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0 05:01: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经济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经济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20-02

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urriculum design

LIU Yang ZHANG Xiaoy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Course exercise is a process that is finished by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a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theory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which is arranged after the theory teaching.As a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s,engineering economics is very practical.So the course exercis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must has enough representativeness,guidance and integrity to be able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its application and also the ability to comprehend by analog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s exercise and summarized problems based on the student’s reflec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choose a good topic of courses exercise.

Keywords: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exercise topic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由建设工程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如何在尽可能小投入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大收益,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选择经济上最合理方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也即是一门研究如何在工程上实现省钱的科学。所以它在推动国家建设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若能将它的理论完美地契合于生产实际,这势必为我国建设事业的资源投入实现一个良好的配置。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所给定的案例完成特定的财务辅助报表和财务基本报表从而计算出反映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的指标,并据此再结合风险分析以评价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因为项目评价的本质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此课程设计对将来的实际工作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该课程设计选题的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使学生能对经济评价有个全方面的掌握。

1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概况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给出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的案例,要求大家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与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填写各个财务辅助报表和财务基本报表;进行该投资项目全部资金以及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分析,计算包括全部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所得税前(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在内的指标;进行该投资项目全部投资和自有资金投资的清偿能力分析,计算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在内的指标;进行该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对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并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敏感性分析图。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和分析过程,评价项目是否在财务上具备可行性。

2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目标

在学习完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们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但是其动手能力仍然离我们期待的相差甚远,他们拥有计算各个指标的能力,进盈亏平衡分析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能力,也能根据计算出的指标分析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是否达到要求。可是对于具体表格的填写却存在着很大问题,一谈到与表格挂钩的问题思维就产生混乱,甚至在逐年计算利息的基础上又重复地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另外在将各个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时,也即将所学过的知识运用于一个整体性很强的案例时,学生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为了解决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的问题,我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个为期一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一个课程设计我们希望学生们学会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能独立填写各种财务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计算相关指标,对指标所反映的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综合起来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3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选择与专业有关的经济评价案例。工程经济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涉及到大规模投资的建设项目都有进行经济评价的必要,比如电网改造工程经济评价,防洪工程经济评价,水利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等等。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所面对的工程项目却大部分是房屋建设项目和公路建设项目,所以我们在选择经济评价案例的时候应该选择评价房屋建设项目和公路建设项目作为案例。面对原理熟悉的项目,同学们不仅能更快找到入手的思路,也能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感悟到更多,使得完成课程设计所取得的收获效果更多。

选择难度适中的经济评价案例。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达到目标的概率很大,那么人们就会很有信心去完成它,并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能力。可是如果人们发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他们的信心将受到很大挫败,因而在工作中表现得很消极。[1]另外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所以选择的经济评价案例不宜过难。同时课程设计选题也不应该过于简单,太简单往往是由于忽视了实际情况中的很多因素,这样会造成案例的失真,使课程设计与生产实际偏差过大,产生的作用太过微小[2-3]。

计算期不宜过长。工程经济学各种财务报表中每一年数据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只要从第一年开始根据上一年年末数据和本年产生的数据逐年进行计算就能得到计算期内各年数据。所以说增加计算期并不能增加课程设计的难度,可是却极大的增加了设计的繁琐程度。在加大学生们的工作量的同时却没能起到好的锻炼作用,所以案例的计算期不宜过长,可以选取15年以内的一个合理期限。

所选案例应涵盖所有所授知识重点。所选案例应该包括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作运用中的常用知识点,通过课程设计的动手操作,学生应该掌握投资估算,总成本估算,折旧摊销计算,利润与利润分配计算,还本付息计算,现金流量计算,相关评价指标计算,不确定分析等多个环节的计算以及作图与说明。

4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具体案例

项目概况:某新建电子配件厂建成后拟生产目前市场上所需的计算机配件,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00万件。该项目拟两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12年计算,计算期为14年。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57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预计形成固定资产4910万元,无形资产490万元,其他资产300万元。该项目的流动资金估算总额为1150万元。建设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投入2000万元,第二年投入3700万元;流动资金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该项目的资本金为2110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1700万元,其余用于流动资金。建设投资缺口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6%;流动资金缺口部分由中国工商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4%。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含税)为80元/件。本产品采用价外计税,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率分别为7%和3%。该项目正常年份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不含税)为5000万元;据测算,该项目的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15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年限为12年,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其他资产按5年摊销;修理费按折旧费的40%计取;年其他费用为320万元;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应计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建设投资借款在生产经营期按全年计息;流动资金当年借款按全年计息。所得税税率按33%考虑,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取。设基准收益率为15%;基准投资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分别为20%和30%;基准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年和10年;中国建设银行对这类项目所要求的借款偿还期不能超过6年。

设计内容: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分析计算基础数据,编制辅助财务报表,编制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指标包括: 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通过计算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单位产品售价的盈亏平衡点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分别就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变动(假设变动范围为±10%,变动幅度为5%)时对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要求找出因素变动的临界值、绘制敏感性分析图等。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全面分析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

设计要求:设计成果要求全部手写,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格式、装订规范;计算应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分析评价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按时提交设计结果。

5 结语

该文在结合指导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选题的重要性。在考虑课程设计目标的情况我提出了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最后本文对课程设计案例进行了一个举例,以期给读者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启发,也方便大家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篇2

2课程目标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经济分析能力、方案选择与评价能力,具体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包括能进行基本经济计算,能进行方案比选,能进行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能进行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掌握各种类型方案的经济比选方法,熟悉投资估算与融资的相关知识,掌握工程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方法;情感目标包括能把资金和人类劳动相结合,尊重资金的价值规律,培养节约意识以及正确合理地使用资金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财务制度及税法规定,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用经济知识解释日常现象,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3内容标准

在教学中可将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基本原理板块、方案比选板块、经济评价板块。基本原理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方法,能用基本经济理论解释日常的经济现象、解决简单的经济问题,这一部分建议分配18学时;方案比选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不同类型方案的比选方法,能够从不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这一部分建议分配12学时;经济评价部分又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部分建议分配16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熟悉财务评价的方法、步骤,能根据给出的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评价,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部分建议分配14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熟悉国民经济评价的原理、方法、步骤,能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另外可以安排4个学时的机动学时以供任课教师灵活掌握。

4教学实施

4.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练习法、案例分析法、主题讨论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讲课时巧用表达技巧。课堂练习法:边讲边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案例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相对应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主题讨论法:不定期地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外实践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到社会中实践来学习相应的经济分析知识。巧用表达技巧:多用比喻、举例等方法,灵活表达,让道理浅显易懂。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4.2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结合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学习主动性、操作技能等方面,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成绩的具体考核主要从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制定评定标准。在教学中可划分学习小组,每一知识模块学完后,由小组对各个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内部互评,由老师结合学生的考勤、笔记、作业及发言进行打分,最后加权平均给出本阶段学习成绩。为鼓励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可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

4.3教材选用与编写

选用教材时,教材内容应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深度应符合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点应前后呼应,安排合理;教材的编写应符合该课程标准要求;应多附一些案例和练习;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4.4教学条件

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际,最好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资源方面应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授课;班级容量不宜过大,最好单班授课,班容量不超过60人,以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经济分析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该课程课内实训可在教室完成,课外实训可通过毕业实习由学生选择性完成;根据专业特点开发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以应用于教学与学习各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

篇3

2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工程经济学”课程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为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在教学内

容上还需有所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应更突显以学生为主。目前,国内的工程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是,有些教材缺乏针对性,在知识点的应用上与本专业毫无关联,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章节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学生反映知识点比较凌乱。有些教材则对经济学原理过分详细介绍,但对于经济学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涉及,不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较为理想的教材,应该是难易结合,有一定的理论性,并能够突出重点,各章节之间既有系统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要有实用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便于教师备课及讲授,在一定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工程经济学的教材修订进展缓慢,其内容也常常显得滞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工程经济学应该将工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给学生进行讲解,尽量做到教材不滞后、少滞后。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及所关注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材及大纲的编写工作,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本校学生的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新颖性。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即使是工程实践人员)很少接触相关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知识,所以对许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和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等较难准确理解与把握。所以,必须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当然,由于工程经济学课时有限,在选择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问题,以利于讲析和学生自学。目前,大多数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上工科学生重工轻文的思想,自然在学习情绪上就有不少抵触心理,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教师要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回答,甚至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本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建筑设计院等单位的走访调研,普遍反映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意识,在具体工作中不会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对投资、运行进行经济论证和成本分析,在施工方案上缺少经济比选,对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够,当风险来临时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很少开设经济类课程,工程经济学一般是作为选修课,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够重视,觉得可有可无,认为对找工作以及以后的工作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所以即使开设有经济类的课程也还是形同虚设。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的作用。当前三本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氛围不浓,又缺乏实践体验,尤其在经济、金融、财务方面的认知比较少。导致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课后又不及时补充知识内容,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处在三线城市,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很少,对经济方面的运作几乎没接触过。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课堂讨论往往效果比较差,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不够。由此,大量只懂得技术而不懂得经济的工科毕业生在被培养后即可参与工作,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经济知识,因而不关心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进行工程图纸的设计中就会对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考虑不周全。

4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哪些,掌握程度如何。因此,教学大纲既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人才培养要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编排,开篇设置完整的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案例,让学生对本课程有概略性认识。按照工程经济的逻辑关系和工程经济分析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整个课程教学都设置了土木工程案例。首先是介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然后再安排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最后是财务评价和费用效益评价。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只见“经济”,却不见“工程”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重视课程教学。教材中还编入了较多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案例分析题,为学生今后的执业资格考试打好基础。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相关学科比较多,在教材里通过“课外知识”的形式补充了相关内容。此外,教材中还增加了Excel在经济分析和计算中的运用,为大量数据处理和正确计算提供了方便。并精心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丰富的题库,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贯彻执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

篇4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28-01

1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也是专业教育体系中经济平台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工程学与经济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工程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应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提高工程效益。目的在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意识,构建市场经济观念,具备从经济的角度选择最优技术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型人才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发明创造或已知规律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培养教育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既强调学生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要使学生具备步入就业岗位的素养与能力,即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与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不同,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自然也不能照搬套用。

3工程经济学课程应用型教学的具体措施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工程经济学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界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和市场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对工程经济学课程在应用型教学方面的思路做一些探讨。

3.1阐述学科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第一堂课的授课中,除了介绍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等内容外,可以从多个角度向学生阐述工程经济学的学科重要性:首先,作为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工程经济学是众多高校研究生考试笔试或复试的科目,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考研的专业课之一。其次,从行业现状来说,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本专业工作,而工程经济学是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师等资格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最后,从就业方面考虑,随着咨询行业的发展,项目咨询、投资评价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学生就业的选择方向之一。总之,通过紧密结合实际的论证,让学生明确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应用领域,充分激发其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3.2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以本校采用的刘晓君主编的《工程经济学》(第2版)教材为例,40课时远远不够。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教学内容与学时进行精心安排,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上有所侧重。涉及计算内容较多的部分,如资金时间价值、方案经济评价、设备更新等章节,主要采用板书推导,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概念、公式,并结合习题加深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以常用的六个复利公式为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下面两个公式,进而能够推导出其他四个常用公式:

而对于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等章节,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实际案例,直观展示相关的财务报表,从而增强授课过程的生动性,提高授课效果。

3.3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的学科,其应用性很强。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过程较吃力,在毕业后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也一脸茫然。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在解决这些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当前购房贷款的问题为例,让学生分别思考不同还贷方式下资金的还款情况,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基本都能消化,授课效果大大提高。对于资金时间价值、财务评价、设备更新等章节,应用案例教学法都较适宜。当然,这里的案例的选取也要有所斟酌,紧密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选取那些特色鲜明、时效性高又为学生熟悉的经济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3.4结合Excel软件,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

工程经济学课程内容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其中涉及大量经济指标的计算,如计算复利、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及编制财务报表等问题。在解决了“知其所以然”后,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熟练而准确地“知其然”。利用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分析中面临的计算量大、数据繁杂等问题,从庞大的手工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快速、准确地得到分析结果,从而给出评价结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化学生Excel软件的应用能力在工程经济学课程应用型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3.5考核方式多样化,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方式上,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出勤5%,课堂表现5%,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作业部分包括课堂讨论的案例以及课后练习题,考虑到一些同学存在的怠于思考、抄袭作业的行为,在作业题目的设置上通过给出不同题目、不同数据、小组作业题、选做题等形式,激励学生平时就加强学习的能动性,避免考前突击,应付过关。这样,让主动学习的同学学的更有乐趣,让学习较为被动的同学感受到一定压力而自主学习,从而更客观、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结语

当前,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些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限于在校学习时间的局限性,多数学生很少有专门的时间参加系统的社会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校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丰富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讲解学科理论的同时将实践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升其理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工程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引言

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学好工程管理课程的基础,还是工程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程经济学,可以使学者了解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为将来的课程学习打下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课程的特征,结合实例分析经济问题,希望可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1工程经济学基本特征

1.1综合性

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知识比较广泛,形成了其综合性强的特征。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强调对经济意识、经济观念及工程经济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工程经济学在市场环境下,以经济为学习主体,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分析多样化的投资方案,从而形成学科的学习内容。工程经济学并不单独成立,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在一些设计、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运用都体现了工程经济具有与较强的综合性特征。

1.2实践性

在人类长期以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工程经济学,其理论和技术是基于实践的深化与总结。实践得出理论,同时理论指导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工艺的不断创新,两者将会不断完善和优化,继续推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有利条件。1.3实用性上文提到了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将工程经济活学活用,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当中,才能发挥实际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为严密,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体系,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延伸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掌握的理论运用到案例当中,学会分析,能够更深地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的落后。大部分授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只听不动的方式,并没有起到授课的效用。②缺乏实践性。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实际工程案例当中,并掌握技巧的使用方法。当前的工程经济学缺乏的就是开展实践活动。③自主学习时间的调控。自主学习的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但往往由于章节的内容不一样,遇到比较复杂的内容学生提问的次数较多,就造成讲解的时间过多,影响大课程的进度。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对自主学习的章节进行调整,控制讲述时间。

3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3.1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的方式。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总学时有所缩减,但工程经济学的内容不变。因此,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繁杂的课程,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授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主体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教师进行辅助授课。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提倡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到讲台上讲课的形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进行活学活用的讨论分析。其次,要将课堂知识扩展到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到课外进行学习,留意观察课外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积极总结观察结果,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明确学习目标。每节课上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将阶段所学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3.2教学手段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是听,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起到互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学手段作出调整。

3.3提高教学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工程素质,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成果。工程经济学要求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意义,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例如:选取一个工程投资案例让学生进行经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原始数据的预算、资料的收集、报表的编制与项目风险,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实体工程中,尝试工程前期或后期阶段的基础工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语

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学生日后学习相关课程做好铺垫,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经济角度对土木工程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择优,是土木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及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形成应体现其学科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

1教学模式建设要点

1.1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互动

学生虽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但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受教育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克服“教”的主观片面性,做到以“学”为主,教学相长。根据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按自己的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能把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要以有效的课堂控制为基础。首先,实行加分扣分制相结合,对于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答问题、发表创新观点等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加分;对于随机提问回答不理想或综合表现差的学生酌情扣分。有利于调动课堂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动性。其次,分组竞争。可按照性别、班别分组,也可直接利用学习兴趣小组,回答问题时可由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讲述本组观点,也可由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发言。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心理,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指定可避免个别小组成员的依赖心理,最终推动课堂气氛达到。分组学习的优势在于:交流讨论可以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真理越辩越明,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争辩可以促进对重难点的理解,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再次,注重“课堂实验”与“社会实验室”相结合。比如项目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工程经济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每10分钟左右就课程的案例分析和相关理论的内容提问,从而使知识点分解、灵活。通过引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缺陷以拓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课大多以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工程经济教学切忌简单强硬的教学模式。首先,明确学好本课程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工程实践应用和研究生、全国注册考试等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将知识点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的同时还应引入新知识。一方面,工程经济与工程实际和个人生活的结合点较多,在教学中应恰当引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将难以理解的知识迅速结合实际加以掌握。如在讲解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时,引入授课当年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引入相关的全国注册考试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工程经济方案分析教学中,将保险与银行存款加以对比分析可使学生在计算与对比分析中加深记忆,同时可补充保险等有关知识。在工程招投标讲解中,应结合注册考试引入工程实例,使学生在深入浅出中理解有关内容。在工程合同和索赔讲解中,应引用实例讲解不完善或不合理的合同给当事人带来的不良后果及资金损失、施工过程中工程索赔的计算依据和技巧。另一方面,新知识的引入,有赖于工程案例及相关素材,教师应注意及时收集有关工程信息和资料。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报纸、期刊等均应注意积累和摘记并及时更新。全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注册资格考试及工程经济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出题思路和案例,也应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的素材。再次,系统性强是工程经济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各章节内容学习的层层递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领悟到本学科的精髓,体会到本学科的趣味。

1.3更直接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看,工科学生不缺少专业知识。但从毕业生反馈信息看,学生“软”知识多,“硬”知识少;通用知识多,专门知识少。为此,应注重开设专业周进行课程设计。虽经济评价中某些参数和数据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变动,但其评价方法和分析思路是有指导示范意义的。在学习案例时,应重点放在数据的取得和走向上,应对照规范化的表格弄清楚数据的来龙去脉,并能够根据表格计算相关的经济评价指标,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课程设计可以采用多个小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个综合案例进行分析。选择多个小案例相结合应注意知识点的分布应涵盖本学科重难点;综合案例的分析难度较大,在涵盖重难点的基础上还注重考查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如引用某化学纤维厂经济评价的案例,将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等有关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以便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 教师自身建设

专业课的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完善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为提高实践能力应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积极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等培训和学习,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讲课素材,更深入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3 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可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规范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使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生动。但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认知重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建构和转化知识。人本主义要求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除了课间交谈、课上交流,作业全批全改、划分等级,必要时增加评语,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下寝辅导等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学生可以通过qq、电话、邮件、问题卡与教师沟通。建构主义要求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优化多媒体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上网学习,使学生主动实施学习计划来进行,同时建立各种自学过程的调控制度。如,建立网上与多媒体自学检查制度、建立自学笔记检查制度、建立自学信息反馈制度等加强对自学过程评价,使之充分理解教学意图,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武英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2006,1.

[2]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2006,2.

篇7

工程招投标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承发包交易的主要方式,由此形成的招投标价格就是建筑产品的市场价格。工程招标(Invitation to Tender)指招标方发出招标通知,说明采购的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及其他条件,邀请投标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与此相对应,工程投标(Submission of Tender)指投标方应招标方的邀请或投标方满足招标方最低资质要求而主动申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方递价,争取中标的行为。从这一意义来看,工程招投标的过程就是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招标方和投标方之间、投标方与投标方之间利益的博弈过程。

一、工程招投标的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在局限条件下理性人如何做出最优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招投标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具有两大作用:一是有效减少招标方和投标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招标方的搜索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二是促进招投标双方公平、有序竞争,激励投标方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明晰标的物实际价格信息

由于投标方和招标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招标方不一定了解标的物的实际合理市场价格,而投标方由于业务的关系,掌握的标的物价格信息多于招标方。招投标交易方式的产生使招标方在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投标方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使得其利润降到最低,使得投标价接近标的物的实际市场价格。招投标过程就像是一个抽象的拍卖,只不过出价最低者胜出。这个拍卖机制使得招投标双方在竞争中发现标的物的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均衡价格的发现过程如同下图的收敛型蛛网模型类似,供给曲线S代表投标方市场力量,需求曲线D代表招标方市场力量,供求双方力量在竞争博弈中经过如图1-2-2-3-3-4……的过程,最终发现实际的市场均衡价格信息。

2、促进信息对称,减少交易费用

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不仅有生产成本,还存在交易费用。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对称使得价格因素不能作为有效的信号工具来配置市场上的资源,因此就容易出现不公平交易,出现资源浪费和帕累托非效率。招投标机制的产生促进市场供求信息的公开透明,减少供求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从而有效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得市场价格能够准备反应供求关系。

3、 规范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招投标交易具有招投标标的物和交易条件公开性和约定性的特点,投标方只能遵循交易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参与招投标过程。招标人对投标方的资格审查和交易行为的记录有助于将投标方置于更大的压力条件下,规范其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投标方要想竞标成功,只能苦练内功,提高科技水平,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工程招投标过程博弈论原理分析

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招标方公开招标承建方,共有n个投标方参与投标,其中n≥3。投标方投标价是其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本文在分析中忽略投标方参加投标过程中的支付成本。由于投标过程中投标价格的保密性,每个投标方仅能知道自己的成本价,不能确定其他参与投标单位的真实成本,但是可以依据市场信息了解到其他参与投标单位的成本价格的概率分布。因此工程的投招标过程就可以认定为是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也称为贝叶斯博弈(Bayes),存在贝叶斯均衡解。

设投标方A的投标价是Mi,成本价是Ci,其他投标参与方的投标价为Mj,其中0<j≤n且j≠i,Mj为独立的取自概率分布在[0,1]上的均分布函数。

投标方A的收益函数为Ri=Mi-Ci(Mi<Mj)…………………………(a)

当Mi=Mj时Ri=(Mi-Ci)/n,一般情况下发生概率很小,因此忽略,不予考虑。当Mi>Mj时Ri=0,此时投标方A没有中标,此种情况也忽略不考虑。

投标方的中标概率为P=∏P(M<Mj),Mj是投标方j的投标价。由于Mj是Cj的函数,也就是Mj=M*(Cj)。因此P(M<Mj)= P(M≤Mj)=P(M≤M*(Cj))………………………………………………………………………(b)

投标方投标价为M时,其成本价为C(M),且C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

P(M≤M*(Cj))=P(C(M)≥Cj)= C(M)…………………………………………(c)

结合式(a)(b)(c),投标方收益期望E(R)=R*P=(M-C)∏P(M<Mj)=(M-C)(C(M))n-1…………………………………………………………(d)

对收益期望函数(d)进行一阶求导可以得出该博弈的贝叶斯均衡解为M*(C)=(n-1)C/n

根据上上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招标方而言,M*(C)随着投标方数量n的增加而减少。投标方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招标方面临的选择越多,此时投招标市场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标价也越接近成本价。这样招标方以较少的支出完成既定的任务,节约了建设资金,优化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方数量不得少于3个是有理论依据的,投标方数量的多少影响市场上的供求竞争,直接关系到招投标均衡价格的高低。

2、对于投标方而言,自身报价M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标的可能性和自身的利润空间。投标方报价M越低,中标的概率P=∏P(M<Mj)越大。因此投标方在保证M>C的前提下,必须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管理,努力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实现帕累托最优。

三、对我国工程招投标市场的政策启示

我国现在工程招投标市场中招标方片面强调投标方的价格竞争,而对投标方的资质、工程质量、工期、信誉等因素考虑不全面。有些投标单位为了增加中标几率,人为降低标价,甚至降到成本价以下,然后再在工程建设中通过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等隐蔽行为来降低成本,获得不正当的利润。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来解决。

第一、加强监督机制,促进信息透明。招投标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规范自己行为。招标方要严格防范投标方的寻租行为,防止己方标的物标底价信息的泄露。在投标方中标后的工程建设阶段,投标方要随时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进程,防止偷工减料等不正当行为的产生。同时建立违规通报制度,将不合格投标方的违规行为通报社会,追究责任,增大其违规成本。

第二,完善工程招投标机制,设置保留价格。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招标者要对建筑工程有一个合理的估价,实行合理最低价中标。最低价中标是指在其他非价格因素都应经通过审核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条件下,标价最低的投标者中标的方法。为了避免有些投标方为了中标而将标价降到成本价下的做法,招标方应该根据工程量清单,自己设置一个合理的最低价作为招投标过程的参考。

招投标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交易方式,具有其合理性,能够促进社会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效率的提高。为解决我国目前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工程招投标市场还需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加以改革完善。

参考文献:

[1] 游五洋 招标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问题 2001

[2] 杨文生,严玲 工程招投标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 2004

[3] 谢识予 经济博弈论[H]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4] 刘卫华,吴育华 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博弈分析[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0

[5] 李金保 博弈论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J] 商业研究 2007

[6] 林玲 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规范化及对策研究[J] 技术 2009

The economics analysis of project bidding problem

Yang Xiaohua Xu Hongbo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09-02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它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分析论证工具,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专业不可或缺的主修课,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是一门较难的专业课。

一、概念掌握需理解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会涉及不少的概念,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经济寿命等,学习并理解好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工程经济学》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很多学生对概念过于死记硬背、死套公式,不能对公式进行适当变形、灵活掌握,因此,做题时比较费劲,不会寻找捷径,甚至无法解题。

1.净现值的定义公式“变形记”。现以净现值为例,教材中净现值的概念是将计算期内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计算期初的累计值,即公式为:

比如,某项目第一初投资100万,第二年初投资60万,从第二年末开始等额回收,每年回收50万,利率为10%,计算净现值。根据净现值定义的公式:

NPV=-100-60(P/F,10%,1)+50(P/F,10%,2)+50(P/F,10%,3)+50(P/F,10%,4)+50(P/F,10%,5)+50(P/F,10%,6)=17.774(万元)

如果能够灵活理解净现值的定义,懂得净现值也就是将各期的现金流入量折现到计算期初的累计值减去各期的现金流出量折现到计算期初的累计值,即

那么,例题的现金流入量就可以看成年金,这样将大大化简计算过程:

NPV=-100-60(P/F,10%,1)+50(P/A,10%,5)(P/F,10%,1)=17.774(万元)

两种做法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现金流量图,前者是竖向看,将每期的现金流入量减去当期的现金流出量折算到期初然后累加;而后者是横向看,先将各期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分别折现到计算期初累加之后,再进行加减。如果明白净现值就是将全部的现金流量折现至计算期初再进行代数和,那么,关于定义公式的变形自然水到渠成。

2.静态经济寿命题型“变形记”。在设备更新一章中,经济寿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经济寿命即年平均总费用(年平均恢复费用与年平均运行费用之和)最低的年限。在讲解完经济寿命的概念后,笔者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实例:某设备的购买价格为100万,残值为10万,折旧年限为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第一年的运行费用为20万,以后每年以5万的速度增加,使用年限为5年,计算经济寿命。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静态经济寿命的计算,只需要计算出年平均恢复费用和年平均运行费用,找到年平均总费用最低的年限即可,年平均总费用最少为48万,对应的年份是第五年。

在讲解完该例题后,笔者要求学生做教材里的一道课后练习题,题目为:某设备的价格为20000元,任何时候均不计残值,第一年的运行费用为10000元,以后每年增加2000元的运行费用,计算经济寿命。当学生在阅读完题目后,向笔者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没有告诉使用年限和折旧年限,那按多久计算折旧?

②没有说按什么方式计提折旧?那我们是按平均年限法还是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呢?

③无法计算年折旧额,没有年折旧额那怎么计算年平均恢复费用(年平均折旧额)?

他们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此题无法计算年折旧费,因此无法计算经济寿命。

真的不能计算经济寿命吗?!没有年折旧费就无法计算经济寿命?!笔者为学生又进行一次经济寿命计算的逻辑演示,以原例题为例:

求出年折旧额,即可得到累计计提折旧,将累计计提折旧均分至每一年,即可得到年平均恢复费用:年折旧额―累计计提折旧―年平均恢复费用。接着,笔者问由什么可算出年平均恢复费用,学生答年折旧额;笔者又问,除了年折旧额,还有什么可以计算年平均恢复费用,学生答如果可以知道累计计提折旧也可以;笔者追问学生,那我们有办法知道累计计提折旧吗?学生沉默了。笔者提示学生,除了将之前计提的折旧累计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计算累计计提折旧吗?有学生回答,可以用购买价值减去账面净值也可以得出累计计提折旧。要不要一直算下去呢?显然不用!年平均恢复费用逐年递减,而年平均运行费用逐年增加,因此,这里的年平均总费用是增是减取决于两者变化的幅度!年平均运行费用每年增加1000元,而年平均恢复费用的减速递减的,到第六年,递减幅度少于1000元,只有667元,以后更少,说明年平均总费用之前不断递减,从这年开始又要不断增加,因此,经济寿命为五年。这道题目其实并不难,问题就是考核学生对经济寿命概念是否真正理解,实践证明,仅仅掌握经济寿命是年平均总费用最低的年限的概念是远远不够,还需要知道年平均总费用等于年平均恢复费用加上年平均运用费用的真正内涵、可以怎样得出才能应对题型变化。

二、计算过程巧借力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有不少需要计算的练习,且计算量还不少,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来降低计算强度。现以动态经济寿命的计算为例,如某设备的价格为100万元,任何时候均不计残值,第一年的运行费用为10万元,第二年的运行费用为15万元,第三年的运行费用为22万元,第四年的运行费用为30万元,第五年的运行费用为40万元,第六年的运行费用为52万元,使用寿命为6年,利率为10%,按动态计算经济寿命。

对于年运行费用是没有出现不变、等差或等比递增等规律变化的数据,年平均运行费用一般是先计算出所有年运行费用的现值或终值,然后再计算年值,这样计算方法简单,但对于年份多且每期年运行费用均不同,计算量比较大。于是,笔者告诉学生利用前面已计算的数据,通过巧运算计算年平均运行费用(ACY),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其实原理很简单,既然前面年份的年运行费用已经等值分至每一年了,那么,后来的年份只要将多出的部分均分到对应的年份即可,即:ACY1=10(万元)

ACY2=10+5(A/F,10%,2)=12.381(万元)

ACY3=12.381+(22-12.381)(A/F,10%,3)=15.287(万元)

ACY4=15.287+(30-15.287)(A/F,10%,4)=18.457(万元)

ACY5=18.457+(40-18.457)(A/F,10%,5)=21.986(万元)

ACY6=21.986+(52-21.986)(A/F,10%,6)=25.876(万元)

篇9

一、高职高专传统“理论灌输”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中国受教育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大部分是“理论灌输”教学。似乎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老师所讲授的基本方法,就找到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事实上,很多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就会发现,在学校所获得的“灵丹妙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包治百病,甚至派不上用场。事实表明,许多在校时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却表现平平,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

是这些公式、原理有错吗?当然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基本公式、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使用有很严格的前提假设。而实际的工作环境却很复杂,已知的信息、资料往往不真实、不完整,很难完全获得如书中所假设的条件。若学生们在学校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和老师们灌输的公式、原理和方法,到实际工作生活中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这些公式、原理进行灵活地变通运用,就会产生“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无用”的想法。这种现象虽然与经验的积累有关,但也暴露出高职高专传统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传统的重概念意义,轻方法策略;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演练;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现,应该寻找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高职高专《工程经济学》开展案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法”。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有效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运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由于本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的理论阐述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解读变成集思广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全方位思考、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广泛运用于教育、医学、法学、经济、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实践。

2、《工程经济学》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以工程为依托、以经济基本理论为基础,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让学生会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基本经济判断,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在各种经济政策环境下的经济评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课程,若没有学生的“躬行”,教师课讲得再生动有趣,学生脑中理论灌输得再多,到实际工作生活中还是无计可施。以往的工程经济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理论教学结束以后通常没有专门设置实践环节。学生缺少体验实际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很难全面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学生们只有在获取经济评价基本理论知识后参与“躬行”,即通过经济评价实训环节,进行真枪实弹的演练,才能真正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才能使学生在校时就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获得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实现将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工作生活的实际应用无缝对接,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并胜任岗位要求。

再者,《工程经济学》是高职高专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为数不多的经济类课程,自然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哲学思维和经济效益观念的重任。经济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话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提倡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不宜一言堂,而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自由发言。

鉴于上述原因,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训环节势在必行,以弥补理论灌输教学的不足。

三、《工程经济学》案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及实训环节,是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经济问题及对工程项目客观、真实的情形进行调查、收集和加工,整理成满足教学目标的案例和实训项目展开的。学生们运用已掌握的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动手演练,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最后经归纳总结,全面系统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全过程。

1、教学案例与实训课题的选择与制作

案例教学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工具,实训环节以工程项目资料为演练对象。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训演练之前,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分析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将资料编制成工程经济评价案例及实训任务书。案例与课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篇10

一、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传统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复述前人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验证能力,从而泯灭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使学生们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习惯。同时,学生们在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够通过考试,他们会认真对待需要进行卷面考试的课程,而轻视课程设计这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因为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只要稍微做做,最后能提交设计成果就能拿到成绩。上述原因导致了学生不重视实践性的课程设计环节

2.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

我校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末,缺乏与原课程的衔接性,而且此时各个科目的考试接踵而至,学生在复习课程设计所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备考。有些学生没有耐心浮躁,觉得设计任务重,在没有进行充分的理论复习及资料查阅的情况下盲目下手,造成计算结果错误设计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信心,认为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1加之目前课程设计管理组织工作混乱,管理工作较为松懈,指导教师注重最后成果,缺乏对设计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只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成果进行成绩评定,导致学生在失去信心的情况下出现抄袭现象,这显然不利于设计质量的提局。

3.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计算错误

由于基本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所涉及的年限长,数据多,若采用常规手段非常容易出错'特别是财务评价中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经济决策中常用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是在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及预测影响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如销售量,价格,成本,投资,折现率,建设工期等)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如利润投资效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的变化趋势和临界值,从中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分析该因素达到临界值时的项目承受能力,确定其敏感程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建设项目投资方案可能出现的经济效益变动情况,明确敏感的关键问题,识别投资应特别注意的地方,防止决策失误,并增强在项目关键环节或关键问题上的执行力。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技术项目方案,对其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互交叉综合发生的,当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进行敏感性分析所需的财务报表,评价指标等都要重新编制,计算。工作量大而繁琐。依靠手工完成。常常使人望而却步。而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表格编制功能和丰富的财务函数,借助Excel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极大提高项目投资敏感性分析的效率。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能熟练运用Excel软件,仅靠计算器计算,计算结果很容易出错。

二、改善课程设计的措施

1.精心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

课程设计选题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步骤,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是由教师指定,而且题目较少,整个班共用一个题目,很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模仿现象,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课程设计的质量,所以说,精心选题是保证课程设计质量的基础。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的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因此,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选题时,应选择难易适中,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设计任务,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可在不规定设计题目的情况下提前两周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途径提出各组的题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基本理论确定适合各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题目。利用这样的办法可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选择的题目既结合了社会实际,符合学生兴趣,又考虑了难易程度,学生不会因为题目枯燥而轻视,也不会因为题目太难而畏惧。

2.合理安排课程设计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在指导教师提前两周下达任务书的情况下,设计易在理论课结束后马上进行,这样二者衔接得比较好。学生不用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复习课程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而能够马上进入设计状态。

由于上述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分组确定的,所以课程设计时也应该分组进行。首先,分组进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学生可以协同计算,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节约时间。其次,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减少抄袭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设计成果的质量。

3.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

由于课程设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指导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初始阶段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指导学生的设计,就指导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统一讲解,仅是抽空到设计教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够的。

指导教师应该加强设计过程管理,合理划分和安排时间进度,严格把握学生的出勤和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表现给予平时成绩,而不是只对最后的设计成果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的重视程度,杜绝抄袭现象,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

4.应用Excel软件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对一个包含具体问题的教学情境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一大特征。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具备案例教学的基础,通过案例教学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进行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时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更高。

Excel软件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工具,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简明的表格编制功能和丰富的财务函数,积极探索并引人软件在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快案例分析结果的产生,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工程经济学理论,方法的掌握1同时,在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应用软件,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软件的快速便捷功能,亲自体会到数据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显着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软件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在进行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时可熟练使用软件,摆脱手工计算,加快设计速度,提高设计质量。

5.注重课程设计成果的讲评

以往学生提交完课程设计成果后,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就算彻底结束了。教师在批阅课程设计时发现的问题无法反溃给学生,学生只能得到一个考核成绩,不知道自己的设计是否需要改进或不完善的地方应怎样改进。鉴于此,应增加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讲评工作。首先,教师对学生设计成果的评阅和讲评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学校应适当增加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其次,指导教师应认真、及时的做好设计成果的总结,在课程设计最后的讲评中使学生明白自己设计中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从其他同学的课程设计中获益,提高自己的财务评价水平,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导教师通过对课程设计成果存在问题的总结和讲评,可以了解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对下一年级的课程设计进行更好的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1

在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而且大家都对其作用充满了憧憬,因此对信息化建设大多从技术层面来考虑。信息工程项目预算成了摆设,CIO对资金的支配随意性过大,造成了项目决算普遍要高出项目预算许多的情况。

极少数CIO和系统集成商还在项目计划时有意缩小项目范围,把一个完整大项目中的一部分包装成一个独立的项目,以低廉的预算来诱惑组织上马。项目运转后,组织才发现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此时大部分组织只能被迫追加投资,继续上新的模块。

例如现在医院软件开发企业把项目的子系统划分得很细,一般都有四、五十个,如病案室的业务被划分为病案管理和病案统计两个子系统。

有些系统集成商在提供给医院的信息化项目预算时只包括病案管理子系统,而又不详加说明。 系统实施后医院病案室发现自己的业务缺了一块,无法正常工作,找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拿出合同,上面只有病案管理,而没有病案统计。因此医院只有再掏钱来购买病案统计子系统,不仅耽误了工作,还从议价的优势地位变为劣势。

由于经历了这些曲折,组织在继续实施信息化项目时变得清醒和明智。公司把IT投资的计划权交给CIO,而资金的决策权和效益的评估权交给CFO来承担,这种做法可以降低组织的信息化实施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种制度化进步,有效地保障了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相应地,对CIO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IO的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沉迷于信息技术难题的解决,而是要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组织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作为公司的CIO,王清必须首先做好公司信息化的规划和资源调度工作,要“从工作来了再要钱”向“在工作实施前就先做好计划要到钱”转变。

王清可以依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制订一个本组织的信息化中长期建设规划,通过评估来获得组织领导的首肯,并作为一个子模块归入组织的整体建设规划之中。 以共同的语言对话

每年CIO依托这个信息建设规划来制订IT部门的年度信息化实施计划,在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时,要对其中具体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进行研究,对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投资的额度、投资的效益、采用的技术、所处的环境、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

与CFO打交道不能用CIO的技术术语和行政命令,而是要用CFO熟悉的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报期分析等技术经济分析指标,而且在这些技术经济分析中的效益不能只计算项目实施获得的直接效益。

我们在计算投资价值时,不但要计量项目的直接效益,还要计量项目实施后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间接收益和其它收益, 衡量出IT项目真正的投资价值,让IT部门在CFO心目中是成本中心的观念向是效益和利润中心转变,让IT项目在CFO心目中成为成本降低的发动机,从“节流的对象”变为“开源的工具”。

面向业务,做弹性规划

CIO也必须克服自身要把系统升级到最新的技术冲动,为此在组织信息化建设中要变技术拉动为业务驱动,不要盲目地追求高、新的技术应用,应以满足业务需求为核心,用相应的改进和二次开发来圆满解决业务演进中伴生的问题。

为此CIO必须与CFO达成共识,每年按照组织的信息化规模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改和维护预算资金,在做好信息系统的纠错性维护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及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信息系统的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