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7: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

篇1

一、研究对象

我们随机选择了某女子学院在校大学女生、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岁。在6个班级中选出了90个人作为此次试验的对象。将60人分为三个小组:健美操组、篮球组、乒乓球组,每个小组30人。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90份。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98.8%。

二、研究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行分成三组: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统一规定三个项目锻炼时间每为45min,每周锻炼3次。锻炼内容:这三次分别要完成的锻炼任务分别是必修体育公共课、第二活动课堂和俱乐部体育锻炼。第二活动课堂主要是课外体育训练,被测试者加入校健美操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进行训练。俱乐部体育锻炼需要校体育部组织,并派专门的老师来进行指导,被测试者需要以会员形式统一加入健美操训练俱乐部、篮球训练俱乐部、乒乓球训练俱乐部。我们规定选择健美操测试者以大众健身操3、4级以指导老师自编的健美操为锻炼内容。选择篮球组的测试者主要进行的锻炼项目是自由练习和分组比赛,在进行这些锻炼之前也可以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同理乒乓球组同样采用集中练习,主要是以单打比赛为主、准备活动为辅。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分析表1后可以看出,被分到健美操选项组的女大学生在身心合一感、自我尊重感、人际亲和感、自然亲切感和理想超越感五个维度上的试验前后对比差异性是最大的,在人格结构平衡感、自我结构协调感和信仰价值感三个方面上的差异性次之,它们的p值分别为0.012、0.046和0.012,在角色适应感上几乎是一样的。经过总结后发现,健美操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在角色适应感以外其他都是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表1 健美操组女大学生实验前后各维度指标得分比较

在篮球方面,经过一定量的篮球锻炼后,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合一感、自我结构协调感、人际亲和感、自然亲切感、信仰价值感和自我尊重感、角色适应感等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是乒乓球方面,选择乒乓球来锻炼的女大学生其实验感和理想超越感五个维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差异性非常明显,但在身心合一感、自我结构协调感、人际亲和感、角色适应感四个维度上都基本保持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项目对女大学的心理健康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总结出选择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前后的心理健康差异非常明显,分析后认为在经过长期的有氧健美操练习后能够让她们内心的感情得到一定的发泄、而身体自由伸展、心境变得振奋和愉悦,让原本疲惫的状态得到放松,相较于其他项目来说它能更好地娱乐身心。由此,我们建议学校可以尝试让她们在课余时间选择与健美操类似的相关运动,例如拉拉操、爵士操、拉丁操等。

篇2

以健身为目标的田径健身运动,旨在合理、适度、持之以恒地进行田径健身锻炼,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田径健身运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师是广大学生参加田径运动锻炼的主要组织和指导者。为了更好地取得田径锻炼的实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要把田径健身运动锻炼和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及获得《中学生体育合格证书》紧密结合起来,做好田径健身锻炼的宣传、发动和组织落实工作。学校体育组的全体体育教师要在主管校长领导下,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做好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动工作。可通过板报和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使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因此要培养好班级体育骨干,使他们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具有组织班级或锻炼小组开展体育锻炼的能力。要根据田径健身运动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校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

二、遵守身体锻炼原则,科学地进行锻炼

身体锻炼原则是人们在长期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准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在田径健身运动锻炼中也必须贯彻好身体锻炼原则。这些原则是适量性原则,使学生收到好的锻炼效果。

三、田径健身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田径健身运动项目不能完全等同于田径锻炼竞技运动项目。田径竞技项目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要求较高,练习比较枯燥,与青少年身体、心理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选择项目和内容不当,会影响学生进行田径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根据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方法,可以从走、跑、跳、投4类基本运动方式入手,对传统田径竞技项目进行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改造,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的多种多样的田径健身练习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参加田径锻炼的兴趣,提高他们进行田径锻炼的积极性。

四、要做好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由于人体各器官技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因此,在参加田径健身运动锻炼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较为剧烈健身锻炼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微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小,弹性和伸展性增强,从而减少因为做剧烈地跑、跳、投动作而发生的运动损伤。当锻炼结束以后,为了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机体转为轻松,尽快适应下一段活动(如文化课学习等)的需要,应让学生做好整理运动。

五、锻炼与比赛、测验相结合

要把开展经常性的田径健身运动锻炼活动与组织小型、多样的田径运动竞赛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田径业余段练等级标准》达标测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推动经常性田径健身运动锻炼活动的开展,而且通过竞赛和测验,能使学生看到自己锻炼的效果,提高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的积极性。

六、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措施,预防伤害事故

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目的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锻炼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健身运动的锻炼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要教育学生按照运动安全常规进行田径健身锻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七、要做好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是指体育锻炼着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通过自我检查,了解身体对锻炼内容和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发育、健康与技能变化情况,为今后参加锻炼提供依据。自我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参加锻炼前后和锻炼中的自我感觉、睡眠、食欲、体重、脉搏等。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自我检查的知识和方法,认真做好锻炼期间的自我检查,使田径健身锻炼在科学的轨道上进行,以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径.孙庆杰.北京:高等教育体育出版社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3

体育养生,是指利用一些运动不剧烈或技巧难度不很大且动作比较舒展的体育项目,来进行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以下简称养生性体育锻炼),用以激活与焕发身心的生机与活力,维护老年生态应有的荣盛,实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目的。较之于其它各种形态的养生,体育养生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养生。所以,面对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及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现实,认真探讨体育养生的科学方法,使体育养生成为科学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使命性课题。所以,本文特拟用问卷、座谈、访谈、攀谈、侃谈、作品拜谈、健康档案查询以及“家属”侧访等方式,对爱好体育养生已有15年以上经历,且身心健康日益改善和提高的152位高、中龄健康老年朋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从而欣喜地发现了体育养生自我指导的五大心理学方法。

1 兴趣驱动法

自古道:兴之所致,金石为开。心理学指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对于人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兴趣驱动法,就是体育养生者凭着体育兴趣内蕴的那种强大动力,来开展养生性的体育锻炼。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养生性体育锻炼的直接兴趣,则是由体育项目本身的运动形式和过程直接引发的,它不要你费什么力气。而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则是一种由体育项目能取得很好的锻炼结果所诱发的,所以,要培养出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在操作上要讲究这么两种程序上的心理艺术:①锻炼结果的“超前知晓”艺术。就是在未搞某种体育项目锻炼之前,就已经彻底知道了该项目长期锻炼以后的良好功效。其途径有三:一是认真从相关的书面资料中知晓。二是主动去聆听专家学者的有关讲解而知晓。三是从与已经搞过该项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好处的人们的攀谈中而知晓。②锻炼活动的“趁热打铁”艺术。当从前面的三大途径中获得“结果”的信息以后,就马上持续性践行该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样,只要注意在开始起步阶段的“坚持性”就行了。这是因为:“不管是对客体的还是对主体本身的兴趣,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而且,这种总是伴之以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越是往后延伸,就越是容易驱动兴趣的自动升级,即从初始阶段的“有趣”,升级到中级阶段的废寝忘食的“乐趣”,最后再升华到高级阶段的矢志不移、终生不舍的“志趣”,从而就形成了一条自动化了的良性递进的兴趣履带。这,就是兴趣的奇特魅力之所在。

2意志攀登法

任何一项体育锻炼,要想真正取到其养生的功效,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务必使每次的锻炼,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去努力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否则,就收效甚微或没有一点收效,就难以达到应有的锻炼目的。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不一定从最初的第一次就可以做得到,而是要经过若干次的努力方可做到。这种从第一次的“做不到”,到经过若干次努力以后的“才做到”之间,就是“体育锻炼高原现象”。而克服这种“高原现象”,使之不复存在,实质上就是意志的攀登。二是务必使次与次之间那种应有的锻炼功效加以链接,化为“功效链”,真正成为体育养生资源。而使得所有的次与次之间的锻炼功效,形成有机的功效链,实质上也是意志的攀登。使以上两点落到实处的具体做法是“五个坚持”:①坚持充分认识到体育养生的功效,就是体育锻炼的到位,以及锻炼功效的有机链接,和多种锻炼功效的有机合成,从而养成意志攀登的良好心理定势。②除暴风骤雨冰天雪地等恶劣天气和特殊情况之外,原则上坚持天天进行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决不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③坚持每次的锻炼活动,决不丢弃必要的各种环节,做到不省略,不跳跃,不颠倒,使之循序渐进,环环入扣,形成运动链条。④坚持在每次锻炼之后,及时地淋浴洗换,以确保体育锻炼保健与淋浴洗换保健两者有机结合。⑤坚持对体育养生的经验天天总结自省,不断兴益除害,兴利除弊,改进提高。

3 情感簇拥法

情感簇拥法,就是对自己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方方面面,加以认真而细腻的体验,油然地产生出许许多多正面积极的情感,让体育锻炼活动始终在情感的推动和维系下持续地开展下去。它是养生性体育持续运行的剂和催化剂。其基本的要领就是“四个多多体验”:①对每次体育锻炼活动在时间把握上的合理性和各个环节衔接上的有机性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纵向形成性的愉悦情感,使每次体育锻炼活动浸泡在自我陶醉的情感氛围中。②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每次的动作改进和创新或身体造型的改进和创新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发展性的喜悦情感,使经常的体育锻炼活动维系在自信有为的情感彩带上。③对体育锻炼进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收获,诸如减肥达标的收获,肺活量明显扩大的收获,气管炎烟消云散的收获,失眠不再的收获,耐受力显著增加的收获,免疫力大大提高的收获,等等,从而油然地产生出体育锻炼大有裨益大有奔头的兴高采烈的情感,使整个体育锻炼活动沉浸在慰籍的情感海洋中。④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以及在体育比赛活动中所结识的那些工农商学兵党政工青妇各方面朋友所带来的许多友谊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因体育交往面扩大而增加了“附加值”即扩大了人缘的高兴情感,从而使得养生性体育锻炼置于“喜出望外”的情感背景之中。这样一来,就充分地调动了情感的动力功能和维系功能,使养生体育锻炼始终在积极情感的簇拥下持续着,发展着。

4 从众攻坚法

就是自己主动地到新的或难度较大的养生性体育锻炼项目的人群中去,跟着他们学和练,以便尽快掌握这些项目的锻炼技巧,从而开辟多项目的养生性体育锻炼渠道。其实质是积极借助众多的外力,扩大体育养生的功效,加速体育养生的进程。从众攻坚,目的是“攻坚”,关键在“从众”。因此必须掌握三项从众的心理艺术:①主动向对方打招呼,主动作自我简介,并随即说明自己“拜各位为师”的来意。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相识”时“随和谦恭”的成见效应,为“乐意接纳你”奠定心理基础。②相机和对方攀谈,在攀谈中认同对方的非原则性价值体系,比方说“你穿这种红色的衣服真好看”等。这样,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很快就从“相识”到了“相知”。③经常向对方问寒问暖,想对方之所想,帮对方之所需。这样,彼此的心理很快就由“相知”到了“相融”。三项从众心理艺术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①众人拾柴火焰高。攻坚中,由于有众多人的“示范性”影响,就足以促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许许多多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新知识新技巧,从而既使自己增加了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的驾驭能力,充实了体育养生的本领,又为自己往后的体育养生积累了资本。②据一项权威的“交友研究”称:人的朋友越多,其乐观度就越高,幸福指数也就越高。由于随着自己在从众攻坚中结识了许许多多新的良师益友,那么,自己的乐观度和幸福指数也就随之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 风险规避法

体育养生,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个以“平安”为前提,以“保健”为目的的养生性体育锻炼过程。所以,必须要有高度的风险规避意识,其主要的规避方式有四:①宗旨式规避。首先,科学地确立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适宜宗旨。本文集受访者之大成,其养生性体育锻炼的宗旨是“适可锻炼,有益健康”。紧接着,牢记宗旨,让宗旨成为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最高行动准则。②绸缪式规避。就是在实际的养生性体育锻炼进行之前,就缜密地加以防备。例如,要在比较阴沉的天气里到野外去体育育锻炼,就务必将雨具和加穿的衣服随身带,以免因万一突变的风雨,侵袭正在运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身子而感冒;要搞较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就务必随身带好饮用水,以免体内缺乏及时的水分补充;要去进行登山锻炼,就要穿上“护膝”,以免膝盖受损,等等。③忌讳式规避。就是明明知到这样去体育锻炼,将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因此就绝对不去。通常有这么些忌讳:一是忌讳半夜三更的打着手电筒到山上去锻炼,以免既摔伤身体,又吸入植物在夜间吸收大量氧气的同时而排放出大量有害于人体的二氧化氮。二是忌讳“五顶”,即忌讳顶着大风、顶着大雨、顶着大雾、顶着酷暑烈日、顶着严寒冰天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以免恶劣天气侵害身体。三是忌讳急于求成,以免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四是忌讳随心所欲,不按规律,无序锻炼,以免“自讨苦吃”。五是忌讳无果而终,以免丧失锻炼的信心。④道德式规避。就是在比赛训练和正式比赛中,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以免恶语伤人,拳脚相加,为自己的体育养生史上留下遗憾。

以上五大心理学方法(注:从1-5,以下分别简称法1、法2、法3、法4、法5),都是广大体育养生爱好者在体育养生自我指导的过程中,亲自探索和创新的产物。所以,不仅使用概率大,而且使用效果好,其详情诚如下面三个统计表:

6 总结

最后,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1)上述五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所以,综合运用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单独运用的效果。(2)这五大方法所构成的完整的方法体系,从其更深层的实质上来看,就是一套全方位宽领域的体育养生自我支持的心理机制。(3)无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方法体系,还是作为一套完善的心理机制,都既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很强的学术性和操作性,很佳的实效性,都又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很强的效法性和推广性,很佳的传承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自我观念 体育教学 干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对心理健康机制进行探讨的同时,也把注意力投向了各种心理干预手段的论证,这就导致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热潮。自我观念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的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它由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量方面组成,其中非学业自我由身体自我、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组成。身体自我是一种个人对自己外表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一种观念,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体育学者都应该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的各种行为现象,认知是人们对社会、对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基于评价系统的知识储备,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差异存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一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知识的积累不够,生活经验和阅历较少,很难对自身做出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容易受到社会思想的影响而导致形成过激的自我认识。有关学者研究认为,最容易导致厌食症发生的年龄是20岁以前的青春期晚期,情况严重的因拒绝进食而导致体重下降50%以上,严重者则导致死亡。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身体自我观念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的形成给予一定的干预,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自我观念,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型人才。

二、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的形成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虽然身体自我观念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身体自我”是否能够被塑造、用什么手段来有效塑造“身体自我”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其中有一种可供采纳的方式——以体育锻炼为干预方式。在对100000名17-25岁的在校大学生的研究中表明,运动大大学生较之于不运动的大学生很少出现身体上的不适,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对未来有着足够的信心,有信心、有毅力完成某件决定完成的事;很少使用烟、酒等方式进行发泄;几乎没有自杀倾向。锻炼可以增加人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超重和肥胖的成人和儿童可能会有较大的效果,将锻炼作为其中一项临床手段,效果更佳显著。

三、体育教学干预方式的运用

(一)加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物质资料不断丰富,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遏制和社会、家庭、学校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心中形成了学习第一位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是严重畸形和错误的。很多学生想要进行体育活动,想要参加各种锻炼,但是被冠以“不学习”的罪名。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在构建学生体育锻炼良好氛围中发挥出学校的教育职能,发挥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成长中形成体育认知观,提升学生自身自我认知能力。

(二)增强体育健康知识教育力度

但是目前存在着学校个部门落实健康体育理念并不乐观的情况,把学生的健康教育等同于快乐体验,而且体育教学中几乎不涉及健康知识的讲授,增强体育健康知识教育力度是建立在体育教学环节中对健康知识的点滴渗透,让学生对健康真正的了解,对达到健康的方法进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应该注意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兴趣不尽相同,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常规教学为基本内容,以兴趣的激发为升华的体育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完成。

(三)树立学生身体自我能力信心

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体育能力感不足的影响,导致学生减少体育锻炼的频率,这一现象女生表现的较为明显。很多女生由于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不愿意将自身弱点暴露出来,失败一次两次就会使她们的自信心受到挫伤,造成身体自我能力上的认知不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从而降低训练难度,对学生多一些鼓励,以增强学生锻炼的自信心,最终帮助他们树立身体自我能力的积极认知。

四、总结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形成的理论不够完善和成熟,但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地导向作用,并且使健康体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找到了具体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5

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是指初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科学、合理、有效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效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所具有的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是对他们锻炼目标、锻炼方法和锻炼实效的全面综合的考量。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从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途径和措施,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初中生如果树立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就会积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还会使初中生真正找到他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此外,他们的自觉性会有效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并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和思考。特别初中生树立的自我意识将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2.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民族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影响他们将来事业成就的大小,因此初中生要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具有强壮的体魄。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有效的锻炼意识,从现在开始积极锻炼,不断积累,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今后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是一项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使初中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有效进行身体锻炼,在自主学习时勤于思考,有效形成独立的人格。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积极努力地寻找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方法,但是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因为某些体育老师只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每节课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死板地传授知识,根本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锻炼和他们自身爱好及能力的培养,一切只是按部就班,缺乏活力,但教学实效不大。要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教育,明确他们的锻炼目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要经常向初中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他们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着想,不让孩子们产生反感和厌倦心理。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进而把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初中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目的深入内心,最终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先进性。体育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体育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情感、毅力、爱好等心理因素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多样化,要更专业,以便学生接受和运用;要实现理论与锻炼项目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学科相联系,让孩子们轻松接受体育教学,进而吸引他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步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初中生锻炼兴趣。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之中,体育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要使初中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观一致,有效发挥锻炼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初中生的锻炼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并做好总结和宣传,有效激发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从内心喜欢体育锻炼,进而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篇6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稳定的体育意识作指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往往偏低或淡薄,在体育实践运动中表现也不够积极主动。相反,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动作的过程中,一旦形成积极向上,相对稳定的体育意识,他们的体育实践活动则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并能注意锻炼的方法和措施,不仅自觉追求体育锻炼的实效性,而且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所以说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锻炼效果和体育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方式,教会学生运用体育手段和方法,进行自我体育锻炼,培养锻炼习惯。通过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制定简单的运动处方,学会自我评价和护理身体的方法,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会运用体育锻炼、体育娱乐的方式善度余暇,形成爱好体育和自觉参与体育的意识,并且成为一种稳定的不间断的自觉行为,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有能力尝试新的体育活动内容,形成新的爱好,掌握新的技能,最终形成较高的体育意识。

二、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不能过于束缚和压制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组织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如在技巧教学中,让学生5-6人一组,自主组合成小组用一块垫子进行学习,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轮流进行练习,并相互保护与帮助,教师应该在作技术指导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组织指导,并在评价小结中安排一定的对学习组织的评价内容,对组织好的小组予以表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自动和互动。真正地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编排、自己组织、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另外,教师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善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师生间的共鸣,随之学生独立的组织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自我锻炼意识也能逐渐得到加强。

三、培养学生自制能力

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锻炼目标,自定锻炼计划,选择锻炼方法,做好锻炼准备,在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锻炼过程,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锻炼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如在冬季长跑的耐力锻炼中,往往有些学生跑不多久,就会感到头晕、胸闷。此时,如果主动采用三步一呼气和三步一吸气的方法调整呼吸,并且适当放慢速度,以上现象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最后顺利跑完全程,这就是身体自制能力的锻炼。通过对学生自制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教与学的秩序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学生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也会更快。反之,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体育课堂学习效率。

四、发挥小骨干和小组合作的作用

体育骨干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小骨干就是群体中大家公认、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在安排活动内容、方法上可以由小骨干带领学生讨论,参与练习,并且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去创新。充分发挥小骨干和小组合作这种方式是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可按学生体能差异、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学生性别等进行分组。小组合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找准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表现,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引导鼓励,并及时调整解决未预料的问题,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地练习;其次,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的路线,各小组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在民主氛围中产生的小骨干,教会他们组织同学练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小组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自我体育锻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篇7

一、什么是终身体育锻炼?

所谓终身体育锻炼,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增强体质、使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所以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起打下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进行锻炼,强的会变成弱,经常有规律地锻炼,弱的可以变强。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主要任务,也是每天的主要活动,成绩的好坏与大脑的工作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保持清醒,工作、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体育活动能使人产生成功感和愉快的体验。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紧张与焦虑情绪。体育与个性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可以对良好的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运动心理学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会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

2、重视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自觉地加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行列之。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终身体育教学思想。过去不少体育教师把教学的任务都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学生体质上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传授"三基"锻炼学生的体质与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有机地联系和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要广泛宣传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提高,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渗透,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可把预先录制好的师范动作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分析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直观搬上讲台。如奥运知识、各项赛事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他们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4、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探讨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ports;self-training capabilities;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30-02

0 引言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终极阶段,对形成完整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体育教学不仅是要教授体育知识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好的气氛,把枯燥的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同时,体育老师应该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技术特点,适当的给学生“自由”运动的空间,自行组合或个人自练,在练习中多加指导,并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激发出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学习、独自练习、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1 影响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因素

1.1 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就会大大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锻炼态度,对学生的锻炼成绩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受到教学任务的影响和制约,致使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完成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又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兴趣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因素。

1.2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不够端正 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不强,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存有偏见,思想意识不够端正。以致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多数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体育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更是不会用在学习体育知识上,而是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其他娱乐方式上。根本意识不到体育锻炼对其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对体育锻炼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1.3 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大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上,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正道,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家长们意识不到学校体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也意识不到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影响,更意识不到体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加强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2.1 灌输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明确大学生体育的目的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社会上一些人已经开始有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风潮,而大学生们正好有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要使学校体育变成培养学生自己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

2.2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自我锻炼的热情

2.2.1 组织体育俱乐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 俱乐部教学是当今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教育中,采用的是俱乐部模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不同项目的俱乐部,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俱乐部进行学习和活动。高校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指导教师或技术顾问,这样能够充分展现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自我锻炼的热情。

2.2.2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不能按照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体育教师和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应该是朋友,能够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开展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的活动。评测标准也要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差异化量化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项体育运动,不能只是看重体育成绩,要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自己培养出兴趣。

2.2.3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什么样的过程造就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分析我们在练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素质。二是学会评价他人,在他人练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认真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学习他人的成功的学习方法,思考不足的地方自己是否也存在。

2.3 教师以体育课外作业为方法,培养大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能力 过去体育教师一直把重点放在体育课这个时间段上,但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采取留课外作业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自觉锻炼能力,因为仅仅是体育课的运动量是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需要的。所以体育教师就要在课外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能力。如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自己的小组长,让这几个小组产生竞争的关系,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这样既能加强体育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2.4 教师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应及时加以指导,提高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应该及时的加以指导,体育教师不能沉浸在自己“教”的角色里,也要敢于在体育课中安排较多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耐心指导,鼓励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帮着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又能对学生的锻炼态度和练习的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们自然就会有想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自觉地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 小结

①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通过自我锻炼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体育不仅能带来健康的体魄也能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还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②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学习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不只是在教,学生也不只是在学,为学生创造出主动的学习机会,变教为用,变学为思,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终身体育一时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与提高社交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一、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重要性

1.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首先,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并将自己作为体育锻炼活动的主体。其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对强身健体的主体性进行树立,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将参与体育活动作为自身的爱好。

1.2 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获得独立锻炼的能力。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以及习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1.3 加强自我锻炼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了解自身所能接受的方式、强度以及内容是进行自我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锻炼主要表现在其能针对锻炼内容完成自我规划、自我引导,即在参与体育活动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锻炼目标,使自己能依据完整的锻炼流程完成自主锻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培养其获得独立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即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素质的一大因素[1]。

二、采取合理手段对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满堂灌”以及“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常见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体育知识进行掌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的约束,仅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工作上。因此,学生并未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走出校园以后,就会因各种压力出现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也随之得到了显露。因此,为了对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进行革新和完善,教师就需首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另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而言,其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就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对“立定跳远”这一项目进行教学时,笔者并未对学生讲述跳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锻炼的方式练习立定跳远。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主地对立定跳远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分析了。这样一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调动,而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提高[2]。

三、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繁重的工作都逐步由机器来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与此同时,脑力劳动的不断增加又使得人们长时期处于静止状态,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就下降了。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教育部门针对现有的体育教育机制进行了完善和革新,期望能借此对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增强。比如,对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体育成绩已成为了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可见,对于体育教育事业,我国教育部门是非常重视的。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学习可运用相关措施,比如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选拔嘉奖。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需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其次,体育教师可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锻炼项目,使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最终获得进行自主锻炼的能力[3]。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初中体育教师就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进行高度重视。另外,教师还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完善,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82-02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我国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只占残疾人总数的25%,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落后于正常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多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或是自卑心理,不能经常到室外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时间留在家中。因此,开展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显得格外重要。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是指残疾人自己或在家人帮助下,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健身方法在家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将医疗保健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促进身体健康。

1 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的指导原则

1.1 科学健身原则

有些残疾人对自我保健意识较薄弱,对体育保健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因此残疾人及其家人应该通过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或通过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等媒介了解并掌握一些科学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方法,以科学健身为指导原则开展家庭体育保健。

1.2 因人制宜原则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家庭体育保健方法。例如,多重残疾等不能自主运动的残疾人可以躺在床上在家人帮助下被动完成一些简单运动;下肢残疾者可以坐着进行太极拳或手持哑铃等简单器械的锻炼;能自主站立的残疾人可以站着进行原地跑、原地跳、徒手体操等简单的有氧运动和五禽戏等传统体育保健。进行体育保健时要遵循“能坐不躺,能站不坐”的原则,尽可能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

1.3 运动适度原则

残疾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当对选择的运动项目加以改进,降低动作幅度和难度,使锻炼者能够接受和完成,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般来说,残疾人的运动强度和时间要小于正常人,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体质较差者如果感觉强度过大有所不适,下次锻炼时可以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或缩短运动时间,避免引起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造成负面效应。

1.4 经济实用原则

当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残疾人家庭收入低,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在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不要特意苛求高档的健身器材,应尽量选择徒手运动和一些跳绳、哑铃等经济实用的简单器械运动。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身边现有的物质资源,可以将床当保护垫,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将小板凳和厚的书本当作哑铃等等。

2 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的方式方法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根据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家庭体育保健可分别采取卧、坐、站三种主要的健身姿势,每种姿势下又可以有不同的健身方法。

“卧”即躺着做体育保健。躺着做体育保健是多重残疾等不能自主活动的残疾人躺在床上,在家属的帮助下被动完成一些简单运动。通过帮助残疾人做四肢的屈伸练习、翻身练习来保持相应关节的活动能力。运用按摩、拍打的传统保健方法在残疾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意识清晰的残疾人可在家属的引导下做简单的导引功法,调节呼吸,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坐”即坐着做体育保健。下肢残疾者可以坐着进行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体育或手持哑铃等简单器械的锻炼,提高身体上肢和躯干的机能。可以做颈部的活动练习,解除颈部疲劳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通过按摩可促进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下棋,开拓思维。

“站”即站着做体育保健。能自主站立的残疾人最好站着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的锻炼,使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相结合,达到安定心神、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和康复身心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原地跑、原地跳、徒手体操等有氧运动的练习和踢毽子、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提高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

在物质条件和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的方式方法应不拘一格,灵活进行。

(上接第82页)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适当的赞赏也是有益的。健身时可以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愉悦身心。同时要注意与医疗保健相结合,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每隔一段时间,应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不断改进健身模式。残疾人自身也应掌握必要的科学健身和医疗知识,并在健身过程中善于摸索和总结家庭体育保健的规律,这不但可以改善保健效果,同时也是残疾人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3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的注意事项

3.1注意安全

残疾人在进行家庭体育保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属的帮助和保护下进行。选择较宽敞无障碍物的位置,避免运动创伤、碰坏生活用品。运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运动中感觉头晕、呼吸急促和过度疲劳等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查找原因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运动结束要适当休息后再做其他事情。

3.2持之以恒

家庭体育保健应该成为残疾人生活的一部分,要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为健康而运动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三分钟热血”,高兴时才锻炼,兴奋过后就不练了。要有计划、有规律、持之以恒地进行。可以把每天的锻炼情况以及身体反应记录下来,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

3.3尽量避免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最好在家属有空闲的时间内进行。能自主独立运动并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残疾人也可以趁家属不在家时进行体育保健。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休息、阅读、写作时,尽量不要选择动作幅度太大和跑、跳等会产生较大声音的运动,以免影响他们。也可以适时开展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家庭体育保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关爱残疾人是反映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大,社会面临的伤残风险增加,残疾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根据这一国情、社情,开展家庭体育保健可以有效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是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有效途径。

注释:

篇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健康体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不仅要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掌握健康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

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帮助学生铸造灵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培养习惯。”体育其实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和知识,指导学生行为,启发自觉,让学生坚持锻炼。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按照学生行为养成目的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学生能否自觉地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体育锻炼价值观,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正确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学校的教育,同时还包括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用正确的环境因素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从小培养锻炼意识,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

锻炼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意识也可以称之为习惯,习惯的形成最初源于学生对某一件事的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奇心和行为动力,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其中,去寻求快乐,而学生一旦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带来的快乐,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参与的欲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这种行为发展成习惯和爱好。因此,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要从小抓起,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过分强调“标准”和“规范”,尽量放低对学生的要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种意识。

三、加强必要的指导监督,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监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把握好监督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不能强迫,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如果过分地约束学生,不但起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阻碍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意识是一种习惯,是人行、意、情、知高度融合的表现,所以,让学生产生需求动机才是学生锻炼意识培养的关键。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保证自己的锻炼计划顺利实施。比如,每天坚持摸晨脉,如果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就表示能够继续锻炼或者适当增强锻炼的负荷,如果脉搏次数增加,说明要减少锻炼负荷,反之,则说明自己的运动能力获得了大幅度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自我监督和预防事故的方法,熟悉一些生理指标,在锻炼中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对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锻炼过程记录下来,了解自己的锻炼情况,表述自己的锻炼心得,通过亲身体会,提出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和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锻炼能力,逐渐养成坚持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四、传授基本的常识方法,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的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锻炼技能和体育常识,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避免锻炼事故的发生。而想要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就必须花费更多的课外时间,而在课外自主锻炼中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就只能依靠学生自己,因此,掌握科学高效的锻炼方法对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采用“领、扶、放”的锻炼方法,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上,巧用“点拨”,引导学生从日常锻炼中总结高效的锻炼方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行之有效的锻炼掌握必要的体育项目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常识和锻炼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进行科学的自我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为了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动力,我们还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以及大众化的体育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培养学生锻炼意识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球类运动,我们可以组建兴趣小组,教师负责教给学生专业的体育技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达到锻炼的目的。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锻炼的方法和内容时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健康知识和基本锻炼技能,从而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实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目标。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觉锻炼动力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常把学生最后的体育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了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学生的进步程度,一定要加入到考核内容中,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保护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我们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以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日常体育锻炼,我们还要采用“积极练习”评价法,在最后优秀等级考核中增加“态度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端正态度、认真锻炼,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加刻苦锻炼,既能获得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获得技术技能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运动能力较差而对体育锻炼避之不及,反而将自觉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邵明岩.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0).

[2]黎华秋.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