,多数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六是发展环境不尽人意。一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创业的积极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以“继续解放思想、谋求更大发展”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大胆实践,开拓创新,迅速掀起重视、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潮,为推动铜川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打造新亮点。
首先,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表明,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活跃的地区,都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是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短腿,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就不会有铜川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办法,奋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处在全省落后水平,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省末位,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较全省平均水平低1610元,与其他市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在全省第七位,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较全省平均水平低191元。要改变目前这种窘迫局面,必须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谋求更大的突破。
第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属性是以民为本的经济。铜川是老工业城市,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较多。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利用民资、民智和民力来增强经济活力,增加社会财富,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国家有关部委又先后出台了市场准入、金融财税、公共服务、改进监管等方面的配套文件,《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为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项目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和扩散,为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承接东部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市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今后五年是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企业总量、扩大企业规模、创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以推进全民创业、催生中小企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区和工业园区,打造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到2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
二、推进全民创业,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
一是动员全民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小平同志曾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创业之路就在脚下,要动员全体劳动者,转变思想观念,坚决摒弃凭工资、吃低保、靠救济过日子,怕担风险、不思进取的思想,要放开手脚、不怕失败,不争论、多实践,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要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实行创业富民、就业恵民、社保安民,从服务业起步,靠经营积累资本,靠产业致富,通过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依靠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二是用政策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坚持非禁即入,削平门槛,坚决废止限制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让一切创业活动都得到尊重、得到扶持、得到保护。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离职、辞职创办、领办企业,辞职的按有关工资标准规定发放一次性补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干部、城镇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收费,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个人所得税。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5年内免费求职登记、推荐就业、进入人才库。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铜创办企业的,按招商引资对待,享受各项有关优惠扶持政策。从今年9月1日起,全面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三是着力提升全民创业能力。创业的前提是要提高创业者的能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说:“贫困不是因为缺乏金钱,而是因为贫困者由于各种原因缺乏摆脱贫困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投入,用好培训资金,扩大培训规模,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培训机会。要大胆尝试职业培训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将补贴资金与项目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机构对创业培训合格者,要积极提供就业指导、项目开发、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
三、着眼做大做强,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实施非公有制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领导联系、部门包扶的办法,逐级落实责任,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帮扶,促其尽快做大做强。支持和引导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实施扩张战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努力打造一批年经营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实行集群化推进和园区化承载。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要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大工业配套、优势资源开发、现代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要充分利用好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中拓宽空间,促进涉农非公有制经济向集团化发展。要结合建设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中小非公有制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配套协作关系,特别是围绕建材、铝业、煤炭、陶瓷等传统产业和食品、医药、电力电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配套,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和新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我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产业。要加快区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上适当给予补助,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增强园区服务功能,以产业集群带动园区发展,以园区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三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要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抓,引导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对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予以重点扶持;对取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以及填补省内空白产品的予以重奖,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出5—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抓住国家支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机遇,发展一批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新材料生产企业。要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引导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清洁生产、兴办循环利用资源项目,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
四、突破瓶颈制约,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难题
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是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大突出问题。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全力破解难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是切实改变非公有制经济在融资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市县财政都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制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在信贷准入门槛、审批决策等方面落实公平待遇原则,积极开发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市上每年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按照《**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市县都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扩大小额担保贷款人的范围,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借鉴外地经验,每个区县尝试设立一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和民间互信用担保机构相互补充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用地难问题。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建设创业基地,促进企业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要对现有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坚决收回闲置土地,并结合项目用地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要通过置换等手段,尽量盘活建设用地,满足非公有制经济用地需求。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要抓紧制定完善创业人才培训规划,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的潜力,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积极推广“订单式”培训,完善以学校培养为基础、企业培训为主体、培训基地为重点的培训网络。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分期分批对骨干民营企业负责人、优秀人才进行轮训,努力打造一支现代民营企业家团队,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强化服务意识,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要建立健全公开、便民、高效的服务机制,推行业务办理限时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法规定和治理“三乱”专项活动,坚决治理吃拿卡要、顶着不办、瞒着乱办、推诿扯皮等现象。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举报投诉中心,公布举报电话,严肃查处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和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信用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一个地方的无形财富。要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强化企业经济交往对象的资信管理,防范信用风险。要推进信用监督社会化,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的信用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制定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估标准,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要完善地区信用环境评价制度,将地区信用环境考评结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和金融机构增加信用投入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政府要支持司法部门依法查处和纠正扰乱信用的行为,要让失信者承担成本,付出代价。
三是努力创造公平优越的创业环境。要完善和落实鼓励投资、促进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适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创业辅导站、创业培训基地等服务组织,对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工商登记、市场策划、营销管理等创业辅导。加快创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市县信息平台实现联网运行。推行“宁静生产”制度,严禁干扰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行“首查不罚”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热潮
非公有制经济是铜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依托所在、希望所在、活力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强力推进,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发展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拿出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劲头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名市级领导要联系1至2户重点民营企业。所有党政部门都要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作为,积极出力,每个市直部门要联系一个非公有制企业的重点项目。每位机关干部都要与创业人员结对子,亲历亲为,真正体验艰辛的创业过程。市中小企业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和服务,勤为非公有制经济解难,敢为非公有制经济撑腰。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研究、适时决策,解决好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也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密切配合的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力。
一、保持清醒、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深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技改系统和企业团结奋斗、扎实工作,面对国内外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同志们充分发扬敢打硬仗、积极作为的拼搏精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前三季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省技改投资运行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1-9月份,全省技改累计完成投资6014.7亿元,同比增长15.5%。技改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7%。
从技改投资总量看,投资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技改投资月均增加近100亿元;从技改投资增幅看,三季度各月增幅保持在15%以上,高于全年任务目标;从施工项目看,今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计划投资额大、投资后劲足,新开工技改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6%,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44%;从投资行业构成看,制造业技改投资比重进一步增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改投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区域情况看,各市技改投资全面增长,增幅差距明显缩小,特别是临沂、济宁技改投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技改到位资金增幅下滑。全省技改到位资金增幅由上半年的19%滑落到三季度末的13.9%。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从6月的23.8%逐月放缓到9月的15.9%。技改贷款增速和占比也分别比前八个月回落了2.2和0.4个百分点。二是个别市技改投资波动较大。如济南市,技改投资增幅由前七个月的40%以上滑落至8、9月份的10%以下,需要引起注意。三是部分市投资增速放缓。如淄博、莱芜、德州等市,9月增长明显慢于其他市,增幅均在10%以下。再如聊城市,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上年末下降8.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下一步,有关市要认真研究,找出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扭转。四是技改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部分市、县(市、区)人员配备不足,对新进人员的业务培训也没有及时跟上,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做好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全年技改投资工作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对国际国内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从目前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看,全省各市、各主要行业发展势头保持稳定,工业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1-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1和0.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4.2%)和东部地区(12.2%)的平均增速,全省工业企业效益总体上也保持稳步提高,这为全省工业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保持技改投资平稳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外部环境上看,国际局部政治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外需持续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花旗集团等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大财团纷纷下调全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我国和我省经济发展则有可能受到一些不利影响。从国内宏观层面看,防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预计今年和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将继续以稳定和微调为主,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形势变化,认真研究企业投资运行走势。从我省企业层面看,会上大家反映的生产投资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各市也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努力解决问题和缓解矛盾,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尽量减少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不利影响。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有信心保持今年后两个月技改投资平稳增长,同时工作任务也很艰巨,不可掉以轻心。
二、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扎实推进,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目标
目前已经进入全年工作的收尾阶段,努力做好后两个月的技术改造工作,对于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打好“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坚持不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的规划技改工作任务。今年后两个月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前三季度,通过各市的共同努力,全省技改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能否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四季度是关键。各市要继续狠抓投资运行不松懈,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改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落实省经信委、省统计局《关于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加强技术改造投资统计工作的通知》(鲁经信改字〔2011〕307号)精神,与统计部门搞好配合,抓好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力争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我省技术改造投资的实际情况。要强化措施,搞好服务,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促进我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和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是实现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经信部门的重要职责。今年省里和各市都承担了一系列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规划编制任务。目前,我委承担的40余项发展规划基本已编制完成,陆续,近期还将汇编成册,下发至全省各市和县(市、区)。各市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省里规划搞好衔接,结合本市实际,抓好规划的贯彻实施。
(三)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实施。重点项目的实施是我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关系到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任务目标的完成,各市一定要高度重视。目前需要重点调度的专项项目有2009年以来的中央资金项目、2011和2011年的省千项重点结构调整项目、双百工程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等几部分。对这些项目,一是要推进在建项目的实施进度,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二是要对未开工项目进行梳理,逐一找出未开工原因,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因建设环境、市场变化等原因确实无法继续实施的,要及早提出变更申请,确保最大限度地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对已完工项目要及时进行验收,指导和督促企业抓紧进行单项验收,各市要及时组织综合验收。对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除了对项目的审批手续、投资完成情况、产能形成情况等进行验收外,还要重点查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做到财政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每个项目均符合规范要求,经得起检查,不出问题。
(四)抓好项目的筛选储备。项目是技术改造的载体,要做好明年的技改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新开工技改项目的筛选储备工作。一是组织好工信部2012年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各市的项目已陆续报送到技改处,这次会议后我们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择优报送工信部。下一步,各市应做好项目的汇报和衔接工作。二是筛选好2012年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这次会前技改处已进行了布置,各市要按照通知要求,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按时上报。年底前我们将召开推介会,扩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影响力,争取更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三是着手准备2012年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千项重点项目。各市要深入企业,发掘凝练一批好项目,做好储备,为明年的申报千项重点提前做好准备。技改处和各市一定要把好项目质量关,坚决杜绝“两高一资”行业单纯扩大产能项目。四是启动今年双百工程借款项目。该项工作将于近期启动,各市要选择银行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申报,并督促去年的借款单位按时还款,为新项目借款提供资金来源。需要强调的是,最近,我省沂蒙革命老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获得了中央的政策倾斜,这些地区一定要抓住机遇,提高认识,自我加压,高标准、严要求地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技改项目申报有关专项,加快推动老区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五)做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培育和管理工作。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是工信部从2009年开始启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示范基地7家,省级基地63家。两年来,各市在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刚才也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给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思路。10月24日,工信部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苏波副部长指出,将把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载体。目前,工信部正在对示范基地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出台激励政策予以扶持。从座谈会的交流情况看,我省产业示范基地虽然数量不少,但综合实力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地和园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各市务必高度重视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培育和扶持好区域内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和建设,努力扩大我省示范基地在全国的影响力,真正起到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认真总结三年工业调整振兴。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建立了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编制了“10+40+13”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带领工业企业开展调整振兴工作。目前,三年调整振兴已进行到最后一年,请各市及时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开展三年调整振兴的全面总结工作,既要总结成绩和经验,更要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抓好“十二五”期间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七)做好热点问题调研工作。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是政策性、导向性、理论性很强的一系列工作,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调研工作。多年来,大家在调研方面做得都不错,刚才在交流发言中,许多市都谈到了加强调研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下一步,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大家还要再接再厉,沉下身子进行调研。要深入企业和基层,及时了解热点难点,发现问题矛盾,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和措施对策,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我省工业转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次会后,各市要围绕如何做好明年规划与技改工作拿出调研报告。
人口多是我国的最大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将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省人口出生率平均为10.49‰,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5‰以内,2010年末全省总人口3790万,比规划少34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去年我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17位,据估算人均经济总量排在第16位,2009年人均财政收入排在第13位,这些都是人口数量、质量给我省带来的优势。一方面是我省“十一五”以来不断完善各项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再加上农村普惠的新农保、新农合、义务教育均等化等多项措施共同推动的结果,一方面也是全省人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落实基本国策,以及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努力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各级组织和人口计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和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低生育水平存在反弹风险,“十二五”时期,我省20—29岁妇女人数比“十一五”多了37万,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也陆续进入生育旺盛期,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的允许生二胎,几个因素叠加,未来五年我省人口仍将以年均2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二是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舆论有所抬头,一些地方对人口计生工作有所放松,违法生育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2009年为120.3,尽管比2005年有所回落,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个点左右。四是出生人口素质偏低,据统计,每年出生的先天性残疾儿达5000多例,不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也影响到人口的整体素质。五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510万,占人口总数13.5%,65岁以上人口343万,占9.1%,社会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三个上台阶,到2015年迈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的行列,这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因素密切相关,资源、环境、发展质量和群众收入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受制于人口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矛盾的进一步凸显,建设西部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还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控制人口总数,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计生工作一定要主动顺应新的形势,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贴近群众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改进服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坚实可靠的人力资源条件。
第二,要突出“十二五”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全面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的同时,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当前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这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国家没有调整现行政策,就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做到政策不松动、工作不松劲、措施不松懈。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突出抓好人口大县、重点地区和农村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失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富人名人等特殊人群的计划生育工作,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确保“十二五”时期我省低生育水平不反弹。只要我们的人口总量控制在预期性目标内,加上我省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完全有条件到“十二五”末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但如果人口总数控制不好,人均指标在全国排位靠后的话,那就不是中等发达省份了。
二是要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要继续抓好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和孕前筛查,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研究,进一步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力争在农村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的基础上,三年内实现产前免费检查,不断提高我省育龄妇女健康水平和新生儿健康素质。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完善政府补助、新合疗、大病救助等政策,解决好广大农村育龄妇女的住院治疗费用,把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真正办好。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要提高妇女素质,因为健康、高素质的母亲,能孕育出健康的孩子,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今年省上加大了这方面经费投入,妇联的经费将有相当部分用在对女孩子的关爱上,各级各部门都要制定特殊政策提高适龄女孩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她们健康成长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要下大力气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经常监管为基础、集中整治为突破,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卫生、公安、药监、人口计生等部门要严肃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的“两非”案件,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的犯罪行为。要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出生性别问题,营造有利于女孩生存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三,要创新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服务。
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实际上也是一项重要的群众性工作。要按照总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积极适应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和工作重点从农村开始转向城镇的新形势,进一步创新管理、改进服务,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
一是以完善政策为重点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深化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其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准确把握人口变动趋势,统筹规划人口布局,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和创新计生工作,如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原有头胎是女孩可生二胎的政策如何与城市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相衔接?总的原则是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要推动重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建立完善具有陕西特色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围绕群众在优生优育、子女成才、生殖健康、家庭致富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奖励扶助项目,提高扶助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是以硬件设施为先导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结合农民进城落户、扶贫和避灾搬迁、3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标准化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站和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引导群众相对集中居住的同时,让他们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计划生育服务。要加快全省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全员人口信息核查和统计管理工作,公安、人口计生、统计部门要建立人口信息整合机制,建设好“动态监测、科学预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口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要创新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管理体制,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纳入社会管理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以社区为单位、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市民化管理、均等化服务、亲情化关爱的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三是以扩面提标为突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会出现多生、超生现象,除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们要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重点是在两年内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今年要扩大到70个,省上正在考虑到明年上半年把所有县全部覆盖,各地各部门要创造条件狠抓落实。养老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建好后,要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进一步提高60岁以上老人门诊医疗或住院报销比例,在大病救助、老年慢性病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加强政府保障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逐步建立以家庭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四,要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要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的议事日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人口计生部门与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