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3 11:27: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1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昭化、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持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年园区建设规划

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12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2

一、肯定成果。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继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观赏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典型。毫不夸张地说,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今年以来。已经在改造激进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规范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依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局部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需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依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规范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水平。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依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时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证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证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时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乡村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乡村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乡村,致富农户”园区建设新模式。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总之。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明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继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布置;三是整合资源,不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时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必需正视存在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效果,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总体规划来看。即:2007-2009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继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市园区建设继续发展时期,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依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一是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坚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继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农业发展的肯定要求。七绝”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二是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保证园区道路疏通、排灌方便、用电便利,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规范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不时开展试验示范,四是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平安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守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五是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继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证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继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做好2011年园区建设规划

篇3

(一)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到2017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72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32%;网络零售交易额75亿元,年均增长36%。

(二)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到2017年,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改造,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以上,3g/lte(4g)用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4g网络实现全市重点乡镇、高速公路、县际干道、主要景区有效覆盖,各区市县城区深度覆盖。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30兆比特(mbps),__主城区及有条件的区市县城区达到500兆比特(mbps)以上,农村家庭达到10兆比特(mbps)。云服务水平达到为全社会广泛提供服务的能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智慧城市、两化融合、电子商务、三网融合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二、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以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其对扩大信息消费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我市“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推进光纤和有线电视入户。启动实施“城市宽带提速计划”、“农村宽带普及计划”、“视听乡村”、“农村校通宽带计划”、“应用创新推广计划”、“宽带体验提升计划”和“宽带产品研发计划”7大专项计划。(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工委,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二)移动通信基础建设。统筹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无线局域网(wlan)、lte(4g)等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协调发展,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组织实施td—lte产业化及应用示范,推动开展基于td—lte的行业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通信运营企业)

(三)三网融合建设。加快通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模数转换进程,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三网融合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三、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努力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广播影视节目水平,促进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一)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华蓥市、邻水县和武胜县等区市县及相关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华蓥市电子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各相关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提高信息产品应用能力。积极参与__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自然灾害预警与救助、公共安全综合应用、城乡建设、智慧景区管理、林火预警应急等领域的开展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等)

(三)强化广播影视产品服务能力。加快打造__红色影视文化城。大力宣传,积极邀请影

视制作单位到我市拍摄一批质量高、有影响的红色影视剧。(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

四、拓展信息消费领域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信息消费领域,积极培育多元化信息消费市场,有效发挥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

(一)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_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化和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建设。(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两化深度融合专项工程。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融合发展,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园区、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应用等重点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有关园区管委会)

(三)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力争实现网络“校校通”;着力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力争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着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力争实现实名制学习空间“人人通”;着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加大资源建设投入;着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四)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一批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推进__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新局)

(五)电子商务发展工程。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移动电子商务等试点示范,培育城市社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网商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政府金融办、__质监局)

(六)视听文化信息消费内容和业态发展工程。搭建数字文化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平台,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出版、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消费,推动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视听信息内容建设及服务提升,建立广播电视视听服务平台,加快实施“视听乡村”计划,大力发展数字影院。(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七)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支持企业参与政府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鼓励政府购买相应服务。大力发展移动互联业务。加快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评估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八)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加快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责任单位: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九)推动信息消费延伸和增值。探索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搭建区域、行业物联网集成应用平台,推动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批数字化景区。(责任单位: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有关园区管委会)

五、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为有效扩大信息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一)构建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推进数字证书认证、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规范化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

保密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__银监分局)

(二)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安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保密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__质监局)

(三)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商务信用评估,强化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__质监局、市文广新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六、完善支持政策措施

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并实施合理财税支持政策,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更好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增长。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培育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并支持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做好推进相关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加大现有支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减轻互联网小微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人行__市中心支行、__银监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培育创新性、成长性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完善信息服务业创业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帮助互联网小微企业增信融资。(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委农工委、市商务局、__银监分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

(三)改进和完善通信服务。完善通信与广电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大通信与广电普遍服务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企业实现平等接入,用户实现自主选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四)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用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建设规划、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制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对通信和广电机房、基站等项目征地、供地、办证等的支持力度,提前介入,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电力部门对通信、广电运营企业的基站、机房、数据中心等用电执行一般工业电价,大型数据中心(用电变压器在315千伏安以上)用电执行大工业电价。指导老旧小区“光纤入户”建设改造工作,对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依照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严格把关。(责任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财政局、__供电公司、爱众股份公司,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五)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信息服务。对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信息化服务事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建设和运维服务。重点包括电子政务、产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和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由公共财政资金安排、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市场主体较为成熟的公益性公共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事项,优先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篇4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市“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实际,自20__年10月起,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__-2013年安排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1个(__村__自然村)、一般村1个(落星村落星自然村)、农村新社区2个(__村、__村、__*村),同步实施__省道沿线的整治工作,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分步推进计划,初步打响__*“美好乡村”品牌。

二、重点工作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新社区、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实施,突出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提升、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管理创新“五大工程”。

(一)实施村庄规划建设

1、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四留四不留”的原则,划定村庄布点范围,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制作镇、村两级村庄布点规划示意图。“四留”即:有历史遗存或传说等独特人文资源的村庄保留,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村庄保留,农业就业率高的村庄保留,农民居住较为密集的村庄保留。“四不留”即:靠近城镇建设规划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等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重建;靠近农业产业园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园区发展统筹集中;非农就业率高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土地整治项目逐步进行撤并;处在工矿区和存在自然、地质灾害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有关项目进行搬迁。

2、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保留的自然村为单元,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以示范村、精品村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高标准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3、强化村庄建设管理。在科学安排保留村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疏堵结合,引导农民向保留的村庄集聚建房,严禁在规划点外新建住房,尤其要严禁骑路建房。对新建住房,鼓励建造联排式住宅,推广双拼式住宅,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开展__*省道沿线的整治。对__*省道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全面进行整治、美化和绿化,对沿线的房屋统一粉刷出新,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披乱挂等现象进行整治,并协调市、区相关单位对道路沿线进行退让和绿化。

2、开展旧村整治。对建设美好乡村一般村的旧村整治:完成村庄“八乱”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并实现村庄道路硬化。一是整治建筑乱搭乱建。农户除主房外,一般不保留辅房,如人口较多确需保留的,至多保留一处,且必须建设到位,做到整齐美观。对已有乱搭乱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要自觉拆除。二是整治杂物乱堆乱放。农户建房剩余的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要码放整齐,并尽可能捐出或出售用于村庄整治建设。柴草等杂物也要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并码放整齐。三是整治垃圾乱扔乱倒。在彻底清理村庄、沟塘垃圾的基础上,农户要自备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收集入桶,由村庄清洁员定时清运。农户对自家庭院、宅基地和门前道路负责卫生保洁,及时清扫各类垃圾。四是整治污水乱泼乱排。农户的厨房、厕所原则上建在主房内,并自行建设或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村庄内不得将畜禽散养,要实行圈养。村庄内不搞一家一户养猪。

对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的旧村整治:一是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拆除乱披乱挂和残墙断壁,清理乱堆乱放和乱扔乱倒,清除房屋周边杂草和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做到村庄“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二是实施房屋改造工程。拆除危房和破旧房屋,突出地方特色和当地风情,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全面出新。三是实施杆线规范工程。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及周边杆线进行整理,确保杆线竖立整齐规范。四是实施塘坝扩挖工程。对村内沟渠进行疏浚整治,对当家塘坝进行清淤扩挖。五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民房前屋后院内、公共绿地、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六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对村民家庭旱厕全部进行改造,所有厕所一律入户,旱厕改为水厕。建设水冲式公共厕所,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农村污水净化工程,有效处理农村二次污染。七是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建设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并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八是实施亮化工程。在村内主干道及广场架设路灯,进行亮化。

(三)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1、编制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利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编制一批推进生态养殖、高效农业种植、农业休闲观光、苗木花卉种植以及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立项目库,寻找招商引资线索,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

2、推进现有园区提档升级。积极指导茂林农业循环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1、扎实推进现有项目。加快推进第一、五、七三个批次的土地复垦,努力做好项目验收协调工作,确保在20__年底前全部申报验收。

2、编制储备一批新项目。建立土地双挂钩项目库,积极争取村庄整治项目,全力编报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确保全区完成600亩,力争完成1000亩的指标任务。

3、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七室、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的建设标准,开展农村社区设施规范化建设,在全区率先将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成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五)强化农村管理创新

1、培育农村乡风文明。开展“城乡同创”活动,把文明乡风培育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在村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文化橱窗、进行道德宣讲、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以及开展评比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等形式,展示和宣传文化知识、文明礼仪、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

2、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建成的精品村(自然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力度。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管理权、监督权。

三、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0月15日前)。制定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村要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并由村民自主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

2、规划设计阶段(20__年10月)。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对精品村的地形进行全面测绘,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听取当地村民代表的意见,凝聚广大村民的智慧。

3、启动实施阶段(20__年10月-2013年11月)。创建村对照创建工作目标,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项目支撑、项目筹资渠道、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南庄红光胜要在年内完成。

4、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2月)。由镇组织力量对审定的精品村、一般村进行自查初验,符合条件的申报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达标的予以授牌表彰和奖补。

四、工作要求

1、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编制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注重挖掘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努力把创建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

4、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实施镇领导、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与美好乡村创建村结对帮扶制度。创建村要相应的成立领导组,明确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建设美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篇5

产业发展工作

筹划组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市区开设农产品销售网点50家。出台新一轮蔬菜扶持政策。制定本年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启动25个150亩以上规模化周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3500亩公益林建设。加强绿肥种植管理和评估工作。做好国家级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创建的总结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和集体土地流转规范工作。启动50个“三资”管理示范村和3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供水集约化建设,启动崇西水厂前期清障工作和堡镇水厂厂区建设。继续实施新河港、涨水洪、界河等县级河道综合整治和新海中心河、陈家镇琵鹭河等生态河道治理。继续推进2012年度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推进2012年度5000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工业园区总部经济园内人民西路新建工程及无名河景观工程。协调推进裕源电子、晋通光纤等落户企业项目建设。完成富盛经济开发区收储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地面资产评估,签订征地包干协议。做好长兴产业基地丹华海事项目、航海仪表仪器项目的入驻选址工作。根据中船重工704所入驻节点计划,做好供地方式确定等前期协调工作。督促待开工企业确定开工节点计划。继续深化海洋科技港项目规划方案。做好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公司组建工作,推进总部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浦帆路、层海路二期、瀛湖路、碧庭路土地收储工作,初步完成园区信息化规划编制,着手开始融资准备工作。做好企业申报2012年度县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度各类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做好走访企业活动各项准备工作。确定本县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名单。督促2012年度调整项目拆除生产线。开展春节前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推进明珠湖地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三岛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东滩科旅一体化管理的签约工作。制定2013年自行车嘉年华活动方案策划。启动2013年森林旅游节总体方案策划。针对浙北、苏南地区开展旅游市场推介活动。完成移动短信平台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森林公园二期改造项目设计方案并报批。签订宝岛度假村项目拆迁补偿协议,启动地块拆迁工作。推进明珠湖活动中心项目及森林公园周边建设镇1、2号地块项目建设。配合市商务委进行商业网点规划部分修编和白山羊定点屠宰场规划设置调研。做好2012年农民售粮补贴工作。

城乡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

继续抓好2011年度卫片、2012年度巡查和土地例行督察剩余18宗违法用地的消除工作。完成庙镇镇区、新海镇镇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等控规的编制、报批工作。推进陈家镇国际论坛商务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附加图则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长兴地区开发建设。按照第三阶段的节点要求,继续全力做好中船长兴二期征地动迁工作。继续加快推进陈家镇地区配套商品房建设,6—8期项目施工完成50%,9-13期项目完成施工招投标准备工作。推进陈家镇地区11条道路建设。加快自行车公园启动区建设步伐,完成一期A区项目清障和基础施工。完成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基础施工。按节点计划推进滨江1-4号地块相关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城桥新城商务中心建设。力争完成县档案馆和县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基地项目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招投标等工作。完成8号地块配套商品房项目的施工招投标。基本完成宝岛路(瀛州路-大道)桥梁工程及路基工程。继续推进崇州路(瀛州路-大道)建设。继续推进看守所、拘留所项目。按节点推进北陈公路和蟠龙公路建设。推进东引路(一江山路—大陈路)、工农路(石岛路—长岛路)、石岛路(大通路—大顺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好2012年度村庄改造市级验收工作,做好本年度村庄改造计划向市级申报工作。完成农村桥梁改造(200座)和农村道路建设(约500公里)项目报批和桥梁设计。继续抓好申能燃气电厂、天然气主干网岛管道工程、北部垦区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编制完成县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工可报告,成立项目公司。加快横沙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做好迎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验收准备工作。继续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做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总结、科技创新行动项目征集及评审工作。启动电子政务第二批试点单位建设。开展生态科技馆展品展项深化设计。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i-shanghai)覆盖建设。开展县社会信用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与黄浦、静安教育合作项目,启动两区优质学校与优质学校结对签约。开展区域“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医教结合”工作。继续推进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工作,做好迎接教育部验收准备。推进庙镇小学、裕安中学抗震加固工作及新建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长兴平安小学迁建工程完成开工准备。继续加强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行管理工作,统筹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对乡镇进行免费配送。提升新城三馆功能,利用“东方大讲坛”、“上图讲坛”、市文联讲座及本地专家学者资源举办好“瀛洲大讲坛”。做好山歌、鸟哨、灶花等三个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推进县博物馆基本陈列调整改造项目方案设计和立项工作。做好民间博物馆建设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启动首届市民文化节相关活动。完成2013年环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2013年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事相关筹备工作。推进社区健身房、健身点、灯光篮球场、百姓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设施项目建设。启动编制200公里自行车健身绿道布局与修建规划。完成“百万市民体育大联赛”本县工作方案。编制体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实施县体育场馆整体改造维修工程。开展体育服务下乡、进社区活动。完成高级教练员引进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与新华医院签订新一轮三级医院建设协议书。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卫生部评估验收准备工作。完成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建成本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推进县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制定并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期规划方案。继续推进居民签约就医工作。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加强孕产妇全覆盖孕情监测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工作。

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工作

篇6

(二)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努力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各级环保部门严格环保准入制度,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遵守环保审批程序,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制浆造纸以及电镀、制革和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决不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以更好地保护资源和环境,保证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即将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等项内容,面向所有受建设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同时发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调查表,征求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这些措施和制度的实施既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又吸取了民众的智慧,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因环保决策不当造成后患,从而避免因环保审查失误而新产生重污染企业。

(三)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开展彻查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开展彻查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我市境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彻查,准确把握了我市排污企业状况和新建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了各类工业园区入住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对烈山水泥群的环境整治不断深化。目前正在起草方案,准备按照国家新的产业政策要求予以取缔,以彻底消除烈山地区水泥行业粉尘污染问题。

----对个别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挂牌督办。促进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及时整改环境问题。 (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借助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污染减排。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充分融入了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规划,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使资源得到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污染减排。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市共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等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260多家。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借助清洁生产工艺推进污染减排。目前全市已有2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仅长源(淮北)焦化公司、大唐淮北发电厂和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等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年节约资金5400多万元,年节约用水2400多万吨。

----借助相关经济政策推进污染减排。一是鼓励引导企业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支持或补助。二是依法督促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借助法律强制手段和政策手段推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保部门通过提高排污费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生产环节的废弃成本、排污成本,促进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三是利用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选好项目,利用好上级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省有关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

----借助核发排污许可证推进污染减排。按照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严格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了分配,工业企业全部制定了二氧化硫减排计划,以确保完成我市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借助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推进污染减排。目前,全市已安装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0余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68.05%。此外还建成了2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3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均已与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对企业的偷排超排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借助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污染减排。一是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专题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不断提高领导层和群众的认识,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公开化。通过对企业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评价,并公布评价信息,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督促企业提高治理污染的主动性。

(六)启动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成立了“淮北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污染源普查工作;制定了《淮北市污染源清查核实工作方案》,保障了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系列专题宣传,为污染源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7

为贯彻党的十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特色城镇化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本着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规范运作、积极稳妥的原则,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示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是拓展对外开放、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平台,对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示范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需要扩大开放,加快集聚外部资源和要素,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力。要通过示范城镇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一大批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三化”统筹、“三动”战略,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核心,以中部城市群为主体,统筹规划城镇、人口和产业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引导多元化投资建设示范城镇;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进“三区”、拥“五金”;要坚持突出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优势资源与战略投资者结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城镇;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走出一条传统农业大省实现城镇化的新路子。

三、工作目标

经过3~5年建设,实现示范城镇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由“乡”到“城”的转变,为全省城镇化发展探索积累经验。

(一)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鼓励示范城镇发展产业园区,推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促进人口向镇区集聚。支持示范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扩大规模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收入结构。

(二)探索多元投资的建设模式。强化政府引导,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水平,严格规划控制,科学安排建设内容和时序。突出市场主导,改变单一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状况,支持示范城镇集成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放宽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领域,形成多元投资建设的局面。

(三)探索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方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放开农民到示范城镇镇区落户的条件,保障农民享受市民待遇,享受公共服务,推动农民养老、医保等制度和城市养老、医保等制度有效衔接,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推动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防止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四)探索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依托示范城镇区位优势,推动大城市功能向示范城镇转移,促进城镇与大城市发展分工互动共进。推动各市(州)向示范城镇建设倾斜资源和政策,促进区域间示范城镇均衡发展。推动示范城镇建设突出特点、差异化发展。

(五)探索破解城镇化难题的制度安排。坚持规范有序可控,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试点和改革,注重试点和改革措施与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农民权益等相结合。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一)工作内容

1.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编制或完善示范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完善示范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围绕镇区、产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注重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规划间的相互协调。大城市周边城镇要与大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有效衔接,特色资源城镇要注重与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搞好对接。修改或编制相关规划要聘请高水平、有实力的规划团队,充分依托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貌。强化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提高规划的整体实施效率。

2.切实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先支持示范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确保示范城镇用地指标需求。采取政府组织或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示范城镇的开发建设,以土地收益推动示范城镇建设。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复垦整理力度,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用于城镇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制定宅基地换房办法,采取整村推进、转移安置等方式,有序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3.强化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依据区位、资源、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示范城镇集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优势。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平台,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同行业集聚,上下游聚合,汇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街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城镇建设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进城农民创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使示范城镇建设真正建立在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实力增强、就业充分的基础之上,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4.着力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协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种养殖基地,带动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5.努力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示范城镇旧区改造,加快住房建设和改造步伐,推动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宽带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综合管理,保障城镇安全高效运行。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区域发展中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并优先安排大城市的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向示范城镇延伸和覆盖。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数字城镇建设,发展智慧城镇。

6.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制度创新,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赋予示范城镇镇区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探索高效的推进产城融合的管理体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利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支持整合市、县金融资源,培育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

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本地实际,稳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户籍制度、村委会改革工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教育、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进入城镇后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

(二)工作步骤

1.确定示范城镇。突出长吉图区域,同时兼顾全局性和地区平衡性,确保在每个市(州)至少有1个示范城镇。具体示范城镇的选定,要综合考虑规划布局、基础条件等因素。

2.启动示范城镇建设。完善示范城镇规划体系,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适应农民进城需要,适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经济,农村户籍改非农户籍和村委会改居委会三项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综合配套改革。

3.及时协调督导。省直相关部门要强化跟踪和指导,随时监测示范城镇建设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示范城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4.定期总结交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示范城镇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组织其他城镇学习示范城镇经验做法,适时在全省推广示范城镇建设经验。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充分调动农民进城积极性,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省政府制定出台综合优惠政策,在扩大示范城镇管理权限、实施特殊的土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支持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税扶持等六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策细则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本级扶持政策,鼓励设立示范城镇专项资金,确保示范城镇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同时,鼓励市(州)政府选择1~2个城镇开展本级示范城镇建设,省政府对启动快、效果好的城镇,适时纳入省级示范城镇范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推进机制。为确保示范城镇建设规范、扎实推进,建立“省统筹、市主导、县镇实施”的责任分明、上下联动推进机制。省政府成立工作推进组,统筹领导全省示范城镇建设。市(州)政府是示范城镇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推进机构,负责示范城镇建设的指挥、协调、督办等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县(市、区)、镇政府是示范城镇建设的实施主体,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推动示范城镇各项具体建设工作。

(二)强化推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并利用网络平台,即时宣传示范城镇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及工作特色、经验和成效。强化招商推介,采取网上招商、推介会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定向招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人员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加强相关政策及示范城镇建设操作流程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交流,组织示范城镇及其他城镇加强交流学习,及时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强化评价考核,建立示范城镇发展指标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对示范城镇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引导督促示范城镇科学健康发展。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未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取消省级示范城镇资格。

(三)加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在规划管理、土地运作、工程建设、宅基地换房以及农民变市民政策转移接续等方面规范操作程序,保证示范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要强化风险管理,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好示范城镇建设风险评估,切实采取严密的应对措施,防范规避示范城镇建设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附件:1.有关词语解释

2.省级示范城镇名单

附件1

有关词语解释

三区:指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

五金:指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土地流转金。薪金是指农民通过到企业、园区、农村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就业获得的收入;股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股份制改革,把集体资产确权量化到农民,农民作为股东从资产经营增值中获得的收益;租金是指进城农民对房产等进行出租获得的收益;保障金是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龄后所领取的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土地流转金是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

宅基地换房:指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办法,换取城镇内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住宅。

附件2

省级示范城镇名单

长春市:兰家镇、合心镇、奢岭镇、卡伦镇、合隆镇、劝农山镇(莲花山旅游度假区)

吉林市:孤店子镇、金珠镇、岔路河镇(中新食品区)、北大湖镇(北大壶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

四平市:叶赫镇、公主岭市范家屯镇

辽源市:金州乡

通化市:金厂镇、梅河口市山城镇

白山市:松江河镇

松原市:长山镇

篇8

去年12月11日,在该县召开的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交流会上,县委书记刘金龙说:“要达到市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标要求,必须抓住新理论、新理念学习这个首要环节,学细、学实、学活,用新理念更新观念,梳理思路,指导实践,实现全县又好又快发展。”

于是,一场空前的再学十七大报告热潮在全县拉开了帷幕,从机关到学校,从城里到农村,到处是学习的浓厚氛围。

为把大讨论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雄县县委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县委常委会、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等一系列会议,对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进行了研究部署,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座谈会、情况汇报等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阶段工作任务,协调调度活动进展情况。督导组深入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督导,及时解决大讨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表率作用,通过真学、活学,学议结合,掌握了先进的理论精髓和发展理念,在学习中认清了自我,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动力。

涤荡旧思想撞击新理念

思想的解放,总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时刻,成为引导我们勇往直前的智慧之光和精神动力。雄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认为:能不能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得深入彻底,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是不是敢于揭丑亮短。

为此,该县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深挖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消除影响发展的思想根源、观念羁绊和机制障碍,直面现实,解剖自己。很快,“三种差距”浮出水面:理论学习不够、工作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转变。针对这些差距,雄县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县树立起了大干大发展的拼搏意识,奋起直追、破难攻坚的进取意识,“全力服务,优化环境”的开放意识。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雄县干部群众激情迸发,人心思进。旧思想被涤荡,新理念在撞击中迸出,彰显了思维创新的奇效。“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理念深入人心。

新理念随之带来了思路上的创新与发展,一个个更加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新思路逐一明确。建设京南近海温泉城市,打造中国最大的温泉度假区,成为雄县发展的目标和有形抓手。围绕这一目标,该县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大力实施两轮驱动战略。一方面,立足产业优势,实施工业强县。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两大基地、两大园区,即:全省塑料包装创业基地、全国生殖健康用品产业基地,规范提高革塑园区、乳胶制品园区建设,抓紧运作新建高能电池项目和帅康座椅企业上市,壮大“红丝带”安全套生产规模,把雄县打造成全省的新型绿色包装、生殖健康用品等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立足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兴县。充分发挥地热温泉、白洋淀、矿泉水资源和毗邻京津的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以雄县为中心、以温泉城为龙头、以白洋淀景点、白沟市场贸易为依托,打造中国温泉旅游度假区。

凝神聚人气迸发新活力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府名单公布,雄县位列全国33个地方政府之中,是河北省7家上榜政府之一。县长王义民说:“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我们担负的历史使命。解放思想,就要进一步凝神聚力,就要进一步破解难题,就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思想的解放,优化了雄县这片创业热土的环境,转变了干部群众的作风,各项工作步入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篇9

Abstract: Rural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Chaohu City and the next period of work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general gui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Rural building measures recommended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该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于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自2011年8月22日区划调整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将巢湖定位为合肥市“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当前,巢湖的建设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责任并重。面对新目标、新要求,巢湖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未雨绸缪,积极推出新举措,开创了新局面。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已将近两年。在此期间,我市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得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有了新的想法及思路。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市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人口呈现向外转移趋势

从近年统计数据中发现,巢湖市域户籍人口总量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年均综合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同期,巢湖市域常住人口近年来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应是市域整体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缓慢,导致部分人口外流到经济发达地区;其二,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巢湖市由地级市变成县级市,大量原地级市的职能部门人员携家属转移到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市;其三,中心城市和乡镇发展建设仍然相对缓慢,导致自身聚集能力不强,这种自身原因与前面分析的原因共同作用,又进一步强化了外部吸引能力不强的后果。显然,上述这些方面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初始阶段地域人口的持续外流。

但随着巢湖市融入大合肥,作为合肥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行政区划调整的磨合期后,巢湖市对内发展建设进程将加快,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对外吸引能力逐渐增强,由此逐渐进入良性发展进程。

(二)村庄过散、布局零乱

各行政村的自然村落过多、村庄规模小且过于分散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这几年我市创建了一些示范村,但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特色村不多,其很大一个原因在客观上是村庄布局零乱,同时历年来重视不够,乡村建设推进力度不够。

(三)基础设施状况落后

1、道路交通

市域公路网缺乏整体布局,尚未形成完善的公路网结构。公路网密度低,等级结构不合理,对外交通衔接不通畅。主要表现在交通网络的对接不完善,需要对主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县乡公路按照同技术等级进行改造,特别是对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的连接通道需要加强建设;同时过境道路在区域内的出口相对较少,没有起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巢湖市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2、卫生环境

由于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缺乏长效管护。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矿产开发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3、社会事业公共设施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加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造成总量不足,设备简陋,共享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4、文化产业

我市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深入挖掘和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加强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5、其它基础设施

其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农村饮用水的普及与安全问题、排水、供电等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因各乡镇、各村的情况不一,但总体水平较差。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

注重村庄布点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村庄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配套,做到布局合理,相互支撑。通过论证和引导产业定位是保证农民宜业的重要规划内容。我市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结合村庄特色对各村庄进行了明确定位。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最大程度的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突出村庄的个性美。因地制宜,结合村庄的现状及特点采用不同建设模式,主要有改造提升型村庄、拆迁新建型村庄、旧村整治型村庄、特色保护型村庄等。

(二)充分整合土地建设项目

1、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为载体,与城镇、农村新社区、农业园区建设结合,统筹安排,推动农地重整、要素重组。一方面,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及住宅置换城镇产权住房,以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集中居民点。

2、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把土地流转作为改变农民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和服务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鼓励设立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由乡镇统一流转农民承包地,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农业规模经营。以引入产业化企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速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创新农村新型产权制度

深化以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本化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法

在施工前,要有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美好乡村建设不等同于简单的房屋建设,要做到先清后建、先基础设施后房屋立面、先整治后提升顺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围绕“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四个方面,做好“五整治、三提升、一保护”重点工作,即“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村庄道路、整治乱堆乱放、整治河道沟塘,提升设施配套、提升饮水安全、提升农房风貌,保护历史文化”,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整合资源、细化操作”的原则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我市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法

美好乡村建设的施工不同于一个单项工程的建设,它是一项综合性提升工程,是涉及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时既要运用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技术知识,更应因地制宜地组织适应各个村庄自身的特征的施工方法。下面仅从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作些简要介绍。

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资金保障与运用

1、资金保障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多方筹措资金,树立改革、开放的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要素、劳动力等优势,运用市场经营的思路,吸引城市金融资本、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以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源源不断。

2、资金的运用

资金的运用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完善相应程序,建立项目资金申报和拨付制度。为保证资金整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加强对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形成一定的督查制度与考核制度,以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有效发挥。

(二)宣传发动、群众参与

1、宣传发动

农民群众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动离不开群众参与。通过各种路径与方式,大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责任主体、建设方式等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发挥群众智慧建设美好乡村。

2建立督查机制

除各级政府严格督查外,建立群众督查与管理组织。目前我市各中心村在建设过程均成立了群众理事会,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的问题协调与施工督查起到很大作用。

(三)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篇10

(一)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面向全社会开展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发动政府部门、街道、村镇、企业、学校、社区共同参与,力求造大声势、高规格、高层次、高质量、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xx日报刊发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36周年专版,分管副市长发表了纪念世界环境日的署名文章;xx电视台在世界环境日宣传周期间连续7天播发了环境宣传口号;全市悬挂宣传横标136幅,出墙报、专栏、黑板报235期,张贴宣传画5000多张,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0000多份;48家单位的领导发表了闭路电视讲话;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竞赛38期次,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全市34所绿色学校开展了“我为保护校园环境献爱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直接参与的学生达45000多人。

(二)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努力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各级环保部门严格环保准入制度,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遵守环保审批程序,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制浆造纸以及电镀、制革和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决不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以更好地保护资源和环境,保证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即将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等项内容,面向所有受建设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同时发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调查表,征求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这些措施和制度的实施既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又吸取了民众的智慧,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因环保决策不当造成后患,从而避免因环保审查失误而新产生重污染企业。

(三)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开展彻查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开展彻查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我市境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彻查,准确把握了我市排污企业状况和新建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了各类工业园区入住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现场环境监督检查。对重点水污染企业经常性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使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确保达标排放。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企业,除责令其停产整顿外,还建议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责任人。全市环保执法人员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经常性地现场督查,每月现场检查不少于2次;一般排污企业每月现场检查不少于1次,节假日、休息日、夜间实行不定期抽查。去年以来,环保执法人员就对全市100多家企业进行了2800余户次的现场督查,确保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对烈山水泥群的环境整治不断深化。目前正在起草方案,准备按照国家新的产业政策要求予以取缔,以彻底消除烈山地区水泥行业粉尘污染问题。

----对个别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挂牌督办。促进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及时整改环境问题。

(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借助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污染减排。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充分融入了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规划,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使资源得到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借助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污染减排。一是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市每年产生约460万吨的固体废物,其中煤矸石360万吨,粉煤灰100万吨。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和煤矸石回填等,基本可将固体废物全部转化。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对煤炭开采矿井水净化、洗煤厂用水闭路循环、企业冷却水循环使用及xx(xx)发电厂采用新型干式除灰,每年节约用水约6100万吨。三是切实强化资源环境管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7000多口,总池容6万多立方米,年产沼气2200多万立方米。建成省级百佳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9个,县级生态村28个,建成中小型沼气工作站3处,大型沼气工作站1处,有力地推进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污染减排。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市共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等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260多家。

电力工业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今年6月22日上午,xx(xx)发电厂1#、2#机组冷水塔成功实施了定向爆破,运行了34年的两台5万千瓦机组在安徽省率先实现了关停,此举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650吨;该厂3#、4#、7#机组准备以“上大压小”替代方式进行淘汰,5#、6#机组已接近30年的服务年限即将报废。至“十一五”末,该厂将削减近80%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时8#机组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石灰石--石膏湿法全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500吨。此外,xx(xx)发电厂近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将所有机组都安装了高效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达99.9%左右,极大地减少了烟尘排放。

----借助清洁生产工艺推进污染减排。目前全市已有2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仅长源(xx)焦化公司、xxxx发电厂和xx矿业集团公司等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年节约资金5400多万元,年节约用水2400多万吨。

----借助相关经济政策推进污染减排。一是鼓励引导企业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支持或补助。二是依法督促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借助法律强制手段和政策手段推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保部门通过提高排污费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生产环节的废弃成本、排污成本,促进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三是利用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选好项目,利用好上级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省有关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

----借助核发排污许可证推进污染减排。按照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严格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了分配,工业企业全部制定了二氧化硫减排计划,以确保完成我市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借助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推进污染减排。目前,全市已安装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0余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68.05%。此外还建成了2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3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均已与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对企业的偷排超排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借助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污染减排。一是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专题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不断提高领导层和群众的认识,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公开化。通过对企业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评价,并公布评价信息,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督促企业提高治理污染的主动性。

(五)建设自动监控网络,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全市环境在线监控网络系统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已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8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71%的基础上,正在新建设7套水污染源、9套气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此外还建成了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及2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3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六)启动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成立了“xx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污染源普查工作;制定了《xx市污染源清查核实工作方案》,保障了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系列专题宣传,为污染源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努力为建设项目做好环保服务。今年1~10月份,我市通过国家、省、市环保部门审批项目121项、总投资金额67.5亿元,市行政服务大厅环保窗口接办件175件,全部按时办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监控手段尚需进一步改善。由于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尚不能覆盖所有企业,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节省治污成本,而擅自停运治污设施,造成超标排污、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二)基层执法监督力量薄弱。县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严重滞后,xx县环境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三区环保局甚至没有监测实验室。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也都存在人员、经费、设备、车辆严重不足的情况,执法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三)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高,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县区环境执法能力弱,执法监管不到位、不作为等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2008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污染防治摆上更加重要日程。不断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各级政府要经常听取环保工作情况汇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过问环保工作,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将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签订责任状,并列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实施考核。

(二)加快治污项目进度,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争取国家环保优惠政策支持,加大自筹资金力度,加快建设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县污水处理厂、矿山集污水处理厂、烈山污水处理厂、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各重点工业企业污染处理设施等一批污染治理重大工程,切实减少废水排放,大幅度削减各总量控制指标的实际排放量。

(三)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污染治理,充分发挥其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作用;依托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投入,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使环保投入尽快达到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政府投入的比例要保持在gdp的1.5%~2%之间;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机制,保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提高收费标准,扩大征收面,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到位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四)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完善自动监测监控网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从面源上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对入河排污口和重点排污企业加大现场监理频次,同时加快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网络建设,从技术上为企业偷排、超排筑起一道屏障。三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环保审查,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四是加大环保处罚力度,对未批擅建、环保“三同时”不完善及擅自停运、闲置治污设施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公开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近两年,我市把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今后仍要按照《xx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公开化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化的基础工作,确保评价信息真实、准确、可信,鼓励吸引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激励企业主动治理污染。

篇11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在对市场、环境、发展、经营等形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要计划指标、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形成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管理是对综合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综合计划管理更是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实现从条块分割向集团化运作的转变、从资源分散向优化配置转变、从由宏观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思考,统筹兼顾,深刻感悟综合计划工作的精神实质。

综合计划在发展策划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既是规划和前期工作的科学延续,又是项目实施和评估的基础,更是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深深感到,做好综合计划工作,人的思想观念、思路措施至关重要,不但要站在全省的高度看朔州,而且要站在全社会的发展看供电,“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做到心态非常宽阔,格局非常厚大,境界非常高深,思路非常清晰,措施非常细腻,决策非常科学。

1、了解大政策。通过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家的

有关政策和国网公司、省公司的具体要求,充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产业结构变化和系统内部规定,制定综合计划的编制原则,科学决策最佳项目。

2、进行大统筹。通过综合计划这个平台,统筹公司

的有限资源,综合平衡电网建设、小型基建、技改、大修、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和经营指标,充分论证,优化组合,争取实现总体效益最优。

3、紧盯大市场。在朔州,我们不是垄断企业,地电公司灵活的项目建设程序,自主决策项目的方式,快速的投资行为以及政府或明或暗的政策偏向,使我们对市场就是生命线的内涵比兄弟单位感悟得更多,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品味的更多,对市场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变化做决策,紧盯大市场,做到与时俱进也成为我们综合计划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4、实施大供电。朔州是能源基地,煤炭及风力资源丰

富,电厂密集,装机容量全省排名第三,但是本地用电负荷不足五分之一,朔州电网承担着大量电力外送任务,适度强化送出,着力打造主网架仍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在为全省乃至全国做贡献的同时,朔州存在着电厂直供的巨大潜在风险,我们不得不提前考虑区域市场融于大市场的问题,扩大电网的边缘效应,延伸大电力客户的接入,降低大电力客户用电的电压等级,支持绿色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是保持和扩大电力市场的有效途径。

5、做好大服务。以服务的心态开展好综合计划工作。

对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内为电网基建、安全生产、营销服务、资产经营做好牵头服务,通过大服务,实现大沟通,确保综合计划统筹兼顾,有序推进,有效落地。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着力提高综合计划的全过程

管控能力。

1、明确定位,主动沟通,将综合计划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结合朔州电网实际,我们明确了五层发展定位:一是朔州电网以电力送出为主,必须建设完善的送出电网,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力供应提供坚强保障;二是为满足朔州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强化以220kv为环网的主干网络;三是为满足朔州城镇化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建设智能灵活的城市配网;四是为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建设经济可靠的农村电网;五是为支撑电网发展和灵活运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建设高速便捷的信息通讯网络。做到这五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真正把朔州电网打造为坚强智能电网。

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高度重视三级定期沟通工作,一是与县级规划、城建、土地、经委、环保等部门进行沟通,成为朋友,使政府部门对电力规划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二是与市级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向政府借力,将电力规划与朔州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将综合计划与朔州经济发展相融合,三是向省公司积极汇报,充分表达综合计划任务的科学性和市场需求的客观实际,确保省公司认可。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综合计划全方位考核体系。

(1)制定办法,明确职责,将综合计划的所有工作量化到每个部门和责任人。我公司先后两次修订了《朔州供电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办法》,通过对综合计划的所有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将涉及到的每一项工作都对应到了每一个管理专责人,共涉及10个部门38名专责人。

(2)积极引导,按月计划,充分实现了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与工程管理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积极引导,根据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月进度计划,在下达综合计划的同时,将项目的月度计划一并下达,初步实现了以时间节点为切入点,对每个项目进行过程管理。

(2)加强考核,绩效兑现,使综合计划工作真正实现全过程管控。根据工作实际,我公司对每名专责人制定了综合计划月度评分标准和年度评分标准,根据工作量,制定了基准分,公司设置综合计划专项奖,通过进度计划,对应到每个人,每月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实现对综合计划的过程管控。

3、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综合计划管理信息化。

综合计划工作涉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公司的计划专责人到每个部门的业务专责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工作繁琐,开发了相关软件系统,与大规划一体化平台进行了对接,将所有涉及到综合计划的指标、工程投资、项目进度计划、报表、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均纳入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实现综合计划业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已经上线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综合计划报送、统计汇总和考核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全面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信息化、综合计划管理人性化。

4、专业互助,多管齐下,将综合计划工作同经济分析和同业对标工作有机结合。

综合计划、经济分析、同业对标这三项工作是发展策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互助,多方管控,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根据修订的《朔州供电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我公司在每月、每季召开的经济分析会上,发展策划部都要对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专业部门做具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将分析质量和整改措施的可行性、科学性纳入经济分析工作考核范围,公司设置专项奖每月进行考核。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同业对标这个平台,来促进综合计划的全面完成,依据《朔州供电公司同业对标管理实施细则》,设置专项奖对同业对标和综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每季进行考核。

三、超前筹划,深化管理,以信息化助推公司综合计划

管理水平上台阶。

朔州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宏伟构想,明确了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的目标,全面打响工业园区建设攻坚战,将对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公司将迎接挑战、紧抓机遇,继续围绕省公司“三思三晋”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补“脑”促创新、补“气”塑文化、补“血”增活力、补“钙”强基础;解决问题抓制度、规范行为抓流程、明确责任抓考核、晋级发展抓观念,以管理隐患排查清剿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管理,狠抓落实,迎接“五大”、备战“五大”,努力开创公司和电网发展新局面,所有这些给综合计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沟通,积极服务,明确目标,将综合计划的精

神和要求在全公司入脑入心。

综合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整体性、全局性、唯一性、统一性,通过平衡优化,保证公司上下目标一致、行动协调,形成加快发展的巨大合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优。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通过宣传、沟通,逐步使基建、生产、营销等各专业的每项工作之初就自动服从于综合计划,逐步形成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发展。

2、明确界限,优化流程,强化考核,确保综合计划各项工作有效落地。

(1)通过对综合计划工作方式的不断思考和探索,寻找工作中的短板和差距,彻底改变以往“重计划下达,轻计划执行”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综合计划的管控能力。

(2)进一步明确发展策划工作各环节界面,理顺流程,实现闭环管理,使综合计划能够横向融合,纵向管控,促进公司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3)要切实推进综合计划的刚性执行,要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切实推进电网建设工程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相关前期工作。要按照进度计划控制各类指标和工期,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尽量减少计划调整,提前报送物资需求计划,及时完成结算和中介机构审核工作。

3、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合力攻坚,保证重点工程务期必成。

(1)协调优化建设环境,做好电网发展规划的滚动修订工作,建立内外部畅通的协调机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谋求政策支持。加大电网建设前期工作力度,2014年的项目已经全部取得支持性文件,2015年的项目10月底前全部取得支持性文件,为电网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要全面加强项目储备库管理工作。储备库是编制综合计划的依据,要加强项目储备理念的宣传工作,尤其对政府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和临时决策的项目,要做好沟通协调解释工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滚动调整储备库,以适应朔州经济发展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3)要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全力服务市内重点工程,确保重要及高危客户安全供电。加强对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研究和管理,加快用户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加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智能电网项目推广力度,培育新的电量增长点,促进公司快速稳步发展。同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定和建设标准,强化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提高电网建设水平。

(4)要强化精益生产管理,提高可靠供电能力。加强电网调度管理,加大设备技术改造,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全面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配网改造工程管理,继续推广状态检修和大检修管理模式,科学安排综合停电计划,提升供电可靠性指标,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5)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范自备电厂管理工作。

要加强自备电厂管理力度,严格把关,对新建自备电厂坚持按照“先上网,后下网”原则并网结算。

4、集中精力,系统思考,以信息化管理为大规划建设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