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7: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学会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笔者对任教的四个班共198人作了是否愿意参与课前活动的调查,其中有65人认为科学课不需要开展课前活动,究其原因是认为科学课主要以探究活动为中心,对于每一堂课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若提前开展了活动,似乎失去了对科学课的神秘感,变得很没趣。“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课前活动的指导一般可按不同的课型进行。
一、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搜集资料是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大量的书籍、报刊,或是上网浏览,询问父母等方式去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从中孩子们可以了解科技的发展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人体保健、环境与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动植物的繁殖、食物的搭配等多方面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搜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可能得到不同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补充进课堂,不仅可以拓展教材,便于对教材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资源,省时高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跳动起来会怎样》一课,为丰富对消化系统的认识,有的孩子请医生家长帮忙,搜集到了食物消化的录像资料,帮助我们解决了极大的困难,从而实现了从课本到生活的延伸。再如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可要求学生通读教学内容,在总体上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课堂上的检查反馈表明:课前活动效果非常好,全班大多学生搜集了资料,具体有: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生命的存在;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我国对月球的探索中,有神五、神六、神七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着落,其中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6位宇航员上过天等等。有的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图片,特别是几个优等生还将资料做成了幻灯片,图文并茂,方便其他同学读取。在教学《宇宙》这一单元时,还可在课堂中安排5分钟,让孩子们播报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并采取积分制的评价方式,提高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课前准备材料
实验材料是帮助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实验材料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师除了认真准备实验材料外,还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和家长资源,让学生参与到课前的材料准备中来。一方面可让学生体验提前到来的探究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及选择材料的能力。
我们的家长遍布于各行各业,能够为某些材料提供一定的方便。如有的家长任教初、高中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实验教学仪器,如动植物、岩石的标本等。又如《磁铁》单元中的磁铁,《溶解》单元中的食盐、面粉、白糖、沙子,《电》单元中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等这些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可让孩子们提前准备。再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进行沉浮实验时要用到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来研究沉浮的情况,为了实验的科学性,每一类材料至少要准备2个以上,由于材料品种多,数量多,若在上课前一天准备有点仓促。为此,可让每个班的孩子提前在班内准备一个大箱子用来收集饮料瓶、易拉罐、吸管、等废弃物,这个百宝箱在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课前参与体验
1.体验观察研究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因课堂内受时间、器材的限制,若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品种的观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可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制定好研究计划,再根据计划去寻找观察对象并进行独立观察或小组观察,课内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收获更丰富的知识。
如教学土壤这部分内容时,可布置学生课前到田野中去实地观察土壤。学生通过看、闻、摸,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土壤的气息,像科学家那样记录着自己一个个的“伟大发现”之后,组织学生在课内讨论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怎样减少对土壤的侵蚀等活动。这样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土壤的情感体验,将保护土壤的意识转变为自己的行为。又如教学放大镜这块内容时,可指导学生课前去观察花花世界中的任意物品,相信可以收获更多的信息。
2.体验现场活动
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组织孩子们在课前参与现场体验活动,能激起孩子们最大的兴趣。
如教学《斜面的作用》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体验登山活动,孩子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课中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大家都认为走坡度大的斜坡明显比走平缓的斜坡吃力,从而自然地引出山坡路面可看作是斜面,斜面越平缓越省力的原理。这样,孩子们亲历了登山的过程,促使本课的难点化难为易,同时也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由此得到提升。
3.体验动手操作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灵活多样和人机交互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内涵,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运用了一些教学课件而已,错误地把信息技术孤立起来,甚至有的教师只是把教科书简单地电子化(数字化)或者在网上下载几张图片敷衍了事,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可供教师参考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是凤毛麟角。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但可惜的是,他们的成功通常只局限于一堂课或者一个单元,而且着眼点仅仅是学校课堂教学而已,殊不知在课下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可利用空间远比课堂教学要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要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大港一小”)是天津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网络建设规范、实用而高效,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操作技能普遍较高。基于对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实践,大港一小在英语学科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学科网站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教学软件进行开发和利用,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弥补了常规英语教学的不足。
二、基于学科网站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学科网站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特点,我们精心制作了大港一小英语学科网站。该网站由课堂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库组成。其中,课堂学习系统以教科书为单位,包含36课学习指导,每课学习指导由课前预习、课中导学和课后拓展三个网页组成。课前预习网页内含学生自学所用的导学稿、该课动画视频和重点单词学习系统;课中导学网页内含教师课件和学生操练所用素材等;课后拓展网页内含学生加深理解并活用新知所需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库内设名师点拨(与教科书相配套的特级教师教学辅导)、精品课堂(本校教师的优秀展示课)、自学天地(供低年级学生自学所准备的简短对话视频或游戏)等栏目。各个系统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英语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英语学科网站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科学的预习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以往我们的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仅仅要求学生回家听录音,有时也发放预习提纲,但大多流于形式,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动画兴趣颇高。针对这一学习特点,我们购买了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学光盘,将每一课的动画“剪切”下来,并上传到英语学科网站的“课前预习”网页。与此同时,我们把预习提纲进行丰富和整理,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置于其中,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稿”。“导学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单词识记、情境会话、回答问题、资料上网查询等。将动画和导学稿进行整合,并上传到学科网站。这样,学生在家里做英语预习作业时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时,只需登录学校的英语学科网站,就可以边看英语动画,边解决预习作业中的难题了。如果预习中的问题在学科网页没有得到解决,学生可以到教学资源库的“名师点拨”栏目中观看该课的学习辅导,该栏目精选了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三至五年级上下册全部的教学课例均已上传完毕,学生们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无师自通”。对于重点单词,我们单独设计了词汇学习板块,为单词配置插图、录制读音,学生只需用鼠标点一下声音按钮,就可轻松学单词了。
2.英语学科网站在“课中导学”中的应用。
“课中导学”是每课课堂学习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课上学习的重要平台。我们将教师上课所用课件、学生操练所需材料和游戏等都放置于“课中导学”网页,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情境英语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游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复习旧知和巩固新知,可以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单一操练,从而使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大大增加。游戏不是无目的地玩,而是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根据电脑课件的交互性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数字游戏、单词游戏、句型游戏等,让学生寓学于乐、乐学善学,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原有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25课时,我们特意安排了以下两个游戏:第一,What’s missing? 在游戏中先向学生展示了四幅有关食品的图片,然后切换并变换图片的位置,其中一张图片消失了,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找出消失的图片。通过此项游戏,学生既巩固了所学单词,又提高了观察、记忆等能力。第二,找单词。学生通过观察所给字母,在其中找出有关水果的单词。每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时,所找单词会立即变成红色,同时伴有这个单词的正确读音。在中高年级的单词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认读单词,而且要识记单词、拼写单词,因此,在设计单词游戏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可按电脑逐幅出示的图画,让学生输入单词拼写。这些游戏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地说单词、记单词,游戏最后的得分统计更能促进学生拾遗补缺。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运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较为枯燥、繁琐的过程,学生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反复地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繁琐为简练,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经常和学生一起观看展现课文对话实情实景的动画片,它有趣、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兴趣就像已升空的热气球越“飞”越高。学生在仿真的语境中充分理解了对话内容,并在新奇和快乐中掌握了知识。此外,我们还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些需要掌握的单词、句子,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在对话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角色扮演,互换角色,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对话。
运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生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上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理解不清的情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程序,这样可以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以便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进行大量听力和口语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天气预报我们每天都看,将这一生活内容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很容易接受。首先出示一幅地图,上面标有北京、天津、济南等五个城市。接下来出示一个带有天气图示的表格,要求学生通过收听天气预报完成表格。然后通过点击小喇叭标识播报天气预报。最后核对答案。每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时,伴随着天气标识的飞出,耳边还会传来阵阵掌声。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学习,克服了倦怠心理。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为此我们又安排了另外一个有关天气的游戏。主持游戏的学生点击链接按钮进入具体城市的画面,通过谈论天气状况并根据天气选择适当的物品。通过该游戏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
3.英语学科网站在“课后拓展”中的应用。
课本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课本以外经常用到的知识。我们的英语学科网站在这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一些句型和单词,他们迫切想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但又无从入手。于是,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后拓展”网页上添加了相关的拓展练习,如“一词多解”“对话创编”“词汇大家庭”等栏目,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我们学习课本中的句型时,场景通常只有一种,过于单调不能说明这个句型应用的广泛性。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25课学到了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这个句型是在一个吃野餐的对话中学到的,意思是问对方想要吃什么。难道这个句型只能用于这一种情境之下吗?学生不免有些疑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这个句型可能用到的情境进行了归纳,在网页上设计了“购物模块”(买水果)、“家居模块”(吃食品)、“游戏模块”(要玩具),为了给学生真实的语境,我们为每个模块都录制了对话视频,这样一来,这个句型在对话中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用讲,学生自己就弄明白了。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我们在每个模块上都增加了一些相关单词,如在“水果模块”上增加了durian(榴莲)、papaya(木瓜)等单词,这些单词通常都是比较少见的,我们给每个单词都录制了读音,学生只需用鼠标点一下声音按钮,这个单词就可轻松学会了。学生利用新单词模仿对话视频自编新对话,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通过自学的方式拓展了与课本相关的其他知识,达到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后”知识空间、巩固学习成果的根本目的。
三、利用英语学科网站进行有效教学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利用的教学手段单调,提供的学习资源匮乏,而字母、单词、句型等又很抽象和枯燥,所以,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浓,语言运用能力不强。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英语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研究取得的成效。
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对学科网站的应用,学生积极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前浏览导学,自主探索;课中合作学习,资源共享;课后拓展提高,学以致用。通过前后两次关于“英语学科网站”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来看,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兴趣,并且在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合作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直观具体的形象,教学内容栩栩如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把趣味学习落到了实处。通过长期深入研究,我们建构起具有大港一小特色的“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情境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浏览导学,自主探索;(2)直观情境,引入新知;(3)人机交互,寓教于乐;(4)合作学习,资源共享;(5)生活情境,学以致用;(6)开发资源,拓展提高。
2.研究的实践反思。
运用学科网站开展英语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才能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教学中的辅助、解释、巩固、再现等功能。通过反思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第一,应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活用学科网站。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如果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匮乏,即使有了出色的学科网站,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有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真正用活、用好网站,才能使学科网站发挥优化教学的作用。
平时的课堂教学,是指没有外界听课的平时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纵向教学生涯而言,这个平时课堂教学,大体上可分为刚刚走上讲台的初期、有五年十年教龄的中期和最后的精纯期。每个时期都有其优点和局限,下面我们就分别阐明不同时期课堂教学语言上的问题和规范。
一个刚刚走进课堂的年青教师,对于课堂语言,不妨先求准确、清楚。对知识准确的讲授应是第一位的。一般情况下,由于紧张焦虑等因素,年青教师或许担心下课了讲不完内容,总是语速很快;或许担心开口忘记了讲什么,没话说冷了场,总是在念书或念教案。这些时候,课堂上出现结巴语塞,出现念书念教案,或者在强记中带有一定背的色彩的快速讲课,都是常有的事情。解决这些语言问题,首要的是下工夫备课,对教学内容要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得要充分;其次是把教案写详细,如果有可能,可将课堂上要说的话都写在教案上;然后在上讲台之前,下工夫把教案上的话反复演练,练得心熟口顺。如果有了这三步,年青教师的课堂语言,可能会达到准确清楚的目标。虽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书面语的色彩,可能不很自然,可能会“质胜文则野”,野则野矣,但首先保证了质,也算达到了心愿。
有了五年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渐渐地会脱离书本脱离教案用自己的口语讲课,当然这些口语还是带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书面性的。其课堂语言可能会自然得多,灵活得多。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多,教学经历的增长,教学内容也会随之熟悉得多。这些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流弊:或者散漫不集中,或者强灌硬给。讲课的胆子大了,课堂上谨慎的心就松了,讲课就不免随意起来。也许由于备课时对课堂的计划安排淡化了,课堂时间观念淡化,极有可能会想到哪讲到哪,有时一高兴或一激动,就尽情发挥一下。在这些心理因素的主导下,课堂语言可能会出现重复唆,说半截话,前后颠倒的情况,较为严重的,可能会讲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很紧密的话,甚至是无关的废话。这种情况叫散漫不集中。这些时候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老师的课堂语言可能会自信的语气过于绝对,过于强硬,过于肯定自己的看法,讲授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强灌硬给的味道。尤其在情感价值道德观方面的教学中,这种课堂语言的强硬语气,极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如果在评价学生或批评学生环节中,就极有可能会给一些学生造成较大的伤害。如若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的时间观念,树立珍惜课堂时间的意识,不浪费课堂上的一分一秒;其二,需要教师加强备课环节,增强课堂的计划性、目标性,要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这一节课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匡正那种随意性的弊端,让自己的课紧凑起来,精力集中起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想到哪讲到哪,讲到哪停到哪;其三,上课的时候,开口讲话时多留点心,提醒自己注意,讲话要讲效率;其四,知识的传授固然以教师为主导,但在对人生宇宙事理的认知上,在对真理的探求上,对学生要有平等意识,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教学相长”的理念,时刻防范自己师心自用自以为是思想的膨胀,防范自大心理意识观念的膨胀,防止“咄咄逼人”的暴戾之气。这一阶段的教师,其课堂语言大都带有一定的口语色彩,针对上述种种情况,不妨给自己的课堂语言设定一个努力的目标,既简练且讲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我们的语言可能会渐渐地从单一的口语色彩中更进一步地走向既比口语简练又比书面语自然生动的境界。
公开性课堂教学语言
公开性课堂,指有外界听课的课堂,如试讲、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大赛、各级各类的示范课观摩课等。随着课堂性质的改变,公开性课堂教学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公开课大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反复的打磨,一节公开课里面常常凝聚着许多人的精力和心血,在某些程度上说,公开课极有可能是集体的教学观念的反映。其语言自然也带有这些公开课的特点。归纳起来说,公开课的语言,大体上有如下一些问题。
其一,毁誉失度。毁,就是指出缺点错误、否定批判;誉,就是肯定褒扬,歌颂赞美。失度,就是失中正公允的限度,丧失了客观公正的标准,陷入偏颇之中。在对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本身作分析评价时,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说其好,几乎把所有的赞誉之词全拿来恭维;说其坏,也是几乎把所有的诋毁之词全拿来攻击。评价的标准倾斜得失去了平衡。如讲《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王熙凤,说到王熙凤的衣着打扮,便指责其庸俗不堪没有档次,居然把那么多的金银首饰堆在身上来炫耀,也不知道精选一下。说到王熙凤肖像中的“三角眼”“吊梢眉”,便极力挖苦其长相的丑陋凶残。其评价语言充满着火药味,似乎与王熙凤有深仇大恨一般。殊不知,小说写王熙凤的衣着打扮,不过是借此来展现贾府兴盛时期的概貌,其吃穿用度自与别家不同的富贵豪华。写王熙凤的肖像面容,也不过表现贾府内当家者的美艳与心机过人,同时显露出其要强争胜的性格。再如讲到杜甫的《登高》,便极力称赞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极力地附和杜甫反对战争的主张,似乎杜甫的悲秋和多病,都是爱国忧民所致,似乎杜甫的不幸就是全国劳动人民的不幸,似乎所有的战争都是罪大恶极都要极力反对的,甚至似乎忧郁沉重就是值得极力推崇的人格气质一般。
其二,华而不实。这种语言听起来似乎很好,华美、整齐、漂亮,几乎是纯正的书面语,但不真实,太虚假了,打扮的成分太重了,一看就是精心准备好的语言,或者叫做“宿构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相比,差距太大了。尤其表现在公开课开头的导入部分和总结部分,有的严重到连学生课堂上的临时发言都是这种样子。有了这一番精心的准备和打扮,那种课堂上华而不实的语言听起来,大都像在背诵讲稿,或者像是在演戏,失去了自然实用的功效,与学生和其他听课者拉开了一段距离,没有亲切感,甚至中间还会隔出一道心理上的墙来。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要遵循“发现一个问题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理念,把知识问题化,让问题贯穿始终,让思维贯穿始终。更重要的是,老师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去分析解决,而我们许多老师也注意把知识问题化,但我们大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从我们的教学环节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我们大多数学教师第一个课堂环节就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里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提出。学生的思维就局限于对问题的解决,而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好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就不能担心课堂时间、教学任务等问题,学生尽管提,尽管分析,直到学生解决,老师就是耐心等待,静等花开,绝不揠苗助长,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思维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给学生更好的思维空间,学会思考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沉住气、有耐心,不急于给学生得出结论,而是把思维降至学生的水平,给学生更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而我们大多数老师由于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刚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急于讲解或者小组讨论,看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然而成了“虚假繁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然而笔者发现,这门课部分教师教得无味、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成为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现代课堂明确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课,才有求知的激情和欲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也更有利于其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好铺垫
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笔者认为应先做好以下两点。
1.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让自己快乐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时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一个快乐的教师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
二、重视化学概念教学,化枯燥为生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环节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更加枯燥,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学时笔者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比如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以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0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另外,笔者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笔者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及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
三、使用非语言艺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非语言艺术能起动力的作用。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化学教师的激励行为指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的形成。
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非语言因素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非语言因素伴随、辅助于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化学教学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实验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卤素的氯气这一节时,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笔者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教师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也激发了学生们培养自己创造力的自觉性。
五、使用联想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对于繁多的化学知识,变学生“死记硬背”为“轻松掌握”,应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钻研的课题。“联想法”便是笔者在教学中探索出的一种方法。
联想是大脑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或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一道桥梁的作用,它把学习中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无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一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然而,有些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完全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定位形同虚设。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当然,新课标强调生成,呼唤生成的课堂。但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只要因势利导、点拨导航,巧妙解决“生成”,就不会置“动态生成资源”于不顾,从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教学活动要有效
小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在活动中用语言,这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我们有时也会发现这些活动对本课教学没有多大作用,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一些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缺乏语言运用的功能。
举一个课例:老师在教一些生词时,将这些单词的图片一一贴在黑板上,为了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将图片一一贴在相应的单词旁边,学生争先恐后地贴好了,中间没有朗读,没有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学生拿着图片贴在单词旁边就行了,贴对的学生还得到一个奖励。由于有奖励的刺激,学生很积极,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没有任何学习的效果。而同样是这样的教学环节,另一位老师就采取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他首先通过先呈现图片后呈现单词卡教学生说单词,在教学过程中他随手就将图片放在一个同学的座位上,把单词卡放在另一个同学的座位上,教完所有的单词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找朋友”,即有图片的同学和有单词卡的同学相互找到相匹配的,然后两位同学一起读出这个单词,其他同学跟着他们读出单词。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游戏中既寻找到了乐趣又学到了知识,并且对知识加以训练和巩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要有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用则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位老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一般来说,一堂课后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吗?
2.学生的表现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
3.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还没掌握?为什么?
4.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5.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活动?
6.学生在反馈检测中出现哪些差错?为什么?
7.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失误该采取什么措施?
8.我的教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还要特别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提倡专业合作精神,促进教师有效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以便以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实施有效教学服务。
四、关注弱势群体要有效
课前的预习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能较快掌握和领悟新知。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引导、表扬与鼓励,让他们能跟上课堂节奏,不至于“听不懂”,避免“两极分化”。尤其在大班教学中,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必须关注弱者,提高整体质量。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系列有效的设计。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小学英语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48
S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科学”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划入了小学教育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该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真正的“科学”。
一、小学科学的设立背景与意义
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涵盖的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科普性质,另一方面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现今我国的教材编排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接触不到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知识,那么“科学”这一学科所起到的启蒙效果,便不容忽视。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具有科普意义、启蒙意义以及奠基意义。因此,做好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过于僵化
目前,很多学校对待科学课程比较功利,进一步影响到老师、家长、学生对待该学科的态度。很多教师及家长更为关心期末时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是否对科学感兴趣,是否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则往往忽视。而科学这门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期末分数并不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着对未知事物浓烈的学习热情,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长便会认为学生不努力,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的现状在农村地区表现的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采用最传统的课堂宣讲式教学,难以将科学的趣味性表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智发育尚处于不完全的阶段,平日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对待科学时不能够怀着兴趣自发地去学习,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中,科学课程往往会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在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兼任教学所带来的结果便是让教学过程固化,甚至出现科学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压的情况。
(三)教学思路缺乏趣味灵感
教师与学生不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是在长达数十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而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总量有限,对外界知识的获取更多依靠兴趣、热情等较为感性的东西。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师生所存在的这种差别,在教学思路上缺乏趣味灵感,为了活跃课堂,只是将过往的案例生搬硬套,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问题在年轻教师群体中较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的趣味引导不应该存在于理论体系里,更应该灵活变通于实际授课中。
三、小学科学的趣味课堂构建
(一)引入日常生活,课前预习趣味化
从小学科学的课本内容可以看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这方便了学生理解知识,也降低了课前预习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这一优势,引入日常生活的小事,让学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在学习之前便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为“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便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寻找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生命体,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喜欢的生命体带到课堂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浓厚兴趣,也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动手、发言的能力。
(二)加入多样游戏,课堂实验趣味化
小学科学的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50%,另外50%则属于实验操作。如“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太阳和影子”“冷和热”“光和色彩”等等均具有显著的实验性。为了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样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植物的一生”是《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水果、蔬菜带入课堂,进行趣味猜谜连线游戏(如图),让学生答出某一水果或蔬菜是植物的根、茎、叶、花还是果实。游戏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或者将易区分的植物和不易区分的植物糅杂在一起进行连线,逐渐调动学生的回答热情。比如苹果是植物的果实这类简单的问题;红薯是植物的根则属于相对复杂的问题。
(三)延伸丰富活动,课堂练习趣味化
课堂活动是课堂游戏的进一步延伸,通常可以应用于一个知识点内容初步学习完毕,学生自主练习阶段。通过丰富的活动来让课堂练习更有趣味,需要具有较为充裕的课堂时间以及较为充足的课堂空间。对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涉及到大自然、生物圈等领域的知识点,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附近的“短时郊游活动”,让开阔的自然天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巩固、练习的环境。如在三年级课本知识中,有一单元内容涉及对天气的认识以及测量,极为适合在户外活动中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发地对当天或者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以及对新知识学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今诸多课堂教学问题下,应该从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堂练习等多个角度着手,通过生活化的角度,打造一个更有效率的趣味课堂。趣味永远是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在完善的趣味课堂教学措施下,小学科学将成为一个纷繁多姿的世界,给学生一双游览大千世界的美丽翅膀。
参考文献
[1]孟令红.松浦拓也[日].角屋重树[日]等.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中日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9):30-35
[2]王强.周婧.郭明等.小学科学中化学实验的课堂完成情况及问题分析[J].化学教育,2016,37(7):62-65
一、精选器乐,推进器乐教学
我们在给学生选择乐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巴乌,因为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二、巧用器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曾经被称作“唱歌课”,说明歌唱是音乐课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如声音沙哑、音准不好、音色特别等)不爱唱歌而爱乐器,他们能从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就势引导,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活用器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少讲精讲。作为音乐教师,我曾经很困惑:这音乐属于技能科,老师不教,学生不会,让教师少讲,把课堂交给学生,那课堂岂不乱套?课堂效率岂不更低了?可通过慢慢的音乐教学,我突然明白了,第一节课是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虽然跟着钢琴在唱,可实际情况却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堂效率当然就低了;第二节课是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认真细致地演奏着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这时候,他们的确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1.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2.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3.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呢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认识开放式数学课堂的内涵
现代心理认知理论指出:初中阶段,每一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被需求与被尊重的心理。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认知,充分挖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开放式数学课堂的内涵,也是其科学构建的终极目标。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我们不仅要针对教材内容实施开放式策略,更要开放学生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探索,运用数学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促进其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同步发展。
譬如,讲授函数知识的时候,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三军受命,我解放军各部队奋力抗战救灾一线。现有甲、乙两支解放军小分队将救灾物资送往某重灾小镇,甲队先出发,从部队基地到小镇只有唯一通道,且路程为24km,如图是他们行走的路线关于时间的函数图像,四位同学观察此函数图像得出有关信息,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这道题,将函数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程问题紧密联系了起来,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创设了形象生动的社会问题情境,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二、以生为本,构建开放式数学课堂的模式
有一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以生为本,创设构建开放是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为学生迸发出无限的创新潜能与个性解放提供肥沃的土壤,展示的平台。
譬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时,就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教材,根据教材知识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查阅、收集相关的问题情境与数据材料,小组合作,利用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数学概念来判断某组数据的稳定性。不成想,没有了教师在课堂上条条框框的束缚,环环相扣的桎梏,他们所联想到的问题情境涉及各行各业,显示了当代中学生宽阔的视野与广博的知识积累。爱好体育的学生想到了不同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要求之间的误差,出身农村的学生想到了农作物株苗高低不等的长势,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与班成绩之间的比较,有的学生想到了奥运会上射击项目每次激发时的环数……他们在完成数据分析的生活,不仅仅考虑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更考虑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而顺利得出了极差的概念,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令教师感到非常满意。甚至于,一名平时在课堂上极少发言的中等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还引导小组很快得出了“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的结论,令教师啧啧称奇,大为惊叹。
三、高效复习,升华开放式数学课堂的效率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它在巩固、梳理学生已有的课堂知识,促进数学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画龙点睛般的重要作用。遗憾的是,多年以来,数学复习课堂模式单调低效,无非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只是“温故”,却没有能够有效地升华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知识体系,严重影响着数学课堂的复习效果与效率,销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在复习课上大胆尝试了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归纳单元知识,总结解题方法,讲解重点难点,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以“二次函数”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在开放的复习环境中,学生们不但自主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增减性,最大值、最小值,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更是列举出了如下几个常见题型,极具代表性:
1.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的图像经过原点,则m的值是______。
2.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是( )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也要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对于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技术,创设生动、具体、有趣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借助电子白板技术,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只小猴先骑着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子前进,小猴被颠得一上一下的,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将车轮依次换成三角形、椭圆形,学生还是笑得前俯后仰。教师提问:车轮做成这三种图形,为什么前进时不方便呢?车轮做成什么图形比较好呢?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小猴骑着圆形车轮的车平稳前进,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情境,借助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车轮做成圆形的,车轮上的每个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才能保持车平稳前进。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情趣,发展了学生思维。
二、妙用电子白板,搭建智慧型学习平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思维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习题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载体。传统的习题呈现形式体现在静止性,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呈现形式就能使静态的资源动态化,从而让习题资源充盈智慧的生长力量。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时,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一个长方形,提问: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增大,有哪些方法呢?有的学生说,长不变,宽增加;有的学生说,宽不变,长增加;有的学生说,长和宽都增加。三种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状态。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请学生到白板上操作,或将长方形的宽向右拖曳,或将长方形的长向下拖曳,或将长方形右下角拖曳。在拖曳的过程中,学生们一下子明白长方形面积的变化与长、宽之间的关系。一道原本简单的习题,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将静态的思维过程动态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用电子白板,搭建互动型学习平台
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不仅引发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电子白板操作简单,学生可以在白板上运用电子白板工具箱里的各项功能,进行操作。学生们觉得好玩、有意思,都愿意到白板前展示、表现。可以说,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借助电子白板,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白板上,让学生先运用作图功能,画一个三角形,然后运用涂色、复制、平移、旋转等功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义建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白板的交互,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
1.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4)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因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2)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相关的基础知识。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数学教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1.化隐为显的原则
数学知识的教学虽然蕴涵着创造性思想,但是创造性思想是比较隐蔽的。它需要通过教师有效地发掘指点,化隐为显,学生才能领悟、掌握。为此,教师首先必须理清教材中所反映的内隐的创造思想,同时重视思路分析、思维过程的教学,揭示方法的实质和规律,使隐含在知识背后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外显的形式体现出来。
2.渗透性原则
数学中的创造思想是融化在数学知识、方法之中的,所以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一点一滴地再现有关数学创造性思想。使学生不断领悟和加深对数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并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点点滴滴去积累,使学生在逐渐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脑海里逐步产生“悟化”和“自感”,为今后“理性的升华”做好准备。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而逐步获得的,要经过从模糊到清晰、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渐进性过程。当然,仅凭一节课或一个问题还不足以说明学生真正具备了带有个性特征、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思维。但只要一节课一节课的坚持,一个一个问题的积累,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4.学生参与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